卫生饮食

2024-09-11

卫生饮食(精选9篇)

卫生饮食 篇1

1、好热闹喜聚餐:

每当节假日, 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 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 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 不符合饮食卫生, 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 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用白纸包食物:

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 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 白纸在生产过程中, 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 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 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 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 则更不可取, 因为印刷报纸时, 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 对人体危害极大。

3、用酒消毒碗筷:

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 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 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 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56°以下, 并且白酒毕竟不同于医用酒精。所以, 用白酒擦拭碗筷, 根本达不到消毒的目的。

4、抹布清洗不及时:

实验显示, 在家里使用一周后的全新抹布, 滋生的细菌数会让你大吃一惊;如果在餐馆或大排档, 情况会更差。因此, 在用抹布擦饭桌之前, 应当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应该用开水煮沸消毒一下, 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当而给健康带来危害。

5、用卫生纸擦拭餐具:

化验证明, 许多卫生纸 (尤其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卫生纸) 消毒状况并不好, 这些卫生纸因消毒不彻底而含有大量细菌;即使消毒较好, 卫生纸也会在摆放的过程中被污染。因此, 用普通的卫生纸擦拭碗筷或水果, 不但不能将食物擦拭干净, 反而会在擦拭的过程中, 给食品带来更多的污染机会。

6、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

人们往往认为自来水是生水、不卫生, 因此在用自来水冲洗过餐具或水果之后, 常常再用毛巾擦干。这样做看似卫生细心, 实则反之。须知, 干毛巾上常常会存活着许多病菌。目前, 我国城市自来水大都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 所以说用洗洁剂和自来水彻底冲洗过的食品基本上是洁净的, 可以放心食用, 无须再用干毛巾擦拭。

7、将变质食物煮沸后再吃:

有些家庭主妇比较节俭, 有时将轻微变质的食物经高温煮过后再吃, 以为这样就可以彻底消灭细菌。医学实验证明, 细菌在进入人体之前分泌的毒素, 是非常耐高温的, 不易被破坏分解。因此, 这种用加热方法处理剩余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剜掉再吃:

有些人吃水果时, 习惯把水果烂掉的部分削了再吃, 以为这样就比较卫生了。然而, 微生物学专家认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烂掉的部分削去, 剩余的部分也已通过果汁传入了细菌的代谢物, 甚至还有微生物开始繁殖, 其中的霉菌可导致人体细胞突变而致癌。因此, 水果只要是已经烂了一部分, 就不宜吃, 还是扔掉为好。

卫生饮食 篇2

1、食堂工作人员应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澡,勤剪指甲,勤洗手,勤理性,女工不得留长发,必须着工作服,戴口罩和帽子上岗,不准吸烟,上班时间不准随意交谈,不准穿拖鞋,不准用手直接接触食品。

2、确保厨具卫生。砧板、案板等炊事用品用前用后要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炊事机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所有餐具每日三次清洗消毒,否则,不准使用。

3、保持厨房、餐厅的卫生。厨房与加工场随冲洗,下班大冲洗,做到无污物、污水;厨房、餐厅的门窗每周抹洗一次;餐厅地面每次用餐后拖扫一次;餐桌每次用餐后用洗洁精擦洗干净;消灭苍蝇、老鼠、螳螂;厨房、餐厅、加工场定期进行消毒。

4、不得购入腐烂、变质、有毒、过期等危害师生健康的食物,采购员严格把关;采购员违章购入后,验收员应拒绝验收;已购入并验收的食物,如在存放期内腐烂变质,厨师应拒绝加工。违者从严追究责任,并视情节予以处罚。

5、食物存放实行生熟食品隔离,成品与半成品隔离,食品与杂物隔离,食品与天然水隔离。食物清洗应做到无杂物,不藏污,无蛀虫。

6、已经加工未发完的饭菜,下顿一般不再食用。特殊情况,需经食品检验员或事务长认可,方可食用。

7、建立食品卫生检验制度,食品检验员应运用现代科学手段,经常对食品卫生进行检测、检查,切实把住杜绝食物中毒的最后一道关口。每餐各类食品成品在冰箱中留样24小时待查。

8、就餐人员应文明用餐,保持餐厅清洁卫生。非食堂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工作间。

9、加强“冷荤”凉菜制作卫生管理,做到“五专”(专人、专室、专用工具、专用冷藏设备、专用消毒设备)。

怎样指导子女的饮食卫生 篇3

一、怎样指导子女的饮食营养卫生

初中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作为脑力劳动强度较大的初中生,供给的膳食,除满足总能量需要外,还应注意均衡饮食,偏重搭配以下有益于脑力的食物,以健脑、补脑、消除疲劳及有益健康。

