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艺术课教学设计

2024-10-23

中小学艺术课教学设计(精选11篇)

中小学艺术课教学设计 篇1

第三节 小学艺术课教学设计整合模式选择

一、艺术课科际整合教学活动设计建议

(1)课程方面: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各学科领域紧密结合,艺术课不是为了综合而进行学科表现与活动,而是学生在审美感受、文化理解、能力发展等方面广泛涉及,相互激发、支持。

(2)教学方面:教师通过主题引领对学生的审美感受进行唤起,使他们的旧有经验产生触动,主动产生联想与思考,引导他们欣赏、研究、表现和创作。

(3)教材方面: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孕育文化的温床,艺术是文化最精髓的表现,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文化,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体,以地方文化资源为依托整合单元课题。

(4)评价方面:传统的量化评价不适合艺术教学,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将艺术学习档案夹和创作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应用与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多元化。

二、艺术课教学科际整合的设计形式

艺术课教学科际整合形式有多种,教师应根据心理学、教育学、课程教学理论,根据不同单元人文主题的需要,结合本地文化、学生、教学环境实际情况,将四个学科领域知识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教学策略连接构成,设计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整合的方式有:

(一)中心扩散式 启示:将课题的人文主题与教学的中心目标确立后进行发散式课程结构设计,艺术学科表现活动是与学生的不同智能发展特点相结合的。

(二)张网式

启示:在人文主题引领下,使学生的不同能力有一个比较多元的发展。

(三)串联式

启示:打破了习惯的教学思维和课程模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将课题内容演绎出来,做到了对课程的创造性思考。

(四)资源共享式

启示:这一主题也可称蜂巢式。蜂巢结构本身是一种能够相互搭建在一起的建筑结构形式,由六个小蜂巢组合而成。六个蜂巢里可以整合美术、音乐、舞蹈等资源。

(五)学科表现活动式 启示:不同的学科活动可以照顾不同学生的艺术学科表现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学科表现选择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有一定自由度。艺术教师可以在以下教学活动方面进行选择:

1、课题引入思路

2、课题的文化性深入

3、艺术要素“对称”的引入与学习。

中小学艺术课教学设计 篇2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不同艺术门类的相互融合, 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方面的互补, 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创造力, 努力达到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生态平衡。这种艺术教育形式意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 培养具有真正智慧的、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内涵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种教育互动, 形成一种互生互补和相互支持的有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组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觉、人文素养和创造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高级智慧。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生态式教育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它主张以各种能体现生态智慧的文学、艺术、游戏为平台, 不断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 丰富其体验, 努力达到其感性和理性的生态平衡。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特点

生态式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 强调师生间的对话平等关系, 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并且调解感官, 消除自我封闭, 注重个体体验的艺术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有机融合的艺术教育, 生态式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发展学生整体素质

生态式艺术教育以学生艺术能力与各方面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体目标。学生的艺术能力, 除了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外, 还包括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想象与创造能力、艺术交流与合作能力等。

2.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综合影响

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 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不同的艺术门类不是互相割裂, 互不相关的, 它们以生态的方式相互交叉融合, 彼此相通, 互相影响, 成为一种有机融合的综合艺术教育。

3.艺术教育环环相扣

在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活动中自然、适当地渗透初步的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内容, 表现在具体的活动进程中, 就有了艺术感知与体验、艺术创造与表现、艺术评价与反思等几个基本的环节。这几个环节有时一环连一环, 环环相扣, 有时互相交叉、渗透, 感知与体验中有创造, 创造与表现中有反思, 评价与反思中又蕴含着感知与创造, 构成了完整多样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活动过程。

三、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价值

1.生态式艺术教育是落实新《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纲要》精神的需要

《艺术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学生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 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生态式艺术教育”正是为学生创造了这样一种环境, 它是实现这一价值的重要方法。

2.生态式艺术教育对艺术教学的价值

艺术教育能使青少年精神振奋, 感情丰富, 心地纯洁, 信念坚定, 斗志焕发, 更重要的是她能通过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载体, 用生动形象的方式, 循循善诱, 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态式艺术教育从其内涵和特点来看, 它涉及教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因此, 这种教育注定是一个开放的、深刻的、和整个社会密切相关且意义重大的领域。它必定会对孩子品质的树立, 人格的塑造产生极大的影响。

四、生态式艺术教育对艺术教学的启示

1.教师要用平等、宽松的交流方式理解学生的艺术感受

在生态式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 我们应当力求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氛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的理解感受, 不断调整提问方式, 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获得启发和良好的体验。

2.教师要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看待学生的艺术世界

以往的艺术教育活动, 常常是教师把有关的艺术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 而生态式艺术教育则提倡教师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知和发现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美, 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美感经验,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所以, 我们应当尊重学生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 应多鼓励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 即使这种观点是出乎意料的, 要避免绝对的价值判断。

中小学艺术课教学设计 篇3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不同艺术门类的相互融合,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等多方面的互补,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和艺术创造力,努力达到一种感性和理性的生态平衡。这种艺术教育形式意在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培养具有真正智慧的、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

一、生态式艺术教育的内涵

生态式艺术教育是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书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多种教育互动,形成一种互生互补和相互支持的有机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组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艺术感觉、人文素养和创造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高级智慧。生态式艺术教育是整个生态式教育的重要部分和基础。它主张以各种能体现生态智慧的文学、艺术、游戏为平台,不断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丰富其体验,努力达到其感性和理性的生态平衡。

