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共7篇)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前观看电影《雷雨》,了解故事情节和结构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让我们我们走近《雷雨》。
三、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
四、在课前观看电影《雷雨》的基础上,给本课编写解说词: 解说词举例: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新生儿走向河边……
三十年后,在畸形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拼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刀,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不幸的繁漪疯了,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五、师生研讨:
1、《雷雨》中的矛盾冲突:多重矛盾;
(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2)周朴园与鲁大海 —— 父与子的矛盾冲突。(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4)鲁大海与周萍 —— 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5)鲁侍萍与周萍 —— 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6)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
2、如何认识节选部分周朴园前后的情感变化,体会其表达作用。明确:开始是漫不经心地用对待下人的态度谈起了雨衣和关窗的事;忽然从侍萍的关窗动作上看到了似曾相识之处,感到奇怪,认真地询问:“你——你贵姓?”气氛趋于紧张,情节出现波澜,而鲁侍萍平淡地回答,又使气氛稍有缓和;周朴园就口音把话题引向无锡,转弯抹角有意识地询问三十年前发生的“一件很出名的事情”,鲁侍萍在周朴园的连连追问下,仍然保持语调的平缓;但听到周朴园在有意撒谎,遮盖罪行,于是她悲愤地叙述了自己30多年来的悲愤遭遇,使周朴园惊恐紧张的情绪不断增长;他时而“痛苦”,“汗涔涔地发出‘哦’的叹声”,时而惊愕地问:“你是谁?”;当侍萍巧妙地露出自己的身分时,周朴园已经惊恐地语不成声。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三十多年前,他还只不过是二十出头的青年,还不可能排除他也有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周对侍是有过爱情的,如果说周想标榜自己的“有道德”,那么他为什么不摆出“明媒正娶”的“正夫人”(那个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来怀念呢?周曾留学德国,侍又是贤惠,规矩,又是读过书的女孩,他们之间能说得上话。就像宝玉与袭人,晴雯。周作为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得到了满足,他很满意。但当这种所得影响到他获得更多的钱财权势时,他便凶残地置爱情于不顾,置道德人性于不顾,将侍赶出家门娶了一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可一旦娶了“有钱有门第”的小姐,他自私贪婪的欲望又驱使他反过来追求个人的情爱了。但那温馨的爱情已不复存在,他又没能在新的女性那里获得这种温馨,所以他只能在记忆中去寻找,靠这种怀念来填补他什么好事都想得到的欲壑。而且,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周就更加怀念那段情意绵绵的浪漫史,其中侍已经有很大的虚幻色彩了,人在现实中得不到所向往的东西,过去美好的经历就更容易清晰地重现于脑子里,并且吸引人去起劲地不断地追忆它,年岁越久约强烈,并且在追忆中还不自觉地丰富加工它,使之越来越美好。这时,那本来是真实美好的过去,便逐渐神圣化,虚幻化。周这三十多年由于婚姻不幸,鲁在他心中逐渐成为极美的虚像。眼前这又老又穷的女人,又是他讨厌的佣人鲁贵的老婆,怎能与他心目中带虚幻色彩的年轻貌美的侍划等号,眼前的鲁妈不但与他的情欲追求相去万里,而且彻底打碎了他多年的美好幻影,况且周的爱情只是消遣品,而他的地位,金钱,家庭秩序是他的立身之本,所以周彻底否定了眼前真实的鲁,并希望快刀斩乱麻,以绝后患。他意识到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所以他立即感到“惊愕”“惶恐”。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当侍萍的突然出现,却给他精神上以沉重打击,他表现出的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他认出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侍萍,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再提呢”,试图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了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忘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支票给侍萍,希望平息30多年来的旧恨新仇。
因此,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所谓“怀念”、惊慌到冷酷的心路历程;揭开了周朴园虚伪、冷酷、自私的真面目。
第二课时
一、探究:
1、戏剧中的人物形象:
周朴园是一个由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但我们也应看到人性是复杂的,周仆园对侍萍的怀念带有虚荣和软化的成分,应该承认他的怀念是真实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周仆园对侍萍的“真”是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侍萍的缺席为前提的。他保持她生前的习惯一方面是忏悔,另一方面是为了向周萍交代。这样一个人,和他周围的人之间自然要发生着尖锐的矛盾。当与自己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抛弃和残忍。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 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
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 对鲁侍萍由“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
周朴园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揭示出几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有一种可怕的统治力量,也反映出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长成的资产阶级,同封建阶级有着深刻的政治的、经济的、思想的血肉联系。
鲁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坚强。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由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因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幸是那个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却把原因归结为命运的安排。对周朴园,她不去公开揭露,反而在他表示他怀念她的时候心软了,这些都说明了旧社会不仅摧残了劳动人民的躯体,而且毒害了他们的灵魂,从另一方面暴露了旧社会的黑暗。
2、品读作品中的“哦”字
戏剧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文中有很多“哦”字,俗话说:“言为心声。”这个字体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心理?大家仔细找一下,并品读一下,说说自己的感受。
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哦。
哦?你说说看(苦痛)哦!(汗涔涔地)哦。哦,救活啦? 哦。哦!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哦,侍萍!(低声)是你?
