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检察官(共5篇)
主任检察官 篇1
一、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价值评估
1999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推行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200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在检察机关侦查部门开展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即确定若干名承担主诉、主办职责的检察官, 并以每名检察官作为第一责任人, 组成一定的办案组织, 相对独立地行使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职务犯罪侦查等职权, 并承担责任的办案制度。2007年以来, 各地检察院纷纷试点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2014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全面推行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 衔接主诉检察官、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进行了进一步改革, 一方面扩大了办案责任制的适用范围, 将业务范围拓展到职务犯罪侦查、审查批捕、公诉、民行检察监督等其他执法办案和法律监督领域;另一方面探索了一系列制度、机制, 确立组织形式、明确权责、规范配套制度等, 给予了办案责任制以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撑。
“主诉检察官”或“主办检察官”制度推行以来,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 将其逐步转化为司法业务运作模式, 解决了责任划分问题, 增强了办案责任意识, 但是, 这种改革没有形成规模, 对于主诉检察官或主办检察官的权责规定不明, 检察官福利等配套制度也没有跟上, 且仅仅局限在检察业务的某一领域, 导致实践中确立检察官主体地位作用有限, 没有达到改革的预期效果。一方面, 能够解决传统办案模式层层审批造成超期等效率低下的问题, 明确办案权责、提高办案效率, 稳定人才队伍;另一方面, 能够解决实践中办案的不负责、负责的不办案造成的错案无人负责、相互推诿的现象。
二、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组织形式的现状分析
2013年11月, 在“检察官行使主体暨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研讨会上, 上海市闵行区检察院、北京市检察院第一分院、湖北省检察院的代表分别介绍了其开展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和经验, 上海、北京在名称上选择了“主任检察官”、武汉在名称上则选择了“主办检察官”, 其名称虽然不同, 但总体是符合“主任检察官”改革的方向的, 其办案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上海模式, 在组织形式上, 按照办案专业化和管理扁平化的要求, 在不突破原科机构的情况下, 设置若干主任检察官办公室, 作为基本的办案组织形式, 在内部构成上, 为每名主任检察官配备2-3名检察官、1名书记员, 形成较为稳定的办案组织, 行使刑检、自侦和法律监督职能。二是北京模式, 未设立较为稳定的主任检察官办公室, 即非强调办案组织的固定模式, 而是着重强调办案责任制, 在检察长领导下, 建立以主任检察官为中心的办案责任制, 要求主任检察官是第一责任人, 部门负责人有行政性审批权和事后监督权, 且其试点部门仅为公诉部门。三是武汉模式, 组织形式上有三种, 第一种是固定的主办检察官办案组, 第二种是设立临时办案组, 第三种是将检察辅助人员归口案件管理部门集中统一管理, 形成“人力资源池”, 根据办案需要临时调配协助主办检察官工作。
笔者认为, 在组织形式上, 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建立起以“主任检察官”作为行使检察权的独立主体的办案组织形式;湖北模式建立起以“主办检察官+其他检察官、检察辅助人员”的办案组织形式。无论是“主任检察官”还是“主办检察官”, 其叫法虽然不同, 但其出发点相同, 基本上已呈现出检察机关内部“去行政化”的改革色彩, 授权主任检察官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决定权, 并强化专业分工的组织形式, 关键是如何统一完善不同的组织形式, 通过制度规范“放权”的范围、组织内的运行方式、责任追究制度等, 真正使主任检察官独立办案与给予有效监督协调一致。
三、主任检察官的配置和监督制约
(一) 主任检察官的选任和组织形式
1. 主任检察官的选任。
主任检察官的选任条件应当严格要求, 既要求业务能力出众, 又要求拥有相应的法律职业资格、职称和办案一线的工作年限等, 选任应采用理论知识笔试、业务能力实战、述职会等考核方式, 竞争上岗, 由检察长统一任命、授权, 优中选优, 严格保证主任检察官具有较高的任职能力和素质。
2. 主任检察官的办案组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日前, 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各地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 研究推出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方案》, 该方案明确检察业务部门设若干主任检察官, 主任检察官为办案组织的负责人, 对案件办理负主要责任, 以主任检察官为基数, 配备其他检察官和检察辅助人员若干名组成办案组织。除法律规定必须由检察长或检委会行使的职权外, 其他案件处理决定可以由主任检察官负责的办案组织独立作出, 属于主任检察官有权决定的事项, 主任检察官对其决定负责, 检察业务部门负责人主要负责案件审核、案件办理和行政管理。
