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职能

2024-06-09

远程教育职能(精选9篇)

远程教育职能 篇1

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督导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为保证国家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依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对所辖地区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新《义务教育法》第八条指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督导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职能,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责任和任务。

所谓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指基础教育在数量、结构和质量等方面都能得到协同发展,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同等重视和关心下,各方面都能得到同等对待,以此达到教育的合理配置,共同发展。

一、教育发展的失衡表现

1、教育投入差距大。

分级办学体制导致了城乡教育投入不均衡,部分乡镇学校举债办学,遗留了巨大债务,制约学校发展。实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处在偏远地区的学校,在校学生少,学校公用经费紧张,影响农村学校办公设施、教学仪器配备、校舍改造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影响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2、师资发展不均衡。

一是农村学校师资缺乏,农村小学教师大多兼任两门以上课程,有很多甚至包班。至于教育部提出的“开足开全课时”在部分偏远学校基本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音体美教师尤其缺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二是教师老龄化严重。以笔者所在乡镇为例,1999年—2008年所分配师范毕业生寥寥无几,近四年稍好点,每年分配师范生3—5人。然近几年来,退休教师明显增多,急需补充,可分来的教师却如点点春雨。老教师只能坚持上课。三是教师知识老化。新课改实施以来,部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与新课改、新课标要求还存在差距,面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能望洋兴叹。各种形式、不同内容的培训由于种种原因成了走过场。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个黑板、一本书的教学组织上。

3、农村教育质量偏低。

农村优质学校少,拥有市级以上荣誉称号的学校大都集中在城区。从教学成绩看,城区学校高于农村学校,农村中心学校高于其他学区学校,许多农村家长千方百计将孩子送至城区优质学校就读,导致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闲置浪费,而城区学校因教学压力过大不堪重负,严重影响了整个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家庭教育环境看,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等特殊教育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仍不均等。

二、教育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

1、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教育投入不均衡。

尽管国家实行了“国务院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办学管理机制,但由于各地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各地对学校投入存有差距,教育资源配置呈现不均衡,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2、教师培训、进出、待遇等机制不健全。

由于农村学校生活、工作环境比较艰苦,许多正规师范类本、专科毕业生又不愿意到偏远农村学校任教,造成部分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同时,受当地经济发展制约,部分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导致优秀师资的外流,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3、家庭教育意识淡薄。

由于受知识水平、知识层次限制,许多农村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接受科学家庭教育方法培训的认识不足。受办学条件限制,部分农村尚未建立家长学校,即使已经建立家长学校的教学计划设计欠科学,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家长学校作用。

三、发挥督导职能,依法行使教育督导的权力

义务教育失衡,严重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并及时扭转这一局面。政府督导机构更应毫不犹豫地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既督学又督政,使监督学校与监督政府同时并举。只有充分发挥督政的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最有效地实施对教育进行监督,督促其从本地区的生产状况、产业结构等实际情况出发,具体考虑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格局,确定教育的发展规模、速度,制定地方性的发展规划,调整教育结构,促使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理顺调节教育的各种内部关系,统筹解决教育事业发展中各种实际问题,优化育人社会环境,使教育发展更好地与社会进步相协

调,使各项教育法规、法令、政策落到实处,以达到这一阶段督导目标的实现,并最终体现教育督导的权力和活力,体现它是一种政府行为。

毫开疑问,教育督导是一种严谨而有序的科学活动,要使督导工作督在关键处,导在方向上,还必须做到对督导对象进行先期考察和评估,这是教育督导工作的基础。教育督导绝不是简单地施用权力去“强制执行”,它的要领是以理服人,以科学的结论服人。这也是检测督导水平的重要标尺。譬如在扭转教育失衡问题上,首先应深入实际,对当前教育失衡的成因及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作全面深入的了解、细致的分析和准确的预估,尔后方可制定切实措施,采取相应整改对策,以保证党的教育方针的实施,不断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想真正发挥教育的督导职能,首先必须以行政监督的法规依据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使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只能在法规确认的范围之内进行活动,即它行为的有限性,也就是它的职能作用的规定性,不得带有任何主观随意性。诸如对上述造成教育失衡的有关违规行为,便可在政策法规的指令下加以扭转和纠正。

其次就是社会舆论监督。这是一种张力很强的手段,它可以充分扩大和强化督导权力的力度。教育督导很需要借助社会舆论,特别是通过新闻媒体,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力量,弘扬正确的批评错误的。譬如借助新闻媒介,注意政策法规宣传、宣传教育事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以期在舆论压力下,得到解决。针对教育失衡问题,就要宣传办好千千万万学生的大教育,不可能仅靠少数学校去完成,唯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才可能使每一个孩子受到同等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广大民众对良好教育的需求,教育才会有希望。同时通过舆论压力,迫使一些违规行为得到纠正,强有力的舆论监督对义务教育的失衡会起到矫正作用。