明确:有一般的应答词;有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语气平淡停顿稍短些;表示惊奇,声调要上扬;内心有愧疚,可以短促重读;受指控后做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认出侍萍时的恐惧、失态,可以短促重读;
……真正吸引他的,不仅是情节本身的曲折性,而是在这曲折背后所隐藏着的“人”的生命形态,或者说,他是自觉地把自己的生命体验与认识注入多少有些现成的“情节”中的。——钱理群
二、作业: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规则,我们又 站在一个全新的起点上。保证我们成功的第一步就是( )
A.忘记一切,专心学习 B.白天上网,晚上学习
C.明确目标,树立理想 D.以我为主,任其发展
2. 转眼间,同学们从一名小学生成了一名中学生,此时,我们的心情很激动;面对新的环境,我们盼望着和同学们友好交往,努力丰富知识,进一步充实自己……这说明( )。
A.中学生已经是大人了 B.中学生一般都喜欢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C.中学生的心理是成熟的 D.中学生的心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让别人认识、了解和记住自己的好办法是( )。
A. 买礼品送给别人,联络感情
B. 缠着老师,让老师帮忙
C.在自我介绍时,突出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等个人信息中的特别之处
D.和同学嘻嘻哈哈,表现自己
4.中学的新老师( )。
A.非常严厉,不可接近
B.不喜欢学生向他(她)请教问题,因为中学生已经长大了
C.只能向他(她)请教学习上的问题,不能轻易的向他(她)请教生活中的问题
D.是我们学会学习的指导者,是我们学会做人的引路人
5.以下对于新班级的态度正确的是( )
A.新班级很散,学生的素质太差
B.老师总是很忙,他们的教育水平肯定不高
C.新的教室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过,我们可以用三年的时间把它打扮得更美
D.很多同学不认识,没有人招呼我,他们太不主动了
6.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班集体生活中应该
A.惟我独尊,瞧不起人 B.拉帮结派,建立自己的小团体
C.只埋头学习,其他的事概不关心 D.加强同学间的团结合作
7.制定校规的目的在于( )
A.严格的管束学生
B.不准我们破坏学校的环境
C.让我们考上更好的学校
D.维护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我们能在和谐、有序的环境中正常地学习和生活
8.进入中学父母没有像小学时那样陪我们学习、做作业、复习功课。有时候,学习遇到问题,爸爸、妈妈也不再帮我们解决,而总是要求我们独立思考,力求自己解决。这要求我们应该( )
A.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
B.多与父母沟通,赢得父母的喜爱,争取让父母继续陪我们学习
C.借此机会放松学习
D.借机威胁父母,不满足要求就拒绝读书
9.你能否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主要看( )
①学业成绩是否能达到自己的要求 ②是否能自觉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 ③是否能友爱合群,与同学友好相处 ④学习成绩是否优秀
A.③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0.有人说,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未到来,今天就在脚下,因此 ( )
A. 我们能够把握明天 B. 珍惜时间应从今天做起
C. 昨天留给人们的是梦 D. 今天再好也不如明天
11.进入中学后,随着科目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时间不够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 )。
①做事太拖拉,常常拖到最后一分钟才动手 ②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不能实现就心烦意乱 ③从来不制定学习计划,做事太随意,顾首不顾尾 ④不习惯花点时间去衡量哪些任务需要优先处理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中学的课程的门类比小学的多了许多 ②中学老师更多地指导和启发我们自己发现问题 ③虽然进入中学了,可我们还是要依赖父母 ④中学生能更自觉地、独立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言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 ( )
①计划要明确具体 ②计划要切实可行 ③计划要体现自己的个性 ④计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②④
14.寓言作家克雷洛夫曾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句话包含的道理是( )
A.现实和理想是有距离的 B.理想只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C.没有行动的理想、目标和计划只能是空中楼阁或海市蜃楼 D.空谈理想没有价值
15._______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
A.幻想 B.明确目标,树立理想 C.制定计划 D.落实行动
16.“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告诉我们( )
A.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先有正确的计划,就容易成功,否则就容易失败
B.只要预备了就能成功,没有预备就会失败
C.预先想好的事情容易成功
D.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二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7.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只要用心关注,细心感受,我们一定能发现她的可爱之处。( )
18. 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的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
19.我特别喜欢平易近人的语文张老师,所以我一定要学好语文,数学老师特讨厌,学好数学?算了吧。( )
20.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所以,我们只要把优秀同学的计划照搬过来就行了。( )
21.理想和目标的实现必须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
三、简答题(18分)
22. 从学会自我管理的角度看,我们应该如何更加自觉地遵守新的校规校纪? (6分)
23. 告别了小学,走进中学,我们开始崭新的生活,逐步走向成熟。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中学生活给我们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6分)
24. 对于即将启航的水手来说,有了航行的目标,还需要确定航行的计划和路线。要使远大的计划逐步变成现实,就需要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具体计划。那么,我们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6分)
四、分析说明题(24分)
25. 李莉是一名初中新生,面对身边的新同学和新老师,李莉心里虽然有与人交往的愿望,脸上却是一副高傲的表情,不肯主动与人打招呼。因为她觉得“先与别人打招呼,总觉得拉不下脸,不如等着别人先跟自己打招呼吧。”
请问:
(1)李莉的这种想法能使她结识新同学、新老师吗?为什么? (6分)
(2)进入新学校,我们该如何跨越陌生,与同学们建立新的友谊呢?(6分)
26. 中学生王明升入中学时,感到兴奋,自豪,面对这么多陌生的新同学,他心里非常不平静,思量着:我能和他们友好相处吗?面对陌生的.老师,我真希望他(她)们会注意我,喜欢我。与小学相比,功课增多了,作业也多了,我能适应吗?小王的担心是不是多余的?
