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侧面标签

2024-08-04

党建工作侧面标签(精选8篇)

党建工作侧面标签 篇1

注意:

此标签为适应所用档案盒正侧面标签袋的大小,请大家不要改变文本框的比例。裁剪的时候剪外边框。

正面标签大小:高:5.5cm

侧面标签大小:高:17.5cm

9cm 4cm

宽:

宽: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资料

A3教师发展

B17配备要求 C55班主任队伍

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资料

A3教师发展

B17配备要求

C55班主任队伍

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资料

A3教师发展

B17配备要求

C56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资料

A3教师发展

B17配备要求

C56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资料

A3教师发展

B17配备要求 C55班主任队伍

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资料

A3教师发展

B17配备要求 C55班主任队伍

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资料

A3教师发展

B17配备要求

C56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标准化学校建设档案资料

A3教师发展

B17配备要求

C56政治学习和师德培训

标准化学校 建设档案资料

A

教 师 发 展

B16

编制标准

C50编制文件

统计表 花名册

J.2016 标准化学校 建设档案资料

A3

教 师 发 展

B16

编制标准

C51学校机构图 管理层花名册

J.2016 标准化学校 建设档案资料

A3

教 师 发 展

B17

配备要求

C52招聘文件

花名册

资格证书

J.2016

标准化学校 建设档案资料

A3

教 师 发 展

B17

配备要求

C53任职文件 资格证书 培训证书

J.2016

标准化学校 建设档案资料

A3

教 师 发 展

B17

配备要求

C54统计表 花名册 资格证书 学历证书

J.2016

标准化学校 建设档案资料

A3

教 师 发 展

B20

考核评价

C64考核制度 考核档案 成长记录册

J.2016

党建工作侧面标签 篇2

1 标签理论与标签效应产生的机制

标签理论最早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60年代逐步开始流行, 到了70年代, 该理论甚至成为美国社会学界研究越轨行为的主要理论。其代表人物为贝克尔 (H Becker) 和莱默特 (Edwin M.lement) 。标签是社会 (他人或社会组织) 对一个人的性质所进行的界定, 给这个人加上的一个身份证明。标签理论就是社会赋予一个人什么样的评价, 这个人就可能潜意识地以这个评价来塑造自身。如果时间长久, 此人的行为模式必将印证这个评价, 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最后甚至使一个人滑入罪恶的深渊。给一个人贴上标签, 必将产生一定的标签效应, 其产生的机制如下。

1.1 标签具有导向作用

标签使人产生个人社会角色意识认同, 从而向着一定方向发展。当一个人被认为是“好人”的时候, 给人的印象是这种社会角色是好的, 这个人就会产生个人意识认同。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好人, 决不能和坏人同流合污, 这个人就会用好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而当一个人被处以“坏人”这个社会角色, 往往人们对这个人的印象很难改变, 再加上别人的冷嘲热讽和鄙视, 也许这个人就会自暴自弃, 向着坏的方向发展。一些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 本来想做个好人, 但是在别人的鄙视下, 甚至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 于是这个人就会更加认同自己是个坏人, 可能会再去犯罪。

1.2 标签使人社会行为发生偏离, 产生“马太效应”

物以类聚, 人以群分。在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中, 就有“近朱则赤, 近墨则黑”的说法。在学校教育中, 好学生喜欢和好学生玩, 差学生则容易和坏学生混在一起。久而久之, 产生分化, 好的越好, 差的更差, 从而形成“马太效应”。

2 标签理论与高校后进生的关系及其影响

在高校教育中, 标签理论也表现的尤为突出。踏入大学以后, 因为各自的学习成绩、家庭经济条件、个人喜好参差不齐, 再加上社会的一些不良诱惑, 促使一部分大学生沦为后进生, 有的不仅学习差, 而且纪律差, 成为所谓的“双差生”。有的后进生整天沉浸于电子游戏, 不能自拔。这些人可能不断地遭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斥责、同学的鄙视。这些同学可能会被人们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 从此陷入困境和迷茫之中。由于受到标签效应的影响, 有可能会越变越坏, 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帮助这部分学生走出困境, 扶上正道, 是每一个高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要促进高校后进生的转化, 必须重视标签理论产生的机制和效应, 采取良性手段, 根治弊病, 促使这部分大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标签理论的效应对于高校后进生思想和行为具有重大影响:一是标签理论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果受到标签效应消极作用的影响, 大学生心理极有可能会不健康或者发生扭曲, 有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二是影响后进生与他人的关系。俗话说:“一个老鼠带坏一锅汤”。后进生不能及时良性转化, 有可能影响更多的学生向坏的方向发展, 如果这样恶性发展, 将会导致整个班级教育的失败。三是重视标签理论可以防止越轨者加入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一旦当事人被贴上标签, 就极有可能加入越轨群体。可以试想一下, 如果没有权威者对越轨者贴上标签, 越轨行为也就不会被认定, 越轨群体的强化作用也就自然失去了基础, 那么以后的习惯性、复发性的越轨恶性循环也就难以发生。因此, 如果重视标签理论, 理解标签的消极作用, 不去乱贴标签或在过程中弱化标签效应的消极作用, 那么就可以防止越轨者加入越轨群体或越轨亚文化, 从而斩断恶性循环的重要环节, 使悲剧不再发生。

3 以标签理论指导高校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1 不要轻易给大学生贴标签

由于标签理论所产生的标签效应, 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 千万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标签。尤其对于后进生, 特别是在公共场合, 切勿轻易给这些人扣上“大帽子”, 如懒虫、没有出息的家伙、人渣、笨蛋等。有时, 教师随口的话, 可能会造成学生很沉重的心理负担, 迫使学生对自我社会角色的认同。尤其是大学生, 有一定的自尊敏感度, 所以教师说话一定要留有余地, 凡事不要说的太绝。对于学习差、纪律差的学生, 最好找这些学生私下单独谈,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以情感化。

3.2 不要给大学生贴消极作用的标签

好的标签, 将激励学生不断地前进, 不好的标签将会成为学生今后发展的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十句批评, 不如一句表扬。现在的大学生, 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家常得到父母的万般宠爱, 自我感觉良好, 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旦老师给他 (她) 贴上一个坏的标签, 对其心灵是一种打击。“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其实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要轻易为其定性。不要学生一犯错误, 就马上认定这个学生就是坏学生、一辈子没有出息。一旦一个人被贴上了坏的标签, 再加上舆论的压力, 初级越轨者很可能就会走上“越轨生涯”。