第三,明确责任程序。地方教育督导,实行逐级推进,逐级承担任务,下级对上级负责。譬如对县(市)的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验收,首先是县(市)政府组织乡镇自查,然后由县(市)政府组织复查,复查合格后,由县(市)政府向市、省申报,由市、省安排验收。坚持这种责任程序,不仅可以调动各级政府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可以保证督导的真实性。在义务教育失衡的问题上,督导部门应在充分了解造成失衡的成因和负面影响后,要求相关部门按规范程序在视导预查的基础上,进行自查,按督导评估的指标再作督导评估验收,最后提出限期整改措施。程序能把握关键,堵住走向误区的通道。当然要使督导整改措施落到实处,还可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结合起来,与干部的任免、升迁挂起钩来,不能见事不见人,对执法责任人,必须视其功过做出恰当评价,绳之以奖惩,这就更能显示教育督导权力的不可轻慢。因为大量的事实已经充分说明义务教育的失衡完全是由于教育思想的偏离、教育行为的失范,即人的主观行为的随意性所造成的。

“办好每一所学校”是整个国家的教育大计,也是教育督导的终极目标。所以督导及督导对象必须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相关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坚决贯彻中央指示,加大对辖区学校的调控力度,明确办学目标,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令所有工作都在新的《义务教育法》和上级政府的政策框架内规范进行,对布局调整相对稳定后的学校,采取督政与督学并举。一方面督促有关政府对所有学校以同等重视,加大对普通学校的投入,搞好校园建设,同时强化督学,督促这类学校加强科学化管理,令其在同等办学条件下提高办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同等督导评估目标,以此提高自身声誉,体现自身价值,取信于民,让学生自觉就近入学,让家长不再为择校而奔走。

教育督导应该毫不手软地做到这些,这是职责,是一种意志力的体现。如果真正做到这一步,那么教育失衡的问题就不难得到解决,教育督导的权力义务、职责功能就全部能突现出来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实际的意义上,把督导工作从一般概念的制发性的监督作用转化为推动工作、促进工作的重要手段,使督导活动的过程成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

远程教育职能 篇2

关键词:技工教育,图书馆,馆藏建设,教育职能

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图书

●申屠芬

馆是学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它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长师生的知识、拓宽师生的眼界、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标志着学校的办学水平。那么如何做好技校图书馆建设, 发挥其教育职能呢?

一、技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

图书馆藏书建设是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 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 又称馆藏建设。藏书建设的理想目标就是在不断地发展藏书数量的同时, 努力提高藏书质量, 建立起具有技校特色的藏书体系。如何搞好技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呢?

1. 要确定技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范围、重点及主要形式

(1) 藏书建设的规律。技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规律, 总的来说就是藏书形式必须符合技校图书馆任务和读者需求的原理。它要求藏书资源适合技工教育特色化的藏书体系, 以满足技校师生文化需求。

(2) 技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范围、重点。我校是一所技工学校, 藏书量为6万多册, 在“藏为用”的宗旨下, 根据图书馆的任务, 藏书建设的范围大致是:教学用书应依课程的设置与师生的需求来组织藏书, 包括各种参考工具书、各专业教学期刊及各种必备的课外阅读用书。这些书刊资料, 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是全校师生所需求的共同藏书。这些藏书, 为扩大读者的知识面、开发智力、丰富文化生活、培养创造性与开拓精神,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 技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的主要形式。根据馆藏建设计划, 在购入图书前, 我们都会进行读者调查, 形式包括读者代表座谈会、调查问卷、借阅统计等。我们建立了图书馆信息员制度, 由馆员对各专业进行信息的反馈和收集, 及时了解专业课程设置及对文献信息的需求, 然后根据资料及经费情况制订图书采购计划。我馆在实际选书操作过程中采用如下做法:

(1) 请进来。请书商根据学校的专业设置, 到校举办书展, 图书馆组织好读者代表进行选书, 最后由采购人员把关、综合平衡、决定取舍。这种做法是“需要论”的精华所在, 是以读者为本的做法。让读者参与采购工作的做法, 不仅减轻了采购人员的负担, 更重要的是读者能看到自己所挑选的图书。

(2) 走出去。邀请各专业的骨干老师现场选书。由于骨干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工作, 了解本专业的发展趋势, 了解本专业文献资料的出版和需求情况, 因此, 他们所选的书刊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 更能发挥图书馆为教学服务这一职能。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我们采取允许老师零购的办法来满足教师用书的要求。我们在书店设立专柜, 教职工到书店看到需要的图书, 就放到该专柜, 我们定期到书店评估, 办理购买手续。

(4) 网上订购。出版社把当前的和过去的出版信息、出版动态、订购方法都挂在自己的网站上, 使我们订购书刊变得方便、快捷。

(5) 征订目录订购。我馆同时采用传统的目录订购方式, 在采用这一方式时注意几个环节。一是在圈选专业类图书时请专业老师协助;二是看目录中提供的主题和内容提要;三是挑选知名度高的出版机构, 他们的出版物质量较有保证。

2. 要提高技校图书馆的藏书质量

藏书质量是就书刊资料的内容、实用性、效益而言的, 综合评价藏书质量, 必须从内容、构成、使用等方面全面衡量, 才具有完整的意义。

(1) 藏书内容的质量, 主要反映选择入藏的各科门类、各科类型图书文献本身的知识情报价值, 看其是否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参考性。

(2) 藏书的构成质量, 指的是藏书的体系结构的质量, 也就是藏书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程度。其衡量标准是看体系结构的广度、深度、新度的科学性及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合理程度。

(3) 藏书的使用质量, 主要指满足读者要求的程度及通过使用产生的社会效果。一本书有无价值, 首先要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读者对象、学校专业设置来选择, 只有在考虑本馆专业设置、任务、服务对象前提下选择出来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优秀图书, 才是有价值的书。如果我们不顾读者的实际需要, 盲目购进内容价值高的学术论著, 很少有读者借阅, 其价值也无法体现出来。