3. 主任检察官的工作职责。
应根据职务犯罪侦查、审查批捕、公诉工作、法律监督等检察机关的不同职责作分别设定, 有学者认为, 行使刑事检察职能的主任检察官应当具有对具体案件处理的建议权;行使侦查职能的主任检察官应当具有程序性决定权力及部分实体性权力;在法律监督方面宜实行主任检察官主持下的民主决议制。构建多元化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运行方式, 继续探索包含执法办案和法律监督工作全范围覆盖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问题, 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与发展。
(二) 主任检察官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
1. 加强主任检察官队伍建设。
加强主任检察官政治理论、廉政教育及业务培训和考核, 为主任检察官搭建业务比武展示平台, 建立考核结果与晋职晋升联动挂钩机制, 形成集规划、实践、考核、监督四位一体的长效培养机制, 不断提升主任检察官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纪律作风, 确保检察权干净行使。
2. 强化制度规范建设。
建立健全办案流程监督机制、法律文书备案审查机制、案件质量评查机制, 并建立完善定期检查案卷材料、听取总结汇报等丰富多样的监督制约制度, 强化检务督察和巡视工作, 充分发挥人民监督员、纪检联络员、内部安全员等监督网络, 确保主任检察官承办案件的质量与效率。
3. 突出内部监督制约作用。
在检察系统内部, 探索建立检察长和检委会的领导和监督制约机制、部门负责人的监督制约机制、主任检察官与办案组成员间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以及本院案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四个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探索一种与行政式审批案件不同的、独立与办案系统之外的权力制约机制和错案追究机制。
4. 突出外部监督制约作用。
在检察系统外部, 通过召开座谈会、联席会、举办开放日、创新意见反馈机制等形式, 跟踪走访法院、公安、律师等与办案相关的部门、组织和个人, 多角度地听取意见建议、全方位地强化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制约, 确保主任检察官充分履职, 行为规范, 实现司法公正。
四、主任检察官的职务保障
(一) 强调“放权”于主任检察官
主任检察官应拥有实际的办案权力, 可以自己有权决定自己所办案件及办案组内其他检察官所办案件的处理结果, 一般风险案件直接决定, 可以更改办案组内承办检察官的审查处理意见, 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的案件有提出意见权等。改革中, 应通过不断完善制度、机制而不断放权于主任检察官, 最终达到“除法律明文规定由检察长和检委会直接行使的”以外, 均由主任检察官独立行使, 避免改革出现“水过地皮湿”的现象。
(二) 提升主任检察官的福利待遇
具体改革应建立健全主任检察官的福利待遇, 一方面主任检察官应享有晋级晋职的预留名额, 优先予以提拔;另一方面应在工资福利上给予主任检察官一定的办案补贴, 数额应高于其他检察人员, 解决以往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中长期存在的待遇低、晋升难的问题, 切实稳定主任检察官队伍。
摘要:在检察机关内部, 检察权行使的主体是检察官, 建立科学合理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提升执法公信力、防范冤假错案的必然要求。1999年起, 最高检在全国推行“主诉检察官”制度, 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运行规范, 各地具体实践不尽相同, 又由于缺乏足够的权力制约和职务保障机制, 造成实践中主诉检察官作用有限, 且队伍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 “主任检察官”制度应运而生, 并频频试点, 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同时现行改革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文章将从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价值评估、组织体系的构建、对主任检察官的监督制约和职务保障等方面做一综合思考, 以期把准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脉搏。
关键词:检察官办案责任制,主任检察官,办案组织形式,监督制约机制
参考文献
[1]孙谦著:《检察:理念、制度与改革》,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第135页。
[2]龙宗智:《检察机关办案方式的适度司法化改革》, 载《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
[3]高飞:《检察权行使主体暨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研究》, 载《上海检察调研》2014年第3期。
[4]秦天宁:《主任检察官制度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 载《上海检察调研》2014年第3期。
[5]秦天宁:《主任检察官制度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 载《上海检察调研》2014年第3期。
主任检察官 篇2
内容摘要:
镇街派驻检察室是新形势下,面对基层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需求,做出检力下沉,贴近一线服务的新举措。本文作者做为派驻检察室负责人,从法理和实践中两个方面,对做好派驻检察室工作进行阐述,并就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检察室主任,维护基层和谐稳定,履行检察职责,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检察室建设、检察职能、一线服务