高蛋白食物:如蛋禽类、鱼虾类、奶类、大豆及豆制品等。蛋黄中除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外,还含较多的钙、磷、铁及维生素A、B、D等。学生每日能吃上1—2个鸡蛋,配以适量其它高蛋白食物,即可满足对蛋白质和卵磷脂的需要。被称为“营养之花”的大豆及豆制品含大量优质蛋白及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它是脑细胞生长和修复的基本成分,大豆中还含有1.64%的卵磷脂,这是构成神经组织及脑代谢的重要物质。此外,大豆中的硫胺素、核黄素、钙、磷、铁也较多,这些营养素对脑都有各种重要作用,同时又是人体易缺乏的营养。鱼虾奶类也都是学生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有益脑代谢的维生素和重要矿物质的良好食物来源,应在日常饮食中占有一定比例。

新鲜蔬菜和水果:是多种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如钙、磷、铁和胡萝卜素、核黄素、尼克酸和抗坏血酸的重要来源。配菜中多用新鲜蔬菜,可使身体处于弱碱性,这对脑力劳动的学生非常有利。

各种硬果和子仁类:如花生米、核桃仁、松子、葵花子、芝麻等食品,均含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卵磷脂、多种无机盐和维生素,平日适量常食,堪为补脑佳品。

二、怎样指导子女的饮食方式卫生

“合理膳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的第一项。学生每天都要紧张地上学、上课、完成作业,应安排好一日三餐的膳食,即吃好早餐、满足午餐、节制晚餐。常言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对学生同样适合。

在一本《大脑:最后的新领域》的书中谈到:“大脑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早餐吃什么。”我们都知道“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一上午从早操、朝读到四节正课对身体和大脑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早餐应包括高能量、高蛋白的蛋奶类、主食、水果等,早餐应占全天食物热量的30%以上。如果早餐质量差,早餐不足或根本不,在九、十点钟就会感到饥饿、注意力分散、思想不集中、思维能力、记忆力下降,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并可能出现疲劳、头晕、心慌等现象,严重者出虚汗,甚至导致昏厥,对身体非常有害。这是因为早餐食物供应不足、血糖低,而血糖正是人体和大脑活动的重要能源之一。另外,早餐不足,一上午饥肠辘辘,吃午餐时就会吃得过多,增加胃肠负担,每天一饥一饱,久而久之,导致肠胃功能失凋。

从营养角度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日三餐,洪昭光教授的《新概念健康手册》根据“合理膳食”原则,结合中国营养学会的建议和美国“健康食物指南金字塔”,并结合中国国情,概括成简单易记的两句话,叫做膳食中的“一二三四五”和餐桌上的“红黄绿白黄”,可供家长参考。

三、怎样指导子女讲究饮食卫生

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等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全国上下对“卫生”引起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重视,全民的卫生防疫防病意识空前提高。但仍有学生不注意饮食卫生,甚至相信“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忘记了恰恰是许多“病从口入” 。专家指出,由食物经口交叉传染的疾病不下十余种,常见的有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伤寒、菌痢等,以病毒性肝炎为例,甲肝患者的唾液、粪便中存在甲肝病毒,常通过手、水、苍蝇传染,其用过的餐具、用品也污染有甲肝病毒。而这类经过污染的食物被健康人吃后,或手接触过上述污染源,没有注意“饭前便后洗手” ,就可能成为带病毒者,进一步成为甲肝患者。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饮食卫生,除了从众所周知的饮食卫生常规要求,把好“病从口入”关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饮食有节。饮食需定时、定量和合理。不喜欢吃的尝都不尝,喜欢吃的“暴饮暴食” ,都对健康极为不利。另外,现在提倡吃饭要“七八分饱” ,也是讲的饮食要有节。

2、注意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发现这种食物应丢掉不用。因为,吃了这种食物往往会引起食物中毒和其它病变。剩饭、剩菜就加热煮沸后再吃,发现饭菜变质,不能再吃。

3、不能偏食。日常膳食要保持平衡,不可挑食和偏食,方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反之经常挑食偏食的学生容易得某些营养缺乏病,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4、饮水卫生。要求不喝生水,更不能因天热去喝自来水。夏天吃雪糕、喝冷饮要有节制,否则引起肠胃等病变。

5、不乱买零食,不买小摊上的不洁食物。小摊上的零食、早点等食物卫生条件差,没有卫生保障,应避免食用,以免影响健康,甚至食物中毒或染病。

6、同桌分餐。我国传统的进餐方式是同桌同餐。同桌同餐,每个人的唾液可通过筷子或汤匙,混杂在共取的菜盘和汤碗之中,极不卫生。另外,在宴席集餐时,由于大家团团围坐,彼此交杯把盏、互相布菜夹菜,除了传染前述的十余种病外,还为流感、肺结核、甲型H1N1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了传播机会。有些口腔、牙病及鼻炎患者,也会在夹菜布菜中,将病传染给健康人,即使没有什么症状的健康人,体内及口腔也常有多种病菌和病毒,在集餐的过程中,可使抵抗力和免疫力差的人群染病,所以家长一般非必要不要让子女参与这种场合。同桌同餐是一种不卫生的饮食习惯,为防止“病从口人”,提倡同桌分餐,在家中也应实行同桌分餐制。

