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商务合作

2024-06-05

跨文化商务合作(通用12篇)

跨文化商务合作 篇1

引言

近几十年来, 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 中国与世界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然而, 在紧密的合作过程中, 人们也同时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来自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如果人们总是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他人, 就会产生误解和冲突, 从而对跨文化合作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 关于文化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及跨文化管理者的关注。但是, 国外并没有专门针对中国的研究, 而国内的研究虽然以中国为基点, 但大都分析中国与某一个国家的文化差异, 或者笼统地说明怎么样应对文化差异, 很少有同时包含几个国家的研究。

针对中国的对外贸易, 选出“2001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国家排名”居前的4个国家, 同时研究它们与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分析, 揭示不同国家与中国产生文化差异的不同原因, 帮助跨文化管理者更好地识别文化差异, 理解跨文化沟通障碍, 以便最大程度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作出贡献。为此, 借鉴GLOBE项目理论与数据, 将文化差异量化为“文化距离”, 分析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及澳大利亚的文化距离和具体维度的差别, 然后结合实例, 分析文化距离和文化维度如何影响跨文化合作。

1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 关于文化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Hofstede在1972年提出了权利距离、不确定性避免、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化与女性化、长期导向性和短期导向性五个维度[1], 用来分析文化差异对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他的观点对研究文化差异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 也对跨文化管理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 文化不是静止不动的, 它会随时间的流逝而缓慢发展。尤其近30年来, 世界经济往来频繁, 文化交流和融合速度加快,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发生变化, Hofstede当年调查的数据已经稍嫌过时。

威廉·大内于1981年撰写了《Z理论一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 把美国的企业管理模式用A型模式表示, 日本的用J型。并最终得出, A型组织注重硬件管理、制度管理, 缺乏柔性、灵活性。J型则相反, 更为重视经营思想、企业文化等“软件建设”, 具有有机性、软性。故美日企业应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适当调整原有文化。

GLOBE (Global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ffectiveness) 项目, 是当前关于跨文化的最新研究。该项目通过建立包含大约150个国家文化的数据库, 探索各国之间的文化异同, 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其组织行为。最终, 该项目构建了一个测量国家文化的九维度量表[2]。如表1所示。

此外, 其他外国学者也相继提出很多观点。如特龙彭纳斯与特纳提出国家文化包含七个基本维度, 而前五种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取向的划分和人们对时间与环境所持的态度;Scott Shane提出文化差异会在信任角度上影响交易成本的感知, 最终会影响企业国际化和在国外投资进入模式的选择;美国R.T.Moran提出跨文化组织管理理论;奥地利阿德勒提出文化协调配合论等。总之, 这些理论都把文化分解成易于辨识的几个要素, 使管理人员在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依据这些要素对文化进行辨识, 进而进行行为预测, 处理文化冲突。

中国国内关于文化差异的创新性理论并不多, 主要学者及其观点有:赵曙明认为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应当摒弃重点关注文化差异现象, 而应重视那些有利于组织整合和知识创新的文化差异因素[3]。姚孝军强调,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形成的心理契约有所不同, 因此管理者在认真研究本地文化特点的同时也要了解组织中其他国家成员的文化特点, 培养文化敏感性, 并预测员工将形成怎样的心理契约, 会有怎样的行为等。陈海花认为, 跨国营销中可能会遇到区域文化风险、审美风险、种族优越风险和宗教信仰风险等文化风险, 并提出两种对策:文化注入与文化融合创新[4]。俞文钊和贾咏在《共同管理文化的新模式及其应用》一书中阐述了共同管理文化新模式。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借助GLOBE理论, 对比分析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及澳大利亚的文化差异和具体的影响因素, 以便跨文化管理者更好地识别文化差异, 针对不同的差异运用不同的应对策略。

2 研究思路

根据“2001年~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5], 十年间与中国贸易往来总额最多的前八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特区、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由于中国、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特区“同文同种”, 相互间的文化渊源无需多言, 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特区、新加坡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6], 它们和中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大同小异。因此本文选出日本作为这五个地区的代表, 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一起, 作为研究中国与外国文化差异的对象。

另外, 由于文化差异比较抽象, 本文用“文化距离”将其量化。将差异用距离来表示, 可以更清晰的说明两国之间文化差异的高低程度。“文化距离”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 只不过早期研究集中在文化距离与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关系上。

因此,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基于GLOBE项目理论和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 从理论上得出中国分别与美国、日本、德国, 澳大利亚的文化距离和具体维度的差别。然后针对每一个国家, 举出中外跨文化沟通实例, 分析总结实例中出现的问题, 以验证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合作的影响。

3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组织合作的影响

3.1 利用数据分析中外文化差异

研究的数据来源于GLOBE项目所采集的国家文化九维度得分, 这些得分是用同一种方法计算而得, 具有横向可比性, 能体现各国的相对文化水平, 所以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引用和研究。表2为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各自在九个维度上的得分。

基于表2的既有数据, 可以计算出中国分别与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的文化距离。计算方法参考了“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一文, 用中国在9个维度上的得分, 分别减去其他国家相应维度的得分, 就得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最后将分差取绝对值并纵向加总, 就得到了中国分别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距离, 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中的正数表示中国在此维度上比其他国家高, 负数表示比其他国家低, 无论是正数还是负数, 绝对值越大, 表示此项差异越大。比如, 中国与日本在“决断性”维度上的差距是0.17, 就表示中国人比日本人激进、独断;中国与澳大利亚在“决断性”维度上的差距是-0.52, 说明中国人比澳大利亚人含蓄、温和;中国与美国在“决断性”维度上的差距是-0.79, 就说明相比澳大利亚人, 美国人比中国人对抗、激进的程度更大。

从表3可以看出, 在四个国家中, 中国与美国的文化距离是最远的, 这意味着中美企业间的沟通与合作面临的困难最大。而中日文化距离最小, 这说明中日在商务交流中遇到的障碍最少, 即使有冲突, 双方经过调整、协调之后也很容易相互理解。德国和澳大利亚居中。

另外, 具体维度比文化差距总量更为影响组织中的具体行为, 更可以为解决跨文化沟通问题提供线索。从表3可看出, 中国“群体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得分比其他国家都高, “未来取向”比其他国家都低, “决断性”比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低。结合这些结论, 本文将进行一系列案例分析, 揭示文化差异如何在跨文化合作中发挥其影响。

3.2 利用案例分析文化差异对跨文化组织合作的影响

3.2.1 美国

美国艾默生电气收购华为旗下安圣电气, 但是却导致了原艾默生公司大批员工的离开, 原因是他们无法忍受新组建公司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大量老员工的离去导致传统业务的大量流失。

原因分析, 从表3可看出, 中国与美国在“群体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决断性”上的差异很大。艾默生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典型的美国式文化, 而安圣电气的管理方式是典型的中国式管理, 两家公司的文化冲突也显示了中美文化的显著差异。

首先, 由于“群体集体主义”差异, 中美之间发生了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谁处于第一位的碰撞。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个人价值的国家, 艾默生电气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 非常重视个人利益与价值, 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的工作气氛。而中国强调集体价值, 甚至可以牺牲个人利益以成全集体利益。老员工无法适应这种差异, 以致大批离职。

其次, 与中国相比, 美国是低权力距离和高低决断性的国家, 强调每个员工都能畅所欲言, 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事。而在中国, 权力距离仍然普遍存在, 集体中存在集权倾向, 决策权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中, 而员工们只负责执行上级命令, 不允许有威胁上级权威的行为。

再者, 中国是高不确定性避免的国家, 员工们习惯于接受别人现成的指示和固定不变的制度, 缺乏创新和改革的动力。而遭遇到原艾默生公司充满创造氛围的文化后, 很容易有不稳定的情绪, 心理压力也会随之加重。正是由于两个国家之间不同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组织文化产生了冲突, 才导致并购后的公司人才大量流失。

3.2.2 日本

中日两家公司有贸易往来。中方在一次预付款之后, 却没有收到日方的货物, 便打电话催货, 对方说是“缺货”。一周后, 依然没有收到货物, 中方着急了, 认为对方没有合作的诚意, 宣布中止合作。第二天对方打来电话, 说由于车间发生火灾, 耽误了生产, 没有及时发货, 请求中方谅解。中方觉得对方的解释还算合理, 答应与其继续合作[8]。

排版原因分析:中国和日本地理相近, 文化相似, 两国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 这说明中日文化距离较小。但是, 从表3可看出, 中日文化在“群体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未来取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本案例中双方产生误解和沟通障碍的原因正源于此。跟日本人相比, 中国人更为保守, 不确定性规避程度更高, 不喜欢创新和冒险。本案例中中方希望按照合同规定的日期来收取货物, 日方如果不能遵守合同, 中方为了自己的利益, 会马上采取保全措施。日本不确定性规避程度偏低, 但是对成功经验比较推崇, 愿意支持对自身的创造性变革。日本企业不拘泥于合同条文和规章制度, 在处理合作事务时更加灵活, 以此来维护双方长远利益关系。由于中日双方处理相互关系、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的方式不同, 很容易产生沟通障碍和矛盾。

