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汽车教学课件

2024-06-06

画汽车教学课件(共10篇)

画汽车教学课件 篇1

《画汽车》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的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造型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整体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由兴趣出发到回忆生活中的事物,再到概括事物的特征,最后运用这些特征表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课前,我就考虑到一年级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创设了以卡通形象汽车小子为主线的教学情境,和汽车小子一起旅行,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兴趣,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概括汽车特征这一重要环节中,我首先是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玩具小汽车看看、摸摸、玩玩、想想,了解汽车的外形及结构特征,启发学生在合作探究气氛中讨论不同汽车的共同之处。学生交流时,我听后大多是鼓励学生,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及时引导学生对汽车特征的概括。我接着利用媒体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不同颜色的汽车供同学们观察、欣赏、感受。除此之外我的适时演示使学生对汽车特征的总结变得更直观,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汽车特征也变得更明确。为了激起学生创新的意识,我让学生欣赏设计师设计的未来汽车、同龄小朋友的作品,特别是海陆空多功能汽车,更让学生大开眼界,兴奋不已,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此时,我让学生画汽车,鼓励他们画出心中最美的汽车。

遗憾的是我教一年级小朋友的教学经验不足,没有准确把握好教学环节,学生创作时间不充足,我愧疚,没有给足学生绘画时间,还有少数学生没有完成自己的创作作品,他们更遗憾。不过,从学生创作的作品来看,学生独特创意的作品比较多,小小心灵已经有了创新的意识,我高兴,从他们的举动中我看到了希望。以后还要给他们更多的启发与鼓励,耐心地引导,加强审美创作。

画汽车教学课件 篇2

关键词:说画教学,想象画,幼儿教育

一、问题的源起

传统的示范绘画教学强调像不像,重在模仿学习,禁锢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得到开发,创作欲望不强。其实,幼儿时期是想象最丰富的时期,他们常常凭借想象把许多不相关的事物组织在一起,也不考虑时空关系和合理性,画出奇妙、怪诞的作品,往往具有构思大胆奇特、形象生动有趣、构图活泼等特点。我们开展想象画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重在激发幼儿求异思维,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说画”教学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说画”是指用语言表达绘画内容。

二、说“画”让孩子说什么

(一)画前说“画”———畅所欲言

画前说“画”,是在想象画教学导入过程中让幼儿说一说“画”的内容。可以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加深感受,丰富绘画内容,利于幼儿对所画的内容提高兴趣。

1.说内容

教师在运用多种手段给幼儿许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要求进行自由的想象,再让幼儿说说自己想的内容,这时的说画要让幼儿有充分的说的自由,教师千万不要说“不可能”、“没那回事”等否定的词,对那些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尤其是那些离奇古怪的想法,要大力表扬,让幼儿觉得这样“异想天开”是对的,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养成发散性思维的习惯。为了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画的机会,可以采用自己说、同桌互相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多种形式。从建址来说:有建在太空里的,有建在海里的,有建在云朵上等,从外形来说:有飞船型的,有苹果型的,还有花瓣型的等,从作用上来说:可以和外星人一起学习,可以画画、唱歌、跳舞,可以游泳、打球、踢足球,可以四处旅游等,这种画前畅所欲言的教学形式,大大渲染了活动氛围,激发了孩子的创作欲望,当孩子们的思维发散了,想象的维度扩大了之后,孩子们的作品夸张、离奇生动、有趣,充满创造力。

2.说步骤

在幼儿对所要画的内容有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再让每一个幼儿说说怎样画这幅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搞清楚作画的步骤,做到胸有成竹,这样的幼儿作品肯定会成功。

(二)画时说“画”———轻松作画

为了让幼儿在充分放松的状态下创作,幼儿作画时,教师可根据想象画的内容,配以恰当的背景音乐,幼儿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故事在画画的时候讲出来,边画边讲。幼儿可以手舞足蹈,尽情放纵情感,让思维随着情感不断迸发出火花。

(三)画后说“画”———体验成功

画后说是指幼儿完成作品以后,让幼儿通过说作品,加深理解,达到进一步完善作品的目的。每次绘画结束后都有幼儿作品展示评价环节,可以展示在展板上,可以用照相机拍下来,在屏幕上展示,引导幼儿对自己和同伴的画自评、互评,共同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达到进一步完胜作品的目的。

1.说自己的画

绘画结束后可以请幼儿把自己的画,用故事的形式讲出来。如大班绘画活动《热闹的春节》,一位幼儿在纸上画了很多游泳的人,老师请他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原来春节时他们一家到暖和的地方旅游,有很多人在游泳,很热闹,他很开心。另外一个小朋友画面上有很多数学符号,代表这个人以前是老师,这些大胆、抽象、连老师都读不懂的画面,通过孩子们的表述,创意、生动的故事情节跃然纸上。

2.说别人的画

我们可以请幼儿说一说同伴的画,这时评论者有一种小评论家的自豪感,当大家评论自己的画时,小作者们都很专注,都想得到同伴的认可,这样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正是教学需要的。别人画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说的时候既是对别人作品的一种全新的诠释,又是一次口头的二度创作,既能加深对创作的理解,又能使作者发现全新的角度,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三、说“画”教学遵循的原则

(一)尊重幼儿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说画”就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现的过程,老师应当明确自己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尊重儿童的“说画”,感悟儿童的内心,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

(二)更新观念

卵石画创作教学 篇3

关键词:卵石画?选择?创作?应用

卵石画顾名思义就是在卵石上画画。它是以卵石为主要材料,以水粉、油画、国画、丙烯等颜料,用小毛笔、水粉画笔或其它素描工具,在卵石上以水粉、油画、国画、装饰画、素描等表现形式进行卵石绘画创作。

