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精选16篇)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1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教案
一、教学思路
因近期传染病的高发,影响同学们正常上课,为促使同学们能有健康的身体接受学校的教育,通过引导同学们置疑、讨论、分析、答疑的方法,让同学们熟悉常见传染知识的基本预防知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常见的传染病。初步知道这些传染病的传
播条件。
2、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寒冷的冬天过去了,万物复苏了。这个季节是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比如说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了更好地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使每个人更健康幸福地生活,就需要我们对常见传染病有充分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二)、学习内容
1、首先考考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常见传染病。
通过对历史上著名传染病疫情,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历史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
2、传染病的基本知识:
B、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打喷 嚏、咳嗽应用餐巾纸捂住鼻子、嘴巴。勤洗头、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勤晒被子,不随地吐痰。
C、保持教室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换气,家里也应该提醒爸爸妈妈多开窗来吸收新鲜空气。
D、适当参加体育运动,参加老师组织的游戏活动。每天参加晨间锻炼,多散步、慢跑、做操,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E、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F、尽量少到空气不流通、人口多的公共场所,如麻将馆、网吧、游戏厅、超市、医院等地方。
3、几种常见的传染病(1)、流感
流感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2)、水痘
水痘病人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诊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可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前期症状,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是轻微的,可不治而愈。(3)、艾滋病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2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是由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又称猫瘟热、猫传染性肠炎。临床上以突发体温升高, 呕吐、腹泻、脱水, 白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
FPV可使各种年龄的猫受到感染, 但以1岁以内的幼猫更易感, 此外其他猫科动物 (如虎、豹、山猫、豹猫) 鼬科动物 (豹、雪豹) 及浣熊科动物 (如浣熊、长吻浣熊) 也可感染致病。
病猫和康复猫是本病的传染源, 其粪、尿、唾液、呕吐物等含有大量的病毒, 异致环境污染。与这些传染源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即可造成水平传播;此外妊娠母猫还可以经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 造成畸形胎甚至流产。
冬末春初季节多发, 尤以3月份发病高峰。跳蚤和吸血昆虫可成为传播媒介。
最急性型突然出现无症状性倒地而死亡, 往往误认为中毒。其余病型出现体温升高, 双相热型。不同程度的沉郁, 厌食, 频繁呕吐, 腹泻, 血便, 迅速消瘦、脱水。眼的分泌物由浆液性变为粘液脓性;怀孕母猫可能流产、死胎或产出畸形胎儿。
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数在出现第二次发热后迅速减少, 降低1倍以下, 有的血液涂片中很难找到白细胞。病理解剖主要是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根据临床表现可做出初步诊断。借助病毒分离, 血清学试验等可确诊。
病初应用高效价的猫瘟热高免血清进行特异性治疗, 综合应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抗菌、消炎、止泻、止吐、止血, 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发病中后期, 当血中的白细胞数极低时, 大多愈后不良。抗生素可选用头孢, 氨苄西林, 首选止吐药氯丙嗪。
二、猫的白血病
猫的白血病是由反转录病毒科、肿瘤病毒亚科、C型肿瘤病毒属的猫白血病病毒引起的猫的一种传染病。可产生两类疾病:一类表现为淋巴瘤, 成红细胞性的白血病;另一类是以细胞损害和细胞发育障碍为主的免疫缺陷疾病 (也称为猫的艾滋病, FAIDS)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猫均可感染, 幼猫更易感。即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水平传播, 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消化道淋巴瘤型表现饮食下降, 体重减轻, 粘膜苍白, 呕吐、腹泻等;多发性淋巴瘤型则表现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胸腺淋巴瘤型则出现呼吸、吞咽困难, 胸水增多, 病猫虚脱;淋巴白血病型则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 黏膜皮肤出血, 机体消瘦。