(1)结合实际谈谈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哪些不同?(6分)
(2)请为小王适应初中生活提几条好的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A 2.C 3.B 4.D 5.B 6.D 7.C 8.A 9.A 10.C 11.B 12.D 13.A 14.D 15.C 16.√ 17.× 18.√ 19.√ 20.×
22.答: 略。(6分)
23.答:中学生活给我们提出的新的要求有:要适应中学的学习(2分);要遵守新的规则(2分);要承担新的角色(2分)。
24.答:计划要明确具体;计划要切实可行;计划要体现自己的个性,计划要留有一定的余地。(4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和吸取他人的经验,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但切忌照搬他人的计划。(2分)
25.答:(1)李莉的这种想法不利于她结识新同学、新老师。(1分)因为结识新同学、新老师,必须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之手,给予新同学一个善意的微笑,作出一个友好的动作,很快就会拥有新的朋友,拥有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3分)走进中学这个全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我们要尝试着结识新同学,熟悉新老师,建立新友谊。(2分)
(2)敞开心扉,主动伸出友谊的“橄榄枝”,对新同学一个善意的微笑,做出一个友好的动作,我们很快就会拥有新的朋友,拥有融洽的同学关系。(2分)
结识新同学,让同学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可以从介绍自己开始。让别人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和记住自己的好办法是:在自我介绍时,突出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特长等个人信息中的特别之处。(3分)
记住他人的名字是良好友谊的开端。(1分)
26.(1)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内容系统化,老师教学方式不同。(6分)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3
1、在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团体有一种依赖和需求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学科王
A.归宿感B.归属感C.依赖感D.从众心理
2、春节过后,你披着七彩春光,满怀新的憧憬进入了学校。面对校园、班级、同学,你认为,正确的做法应是()
①珍惜新的起点②充分体验对学校班级的归属感
③珍惜新友谊④与朋友结伴成长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
A.越来越松散B.越来越密切C.日益和谐D.日益紧张
4、人们常说的“众人划桨开大船”主要启示我们()
A.人们要团结起来,互相帮助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C.在生活中要结成小团体 D.只有团结才能获得成功
5、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曾列出这样一个公式:I+We=FullyI。意思是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集体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可见()
A、只要把自己融入集体就能取得成功
B、只有融入集体才能在团队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C、离开集体虽不能取得大成功,但也会有小胜利
D、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体,离开了集体,个体就无法生存
6、广州市某中学的一名中学生,因病重住进了医院,但家庭贫寒没钱医治,同学们知道后,都纷纷为他捐款看病。这一行动说明()
A.为国分忧,勇挑重担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B.社会需要关爱,人们需要互帮互助
C.个人离不开集体D.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7、我们是集体的主人,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努力为集体添光彩。下列说法中,不符合题意的有()
A.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自己的任务B.只求把学习搞上去,其他事都不管
C.积极参加班集体的各项活动D.自觉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8、生活中的大多数竞争并非简单地如同体育比赛一样冠军只有一个,而是“比翼双飞”,甚至是“百花争艳”。这告诉我们()
A.体育比赛中只有竞争,没有合作
B.双赢是竞争的唯一结果,良好的合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
C.现代社会中的竞争越来越不激烈了
D.在竞争中大家要相互激励、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9、一班在全校广播体操比赛中,荣获第一名。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
A.、同学们个个都很有个性B、班主任管理有方
C、班级凝集力的形成D、别的班平时不认真锻炼
10、两个实力相当的班级进行篮球比赛,其中一个班级由于主力队员之间有矛盾,整个团队无法正常发挥水平,结果另一个实力相对较弱的班级取得了胜利。实力强的班级不能取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班()
A、骄傲自满,狂妄自大B、没有密切配合的团队精神
C、过于轻敌,没有发挥优势D、对方班超水平发挥,竞技水平有所提高
1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的含义是()
A、团结力量大B、人的懦弱是不可避免
C、帮助他人很快乐D、大自然的帮助
12、杨振宁在纽约担任访问学者期间,面对比自己资历浅的同行密尔斯,大度的杨振宁主动把关于推广规范不变性的思想和盘托出。此后,杨—密尔斯规范场理论宣告诞生,并荣获诺贝尔物理奖。这表明()
A、他们之间只有合作,没有竞争
B、竞争并不排斥合作,良好的合作创造双赢学科王
C、杨振宁的竞争意识淡薄,否则他个人单独就可以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D、帮助别人就是毁自己
13、放学了,今天轮到小明的小组打扫卫生,因为想着要看“世界杯”足球赛,于是随便扫了一下地,把垃圾堆在一边就走了。你认为小明()学科王
A.为了看向往已久的“世界杯”足球赛,而没倒垃圾这是情理之中的事
B.不倒垃圾是错误的,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就应对集体负责
C.倒垃圾是每个人的.责任,不一定非要小明倒
D.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
14、“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说明()
A.集体由个人组成的B.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必然发生矛盾
C.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考虑个人利益D.提倡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
15、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青年时曾三次修改自己的志愿。他们这样做说了()
A.国家兴亡,匹夫有责B.他们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C.人心齐,泰山移D.他们自觉地服从集体的安排
16、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②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③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要我承担责任