一、卵石画的创作

(一)选材

1.卵石的选择

象山高塘岛,卵石滩众多,但挑选卵石最好的地方是花岙的青水岙。青水岙卵石滩卵石数量巨大,卵石的质量也较好。(见图1)作为绘画的用卵石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求:①卵石的质地要坚硬。卵石上有裂缝或是石头硬度较低就不宜保管了,如滑石、石灰石、磷灰石等质地较松散的要排除在外。②卵石的形状要求美观。作为绘画用的石头须有几个功能,首先它是类似画布画纸的作用,其次它会被当作类形的作用(如心形、脸形等)。作为画布时要求卵石形状扁薄椭圆较理想。③卵石的色泽要求:偏亮偏雅为宜,卵石色彩呈朴实古旧格调宜书宜画,能很好的体现出作品的高雅风格。④好的卵石要有天然纹理。石材本身所带的纹理,可借势绘制其自然形态,略微勾画,便能显气韵现其形,如似山水花鸟形,人物动物形,人、动物、山水花鸟与石头一体,物既石,石既物,其状不可谓不妙也。

2.表现形式的选择

卵石画作为一门艺术,它可以归类为工艺的范畴。工艺具有综合性,可以综合各门类的艺术手段,比如绘画和雕刻。绘画门类又众多,所以在卵石上进行艺术表现可采用素描、水粉画、水彩画、丙烯或油画、国画、版画、装饰画等形式,而在卵石上稍加雕凿刻画,使物象更具明确或立体感会更生动。

3.表现内容的选择

卵石画表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就表现海岛特色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山水风景 ②港船海风光 ③渔区风情 ④海洋生物 ⑤人物 ⑥自然物象或其它(卵石自然纹理、花草、抽象形等) ⑦诗歌书法

(二)构思

1.卵石画构图

卵石画构图指的是绘画内容在卵石上的构图形式。在卵石上进行构图表现主要要考虑卵石的形状大小及绘画内容的多少。依笔者实践的经验,一般的卵石画构图要考虑以下几点:①依形而画,随形而定(如脸蛋形的卵石适合画人像)。 ②粗放式的石头应考虑表现简约的形象。 ③一些风景内容的构图可采用与卵石表面渐隐融入的方法表现。④一般的卵石画都采用单面绘画的方式,但也可以用立体延续或双面对应形式表现(如正面作品的题记可反面记录)。(见图2、3)

2.色彩构想

①卵石画的色彩运用应与石头本色谐调统一,不谐调的用色,绘画的形式易与卵石产生脱离的感觉。②一般考虑用同类色为多,如用对比色时,也是采取弱对比用色。③所用色彩跟石头本色成明度对比,对比强度根据表现效果而定,主体需突出的要强化色彩对比效果。

3.风格体现

卵石画的风格根据作者的表现意图和卵石的色泽纹理而定。①细腻的石头的往往跟古典写实的手法和传统绘画题材相关联;②沧桑古旧的石头应与自然古朴的形象为一体;③奇巧有趣的卵石可采用具现代感的综合表现手法。(见图4、5)

(三)绘画

1.画前准备:①石头检查 在进行卵石画创作之前,对石头表面的污染或碎片开裂、石头色泽纹理状态等进行检查分析以便下步能顺利完成卵石画创作。②现场光线 对于绘画现场,要求有很好的自然采光效果,能准确把握石头色泽和绘画内容的色彩设计。③作画姿态要求 在进行绘画前,要求确定画者合适的视觉角度和视觉距离。一般卵石因为形状较小,绘画内容要求表现的细腻,坐姿绘画是最佳的状态。

2.稿子勾画:在石面上表现之前,不管作品是创作的还是临摹的,都应在纸稿上进行绘画效果的练习,对表现内容的构图形式,线条的结构穿插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重要的是对该绘画作品的气韵和运笔的节奏气势在正式创作前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这是画前很有必要的。

3.描画:卵石画作品的描画是关键的一步,所有的表现形式均按作画步骤严谨操作即可,但有时初学者状态比较紧张,建议在画前在石头表面采用先定点的方式确定形象位置,这样能准确的把握表现对象的造形。

4.修饰:作品在完成之前应有一个调整的步骤。对于用笔或用色不理想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深入或细化表现,一般来说大多数形式的绘画在调整完成阶段,采用点缀、喷洒、模糊、旧化或强调是增强作品艺术效果是必要的。

二、卵石画的加工

学生卵石绘画创作结束后,有些比较好的卵石作品可以作为优秀作业用来留校陈列展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手段使之作品更具完美和艺术性,当然更利于保存。

1.亚光表现:在卵石画作品上涂上亚光树脂漆,晾干即可。

2.亮化:可在作品表面图亮光漆晾干。

3.托底:卵石绘画作品的良好效果展示,需要解决石头托底的问题。现市场上较流行的人造大理石是不错的选择材料,采用大理石胶粘合,牢度也很理想。

4.手工装饰包装:利用学生“设计应用”课堂的功能,充分联系学生生活,探索多种材料的应用设计,为卵石画作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培养学生生活的探索和创新意识。高塘岛资源丰富,竹材、芦苇条、藤条都是不错的包装材料。

