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检察官职业道德

2024-06-25

论检察官职业道德(共9篇)

论检察官职业道德 篇1

试论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初探

[论文摘要]随着检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检察机关司法警察的作用日益重要,这必将对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加强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维护检察机关的良好形象有重要意义。因此,司法警察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司法保障工作的需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思考的一大课题。

[论文关键词]检察机关 司法警察 职业道德 建设

一、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因素,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的形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司法警察作为检察机关的执法队伍应该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提倡者、维护者,是群众的道德榜样。司法警察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并将这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标准推广到工作以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和业余生活中去,通过司法警察的职业行为和道德情操教育群众、影响群众,可以带动广大群众增强道德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社会风尚的提高,继而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

(二)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促进司法警察公正文明执法

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中的司法警察,是公正廉洁的楷模,是人民群众寻求法律保护和帮助的“保护神”,是主持公道、惩恶扬善的司法工作者,其能否做到执法为民,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司法警察要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必须从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社会执法环境以及强化执法监督等方面入手。从自身的素质方面来讲,如果司法警察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能秉公执法,甚至知法犯法,就会直接损害法律的尊严,影响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由此可见,培养和树立高尚的司法警察职业道德,能使司法警察牢固树立忠于法律的信念,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法律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尊严,树立国家执法机关的正面形象。

(三)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有助于提升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司法警察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和繁重,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警察队伍,是关系到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司法警察事业能否深入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司法警察队伍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还确实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司法警察的工作分散、多为协助性工作等原因,对警员的培养、教育和监督工作经常被忽视,致使个别司法警察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不能正确看待权利、地位,或是行为不检、滥用职权,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严重损害了司法警察和国家执法机关的正面形象,妨碍了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职业道德失范是一些警员发生违法违纪的重要原因,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可以指导司法警察在工作岗位上确立崇高的生活目标,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增强法警队伍的拒腐防变能力,达到提高法警队伍整体素质的目标。

二、如何进一步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

(一)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筑牢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1.强化为人民服务观念教育,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司法警察职业道德最根本的要求和最基本的原则,既是司法警察职业活动的出发点,又是司法警察职业活动的归宿,加强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的关键,是要让司法警察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对谁负责、为谁掌握,只有正确认识权力,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历史经验表明,在职业道德建设中,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雷锋;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等先进典型,曾激励了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因此,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要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把司法警察楷模在工作、生活中的先进事迹加以宣传,让广大司法警察学习榜样、争当先进,促使法警队伍形成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高筑拒腐防变精神堤坝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能给人以明确的人生方向和无穷的力量,鼓舞人的斗志,甚至能激励人们为之献身。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曾经指出:“当前,在检察队伍建设中最重要的,首先需要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好的,也是理想信念问题。”少数司法警察就是在功成名就时面对金钱和美色利诱对党的理想信念开始不坚定,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最终倒在糖衣炮弹攻击之下。当前,肃贪兴廉、惩治腐败已成为时代强烈的呼声,同时也是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的艰巨的任务,因此,加强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教育广大司法警察坚定理想信念,把坚持党的最高理想和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持之有效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司法警察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从而更好地培养和激发每个司法警察的敬业精神,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

(二)抓好规章制度建设,保证职业道德建设有法可依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职业道德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制度约束是规范管理的根本内容和最终保障,为了加强管理,规范职业道德,必须建立适合法警队伍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明确应该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并旗帜鲜明地做出规范,实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要有法可依,应根据《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守则和岗位行为规范,保证司法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有法可依,促进职业道德建设见成效。

(三)抓好监督考核工作,促进职业道德建设落到实处

文件再多,制度再好,不落实就等于

空无一物,监督就是看是否真抓实干,是否按章办事,以此促进职业道德落到实处。通过监督和考核,找差距,补不足,促完善,把影响职业道德建设的不当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不断把职业道德建设引向深入。只有逐步建立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监督,既有内部监督又有外部监督,既有事前监督又有事中、事后监督等一系列的监督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少数司法警察的不道德和不法行为,才能有助于司法警察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

(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2013年3月2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在全国检察机关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暨第五届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表彰大会上强调:“检察机关要稳步推进队伍职业化建设。”“要全面推进检察队伍职业化建设,大力开展职业信仰、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检察人员增强职业认同、提高职业素养。”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作为事业的“火车头”、行阵的“领头雁”,他们的优良作风和模范行为,对群众是无声的命令,对树立和维护党的威信和声誉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反,个别领导作风不正,就可能对他所在的部门或单位的风气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各级法警总队长、支队长、大队长等领导班子成员在职业道德建设上一定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勉励自己要廉洁奉公,励精图治。凡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所禁止的与社会道德风尚不相符甚至相悖的,坚决不做,这样才能把司法警察队伍打造成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技能精湛、执法严格的队伍。

司法警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个艰巨而重要的内容,作为一名司法警察,我们就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尚的品德捍卫人民与国家的利益,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做贡献。

论检察官职业道德 篇2

如何发挥检察工作的道德教化作用, 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检察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坚实基础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有句至理名言:“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检察人员作为道德教化的主体, 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能承担起道德教化的重任。检察职业道德的形成, 一般需要经历一个由认识到实践的自觉磨炼过程, 即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职业道德信念→职业道德习惯。检察人员只有加强对职业道德的学习, 才能形成职业道德认识。当检察人员将职业道德认识与自身的人生观相结合, 就能形成职业道德情感;检察人员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时, 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的精神和毅力, 就是职业道德意志;有了上述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的基础, 就能形成职业道德信念;只有将职业道德信念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 在日常的检察活动中, 职业道德行为才能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稳定的职业道德习惯。当检察人员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就能运用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案件作出准确的道德判断, 对案件当事人进行正确的道德指引, 从而使司法的道德教化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二、工作机制建设是基本途径

