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文化

2024-08-08

合作文化(精选8篇)

合作文化 篇1

如何建立合作文化

教育是一项合作事业,合作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内涵,教师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合作活动来发展自己,“道德课堂”生态取向的研究方式,决定了其实施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建立合作文化。

以校本教研活动搭建合作研究平台。以小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教师合作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推进校本教研工作,正好走势每年都要举办“三会”:l两次座谈会,一次现场会。以成果展示、检验交流、问题研讨的形式总结反思校本教研工作,坚持校本教研工作,进啊吃校本教研以学校为主、以行动为主、以问题为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不断提升校本教研的品质。

以协作区主体活动促进教师合作的深入

借助课堂观察活动组建合作研究共同体。

听评课是常见的教学研究形式。但是畅通的听评课缺乏民主交流,平等对话,不注重合作,不讲究证据,仅是“听听说说而已,”从而导致其以集体改进教学的功能严重确实。基于此。我们积极倡导以合作互惠‘共同发展为指向的专业的听评课——课堂观察,引导教师组建课堂观察共同体,进行真正的合作、开展真正的研究。

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们成立了“数学学科观察合作体”采取固定观察对象、固定观察小组的模式,持续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合作老师课前共同研究确定观察点、分配任务、制定观察量表,课中各司其职、收集证据,课后反思交流,基于证据发表观点、提出建议。为了检验和呈现课堂观察在改进教师课堂行为、促进合作研究扽方面的效果,近连年来,合作体教师多次向全市教师展示课堂观察活动,合作体成员的每一次进步都让到场观摩的教师惊叹不已。事实胜于雄辩。在特闷的影响下,全市教师加入到课堂观察的队伍中,越来越多的课堂观察的合作体出现在校园里,合作文化再次彰显出迷人的魅力。

合作文化 篇2

由于课程安排非常紧张, 已经没时间开设after school class (课文文化宣传活动) , 于是我在想能不能利用上课时间和其他老师合作教学, 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国饮食文化享誉世界, 孩子们一定感兴趣, 顺便请老师也品尝一下。

一、中美生日文化对比

中国人对生日非常重视, 长寿面是生日宴的主食。解释完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后, 首先向负责教学的副校长申请和烹饪老师合作, 借用她的教室, 给学生做长寿面。申请得到了校方的大力支持。和烹饪老师互通邮件, 详细注明学生人数, 所需用具和采购清单。同时我邀请了校长等几位没课的老师过来品尝。烹饪当天我打印了关于长寿面的文化知识并当场发给大家, 他们边看我做长寿面边阅读, 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二、中国茶文化

英美人概念中的茶和中国茶差别很大。学生对中国茶充满好奇和渴望。茶叶是什么样子?味道如何?茶具是什么样子?怎么使用?茶叶有什么功效?等等, 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了我的茶艺表演。从茶叶制作过程、分类、冲泡方法到健身功效一一演示说明, 请大家品尝中国的热茶, 并赠送了每人小包装的绿茶。学生们对小小的蜷缩的绿色颗粒, 冲泡后成为一片叶子而啧啧称奇。

三、中国饺子

中国新年是重头戏, 包饺子是少不了的。烹饪老师Mrs. Kollet维持纪律, 中文班的学生宣讲饺子文化, 我展示各个步骤, 最后让学生包饺子, 煮饺子, 吃饺子, 这一切都要在46分钟结束, 一天重复了7遍, 轰动了整个学校。

于是, 和其他科目合作的想法在我心里扎了根。我又先后和体育老师合作教学生踢中国毽子;和艺术老师合作教学生剪纸, 用中文设计和制作感恩节卡片, 送给学校的老师们和他们的家长、朋友。有的老师专门找到我说收到了学生送的中文贺卡, 很是感动。

培育合作文化 加强合作育人 篇3

关键词:合作文化 合作育人 多方共赢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36-01

1 校企合作文化的内涵

校企合作文化是在校企合作育人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和渗透的一种全新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以企业员工和学校师生为主体,在共同合作的教育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互相认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校企合作文化既是校企双方达成的思想共识,也是合作育人的一种方式,有以下特点:

(1)先进性。校企合作文化吸收了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精华,凝聚了校园精神和企业精神的精髓。它倡导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有利于学生将来创新工作、岗位成才,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2)开放性。校企合作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开放办学中,融合了校园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而形成的,它以开放包容的方式,既凝炼了大学文化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凝聚了企业文化先进的文化理念,在开放兼容中不断丰富发展。