三、卵石画的应用

创作卵石画既有艺术的审美价值也有生活实用价值。通过卵石画的创作开发,我们惊喜的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他们常向我们的学生讨要卵石画,并要求多画些,笔者发现卵石画可归纳为以下几点应用价值: 1.家庭装饰:大型的卵石画可用家庭里柜头案前摆放以供人欣赏。2.学习生活:在学习中,我们在书桌上放一两块卵石画(卵石书法)石头,即可压压书镇镇纸,又可激励自我奋发进取的精神,实用而艺术。3.旅游商品:好的卵石画作品可以开发出来作为旅游商品,以供游人采购,既能产生经济效益,又能推广旅游宣传。4.馈赠他人:亲朋好友之间,活动纪念之时,少不了礼物馈赠,卵石画易于存放和使用,纪念性又强,是个不错的选择。

卵石画创作主要是借卵石的天然特征,如形状、色泽、纹理等进行绘画形式的巧妙构思和创新设计而进行作品创作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装饰画或渔民画是表现海岛渔文化现象的理想载体,而卵石画则完美的凝聚了渔文化和自然文化的特质。在举国发展文化产业和增强文化水平的大浪潮下,学校教育首先是推动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阵地和平台。卵石画的研究和创作及教学,符合当前的教育课程理念,符合文化大发展的方针,并做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卵石画表现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有了参与的积极性和创作的兴趣,而且学生个人产生了自我的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卵石画表现是石林艺社重要的活动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岚清?《面向21世纪开创基础教育的新局面——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中国教育报?1997-10-0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中班美术画汽车 篇4

授权月亮船教育资源使用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作者本人或者月亮船教育资源网同意

生成课程,活动内容:画汽车 活动产生思路:

在语言活动区,利用瓷砖墙壁为孩子们创设了一幅背景图,有草地、马路、家门口等地点,引导孩子们摆图讲述,在马路上,添上了一些汽车,这无意的一举着实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过后的几次游戏中,美术区的孩子们画起了汽车,并且对之意犹为尽。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的观察点都停留在粗轮廓上,画的汽车只是简单的长方形和圆形的组合,没有注意到汽车的另一些主要的特征;在涂色时,孩子们没有意识到用多种色彩表现会更漂亮,只是一色到底;在与孩子们的个别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的想象还是很丰富的,如他们把简单的汽车说成各种功能的,说出想象中的漂亮的颜色等,可见,孩子们有美化汽车的愿望,只是表现与设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设计了汽车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学会观察的基础上,更好更流利地表现设想中的汽车。预计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能更具体地表现出汽车的外部特征,能画出玻璃窗、驾驶室,方向盘、反光镜等,使幼儿的绘画表现能力有所提高。

2、引导幼儿选择多种色彩表现汽车的美,注意图色时的要点,如均匀、不涂到轮廓之外等。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收放物品的方法,学会按口令做出反应,形成有序的活动常规。活动准备:

1、收集幼儿的玩具汽车,利用游戏时间引导幼儿边玩边观察。

2、大的汽车模型(轿车、公共汽车),音乐《开汽车》,道具红绿灯。

3、作画纸,水笔与油画棒。活动过程:

1、玩开汽车的游戏,引出课题。

在音乐声中,幼儿与教师一起开汽车,[1][2][3]下一页

师:“嘟嘟,前面有盏红绿灯,红灯亮了怎么办?(停)如果闯红灯那会怎么样?那们小朋友可不能闯红灯啊!”出示大的汽车模型,进入下一步。

2、引导幼儿观察汽车的外部结构。师:“们一起来看一看,们的汽车是什么样子的?有些什么?象什么形状?颜色怎样?”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3、学习绘画汽车。出示大模型,师:“老师这儿有辆大汽车,想把它画下来,你们一起来帮助,好吗?”请幼儿尝试绘画大的轮廓,教师与幼儿一起添画小细节。教师根据幼儿观察的结果边讲边画,使幼儿明白观察的作用。师:“大汽车画好了,现在要给它刷上漂亮的颜色,黑黑的轮子,红红的车身,淡淡的玻璃窗,------,要沿着黑线用力地涂,不涂到外面,你们看,的汽车涂好了(出示已完成的范例),颜色鲜艳吗?你们也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汽车,再给它涂上漂亮的颜色,好吗?”

4、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先画出大的轮廓,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定位。鼓励、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添画细节。

5、讲评

(1)幼儿在音乐声中开着自己的汽车到好朋友那儿,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讲讲自己的汽车。(2)教师观察,对有创新的作品进行点评。(3)给未完成的幼儿一点时间补充完整。

活动评价:

《画汽车》说课稿 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观察分析学习汽车,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2、能力目标: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达到师生互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表现不同汽车。

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挂图、彩纸、彩笔、

二、说教案设计依据:

1、根据愉快教学原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思维会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2、根据课程理念设计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于教材中怎样呈现,是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喜爱这节课,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打好基础。

三、说教法和学法: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具有很强的学习潜力,学习的途径多样,所以我在达成设计、应用这一块时,可采用多种方法:

1、将教学内容设计为案例学习,使学生知道是什么?了解教材、资料、和怎么样创造出来。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学习得主导知识技能以及美术学习的思维方法。并成为举一反三的典型

2、将教学内容设计为问题学习,将知识设计成学习情境中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探究与交流。在探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知识、内化知识建构知识。

3、将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学习,使学生再富情趣的学习情况中学习的过程。

四、说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画的汽车。(简笔画小型货车)问什么车?想学习画面?引入学习,板书课题。

2、在讲授新课中

(1)在图中找不同:

出示挂图让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在哪?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师小结相同在都有车头、车身、车轮。不同在消防车和油车有梯子,油车是拉油的,而消防车是拉水的

(2)分析车的组成部分:

学生总结有车轮、车斗、车把

教师小结有车头、车身、车轮三大部分组成,但从构造上有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有关汽车的知识我们先了解这些,以后我们再继续学习了解,共同学习。

(3)欣赏书中作品:

我们一起来欣赏书中图案,都是什么车?(生回答)欣赏学生作品用了什么颜色,他们都用了什么材料?(生回答)仔细观察哪个是你见过的车,说说他的本领是什么?(学生记忆回答)

你准备画什么车,他的本领是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回答自己的想法)

学生作画,教师辅导教师鼓励学生创新实在不会可以临摹书中的作品,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展评作品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评价作品教师总结本节课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课下延伸:

(1)回家查找资料汽车的标志?可以查一种标志。

画汽车教学课件 篇6

公共汽车、小轿车、越野车、大货车……我们身边的汽车多又多。看,小朋友们想象出各种新功能的汽车,你也来画一辆更棒的吧!这就是一年级美术课本在这一课的小小引言。画汽车,如何教?在樊老师上课前,我自己也在思考,如果是我,又该如何安排这堂课。

首先,我会询问大家都见过什么样的汽车,然后一起看一看图片上的各种汽车,开始介绍汽车的形态,最后一步一步教学生画出四到六种汽车,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们去丰富这幅画。

而在这节公开课上,樊老师激情澎湃的讲述,让我这个听课的人也振奋起来,果然,教师的情绪与学生的课堂反应有着紧密的关系。这堂课的导入,是学生们都看过的《汽车总动员》,一上来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通过动画里的主角让学生一起说一说看一看生活中的各种汽车。在学生们都认出公交车、小轿车、卡车等等车辆后,樊老师便开始以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想一想汽车是有哪几部分构成的,并时不时的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之后的课堂,便是教学生们画小汽车,点评学生的作品。这堂课极为顺畅的教学流程无疑是最大的优点,也是我要好好学习的地方。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樊老师向学生们展示的汽车图画,每一张都是在私底下自己画的,长长的马路街道是从这周开始就准备的,只是为了学生们这短短的40分钟能够学好画好,课堂结束了,这些课堂上的道具就像遗弃的废物堆积到箱子的底层。我给学生们做的示范画也是同样的情况,下课铃声的响起就是他们的结束。但是,他们的价值却不会消失,学生们也能通过他们更加的了解绘画,更加的热爱绘画。所以,我们总会甘之如饴的画着,做着课堂上的道具,在发挥了他们的价值后,又开始新的制作。

拼贴画教学的实践探索 篇7

一、临摹拼贴

所谓临摹拼贴, 就是对照课文的范画作品或老师的范画作品, 按照范画的同一材料、同一色调、同一步骤模仿拼贴制作完成, 是拼贴画的初级阶段, 学生比较容易学。如第五册第14课《黑白撕贴画》小动物, 以撕拼“公鸡”和“母鸡”为例 (如图) , 让学生选择与课文中范画差不多颜色的画纸 (黑白灰) , 先撕鸡的身子 (成大三角形) , 再撕鸡头、鸡尾 (成小三角形) , 撕公鸡的尾巴要撕成弧形的长短不同的四五条, 然后撕鸡的嘴、眼、冠、脚, 再拼成公鸡和母鸡有亲切感的动态。再贴 (胶水不要太多) , 一贴鸡身;二贴头、尾、脚;三贴眼、嘴、冠;最后拼贴环境和背景的小草、小花……这就是按部就班地临摹拼贴的全过程。学生的习作过程, 如撕拼“狐狸"、“瓢虫"、“小山羊”、“小刺猬”也和撕拼“公鸡"和“母鸡"一样, 临摹拼贴完成。

二、移植和增添拼贴

移植和增添拼贴比临摹拼贴略有发展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选择喜欢的内容, 进行再创作。如第八册第9课《落日》这课教学时, 这课内容主要是水彩色调教学, 笔者在完成色彩教学的同时, 根据移植拼贴的方法, 把课文中的宝塔、小山、树林、房屋用概括的形式画在黑色卡纸上, 把它剪出来, 移植拼贴在“落日”水彩画的上面, 效果更加好, 更加衬托出“落日”美丽的景色。学生也挺有兴趣, 作业效果非常佳 (如图) 。教材中还有许多课可以用移植方法去拼贴。移植拼贴的方法, 可开拓学生的思路, 提高学生拼贴造型的能力, 从而由移植拼贴的方法逐步过渡, 进一步提高, 转入增添拼贴的方法。又如第五册第8课《山外有山》, 可让学生增添画面内容, 在群山上面增添白云、太阳、小鸟等。又如课文第1 1册第2课《街市新貌》同样可以用移植和增添拼贴方法进行。从移植拼贴过渡到增添拼贴的方法, 学生很容易接受, 在拼贴教学中运用比较广泛, 是拼贴画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三、按图拼贴

按图拼贴是把绘画作品改变成拼贴画作品的拼贴方法。在构图布局上是一种临摹, 但在技法运用上是有区别的, 制作不同, 技巧上也不同, 要把绘画作品改变成拼贴画作品学生也必定有自已的独创过程, 让学生看着绘画作品, 运用选定好的材料创作拼贴画, 笔者认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第六册第11课《大熊猫》拼画, 老师在教学中可出示大熊猫各种形态的照片、图片、幻灯片及绘画作品, 通过欣赏观察, 指导学生进行大熊猫拼贴作品的创作, 这样学生在拼贴创作过程中不会感到有大的困难, 拼贴的效果也就好, 熊猫的造型动态不会千篇一律。又如第十一册第6课《有趣的脸谱》, 老师可把戏剧脸谱用线描画几个范画, 然后让学生看着范画, 用橡皮泥或彩泥拼贴出脸谱来, 学生在拼贴时可用移植的方法, 那么贴出来的脸谱就各有特色, 不会相同。按图创作拼贴画的方法在教学中是十分可行的。

