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教案

2024-09-12

中学时代教案(共8篇)

中学时代教案 篇1

中学时代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拍特点及歌曲结构。

2.学会歌曲,并有感情地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加入

适当律动并做到互相配合,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3.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亮、舒展的声音演唱《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

2.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体会歌曲内涵,加入节奏重音和适当律动。

三、导入新课

(1)学生踏着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节奏进教室。

(2)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中学时代》视频,请学生充分体会句中的含义。

(3)教师播放音乐,请学生自信并有感情地朗诵《中学时代》。

(4)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导入课题:请学生简单谈谈从小学生过渡到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目标。

四、新课学习

(1)聆听《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

(2)请学生讨论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并回答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力度如何?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进行评价。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把歌曲中的节奏加以提取,请全体同学用XX XX X X | X XX O O |节奏鼓掌。

(3)再次聆听歌曲或教师范唱,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教师提出问题:前八小节歌词的动词有哪些?怎样能把动词的气势唱出来?(在“敲、吹、升、举”这几个字上加上重音记号)请学生按照XX XX

X

X | X

XX O O|节奏加上重音朗读歌词。

(5)《新世纪的新一代》歌曲学习

(6)学习歌曲前八小节:XX XX

X

X | X

XX O O |。

A 请学生打出此节奏,并说出4/4拍的节拍强弱规律。

B 请同学们在强拍(第1、3拍)上加上重音读节奏并按节拍规律读出前八小节歌词。

C 听录音或教师范唱,学生学唱前八小节,要唱出节奏重音,尤其是“敲、吹、升、举”四个字。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改变句子中的断连处理,使歌曲更加坚定有力。并且注意演唱技巧,如:口腔状态,气息的运用,寻找共鸣点。

D 学习OX XX节奏,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

(7)请学生听《新世纪的新一代》音频并仔细观察,比较前八小节的音乐与后面音乐的不同,教师简单提示(从节奏、音区上)。

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从第九小节起音区提高,节奏拉宽,旋律更加舒展,使歌曲气势更宏大,情绪更激昂,进入高潮。

学生讨论并选出歌曲的音乐结构:两个乐段还是三个乐段。

(8)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领唱+合唱等)

(9)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教师可适当提示,如:敲起来、吹起来、升起来、举起来都可加入适当的动作。)

五、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结束前,请同学们思考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和诗朗诵《中学时代》体现了21世纪中学生的一种怎样的精神?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和朗诵?

六、教学反思

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对歌曲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要加强个人素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学时代教案 篇2

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中谈到在嘉兴府中学堂求学情形时说:“我到嘉兴中学以后,果然看到很多光头。校长方青箱装上一条假辫,据说因为他常要去见官府,不得不装假辫……嘉县中学的数学程度特别高……几何老师计仰先鼓励我说,数学并不难学……国文教师有四:朱希祖、马裕藻、朱蓬仙、朱仲璋。最后这位朱老师是举人,是卢鉴泉表叔的同年,我确知他不是革命党,其他三位都是革命党。但他们教的是古书。朱希祖教《周官考工记》和《阮元车制考》,这可说专门到冷僻的程度。马老师教《春秋左氏传》。只有朱蓬仙教‘修身’,自编讲义,通篇是集句,最爱用《颜氏家训》,似乎寓有深意。总而言之,这些革命老师是真人不露相。”从茅盾这节风趣幽默的回忆文字中,他对嘉兴府中学堂的老师怀有深深的敬意,也有着铭心的记忆和影响,尤其是老师们的反清革命精神在少年茅盾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

方于笥(1877—1945),字叠裳,号青箱。是茅盾在嘉兴府中学堂读书时的校长。方校长祖籍浙江淳安。明末后迁嘉兴定居,旋为嘉兴城内望族。方青箱于1877年生于嘉兴马厍汇。据方青箱的儿子方怀时说:“古人常以青箱藏书,此可反映他生于书香之家。”可知有良好的家学渊源。早年在上海中西书院毕业后,曾游历美国、加拿大、日本。深受世界进步潮流影响,于清末加入光复会,立志反清革命。从1910年7月到1911年11月,方青箱在嘉兴府中学任监督(即校长),其时茅盾正从湖州府中学堂转嘉兴求学,据方怀时先生回忆说:方青箱在“主持该校时,不仅提倡剪发辫,组织学生军及实行军事训练,且与其他革命先进敖梦姜及朱瑞先生等成立嘉兴光复会。”辛亥革命爆发后,1911年11月7日,方校长带领嘉兴府中学堂的学生军及起义军进攻嘉兴府衙门,并在嘉兴成立军政分府,方青箱被推为分府民政长。于是,他辞去校长职务,主持肃清清政权残余武装,维持社会秩序,推行民国政制,为嘉兴的光复作出了巨大贡献。

民国以后,方青箱历任吴兴县知事、安徽省印花税处处长、浙江省长公署外交顾问、浙江督军公署高等顾问及南北和平会议秘书等职,在教育方面,方青箱还担任过浙江省立一中校长及浙江省立编译馆馆长。

计宗型(1883—1934),字仰先,曾用名计钟英。是茅盾在嘉兴府中学堂读书时的代数教员。1883年出生在嘉兴新丰镇的一个中等水平的地主家庭,幼年丧父,家道中落,但计仰先天资聪颖,清末应科举考试,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学,曾在嘉兴秀水学堂读书。据计仰先亲属回忆,在县城嘉兴读书时,“因反对考官不公,带头闹事而被除名”,转而去南浔公学读书。毕业后考入浙江武备学堂,但又因反对不合理的管理制度而被开除,旋即去上海入蔡元培主持的爱国学社读书,在那里,计仰先接受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不久,他在同学的资助下,赴日本半工半读,毕业于日本东京物理学校。计仰先不仅精通物理数学,而且富有反清革命思想。在日本半工半读期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革命事业。

辛亥革命前夕,计仰先回到故乡嘉兴,在嘉兴府中学堂任数理教员,此时少年茅盾也恰从湖州府中学堂转学到嘉兴府中学堂,插入四年级学习,由计仰先先生传授其代数知识。计仰先到嘉兴府中学堂任教后,与校长方青箱、诸辅成、朱希祖等以中学堂为基点,积极从事秘密反清革命工作。在这同时,计仰先积极在嘉兴开展体育活动,参加嘉兴竞争体育会,为革命的到来作准备。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嘉兴府中学堂的革命党人积极响应,计仰先凭借革命热情和高大强健的体魄,加入光复沪杭敢死队,参加攻打上海制造局和进攻杭州抚台衙门等战役。