正文: 如何当好派驻基层检察室主任
派驻基层检察室是转变检察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利益的重要举措,2010年10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通过积极实践和探索,把法律监督的触角延伸到基层,实现检察工作重心下移,切实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动三项重点工作深入开展,促进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省高检、德州市检也对派驻基层检察院做出了工作部署,2012年8月,武城人民检察院决定,在我县设立老城、四女寺两个基层检察室。笔者做为老城检察室负责人,开展了谋划筹建工作,2012年11月,老城检察室成立。我负责常态化工作,坚持走村头、转地头,进集市、入社区,深入群众,履职服务。结合近一年的工作实践,加上理论思考,笔者对做好检察室工作颇有感悟,管窥蠡测之见,敬希指正。
一、带着光荣责任前行,提高对基层检察室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基层检察室的设立,基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实现检察工作重心下移,检力下沉,延伸法律监督触角,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检察事业的基础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发展希望也在基层。我是一名多年从事反贪、反渎工作的检察干部,当院领导将基层检察室工作任务交给我时,一种崇高的责任感油然而生。我知道,设立基层检察
室,可以解决农村基层法律监督缺位问题,可以充分延伸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与司法权、行政权共同构成权力制衡体系,保障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在基层得到正确贯彻落实。基层检察室主任带领干警通过与群众近距离接触收集农村干部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参与治安综合治理,多形式宣传检察机关性质、职能以及举报、申诉的方法,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对检察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当好检察室主任,在实践中砺炼自己,把法律应用到支持地方发展,服务民生上,更能够提高检察干警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亲和力。做为检察室主任,展示的是检察形象,代表的是检察执法队伍群体,维护的是一方和谐稳定,践行的是党的群众路线。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因此必须坚定信念,把基层检察室工作做好。
二、准确把握职能定位,增强基层检察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最高检察院《意见》规范基层检察室工作职责是:(1)接受群众举报、控告、申诉,接待群众来访;(2)发现、受理职务犯罪案件线索;(3)开展职务犯罪预防;(4)受理、发现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对诉讼中的违法问题依法进行法律监督;(5)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社会矛盾,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6)监督并配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参与并促进社会管理创新;(7)完成派出院交办的其他事项。做为基层检察室主任,准确工作定位,进入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派驻老城检察室下辖老城镇、李家户镇、甲马营镇、广运办
四个镇街,辖区共有50个社区142个村,总人口16.1万人,面积240多平方公里。辖区内汽车零部件、棉花加工等产业初具规模化;农业和商贸服务业聚集,区情社情复杂。在上级院和县院的领导下,我们派驻检察室全体干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本着“立足检察职能,关注社会民生,放眼服务大局”的方针,认真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创新举措,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和谐稳定、保障民计民生做出新贡献。发挥职能做好专项法律服务活动,配合当地党委、政府,受理群众举报、接待群众来访、加强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促进辖区镇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按照职能要求,我室健全完善系列制度,推进管理创新、规范工作程序。制定任务目标,强化干警综合考核,推进各项措施,主动融入,以积极的姿态开展派驻检察室工作。
三、突出关键环节部位,提升基层检察室工作能力水平
推进基层法制化进程,做好信访接访,摸排职务犯罪案件线索,做好县院相关业务对接,这些都是基层检察室重要工作任务。一是强化对国家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围绕各项惠农政策建立完善监控机制,对国家下拨的惠农资金,如小麦直补、良种补贴、养老补助、农机补贴,水利补贴等,采取随机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教育和摸排案件线索相结合等方式,坚守堤防,斩断伸向惠农资金的“黑手”。二是积极化解矛盾,开展信访接访工作。发挥基层一线便利畅 5
