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2024-10-04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精选8篇)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1

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

谢欢欢

[摘要]:21 世纪以来,农业科技产业化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已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强大动力。农业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科技产业不仅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也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加快发展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既是培育农业和农村经济技术创新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探讨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之道,以期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更好地规避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发展;科技进步

农村科技型专业合作社是指一种在政府引导下,农民自发组织、自愿入股,以农业科技服务为主,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农业科技服务的新型互助合作组织。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突破了体制的障碍,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推广速度,是联结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纽带。2012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主要在于体制障碍和基本国情,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突破体制障碍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科技型专业合作社发展迅猛,但发展中遭遇不少瓶颈,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以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例(以下简称湖南“隆平粮社”),分析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科技型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一、湖南“隆平粮社”的发展状况

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是由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公司以及旗下的隆平种业、隆科化肥、隆康农资、隆平米业带动发展的,凭借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运用“隆平”这个品牌,成立合作社,是以农业科技为主导服务的集生产、经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互助性专业合作组织。

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为了延伸产业链,发挥粮食产业开发的优势资源,本着“多种粮、多产粮、产好粮、促增收”的宗旨,于2007年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形式组建了湖南省第一家种粮合作组织——“湖南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简称:隆平粮社)。目前,隆平粮社已吸纳了涵盖粮食产业(科研、种子、化肥、农药、加工、粮机、贸易)服务的企业单位10家,并在湖南省粮食主产区帮助粮农组织建立“隆平粮社”基层合作社。通过出资入社的方式在湖南省的长沙、常德、衡阳、益阳、岳阳、郴州、株洲七个地市发展基层合作社36家,入社农户15142户,农民出资达到8680万元,入社面积19.4万亩,辐射带动粮食生产75万亩。其下有18个基层合作社具有加工能力,年装机加能力达42万吨,仓储能力10万吨,年市场销售粮食产品商近11万吨。隆平粮社以科技为发展导向,不仅为其自身的发展创建了优势,也为湖南省其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出路。

二、湖南“隆平粮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隆平粮社的发展虽有其发展优势及特色,但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这在科技型合作社中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生产资金缺乏,基层合作社综合实力不强

隆平粮社下设许多基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基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

展初期对于隆平粮社的品牌及科技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基层合作社的发展,其弱点也随之暴露出来。隆平高科种粮专业合作社的基层合作社大部分都是依靠隆平粮社所生产的粮种进行农业生产,没有自身发展特色,较隆平粮社总社发展而言,综合实力弱,除了在生产上能承接上隆平粮社总社发展,在其他方面,诸如产品加工、销售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明显弱势;同时,由于基层合作社大部分在农村,合作社发展资金缺乏,导致许多合作社发展类型单一,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二)风险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受影响

由于气候原因,湖南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很容易受气候影响,农业生产稳定性不足。虽然隆平粮社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高产”的粮种,但是却没有提供一个完善的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对于农业生产,只有在农产品产后有一个保障措施,即农业保险;而在农产品生产上,却没有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去解决农产品抗自然风险能力弱的问题。农业生产风险保障措施单一,因而大部分农民对于大面积种植同一种稻种缺乏信心,害怕在遭受自然灾害之后真正的“颗粒无收”,生产的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技术创新方向单一,技术优势逐步减弱

农业技术创新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外部性强、风险性高、周期性长、独占性差、带动性广、扩散性强等。在农业技术创新分类中,有一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经营型农业技术创新,以创新者、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经济效益为主,如种子、农药、化肥、加工技术等;隆平的种子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生产技术,但是由于隆平粮社的技术一直集中在使种子高产方面,技术研究方向单一,而农业技术创新本身的扩散性比较强,在长期发展中,隆平在种子高产方面的优势已逐步减弱,自身的发展优势也逐渐弱化。

(四)农业科技创新成本投入过大,技术人才缺乏

农业技术创新的产业化是指从技术创新源到技术市场化开发的全过程中,由

一系列相互独立、相互联系的创新主体连接起来的、使科技开发价值不断增值的科技价值链条延伸的过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完成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进行科技研发和推广,成本投入过大,但是回收周期却很长,很容易出现后期研发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时,需要大量的人才,但由于缺少和农业高等院校的联系和沟通,无法构建属于自己的长期人才供应体系,科技人才缺乏。隆平粮社在进行农业技术创新产业化建设时,和农业科研院所之间的联系较少,没有与之进行长期沟通,人才输送存在阻碍,严重阻碍隆平隆平的发展。

三、推动科技型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

财税、金融等部门要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定的资金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支持其发展新产业、开发特色产品、延伸加工和流通, 实行产加销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吸引企业、个体及社会资金与农民股份制合作兴办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多元化融资、社会化参与支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新机制,提高合作社发展后劲。

(二)多渠道规避风险

首先,为了规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风险,应该创新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融资,并创新担保抵押方式,才去灵活的担保抵押方式来面对不同的资金风险,合作社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财务审批,在技术创新中,妥善解决好科技创新周期长、资金消耗大和农业科技回报晚的矛盾,努力解决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其次,对于农户担心技术不过关,冒险种植的风险,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将农户领取的种子责任到人,一旦发现问题,合作社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农户一定的补助,在损失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向当地政府求助,以解决危机。最后,面对市场危机,合作社应该完善信息获取渠道,确保自己的信息准确无误,科学合理的预测市场的发展动向,将市场风险降低到最小。

(三)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专业合作社要选择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合作社,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对农产品类型、质量、数量的需求和农资的要求来确定农业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以确保科技创新为生产服务的目的性和科技创新的推广速度,当科技创新适合了市场的需求时,必然会给创新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就是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对于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要以社会效应为导向,注重从社会整体平衡,帕累托最优角度来看待,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的发展理念,以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宗旨,可以免费开展农展会,农业科技培训课,加强农业科技宣传的方式来就加深农业科技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以此来获取科技创新的动力

(四)多主体共同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共赢

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都存在不足,实行“单打独斗”的科技创新路径肯定是行不通的,应该加强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实现共赢。要鼓励和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业学会及其科技工作者与合作社建立密切的科技扶持、服务关系, 为农技协发展提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市场经济信息, 培训农民专业技术人才, 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具体而言,在合作前期,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向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发出合作意愿,商量合作事宜,可以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来建立一个农业科技开发团体,并依据法律的要求和各自履行职责的大小来确定可及产权的大小,这样,龙头企业可以有雄厚资金的优势、科研院所有科技人才的优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组织上和生产推广上的优势,三者优势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科技创新、科技开发、科技推广的高效率运作。