二、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在实践工作中, 我们的具体做法有:

1. 把好购书关, 为读者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书刊资料

技校生正确政治方向的树立, 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健全人格的塑造, 健康心理的培养,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书本中获取信息, 吸取营养。工作中我们发现, 越来越多的班主任、德育专职干部, 为召开主题班会, 出板报, 撰写德育论文,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都求助于图书馆的资料。

2. 指导阅读, 积极开展对学生读者的教育活动

技校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 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但分析鉴别能力相对较差, 对读物的选择常会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容易形成各种潮流。例如, 我校学生中也曾经出现过武侠小说热、言情小说热、漫画书热等阅读倾向, 这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很大。工作中, 我们为指导学生阅读, 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和各项活动, 开展了以书为主题的系列工作:

(1) 通过黑板报、墙报、编发新书目录等途径, 宣传报道观点正确、内容新颖的书刊资料。利用宣传橱窗展出读书心得, 设置书评专栏, 向读者推荐优秀书刊。

(2) 编制各种主题的推荐书目。如《寻模范足迹, 走成才之路》《中外文学名著》及配合学校科技月活动编制的《科技书目》。

(3) 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如《如何查阅图书》《读书漫谈》《航空航天科普知识》等。

(4) 组织各种知识竞赛。如《中外文学名著》等读书知识竞赛, 《图书知识》竞赛、《航天、航空知识》竞赛和《爱我中华》读书活动辩论赛。

(5) 结合一些重大纪念日和纪念活动, 举办征文比赛。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 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

3.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纪律教育和养成教育

我校制定了《图书馆管理规则》《阅览室规则》及馆内各项基础业务工作细则, 做到有章可循, 循章办事, 违章必究, 加强了对学生的纪律教育。在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下, 图书馆开放时间, 阅览室非常安静, 借书处秩序井然。读者离开阅览室时, 都会主动将椅子轻轻摆放整齐, 最后离开阅览室的同学会主动帮助工作人员关好门窗。

工作中, 我们发现个别同学偷窃图书、损毁图书时, 不是简单处罚了事, 而是个别谈话, 讲道理, 进行爱护公物的思想教育, 收到良好的效果。

4. 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进行“行为美”的熏陶

首先, 我们对图书馆进行精心的布置设计, 让读者置身于幽静的环境之中, 激发其学习热情。

其次, 我们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用自己的热情态度, 礼貌的语言, 朴素大方的仪表, 让读者“耳濡目染”。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来感化教育学生, 唤起他们的行为美, 促使他们学身边人, 做身边事。

我们每年从新生中选拔一些表现好、有一定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自愿为同学服务的学生担任义务管理员, 对他们进行职业道德、图书馆学专业基础知识和服务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后, 参与图书馆的服务工作。经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 他们不仅自己会很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而且能辅导帮助别的同学。他们经常自觉组织起来, 利用课余时间和课外活动, 协助图书馆整理书库。

5. 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

图书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1) 具有系统的图书情报知识, 掌握图书馆工作的一般规律; (2) 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网络操作能力, 熟悉图书馆自动化操作系统以及机读目录格式; (3) 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 了解本校专业设置情况和发展方向; (4) 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 善于捕捉、分析出版发行信息, 熟练地使用各种书目在书海中寻宝;5) 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调研能力, 了解读者需要, 熟悉馆藏情况。

民办教育应充分发挥公共教育职能 篇3

具体来说,由于对民办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有些地方存在着歧视民办学校的现象,个别教育行政部门甚至对民办教育实行“封杀”政策,大大限制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从民办学校外部监管来看,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还不够大。以湖北省为例,除黄石市、黄冈市以及赤壁市等少数市、县、区有专门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外,多数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还没有设置专门的职能部门。其次是管理不到位,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民办学校的设立、变更、终止、招生、教育教学、财务运作等诸多办学环节的管理上不到位甚至缺位。

《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指出,民办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以盈利为目的,应作为社会上的个人、组织和社会团体回馈社会的公益性事业来发展。但从民办学校内部来看,目前仍有部分民办学校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他们对举办者投入的资产、国家资产、受赠的财产以及办学积累没有分别建帐,混淆了学校资产不同来源的产权性质。有些举办者趁机肆意支配学校资产、抽逃办学资金的现象十分严重。

针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如何进一步提升民办教育的办学效益,充分发挥其公共教育职能,成为当前及今后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

笔者认为,首先应当加强党对民办教育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加强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解决民办高校党组织隶属关系不顺畅的问题。要结合民办高校的办学特点和工作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高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维护民办高校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各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发展民办教育的工作力度,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建立、健全各种协调机制。例如,在信贷、建设规划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合理的优惠政策,让其能享有同公办学校同等的地位;建立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教师互通机制,实现校际教师人才资源共享,使民办教育成为真正的优质教育;加强对民办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的监管,建立风险控制机制,确保民办学校运行安全;建立民办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评估机制,督促民办学校依法办学,提高教育水平等。

发展民办教育是为了完善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与教育的差异性需求。为此,民办教育要力争办成优质教育,不能走低标准、低水平的办学道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来落实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全方位管理。例如,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政府可建立相应的督导制度,由省级教育部门向民办高校派督导专员。督导专员除了要监督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有关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外,还要监督、引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行为和办学质量,参加学校发展规划、人事安排、财产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的研究讨论。