通群众诉求的作用,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热诚的工作态度做好信访接访工作,如接待老城镇陈庄村陈祥成的上访,及时解决了林木采伐证问题,成功调解了一起矛盾纠纷,化解了干群之间多年的积怨;三是开展“两个对接”,积极与积极与本院相关业务部门对接,配合侦监科做好刑事和解、逮捕必要性调查、移送立案监督线索等;配合公诉部门做好刑事和解,羁押必要性调查。做好民行案件移送工作。积极与基层单位对接,建立了基层检察室与辖区基层司法组织联席制度,与地方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协调,做好维稳工作;四是做好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在镇街司法单位的配合下,采取走访、约谈等方式为社区矫正人员发放权利义务告知卡,告知其在刑罚执行期间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告知卡上注明的联系方式,对辖区内4个司法所的社区矫正人员的档案都进行了检查或抽查,发现各司法所都存在着社区矫正人员档案不规范的问题,容易出现工作疵漏,对此提出了口头纠正,通过查阅档案,发现社区矫正人员杨某有脱管问题,并及时移交县院监管所进行处理。
四、树立服务群众观念,传递基层检察为民服务正能量
基层检察室接触群众更直接,服务载体更优化,要始终把群众观念贯穿在检察工作之中。一是履行检察职责,服务社会稳定。大力查处与民生关系密切的职务犯罪活动,通过办案,还群众以清正明朗的天空。如依法寻找案件线索,对太阳能家电下乡,以伪造虚假户籍信息的手段套取政策性补助;如为农村老年人查找养老金等;二是围绕土地承包、合同纠纷等,做好法律服务,理顺关系,解决困扰发展的问题;三是积极为辖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深度了解民愿民需,积
极向上争取资金,切实依靠当地社区村庄干部,做好修路修桥等公益项目。四是提高社区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开展经常性、形式多样的的法律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重点宣传检察室的工作性质、职能范围和基层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积极开展法律咨询,释民惑,解民忧,畅通老百姓诉求渠道,提高检察室的社会知晓率;积极做好下访、巡访,深化“五进两服务”,对社区村庄困难家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扶持,加强社区村庄干部法律教育,通过正反对比、警示教育提高他们的免疫水平,拒绝贪腐、勤政为民,用检察室干警的辛苦指数换来社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五、加强自身建设,树立检察室良好内外形象
加强派驻基层检察室自身建设,是推动检察室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首先要加强政治理 论学习,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同时认真 学习法律知识、法律法规、检察机关办案流程等,通过学习,提高 干警业务能力水平,使检察室干警成为检察业务的全面手。二是要加强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坚持以忠诚、公正、清廉、文明为核心的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干警自觉遵守各项检察纪律的自觉性。工作中,始终坚持严格纪律、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树立检察 机关和派驻检察室干警的良好形象。三是要加强规范化建设。建立 健全派驻检察室工作相关制度,规范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材料和文件,坚持《检察室日志制度》,认真做好工作台帐等工作,按照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四化”要求,做好派驻检察室工作。四 7
主任检察官 篇3
关键词:检委会;路径;科学发展
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以实现检察办案扁平化管理为目标,触及检察机关基本办案单位,理顺“检察一体化”与“检察官独立性”关系的重大变革。检察委员会作为检察机关讨论重大案件和有关检察业务工作中重大问题的最高业务决策机构,对检察机关业务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法律监督职责的正确履行,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层检察院,是检察工作的基础,承担着大量的检察业务工作,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检察委员会工作,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来服务检察工作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当前基层检委会工作存在不适应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方面
一方面,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必然要求检委会工作与之配套适应,另一方面,检委会作为检察机关最高业务决策机构,是推动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现行基层检察院检委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惑,不适应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趋势。
1.委员行政色彩较浓
检委会并非行政领导机构,但实践中,委员均系院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现象并不鲜见,即使其具有较高的法学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检察实务经验,但烦琐的行政管理事务必然分散其一部分精力。