(3)实践性。校企合作文化是在校企合作育人实践中,校企之间的文化互相交融、彼此作用逐渐形成的新取向,并且又会进一步指导校企合作,指导师生的学习和工作。它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升华,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4)职业性。校企合作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实际内容都紧密结合了企业文化的职业特点—— 强调协作、讲究效率、追求卓越等,它是一种凝炼了校园精神的职业文化,倡导崇高的职业精神,能有效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职业的发展。

2 校企合作文化有利于多方共赢

高职教育是一种专才教育,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端技能人才为目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服从于该目标。校企合作文化的培育,是一个合作育人过程,也是一个共赢过程,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发展

首先,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端技能人才,直接服务于行业企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校企文化合作与交流,学生就能学会由学生向员工的转化,增强就业能力,适应行业和企业的需要,实现零距离就业。其次,在校企文化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对企业的了解加深了,可以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开展技术和文化服务,从而提升自身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能力。再次,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有机地吸纳企业文化的精髓作为自身文化发展的营养元素,形成独特的校园精神,从而推动内涵发展。

2.2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就要重视对其进行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熏陶。在校企合作育人中,学校使学生学习时所处的场景与参加工作后企业的场景相一致,不仅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对接,还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培育出新型的校企合作文化。这种合作文化让学生在校时就认同企业文化,践行企业文化,并用其职业性、先进性来引导和规范思想与行为,树立合作发展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练就过硬的职业本领和就业能力,进而顺利实现就业后的可持续发展。

2.3 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本身就需要培育一定文化氛围和文化环境,既包括合作过程中应遵循的规章制度、协议机制等,也包括思想观念、职业精神与行为习惯等。在校企合作中,培育这种互相渗透、互相交融的合作文化,有利于校企双方达成文化共识和文化默契。在这种文化共识和默契的基础上,学校学到了企业的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企业也得到了学校的文化熏陶和智力支持,二者相互融合,取长补短,从而实现校企的合作共赢。

3 在校企文化合作中加强合作育人

校企合作文化的育人过程,是高职校园文化积极吸纳现代企业优秀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等,并把这些融入到学校的校园精神中,再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1 在教学与管理中融入校企合作育人

在学校的教学和管理中,要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当中,既培养学生精湛的职业技能,又使学生拥有“职业人” 的特质。一是实行仿真教学,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按照企业的规范化程序进行操作,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并按照企业的既定程序进行考核和检验,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职业道德。二是通过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实行定岗位、定师傅的办法,学生直接融入企业及企业文化,切身感受到职业能力、专业素养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树立竞争意识及合作意识。三是制定并执行类似企业的职业化管理制度。将企业职业环境中的规章制度、法律规范、劳动纪律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当中,要求学生适应职业生活,提高自律能力,保证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训的良好秩序,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和发展。

3.2 在校企联谊活动中推进校企合作育人

校企双方可以依托一系列的校企文化活动,建立起校企合作文化培育的长效机制,使校企合作育人常态化。采取文化联谊方式,把学校的文化活动办到企业去,把企业的文化活动请到学校来,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双方可以利用重大庆祝活动,举行校企联欢活动;可以联合举办企业文化宣传周、企业精英报告会,大力宣传展示企业优秀文化;可以成立由学校名师和企业专家联合指导的职业服务社团,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学校可以利用科技文化艺术节、技能竞赛、学生作品会展等活动,邀请企业进行同台竞技或技术指导;可以实行教学开放周,欢迎企业专家来校指导;邀请合作企业的优秀毕业生返校进行经验交谈,给学生作职业指导并分享他们在企业的成长经验等。企业可以为师生的社会实践提供场所和技术指导,鼓励企业员工和学生师徒结对、师徒共同制作作品等。

3.3 在学校为企业服务中促进校企合作育人

学校应积极加强人才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通过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尤其是組建订单班,适时根据企业的岗位需要为企业培养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协助企业进行职工培训,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积极为企业开展职业资格鉴定,为企业发展培养合格技能人才。

大力开展科研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学校根据合作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项目研发,共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并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

持续开展为企业送文化活动,为企业文化注入大学人文气息。学校利用企业的重大庆典活动、营销活动等机会,把优秀文艺作品送到企业。这既可以为企业员工送上文化大餐,又可以给企业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智延生.校企合作的文化支撑及文化缺失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4).

[2]范效亮,杨卫军.校企合作文化促进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6).