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调查 篇4

关键词:农村幼儿,饮食卫生习惯,健康

幼儿期是建立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能为幼儿的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笔者生活在农村,于是利用假期之便,以鄂西北某镇为例,对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进行了访谈调查。这里的饮食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不偏食挑食、不喝生水、饮食清洁。调查对象为3-6岁的幼儿。样本选取:采取分层随即抽样法,以鄂西北某农业大市的一个镇为例,随机抽取3个行政村,每个村随机抽取15名幼儿,一共45名幼儿为样本。初步统计发现留守幼儿(主要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爷爷奶奶作为其监护人)共19名,占42.1%;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占97.2%。

1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1.1 偏食、挑食现象严重

在日常饮食中,有着多种营养成分,幼儿偏食、挑食,则易缺乏某些营养素,不利于身体健康。如不吃全脂乳品、蛋黄、豆类、肝等食物,或不吃胡萝卜、西红柿、绿色蔬菜等,可因维生素A缺乏而致夜盲症。调查发现,92.1%的幼儿存在偏食挑食的习惯,喜欢吃的就多次一点,不喜欢吃的就不吃。(见表1)其中留守幼儿的偏食挑食习惯比非留守幼儿严重:留守幼儿占55.5%,非留守幼儿占44.5%。(见表2)

1.2 食品卫生质量令人担忧

食品卫生质量对幼儿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期抵抗力低,辨别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差,关注幼儿的食品卫生质量尤为重要。

调查中发现,幼儿买零食的地方在主要在村小卖部,访谈中发现,几乎7成以上的小卖部没有卫生许可证、个体工商户经营许可证、本人及工作人员健康证。日前,在上海市食品卫生检查人员查出的不合格食品之中,小食品的不合格率最高。小摊贩上的小食品中经常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包括:凉果蜜饯类中的糖精、甜糖素以及色素超标;膨化剂中,致病菌指数、色素超标;肉干鱼干类中,防腐剂、色素、香精超标;果冻类食品中,香精、色素、细菌指数超标(1)……上海市的小食品状况况且如此,那么这些缺少三证的农村食品小卖部的食品质量安全更是令人担忧。

而幼儿用于买小零食的零花钱,留守幼儿平均每月每人花在零食上为36.4元,非留守幼儿为25.7元(见表2),每天每人至少1元钱花在这些小零食上。而这些小零食的质量非常令人担忧,对于过期变质的食品,幼儿本身缺乏辨别能力,更容易受骗。

1.3 饮食清洁习惯养成普遍不好

饮食清洁习惯主要指餐前便后洗手。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对幼儿的健康至关重要。特别是幼儿,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不注意清洁卫生,在饮食中,手上的细菌会随着食物进入肠胃,引起幼儿感染细菌,生病。但在调查发现农村幼儿的饮食清洁习惯养成普遍不好,有51.1%的幼儿餐前便后不洗手(见表1),其中留守幼儿占59.1%,非留守幼儿占40.9%(见表2),对幼儿的健康尤其不利。

2 对策建议

2.1 发挥幼儿园的作用,家园结合,共同关注农村幼儿的健康

首先,针对幼儿的偏食挑食情况,一方面对家长普及营养知识,了解食物的营养、营养搭配及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意识上重视幼儿的偏食、挑食;另一方面,向家长讲解幼儿的特点,知道幼儿的饮食喜好,便于做出幼儿喜欢的食物。其次,针对令人担忧的食品卫生质量方面,向家长普及过量的食品添加剂对幼儿健康的危害,让家长从意识上认识到花钱买零食,并非是对幼儿的关爱。最后,针对不良的清洁卫生习惯方面,要用生动鲜活的案例先让家长意识到清洁卫生的重要性,让家长在家庭中监督幼儿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2.2 发挥家长的能动性,重视幼儿的健康

家长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重视幼儿的健康。在幼儿偏食挑食问题上不要轻易妥协,一方面要循循诱导,让幼儿养成不偏食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要变换食物的烹调花样,调动幼儿的食欲;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上,家长可以利用农村丰富的资源,对农村产品进行初加工,自制可口的零食:比如自制椒盐花生、炒黄豆,爆玉米花等,即卫生又营养;在清洁卫生习惯方面,家长一方面要自我监督,为幼儿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另一方面要监督幼儿,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清洁卫生习惯。

2.3 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食品卫生的监管,保障农村幼儿的健康

首先要加强基层农村市场执法力量建设,应有专项经费投入用于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体系;其次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提高村民的消费意识、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健康发展。再次要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检测,切断有毒有害食品流向农村的渠道,确保农村食品质量安全。最后要发挥村民参与食品安全管理的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逐步构建“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自律、村民参与、行为规范”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

3 小结

总之,幼儿期是建立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时期,需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但目前农村幼儿的饮食卫生习惯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的幼儿偏食、挑食、清洁卫生习惯不好,幼儿的食品卫生质量令人担忧。针对这些问题,幼儿园、家长、政府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积极开展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农村幼儿的健康,地方政府要加大农村食品卫生的监管,保障农村幼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黄世勋.幼儿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障出版社,1999.