在检察工作中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 是实现司法的道德教化功能的基本途径。目前我们业已建立的多项工作机制, 正在发挥法律的教育、引导作用, 比如未成年人刑事检察机制、社区矫正机制等, 但只是停留在法律知识灌输、遵纪守法教育这一层次, 尚未重视从法律中蕴涵的道德出发, 教化犯罪嫌疑人心灵, 激发犯罪嫌疑人内心善的力量。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加强相关工作机制的建设, 使其成为发挥司法的道德教化功能的重要抓手。

首先, 建立未成年人案件专人办理机制。对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 由专人全程承担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庭公诉、矫治帮教和犯罪预防工作, 实行捕、诉、防一体化的办案模式, 简化办案流程, 缩短办案时间, 保持对涉嫌犯罪未成年人教育感化工作的连续性, 确保因人施教, 增强道德教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次, 完善社区矫正监督机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依法实行法律监督”, 新刑事诉讼法也明确将社区矫正制度纳入执行程序中, 但规定得都过于笼统、原则, 因此检察机关应当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特点的检察方式, 加强对社区矫正各执法环节的法律监督, 同时将道德教化融入其中。在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 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妥善安置、融入社会的同时, 运用道德对其进行引导, 提升相关人员的道德层次;与共青团、学校、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密切配合, 加强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教育挽救, 在教化手段上侧重科学平和的教化方式, 注重对其内心的道德教化。

再次, 创新法制宣传机制。我们以往的法制宣传, 主要着眼于法律法规的讲解、通过案例剖析释法, 对于案件产生的原因分析要么是陈词滥调, 要么是“大词”堆砌, 无法与民众心理形成共鸣, 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有限。因此, 我们有必要通过发挥司法的道德教化功能, 创新法制宣传机制, 使法制宣传更生动、更贴近民众生活、更具教育意义。具体而言, 就是不仅要解决法律是如何规定的问题, 更要解决法律为何如此规定的问题;不仅要解决罪与非罪的界限问题, 更要解决违法犯罪背后的道德失范问题;对于以案说法的原因剖析部分, 不应追求“大而全”, 而应“接地气”, 深挖个人的主观内因及偶然性因素。

最后, 建立不捕、不诉案件教化机制。对于不捕、不诉案件, 尤其是因情节显著轻微, 不作犯罪处理的不捕、不诉案件, 因无逮捕必要不捕案件, 目前除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有不捕、不诉后的帮教机制外, 其他人群尚未建立帮教机制。为防止该类人员再犯罪, 使其成为有道德性的公民, 必须建立覆盖面广、差异化对待的不捕、不诉案件教化机制。这一机制, 要求对拟不捕、不诉人员在进行法制教育的同时, 指出其道德失范的行为, 发挥道德指引的作用。

三、公正的司法环境是根本保障

维护公平正义是民众对包括检察机关在内的司法机关的要求和期待。只有使公平可感、正义可见, 民众才会信任检察机关;只有赢得民众的信任, 检察机关才能更好地发挥司法的道德教化功能。试想若民众对检察机关的公信力生疑, 认为检察机关对案件的办理不公正, 那么检察机关在执法过程中的道德教化将显得苍白无力。因此, 检察机关要通过公正执法为司法的道德教化功能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

首先是要确保执法过程合法。检察官应该深刻认识程序正义的真谛, 按照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要求, 坚持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程序与实体并重, 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 一丝不苟地按照法律程序执法办案, 防止因为执法程序存在瑕疵乃至错误, 而造成公众对执法公正性的合理怀疑。

其次是执法结果公平。结果的公平是评价执法质量的重要标准, 也是公众诉求指向并期待的最终目标。公平的执法结果, 是法理、事理、民情的协调结合, 能够区别是非、惩恶扬善、维护正义, 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执法不仅要有助于即时缓和乃至化解社会矛盾, 而且更应该通过让当事人感觉到公正, 引导公众信服法律信任执法, 从而长久维护良好法治环境, 最大限度促进社会和谐,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

再次是执法行为文明。要把热爱群众的深厚情感和崇尚文明的人文素养, 体现在执法行为中, 严格落实检察官职业行为基本规范, 克服冷漠生硬的态度, 纠正简单粗暴的作风。要用群众信服的方式办案, 使群众通过执法行为, 不仅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而且信服检察官能坚守执法为民的宗旨。

注释

1	114

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 篇3

关键词:检察官;职业道德;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更是进一步明确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对司法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从规范与实践的双重视角对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构展开研究,检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不足,透析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体系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既是司法体制改革中完善我国检察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规范检察官职业行为,确保检察权力正确行使的现实需要。

一、检察官职业道德内涵的认识

职业道德是由职业特殊性和主体特定性决定的道德规范体系。检察官职业道德,就是由反映检察工作特点和要求,体现检察官职业品质和荣誉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道德情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等组成的职业道德体系。它既是对检察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又是检察职业身份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與义务。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的颁布,为我国检察官职业道德构建确立了新的基调。200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阐明了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本质要求。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之后,2002年2月最高检颁布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2009年9月,最高检对其进行重新修订,制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这个准则在原来的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八字箴言“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基础上,用“文明”取代了“严明”,仍然是八字。用“文明”取代“严明”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公正中已包括了严肃执法,它和严明在内容上存在逻辑交叉。二是配合时代的主题要求,更突出强调文明。

