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西号学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2024-11-06

下西号学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共6篇)

下西号学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1

XXX小学“两基”迎国检工作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XXX小学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对 “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全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现将我校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成立学校“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科学指导,扎实落实“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1、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校“两基”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对自治区“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推进、突

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全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

2、“两基”国检工作内容及重点:“两基”国检主要根据新《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主要检查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工作等七大项目和相关指标。

3、组织领导及负责分工:

组长:XXX(负责迎检的全面工作)

成员:XXX(负责普及程度、扫盲工作)

XXX(负责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

XXX(负责学校管理)

XXX(负责教育质量)

二、求真务实,积极工作,摸请实底,严格按“两基”国检标准开展各项迎检工作

(一)、校情基本概况

我校是村完全小学,学校占地3644平方米,建筑面积1448平方米,生均占校舍建筑面积10.28平方米,有一栋教学楼、一栋学生宿舍楼、一栋食堂,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现有6个教学班,学生141人,教职工11人。校园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校舍达到了坚固、适用、基本够用、无危房和

能满足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要求。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1)入学率:本学应入学适龄儿童141人,实际入学141人。(2)辍学率:本学年辍学0人,辍学率为0%。

2、师资水平:(1)我校现有教职工11人,其中有专任教师11人。(2获得高级以上职称的有5 名,专任教师任职条件达标率100%。(3)专任教师11人中,取得中师中专及以上学历的11人,其中本科2名,学历符合规定要求的比例为100%。

3、办学条件:(1)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1448平方米,生均10.27平方米,校园校舍面积达标。(2)图书室藏书2400册,生均17册,建有二类实验室,教学仪器配备基本达到相应标准,实验开出率为100%。建有远程教育资源卫星地面接收站。

4、教育经费:(1)学校做到了按政策性收费,无乱收滥支现象。(2)教职工工资实行了“全县统管、按时发放、银行‘直达’”的管理体制,教师工资能足额发放。(3)合理利用资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5、教育质量:(1)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2)上学

年毕业班实际毕业22人,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体育达标率、各学科合格率均达100%。

(三)、主要作法

1、抓普及程度保稳定

普及程度指标是“普九”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我校严格依法办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保障学区内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控流防辍”工作,严格转入学手续,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和失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学生辍学率为0%。

2、抓师资水平强自身

学校十分重视在职教师的学历培训和岗位培训,采取相应的鼓励措施,如争取指标、调节工作任务、报销培训经费,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函授和各级各类在职培训。目前已形成一支学历达标、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

3、抓经费管理树形象

我们坚持执行财务管理制度,遵守财经纪律,实行财务公开和校长“一支笔”签字报帐制度。一年来,学校无乱收滥支现象,无专项资金的挪用和滞留现象。确保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切实解决教育教学所需和师生福利等实际问题,为学校的稳定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抓教育质量谋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为理念,着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形成了严格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苦干加巧干的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历年中考毕业率、升重点率均名列全县前茅。教育教学硕果累累。

三、认真参加各级各类“两基”工作会议,积极营造优良的迎检氛围,及时主动整改工作,力争高质量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

学校领导严格按上级要求参加“两基”工作会议,并做到及时传达和认真布置会议精神,争取资金在学校营造优良的迎接国检的氛围,邀请县乡领导亲临学校指导“两基”材料的准备工作,充分发挥学校年轻教师和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全力以赴投入迎接国家级“两基”检查验收。

四、目前学校办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各种配套硬件没有按时安装使用,各类教学仪器的使用率尚不能完全达到100%。

2、学校教师素质和责任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计划、活动有待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在课程管理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管理也

相对薄弱,相关的评价没有跟上。

4、还要进一步规范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4、学校地处偏僻,年轻教师成长期较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发展。

五、学校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学校条件,实现仪器配齐率100%、使用率100%目标。

2、加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管理,实现国家、地方和校本全方位的推进。

3、积极创建书香校园、质量校园、信息校园、和谐校园、魅力校园,为评选文明学校、等级学校等创造优势条件,使学生享受高效优质的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XXX小学

2010年11月28日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2

“两基”迎“国检”工作

自评自查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提高我乡人口素质和实施科技兴乡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我乡社会经济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过县委、县政府苦抓,主管部门苦帮,全乡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苦干,我乡的“两基”迎“国检”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乡位于XX县东部,地处距县城72公里。全乡辖15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570人,其中农业人口11413人,非农业人口157人。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6所,其中六年制2所、四年制6所、村学8所。有教学班38个,其中复式班15个。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工人1人(XX中心校)代课教师11人,私立幼儿园1所。

全乡学生数2133人,其中女1050人;小学1293人,其中女633人;初中840人,其子女417人。共有寄宿生832人,其中初中364人,小学468人。

二、“普九”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6所,其中六年制2所、四年制6所、村学8所。有教学班38个,其中复式班15个。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6人,工人1人(陈旗中心校)代课教师11人,私人幼儿园1所。

全乡学生数2133人,其中女1050人;小学1293人,其中女633人;初中840人,其子女417人。共有寄宿生832人,其中初中364人,小学468人。

今年全乡小学校内外学龄儿童1281人,其中女616人;校内学龄儿童1269人,其中女615人;入学率99.06%,其中女入学率99.84%。初中校内外学龄少年850人,其中女420人;校内学龄少年840人,其中女417人;入学率99.8%,其中女入学率99.2%。残疾儿童入学率100%,残疾少年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100%,其中女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00%,其中女100%,15-24周岁人口非文盲率100%,15-50周岁人口非文盲率97.01%。

三、“两基”攻坚工作进展情况

我乡由于历史的、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制约,“两基”底子薄、基础差、任务重,攻坚形势严峻。自2011年3月1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两基”迎“国检”工作会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召开各种会议专题讨论、研究此项工作,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使“两基”迎“国检”工作成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列于重中之重的议事日

程,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形成了“两基”迎“国检”攻坚工作的良好局面和新的工作机制,取得实实在在的工作效果。