3.2.3 德国

中德两家公司代表谈判销售问题。当谈到价格时, 中方代表要求20%的折扣, 德方代表不同意, 直接拒绝。中方觉得德方回答得太直接, 缺乏谈判诚意, 为此, 中方决定改日再谈。第二天, 德方很急切地试图将谈判重点转移到尚未解决的价格问题上, 可是中方却总是在一些已经谈妥的问题上绕圈圈, 最终谈判未取得任何结果。

原因分析: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 当双方在价格问题上存在冲突时, 中方采取避重就轻的方式, 把话题放在已谈妥的问题上, 而德方则直接切入重点, 希望把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整个谈判看起来是因为双方不能在价格上达成一致而失败, 而关键原因却在于未能很好地理解双方在面对冲突时所采取的态度。

从表3可看出, 中国人的“决断性”比德国人要低, 文化偏向于合作、和谐, 思维方式是先求共识、再论差异, 以避免冲突。当面对冲突时, 中国人通常采取暂且搁置、日后再议等方式来化解,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使谈判更具有灵活性, 不为细节所困。本案例中中方之所以总是回顾已谈妥的问题, 正是因为他们希望对方能看到共同的进展和前景, 从而对合作有信心, 为将来的进展打下关系基础。

与中国人相反, 德国是高决断性的国家, 德国人习惯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 高效率地解决冲突[11]。他们会直接拒绝不能接受的价格, 绝不拐弯抹角。德国人认为生意归生意, 争论不会影响私下的交情。而且遇到冲突应该马上解决, 因为冲突不解决, 就不能达成任何协议, 也就意味着失败。

3.2.4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M公司的总经理爱尔尼与中国有过3年的谈判经验, 他说:“在达成协议之前, 都要经过长时间的谈判, 会议一次都能持续12小时。而且每次回到谈判桌上, 目标似乎都发生了变化。只有凭着耐心才能达成目标”。“中国代表团到澳大利亚的工厂考察, 以便于做出可行性研究, 但是, 在谈判时, 澳方却发现考察团成员并不在中方谈判人员之列”[9]。

原因分析:从表3可看出, 中国与澳大利亚在“群体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上差异很大。澳大利亚文化具有个人主义的性质, 来自这种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 往往被委以重任来进行决策, 并承担与这种决策相伴相生的风险。但是具有集体主义的中国文化却存在规避不确定性的问题。这是因为, 谈判人员代表的是一个群体, 谈判结果会影响更广泛群体的利益。这个群体不一定要将决策权授予谈判者, 也不一定乐于接受谈判者的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因此, 谈判者就得与其上级保持一致, 在其授意下进行反复商谈。这也是为什么与中国人谈判会很费时间, 而且其目标总是发生变化。

另外, 由于中国“权力距离”较大, 谈判工作一般由下级去做, 而上级则监督事态的发展。因此, 尽管考察团没有出现在谈判桌上, 他们却一直在幕后操纵, 控制谈判的进展。

4 中国高度集体主义对跨文化商务合作的影响

从表3的数据及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群体集体主义”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其得分比其他四国都要高很多。

中国是个非常强调集体主义的国家, 特别注重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调整体的和谐。从积极的方面看, 中国人谦虚谨慎, 相互合作,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这一点从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对灾区的支持就可见一斑。这种品质使得中国人在商务合作中通达圆润, 攻击性不强, 很容易获得合作伙伴的好感, 进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但是, 从消极的方面看, 由于属于集体主义文化的中国人太过注重关系与和谐, 因此排斥风险和冲突。他们认为冲突会让人难堪, 对个人的形象和声誉有负面影响, 对于实在避免不了的冲突, 也尽量以缓和的方式来解决。如果合作对象来自个人主义国家, 双方对冲突的不同认知和处理方式就会引起误解和摩擦, 进而影响谈判效果和贸易往来。另外, 群体取向使中国人非常在意别人会怎么看、怎么说, 因此习惯走中庸之道, 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 从而导致中国的“不确定性规避”分值也随之增高。这使得中国人在商务合作中过分谨慎小心, 决策缓慢, 这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中, 容易错失商机。

5 结论

中国与美国的文化距离最大, 澳大利亚第二, 德国第三, 而中日文化距离最小, 这也意味着中国与这四国进行商务交流时遇到的障碍依次减小;“群体集体主义”是中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差异上的共同点, 中国是一个高度集体主义的国家。另外, 中国“不确定性规避”比其他国家略高, “决断性”比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略低。

参考文献

[1]HOFSTEDE G.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Software of the Mind (Second Edition)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蒋璐, 程兆谦, 林棍.儒家文化圈内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研究[J].科技与社会, 2007 (6) :122-123

[3]赵曙明.CEO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4]陈海花.国际营销中的文化风险[J].江苏商论, 2004 (10)

[5]中国对外贸易形式报告[EB/OL]. (2010-11-08) [2013-03-07]http://cn.chinagate.cn/infocus/node_7103738.htm

[6]HOUSE R, HANGES P J, JAVIDAN M, DORFMAN P W, GUPTA V.Culture,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s:The Global Study of 62Societies[M].Thousand Oaks, California:Sage Publications, 2004

[7]MANSUR, PETER W D, Mary S L, ROBERT J.House.In the Eye of the Beholder:Cross Cultural Lessons in Leadership from Project GLOBE[J].Javidan, Dorfman, Sully de Luque, and House, 2006 (2) :86-88

[8]祝大鸣.独特的日本人:岛国文化之解读[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 2009

[9]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流案例分析[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跨文化商务合作 篇2

简奥斯丁《爱玛》中的爱玛形象分析 34 论东西方文化中的体态语差异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 3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7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38 《飘》的成长主题解读 39 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40 裘德悲剧成因的分析

Problems Occured in the Process of the Chinese Learning English and Its Possible Solution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言语幽默 43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44 现代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比较研究

The Elementary Stage Translation Teaching Design for Undergraduate English Majors 46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 47 寻找自我——浅谈《宠儿》中黑人女性的解放 48 生与死的抗争——《厄舍古厦的倒塌》主题解读 49 由《红楼梦》中人名的英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50 从纽马克的关联翻译法看中国高校名称的翻译 51 分析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2习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妇女地位问题 54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

An Exploration to Humor Translation in The Million Pound Note: An Functionalist Approach 56 公示语的功能、语言特点及翻译

从自然主义视角审视《嘉莉妹妹》中小人物嘉莉的命运抗争与幻灭 58 中英手机短信的修辞特点分析 59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60 《洛丽塔》主题与艺术技巧之探析 61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开题报告+论)62 女孩与玫瑰—《秘密花园》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63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 64 图式理论分析中国网络流行词翻译

挣脱枷锁,走向自由——从《人性的枷锁》看毛姆的人生观 66 任务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xx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社会岗位适应能力调查 68 拒绝话语跨空间映射的认知解读—以商务洽商为例 69 论中学英语互动教学

从《去吧,摩西》中的“熊”看福克纳对人性的探讨 71 论王尔德在《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美学思想

从谷歌和百度两大企业的管理方式看中美企业文化的差异 73 Scarlett’s Pragmatism in Gone with the Wind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Colours in The Great Gatsby 75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76 游戏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7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78 On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Theory of “Three Beauties”—with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of Tang Poems as an Illustration 79 Grammatical Analysis of Academic Writing 80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

与身体器官有关的中英文习语对比研究 83 《收藏家》中空间与人物心理关系的解读 84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模糊语在商务英语谈判中的语用研究

从E.B.怀特与秦文君的儿童文学作品看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 87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 88 从警察与赞美诗中分析欧亨利的写作风格

隔离与异化: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人际关系研究

On the Functions of Metaphor in Obama’s Inaugural Address 91 英汉同义词对比及翻译

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

理雅各与林语堂《道德经》英译本的比较

二元对立下人性的扭曲:读雪莉.杰克逊小说《抽彩》 95 论礼貌制约下You-attitude在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用法 96 哥特式风格特征在《远大前程》中的诠释

General Principles and Featur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 98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 99 《双城记》中的象征手法分析

小学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教学比较研究

The General Principles in Translating Chinese Novels into English 102 浅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 104 The Strategies and Translation of Politeness in English Business Letters 105 从中美数字谚语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 107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方法

Analysis of Social Condition from American Gold Rush in The Call of the Wild 110 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从思维方式差异看英语复杂句汉译 112 从英语演讲的修辞运用看语言性别差异

女权主义翻译理论关照下的《呼啸山庄》多个译本比较研究 114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

人格、环境与命运——以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分析《还乡》中的主要人物命运 1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7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Business Correspondences 118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 11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0 《最蓝的眼睛》的叙述声音和视角

A Study on the Methods of Movie Title Translation 122 《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性格 123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 124 关于战争对英语习语的影响的研究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 126 浅谈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12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叙事艺术

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131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 132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及美国梦的幻灭

A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Elizabeth—Two Female characters in Jane Eyre and Pride and Prejudice 134 Chinese Auto Companies’ Cross-border Acquisi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luences on the Chinese Auto Industry—A Case Study of Geely’s Acquisition of Volvo 135 女性主义的觉醒:论凯特•肖班的《觉醒》 136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 137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应用