确诊需要用血清学和病毒学检验。
治疗不易彻底, 故有人不赞成治疗, 放射性疗法有一定疗效。
三、猫传染性腹膜炎
猫传染性腹膜炎是由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猫传染性腹膜炎病毒引起的猫科动物的慢性传染病, 以腹膜炎、大量腹水积聚和高致死率为特征。
各种年龄的猫均可感染, 但以1~2岁的青年猫和11岁以上的老龄猫发病最多。常呈地方性流行。经消化道或昆虫可水平传播, 也可经胎盘垂直感染。
该病在临床上分为“干性” (非渗出性) 和“湿性” (渗出性) 两种病型。干型病例主要侵害眼、中枢神经、肝、肾等组织器官。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 腹部触诊肾肝大, 肝受损时可能出现黄疸;中枢受损时, 运动障碍, 共济失调。湿性病例中后期可见腹部膨胀, 在母猫常误认为是妊娠, 腹腔穿刺可抽出大量的腹水, 呈无色至谷草色, 还有可能含有纤维素, 暴露在空气中会凝固。腹膜、肝肾等内脏器官表面也有纤维蛋白附着。有的还出现胸水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死前诊断较为困难。根据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渗出物检验、血清学试验及病原分离有助确诊。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预防。初期补充电解质调节酸碱平衡有一定效果, 或病程拖长以后死亡或进行安乐死。
四、猫上呼吸道感染
猫上呼吸道感染 (URTI) :90%以上由猫鼻气管炎病毒、疱疹病毒及猫杯状病毒引起, 同时常继发细菌感染。
幼猫和处于应激状态或免疫抑制状态的猫易感;病猫、康复猫是主要的传染源, 健康带毒可达数年之久。
急性病例常出现发热, 打喷嚏, 鼻流浆液性、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唾液分泌增多, 食欲下降, 结膜炎及眼分泌物增多。猫鼻气管炎病毒会引起角膜溃疡、流产和新生幼猫死亡;猫杯状病毒会引起口腔溃疡和肺炎。
慢性持续性病例最显著的表现是鼻流浆液性、黏液性或脓性鼻液。
用抗生素治疗防止继发感染的首选药是阿莫西林 (22毫克/千克, 每8~12小时用药1次) 或氨苄青霉素 (22毫克千克, 每8小时1次) ;若怀疑有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 可用氯霉素 (10~15毫克/千克, 每12小时用药1次) 或强力霉素 (5~10毫克/千克, 每12小时用药1次)
慢性病例可用阿莫西林或三甲氧苄氨嘧啶 (15毫克/千克, 每小时1次) .也可选用氯霉素 (10~15毫克/千克, 每12小时用药1次) 或强力霉素 (5~10毫克/千克, 每12小时1次) 抵抗许多细菌和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恩诺沙星 (2.5~5.0毫克/千克, 每12小时1次) 可用于具耐药性的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
五、猫肠道冠状病毒感染
猫肠道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属的猫肠道冠状病毒引起的猫一种新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引起42~84日龄幼猫患肠炎。
FECV和FIPV虽然同属冠状病毒, 但其致病性完全不同。FECV引起42~84日龄幼猫肠炎, FIPV导致0.5~5岁猫致死性腹膜炎;PECV是靶组织只是十二指肠中断至盲肠末端的柱状上皮, 尤其亲嗜空肠和回肠。在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时, FECV并不逃逸到其他部位;而FIPV亲嗜部位很多, 当产生免疫反应时, 可从淋巴组织逃逸到小静脉、肝、腹膜、胸膜、眼结膜、脑膜等其他组织, 引起广泛的组织损伤。
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 一般35日龄以下幼猫很少发病。42~84日龄猫感染时常表现为肠炎症状, 如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呕吐、腹泻、肛门肿胀、脱水等。成年猫多呈隐性感染。患猫、健康带毒猫可经粪便排出大量病毒;康复猫体内虽可带毒, 但在90~120天不会致病。
目前还没有能够确诊本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只是在肠炎明显时怀疑本病。由于许多无临床症状的猫可能成为带毒者, 所以预防较为困难。只是要特别注意对断奶幼猫分开饲养, 加强护理, 搞好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 增强其抵抗力。患病猫可对其进行止吐、止泻、补液、消炎等对症治疗。
六、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猫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是由反转病毒科慢病毒亚科的猫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危害猫类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 也成猫艾滋病 (FAIDS) , 临床上以慢性口腔炎、鼻炎、腹泻及高度虚弱为特征。
本病呈世界范围性分布, 猫越密集的地区患病越多。猫互相之间的撕咬被认为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大于6岁的猫、公猫、户外活动型猫最易感。生产后的母猫通过授乳可传染幼猫;两性之间舔食, 可经唾液传播;精液能否传播未得到证实。