1、周密部署、夯实工作责任 依据县委、县政府“两基”迎“国检”工作的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面对工作实际,乡党委、政府作了周密安排:一是于2011年3月10日迅速召开了全乡“两基”攻坚工作动员会,相继出台了《XX乡“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领导工作机构、“两基”迎“国检”攻坚工作规划等相关的文件,使此项工作迅速拉开了帷幕。二是迅速调整了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委会的工作考核内容,按照“两基”迎“国检”工作双线承包责任制的办法将此项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纳入考核之中,严格奖惩。三是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委会干部迅速行动,分别召开了村组干部会、党员会、村民会,宣传安排“两基”迎“国检”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基本做到了人人皆知,户户知晓。四是乡党委政府、学校汇同乡村干部进一步做好学生的入学动员工作,严控辍学率,使普及程度得以提高。形成了条块结合,辖区负责,责任明确的工作任务分解。乡政府对此工作总负责,具体是宣传发动,制订规划,组织实施,实现攻坚;学校对软件资料负责,并就规划,调整布局,完善功能,提出建议,完成各项教育教学指标;村社对扫除青壮年文盲,巩固入学率,组织投工投劳,解决建设矛盾负责。

2、加大宣传力度,形成浓厚氛围:乡上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各村支书、主任、文书、社长、学区校长、派出所、卫生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对宣传工作抽调了专门人员作了专门安排,专题召开了各校负责人、各村负责人参加的宣传工作会议,对永久标语刷写、板报、校班会宣传“两基”迎“国检”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进一步推动了“两基”迎“国检”工作宣传力度。目前全乡共印制大型横幅14幅,刷写永久性标语21条,出板报8期8板,出工作简报14期。乡“两基”迎“国检”办统一印制宣传标语下发各校,并就标语的制作书写进行了规范化的要求。加强对不送子女上学的家长的教育引导工作。及时宣传报道在村校“两基”迎“国检”工作中的典型事例和先进人物。通过强有力的宣传攻势,在机关形成我为“两基”迎“国检”添砖瓦的风尚,在社会各界形成了“穷不办教育、穷根难断,富不办教育、富不长久”的理念,在农村形成了“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送子女上学”的意识,抓“两基”迎“国检”的工作氛围愈演愈浓,实现了政府与学校共建,政府与村社共建,机关干部与老师共建,基层干部与当地群众共建的工作态势。

3、积极争取项目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我们通过扎实工作,积极争取,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抓住国家“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机遇,XX中心校教学楼、学生寄宿楼现已列入建设项目,积极争取XX中心校学生宿舍楼。部分单位听取我乡工作的汇报,对一些工作困难想方设法给予支持。

4、强化控辍保学措施,确保“两基”巩固提高:由于我乡经济条件差,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贫困儿童数量较多,为保证适龄儿童不辍学,我们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控辍机制。一是“双线承包”制。乡、村、校分别一条线,乡领导包村,村领导包社,社长包人;教育一条线,校领导包村,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人。层层签订责任状,使每个学生处于六个层次的监控之中。二是“六日收流”制。学生一天不到校,任课教师走访,两天不到班主任上门,三天不到校领导出面,四天不到村干部做工作,五天不到乡领导劝学,六天不到乡义务教育执法队依法控辍。这种工作法力度渐大,步步紧逼,直至辍学生返校为止。三是“激励控流”制。全乡所有学校都将控辍保学纳入目标管理之中,权重为5分。辍学1人,该项得分为零。目标管理得分多少又直接与学校浮动工资挂钩。各校还实行一票否决,即辍学1人意味着不能评先、晋级、晋职。

5、扫盲工作有序推进:全乡扫盲教育已得了长足发展,我们采取多种办法扫盲和堵盲(如 “送教到户”、“一帮一”、学生教父母等),把文盲人数降到了最少,使非文盲率达97.01%。同时,还走“农科教”相结合之路,把农民文化技术培训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每年技术培训250人次以上的目标,使不少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全面建成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建立健全了相关档案资料,而且达到了科学规范。

6、加强工作督查,稳步推进“两基”迎“国检”工作:

一是形成了工作督查,例行汇报机制。党委成立了以纪委书记为组长的督查组,定期督查各村、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每月定期召开“两基”迎“国检”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工作任务,了解工作进度;同时主要领导到村检查工作时都将“两基”迎“国检”工作作为必查内容之一。党委、政府各种会议都必须听取“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安排落实“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督促工作进度。县委、县府、教育主管部门定期督查宣传,教育教学管理和质量管理督查机制,督查结果纳入年度考核,实施奖惩。二是印制工作进程督查表,对各村、各部门的“两基”工作进行评比,奖优罚劣,推动此项工作的进展。年底将此项工作直接与包村领导、包村干部、村社干部的工资直接挂钩,夯实责任,强化措施,风险抵押,严格奖惩。三是今年2月底全面完成对部分村支两委班子进行调整,有力推动了“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进展。

(三)、今后工作打算

1、再加压力,再添措施,完成“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差口,顺利实现攻坚目标。

2、致力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在职培训,改善办学条件,迅速推进全乡人均受教育程度。

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范本 篇3

﹡﹡乡(镇)“两基”迎国检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年﹡月﹡日)

尊敬的﹡﹡领导:

(欢迎词,略)下面就我乡(镇)“两基”迎国检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我乡(镇)位于﹡,距离城区﹡公里,现辖﹡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户农户、人口﹡人,青壮年人口﹡人;耕地面积﹡亩,人均耕地﹡亩。近年来,全乡(镇)以﹡为主导产品,以﹡、﹡、﹡为﹡大支柱产业,形成了﹡的产业链。2010年全乡(镇)国民生产总值﹡元,农民人均纯纯收入﹡元,全乡(镇)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全乡(镇)教育布局调整改革后,现有﹡所中学、﹡所小学。学校占地总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教职工﹡人,其中女教师﹡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人,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全乡共有共有教学班﹡个,有适龄儿童﹡人,中学在校学生﹡人,小学在校学生﹡人,寄宿生﹡人。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本部分各项指标具体内容见《肃州区“两基”迎国检工作手册》中相关说明)

按照“两基“工作评估验收办法,我乡“两基”工作经过自查自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

1.普及程度。目前,全乡共有0-18周岁人口﹡人,7-15周岁学龄儿童﹡人,其中小学适龄人口(7-12周岁)﹡人,初中适龄人口(12-15周岁)﹡人,残疾儿童、少年﹡人。2008年-2010年,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为:﹡%、﹡%、﹡%;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分别为:﹡%、﹡%、﹡%;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为:﹡%、﹡%、﹡%;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为:﹡%、﹡%、﹡%。15周岁人口文盲率分别为:﹡%、﹡%、﹡%。(概况整体,距离国检指标有哪些差距)

2.师资水平。2008—2010年,全乡小学师生比分别为1:﹡、1:﹡、1:﹡;中学师生比分别为1:﹡、1:﹡、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专任教师任职资格率分别为﹡%、﹡%、﹡%。新补充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教师继续教育年检合格率分别为﹡%、﹡%、﹡%。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分别为:﹡%、﹡%、﹡%。(概况整体,距离国检指标有哪些差距)