“美国梦”的幻灭——论《人与鼠》的社会悲剧 139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40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141 英语委婉语之初探

论“迷惘的一代”--以海明威为个案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纳撒尼尔•霍桑《红字》 144 差异、对立与和谐——浅析伍尔夫的双性同体观 145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46 中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 149 汉语动词和翻译

从文体学角度浅析国际商务合同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 151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152 中美企业广告文化对比研究

153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

154 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 155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 156 浅析中西文化数字含义的差异与原因

157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 158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59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160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

161 约翰•欧内斯特•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 162 查尔斯•弗雷泽《冷山》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163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64 论《呼啸山庄》中的叙述技巧

165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企业外宣资料的英译研究 166 拟象性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 167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差异

168 论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169 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思想研究

170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171 从翻译美学角度评析白朗宁夫人“How do I Love Thee?”四种汉译本的得失 172 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173 西方饮食文化给中国餐饮业经营者带来的若干启示 174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

175 浅析伍尔夫意识流小说中的叙事时间

176 An Analysis of the Image of Prisons in A Tale of Two Cities 177 隐喻视野下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分析 178 英文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和写作原则

179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180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 18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的破灭 182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83 浅析商务谈判中的恭维语应用 184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 185 An Appeal for Oedipus Rex 186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 187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 188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叙事技巧分析 189 形合与意合对比研究及翻译策略

190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91 Improving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Oral English by Applying English Songs 192 从服饰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与融合 193 王熙凤与斯嘉丽的对比研究

194 大卫王:在希伯来世界中的社会地位 195 从《蜘蛛侠》系列看美国的英雄主义 196 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 197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跨文化商务合作 篇3

关键词:商务谈判 文化差异 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一、引言

谈判是一种特殊的沟通。国际商务谈判已成为一个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国际商务谈判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否取得优胜地位,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激烈的世界市场竞争中,要赢得优胜地位,除了拥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之外,国际商务谈判也是决定企业国际贸易成败的关键。因此培养知晓国际文化,熟悉跨文化商务谈判技巧的专业人才成为各个商科院校重要的培养目标。本文从我校学生情况出发,就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引起的问题,试探性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策略。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

1、语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

由于人思维模式不一样,交流方式就会有所不同,Robert Kaplan(1966)提出了文化思维对话语模式的影响。在谈判中,准确到位地理解对方语言的意思是整个谈判良性发展的基础!在跨文化商务谈判口头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中西双方就有很大的差异:西方人尽量简洁、明了,是非表态清楚,谈判时爱争辩,语言具有对抗性,口气断然!而中国文化主张以和为贵,把创造和谐氛围作为谈判的重要手段!为了保全双方的面子、群体的面子或别人的面子,经常使用暧昧的、间接的语言!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也很少直接予以拒绝或反驳,而是迂回曲折陈述自己的见解,尽量避免谈判摩擦!中西两方在谈判中如果口头语言的运用不一致,可能就会导致谈判走向歧途,甚至导致谈判失败!

2、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的不同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中国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非常深,认为人固然有生物属性,要谋取利益,但也有社会属性,有时也会“舍生取义”,因此人们的行为应符合集体要求。而在西方文化中却完全不同。他们富有冒险和创新精神,以利润最大化为终极价值目标,尊重个人,奉行能力主义。在个人和群体的关系方面,中国人偏重于群体秩序中的个人,讲“人伦”;西方人偏重于个人组成的群体,尊“个性”。前者从群体的尊卑秩序讲个人,后者从个人利益讲群体。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中国人强调“以修身为本”,把“善”放在价值观的首要位置;而西方强调“真”的重要性。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双方来自不同的价值观念体系,双方就一些问题的理解自然也就不同。如果缺乏应有的文化敏感性和处理不同文化背景中出现问题的技能,商务谈判就会出现障碍。

三、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策略

我校是一个地处西安西郊的一所地市级民办三本院校,生源质量偏低,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太好,加之学校地理位置影响,学生缺乏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也很少有机会能走出国门,切身了解国外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何培养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了解外国文化,熟悉跨文化商务谈判的技巧成为教师们积极探讨的课题。作者结合《跨文化商务交际》所授课程内容及个人经验,就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一些问题试提出以下建议:

1、要树立跨文化的交际意识

在谈判前要了解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在西方,受工业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时间价值观是“直线型思维”,即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对所开展的工作有一个计划安排,因此西方商务谈判人员对实质性谈判前的程序谈判要求很高。在我国,受农业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人们的时间价值观更多表现为“环型思维”,即对时间的概念并不要求十分准确,在谈判中对程序谈判要求低。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为跨文化谈判扫清障碍。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对于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反应和结论。因此,谈判人员应该对不同的文化和特征要有基本的了解。在具体的谈判开始之前,应该对谈判对方的背景和文化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对各个跨文化变量进行分析和判断,从各个细节中把握该文化中对于商务谈判的要求,力求做到与谈判对方和谐沟通,达成一致。

2、了解文化背景,承认包容西方文化差异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谈判对象的行为习惯与他所处的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民族风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承认和包容文化差异则是进行商务谈判最基本的对策,也是使谈判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所以,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要尽量容忍分歧和不稳定!当不同文化在谈判场上碰撞时,要学会尊重和宽容,哪怕在极其微小环节上都不能掉以轻心!而且要做到愿意并且有能力做到文化间视角的转换!要承认和包容文化差异就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这要求谈判者对文化差异必须有足够的敏感性!谈判者不仅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而且要善于理解对方看问题的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面对语言差异时,我们要合理地运用谈判语言!首先,在谈判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上,对于西方国家,我们必须采取外向型交流方式,尽量以简单、明了和坦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就是,非就非,不要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其次,语言的丰富性和艺术性!出口成章语句精辟、言简意赅、妙、语连珠能够明显增强双方彼此的好感!在谈判中,你在英国说英语会比说汉语容易交流,外国人来到中国说汉语不仅有利于交流,还会感到很亲切!这样就会缩小心灵上的距离,避免语言的误区,克服文化障碍,促进双方的了解,产生亲切感,容易引起共鸣!另外,在对待时间观念差异时,我们在谈判中要对时间都做精心的安排和计划,注重其办事效率,养成按时赴约的好习惯!任何一个跨文化谈判人员都必须认识到,文化没有优劣,要尽量避免模式化看待另一种文化的思维方式!当然,跨文化的行为并不意味着要简单地去适应对方,或者把他方文化的形式和方法照搬过来!关键是要学会用他人的眼光来看问题!谈判中要做到“知其习性,以引导之”!

3、有效使用模糊语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经常被作为一项技巧和策略用来表明立场、回答问题以及转变或者保持关系。针对谈判内容、条款等,谈判者通常会避免直接做出明确陈述,而会给对方以“似云未云”的感觉。模糊语能提高谈判的客观性与准确性,解决问题并规避冲突,保持良好的商务合作关系。巧妙、有效地运用模糊语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更需要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深人了解,并时刻洞悉不同因素的影响,准确把握谈判动向。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模糊语的有效使用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l)协调不同文化背景下谈判双方的关系;(2)遵循互惠的原则,采用不同模糊语策略;(3)了解文化差异,把握底线。

四、结语

中国已加入WTO,商务英语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差异将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加紧培养熟悉跨文化知识能帮助谈判参与者分析由东西方思维差异引发的谈判困惑的原因,及时化解僵持的局面,能以跨文化的视角审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商务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影响着谈判的进程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但不管有多么的复杂,只要我们在谈判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对彼此的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会谈中充分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以平等互利原则,把分歧和差异限定在合度的范围内,求同存异就定能取得跨文化商务谈判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维波,车丽娟.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2]白远.国际商务谈判[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刘佳.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4).

[4]刘婷.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5).

跨文化商务合作 篇4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现状

为了具体了解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现状,特对我院11级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中管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现状。本次调查共实发问卷77份,收回问卷77份,有效问卷75份。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他们对自己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看法如何;在校学习期间,商务英语专业是否强调了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并要求他们对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有关商务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提出建议。

下面对问卷调查中的部分题目进行数据分析说明。

1.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你认为自己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如何?

70%的同学认为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而只有6%的同学认为自身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很好。

2.你认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从业发展有多大帮助?

64%的学生认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自身的从业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而只有4%的学生认为,培养他们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从业不是有很大帮助。所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意识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3.你认为在校期间开设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是否有好处?

68%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多开设一些与跨文化商务交际相关的课程是很有益处的,多增加跨文化环节的导入尤为必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其能力,巩固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知识并提升运用能力。

4 . 在跨文化商务交际遇到障碍时,自己能冷静进行分析、比较和概括?