结语

基于以上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可以得到一下几点基本结论:

(一)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现实中也存在着资金缺乏、风险控制难度大、科技创新发展后劲不足、成本过高缺乏人才供给机制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有处在初级发展阶段、金融市场的动荡、自然灾害的影响、科技创新和农业生产脱节等原因。

(二)为了促进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效的发展,应该,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多渠道规避风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行风险规避;不同类型的科技型专业合作社要选择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多主体共同开发,农业科技创新主体的合作共赢。通过系统的方法和措施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推动科技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2

一、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科技服务产业化初具规模

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近5年来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增加值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见图1)。 如图 ,2013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 术产品增 加值实现5970.8亿元 , 增长26.1%, 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2% , 比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 如图所示,2012年装备制造业增幅为工业四大支柱行业之首。 最高为农产品加工,增加值为778.1亿元;其次是冶金工业,完成628.2亿元; 最低为石化工业, 完成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008.2亿元,增幅为工业四大支柱行业中最低。 (见图2)。

2013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数达16092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7件。

2012全年有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全年国家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9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8个。 年末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6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22个。 2013年, 全省院士人数达56人 ,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达353个 ,工程实验室113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4个, 工程研究中心95个、企业技术中心609个。

数据来源:《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科技活动的投入稳步增长

2011年科技活 动经费的 筹集额和 支出额为51.38亿元 ,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有较大增长如表所示。 而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科技经费的内部支出额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势头。

数据来源:《辽宁统计年鉴-2012》

3、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2013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20家 ,100户大型科技创新企业和75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实现了发展。 国家级高新区7个,省级高新区7个,数量均居全国第4位。 拥有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1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11个。 2013年新设工作站8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5家,目前, 全省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91家,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0家。 新认定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52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试点联盟达到34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37家。

4、辽宁科技发展正处于上升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012年全国同类指标中排名第11位, 虽然与北方省区相比名列前茅, 但与江苏和浙江比差距仍然很大, 与山东相比也还有一段距离, 所以辽宁科技的发展正处于一个上升期, 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制约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1、政府导向的指引作用不明确

对于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各级政府部门有清醒的认识,并不断加大推行工作的力度。 但科技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 具有独特发展思路和规律, 应区别对待。[3]施行“引进来”政策,充分利用辽宁省市场对科技服务业产品的巨大需求,通过政策指引,吸引外资投入辽宁省科技服务业。 但政府引向性不强,指引和支持力度不够,不利于辽宁省科技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影响其发展。 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人力资源、低污染等产业优势,因此政府一些职能参与到科技服务业竞争中, 导致了一些无序竞争, 没有发挥政府各部门的协调作用,进一步阻碍科技服务业的健康发展。[4]

2、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企业总数少

从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看 , 辽宁省现年有高新技术企业1320家,全国范围来看,截止2012年的, 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数多达8134 ,位列首位;广东省拥有6831家高技术企业 (其中深圳市拥有2949家);江苏省企业数为6256;上海市有3797家 ;浙江省4585家(其中宁波936家);山东省有2595家高新技术企业 (其中青岛为545家); 安徽为1966家。 由此看出,辽宁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中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还比较小。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

3、科技服务业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自主发开产品能力不够

目前,辽宁省真正高尖端的科技体系并没有完全形成, 相当一部分科技机构的规模档次依然较低。 除此之外,为数不多的高端科技服务机构也较薄弱,从而形成因果联系,无法形成完善的品牌效应。 这也就导致了无法吸引大量高素质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转化率也不是很高。[5]其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程度不高,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也欠缺。

单位: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

4、科研经费投入横向比较不足

坚持创新 驱动,才能为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2而科技经费投入又是科技创新的基本保证, 但我省的科技投入与投入强度都属中等水平,有待加强。 辽宁省在2011年全国各地区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中排名第七位,2012年在全国地区研究与实验经费支出方面仍然是维持原有排名,辽宁与发达省区在科研经费支出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5、科技服务人才匮乏,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2012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2.06%,低于全国2.81%的平均水平,在全国排第18位, 企业创新型人才不足已经成为自主创新中的突出矛盾,是阻碍企业开展技术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才匮乏也必然导致辽宁尖端科技人才的缺失。 加快拓宽科技服务人才来源途径和培育科技服务业精英人才是现在辽宁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重中之重。3这是努力形成灵活人才引进、培养和保障机制的关键。 目前,辽宁科技服务业相关人才较为短缺,尤其是创新型科技服务人才十分缺乏,这造成辽宁省的科技服务机构与企业很难同其他省、市竞争。 近年来,沈阳市的科技服务机构、技术评估咨询、科技中介机构等有发展的趋势,但相应的从业人员却严重缺失。

6、税收财政政策不完善

中国现行税制是营业税与增值税并存, 而且存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相对较重,再加上缺乏完整的、透明的、健全的税收优惠政策, 导致外来国际资源的流失, 制约了辽宁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目前全国各地都积极提倡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也提供相对应的优惠政策,就扶持政策这一方面,辽宁省现有的优惠政策尚有不足, 如天津对新设立总部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给予补贴2000万元,而沈阳最高却只能达到1000万左右,天津对原有总部新增投资按增资额给予不同档次补助,最高达1000万元,沈阳则没有。

三、完善辽宁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科技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因此根据科技服务业运行模式的自身特性,在政府框架设计和措施实施上协调一致。[6]加快发展辽宁省科技服务业,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大辽宁战略及沿海经济带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1、发展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财税制度

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府实施投资奖励政策,吸引资金对科技服务业发展很重要。 在发展科技服务业方面, 不可能主要依靠政府的投资,应把政府投入作为引导资金,带动民间资本的投入。[7]倡导科技服务机构发挥主导作用,技术创新、业务拓展等在市场的主导环境下才能实现。 计划补助、 补贴和税收优惠是较为常见的税收优惠政策。 应制定倾斜政策,大力扶持科技服务业相关产业,在税收、信贷等发面给予政策支持,推行针对专项科技研发的补助,提供情报给专项咨询机构,为非盈利专业中介科技机构则提供专项拨款。

