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共8篇)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篇1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第一章总则
为深入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工作上有新思路,渠道上有新拓宽,效果上有新业绩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激活昌都地区招商引资工作,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投资软环境,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昌都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若干规定》(藏政发[1999]33号)、《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藏政法发[2000]35号)及《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藏政发[2002]81号)、《昌都地区招商手册》(昌署办发[2000]153号)文件精神和昌都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本实施方案适用于昌都地区以外的各类投资者在昌都地区投资兴办符合产业导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经济组织(包括在昌都地区登记、注册)。但注册地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经营场所、财务核算健全,并能按税法规定准确计算和申报纳税。《关于对区外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的批复》(藏国税函[2003]55号)。
第二章投资经营方式
投资者可依法采取下列投资经营方式:
(一)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
(二)对昌都地区国有企业实行租赁、购买、托管、兼并、嫁接改造及参股、控股或组建企业集团;
(三)开展补偿贸易和加工贸易项目;
(四)技术转让、技术合作和技术承包;
(五)与昌都地区企业联合在昌都地区以外或国外合资、合作经营;
(六)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方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
第三章产业导向
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明文禁止的产业外,投资者可以在昌都地区自由投资和自主经营,不受行业;控股比例、投资形式、经营类别的限制。鼓励投资的产业领域
(一)特色支柱产业
旅游业——旅游人文资源,自然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精品路线开发,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以及配套设施建设,旅游纪念品开发与生产,旅游食品开发与生产,民族文化旅游、特种旅游和专业旅游经营,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公司的建设与经营;
藏医藏药业——藏药材种植、养植、经营;种植基地建设,藏药剂型改造,新藏药研发,藏药保健营养品开发与生产;
矿产业——地质勘察,矿产资源开采、加工;
建筑建材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开发,新型建筑材料开发与应用;
民族手工业——藏式卡垫、氆氇、围裙、家具、手工艺品加工制作,民族服饰加工生产;
高原特色生物产品和绿色食(饮)品业——青稞食(饮)品、野生菌类、红景天、杜鹃花等特色生物产品研发,油菜、青稞、玉米、酥油、牛羊肉培育、储藏及加工、乳制品生产、生物饲料、蛋白饲料的开发与生产,青稞酒、葡萄酒、保健酒、藏白酒等高原特色酒类开发与生产;
(二)农牧林产业
农业——高原生态农业、节水农业、中低产农田改造,蔬菜、水果、茶叶等无公害栽培技术及产品系列化开发与生产,果树、花卉、牧草等农作物优质高新技术、新品种(转基因品种除外)开发与生产,花卉生产与苗圃基地的建设与经营,农作物秸杆还田及综合利用、有机肥料资源的开发生产;
畜牧业——羊毛(绒)、牦牛绒分梳、羊毛、羊绒、牛绒纺织品生产,猪、牛、羊蓝湿皮新技术加工,皮革加工整饰新技术,少数民族皮革制品加工,引进优质草种,引进先进技术改良牲畜品种;
林业——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林下良种引进,速生丰产林营造,防护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荒漠化防治,生态经济林种植、加工;
(三)水利、交通、能源、通讯、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公共产业
水利——小水电站建设与经营,矿泉水的开发与经营;
交通——地方公路、桥梁、汽车运输;
能源——江河、湖泊水能资源开发,新能源电站(包括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节约能源技术开发;
通讯——各类通讯网、站(只限内资)的建设与经营,通讯网络技术;
市政建设——小城镇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给排水、供气、供热建设和经营,城镇公益性娱乐设施建设,城镇文化设施(图书馆、生态园、会展中心)建设、经营,普通住宅开发建设,城镇住房改造,经济适用房、商品住宅、物业管理;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退耕还林(草)工程,高原动植物保护,高原植被、湖泊、河流以及原始森林等自然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预防、治理、资源再生及综合利用技术,环境污染治理工程及监测和治理技术,污水、垃圾处理厂,危险废物处置厂(焚烧厂、填埋场)及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经营。
(四)社会服务业
信息咨询、会计、法律、资产评估、审计、商标注册、招投标等代理业务,社会中介服务,人才交流服务,社区服务。
(五)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业
开办医疗机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农牧区敬老院等社会福利事业,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
(六)贸易业务及批发零售业
商品交易、直销、邮购、网上销售、特许经营、委托经营、销售代理、商业管理等各类商业公司,开办货物租赁公司,开办货运、广告等代理公司,开办成品油批发及加油站建设、经营,开办对外贸易公司。
(七)文化产业
图书、报纸、期刊的批发、零售,分销音像制品(除电影外),开办民族歌舞演出公司,开办文化传播公司。
(八)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微电子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软件开发、信息、节约能源开发技术。
(九)收购、兼并、嫁接改造、托管、租赁地区内国有企业
(十)兴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
(十一)兴办扶贫实体和开发项目
(十二)“五荒”(荒地、荒山、荒坡、荒滩、荒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十三)经地区有关部门认定的其他需鼓励发展的产业或项目。
第四章财税政策
(一)国外和港、澳、台投资者直接在区内投资兴办的企业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外省(市)区投资者在昌都地区开办的企业,从事鼓励投资的产业或项目,统一执行1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二)凡符合乡镇企业发展方向的投资企业,均可享受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藏政发[1999]13号)中的各项优惠政策;凡符合非公有制经济条件的投资者,均可享受自治区党委、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决定》中的各项优惠政策。
(三)投资者采取BOT(建设—经营—移交)、BOO(建设—拥有—经营)、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等方式从事水利、交通、能源、城镇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经营的。在投资回收期内,对经营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缴纳的增值税由同级财政部门按本级实际入库数额给予全额扶持。
(四)投资者新办下列产业或项目,在一定经营期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1、国家、自治区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科技产品的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分别免征企业所得税8~10年;
2、符合第三章第一条规定的旅游企业或项目,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7年;
3、到区内乡(镇)及乡(镇)以下投资兴办为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生活服务的企业,自投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到第七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4、从事水利、能源、交通、市政工程和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从事农牧林业综合开发及其产品深加工,或从事“五荒”开发利用经营种植业、养殖业项目的,自投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六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5、对传统藏药剂型改良,配方革新和规模化生产,新型药品研制,开发,经营,药材种植,养殖,经营,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6、从事林下资源开发和林产品深加工、农畜产品加工或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地质量勘察,矿产品加工,新型建筑材料生产的,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一律免征企业所得税5年;
7、从事房地产业建设经营的,自经营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
8、从事信息咨询、会计、法律、审计、资产评估中介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
9、兴办独立核算的从事商业、仓储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1年;
10、兴办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卫生事业,免征所得税;