当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进行跨文化商务交际遇到障碍时,只有9%的学生能够冷静的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而64%的学生还不能从容应对。

接受问卷的11级学生当时已是大三,即将走上工作岗位。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可以看出现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较弱,还不能在涉外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进行良好的沟通。

二、提高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具体对策

1.运用“文化移情”策略,克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校园里营造真实的跨文化商务语言的文化氛围,既可以转变由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固有的认知模式而带来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又可以在多元文化沟通和交流中形成文化移情的意识。通过交际情景的仿真模拟,让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亲身经历跨文化商务交际。再者通过多媒体设备,以图、文、声、像等方式向学生展示涉外文化的商务知识,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改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高职院校要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模式做出调整,需要对“语言、商务、文化”之间的关系能有正确的认识,并在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全面地体现出来。切实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要性,感悟到英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要能够形成“语言、商务、文化”三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将三者所学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素质为根本,在“教中学,在学中练”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要发挥更大的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跨文化商务交际方面的知识,以便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敏感度及洞察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多样跨文化商务交际形式,以任务为导向,来加强学生的参与度。

3.学生的自我学习与实践能力。作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必须要明确意识到跨文化商务交际对自身未来的从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具备跨文化商务交际意识,指对外来文化有强烈的好奇心,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学习本身就是有目的、基于比较的过程,因此自己在平时的实践中要对它有一种认知能力,要做到尊重和互动的姿态,能更大限度地结合专业知识并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条件,提高自身对跨文化的敏感度,使自己从中获得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技巧,另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探究式学习方法和体验式学习方法,熟悉文化行为规则、了解文化信息、从而形成文化理解意识和文化移情,让自身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素养逐渐提高。

三、结语

跨文化商务合作 篇5

Course syllabus 课程大纲

1.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简介

(1)Specific Description of Course 课程说明

1.2.3.4.5.Total hours 学时: 32 Hours weekly 周学时: 2 Credits 学分: 2 Feature 性质: Elective 选修 Teacher授课教师:

(2)Course Objectives 课程目标

达到目标:

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院学生尽快提高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东西方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基本差异、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具体礼仪规范、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3)Course Level 课程水平

This course is the Bachelor’s Degree elective course of science majors.It is for juniors.本课程是为三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 要求已经通过六级考试。

2.Course Content 课程内容

1、跨文化交际学基本理论。

2、文化差异案例讨论与分析。

3、个人修养礼仪。

4、一般礼仪常识。

5、跨文化商务礼仪知识学习与情景操练。

6、常用商务信函与演讲训练

Week 1 – 课程内容及机构介绍、跨文化交际学基本理论介绍 Week 2 – 文化差异案例讨论与分析

(一)Week 3 – 文化差异案例讨论与分析

(二)Week 4 – 文化差异案例讨论与分析

(三)Week 6 – 个人修养礼仪

(一)(着装与仪容、表情与举止)Week 7 – 个人修养礼仪

(二)(用餐、住宿、出行)Week 8 – Mid-term Exam

Week 9 –

一般礼仪常识

(一)(谈话、通讯、邀约、派对、酒会、工作餐、自助餐、)

Week 10 – 一般礼仪常识

(二)(运动、娱乐、应聘、公司工作)Week 11 – 国际商务礼仪

(一)(准则、接待计划、礼宾规格、礼宾次序、迎来送往、翻译陪同)

Week 12 – 国际商务礼仪

(二)(称呼与问候、言谈、会晤合影、馈赠、公务参观)

Week 13 – 国际商务礼仪

(三)(会务、仪式、宴请、出访、宗教、国家)Week 14 – 商务信函模板学习与实际训练 Week 15 – 商务演讲模板学习与实际训练 Week 16 – Final Exam 3.Instructional Methods 教学方法

Interactive teaching Communicative teaching 4.Assessment 考查 Attendance出席: 20% Homework 作业: 20% Midterm exam期中: 20% Final term exam期末: 20% Project大作业:20% 5.Reference Books and Supplementary reading(s)

1.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胡超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 篇6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因此在国际商务领域中,已经出现了软件和硬件逐渐背离和分化的现象。与此同时,在整个世界的范围中,跨国公司的组织结构与技术方法等内容也在全面趋同,但是,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软件影响因素,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差异,并且很多国家或者地区,企业中的工作人员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情况,逐渐开始重视在文化内容中体现自身的不同。因此本文在国际商务文化领域的角度进行深刻的研究,以期能够利用现阶段已有的文化领域研究成果,对于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内容进行简单的研究,为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跨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论

(一)文化冲突的内涵

在国际商务发展的过程中,文化冲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体现在不同的地域之间的文化商务交流和沟通中所造成的误解,也可能是由几种不同的文化企业在建设和整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同时很多国际商务企业对于子公司的管理也会面对着不同文化情况所产生的困难。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的石油公司中的管理人员,在与日本的石油公司负责人进行谈判的过程中,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日本企业的负责人给西方企业的负责人赠送了一盒贵重的茶叶,但是西方的负责人就由于西方国家不能够受贿的强制条件,宛然拒绝了。但是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日本企业的负责人又送给西方负责人一台小型冰箱,西方的负责人再一次拒绝了。到了第三次,日本负责任人直接送给西方负责人一个著名的古董。经过对两个国家文化的了解才明白,日本人在谈判的时候本来就有送礼的传统,他们认为这样才能够快速的建立起两个国家或者是两个企业的友好关系。而西方的负责人一再拒绝就是想直接进入谈判的正题,不想出现受贿的情况,但是日本负责人却以为是礼物不贵重导致的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了解其他国家文化差异对于两个国家中的企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二)文化研究的层次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中的员工突然进入到另一种文化环境中,由于对于最新的社会交流方式并不适应,或者是并不认同,很容易导致员工出现抗拒的情绪,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下,员工会对自己国家文化的归属感产生比较强烈的渴求,以及一系列不安以及焦虑的情绪,甚至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产生文化休克的情况。而企业中的员工如果想要战胜文化变革过程中心理上的恐惧感,首先就需要深入的了解到其他国家中的文化内涵。同时想要深入的了解到其中文化差异的内涵,还需要对自身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探讨,并且在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感受,看待自身的文化,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感受自身文化出现的劣势,但是在这期间还需要保证自身文化的底线,这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层次[3]。

二、国际商务中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在国际商务进行商务活动的过程中,企业想要进行跨国方式的经营,不仅仅是其中扩张的一种非常有利的发展方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经营活动中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变化,不同的文化环境和文化背景的企业,会采用不同的经营战略,以及对产品发展理念最终使业务开展,这就是企业需要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一)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中交通运输和网络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也呈现出不可阻挡放的发展趋势,生活在不同领域和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人群,在政治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等情况中也逐渐在了解的程度和认同的程度上逐渐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与此同时,每个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情况也是相互依偎的,并没有一个经济主体能够独立的生存下来[3]。世界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信息和成果共享的一个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的产业链,给各个国家的人们提供生存条件的同时,也因为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带来了严重的文化冲突。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企业的业务也需要不断的扩张,因此跨国公司的已经呈现出势不可挡的经营方式,这一点情况也明显的看出跨国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二)信息网络化的交流方式产生变化

在信息网络化发展的前提下,人们逐渐改变了相互之间的交流方式,并且这一方式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发生了改变,因此国际商务的发展情况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谈判和会晤工作中,网络交涉和其中产品的研发都是其中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且在这其中还需要考虑到国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例如:美国的一个软件公司,在产品或者电脑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还需要韩国相关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解决,并且通过使用数字加密的系统把详细的解决方案发给美国。在这种网络交涉的情况下,对方无法观察到相互之间的动作和表情,因此也不能判断给予的解决方式是否符合对方的文化诉求。例如:日本品牌的方便面为了能够在美国推广,进而提出了杯子形面,这就是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的尊重,也能够良好的拉近双方的距离,表现出对其他国家的尊重,这一点也表示跨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三、文化差异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国际商务企业在进行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人员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文化引导方式,由于企业的子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进行发展,因此还需要对当地的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例如:美国公司想要在日本国家发展子公司,还需要关注到当地的文化发展情况,日本的工作人员习惯每天吃三餐,而美国人喜欢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但是美国子公司的领导不能够强迫子公司人员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这也是跨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nlc202309050220

(二)跨文化领导

一个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领导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话题,并且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就存在着领导的作用,但是社会上对于领导却没有普遍的认可,因此不同的学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对于领导也有着不同的定义。因此在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还需要具备一些相关的特点,临到的活动还受到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领导的活动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目的。同时企业中的领导的作用在于通过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而实现自身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措施。

四、跨文化管理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应用策略

由于各国文化之间还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并且在这些差异中也体现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性和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因此对于跨文化管理和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在现代国际商务发展过程中,跨文化管理也给赋予了最新的意义,但是这些意义还需要在企业的不同文化氛围中展现出来,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良好交流。企业只有实现跨文化的管理,才能够约束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工作情况,使所有员工都具有一个重要的向心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一)认识和尊重文化的差异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情况,并且是不能够被消除的,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客服狭隘的思想情况,承认文化差异存在的情况,并且尊重现有的文化形式,良好的树立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重要理念,但是跨文化并不是为了改变他人的价值观念,还需要在不同的文化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找到能够使文化相互融合的解决方式。同时还需要国际商务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意识的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间的差异,发掘不同文化之中的可取之处,并且思考这些跨文化交流最终产生的影响,这样才能够保证员工在企业中认识和尊重文化中的差异。

