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18.1比例线段教案

2024-10-09

九年级数学上册18.1比例线段教案(共3篇)

九年级数学上册18.1比例线段教案 篇1

18.1比例线段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线段的概念

2、掌握比例线段的判定方法。

3、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掌握它的初步应用,培养学生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重点

比例线段及其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比例变形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你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有多高吗?

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学家、天文学家泰勒斯游历古埃及时,只用一根木棍和尺子就测量、计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法老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你明白泰勒斯测算金字塔高度的道理吗?从而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实践

图18-1是两幅大小不同的北京市地图,在大地图上有A,B,C三个地点,在小地图中相对应的三个地点分别记作A’,B’,C’。

(1)请你用刻度尺量出图中的A与B、A’与B’之间的距离,B与C、B’ 与C’之间的距离,并把它们填在下面的横线处:

AB= cm,A’B’= cm; BC= cm,B’C’= cm.(2)算一算,的值,你能发现它们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吗?

小结: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图18-1中的线段AB,A’B’,BC,B’C’就是成比例线段。

2、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请同学们想一想,由a:b=c:d能否得到ad=bc?为什么?

因为两条线段的比是它们的长度的比,实质上就是两个数的比,关于成比例的数具有比例的基本性质。所以成比例的四条线段也具有比例的基本性质。21cnjy.com 反过来,若ad=bc,那么能否得到a:b=c:d呢? 小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如果ad=bc,且bd≠0,那么(2)由a:b=b:c可得b= ac 由b= ac可得a: b=b:c(3)由此可以看出: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实现比例式与等积式的互化。

(三)重难点精讲

1、线段m=1cm,n=2cm,p=3cm,q=6cm.请判断这四条线段成比例吗?并说明理由。解:线段m,n,p,q成比例。理由如下: ∵,∴.∴线段m,n,p,q成比例.定义告诉我们判定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的方法:(其中的一个比例式)练一练:

1、判断下列线段a、b、c、d是否是成比例线段: 22aca、b、c、d四条线段成比例;[ bd(1)a=4,b=6,c=5,d=10;(2)a=2,b=,d=

2、已知教室黑板的长 a = 3.2 m,宽 b = 120 cm,求 a:b.3、定义告诉我们若已知四条线段成比例,则一定有比例式,a、b、c、d四条线段成比例ac(唯一的一个比例式)bd例

2、已知:如图,△ABC中,D, E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由此还可 以得出哪些比例式?并对其中一个比例式简述成立的理由.解:还可以得到 其中成立的理由如下: ∵ ∴ 即 练一练:

(1)、已知:如图,AD = 15,AB = 40,AC = 28,求 AE.(2)、若 a :b :c = 2 : 3 :7 ,又 a + b + c = 36,则 a =,b =,c=.(3)在Rt△ABC中,∠C=90°,CD是AB边的中线,求CD :AB.(4)已知:△ABC和△A’B’C’中, 且,△A’B’C’的周长为50cm.求:△ABC的周长.(四)归纳小结

比例线段的概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如果ad=bc,且bd≠0,那么

(五)随堂检测

1、如图,格点图中有2个三角形, 若相邻两个格点的横向距离和纵向距离都为1,则

ABBC=,=,我们会得到AB与DEDEEFABBC这两条线段的比值与BC,EF这两条线段的比值(填相等或不相等),即=,那么这四

DEEFAB=BC=,DE=,EF=,计算条线段叫做,简称比例线段.

2、已知四条线段a、b、c、d的长度,试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1)a=16 cm b=8 cm c=5 cm d=10 cm;(2)a=8 cm b=5 cm c=6 cm d=10 cm.3、已知a、b、c、d是成比例线段,且a=3㎝,b=2㎝,c=6㎝,求线段d的长.4、已知acabcd=成立吗? =3,bdbd5、在比例尺为1∶8000的某学校地图上,矩形运动场的图上尺寸是1 cm×2 cm,矩形运动场的实际尺寸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比例线段

概念: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性质:如果

如果ad=bc,且bd≠0,那么

七、作业布置

如图,一个矩形的长AB=am,宽AD=1m,按照图中所示的方式将它分割成相同的三个矩形,且使分割出的每个矩形的长与宽的比与原矩形的长与宽的比相同,即,那么a的值应当是多少?