[2]王芳芳.太原市某小学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1):46-47.

饮食卫生 篇5

1、让学生懂得良好的饭食饮水卫生习惯

2、让学生了解肠道传染病的防治措施,并注意预防

教育内容:

一、学生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

二、肠道传染病的防治

预防措施:

我们学生要提高对肠道传染病危害性、可防性的认识,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自觉做到以下几点:

1、在流行季节保证饮用安全开水,防止因失水过多而发生脱水;合理调整饮食,注意劳逸结合和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2、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尤其注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水产品。食物(包括肉、鲜、蔬菜等)要彻底煮熟、煮透。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不要在路边露天饮食小摊点就餐。

3、自觉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及处理生的食物(鱼、虾、蟹、贝类等水产品)后要用肥皂流水反复洗手。搞好家庭卫生,生熟食品要分开。保持环境清洁,消灭苍蝇。

4、高危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伤寒疫苗等。

卫生饮食 篇6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在校师生人数迅速增长,高校饮食安全问题便更加凸显。关于校园饮食安全的研究也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武新胜(2007)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分析加强高校饮食安全管理的重大意义,通过饮食安全管理打造和谐校园;白志军(2007)认为加强学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是学校面临的一个难点问题,学校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是确保学校食品安全的基础;廖文科(2009)通过分析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食品安全法的贯彻落实,提出做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的若干对策;庄新华(2010)从食堂食品采购、贮存、加工、销售等环节分析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管重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综观相关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分析校园饮食安全存在问题的文献居多,而且大都比较零散,真正涉及高校饮食卫生安全保障机制研究的文献并不多见。

一高校饮食卫生安全存在问题的表现

尽管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但是近些年来高校食物中毒事件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高校师生俨然成为食物中毒的高发人群,这不得不令人担忧,饮食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高校的安全稳定。虽说饮食安全表面上看起来具有重要的位置,但是后勤部门处于学校教学部门的附属地位,学校领导往往并不真正重视饮食安全的工作,而同时当代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许多因素都容易危害到师生的饮食安全而难以解决。从就餐环境来说,学校食堂安全隐患高,部分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淡薄,不讲究卫生,不勤洗手,口罩也不佩戴或佩戴不规范,容易产生细菌感染;有的食堂硬件设施陈旧、破损和老化,功能分区不合理、不明确,食品加工制作流程存在交叉污染;也有食堂缺乏完善的餐饮具消毒、保洁设施,在消毒柜或专用保洁柜内放置私人物品或杂物,餐饮具消毒、保洁形同虚设;食堂食品原料、生产和加工存在一定的隐患,餐厅卫生管理容易产生漏洞。从饭菜质量来说,很多同学认为食堂饭菜变化小,荤菜分量少,难以保证正处在成长黄金期的大学生的营养需求,很多同学在饭菜中吃到过诸如虫子的异物,甚至有同学吃过变质的饭菜。这些现象都容易导致师生对校园饮食安全的不信任。

二建立维护校园饮食安全稳定的保障机制

校园安全稳定是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的基础,而学校的安全稳定又离不开校园环境的治理,学校的安全稳定与校园环境治理的质量共同制约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通过校园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从而达到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建设和谐校园环境的目的。

第一,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校园饮食安全首先要从加强思想认识做起,学校各方面应该积极倡导,同心同德,不断推进和完善校园饮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把校园食品安全放在一定的思想认识高度,形成重视饮食卫生安全的观念意识。在后勤中心、团委、学生处、校医院等职能部门的相互协作下,依托校学生会,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并与学生面对面地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学生建议,并通过他们把有关信息反馈给全校学生,从而树立师生的健康饮食理念,提升师生科学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能力。

第二,促进学校各个部门的协作管理,明确责权关系。高校应加强对食堂的组织领导,建立立体化的监管模式,建立以分管校长为首的、各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各餐饮单位具体实施的监管模式,建立安全工作制度,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分管校长与责任部门负责人,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校领导的参与能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有利于明确各部门职责,通过保证至少有一名高校领导分管后勤服务工作,做好后勤服务的协调、建设与规划等工作。明确安全工作分管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分工谁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将安全责任进一步分解细化,并按一定区域划分若干个安全监管责任区,落实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全面负责责任区的安全工作,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考核”机制,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网格化安全监管和责任体系。坚持后勤部门在食品安全管理的服务中心地位,加强后勤部门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化管理机制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网格化依托统一的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各餐厅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安全卫生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它的主要优势:(1)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2)它是管理手段数字化,这主要体现在管理对象、过程和评价的数字化上,保证管理的敏捷、精确和高效;(3)它是科学封闭的管理机制,不仅具有一整套规范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流程,而且发现、立案、处理、结案四个步骤形成一个闭环,从而提升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控管理,使得各方互相协作配合,共同劳动,避免职责不清造成实际工作中的障碍,构筑全方位、多角度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保证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