2、加强人才培养

人才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科技服务业的发展更依赖于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的开发。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脑力劳动者及高级管理人才、科技人才相对匮乏。[8]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人才培训,一是对已就职人员进行培训, 派往国外留学或深造,培养人才的竞争意识,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是从学校抓起,针对专业性人才,开设专业性课程, 进行系统性全面的培训,为科研机构提供专业性高素质人才。 三是加强人才交流,积极吸收和利用其他省市人才。 从细节上进行把握,应尽可能满足科技人才要求,减小制约人才的地域因素。

3、加强科技服务业规划构建公共平台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3

关健词:黑龙江科技信息网络服务对策

用网络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是当今社会信息资源应用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科技信息网络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为社会提供信息资源服务,而且为推动整体社会的信息化搭建了平台。目前,我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速度较快,各省相继建成了一批以提供文献信息、综合科技信息及专业科技信息为主要服务内容的网站,2005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资源数量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网站拥有的在线数据库中科技信息数据库所占比例已达到16.2%。表明科技信息服务网络资源的作用将逐步突显。

一、黑龙江省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现状

黑龙江省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以实用性和特色服务为宗旨,围绕黑龙江省科技、经济发展的重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面向政府、企业、高校提供咨询决策、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科技信息支撑服务,随着我省经济的振兴,网络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1.科技信息网络辐射范围较广

近几年,黑龙江省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发展较快,专门从事科技信息服务的网站已有多家。以中国龙网、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为代表的综合性科技信息服务网站服务内容全、涉及范围广,成为黑龙江省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龙头,各地承接科技网络的载体不断完善,覆盖十三个地市的科技信息网基本建成。除此之外还有黑龙江农垦科技信息网、黑龙江科技成果转化网、黑龙江农业信息网等省内知名网站的参与。目前,已经形成了各业、各类科技信息的全面涵盖,各省、市、县、镇四级网络的全面辐射。

2.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初具规模

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机构结合社会,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努力建设网络服务平台。目前,黑龙江省各大科技信息网建立的信息服务平台已有多个,内容涉及科技成果转化、加工基地建设、企业科技咨询等,为我省的科技信息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咨询服务,宏观科技产业策略研究等打造了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比较有特点的是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建设的“三个平台”工程,即远程管理服务平台、远程咨询服务平台、社会资源整合平台。这三个平台是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目标,在前沿思想的指导下开辟了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络的新型服务模式。

3.科技信息数据库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正处于科技技术转型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类科技人才不断涌现,科技信息、科技知识的需求迅速增加,黑龙江省各大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机构紧紧抓住这一需要,多方引进数据库资源,形成区域资源共享。2005年,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在引进了权威性高、实用性强的清华同方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的基础上,开通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哈尔滨镜像站,实现了从国家到省的信息资源嫁接。使广大科技工作者足不出户就能轻松地检索到1000多种外文科技期刊、2500多种外文会议录和科技报告、6000多种中日文科技期刊及中文会议录和学位论文的文摘免费查阅服务。

二、黑龙江省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黑龙江省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地市级以上科技信息机构建立了区域性科技信息网络,推动了科技信息数字化、网络化发展,但整个信息服务网络建设还不是很完善,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缺少客户直接参与,信息产品针对性弱。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机构在网站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客户参与较少,与客户的需求有一些差距。提供的信息种类不够丰富,高质量的信息产品较少,缺乏特色。没有充分利用科技系统的优势开发出具有本地特色及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信息资源,也没有开发出适应市场、技术领先的软件及应用产品。

2.服务手段渠道落后,信息服务质量不高。部分信息产品生产、服务仍停留在“复制”水平,只能提供少量增值服务,重资料收集,轻资料筛选,深层次加工信息产品水平低。另外,省内各家科技信息网站先后开通了网上在线服务,但时间较短,方式繁琐,也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高级信息人才匮乏,加工队伍建设滞缓。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机构虽然加大了人才培养的投入,但限于本省经济地理环境的现状,很难吸引高水平人才到黑龙江工作。目前,黑龙江省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机构仍然存在人员少,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培训等问题,尤其是缺乏顶尖级的领军人物、业务带头人,难以形成有战斗力的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技信息工作的进一步拓展及其在经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4.适应市场能力薄弱,管理体制缺乏创新。黑龙江省的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经费主要来源依靠政府支持,自我创收能力有限,开拓市场能力不强。全省科技信息网络机构大部分是公益类事业单位,职工危机感不强,主动服务于社会的热情不高,管理体制缺乏创新。

5.缺乏有效互联互通,资源难以形成共享。信息服务网络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系统间难以相互合作,由此造成资源布局不合理,资源难以共享。目前还未做到互联互通,服务的层次水平始终处于一般水平徘徊。

三、黑龙江省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发展对策

1.明确客户需求,做好针对服务

黑龙江省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人员要树立“用户第一”的思想和市场的观念。在认真研究市场形势,不断探索信息服务新思路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信息服务,加强数据库建设,加大网络化信息服务力度,开发生产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层次的科技产品,真正能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2.强化服务手段,开展多样服务

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机构要摆脱以文字为主的单一服务模式,加强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的服务,使客户获得更加直观、方便、快捷的人性化服务。服务方式尽量针对用户喜好,对使用者应提供更具亲和力的主动式和个性化服务。

3.加快队伍建设,培育创新人才

信息网络和资源建设需要大量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经营人才。对于黑龙江省这样的省份,依靠高薪等手段引进人才,在目前的体制下很难实现,莫不如下大力气自己培养,根据经济发展需要,选派在岗优秀青年信息服务工作者到先进地区学习或有计划、有目的、周期性地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4.体制机制创新,培育开拓市场

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络服务机构为了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必须要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不断创新,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在收入分配制度、用人机制上都要有所创新。在这方面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做了大胆的尝试,针对黑龙江省科研院(所)和中小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对科技文献资源的需求,创建了省内唯一一家“科技超市”。“科技超市”将集经济、社会、金融、商贸等各种信息资源和服务为一体的科学技术文献提供给广大的科技工作者,不仅满足了用户需求,而且开拓了市场。