二、生态式艺术教育的特点

生态式美术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强调师生间的对话平等关系,让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愿望;并且调解感官,消除自我封闭,注重个体体验的艺术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有机融合的艺术教育,生态式艺术教育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发展学生整体素质

生态式艺术教育以学生艺术能力与各方面素养的整合发展为总体目标。学生的艺术能力,除了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以外,还包括艺术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想象与创造能力、艺术交流与合作能力等。

2.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综合影响

在生态式艺术教育中,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不同的艺术门类不是互相割裂,互不相关的,它们以生态的方式相互交叉融合,彼此相通,互相影响,成为一种有机融合的综合艺术教育。

3.艺术教育环环相扣

在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活动中自然、适当地渗透初步的美学、艺术批评、艺术史、艺术创造等方面的内容,表现在具体的活动进程中,就有了艺术感知与体验、艺术创造与表现、艺术评价与反思等几个基本的环节。这几个环节有时一环连一环,环环相扣,有时互相交叉、渗透,感知与体验中有创造,创造与表现中有反思,评价与反思中又蕴含着感知与创造,构成了完整多样的生态式艺术教育的活动过程。

三、生态式艺术教育的价值

1.生态式艺术教育是落实新《小学艺术教育教学纲要》精神的需要

《艺术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学生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以“生态式艺术教育”正是为学生创造了这样一种环境,它是实现这一价值的重要方法。

2.生态式艺术教育对艺术教学的价值

艺术教育能使青少年精神振奋,感情丰富,心地纯洁,信念坚定,斗志焕发,更重要的是她能通过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载体,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循循善诱,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党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生态式艺术教育从其内涵和特点来看,它涉及教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这种教育注定是一个开放的、深刻的、和整个社会密切相关且意义重大的领域。它必定会对孩子品质的树立,人格的塑造产生极大的影响。

四、生态式艺术教育对艺术教学的启示

1.教师要用平等、宽松的交流方式理解学生的艺术感受

在生态式儿童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应当力求为学生营造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氛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理解感受,不断调整提问方式,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获得启发和良好的体验。

2.教师要用欣赏肯定的态度看待学生的艺术世界

以往的艺术教育活动,常常是教师把有关的艺术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生态式艺术教育则提倡教师能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感知和发现艺术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美,从而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美感经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所以,我们应当尊重学生任何幼稚甚至荒唐的问题,应多鼓励他们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即使这种观点是出乎意料的,要避免绝对的价值判断。

总之,对于学生来说,艺术既是努力的意志,又是与生俱来的,不论何时,只要我们是真诚和自由地去欣赏学生,艺术便会萌芽。“生态式艺术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所以,我们需要的是走近他们、欣赏他们。

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 篇4

中和小学 吕莉

在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一书,其中的“经典深例”“观点”“解读”“讲述”等板块详细展示了小学名师的各种教学艺术,让我深受启发,感悟良多。

(一)于永正老师的“艺术人生”

人们常用“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比喻技能上极高的境界。将于永正老师比喻为语文教学的“庖丁”,绝非其实。他说:“没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人’,都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一件艺术品。尊重是教育的第一原则,也是‘爱’的主要表现之一。我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仅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和蔼可亲,更重要的是我理解并尽力满足他们的内在需要,无论是学习上的,心理上的,还是生活上的。”

综观于永正老师的课文,他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即使是有误时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导向正确的一面。

于永正老师的人格魅力、独特的教学方式向他的学生、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展示了他作为特级教师的“艺术人生”。

(二)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课堂”

孙双金老师常说,他的成功归功于课堂,课堂给了他一块金光闪闪的金牌,他要还课堂一座金库,他课堂变成点石成金的地方。

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孙双金老师认为,首先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可是好课,即好课标准问题。拿语文课来说,孙双金老师把好课的标准归纳为16个字:“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

近两年来,孙双金老师又发展了他的好课观。他以为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一堂课好不好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他又重新总结了16字好课观,即一堂好课要上得学生“小脸发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

孙双金老师把从课堂里、从实践中感悟出来的经验,及时地与同行交流,他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者能够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改设想传播给更多的同行,带动语文教学攀登新的高峰。

(三)王崧舟老师的“精致大气的诗意课堂”

细致解读了王崧舟老师不同时期语文经典课例后,总结出他诗意语文教学的一个连续谱系,贯通这个教学谱系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那就是王崧舟老师对自己的永无止境的超越。他的课堂教学之一:读出画面——教学构思的超越;之二;让学生自己提问——教学模式的超越;之三:情与情的谐振——教学艺术的超越;之四:反教案——教学习性的超越;之五:归于平淡——教学风格的超越。纵观课堂,王崧舟老师坚信“人品、师品、学品、课品”的统一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他所追求的是这样一种事业境界: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语文的大地上诗意栖居。

(四)赵景瑞老师:追求课堂教学魅力

已退休的赵老师像一个省略号,他退而不休,经常应邀到全国各地讲学。他那深湛的造诣、通俗的讲述、幽默的活语、谦虚的态度常常引起场下的共鸣与笑声,受到热烈欢迎,也是我们细致学习的典范。他在《语文教学的真谛》一文中提到“教文要育人,作文学做人;语文是生活,生活中有语文;语文要训练,语文需交际;‘教材观’的三部曲——看透、转透、用透;激学生主动地学,启学生创造地学;重视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习过程”等观点都看透了赵老师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