11、投资者将其在昌都地区兴办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用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在昌都地区投资兴办其他企业,且经营
期在3年以上的,经投资者申请,财政、税务机关批准,全额退还其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税款。
(五)到农牧区投资兴办企业,以及在农牧区直接为群众生产提供科学技术、生产资料、技能培训等有偿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六)投资者联合发展、改造现有国有企业的,享受以下优惠:
1、收购、兼并、嫁接改造昌都地区经营情况较好的国有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同级财政部门对超过原上缴所得税部分全额扶持5年;收购、兼并、嫁接、改造昌都地区国有微利或亏损企业的,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8年;
2、租赁昌都地区国有企业整体资产或部分资产的,当承租者所付的租赁费等于所租赁资产的租赁基年评估值时,所租赁的资产可转为承租人所有;
3、托管、租赁昌都地区国有亏损企业的,在托管、租赁经营期内,自签约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6年。
(七)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对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企业改制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除外: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企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1)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
(2)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
(3)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本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含30%)。
(4)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
2、对新办企业(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企业外。下同)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30%(含30%)以上的,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
对新办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20%(含20%)但不足30%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务额减征65%。
对新办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的10%(含10%)以上,并与其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地市)级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额减征30%。
(八)投资者兴办企业和项目,同时可享受第四条至第七条多个企业所得税特殊减免政策的,享受其中的最高减免年限,不予重复计算。
(九)投资者(含独资、合资、联营、兼并、收购、租凭、承包)一经在昌都注册即可享受本级财政按流转税、所得税上缴比例扶持企业再发展的优惠政策。但注册地必须要有相应的机构、经营场所、财务核算健全,并能按税法规定准确计算和申报纳税。《关于对区外企业税收管理问题的批复》(藏国税函[2003]55号)
1、凡在昌都地区缴纳流转税高于上年实际上缴的部分,按一定比例扶持企业的发展。超基数50万元(含50万元)以下部分,扶持比率为20%;超基数50万元以上至100万元(含1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为25%;超基数100万元以上至300万元(含3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为30%;超基数300万元以上至500万元(含5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为35%;超基数500万元以上的部分。扶持比率为40%,昌都地区扶持比率最高为50%。
2、凡在昌都地区缴纳企业所得税高于上年实际上缴的部分,按一定比例扶持企业的发展,超基数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部分,扶持比率为40%;超基数100万元到200万元(含200万元)的部分,扶持比率为45%;超基数200万元以上的部分,昌都地区扶持比率最高为60%。
(十)被扶持企业收到财政拨付的扶持款项后,列入“补贴收入”科目核算;财税优惠政策当年未全部或部分落实的,累积下予以扶持。
(十一)目前全国开征,西藏尚未开征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消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屠宰税、契税、免征农(牧)业税(包括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停征筵席税等有关税种,在昌都地区的国内投资企业享受同样免征待遇。
第五章外贸政策
(一)凡在昌都注册(注册资金在10万元以上)且有固定经营场所的投资企业,均可向自治区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边境小额贸易经营资格。经审核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享受西藏现行边境小额贸易优惠政策。
(二)凡有自产产品出口能力的投资企业,并且注册资金达到50万元以上,可向昌都地区商务主管部门申请自营进出口经营资格。经上报批准或登记备案后,与昌都外经贸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三)自产产品出口供货占当年该企业产值50%以上的,昌都地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向国家、自治区相关部门申请一般贸易进出口经营资格。
(四)投资企业出口自产产品及进口关键技术设备,可向昌都地区商务主管部门申请享受外贸贴息政策。
(五)对兴办鼓励投资产业领域的企业,在其投资总额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或性能不能满足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技术、配件、备件,可按国
发[1997]37号文件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六)产品出口后,凡及时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外汇结汇并由外汇管理部门办理核销手续的,均享受西藏外贸出口的各项优惠政策。在鼓励创汇方面,凡是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出口具有西藏贸促分会产地证书的西藏自产产品的区内进出口企业,实际每出口创汇1美元,奖励人民币0.1元的政策。出口收汇额以企业在国家外汇管理局拉萨分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额为准。
第六章土地政策
(一)根据《西藏自治区关于招商引资的补充规定》[藏政发(2000)35号]中的第三十一条之规定,自2000年1月1日起,昌都地区城镇基准地价下调50%,免收土地使用费、土地管理费、土地抵押登记费,减半收取土地评估费。
(二)投资企业所需土地,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优先安排。投资者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昌都地区有关规定开发建设。
(三)投资从事农、牧、林业生产项目和投资水利、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占用国有土地的,属于国有未利用土地《五荒》,由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划拨。属于耕地的,按征用耕地最低标准缴纳征地费后予以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给投资企业的,免收土地出让金地方所得部分。
(四)对其它鼓励投资项目,减免征收地方所得部分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使用期间,完成投资总额25%以上的投资后,可享受有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权。使用期满后,在同等条件下土地使用者有优先续租的权利。
(五)合资、合作或其它联营方式的昌都方,可以享有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价投资入股。投资方在享受第一条规定的同时可再享受:投资在10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基准地价下调后的10%的优惠;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基准地价下调后的20%的优惠;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基准地价下调后的30%的优惠;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可享受基准地价下调后的40%的优惠。
(六)企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也可以经出售方同意,分期付款,但首期付款不得少于出售价格的50%。其余部分应有资产抵押或财产担保,延期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年,欠付款按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计付利息,逾期不能付清的,由出售方收回企业土地使用权,购买方赔偿出售方的损失。购买方在未付清价款之前,整体出售企业资产和土地使用权需经出售方同意,并补足在购买企业土地使用权时享受的优惠部分。
(七)投资企业从事经济实用住房开发建设,其用地采取行政划拨方式提供,其建筑面积的50%可作为商品房。
(八)以租赁方式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企业的,应由土地管理部门与企业签订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其租金标准,应按土地评估价格,根据租赁年限合理确定。
(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原有场地作价入股或作为联营条件,或利用其他土地与投资者合作从事农、林、牧、渔业开发的,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合同期限内不改变集体所有土地的性质,由合营企业使有,不得转让。
(十)投资企业取得采矿权,从事矿产资源开采的,其缴纳的矿产资源补偿返还地、县两级财政部门的50%由两级财政分别扶持投资企业。
第七章金融政策