影视文化产业战略合作文案创意 篇4

2017年10月17日下午,北京影视动漫衍生品行业协会、英联视动漫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影文创(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和中投国鼎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关于中国创意城·影视动漫暨衍生品交易中心的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光华长安大厦隆重举行。本次签约标志着四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为中国创意城·影视动漫暨衍生品交易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文创产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越发显著。《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的“十三五”末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年)》提出的构建起富有首都特色的“3+3+X”文化创意产业体系的目标都体现出了在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文创产业的发展有着高度的重视。而中国创意城·影视动漫暨衍生品交易中心的建立,在通过促进创意成果的经济价值转化、促进国际文创商业交往,赢取文创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从而促进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而又快速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创意城是北京打造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重要产业市场化支点。

签约仪式上,英联视动漫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欧阳锡伟、中投国鼎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理事秦一阳表示,中国创意城作为其公司旗下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重点项目,将形成涵盖文化创意产业全产业链的高规格创意产业园区,将文化资源与经济效益联系起来,实现文化创意与市场商业化的完美结合。而本次中国创意城·影视动漫暨衍生品交易中心的成立将形成由文化创意IP到文化消费品的快速转化机制,以及探索文创IP的资产化和标准金融化,打造文创特色体验资产等方面树立样板,帮助文创企业实现快速而又持久的变现能力,促进文创产业的发展。本次合作对中国创意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于此同时,北京影视动漫衍生品行业协会会长石送军,北京影视动漫衍生品行业协会执行会长、中影文创(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CEO何洪冰表示,影视动漫衍生品的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变现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在文化创意向文化消费品的转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创与商业的融合发展是围绕人民需求、提升消费和做强文创产业的市场化途径;文创中心与商业中心的融合打造,是符合经济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有效实践,协会支持这样的实践;

国内的影视动漫衍生品行业处于朝阳阶段,有着极大的产业和商业发展空间。本次与英联视动漫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中投国鼎投资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合作的中国创意城·影视动漫暨衍生品交易中心,将引入北京影视动漫衍生品行业协会、中影文创(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的支持和运营经验,为文创企业提供专业的影视动漫暨衍生品开发与交易服务,从而促进文创企业实现由创意到产品,由IP到变现的快速转化,实现文创企业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协会相关单位已在北京文交所将《寻龙诀》“摸金符”等多种知名文创IP,进行了有效的衍生品市场化和金融化推广,下一步为文创IP资产化,奠定了服务模式。

北京影视动漫衍生品行业协会是由北京市民政局批准成立的行业协会。协会致力于推动中国IP全产业链的孵化、运营、变现,实现从上游内容生产到中游内容运营再到下游衍生变现的一体化、专业化及规模化发展,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北京影视动漫衍生品行业协会将为中国创意城·影视动漫暨衍生品交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

英联视动漫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是中国创意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并牵头投资了众惠保险的等金融机构。长期致力于推动建设中国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优质项目和企业,打造有创意品味特色的,集休闲教育娱乐和创意生成及商业化运营的商业大平台,其打造的联合空间·中国创意城项目,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将形成亦庄乃至辐射京津冀地区的文化和文创商业中心,国际化的业务主体助推中国在国际文创市场握紧话语权。英联视动漫将为中国创意城·影视动漫暨衍生品交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强大的空间和产业规划支持。

中影文创(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北京影视动漫衍生品行业协会的主要发起机构,致力于打造中国头部以IP运营为核心驱动,以文化创意产业园为载体的文创产业服务系统。以IP运营与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具备双重盈利能力。其运营团队来自迪士尼,广告营销,文化投资等公司,具备国际水平的IP运营能力和文创产业服务能力。中影文创(北京)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将为中国创意城·影视动漫暨衍生品交易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专业的系统化运营支持。

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欢迎辞 篇5

丹桂长飘香,炎阳多余情。今天,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迎来了来自宝岛台湾的远方客人。在此,我谨代表薛百中学71名教职员工,820名在校学生,向来访的23位台湾客人,表示最热烈的欢迎!祝愿大家能在这里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夏日炎炎,真情似火。各位朋友专程从海峡彼岸来到我校开展支教活动,利用社会有效教育资源,拓展学生成长的教育平台,丰富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暑期生活,并用实际行动支持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携手共创美好未来。此时此刻,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三伏天炽(chì)热的温度,更多的是感动,还有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蓬勃亲情。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我们身上打下的烙印,不是时间和空间可以消磨的。今天我们坐在一起,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绿洲民勤,宝岛台湾,相隔千里,一衣带水。同一种情缘,同样的志趣,让我们相聚在这个瓜果飘香的夏日,相聚在这一样温热多情的乡土。我们相信,我们的交流必然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薛百中学创建于1965年,是一所乡办独立初中。学校地处沙漠腹地,绿洲边缘,校园环境优美、学风浓厚。现有19个教学班,学生820人,教职工71人。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形成了“文明、和谐、团结、奋进”的校风,“敬业、钻研、求真、创新”的教风,“尊师、守纪、拼搏、勤奋”的学风和“内抓质量,外树形象,育合格人才,促全员发展”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学校强化内部管理,认真落实新课程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但是,由于经济、地域、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校条件还较为艰苦,教学质量提升不快;在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和教育科研、学生评价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提高的机会,这必将为我校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给力。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单位,我校将竭尽全力,以有序、高效、优质为目标,以及时、周到、真诚的服务,热心、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服务好本次活动。由于我校条件有限,对大家生活等诸方面难免有照顾不周之处,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海峡两岸同根、同族、同文化,我们坚信两岸同胞一定能同心同力,共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明天。我们有理由相信2011年的夏天,将是23名台湾同胞壮丽人生中意义非凡的一个夏天。这个夏天,也将是薛百中学全体师生最值得典藏的一个夏天。