(二)国际化员工的文化适应能力

跨国文化中的管理,主要就是针对企业中员工的管理,跨文化管理的接受人员也是企业中的员工,并且企业中对于跨文化管理的主体也是员工。企业中跨文化管理最终的目标就是使不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这也是一种最新的文化发展方向,这一点也适用于企业中的所有员工。并且这种文化发展方式也能够被所有的员工接受,同时也成为员工在商务谈判过程中的行为准则。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实行跨文化管理就是对员工的思维方式进行良好的整合,但是在企业中如果没有日常的交流和沟通,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就不会消除。所以在企业中想要实施跨文化管理还需要兼顾对人员的管理和跨文化的交流,这样才能够保证最新的文化发展的更加长久。

(三)合资企业的跨文化差异整合

在现代西方的企业中,跨文化管理的模式一般呈现出三种情况,第一种就是直接把总公司的文化灌输给子公司,国外子公司只能够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总公司给予的文化。第二种就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保留总公司的文化,同时也保留着本土的文化,使两种文化能够共同生存。第三种就是把总公司的文化和国外的子公司文化进行融合,并且在总公司文化和子公司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出一种罪行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管理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并且还带有总公司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以上内容中第二种管理模式的相互融合。

(四)国际化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分析

不同类型的国家文化企业还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策略进行分析,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母国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的时候,就需要采取不同的跨文化管理模式,想要解决这种文化冲突有三种方案:第一种就是可能性凌驾,主要指的就是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还需要凌驾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之上,最终扮演着统治者的角色,因此组织的决策还有行为都受到文化的支配。第二种的可能性就是折中,折中方式指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采取的妥协和退让的方式,优异的忽略文化之间的差异,实现求同存异。第三种可能性就是融合,所谓的融合指的就是不同文化之间承认和重视彼此之间的查体,并且在互相尊重、互相补充的基础上实行的一种全新的组织文化。

五、结论

根据以上内容能够看出,现阶段我国还处于一个比较重要并且非常特殊的发展阶段,很多领域中的企业和文化都需要进行最新的整合,因此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发展的环境下,其中出现的冲击,依然值得我国在发展的情况下好好的利用起来。但是在这其中跨文化管理工作也是最新时期企业中所需要面对的强大挑战,这也是我国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内容。在这其中,还能够把文化上的差异当成是一种优势,最终在企业的发展情况下加以利用,合理的规划跨文化管理的最新模式,并且运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达到文化的融合,以便于产生一种最新的文化形式,这也是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箫,肖芬,胡文涛.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能力概念模型构建[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1:29-34.

[2]郭鹏.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沟通技巧[J].文学教育(中),2013,11:47-48.

[3]陈曦.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管理再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3:97-98.

跨文化商务合作 篇7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学的重要性

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在涉外交流的过程中其重点还是跨文化交际,特别是作为商务英语,结合了国际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并且以培养学生具有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与扎实的商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此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与传统习俗的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文化也是各自不同的,因此,在很多的涉外活动中商务人员往往会遇到商务文化冲突,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涉外商务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达成交易有效交际的基本出发点。

1、跨文化商务交际学是商务英语教学的要求

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悉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还要熟悉其他国家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由此可见,文化成为了我国商务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商务知识以及社会文化的知识是缺一不可的。

2、跨文化商务交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与使用

培养学生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加彻底的了解英语,并在涉外交流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好英语。例如中国比较重辩证思维,非常讲究悟性,而西方人则重视理性与逻辑思维,由于各国文化的不同,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也往往不同,因此,明白各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学生语言的表达。

3、跨文化交际有助于提高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就业

由于商务英语教学中单纯的采用英语与商务知识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会用英语语言来进行交流、沟通,但却因缺乏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而影响了跨国商务活动,导致了学生在步入工作之后深感交流的困难。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整合跨文化商务交际学,成为了商务英语教学中的重点。

二、跨文化商务交际学与商务英语教学的融合

1、转变教学观念,在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导入跨文化意识

对于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往往对英语语法与词汇非常的重视,而忽略了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也无法获得跨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因此,老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商务英语的重要性。改变观念首先是需要改变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模式,其次就是要强调跨文化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通过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传授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并在具体的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例如可以从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等这些常见的社会交往文化因素中来找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别,从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形式使用的正确性,以及对跨文化的敏感度。在进行外贸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对商务交往过程中的礼节礼仪、不同的商业价值观、判断风格等进行介绍,以及由于跨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交流中的表现,

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与观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由于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过分的注重了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语言的使用,通话跨文化因素之间的影响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幅度。因此,为适应现如今的全球化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应当打破老师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并充分展现出商务英语的交际特点,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呈现出灵活性、趣味性、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法、任务教学法等交际教学法,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为加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渗透跨文化,例如鼓励学生多看一些课外读物,常见的西方国家历史地理、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在不断扩大学生英语知识视野的同时,可以使得学生对各国文化有一个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跨文化材料,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在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通过课外时间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有力。例如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西方国家的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美剧电影等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地道的英语口语表达方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一个国家的生活特点、风俗习惯等的了解,从而增加跨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效的利用有外教的学校,聘请外教作一些报告或者讲座,从而增加学生与外教的交流,同时还能够学到西方化文化习俗与交际技巧,对于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作为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在商务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应当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与教学观念,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跨文化的敏感性,加强学生跨文化的英语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摘要:在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跨文化的交际能力。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加强,使得不同层次的跨文化商务活动也越来越多。因而对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用英语进行涉外交流的人才需求也不断上升。

关键词: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商务英语教学,融合与启示

参考文献

[1]乐思伟.跨文化商务交际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5(01)

[2]史兴松,徐珺.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对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2(04)

跨文化商务合作 篇8

一、什么是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棘手的概念。文化是知识经验, 信仰, 价值, 观念, 社会角色等的积淀物。文化是无所不包的生存方式和模式。因此文化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人们每天都在通过和周围其他人的交往学习文化。不同的民族, 国家的文化行为, 信仰都各不一样。但是有一点人们是有着共识的, 这就是文化在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因此, 文化在国际商务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并利用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或者把本国的文化强加于别国的文化之上, 都可能导致国际商务活动中意想不到的挫折与失败。

二、跨文化失败商务活动案例分析

1. 词汇中的文化差异

词汇是语言主要的基本单位。词汇意义有“概念意思”和“内含意思”之分。前者比较固定, 通常是字典里给出的意义。而后者是指扩展意思和联想意思。它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最大障碍之一。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中也许有不同的意思。因此了解词汇在商务活动中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就十分的重要。

例案1: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墨西哥卖汽车起了一个名字叫“NAVO”, “NAVO”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it doesn’t go” (不能开) 。给车起了一个不好的名字。墨西哥人当然不会买了, 结果市场惨败。

例案2:上海产“白翎”钢笔, 英译为“white feat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 其原因是在于英语中有一句成语“to show the white feather”, 意思是临阵脱逃, 白色羽毛象征的胆小鬼。那么这种钢笔的销售不好, 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 不同颜色词其含义随文化环境的转变而变化。比如, 在西方国家, 黑色表示哀悼;在穆斯林国家绿色是流行色;而红色和黑色在一些非洲国家被视为消极颜色。所以对于开拓市场者在选择颜色词时应认识到其文化中的意义, 多从买方文化美感出发, 而不要从卖方文化出发。据说通常情况下, 一国的国旗颜色是这个国家的代表颜色。

2. 礼貌问题的文化差异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要评判和理解具体互动行为的礼貌与否,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社会文化特有的期望和评价模式。同本国人之间的交往相比, 礼貌问题在与外国人的交往中通常表现的更为敏感。同时礼貌也是调节社会和人际关系的重要范畴。把握好不同文化当中礼貌方面的文化差异, 在某种程度上对国际商务活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例案3:何军是中国某领域颇有建树的工程师, 他与加拿大人Mike有工作往来, Mike每次来中国三次, 何军从安排住宿到派人陪他出去办事, 安排十分周详。不久, 何军到加拿大出差半年, Mike把他从机场接到住宿的地方, 就称家中有孩子要照顾, 改天请何军吃饭。Mike最终并没有像何军在中国接待自己一样接待他, 只请何军吃过两次饭, 也很少帮忙。何军感到很失望和受伤害, 觉的Mike非常没有礼貌, 至少应该回报自己在中国对他的帮助。其实并非Mike不讲礼貌, 而是北美人在时间上承受的压力很大, 他们并不欣赏花很大时间和精力去维持良好的双方关系。他们虽然崇尚相互帮助和良好的双边关系, 但他们同时认为需要有时间来做自己的事情。对Mike来说, 他并不感觉自己没有礼貌。于是这样的误解直接导致了双方关系的不融洽。

再者, 以中国人初次见面时习惯提出的那些个人问题为例:从姓名、年纪一直问到工资、住房、婚姻和有几个孩子等家庭细节, 常常使西方人迷惘不解, 甚至产生不满。因为这些问题涉及他们眼里的个人隐私。这种无视人际关系中必要的社会距离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是非常不礼貌的。