(一)投资企业享受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人民币利率统一执行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的优惠贷款利率。优惠贷款利率实行“谁借款,谁受益”的原则,直接让利于借款企业或个人(短期贷款统一执行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8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统一执行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7个百分点)。
(二)昌都地区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三有一不”、守信用,能合法经营的企业和客商,不受所有制限制,不分本地企业或外来企业(经商户)、不分经营项目、经营内容,只要符合贷款条件,具备完整的贷款手续,都积极给予贷款支持。
(三)认真执行金融政策上的优惠性(即信贷政策、外汇政策、保险费率政策、现金供应政策等),信贷上的倾斜性(即目前实行的贷款不受规模限制,对政策性贷款,按实际需要供应,政策性贷款含扶贫低息贷款、乡镇企业贷款、农牧业生产贷款、乡村水电贷款、民族手工业贷款、民族贸易贷款、民族用品贷款、老少边穷贷款等),利率保费率的让利性(即贷款利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保险费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各金融机构对《贷款证》、《开户许可证》结算汇兑业务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确保现金供应,不论国有企业、个体工商户,不论区内经营户,还是区外经营户都一视同仁。
(五)投资企业自有资本金率达到20%以上的,可向昌都金融机构申请贷款。
(六)投资者向昌都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贷款行接到申请后应在5日内安排前期调查,及时给予答复。商业银行不得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利率,不得预扣收利息或利息保证金。
第八章工商行政管理政策
(一)简化前置审批条件。企业设立时,除国务院清理后保留的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的前置审批手续外,其他任何前置审批规定一律不作为企业注册的前置条件。
(二)简化设立程序。除关系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公共安全的行业外,企业设立时,对企业住所、经营场所免于实地勘察;对无需前置审批的一般性材料一时不齐备,申请人提出信用担保或承诺的,可以先办照,再补办有关材料;对重点项目特别是援藏项目,申办企业凭项目拟定书和政府批文即可先发营业执照,所需手续在3个月内补齐。
(三)放宽经营范围核定限制。除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行许可证经营或限制经营的品种外,经营范围由企业自主决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企业申请予以核定,不再按主营、兼营方式核定经营范围。允许分公司经营范围超出母公司的经营范围。
(四)外来企业迁移到昌都地区登记注册,或在昌都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其注册资金(或注册资本)不再进行评估、验资,只需办妥两地银行帐号转移手续,报表中的银行存款转移到位;工商、税务或特种行业管理部门收取登记注册工本费。迁移涉及注册资本增加的,其增加部分应进行验资。对产权清晰的企业可免交资产评估证明。
(五)工商注册登记费,企业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按0.5‰的标准征收;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0.3‰的标准征收;超过1亿元的部分,不再计收工商注册登记费。
(六)凡提交材料齐备的,从受理之日起,企业名称预先核准1个工作日内办结,企业变更登记、注销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非公司法人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三资”企业的设立5个工作日内办结,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的设立10个工作日内办结。对办理广告经营业务的参照以上时限执行。
(七)企业申请注册时(不含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在3年内分期到位,100万元以上的首次到位注册资本的40%即可注册,第二年到位40%,第三年全部到位;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首次到位注册资本的30%即可注册,第二年到位50%。第三年全部到位。对超过3年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全部到位的,按实际到位资本数额办理变更。
(八)集团公司在申请登记注册时,核心企业注册资本可降低到1000万元、子公司减少到3个、集团公司总资本可降低到2000万元。非法人企业在申请登记注册时,不提交验资报告。“三资”企业注册资本到位后,在年检中不再提交审计报告。
(九)凡申请登记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达到以下注册资本额的予以登记注册:以生产经营、商业批发为主的公司和综合型广告公司均降低到20万元;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降低到8万元;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降低到6万元。
(十)鼓励投资者以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入股在昌都设立企业。以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突破占公司注册资本20%的限定,但不得超过公司注册资本的35%;以高新技术作价出资的金额,可不受限定。
(十一)除“三资”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如发现有问题的企业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的企业外,企业的检验,不再提交审计报告;对企业的年检时间由每年1月至4月30日延长到6月30日。
第九章户籍管理政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3号)和全国第二十次、全区第十一次公安工作会议精神,根据自治区公安厅关于印发《改革和加强当前昌都地区户籍管理及户口项目变更登记工作的规定》的通知(藏公传发[2004]883号)精神,放宽各类在城市投资办理实业人员登记户口。
(一)对到昌都投资兴办经济实体的投资者,投资额在5万元以上,并在刻城镇居住五年以上(包括五年),凭有关部门的投资证明,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可办理西藏自治区城镇、非农业常住户口;本人或配偶、子女为非农业户口的,根据个人意愿,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二)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聘任的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本人或配偶、子女为农业户口的,凭聘用单位证明,可办理城镇非农业常住户口;本人、配偶及子女为非农业户口的,根据个人愿意、凭聘用单位证明,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三)外省、区、市大专以上毕业生被昌都各类企事业单位录用和招聘的,根据本人意愿,办理本人户口迁移手续或解决本人非农业常住户口,如本人有配偶、子女的,凭本人户口迁移手续。
(四)在昌都地区城镇和农村购买商品房或自建房(居民在城市购买住房包括城市新建商品房、二手房),户口异地的,只要居住房屋手续完备并有稳定生活来源的,购(建)房者及随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可在昌都地区(城镇)落户。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对经批准在城(镇)落户的人员,不得收取城市增容费或类似增容费的费用。来藏申请办理落户手续的外来人员,经地区公安处治安管理支队审核,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由地区公安处审批。审批后,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迁移、迁入手续。
第十章其他政策
(一)外来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及场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昌都地区行署负责协调落实。
(二)依照国家、自治区法律、法规及昌都地区有关规定,投资企业享有自主决定用工、报酬、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的权利,参加当地社会保险,并享有国家规定的特殊产品以外的产品定价等方面的自主权。
(三)投资企业参加商业保险,昌都地区将积极协助向自治区有关部门申请,享受自治区低保险费率。
(四)经有关部门批准,投资企业可对机器设备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五)投资企业与昌都企业进行合作,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中西部开发政策的,经批准可列入国家中西部优势工程,享受国家有关中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
(六)合资、合作项目,外商投资比例超过20%的,视同外商投资企业。
(七)对外来投资规模较大、影响重大的企业和项目,在昌都地区行署权限内,加大优惠办法的灵活性,对土地费用、各种税费及其他优惠待遇,视其项目市场发展前景及经济效益实行“一项一策”的优惠办法。
(八)本实施方案由昌都地区行署负责解释。
(九)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篇2
2010年10月12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安监总办[2010]170号) 。通知要求: (一) 深刻领会《国办通知》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 进一步明确重点任务, 细化责任分工, 强化责任落实。 (三) 强化配套制度建设, 统筹协调推进。
各单位要以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和《国办通知》为中心, 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和重点行业 (领域) 专项整治, 切实抓紧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篇3
鉴于我系实习期间第一轮抽查工作的较差结果,国贸系为进一步加强实习期间的工作检查力度,现作以下规定:
一、凡是在第一轮抽查结果中属于电话“无人接听”状态的同学应立即在本周五前将相关原因告知实习指导老师。如在第二次抽查中仍属于该种情况的同学,其实习成绩为不及格。
二、从下周起,要求每位实习同学在正常工作期间必须在岗,国贸系将加大抽查次数不定期进行检查。
三、从下周起,除安排国贸系不定期抽查外,每位同学必须与每两周向实习指导老师发送加盖有实习单位公章的近期“实习工作报告”的影印件。
四、如果在实习期间本人联系方式或工作单位有变更的同学,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实习指导老师或者雷老师,以免出现查岗不在之情况。
五、如果连续两次抽查,均因非工作原因不在岗位的同学,其实习成绩为不及格!