最后,祝愿各位尊贵的客人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预祝本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合作文化 篇6

随着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生产要素成本增长,能源和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显著加大,“低成本竞争”增长模式受到很大冲击。进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过渡,由各地独立发展向区域内部协作过渡的经济转型期。,厦漳泉三市三次产业结构为5.8;54.2;40.0;福建省三次产业结构为9.3;51.0;39.7,厦漳泉三市地产业所占比重比全省水平高出3.2个百分点,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仅仅比全省水平高出0.3个百分点,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厦漳泉三市的区域划分,选择发展,互为联结,扩充总量等问题,才能凸显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在全省经济的引领地位。

2.有助于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综合竞争力

厦漳泉三地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台商投资区于一体,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层次最多的地区之一,是福建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与核心区域。然而,三市的经济发展相当程度呈现各自发展模式,还存在产业重叠现象,没有按照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衔接、互动,比如,在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上缺乏统一协调,同时建立多个类似的文化创意园区,产业集聚不能充分发挥。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更有效的配置该地区的各种资源,有利于协调地方利益与区域总体利益间的关系,无疑将极大提升地区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总体提升,实现厦漳泉三地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3.有助于强化厦漳泉三地对台优势

合作文化 篇7

近几十年来,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 中国与世界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然而, 在紧密的合作过程中, 人们也同时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如果人们总是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他人, 就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从而对跨文化合作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 关于文化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及跨文化管理者的关注。但是, 国外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国的研究, 而国内的研究虽然以中国为基点, 但大都分析中国与某一个国家的文化差异, 或者笼统地说明怎么样应对文化差异, 很少有同时包含几个国家的研究。

针对中国的对外贸易, 选出“2001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国家排名”居前的4个国家, 同时研究它们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 揭示不同国家与中国产生文化差异的不同原因, 帮助跨文化管理者更好地识别文化差异, 理解跨文化沟通障碍, 以便最大程度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作出贡献。为此, 借鉴GLOBE项目理论与数据, 将文化差异量化为“文化距离”, 分析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及澳大利亚的文化距离和具体维度的差别, 然后结合实例, 分析文化距离和文化维度如何影响跨文化合作。

1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关于文化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Hofstede在1972年提出了权利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导向性和短期导向性五个维度[1], 用来分析文化差异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他的观点对研究文化差异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也对跨文化管理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 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 它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缓慢发展。尤其近30年来, 世界经济往来频繁, 文化交流和融合速度加快,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发生变化, Hofstede当年调查的数据已经稍嫌过时。

威廉·大内于1981年撰写了《Z理论一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 把美国的企业管理模式用A型模式表示, 日本的用J型。并最终得出, A型组织注重硬件管理、制度管理, 缺乏柔性、灵活性。J型则相反, 更为重视经营思想、企业文化等“软件建设”, 具有有机性、软性。故美日企业应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适当调整原有文化。

GLOBE (Glob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ffectiveness) 项目, 是当前关于跨文化的最新研究。该项目通过建立包含大约150个国家文化的数据库, 探索各国之间的文化异同, 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其组织行为。最终, 该项目构建了一个测量国家文化的九维度量表[2]。如表1所示。

此外, 其他外国学者也相继提出很多观点。如特龙彭纳斯与特纳提出国家文化包含七个基本维度, 而前五种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取向的划分和人们对时间与环境所持的态度;Scott Shane提出文化差异会在信任角度上影响交易成本的感知, 最终会影响企业国际化和在国外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美国R.T.Moran提出跨文化组织管理理论;奥地利阿德勒提出文化协调配合论等。总之, 这些理论都把文化分解成易于辨识的几个要素, 使管理人员在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这些要素对文化进行辨识, 进而进行行为预测, 处理文化冲突。