3. 时间观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表现出不同的时间观念。如北美人的时间观念很强, 对美国人来说时间就是金钱。他们具有强烈的现代竞争意识, 追求速度和效益, 这就造就了美国商人雷厉风行的商业作风。他们会在各个环节尽量缩短谈判时间, 力争使每一场谈判都能速战速决。对他们来说, 要衡量一个谈判的进程如何, 就是看解决了多少小问题。而东方和南美一些国家的时间观则不是那么强, 迟到对他们来说并非不可原谅。中国人会用长远的眼光和系统的方法, 在广泛的范围内综合分析议题和衡量议题的重要程思维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案例4:巴西一家公司到美国去采购成套设备。巴西谈判小组成员因为上街购物耽误了时间。当他们到达谈判地点时, 比预定时间晚了45分钟。美方代表对此极为不满, 花了很长时间来指责巴西代表不遵守时间, 没有信用, 如果老这样下去的话, 以后很多工作很难合作, 对此巴西代表感到理亏, 只好不停地向美方代表道歉。谈判开始以后似乎还对巴西代表来迟一事耿耿于怀, 一时间弄得巴西代表手足无措, 说话处处被动。无心与美方代表讨价还价, 对美方提出的许多要求也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考虑, 匆匆忙忙就签订了合同。等到合同签订以后, 巴西代表平静下来, 头脑不再发热时才发现自己吃了大亏, 上了美方的当, 但已经晚了。

4. 权力观的文化差异

西方社会经历了争取平等自由权力的资产阶级革命, 平等意识深入人心。同样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英美等国奉行平等主义价值观, 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 而中国人受等级观念的影响较深, 上下级观念和集体观念比较强, 所以商务活动模式基本上是集体出场, 但拍板定案的是决定性的一人, 甚至决定人根本未出场。这被文化学家称为“高距离权利文化”, 在出现较复杂棘手的问题时, 谈判人就难以决定;而西方这被文化学家称为“低距离权利文化”, 表面上看是一两个人出场, 谈判人相应的权限已经赋予, 或是智囊用辅助其决策, 因而在谈判中, 谈判人个人的责任较重, 也较高、较灵活。

案例5:几年前在北京曾有过一项重要的会谈。中德双方拟在中国建立职教研究所。前期进行的很好。但就是否在天津建所的问题上出现了异议。德方表示, 如果天津职教隶属教委, 他们表示同意。如果隶属劳动部, 他们则无法同意。天津代表表示, 他们为此要研究一下, 征求一下上级的意见。但德方却坚持, 一定要立即给出明确的答复。由于中方不可能马上提出明确的意见, 德方随即表示无法考虑合作成立天津职教所, 同时认为该项目的谈判可以到此结束, 并要求会后天津的五人代表团立刻离开谈判驻地。原计划第二天为庆祝会谈圆满结束的京郊西山旅游。天津代表因为被要求马上离开, 也无法参加这次交游活动。此事一度对中德贸易产生了极负面的影响。由此可见两方权力观的明显不同。对对方权力观念的不了解, 其结果就是谈判的彻底破裂, 对双方的损失都是巨大的。

三、总结与对策

综合以上, 要解决因文化差异而带来的商务活动的负面影响, 最原始的方法是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和两国之间的差异。商业合伙是文化探险者, 其第一步就是敢于发展超越自我文化, 考虑他文化的心态, 积极开展文化沟通, 避免和消除文化矛盾。来自不同背景的商务人士彼此往来, 并且正确认识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 提高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要理解别人的文化, 也要理解自己的文化。同时要积极开展和参与有关文化培训的活动, 对提高跨文化的管理技能、促进对别人文化的理解以及对顺利开展国际商务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正元:国际商务文化[M].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2]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9

浅析跨文化商务交际失败的原因 篇9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 使得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 现代化商场上随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由于外语知识的普及以及国际知识的增强, 大多数商务交往活动都能够取得成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 一些跨文化的商务活动也会出现障碍甚至中断。除了经济利益本身的因素外, 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是这种障碍或中断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语言因素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失败

当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商务或其他交际活动的时候, 语言的不同往往最容易导致交际的失败。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商人在与不懂汉语的美国商人做生意时, 往往会惘然若失, 不明就里。除非有翻译在场, 他们间的商务或其他交际活动通常难以获得成功。同时, 即使中国商人会英语或美国商人懂汉语也并不能保证相互之间的交往顺利进行, 其原因在于, 一方面非母语者难以用对方的语言完整或充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 另一方面, 说母语者在与将其语言作为外语使用但并不够熟练的对话者打交道时, 往往会经历一种挫败感, 并常常伴之以怨恨之情。他们往往会问:“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就不能把我们的语言学学好?”或者:“我为什么要浪费时间与他们交往?” (严东、韩仲谦, 2000)

语言方面的因素所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失败甚至会发生在同一语言的不同方言的使用者之间, 操上海方言的上海商人和操广东方言的南方商人, 难以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操同一种语言但文化背景层次不同的人身上, 城市文化背景的商人和乡土文化背景的商人间, 难免存在认识上的差异, 从而给交际带来困难。这些情况的发生, 往往是因为当事者双方或多方都想当然地认为他们的交际不会出现问题, 毕竟他们讲的是“同一种语言”。

语言因素是导致交际失败最显而易见的因素, 因而也最容易得到克服。双方或多方可以依靠优秀的翻译, 实现相互间的了解、会谈和商务交流, 另一方面, 任何一方都可以学习对方的语言或共同学习某一种语言以实现各自的交际目的。

然而, 即使讲外语者熟练地掌握了对方的母语, 仍然不能保证双方间交往的顺利进行, 因为跨文化的商务沟通或其他任何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还受制于文化因素的制约。

三、文化差异导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交际失败

文化本身不能进行交际, 是人在进行交际。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交际方式, 不过文化能决定该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交际方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误以为对方与自己没有什么两样, 一旦发现对方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相差很远, 就会困惑、失望, 造成跨文化交际的失败 (卢长怀, 2004) 。这种文化上的障碍客观存在, 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但却是问题的关键只所在。因为交际中有很多情况不是认为造成的障碍, 尽管交际双方都有交际的良好愿望, 结果却不能令人满意。但不同文化所孕育出的不同价值观想碰撞时, 就容易形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 (高明, 2005) 。

1. 因对文化价值的诠释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

现代化商场上汇聚了来自全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员, 他们对各自的文化价值内涵有着独特的解释, 据之形成自己特有的为人处世的方式, 并具体反映到商务活动的处事风格上。商务活动中不了解目的语文化或不充分接触目的语文化, 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基本内涵都是相似的甚至是同一的, 不考虑或不重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 很容易导致商务交际的失败。事实上,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 都具有一套生活在其中的民族所赖以生存的价值体系, 人们可以很容易地表达这些价值观念, 因为它们体现在具体的传统习俗、宗教信仰或道德准则上。还有一些文化价值则更多的体现为一种直觉, 一种认为某种行为正确或错误的感觉。一些最重要的文化价值表现为跨文化间的统一性, 比如所有的文化都对谋杀、乱伦和抢劫等犯罪的惩罚;而另外一些重要的文化价值则呈现明显的差异, 比如西方崇尚个人主义, 将社会活动看做是个人价值体现及个性发挥的实践场所, 而中国则倡导集体主义, 将个人的价值取向定位在实现集体注意的社会价值之中。再比如,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 签订合同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合同 (contract) 一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其含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对美国人或德国人来说, 合同是一种签了字以后就必须遵守的东西, 签字就意味着是定稿不能再变。但是日本人把合同看作是由于环境变化可以被修正的开始性文件。南美人则把合同看作是一种不容易实现的理想状态, 在上面签字只是为了避免争论而已。意大利人对合同有着非常灵活的看法, 有时不执行规定, 但并不承认自己违法, 他们往往采取一些走捷径的办法。德国人刻板、守时、做事井井有条, 不愿同时做几件事情, 因此签订合同时, 他们要的是具体的内容、细节, 合同一旦签订, 就要按时完成合同中所规定的各项工作 (赵湘, 2006) 。由此可见, 在习俗文化、思维文化、心态文化等诸多方面, 不同的人群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 稍有不慎, 都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意想不到的挫折和误解, 从而导致交际障碍或交际失败, 使商务交往无法实现。

对于因对文化价值的诠释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 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首先在观念上认识到文化并没有是与否、对与错的明显界限, 同时要尽可能多地了解、熟悉商业伙伴的文化背景, 寻找其中存在的差异并相互体谅弥合。在学习掌握对方的语言时, 更多地、更主动地了解对方的国情、民俗和人文知识。在言语交际过程中, 尊重对方的语言和思维习惯, 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 就能够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2. 因价值观不同而引起的交际失败