四、想象拼贴

想象拼贴就是学生根据一定的主题独立创作拼贴画, 即老师命一个题, 让学生去创作完成, 这样的拼贴方法比前几种方法都有进步, 是培养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的好方法。如命题《动物园》拼贴画, 一般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至少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 思考画什么动物; (2) 构画图草稿; (3) 按草图拼贴, 考虑先后顺序; (4) 烘托背景和环境、渲染气氛; (5) 局部调整修改。如命题《楼群》拼贴画, 学生创作的方法也一样, 先构思画楼群草稿, 然后按图逐渐拼贴, 再环境衬托树木、花草、白云、太阳等等, 使一幅美丽的拼贴画创作完成。想象拼贴画, 是绘画创作加前几种拼贴画方法的综合运用, 是学生美术能力的综合反映, 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好途径。

五、材料拓展

拼贴画用的材料应有尽有:有平的、不平的;有薄的、厚的;有精的、细的;有硬的、软的;有大的、小的;有纸张类、布类、树木类、壳类、金属类的;等等。但要根据拼贴画内容的需要取材, 有的材料不加修剪可直接拼贴, 有的材料需稍加修剪才可使用, 有的材料完全靠修剪造型成功。这些材料通过精心的构思、设计、组织、拼摆、聚集、粘贴, 制作成各具特色的画面。

《画》教学实录与点评 篇8

教学任务

认识诗中6个生字;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初步感受古诗文化的优美,激发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古诗,识记生字;读懂古诗,了解古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课文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真地听这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很贫困的书生,虽然他家里很穷,但是他读书很用功,十年寒窗苦读之后他要去考状元了。因为他平时很努力学习所以他考中了第一名,第一名就是状元呀,书生可高兴了。但是皇帝还想再考一考这个书生是不是真的有文化,于是他把书生叫到宫殿里,给他看了一幅画,要求书生马上根据这幅画写一篇文章。让我们先来看看皇帝给书生看了什么画。(出示画的图片)

点评:巧用故事穿针引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用一个故事把整个课堂串起来,后面每一个学习板块都离不开这个故事情节,为学生创造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

指导观察,看图说话

师:谁来说说这幅画上都画了些什么?

生:这幅图上有一只小鸟。(你真细心!)

生:这幅图上有一条小河。(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呢!)

生:这幅图上小鸟在看远处的大山。(你观察真仔细!)

生:这幅图上有很多美丽的花。(好美啊!)

师小结:这幅图真美呀,有山、有水、有花、还有鸟。(板书:山、水、花、鸟)

点评:认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教师的评价语指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情景,初读古诗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我们回到故事里,书生只看了几眼这幅画,就拿起大笔“刷、刷、刷”写下一首诗,皇帝看了直叫“这不仅是首诗,还是一个谜语,用词还很有意思,好好好,真好呀!”你们想不想看看书生到底写了什么诗让皇帝这样连说三个好呀?

师:首先请同学们翻开书,自由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遇到不会读的地方怎么办呢?

生:读一读拼音。

生: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请同学们把双横线里的生字读一读,再把双横线里的生字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在诗中圈画生字)

指名读生字,并请读对了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开火车读、大小声读、齐读。

师:既然都能读好这些字了,那么我们把它们送回古诗,自由地读一读,这一次注意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古诗)

师:同学们,看你们读得这么开心,老师也想读一读,老师范读(读出节奏),谁来点评一下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的字音发得很准。

生:老师读得很流利,还很有感情。

师:那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能。

师:现在请同桌互读,读错了就教教他,读对了就夸夸他。

指名读(小评委),男女生读,齐读。

点评:把古诗读通,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非易事。因此生字教学和朗读训练就十分重要,每一个环节都要扎扎实实。朱熹有言:“凡读书,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在初读环节,教师展示本首古诗中要求认识的6个生字,引导全班学生经历了看拼音认读、去掉拼音认读、放入课文中认读三个步骤,同时采用个别读、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大小声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读准字音,使生字学习既实在又轻松。再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古诗,把古诗读熟,读得琅琅上口。

理解诗文,感受诗意

师:读了这首诗我真是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学生质疑)

生:我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同学会把“近”和“听”读错。

师:那书生是怎样来描写“山”“水”“花”“鸟”这些景物的?你能找出相应的诗句吗?

师:描写山的诗句是哪一句?

生:远看山有色。

师:远远望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啊!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描写水的诗句是哪一句呢?

生:近听水无声。

师: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听到了吗?

生:没听到声音。

师: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

生:听不到。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画里面的水。

师:你真聪明!那请你来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描写花的诗句谁找到了?

生:春去花还在。

师: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已经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

生:因为这是画中的花。

师:哦!我明白了,请你来读一读吧!

指名读,男女生读。

师:描写鸟的诗句在哪里?

生:人来鸟不惊。

师: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谁来扮演这只小鸟?大家跟它打个招呼吧!

点一名学生上台扮演小鸟。

师:大家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

台上的学生没有说话。

师: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

生:因为它不知道说什么。

生:因为它是画里面的鸟,不会说话。

师:你真聪明,难怪这只小鸟见到我们都没有飞走呢,请你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这首诗真有意思,远看——

生:山有色。

师:近听——

生:水无声。

师:春去——

生:花还在。

师:人来——

生:鸟不惊。

师:这么美的画,这么美的诗,谁想来读一读?