(五)闫学老师追求的语文之道

有人说,好课种种,韵味各异:有的像美酒,芬芳浓烈,饮之醉人;有的似白水,纯极淡极,却不是本真;有的则如清茶,香在隐约之中,味在有无之间,然品只却自有一种回味久久不散——这便是一种境界,是课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

闫学老师心中的语文是目中有“人”、心中有“人”的语文。她探索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演绎精致美丽的语文,追求灵动的语文,走进远方的语文„„

执着追求,不断反思,超与自我,永不言弃——这就是闫学老师,一个永远在求真、求善、求美的人。

(六)盛新凤老师的“和美语文”

盛老师曾这样说过:“我一直在憧憬这样一个诗化的语文境界:师生活吟或诵,或争或辩;或浅吟低唱,如此如醉;或慷慨激昂,面红耳赤,尽性尽情,痛快淋漓。可谓过瘾。

“以两极端通之和,求雅俗共赏之美”的“和美语文”,是盛新凤老师在借鉴古今外哲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此概念的提出,诣在平衡小学语文于都课堂教学中诸多的极化现象,构建两极融通之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境界,生成雅俗共赏的和美课堂。

盛老师的“和美语文”扎根于课堂实践,从她的几个经典课堂案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和美语文”的理念,感受到了盛老师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篇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一、教学艺术的含义

什么是教学艺术?诸家学说对峙,观点纷呈,见仁见智,研究者留下了他们探讨的脚印。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英国哲学家、教育家罗素认为:“教育就是获得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这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

以上从教学的吸引性、效用性、表演性等不同侧面揭示了教学艺术的内涵。我国近年来对教学艺术的探讨十分热烈,研究逐步深入,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种: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教学的合规律性与合个性的统一。

教学艺术是通过诱发和增强学生的审美感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这种手段的运用能使学生在有益身心健康的积极愉快的求知气氛中,获取到知识的营养和美的享受。

教学艺术是“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与方法的综合”。

以上从规律性个性、审美性和效果性等方面来阐释教学艺术的含义,界定简洁明了,具有启迪心智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学艺术的内涵是复杂的具有多元的含义。但透过种种现象,深入谷底,我们发现教学艺术的内涵具有如下要素:

第一,教学艺术具有向生性(诱导性)。教学艺术不同于一般的艺术。一般艺术是“用语言、动作、线条、色彩、音响等手段构成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并表达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意识形态。”也就是说,作家、艺术家只要构成某种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就能形成艺术。可见,一般艺术是作家、艺术家个体的创造性劳动,而且可以先行成型,文学作品,作家写成就行了,乐曲,音乐家谱完曲子就行了,雕塑艺术,只求把对象加工完毕就行了……所有这些作品的“艺术”,就包含在作品之中。教学艺术则不同,它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教学艺术离开了学生就不存在了。所以,教学艺术具有明显的向生性,它要面向学生、诱导学生,促进学生学习。教学艺术是为学生学习而施展的,教师具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就是教学艺术。

第二,教学艺术具有吸引性。凡是称之为“艺术”的东西,总是能“迷人”的。艺术能产生一种魅力,吸引人的心灵,招惹人驻足,给人愉悦的美的享受。所以社会上就有“小说迷”、“电影迷”、“歌迷”、“舞迷”等。教学艺术也一样,它经老师攻璞琢玉,形成一种“教学美”,吸引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而且感到越学越甜,越学越美,如坐春风,乐此不疲,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胜利感。学习“入迷”了,知识的泉水流进了学生的心田,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训练,听着、学着、口诵心惟,手脑并用,不知铃声之既响。所谓教学艺术,就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愉快”的艺术。

第三,教学艺术具有综合性。教学艺术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它是时间的艺术——一堂课40分钟;也是空间的艺术——教室空间;是听觉的艺术——教师讲授;也是视觉的艺术——教师表演、板书;同时还是想象的艺术,教师依据教材启迪学生展开联想、想象、判断、推理、概括。教师为了追求美妙的教学境界,要创造条件,调动种种教学手段,选用教学方法,显出时空变换的流动美,视听转移的立体美,语言表达的音韵美,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启发思考的哲理美,等等,没有这些巧妙地完美地综合,就没有教学艺术。

第四,教学艺术具有独特性。教学艺术是属于个人的,属于教学造诣独特的教师。教学劳动是一种神圣的、创造的劳动,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只能由教师个体去自由创造。“千个师傅千个法”,千个教师有千种教学艺术。

第五,教学艺术具有效果性。上课具有教学艺术,必然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紧紧相连,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肯定没有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是成正比的。教学运用了精湛的教学艺术,学生就乐学上进,大敞心扉,思维活跃,或浮想联翩,或低首心折,或畅所欲言,或流连教境,学生开窍,闪烁着他们聪明睿智的火花,教学顺水推舟,将出现教学的最佳境界,师生合作共同收获教学效益的硕果。

总之,教学艺术的含义中必须具有向生性、吸引性、综合性、独特性和效果性等因子,缺一不可。所以教学艺术的含义应该是;教师激励学生乐学,为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手段、方法、技术,富有个性形象的完美综合。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原理

数学是小学一门主要的基础课,数学课堂教学既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掌握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内涵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指小学数学教师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体系的技巧,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心灵达到最佳效果并体现教师个性特色的创造性活动。课堂乃是教学艺术的实验室,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精华。