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 交际者往往会认为自己所信仰或遵循的文化价值体系是绝对正确的, 漠视交际对方所拥有的文化价值体系, 这种种族自大心理会带来对其他文化的偏见, 也表现为对不同文化个体的求全责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谈判有着不同的理解, 其谈判的方式、方法、技巧及风格也大相径庭, 甚至于谈判时的切入正题的方式也不同。大多数美国人将美国视为全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最民主的国家, 因而认为美国的规矩理所当然是对的 (赵湘, 2006) 。文化的差异导致在一种文化里被认为是合理的行为, 而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变成了不合理的行为。比如说, 在谈判中“较少的目光接触”被西方人认为是一种心理战术, 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却是一种礼貌和谦虚地表现。类似的“没有私人的会谈地点”并不意味着中国的谈判者要把谈判对手放在一个充满压力和没有秘密的环境中。中国人不像西方人那样有那么多的个人隐私, 谈判也被认为是公开的讨论。在理解时间概念上也有着差异。在美国, 商务人员拖延业务可能是由其它业务繁忙或工作中相互协调不好造成的。但在埃塞俄比亚, 决策时间的长短直接与决策者的地位有关, 因此, 该国的一些基层官员经常用拖延时间的办法来提高自己在外界心目中的地位。对日本人来说, 业务上数月甚至几年的拖延, 并非是他们失去了对该业务的兴趣, 而是想以此达到某种目的。他们深知许多国家的业务远对九等无耐心, 往往急于求成。另外, 在权利分配方面, 中国谈判者会认为作为买方的谈判者处于谈判中的强势地位, 那么就有优势提出有利于本方的提议。而对于西方人来说, 谈判的双方是平等的, 谈判的内容也是平等的钱物交易, 这在中国谈判方看来是不可能接受的 (李相敏, 2007) 。

虽然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出现误会或摩擦, 进而影响的到国际合作、公司利益和工作效率, 但只要双方本着合作双赢实现商务交往的友好愿望, 了解和注意对方的文化特征, 并做出正确的反映和决策, 就能克服跨文化的这种负面影响。

3. 因文化定型与偏见而导致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文化定型 (stereotype) 是人们对其他民族或种族所持有的预想而导致的成见, 例如大多数人一般会认为中国人吃苦耐劳, 英国人保守刻板, 美国人开放随和。这类概括的认识常常左右人们对对方的理解, 可惜的是这样的认知定型很可能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因为并非每一个文化的个体都带有他那种文化的所有定型特征。如果将定型的认知模式套用于某种文化的所有个体, 必然会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毕竟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的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负面的文化定型还会带来偏见, 而偏见又会给交际双方带来敌意。例如, 许多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国情和民情知之甚少, 想当然地从定型文化的角度认为中国贫穷、落后、不开化, 在与中国商务人员打交道时傲慢自大, 其思维方式注定会给商务交流带来障碍。

定型文化往往在日常交际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来, 人们对之的态度常常首先表现为愤怒, 而不是急于澄清其中被歪曲的事实。消除定型文化给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消极影响, 要求国际商务人员具有良好的世界各国文化知识储备和宽容的博大胸怀, 与人为善, 以实现商务交际为最终目的, 打破定型思维和偏见, 与不同宗教、文化和种族的各类商人建立起良好的个人关系。

4. 因对非言语行为的理解不同而导致的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

语言是人们进行商务活动时的主要交际手段, 但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 往往会伴之以一系列的非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包括声音的变化 (音高、音调、音质和语速) , 面部表情的变化, 身体语言的传达 (体态、身体距离、空间方位、手势、姿态和触摸) 。虽然有些非言语行为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不同的文化对它们有不同的理解与使用。例如, 中国人都知道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是”, 但对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一些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却恰恰相反。又如, 一些身体语言在中美文化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中国人跺脚以示愤怒, 美国人把此解释为不耐烦;中国人演讲完毕, 通常为自己鼓掌, 美国人认为这是不谦虚的表现;但给予或接收礼物时, 中国人使用双手以示敬意, 而美国人对此却不以为然;美国人可能会用手拍打其他成年人的头部以示同情、友爱或鼓励, 而此种行为可能会侮辱中国人 (卢长怀, 2004) 。

非言语行为非常难以捉摸, 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交际的进行, 在商务活动中需要特别注意。处理的方法是在进行商务沟通之前尽量多地了解对方的非言语行为知识和实践, 尊重对方的非言语行为习惯或习俗, 区别不同文化和种族背景的客商, 分别以礼相待。

四、小结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间的商务活动更为频繁。然而, 随着国际经贸合作的不断扩大, 各国跨语言和跨文化商务活动也处在一个多元和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由于各国文化不同, 所表现出来的商务文化类型和定势也不同, 特别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均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会极大地影响商务活动的各个环节, 甚至会决定商务活动的成败。因此, 重视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因素, 探索导致国际商务活动中由于语言和文化因素而导致的交际失败原因, 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对提高国际商务人员的业务水准, 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明:文化差异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根本原因.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11

[2]李相敏:刍议国际商务中的文化差异.商场现代化, 2007/30

[3]卢长怀: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04/5

[4]严东韩仲谦:跨文化交际失败原因浅谈.盐城师范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4

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探讨 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

1 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原则

1.1 讲实用原则

大多数院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内容往往仅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实际商务业务内容少。再者, 由于商务英语教学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 许多学生一门心思想的是如何去应对考试, 而忽视了跨文化意识的活学活用。这样的教学现状是很难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的。跨文化教学的实用原则就要在选择文化教学内容时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密切联系起来。尤其是把跨文化知识置入特定的商务交流情境中去,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分阶段原则

对于文化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跨文化教学中要分阶段制订长期的教学计划, 让学生们逐步提高。教师应当在认真分析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基础上, 综合考虑学生的领悟接受能力, 精心挑选文化教学知识点,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地做好跨文化教学。

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所谓可持续发展原则, 是指商务英语跨文化的教学应当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教师要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向学生系统讲授汉语与英语间的商务文化差异问题, 以便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们在研究问题的同时获得文化敏感性。此外, 还可以通过引入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文学、典故等, 拉近商务文化与学生间的距离感, 使学生接受西方商务文化的熏陶。

2 商务英语跨文化教学策略

2.1 增设英语文化选修课程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学生的商务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在一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增设英语文化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着重介绍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商务礼仪活动涉及的文化常识、英语视听说、商英语文学经典著作等内容。

2.2 跨文化意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有专业课程

跨文化意识体现在商务英语的读、写、听、说的各个方面, 因此, 专业课程教学都必须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商务英语写作课程为例, 为使贸易双方沟通畅通无阻必须特别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词汇表达问题。同样一个词语置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其含义上的理解是有很大差异的。比如汉语“狗”带有贬义, 而美国人则认为“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 没有贬义。所以, 我们在商务英语写作中使用某些词汇时, 不可停留在它的表面意思, 而要从对方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上做出恰当的表达。教师要教导学生平时注意这方面词汇的积累, 以便于将来灵活运用。二是语言风格的问题。商务活动讲求效率, 同样, 在商务信函语言风格方面也应当言简意赅、用词准确、明白无误。这与汉语含蓄、客气、间接的语言风格形成了明显差异。因此, 商务英语写作要摆脱汉语表达方式的影响, 以更为贴切的语言风格进行写作。

2.3 多渠道文化沟通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的兴趣, 让其有一定的直观理解。如可以采取展示目标国的音乐、电影、电视, 制作多媒体课件等途径, 让学生了解最新、最生动的语言和文化信息。而且电影、电视还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人的手势、表情、身体语言等非语言交际方式, 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进一步增进课堂教学效果和文化知识的积累。

3 结语

商务英语专业必须让学生了解并熟悉相关商务类背景知识, 有针对性地习得和扩充商务领域的专业知识, 不断强化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意识, 激励他们去掌握目的语文化, 将有助于学生冲破本族文化的束缚, 从而提高其商务英语交际能力, 为其美好的将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武彦君, 赵欣.浅析商务英语教学中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09 (5) .

跨文化商务合作 篇11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发生冲突的原因分析

1.思维模式的差异。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由于这种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特征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有些思维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因此,动辄就想统一大家的思维模式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东西方人都是在运用不同的文化和智慧在做生意。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在某一种利益下、某一种前提下形成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营造这样一种平台,让大家能够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在发展方向上达到一定的平衡,实现共同利益和价值的最大化。做生意根本上还是利益问题,利益一旦失衡,文化也会失衡。

2.行为规范的差异。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必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方式,这是因为人们的认知、思维、需要、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是在多年的生活、工作、教育下形成的。正是这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个体差异导致了跨文化背景中的冲突。经常出现的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如我们有时拍拍孩子的头部表示友好,而西方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所以要保障跨文化交际中谈判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可能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价值取向的差异。在社会化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往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与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有时无法说谁优谁劣,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比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无能、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

4.法制观念的差异。在处理经济纠纷方面,有些人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却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手段正常解决的问题,有些人习惯于通过“组织”、通过关系、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化的作用,而西方人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和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纠纷。

5.文化优越感的影响。有些涉外人员在经贸活动中,始终怀着文化优越感与对方谈判。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优于来自其他文化或群体的成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其他文化习俗、行为习惯、管理方式都置之不理,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排斥对方文化,缺乏向对方学习的姿态,其行为自然为对方成员所忌恨,遭到抵制,引发冲突,造成谈判失败。

6.语用迁移的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遇到的现象、事物和行为的评价、解释或语言的运用通常是建立在本国文化基础之上的,因此往往会造成交际的障碍,其根源就在于习惯参照母语中的语用方式,忽略了语用的迁移,造成语用失误。社交语用失误是指不了解或忽视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出现的语言表达失误,因此往往导致跨文化商务交际的失败。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人们缺乏对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会无意识地进行语用迁移。