指名读,小组合作读,师生合作叠读。

师:听你们读着读着,我脑袋里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皇帝不是说这也是一个谜语,我已经知道这个谜底是什么了,你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生:画(板书:画)。

师:我们明白了皇帝说这首诗是谜语的原因,但是他还说了一句话,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说用词也很有意思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生:这里有反义词。

生:“远”和“近”是反义词。

生:“来”和“去”是反义词。

生:还有“有”和“无”也是反义词。

师:同学们真聪明,看来什么都难不倒你们。

点评:古诗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美。面对天性好动的一年级小朋友,繁琐的讲解、过多的斟字酌句,只会适得其反。教师用两个大问题:对这首诗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这首诗的用词很有意思,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走进古诗,独立思考。用适应一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学习古诗,通过对比、想象、朗读,将古诗还原成一幅山、水、花、鸟构成的生动画卷,不知不觉中就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点,领悟了这首诗的趣味与奥秘。

总结

师:今天我们听了一个故事,学习了一首谜语诗,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文化是非常有意思,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谜语诗,下课你们自己去找一找,看谁找的谜语诗最有意思。

点评:教材是例子,这首诗也是例子,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一首诗,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效延伸。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古诗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终生受益。《画》教学打破了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体验,学得扎实,学得轻松。

《画自己》教学反思 篇9

《画自己》教学反思

《画自己》一课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课重点突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我先让学生观察五官特点突出的模特们(同班同学),观察他们头发眼睛等有何不同,再请学生通过照镜子详细述说自己的脸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对观察细致的同学给予表扬,学生们观察的还是很到位的。在具体作画时,学生极其兴奋,主动。当然,画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学生画的不是五官太大就是忘了画耳朵……在让学生欣赏范画时,我没有给学生出示任何完整的范画,以避免学生照图画样,但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五官图样,请学生分析和观察,师生共同总结: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眼睛鼻子嘴巴等也是和别人不一样。

《画》教学反思 篇10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画》教学反思1

在自己很疲惫的时候,总是很埋怨自己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一职业,一味的埋怨,却始终没有让自己静下心来想想这是为什么!细细思量这节课:那真的是“只可意会”;真的是需要“脑”分析《绿色和紫色的画》这一课的遗憾,真的是要用“心”反思本课的遗憾!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本课教学设计是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进而在课堂上完全放手让学生探究、并且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感受。可是在课堂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说出我预设的知识,我就在那耗时间呢,让更多的学生来说,直至说出我想要的知识点。

基于这点:

有以下反思

1.平时的课堂教学是直接进入知识学习的环节,然后是学生的创作,导致了老师的大意。

2.自身还有待提高,只想到要以学生为主,却忽略了教师的引导。

正确认识预设与生成。其实在这一节有一些生成性的知识,但是作为老师却没有抓住让它成为亮点。如:学生在调色红和黄时,出现了红色多,橙色就偏红。当我看到这样这样的情况是,我的处理时:直接拿笔,将颜色给调整过来。基于这点我想可能是太注重课前的预设。

美来源于生活。基于本课,紧紧扣住“学生动手”和“欣赏作品??增强美的感受”。但是整个环节下来自认为不够深入、细致、透彻。比如:学生在欣赏紫色作品,并说出感觉这一环节。没有去挖掘生活中的作品,没有去依据作品的特点去挖掘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降低理解的难度。

以上是我个人反思,最后用两句话来自勉“要从真正美的事物中寻找美,让孩子在美的环境里学习”和“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

《画》教学反思2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画》教学反思3

两天的备课,短暂而又漫长,从课本外闯进课本内,再从课本里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凤凰涅磐的超越感。然后,课堂究竟是一种不完美的艺术,更何况面对的是自己很不熟悉的50张小面孔呢?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对孩子们来说,一个陌生的老师让他们既新奇又有些胆怯,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卞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

掩卷深思,这次赛教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画》教学反思4

1.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设计活动过程,突出重难点。

手指印画在以前的美术活动中我带领幼儿手指印过毛毛虫,在区域游戏时与幼儿一起印过小鸡,因此幼儿有一些用颜料作画的经验。因此,在示范作画时重点向幼儿介绍了长颈鹿和螃蟹的画法。这样活动开展起来就有侧重点,便于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出示范例的时候我也注意到范例的美感,让幼儿充分的欣赏感受作品的美,从而产生作画的兴趣。范例中选择的画我也是有针对性的,如印一个圆可以变出小鸡和螃蟹、印两个圆变成长颈鹿,印多个圆点可以变出毛毛虫。这样幼儿在向幼儿介绍作品时让幼儿感受到递进性,幼儿从而结合自己的能力进行作画,便于幼儿操作。

2.把握细节扎实开展活动。

细节的把握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我也注意一些细节的把握,如:请个别幼儿到前面示范作画时,我请2名幼儿分别尝试绘画两种动物,这样在他们绘画中我会去捕捉优点进行放大,并捕捉缺点对全体幼儿进行及时教育,这样为后面的幼儿分散去作画做好铺垫。再如:幼儿作画时,我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可以模仿老师的范例来作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大胆想象的进行作画。还有在幼儿的作画纸上我事先画好了一些小草,这样幼儿印完动物以后,作品的效果很美。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每组提供的颜料太多,因为活动的重点并不是感受色彩的变化,因此,可以每组提供一种颜料,小组之间可以不一样。个别幼儿作画时的动物方向不一样,我利用讲评的时候进行了教育。

《画》教学反思5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画》教学反思6

《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

一、教学效果:重视朗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并且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跃跃欲试。我想,只要学生的朗读兴趣浓厚,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的朗读水平一定会在不同的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的。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二、成功之处:多种方法识字。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我在教学识字时,巧妙地诱发孩子们识字的欲望,并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积累,给他们创造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机会,同时还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取活泼有趣的方式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识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三、不足之处:在找反义词时,学生有不理解的,我只用语言来进行了解释说明,如果能够让同学们亲自来体会一下,相信理解的会更为透彻。