3.3 审慎地对待学生的“初次”,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一名高校教育工作者, 当学生出现“初次”, 一定要审慎对待。对于好的行为, 一定要抓紧表扬, 进行鼓励, 特别是在班会上。这样这个学生就会受到鼓劲, 不断努力, 不断前进, 从而促使其偶尔出现的良好行为成为一种优秀的品质和习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云:“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就是这样。如果对于第1次犯错, 就大加批评, 甚至辱骂, 对于大学生来说, 是接受不了的, 也是对其发展极为不利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 只有一句话, 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要从点滴之处慢慢培养。真正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准不要只看此人偶尔1次出现的越轨行为, 也不是听其夸夸其谈, 而要目光向前看。《论语·里仁》中提出:“朝闻道, 夕死可矣”。可见, 要教育犯错的学生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 勇于改正。同时教育其他学生决不能歧视他们, 要鼓励这些犯错的学生树立信心, 改正缺点, 加倍努力, 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4 对后进生永不言弃

后进生大多有自卑心理, 觉得事事不如人。作为老师, 一定要尊重这些学生, 不能放弃这些人。教育界有句名言:“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因此, 作为教师, 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检查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适合, 教育的语言和行为是否恰当。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 反复教育, 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5 对后进生要经常进行心理疏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在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相当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对于后进生, 心理上大多有障碍, 如自卑心态、性格孤僻等。作为教育工作者, 尤其是辅导员老师, 要经常与这些学生沟通, 了解其内心所想, 疏通其心理障碍, 使其健康发展。

3.6 给后进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为了转化后进生, 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在学校或班级举办的活动中, 可以有意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后进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有些后进生在学习、纪律方面有所欠缺, 但是他 (她) 可能在娱乐、体育等方面有很多特长, 让其发挥所长, 是对后进生的一种鼓励, 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信心去面对生活, 使其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然后, 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表扬, 后进生可能就会抓住这次偶然的机遇, 有所转变。

3.7 尊重后进生, 对班里学生平等相待

由于后进生大多时常受到同学、老师的歧视, 心理或许存在差异, 因此更需要教师尊重他 (她) 们。一个好的教师会对班里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尊重后进生, 就会给这些同学更多的信心去转变。

3.8 关心后进生, 成为他 (她) 们的知心朋友

作为教师, 要关心爱护学生, 而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关怀。特别是辅导员老师, 要经常走访学生宿舍, 关心这些学生的衣、食、住、行, 把学生的冷暖放在心上, 成为后进生的良师益友。这样, 后进生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 老师才能真正了解这些学生的心理动向, 采取有效措施, 帮助其转化。

3.9 持之以恒, 强化后进生转化的长效机制

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和管理相结合,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学校管理之中, 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 有效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转化后进生, 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单靠一时的教育, 1~2次的谈话未必有效果, 所以教师要持之以恒, 反复教育, 强化后进生转化的长效机制。逐渐使后进生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只有这样, 才能使后进生慢慢扭转被动局面, 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参考文献

党建工作侧面标签 篇3

关键词:标签理论;社区矫正;去标签化

收稿日期:2010-09-28

作者简介:李雪(1977-),女,黑龙江双城人,哈尔滨商业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工作与精神健康。

社区作为一种因地缘关系而形成的互动群体,是人们生活世界的重要场景,也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重要的道德经验的源泉。个体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中度过,通过社区,个体不仅满足自己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物质需要,而且,也通过习得社区内通行的规范、传统、以及互动的价值观进行社会交往,满足自己进行社会参与、社会管理以及寻求社会支持的需要。因此,社区在为个体提供社会化环境和社会资源、培养个体对群体规范的认同、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亲密联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帮助越轨者再社会化的工作中,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将越轨者置于社区的环境内,利用社区资源对其进行矫正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其目的就是通过多种社会力量的介入,发挥良性社会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效力,提高越轨人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能力,帮助他们复归正常的社会生活。因此,如何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一个宽容、接纳的环境,发挥社区对个体的“同化”作用,使其完全融入社区,是社区矫正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与社会工作者其他的工作内容如救助儿童、照顾老人、帮扶残障人士等困难群体相比,社区矫正往往因为案主本身的特殊性,而在社会资源获取如社区居民支持等方面遭遇更大困难,尤其是一些曾经危害四邻或具有较大负面影响的案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围环境的歧视、排斥以及标签对待,而这种来自于社会的拒绝、抛弃和标定,不仅会打击案主的自尊和自新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促使案主接受这种环境的否定性评价,从而产生与标签相一致的角色行为,也就是社会学中的标签理论现象。因此,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者来说,对案主主观意识的矫正还仅仅是一面,而对于于个体周围环境的调整和规范,尤其是去除大家对案主的“标签”态度,减少社会环境对案主的负面影响,则是促进矫正案主回归正常角色和正常生活的重要另外一面。

一、标签理论的启示

标签理论(labeling theory),也称“标定理论”,最初是由谭纳邦(F. Tannenbaum)1938年在其著作《犯罪与社会》提出的,认为犯罪行为是在行为者接受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被“标签”后才形成的。后来发展成为西方社会心理学理论中探讨越轨行为的社会成因的互动理论。代表人物为莱蒙特(E.Lemert)和贝克尔(H.Becker)。

与心理学及其他社会学理论不同的是,标签理论强调的是越轨行为的发生不是行为者自身的原因、也不是由周围的社会环境引起的,但却是由社会环境界定的。也就是说,某种行为之所以是问题行为,是因为社会给他贴上了一个问题“标签”,越轨者就是“被成功赋予这种标签的人”。而行为者即便是偶尔或无意中触犯规则,在被标签标定后,也会对相应的社会情境做出适应性的行为,成为一名真正的越轨者。如一个偶尔吸毒的人在被大家认定是吸毒者时,即便他抗议这只是偶然,但这个标签还是会迅速取代其他社会角色(如教师身份,热心人等),而招致批评、孤立、嘲讽、歧视,甚至在就业、婚姻等大的方面遭遇困難。而一个人长期受到环境的这种标定与暗示,也会“破罐子破摔”,适应性地将自己归属为标签所指向的吸毒者的群体,成为真正的吸毒者。

1.“标签化”的形成过程分析:主观的定义何以产生客观的后果

作为一种否定性的判断和评价,“标签”与价值观念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它是基于人们对某种特定群体的角色地位和生活方式的一种“主观定义”,比如说对同性恋者、吸毒者的认知态度等等,人们可能并不十分了解这类特定群体,但却“基于某种偏见,凭想象对特定群体作出的判断,并没有什么系统的事实依据”,[1](P.206)而这种想象往往会成为有依据的事实,也就是说“主观定义”也会产生“客观的后果”。这种主观标签现实化的过程,也是标签理论重点讨论的问题之一。