中国国内关于文化差异的创新性理论并不多, 主要学者及其观点有:赵曙明认为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应当摒弃重点关注文化差异现象, 而应重视那些有利于组织整合和知识创新的文化差异因素[3]。姚孝军强调,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形成的心理契约有所不同, 因此管理者在认真研究本地文化特点的同时也要了解组织中其他国家成员的文化特点, 培养文化敏感性, 并预测员工将形成怎样的心理契约, 会有怎样的行为等。陈海花认为, 跨国营销中可能会遇到区域文化风险、审美风险、种族优越风险和宗教信仰风险等文化风险, 并提出两种对策:文化注入与文化融合创新[4]。俞文钊和贾咏在《共同管理文化的新模式及其应用》一书中阐述了共同管理文化新模式。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借助GLOBE理论, 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及澳大利亚的文化差异和具体的影响因素, 以便跨文化管理者更好地识别文化差异, 针对不同的差异运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2 研究思路

根据“2001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5], 十年间与中国贸易往来总额最多的前八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特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由于中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特区“同文同种”, 相互间的文化渊源无需多言,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6], 它们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大同小异。因此本文选出日本作为这五个地区的代表, 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一起, 作为研究中国与外国文化差异的对象。

另外, 由于文化差异比较抽象, 本文用“文化距离”将其量化。将差异用距离来表示, 可以更清晰的说明两国之间文化差异的高低程度。“文化距离”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只不过早期研究集中在文化距离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关系上。

因此,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基于GLOBE项目理论和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 从理论上得出中国分别与美国、日本、德国, 澳大利亚的文化距离和具体维度的差别。然后针对每一个国家, 举出中外跨文化沟通实例, 分析总结实例中出现的问题, 以验证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合作的影响。

3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组织合作的影响

3.1 利用数据分析中外文化差异

研究的数据来源于GLOBE项目所采集的国家文化九维度得分, 这些得分是用同一种方法计算而得, 具有横向可比性, 能体现各国的相对文化水平, 所以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引用和研究。表2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各自在九个维度上的得分。

基于表2的既有数据, 可以计算出中国分别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的文化距离。计算方法参考了“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一文, 用中国在9个维度上的得分, 分别减去其他国家相应维度的得分, 就得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最后将分差取绝对值并纵向加总, 就得到了中国分别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距离, 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中的正数表示中国在此维度上比其他国家高, 负数表示比其他国家低, 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 绝对值越大, 表示此项差异越大。比如, 中国与日本在“决断性”维度上的差距是0.17, 就表示中国人比日本人激进、独断;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决断性”维度上的差距是-0.52, 说明中国人比澳大利亚人含蓄、温和;中国与美国在“决断性”维度上的差距是-0.79, 就说明相比澳大利亚人, 美国人比中国人对抗、激进的程度更大。

从表3可以看出, 在四个国家中, 中国与美国的文化距离是最远的, 这意味着中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面临的困难最大。而中日文化距离最小, 这说明中日在商务交流中遇到的障碍最少, 即使有冲突, 双方经过调整、协调之后也很容易相互理解。德国和澳大利亚居中。

另外, 具体维度比文化差距总量更为影响组织中的具体行为, 更可以为解决跨文化沟通问题提供线索。从表3可看出, 中国“群体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得分比其他国家都高, “未来取向”比其他国家都低, “决断性”比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低。结合这些结论, 本文将进行一系列案例分析, 揭示文化差异如何在跨文化合作中发挥其影响。

3.2 利用案例分析文化差异对跨文化组织合作的影响

3.2.1 美国

美国艾默生电气收购华为旗下安圣电气, 但是却导致了原艾默生公司大批员工的离开, 原因是他们无法忍受新组建公司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大量老员工的离去导致传统业务的大量流失。

原因分析, 从表3可看出, 中国与美国在“群体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决断性”上的差异很大。艾默生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典型的美国式文化, 而安圣电气的管理方式是典型的中国式管理, 两家公司的文化冲突也显示了中美文化的显著差异。

首先, 由于“群体集体主义”差异, 中美之间发生了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谁处于第一位的碰撞。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个人价值的国家, 艾默生电气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 非常重视个人利益与价值, 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工作气氛。而中国强调集体价值, 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以成全集体利益。老员工无法适应这种差异, 以致大批离职。