5.建立网络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搞好信息服务必须要整合信息资源。目前,黑龙江省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很多单位已建设了网站,互联网的技术功能和特性比较适合作为整合信息的平台。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建立黑龙江省科技信息网络服务联盟,使联盟内成员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在充分利用国内已开发的信息资源的同时,根据黑龙江省科技经发展特点,建设地方特色数据库,有效展开相关资源的共享服务。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4

摘要:结合濮阳市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濮阳市气象农业科技服务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并从加大气象科技创新力度、做好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加大投入,提升气象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发展农业气候资源和充分利用新技术4个方面来处理应对气象农业科技服务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气象为农业科技服务的能力。

关键词:气象;农业科技服务;关键问题;应对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加剧,极端灾害性天气事件不断增多,干旱、洪涝、沙尘暴、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属于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处北温带,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多干旱风沙,夏季炎热雨量较为集中,秋季晴和日照时间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年平均气温在13℃左右,夏季极端最高气温为43.1℃,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为-21℃。年无霜期为200d,年平均降水量为500~600mm。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濮阳市出现灾害性天气的次数以及强度都明显增加,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在逐年增加。因此,加强气象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农业抵御气象灾害的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5

服务业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服务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部委和省、市、区人民政府也配套出台了许多具体实施意见。大榭开发区自93年建区以来,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用比较的眼光看,差距和矛盾十分突出,必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大榭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2010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43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0%;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9亿元,占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4%;全区服务业从业人员4977人,占全区从业人员的36.4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全区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纵观这几年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政策高位推动,形成了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08年,区管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创业支持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上半年,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政策意见》,并落实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服务业的创新创业行为,这一系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为大榭服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一大批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或启动。现在区内已建成榭西、榭南邻里中心两个商业中心,形成了兴岛南路中介服务一条街,榭南邻里中心北区商业广场也已结顶,文艺馆、体育馆、畅园、沁园等一批服务设施早已投入使用,文教广场、滨海公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正在建设之中。为支柱产业配套的大榭能源化工交易中心已完成工商登记和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下半年将正式投入运营。国家能源中转基地的仓储、码头设施正在抓紧实施在建或拟建,全区已建成的深水泊位已达31个,设计年吞吐总量达到了7435万吨。

3、部分行业发展速度较快。物流业取得突破性发展,2010年,全区共设立从事物流港口业的企业17家,注册资本(金)达9150万元,到目前为止辖区内港口物流业企业累计已达112户,注册资本(金)达130633万元,全年港口吞吐量达到6117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4.8%,运输集装箱167万标箱,年均增长率为49%。劳务外包业发展如火如荼,区内具有国内劳务派遣资格的企业已达47家,象万华聚氨酯、三菱化学、林德气体等大型生产性企业均将绝大部分的劳务实施了外包。

二、大榭开发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大榭的服务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目前仍不够发达,发展慢,总体水平低,竞争力不强。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落后于周边同类功能区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发展速度滞后于GDP增长。2010年服务业增加率出现负值,为-28%,比工业增加值46%的增幅低74个百分点。对当年GDP增量的贡献率为30%,比2009年的46%下降了16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连年下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生产性服务业相对落后。服务业与一、二产业之间的关联度、融合性差。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传统的零售批发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占服务业比重达80%以上。而现代物流、中介代理、电子商务、信用担保、研发、创新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仅比重低,而且发展总体水平低,难以满足高速发展的工业经济需求。

2、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力。服务业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组织程度较低,企业“小、散、乱、弱”的问题比较突出。全区1280户个体户注册资金平均每户只有5万元左右,规模以上的商场、超市只有3家。区域性的商贸专业市场1家都没有。仅有1家以传统业态、小规模经营为主的集贸市场和2家农村小市场,缺乏档次较高、业态较先进的网点,特色不明显,始终没有形成聚集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

3、服务行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不健全。区内各相关职能部门对现代服务业的实质性主管职能缺失,难以发挥其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的实质性作用。全区服务资源的规划、开发利用缺乏整合,对外宣传缺乏整体包装,统一促销,未能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4、服务业发展规划严重滞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很好地与城市整体规划相衔接,功能分区不明显,餐饮娱乐业东一个西一家,无法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物流、商贸、研发等产业都没有详细的专项规划。许多宾馆、商场、娱乐场所前没有规划广场或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即使有的规划了,但由于规划执行不力,也被改作他用。餐饮娱乐业与住宅区混杂,给居民造成油烟、噪音、污水等环境污染,通风、卫生设施很难达到要求。

5、物流业整体水平较低。物流业尚未建立与全国联网的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不畅通,影响配载率,增加了物流成本。而且仍未摆脱传统的货运、仓储模式,代表先进方向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随着港口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货物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

6、服务业人才十分匮乏。区内现代服务业中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相对偏少,难以适应社会需求。尤其是金融业的外语专业人才、专业的物流人才、先进制造业的研发人才十分缺乏,直接影响到相关业务的拓展和壮大。

导致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各职能部门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对上级部门的部署具体研究不够,重点发展行业不明确,办法不多,力度不大,远不如抓工业的劲头。

2、市场化程度较低。在生产领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差,互动发展不足,本应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的业务仍由企业自身统包统揽,导致生产性服务业市场需求不足。在消费领域,居民消费观念滞后,民间“善积蓄”传统观念还比较浓厚,而且大榭4万多常住人口中,有一半以上为外来人口,多为打工一族,消费能力也极其有限,在餐饮娱乐业一块多为单位消费,一方面助推了价格高昂,另一方面又制约了大众消费。

3、物流及商贸不发达。由于地处交通末梢,在大榭始终没有形成区域性的商品集散地。随着舟山跨海大桥的开通,还对海上客运造成重大冲击,通过大榭前往舟山的客流量明显下降,而且本地旅游和商贸设施较少,缺乏亮点,无法成为目的地对象,发展旅游服务业也后劲不足。

4、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培育还不够。如社区服务、物业服务、家政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文化服务市场潜力大,但发掘不够。

5、服务业的歧视性政策仍然存在。如对服务业的用电与工业用电不同价,环卫收费标准高,市场准入障碍等。

三、加快大榭开发区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抢抓国家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历史机遇,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能级”的要求,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进一步做好现代物流、商业网点、研发中心等服务行业的专项规划。强化功能区块建设,优化现代服务业的空间架构,加快实施商业休闲功能区、物流功能区、生产性服务功能区等现代服务业功能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对土地、交通、生态等各类资源的许可利用作出科学的安排,在现代服务业的设施规模、设施定位、设施设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提高各类服务设施的集约化水平,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