莱蒙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会触犯规则,如说谎、偷东西等,都是初级越轨者(primary deviant),即偶尔违反规则的行为,但并未对个人的心理形象和社会角色扮演发生持续的影响。之所以没能在越轨者这个角色上继续发展下去,是因为没有被环境“标签化”,而那些不幸被标签了的人,则因为社会反应的强化,如对其生活进行排斥、限定、人际孤立、以及更多的负面关注等等,导致了累次越轨行为(secondary deviant),也就是行为者开始以越轨者的角色来认识他们的行为和自我观念,构筑他的全部生活,并融入越轨群体,学习怎样在采取越轨行动时最少惹麻烦,以及从群体中获得情感的和社会的支持,成为真正的越轨者。因此,越轨者的产生,其实也就是以越轨角色为目标再次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越轨者“把他人的观点自觉地反映到自己的行为上来”。[2](P.380)也就是说,标签的意义,其实也就是给越轨者提供了一个“目标模板”,限定并“模塑”了越轨者的角色地位和生活方式,越轨者“没有其他的选择,而只能按照符合这种否定标签的态度去行动”。[2](P.380)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标签理论也就是演绎了的“托马斯定理”和默顿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人们按所想象的情境去行动,结果虚幻的假设演变成了真实的结果。

2.权力的弱势:什么人容易被标签

既然越轨者缘起于界定,是社会反应、也就是被标签化的结果,而与越轨行为本身的道德内涵无关,那么,对于同一件事比如说赌博来说,为什么在某个时期某个地点是合法的,而在其他地点其他时间是非法的,也就是说为什么社会反应选择了某些人或事件进行标签,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事件或人?标签理论认为,这种标签的选择性和相对性,反映了规则制定背后的权力关系:占主流地位的强势者制定某些规则,违反规则即构成越轨,同时,将违反规则或不符合规则要求的人贴上“标签”,标定其为“局外人”。弱势群体更容易被标签,不是因为弱势群体更容易犯错,而是因为规则是“局内人”制定的,二者权力的不对等,决定了规则本身就不利于弱势群体。而且规则不仅被差异地制定,也被差异地执行。如刑事司法系统更容易关注穷人、流浪者、有前科的人等等。即使是强势者犯了错,也会得到袒护,社会学者将这种越轨行为称之为“精英越轨”,如垄断,贪污等。[3](P.181)

标签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标签化与越轨行为产生之间因果联系,也使我们看到了越轨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它把越轨解释为一些人成功地将另外一些人标定为越轨者的过程,使得人们在研究越轨行为时,不只是越轨者自身寻找原因,同时也归责于影响越轨者的负面社会环境和权力关系。虽然标签理论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如它忽视了越轨者的主观过程、不能解释初次越轨原因等,但在帮助我们客观准确地理解并规范越轨行为方面还是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

二、社区矫正中的“去标签化”

由于“标签”所指向的大多是具有许多不良品质的角色身份,因此,去标签化其实就是去除社会环境对越轨者的这种身份认定的过程。与来自于邻里、朋友或家庭的非正式的标签相比,社区矫正的案主头上的“标签”是经过司法机关这种权威性组织明确的“罪犯”(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社会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是被判处管制、被宣告缓刑、被裁定假释、被暂予监外执行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5种罪犯),而在社会环境尤其是社区居民对案主的角色认知中以及案主的“自我概念”中具有极高的影响力。也就是说,标签是被正式贴上的,是经过“堕落典礼”(degradation ceremony)这种仪式的。[4](P.220)这种特征反常到如此显著的程度,无疑会成为案主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面临的巨大交往障碍。

通过情境界定,帮助案主建构正常的角色身份

戈夫曼认为,人们在与具有某种“耻辱标记”的人进行社会交往时,最大的互动障碍其实来自于对双方能否胜任正常角色的判断。如正常人能够胜任正常角色,而具有耻辱标记的人被假定为不能胜任正常的角色,而要改变人们的看法,去除“耻辱标记”,“除非他们能够证明他们是胜任的”“是能够和其他人正常的互动,或者能够体验全部人类所具有的各类需求、兴趣和情感。借此来克服他人的消极否定”[2](P.426)因此,要克服耻辱标记带来的一定限制,“根本的问题在于设计一种作为正常的和可以胜任的人的身份”。[2](P.427)贝克尔也认为,“越轨者的身份常常成为他的主要身份(master status),一种居支配地位且限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身份,而这个身份也导致越轨者成为一个不同于我们大家的人,他不能或不愿意像一个正常人那样行动”[4](P.220),也就是说,要帮助矫正案主去除周围环境的标签化认知態度,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帮助案主建构正常的角色身份。而既然社会反应的“情境定义”是模塑个体的重要手段,个体在减少这种模塑对他的不利影响时,往往也必须从情境界定入手。

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一般是建立在对对方的一定的整体印象和类型化知识基础之上的,比如说,对方是医生,医生代表了哪类品质、那种人,在交往时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这种对对方角色的认知,是社会成员之间建立彼此身份认同和保持正常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对社区矫正对象来说,社区居民对他的角色认知,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如较高侵犯性、品性不端、不正常等偏见和刻板化印象,而要改变这种认知态度,帮助案主在社区内建立正面的形象,最好的办法就是创造居民和案主共处的机会,在社区推广去除偏见、友好接纳、帮助矫正的观念,实施社区动员、整合资源,创造机会让社区成员可以从不同的活动中去认识和接触矫正案主,去除标签化认知,相信案主也能够胜任正常的社会角色,是社会的一员,有作为一个人而存在的价值,有追求美好生活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权利。同时,也要帮助案主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他人的消极评价,有意识地抵制负面标签的影响。

2.增权:对案主自我意识、交往技巧、权力资源的提升

增权(Empowerment)是社会工作领域提倡的重要价值观念和工作方法之一。虽然增权的概念的界定是有异议的,但基本上,“增权被描述成一个目标、一个过程和一种介入方式”[5]。目标在于通过社会工作者和矫正案主的共同参与和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手段,“增加个人、人际或政治权力,以便个人、家庭或社区可以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处境”[5],减少被耻辱标定化的群体或其成员因由负面评价造成的无权。