第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是全面落实饮食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后勤部门应充分发挥饮食安全管理的主体作用,积极贯彻“为学校教学、科研、师生生活服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一是坚持贯彻“安全第一”的采购原则。采购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要严格执行索证、检查、验收、货源比较等采购制度,加强对供货商的管理,凡是学生食堂的米、面、油、肉、蔬菜等大宗物资,均要在获得准入资格的企业中进行招标采购,必要时到供货企业生产现场,对生产工艺流程和可信度进行调查,从根本上降低食品采购风险,保证餐厅所采购的原材料安全卫生,并与供货商签定卫生安全责任书。确保各项食品原材料从源头到入库均具有源头可溯材料,切实有效严把食品安全关。完善供应商台账及食品原材料索证管理,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认真查漏补缺,把工作做深做细,认真做好账本。深入食堂内部,加强交流,并能提出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进服务态度和服务方法。积极重视市场调研,成立价格调查小组,定期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根据调查价格不断调整饭菜供应价格,降低成本。定期向食堂提供价格预警和通告,节约经营成本。二是建立全过程监控的基本工作机制,定期进行各种安全隐患排查,注重整改实效。按照高校食堂用餐卫生管理的要求,建立食品采购、储藏、加工、供应等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检测监控体系,构建贯穿于饮食全过程的安全保障链。首先加强对社会餐饮企业经营的食堂物资采购质量监控,同时加强食堂安全保卫与管理,禁止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出食堂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对餐厅的安全、卫生、剩饭剩菜和食品留样监督检查,定期查看各餐厅后场、用餐区域、库房、凉菜制作间等,查看食堂现场操作流程是否合理,库房、冰箱内食品原料是否规范摆放,检查餐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工序及记录是否相符,查对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台账及添加剂采购、领用、保管、登记是否详尽完善,调查了解食堂饭菜是否按照要求报批和公示价格,是否按规定确保供应。明确各加工环节的检查、操作规范的责任人,促进食堂饮食卫生安全责任落实到位。三是应用PDCA循环工作法,不断创新提高,加强饮食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的顺序来实施管理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并及时反馈有关结果,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同时利用对HACPP等相关食品卫生控制知识的认识,依据HACP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定食品采购、食品烹饪等关键控制点,并集中力量对关键控制点进行干预,保障食品关键环节的安全。

第四,优化后勤员工队伍,严格落实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及卫生部的学生集体用餐监督管理办法,实行食堂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组织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依法将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调整到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从根本上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技能和服务水平,树立后勤服务员工的良好形象。食品生产经营人员素质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生产人员不仅仅应当满足健康状况合格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相应的食品卫生知识、食品营养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通过制订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服务人员的食品安全意识。

第五,建立应急食品安全处理机制。食品从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各环节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食品安全事故,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当积极妥善处理,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明确责任主体,严肃追究导致事故发生的相关责任人,做好善后工作。对处置突发事件成绩显著的个人,可给予奖励;对处置工作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应当严肃追究其责任。

参考文献

[1]武新胜.从构建和谐校园看高校饮食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07(29):206.

[2]白志军.浅谈高校建立食品安全长效机制的重大意义[J].管理教育,2007(7):74-75.

[3]庄新华.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及应对措施[J].教育研究,2010(21):31-33.

[4]廖文科.我国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现状及其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5):7-8.

[5]杨爱萍.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全民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12):51-52.

卫生饮食 篇7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体系不合理

由于学科教学的思维根深蒂固,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另外,教学计划的制定基本依据教材框架,从表面上看,教学方式具有针对性,但本质上缺乏对行业的了解,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分析,难以适应人才培养的特殊需求。

(二)教材的局限性

该课程偏重于理论学习,教材缺少对实际的联系。例如平衡膳食与营养食谱设计章节,该章节虽然分析出各个年龄段的膳食结构,但缺少膳食设计分析,知识点过于笼统,没有联系实际情况。另外,近几年来,食品营养科学和烹饪科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成果,而现行烹饪营养课程的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当前食品营养科学的发展。

(三)缺少实践教学环节

该课程基本是理论学习为主,教师往往偏向营养知识讲授,忽略了学生实际技能掌握情况,造成学生离开老师就无从下手,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烹饪操作中去。