辛亥革命后,嘉兴府中学堂原来校长方青箱主持地方军政事务,校务改由陈凤章主持,但由于陈的方法不当,致使本来对革命充满希望的茅盾等少年学生十分失望,最后被迫离开学校。1912年5月,计仰先放弃做官的机会,认为振兴中国,只有教育,回到革命前工作过的嘉兴府中学堂任校长。此时,学校已改为浙江省立第三中学校。计仰先主持三中校政长达13年。在这期间,他恪尽职守,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据计先生的儿子计晋仁回忆说:“平时,他一早就去学校,晚上一直要到我们将上床的时候,才提了煤油灯回家。他走路很快,街坊上的人背后都称为‘火轮船’。”他挚爱教育事业,对有才华的年轻人关怀备至,如陆志鸿、汪胡桢、张印通等都曾受业于计仰先先生,有很深的师生之谊。据说计仰先对学生要求甚严,时常态度声色俱厉,为了克服自己的缺点,他特地在手指上套枚戒指,以警策自己。果然,后来计先生开导学生态度温和多了。1922年1月4日,计仰先与浙江甲种工业专科学校校长许炳堃受浙江省教育厅委派,赴美考察教育、实业一年,后又去欧洲,在柏林患喉结核病,治疗半年后于1923年11月回国,回国后不久,旋于1924年12月8日被任命为浙江省教育厅长。在主持浙江教育厅时,计仰先革除弊端,深入山区了解教育,争取教育经费。同时,计先生接任厅长后,在浙江文化事业上办成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不仅完成了前任厅长未完成的文澜阁四库全书抄补工作,还将《丁氏抄本》专运北京重新补订,终于使文澜阁四库全书缺书补抄与缮校工作圆满完成。1927年,浙江省长夏超被孙传芳部暗杀后,计仰先失声痛哭,并辞去教育厅长的职务,赋闲在家。

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受同盟会中好友黄郛和张群的邀请,计仰先曾出任南京政府外交部帮办、上海同济大学秘书长,上海市政府科长等职务。他看到国民党日趋腐败,十分不满,特别是对“九一八”后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十分不满。他在上海市政府任科长时,据说国民党党部给他送去一份入党表格,让他入党,计仰先看了一眼,把表格撕得粉碎扔入了字纸篓。其性格可见一斑。“九一八”事变后,计先生在病中为国忧愤不已,痛恨报国无门,常捶击床沿怒声诅咒,1934年末病逝于杭州浙江医院。时年51岁。

朱希祖(1879—1944),字逷先,又字迪先、逖先,是茅盾在嘉兴府中学堂读书时的国文老师。朱希祖出生在浙江海盐长木桥(今富亭乡)一个名门望族的家庭里,族祖父朱昌颐是清道光年间的状元,因此,长木桥朱家有良好的家学渊源,朱家长辈对子女督学甚严。朱希祖17岁中秀才后,正值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朱希祖作为清代名门之后的青年知识分子,也深受感染和影响,他倾向革命,思想进步。后又留学日本,1908年在日本与鲁迅一起听章太炎讲课,是听讲者笔记最勤奋的人。据周作人回忆说:“太炎在东京一面主持《民报》,一面办国学讲习会,借神田的大成中学讲堂定期讲学,在留学界很有影响。鲁迅与许寿裳与龚未生谈起,想听章太炎先生讲书,怕大班太杂沓,未生去对太炎说了,请他可否星期日午前在民报社另开一班,他便答应了。伍舍方面去了四人,未生和钱夏、朱希祖、朱宗莱都是原来在大成的,也跑来参加,一总是八个听讲的人……”许寿裳也回忆说:“我们同班听讲的,是朱蓬仙(名宗莱)、龚未生,钱玄同(夏)、朱逖先(希祖)、周豫才(树人,即鲁迅)、周起孟(作人)、钱均夫(家治)和我共八人。前四人是由大成再来听讲的。听讲时,以逖先笔记为最勤,谈天时以玄同说话为最多,而且在席上爬来爬去。”

朱希祖回国后,又与鲁迅等一起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作同事并参与所谓的“木瓜之役”。当时浙江两级师范校长沈钓儒去职,继任的是夏震武。夏震武到校第一天,就让教务长许寿裳陪他去“谒圣”、拜孔夫子。这种倒行逆施理所当然地遭到许寿裳的拒绝,全校教师知道后,群起反对,并给夏震武起个绰号“夏木瓜”。但他仍不觉悟,态度蛮横,使得不少教师纷纷离校,他还竟以“离经叛道,非圣侮法”的罪名相威胁,引起全校师生的公愤,这位“夏木瓜”终于只好辞职。他们称这次斗争为“木瓜之役”。胜利后,鲁迅和朱希祖等又开一个庆祝会,叫“木瓜纪念会”。朱希祖也是这场斗争的积极参与者。……在参与“木瓜之役”后,朱希祖应方青箱之聘,到嘉兴府中学堂任国文教员。此时正值辛亥革命前夜,朱希祖此时早已是革命党,在暗地里积极进行革命活动。茅盾从湖州转学嘉兴,进嘉兴府中学堂,正巧朱希祖在该校任教。辛亥革命时,朱希祖积极参与光复嘉兴、杭州等地的斗争。革命后,朱希祖回到海盐老家担任海盐县民事长(即县长),主政时,他积极推行剪辫子、放小脚,在全县开展破除迷信活动,严禁鸦片,兴办学校等,开海盐先风,深得家乡民众拥戴。1913年2月朱希祖离家北上,任北京清史馆编修,开始了历史研究道路。1921年,朱希祖又和茅盾、周作人、郑振铎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的新文学运动。1923年任北京大学史学教授,同时在女师大兼课。朱希祖与鲁迅关系一直很好。这位学识渊博、富有革命思想的老师对茅盾影响不小。朱希祖著作有《六朝陵墓调查报告》《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海盐文献源流》等。

钱恂(1853—1927),字念劬,自号积跬步主人,浙江湖州(清归安县)人。茅盾在湖州府中学堂读书时的老师、代理校长。钱氏世居湖州鲍山,以渔田耕稼为业,后来弃农辍渔,迁居湖州城内,成为文土。钱家到钱恂时,已是湖州望族,其弟钱玄同,侄钱三强等都是名人。钱恂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卒于民国十六年(1927)。他青年时即考中秀才,却应试多场未能考取举人。后来步入仕途,即随薛福成等人出使欧洲,先后在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等使馆任职。1897年,钱恂发游日倡议后,以己弟幼楞为留日先导。次年,钱恂出使日本。在日本时,钱恂曾携夫人单士厘从日本东京出发旅行,经朝鲜、中国东北、西伯利亚至欧洲,为时80天。1908年,他出使意大利,次年回国。1910年5月,其胞弟钱玄同从日本回国。不久,钱恂即受湖州府中学堂校长沈谱琴恳请,代理校长,其时茅盾正在这所学校读书。茅盾在回忆录中讲到,有一年暑假开学后,学校组织学生去南京参观南洋劝业会。参观回来,校长召集全校师生开会,沈谱琴校长郑重向全体师生推荐一位长者,沈校长说:“这位钱念劬先生,是湖州的最有名望的人。钱先生曾在日本、俄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做外交官,通晓世界大势,学贯中西。现在钱先生回湖州来暂住,我以晚辈之礼恳请钱先生代理校长一个月,提出应兴应革的方略。”