2.议事程序行政化
当前检委会仍遵循“承办人员——部门负责人——检察长”这一科层式审批模式,这种“三级审批制”与检察事务行政管理模式高度重合。承办人员必须经过部门负责人同意才能将议题纳入检委会审查范畴,部门负责人在其中具有较强的管理作用,主任检察官无提请议题的实际建议权,这种行政化的“上命下从”处置方式并不符合公正高效的司法规律,更与主任检察官责任制的设置相背离。
3.议案类型单一
以金牛区检察院这一基层检察院为例,首先表现在检委会议案较多,议事较少,检委会审议内容仍以研究案件为主。这就与检委会审议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要求存在差异。
二、科学定位专职委员。赋予其应有的权限与责任
虽然“新组织条例”在第一次明确了担任检委会委员的人员范围的同时,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两院”工作的规定,增加了有关专职委员设置的规定,但对于专职委员的具体职责并未加以明确。关于检委会委员职责的一般性规定,见于“新组织条例”的第7条,该条规定“检察委员会委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和义务:①参加检察委员会会议,对检察委员会会议讨论的议题发表意见和进行表决;②经检察长批准向检察委员会提出议题或者提请复议;③受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指派,对本院检察委员会决定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④未经检察长或者主持会议的副检察长批准,不得缺席;⑤遵守检察委员会议事规则和各项工作制度;⑥保守国家秘密和检察工作秘密。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的其他职责,另行规定”。仔细斟酌后我们不难发现,上述第④、⑤、⑥项的规定属于纪律性义务,只有前三项真正属于检委会委員的工作性职责,既然普通委员都必须履行这些工作职责,那么从逻辑上讲,作为专门担任检委会委员的专职委员,其更应当在这三项委员职责上体现特殊的权限与责任。
专职委员应当作为检察委员会常设人员,除了政治待遇与相关保障相应跟进之外,还可以考虑引入必要的竞争机制,设置相应的公开遴选程序,以保证其应有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应当明确规定专职委员必须专门司职或者至少主要司职于检察委员会,人力资源紧张或职数不足的单位,专职委员可以分管其他工作,但这只能是例外情况,原则上专职委员不应再分管具体部门或兼任部门负责人。在工作过程中,除了审查讨论案件、规范性文件等个案性业务议题外,专职委员更需要从宏观决策调研、总结指导、督促执行、执法考评等方面被赋予相对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权限,以更好地担负起检委会的决策参谋职责,不断增进检委会决策的权威性和专业化水平。具体而言,检委会专职委员的“专”主要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检委会议题特别是案件、规范性文件、业务性决策事项等,有优先的、充分的启动权力、审查责任和发表意见机会;二是针对检察工作需要,对影响法律政策执行、执法办案水平提高等重大业务性问题,应当有相对更多的总结调研、报告建言的权限与责任;三是对检委会已经决议的事项,负有必要的督促检查、评价反馈等权限与责任。
三、进一步加强办事机构建设,普遍建立专门、独立的检委会办事机构
目前各基层院检委会的日常性工作,或在办公室,或在研究室,或在监察室、案管中心等,归口不一,人员随机,水平各异,此种混乱现象既损害了检察委员会的权威,也不利于上级院统一开展相关的指导、培训、调研工作,阻碍检委会工作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提升。为充分落实检委会组织条例和议事规则的要求,基层检察院有必要设立统一的、专门的检委会办事机构,并充分发挥其职责作用,以适应检委会工作的新需要。
在检委会专职委员和办事机构并存的情况下,应当明确界定二者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关系。首先,检委会事务性工作应当由办事机构承担,而不应由专职委员具体承担。其次,在议题审查上,检委会办事机构仅是依据检委会组织条例和议事规则等进行程序性审查,以初步确定其“规格”是否符合检委会审议的对象要求。而专职委员则要对决定提交检委会讨论的议题进行实体和程序的全面审查,并发表委员意见,二者分工不同。最后,在专职委员履行宏观决策调研、总结指导、督促执行等职责的过程中,检委会办事机构应当配合和落实其具体工作指示,协助履行。一般情况下,检委会办事机构应由检察长领导,以便于检委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检委会决议的有力执行,但为理顺专职委员和办事机构的工作关系,建议检察长同时授权某一专职委员协助领导检委会办事机构的工作,以利于专职委员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
四、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由谁承担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提交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由谁承担责任这一问题,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还是《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议事和工作规则》都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就造成了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责任不明确,导致出现“人人负责,谁也不负责”的奇怪结果。在实行“主任检察官制度”时,如果主任检察官的意见与检委会讨论的决定不同,那么,主任检察官是否可以保留意见呢?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允许主任检察官保留自己的意见,那么又如何执行检委会的决定?