对社区矫正工作案主的增权,大致可以从个人层面、人际层面、政治层面三个部分来进行。首先是对案主个人自我意识和心理状态的提升。社会的负向标签和否定评价,使得案主往往具有较强的自卑意识,容易接受社会环境对他们的看法,认为自己是低下的、无能的,“不能意识到自己应有的人格尊严和社会权利,也看不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价值”[6](P.19),因此,社区工作者必须通过一些介入方法,如帮助案主克服自卑意识、鼓励案主参与,接受案主对问题的定义,提高案主对自我能力的认识等来帮助案主提升自我效能。其次是人际层面,要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平等关系,并确认自己能够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同时传授一些具体的如沟通、相处、行动的技巧等等。在政治层面,要提升案主对于权力的意识,鼓励案主积极争取权力及其相关资源,倡导和争取资源的重新分配。

综上所述,对于社区矫正案主的去标签化过程,其实也就是改变社会环境对案主的偏见、歧视、排斥,帮助案主重新胜任正常的角色身份、争取相应的权力和资源的过程。通过正向的情境界定和增权,不仅有利于增加社区居民与案主互相了解与积极互动的机会,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矫正工作,而且有利于预防案主再次越轨,使其真正复归到社会中来。

参考文献

[1]埃伦•内廷等著,刘继同等译.社会工作宏观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2]D•P•约翰逊.社会学理论[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3]蔡文辉.社会学理论[M].台北:三民书局出版社,1979.

[4]戴维•波普诺著,李强等译.社会学(第十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5]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J].社会学研究,2003,(5).

[6]高鉴国.中国社区工作者手册[Z].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一种侧面指点杆鼠标的设计 篇4

作为计算机指点式输入设备,目前已有的普通鼠标包括:机械式鼠标、光学鼠标、轨迹球鼠标。虽然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但都无法离开桌面操作,避免不了腕关节劳损。

普通鼠标的轨迹球(或光电管)是安装在鼠标的底部,操作者使用时必须在接触面上滑动才能控制鼠标指针的移动、选择或释放选择,操作者整个手臂都在运动,时间—长腕关节会产生疲劳,形成“鼠标手”。当工作的范围比较狭小时,传统鼠标操作非常不便。当接触面的平整度不是很好时,传统鼠标也不易操作。传统鼠标对接触面的依赖强,尤其是当鼠标腾空时根本无法操作。

本文提出设计的侧面带有指点杆的鼠标,具有高效率和良好舒适度,尤其适合手臂移动范围小或者自由移动的静态鼠标,可腾空操作。

1 设计原理

1.1 指点杆工作原理

指点杆的工作原理在于力的反馈。当用户将指尖轻推指点杆是,其底部的陶瓷板就会产生细微的弯曲,安装在陶瓷板上的4个弯曲传感器根据陶瓷板的弯曲程度就会感知手指的力度及运动方向。4个弯曲传感器能够迅速感知施加在指点杆上的微小力量,鼠标指针就会随之移动相应的单位。继续推动,指针就会加速平滑移动。如果瞬间加以较大的力量,指针就会迅速地移动,具体如图二和图三所示。

1.2 基于侧面指点杆鼠标的设计

由图四所示,整个鼠标由外壳(底壳3和上壳)、滚轮1、指点杆模块2、选择键、确认键及内置式无线传输模块组成。鼠标造型为普通或其他符合人体工程学的造型,鼠标底座左侧曲面有孔,指点杆处于曲面孔内供拇指操作,指点杆模块通过电路板与无线控制模块结构连成无线鼠标(由于信号无线传输技术成熟,图中未重点画出),用指点杆控制鼠标指针的方向、控制放大或缩小、拖动操作。

1.3 人机交流

现有Windows中的指针操控设备鼠标一般都是功能单一,需要进一步改善,创造更加符合计算机使用者的“人机界面”和交流渠道。在指点杆鼠标设计中,可以调动拇指对鼠标操作,成功分析了人机工程学手握操作的原理,合理地应用到了产品设计当中。通过人机工程学知识的应用,使产品不仅能够达到功能的需求,而且由于其具有操作相合性的造型设计,使人机关系更加协调、统一,其附加价值大大增加。

1.4 数据的处理

对上述结构所获得的弯曲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是当前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部分,故不详述。

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传感器信号的采集和转换、信号的处理、处理结果的转换几个部分(见图五)。

传感器信号的采集模块对从传感器获得的信号进行初步转换,转换结果必然为信号处理模块所需的数字信号。信号采集模块是否进行模/数转换,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传感器是否集成有模/数转换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主要进行坐标信息的实时计算,也包括对鼠标器各个功能按键开关信号的处理。

2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一种侧面带拇指指点杆无线鼠标,是集传统鼠标外形和非传统指点杆鼠标为一体的新型鼠标,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可腾空操作的鼠标设计方案,还可以充当电子笔。在避免传统鼠标的种种弊端的同时,由于可腾空操作,极大地减少手部的疲劳,提高鼠标操作的自由度、舒适度,使得工作和娱乐更得心应手。而这种鼠标能大大地改善多媒体教室的人机交互性能,以其独特的功能性和健康性展现出电脑输入设备领域的又一项重大创新。它的出现必将极大程度地降低长期使用电脑对人体的损伤,愉悦使用者的心情,极大地发挥出电脑在信息处理、传输及共享上的效能。侧面指点杆鼠标的设计理念使得新概念电脑的出现成为可能,也会给整个IT行业的发展提供崭新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陈浩强,张海航,汪永林,余磊.一种新鼠标器结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25).

[2]指点杆:ThinkPad的精华[EB/OL].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 id=26256450,2012-2-17.

[3]吴晓莉.人机手控操纵原理在鼠标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9(,08).

[4]王月琴,王海涛.简易鼠标无线控制器的制作[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39.