钱恂代理校长时间不长,但在少年茅盾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次,钱恂先生到茅盾班上教写作文,茅盾回忆说:“他不出题目,只叫我们就自己喜欢做的事,或想做的事,或喜欢做怎样的人,写一篇作文。……我听了钱老先生的话,也和同学们有同样的感想,后来忽然想起杨先生教过的《庄子·寓言》,就打算模仿它一下。我写了五六百字,算是完了,题名为《志在鸿鹄》。全文以四字句为多,有点像骈体。这篇作文的内容现在记不清楚了,大体是鸿鹄高飞,嘲笑下边的仰着脸看的猎人。这像寓言。但因我名德鸿,也可说是借鸿鹄自诉抱负……第二天发下作文卷来,我的卷上有好多点,也有几个圈(钱老先生认为好的句子加点,更好的加圈,同学们的卷子也有连点都没有的),有几个字钱老先生认为不是古体,就勾出来,在旁边写个正确的。钱老先生还在我这篇作文的后边写一个批语:‘是将来能为文者’。”

钱老先生为人和蔼,担任校长时,曾热情邀请学生去他借住的陆家花园游玩,并给大家看欧洲国家的风景画册。1911年的辛亥革命爆发后,钱恂在湖州首举义旗,响应革命号召。辛亥革命后,钱恂为第一任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后又到北京任大总统府顾问。旋即赋闲。1927年卒于北京,终年75岁。

张相(1877—1945),字献之,茅盾在杭州私立安定中学读书时的老师。茅盾在回忆录中说:“张献之老师教我们作诗、填词,但学作对子是作诗、词的基本工夫,所以他先教我们作对子。他常常写了上联,叫同学们做下联,做后,他当场就改……张先生即以此代其他学校必有的作文课。”茅盾的言辞间,充满对这位浙江才子的敬仰之情。后来茅盾所作煌煌一册的诗词集,基础还得力于张献之先生呢。

张献之是浙江杭州人,生于1877年,家境贫寒,父亲早故,全靠母亲替人家缝缝补补的收入维持生计。张献之天分很高,初涉试场即中秀才,后来拜著名词人谭复堂(献)为师。由于张献之的骈文诗词都好,被世人誉为“钱塘才子”。

张献之年轻时潜心研究旧学,又受维新思想影响悉心学习日语,希望通过翻译介绍,探求东西各国富强之路。他翻译的《十九世纪外交史》,为当时关心国际政局的读者所推崇。1902年后,担任杭州安定中学、杭州府中学堂、宗文学堂的文史讲席,除茅盾外,著名诗人徐志摩也是他的及门弟子。张献之先生在安定中学任教时的音容笑貌,茅盾直到晚年还记得非常清晰,在黑板前的风采深深地留在他的脑海里:“张先生曾就西湖的楼台馆阁所挂的对联表示他的意见。他认为‘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这对联虽见作者巧思,但挂在西湖可以,挂在别处也可以,只要风景好的南方庭院,都可以挂,这是此联的弱点。西湖上的苏小小坟,只是一个小小的土馒头。覆此坟者,是个小的石亭,有八根石柱,上面刻满各种对联。这些对联都不曾署名,都是赞美苏小小的……张献之老师则独称许一个短联:‘湖山此地曾埋玉,风月其人可铸金’。并解释道:湖山对风月,妙在湖山是实,风月是虚,元曲中以风月指妓女者甚多,风月即暗指墓中人曾为妓。地对人,亦妙,天地人谓之三才。铸金,杂书谓越王勾践灭吴后,文种被杀,范蠡泛五湖去,勾践乃铸金为范像,置于座右……说苏小小可铸金,推重已极。张先生还就本地风光说:南宋称杭州为临安,以为首都,于是他在黑板上写一首七律,以作怀古诗的示范。这首诗,我记不清是张先生自作的呢,或是前人所作,但诗的前六句(律诗八句)我至今还记得:‘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己来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张先生说‘上方谁请剑’是倒句,意即谁请上方剑,诗词中此种倒句甚多。上方对高庙以物对人甚妙。高庙即南宋的第一个皇帝高宗。这首诗对高宗有讥讽之意。”茅盾对张献之印象之深,在杭州私立安定中学的众多老师中是不多见的。

在茅盾离开安定中学的第二年,即1914年,张献之应上海中华书局之聘,离开杭州,去中华书局编审文史地理课本,主持教科图书部,后又任中华书局编辑所副所长,历时30年。同时,他又是旧《辞海》的主编人之一。张献之著作甚丰,除《诗词曲语辞汇释》外,还有《古今文综》,《古文尺牍大观》(与姚汉章合编),《春声集》(未刊行,已散佚)。1945年夏,张献之先生病逝上海。享年69岁。

哦,中学时代…… 篇3

我还喜欢文学。我那时的记忆力极好,虽不能“过目不忘”,但一首诗念两遍就能吭吭巴巴背下来。也许如此,就不肯一字一句细嚼慢咽,所记住的诗歌常常不准确。我还写诗,自己插图,这种事有时上课时做。一心不能二用,便听不进老师在讲台上说些什么了。

我的语文老师姓刘,他的古文底子颇好,要求学生分外严格,而严格的老师往往都是不留情面的。他那双极具捕捉力的目光,能发觉任何一个学生不守纪律的活动。瞧!这一次他发现了我。不等我解释就没收了我的诗集。晚间他把我叫去,将诗集往桌上一拍,并不指责我上课写诗,而是说:“你自己看看里面有多少错?都是不该错的地方,上课时我全都讲过了!”他的神色十分严厉,好像很生气。我不敢再说什么,拿了诗集离去。后来,我带着那本诗集,也就是那些对文学浓浓的兴趣和经不住推敲的知识离开学校走进社会。

社会给了我更多的知识。但我时时觉得,我离不开、甚至经常使用青少年时学到的知识,由此而感到那知识贫薄、残缺、有限。有时,在严厉的编辑挑出的许许多多错别字、病句或误用的标点符号时,只好窘笑。一次,我写了篇文章,引了一首古诗,我自以为记性颇好,没有核对原诗,结果收到一封读者客气而又认真的来信,指出错处。我知道,不是自己的记性差了,而是当初记得不认真。这时我就生出一种懊悔的心情,恨不得重新回到中学时代,回到不留情面的刘老师身边,在那个时光充裕、头脑敏捷的年岁里,纠正记忆中所有的错误,填满知识的空白处。把那些由于贪玩而荒废掉的时光,都变成学习和刻苦努力的时光。哦,中学时代,多好的时代!