在实行“主诉检察官制度”阶段,检委会讨论决定案件的责任,尤其是对于案件事实部分的责任基本还是由主诉检察官负责,这就造成主诉检察官的心理压力,主诉检察官带有不同意见去处理案件将影响案件的客观处理。实行“主任检察官制度”应由检察长对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负责。检察长在检察机关内部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检委会是在检察长的主持下开展工作的,检察长对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负责,就会重视检委会讨论的结果,这样也符合检察长的职责要求;如果检察长的意见与检委会的意见不一致,检察长可以根据组织法的规定,报请本级人大常委会决定,从而也可督促检察长正确行使其职责,做到责任明确,落实到人,但在司法实践中检察长很少将案件提交人大常委会决定,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检委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责任不明确,没有人对讨论结果负责。实行检委会讨论决定事项由检察长负责制,可以消除主任检察官的心理压力,使他们更好更客观地履行职责,并保证主任检察官更好地处理案件。
主任检察官 篇4
一、现实困境———主任检察官制度的现实意义与困境
(一) 主任检察官制度的现实意义
党中央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新时期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 要求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坚持不懈的推动检察机关公平、公正、公开的行使检察权, 确保其不受行政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干扰。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完善主审检察官、主任检察官的办案责任制, 落实到人, 谁办案谁负责”的理念, 让不少法律人看到了法制的另一个春天。在新时期, 主任检察官办案责任制已经成为司法改革的一个新方向、新命题。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示, 司法活动要严格遵循亲历性、中立性和独立性原则, 但是目前我国检察机关办案组织形式中的行政化色彩浓郁, 令人堪忧, 若是不能达到办案者定案, 势必影响监察机关的办案质量。以主任检察官制度为核心的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打破了建立于独立性弱、职权不清、地位不明的“三级审批制”, 解决了检察机关办案模式的瓶颈。在试点改革有效推行的大背景下, 检察官被充分赋予检察权, 一方面提升了检察机关独立办案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另一方面对其他未作为首批试点地区检察机关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二) 主任检察官制度在改革试点中的困境
1. 主体地位不明, 缺乏严格的选任规定
自主任检察官制度改革试点以来, 在各地区效果显著, 大大的提高了监察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工作速度和质量都有进步。但是如今《检察官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于“主任检察官”这一新名词都没有明确的界定。由于主任检察官的地位没有明确规定, 职权没有合法的依据, 范围界定不清晰, 在试行中与三级审批制、检委会集体决策制会出现理论抵触。
各地的检察机关对于入职人员普遍要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有一定工作年限及相关办案经验, 符合《公务员法》及《检察官法》对入职人员的最低要求。而作为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核心的主任检察官, 笔者认为, 应采取更为严格的招募办法, 除符合上述普通检察官的要求外, 还应进一步考察其实际的办案水平。而据笔者了解, 作为全国首先试水司法改革的上海宝山区基层人民检察院, 在该院公诉部门的9名检察官均是通过了该院组织的主诉检察官考试, 但是对于其具体的办案质量和效率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考究, 笔者个人认为, 这与主任检察官制度的目标是有差别的。主任检察官只有首先做到个人业务本领过硬, 才能再谈如何“去行政化”。
2.“去行政化”步步维艰
主任检察官制度的初衷是要彻底抛去自下而上层层审批的行政体制, 切实提高检察官的办事效率。首批试点选取的大多是工作基础较好的基层检察院, 但是首批试点反映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一方面, 检察机关的人事任免权利并不掌控在检查机关手中, 而是与行政级别直接相关。基于这一优势, 行政机关有机会把一些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硬塞给检查机关, 而检察机关只能安排接下。前两年闹得很火的“军转干”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为了安抚部队及其家属的情绪, 地方党政把退伍军人直接塞给公安、司法、检察各个系统。另一方面, 以“承办人承办、部门负责人审批、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为核心的三级审批施行时间已长。尽管主任检察官制度的施行使检察官拥有了部分自主决定权, 但是由于缺乏立法基础, 领导干部不“放权”, 是否行使, 如何行使还是检察官心中最大的问题。