2、积极培育各类市场。大力推进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面向社会开放;引导工业企业将其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附属服务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鼓励生产制造企业改造现有业务流程,推进业务外包;鼓励发展适合大众消费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改变居民消费观念,扩大服务业的市场需求;积极培育各类有形和无形市场。

3、大力提升区域人气指数。从软硬件着手,积极开展文明城区建设,着力提升区域城市品位,吸引外地人口来大榭创业,来大榭安居。突出发展有大榭特色的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制定和实施支持服务业发展的一揽子扶持政策,组建专门机构、充实专业人才,明确目标,确定项目,落实部门责任,有计划、有步骤实施到位,以此聚集人气和商气,从而带动整个服务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4、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以大榭能源化工交易中心为切入点,依托临港石化、能源中转产业的特色优势和集疏运网络,大力发展以能源化工品为主要货种的临港生产性物流业。并建议对大榭物流企业实行划行归市,将分散的现有物流企业科学布局。对分散的运输、仓储、包装、货运、配载等多个不同的物流环节进行功能整合,加快建立物流信息公用平台,物流配载调度平台,仓储库房管理平台,金融质押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服务功能,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对集仓储、运输、信息配送一体化的物流企业予以政策扶持。促进有潜力的物流企业加大资金、人才、技术、车辆、信息化的投入,真正建成现代物流的实体。大力引进国内具有先进理念的大型物流公司甚至是外国物流企业进入大榭。构建“网络仓库+区域配送”以及“仓储+配送+融资”的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构建公、铁、水运货运网络,解决工业发展中物流的瓶颈问题,有效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

5、繁荣发展金融投资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培育风投、创投企业,对股权投资企业实施特殊优惠政策,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科研开发、融通资金和创业发展。二是筹建信用担保商会,引进融资性担保公司,推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缺少资产抵押的企业快捷、便利地拿到贷款提供担保。三是积极推动企业信用建设,整合银行、工商、税务、劳动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资源,强化政府部门与金融业的合作,适时组织银企洽谈,不断创新金融业务品种,如有效利用企业信用评价结果促保贷款平台,为诚信企业获得优惠利率的贷款。四是通过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推行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商标质押、债权转股权、动产抵押等措施,盘活企业资产,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6、实施有关优惠政策。加强与供电部门的协调,落实服务行业用电与工业用电同价的政策;对大型服务企业发展在用地上给与扶持;对本地物流企业新购货运车辆实行与外地引进车辆统一的优惠政策,鼓励本地民间资金投向货运业的发展。加大对服务业创业创新的奖励力度,优惠政策充分体现出稳定性和长期性。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6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我县农机合作社在数量增加的同时,更注重质量的提升,并找出问题,规范发展,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现代农机合作社的高效运营,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d0i.10.14031/j.cnki.njwx.2016.05.016

为了推进现代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我们对青冈县现代农机合作社进行了调研,情况如下:

1.合作社基本建设情况

全县2009年开始组建现代农机合作社,目前发展到29个,其中农开发1个,总投资3.69亿元,农机装备投资3.06亿元,场、库、棚建设投资O.63万元。中央和省财政投资1.956亿元,自筹1.104亿元。全县29个农机合作社共购置大型拖拉机229台,玉米收获机339台,配套农具577台,其他机械155台。

2015年新建农机合作社3个,其中500万元规模合作社2个,300万规模水田合作社1个。又被批准省级规范社两个,全县省级规范社总数已达到4个。2015年,合作社入社土地达到23.9704万亩,入社成员4225人,总盈余达到14778万元。到目前已有6个合作社已建设日烘干能力300t的烘干塔5个,800t的1个。

2.合作社规范发展情况

2.1整章建制,促进规范发展

根据《青冈县农机合作社管理办法》,我们对合作社组建、经营、管理等活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每个农机合作社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了农机合作社章程,建立了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了资产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

一是提档升级。对规模经营一般、基础较好、经营组织健全、有信心有一定实力的农机合作社,由农业、乡镇政府出面协调,帮助解决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小,机具闲置和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实现机械力量最大利用,提高农机合作社的经济效益,实现扭亏为盈;对基础建设好,经营土地面积有一定规模,机具状态好,作业能力强,分配机制合理的合作社,重点推进打造省级规范社。

二是整顿规范。对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农机合作社,坚决采取兼并、转移、重组、分割等方式进行整改。第一采取以大带小,组建联合社;第二采取分立重组的方式,把一千万的合作社拆分成两个或三个新的小型农机合作社,如昌盛、兴安、新中等农机合作社,刚刚启动;第三对于永安农机合作社,采取和农场剥离的方式,划分职责,产权明晰;第四对管理不善、无经营土地、不按时偿还贷款、国有资产不量化的农机合作社,依法收回农机装备。对于收回的合作社,将其与符合标准的种植业合作社对接,县政府从产粮大县中拿出部分资金对这些合作社进行机具更新补贴,切实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沃野合作社已和种植合作社对接完毕,法人已更换。奋斗合作社正在清产核资阶段,国明合作社正在走法律程序。

2.2履行职责,促进规范发展

我县把农机合作社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认真落实合作社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合作社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切实提升了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各乡镇、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各负其职。农机总站从业务角度对合作社机务管理、经营管理、收入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督检查,对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进行指导,提高合作社运营水平,全力打造规范社、示范社。农业局充分发挥指导、扶持、服务职能,统筹指导合作社规范发展,在合作社土地流转、规范化建设、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具体帮扶,做到规范提高一批、示范培育一批,引导发展一批。经管总站依法对合作社进行了规范、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财务账簿,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建立“三会”制度,完善内部决策、经营、收益分配等机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把国家投入的扶持资金或形成的固定资产折算成使用权股份,量化到每个成员个人账户,合作社没有无主财产。合作社必须按规定比例提取机具折旧费。同时,科学合理制定土地流转指导价格,引导土地流出户和流入户理智交易,保障双方利益;财政部门积极履行对国家投入资产所有权的监管责任,定期对合作社的财务账目、资产运营、分配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各乡镇政府作为合作社的具体监管主体和主要责任部门,加大国有资产管理力度。要想方设法增加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引导乡村干部带头将土地流转给农机合作社,鼓励外出打工者、农户将带地入社。同时,在农机合作社自身发展方面遇到的问题,各乡镇政府切实承担了属地管理责任,主动帮助研究,尽快予以解决。