能观察到的症状是:齿龈炎、口腔炎、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眼色素层炎、肾小球肾炎、肾功能不全、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的神经症状有痴呆, 怕见人, 狂躁不安, 四处游走。后期常因机体免疫机能低下导致弓形虫病、隐球菌病, 蠕形螨、耳痒螨病及血液巴尔通氏体病或因外伤继发菌血症而死亡。
诊断可借助病毒分离和血清学试验进行确诊。
蜜蜂常见传染病的防治 篇3
1.欧洲幼虫腐臭病:本病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弱群、保温不良、饲料不足的蜂群最易发生。发病死亡多在2~4月龄期。发病初期,幼虫身上无光泽,出现少量死亡,病情严重时,幼虫全部腐烂,散发酸臭味,导致蜂群弃巢而逃。因此,对发病蜂群要加强管理,蜂群发病时可用.5公斤糖浆加10万单位链霉素或4片磺胺噻唑钠调匀喂蜂,每框约喂50克,两天一次,连喂6~7次。
2.囊状幼虫病:本病多发生在春秋气候多变季节和蜜蜂繁殖期,发病死亡的是六日龄幼虫,死后挑尸呈“囊状”,群众称它为“尖头虫”。对囊状幼虫病,要选择抗病力强的蜂群培育蜂王、雄蜂,替换病群的蜂王,逐步提高蜂群的抗病力;要加强饲养管理,补充人工饲喂,做好换王断子清巢工作,减少病源。发病时,可选用半枝莲、贯众、虎杖等的其中一种,用干品50克,加水煎浓去渣后,按一比一加入白糖,配成药糖浆喂10框蜂。
3.孢子虫病。本病常在春末夏初、秋末冬初季节发生,患病蜂群初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加重后,中肠浮肿,体色变黑,飞翔力减弱,不久就会死亡。可采用5%~10%醋糖浆,或0.5公斤糖浆加入巴龙霉素10万单位拌成药糖浆,每群蜂喂药糖浆100~150克,1~2天1次,连喂7~10次。(广东 陈贵善)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4
各位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一天之计在于晨,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春秋季常见传染病的一些防治知识,为大家的身体健康添砖加瓦。春天是美好的,在这万物复苏的日子里,一些传染病相关病毒、细菌也不例外的“欣欣向荣”着。我们学校作为人群密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发生,很容易传播,对大家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所以我们有必要对一些常见的春季传染病特征及其预防措施加深下了解,提高大家自我防范传染病的能力。
一、春秋季节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突然,怕冷、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而这段时间以来社会普遍关注的H7N9是一种禽流感,同样式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感染后临床症状较严重,往往有肺炎表现,预后较差,但是一般在鸡、鸭、鸟等禽类中发生大流行,偶然情况下可以在接触病禽或是禽类排泄物后感染人类。自1997年美国报告首病例以来,尚未发现可以人传人。而且目前我国也只是局部地方有报告,所以我们也无需过度担心。
流行性腮腺炎:客家话称“猪头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的传染病,一般2周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发热、腮腺肿大,肿大的特点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蔓延,可并发脑膜脑炎、急性胰腺炎等。传染源是腮腺炎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病毒经过飞沫使健康人群受感染。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预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一般可终生免疫。
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肝病毒引起,一般由日常生活接触、水、食物经“口”传播,属于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潜伏期短,一般2-6周,急性起病。多有发热、黄胆、食欲减退、厌恶油腻、恶心呕吐、肝区痛症。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在我国,15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最容易患甲型肝炎。
二、传染病预防措施
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要素,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防治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做好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教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稀释病原菌在空气中的浓度,最大限度减少传播的频率。所以各班的班主任要督促班干部和学生,经常把教室的门窗打开通风,即使是在冬天也尽量不要关门闭户的上课。
2.同学们下课后尽量不要留在教室内。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3.对患有传染病的同学如流感、腮腺炎等,应及时隔离治疗(流感一般隔离7天,腮腺炎14天,腹泻三天)。症状消失后,经医院检查后,出具健康证明,才可返校上课。4.做好晨检工作:班主任每天早晨要统计因病缺课人数。一旦发现有发热的学生,立即报告校医室。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用手遮掩,之后要及时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一条毛巾。