④自觉承担责任,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7、“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就像一个人驮着东西很累,可心头很舒畅。人要是没有它,不尽什么职责,就等于驾驶空车一样,也就是说,白白浪费。”这句话是说()
A、每个人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这是一个人过上幸福生活的重要条件
B、责任往往产生于人们在交往过程中的互相帮助和彼此承诺学科王
C、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但每个人的责任又不尽相同
D、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他就越幸福
18、“不要问别人能为自己做些什么,而要问自己能为别人做些什么;不要问国家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而要问事处我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表明:()
A.人生价值的实现体现在我得到了什么B.关爱集体必须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满足
C.集体利益、他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D.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分,2分卷面分)
19、请收集有关集体与个人关系的成语、俗语或格言(至少写两个)。(4分)学科王
20、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5分)
21、在学校里,你是怎样注重自己的成长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说说。
(6分)
22、每个人都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所以每个人的责任都是一样的。对此你有何看法?
(6分)
23、在10月19日晚结束的十运会田径女子1500米决赛中,奥运万米冠军邢慧娜以0.02秒的微弱优势超过山西选手刘青获得冠军。但山西代表团认为邢慧娜在直道超越时犯规。挤压了刘青并致使后者步伐被打乱,立即向组委会提出了申诉。组委会组成了三人仲裁小组,经过重放录像和讨论研究作出决定,取消邢慧娜1500米冠军的成绩,冠军由排名第二的刘青夺得。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3分)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5分)学科王
学科王
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会考模拟 篇4
哲学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测试题
1、鲁迅先生说:“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深受的酸辛,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这段话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道理是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③每个人的意识,要受到社会生活的制约,取决于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 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①②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④
2009年3月27日至28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动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回答2—3题:
2、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产物,同时它又指导我们不断取得改革开放的新胜利。这一论述主要体现了
A.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道理 B.社会历史由人的目的决定的道理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3、从社会历史观的角度看,我国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哲学依据是
A.意识对于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D.社会意识总是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4、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主要说明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
5、“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荫学种瓜。”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人的意识与自然环境无关D.自然环境决定人的意识
6、下列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7、2008年以来,《社会救助法》、《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政府工作报告》等相继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政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一大亮点。政府的这一做法
①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③说明政府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说明政府是我国社会历史的主体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8、面对2008年开始的接连不断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只要我们坚信曾经回荡在汶川地震灾区上空的那句“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的誓言,冬去春来,中国经济就一定能将发展“奇迹”续写到本世纪更远的未来。这说明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D.只要坚持群众观点,一切困难都能化解
9、下列说法中坚持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是
A.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B.拿破伦曾经说他自己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 C.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D.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10、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从价值观的角度看,这主要体现了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发展之B.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 D.社会意识都是先于社会存在的 11.一瓶矿泉水在便利店以2元左右的价格出售,而对于在沙漠里长途跋涉的人来说却是无价之宝。这说明()
A.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C.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就会不同 D.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导向作用
12、塑料袋的发明在一百多年前被视为“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但现在却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这表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