3.办学条件。

(一)校舍情况:全乡小学校园占地总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初中校园占地总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2008年以前鉴定的D级危房已经全部拆除。(概况整体,距离国检指标有哪些差距)

(二)图书配备情况:全乡小学共有图书﹡册,生均图书﹡册。初中有图书﹡册,生均图书﹡册。(概况整体,距离国检指

标有哪些差距)

(三)教学仪器配备情况:小学试验仪器设备配齐率为﹡%,初中试验仪器设备配齐率为﹡%;小学音体美卫设备配备率为﹡%,初中音体美卫设备配备率为﹡%;小学电教设备配备率为﹡%,初中电教设备配备率为﹡%。(概况整体,距离国检指标有哪些差距)

(四)大班额情况:全乡小学平均每班﹡名学生,初中平均每班﹡名学生,不存在大班额问题。

4.教育经费。2008-2010年,全乡财政拨款分别为:﹡元、﹡元、﹡元;事业收入分别为:﹡元、﹡元、﹡元;生均分别为﹡元、﹡元、﹡元。2008年至2010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29.2%、24.7%、24.2%,全部超过了国家验收标准。教师工资、义保经费等全部及时拨付,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各类教育专项资金都能按时拨付到位,没有截留、挪用现象,国家免费教科书全部发放到学生手中。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帮扶资助力度,对低保户子女、低保边缘户子女、寄宿生生活费、交通费等进行及时补助,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5.教育质量。2008年以来,学校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在校学生品德评定合格率均达到100%。2008年—2010年,小学毕业生双科合格率分别为﹡%、﹡%、﹡%,初中毕业生五科合格率分别为﹡%、﹡%、﹡%。小学毕业率分别为﹡%、﹡%、﹡%,初中毕业率分别为﹡%、﹡%、﹡%。(概况整体,距离国检指标有哪些差距)

6.扫盲工作。2008年以前,全乡共有文盲﹡人,青壮年文盲率为﹡%。2008-2010年三年来,分别扫除文盲﹡人、﹡人、﹡

人,扫盲率分别为﹡%、﹡%、﹡%。三年来,脱盲人员巩固率分别为﹡%、﹡%、﹡%。乡镇(村)扫盲工作达标率分别为﹡%、﹡%、﹡%。共办挂牌扫盲点﹡个、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所,开办扫盲班﹡人次,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校面积达﹡平方米。(概况整体,距离国检指标有哪些差距)

7.学校管理。近三年来为加强学校在管理方面的特色做法,尤其要突出安全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以及学校目前安全状况。(概况整体,距离国检指标有哪些差距)

三、主要工作进展情况

……

1.加强组织领导……

2.建全工作机制……

3.规范档案建设……

4.创新工作载体……

5.强化舆论宣传……

……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下西号学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4

——大石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甘谷县大石乡人民政府 甘谷县大石学区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巩固“两基”成果 提高办学水平

一、基本情况

1.大石乡位于甘礼公路沿线,距县城约50华里,辖区内有25个村委,总人口31473人;有28所学校(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制学校3所,完全小学23所,教学点1个),有教职工290人,有学生5371人(其中中学生1625人,小学生3746人)。

2.全乡学校校舍建筑总面积32149平方米,小学校舍面积15956平方米,生均4.3平方米,中学校舍面积16193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9.9平方米。

二、学校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

2.加强教育法律法规宣传,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区制定了16000多字的《依法治校管理暂行办法》,分行政工作管理、德育工作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职工管理、学生管理、后勤工作管理、治安秩序安全管理等七个方面,细化了职责,明确了责任,教师人手一册,为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3.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全力打造独特的显性校园文化,努力提升办学品味及学校特色,大石初中每学期开展理化生实验竞赛各一次,师生乒乓球、篮球、拔河赛各一次,贯寺学校在小学低年级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实施环境育人工程和养成教育工程,大石小学借美德项目实施,在学生中间开展美德教育,均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积极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学区利用元旦、五四、六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主题活动,2010年举办的大石学区“迎世博、庆五四”文艺汇演和篮球比赛,在甘谷新闻播出,受到社会各界好评,2011年六一节,各教学片同时开展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暨儿童节活动,吸引了各村近万人到场观看,天水军分区政委李治林、著名书画艺术家赵亮和副县长杨帆一行到大石小学参加了大石教学片的庆祝活动。此类活动从2005年以来每年由学区组织2-3次,各学片组织至少一次,为师生彰显个性、展示才华搭建了展示平台。

三.普及程度

1.2010年全乡小学阶段适龄儿童3746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2343人,初中在校学生1625人,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巩固率为100%。

2.2010年全乡十五周岁人口809人,完成初等教育人数809人,完成率为100%; 2010年全乡十七周岁人口767人,初中毕业人数767人,毕业率为100%,完成初级中等教育人数767人,完成率为100%。

3.乡、村、校按照各自工作性质,认真宣传执行《义务教育法》及其实施细则、《劳动法》、《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有关规定,明确了学生家长或监护人的保学责任,杜绝了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务农、务工、经商行为的发生,学区制定了《甘谷县大石学区控辍保学工作制度》,坚持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教改控辍、扶贫控辍的总体思路,动员和组织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控辍保学工作,齐抓共管,常抓不懈,规范学校控辍保学工作。

4.学校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向学生监护人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为适龄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乡、村在小城镇、新农村建设和相关项目实施中把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纳入范围并优先考虑,在项目安排、惠农强农政策落实工作中优先考虑子女教育上做得好的家庭。乡政府把义务教育普及情况和控辍工作做为考核驻村干部和村委会成员的重要内容。

5.进一步完善辍学报告制度,学校把控制学生辍学,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实施控辍岗位目标责任制,责任到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老师发现有思想波动者尽快做家访,达到控辍的目的,学校准确掌握控辍工作动态,及时上报学区,学区分析原因并向向政府汇报,由乡村校共同研究对策解决。

四、教师队伍

1.2010学年全乡小学教职工179人,其中专任教师178人,工人1人,大专以上学历119人,中专学历57人,高中学历取得专业合格证者3人,学历合格率为98.3% ;初中专任教师111人,大专以上学历110人,学历合格率为99.1%。所有中小学校长均已经过校长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证, 持证上岗率 100%。

2.完善各种管理制度,促进学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建立健全了各类工作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大石学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的意见》、《大石学区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大石学区安全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各学校也逐步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制度,五大校均已建立了成体系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汇编成册。