其次, 与中国相比, 美国是低权力距离和高低决断性的国家, 强调每个员工都能畅所欲言, 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事。而在中国, 权力距离仍然普遍存在, 集体中存在集权倾向, 决策权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 而员工们只负责执行上级命令, 不允许有威胁上级权威的行为。

再者, 中国是高不确定性避免的国家, 员工们习惯于接受别人现成的指示和固定不变的制度, 缺乏创新和改革的动力。而遭遇到原艾默生公司充满创造氛围的文化后, 很容易有不稳定的情绪, 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加重。正是由于两个国家之间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组织文化产生了冲突, 才导致并购后的公司人才大量流失。

3.2.2 日本

中日两家公司有贸易往来。中方在一次预付款之后, 却没有收到日方的货物, 便打电话催货, 对方说是“缺货”。一周后, 依然没有收到货物, 中方着急了, 认为对方没有合作的诚意, 宣布中止合作。第二天对方打来电话, 说由于车间发生火灾, 耽误了生产, 没有及时发货, 请求中方谅解。中方觉得对方的解释还算合理, 答应与其继续合作[8]。

排版原因分析:中国和日本地理相近, 文化相似, 两国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说明中日文化距离较小。但是, 从表3可看出, 中日文化在“群体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未来取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案例中双方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的原因正源于此。跟日本人相比, 中国人更为保守, 不确定性规避程度更高, 不喜欢创新和冒险。本案例中中方希望按照合同规定的日期来收取货物, 日方如果不能遵守合同, 中方为了自己的利益, 会马上采取保全措施。日本不确定性规避程度偏低, 但是对成功经验比较推崇, 愿意支持对自身的创造性变革。日本企业不拘泥于合同条文和规章制度, 在处理合作事务时更加灵活, 以此来维护双方长远利益关系。由于中日双方处理相互关系、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的方式不同, 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矛盾。

3.2.3 德国

中德两家公司代表谈判销售问题。当谈到价格时, 中方代表要求20%的折扣, 德方代表不同意, 直接拒绝。中方觉得德方回答得太直接, 缺乏谈判诚意, 为此, 中方决定改日再谈。第二天, 德方很急切地试图将谈判重点转移到尚未解决的价格问题上, 可是中方却总是在一些已经谈妥的问题上绕圈圈, 最终谈判未取得任何结果。

原因分析: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 当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存在冲突时, 中方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 把话题放在已谈妥的问题上, 而德方则直接切入重点, 希望把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整个谈判看起来是因为双方不能在价格上达成一致而失败, 而关键原因却在于未能很好地理解双方在面对冲突时所采取的态度。

从表3可看出, 中国人的“决断性”比德国人要低, 文化偏向于合作、和谐, 思维方式是先求共识、再论差异, 以避免冲突。当面对冲突时, 中国人通常采取暂且搁置、日后再议等方式来化解,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谈判更具有灵活性, 不为细节所困。本案例中中方之所以总是回顾已谈妥的问题, 正是因为他们希望对方能看到共同的进展和前景, 从而对合作有信心, 为将来的进展打下关系基础。

与中国人相反, 德国是高决断性的国家, 德国人习惯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 高效率地解决冲突[11]。他们会直接拒绝不能接受的价格, 绝不拐弯抹角。德国人认为生意归生意, 争论不会影响私下的交情。而且遇到冲突应该马上解决, 因为冲突不解决, 就不能达成任何协议, 也就意味着失败。

3.2.4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M公司的总经理爱尔尼与中国有过3年的谈判经验, 他说:“在达成协议之前, 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谈判, 会议一次都能持续12小时。而且每次回到谈判桌上, 目标似乎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凭着耐心才能达成目标”。“中国代表团到澳大利亚的工厂考察, 以便于做出可行性研究, 但是, 在谈判时, 澳方却发现考察团成员并不在中方谈判人员之列”[9]。

原因分析:从表3可看出, 中国与澳大利亚在“群体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上差异很大。澳大利亚文化具有个人主义的性质, 来自这种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 往往被委以重任来进行决策, 并承担与这种决策相伴相生的风险。但是具有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化却存在规避不确定性的问题。这是因为, 谈判人员代表的是一个群体, 谈判结果会影响更广泛群体的利益。这个群体不一定要将决策权授予谈判者, 也不一定乐于接受谈判者的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因此, 谈判者就得与其上级保持一致, 在其授意下进行反复商谈。这也是为什么与中国人谈判会很费时间, 而且其目标总是发生变化。

另外, 由于中国“权力距离”较大, 谈判工作一般由下级去做, 而上级则监督事态的发展。因此, 尽管考察团没有出现在谈判桌上, 他们却一直在幕后操纵, 控制谈判的进展。