A.社会历史性特征B.实践性特征C.阶级性特征D.稳定性特征
13、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首先要判断它们是否有价值,没有价值的事,人们是不会干的。这就是
A.价值观的形成和自我实现B.价值观所起的导向作用 C.价值观的客观评价标准D.价值观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诗体现了对人的价值的评价是
①人的价值主要看他对社会的贡献②人的价值不应考虑个人利益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的价值的高低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主要看精神贡献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15、一位哲学家说,生存是一种伟大的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法定幸运的人”。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奋斗使生命更具有价值。一个幸运的人应该是经过奋斗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这是说
编制人:张国梅 审核人:赵丽平
A.经过奋斗,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作出贡献B.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C.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强不息,奋发拼搏 D.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理想信念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16、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是
A.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B.努力改变人的先天条件
C.努力进行“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D.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17、有一只鹰的愿望是飞遍世界,但它成天沉溺于幻想之中,忽略了学习觅食的技巧和长途飞行的本领,结果到老死时,飞遍世界的心愿仍未实现。这则寓言给我们的人生启示是 A.要树立远大的理想B.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C.要将理想付诸行动D.要正确处理最高理想与共同的理想的关系
18、.规范文化市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当以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这是因为A.符合人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 B.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性 C.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9、.看人间,那一寸土地不是人民开,哪一片庄稼不是人民栽,哪一间房屋不是人民盖,哪一部机器不是人民来制造,哪一种商品不是人民来生产„„这主要说明
A.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D.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之源
20、陈嘉庚把一生的资产都用作办教育,只是为了体现一种人生境界,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实践着“我毕生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人生奋斗目标”的人生理念。陈嘉庚的事迹说明①人生理想通过实践就会变为现实②在实践中发展深化认识
③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④在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二、非选择题
21、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会议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某校高二(1)班结合《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学习,举办了“价值观,大家谈”主题班会。请你参与他们对下列问题的探究:
(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存在和人们的行为具有怎样的意义?(6分)
(2)在实践活动中,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分)
(3)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分)
22、小赵大学毕业后,立志新农村建设,被选聘为碧螺村村长助理。他利用自己所学专业的优势,办起了一家化工厂。由于碧螺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产品没有销路,而且污染又大,村民普遍反对。小赵认真反思,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然后从本村实际出发,他指导村民种植翠冠梨,效益很好。他还学习市场营销的知识,帮助村里开通了网站,让外界更多地了解碧螺村的翠冠梨。在发展梨种植业的基础上,他还带领农民开办起梨加工企业,农民收入大为提高;小赵因此也成了一位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小赵的经历是如何体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道理的?
答案:1---5 CDCBB6---10 CAACC11---15 BABCC16---20 DCDBB21、(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3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3分)(2)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2分)(3)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
2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小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关闭了化工厂”体现了这一点。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小赵立志新农村建设、坚持群众观点,成为群众欢迎、上级认可的优秀村官。
(3)人生价值包括贡献与索取两个方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小赵能成为一名优秀村官,表明他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满足。
(4)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客观规律,要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小赵立志新农村建设、想人民所想体现了这一点。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5
或许,它在一些碌碌无为的人们手里只是微不起眼的一颗长期被灰尘所遮掩住的珍贵的珍珠。
是他们没有机会吗?回答很明显:当然不是。那些一个个飞来的机会,他们一点没有把握住,不断的将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潇洒的挥洒出去,这简直是在贬低生命的价值,对所有人来说,对所有生命而言,这简直是在轻视我们,你能容忍吗?
或许,它对勤劳善良的人们而言,它是伟大的,是神圣的!是最最圣洁无暇的,但......为了做出对人们有益的贡献,那些无名英雄们英勇的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多么可敬。
要知道,它可是在普通人身上很难有的,但那些英勇的人们,也是非常普通的人!