(二)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性。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要自觉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学习吸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自觉创造新颖、独特的教学艺术,使教学活动充满创造性,具有艺术魅力。

所谓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单项方法运用的创造性,例如教学设计、教材处理、教法选择组合等。二是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技能和技巧的创造性。三是个人教学风格的反映。

2、表演性。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口头表述、行为动作和面部语言等途径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德育渗透的活动,这种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所以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说“教学之所以称为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就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毫无疑问,掌握较高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性。数学教学的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校本研修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铜冶小学 刘媛媛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背景介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老师不可避免的要经常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性。我们真的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给后进生更多的阳光,让他们发挥内在的潜力,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案例描述:

我在一次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在班上选择了全班公认数学最优秀的和最差的进行口算比赛,两组题目如下:1:2.5×32 7.8+6.5+2.2

15×(4-0.5)2:100-63 48+39 17×40 比赛的结果当然是成绩差的获胜,顿时全班学生从疑惑不解到热情高涨,纷纷举手表达自己的意见,“气愤”比赛的不公平:两组题中,整数口算当然简单一些--------课的发展如设计的一样顺畅,但是“比赛”学生的表现却令我时至今日仍然不能平静:2名“优秀”学生都在不发表任何意见的基础上独自伤心的哭了,而2名“差生”表现大同小异,眼里闪过一丝得意,但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们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令我记忆犹新,那不是许多成大事者追求的境界吗?于是当学生作业时,我立即叫过“优生”,向他进行了简单的解释。课后我向学生道歉,说道:“对不起,老师在出题时只考虑到差生,要帮助差生,给差生机会,建立他们的信心,而没有考虑你们的感受。”并重点帮助他分析了“哭泣”的原因,希望他在遇到困难时,变得更坚强和从容。对差生我则问他为什么胜了不高兴呢?我表扬了他的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那时我看到了他开心的笑容。

案例反思:

反思一:教学应该更多的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有这样一段:“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 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本节课的情景创设目的是为了激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差生比优生算得快的“意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发现题目特征,理解简便算法的实质是“凑整”。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课的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当我看到“优生”那哭泣的表情,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时,我知道对他们我失败了,显然这不是他们的精神需要。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与智力因素协调发展,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见,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的重要。

反思二:教学中应该考虑对差生的更多鼓励,对优生进行挫折教育。差生体现出的“荣辱不惊”使我想到了“小学数学教育网”上网友讲到的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一位教师到农贸市场去买菜,遇到当年他教的一名做小生意发了财的学生,正在卖鸡蛋的学生热情的邀请老师去吃饭,老师说:“卖鸡蛋这样的工作你不觉得难为情吗?”学生说:“这和当年你教育我的情形相比,算不了什么……”

这个故事主要讽刺老师对待差生的教学行为,是值提我们反思的,正如学生比赛胜了也不敢“声张”,是啊!我们真的应该给差生更多的阳光,不仅让他们可以经受挫折,还能正常的沐浴灿烂的阳光,拥有健全的人格。

从另一个层面看:学生得益最大的竟然是老师的“关照”。他在无数次的挫折和打击面前变得坚强,而这种品质将使他终生都会享用它的利息。所以挫折教育是人生重要的一课,而学习上一帆风顺的优生,却很少遭受挫折,所以才会在一次不正规的比赛“输”掉后哭泣不已。有人专门研究过国外293个著名文艺家的传记,发现其中有127人在生活中都遭受过重大的挫折。“自古英雄我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表明有成就的人大多是由磨难而成的,孟子指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都表明挫折教育是是儿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对于优生也是如此。

回想前一教学片断,老师对自已忽视尊重学生人格的无意识行为表示歉疚。但心理活动明显是倾向于优生。在家庭和学校环境中,“优生”几乎是在“优待”中成长。身上存在害怕困难、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等特点。事实上,孩子们的一生中不遇挫折是不可能的。老师有责任早一点让他们具有“免疫”能力。让他们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不迫,不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能够从容不迫仅用说教是无法达到的;儿童必须经历挫折才能超越挫折。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学生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教育环境,更不要阻碍他们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没有情感的教育是没有生命的教育。课堂上当老师用真情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用情感去赢得情感时,学生就会以十二分的热情回报你,喜欢你,接受你所教的知识,喜欢数学学习。

这使我明白:课堂上只有当师生之间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重视学生、关爱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变生硬灌输为师生共同探讨,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充满感情和活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缺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会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受压抑,思维闲置,学习效果差,所以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多组织有“趣”的活动,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

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 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对中小学课堂教育教学艺术的研究 篇6

摘要 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学艺术的一种,是受制于教师自身素质、个性风格,具有美学价值和创造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的个人才华的体现。目前,在我国的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仍然是一种主要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效率,就必须充分尊重和应用教育科学理论,系统学习、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这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客观要求,而且是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运用适当的教学艺术,发挥其神奇魅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也能让教师得到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与科研能力。因此,对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教师 课堂教学艺术

美学价值

教学相长

一 什么是课堂教学艺术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艺术实质上是教师本人的教学技巧与他或她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倾向相结合的产物。是语文教师凭借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取向,综合地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以大量的信息全方位地充斥于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它追求的理想境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教学相长。课堂教学艺术的内容包括:教师教态、心态调整艺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课堂教学节奏艺术,课堂教学启发艺术,课堂教学幽默艺术,课堂教学导入艺术,课堂教学提问艺术,课堂讲授艺术,课堂教学应变艺术,课堂教学举例艺术,课堂教学结课艺术,课堂教学板书艺术以及说课艺术等内容。二 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艺术