当然,这是一种梦想,谁也不能回到过去。只有抓住自己的今天,自己的现在,才是最现实的。而且我还深深地认识到,青年时以为自己光阴无限,很少有时间的紧迫感。如果你正当年少,趁着时光正在煌煌而亲热地围绕着你,你就要牢牢抓住它。那么,你就有可能把这时光变成希望的一切。你如果这样做了,你长大不仅会做出一番成就,而且会成为一个真正懂得生命价值的人!

特殊的中学时代 篇4

(一)考上了汉阳二中

1963年5月上旬,我们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和四、五年级的学生,从距离学校一公里左右的关贝河水运码头搬运红砖到学校,这是为了新建教室。(1963年秋季,永安小学迁至汉阳七中内上课。原永安小学,成为永安耕读中学,由刘庆生、刘华侨任正、副校长。)这里,介绍一下教育界的有关情况:1962年,为了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汉阳七中(永安中学的前身)停办,永安小学迁至汉阳七中校内上课。1961年春,永安地区单独成立区名为“永安区”,辖永安、向集、九真、新民四个公社,区机关设在汉阳七中内;于是,上级就根据实际情况拨款为永安小学新建一部分教室。

这一年的5月中旬开始,我们毕业班的学生就很少参加学校的劳动了,为的是让我们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初级中学。尽管上面没有提倡升学率,但是在班主任和其他老师看来,升入汉阳二中和汉阳六中的学生越多,就越是证明老师的教学水平高。我们六(1)班班主任袁希栋老师(我们的语文老师)特别嘱咐我,说是作为班长要在班上起到积极带头的作用,要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汉阳二中,今后争取在二中的高中部学习,往后还要争取考上大学,为自己也为学校争光。教我们数学的王明亮老师,还有教我们音乐的陈家康老师,都分别找我谈了话,他们都希望我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汉阳二中,今后读高中并且争取考上大学,学好本领为国家的建设服务。(陈、王老师和班主任袁稀栋老师,在平时都关心我的学习情况。陈家康老师和他的妻子欧阳永珍老师,从三年级就教我们的语文课和音乐课。王明亮老师是本地人,他时常指导我的数学课。)我从班主任那里了解到:农村小学的毕业生升学率很低,能够考上初中的学生自然就不多了,而汉阳二中初中部招生的名额是很有限的。如果升学考试的成绩不好,就会落入汉阳六中(汉阳县的农业中学),或者直接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已经十四岁的我,在平时也听到大人们说过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和“跳出农门进龙门”等等话题,就有了今后读初中读高中考大学的梦想。另外,我没有忘记1956年11月中旬向母亲作下的“保证”——一定好好地读书,于是卯足了劲迎接升学考试的到来,一心想着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汉阳二中。升学考试结束后,我的感觉很不错,认为考上汉阳二中没有问题,不会落入汉阳六中,也不可能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在暑假期间,我和几个同学时常去学校打乒乓球,另外也是为了早一点得到升学的通知。到了七月下旬的一天,母亲就利用休息日带着我到六七公里处的侏儒区武功公社铁炉大队去挑香瓜,为的是在我们街上来销售以赚取极为有限的利润,以此为我筹集一部分上二中的费用。也是运气不好,挑回的香瓜只是卖出了一部分,其余的也只好自己吃了;折了本不说,更令我难以忍受的是还遭受了少数人的白眼!十四岁的我,可以忍受生活的清苦,也可以忍受体力劳动的疲劳以及疾病的痛苦,却忍受不了别人的白眼!想到了人们平时对“贫”与“富”的议论,什么“贫穷是地狱,富裕是天堂”,什么“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

亲”等等,就不禁感叹:人哪,穷不得!穷了,就会遭到别人的白眼,就会被人瞧不起!

“香瓜经历”以后,我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心里说:今后,坚决不做小买卖的事情了!于是,我对母亲说:“今后,我坚决不做小买卖的事情了。我一定好好地读书,努力上进,将来争取考出去,为您家争气”【注:遗憾的是,由于“文化大革命”,我失去了读高中考大学的机会而成为农民,没有出息也就没有为母亲争气了。有时候,我独自感叹: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凭着我的思想品德、智力因素、壮实身体以及刻苦学习的精神,由高中而大学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吗?那么,我的人生不也是另外一番景象吗?唉,时也命也!还有时候,我在心里说:如果不是“香瓜经历”伤害了我的心灵,那么我的境况也就大不相同了。】

1963年9月初,收到了汉阳二中的录取通知书,我心里才踏实了,母亲也当然感到高兴。为了我去二中读书,母亲特地扯了几尺白色纱布,为我缝制了两件“汗衫”,因为家里太穷没有钱为我添置好一点的衣服。母亲为我筹到了书学费和当月的生活费(每个月交2元的烧柴费)之后,在规定上学的那天早晨,我就背着一张旧单人席子、一床旧的薄被窝和上十斤大米以及录取通知书等等,经过长新集、周家老屋,步行了八里路程进入了汉阳二中,有老师和高年级的学生接待了我们新生并且帮忙办理了入学手续。高年级的一名学生带领着我走进寝室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五名同学了;四张上下层的木床,有八个同学住在这里,我向那五名同学笑了笑并且报出了姓名后,才知道我们同在初一(2)班,班主任是陈荣铎老师。

第二天早餐后,我和寝室的同学走进位于老八栋北边最西头的初一(2)班教室的时候,班主任陈荣铎老师已经在教室里了。陈老师让我们找了地方坐下后,就作了自我介绍,这才知道他既要教我们的语文课,又要教全校的音乐课(每个班每个星期基本上有一节音乐课)。接下来,陈荣铎老师当着大家任命我为班长,令我感到意外,尽管我感到有些不安却也不好推辞了。【注:到1966年初中毕业,我一直担任班长。陈荣铎老师跟班走,一直是我们的班主任。】

初中部的教室,大多在老八栋,新八栋里也有几个班。所谓“八栋”,就是八个班都在一栋房子里,房子的中间是走道,走道的南边、北边各有四个教室。高中部的教室,分别在老八栋、新八栋和小操场西边的一排房子里。几天之后,我在篮球场遇到了我们队里的王才生,他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了,或许是年龄的差距吧,第一次在学校见面他对我只是说了两句客套话。【注:此后,我时常遇到王才生,从他那里了解到有关的学习方法、高中部的有关情况和报考大学的基本信息。1965年,他考上了武汉同济医学院,成为我们队里的美谈,也成为我心目中学习的榜样。】

汉阳二中位于汉阳县永安区新民公社的坛树坳。学校依山而建(山名为“沙帽山”),山的东头是鸭港桥抽水机站,山的西头是出入学校的唯一的一条碎石公路。为了便于叙述,这里就以教工楼为中心,简略地介绍一下汉阳二中的建筑分布等情况:

南边,是食堂、饮水塘,饮水塘的南边是学校的菜园,菜园的南边是农家的房屋,房屋的南边就是一片农田,再往南约三公里就是奓山镇(通常称为“奓山”)。

东边,是钟楼和食堂管理处。汉阳二中的作息时间以敲钟为标准,一口大铜钟由姓张的员工管理,我们通常把挂着大铜钟的一间房屋称为“钟楼”。钟楼的东边,是一条小路,小路的东边是厕所,厕所的东边是东、西方向的大水塘,这个大水塘既供师生们用水,也供塘下的农田灌溉。大水塘的东头,是男生宿舍。大水塘的北边,是女生宿舍,女生宿舍的北边是新八栋和大操场。在女生宿舍和男生宿舍之间的地方,还有三栋农家的房屋。

西边,是小操场,小操场的北边是高三年级的教室和一部分教师的宿舍。小操场的西边,是大礼堂,大礼堂的南边是农家的房屋及菜园。一般情况下,小操场用于学生做早操或者是学校召开大会。大操场,则是体育运动的场所。

北边,是篮球场。篮球场的北边,是用石块砌成的阶梯,由阶梯拾级而上就是老八栋,老八栋的北边就是秀丽的沙帽山。篮球场的东头,有一条道路通往大操场,小路的东边是女生宿舍。篮球场的西头,就是出入学校的唯一的一条碎石公路。

汉阳二中没有围墙,房屋都是平房。教工楼呈“工”字形,除了办公室,还有教师的单人宿舍。班主任陈荣铎老师的单人宿舍,就在教工楼的中段处;陈老师的妻子,在三公里左右的奓山小学任教。

大约一个月之后,班主任陈荣铎老师在班上介绍了汉阳二中的历史概况:汉阳二中始创于1943年,其前身是开明人士苏金安等人创办的私立新民中学,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管,1958年设立高中部。1957年6月汉阳一中事件发生的 时候,一中的学生打电话到二中要求增援,二中的领导和师生们理智地拒绝了„„

附录一新二中、老二中

1965年秋季,汉阳二中的高中部撤销并入汉阳一中。1987年秋季,汉阳二中整体搬迁到奓山街上,通常称为“新二中”,只设高中部。坛树坳的二中则称为“老二中”,经上级批准而恢复了“新民中学”的名称,为初级中学。】附录二再次去了老二中

特殊的中学时代(十九) 篇5

十九.步行串联到韶山

1966年11月8日,晴。早餐后,我们在教室里学习政治。大约8:30杨浩走进了教室,我与她进一步商量之后,由我在班上向大家宣布:下一步的安排,就是步行串联。步行串联,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的号召,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卫兵,我们要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走出去,经风雨,见世面。现在,我要特别强调一下有关安全方面的问题。步行串联,不能单独行动,而是要三五个人组合成一个小组,这样就能够互相帮助互相照顾。走出去以后,要注意交通方面的安全,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坐车,就要注意上下车的安全。还要说明一点,步行串联的时间,其长短没有规定,具体去什么地方也没有要求,这些都由各个小组自行决定。步行串联结束了回到学校之后,一定要到负责人那里去汇报一下有关的情况。根据我们学校目前的状况,学校领导被打倒了,班主任胡老师要服从高年级红卫兵组织的安排也不来班上指导工作了,我们只能服从负责人的领导。好了,大家开始自由组合吧,组合好了之后把名单交给我或者交给杨浩都可以,然后我们就把班上的情况向负责人汇报。从明天开始,各个小组就可以选择日期出发了。好了,大家开始自由组合吧。

大约一个小时后,绝大多数同学都组合好了,他们把名单交给我之后就离开了教室。直到这时,我还没与他人组合,也没有人提出与我组合。于是想到了杨浩,在心里说:难道,她与别人组合了吗?不可能呀,我们交往了两个月,她对我的感情是真挚的呀,现在怎么会不与我组合呢„„也怪我,是我没有主动提出与她组合。若是她与别人组合了,我能反对吗?我有什么理由责怪她呢„„我一边想,一边不由自主地抬头看了看,只见杨浩与三个“赴京代表”在一起聊天,也就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只好低下头翻看同学们交给我的组合名单,并且在心里说:难道,我成为孤家寡人吗„„

不多时,听见了脚步声向我这边走来,我抬头看了看,只见杨浩来到了我的课桌旁边,她望着我笑了笑,继而用不算大也不算小的声音对我说:“我,跟着你。”我未加思索,高兴地说:“好哇,热烈欢迎!”未料到,其他三个“赴京代表”也来到了我的近前,其中的一个提高了声音笑着说道:“热烈欢迎杨浩同志!”他的话音刚刚落下,看见杨浩给了他一拳,并且提高了声音问道:“你,什么意思?”那个同学笑道:“我觉得吧,你刚才说的‘我跟着你’这四个字,大有文章。”杨浩望了我一眼,似乎在责怪我没有即刻帮忙她说话;继而,她显得有些激动地对那个同学说:“有什么文章?我就是要跟着他,他到哪里我就到哪里,我愿意!”说完,她竟然挨着我坐下了,好像在赌气而故意让大家看到她的举动。此时此刻,我能说什么呢?我知道杨浩说的是心里话,只好挪动了几下身子以利于她坐稳;好在,教室里剩下的同学不多了。我也懂得那个“赴京代表”的用意,他就是想借杨浩的话来公开杨浩与我的关系非同一般——其实,在北京参观革命运动的日子里,他们三个人已经看出了杨浩与我的亲密关系,只是没有明确地说出来罢了。尽管我在心里暗暗埋怨杨浩不应该如此大胆、直率地与三个“赴京代表”对话,也暗暗埋怨那个同学不应该在同学们面前挑明杨浩与我的关系非同一般,却也只好笑着说道:“算了,算了,不要舌战了。言归正传,还没有人与我组合,你们组合好了没有?” 三个男生笑而不答,只是望着杨浩,令我费解。

杨浩望着我,浅浅地笑了笑,说道:“我们观察了,没有人与你组合,你也没有主动地与别人组合。刚才,我们四个人在一起商量过了,我们五个赴京代表组合就很好,你说呢?”