此外,由于发展优质的民办教育需要优势的资金支持,所以应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办学,对投入的办学经费施行优惠政策,以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从而充分发挥其公共教育职能。

远程教育职能 篇4

(潢溪镇中心小学师德教育专项活动)

师德建设是新时期学校工会工作的核心。面对新形势,学校工会如何发挥职能作用,与党政携手加强师德教育建设,提升教师师德水平?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近期我校召开工会委员专题工作会议,委员们围绕“发挥工会职能作用 加强师德教育建设”这一议题,进行商议和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加强师德建设,工会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1、工会积极组织教职工加强学习,提升个人师德水平。

2、、做好教职工的“贴心人”。工会委员要深入群众,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关心教职工生活,发现问题和矛盾,及时排解,及时送去亲情和温暖。

远程教育职能 篇5

摘要: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与推进时期,教育教学逐步转变为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模式,高等教育职能的定位也正在发生转变,本文拟就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结合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理论,探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职能转变的方向与对策。

关键词:就业现状、高等教育、职能转变

引言

一.高校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全国有近700万的高校应届毕业生,而2月初统计的近500家用人单位显示:13年的计划招聘岗位比预计招聘的岗位下降约为15%。截止9月底统计数据显示:“13年校园招聘岗位、招聘企业仅为12年的80%”。①校园招聘需求明显缩水,可见社会需求格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生改变,传统行业的人才已接近饱和,而新兴产业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最为迫切。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体现最为明显;能源、传统制造业等传统行业人员也接近饱和;以及前几年颇受青睐的互联网行业,人员需求也有所下降,目前主要是进行人员的培养和管理的消化,今年招聘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缩水。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服务性行业发展迅速,很多酒店业与地产挂钩,旅游地产、商业地产等新兴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增多。但是,许多高校毕业生在择业时还存在挑剔心理,对服务、销售行业存在抵触,主客观原因的综合,造成就业率下降。可见高校毕业生自身还存在很大缺失,与之相关联的高校教育问题,也成为探讨热点。从199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高校教育也逐渐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急剧扩张,对师资力量,教育设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然而,当前高校的人才目标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首先是高校录取的标准有所下降,致使学生基础差距大,接受教育能力有限;其次是高校的师资力量有限,教师与学生数量的悬殊导致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同,学生受教育的水平下降;最后,高校教育脱离社会现实,对人才的培养与人才市场需求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专业与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传统老旧,缺乏新元素。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否是高校教育的缺失?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又应该怎样应对?

二、高校职能转变与定位分析 ②

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变化多端的社会。“信息化”作为当今时代尖端的代名词,促使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产业格局不断变化,新事物、新观念不断出现,社会整体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就必须摈弃陈旧的观念,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熏陶,要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而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最直接的来源就是高校教育,因此,教育变革,已迫在眉睫。

③随着90年代“科教新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最原始的支撑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因而逐步演变出高校教育的 三大职能,即:

⑤“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以及服务社会。”首先是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由简单的传授书面知

识转变为培养具有认知能力,勤于做事,有团体意识,能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科研目的与科研用途的转变,科研目的由传统的纯学术研究为目的转变为以获取新知识为目的。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基础性的教育,现在正在向创新性,广泛性发展。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涌现出一批知识高度密集,学科高度综合,科学与技术融合的高科技领域。科研用途由学术研究转变为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各种高科技直接运用于生产力,最终取得巨大的经济价值,拖动国民经济发展。最后是社会服务职能的转变,社会服务由间接服务为主转变为直接与间接服务并重的服务职能。高校通过教育人才传递信息为社会发展服务转变为在人才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也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手段为社会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高校教育在发挥其职能作用的同时,也要辩证看待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

大学教育因其学府等级高低,在职能内涵与职能关系上有很大差异。高等学府最能体现一个区域教育水平的高低,如北京清华、北大。作为百年老校,其教育职能齐全先进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给社会发展提供需求性人才。高等学府教育的整体概念能清晰的把握社会发展需求,体现教育创造人才的重要意义。而大众化高校教育在整体概念把握上还有待完善。因此,大学职能的关系特征大学的三项职能从根本上讲是统一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但是社会中有形形色色的人群,每个人的职能定位都有自己的特色。当今社会不仅注重全面发展,也注重发展教育的独特性,注重创新性发展。千篇一律的步伐只会让社会退步,只有标新立异才能吸引社会人群的目光。为了保证自己持续的发展,每个人群都需要准确定位。高校学生起步基点整体比社会大众要高,就更应该明确自身的职能发展目标,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估,正确看待自身的优劣势。同时高校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在高教教育中就扮演者举重轻重的角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怎样做到合理定位,学生在学习中怎样做到合理定位,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后期的职业生涯中选择适合的职业道路,这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如果说学习是合理定位的前提,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合理定位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又在哪些地方?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授知识的源泉”。可见教师是教育力量中最活跃的因素,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习惯。因此,高校教育机构对教师的要求不仅是专业知识精湛,对教学技巧,人品素质,思想觉悟的要求也要达到一定程度。教师的主要职责除了最基本的教书育人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人生规划,并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合理的角色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从授业者转变成为教育教学研究者,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引导、指导、疏导的学习指导者,从知识的传声筒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不断学习进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是为支持。