实施课堂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下面我由课堂教学准备、教学进行、教学总结三个方面研究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准备艺术

俗话说“有备而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做好教学准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如的应对各种状况,顺利上好一节课,完成教学任务。那,教师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要做好课堂教学观念准备。课堂教学观念是人们对课堂教学这种实践活动的思想认识。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什么是课堂教学,主体是谁,有什么地位作用,怎么进行等等。①有了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念准备,在工作中就有明确的教学方向,完成教学任务,缺的理想的教学成就就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了。

其次,要做好教学态度准备。教师的教学态度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师心态与教师的教态。教师的心态是指教师在走进课堂之后思想、感情的表现状态。保持好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更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态的准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教态主要包括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姿势。教师良好的教态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三尺讲台是教师发挥个人魅力、展示个人才华和能力的舞台,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教师多用肯定、鼓励的面部表情,自信、温和可亲、全面和充满活力的眼神,自然的手势,稳健优雅适当的站姿走姿等美的教态给学生美的感受,让他们不知不觉中受到你的感染,轻松愉悦的学到你要教给他们的知识。

最后,要做好教学业务准备。教学业务是指教师的备课。备课是教学的起点,要想上好课必须备好课。备课充分教师上起课心里才会踏实,应对各种意外,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备课也是教师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的体现。备课,要求教师充分研究课文内容,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知道教材的重难点,还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

(二)课堂教学进行艺术 1. 课堂导入艺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环。一堂课如果导入适度,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重视,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课堂导入要求具有趣味性、针对性、新颖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这种心理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可见,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对整堂课充满期待,他们会把学习看作是一种精神享受,因而能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而课堂的导入不是为了导入而导入,而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讲清楚课堂教学的目的,为讲授新课作好铺垫。所以课堂的导入要具有针对性,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不同的导入方式。还有,现在的学生,很容易吸收新事物和新信息。他们对新事物都有新鲜感,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课堂导入的材料要新颖,方式也要新颖。材料越新颖,越富有时代性,越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越是大家关心的事,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参与的兴趣就越浓,效果也就会越好。

2.课堂组织艺术

课堂教学组织艺术是指通过运用自身能力协调课堂内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加里·鲍里奇认为有效地课堂教学应该包括七个要素:A有效地班级管理。B有效地课堂氛围。C教师的任务取向。D学生的积极参与。E学生的成绩及成就。F多样的教学方法。G有效地教学表达。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

小学数学组织教学艺术 篇7

一、课前式

课前组织教学, 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 将学生组织起来, 使其精神状态尽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1. 默忆法

默忆法组织教学是一种“过电影”的方法。学生走进教室坐稳后, 在老师的指点下, 独自静静地追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印象。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了, 也可翻阅教科书, 再认真地想一想、记一记, 直到练会为止。通过这样的训练, 不仅可以养成学生默忆的习惯,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有助于与新课内容学习的衔接。

2. 背诵法

背诵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背诵有关数学知识内容的一种方法。如概念、公式、法则、定义、性质、定律、口诀、算理等。通过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可齐诵、独诵、轮诵, 也可按座次、行次、学号等背诵, 还可以组织男女生、学习小组等, 进行竞赛式的背诵。

3. 互议法

互议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在学习新课之前, 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议论前次所学知识的方法。一人说, 一人听, 或一人说, 多人听, 相互借鉴、补充和纠正。通过互相议论, 互相学习, 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间交流信息、互相探究的精神。

二、课中式

课中式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 组织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高度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1. 暗示法

暗示法组织教学, 是一种较好的组织教学艺术, 是暗中悄悄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的方法。当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学习内容而老师又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 可以使用该方法。例如, 在听讲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分散注意力, 教师可用手指、粉笔头等, 示意学生注意听讲。有的学生困了, 可令其站起来听讲, 有说话的可用眼神暗示, 有搞小动作的, 可中断讲解或令其复述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2. 空白法

空白法组织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组织教学艺术, 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 为了高度集中学生听讲的注意力, 强化主动思考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突然停止讲课, 有意造成时空上的暂时空白, 形成戛然静止的反差, 将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求的余地,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 提高教学实效。例如, 填中间数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说明至少有八种填法:

(1) 直接法。

(2) 通分母法。

(3) 通分子法。

(4) 化成百分数法。

(5) 化成小数法。

(6) 分子、分母分别加法。

(7) 扩倍法。

(8) 设“1”法。

3. 分组法

分组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分组组织教学的艺术方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自学的新方法。教师可在学习的过程中,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设小组长一人, 组员若干人。在老师的指导下, 由小组长掌握, 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然后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或经验体会, 评出优胜组。这样做, 不仅发挥了小组的作用, 也有益于培养合作精神, 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

三、课后式

课后式组织教学是利用课外时间, 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辅导的一种方式, 使课堂教学“绕梁三日, 余音未消”, 保持学习的热度, 发展学习的成果, 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和指导, 进一步巩固和升华学习效果。

1. 留问式

留问式组织教学, 是根据所学的内容, 留下有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解决的一种方法。在一节课结束之后, 围绕重点、难点、关键、注意事项等, 留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以利于深入理解新的知识。例如, 学过“0”的意义之后, 可留以下几个问题:

(1)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运动员号码等, 左边的“0”表示什么意义?