2.3精细管理,促进规范发展

在合作社内部管理上坚持从细、从优、从严。财务管理从细,各合作社配备了专职会计,健全明晰了各类账目。机务管理从优,建立健全了机具档案,所有机车都安装了GPCS智能终端系统,机具日常维护与检修严格执行农机合作社农机具技术保养规程(长期停放机具达到“净、齐、垫、松、卸、涂、封、美、全、好”十字标准,动力机械保养达到五净、四不漏、六封闭、一完好)。安全管理从严,所有驾驶操作人员和机车证照齐全,配齐配全消防设施。

2.4扩大规模,以增加效益保障提升

合作社健康良性发展,核心是扩大规模经营面积。为此,我县通过“四推进”。一是鼓励农民入社,带地推进。按照人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鼓励农民带地人社。通过教育引导、政策引导、效益引导、信誉引导等措施,做好农民思想工作,打消思想顾虑,提高农民人社参股的积极性。二是扩大自营耕地规模,租地推进。鼓励有实力的合作社采取租地的办法,扩大规模经营。三是深化耕作制度改革,统一耕作模式推进。在合作社范围内实施大机械深松整地作业和全程机械化,推行玉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统一种植品种,实施连片种植;建立相对稳定的耕作制度,更好地发挥合作社大型机具的作用,促进土地规模经营稳步提升。四是合作社进入示范园区,共建推进。有针对性地就近安排合作社参与高产创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现园区建设和规模经营共同发展,合作社服务区域逐年扩大。今年,农机合作社大型农机具完成标准化作业面积能达到550万标准亩,通过标准化作业,大垄双行亩增产可达到20%以上,亩增产粮食100kg以上。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建设用地困难

受土地性质及用地指标不足制约,适合建设地点少。导致合作社建设用地困难。

3.2土地经营规模不够

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地价过高。农民租给合作社的地价要比租给其他农民的地价高出50~100元,合作社难以承受。二是连片很难。一块地连成片往往涉及几十户,其中有一两户不愿意就难以推进。三是农民参与的主动性不够高。农村租地都是“上打利”。带地入社,虽然能让更多农民受益,又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但目前农民基本不认可。部分群众存在心里没底不敢流转、待价惜售不想流转、小富即安不愿流转等思想,需要逐步加以引导。四是平台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虽然成立了相关组织,但由于部分相关人员认识不到位、服务意识不强,还存在宣传引导不到位、合作社与流出户沟通渠道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3.3资金不充足

建合作社主要以农民为主,组建1000万的合作社需要自筹资金400万元,再加上场库棚等基础设施建设需200万元,要一次性出资600万元现金非常困难,自有资金有限。

3.4技术水平有限

这些农机合作社管理人员虽然大部分都是农业专家,但对农机管理、应用都不是很专业,农机技术水平有限。

4.下步工作

4.1继续“四推进”及规范建设

继续“四推进”的做法,奖励规模经营,出台政策推进。制定全县推进合作社规模经营奖励办法,对规模经营达到一定数量的合作社给予奖励;对农民带地入社的也要给予一定的奖励。规范建设上,要达到“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标准,示范带动全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跨越式发展。

4.2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政策倾斜。对创办小型农机合作社农民购买农机具放宽标准,优先满足需要。二是积极争取项目。对发展前景好,运行规范的小型农机合作社优先给予项目支持,用于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服务手段强化。三是优先把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和农机深松整地补贴资金对农机合作社给予作业补贴。

4.3加强培训

除了农机的常规培训外,依托现代农机合作社大型机械新、科技含量高等优势,聘请农垦专业人员,采取和劳动、职教等部门联合办学的办法,加强农机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驾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

5.保障措施

5.1建立领导机构

成立合作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县长担任,农机总站、财政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机总站,负责对合作社申报审核、经营管理、资产管理,制定联合社的业务发展规划和自律条例,协调成员社间的关系,加强合作社建设领导工作。经常深入农机合作社,具体指导生产运营,开展技术服务,调查和研究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做好各阶段总结。

5.2强化监督管理

县农机总站负责农机装备、场库、体制机制和专业队伍建设;负责落实土地规模及经常性管理等服务工作。农机、财政部门对合作社建设和经营进行全程监督管理。乡镇政府负责对合作社进行全面监管。

5.3抓好项目落实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篇7

一、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气象科技服务产业, 其服务内容涉及范围广, 服务形式趋于多样化, 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科技水平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断增强, 气象科技服务也更为贴近人们的生活, 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支持。

(一) 发展领域涉及范围广。

目前, 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均陆续展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且服务范围广, 主要涉及工业、农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等多个行业和部门, 为全国各个部门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支持, 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二) 发展手段多样化。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手段也由单一的气象专用警报机发展到集电话、电视、决策短信、计算机终端、因特网、报刊等多种手段为一体的高科技、综合化预警手段, 切实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三) 发展项目成熟、前景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已经形成了一批技术成熟、发展前景较好的气象服务项目, 如:气象电话服务、专业气象服务、政府公文网、气象专用电视频道、气象影视及广告服务、移动通讯气象服务等项目, 这些项目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 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目前,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 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也不断提高,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态势总体上是良好的,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与不足, 主要表现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思想观念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法规不健全等四个方面。

(一) 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

由于受地域、技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力度在地区上出现不平衡性。相比较而言, 经济发达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迅速、覆盖范围较广、科技水平较高, 而经济相对较为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则较为缓慢, 技术条件相对落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二) 思想观念落后。

受地域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气象科技服务单位对气象科技服务的出路和发展认识不足, 缺乏长远性、深层次的发展规划, 同时思想观念落后, 依赖心理依然严重, 缺乏竞争和进取意识。

(三)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 虽然我国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从业人员的素质较过去有了较大提高, 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随着气象科技服务的市场化, 气象服务中心缺乏懂管理、懂政策、懂法律、善经营的专业从业人员, 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四) 管理法规不健全。

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尚不健全, 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着空白,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明确规定了气象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的具体要求, 但对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没有制定实施具体的单项法规, 这使得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无法可依、监管不力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