检察官作为行使公诉权和法律监督权的司法人员,担负着维护司法公正和国家法治尊严的重要职责,具有特殊的职业道德要求。检察官职业道德是关于检察权的权力约束与保障机制,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实质上是加强检察权伦理建设,这是政治文明发展中的应有之义。

检察官职业道德与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并非同一层面的问题,不能将二者等同。检察官职业道德是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建构的基础,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不是将检察官职业道德简单地文本化,而是一种系统化、制度化的建构。一方面,检察官群体自身的自律性约束需求,通过道德规范的形式得以更加清晰的表达,使其“有章可循”;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检察官职业行为及道德素养的期许,通过职业道德规范得到了形式上的满足,能够激发社会公众他律性监督的积极性。另外,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建构,伴随着检察官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检察官制度的成长史,也是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建构史。但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的建构,是在检察官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检察官职业道德相对比较成熟时才出现的。

二、检察官职业道德是检察官职业的基本构成要素

检察官职业道德是检察官职业的基本构成要素,在这个命题中,它涉及到几个层面的逻辑关联。第一个层面: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关系;第二个层面:法律职业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关系;第三个层面:检察官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关系。

从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关联来看,职业在某种意义上或者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社会职能的专业化和人的角色的社会化的统一。在职业形成的过程中,职业道德和职业相辅相成、相生相随。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在社会伦理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如果说一般道德是人作为个体角色时应遵守的行为规则,而职业道德(伦理)则规定每一个从业者应有的行为要求,从这点而言,职业道德对职业人员的行为具有引导与惩戒的作用。

每一个职业都有该职业核心的道德或者核心的道德基本价值。对从业人员的评价就是依据其职业核心道德的表现,是否符合了核心道德的要求。如果从一般人的角度来看,作为个体人,应该遵循的规范是一个个体性的规范,作为个人有个人美德,作为社会人有社会的公德,作为家庭人要遵守家庭的一些基本规则。在这个规范体系中,职业道德规定了每一个人应具有的行为的要求,专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职业道德是作为职业人在从事这个职业时应该做出的行为。每个职业都有该职业的核心伦理或基本道德,而对从业者的评价应基于这种核心伦理的表现。

三、当下检察官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角色定位冲突,检察官职业道德与公务员职业道德的矛盾

2006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将检察官纳入到公务员的范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检察官职业的专门性。一方面,检察官是国家公务员,要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执行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检察官作为司法人员,只能依据法律行使职权。司法绝不允许检察官根据案件的性质和政治性来改变判断的标准,这使得检察官在行使职权中左右为难。

四、当代中国检察官职业伦理建设的设想

1.提高准入门槛,建立检察官职业保障机制

加强检察官任职前的职业培训。在各地检察官学院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规定通过司法考试拟进入检察系统的人员,必须要参加专门的检察官职业培训。培训后经过一定年限(笔者认为需要两年)的检察机关和律师事务所实习,并通过全国统一的检察官资格考试,才有资格被任命为检察官。在身份保障上建立检察官终身制。

2.加强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

在法学院开设法律职业伦理课程。建议教育部在法学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将法律职业伦理列入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中。要建立规范、科学的检察官职业伦理培训制度。由国家财政保证经费支出,各地检察官学院担任主要的培训任务,定期组织当地检察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3.完善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惩戒制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国检察系统应当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模范,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都可以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模范;职业道德模范可以是全面领先的,也可以是某个方面突出的。身边的模范往往是最生动的榜样。发现和宣传职业道德模范,是检察机关的政工部门、检察官协会等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和宣传职业道德模范,及时地表彰奖励职业道德先进人物,而且要善于培养和树立职业道德模范,塑造新时代的检察官模范。模范树立起来了,职业道德的正气就树立起来了。模范越多,正气越盛。

恪守检察官职业道德研讨体会文章 篇4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司法公平正义。检察官是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检察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高低直接决定了公平正义这一司法目标能否实现。检察职业道德是检察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查办职务犯罪,促进反腐倡廉的神圣使命。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以忠诚、公正、清廉、严明为核心,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检察队伍,是履行监督职能、维护公平正义的前提和保证。