4 中国高度集体主义对跨文化商务合作的影响

从表3的数据及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群体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其得分比其他四国都要高很多。

中国是个非常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 特别注重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调整体的和谐。从积极的方面看, 中国人谦虚谨慎, 相互合作,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这一点从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支持就可见一斑。这种品质使得中国人在商务合作中通达圆润, 攻击性不强, 很容易获得合作伙伴的好感, 进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但是, 从消极的方面看, 由于属于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人太过注重关系与和谐, 因此排斥风险和冲突。他们认为冲突会让人难堪, 对个人的形象和声誉有负面影响, 对于实在避免不了的冲突, 也尽量以缓和的方式来解决。如果合作对象来自个人主义国家, 双方对冲突的不同认知和处理方式就会引起误解和摩擦, 进而影响谈判效果和贸易往来。另外, 群体取向使中国人非常在意别人会怎么看、怎么说, 因此习惯走中庸之道, 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而导致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分值也随之增高。这使得中国人在商务合作中过分谨慎小心, 决策缓慢, 这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中, 容易错失商机。

5 结论

中国与美国的文化距离最大, 澳大利亚第二, 德国第三, 而中日文化距离最小, 这也意味着中国与这四国进行商务交流时遇到的障碍依次减小;“群体集体主义”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差异上的共同点, 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体主义的国家。另外, 中国“不确定性规避”比其他国家略高, “决断性”比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略低。

参考文献

[1]HOFSTEDE 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Second Edition)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蒋璐, 程兆谦, 林棍.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社会, 2007 (6) :122-123

[3]赵曙明.CEO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陈海花.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J].江苏商论, 2004 (10)

[5]中国对外贸易形式报告[EB/OL]. (2010-11-08) [2013-03-07]http://cn.chinagate.cn/infocus/node_7103738.htm

[6]HOUSE R, HANGES P J, JAVIDAN M, DORFMAN P W, GUPTA V.Culture,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s:The Global Study of 62Societies[M].Thousand Oaks,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2004

[7]MANSUR, PETER W D, Mary S L, ROBERT J.House.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Cross Cultural Lessons in Leadership from Project GLOBE[J].Javidan, Dorfman, Sully de Luque, and House, 2006 (2) :86-88

[8]祝大鸣.独特的日本人:岛国文化之解读[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9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文化融合 篇8

关键词:校企合作 文化融合 主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院校谋求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办学与经济发展接轨、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主要渠道。目前,职业院校开展的校企合作模式多种多样,如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订单培养、产教结合、校企共建等。笔者从个人的工作实践出发,认为不论哪种模式的校企合作,要达到深层次、长效化的效果,必须实现校企双方文化的融合。因为双方的文化既是双方运行发展的灵魂,又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品牌特色的重要标志。

一、校企文化的含义和文化融合的重要作用

文化的广义含义为: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习惯等,以及由这个群体的整体意识所支配而进行的实践活动。

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和生产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企业文化对全体员工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在企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2.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全体师生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团队精神、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的环境氛围、规章制度等。校园文化揭示着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充分展示着全校师生的精神风貌、良好的社会形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引领。

3.文化融合的优势

不同的团体所形成的文化,虽然特点不同,但文化的内涵、精髓是相通相融的,文化的力量和重要作用是一致的。先进的文化可以发展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确保创新力。所以,校企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既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又是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发展的双赢措施。

二、校企文化融合的主要途径

1.在办学思想中融合企业文化

将合作企业的文化思想和管理制度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体系当中。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确定学校的未来规划;根据企业的改革、创新,推进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题研究;根据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如: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竞争意识、团队精神,并遵章守纪,那么学校在培养目标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讲团结、顾大局、争先进、守纪律、忠诚守信、与人为善等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把个人追求自觉融入到集体发展的目标之中。可把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制度融入职业院校的教学、德育以及专业技能训练等方面,并模仿企业的考核制度建立与之相应的评价、奖惩体系。

2.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中融合企业文化

笔者学校每年对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发现,被企业辞退的毕业生中,多数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胜任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因为他们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协调人际关系、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职业素养,而根源就在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单纯用正面说教的方法收效甚微,应将企业的职工守则、职业道德及职工的奖惩条例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包括出勤、纪律、卫生、安全、公共文明等。并参照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考核、评价,使学生因向往到企业顺利就业而从内心接受企业文化的引导、要求和约束,在校园内提前了解和适应企业文化,渐渐地从单纯的学生心态过渡为企业员工的心理,进而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广泛开展校企联谊活动,如重大节日共同庆祝、文体活动共同开展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企联谊活动中,密切接触企业领导和工人师傅,感受他们在言行中自然传递的企业文化。