三、解决我国气象科技服务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中央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力度, 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则应与时俱进,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健全管理法规。

(一) 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的力度。

中央政府应加快建立有利于资源要素向欠发达地区配置的激励机制, 引导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要素向气象科技服务水平较低的地区聚集, 并综合运用财税杠杆和货币政策工具, 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欠发达地区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为气象科技服务水平较低地区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持, 大力推进该地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因地制宜。

时代与科技的迅猛发展, 要求我们要紧跟步伐, 及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 从旧观念、旧做法和旧体制中解放出来, 抓住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和国家气象事业体制改革的良好机遇, 大力发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同时, 由于全国各地的具体情况不同, 各省、市、自治区应在结合自身实际特点的基础上,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探索和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气象科技服务的各种服务项目、门类、资源。

(三)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进一步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 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应不断深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理念, 注重人才培养, 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 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建立和完善创新奖励机制, 打造一支优秀气象科技服务人才队伍。

(四) 健全管理法规, 加强管理。

健全管理法规、加强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是进一步推动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应结合自身科技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法规, 科学合理地实施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工作, 加强管理, 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五)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全面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应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指导气象科技服务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气象信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服务之一。目前, 我国气象科技服务事业发展态势良好,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进一步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需要中央财政政策的支持, 更需要各地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结合自身实际, 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完善管理法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摘要:气象科技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撑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人们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本文从我国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现状出发, 针对目前气象科技服务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探讨解决之策。

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公共服务,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一章总则, 第三条、第七条

[2].杜松杰.气象科技服务单位如何吸引和培养人才[J].人口与经济, 2008, 4

[3].王文祥, 梁青建, 张志军, 王建民, 申媚贤.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状况分析[J].山西科技, 2012, 27 (3)

[4].闫丽凤.气象科技服务发展若干问题探讨[J].山东气象, 2007, 3

[5].魏娜, 封心充, 霍继超.浅析气象科技服务发展[J].科技资讯, 2008

[6].樊晓华.我国气象科技服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思路[J].科技传播, 2012, 2

粤港科技服务业合作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篇8

根据市政府*府办明**号文件精神,我局组成工作组就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采取听汇报、实地考察、个别询问、座谈讨论等方法开展调研活动,对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情况有了较好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社区服务业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社区服务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扶持和推动下,以满足社区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宗旨,以基层街道(镇)、社区为依托,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兴办的,具有公益性、地缘性、福利经营性的多元化服务。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对于提高居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个特殊领域。政府机构、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和社区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服务业的投资主体和兴办主体,它是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开发、服务的领域。社区服务的对象包括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普通居民群众、驻区单位等各类社区成员;服务内容涉及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社区就业、便民商业、物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家政服务、餐饮、修理等许多行业;具有上门入户服务、设点集中服务,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经营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

二、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发展现状

1、社区自治机制得到体现。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规范社区各项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居民会议制度、社区建设理事会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居务公开制度,切实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各社区组织了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培育和发展服务性社区社会组织,较好地实现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机制。

2、社区服务设施得到改善。为改变城市社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市委、市政府分别在**年和**年开展了两轮社区共建创建活动,其中第二轮共建创建活动还在进行当中。通过政府、社会、帮扶(驻区)单位、社区自身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市社区尤其是城镇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观,尤其是长期困扰社区服务发展的办公和服务用房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尤其是中心城区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平均都达到了300平米以上,都配备了电脑、电视、电话等办公设施。

3、社区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基本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社区服务网络。如吉州区已有一栋面积达96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中心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居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网组成。中心开办了35项业务,形成了为民服务四大体系:以法律服务为主的社区法律服务体系,以劳动监察为主的社会弱势群体保护体系,以低保、社保、医保为主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以社区便民利民为主的生活服务、就业服务体系。全区各街道建立了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街道各部门全部进入中心开展服务。社区全部建立了社区服务站,开展社区困难群体救助、再就业服务、家政服务、计划生育和环境卫生服务、文化服务等。全区各社区“一站四室”(服务站、办公室、警务室、活动室、医疗室)都相应齐全。通过三级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全区各街道全部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基本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卫生服务全覆盖。

4、社区服务内容不断丰富。社区服务已由原来由政府举办的针对特殊和困难群体的福利服务和就业服务发展到由政府、企业、集体、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系列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以救助、劳动保障、就业、安全、计生、卫生、文化、环保、教育、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和以养老、托幼、家政、助残、帮困、小型商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非公益性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仅**年,全市613家托幼机构提供托幼服务55600多人次,370多家家政服务机构提供家政服务78520多人次,240多家中介和代办机构提供服务31000多人次。

5、服务机构出现专业化和品牌化。**区引进和培育了“万众和”,“精诚”等企业化的社区服务机构。“万众和”集社区家庭服务、社区就业服务、社区信息网络技术服务、社区教育服务、社区物业管理服务、社区智能安防服务、社区终端物流配送、社区文化传播于一体,开发服务项目200多个,创立了“社会化运作、网络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社区服务模式,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2834个,年产值突破1200万元,中央、省、市领导和媒体多次视察和报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我市的社区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1、社区服务设施不够完善。虽然近几年通过共驻共建等方式加大了社区建设力度,大部分社区包括办公、服务用房以及其它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还有部分社区缺办公、服务用房(有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面积不足100平方米)、办公和服务条件落后的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

变,为社区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手段还比较弱。

2、对社区服务业的认识不够。目前社会各界对社区服务业的界定不够明晰,社区居民在单位制逐渐解体,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今天,群体归属感仍在单位,社区意识不强,对社区服务的认识模糊,参与程度不高,整体活力不强。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人们对社区服务业存在择业观念上的偏见。目前仍旧有不少人认为从事服务业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收入少等,造成社区服务业许多岗位闲置无人干,而下岗人员又纷纷找活干的局面,或者在一个岗位上不能长久坚持下去,既阻碍了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又影响了就业面的扩大。相关部门对社区服务业的政策扶持不够有力,使社区服务业的开拓和发展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向更高层次发展。