一、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涵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官明确提出“ 忠诚、公正、清廉、文明 ”八字箴言。“八字箴言”阐明了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本质要求。忠诚,即检察官必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和事实。这是检察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公正,即崇尚法治,客观求实,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这是检察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清廉,即模范遵守法纪,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监督。这是检察职业道德的执业本色。文明,即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刚正不阿,敢于监督,勇于纠错,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这是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是有利于每一个检察人员增强检察官职业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能够进一步牢固树立检察事业的职业信仰。一名优秀的公诉人,首先就是法律的信仰者,其次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只有忠诚于人民,将人民放在心中,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检察官。才能够维护法律的尊严。也才能够在情与法的较量中不屈服于私情,不背叛法律。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是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检察职业道德属于国家政权机关的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的人民检察院应当是最公正、最廉洁、最讲理的地方,是人民群众寻求法律保护和帮助的场所,是主持公道、惩恶扬善的神圣殿堂。如果检察人员没有良好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能秉公执法,甚至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就会直接损害法律的尊严,影响党和国家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声誉,影响社会稳定、国家安宁。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是保障法律正确统一实施的需要。培养和树立高尚的检察职业道德,能使检察人员牢固树立忠于法律的信念,在检察职业活动中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廉洁奉公,不枉不纵,提高法律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尊严,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加强检察职业道德 建设有利于改进执法办案工作,提高执法办案水平。在坚持严格公正廉洁执法的同时,用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执法实践,按照“法治”的要求,真正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案件质量这一生命线,解决司法不公,推诿扯皮的现象,不断增强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三、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执法 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必须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作为一名检察官,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影响和各种文化激荡,一些党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检察队伍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淡化。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一项要求就是要忠于党,而我们党的最高理想就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灵魂,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神支柱。如果一个党员连对最基本的理想信念都发生了动摇,何谈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因此,要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就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性质宗旨、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党员的责任使命教育。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必须解决好执法理念这个核心问题。作为一名检察官就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与现代司法文明要求相适应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思想,做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表率。检察人员执法观念的更新是检察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 工作创新的思想基础。因此,要恪守检察职业道德要求的崇尚法治,客观求实,就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树立法律至上理念。检察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确立对法律的真诚信仰。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要切实把法律作为评价一切个人、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行为的价值标准,唯法是从,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二要树立保障人权理念。保障人权是现代法律思想、法律文化、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根本要求,反映了现代法律思想的精神实质。体现在检察工作中就是要求检察官必须具有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意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保障所有诉讼参与人的各种合法权益,这就要求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要从注重打击、惩罚转向注重保护、服务、整治上,从运用单一的刑事惩罚转向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上。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必须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塑造良好的检察官职业道德,需要每一位检察官的“身体力行”。要强化本位意识,检察官作为国家公务员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要遵守一般公务员的道德标准,更要遵守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要明确职业要求,全面理解职业内涵,明确具体岗位标准,把检察职业道德融入办案流程、岗位职责之中,将职业身份、岗位身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要强化角色意识,职业就是角色,职业就是身份,检察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一个岗位,它同时要求具备与检察官职责相对应的职业道德要求和行为方式,这就要求我 们不仅要做好“八小时检察官”,更要做好“二十四小时检察官”,时刻保持检察官的职业使命感、职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做最“忠诚”的守护者、最“公正”的监督者、最“清廉”的执法者、最“文明”的服务者。既要恪守基本准则,更要身体力行,亲历亲为。“案案都是公平载体,处处都是宣传阵地,人人都是检察形象”,在职在岗,需要踏实工作,履行职守;工作之外,更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准则,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必须树立良好的执法作风。检察机关既是司法机关,又是窗口行业,它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决定其必须具有公正性和高效率,检察官队伍良好的执法作风和执法方法是保持公正性和效率性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检察队伍恪守检察职业道德重要方面之一。“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恪守检察职业道德,维护公平正义,维护法制统一……”铿锵的誓言宣读在口,铭记在心,更要坚定不移的执行。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才能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检察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要强化检察队伍建设,推动检察工作深入健康发展就要使“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真正成为每位检察干警恪守的职业道德和自觉行动,使每个干警自身真正担负起确保法律正确实施的神圣职责。

一、恪守检 察职业道德,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忠诚是检察官必须具备的政治品格。要深化检察人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永葆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法律的政治本色。

二、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作为一名检察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肩负的检察职责,懂得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宪法、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检察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更加繁重,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问题仍然突出。XX市检察系统要作“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排头兵,落实到个人就需要力争先进,要牢固树立正人先正己、监督者必须接受监督的意识,把强化自身监督放到与强化法律监督同等重要位置来抓,用比监督别人更严的要求来监督自己,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加强对检察队伍的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始终做到吃苦能上、腐化能拒、业务能精。

三、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公正是核心价值追求。即要求检察官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牢固树立、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做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坚持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切实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关注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保障,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树立严格、公正、文明、清廉的检察形象,提高执法的公信力。

四、恪守检察职业道德,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检察人员作为司法工作人员,代表着国家行使检察权,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既维护了国家机关的尊严,也便于业务工作的开展。在执法办案中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进一步提升执法公信力。办案过程中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办事,切忌“吃、拿、卡、要”,坚决避免冷、硬、横、推,激化矛盾等执法不规范、不文明的问题。切忌不循法的感情断案,真正做到恪尽职守,遵纪守法,清廉严明,伸张正义,公正执法。

坚守检察官的职业操守 篇5

前不久,看完了绿笙写的小说《真相转述者》,颇有感悟。该小说是以发生在一名基层检察院法医工作者身上的真人真事为题材编写的,以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表现出了刘光第这一鲜明的人物特征。一个与“亡灵交谈,让死者说话”、善变真伪的“当代宋慈”法医形象跃然纸上。

法医,古时候称做这一职业的人为“仵作”。新华字典里面对法医的解释是司法机关中运用医学技术对与案件有关的人身、尸体、物品或物质进行鉴别并作出鉴定的专门人员。刘光第,既是一名法医,更是一名检察官。读完《真相转述者》这一小说,我从中学到的是一种对法律公正的坚持,一种淡泊的情怀,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更是一种渗透在检察队伍中的职业道德情操的表现。