刑讯的道德侧面 篇5

《战略特勤组》。乍看译名以为又是一部警匪动作题材影片,细看英文原名却是另外一番光景:unthinkable,不可想象。也许只有看过的人,才能体会这个词的残酷含义,一如电影海报上那个背对镜头的溅血身影。

危狱惊情还是道德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中国内地还公映了另一部水准极佳的批片《危情三日》(The Next Three Days),由美国著名导演保罗·哈吉斯执导(此君2004年编剧的《百万宝贝》拿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紧接着第二年的导演处女作《撞车》又以黑马的姿态蝉联了这一荣誉)。

这部影片讲了由拉塞尔·克劳饰演的男主角坚信深陷谋杀罪名的妻子是清白的,在穷尽所有正当方法也无计可施之后,最终选择布局一场越狱大戏,上演了一幕危狱惊情,携妻带子,远走他乡。整部影片风格凌厉节奏紧凑,看下来酣畅淋漓,男主角虽然经历了重重磨难,最终的选择却义无反顾,结果也是有惊无险,浪漫得众望所归,颇具中国武侠小说的潇洒之风。至于其做法在法律上的正当性云云,早已被看客们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相比而言,《战略特勤组》里的那个选择,则让人纠结得多。

前美军特种部队炸弹专家史蒂芬·杨格不满美国对待阿拉伯国家的政策,于是作为穆斯林的他策划了一场特殊的恐怖袭击。他宣称在美国三个城市中分别放置了三颗小型核弹,即时将自动引爆。FBI反恐部门女探员海伦·布洛迪负责调查此案,她的小队连同极度危险的谈判专家亨利·汉弗莱斯受命审讯史蒂芬。

绰号“H”的亨利手段残忍严酷,加上政府高层的纵容他愈加有恃无恐。于是,这场临危受命的刑讯逼供把很多人逼进了道德困境无法超脱,并在突破底线后走向了不可想象的癫狂。

公正:该如何是好?

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教授在他著名的法学系列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 中曾经假设过一个关于“失控电车”的案例:一辆失控的电车,即将行到一个岔路口,左边的路有五个人,右边的路有一个人,电车所到之处必无任何存活的可能。如果你是司机的话,应该选择把方向盘转向哪边?

相信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可以借助“紧急避险”的原理作出相对一致的选择。在课堂现场的学生也不例外,绝大多数人选择牺牲那一个人来拯救另外五个人。因为正确的选择,是取决于你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的,而两种行为所导致的后果孰优孰劣显而易见,此谓“后果主义道德推理学说”。

于是桑德尔教授变换了一下条件,提出了第二种情形:假设在失控的电车面前只有一条路,前面有五个人,而在路上方的桥上有一个胖子,若他能堵于车前的话车肯定会停下来。如果你就在胖子身后且必须作出选择的话,你是推胖子下去,还是放任五个人身亡?

此时在场学生的立场如大多数观众一样开始分化动摇,随着情况的改变,他们开始倾向于去评判行为本身的动机,而不单是行为的后果。就此便陷入了一种道德困境:为了救那五个人,我可以去杀死一个人么?杀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被允许么?

接着,教授抛出了更让人纠结的类似案例:假如五个重伤的人被送进医院,需要移植若干器官才能存活;同时,医院有一个相对健康的病人,取了他的器官后肯定能救活那五人,但他本人一定会死。如果你是那名医生,该如何选择?

在如此的困境中,什么才是道德的选择?如何才是正确的做法?

公正,到底该如何是好?

不可想象:杀人的道德侧面

《战略特勤组》面临的状况,远比这几个例子要复杂和危险的多。首先,美国当局无法确定这位前特种部队炸弹专家现穆斯林恐怖分子杨格先生所言是否属实,即,三颗核弹是否存在?这让他们的刑讯逼供行为从头到尾充满了矛盾和困惑:是否我们费尽功夫丧尽原则到头来只是因为一个玩笑?其次,假定核弹确实是存在的,在这个前提成立的条件下,其可能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无法想象。事实上美国当局根本无法忽略这种可能性,他们无法以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作为代价。这也是当局高层纵容曾在战场上身经百炼的“H”不惜任何手段都要逼出炸弹下落的原因,这是一场他们输不起的战争。

H在本片里是个极富争议的角色,与其说他是经验丰富的谈判专家,不如说他是饱经风霜的刑讯师。他懂得最严酷的私刑手段,并且通透人性的弱点,所以除非经受过特别训练或者有着极强的意志力,一般人根本无法在他面前隐藏半点秘密。可惜的是,这两点被万里挑一的杨格先生都占全了。这也是H使出饱受诟病的最终手段的原因。

同时H也深知,自己虽不是刑讯机器,但随着事态深入他迟早将无法收手。他选择了一个有可能会公平决定这一切的人——FBI女探员海伦·布洛迪。

海伦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律系,为人公正无私而且实战经验丰富。这个角色设定在本片中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没有任何人能置身事外,所以每个人的选择都微妙掺杂着自身的倾向性。

海伦起初对H行刑的阻挠多半源于女性特有的善良公义,她总想一种合乎人性的方法说服杨格先生讲出秘密。但随着事态的不断升级,在他提供了虚假信息导致53人丧命之后,愤怒的海伦几乎走向了自己的对立面,那把刺进杨格胸前的小刀就是私刑之刃。但最终,理性还是颤抖着将它从中抽离出来。

在H利用杨格的妻子让杨格心理防线崩塌之后,杨格说出了三颗核弹的下落。就在美国当局高层、军方、海伦这三方怒斥H是个魔鬼的时候,杨格却抛出了一个比炸弹还要劲爆的结论:还有一颗核弹存在。然后极富戏剧性和荒诞感的一幕出现了,美国当局高层的态度立即转向了一百八十度的反面,跳下道德高地,义正言辞的要求H继续审讯杨格的两个孩子。

如前面所说的一样,H早已经看透了人性的虚伪和自私,所以他不相信在场任何人的叫嚣和选择,除了海伦。他知道自己已经离底线太远,停手还是继续,他把选择权交给了这位正义女神的化身。当所有人都为末日来临而疯狂的时候,如何丈量公义的权力被交到了第三方手上。

“你们不能这么做! 我们是人,要爆就爆吧! 我们不能这么做!” 这便是海伦的最终决断。杨格自杀了,硝烟散尽了,核弹也拆除了。但镜头却移向了那隐藏在角落的第四颗,如鬼魅般的红色数字倒数到了最后的一刻。

旧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新的困惑却又横亘在了心头:到底由谁可以替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海伦?政府?最高院?正义女神?抑或是,上帝?