(2) 计算货币时, 右边的“0”表示什么意义?

2. 文献式

文献式课堂组织教学, 是利用现有条件, 浏览和阅读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教师可让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去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画册、报刊、图片等, 从中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 也可上网搜索和摘抄有关的信息资料, 将其布置在展室里, 进行展览和交流。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数学书籍和报刊, 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数学知识。

3. 小报式

小报式课堂组织教学, 是通过设计和出版数学手抄小报的一种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按章节或阶段让学生编辑出版小报。每组3~5人, 分别任主编、副主编、编委、编辑等, 根据所学内容编辑出版小报。内容可以是:

(1) 名词解释

(2) 名人简介

(3) 知识问答

(4) 故事趣闻

(5) 考考你

(6) 测试题

(7) 数学动态

(8) 数学游戏

(9) 数学与生活

(10) 数学谜语

小报出版后可相互传阅, 也可全校展评, 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趣, 更好地消化知识、增长能力。

谈谈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篇8

一、 注重课堂语言艺术

为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言,我每一节课都要对不同的课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使导语、结语、讲述、点拨能力达到明晰,富于启发性,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教学《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设计导语:今天我要带大家出去旅游,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顿时精神大悦,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桂林,学生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我顺势引导:桂林是著名是旅游景点,有哪些同学去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有去过的学生就开始情不自禁的描述着桂林的一山一水,没去过的学生也开始想象桂林美丽的风景,顿时课堂非常活跃,学生争相恐后的发言。顺势我开始文问题:桂林是闻名世界、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使读者顿生悬念:桂林山水独特在哪里?人们为什么冠以“天下第一”的美名呢?同学纷纷回答,仿佛这幅美丽的景色就在眼前。然后我又让大家想象,如果你在桂林,你该如何描述这幅风景画呢?对桂林山水进行正面描绘。瞧,漓江水的“绿”──“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山的“奇”──“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山的“秀”──“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等等。作者巧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桂林山的千姿百态和色彩明丽,展现了山的静态美,给人如见其形、如临其境之感。

二、 调节课堂气氛艺术

教师可以创设情景调动课堂气氛;以表演渲染课堂气氛;赞许学生积极提出问题;把微笑带进课堂情绪;师生互动缓和课堂气氛。只有调动好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值得一提的是,在努力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还要注意维持课堂纪律,避免因个别学生违纪而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教师在上课前应有良好稳定的情绪,尽快进入讲课的角色,才能形成轻松活跃的气氛。

学生应该认真地配合老师的教学,融入到教师的教学中去,跟着教师一起体会与文章相关的各种情感,并在适当的时候举手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这样,同学与同学之间,以及老师与同学之间,不管是情感、还是思想能够实现一个很好的互相的感染与冲击。老师的教学将会是充满了激情,而学生就是一场视听盛宴了!总之,语文不是背出来的,是感和悟出来的,所以,先跟着书中人物和老师,或喜或悲,然后慢慢就知道悟了,课堂也会因为你对语文课的挚爱而生动无比。

三、 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语文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中,你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自“语文”这门功课,没有“语文”,你根本不能与别人交流,说出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笑柄。生活处处皆语文,你会发现,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你和父母在一同散步时,当你和同学在一起谈笑时,当你和朋友在一起玩耍时,你可曾留意过身边的语文?

大街上,五花八门的商店以自己各具特色的招牌吸引着行人的目光。那些朴素特别的牌匾也是很有风格的,虽然词藻不是富丽堂皇,但却给人一种亲切感和轻松感。“一加一”、“Q一代”一个个鲜活中透着生机的招牌比比皆是。乍一看,似乎异常平凡,其实呀,这里短短的几个字却让不少人绞尽脑汁,既诙谐又形象地展现了店里的特色。这里面不就蕴含着无尽的语言文化吗?网络上,网虫们都特别爱用简洁明了的短语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那一个个“94”(就是)、“7456”(气死我了)、886(拜拜喽)简短的语句中无形中便表明了人们的意思。形形色色的语句多用拟声词,象形词和数字等等,表达起来轻松随便,却又不失风趣幽默,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如果没点语文功底,理解它们还真是件难事儿呢!电视上,短小精悍的广告词也往往具有深刻含义。一句“原来生活可以更美的”便写出“美的”空调对人们的重要;时髦的“只溶在口,不溶在手”也体现了巧克力的特性;这个“成功之路,从头开始”也形象表达了洗发水的功劳。家喻户晓的“生活不能没有联想”也一语双关,生动地写出了“联想”电脑的地位。如果不能掌握这些语文技巧,这形形色色和广告词何处而来?没错,是语文。语文紧紧地连接着生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之一,也便是语文了。语文是人们沟通的桥梁,而语言的基准,就是语文,没有语文哪儿来的语言呀!你说是不?语文就在我们身边,这是一门妙不可言的课程,这课程不仅要“学”,而且也要想和它玩捉迷藏一样地去寻找,这样一来,语文这个不可缺少的朋友将和你越“混”越熟啊!