-----比普通人更平凡,这是那些英雄们的共同特点。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去不返的。
每个人献出一点爱,整个世界将会充满了爱。多么美好!多么富有生命哲理的一句美话!短短几个字表现出了多少人的爱心啊!它点亮了人们心灵已沉睡许久的本性,一股股暖流充满了全身,这就是爱的真谛,使一条条美丽的生命被挽救。一个个内心的冰块融化,沉重的内心世界也苏醒了。
中国,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古国,近年却不断遭受恶魔的光顾----的非碘、的汶川大地震,的玉树大地震,它们不断袭击着我国,使无数条活生生的生命丧失。做为一名中国女孩我浑然不知,感觉自己没尽到责任。4月14日我与同学正打闹着,嬉戏着,可玉树却.......我真恨自己还浑然不知的与同学高兴的聊天说地着。
也许,生命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座右铭,我没有,但我有自己的格言,述说着生命是什么。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6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考点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二者的含义:①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②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二者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的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考点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考点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3、人力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考点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3)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②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被剥削阶级反对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迫使统治阶级不得不调整某些经济和政治关系,使社会基本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从而或多或少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革命,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1)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考点五:人民群众的概念及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的概念
(1)含义:人民群众是 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考点六: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考点一:价值和价值观
1、价值
(1)价值的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2、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考点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3、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考点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
人们既要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又要进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后者称为价值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3、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做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5、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1)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①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差异,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冲突。
②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的价值标准
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3)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的关系
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考点四:价值的实现方式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1)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就越大,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
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的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2)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条件、享受条件和工作条件都是由社会提供的。我们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应表现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考点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
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特任、以及自己的需要。这是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第二是,人的价值的另一方面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了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和源泉,处于首要地位;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3、人生价值两个方面辩证统一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又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出来,二者缺一不可。
4、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中,个人岁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即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 篇7
【题目展示】
(教材79页写作练习三)在一项调查中发现,眼下青少年偶像崇拜之风愈演愈烈。有人指出,偶像脱胎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偶像就是“返祖”,是历史的倒退,绝不可取;也有人说,人们总是从偶像中汲取力量来充实自己,塑造自己,问题在于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怎样崇拜。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试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论,写作一篇议论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思路导引】
透过“偶像”一词,我们既可以找寻到社会思想与道德取向的改变,也可以找寻到作文立意的不同角度。偶像崇拜无可非议,关键是看崇拜偶像的哪些方面,即崇拜的内容如果是积极向上的,就会给自己的学习、人生带来好处,值得肯定;盲目崇拜就是没有价值的,没有益处的。从取材的角度来说,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切入:
1.选取演艺界明星做偶像,可以对当前追星的现象发表议论,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名人。
2.选取某个行业的先进人物做偶像,可以选取科学家、作家等,如霍金、冰心等。3.选取普通人做偶像,如解放军战士、见义勇为的青年等。
无论选取什么人作为偶像,都要说清楚,他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偶像,对你的影响是怎样的,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佳作赏析】
崇拜偶像就绝不可取吗?
三人行,必有我师。人要乐于且善于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完善。固步自封、骄傲自满是没有好结果的,相信这一点是不会有人反驳的。然而,现在有人指出崇拜偶像就像原始社会中崇拜图腾一样,是返祖,是倒退,是绝不可取之举。
难道崇拜偶像就绝不可取吗?谬也!
原始社会中,人类面对自然的一切异象都惊惧畏怕,却又无法解释其中的道理。于是为求得心中的安慰虚构出神力,供奉圣物,希望求得庇护,图腾崇拜便是其中的一种。
然而放眼现代,科技发达,社会繁荣,文明与理性占据主导。人们注重知识,发展个性,探求真理,难道还会被如此随意地震慑蒙蔽,盲目屈从吗?
再者,崇拜是包含了赞美、敬仰、模仿、学习和发展多方面因素的总汇。既然倡导学习,就必然会产生崇拜。这是学习深入到一定程度后,对所探究的事物的奇特、美好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赞叹和渴求。
话又说回来了,社会发展了,人们的思维也开阔了,所崇拜的东西各有不同。若是崇拜一些知名伟人、学者或是大众公认的像《感动中国》里的品德高尚的人,想必也不会引起非议。然而争论就在于,如果是青少年崇拜偶像呢?
诚然,在这个文艺百花齐放的时代里,确有一些偶像带有叛逆或是颓迷的色彩,这将不利于青少年积极健康地成长。但有一个主流摆在那里,无论如何被大力提倡的都不会是带有消极影响的少数偶像。即使在当年“超女”红透半边天的时候,都有少年粉丝因喜爱周笔畅而作为“笔迷”努力练字以求不为此丢了偶像的脸,令父母感叹之前多少劝导都不如偶像的魅力大„„
由此可见,不可取的绝不是对于偶像的崇拜,因为崇拜是固有的,偶像也有许多好的影响可以挖掘。真正应该关注的是青少年崇拜什么类型的偶像,是否能够足够理智地对待,又能够在这种崇拜中做些什么以利于自身的发展。这绝不会是一种倒退,相反地,发现他人值得欣赏和景仰的方面并将其作用于自身,难道不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体现吗?我们追求美丽独特的事物,那么对于偶像的喜爱就算有一部分源于相貌身材,不也是对美的赞美和追求吗?若是因此更加注重个人的形象,并且有理性始终把握着尺度,也未必不利于自身的成长。
总之,有些事物的好坏有时便如同祸福相倚一般是可以转化的,不可妄下定论,决断专横。崇拜偶像不一定就和崇拜伟人有很大不同,只要都能从中汲取力量,都能由此充实自我,又何必拘泥于对象?最主要的是掌握权在于自己。
只要自己够理性,不盲从,有选择地崇拜偶像,学习积极向上的一面,崇拜偶像就同样是值得提倡的善举!
【我的跟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病文呈现】
经济落后就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吗
有人说:“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在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就是说,物质生产落后的国家在精神文明方面也一定是落伍者。真的是这样吗?