这个困惑如影片的结局一样,让我无助而苍凉。

侧面描写写“活”人物 篇6

[林涛]可以从险峻环境,显示勇气和胆略。如《登山》中,侧面描写巴果茨基过小路危险的程度:“背部紧紧地贴着峭壁”,说明路窄山高;“把头扭向一旁”,说明谷深万丈,一看就会头昏目眩;“用碎小的步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慢慢向前移动”,说明稍不小心就会坠落深谷。侧面描写巴果茨基的动作神态,实际上是烘托说明列宁有着非凡的勇气和胆略。

[李真]还可以用陈设简单,衬托生活简朴。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我走进总理的办公室。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通过“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这几样极其简单的办公设备;还有总理加班充饥的食物:“两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这两处的侧面描写,不仅衬托了周总理生活极其简朴,而且进一步突出了总理工作劳苦的崇高品质。

[黄美]另外可以用等待灵车,反映悲痛怀念之情。《十里长街送总理》中,侧面描写“天灰蒙蒙,又阴又冷”,但是,人们“耐心地”等着,“眼睁睁地望着”灵车,“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人们还是……静静地站着,站着……”描写了亿万人民冒着严寒送总理的忠诚心,表达了人们对敬爱的周总理深切怀念的感情,衬托了周总理的高尚品质,反映了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陳红]此外,还可以象征衬托,突出生死与共。“在那白云下面,一长串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快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紧,排得那么整齐。”(《三人行》)这里侧面描写雁“靠得紧”,“排得整齐”,实际上是说红军战士像大雁一样,团结互助,共同奋斗,奔向胜利的前程。通过大雁南飞来衬托人物生死与共的形象,其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党建工作侧面标签 篇7

侧面碰撞事故在每个国家发生机率都很高, 根据中国道路交通统计, 2007年上半年, 在我国侧面碰撞造成了9604人死亡, 占交通事故死亡总人数的26%[1], 因此, 提高对汽车侧面碰撞的保护性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改善汽车侧面碰撞安全性可以从车体侧面结构能量吸收[2,3]及乘员约束系统[4—5]两方面考虑。对于车辆侧面碰撞而言, 其侧面结构强度相对较弱, 可变形空间较小, 对乘员的伤害也较其他类型的碰撞更为严重。在车辆侧面碰撞仿真分析中, 由于乘员和被撞车身之间的距离非常近, 人体响应滞后的时间很短, 在整个碰撞过程中人体的响应和车身的变形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耦合过程, 仅根据车身变形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碰撞中人的伤害值, 也很难直接应用在正面碰撞模拟分析中经常使用的分离计算的方法, 即先利用碰撞有限元软件如LS-dyna计算车身变形, 得到相应的加速度后再利用MADYMO软件进行约束系统和人体响应的计算[6]。采用有限元方法, 建立带乘员及约束系统汽车侧面碰撞仿真模型就能更真实完整的模拟出乘员的运动响应, 因此建立一个符合《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 (GB 20071-2006) 要求的侧面碰撞仿真工具即有限元假人及移动变形壁障模型就显得非常必要。

1 侧面碰撞试验假人介绍

为满足汽车侧面碰撞标准法规要求, 在美国运输部的支持下, 美国密执安大学于1980 年开发了侧面碰撞假人 SID。此外, 在欧洲经济共同体试验车辆委员会 (EEVC) 的资助下, 欧洲经济共同体多国政府和荷兰 TNO 联合开发了侧碰撞假人 EUROSID。1986 年 EEVC 组织开发侧碰假人 EUROSID-Ⅰ, 为了达到世界一致化要求, EEVC 于 2000 年在 EUROSID-Ⅰ 的基础上开发出新的侧碰假人EUROSID-Ⅱ。目前我国汽车侧碰法规中要求采用的假人是EUROSID-Ⅰ 或者EUROSID-Ⅱ假人, 本文采用的是EUROSID-Ⅱ假人。

2 EUROSID-Ⅱ有限元模型

EUROSID-Ⅱ假人的大小和质量代表——无下臂的成年男子, 制作假人的材料由金属和塑料骨架外罩模拟肌肉的橡胶、塑料和泡沫构成。假人的组成主要包括头部、颈部、肩部、胸部、上臂、腰椎、腹部、骨盆、腿和外衣。建立一个有限元假人, 除了熟练掌握有限元建模工具外, 还需要具备大量的资料, 例如假人各部分尺寸, 材料, 及实验数据。因此建立一个假人模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现建立的EUROSID-Ⅱ假人是按某非商业EUROSID-Ⅱ假人构造的, 根据国标对假人的标定要求作了某些改进, 如图1所示。

该假人模型外形与标准假人有少许不同, 例如测量得到的臀部背面至前膝盖的尺寸没有达到法规要求, 故将大腿的尺寸及位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另外由于假人头部至H点的高度也不符合要求而进行了适当的修改。该假人模型主要部件的质量与标准假人质量有些出入, 于是需要通过增加质量点或调整材料密度对假人模型的质量进行调整, 最终使得各主要部件的质量以及总质量均符合法规要求。调整后的假人总质量为72.9 kg, 法规为72±1.2 kg。

3 EUROSID-Ⅱ模型标定

为了建立符合要求的假人模型, 对规定的头部、颈部、肩部、胸部、腹部、腰椎和骨盆分别进行了标定仿真, 本文只介绍与法规要求的伤害值相关的头部、胸部、腹部和骨盆的标定仿真。根据我国靠右行驶的规定, 确定假人的标定侧为左侧。

3.1 头部标定模型及标定结果

头部总成从200 mm高处下落在刚性平面上, 碰撞台为刚性水平面, 碰撞表面与头部中分面成 35°, 以冲击假人头部上侧。由头部传感器位置的节点输出头部的3向加速度值, 通过合成加速度验证头部模型是否合格。改变仿肌肉与头骨间的摩擦特性的办法可以调节头部加速度输出。头部标定仿真模型如图2所示。

头部合成加速度经过CFC1000滤波后如图3所示, 头部从开始释放到接触刚性面的时间为203.2 ms, 在接触3.8 ms后达到最大值102.42 g, 符合国标100~150 g的要求。

3.2 胸部标定模型及标定结果

胸部肋骨模型及其标定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 肋骨组件模型由外覆聚氨酯泡沫的钢制肋骨、活塞组件、液压减振器、位移传感器和刚性阻尼弹簧构件组成。固定肋骨的活塞组件, 限制其所有自由度。直径150 mm, 质量7.78 kg的冲击块模型轴线通过活塞模型中心线, 下落高度分别为815 mm、459 mm和204 mm, 对应的碰撞速度分别为4.0 m/s、3.0 m/s、和2.0 m/s, 通过位移传感器处节点得到不同下落高度下肋骨的变形。通过调节肋骨组件柱体内的扭杆弹簧刚度以满足标定要求。