3.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学区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各种形式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校本培训各一次。从2007年开始,学区对新分配的青年教师开展为期半年的师德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师德修养、三字一画、听课评课、课件制作和读书笔记、心得体会撰写等六大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参加培训不得少于50课时,培训结束后学区成立骨干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参训教师逐项考核打分,考核全部合格的颁发培训合格证书,有一项不合格的转入下轮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4.量化管理,严格考核。学区学校依据《天水市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考核采用个人自评、学生和家长评议、同事评议、学校评议四方面定量计分的办法,确定考核等次。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综合考核,按照个人述职、民主评议、考核小组考评、公示等程序进行。重点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坚持“结合实际、量化标准、科学规范、激励先进”的原则,坚持平时考查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个人述职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学区学校以两个考核结果为依据,评优选先,晋升职称。4.近三年来,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6篇,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28篇,获得省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骨干教师教学能手6人,获得市园丁奖2人,县级优秀教师16人,获得省市级各学科竞赛优秀辅导教师38人次。

五、办学条件

1.近三年来,大石初中新建了教学楼和寄宿楼各一幢,自筹资金硬化校园2300平方米,硬化操场1500多平方米,新建花园700多平方米;贯寺学校改建围墙330多米,新建舞台一座;大石小学由村委无偿划拨土地新建1700多平方米的土地建成了操场,新建花园两座,翻新了校门,硬化校园、路面1700多平方米;李湾小学和牛川小学实施了迁址新建。各学校开源节流,保证公用经费优先保证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

2.全乡中小学共有电脑171台,人机比例为31:1,各校都装备了卫星电视教学接收系统,建起了电教室,均能接收中国教育电视1、2台等近30个频道的节目。各校都配齐了完整的教学软件。

3.近三年来共购臵课桌凳一千余套,新添电教、实验设备和体育器材价值近一百万元,五大校和规模较大的小学安装了校园广播,各学校均接入了互联网。几个大校接入了光纤,所有宿舍、教室接入了网线,让有电脑的老师联网,实现了高速上网,为网上教研和查找教育教学资料打下了基础,也为今后多媒体教室的发展创造了条件。4.各学校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备,配合乡、村两级搞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由村委组织党员,学校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培训,每月至少两次,农闲时间为三次。学校还收集远程教育接收资源和互联网上有关农业信息和种植、养植的信息,集中在大石小学、贯寺九年制学校、马川小学印制成《农业信息导报》在全乡范围内传阅,每月一期,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5.各学校每年都投入数额不小的资金用于校园绿化美化,以优美的环境感染学生。并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高度重视校园整脏治乱工作,狠抓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做到校园无脏、乱、差死角。为学生提供了生活、学习、发展的良好条件,创设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六、教育经费

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工作中,我学区按照文件精神,周密部署、严格把关、认真实施,确保各项教育经费落到实处。为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学习印发了有关文件和《中小学财务管理制度》、《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制定了《大石学区财务管理办法》和各级财务人员《岗位职责》。

在公用经费管理和使用方面,各学校严格按照公用经费的使用范围,执行预算管理,集中核算,规范支出。严禁各校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套取、挤占和挪用经费,各学校将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定期在校内外公布,接受师生和群众的监督。在“两免一补”工作方面,学校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发放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组织学生申请、学校评定、张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专款专用。没有挤占挪用和平均发放等现象的发生。近三年来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达到146.1万元,享受学生达到 1897人次。

七、教育质量

1.加强教育教学督导。学区每学期对各学校督查四次,督查内容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共十二大项,三十九个小项,通过量化考核,对学校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对存在的问题限期整改,同时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在全学区通报检查结果。

2.制定教育教学质量考核管理办法,健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学区每学期在期中、期末抽考部分年级的部分科目,不定期组织不同学科的竞赛,考试和竞赛成绩评价使用积分制,并将其做为评优选先和考核的依据之一,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抽考科目尽量向传统意义上的“副课”倾斜,促进科目均衡发展。

3.近三年大石学区初三毕业会考一直排在全县中上游,小毕测试名列全县前茅。

八、安全工作

1.学区学校认真学习并及时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坚持以“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不厌其烦,万无一失”的十六字方针为指导,健全和完善安全工作关制度,制定了《大石学区学校安全工作制度》,详细规定了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的内容、实施办法、人员职责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并印发了《校园安全知识》等材料,举办安全教育专栏,强化安全意识。

2.坚持学区抽查与各学校自查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做到了边查边改,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由专人负责,及时处理。各学校采用国旗下讲话、板报、专栏、广播、晨会、主题团队会、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以“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综合治理保安全”和“平安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宣传“三无”产品的巨大危害性,对校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学期初,学区与学校、学校与班主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对校外住宿学生,由学校、家长和房东三方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了学区总揽全局,学校具体负责,班级狠抓落实,师生齐抓共管的局面。

3.近三年,我学区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九、扫盲工作

1.2011年全乡15—50周岁人口15877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72人(男44人,女128人),非文盲率为98.7%。共有在册学员172人,其中上夜校47人,包教包学125人,兼职扫盲教师教师25名。近三年脱盲计370人,乡、村验收合格率均为100%。2.各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和乡农技站、村委会配合,现办有乡办农技校1所,村办农技校25所,办学面为100%,运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以村为单位,采取分散与集中,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办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民幸福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技培训,三年累计培训农民3000 多人次。让广大农民的农技水平有了提高。通过培训,让许多的农民朋友走上了致富小康路

十、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学校校舍及各种配套硬件还不够完善,标准较低,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在课程管理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管理和开发也相对薄弱,相关的评价没有跟上。

3、地处偏僻的学校,交通不便,学生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制约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大石乡人民政府 大石学区

哈岘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5

榆中县哈岘乡人民政府 2011年8月28日

哈岘乡“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市政府督查组:

自从1998年顺利通过省级“两基”验收达标以来,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我乡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巩固提高我乡“两基”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对我乡“两基”工作的评估验收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巩固提高”的方针,抓住“两基”工作接受国家评估验收的契机,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把全乡的“两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乡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均衡和谐发展。现将我乡迎国检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及时成立乡“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科学指导,扎实落实“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

1、“两基”国检工作内容及重点:“两基”国检主要根据新《义务教育法》及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主要检查普及程度、师资水平、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扫盲工作等七大项目和相关指标。

2、组织领导及负责分工: 组 长:魏小军 副组长:王占强

组 员:宋林华 赵 军 祁维才 张明福

二、严格按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分项落实乡“两基”迎国检工作任务。

1、准备阶段。成立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分析迎检工作中存在的 主要问题和困难,明确迎国检工作的目标任务、重点和难点。组织召开迎检工作的动员和培训会议。