我望着他们,高兴地说:“谢谢,谢谢你们如此信任我。” 思考了片刻,我接着说道:“我们先商量一下。我想先到武汉市去看一看,至于以后如何行动,到时候我们再具体商量吧。”他们表示赞同之后,三个男生离开了教室。这时候,教室里只剩下我和杨浩,我就小声地埋怨她不应该这样大胆、直率地与同学对话。她却说:“你怕什么?我是真心的,直话直说。” 唉,真是拿她没有办法!11月11日,天气晴朗。早餐后,我们五个“赴京代表”组成的串联小组出发了。我们戴着“八一八红卫兵”袖章,由我打着“红卫兵战斗队”队旗走在队伍的前面,一边走一边闲聊,有时候还高唱革命歌曲。我们每个人只是带了一个小书包,小书包里面装着“红宝书”、钢笔、本子、毛巾等用品和两件供换洗的内衣内裤以及零用钱。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上面有了规定,红卫兵小将进行大串联的伙食费、交通费等费用都由国家负担,各地的红卫兵接待站都为红卫兵小将提供食宿。

汉阳一中距离武汉市汉阳区的归元寺20公里左右。(在出发之前,我们已经听别人说归元寺附近有一个红卫兵接待站。我们准备在接待站里暂时住几天,在武汉市串联之后,再到韶山或者其它地方去串联。)我们走在通往归元寺的公路上,一路上遇到了一些步行串联的红卫兵,他们也是去武汉市串联的。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南海北地闲聊,无拘无束地闲聊。三名男生,还不时地与杨浩说起了笑话,说什么今天是“光棍节”,古老的传说,光棍节起源于1111年11月11日;说什么“男女在一堆,走路也不累”之类的话题;说到了亚当与夏娃,说他们偷吃禁果被赶出了伊甸园;说到了张生、崔莺莺和红娘,说到高兴时他们还哈哈大笑起来。杨浩也显得比较大方,不计较他们的玩笑话;我当然为杨浩帮上几句话,以免她“孤军奋战”而显得被动、尴尬。已经十七八岁的我们,自然对有关异性的话题感兴趣了,何况现在是为了减轻步行的疲劳感,说一说笑话也是正常的。其实,在出发之前的那两天,我与杨浩在校外比较避闲的地方闲聊时就谈到了步行串联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其中也包括说笑话的问题。杨浩的态度很明确,她说就让他们去说吧,反正他们三个赴京代表在北京的时候就看出了我们的关系非同一般。有了杨浩的这种态度,我也不是那么担心几个男生说笑话的问题了。

来到了归元寺东边的红卫兵接待站,我们住了下来。这个接待站的规模比较大,接待的红卫兵大多来自本省,也有来自新疆、四川、贵州、云南、河南等省的。外地的红卫兵,无论男女都显得比较大方,出入时有人拉手搭背,他们在白天也不分男女地用一床被子盖着腿部坐在一起闲聊或者看报纸看传单;有时候,他们中还有男女拥抱甚至接吻的举动竟然到了旁若无人的地步。住在这里的红卫兵,绝大多数都是早出晚归,他们或者是去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等大学参观革命运动,或者是游览武汉三镇的风光;也有极少数人,成天呆在接待站里闲聊或者是看报纸看传单。住在这里的红卫兵,有的说去北京,有的说去韶山,有的说去井冈山,只有少数人说趁着大串联的机会好好地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们五个人,几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乘坐公交车到武汉大学、华中工学院等大学去看大字报或者抢传单。大字报的内容,大多是打倒XXX、XXX等等,我们对这些内容不感兴趣,因为我们不了解那些人的情况。传单的内容真是丰富,有“打倒一切”、“怀疑一切”、“造反有理”、“马克思与燕妮的谈话”、“破四旧”、“血统论”等等,简直把我的脑海都填满了。有一天中午在华中工学院大门前抢传单,我背对着大门前边的公路时,被人群挤到了公路的中间,而这时有一辆黑色轿车把我擦倒在地上,幸亏有人及时把我扶了起来。司机来到我跟前,显得很担心地问及我的情况,我说“没事”,他才告诉我:“我们急着去汉口开会„„你看看,我急刹车,地上的车轮印迹有多长„„”见我没有受伤,司机表示了歉意之后就离开了。杨浩来到了我的身边,三个男生也来到了我的面前,他们让我活动了几下身子,见我没有受伤才放心了。(此后,我再也不敢在公路边抢传单了。)

在华中工学院,杨浩和我特地找到了她的表姐刘欣。刘欣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鹅蛋型的脸,两条乌黑的粗辫子,颀长的身材,白皙的皮肤,给人一种美感。见我们到来,刘欣显得高兴地说:“在家里,我爸爸妈妈对我说过了你们的情况,他们说你们两个就像一对恋人„„”说得杨浩低下了头,说得我也显得不自在了。刘欣见了我们的神情,笑着说道:“你们,也别不好意思了。到了青春期,正常的交往也是应该的,相互之间增加了解也是正常的„„” 不多时,刘欣说有事离开了。杨浩又邀请我到汉口她的姨妈家里去看看,我婉拒了,因为我不愿意打扰亲戚。

在接待站里,遇到了一批又一批红卫兵,他们有的是去北京,有的是去井冈山,有的是去韶山。经过考虑,我决定去韶山参观伟大领袖毛主席旧居。考虑到需要步行400公里左右的路程,也考虑到女生的生理情况,我提出不让杨浩参加;哪知她急了而当众质问并且捶打了我,她表示坚决与我们一起步行去韶山,无奈之下,我只好同意了。

11月15日早餐后,我们五个人组成的串联小组从接待站出发了。我们戴着“八一八红卫兵”袖章,由我打着“红卫兵战斗队”队旗走在队伍的前面,一边走一边闲聊并且高唱革命歌曲。经过武汉长江大桥、黄鹤楼,经过郑店、山坡、北伐阵亡将士陵园到咸宁,再到崇阳县城的红卫兵接待站,沿途遇到了许多红卫兵。到达崇阳县城红卫兵接待站的当天晚上,工作人员带领我们来到了一个大礼堂,由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赵璧为红卫兵小将们作了近两个小时的报告,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使我们深受教育。

我们从通城县城出发以后,依然以每天40公里左右的速度前行,很快进入了湖南境内。从南江、平江到安定,一路上同样遇到了很多步行串联的红卫兵。这天中午时分,我们五个人走在浏阳通往长沙的公路上时,我的咽喉疼痛却加剧了,并且依然在发烧,更可恶的是双腿像灌了铅似的难以行走,不得不坐在了公路的旁边。同学们担心我的病情,杨浩还急得哭了鼻子。在这种情况下,我与大家商量之后只得改变了原来准备步行到韶山的计划——在公路上拦车去长沙,先就医,然后视情况去韶山参观毛主席旧居。三个男生去公路上拦车,杨浩陪护在我的身边。我告诉杨浩,是扁桃体发炎,也是我大意了没有及时看医生没有吃药;这些都没有什么问题,到长沙以后打点针吃点药休息两天就没事了。杨浩露出了笑容,吻了我一回说道:“你放心,有我陪护你,不会有事的。”我也吻了她,并且感激地说:“谢谢你。”她默默地拉起了我的手,又给了我一个吻,令我深受感动。不多时,看见来了一辆空车厢的军用货车,看见三个男生与司机在说话。于是,在杨浩的搀扶下缓缓地来到了军车旁边;年轻的司机很是热情,他简短问及我的情况后同意我们上了车,并且还告诉我们是单位派他去长沙办事。大约2个小时后,军车停在了一个规模比较大的红卫兵接待站门前,我们向司机表示了谢意。