3.“权责利”难统一
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主任检察官制度的初衷就是实现权责利的有机统一。但是通过试点改革反应出的问题分析, 改革越是深入、越是彻底, 越难以实现权责利的统一。领导干部的权利下放到主任检察官身上, 其责任更重, 风险更大, 却没有收获与之对等的利益。主任检察官们难免日日提心吊胆, 生怕审错案子, 追责到自己。笔者认为, 我们应当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树立检察官办案的责任意识, 在“权”和“利”方面, 应当建立其相适应的保障机制, 对工作表现优异的检察官给予适当奖励, 以提高其积极性。
二、改革难题———主任检察官制度试点改革中的问题
(一) “扁平化”的自身缺陷
扁平化组织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具有密切上下级关系, 信息纵向流动快, 管理费用低等优点, 缺点是权力分散, 不易实现严格控制, 员工晋升机会少等。检察院的扁平化的办案组织当然也存在这些固有问题, 主任检察官自主决定取代原有的“三级审批制”和“领导审批制”, 势必会造成领导权力的“弱化”。主任检察官独立审案、独立定案, 独立性提高的同时, 积极性和办案效率也有所提高。但是获得权力的同时也必须要承担与之相对应的责任, 这就对主任检察官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 缺乏立法层面的制度保障
2012年1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刑事诉讼规则》, 其中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案件, 由检查人员承办, 办案部门负责人审核, 检察长或检委会决定”。2013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宣布开展主任检察官试点工作, 主任检察官制度的一个核心就是权力的归属, 主任检察官的权利来自于上级检察长, 上级“放权”的多少并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作支撑, 随意性太大。甚至部分地区仍然以12年新施行的《刑事诉讼规则》中有关“三级审批制”的规定来对抗主任检察官制度的推行。主任检察官制度如果没有立法支撑, 在面对监察机关内部和外界的质疑时很难自圆其说, 恐怕这项制度的改革会走主诉检察官、主审检察官制度的老路。因此笔者在这里真诚建议最高人民检察院能够重视这个问题, 尽快着手立法制度的完善, 为主任检察官制度的推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 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作为思想动力
按照“权责利”相一致的原则, 主任检察官比普通检察官承担更多的工作压力和责任, 理应得到更好的待遇。重庆市渝北区检察院, 在把一般刑事案件批捕权、副科级以下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初查权、民行案件提请抗诉决定权等权限赋予主任检察官的同时, 明确规定没有行政级别的主任检察官享有不低于部门副职的待遇, 任职满一年后可以享有晋升副处级非领导职务的竞争资格。这一规定的施行, 获得了广大青年检察人员的热烈拥护, 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热情;但也有弊端, 一年的晋级年限过短, 一些青年主任检察官在取得部门副职待遇后可能会辞去主任检察官的职务, 这就会导致培养的人才流失到干部岗位, 真正做主任检察官的人少;使得以主任检察官制度为核心的办案责任制成为检察官们晋级的跳板, 失去了这一制度原本的初衷。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真正做到级别和待遇的分离。
三、发展路径———对主任检察官制度的建议
(一) 建立新型办案模式
随着检察机关内部层级审批制的取消, 建立与新型的主任检察官制度相配套的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新型办案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一方面, 可以参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按比例适当减少内设机构, 把不必要、不常用的内设机构分化整合, 成立新的部门。另一方面, 可以建立以主任检察官、检察官、书记员为核心的办案小队, 增进联系, 提高办案效率。
(二) 落实待遇、完善保障机制
明确主任检察官在检查系统的地位和威信, 只有名正, 才能达到言顺。根据各个地区社会治安、犯罪率等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的建立一套主任检察官的遴选、奖惩、待遇机制。从下级检察官中遴选出工作能力突出的检察官进入上级检察院, 不仅促进检察院系统人员的流动, 而且激励年轻检察员们的工作热情。当然按照“权责利”相统一原则, 承担较多风险的主任检察官理应在待遇上有别于普通检察官, 从而保证主任检察官队伍的廉洁。
上级检察官放权是否过度是一个大问题, 笔者认为, 权利要一点点放, 责任要一点点担。检察长和检委会在主任检察官制度中仍是一个关键环节, 试点阶段, 仍应由检委会和检察长对于主任检察官的办案率、错案率、结案率进行综合监督考察, 对于适格的检察官允许放权、甚至加大放权;反之对于不能胜任的检察官应当收回权利。以确保检察权能够正确行使, 办案质量能够切实提高, 更好保障公民权利。
参考文献
[1]龙宗智.检察机关办案方式的适度司法化改革[J].法学研究, 2013 (1) .