(注明:第一轮抽查结果见群共享)
国贸系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篇4
中共柘城县委柘城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2008年12月12日)
为加强对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全面提升招商引资工作水平,努力促进柘城经济跨越式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力争每年引进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0个,3亿元以上项目2—5个。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围绕重点产业抓招商。重点围绕金刚石微粉、皮革深加工、辣椒深加工、粮食及面粉加工、医药化工、机械制造、服装纺织、电子产品、木材加工、仓储物流及交通运输等产业谋划和引进项目,开展产业整体招商,引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壮大产业集群,争取把我县建设成皮革加工集散地、金刚石制品和超硬材料生产基地、辣椒调味品和化工制品生产基地、医药化工生产基地、粮食物流集散地。
(二)围绕骨干企业抓招商。鼓励中牛集团围绕皮革深加工和环保白湿皮、污泥堆肥项目进一步壮大规模,争取三年内实现上市目标;鼓励华商药业依托关键医药中间体生产和成品药研发项目建立医药化工生产基地,争取三年内产值达到5个亿;鼓励杰隆集团围绕动物血源性蛋白、啤酒酵母和制皮废水中的蛋白质回收进行深度开发,壮大企业规模;鼓励老君堂药业通过兼并和迁建壮大生产规模,提高传统“三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向中药制剂等中药现代化领域迈进;鼓励财通制衣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生产,实现出口自营,拥有自主品牌;鼓励新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向多种超硬材料砂轮发展;鼓励三樱椒业集团发挥资源优势寻求战略合作伙伴,在辣椒制品领域特别是在辣椒化工产品方面寻求突破;支持如意面业、金平安面业立足面粉加工,积极引进合作伙伴,提高粮食储备加工能力。
(三)围绕工业园区抓招商。按照县城总体规划,积极做好工业园区规划的调整和完善,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扩大园区规模,拉大园区框架,提高项目承载能力。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招商政策,加大基础投入,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增强综合功能,提高园区集聚水平。
(四)瞄准重点区域抓招商。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瞄准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环渤海湾地区的溢出产业搞好对接;加强与国内500强企业的沟通,拓展合作空间,实现与我县优势产业嫁接。着力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培植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五)围绕第三产业抓招商。整合我县现有物流资源,积极引进外来投资者建设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培育壮大物流产业。在国家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降低外资准入门槛,引导外资参与第三产业建设与经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注重招商选资
在大力开展以商招商、委托招商、落地招商、小分队招商的同时,积极创新招商方式,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围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开展定向招商;充分运用和挖掘可调控资金,围绕外地名强企业的扩张需求,推动名强企业在我县建立生产经营基地。围绕财政抓招商、围绕主导产业上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做到环保不过关的项目不上、安全生产不达标的项目不上,着力引进一大批环境友好型、科技创新型、生态环保型、富民富财政型项目。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实行财政扶持优惠政策。继续实行三年补贴的优惠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缴纳的所得税和增值税地方部分,从企业投产之日起三年内,税收由税务部门依法征收,第一年由受益财政全额支持,后两年减半支持。对投资鼓励类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在项目设立过程中发生的工商登记费用和验资费用,由县政府全额补贴。
(二)实行土地差别扶持政策。优化土地等重要资源配置,完善建设用地指标配置方式,优先保证工业园区和大项目用地。建立企业发展扶持基金,对土地以外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实行与土地出让金等额的扶持基金补贴;投资5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实行土地出让金50%的扶持基金补贴(具体补贴办法由县财政部门另行制定)。
(三)实行重大项目资助与引荐人奖励政策。对成功引进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视质量效益情况,且项目顺利投产的给予项目资助:扣除土地价值,成功引进固定资产在3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由县政府对项目单位给予100-500万元的项目资助;成功引进1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给予50-100万元的项目资助;成功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及成功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单体项目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给予30-50万元的项目资助。以上项目资助总额的10%奖励项目引荐人,资金原则上从投资方向调节税或相关税收中解决(具体办法另行制定)。外商投资大中型公共设施建设项目,除国家有特别规定外,不限制投资比例和经营年限。成功引进投资供(排)水、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天然气输配管网建设等环保和公益性项目,收费标准暂时不能到位的,可由县政府采取适当的方式给予补贴。
五、创新工作机制
(一)实行招商引资“161”工作机制。推行四大家领导与县直单位责任目标联动制度,即一名县领导,六个县直单位,围绕一个产业开展招商引资。每个联动小组都要围绕主导产业谋划一个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及2-3个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各乡(镇)主要领导要以抓重大项目为突破口,力争每年引进一个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进驻县工业园区。每年年终考核时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和单位,按照奖励政策给予足额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引荐人给予重奖。对承担招商引资任务的乡镇和重点单位,凡完不成任务的,领导班子成员一律不准提拔。对完不成目标任务且排序在后三名者,除给予通报批评外,对主要责任人予以经济处罚。
(二)实行重点项目“四个一”领导机制。县政府建立大项目联席协调机制,实行重点跟踪、重点服务、重点督查。县招商引资领导组每季度组织有关部门及项目单位召开项目协调会,研究解决重大项目有关服务、配套条件的落实,检查督促项目的推进情况。建立重大项目用地协商制度,围绕重大项目用地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在严格用地审批程序的同时,确保重大项目顺利落户。进一步明确县领导联系企业责任制,切实推行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跟踪服务制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凡因工作不力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除追究责任单位一把手的责任外,还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实行工业园区生产要素整体出租和不良企业退出机制。对在工业园区内落地的工业项目,原则上实行包括土地、厂房、道路等主要生产要素在内的整体出租。县工业园区要建立规范、完善的项目入驻及生产要素租用制度,减少企业入驻环节和资金占用,实现国有资产增值。对每一个入驻园区的项目(企业)都要签订序时进度协定,自协定签订之日起两月内,资金、设备、厂房及基础设施建设等不能按时完成序时进度的项目(企业),坚决依照协定予以清退。
(四)完善环境保障机制。推行并联审批制、政务公开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跟踪服务制、挂牌保护制、大项目零收费制,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干部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坚决杜绝企业“四乱”行为。对“两抢一盗”、强装强卸、强买强卖等破坏经济发展的不良行为,坚决依法予以严惩。
(五)推行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评估机制。由县招商引资领导组牵头,抽调县政府目标办、法制办、财政局、发改委、国土局、工经委、园区办、招商局等有关部门的业务人员,对招商引资项目的资金实际到位情况进行科学认定,以此作为对引资单位、引资人和项目本身享受优惠政策的依据。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篇5
除了庙山汉墓、东门大闸、十二圩漕运等有限几处需要妥善保护文物以外,我市物质类的文化遗产可以说寥寥无几,但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市自春秋以来流传下来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却异常丰富,从季札挂剑守信到渔丈人舍身义渡伍子胥,从三将喋血护众生到盛白沙护法蹈海,还有郝经16年囚居仪征,盛成书写《我的母亲》、东岳庙庙会„„
自去年我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上,市委程希书记提出“尚义求真”的仪征精神以来,我市上下掀起了一股挖掘、传承、发扬仪征传统文化遗产的热潮,借此热潮,笔者试提出如下建议:
1、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发掘、疏理、分析、归类,建立和充实档案资料数据库,全面了解掌握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明确保护责任主体,进行有效保护;对现有珍贵、濒危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系统性的抢救保护;对濒危项目传承人和年老体弱的传承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进行抢救性的记录、整理;对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原始资料和实物遗存,授权有关单位积极征集,妥善保管;对一些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广泛群众生活基础的项目,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创新表现方式和手段,使其形成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2、抓紧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以普查为依据,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成果,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抓紧组织制定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篇6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 7月1日,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专题研究部署节能减排工作, 审议通过了《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和《2008年推动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安排部门分工》。为落实国务院上述部署, 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采取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等12项重大举措,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为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完成并公布了去年各省份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综合评价考核工作。各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完成了对千家企业的综合评价报告, 近期也将汇总公布。对没有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地方政府和企业, 有关部门将督促其提出整改措施。
为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 我国将落实《节能减排科技专项行动方案》, 继续支持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及新装备的研究开发。全面启动水体污染治理与控制重大科技专项, 在重点行业和领域, 推广一批潜力大、应用面广的重大节能减排技术。今年我国将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服务业的指导意见》, 培育节能服务市场。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引进国外节能减排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今年我国将组织编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总结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经验, 抓好第二批9 6个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和1 4家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 指导编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支持一批重点项目。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鼓励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 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制度, 推动国家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加大力度推行清洁生产审核。推进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
此外,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法规和标准, 宣传贯彻新修订的《节约能源法》、《水污染防治法》, 配合全国人大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 尽快出台《废弃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行政法规。还将制订、修订12个用能产品能效标准, 制订《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提高重点流域污水处理国家标准。
下半年将继续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 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篇7
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增强我市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发挥招商引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促进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全面提升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为引领,遵循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及各类产业导向目录要求,充分发挥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后续积极效应,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商引资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坚持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引进项目(企业)与引进人才相结合,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完善投资促进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二)工作目标。
2011年至2013年,推进落实“新广州·新商机”国内外系列推介会签署的招商引资项目,努力使其成为“十二五”期间带动社会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骨干支柱。力争到2015年,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和高端项目、高端技术、高端人才方面有较大突破,实现招商引资总量大幅增长,引资结构优化提升,贡献比例显著提高,有力推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二、工作重点
(一)强化重点区域招商引资。结合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以承接新兴产业、产业链高端环节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实施“加大欧美、提升日韩、深化港澳台、扩大东盟、拓展新兴国家”的产业化、专业化和存量招商策略,加强与东盟和日、韩等周边国家在高端园区建设、节能环保、科技教育、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利用省政府批准南沙建立实施CEPA(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的契机,进一步落实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加快穗港澳在服务业领域的合作(市外经贸局、侨办负责)。
结合国内经济圈新发展,拓展与“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海峡西岸等地区的合作,大力吸引核心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来穗投资发展,大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部署,以重点产业链延伸为切入点,继续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在资源和特色产业方面,以及与东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不断提升我市的产业能级。根据广佛肇经济圈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产业规划衔接,通过产业链分工、技术联合攻关、跨区域重组等形式,重点加强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合作(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科技和信息化局、协作办、农业局负责)。
(二)强化战略投资者的招商引资。
建立重大战略投资者(公司)集团资源库,重点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央企业、中国500强企业,推动其在穗设立总部、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投资与决策中心、财务管理中心、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等职能型总部;重点培育开放型经济跨境经营总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总部、现代服务业高端总部,推进产业结构形态向价值链高端转移,努力建设区域性企业总部中心。吸引跨国公司前来设立生产制造基地、配套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和培训基地(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外经贸局、国资委、科技和信息化局、金融办负责)。鼓励本地骨干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以装备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企业)为重点,以重大项目为依托,采取产权(股权)转让、相互持股(控股、参股)、合资合作、技术引进、重组上市等多种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促进企业做强做大。选择一批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效益优良的大中型国有骨干企业作为引进的重点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引进规划,推进资源整合和技术升级,跨越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同行业内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市国资委、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外经贸局负责)。
(三)鼓励引导企业增资扩产。
建立与重点来穗投资企业决策层对话的沟通制度,听取企业意见,及时研究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鼓励企业增资扩产,争取把更高技术、更高附加值的研发、制造、营销环节转移或整合到我市。鼓励外资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投资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的增资项目。支持外商以资本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境内公司股权、已登记外债、储备基金等转增注册资本。推进资本金意愿结汇及外商以境外合法所得人民币出资工作(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科技和信息化局、国资委、工商局负责)。
(四)强化重大专项招商引资。