且看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处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下,农业占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如处在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的英国,但是法国在政治、哲学思想上取得的成就远胜于英国,这又一次证明了恩格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相反,如今物质文明达到很高程度的西方,人们却过着极不文明的精神生活:道德、伦理丧失殆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粹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由此看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并不一定能产生高度的精神文明。
我国在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当时红军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穿的是麻布军装和草鞋,扛的是步枪、大刀、长矛,再加上蒋介石的“围剿”,斗争可谓艰苦矣。但是,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纪律严明,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他们的思想境界可谓高矣。
抗战时的延安,人们来自五湖四海。革命者各自的经历、情趣不同,但是共同的革命目标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不谋私利,不怕牺牲,涌现出了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白求恩„„小米加步枪的艰苦环境锤炼了中华民族的一代精英,培育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很低,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那时,社会秩序安定,人们思想纯洁,党风好,民风正,人们爱国家,爱集体,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涌现了一代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楷模,精神文明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可以使精神文明领先于物质文明,并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在我国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仍然可以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那些对我们这样贫穷的国家所建设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表示怀疑的人,应赶快驱散心中的疑云,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洪流中去!请你诊断病因:
上面的作文有多处不合理的地方,你觉得问题出在何处?请你来诊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这篇驳论文行文结构合理,符合这类文体的一般要求,失误之处有三:一是开头段平淡无奇;二是最后两段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三是为让自己的观点立住脚,有些说法过于绝对。可在这些地方作必要的修改。
【成功升格】
经济落后就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吗?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这说明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于是乎有人就说:“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在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就是说,物质生产落后的国家在精神文明方面也一定是落伍者。真的是这样吗?
且看十八世纪末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处在波旁王朝的统治下,农业占统治地位。社会生产力远远不如处在资本主义发展上升时期的英国,但是法国在政治、哲学思想上取得的成就远胜于英国,这又一次证明了恩格斯“经济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这一论断的科学性。
相反,如今物质文明达到很高程度的西方,人们却也过着不文明的精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金钱关系。由此看来,高度的物质文明并不一定能产生高度的精神文明。
我国在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当时红军吃的是红米饭,喝的是南瓜汤,穿的是麻布军装和草鞋,扛的是步枪、大刀、长矛,再加上蒋介石的“围剿”,斗争可谓艰苦矣。但是,红军战士以苦为乐,纪律严明,冲锋在前,享受在后,他们的思想境界可谓高矣。正如邓小平同志说的那样:“学习和培养这些革命精神,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也不需要多么高的教育程度。”
抗战时的延安,人们来自五湖四海。革命者各自的经历、情趣不同,但是共同的革命目标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他们有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不谋私利,不怕牺牲,涌现出了伟大的战士张思德、白求恩„„小米加步枪的艰苦环境锤炼了中华民族的一代精英,培育了高度的精神文明。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虽然很低,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却丰富多彩。那时,社会秩序安定,人们思想纯洁,党风好,民风正,人们爱国家,爱集体,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涌现了一代值得人们敬仰和学习的楷模,精神文明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只是由于十年**才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精神文明被当作“封”“资”“修”黑货来批。从此精神文明便销声匿迹。所以近年来社会上不文明行为不能归罪于我国相对低下的生产水平。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但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不是齐头并进的,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可以使精神文明领先于物质文明,并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所以,我们应该坚信,在我国落后的经济条件下仍然可以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那些对我们这样贫穷的国家所建设的高度的精神文明表示怀疑的人,应赶快驱散心中的疑云,投身于“两个文明”建设的洪流中去!
[名师点津]
修改后的这篇文章先树靶子,然后运用“独立证明法”,以中外史实、革命领袖的论断、哲学道理为论据,运用多种论证法论证了与论敌针锋相对的正面观点的正确,从而驳倒了错误观点,有较强的说服力。最后一段提出共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得文章论证更加严密。
【名师指点】
一、反驳型议论文的基本特征