大学生就业难已不再是个人问题,现在已上升为社会问题。是选择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是2013年应届毕业生最艰难的抉择。大部分的高校学生还是选择先就业,先解决生存问题,并且积累一定的社会经验,有相对的人脉,在选择喜欢的职业。不要太多的考虑别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只是社会大众成员之

一,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就得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社会中的各种竞争力。自身综合实力的强弱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而教育则是促成综合能力的直接途径。教育技巧、教育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转换职能作用下的应对策略 21世纪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更多的是表现在人力资源的竞争上。优秀人才的稀缺,往往是企业运营发展的最大阻力。

首先是在“大众化教育”中寻求“精英教育”。从“精英教育”到“高等教育”也就意

④味着教育界整体定位发生转变。大众化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标志之一,大众化教育实现

了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渠道多样化,高校自主办学,公平竞争的格局。但是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所形成的大一统管理格局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弊端,也一一呈现出来。大众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入学限制放松,致使高校学生的整体能力下降,思想意识不够坚定,大批大学生被大学生活的“糖衣炮弹”所腐蚀,沉迷于大型游戏等享乐生活,而荒废学业。因此,高校应加强多学生的思想教育,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是高校教育要转变教育模式。“学校为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充分发挥人作用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的形

⑤式,是可以作为人们参照物的标准模式。”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正在逐渐改变,传统的以教

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时代以逐渐被以学生为主导,自主学习的模式取代。20世纪以前中国一直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教师讲解这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循环模式,而完全忽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抹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仅仅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依据,评判标准较为片面。但是随着一系列“知识经济”、“信息革命”、“数字化”、“网络化”等一系列时代标签的术语出现,传统的依靠学习旧有的经验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作为社会人才提供的源泉,也势必会发生重大变革。因此,我们要学会去旧纳新,教师教授的知识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学会举一反三,吸收传统教育的优势之处,高校学生的考核标准要将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应试教育只能作为基础知识考核的一个标准,综合指标才能正确评判学生的优劣。

最后是提倡社会实践,高校学生应该提早接触社会,才能了解自身的实力和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白靖利,2013年就业形势严峻 700万大军如何突出重围[J] ;新闻晨报;2013年5月

【2】李艳.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效应分析[J].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梁立明;借鉴科学计量学研究成果 丰富科学技术观教学内容[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S1期

【4】王柯敏;现代远程教育:中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最佳途径[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幼儿园工作职责学前教育职能 篇6

二、管理好幼儿园文书档案。

三、在园长领导下负责幼儿园文秘、人事、工资、收发传达等工作。

四、做好幼儿园行政办公会议和其他有关会议的记录。

五、在园长指导下负责外事人员的接待工作和上下级的联系工作,负责节假日值班安排和布置工作。

六、根据园长指示和行政办公会议决定,草拟幼儿园学年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安排好幼儿园日常工作,汇总各处室工作总结,做好园长参谋。

七、负责教职工考勤登记汇总,兑现幼儿园《奖惩条例》。

试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篇7

1 发展滞后的图书馆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较之发达国家乃至某些发展中国家, 其差距是巨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每3000人拥有一所图书馆, 而我国1999年统计共有公共图书馆2767所, 每40万人才具备一所。且全国还有144个县无图书馆, 有108个县有馆无舍。美国只有2亿多人口, 公共图书馆竟有9000多所。如此反差, 不啻天壤之别。限于国力, 短时期内我国政府对图书馆事业不可能有太多的投入, 图书馆事业发展滞后的态势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有根本性改观。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 强劲的教育需求, 对于稀少得不成比例的图书馆无疑形成空前沉重的巨大压力, 其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尤具神圣的历史感、道义感和使命感。

2 读者构成的大众品位

国民素质与信息需求现状, 决定了现阶段图书馆读者构成的中低层次和大众品位。就地市级以下的中小型图书馆而言, 普通市民读者和学生读者构成其读者队伍的主流、主体, 凭心而论, 这些读者对图书馆的教育需求、娱乐需求远大于多于信息需求, 这是无人无视的不争事实。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具有不同的职能重心, 拥有不同的读者队伍。研究级的大中型馆, 以其雄厚的文献资源、庞大的专业队伍、先进的技术装备和完善的服务手段而鹤立鸡群, 一般中小型馆实难望其项背, 故社会职能前者基本上应以保存文化遗产和传递科学情报为主, 后者基本上应以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和丰富群众文娱生活为主, 或许这就是不同图书馆适应不同需求的社会分工, 尽管这种分工是相对的。

3 图书馆教育职能古今说

清宣统二年 (公元1910年) , 《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开宗明义第一条曰:“图书馆之设, 所以保存国粹, 造就通才, 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 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 以广征博采, 供为浏览为宗旨。”

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对图书馆情有独钟, 他毫不含糊地指明图书馆是“教育机关”。

大教育家蔡元培先生高度评价图书馆为学校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

美国图书馆学权威杜威始终坚持认为, 图书馆是学校之外最好的教育场所, 是向社会开放的“民众大学”。国际图联公共图书馆组于1972年重新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 明确界定公共图书馆为“群众性的教育、文化、信息机构”。由此可见,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历史与社会赋予的基本属性。多少年来, 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地深入人心并被行之有效地付诸实践, 只是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显示的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异而已。