在人生求学的这个知识海洋里,语文,就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它会让你感到无尽的韵味与遐想。所以,学生必须走进生活去感悟语文,去了解语文的魅力。

四、创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篇9

123

近段时间我读了雷玲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本书主要介绍了刘可钦、华应龙、叶云素、徐斌、张齐华、钱守旺、夏青峰和缪建平等8位名师的教学艺术。他们都有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下面我重点谈谈刘可钦和徐斌两位名师的在教学中的一些观点、做法以及我的一些体会。

一、追求常态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

刘可钦老师是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和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多年来,她一直在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她提出:教师应该关注常态教学,要提高常态课的质量。常态下的教育,对学生才是最有价值的。刘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践他的生命课堂:

(一)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语言。

刘老师认为说真实的话比说正确的话更重要。教师要帮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课堂文化环境,对培养学生自信的表达、纯真的交流、民主的对话十分必要。教师要善于向学生发出描述其思维过程的语言。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感受。作为一名数学老师,首先应该具有人文素养。因为数学首先应该是教育,其次才是教学。例:“XX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你说的很清晰,还有谁能说得更清晰一点?”刘老师认为这样对第一个发言的孩子不利,打击它的自信心,差一点的就不会举手,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差一点的就更不敢举手了。换成这样的话说可能会更好。“XX同学说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

(二)巧妙地把学生推向前台。

刘老师提出教师应该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因为“为什么?”使学生处于教师的对立面,以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为指向,指向的是结果。而“怎么想的”将教师摆在了倾听学生想法的位置,更加关注学生的真实想法,关注的是思维的过程。请学生发言时应该说:“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而不采用“谁能讲给老师听?教师要介绍新方法时可以这样说:“老师这儿有一种解法,你们看行不行”,而不用“看黑板,听老师讲。”类似的语言,会促进所有的学生承但起

学生的责任。这些语言能一点一点地激励着孩子们大胆发言。

刘教师认为评价语言分为两类:

1、与学生的行为习惯相联系的。如:“好,明白了的孩子请你坐正,我就知道了。”

2、与教学内容和过程紧密相关的,启发学生思考的。如:“谁听明白了?”“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具有不可预设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具有突发性,是不能预先设计的。刘老师认为老师的责任就是把问题转化为学生发展的机会。将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同寻常,需要的是积淀,表现的是内力,映射出的是“大家”的风范。像他课堂中一些教学语言就突显出他的教育机智。如:“同意吗?”“谁听明白了?”“还有部分同学,也包括我,认为不一定,怎么办?”“你能整理一下思路,待会儿说给大家听听,好吗?”他还提出以下一些观点:将一切教育活动常态化,将常态的工作研究化,科研化。教师的视线更应该关注教学内容的内涵和本质,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对问题的理解与表达。仅靠情境是不够的,更应该思考怎样借助有趣的学习内容,以及不同理理解方式的交流和碰撞,去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才是丰实和鲜活的。返璞归真的课堂,应该是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应该是生生、师生之间思维火花的碰撞,应该是师生共度的一长段独特生命历程的体验。

刘可钦老师人主要著作:《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数学》、《21世纪,我们怎样教数学》、《小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初探》、《我要成为最佳的我——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研究》、《对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变革问题的若干思考》。

二、追求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

徐斌老师是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现任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他的教育信念是:追寻理想的数学课堂。

徐老师的主要教学观点是: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好的教师就不只是讲推理,更要讲道理,把印在书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根据教材的内容与教学的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的学习实际,适当选择学生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服务。理想的课堂在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2

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真实的教学情境是具体的,动态生成和不确定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呈现出来,不是为了观赏。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

徐斌老师在教授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时,通过以下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①观察列式,初探结果。②数形对应,初建模型。③体验比较,简缩思维。

徐斌老师年轻时对名量大家的教学实录和授课录像认真进行研究,对名师上课的每个细节进行揣摩,并体会其中的意味,进而将之内化为自己对数学课堂的认识和教学的策略。正是多年来的学习与积淀,使徐斌老师厚积而薄发,成为小学数学教坛上的一颗新星。目前徐斌老师在教学上有三个明显的特点:

① 具有童话般的语言。(趣味性)② 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性)

③ 注重创设适当的生活情境来组织教学。(情境性)徐斌老师的专著:《走近徐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

三、我的心得体会

通过对比分析两位名师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们在教学中的一些观点,我发现他们都是对教育有不懈追求的。他们多年来静心读书,专心课堂,潜心实践,悉心反思,才会取得今天娇人的成绩,才会形成他们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成功是需要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学探索永无止境。今后我也会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争取不断进步,从而形成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

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体会 篇10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角色者的作用,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课堂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倡导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之,我们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创新与发展。

一、灵活运用教材,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方法中学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而教师也得到了学生的尊重,相信学生的惊喜。学生在自己的探索和交流中,掌握了书本中还没有介绍的知识,对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二、赏识孩子,启迪创新的火花

创新的火花转瞬即逝,抓住它也许就可以使一个创新的心灵就此打开。漠视它,也许它从此再也不会闪现。作为教师,赏识孩子是抓住孩子创新火花的最好的钥匙。画画是最能展现孩子创新思维,施展孩子想象里的有效手段。在电脑中画画更是要求学生要不断的创新

三、巧妙的帮扶,有利于更好的创新

在学生学习中,困难总会有的。有些困难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而有些困难则需要老师的帮扶,然而帮扶是为了更好的创新。