2、实施阶段。根据迎国检指标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硬件建设,优化教育环境,作好资料收集整理、登记造册,认真进行自查,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至上级主管部门。

3、自查阶段。根据迎国检指标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在全体师生中宣传“国检”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自查,并按时上交相关资料至上级主管部门。

4、迎检阶段。根据督导检查情况进一步抓好整改工作,特别是档案资料的完善以及下学期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和校园环境等,做好迎国检准备工作。

三、求真务实,积极工作,摸清实底,严格按“两基”国检标准开展各项迎国检工作。

(一)基本概况

哈岘乡现有完全小学1所和五个教学点,有学生253人,教师44人,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5人。全乡小学占地面积3008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24平方米,生均占校舍建筑面积16平方米。校园配套建设已基本完成,校舍达到了坚固、适用、基本够用、无危房和能满足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要求。通过“两基”验收合格后,哈岘乡在主管部门和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乡人民的支持下,立足“两基”,狠抓巩固提高,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各项指标达标情况

1、普及程度:

(1)入学率:本学年度初等教育阶段应入学适龄儿童365人,女180人,实际入学365人,女180人,入学率100%(其中适龄女童入学率100%);

(2)辍学率:本学年辍学0人,辍学率为0%。

(3)完成率:15周岁总人口105人,已受完初等教育105人完成率100%;17周岁总人口89人,已受完中等教育89人完成率100%。(4)15周岁文盲率:15周岁人口中,文盲人数0人,文盲率为0。(5)毕业率:上学年度六年级学生52人,实际毕业52人,毕业率100%。

2、师资水平:

(1)我乡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有专任教师44人。

(2)专任教师44人中,取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8人,学历符合规定要求的比例为100%。

(3)2001年后补充的教师25人。

(4)校长岗位培训合格2人,合格率100%。

3、办学条件:

(1)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024平方米,生均16平方米,校园校舍面积达标。我校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及时汇报学校实际情况,得到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2009年,在布局调整中,撤并了哈岘初级中学,拆除了中学危房,投入资金180万新建校舍1506平方米,建成寄宿制小学。现已禁止使用或封存了所有教学点的D级危房。

(2)图书室藏书9543册,生均37.7册;机房现有计算机32台,配备达到相应标准;建有科学实验室,教学仪器配备基本达到相应标准。建有远程教育资源卫星地面接收站,教学设备基本齐全。(3)活动场地5350平方米。教学仪器三类,音乐器材52件,体育器材226件。

4、教育经费:

(1)按政策免去学生的书本费,无乱收乱支现象。

(2)教职工工资实行了“全县统管、按时发放、银行直达”的管理体制,教师工资能足额发放。全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分配。

(3)合理利用资金,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5、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创建阳光校园文化,以培养健康、文明、快乐、向上的阳光少年为学校使命,以“阳光”为核心理念,以“精致”为发展主题,以“精进”为学校精神,把学校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的层次,确立“求真、博爱、善思、高效”的教风,我们本着“一墙一砖有灵魂、一草一木能说话,每个角落能悟人,每个场所能育人”,学校走廊两侧设立校园文化宣传栏,建立了德育教育阵地。在每个教室墙上均悬挂名人名言,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学校突出三“字”管理,即“严、细、实”。“严”指规章制度严,学校制定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各班级又根据班级实际制定了“班规班纪”,在班级管理中严格执行;“细”指管理过程细,我们要求班主任要加 强班风、学风和班级文化建设,“文明班级活动”要细致、要深入,做到班级事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实”指班级活动要扎实。

升旗仪式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开学典礼上进行优秀学生表彰、组织学生为地震灾区捐款,每年都要组织进行古诗文诵读活动,传统文化手抄报、板报设计比赛,学生书画比赛等竞赛活动,节约教育、爱心教育、绿色教育是我们学校坚持多年的学生德育系列教育常规活动,每学期都要举行一到两次的全校大型活动,各种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

6、教育质量:

(1)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执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推行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2)上学年毕业班实际毕业52人,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体育达标率、各学科合格率均达100%。

6、扫盲工作:

(1)辖区总人口5038人,15-50周岁人口2990人,其中非文盲2990人,非文盲率100%,(2)开办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班一个,办学条件达到标准。(3)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培训和学习。近三年来培训人员1301人。(4)近三年脱盲64人,脱盲人员巩固率100%。

三、主要作法

1、素质教育开展情况:

(1)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提升。

“顿悟使人进步,反思使人成熟。”为了让教研效果得到深化,使每个教师都能感受到教学研究的真谛,我们着重进行了两种形式的反思活动:一是课后反思改进自我。要求教师每堂课后,及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机智之处,记录下来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二是观摩与互助反思发展自我。我们不仅要求教师在自我反思中改进自我,同时引导他们开放自己,在同伴间的观摩与互助反思中学习别人发展自我。采取研讨课、优质课、展示课等方式,进行了观摩与互助反思。体验了从学习别人到审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2)以课堂教学案例剖析为突破口,最大程度发挥同伴互助作用。面对新理念、新课标、新教材、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有必要整合的智慧,“一人教学,全员参与”,共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重建课堂文化。

2、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情况

(1)抓课前备课。对于现有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舍取、有选择的吸收和利用,形成自己的特色。备课时,要尽可能地多收集、阅读资料,将新的教学理念结合班级、学生、教师(本人)、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情况进行资料的整合、取舍,成为个性教案。(2)抓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书面作业教师必须事先做过一次,严禁留错题作业。教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校正,决不能只布置,不批改,或只批改,不讲评。对于学生作业中的关键性错误要予以修正或以红线划出,并要求及时正,如有必要,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写上简单的评语;对于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或典型性错误,要及时评讲,并辅之以学法指导;对学习困难学生的作业,尽量当面批改,及时给予指导、帮助。

3、抓普及程度保稳定

普及程度指标是“普九”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乡的稳定与发展。我乡严格依法办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保障乡内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认真做好“保学控辍”工作,严格异动手续,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和失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学生辍学率为0%。

4、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1)为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教育,保证养成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坚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求班主任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二是乡对规范学生行为采取了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管教结合,让年级与年级进行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了班级考评内容。作为班主任工作和文明班级评选的重要依据。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2)认真做好德育常规工作。始终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坚持“先进班评比”制度。

5、制定了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并层层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