4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独特优势

事实证明, 社会教育具有学校教育无以替代的独特优势和难以企及的卓越功能, 其中尤以公共国书馆表现最为出类拔萃, 成为巩固、扩大学校教育成果的最为理想的后续教育阵地。据介绍, 在美国, 公共图书馆与正规学校享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在社会民众意识中, 公共教育包括两个同等重要、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即公立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美国人认为, 图书馆赖以生存的财力, 来源于作为纳税人的公民, 所以图书馆必须与学校共同分担向公民提供教育的责任与义务。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不断强化,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独特优势必将越来越为政府和社会所认同。

5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显著特点

人的知识只有大约五分之一来自学校教育, 五分之四来自后学校教育, 而后学校教育的主角非图书馆莫属。特点是以书育人, 自学为主, 馆员为媒。文献资源之于图书馆之于读者, 犹如教师之于学校之于学生。换言之, 离开了文献资源,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书乃图书馆之魂, 有了书 (广义的书泛指一切含有信息的载体) , 图书馆以书育人的教育职能方能通过独特的教材———文献、独特的方式——阅读、独特的手段———文献流通得以实施。图书馆读者以自学为主,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具体实践者不是图书馆工作者, 而是读者本人。这里, 读者为主体, 图书为客体;读者为学生, 图书为老师。公共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自成体系、独立存在的, 在国家现代教育坐标系中占有重要定位。如果说, 学校为教育对象进入社会、奉献社会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素质基础, 那么, 作为没有围墙的开放学校的图书馆则是为教育对象适应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可靠有效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最理想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正是图书馆教育才几乎完善无缺地弥补了学校教育难以避免的先天不足, 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正是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这对“教育双星”的珠联璧合, 才使国家教育系统网络结构更臻有理有序, 更臻至善至美。

6 强化教育职能的基础地位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基础地位必须强化。当今社会, 信息咨询机构多元化乃大势所趋, 图书馆大可不必与之竞先争胜。在群雄逐鹿的信息战中, 图书馆早无绝对优势可言, 理智的立场是重在参与, 何必竞争, 图书馆自有一方永远属于自己的热土。作为由国家兴办的全民事业单位, 图书馆毕竟不是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作为文化教育机构, 它肩负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化资源的社会职能和历史使命, 其社会分工和价值定位决定了其提供文献资源以注重社会效益为己任的无偿性或基本无偿性, 这种职能和使命是任何信息部门、信息中心或信息公司们所无缘亦无力承担的, 而这正是图书馆社会存在价值的集中体现。强调教育职能的基础地位, 并不意味着图书馆情报职能的弱化与淡化, 更不意味着图书馆在信息大潮中被淘汰出局, 而恰恰意味着, 经过一番上下求索、几多奋力拼搏之后, 图书馆终于克服了浮躁之气, 恢复了平常心态, 重新找回了自己几乎失落的世界, 重新发现了真正的自我, 是冷静思辩后的成熟。

现代图书馆发展到今天, 其服务手段早已突破传统束缚而进入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高科技发展阶段, 教育职能亦应与时俱进。为进一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 极有必要树立大文化、大教育、大图书馆意识, 首先要打破“书”的原始释义。教育职能的实施离不开书, 但又不能为书所囿、为书所累, 更何况现代“书”的概念早已不是纸书文献的专利, 而是泛指包括电子文献在内的一切信息载体。变单一型平面教育为复合型立体教育, 变苦读型教育为愉悦型教育, 变提供纯粹文献服务的静态教育为提供电光声像、全景全息的动态教育, 是对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传统实施模式的大突破。图书馆将不再是死气沉沉、肃穆森严的知识圣殿, 而是朝气蓬勃、生动活泼的知识喷泉;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定将显现出无可限量的强大生命力。未来社会的公共图书馆也许仅仅是国际互联网上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信息源或者公共用户终端, 其基本社会职能也会随着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而发生结构性的重心游移。然而, 图书馆所有形态特征的变革无法撼动其教育职能作为本位功能的基础地位。未来社会需要一代又一代更高素质、更高层次的未来型人才支撑, 这自然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未来教育职能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机遇与发展空间, 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势必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延伸拓展, 其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在于其业经历史认可、社会定位的不可替代性, 在于其回报奉献于国民的无法估量的有形无形、显性隐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摘要:图书馆的主要社会职能应该是也只能是教育职能而非情报职能, 这种定位是由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及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基础地位必须强化。

关键词:教育职能,信息,国民素质

参考文献

[1]肖群.强化图书馆教育职能[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6 (4) .[1]肖群.强化图书馆教育职能[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996 (4) .

[2]卢素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J].图书馆论坛, 1996 (5) .[2]卢素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J].图书馆论坛, 1996 (5) .