八、教学反思

九年级数学上册18.1比例线段教案 篇2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两种方法

2、会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3、理解线段和、差的概念及画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并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线段长短的两种比较方法

三、教学难点

线段的和差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具准备

四支筷子(三红一绿,长短不一)、投影片、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如何比较两个人的身高?比较高矮的关键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我们可以用类似于比人高矮的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用观察法比较线段的长短可行吗?(在黑板上画二根线段

A〈-----〉B C 〉-----〈D 让学生观察)

(二)、新课教学

让学生在本子上画出AB、CD两条线段。

1、“议一议” 怎样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较的过程,然后教师边演示边用规范的几何语言描述

叠合法:把线段AB、CD放在同一直线上比较,步骤有三:

① 将线段AB的端点A与线段CD的端点C重合 ② 将线段AB沿着线段CD的方向落下

③ 若端点B与端点D重合,则得到线段AB等于线段CD,可

记做:AB=CD(几何语言)

若端点B落在D内,则得到线段AB小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若端点B落在D外,则得到线段AB大于线段CD,可记做:AB>CD 如图1 CA

DBCABDCADB

(注:讲此方法时,教师应采用圆规截取线段比较形象,还需向学生讲明从“形”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度量法: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再将长度进行比较。

总结;用度量法比较线段大小,其实就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从“数”的角度去比较线段的长短)

2、(1)、“做一做”1.(1)用刻度尺量出图中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 AC=__cm;BC=__cm;AB=__cm.(2)用“=”、“<”或“>”号填入下面的空格:

AC___BC, AC___AB, AB___BC.(3)、“想一想”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与它相等的线段,怎么画?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3、问题一:已知线段a(如图2),用直尺和圆规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已知线段a。

图2:

a

先让学生自己尝试画,然后教师示范画图并叙述作法,让学生模仿画图。

画法;① 先作一条射线AC ② 用圆规量取已知线段a的长度 ③ 在射线上截取AB=a,线段AB就是所求的线段(注意:要求学生不必写画法,但最后必须写好结论)

问题二: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

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画,可以请一位学生板演。教师总结,讲规范的步骤,同时指出线段和的概念(强调;线段的和指的是线段的长度之和)

变式:画一条线段d,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差。

由学生自己讨论合作完成,教师作评价。

4、“做一做”如图,在线段AB上,有C,D两点,请完成以下填空:AB=AC+____+____=AD+____=AC+____.AC=AD–____=AB–____=AB–____–____.CD=AD–____=BC–____=AB–____–____.5、课外题:(有时间可选做)

做一个三角形纸片你能用几种方法比较线段AB与线段AC的长短?

B

AC

(三)、谈谈收获:

① 线段长短比较的两种方法 ② 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③ 线段的和、差的概念及画法

九年级数学上册18.1比例线段教案 篇3

教科书第95~96页的内容和“做一做”的题目,练习十九的第1、3、5、6、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

一幅比例尺是的教学大楼平面图. 教具准备

一、比和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1.比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在学习比的意义时,我们已经知道有时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个数的比来表示.那么,比的意义是什么呢?举例说明比的各部分名称.(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例如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其中3是前项,2是后项,“∶”是比号,并且后项不能等于零.)

教师:两个数的比能不能写成分数形式?(3∶2可以写成,仍读作3比2.)教师:两个数的比能不能求出它们的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例如:3∶2==1)

教师: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下表:

除法

分数

联系

3∶2=1.5 ┆┆┆ ┆ 前比后 比 项号项 值

3÷2=1.5 ┆┆┆ ┆ 被除除 商 除号数

分 子„3

分数线„─=1.5 分 母„2 ┆

分 数 值

区别

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是一种运算

是一种数教师:想一想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比值不变.)

教师: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师:什么是比例?并举例说明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例如:5∶6=20∶24,其中5与24叫外项,6与20叫内项.)

教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例如:5∶6=20∶24,5×24=6×20.)

教师: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处?(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比例.)例1解比例(1)12∶x=8∶2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明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 3.做教科书第95页“做一做”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说明能组成比例的理由.

第2题,先让学生说明1.4是甲数除以乙数的商,还可以表示什么?(表示甲数和乙数的比的比值.)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比值是1.4的甲数和乙数的比有多少.例如:14∶10,7∶5,28∶20,35∶25等等.教师问:为什么有多种答案?(因为1.4可以看成甲数和乙数的比的比值,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上或者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比值不变,所以会有多种答案.)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二、求比值和化简比 例2求比值: 教师:在做题过程中,要思考解题时用的是什么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什么?两者有什么区别? 学生做完后,教师边提问,边板书,整理成下表:

一般方法

求比值

根据比值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

是一个商,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

化简比

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o除外).

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教师:如果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分数,要化简比时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解答.例如:

注意:化简比的结果要是一个比,而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96页“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比例尺

教师出示一幅教学大楼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后提问:(1)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比例尺是.)(2)这个比例尺表示的含义是什么?举例说明.(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如果实际距离是1米,图上距离就是1厘米.)

(3)比例尺除了写成1100以外,还可以怎样表示?(可以写成1∶100,还可以在线段上标出1厘米的长度所代表的实际距离:

教师让学生做教科书第97页上面“做一做”的题目.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上一篇:与人同享作文750字下一篇:大学生垃圾分类社会调查报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