这里是长沙市工读学校红卫兵接待站。接待站的工作人员很是热心,有人及时请来了医生,医生为我推注了药水并且为我配上了口服药片。也是药水和药片发挥了特有的疗效,第二天我的病情有了好转。由于每餐的菜和汤都放了红辣椒,令我难以吞咽(接待站里很少为病人做饭和菜,我也怕增添麻烦而不愿意打扰人家),杨浩就自己掏钱去街上为我买来了咸味和甜味的食品,并且主动地喂给我;不能起床行动,她陪着我说话,还讲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令我很是高兴。两天后,我能够起床了,但是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而不能自由地行走,杨浩就陪着我在接待站附近的公路上或者是商店里转悠。我由衷地感谢杨浩对我的关心和照顾,她却只是微微一笑,说道:“我愿意。只要你不忘记就行了。”我真心地说:“不忘记,永远不忘记。”她,显得满足地笑了。

想你,我的中学时代散文 篇6

时间像流水,无情地把我的中学时光冲逝。站在河边的我只能默默流泪,却怎么也流不尽我的思念之苦。

去年的这个时候,校园里,杨柳阴阴,栀子花香馥郁,还有那芙蕖正等待着展现她的娇姿。身为毕业生的我们面临的不仅是高考,还有那让人伤怀的分离。

三年时光,美丽的校园,可爱的老师和同学,还有那让人无法割舍的中学时代。

操场上,我懒散地躺着,望着那蓝蓝的天空,竟怎么也接受不了时光如此快的现实。还怀念母校的操场,不大,但却记载了我的快乐和忧伤。楼下,同学们大汗淋淋地做着运动项目,笑着,吵着,好不热闹。而今,怎会有这样的幸福事呢?也正是这个时候,同学们都忙着照合影,写同学录。而今,谁还会在意这些呢?

我们因为成长而变得这么冷漠了吗?我们因为忙碌而没有时间去经营友情了吗?如若这样,我们长大的意义是什么?是时间变了还是我们的心变了?

听着水木年华的那首中学时代,眼涩涩的。那个我,那些时光,好想念,却怎么也回不来了。就这样,只能回忆,回首。

生命中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或许我们真的太自私了。我们总是说自己好累好累,为了身边的事而忙碌烦心。有多少时间我们是在想我们的朋友,是在考虑何时我们才能再见。难道就这样天涯两方,相忘于江湖吗?那我们还有什么是值得让生命亮丽的?

或许,新时代的我们真的是太个性了,可以什么都不在乎。或许,我们的独立性太强了,可以把情意看的很淡很淡。或许只是我太怀旧了,太容易伤怀了,以至于总是因为时间的`变化,人事的变化而伤感。

不是因为寂寞才想你,而是因为想你而寂寞。很喜欢这句话。如今的我们是太害怕孤单的,总是想找个人来陪,以抚慰自己寂寞的心。因为睡不着而想起一个人,因为无聊而发短信给某个人。为什么不是因为思念远方的朋友而睡不着,因为挂牵而问候?

如今的校园没有栀子花。所以,当季节来临的时候,我们依然忙碌着,怎么也想不起来去年的今日我们在干嘛。

论信息时代中学图书馆管理策略 篇7

1 信息时代中学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1.1 管理模式的滞后

目前, 大部分的中学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仍停留在“一对一”、“面对面”的传统模式上, 手工管理造成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速度慢、强度大,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同时, 馆藏图书多为纸质图书。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各种新型的记录磁盘、光盘等电子出版物也快速的侵占了原有纸质图书的市场。而绝大多数中学图书馆的现代设备落后、缺乏, 跟不上社会形势的发展, 严重制约了中学图书馆电子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2 数据库重复设置, 标准不统一

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合理的开发方法和良好的设计规划, 不然极易造成工作的事倍功半和资源的浪费。我国的中学图书馆由于缺乏整体性的信息资源规划和一致的软件平台, 数据库的建设往往是各自为政、良莠不齐, 没有形成各个学校间的联网共享, 使检索馆外文献时受到很大的限制, 导致了物力人力的巨大浪费, 制约了中学图书馆的利用和发展。

1.3 数字化水平偏低, 技术和资金的投入过少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数字图书馆被全社会高度的关注。相比大型图书馆和高等院校的数字化图书建设得到政府及主管部门在技术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 中学图书馆的技术资金投入显得过于单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网络、数字等信息技术的要求很高, 而中学图书馆通常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技术力量, 而且, 在资金和人员的投入上也十分的紧张。

1.4 信息资源的监督保护力度不足

数字图书馆作为全新的知识、信息服务环境, 是未来公共信息社会的枢纽和中心。然而由于网络系统的结构开放性、分布广域性、信道公用性和资源共享性的特点, 使得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系统漏洞、垃圾邮件、虚假有害信息、网络窃密等网络违法问题不断侵扰和影响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中学图书馆的资源信息不论通过哪种渠道获得, 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而一些用户缺乏产权意识, 滥用校园代理服务器, 肆意的下载数据库资源, 侵犯了原作者和数据库商的版权, 有的甚至引发法律纠纷, 严重影响到了数字图书馆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1.5 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知识理念和结构, 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信息时代背景下,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在高新技术的带动下不断的革新发展,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断的吸收和学习先进的业务知识理念和结构体系, 掌握数字图书馆所要求的计算机技术,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然而, 在目前我国的中学图书馆中, 管理人员的学历和业务素质普遍偏低, 其管理服务的理念始终停留在传统的固定式的服务模式上, 跟不上网络环境和教师学生的变化需求, 严重桎梏了中学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2 信息时代中学图书馆管理的策略

2.1 建立协调统一的管理机制, 加强各校馆际间的协作深度和

广度

各中学图书馆要转变管理观念, 从全国范围出发, 在保持各自特殊性的基础上, 加强各校彼此间的横向合作和交流, 使之更加适应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协调性、统一性和整体性。中学图书馆要成立市级的协调委员会, 对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合理统筹配置, 发挥其整体优势, 建立区域内的统一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图书管理体系。避免出现文献、图书的重复购入和利用率低等问题的发生, 实现各图书馆的联合购进、统一检索、使用共享。

2.2 加快馆际间的数据库建设, 实现各校网络资源的共享

电子化资源信息的核心是数据库的建设。目前, 各中学的图书馆根据本校的实际科目情况, 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随着图书馆网络技术的运用, 逐步的数字化特色馆藏, 建立自己的馆藏网上信息导航、专题数据库和书目数据库。同时, 在保持自身馆藏的特色性、实用性、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 进行各个中学图书馆的网络对接和资源共享,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中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互借共享。