忠诚之道

“忠诚”,即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事实和法律,忠于人民检察事业,恪尽职守,乐于奉献。这是现代检察官职业道德素质的本质要求。从《真相转述者》中,我们看到了刘光第对忠诚之道的诠释。本着对法医职业的喜爱,刘光第毅然地辞职了县医院的工作考取了章城市检察院的法医。从此开始了他的检察官生涯。他始终热爱他的检察官法医事业,他本着对法律的敬畏、对生命的敬畏,坚守忠诚之道,遇事不怕事,迎难而上,敢于挑战权威。还处于见习期的刘光第,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一起刑事案件中,推翻了原公安机关一位资深法医做的鉴定结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刘光第被公安机关的资深法医实名举报了,最后省检察院调查证实刘光第的鉴定是正确的。刘光第忠于事实,不畏权威不畏舆论压力,是对忠诚之道的诠释。让同样刚进检察院的我,看到了一种力量和坚持,要忠诚履职,坚定信念,做一名法律的忠诚执行者。

公正之道

“公正”是检察官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公正即崇尚法治,客观求实,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觉维护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刘光第做为一名法医检察官,既要履行法医的职责,也要履行检察官的职责。法医鉴定和技术性证据审查因其特有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一些案件当事人对病理、伤情常识和标准知之甚少,所以当遇上“一根筋”的当事人的时候,为解开他们心中疑惑,刘光第还得不厌其烦的做出专业解释。刘光第“无情”地拒绝老上访户,坚持自己法医学上的鉴定意见,不屈服于严来财死缠烂打及无理取闹而更改鉴定意见。但最后老上访户在临终前还是给刘光第寄去了他的歉意。整整10年的时间,刘光第的坚持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公正法律的信念,没有什么所谓的屈服,只有坚持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坚守法律职业底线,那才是我们每一个检察官应有的职业道德。

清廉之道

清廉,即模范遵守法纪,保持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徇私情,自尊自重,接受监督。清廉,不仅仅是为官者从政所必备的道德操守,更是检察官执法所应具备的道德要求。作为一名法律的忠诚执行者的检察官,可以没有荣誉,可以没人喝彩,但切不可不清廉。当有当事人敲锣打鼓地给“刘光第模范工作室”送锦旗的时候,刘光第就会选择避而不见。那是一种低调做事,默默奉献,不在于追求群众的崇拜跟追捧。《真相转述者》中描述到“知道哪怕是送一根香蕉表示感谢,这位检察官也不会收”。于是,才会有一些当事人用送锦旗的方式对刘法医表达感激之情。人生道路多诱惑,我们每个人大抵都面对尘世间种种欲望的诱惑,检察官也概莫例外。由于职业的特点,检察官更多的是遇到情、权、利的诱惑。从小说主人公刘光第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在执法活动中必须正确处理好法与情、权、利的关系,不以情换法,不以权滥法,不以钱卖法,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

严明之道

严明,即严格执法,文明办案,刚正不阿,敢于监督,勇于纠错,捍卫宪法和法律尊严。从破获全国首例以“阿托品”药物伪装心脏病,从而达到保外就医目的的案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光第科学严谨充满智慧的法医鉴定,更看到了作为一名检察官,他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敢于同任何亵渎乃至践踏法律的邪恶势力作坚决的斗争。新时期,中国检察队伍需要越来越多集忠诚、公正、廉洁、严明于一身的检察官。只有这样,检察机关才有新的气象、新的面貌,中国检察事业也才会有新的提高、新的发展。

那些每一个感动到、震撼到我们的生动案例,都让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刘光第的坚持是离不开他的亲人和朋友们。从一个青涩的年轻法医成长为一个全国模范检察官,最离不开的还是家人的支持与鼓励。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一个贤内助,让刘光第能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此刻,正是检察队伍建设的新时期,刘光第的先进事迹正是加强检察职业良知建设及 “两提升五过硬”建设的一面亮丽旗帜。作为一名年轻的检察干警,我会时刻检查对照自己,坚守法律职业的底线,时刻牢记检察官职业道德的八字箴言“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用智慧和汗水展检徽风采,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迎接每一次的挑战,做一名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的人民检察官。

恪守检察职业道德自我剖析 篇6

在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活动中,我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主线,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紧紧围绕“忠诚、公正、清廉、文明”的基本要求,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总结,找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制定整改措施。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1、政治理论水平不高。一是对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得不够好,方法不多,措施偶有不得当之处,形式也不太灵活,依然是停留在会议室里的学习。二是文字书写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自己加强了文字书写能力的锻炼,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不大,与从事政治处工作的要求差距很大,不能及时总结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作法,以反映检察工作的“亮点”。

2、检察理论水平不高。一是在开展政治工作与检察工作的切入点没有结合好,在执法思想、执法观念、执法水平与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检察工作任务的需要,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够强。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不够。由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学习归学习,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没有很好地把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不能

很好地从理论上去认识、去探讨,因此,自己在考虑工作时缺乏前瞻性,不是处于推着干就是忙于眼前的任务。三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自学习。对新的司法解释、新观点学习不够。四是在完成领导交办的具体事务中,总是完成得不够满意,完成得不够好。事前考虑不周全,事后也总是后悔,埋怨自己。五是与干警交心谈心少,没有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虽然有时也看到干警中存在有一些问题,但因怕得罪人,也没及时向主要领导汇报。

二、今后努力的方向

1、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检察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的学习,统一执法思想,提高执法水平,更新执法观念。