二、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饮食营养与卫生》课程内容改革,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第一,将课程分为饮食营养和饮食卫生两大模块,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饮食营养增加营养素测定、膳食调查、营养食谱制定、营养宣教四个环节,饮食卫生增加微生物培养、食品安全调查等环节。第二,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用图文并茂的教材内容激发中职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眼球,同时也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第三,学生掌握了课堂教材内容之后,教师还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巩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表达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改革教学评价考核制度

考试一直是课堂教学主要的评价考核方式,也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是中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因此,中职烹饪教师可以把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与课后作业以及各项考试成绩综合起来进行考察。目前的成绩评定多采用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的方式,建议采用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的评定方法。另外,成绩评定标准要细化,不能单一评定理论总分,例如食谱的制定,应该将其主食、辅食的编写以及描述等考核分数细化,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与科学的评价与考核。

(三)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从沉闷、乏味的僵局中解脱出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制作一些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课件,适当地添加视频、音乐、图像等,使烹饪营养课程的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此外,多媒体技术使教材中的抽象概念更加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的同时,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与理解,从而提高烹饪营养课程教学的效率。

卫生饮食 篇8

1 抓长效机制建设, 落实长效监管措施

1.1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保证“健康校园”创建活动全面开展

青岛市卫生局、教育局从2004年开始在全市大、中学校中全面开展创建“健康校园”活动。为了此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教育局、卫生局局长任创建“健康校园”领导小组组长, 多次召开会议, 部署创建活动工作, 并于2004年9月联合在青岛某重点中学召开现场会, 阐明创建“健康校园”的意义, 公布工作重点、“健康校园”标准和实施方案。有力地推动了青岛市的学校饮食、饮水、传染病管理等综合卫生工作, 为青岛市学校卫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改变管理模式、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到目前为止, 全市共创建AAA级“健康校园”117所。

1.2 全面开展学校、托幼机构和配送餐企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

青岛市卫生局2004年开始与教育部门一起制定下发了《青岛市学校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案》, 明确了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有关要求, 严把卫生许可年度审核关, 督促各学校 (托幼机构) 、配送餐企业增加基础卫生设施的投入, 努力改善硬、软件条件, 连续3 a对全市的学生食堂实施动态量化分级管理, 有效推进了学校卫生工作由被动管理向风险度和信誉度管理发展。目前, 青岛市获得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A级资质的学校86家, B级362家 (学校202家, 托幼机构160家) , C级409家 (学校184家, 托幼机构225家) , A级配送餐企业14家, 全市学校食堂均实行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

1.3 强化卫生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

为增强和提高学校、托幼机构卫生管理人员的卫生知识和卫生管理能力, 提高学校、托幼机构食品卫生水平, 保障学生身体健康, 预防学生食源性疾患的发生, 采取多种形式, 每年均对学校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做到了无缝隙、广覆盖、不缺位。仅2007年上半年, 全市共举办培训班32期, 培训人员4 000多人次, 有效预防了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1.4 控制源头, 推广政府“阳光采购”

积极推行“阳光食品采购进校园活动”, 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消费竞购, 在“阳光食品工程”网络平台上集中或定点采购, 严把食品原料卫生质量关, 规范了采购渠道, 保证了食品及其原料的安全度。通过可溯源性的定点采购, 真正实现了学校食品卫生质量保障关口的前移。自2004年开始, 每年春、秋季积极协助政府“阳光食品工程”招标活动。目前, 全市就餐人数1 000人以上的100多所学校参加了“阳光食品工程”集中采购, 涉及食品及其原料种类10余种, 采购数量已达15万吨。

1.5 在学校食堂建立检验室, 把好卫生质量自控关

自2004年开始, 卫生局要求5 000人以上就餐的学校必须建立检验室。到目前为止, 全市已有18所院校建立了食堂自测检验室, 每天对食堂用具特别是熟食容器、熟食刀板和学生餐具等进行消毒效果检测, 对采购的蔬菜进行农药残留量检测。据统计, 仅2007年学校检验各类样品30多万份, 检出农药残留量超标蔬菜150多份;检验餐具10万余份, 检出卫生不合格餐具5 000多份次。检验结果对学生公示, 对不合格蔬菜退回或销毁, 发现消毒不合格餐具认真查找原因, 并与个人收入挂钩, 保证了食品卫生质量, 全市受益学生50余万人。

1.6 引入社会力量, 不断完善“家长义务协管员”制度

2004年通过《青岛早报》公开向社会招聘10名家长义务协管员, 协助卫生部门管理学生餐, 主要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关心学生饮食安全的家长组成。多年来, 各位家长义务协管员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认真负责, 通过各种方式、多种途径协助开展卫生监督执法活动, 共提出合理化建议400多条, 参与卫生部门的执法检查12次, 参与检查学校及周边饭店近百家, 发挥了应有的协管监督作用。