3.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1)宣传企业,榜样激励。利用走廊、橱窗、电子屏幕等展示企业的精神风貌,包括厂容厂训、生产现场、未来规划、企业精神等。如:“创业守诚,事在人为”——唐山三友集团;“同心协力、事争一流、产业报国、奋发向上”——唐山开元集团;“您的质量要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住友重机(唐山)有限公司。学校要加强宣传企业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尤其是本校毕业生在企业成才、成功的事迹,以榜样的力量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进步、境界提升;介绍合作企业的创业史、发展史,激励学生奋发学习、热爱专业,对未来就业企业融入真情实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

(2)环境熏陶,人心感化。在整个校园中营造突出职业特征的校魂、校风、校训。如笔者学院的校训“修德明志,增识强技”,既体现了对学生道德品质提升、远大理想树立的引导,又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突出技能的训练。又如笔者院各系的墙上文化:“锤炼技术,锻造品格,一技在手,终身受益”,“管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环保——7S管理”,“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精雕细刻出精品,千锤百炼铁成金”,“工精于技,德馨于修”,“叮叮当当打造人生曼妙,噼噼啪啪对接事业通途”。笔者学院还将实训楼、实验室等教学环境设计为生产车间的模式,仿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布置、张贴实训的操作流程、安全生产规则、产品检验标准等。尤其是订单培养的班级,以企业的名称来冠名,按照定向就业的车间布置实训场所,让学生犹如在企业生产、在岗位训练,身心都融入到企业的文化之中。

4.在教学改革中融合企业文化

(1)在实训教学模式改革中融合企业文化。为了让学生了解完整的企业文化理念,感受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在校内的实训车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程序,模拟企业的生产管理体系进行实训教学,将企业的管理模式贯穿于各个实训环节。endprint

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组织实训,把校内的实训车间设计成企业的加工车间,尽可能与企业的真实生产、管理、服务情景相一致,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制定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营造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进行技能训练;把企业的产品加工列为实训教学的项目课题,变教学任务为生产任务,变技能训练为产品加工。这样系统地将企业的管理文化引入校园,融入实训课堂。

(2)在理论教学内容改革中渗透企业文化。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专业基础课,都要千方百计渗透合作企业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管理制度、生产要求等。教师要积极巧妙地将企业文化转化成课堂上鲜活、生动的教学元素,将企业精神逐渐地移植到学生的心里。如:语文课的写作素材、德育课的先进事迹、数学课的例题引用、制图课的零件解剖等,都可以广泛引用企业文化中的宝贵资源。这样,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学生熟悉的或定向委培企业的文化,学生会倍感亲切与好奇,从而促使学生间接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3)在校本教材编写中融入企业文化。通用的教材是按照国家通用工种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编写的,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但对“订单培养”的学生而言,开发校本教材,对接专业学知识,对接岗位练技术,就更具有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材的内容除了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专业技能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和训练操作技能的同时,接受企业文化,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章守纪、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

5.在工学交替实践中融合企业文化

工学交替是校企文化融合的直接平台,以学生为载体交替开展校企精神、制度、物质、行为、环境等文化融合。学生定期到企业进行阶段性的岗位实习,以“准员工”的身份亲自体验和亲身感受企业文化,从而培养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精神及工作价值观。身临其境地感悟企业文化、接受企业管理,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岗位实践能力,还使学生内化了校企双方的文化,促使其学生身份和未来职工身份紧密结合,为顺利就业、岗位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

1.校企文化融合要优势互补、突出特色

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一种使命文化;企业文化是一种经营文化,其最高目标是在为社会提供良好服务的同时追求利润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在校企双方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要广泛对接、优势互补,又要以自身文化为核心、为特色,有机地、科学地吸纳对方优秀的文化来丰富、发展自身的文化体系,不能机械地引进和生硬地照搬,更不能因融合而弱化了自身的文化主题和文化特色。

2.校企文化融合要紧贴市场、面向社会

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而目前的校园文化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滞后于市场、社会的发展,习惯关门搞文化建设,沿用普教模式建设校园文化。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普教、职教的混合体,表现为职业角色不明显、技能型人才素质不突出、就业能力不强,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企业文化对技能人才的高要求。所以,职业院校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既要继承精华,又要推陈出新,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同步发展、协调发展,以确保培养出的技能人才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在工作岗位上担当技术骨干的同时,成为企业文化繁荣发展的继承者和开拓者。

上一篇:小学送教上门工作总结下一篇:教育学心理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