2、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协助主任继续抓好检察队伍建设,抓好各项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检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3、认真组织好全院干警的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学习方法、措施和效果。加强文字书写能力的锻炼,力争有所进步。加强与干警的交心谈心,力争及时掌握干警的思想动态,在队伍建设方面有所突破。积极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加强与领导沟通与联系。

4、加强检察职业道德修养,牢记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检察官职业道德规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教育干警

浅析司法公正与检察官职业伦理 篇7

一、司法公正的定义和内涵

它包括了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实体公正, 就是执法司法结果的公正, 包括事实清楚、合乎法律、合乎情理三个方面。程序公正, 就是执法司法活动的过程严格遵守法定程序, 确保法律得以准确有效的实施, 案件得以及时正确的处理。科学设置程序、严格遵守程序, 是实现实体公正的必要条件和有力保障。例如诉讼法中的“回避原则”, 是纯粹的程序性规定, 只体现程序公正。程序公正包括充分参与、客观中立、制约配合、公开透明、及时高效五个方面。所以说, 假如实体公正被称为“做正确的事”, 那么程序公正就是“正确的做事”。也就是说将正义以一种看得见的方式实施出来。司法的公正实实在在的关系到整个社会正义的问题。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认为:“一次不公的判断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犹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 而不公的判断则把水源败坏了”。

二、为什么司法公正与检察官职业伦理息息相关呢?

因为检察机关是法律执行的监督机关, 高素质的检察人员是保证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环节。民生大于天, 服务保障民生, 更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检察官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 关系到司法权行使的正当性, 关系到检察院以及检察官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 关系到通过司法而创造的法律准则的统一, 也关系到能否在检察人员中形成同事之间的恪守司法伦理准则的有效机制。

我们都知道, 法律本身无法自我实现, 它的实现需要借助于司法人员的操作, 所谓“徒法不足以自行”。从这种意义上讲, 法律不应该被纯粹地理解为法条所规定的样子, 而应被理解为司法人员所实施的样子。在时下的中国, “经是好经, 被歪嘴和尚给念歪了”的现象时有发生。其中的原因, 有些是检察人员本身的素质所决定的, 有些则纯粹是有意置法律法规于不顾, 违背法律意图和职业道德。前者反映了检察官在选拔任命制度上的缺陷, 而后者则凸显法律监督制度的苍白。在这里, 检察官不仅要恪守职业道德, 更要维护法律的尊严, 慎用手中的权力, 使本为法律执行的监督机关真正起到维护法律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三、如何从根本上提高检察人员职业伦理道德, 维护司法公正?

对于现实的种种问题来说, 我认为应该从逐渐重视司法的程序公正以及提升检察官的个人素质方面着手。

首先, 程序正义中应体现检察官对法律执行的监督性。我国受大陆法系的影响, 检察官在职务犯罪侦查以及提起公诉等司法活动中处于积极的地位;与此同时, 中国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 重视礼和德, 使得检察官在审查、处理案件的时候容易受外界的各种影响。所以设定的程序要对检察官进行一定的限制, 保持检察官法律和社会监督性以及独立性, 使其免受外界的不当干扰和影响。当然, 检察官不仅在司法活动中要独立, 而且也要能够独立地思考, 自主地判断, 不受任何个人、上司以及行政机关的干预。

其次, 检察官还应该具备自身信仰和坚守法律。新形势下, 人民群众不仅要求执法司法的结果能维护其权益、化解矛盾, 更加要求执法司法的程序合法、高效透明;既关心自身合法权益的实现, 同时也要求能够全面参与和广泛监督。试想, 如果连检察官都不相信并且遵守法律, 那么法律就如一张白纸。检察干警践行公正的价值观念, 就必须坚持秉公执法、公正司法,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最后, 我认为检察官还应该做到慎用手中的权力。因为它可能在保护正义的同时极容易伤害正义, 甚至如果被心术不正的人滥用将成为其作恶的工具。检察官在行使检察权时, 应持着对自然法理念及公平、正义精神的追求, 服从法律和自己的良心, 做出合法、公平、合乎情理的司法活动。

同时, 廉洁自律也是提高检察人员职业伦理道德重要保证, “清正在德, 廉洁在心”。近年来, 国家和最高检高度关注检察官的清正廉洁, 多次开展检察人员廉政教育, 并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做进一步传达, 目的就是用廉政铸就检察工作的堡垒, 将社会各界的诱惑拒之门外。廉, 似荷莲出淤泥而不染;正, 如松柏生峰岩而不曲。作为一名检察官, 更应该严守检察职业纪律, 保持良好检察形象, 坚持自省、自重、自警、自励, 做到堂堂正正, 清正廉洁。只有清正廉洁的检察官才能够在法律执行和监督过程中, 善恶分辨, 公私分明, 宽严相济, 秉公尽职, 最终真正意义上实现司法公正。

综上所述, 要实现司法公正, 很大程度上检察官必须是公正的。如果只有公正的法律, 没有公正的检察官, 司法公正就成了一句空话, 检察官应该通过程序公正来实现实体的正义, 要强化法律监督,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言人和国家法律权威的维护者, 一方面要以娴熟的法律水平执行法律, 另一方面要以崇高的职业道德行使监督职能, 这样司法公正才能看到光明。