四、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应适当地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画》教学反思7

本课是色彩系列课,三原色中的红色的画,目标是认识三原色,感受红色带给人的美感,会用红色画一幅画,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

本课是造型,表现为主的教学领域,不能上成单纯的色彩知识课,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三原色,感受红黄蓝三原色使画面产生的美感。结合实际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感知能力,引发学生学习色彩的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要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回忆,画面感受,教师示范讲解的方法,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对红色的画进行感受理解,并学习色彩表现,从而提高学生色彩造型的能力,对色彩画产生兴趣。

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在设计时采用了谈话法、观察探究法,课件展示法、演示讲解法等方法。因为技术性比较强,而且学生是初次尝试用水粉来进行绘画创造,所以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用演示来与学生探讨色彩的秘密和色彩造型的表现技法。第一次演示为了解决三原色的定义,并调配出有红色倾向的色阶;第二次演示为了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即如何画红色的画。这两次演示也为了打消学生茫然,不知如何下笔,如何调色用色彩明暗反差表现画面层次的难题。从绘画情况看,确实达到了目的。

不足:演示讲授时间稍长,给学生绘画的时间就有些局促,因此在高效上,还需研究教材,设计紧凑而有效地环节,以达到高效。

我启发学生,我们通常在什么样的场面用到红色?为什么呢?红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教材中喜庆的场面使学生瞬间融入到那热烈的氛围中,就不难理解红色是中国人传统喜庆的颜色和所蕴含的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的寓意。接着又让学生欣赏感受绘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红色的色彩美感,树立生活美术的理念。

《画》教学反思8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带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童画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在教学准备中,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童谣插图和同年龄学生的童谣童画作品,进行欣赏、分析,能让学生更直接的去感受童谣、童画的历史特点和艺术特点,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

本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这课的教学极具开放性,因此在评价作业的时候,在作画上色材料上不作任何要求,在评价标准上只要求学生在创作时能表现出童谣的意境,有创意即可。

《画》教学反思9

活动开始时,我先做了示范,让孩子清晰地看到了石头滚画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为孩子的操作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我示范讲解这一环节讲的很慢很清晰;最后的一个环节又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了展示作品的空间,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创作的成功感。这个活动是建立在小班上学期“弹珠滚画”的基础上的,而弹珠和石头的外形有较大的区别,即弹珠圆整,容易滚动产生痕迹,而石头不圆整,不容易滚动,为此,我在课前就思考了如何在示范讲解时让这些不容易滚动的石头滚动,并滚动出不同的轨迹,并在课前做了多次试验,课上幼儿滚出来的画虽然没有我预想的效果好,但孩子们在展示时还是那么的开心。

幼儿创作的过程和每一幅作品,都是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的一种自我表达,因此我们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除了技能上的评估以外,更重要的是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关注“画什么”、“怎么样画”等问题,更多地转向关注幼儿的行为过程、体验、态度、情感等问题,倾听幼儿的谈论、判断幼儿的需要和发展水平等方面,引导幼儿不断发展进步。

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评价自己的作品。一幅作品完成后,很多幼儿往往会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创作经验,迫不急待地将作品中的一笔一画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或者讲给老师听、或者讲给同伴听,又或者自言自语讲给自己听!幼儿的“说”不仅是画的补充,也是对自己作品的反思和评价,更是幼儿再学习的过程。但是很多幼儿的“说”基本上是无意识的自评,更多带有感性和主观的色彩,想到什么说什么,因此在鼓励幼儿大胆说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自评,初步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索的欲望很强,常常有一些不合常规的现象发生。如果教师能稍加注意,给予关注,就能有目的地将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变为我们可利用的教材,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美术课是我比较喜欢的活动课之一,虽然要上一节小班的美术课老师所要准备的工作很多,比如要给每个孩子准备一张打好轮廓的稿纸,还要给孩子发作画工具,事后还要给粗心的顽皮的孩子整理作画工具等等,但是我总能在活动中感受到孩子幼稚画笔中所散发出的奇特想法。

《画》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教学上,我首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作品加上课外作品的形式,做到引入简单直接。在绘画时,让学生放手去创作,只提一些画法,对内容不作具体要求,不要求全班画同一幅画,这样,让学生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发挥,所画出的山水画各不相同。

在评价方面,我因时间关系,只能有针对性地选取部分学生作品,让学生作出评价。

这节课虽然运用了一些新课改理论,一改以往上课的习惯,但有些地方仍自觉不尽人意,比如课堂时间分配上,由于示范过多,总觉得时间紧,学生创作时间较少,对作品的评述也不能如愿。另外,在课堂组织上,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忙于示范的同时,却没能很好地组织好课堂纪律,导至部分学生不认真。这些都有待以后加以改进。

《画》教学反思11

《流动的画》是一首充满了款款深情,又蕴藏着浓浓童趣的小诗,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上册四单元“祖国”的第一篇课文。诗中,“我”坐在飞奔的火车窗边欣赏祖国的风景,美丽的“画”是流动的,“我”的情感也随之灵动,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这流动的“画”,这美丽的“画”。诗歌文质兼美,语言形象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孩子们轻柔的读书声,专注的眼神,机巧的回答,让课堂流淌着灵动的慧心,充满着纯真的快乐。当然也有着不足与遗憾。本堂课我着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朗读,以读带领孩子走进诗歌世界。