围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开展专项招商。利用我市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的知名效应,依托中国音乐金钟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中国国际漫画节、广州国际设计周暨中国广州工业设计博览会等品牌活动,举办主题鲜明的国际性高层次文化艺术、会展活动,加大与海外城市的文化合作交流力度,大力引进文化创意、影视服务、新闻出版、数字内容与动漫、文化博览、文体休闲娱乐、文化产品流通、文化产品制造等新兴文化产业,推进重大文化功能区建设。大力引进文化产业创业服务中心(文化产业孵化器),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创业服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围绕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开展专项招商。以聚焦高端、优化结构、增强功能为导向,加速引进国际品牌高端零售企业、跨国采购龙头企业、跨国渠道商、国际贸易服务企业、贸易促进机构、国际优质展会及其组织机构、国际物流公司等。引导国内外资本改造提升传统批发市场和建设美食集聚区以及国际化城市综合体(市经贸委、发展改革委、外经贸局负责)。
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策划科技专项招商。加强与国内外行业领先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引进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国际知名实验室,加大对“天云计划”的推介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中国(广州)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建设,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外经贸局负责)。
围绕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开展专项招商。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广州服务外包行业,重点吸引专业标志性、知识密集性、成长性好的全球100强企业进驻,提高广州服务外包业的国际竞争力(市外经贸局负责)。
围绕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开展专项招商。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大力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银行、证券、期货、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在穗设立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后台服务机构。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参与市属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吸引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基金)前来设立各类股权投资企业(市金融办、外经贸局负责)。
(五)强化重点产业集聚区(基地)等的招商引资力度。
以园区为主要载体,实行集约化招商,全方位引导前来投资的关联项目(企业)、配套项目(企业)向开发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工业园区聚集。加快大型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退二”园区的定向招商,突出骨干企业、核心龙头企业和产业链招商,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和竞争优势。依托国家汽车及零部件、软件、生物医药等出口基地,推进重点产业招商,打造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极。以空港经济区、南沙区、黄埔区、广州保税区等的国际物流园为依托,吸引国际知名物流企业进驻(市经贸委、外经贸局、交委负责)。
(六)强化“三旧”改造用地招商引资。根据《广州市总体规划纲要(2010-2020)》、《广州市“三旧”改造规划(2010-2020)》,按照“三旧”改造政策,在“10+1”战略地区(十大功能区及54平方公里旧城区)、列入“三旧”改造的旧厂房、旧城区、“城中村”和已建或在建的轨道站点周边(500米影响范围)等城市重点发展区域,通过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或参与政府主导项目等形式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在筛选项目时,重点考虑上述区域规划为总部经济、高端零售、休闲旅游、创意研发、教育培训等快速集聚发展的项目。加快“三旧”改造方案和改造规划的审批,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区、县级市在上述区域选取一批项目进行公开招商(市“三旧”改造办、规划局、国土房管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七)强化省级共建产业转移园招商引资。
加强优势产业链跨地域延伸对接,鼓励、引导有意向的项目(企业)合理有序进驻省级共建产业转移园,加大对广州(梅州)、广州(湛江)、广州(阳江)等产业转移园优惠政策的宣传,与产业转移园所在地政府联合举办各类招商推介会,吸引优质项目(企业)向园区集聚发展。将省级共建产业转移园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市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市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会同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负责)。
(八)强化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招商引资。
围绕国际航空枢纽港、沿海主枢纽港、铁路主枢纽、城际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高快速路网、能源保障及新能源、花园城市建设、智慧广州建设、重点文化设施十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工程,加强项目策划,完善配套措施,拓宽融资渠道,拓展股票上市、企业债券、中期票据、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直接融资方式,充分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开展长期合作,探索利用多种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建委、交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经贸委、水务局、林业和园林局、科技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广州港务局负责)。
(九)强化战略性主导产业招商引资。结合创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突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招商,集中力量引进一批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拥有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投资项目(企业),努力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和先导性产业,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和信息化局、外经贸局负责)。
结合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突出以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科技服务、商务服务、旅游为主的战略性现代服务业全球招商,引进高端化、战略性现代服务业项目(企业),以及推动服务业创新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集聚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便利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均等化发展公共服务业,形成更加完善的服务业产业结构,提升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综合服务功能(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金融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外经贸局、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结合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突出以汽车、石油化工、重大装备、数控、造船、精品钢铁为主的战略性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招商,大力引进龙头项目、高端项目、产业链缺失项目和空白产业项目,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布局优化和产业链整合延伸。通过招强引优、合资合作、增资扩产,推动钢琴、家电、啤酒、珠宝、日用化工、体育用品、造纸、服装、皮革皮具等为主的优势传统制造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加快服装、皮革皮具等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市经贸委、外经贸局、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结合加快建设低碳广州,突出以低能耗、低排放、高科技为主的战略性低碳项目招商,重点引进脱硫脱硝、排放监控、新一代生物燃料、热电冷联产、光伏发电、二氧化碳捕获等技术和产业化项目(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外经贸局负责)。
(十)强化重大战略性发展平台招商引资。
重点打造广州开发区、南沙新区、增城开发区、中新知识城、天河中央商务区、琶洲—员村地区、白云新城地区、白鹅潭地区、新中轴线南段地区、空港经济区、广州(黄埔)临港商务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大学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等16个国家级开发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重大产业基地,加大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共同打造财富管理、科技创新、质量检验检测和认证服务等一批功能性发展平台;大力推动越秀核心产业功能提升区等区级战略性发展平台建设和招商引资;吸引一批高端产业、高端项目进驻,打造市、区两级共70个承载集聚高端要素、吸引高端人才、提供高端服务、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性招商引资平台(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和信息化局、外经贸局负责)。
(十一)鼓励外来投资参与城市新区、中心镇和“城中村”建设与改造。按照工业区、商贸区、居住区、生态区等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编制、整合和优化城市新区、中心镇和“城中村”规划,营造良好的招商环境,探索建立激励政策,积极引入投资合作者,促使社会资本投向城市新区、中心镇、山区镇建设和改造(市规划局、发展改革委、国土房管局、建委、金融办、农业局负责)。
(十二)建立多渠道的对外招商引资平台。