四、认真参加各级各类“两基”工作会议,积极营造优良的迎检 氛围,及时主动整改工作,力争高质量通过国家级检查验收。

严格按上级要求参加“两基”工作会议,并做到及时传达和认真布置会议精神,争取资金营造优良的迎接国检的氛围,充分发挥年轻教师和班主任的核心作用,全力以赴投入迎接国家级“两基”检查验收。

五、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为理念,着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在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形成了严格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苦干加巧干的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长盛不衰,教育教学硕果累累,多次获县教育局教学质量优秀奖。

六、今后发展的努力方向

几年来,我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教育教学、校园建设、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深知在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改革的步子迈的还不够大,工作做的还够细致,各项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自加压力,扎实工作,虚心向先进单位学习,努力使我乡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兰州市城关区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篇6

汇 报 材 料

中共城关区委

城关区人民政府

(2011年9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根据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工作要求,现将我区“两基”工作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区是甘肃省会兰州市的中心城区,建城区面积63平方公里。下辖24个街道,166个社区(含18个行政村)。全区常住人口127.9万人(六普数据),流动人口约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9万。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239元,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2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381元。

辖区义务教育学校包括省属、市属、区属、民办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共123所,其中有省属小学1所;市属学校16所(中学15所,小学1所);区属学校87所(中学13所,小学7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民办学校12所(中学6所,小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企事业学校7所(中学2所,小学5所)。辖区内还有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市属1所,区属1所)。在校小学生66295人,初中生32888人,其中区属公办小学有学生58473人,中学有学生11161人。

我区于1994年成为国家首批“两基”达标县区。我们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按照三个优先的原则:即政策支持优先,财政投入优先,条件改善优先,着力做好巩固、提高、创新、均衡四篇文章。2009年以来,我区大力实施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全力抓好校安工程、校长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七大工程”,形成了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得多项国家及有关部委和全省的先进荣誉。

二、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甘肃省“两基”迎国检指标体系》,在6个一级指标、35个二级指标中,我区除班额指标有所欠缺外,其它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检标准。

(一)普及程度和扫盲工作11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标准

2008—2011三个学年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均为100%,中学净入学率分别为97.17%、99.47%、99.38%;适龄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分别为84.52%、90.26%、90.26%;小学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均为0,初中在校学生年辍学率分别为0.19%、0.33%、0.22%;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为100%、100%、99.98%;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9.87%、99.67%、99.72%。同时,建立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机制,为“四证齐全”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区就学创造了条件。

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青壮年非文盲率100%;近三年脱盲人员巩固率100%。目前,扫盲工作重点已转入到全面提高居民整体素质的社区教育工作上,24个街道都成立了社区学校,在166个社区建立了教学点,建点率达到100%。帮扶辖区内两所监狱的180名服刑人员实现了脱盲。

(二)教师队伍建设6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2011年中小学专任教师5605人,中小学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自2001年起新补充的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为100%;中小学校长全部参加了岗位培训,合格率100%。

在师生比标准上,小学师生比1︰18.80,中学师生比1︰12.69,达到省标1:19和1:13.5的标准。

(三)办学条件除存在大班额情况外,其余6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标准

小学校舍建筑总面积298408平方米,生均4.5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总面积541051平方米,生均16.45平方米;按2008年以前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消除了D级危房;小学生均图书17册,中学33册;各中小学理、化、生和科学实验仪器按照甘教直装〔2007〕1号标准进行配备,小学配齐率为98.8%,初中配齐率为97.5%;所有中小学均有微机室和电教室,信息技术教育生机比小学为12︰1,初中为6︰1。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子女数的增多,使得我区55人以上班级数较多。

(四)教育经费投入方面5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2008—2010年度,预算内教育财政拨款分别比上年增长23.29%、10.58%、11.25%;全区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34%、10.29%、14.53%;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分别高12.95%、0.29%,2010年低3.28%,不足部分的金额为1267万元,目前已足额补齐全部到位。

2008—2010年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步增长,小学分别为3501元、3916元、4052元,初中分别为4520元、5372元、5612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小学分别为322元、494元、571元,初中分别为576元、677元、862元;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高于省上规定的比例,分别为26.84%、22.24%、22.82%;教育费附加分别为4603、4829、5679万元,做到了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合理使用;教师工资由区财政统一拨付,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全区教师月平均工资分别为2599.7元、2769元、2852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67%、6.51%、3.03%。2009年下半年,依据国家、省市要求,制定了《兰州市城关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全面推行了绩效工资。

(五)教育质量方面5项指标全部达到标准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上下发的课程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义务教育学校未设重点校、重点班,取消留级制。全区98%以上的学生达到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水平。2008—2010年,户籍内中小学生毕业率均为100%。

(六)学校安全管理。

制定下发了《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和《城关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制度汇编》,切实加强校舍与设施安全检查,统筹规划校园周边环境的建设和管理,近年来未发生重大校园安全事故。

三、主要做法

按照建设“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教育最优化城区目标,我们按照党委重教、政府兴教、群众支教的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两基”工作的巩固、提高、均衡、创新各项工作,抓实“三个保障”,确保“五个到位”,突出 “七个重点”,大幅提升了城关教育工作整体水平。

(一)切实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实“三个保障”

着重从政策支持、经费投入、校园安全三个方面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保障。1.坚持总体谋划与分类推进相结合,抓实政策保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的意见》、《兰州市城关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指导性政策文件;出台了《城关区民办幼儿园“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城关区名校长评选条件及办法(修订)》、《城关区中小学幼儿园名师评选办法(修订)》、《城关区中小学班主任津贴制度暂行规定(试行)》、《城关区中小学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津贴制度暂行规定(试行)》和《城关区名校长名师津贴制度暂行规定(试行)》等一系列保障性配套规定和办法。

2.坚持政府主渠道与社会多渠道筹措相结合,抓实经费保障。按照“依法保障、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原则,坚持把教育经费作为全区财政支出重点予以优先保障。一是充分发挥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依法保障经费投入,确保财政性教育支出“三个增长”的实现和教育经费支出两个比例、一个附加的稳步提高,近三年下拨教育经费总额达12.12亿元。二是教育、财政、发改等部门,对外、向上积极争取,先后争取到位资金8354万元,用于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和贫困学校资助。三是采取多方联动的办法,先后募集各类社会资金220万元。2011年,在省内率先成立“教育发展基金会”,撬动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吸纳社会资金,支持教育发展。3.坚持完善制度与创新举措相结合,抓实安全保障。先后制定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及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的意见》、《城关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城关区教育局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城关区教育局校园人员出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制度;建立了校园安全联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了联席会议和信息互通平台,强化了教育、综治、公安、文化、交通、城管、城建、安监、药监等部门职责;坚持每年对学校进行拉网式安全大排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2008年财政列支专项安保经费,成立学校安保公司,为87所校园配备了174名安保人员和相应的安全器械,对安保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全部消除了2008年之前D级危房。