[2]陈卫东.司法‘去地方去’:司法体制改革的逻辑、挑战及其应对[J].环球法律评论, 2014 (1) .
[3]孙谦.检查:理念、制度与改革[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4.
检察院办公室主任述职报告 篇5
XX县人民检察院XX科科长
县人大常委会:
今年来,本人在上级检察机关和本院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公正执法、加强监督、依法办案、从严治检、服务大局”二十字工作方针的整体要求,认真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以构建和谐XX为首要任务,制定计划,完善制度,注重学习,调整思路。今年本人担任办公室负责人,办公室工作取得一定成绩。
一、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基层检察院后勤工作的管理
今年我一直任办公室负责人,主要负责本院后勤管理工作。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的保证,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检察后勤及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为广大检察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服务,保证检察人员的正常工作,也要为人民群众到检察院解决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检察后勤管理工作搞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以及检察工作的质量。本人任办公室负责人之后,针对办公室的职能及其特点开展工作:
(一)针对综合性开展工作
后勤服务中心具体担负着全院的财务、统计、车辆、服装、基建、办公用品、食堂、水电、安全、卫生绿化等管理服务职责。针对业务项目纷繁、涉及面广的特点,把各项业务分为三大线条,由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并由我负责抓落实完成。
(二)针对服务性开展工作
后勤管理部门是全院正常运转的能量保障平台,必须不折不扣地为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服务。主要从“五大”服务开展工作:一是为领导服务,做到领导工作到哪里,后勤服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二是为干警服务,为了让干警们全身心地投入检察业务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为全院干警的衣、食、住、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三是为机关服务,积极筹措资金,改善我院办公、办案条件,美化我院环境;四是为内部各部门服务,管好全院的财、物,确保各业务部门工作的正常运转;五是为人民服务,坚持为人民群众来检察院诉讼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针对复杂性开展工作
检察院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工作本无巨细,头绪繁多。检察业务所需的交通、通讯、器材装备等物资保障以及全体干警的生活,样样都要细心考虑周全、精心安排,稍有疏漏,就会影响检察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检察人员办案的情绪。所以应尽心尽力做好“五大”服务,处理好本院内部各科室、局、队的关系,协调好检察院与外部诸多方面的关系。
(四)针对制度性开展工作
检察院的后勤管理工作中,财务制度是各项制度的重中之重,我时刻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多开源,把有限的资金用到点子上。严格审核每笔开支,严把财务开支关,通过有效的制度管理,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物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实现“财尽其力,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满足检察机关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需要。强化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一切开支服从、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
二、加强学习,打造管理队伍
带领办公室全体干警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落实行动,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参谋助手、服务能力,努力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能协调、肯吃苦、洁自身”的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培养干警稳重、踏实、仔细的工作作风。
三、存在问题
(一)办公室的各项管理业务开展还不平衡,对基层检察院后勤管理的思考探索还不够深。
【主任检察官】推荐阅读:
检察院办公室主任个人工作总结07-30
检察院培训中心副主任述职报告10-07
检察院办公室副主任竞聘演讲稿08-29
竟职检察院办公室主任的演讲稿10-04
检察官09-29
人民检察官06-19
检察官辞职申请报告05-10
追究法官检察官责任06-20
检察官心得体会09-13
十佳检察官先进事迹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