充分利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粤港经贸合作交流会、广东(广州)台湾名品博览会、粤澳大珠三角联合海外推介会、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等平台,精心策划“北上、南下、东进、西挺”招商引资和城市品牌形象宣传推介活动,以大宣传促进大招商。加强与海内外投资促进机构、经贸合作服务机构、华侨华人团体、境内外商会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相关渠道办好在各地开展的综合性或专业性招商活动。支持国际投资咨询机构在穗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开展A类国际投资咨询机构评定工作。各区、县级市和有关部门要争取搭建一批有影响力的招商引资平台(市外经贸局、经贸委、外办、协作办、台办、科技和信息化局以及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
三、优化服务和环境(一)优化行政服务。
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继续清理涉及外来投资的审批事项,简化程序,增强透明度,缩短审批时间。按照“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原则,创新审批方式,大力推行在线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对国家政策规定的审批项目,积极推行后置审批、并联审批、限时审批(市政务办、发展改革委、外经贸局、工商局、监察局、法制办、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优化法治环境。
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评估制度,研究制定或完善关于投资软环境综合整治、投资者权益保障等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促进营商环境和办事规则法治化、国际化。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用权履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人身及财产安全。积极推进行政综合执法,从严控制并进一步减少各类检查,严禁以检查为名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加强投诉受理中心建设,建立举报、投诉受理、督办、处理、反馈的长效工作机制,及时依法处理投诉案件和纠纷(市经贸等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法制办、监察局、司法局负责)。
(三)优化贸易通关环境。
推进口岸、保税区、园区通关一体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自用型、公用型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仓库,加快推行“集中申报”、“无纸通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等通关监管模式,简化程序。建立公平贸易快速反应机制,开展技术标准、安全标准、碳标准等技术性贸易措施类非传统贸易摩擦的应对工作,实行趋势预警、主要贸易国技术法规和标准预警、重点产品预警和专项预警制度,帮助企业应对各类贸易摩擦(市外经贸局、质监局、口岸办并协调广州海关、黄埔海关、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
(四)优化出入境便利服务。
对经我市认定的总部企业及其所属在穗注册资金3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和重点外商投资企业中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人员,凭相关证明文件可申请一年多次入境有效的访问签证;对其中需要多次临时入境的外籍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科技人才,凭相关证明文件可申请2至5年多次入境有效的访问签证;其法定代表人、总经理、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凭相关证明文件可申请办理有效期2至5年的居留许可;因商务需要赴香港、澳门的中国籍员工,可申办《往来港澳通行证》及多次有效的出入境商务签注(市公安局负责)。
(五)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和法律服务,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工作,配套修订我市专利、商标等工业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加大依法惩防力度。指导律师依法做好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的辩护代理工作,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律师人才库,着力为知识产权争议解决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工商局、法制办、司法局负责)。
(六)优化产业配套能力。
建立高新技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配套环节的目标客商数据库,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前来投资。在引进重点项目的同时,加大配套原材料、研发、物流等价值链上下游项目的引进。为引进的重大项目提供基础设施配套,构建完善的道路、供水、排水、电力、煤气、电信等配套设施网络。完善与重大项目配套的学校、物流配送、金融、保险、餐饮住宿、休闲娱乐等设施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和信息化局、外经贸局、规划局、建委、交委、林业和园林局、教育局、旅游局等负责)。
四、政策支持(一)建立激励机制。
加大重点企业激励。做好企业总部认定、服务和管理工作,对前来投资设立地区总部的企业给予支持,对经认定的外来投资总部企业依照《广州市总部企业奖励补贴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给予奖励补贴。按照现有科技、商贸、外经贸等领域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外来投资企业给予相关扶持(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金融办、外经贸局等负责)。
加大重点项目激励。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政策宣传,对符合国家、省、市规定的投资重点领域、产业指导目录以及产业布局规划等的外来投资项目,积极鼓励并支持其申请现有的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等各类专项扶持资金。省、市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政策措施同等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外来投资项目。建立外来投资重大项目库,每年选择若干投资大、技术含量高、带动面广、影响重大的外来投资项目,提供综合协调服务,对其中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为省或市重点项目、重点预备项目,享受有关扶持政策(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科技和信息化局、财政局等负责)。
加大产业创新激励。制定我市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鼓励跨国公司和境内外著名科研组织与市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开展产业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尖端技术和基础性研发项目的研究,并纳入市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体系,支持其联合申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专项等科技研发项目。我市《关于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穗字〔2008〕1号)相关政策措施,同等适用于符合条件的外来投资企业(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二)金融扶持政策。
结合《广州市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鼓励并引导企业进行境内外上市融资。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在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低碳产业、空港经济等领域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主导产业重组整合和优化发展。对在我市注册设立、累计管理资本10亿元以上且投资领域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企业,参照金融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落实《关于促进广州市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的意见》,完善风险投资运营和退出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充分利用贷款转让、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票据融资等方式,拓宽贷款规模和空间。支持银行机构加强与融资性担保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共同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结合市本级财政安排的各类贷款担保专项资金,进一步做好政策性担保业务(市金融办负责)。
(三)用地支持政策。
建立健全与现代产业建设和区域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差别化供地政策,建立以投资率、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和环保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项目用地准入标准,推动土地供应向节地、集约、高效、低碳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倾斜。建立产业用地工作机制,发挥好产业主管部门参与用地资源调配的作用,优先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空间布局、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外来投资项目用地,原则上确保新增工业项目进园。按照《广州市产业用地指南(2009年版)》的控制指标、用地指标等要求,加强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在立项、选址等环节对用地规模进行严格控制,对列入《广东省优先发展产业目录》且用地集约的外来投资工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对外来投资企业参与“退二进三”和“三旧”改造,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商贸业的项目,以及城市重点功能区的旧城成片重建项目,在规划用地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市国土房管局、规划局、发展改革委、经贸委负责)。
(四)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条件。