二、如何减少跨文化商务交际冲突的对策

1.尊重对方文化。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要认真认识对方文化与己方文化的差异,从而表现出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要认识到尊重对方文化就是尊重对方个人,因为尊重对方文化是双方心理沟通的桥梁、文化沟通的桥梁,有了这座桥梁,才能对它方的民族性、国民性、行为方式、人格价值取向、风俗习惯有进一步的了解,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尊重对方,才能体会和捕捉到对方的观点及在不同文化理念引导下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地提升自身对异地文化的包容性,通过谈判而达到真诚的合作。

2.文化互补。跨文化优势在于巨大的文化差异使得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着极强的互补性,一种文化的存在可以充分地弥补另外一种文化的许多不足及其单一性。因此,与外方人员的接触过程,也是文化相互渗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对它方文化进行接纳和认可,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人员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能够表示理解、体谅和支持,能容易看出各自文化的优点或不足,便于形成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局面,从而使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3.文化融合。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只要认可多元文化的存在、共存共荣,又有意识地去协调、构建相对统一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就可能形成跨文化全面融合的局面。通过融合的方式吸收异质文化中的精华,为我所用,是适应跨国文化环境,降低文化障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选择。这样便能发挥跨文化优势,形成良性的循环,取得预期的商业谈判目标。

4.和睦相处。有了文化融合的基础,还要营造相互信赖、真诚合作、开放沟通、以及多种文化共存的环境。这对于促进中外员工的沟通非常重要。我方贸易公司或集团可以有意识地组织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集体与团队活动,引导中外籍员工积极、主动地融入对方的生活文化环境,增进双方的人际关系、加强沟通和消除偏见,逐步建立友谊,自然地和睦相处,确保经贸洽谈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5.转变观念。在经贸活动中,有些领导甚至涉外人员有一种误解,认为对外谈判人员只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就行了。忽视了语言的实际运用,忽视了不同文化也是需要不断改进的。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涉外谈判人员的英语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因此,我们的涉外工作者除学好英语语言外,还要转变观念,加强文化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通过各种商务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把握好英语文化知识,锻炼和提高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谈判能力,以达到预期的谈判目的。

6.改进培训办法。较长时期以来,许多机构涉外人员的英语培训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就妨碍了工作人员在对外交往中不同场景下的有效沟通。因此,在培训涉外人员时,一定要加强文化内容的传输,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配合。有条件的单位还可将员工直接送到国外进行跨文化取向和国家文化的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当地的文化氛围,充分理解当地人的价值观,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与当地员工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进一步提高双方在工作上的协调和配合程度,从而保证经贸交易和谈判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还可以举办一些方向意图明确的专题讲座,让文化知识融入语言交际实际环境实践中,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涉外人才。

商务口译中的跨文化失误 篇12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也在不断地通过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等多方面加强同国际经济上的联系。英语作为商务谈判和商务活动当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自然其地位和作用也就不言而喻。同时,人们对于商务口译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口译员既要充分了解中英两国语言,又要了解一定的商务知识。作为文化交流的纽带和中介,商务口译工作者在商务活动和交流当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其翻译的质量和表现可能会影响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不同公司的业务往来。在商务英语的口译研究当中,词汇、语法和翻译技巧等要素已经被人们研究了千百次,但是作为从源语言向译入语研究的一种重要途径,文化和语用方面的因素在商务英语的口译研究里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商务活动当中由于文化原因和语用失误而导致的交流不顺畅、沟通有障碍已经成为了阻碍商务活动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站在跨文化与语用失误的角度上来研究商务口译是一件值得人们引起重视的事情。

二、商务活动中的口译失误

在商务口译的语用失误当中,共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即发音的误读、信息的赘余、信息的缺乏、交流的模糊和词汇的误译。其中所有的类型都同语言学方面息息相关。语用语言学上的失误便是由于源语言到译入语之间语言结构的不对等性而导致的。

(一)发音的误读

发音和口音是在商务口译活动中无法避免的很基本性的问题。一名口译工作者纯正的发音和语音语调能够很好地表现出他在译入语和源语言两方面的能力,使人印象深刻。同时,正如口译活动中人们常开玩笑说的那样,口音问题是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耐心上的最大的折磨。然而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一方面存在不同地域之间的口音差异,比如伦敦腔和美国腔,以及新西兰英语或者澳大利亚英语就具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英式英语当中的“autumn”在美式英语当中就是“fall”,英式英语里面的“rubber”在美式英语当中便是“eraser”等等。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在说英语的时候有时也会由于口音问题,彼此之间产生一定的理解上的困难和差异。但总的来说,这些口音上的差异并不会影响到英语为母语的人之间的正常交流。然而对于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人来说,母语对于英语发音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口译工作者必须对于带有不同口音的英语和纯正英语之间有一个基本的判别,才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商务方面的口译活动。

(二)信息的赘余

信息的赘余是对于简明扼要并且顺畅地理解语言文化的一个严重阻碍,为了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口译活动中关于多余的信息基本上是要进行严格的评判和删减的。为了达到商务信息的有效传递,通常口译工作者要做信息的删减,亦或者是信息上的重复和解释,然而太多的信息也只会造成本来言简意赅便能达到的效果,由于说了太多而产生负面的影响。

(三)信息的缺乏

信息的缺乏,或者说信息上的空白是由于译入语和源语言之间文化结构或者语言结构的不对等导致的。倘若一名口译工作者在商务口译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时间掌握所有的信息,他很可能就会犯下遗漏重点内容或者重要数据的错误,从而产生严重的商务谈判差错,酿成大错。比如“francs”这个单词,通常来讲既可以表示“法郎”,又能表示瑞典、比利时和卢森堡等国家的钱币,如果在翻译的过程中没有加上“Swiss Francs”“Belgian Francs”等修饰词语,很容易会让听话人以为指代的是别国的货币,或者让别人钻了漏洞,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四)交流的模糊

交流层面的模糊指的是一个语言表述在从源语言翻译到译入语当中不仅仅有一种翻译的内容。这种交流层面的模糊通常不仅仅指语义层面,更指代的是一种语境层面的模糊。有时,刻意的交流上的含糊沟通是特意要表达出某种“不言而喻”的效果。然而倘若源语言使用的交流内容没有很清楚的表示出来,这对于口译工作者在商务活动中正确地将内容翻译出来的难度便会是一种极高的提升。并且,倘若口译工作者也同样将这些源语言以一种较为模糊的形式翻译成目的语,就会让本身不了解源语言文化的听者一头雾水,从而导致了语用语言学上失误的产生。

(五)词汇的误译

关于词汇和表达方式方面,每个国家都有其独有的特色和说话方式。在商务口译当中,有些词汇和表达方式便有其独有的内涵意义,这一内含和意义是同它原始意思不一致的。比如,在某些商务背景之下,“bond”一词被翻译成为“投标保证”,然而在大部分的其他场合,这个单词会被理解成为“纽带、关联”,这样一来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并导致语用语言学上的失误。

三、相关策略

面对上述的五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提高对于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认识。语言和文化是介于商务口译活动之中的,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商务口译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这也是口译工作者能够在翻译活动当中经常发现文化和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并且不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一名合格的商务口译人员应当对于世界各地区的文化都有一定的专业度和敏感性,他们应当比别人更加熟悉不同大文化之下的社会价值观、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等。除此之外,他们还更应当能够对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一个概括性的对比和归纳。这样一来既有助于译者在翻译的时候提高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判断准确性和语言敏感度,又能够让他们更灵活并且恰当地在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媒介,口译人员不能停止学习新文化、接受新事物的脚步,他们既需要不断地学以致用,又需要在减少语用语言学失误方面为商务口译活动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提高译者的跨文化意识方面,扩大文化的知识层面和提高对于文化的理解是两个重要因素。对于文化的知识层面的提高,通常来讲是站在一个知识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然而对于文化的理解通常是以一种思维方式的角度来对待这个问题。文化的知识包括了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学、教育、习俗、宗教等等各个方面。狭义上来说,便是译者需要对于语言规则和规律上有着比常人更熟悉的认识。此外,提高对于文化的理解,是要站在一个求同存异的具有包容心的角度上看待问题,仅仅有知识层面的记忆,没有自身的理解和清晰的知识梳理,译者很难做到将文化与语言相互结合,翻译出在商务口译活动过程中让人满意的翻译内容。

四、结语

在商务口译层面上,语用语言学失误是一件常见并且无法避免的事情,站在文化和词汇的角度上来看,不及时地对于语用语言学进行纠正,不仅会让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变得十分困难,更重要的是会耽误了双方商务活动的正常进行。在商务活动中频繁出现的语用失误问题不仅应当引起口译工作者的重视,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问题,更应当站在文化的角度来看待并统领出一个新的高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这样,商务活动中的语用失误才有可能被慢慢归类乃至规避,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兆熊主编.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胡文仲著.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何自然编著.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上一篇:无线电力监测下一篇:浮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