表1列出了不同下落高度下, 肋骨标定要求及仿真结果。通过与标定要求比较, 符合国标要求。

3.3 腹部标定模型及标定结果

按照标定的方法及要求, 如图5所示, 假人坐在水平无靠背支撑的刚性平面上, 上臂和腿部水平放置, 胸部竖直。质量为23.4 kg, 直径为152.4 mm以及圆角半径为12.7 mm的摆锤以4.0 m/s的碰撞速度自由碰撞假人的腹部, 摆锤上装有质量为1.0 kg的水平“手臂支撑”冲击面。该刚性手臂支撑高70 mm, 宽150 mm, 摆锤的中心线与手臂支撑的中心线重合。摆锤碰撞方向垂直于假人前后轴线, 摆锤的轴线通过腹部中间力传感器的中心。通过定义摆锤中心位置节点输出得到冲击锤的减速度, 由腹部定义的三个接触输出腹部合力, 通过调整材料的弹性模量来改变腹部力输出。法规要求: (1) 摆锤减速度信号经CFC180滤波后乘以摆锤和手臂支撑的质量, 得到摆锤受力峰值应在4.0 kN~4.8 kN之间并且发生在10.6 ms~13.0 ms内。 (2) 腹部力—时间历程由3个腹部力传感器合成并经CFC600滤波获得。其合成力峰值应在2.2 kN~2.7 kN之间并且发生在10.0 ms~12.3 ms内。

仿真得到的摆锤力-时间曲线, 其峰值力为4.01 kN, 发生时间为10.7 ms, 满足要求。腹部合力-时间曲线, 其峰值力为2.49 kN, 发生时间为10.9 ms, 满足法规要求。

3.4 骨盆标定模型及标定结果

按照标定的方法及要求, 如图6所示, 假人坐在水平无靠背支撑的刚性平面上, 上臂和腿部水平放置, 胸部保持竖直。质量为23.4 kg, 直径为152.4 mm以及圆角半径为12.7 mm的摆锤以4.3 m/s的速度自由碰撞假人的骨盆。碰撞方向垂直于假人前后轴线。摆锤的轴线与H点的中心成以一直线。由位于趾骨合力传感器位置的一个梁单元输出趾骨合力。通过调节骨盆处某些部件材料的弹性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和接触摩擦系数, 使得耻骨合力、摆锤力符合国标要求。法规要求: (1) 将采集到的摆锤减速度信号经CFC180 滤波后乘以摆锤质量, 得到的摆锤受力峰值应在4.4 kN~5.4 kN之间且发生在10.3 ms~15.5 ms内。 (2) 骨盆处耻骨合力经CFC600 滤波, 应在1.04 kN~1.64 kN之间且发生在9.9 ms~15.9 ms内。

仿真得到的摆锤力-时间曲线, 其峰值力为5.39 kN, 发生时间为13.8 ms, 满足要求。耻骨合力-时间曲线, 其峰值力为1.32 kN, 发生时间为15.0 ms, 满足法规要求。

4 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依据GB20071—2006对移动变形壁障结构尺寸的要求, 利用三维CATIA软件建立了几何模型。然后划分网格, 定义各个部件的材料特性以及部件间的连接关系, 建立了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 如图7所示。并按照法规移动变形壁障动态验证试验的要求验证了移动变形壁障模型的正确性。

5 整车侧面碰撞仿真分析

以某轿车为研究对象, 其三维CAD模型由CATIA软件完成, 网格划分由HYPERMESH软件完成, 加上发动机、悬架、车轮、座椅模型, 最后的整车模型包含单元443 162个, 节点42 8662个。将验证过的EUROSID-Ⅱ假人模型及移动壁障模型引入整车, 按照GB20071—2006试验要求, 确立三者之间的关系, 定义三者自身和相互之间的接触。并调整假人的H点及坐姿与试验时一致。在导入假人模型时, 同时建立了安全带有限元模型, 包括织带, 卷收器传感器, 集成为整车-乘员-约束系统模型 (图8, 隐去了顶盖等部件) 。侧面碰撞仿真时速度设置与试验时一致, 为49.9 km/h, 计算软件采用LS—dyna, 仿真时间为100 ms。限于篇幅, 仅给出假人头部合成加速度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曲线 (图9) , 从图9可看出, 仿真模拟和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 结合未列出的假人肋骨变形量, 腹部力峰值及趾骨结合点力峰值与试验的对比, 说明整车-乘员-约束系统有限元模型是可靠的。

6 结论

(1) 改进后的EUROSID-Ⅱ假人一方面具有身体结构的拟人性, 即假人的外形尺寸、质量分布代表了GB20071—2006要求的一个无下臂的第50百分位的成年男子。另一方面具有力学性能的拟人性, 即假人在汽车侧面碰撞中, 身体各主要部位机械响应特性与人体相同部位在碰撞中的生物力学响应相似, 碰撞特性符合GB20071—2006要求。

(2) 针对某轿车建立了其有限元模型, 依据法规要求进行了侧面碰撞仿真研究.仿真和试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 一方面说明了本文建立的车体有限元模型是可靠的, 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本文所建的侧面碰撞仿真工具即假人、移动变形壁障有限元模型是有效的。

(3) 整车-乘员-约束系统侧面碰撞耦合计算模型, 能更真实、完整地模拟出碰撞时乘员的运动响应, 使得车辆侧面安全性能更直观、可靠地在乘员安全性指标中反映出来。

参考文献

[1]胡志强, 王大志, 苏醒, 等.利用侧面安全气囊提高乘员保护效果的研究.2008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2008:134—139

[2]Dong Guang, Wang Dazhi, Zhang Jinhuan, et al.Side structure sensi-tivity to passenger car crashworthiness during pole side Impact.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12 (3) :290—295

[3]Strother C E, Kent R W, Warner C Y.Estimating vehicle deformation energy for vehicle struck in the side-impact model.SAE International, 1998-01-25

[4]Ruan J S, Khalil T, King A I.Human head dynamic response to side Impact by finite element modeling.journal of 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 1999;113 (3) :276—283

[5]张学荣, 刘学军, 苏清祖.轿车乘员约束系统的试验验证及参数优化.中国机械工程, 2008;19 (10) :1254—1257

党建工作侧面标签 篇8

1 研究方法

1.1 车辆及骑车人模型

本文中的电动自行车为具有脚踏功能的电动自行车, 即该类车型不仅具有电机同时还具备脚踏功能。不包括装有仅能通过电机驱动的辅助引擎的电动助力车 (电动摩托车) 。利用PC-Crash事故再现仿真软件建立车辆、骑车人和电动车模型。

1.2 试验方案

在实际的车辆与电动自行车的侧面碰撞事故中, 电动车与车辆的碰撞位置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为了简化碰撞条件, 将侧面碰撞事故分为三种形态, 分别是前轮碰撞、中间碰撞和后轮碰撞。