摘要:近年来, 司法腐败的新闻层出不穷, 整个社会对司法公正与否的讨论也如火如荼。司法公正的充分实现离不开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与此同时作为法律执行者的执法人员也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身为一名检察人员, 司法公正和法律执行的监督者, 检察官的职业伦理更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亟待进一步提高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司法,公正,法治,检察,职业伦理

参考文献

论主诉检察官制度 篇8

关键词:主诉检察官;问题;权力配置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9—0159—02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部门全面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曾被法学界和司法界认为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司法改革。制度实施以来,与传统的办案模式比较,其优点已清晰可见,尤其是办案效率的提高,成为最值得人们称道的一大亮点。然而,制度运行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人们所预计的那么美好,相反却又令我们痛心的是,这项曾被普遍看好的办案制度正逐步丧失生机与活力。本文试从实践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以及从责、权、利角度提出制度完善的一些设想。

一、实践层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公诉人职业化和专业化并没有因主诉检察官制度的实施而得以实现。长期以来,由于人员变动和岗位调整,检察机关的公诉人队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往往是成为公诉骨干不久,即因被提拔为中层而调离公诉部门。创制主诉检察官制度的初衷或者说是目的之一就是公诉人相对职业化,然而,回顾该制度实施以运行情况,可以看出制度设立的这个目的并没有达到。

2.主诉检察官办案独立性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处于疲于应付状态,难以集中精力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我们试图通过主诉制取消行政化的审批方式,解决办案过程中责任不明问题,减少行政干预,逐步实现司法化。但是,一方面,目前主诉检察官绝大多数是科中层干部,少数基层院甚至规定主诉检察官必须是中层干部,这种主诉检察官在身份上与行政职务的密切联系性,难免会使主诉检察官的办案因此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从办案实际情况来看,一名主诉检察官每年所办理的案件中,90%左右属于非疑难案件,属于疑难复杂案件的只有10%左右,其中涉及罪与非罪的案件不到5%,对于这些疑难案件,主诉检察官出于怕出现错案的心理,往往是提交讨论或者是请示领导,因此,这10%的案件最后定性其实绝大多数体现了集体的意思和领导的意思。而且主诉检察官一年的工作量大,每年在一些案件多的基层检察院都有100件左右案件。

3.主诉检察官法律地位缺失、定位不准。在任何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规范中,我们都找不到“主诉检察官”这一词或这一名称,因此在立法层面来讲,主诉检察官的法律地位是没有规范的、不明确的。况且,从其司法操作层面来看,与刑诉法、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诉讼规则等都是相冲突的。这一规范层面的现状,直接导致主诉检察官制度执行不统一、职业化和专业化难以实现、权利保障不到位等等问题的产生。同时,虽然宪法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两院工作的决定都明确检察机关是司法机关,但在理论界上对公诉权的性质仍争论激烈,以郝银钟教授为代表的一批法学专家完全否定公诉权的司法性。笔者认为,公诉权具有司法的性质。目前在有些国家审查公诉权仍然由法官行使,如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实行预审法官制度的国家,为防止公诉权的滥用,检察官或司法警察侦查终结后,必须经过预审法官的同意才能提起公诉。如果预审法官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则不得提起公诉。在美国的有些州,则规定某些重罪案件必须由大陪审团作出裁决后才能提起公诉。由此可见,从权力来源及其性质看,审查公诉权亦属于司法权。

4.利益激励机制与津贴提供能力之间存在矛盾。主诉检察官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又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当然得给予一定的权利保障以达到激励之目的,这就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实际上造成主诉检察官队伍不稳定、专业化难以实现、缺少吸引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待遇问题,或者说是缺少有效的利益导向机制。主诉检察官权力的大小反映公诉权的司法化程度,但对于主诉检察官这个岗位的吸引力大小影响并不大,在检察机关整体收入不高的现状,待遇问题也就成了岗位吸引力大小的一个风向标,这是当前我们无法否认的事实。就目前津贴而言,依然是检察机关单方的意思表示,并没有得到财政部门的认可,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难怪有些地方无津贴或无法实施主诉制度;就所谓的“政治待遇”而言,主诉检察官并不见得在晋升方面有多少的优先权,还是一项看不见的待遇。

5.主诉检察官的资格取得过于容易。主诉检察官的资格取得必须通过书面考试、能力测试,虽然担任主诉检察官应当具有较高的出庭公诉水平,但是能取得资格的一般情况下也应该熟悉刑事检察实务、掌握基本出庭技巧。然而,我们知道不少从来没有从事过刑事检察业务的检察人员包括技术人员,都能顺利地通过考试和测试而取得资格。这样的选拔方法,直接导致主诉检察官素质的参差不齐。

二、改革的方向:实现责权利三者之间的有效统一

衡量主诉制度在设计上是否科学、合理,在实践运行中能否符合实务需要,关键在于解决主诉检察官的权力配置是否得当、责任体制是否明确完善以及是否建立了能更有效地促进主诉检察官公正执法的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实际上也就是责权利如何统一的问题。

1.修改相关规定,赋予主诉检察官相应的法律地位。主诉检察官制度涉及的是检察权的配置,因此,法律地位如何就成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责权利的配置无不与之直接相关联。根据高检院和省院关于主诉检察官制度的相关规定和公诉权的性质,主诉检察官应定位为“依法独立行使公诉权的检察人员”。同时,由于检察员是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检察官职称,为解决主诉检察官和检察员二者之间的冲突,笔者认为,主诉检察官可作为特别的检察员,同样可以由人大常委会任命。