(二)坚持统筹协调的工作措施,确保“五个到位” 按照教育工作政府决策、教育牵头、部门配合、统筹协调的工作思路,确保“五个到位”。

1.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确保组织领导到位。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全面推进。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工作下沉,注意解决教育发展的实际问题。省市“两基”迎检工作启动后,我区立即成立了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两基”迎国检工作的组织领导,为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2.强化整体推进意识,确保协作配合到位。建立了“教育局牵头抓总,各部门协作配合”的教育工作机制,定期召开教育工作情况通报会,共同研究解决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制约问题。全区“两基”迎国检工作启动后,各责任单位积极配合,齐心协力抓落实,各单位“一把手”做到“五个亲自”,即:亲自组织迎检动员、亲自过问工作、亲自协调解决问题、亲自参与督查、亲自陪同检查。

3.强化全社会参与意识,确保舆论宣传到位。为营造浓厚的教育发展和迎国检氛围,制定了《城关区“两基”迎国检宣传工作方案》。采用户外宣传、网络宣传、专题宣传等方式,利用专题片、简报、展板、永久性户外广告、编印“两基”《知识手册》和宣传彩页等形式,全过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两基”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两基”工作的社会参与率、支持率、知晓率大幅度提高。

4.强化工作规范意识,确保培训指导到位。为了完成好“两基”迎国检的各项工作,对辖区123所学校,24个街道,166个社区(行政村),28个职能部门的相关人员,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等方式,进行了共计5000余人次的培训。同时还采用分片、分块指导的方式,深入学校、街道、社区和部门指导档案建设和表册填写等工作,现场解决“两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5.强化工作责任意识,确保督查整改到位。制定了《城关区“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城关区“两基”迎国检百日会战工作方案》等专项方案,签订了《城关区“两基”迎国检目标责任书》,建立了分片督查责任制,采取专项督查、随机督查、分片包干等方式,对学校、街道、职能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先后开展6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反馈,限时整改,切实保证工作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盲点。

(三)坚持“两基”工作巩固、提高、均衡、创新思路,突出“七个重点”

紧紧围绕“两基”巩固提高这一主线,突出抓了教育投入、普及程度、布局调整、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教育质量、社区教育七个方面的工作,彰显了我区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1.坚持经费投入与项目建设并重,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多年来,政府依法保障经费投入,积极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标准化学校建设、校舍改建翻建、薄弱学校改造、教育资源整合等方式,使学校的基础设施、办学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相对优质、均衡发展。

2008—2010年,共计投入2.11亿元全面推进校安工程和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先后完成改扩建和新建学校项目13个,总建筑面积108537平方米;完成了教育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为13所新建和翻建学校配备了音体美教学设施、实验仪器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为40余所学校添置和更换了学生课桌椅和教师办公桌椅。

今年投入2.7443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发展教育,是前三年投入总和的1.31倍。其中1.8亿元用于10所中小学7.46万平方米教学楼的改扩建;近300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二、三期工程建设;1267万元为足额补齐2010年增长不足部分(购置音体美教学设施、学校保健室设备、图书及寄宿制学校设备);800万元为7所中小学铺设塑胶操场;359万元用于校舍维修;415万元用于粉刷26所中小学;政府注资1000万元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城关区教育发展基金会,已经吸纳社会捐助近1000万元;119万元用于班主任津贴和边远地区教师津贴;专门安排50万元“两基”工作经费;市政府奖励的433万元补助资金,用于新翻建学校设备投入和私立学校办学条件改善。

2.坚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与保障外来人员子女就学并重,着力提高普及程度。一是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三年来,我区共有37万多人次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用于“两免一补”的经费累计达3798万元。二是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扶持政策的落实。认真实施《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按照相对就近,划片入学原则,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在近年流动人口子女占在校学生总数始终保持40%左右的压力下,坚持做到了“四个一视同仁”,即在升学录取条件上一视同仁,在入队、入团、评优、奖励上一视同仁,在参加各种活动上一视同仁,在接受困难救助上一视同仁。

3.坚持扩大优质资源与结构布局调整并重,着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培植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建成了68所标准化中小学,新建了3所中小学,提高了我区整体办学水平;实施了一体化办学和品牌特色学校建设,形成了“名校集团化”、“城乡学校一体化”等办学模式;通过学校间的自主联合,形成跨片区、跨地域的教育联盟,完成理念、师资和管理的深度整合,实现了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进而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制定了《城关区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先后对城市、乡村进行了布局调整,完成了9所城市学校、8所农村学校的资源整合,建成了4所农村寄宿制学校;2012年,将启动第二轮城市学校布局调整。三是实施校际均衡发展工程。通过对口协作、师资定向配置、送教支教等方式积极促进校际间的均衡发展。自2003年起,先后实施了两轮“学校对口协作”计划,有63所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实行了农村教师大中专毕业生定向招聘制度,几年来为农村和边远地区学校补充了118名优秀毕业生;每年组织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名师到薄弱学校开展送教、支教和教科研活动。

4.坚持制度完善与机制优化并重,着力提高管理效能。从人文管理、精细化管理、科学管理三个维度着手构建教育管理机制,修订和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一是出台了《城关区教育教学管理办法》、《城关区班级管理办法》和《城关区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教育教学的内涵管理和过程管理,提高了管理效能。二是制定和完善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创建了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三是出台了《城关区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城关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与奖励暂行办法》,建立了较为系统、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和奖励机制。四是制定了《城关区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督学分片负责制》和《兼职督学管理办法》,建立了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高了督导的效能。

5.坚持优化结构与素质提升并重,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在队伍建设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管理队伍,一手抓教师队伍,培养了一支由名校长引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管理队伍,打造了一支由名师引领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

实施名校长培养工程。坚持将选拔任用、岗位培训和激励发展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校长队伍优化发展。一是坚持高标准选拔任用。近五年来交流选拔正副校长230名。二是开展多层次岗位培训。根据学校类别不同分类开展校长上岗培训、提高培训和高级研修培训,每五年按不同层次对所有区属学校正副校长进行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集中轮训,确保校长岗位培训率达到100%。坚持开展“校长学习日”、校长“六个一”、“校长论坛”等活动。先后组织116名正副校长赴北京、上海、厦门等地挂职锻炼;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实行校长任期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了校长流动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制定并实施了名校长政府津贴制度(每人每月500元标准)。今年,区委、区政府命名了10名城关区名校长,评选出25名优秀校长,并按照名校长6000元、优秀校长3000元的标准给予了一次性奖励。