根据三种碰撞形态设置三组对应仿真试验, 即前轮碰撞、中间碰撞和后轮碰撞仿真试验。考虑在实际城市道路中交通拥堵严重, 导致车辆行驶速度并不高, 因此, 车辆行驶速度范围设置为20~80km/h。

碰撞事故发生时, 驾驶员当发现紧急情况时通常会采取紧急制动措施, 因此, 本文也设置在侧面碰撞发生前瞬间驾驶员采取紧急制动。

2 骑车人头部损伤

2.1 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位置影响因素

当车辆侧面撞击静止的骑车人时, 可以通过骑车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的碰撞位置初步判断车辆的撞击速度。并且, 电动自行车有无速度时头部与发动机罩纵向撞击位置差别较小, 横向位置差别较大。当碰撞车速高于60km/h时, 多数情况下骑车人头部会与风挡玻璃相撞。在不同的侧面碰撞形态下骑车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的位置对于车辆安全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能够对发动机罩机械系统和行人/骑车人安全气囊等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2.2 骑车人头部HIC

目前, 国际上通常利用头部伤害指标HIC (he ad injury crite rion) 作为人体头部损伤程度的判断依据。通常, HIC=1000作为头部冲击伤害的安全界限。计算得到骑车人头部伤害指标与碰撞速度的关系:HIC值随碰撞车速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当碰撞车速低于50km/h时, HIC值随碰撞车速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不明显;当碰撞车速高于50km/h时, HIC值随碰撞车速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但前轮碰撞HIC增加趋势总体上要低于中间碰撞和后轮碰撞。当碰撞车速低于50km/h时, 三种碰撞形态下的HIC均低于1000。这说明在该车速条件下骑车人受到的伤害基本处于安全界限范围内。

3 抛距仿真模型及对比

3.1 人体抛距模型及对比

根据仿真所得的人体抛距及车辆碰撞速度数据结果, 以碰撞车速为自变量, 人体抛距为因变量, 利用幂函数拟合, 分别建立骑车人在不同的侧面碰撞位置下的抛距回归模型。

对比Burg实车碰撞试验所得的模型可以看出, 当碰撞车速较低时 (<60km/h) , 相同碰撞车速下Burg模型抛距较大, 这主要因为Burg利用假人骑自行车静止固定在车辆前方, 然后让汽车以不同的车速撞击自行车, 由于自行车以及骑车人整体质量与电动自行车与骑车人整体质量相比较轻, 因此在地面的当量摩擦系数较小, 最终导致人体的抛距较远。车辆撞击电动车和自行车时人体的抛距从趋势变化来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不同之处是撞击自行车时人体抛距较远。从对比结果来说, 本文利用仿真得出的车辆-电动车人体抛距模型 (电动车静止) 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该模型主要适用于车辆撞击静止的电动自行车, 这种情况通常是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下, 电动自行车由于避让其他车辆或行人等突然刹车, 从其侧向行驶过来的汽车避让不及而导致碰撞事故的发生。

3.2 电动自行车抛距模型

当碰撞时刻电动自行车静止时, 电动车抛距数据分布较离散。对于各碰撞拟合曲线, 前轮碰撞拟合效果相对较好 (R2=0.88) , 因此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而中间和后轮碰撞电动车抛距离散较大, 不具有实用性。这一点在实际的模型使用中应特别注意。

当碰撞时刻电动自行车行驶速度为20km/h时, 电动车抛距拟合曲线分布趋势相近, 但数据分布较离散。对于各碰撞拟合曲线, 后轮碰撞抛距拟合效果相对较好 (R2=0.89) , 因此该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前轮和中间碰撞电动车抛距离散较大, 不具有实用性。在实际的仿真中发现, 车辆撞击静止的电动车时, 当碰撞车速低于30km/h时, 电动车撞后向右侧翻倒在地面上滑移至静止, 车速较高时, 电动车倒地后车身部分会卡在汽车底部, 或者车辆直接碾过电动车;车辆撞击行驶速度为20km/h的电动车时, 电动车在地面通常为水平滑移和旋转的复合运动。因此, 碰撞车速、位置均对电动车碰撞后的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总体说来, 对于电动车抛距模型, 应特别注意使用条件, 即碰撞静止的电动车前轮和碰撞以20km/h行驶的电动车后轮时的电动车抛距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但由于模型的拟合效果并不高, 因此通过电动车在事故现场的抛距对车辆碰撞速度只能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作出预测, 模型使用的局限性较大, 但是可以作为事故再现的辅助信息, 再结合事故现场其他信息综合判定车辆的碰撞车速。

4 结论

4.1 电动自行车有无速度时头部与发动机罩纵向撞击位置差别较小, 横向位置差别较大。

当碰撞车速高于60km/h时, 多数情况下骑车人头部会与风挡玻璃相撞。因此可以通过骑车人头部和发动机罩的碰撞位置与汽车发动机罩前缘的纵向距离初步判断碰撞车速。骑车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的位置也能够为发动机罩机械系统和行人/骑车人安全气囊等车辆安全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特殊情况下, 如车辆撞击行驶速度为20km/h的电动自行车后轮时, 当碰撞车速低于40km/h时, 骑车人直接从发动机罩上部翻滚并跌落至地面, 头部未与发动机罩相撞, 这一点应在实际的事故分析中注意。

4.2 人体头部HIC值随碰撞车速的增加而显著上升。

当碰撞车速超过50km/h时, 除车辆与静止电动自行车前轮碰撞形态下HIC低于1000外, 其他碰撞形态下的HIC均高于1000的安全界限, 因此, 50km/h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头部伤害的碰撞车速阈值。

4.3 本文建立的骑车人抛距仿真模型考虑了电动自行车的行驶速度, 因此更具有普遍意义。

对比Burg提出的基于实车碰撞的自行车抛距模型, 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骑车人抛距仿真模型是有效的。同时也证明了本文利用仿真再现电动自行车事故的方法是可行的。但从具体应用上来说, 还需要通过真实案例和实车碰撞试验来进一步修订和改进模型。

参考文献

[1]林庆峰, 许洪国.基于PC-Crash的轿车行人高速碰撞仿真模型[J].汽车工程, 2007, (7) :562-565.

[2]林庆峰, 许洪国.汽车行人碰撞抛射仿真模型[J].汽车工程, 2007, (4) :296-303

上一篇:秋雨的周记下一篇:五年级中等生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