3、社区服务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缺乏资金投入和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我市的社区服务业布局零散,服务面窄,层次低、规模小、经济效益差,难以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社区服务区域发展不够平衡,社区服务的产业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4、社区服务队伍素质良莠不齐。我市从事经营性社区服务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社会工作者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一般都是无其它就业选择的人员,甚至是失业人员加入到服务队伍的行列,文化科技素质普遍不高,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训练,服务技能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不能及时地采集信息和有效地配置资源,已成为制约社区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以社区为载体发展便民服务、家政、保健、休闲、娱乐的社区服务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出来。社区服务业将成为服务业中重要组成部分。既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又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社会保障”功能。

下一步我市的社区服务业要以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社区服务业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凡属福利性服务项目,以政府主导、公共财政保障为主;凡属经营性项目,以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创办为主,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努力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从各地区、各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既注重整体推进社区服务业,又突出解决薄弱环节和重点问题;既要体现政府支持,又要量力而行防止包揽。区分社区服务业的不同类别和居民的需求状况,给予不同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方式。

(一)对策

1、加强社区公益性服务。

①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服务。积极构建覆盖社区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新型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的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完善市、区(县、市)、街道(镇)和社区四个层次的帮扶救助和劳动保障服务体系,做到工作有队伍,经费有保障,办公有场所,服务有制度。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

②进一步健全社区为老服务。初步建立起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加快老年养老设施建设。城区规划建设一批老人公寓(托老所)。积极探索推进居家养老模式。加强社区老年医疗保健工作。开展老年健康咨询、老年保健、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康复病房(区)。开展社区老年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市民学校、社区学校等载体的作用,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进一步完善老年活动设施。

③进一步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构建组织健全、设施完善、程序规范、服务到位的就业帮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健全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组织,发挥基层党组织、退休人员自管组织、志愿者队伍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作用,使企业退休人员及特殊困难人群社会保障服务更加优化,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发展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和非正规就业组织,鼓励失业人员和残疾人自主创业兴办社区就业实体。大力开发与社区居民生活相关的社区环境绿化、卫生清洁、安全保卫、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服务岗位,开发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后勤社会化服务岗位,广泛吸纳低保、失业人员和残疾人就业,积极援助有困难的妇女就业。增强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提高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的比例。

④进一步发展社区治安法律服务。健全以公安机关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依托,以社区和辖区单位防范工作为基础的社区治安防范体系。要健全社区警务、人民调解、信访处理等制度。要建立公安牵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辖区单位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的群防群治队伍。深入开展 “平安社区”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为困难人群提供法律援助。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完善措施,规范运作。

⑤进一步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健全街道、社区文体科普骨干队伍,加强基层社区群众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团队和科普宣传队建设,举办社区邻居节、文化艺术节、体育健身节和科普活动周,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和电影进社区“双百场”等为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进社区的各项活动,并形成制度。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市民学校,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创建“学习型”社区,构建终生教育体系。加强社区文体科普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企事业单位文体科普设施向社区开放,加强服务设施管理。

⑥进一步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基本形成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以疾病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实施“健康知识进社区”和“医疗专家进社区”工程。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技术、设备准入、管理和监督制度,形成较为完备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

2、加强社区非公益性服务。

积极把与市场化商业联系紧密、营利性、适宜产业化的社区服务项目,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企业与事业分开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逐步减少直至取消政府的直接投资。

①促进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业发展。新建居住区要按住宅面积的一定比例,设置以经营粮油、副食品、小百货等生活日用品为主的综合超市、便利店、快餐店和综合便民商业服务点。通过直营、特许或连锁等方式,大力推进社区便民、便利连锁网络建设,不断改善老居住区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增强商业网点服务功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加快发展社区医药、保健、洗染维修、代理服务等新兴服务网点,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鼓励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力量共同兴办社区养老、助残服务事业,积极探索政府鼓励、社会创办、自主运作的福利服务社会化新路子。积极推动放心早点店、放心肉专卖店、放心食品专柜覆盖全市社区。鼓励有条件的商业服务企业在社区服务站设点,开展“四上门”(送货上门、送餐上门、修理上门、回收废旧物品上门)服务,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规范化、产业化。

②促进社区家政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保姆、老年人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整合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覆盖市内各社区的家政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加强培训,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大力提高社区家政服务人员的持证上岗率。

③促进社区物业管理服务业发展。新建住宅区全部实施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和推进旧小区物业管理。建立业主与物业企业双向选择的机制,鼓励上规模、上档次的物业管理企业进小区实施物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物业管理专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二)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社区服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完善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服务组织领导体系。健全市社区服务工作协调机制,及时研究、协调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各城区、街道(镇)也要建立相应的制度,理顺本辖区内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为社区服务提供指导和保障。

2、完善政策制度。各区、县(市)要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本地区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本行业的具体实施计划,在就业岗位开发、困难救助、医疗保健服务、社区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呼叫信息化服务、证书管理、中介服务机构培育、资金筹集等方面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及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社区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3、加快社区设施建设。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工作有关文件精神,切实落实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的问题。新建小区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住宅区建设规划。新建住宅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纳入建筑设计规划,必须与小区开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鼓励企事业单位以及有条件的机关后勤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开放。

4、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发展,市、区政府要在立项审批、资金扶持、设施保障和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作为社区服务业专项发展资金,对公益性的服务项目予以保障;对福利经营性的服务项目给予一定的支持;对社区服务业中纯经营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良好,但初期运作困难的项目,可采用贴息或一次性补助等办法给予扶持。对符合有关条件的服务项目,要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同时,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鼓励企事业单位和民间组织开办社区服务项目,兴办社区服务企业。积极争取国家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5、加快社区服务业机构和队伍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建立政府对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的评估和资助机制,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调动社区非营利组织提供社区服务的积极性。鼓励发展并规范管理社区民间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服务能力。加强社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岗位职业培训,提高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6、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建立健全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社区志愿服务队伍。规范社区志愿者组织管理,将其纳入社会组织管理范畴,实行注册、登记和管理。积极支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重点抓好社会救助、助残、优抚、就业、为老、文体等服务项目,摸索建立“时间银行”、“服务储蓄”等社区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制度,采取委托制的办法,将一部分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委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承担,不断开拓社区志愿服务新领域,积极发挥他们在社区福利服务中的骨干作用

7、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整合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社区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交换和共享,使居民通过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手段享受有关便利服务。积极向市民和社区工作者提供信息技术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全民信息化水平。加强对全市社区信息化推进的考核和引导。

上一篇:经商经验经典名言下一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