凡议论文,目的都是为了阐明自身论点。但在阐明方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证明,一是反驳。所谓证明就是从正面论述观点的正确,从正面去证明观点的成立,也叫立论。反驳是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论据或论证过程,以树立自己的观点的论证方法,也叫驳论。证明与反驳都是论证的方法。在一篇文章中有时需要从正面去立论,有时又需要直接批驳对方的错误观点,也可以同时运用证明和反驳。在驳论文写作中,一般是先指出对方错误的实质,或直接反驳(驳论点),或间接反驳(驳论据,驳论证),继而针锋相对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二、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方法
反驳型议论文的写作,大体要掌握好以下两个方面:(一)确立攻击目标
反驳型议论文不论是反击敌人,揭露驳斥敌论的诽谤诬陷还是批判某种思想、行为错误,都是为了驳倒对方,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以此来明辨是非,匡正错误,弘扬真理,伸张正义。因此,在写驳论文时,首先要明确反驳的论点,即确立攻击目标。
在针对某一论调写反驳文章时,可以在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抓住谬论的要害,针锋相对地予以反驳。有些题目已经点出了错误论点,相对而言比较好分析反驳,但有些题目或材料提出了几种论点,里面有正有误时,这就要针对几种论点逐一分析,在分清是非曲直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驳论点。
在我们根据某一事件或某一材料来写驳论文时,有的错误观点很有迷惑性,若不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是很难找出破绽的。对此,必须有较高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方能嗅出“花香”和“毒草”的不同味道,从而写出水平比较高的驳论文。
(二)讲究反驳方法
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要驳倒对方的论点,自然可以从议论文的三要素着手,或者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或者采用迂回间接的方式,从对方的论据、论证入手,证明它的虚妄和荒唐,从而达到驳倒对方论点的目的。
1.反驳论点
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这是驳论文中最常用的形式。这种反驳论点的方法,可以通过例证反驳,即提出新的事实论据,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例证反驳,常采用的方式是先总括出对方的错误的论点,然后摆出事实证明其荒唐谬误,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2.反驳论据
论点和论据,是议论文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论点是论据的集中和升华;论据是论点的基础和支撑。驳倒论据,犹如釜底抽薪,对方论点也便颓然倒塌。
3.反驳论证
论据与论点之间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成为论点的有力支撑。指出对方论点与论据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也可以达到反驳的目的。论证的错误表现是多方面的:有时是演绎过程中大小前提与结论不合逻辑;有时是作者在一篇文章内的观点间自相矛盾;有时是论点与论据之间推理不妥„„总之,只要发现对方在论证上有逻辑错误,就可以从这一角度入手,展开反驳。
4.常见的反驳技巧
反证法:通过确定与论点相矛盾的判断虚假来确定论点的真实性。例证法:运用大量的典型事例驳斥对方观点的一种方法。对比法:既提出正面观点和论据,也摆出反面观点和反面论据,让对方在比较中确信正面观点的合理性。
比喻法:用生动形象的事例作巧妙的比喻。
引证法:引用名人名言、权威观点来增强说服力。类比法:两个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的结论。
以谬制谬:采用对方的方法和逻辑来对付对手,从而折服对方。
归谬法: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对的,然后从中推出非常明显的荒谬结论,从而驳倒对方论点。
【写作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有一个小蚂蚁正在地上爬,有人在它的四周倒了一圈洗衣粉。洗衣粉有着强烈的气味,小蚂蚁每每爬到洗衣粉边上不知什么原因就退了回来,如此循环往复,最后小蚂蚁累得不能动弹了,还是未爬出那圈洗衣粉。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词“一圈洗衣粉”,这圈洗衣粉“有着强烈的气味”,而“一圈洗衣粉”是实的而又并非难以逾越的障碍,而“强烈的气味”是无形的虚的障碍,是容易逾越的,但小蚂蚁在这可以逾越的实的和虚的障碍面前,突围多次都无功而返。究其原因,那圈洗衣粉,在小蚂蚁面前是“新事物”。小蚂蚁一时不能适应,在“心理上”或“思想上”存在畏惧或局限等,如果那圈洗衣粉是一圈沙子或泥土、石子,小蚂蚁是会轻松越过的。
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①要打破思想上的局限或思维定势等,思想先行,才能走出一片天地。②要敢于面对新的事物(或新的困难、障碍),破除畏惧心理,勇于开拓,迎接挑战。③要敢于尝试。注意,“小蚂蚁每每爬到洗衣粉边上不知什么原因就退了回来”,小蚂蚁如果试着爬上那圈洗衣粉,说不定就爬过去了。④勇于走出束缚人的怪圈,比如人情圈、利益圈等。⑤克服困难、障碍才能突围。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就被关在门外。”——(印度)泰戈尔 “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意大利)朗根尼西 “人们若想有所追求,就不能不犯错误。”——(德国)普朗克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成一篇议论文;字数800字以上;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范围,不得套作、抄袭。
[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引文材料是三句名言,因此对引文材料的理解和把握,也就决定能否顺利完成这次的写作。三则材料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审题基本没有难度,它们都有一个关键词“错误”。所以,立意要围绕“错误”来写。本次作文的立意可以为:在追求真理、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不要害怕犯错误,错误有其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要深挖这种价值和意义。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信奉实用主义,一片山林可以变为山间别墅;一处古迹可以成为新的旅游景点;一只珍禽可以成为一盘山珍;甚至一条隐私也可以成为娱乐头条„„似乎一切都意味着财富、价值和利益。
而有人则不同,他们觉得一片山林就是一片山林,常常让人在那里休憩;古迹就是古迹,它的存在只是让自己浮想联翩;珍禽就是珍禽,隐私就是隐私,不能侵犯„„一切以自然规律、文明的法则去面对,同时让自己内心充盈必要的浪漫情怀。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想品德必修四第一单元测试题】推荐阅读: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测试题10-13
初三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10-20
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一单元练习题12-09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一次月考之试题08-22
八年级上学期人教版思想品德(政治)复习提纲:第一单元重点题11-07
思想品德试题09-22
思想品德试题09-03
德州思想品德试题11-17
初中思想品德第一课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