四、相信学生、给他们放手实践的空间

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境界 篇11

一、教读文本——解读教材

“教读文本”,这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识记、通读并理解文本,具体目标是要求学生能识记与辨析文本中的字、词、句与通读或背诵文本。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文本思想内涵的认识与文本写作特点的领悟方面也有所作为,但不是其教学重点,因此教学艺术的特点就是解读教材。下面以《独坐敬亭山》的诗词教学进行例说剖析。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对于这篇课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通常设计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1.生字识读,为引导学生通读文本扫除障碍。对于生字的读法、涵义及用法,可以是学生查字典的自主学习,也可以是教师的教读与讲解。

2.文本初读,引导学生熟悉文本。可以是学生自读,也可以是教师带读。

3.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推敲或揣摩文本中字词的涵义与用法,理解文本的文意。如诗词中的“独坐、尽、孤云、闲、相看、厌、只有”等字词,它们各表示什么涵义?诗词的文意是什么?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本解读,引导学生领悟文本的意境与思想内涵。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通常会就作者生平、写作背景、文句涵义、字词的用法、文本的思想内涵进行介绍或剖析,促进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5.文本诵读,让学生反复诵读诗词。通常是个别诵读、集体诵读、背诵穿插进行,达到通畅流利为止,至于能否读出诗词的韵味或意境,或“要求”或“不作要求”,多数教师的教学属于“不作要求”。

教读文本属于传统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师注重关注的是文本知识与技能目标,对于应试教育,它具有较好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多数语文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艺术。

二、赏析文本——诠释教材

赏析,即欣赏分析。就教学艺术,赏析文本,就是指教师从文本欣赏的角度来引导学生分析并认识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从而对作品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赏析文本,实质上就是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作品的文化内涵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赏析文本的教学过程特征就是诠释教材。仍以《独坐敬亭山》诗词教学为例,教学中除了设计安排文本“初读”与“细读”学习活动外,教师更注重的是实施以下三个教学策略:

1.抓住诗眼,深入挖掘诗词意蕴。所谓诗眼,就是指诗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字词。如诗词题目“独坐敬亭山”的“独坐”, “众鸟高飞尽”的“尽”,“ 相看两不厌”的“厌”等,这些字词都是衬托敬亭山的幽静环境和作者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的孤独之感与饱尝人间辛酸并看透世态炎凉以及对现实的不满的心境。为使学生领悟诗眼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引导学生尝试变换字词来领悟诗人的用词艺术。

2.突出意境,剖析诗词艺术效果。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处境的和谐统一。领悟诗词的意境是赏析的最高层级,可使赏析者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心灵的净化,从而主动自觉地去创造、拓宽诗词的艺术境界。意境的领悟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或联想创新,从而领悟诗词的意境。

3.引导诵读,体验诗词艺术魅力。诗词是描写人物的精神活动、感情生活、心灵状态的一种文学形式,文字精炼但寓意深刻。诵读是读者对文本艺术感悟的具体行为表现,它可以通过语调、速度、节奏、表情、神态等来刻画诗词的意蕴。因此引导学生开展声情并茂的诵读,也是诗词赏析教学的重要方面。把握“诗眼”与“意境”是诵读的基础,而引导诵读的关键是让学生与作者在思想与情感方面产生共鸣。

赏析文本的教学艺术,它取决于教师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层次,如何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主动理解或自我领悟则是彰显其教学艺术的关键。如果是教师讲授型的赏析文本教学,那只能算讲解文本,不能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三、活化文本——拓展教材

活化文本,它指教师在教材基础上丰富文本并实现一定的再创造,通过多层体验、多元感悟、多式变读、多解文本、多维练习等途径来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大效益。还以《独坐敬亭山》诗词教学为例,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领悟诗词这种文学艺术特色以及发挥文本的教学功效,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设计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展示文本画面,促进学生感知诗文意境。形象思维是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用多媒体展示有关诗文的画面,既能引发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又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形象感知诗文内涵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关于《独坐敬亭山》的诗文图画,在互联网上可以下载到多种不同的课件资源,作为丰富文本内容,方便且有效。

2.补充相关诗文,促进学生领悟艺术精妙。课程目标的实现载体是教材文本,而文本的选择就具有多元性,作为普遍通用的语文教材,编者总是颇具匠心选择一些优秀的文本,以便学生“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摘自课程标准内容)。在引导学生领悟《独坐敬亭山》是“传‘独坐’之神”的作品,教学中就可以补充相关诗文,让学生在与教材诗文的比较中加以鉴赏:

诗文:步李白敬亭山诗原韵寄淡淡的云(摘自冯唐雪墨的博客)

纷云欲望尽,一意修清闲。泥佛不生厌,无心在空山。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看破人生”的消极态度与“欲闲又无法闲,看破前程又留恋前程”的矛盾心境,心理刻画深刻。然而在动静衬托和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方面,与《独坐敬亭山》相比却显得逊色。在艺术创作方面,该诗每句最后一字与原诗每句最后一字相同,创作受约束,难度更大。该诗虽不如原诗那么“传神”,但也属一篇佳作。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方能领悟李白诗词的精妙之要。

3.引导多维训练,提升学生写作技能。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发展,以读促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因此教学中就可以设计如下几方面的写作训练:①依据诗词内容改写为白话文;②观看有关敬亭山的画面,以“敬亭山”为题写一篇描景作文;③假想自己与同学结伴游览敬亭山,尝试写一篇五言四句的诗词。

上一篇:英语产品推销信范文下一篇:钱币折纸爱心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