2.3 加大技术资金的投入, 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政府教育相关主管部门要运用行政手段加大中学图书馆的技术资金投入, 建设内部通讯网络设施, 改善相关硬件设备设施, 实现馆内业务与读者服务管理工作的全面自动化, 为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加强与国际网、国家网、行业网、地区网和校园网的全面对接, 使学生或老师能够更加快速全面的获得所需的信息。同时, 中学图书馆还应努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树立产业化意识和市场意识, 利用图书馆庞大的信息资源优势, 面向市场研发高质优质的电子信息产品, 促进中学图书馆的良性循环发展。

2.4 扎实信息网络的基础, 建设特色馆藏

中学图书馆的资源信息有很多都来自于网络资源, 但这并不表示它能够代替图书馆自身的馆藏资源, 电子文献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代替纸质文献。因此, 中学的图书馆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应是数字馆藏与传统馆藏的并存互补, 突出自身的特色馆藏, 推动网络时代未来图书馆的发展。

2.5 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 打造多功能管理队伍

学校要定期的为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素质的教育和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计算机相关的使用技术, 使他们能够适应和跟上现代数字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做一个集技术、管理、信息于一身的数字图书馆主管, 更好地管理和完成信息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工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 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中学图书馆发展的必然模式, 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要从政府、学校、工作人员、资金、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 采用不同的管理渠道, 多管齐下对图书馆进行现代化的数字管理, 不断推动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数字图书馆向着规范、快捷、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中学教育也越来越偏重与学生的素质培养, 而中学图书馆在这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建设管理直接关系到中学的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信息时代如何加强中学图书馆的管理, 充分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是中学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文章就当下中学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来分析和探讨信息时代下中学图书馆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信息时代,中学图书馆,管理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智萍, 马坚.建设数字化中学图书馆必要性的探析[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4) .[1]杨智萍, 马坚.建设数字化中学图书馆必要性的探析[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4) .

[2]吴玖华.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23) .[2]吴玖华.中学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浅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23) .

[3]黄凤英.数字图书馆是中小学图书馆公认的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3) .[3]黄凤英.数字图书馆是中小学图书馆公认的发展方向[J].科技致富向导, 2010 (23) .

中学时代的两位恩师 篇8

经过一番寒彻骨,1980的秋天,我才如愿以偿地背着父母沉重的嘱托,负着父老乡亲殷切的期盼,捎着理想,带着希望,跨入了我梦寐以求的神圣殿堂——全县最高等的学府——阳信第一中学,开始了我为期六载的中学生活,我人生读书历程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如诗长路。

走进中学,才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才知道人间的知识无边际,才知道世上的书籍如繁星。从此,我抛却了稚嫩,丢掉了天真,将浩浩希望化作巨大的动力投入到令我都有些眼花缭乱的图书馆和阅览室里。虽说是一个极其落后的农村县级中学,虽说图书馆的藏书量相比其他地方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虽说图书的种类也仅仅局限在一个单薄清纯的学生读物的层面上,可这对于一个从贫瘠的黄土地上爬出来的孩子来说,已经是无限的快慰与惊喜了,因为这无疑是给一个失明多年的人一双明净的眼睛,给一个瘫痪多年的人一双健壮的腿脚,给一个茫茫暗夜里走了好长时间的人一盏希望的明灯,给一个在瓢泼大雨中艰难跋涉的人一伞温暖的帮助……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我在中学时期遇到个两位颇有名望的语文老师,即初中阶段的张洪昌老师和高中时期的王云震老师,何止以“老师”呼之,在我看来,他们简直是两部厚厚的学术和人生著作。张老师知识丰富,功底扎实,治学态度严谨,要求学生严格。在他的教育下,我增强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我对待学业、对待自己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全新的理解,特别是他后来向我们介绍的当时刚刚创办的《语文报》,使得我在求知的道路上,多了一位良师,多了一位益友,并使之一直伴随我在读书求学的道路上走了这30余年,当然,它还会一如既往地陪伴我去跋涉未来那段更漫长更艰辛的读书人生之路,自然,张老师在我的印象中,也会永铭心底,永志不忘。更让我感到幸运的是,跨上高中的台阶,成了当时被全县誉为“语文大王”的王云震老师的弟子,王老师学识渊博,功底深厚,兴趣广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方法灵活,特别是他的人品、他的节操令人景仰。三年的朝夕相处,三载的师生情谊,使他成为铸就在我心中父母之外的又一座巍峨的高山,人生行程中又一座高高耸立的灯塔,读书生涯中又一部永远都不可能读完读透的厚厚的经典巨著。也许是受了他的影响,才使我在日后职业的选择中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育,并选择了语文教师这个我以为最为神圣的辉煌职业。

因为是从农村贫瘠的家庭里走出来的孩子,尤其是一个从兄弟姐妹众多,衣食温饱都成问题的家庭里走出,远离父母亲人的学子,买书订阅杂志自然是非常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老师除了利用班费集体订阅一部分学生读物以外,他还从自己当时极其微薄的工资中订阅了诸如《语文学习》《名作欣赏》《中学语文教学》等等许多到今天我们还以为只有教师才可以阅读的刊物,而我,却在阅读了班里的报刊外,还经常去他的办公室借阅这些杂志,除此之外,王老师还经常从其他老师那里,从自己家中的书柜上找来许多有益的图书给我看。读书,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与作者在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对话,无论作者是多么伟大或是渺小的人物,他的成就有多么宏伟巨大或微不足道,也无论他曾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或平和或纷乱的时代,也不管他曾经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或宏大或狭小的空间,也无论他是声名显赫还是不为人知,当我们在读他的著作或文章的时候,他们都以一种平等和顺的心态与我们进行交流。在我阅读大量书籍的过程中,渐渐地认识了这一点,并且渐渐地醒悟到,其实,我身边的这位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老师就是一本厚厚的人生经典,尽管他很普通,也很平凡。从他的身上,在他的帮助下,我得以在中学时期阅读了大量的报刊和文学著作,从中汲取了各个方面的极有价值的营养,既丰富了自己的文化学识,又提高了自己的人文情怀,为后来语文教学、文学创作及做好其他工作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王老师是我们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他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想方设法地训练和提高我们各个方面的才能和素质,在他的热情鼓励和亲切指导下,我们在学习之余创办了手抄小报,当时我除了做班里的团支书之外,兼任了手抄报《春笋》的主编,并自发地成立了一个仅仅三人组成的“海边文学社”,开始了漫漫人生长途中艰难的“弄文学”历程,为此,我们这位敬爱的老师,灵魂的导师,文学的启蒙为此付出了更大的代价,更多的精力和更丰富的情感。在他的指导下,我们这个小小的社团,还真正地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先后相继在《青年科学》《中学生报》《中学时代》《少年文史报》等省一级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的东西,尽管这些与今天的莘莘学子相比是极其有限的,是难于启齿的,但在当时,却也引起了不少的轰动效应。不久,我校成立的全校性的文学社团,一直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巨大、成绩颇丰的“啄春泥”文学社及其创办的“啄春泥”校报,无不浸透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上一篇:协会年会承办方致辞下一篇:神奇的教室三年级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