洗手无小事,我们不能简单“洗”,正确的洗手方法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一)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二)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三)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四)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五)弯曲各手指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进行;(六)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6.注意均衡饮食,不要挑食、偏食,定期运动,休息要充分,减轻身心压力。要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尤其是春天的天气变化无常,运动后不要马上将衣服脱掉,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
7.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因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人口稠密,空气流通不畅,极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篇5
阙庄小学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1)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出好宣传专刊。
(2)利用健康教育课,开展好以预防常见传染病为重点的健康知识教育。
2、印发《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供全校教职工传阅学习,增强教职工法律意识和责任感。
3、开展“三管四灭”(管污水、管粪便、管垃圾处理、灭蝇、灭蚊、灭鼠、灭蟑螂)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在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做好环境消毒工作。
4、加强饮食、饮水卫生治理,严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发生。按照《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治理规定》等有关法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食堂和小卖部治理,严格购物登记、试尝留样、餐具消毒、从业人员健康体检制度,做好检查落实。
5、有计划地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6、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生病及时就医;教育学生坚持锻炼,增强对疾病的反抗能力。
7、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共同做好学校周边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饮食摊点的整治,消除引发学校传染病的隐患。
8、加强门卫治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洪灾后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培训小结 篇6
传染病防治工作是抗洪救灾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及上级主部门的要求,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从而保障我县人民的身体健康。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为更好地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于2013年6月10日组织院内医护人员开展洪灾后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培训工作,现将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医务科科长亲自主持会议,对全院卫生技术人员进行洪灾后常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学习。分别对疟疾、霍乱等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及报告制度进行了重点的讲解。
一、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有利于开展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培训流行病学调查和传染病报告,疟疾、霍乱等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规范、流行病学知识,使全院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法、重点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猪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治 篇7
1 猪瘟
猪瘟又叫“烂肠瘟” (图1) ,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任何年龄、品种、性别及季节的猪都可能会感染发病, 且发病、死亡率高[1]。
1.1 症状与诊断
临床症状表现为:病猪高热41℃, 胸、腹部和四肢皮肤、皮下出血 (图2) , 全身淋巴结肿大, 周边出血, 心外膜特别是心房外膜弥漫出血[2]。脾有出血性梗死或滤泡梗死。肾色苍白, 表面散布出血点, 切面肾皮质部、肾乳头和肾盂均见出血。膀胱黏膜, 特别是膀胱颈部散在出血点, 严重时弥漫出血, 形成很多“血肿”。喉头黏膜出血。胃、盲肠、扁桃体、结肠黏膜出血。