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篇8

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学校教育中所具有的功能或应承担的作用,是以丰富的(数以十万、百万计)、多类型的(图书、期刊、报纸、资料汇编等)、多载体的(纸张印刷、磁带、胶卷、光盘等)文献,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创造性劳动,利用全人类各民族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使受教育者受到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不受时空的限制,教育的过程也是以自发、主动的方式潜移默化地进行。

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馆长米勒博士这样认为:“图书馆这种机构,从历史上来讲,就是要按信息的存在方式来搜集它们的,……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信息包装形式支配的,过去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作为教育设施的高校图书馆,正是以知识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传播和利用为手段来履行其教育职能。国际图联早在1975年召开的图书馆职能科学讲座会上,就把图书馆在社会上的作用阐述为“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发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明确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1]进入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日益显现其巨大潜力,许多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图书馆教育职能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韩国1993年提出“用知识开辟未来”,并把当年设为读书立国年,以此促进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2]新加坡“2000年图书馆考察委员会”将图书馆定位为扩大国家竞争能力的重要支柱之一。[3]我国也以图书馆场所广泛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1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是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人们常说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水。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都在发生日新月异地变化,新旧知识更替的周期缩短,因而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必须是一桶不断充实更新的活水。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知识无论多么渊博和精深,都有一个再学习、再教育和再创造的问题。尤其在高校工作的教师面临为祖国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更需不断学习,不断将新的知识、新的学术思想和新的科研成果补充进课堂,实现“吐故纳新”,这样的课才有新意,才能吸引学生,对学生帮助才大。而教师获取最新信息和知识的场所,主要来自于拥有丰富资料的图书馆。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图书馆是教师知识更新的“无声的课堂”。

2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李大钊曾说:“现在的图书馆已经不是藏书的地方,而是教育的机关。”这里明确指出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的那种传统应试教育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的人才应该具有独立性、创新性,既懂专业知识,又有多方面的能力,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培养这样一种人才,高校图书馆起着重要作用,它所收藏的文献以能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择业需要为重点,并能根据学生拓宽知识结构、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环境、关注和参与社会及企业活动的需要,及时提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信息。图书馆不断地将这些信息知识传递给学生,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综合性人才,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迎接新形势下的双向选择奠定基础。

3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特别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全新态势。先进文化包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现代科学文化两个部分。高校图书馆要一如既往地保持先进文化的品格,理所当然地要用这两个方面来教育和武装受教育者,才能不断地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研究读者思维方式和阅读倾向,不断地研究文献发展动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努力学习、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优秀文化。同时,又要抵制一切剥削阶级的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大力开展导读工作,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应成为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并为此而坚持不懈地努力。

4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职能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知识创新体系中,高校图书馆工作是一种促进知识生产和知识运用的活动。面对网络环境下激烈的竞争,强化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才能促进文献的整理、传播和储存三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图书馆才会成为一个有能量的图书馆。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知识的利用和创新提供了日臻完善的手段,数字图书馆将不可避免地融入传统的图书馆。因此,高校图书馆强化其教育职能,是为了开发读者,教会他们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并利用这种技术进行自我服务,使图书馆在新的信息环境中创造新的价值。

二影响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发挥的原因及对策

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高校或多或少也受到了影响,所以导致大学生求知的欲望不是很强,探索知识的范围不是很广。高校图书馆发挥教育功能的程度更是不足,往往限于让学生查资料,学生只会找现刊、报纸、杂志,却不会使用索引、文摘、科技服务、专利等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获得有价值的资料。有学者曾对几所大学的学生做了关于了解图书馆的抽样调查,发现40%的大学生不了解各种馆藏及目录体系,60%的人不知道《全国报刊索引》、《中文科技资料目录》等,有部分毕业班的学生在校读了四年还不了解文献布局和基本检索方法。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1对图书馆的地位认识不足

目前,图书馆在一些高校中的地位很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高校。表现在利用图书馆进行自学的现象还不够普遍,许多学生尚未意识到图书馆在个人的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部分高校往往将“文献检索”课当作选修课来开设,并且课时少、时间紧、缺乏实践,从而使学生在查询资料时无从下手,失去对图书馆的信心。

实际上,高校图书馆是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加强高校图书馆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一把开启知识的大门的“钥匙”。有了它,学生便可以在知识的殿堂中游刃有余,快速而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资料,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丰富视野,从而为实现学习的终身化形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对图书馆的教育功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关于图书馆的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来看待,安排足够的时间,配备较强的师资力量,给予便利的教学条件,把这门课上好,引导学生把学习、研究与高效利用图书馆紧密结合起来。

2经费不足,检索手段落后

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由于经费短缺,每年添置新书很少,先进科技思潮和科学技术普及的书刊藏书很少,即使有内容也都老化,根本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在现实工作中,由于经费等多方面原因的制约,绝大部分的图书馆还是靠传统的手工借还、检索,使大量的文献资源得不到及时利用。

高校图书馆面对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的问题,一方面应放开眼界,下大力气,积极想办法筹措资金。图书馆可以走进市场,搞好以文补文、多业助文,通过发展相关教育产业提高经济效益,改善图书馆普遍由于经费不足而造成的发展滞后现状,从而适应市场经济和深化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尽快完成从传统图书馆管理向现代图书馆管理过渡,用高效自动化管理取代低效的手工操作,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联机检索,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广大读者提供快速、高效、大范围的各项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作用。

3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还停留在“坐等”读者的传统方式上,长期地守株待兔,囿于书刊借阅,只当“看门人”的角色,在主动上门提供信息服务、跟踪服务、部分有偿服务等问题上进展缓慢。此外,图书馆对师生借阅有诸多限制,而且服务时间短、服务项目少、书刊利用率低。

针对这种现状,高校图书馆必须延伸服务领域,同时从过去的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走出去的导向式教研型服务。深入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增加服务项目,向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主动服务,如编制各种书目、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加强情报报导,揭示馆藏文献,提供多种检索途径,促进信息交流,开展导读工作,从而便于读者快速检索。另外高校图书馆内部应设立一个新型的职能部门———信息开发部,以便集中必要的人力,加强同各个院系的联系,进行读者需求调查和馆藏文献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有针对性地使图书有效利用。