这次开放课上的是第二课时,延续了上节课的质疑,围绕着第一课时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什么样”,让学生“尽情品读,赏自然美”。即引导学生品读诗歌中写景的六个句子。(课件演示)通过对比读、指名读、评价读、示范读等方式,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语言,欣赏景物,获得美的享受。

紧接着,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内化文本,说自然美”。我是这样设计的:小朋友,猜猜看,流动的画中还会有什么美景?指导他们模仿课文的句子进行描绘,让“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为学生创设说话的情境,进行口语训练。

二、问题与图片结合,叩问学生的心灵。

可能每个学生都知道要爱护环境,每每提到这个话题,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不能乱扔垃圾,其实,这些孩子的行动和语言还是有脱节的地方。对孩子们来说能冲击他们视觉、叩问他们心灵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准备的引导与图片。为此,当读到“我正要把橘皮扔出窗外,忽然看见———”时,提醒孩子注意妈妈的眼神,并相机问“此时,我看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图都发现了“妈妈”正在提醒“我”千万不能弄脏祖国的画。马上结合校园生活,问孩子们应该怎样爱护美丽如画的校园呢?从而深刻反省自己的行为:怎样做才是一个懂事的娃娃?

三、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处理“小河弯弯曲曲,山腰飘着白纱,汽车往来穿梭,路边开满鲜花,水库好似明镜,山坡点点人家……”这几句描写祖国美好河山的语句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理解和品读,学生的表现非常棒。如“路边开满鲜花”一句,有的孩子注重了“开满”,有的孩子注重“鲜花”,无论他们读得怎样,这至少是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我及时给予鼓励,评价语“你的朗读让我闻到了花的芬芳”等温馨的话语提高了孩子阅读的积极性,使他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而“大家都来说流动的画”这个环节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眼里的祖国是美好的,一个省略号结束带领他们进入无尽的想象空间,在感受的同时又掌握了省略号的作用。

这堂课中,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在讲的过程中,处理过细没有突显品读的重点。学无止境,相信在今后的不断磨练中会成就一颗颗灵动的心,更成就一个务实的我。

《画》教学反思12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

成功之处:教学时,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大屏幕出示生字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请学生抢读。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

不足之处: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有所欠缺。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没有指导学生去评价他人,应该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

改进措施: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讲解过程中应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画》教学反思13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水墨画也有了一席之地,从三年级开始就有了水墨画基础教学,而且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美术课程要能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中国水墨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代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修养和内涵,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作为一名美术教育者更有责任将水墨画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让学生切身体验和感受到它蕴藏的文化涵义。但是现在的学生对中国水墨画了解的很少,有的甚至连有名的国画大师都不知道,谈及对国画的认识,他们也多表示国画的内容都是他们不感兴趣的,所以不喜欢,他们的回答也让我觉得汗颜。我们作为美术老师,在这个方面是必须加强对中国画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喜欢上中国水墨画,并且能够画出水墨画。

但是水墨画在当前少儿美术教育领域里,还属于弱项。不少老师仍按成人技法,以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方法,没完没了地画梅、兰、竹、菊,把本来天真活泼的孩子教成老年大学的“小老头”、“小老太”,实在令人惋惜。也有一些教师,把画儿童画的方法用在水墨画教学上,一味地勾线填色,失去了水墨画的韵味。

出现这种情况有许多原因,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要搞好水墨画教学,还是有很大的困难。因为,第一、水墨画的技法比较复杂,画水墨画需要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小学生的造型能力还比较差,要用毛笔不打草稿直接画出造型,已经是很难做到的了,更不用说控制水、墨、颜料在宣纸上的变化了;第二、学习水墨画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情操,小学生还正处于学习基础的文化知识阶段,审美能力也还在形成阶段,当然不具备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第三、绝大多数水墨画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生受现代电视媒体的影响,都比较喜欢夸张、可爱的卡通形象和色彩鲜艳的图案,对传统的水墨画豪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当然教学就更加困难。

《画》教学反思14

课前预设了教学思路,以“读为本,写为辅”。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关注人物的情感变化,基础过关100%。从上课的情况,学生基本上能跟上本人的教学步子。特别是在读的形式上,多样式,而且落实处,字字句句不放过,因为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具有统领单元知识点的代表意义。

尤其是文中爸爸的话(见教材),是作者构思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有较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引导学生理解时,不需要谈得多深,主要是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突破难点。(例子略)

通过学生生活实际突破难点,为本课德育思想教育方面作了更进的升华。为叙事性文章有一显目的层面,学完本课,从学生作业看,阅读有明显的提高。也就是说,语文在指导读的过程中,也要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适当或是必要的点拨知识性的东西。从关键字词入手,体会句意,文意,小结自然段内容,从造句入手或联系上下文读解词意。能在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的基础上举例说说,这是本人在本课教学指导思想上的重点,也是本人对语文教学的习惯。学文不会说文,不会用文、写文,就不叫学语文。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的,写写读收笔记。(低年级可以说说),能写最好,哪怕一句话也好,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种突破。文字科目不同于数学,没有扎实的积累,是难以达到课外延伸的,本人认为本课能结合生活实际写是最理想的。(我班学生已达到这个层面了,每个学生能写,而且还不错。)

至于基础,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二年级学生已经有识字、写字的能力了。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只是特殊的字,需要点拨。根据近期,本人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做到有选择性的指导,没有篇篇概全,这样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的提高。利用教材外的拓展,提高识字量。

总之,语文教学没有模式,但一定有老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创意以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因材施教。只有学生感到快乐时才能乐学,教师也才能真正达到寓教于乐。

扩展阅读:玲玲的画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防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画》教学反思15

1、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的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2、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3、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的悟(理解文章)——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上一篇:界牌初中万名教师进万家方案下一篇:如果再有机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