1.2 防治措施
猪瘟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在非疫区, 育肥猪可在50~60日龄一次性预防注射猪瘟疫苗, 剂量2~4头份/只;种公、母猪每年进行一次免疫注射剂量2~4头份/只。在疫区, 尤其经常发病的猪场, 仔猪出生后应当立即注射1~2头份猪瘟单苗, 2 h后再吃初乳、一般情况下, 仔猪初免在20日龄, 2头份/只;2免在60日龄, 4头份/只。当猪瘟发生时, 可超剂量紧急注射, 同时辅以抗生素对症治疗, 防止继发感染。另外, 淘汰病猪, 对病死猪、废弃物和污水应当妥善处理。
2 口蹄疫
猪口蹄疫又称口疮、蹄癀, 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兽, 人也可感染, 大小猪均可发病, 以哺乳仔猪死亡率高。
2.1 症状与诊断
病猪初期体温升高至40~41℃, 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或停食, 流口水。不久, 在蹄踵、蹄冠、趾间、鼻镜、口腔黏膜和母猪乳头等处, 形成黄豆、蚕豆大小、充满透明或混浊的淡黄色液体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 (图3) , 如有细菌感染, 可引起局部化脓坏死, 重者蹄壳脱落, 常卧不起或跛行。仔猪患病时, 引起急性胃肠炎或心肌炎而死亡。
胃、大小肠黏膜有时可见出血性炎症, 心脏扩大, 心肌柔软色淡, 切面有灰白色、淡黄色斑点或条纹, 形似虎斑, 称为“虎斑心” (图4) 。
2.2 防治措施
严禁自有此病的国家及地区购入种畜及其产品、饲料等。引种应进行严格检疫、隔离观察。对疫点、疫区周围的易感动物进行疫苗接种, 形成免疫带;疫点要严加封锁;对病猪及其同群猪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饲料、被污染的场地、用具及工作服等应严格彻底消毒。
病猪患部可用3%臭药水或煤酚皂洗净, 擦干后涂鱼石脂软膏、碘酊、甘油、抗生素软膏或其他防腐消毒剂。幼猪患病时, 可静脉或腹腔注射10~20ml 5%葡萄糖盐水, 另加50 mg维生素C, 皮下注射0.26 g安那加。
3 猪丹毒
猪丹毒俗称“打火印”, 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分为最急性型、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等几个类型。
3.1 症状与诊断
最急性型表现为:发病突然, 在皮肤还未出现红斑之前就突然死亡, 没有其他典型症状。
急性败血型最为常见, 表现为:病猪初期体温升至42℃以上, 食欲减退或废绝、沉郁、眼睑水肿、有时呕吐、粪便干结、尿浓而红, 1~2 d后, 皮肤出现疹块, 主见于耳、腹、腿、内侧皮肤, 指压疹斑褪色, 松手即复原, 后期指压不褪色。
亚急性疹块型:发病初期症状与急性型相似, 但病后2~3 d, 在颈部、肩胛部、腹部、背部及四肢外侧、臀部等处的皮肤出现疹块, 俗称“打火印”[1] (图5) 。疹块界限明显, 呈不规则的菱形或四角形。疹块发生后, 病猪体温开始下降, 病势减轻, 一般可以自行康复。
慢性型表现为:病猪食欲没有明显变化, 体温正常, 但猪消瘦, 发育不良, 常见浆液性纤维关节炎、疣状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解剖后, 可见肾肿胀, 呈砖红色, 俗称“大红肾” (图6) 。
3.2 防治措施
每年定期注射疫苗预防, 猪丹毒弱毒疫苗使用时用1.5%氢氧化铝生理盐水稀释, 大小猪一律皮下注射1 ml。注苗后7 d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9个月。发生猪丹毒后, 猪场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 进行彻底消毒。病死的猪或屠宰猪高温处理, 血液、内脏等深埋处理。
用青霉素粉剂按每千克体重5 000~6 000单位, 每日2~3次肌肉注射。也可用10%磺胺噻唑钠20~40ml, 肌肉注射, 每日1~2次。黄柏素按体重25 kg以下的猪为5~10 ml, 25~50 kg的猪为10~30 ml, 肌肉注射, 疗效也不错。抗猪丹毒血清与青霉素同时应用, 效果更好。
4 蓝耳病
猪蓝耳病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俗称, 是近几年新传入我国的病毒性传染病[3]。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内的仔猪最易感染。
4.1 症状与诊断
妊娠母猪表现发热、厌食、流产、产死胎 (图7) 、木乃伊胎、弱仔等。部分新生仔猪呼吸困难, 运动失调及轻瘫, 产后一周死亡率较高[4]。
仔猪临床表现[5]为:体温升高至40℃以上, 呼吸困难, 有时呈腹式呼吸, 食欲减退或废绝, 腹泻, 消瘦。皮下出血淤血, 尤其耳朵, 瘀血严重, 俗称“蓝耳病” (图8) 。育肥猪对本病易感性比较差, 临床表现轻度类流感症状, 出现厌食和轻度呼吸困难。
4.2 防治措施
猪蓝耳病的防治, 首先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建立稳定的种猪群, 不轻易引种。如果必须引种, 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 引入后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 确定健康才能混群饲养。
同时, 应该在兽医指导下, 使用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接种方法为耳根后部肌肉注射。仔猪断奶前后进行首次免疫, 4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母猪配种前免疫1次。
5 小结
猪的传染性疾病死亡率高, 猪瘟、口蹄疫、猪丹毒、蓝耳病是猪场常见的传染病, 危害很大, 常给养殖场带来很大经济损失, 因此, 重视这几种猪病的综合防治, 以防为主, 做到科学诊断, 积极应对, 尽量将损失将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侯召丁, 刘广秋.猪高热病的综合诊断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 2007 (5) :42-44.