1.7 “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全面展开

为全面搞好学校卫生工作, 提高广大师生的卫生意识, 2007年初市区4个区召开会议, 制定方案, 市区开展了“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2007年11月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在青岛第58中学举行全市“食品安全进校园”的启动仪式, 市卫生局卫生监督局积极配合, 积极开展各项卫生检查,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抓关键环节, 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2.1 开展学校食堂及周边食品加工经营单位卫生执法检查

分别于假期前、开学后、新生入学的关键时段, 以预防食物中毒、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为重点, 开展食品卫生执法检查, 及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学校利用假期时间彻底整改涉及卫生管理硬件方面的隐患,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 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者。

2.2 加强对民营高校卫生专项监督检查

针对全国民营高校不时发生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 青岛市将民营高校的管理作为重点, 开展了针对9家民营高校10个校区的38个食堂、25个小卖部的卫生专项监督检查, 规范了民营高校的经营行为, 并将民营高校存在的问题向全市通报, 有效预防了学校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2.3 开展学校饮用水卫生安全大检查

总共开展了4次学生饮用水大检查, 共检查学校2 000余户次, 进一步规范了学校茶炉水、直饮水、大桶水、二次供水、自备水源等管理。

2.4 高度关注中、高考, 确保考生食品卫生安全

每年中、高考之前, 制定监督检查保障方案, 由市、区卫生监督力量联合联动, 出动160余名卫生监督员, 组成14个执法小分队, 对39个中考点和45个高考点及其周边饭店、小卖部进行拉网式卫生执法大检查, 确保了两考期间无一起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

2.5 及时发布预防食物中毒警示

为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积极发挥家长提醒、社会关注、学校重视的作用, 在学期开学前、食物中毒好发季节来临之际, 及时向学校、学生家长发布预防食物中毒消费警示, 仅2007年就发布4期消费警示, 有效地引导了学生的消费, 起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3 各级卫生、教育主管部门密切协作、齐抓共管

3.1 市卫生、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

为搞好学校卫生工作, 市卫生、教育局领导多次召开学校卫生协调会, 制定当前的学校卫生工作计划。2007年上半年, 市卫生、教育局领导亲自参加的学校协调会有5次, 两局联合签发文件3份。领导的高度重视为青岛市学校卫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搞好青岛市高校食堂卫生工作, 卫生局领导亲自参加青岛市卫生局与青岛市高校伙食委员会座谈会, 为加强高校的卫生管理奠定了基础, 受到驻青岛高校的高度评价。

4.2 上下一致, 各区卫生监督机构重视学校卫生工作

按照统一部署, 各区卫生监督机构高度重视学校预防食物中毒工作, 在春秋季开学初和开学前、 食物中毒好发季节、高考期间等关键时节均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 围绕学校卫生、学生健康制定校内、学校周边卫生整治方案, 统一检验标准, 全面开展学校食品卫生检查工作, 有效地预防了食物中毒的发生。

卫生饮食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在校的2 139名学生 (全体在校学生) 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 其中女生2 011名, 男生128名, 年龄均在15~19岁。

1.2 方法

采用24小时回顾法和膳食频率法进行问卷调查。在笔者监督下, 学生现场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 (性别、年龄等) 、饮食行为与习惯、营养学基础知识等。其中发放问卷2 139份, 收回2 139份, 回收率100%, 经整理, 发现符合要求的问卷有2 023份, 有效率达94.58%。然后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饮食行为调查

2.1.1 用餐地点

我校为寄宿制中职卫校, 学生用餐一般在学校餐厅或校外摊点, 其中在校门外流动小吃点就餐的学生达58.03%, 而校外流动小吃点多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同时, 由于流动小吃点多以烧烤、煎炸等食物为主, 学生长期进食这些食品容易导致肠道寄生虫病和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而脂肪摄入过多也易出现肥胖、心脏疾患等问题, 加之熏烤食品含有较多的致癌物, 这也时刻威胁着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准确掌握学生的用餐情况, 笔者以近1周午餐为准, 对学生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见表1。

2.1.2 用餐分配

中职学生的三餐分配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突出表现在不用早餐 (包括用量过少) 和晚餐摄入过多。经调查, 其中48.05%的学生从不吃早餐, 47.65%的学生虽吃早餐, 但进食量远远不够 (只吃1个馒头或1个菜包子) , 其余学生摄入量虽够, 可是种类单一, 没有一名学生达到营养早餐的要求。从人体所需能量与时间分配标准来看, 我校学生均存在着早餐不达标的问题。而在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晚餐摄入量过多, 40.83%的学生承认一天吃得最多的是晚餐。具体调查数据见表2。

2.1.3 膳食结构

学生所进食的食品种类、数量都很少, 部分学生一周内摄入食物的种类不能满足“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所需食品的要求。12.85%的学生一天所吃食品少于3类 (包括3类) 。在调查中了解到, 食用速食食品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大, 53.63%的学生一日中必有一次午餐或晚餐以冲泡方便面的方式代替。具体调查数据分别见表3、表4、表5。