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加强师德建设。制订实施了《进一步加强师德师能建设的实施意见》,组织开展了以“铸师魂、树师德、提师能,共建文明和谐校园”为内容的“三师一建”主题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实施选聘制度。从2003年开始,率先在全省实行了教师公开选聘制度,累计选聘大中专师范类毕业生1000多名,近两年又从教育部部属和省属师范类高校选聘了120名优秀毕业生,整体提高了教师的学历层次,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三是确立梯队建设目标。形成了“年轻教师、教学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名师、特级教师”金字塔式的梯队,通过定期搭建不同梯次教师队伍优质课评选等平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区现有省级骨干教师49名,省级教学能手49名,市级骨干教师156名,区级骨干教师377名。四是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和突出人才的奖励力度,制定出台并实施了名师、班主任、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教育教师津贴等四个津贴制度。今年,区委、区政府又命名了17名城关区名师,每人一次性奖励5000元,并按照每人每月400月标准享受区政府津贴。同时,评选出25名优秀校长、300名优秀教师、100名优秀班主任和5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区政府一次拿出100多万元进行表彰奖励。五是搭建培训平台。将岗位培训和延伸提高培训有机结合,做好新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培训、全员通识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教师培训合格率100%;放眼更高水准,精心建立高层次的教育培训协作关系,和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建立了教育培训合作体,累计选派2300余名教师先后赴北京、上海等地挂职学习。邀请全国教育专家和名师到城关区开展教学活动40余次。今年共选派省骨干教师、省青年教学能手、区名师52人赴华东师大,进行高级研修培训。

6.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与打造特色亮点并重,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以学生德育、体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科研、学校文化建设等工作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全力打造城关教育特色亮点。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积极创设立德树人的教育环境。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突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德育实践两个重点,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通知》、《城关区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估方案》等文件,强化了养成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开辟学生德育实践基地,加强学生的德育实践,政府将建设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列入实事,创建了依托学校的“一校一特色”、“校校有品质”的“社区少年宫”,在提升学生德育水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丰富素质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打造城关教育特色亮点的核心内容和突破口,创新教育模式,取得了突出成绩。2004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大课间活动示范校和先进校创建活动;2007年下发了《城关区关于提倡全区小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艺术活动的指导意见》,每年坚持举办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合唱比赛、器乐比赛、校园艺术节等活动,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获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区”,2006年、2009年获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优秀组织奖”。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足、开齐了心理健康课程,强化了对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培训,建齐了心理咨询室,有效开展了心理咨询活动,整体提升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是注重科研带动,全面增强教育发展的内驱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在队伍建设、机制建设、课题研究、项目研究四个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在队伍建设方面,加强 “区—学区—学校”三级教研队伍建设,聘请80名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组成中心教研组长队伍和兼职教研员队伍,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研员为骨干,兼职教研队伍为补充的教研力量。在机制建设方面,出台了《创建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意见》、《城关区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办法》等文件,对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学校教科研工作作了标准化要求。目前,我区先后被确立为全国38个课改实验区之

一、“全国校本教研基地”,被评为全省课改实验先进集体,获得“全国新世纪小学教学教材特别贡献奖”。在课题研究方面,加强“三级课程”建设和课题研究工作,开发了《生命 生活 社会》区域性校本课程资源包,并申请了国家立项。“十一五”期间,共有194项课题被确立为省市级立项课题,42项省市级课题获得“十一五”基础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在项目研究方面,开展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研究”、“爱生学校”等5项国家级项目研究,建成了21所国家农村远程教育项目校。

7.坚持巩固扫盲成果与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并重,着力深化社区教育。我区在1994年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2007年被教育部确立为第四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我们围绕“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和满足居民教育需求、提高居民文明素质的要求,加快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着力完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整合利用辖区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的路径和办法,强化网络、师资等基础建设,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构建和谐社区、创建“首善之区”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我区已制定《城关区关于实施社区教育方案》,先后在24个街道成立了社区学校。2009年,我们加入了中国西部社区教育协会,并与大连市甘井子区结对互助,资源共享。2010年,广武门和草场街街道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有力带动了全区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区的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数近10年分别增长了35万和近40万人,迁入人口和流动人口子女在我区就学人数大幅度增长。虽然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但由于这些快速增长的教育需求已经超过了城关区能力范围,我区教育资源并未实现随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同步增长,由此造成的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在流动人口集中的盐场堡地区、雁滩地区、东岗地区,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教育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大班额现象比较普遍,就学难与择校问题突出并存,产生了新的教育不公平问题。二是学校布局不尽合理。按城区街道自然形成的学校,设点布局不尽合理,占地面积和规模普遍较小,再加上旧城改造后新建楼盘基本都没有配套的学校等基础公共设施,今后新增人口子女面临着无学可上的严峻形势。三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作为省会中心城区,公众教育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要“上好学”,优质教育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区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四是教师编制和人员与教育发展需求不相协调。还存在着教师编制数少、教师满编缺员的情况。五是受学校场地狭小、生均活动面积不足的制约。有些学校无法开足体育课程。六是教育经费缺口大。

针对这些实际状况和问题,我们将坚持“超前谋划、主动服务、打破常规、积极对接、通盘考虑、整体解决”的发展思路。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城关区未来经济社会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基础性工程来抓,努力做到重大决策、政策扶持、经费投入、资源配备“四个优先”。另一方面立足城关实际,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作用,主动服务,多层次、多方面筹措教育资金,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对接、协调省市土地、建设、规划等部门,争取建校用地,合理规划学校建设布局,及时新建和扩建人口密集区域学校,使学校数量和规模在较短时间内满足实际需求;打破常规,主动联系人事、编办等部门,协调落实教师缺编人数,满足教育教学实际需要;通盘考虑,调配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加快教育最优化城区建设步伐,在提升中巩固“全省一流、西部领先”的教育优势地位,努力打造经济繁荣、文化活跃、教育优质、民生幸福、社会文明的“首善之区”。

这次“两基”国检工作,我们是作为全面促进我区“两基”工作的重大机遇来对待的,在迎检的这段时间里,通过自查、反复督查、接受上级督导检查,发现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并就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整改。我们将抱着学习、促进、整改、提高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对待检查组提出的所有问题,坚决按照“两基”国检要求,不折不扣地进行整改和完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地通过“两基”国检。

上一篇:关于军训的心得文章下一篇: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