4入馆教育没有系统的教材

我国高校图书馆尚未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如图书馆资料分类法的选择、使用,目录体系的建立,藏书建设的原则、规格等不尽相同。因此,应按照实际情况编制出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图书馆基础教材”、“使用手册”等。到目前为止,图书馆教育还没有一套规范的教材,这无疑给高校图书馆教育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应根据高校的特点,编写出各种图书馆教育课程使用的系统教材,教材应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践,以适应各种层次的需要。同时,要进一步深化对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研究,给它注入新的观念和新的时代内容。根据高校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成长、学习规律,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课时,加强图书馆基础课程与文献检索课、情报教育课及网络信息培训课的衔接。

5图书馆员素质亟待提高

“图书馆员应是学者”,高校图书馆员更应如此,高校图书馆员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成为专家型的学者,能够对学生无法接受和理解的知识信息予以“解读”、“导读”。然而,在一些高校,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员文化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加之图书管理工作辛苦繁杂、枯燥乏味,也难以作出成绩,部分图书馆员服务态度差、敬业精神不强,使图书馆员对大学生使用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指导。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全面提高馆员素质,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才,才能有高素质的文献信息服务。图书馆必须从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素质入手,开展全方位教育。要求馆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同时,图书馆员要适应图书情报工作的新形势,学好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科学知识。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图书馆采购、著录、分类、排架、检索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收集、查找各种专题资料,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及时提供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慰慈.蓬勃发展的中国图书馆事业[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6.

第三章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基本职能 篇9

本章要点

教育人类学研究者认为,人类社会起始阶段的“本真教育”在经过漫长的“异化教育”阶段之后,今天正向“复归本性”的阶段过度,素质教育正是在这个过渡阶段出现的必然产物。素质教育畅通无阻以住教育的辩证扬弃,既包容着以往教育的合理因素,也具有自身鲜明的时代特征。本章拟对素质教育内涵、特点、基本职能以及灵魂、重点等作出阐述,旨在为构建素质教育实践模式提供依据。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缘起和本质

一、素质教育的缘起

(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1.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素质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

2.素质教育的提出也是教育自身发展或曰“自己运动”的必然趋势。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塑造与潜能实现这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和结合,即以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科学方法充分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同时以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对受教育者进行塑造和完善,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第二节素质教育的特征

一、以人为本

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这是教育本质的体现,是教育本体功能的回归。

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或“非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每个活生生的个人。

“以人为本”的人,是社会的人。

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以人为本”的特征具体体现在:

第一,培养“完整的人”的目的被普遍认同。

第二,人文学科以及科学中的人文精神受到应有的重视。

第三,教育教学活动中“人的手段”和“人的方法”的普遍运用。

二、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的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而言,则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面向全体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平等。(权利,机会,结果平等)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并不完全等同于仅仅作伦理要求的面向全体。

面向全体学生又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

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特点,全面地体现在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上。

三、突出主体精神

主体是指从事现实活动的人,即活动的承担者和发动者。素质教育是一种“解放教育”。(意味着:第一,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应该建立在学生主动需要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直接目的;第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进行,应该允许学生怀疑、质疑,提出不同见解,提出反面意见;第三,学生的主体精神不仅体现在学习活动中,也体现在管理活动,交往活动和其他一切教育活动与学生日常生活中)

素质教育是以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为重要标志。

素质教育不仅肯定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而且强调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决策者以及各级政府和社会大众都应作为主体积

极参与,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四、关注终身发展

赋予素质教育以终身性特征(人总受历史影响、年龄影响和非规范事件影响),是基于对素质发展的新认识。

素质教育的终身性特征,意味着作为终身教育体系基础的学校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重视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乐于并善于终身学习。

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并非指各级各类教育的简单叠加,它冲破了传统的教育观念,包含了教育时间的终身性、教育空间的社会性、教育过程的发展性等丰富内涵。(纵、横)

第三节素质教育的基本职能

(素质教育职能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的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

一、促进个体自然成长

素质教育促进个体自然成长的职能,包含以下具体内容:

1.适应受教育者的天性

2.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

二、促进个体社会化

促进人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对人的身心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依赖于以社会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对个体的“加工”和“塑造”,使其获得遗传素质中所没有的新的积淀、新的本性、新的特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职能。(实现:社会教化——传授生活技能、传递社会文化、培养社会角色意识;个体内化——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主观认同、自我强

化)

三、促进个性发展

从促进人类自身丰富、进化的高度认识促进个性发展的意义。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健康发展,教师的作用是很大的。

人的潜能开发的过程也渗透着社会化的因素。另外,人的社会化与个性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第四节素质教育的灵魂和重点

一、素质教育的灵魂

强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为“灵魂”、“核心”、“关键”,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

德育之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由德育全面促进个体素质发展的功能的特殊性决定的。

①德育具有全面发展个性品德的功能。

②德育具有促进个体智能发展的功能。

③德育具有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的各种德性的过程中,使人们获得自我肯定、自我完善满足的本体功能。

二、素质教育的重点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

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列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因为两者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抓住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主要矛盾。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具有提升受教育者生命质量的本体价值,同时具有现实的适应国力竞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利价值。

素质教育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需要对创新与创新精神、实践与实践能力有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

上一篇:毕竟是我爱的人 我能够怪你什么范文下一篇:量房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