注:“1类”指奶类及奶制品、豆类及豆制品、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蔬菜类、水果类、谷类8类食品中的任意一种;“2类”指8种食品中的任意2种, 以此类推

2.1.4 口味偏好

调查发现, 学生口味偏重, 有17.66%的学生每日必食麻辣食品 (以麻辣烫为主) ;而对于饮料和汤类, 学生又喜甜味。学生的一日三餐普遍偏咸, 68.00%的学生反映饭菜偏淡、无味, 据统计, 绝大多数学生每日食盐摄入量达到30 g左右, 远超规定的2~6 g。另外, 学生进餐时食品的冷热温差较大, 表现在进食米、面、汤类食品和炒菜时, 喜食偏烫, 但在选择其他食品时往往偏冷, 如酿皮、凉粉等。

2.1.5 其他不良饮食行为

中职卫校女生较多, 存在着偏食、挑食、爱吃零食等诸多问题。另外, 男生存在吸烟、饮酒 (女生中也存在此类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 有4.11%的女生承认自己经常吸烟、饮酒) 的问题, 而且普遍有吃烧烤类食物的习惯。

2.2 基础营养知识调查

营养行为一般会受营养知识的影响。但在本次调查中, 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高, 其中77.37%的学生知道“中国营养膳食宝塔”;83.49%的学生知晓正常人每日食盐摄入量, 认为应以清淡饮食为主;91.56%的学生知晓一日三餐热量分配比例 (3:4:3) ;97.80%的学生关注饮食卫生。

3 讨论

3.1 营养认识与饮食行为的差异

自控力差是营养知识难以在饮食行为中体现出来的重要因素, 54.00%的学生坦陈难以抵御饮食诱惑和其他学生的邀请。另有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偶尔一两次不卫生或不好的饮食行为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或者就算有后果也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此, 笔者认为应在教育中加强自控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 明确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更新、增加、丰富学生的营养学知识, 摒弃不正确的饮食行为, 自觉用知识指导行为。

3.2 正视客观因素

庆阳市地处我国西北地区, 民众饮食以面食为主, 水果、蔬菜季节性很强, 3~5月正是西北青黄不接的时期, 货品少, 价格贵, 因此食物原材料中甚少采用较多的蔬菜, 这也是本次调查中学生食物种类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样, 鱼、虾等海产品在西北地区供应少且价格昂贵, 也难以在学生食堂中大量使用。另外, 肉类产品除价格因素外, 也由于部分少数民族学生 (如回族等) 或同宿舍学生因民族、宗教饮食差异和忌讳也不公开食用大肉或肉类食品等因素, 导致学生肉类食品摄入不足。

3.3 改善传统的不良饮食习惯

受劳作方式的影响, 西北农村多一日两餐, 典型的表现是不食早餐或随便吃一个馒头喝两口水、晚餐量多且迟, 学生受家庭习惯的影响, 在校期间往往也带有上述两大特点。但学生学习任务较重, 且多以脑力劳动为主, 如不吃早餐或早餐进食过少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同时易诱发胆结石等疾病。而晚餐进食过多, 由于餐后能量消耗少 (活动量小、距离睡眠时间短等) , 易引起肥胖症。同时, 由于胃内容物多, 胃肠负荷过重, 大脑处于激动状态, 易导致失眠、多梦, 久而久之, 则引起神经衰弱等疾病。同时, 饱餐也会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 往往会造成胰岛素B细胞负担加重, 进而衰竭, 从而诱发糖尿病。另外, 饱食晚餐后, 食物中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 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 就会产生有毒物质, 加之睡眠时肠壁蠕动减慢, 相对延长了这些物质在肠道的停留时间, 有可能导致大肠癌的发生。因此, 改变传统的不良饮食习惯, 建立科学的三餐分配制度, 严格按照3:4:3能量分配方案, 做到“早上吃好, 午餐吃饱, 晚餐吃少”。

3.4 加强营养健康教育

不良的饮食行为所造成的危害, 除食物中毒外, 均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显现出来, 故部分学生对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漠然待之。长期咸食、烫食等造成的严重后果需要较长时间的损害积累, 这也是在后果出现前呼吁改变原有的饮食行为难以发挥作用的原因。另外, 学生现有的营养知识大多来源于教师讲授, 健康教育的教育者也大多为专业教师和专家, 由于年龄、身份的差异, 虽为权威但被青少年接受、信服的程度并不深, 所讲内容也易被怀疑或不采纳, 健康教育的效果有待加强。因此, 针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有效的营养健康教育模式并大规模推行, 是目前改善中职卫校学生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差异的有效方式。

3.5 开展同伴教育

上一篇:提高物理学困生下一篇:新疆南疆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