实行“非禁即入”准入政策,实施海外留学人员、高校师生、科技人员等创办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政策,放宽名称核准条件和企业住所限制,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总量。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各类投资主体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发展改革委、工商局负责)。
(五)人才引进政策。
实施“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百人计划”和“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加强项目引才,重点吸引科研创新团队、领军人才、优秀中青年人才、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和外裔外籍高层次人才来穗创业发展。外来投资企业引进、经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按照《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穗字2010〕11号)享受专项扶持资金、本人及其配偶落户、未成年子女就读等扶持政策。用人单位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住房货币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经费等,符合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的可依法列入企业成本核算。支持优势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单位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立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国内外交流、培训资助制度。大力培育、引进熟悉国际规则的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际高端人才服务机构合作,完善全球性人才引进工作网络,加快培育高层次人才服务市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组织部,市国税局、科技和信息化局、财政局负责)。
(六)要素支持政策。
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外来投资项目,在用地预审和安排用电、用气、用水等方面加强服务,确保及时落地、按期投产。加强交通运输服务,将重点企业列入公路、港口运输重点保障名单,在运输计划、运力调配等方面优先保障(市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房管局、环保局、经贸委、交委、水务局、林业和园林局负责)。
(七)强化考核督办。
以各区、县级市为招商引资工作载体,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制定工作手册,建立督办分工制度,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全市各部门和各区、县级市领导班子考核范畴。加强招商引资困难和问题的跟踪研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定期征求投资者对行政服务和管理部门的工作意见,并作为对相关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外经贸局、科技和信息化局负责)。
广州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产业投资意见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 篇8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法工作的实施意见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差异化发展,已经为我镇今后的加速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镇党委、政府年初确定实施的几项重点工程建设,特别是岳武高速开工前的征地、拆迁工作面广量大、涉及人口多,政策性强,矛盾纠纷势必多发,同时,随着高速路施工队伍的进驻,必然会对现有的社会程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维护稳定的任务异常重要。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河图实际,就进一步加强政法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党委书记、镇长对政法工作负总责。明确由1名党委副书记分管政法工作,并兼任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综治维稳办主任,明确1名党委委员负责政法工作,并兼任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综治维稳办常务副主任,将涉稳重点部门以及矛盾纠纷多发的工作领域归口管理。
1二、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维稳工作职责。党政领导干部对分管部门和工作职责范围内维护稳定工作负总责,实行“谁牵头、谁负责”,维稳工作力量全力配合的工作机制。以落实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抓手,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逐步形成齐抓共管机制。
三、强力推进综治维稳信访工作“村为主”机制。完善综治维稳信访工作“村为主”机制,推行综治维稳专干配备到村、综治维稳工作考评到村、综治维稳投入保障到村。加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村治保、调解组织建设。各村党组织书记对综治维稳信访工作负总责,治保和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一律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兼任。在村级组织换届中,对从事综治维稳工作的干部进行单独考察,列入综治维稳专干重点管理。
四、加大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建设。进一步加强镇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和村综治维稳工作站规范化建设。配备1名综治维稳专干,负责综治维稳办和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内勤工作。考虑党政干部实际现状,暂从镇直单位选调1名工作责任心强、组织协调能力强、文字能力好的同志充实到中心工作,列入主持日常工作人员管理。增配1名辅警,充实到警务室。公安派出所安排1—2名民警驻中心工作,人民法庭确定1名法官固定联系巡回办案联系点工作,并组织法官定期到中心开展工作。村综治维稳工作站站长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配强工作人员。
五、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对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必要的运转费用予以足额保障。设立信访维稳应急专项资金,确保解决信访维稳突发事件的资金需要。取消对公安、司法、法庭、法律服务等政法单位固定补贴,实行以案(事)定补制度。民间纠纷调解采取个案补贴制度,资金由镇、村共同负担。各村不再向法律服务所支付法律顾问费,该项经费归并到镇用于民间纠纷调解个案补贴。对政法单位的经费补助,由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负责每月按《政法单位经费补助办法》汇总审核后,报党委、政府,每半年兑现一次。实行政法综治专干补助,每月50元,对主持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日常工作的人员考核后予以发放。辅警报酬由基本工资、餐费补贴、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政法综治专干补助、“以案定补”补贴构成。对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工作人员因处理疑难复杂问题而增加的通讯、交通费用核实后予以补贴。
六、加强对从事综治维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组织镇、村从事综治维稳工作的工作人员参加各级组织的工作培训,重点学习综治维稳政策法规等业务知识,提高其化解矛盾纠纷、做好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水平,确保工作规范、管理有序、运转顺畅、成效显著。从事综治维稳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从业准则,对不利稳定的言行,特别是将“小事挑大”的行为,将进行严厉追究。
七、加强和完善社会有序管理。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机制、矛盾纠纷疏导排解机制,积极推进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实施好重度精神病患者救助等重点民生工程。加强禁黄禁赌禁毒、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普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健全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强化治安巡逻、治安卡点建设等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解决好信访和治安突出问题,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平正义。加强
对民间组织、新兴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对镇内社会组织,完善分类管理和考核制度,有效组织各协会在行业内开展平安创建,对存在问题整改不力的坚决取缔。加大网上巡查控制力度,主动引导网上舆论,依法打击利用媒体进行的各种渗透破坏活动。
八、加大维稳工作的考核权重。镇、村、单位和部门一把手在稳定工作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行属地管理和一岗双责,把维护稳定与发展工作一同谋划、一同安排、一同检查。加大维稳工作考核权重,将稳定工作实绩与干部的考核挂钩,稳定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优先推荐提拔使用。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力,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引发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不稳定问题的,要进行倒查,按照“有过错追究,无过错不追究”的原则,及时、准确、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中共河图镇委员会
河图镇人民政府
2011年3月3日
发:各党总支(支部),各村民委员会,镇直各单位,各企业
白帽公安派出所、店前人民法庭、白帽法律服务所
抄:县人民法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信访局
【昌都地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地区党建工作督查方案05-13
地区年纠风工作实施意见10-24
周边地区综合治理整治工作方案06-17
关于严格规范北京地区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评定工作的规定07-27
关于大学生到边远贫困地区工作调查研究报告11-04
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倡议书材料10-03
阿里地区旅游宣传方案05-12
农村地区工作06-20
关于农村地区居民就业现状特点的调查问卷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