2.建立主诉检察官利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当前要解决主诉检察官的津贴兑现问题,必须得到财政部门的认可,并且以检察和财政联合下文的形式予以明确和固定,否则主诉检察官制度的施行难以走出当前尴尬境地。同时,为了实现公诉人尤其是主诉检察官专业化和职业化,可以根据担任主诉检察官的时间长短,给予相应的级别待遇,如五年以上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十年以上享受主任科员级别或晋升为实职副科,十五年以上……等等,当然这必须得到组织部门的认可。

3.实现对主诉检察官职务行为的司法化管理。既然主诉检察官是依法独立行使公诉权的检察人员,那么在制度建构上就要体现主诉检察官应当成为在办理案件过程中负有一定决定权且责权利相统一的履行公诉职能的实体。首先,要减少对主诉检察官办案的干预。当前,检察长和科室负责人对一些职务犯罪案件、已批捕案件和其他有影响的案件干预过多,影响了主诉检察官对这些案件作出独立的判断。其次,要赋予主诉检察官更多的自由裁量权。目前我们对主诉检察官的权力配置是采取谨慎态度,不敢过多放权。笔者认为,检察长行使指挥监督职能时,要严格控制对主诉程序的过多干涉,更多地做好与主诉检察官的意见沟通,尊重主诉检察官的合法建议和决定。

4.给予主诉检察官更多的培训机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我们无法改变基层院人才短缺的现状,也难以实现真正择优选拔主诉检察官的目的,但提供专门的学习培训条件,应该是切实可行的。主诉检察官制度实行这么多年来,真正意义上的针对主诉检察官的业务培训却没有一次,提高主诉检察官的素质,还是仅靠他们自己“摸打滚爬”。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和犯罪案件更趋复杂化,对主诉检察官的业务技能上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结构的完善和知识的更新以及提高对案件性质的判断力越来越迫切,因此,仅靠自身的摸索是远远不够的。

检察职业礼仪 篇9

【站姿礼仪】得体的站姿,是一种静态的美。我们检察官应体现挺、直、高的感觉。站时脚跟紧靠,脚掌呈V字型,右手搭在左手上,支于腹部。在此基础上,两脚呈“丁”字型站立,更显端庄,大方的气质。

【笑容礼仪】美丽的笑容,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平易近人,使同事感受到彼此的信任和支持,使群众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热情,体现出我们检察官公正平等的工作风范。

【坐姿礼仪】男士们行如风,坐如钟,文质彬彬,冷静严肃,是多么的丰神俊朗。 女士们则入座轻稳,坐姿端庄,上身挺直,是多么的谦逊诚恳,娴静优雅。

【手势礼仪】手势礼仪表现的含义非常丰富,表达的感情也非常微妙复杂。如百姓来访,我们热情接待,招手致意、挥手告别。

【引导礼仪】在具体的接待过程中,我们引导客人时,四指并拢,拇指靠向食指,手掌伸直,由身体一侧自下而上抬起,以肩关节为轴,到腰的高度再由身前左方或右方摆去。目视来宾,面带微笑。同时我们使用明确而规范的引导语,多用敬语“您好!””请”,以表达对来宾的尊重。引路时注意客人,适当地做些介绍。

【握手礼仪】与他人握手时,距离对方约一步远,上身稍向前倾斜,伸出右手,虎口相对,握手时看着对方,面带微笑。

浅谈检察礼仪体系

其一,检察礼仪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升检察人员的文化修养和职业形象。一名好的检察官不能只靠惩戒制度来约束,他们内心坚守的道德信念也很重要。文化就是塑造人内心道德信念的最佳方式,文化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地持续性地代代传承地建设,文化建设是土壤,干警是树干,职业道德和精神素质是果实,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文化是一种习惯,一种先前规定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是检察事业科学发展的必要一环。说到底,检察工作的发展、检察事业的发展,是检察官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我们应该采用最人性化、最科学的方式来提升干警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那就是用文化来激发检察官的职业道德力量,使其在良性的循环生态中得以提升,显而易见,礼仪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二,检察礼仪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促进检察人员文明司法、规范司法。当前,我们的道德建设面临种种挑战,一些干警职业道德观念脆弱,受多元文化、多元经济的消极影响,司法不公、执法不严,直接影响了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司法公信力的质疑。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查处那些腐败变质的分子,还要从文化层面入手,通过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建立完善成熟的专门的礼仪体系来瓦解不良文化的腐蚀和不良影响。检察官职业道德是检察文化的核心,也是建立检察礼仪体系的基础。检察职业道德就是检察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忠诚、公正、清廉、文明”是20xx年出台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试行)》中提出的检察官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检察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对长期以来检察职业实践的系统总结,体现了检察官的职业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同时也应该是检察礼仪体系的一部分,符合中央关于提高执法公信力,建设一支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检察队伍的精神实质。

其三,检察礼仪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目前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尤其是检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建立检察礼仪体系从礼仪文化的角度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检察官职业素养,对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显然是非常重要的。由礼仪本身延伸到一个检察人员所应具有的教养、修养方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检察礼仪完整体系。完整的礼仪体系不仅是检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也是体现检察人员具有较高人文精神修养的一个平台。人文精神是文明社会的明显标志。在检察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中体现“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和现代检察精神、法治精神都是相互关联、映照的,进而充分体现了最高检提出的“平和、理性、文明、规范”执法理念。

上一篇:地被月季_小学作文下一篇:竞赛积分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