[2]张雷波, 翟海宾.猪瘟的临床与病理变化及疫苗使用[J].养殖技术顾问, 2012 (11) :117.
[3]李俊才.猪常见病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诊治[J].畜禽业, 2007 (6) :41-42.
[4]吴忠良, 曹义宝.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疾病的诊治[J].畜牧兽医杂志, 2006 (1) :56-57.
夏季羊常见两种传染病的防治 篇8
腐蹄病是羊蹄受伤后感染了坏死杆菌等致病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东北地区每年6月份进入高发期。
1.1 症状
患病部位不同其表现症状也不同。病初,羊频繁用蹄刨地,一肢或双肢跛行,蹄抬起不敢落地,甚至站着不动。蹄间隙、蹄踵、蹄冠等部位红肿热痛,逐渐形成溃疡,挤压肿烂部位有腐臭脓样液体流出。重症病例可引起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坏死部位也可蔓延至腱、韧带和关节。病羊行走困难,或长期卧地不起,食欲减退,逐渐消瘦,治疗不及时会继发其他疾病,甚至死亡。
1.2 预防
关键在避免蹄部损伤,经常保持圈舍及羊体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圈舍积存的粪水、脏水、草料要及时清除;养殖圈内密度要合理,防止过度拥挤产生外伤;发现蹄部有伤,要及时治疗;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长时间放牧。
1.3 治疗
将蹄部用碘酊消毒,除去坏死组织,如脓肿未破,应切开排脓,到出现干净的创面后,再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在患部撒上磺胺粉或者涂抹青霉素鱼肝油乳剂,深度腐烂者用纱布包扎,严重者可使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进行全身治疗。
2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又称红眼病,由衣原体引起,一旦发病迅速传播给全群。病羊眼结膜和角膜有明显的炎症,伴有大量流泪,继而发生角膜混浊、白斑,严重者失明。
2.1 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1周。病羊先是一只眼患病,然后另一只眼也患病。病初患眼流泪、怕光,眼睑肿胀、疼痛。其后结膜潮红,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一段时间后变成脓性分泌物。随着病情发展,炎症蔓延到角膜和虹膜,角膜周围血管充血,角膜中央有灰白色小点,严重的角膜增厚、溃疡,角膜上出现白色或灰色斑点或浅蓝色云翳,甚至角膜破裂,晶状体脱出,造成永久性失明。病羊眼球化脓后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离群呆立。放牧时病羊觅食困难,行动不便。该病病程一般为25天,绝大多数病羊能够自愈,很少引起死亡。
2.2 预防
目前尚无理想的疫苗,主要是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圈舍要清洁卫生,并定期消毒。
2.3 治療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9
老师们、同学们: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当我们置身于明艳春光、陶醉于鸟语花香时,你可曾知道各种致病菌也在迅速地生长。(目前正是)春夏之交,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一些春季传染病也在悄悄地开始传播。预防春季传染病不容忽视。
春季常见传染病有以下6种:
1、水痘
患病初期有发热、头疼、全身倦怠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发病前2天和发病后6天都具有传染性。
2、流行性腮腺炎
患病初期有发热、头疼、无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病1-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发病前6天至发病后9天具有传染性。
3、流行性感冒
患病初期出现发热、头疼、肌肉疼、乏力、鼻炎、咽喉疼和咳嗽等症状。流感病人是传染源,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病人的分泌物传播。
4、麻疹
患病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3—7天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严重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都会受影响,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麻疹病人是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或接触病人的鼻咽候分泌物传播。
5、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多发于学前儿童,主要症状是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等。
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染。
6、禽流感
主要出现高热(38度以上)、咳嗽、咽喉疼、头疼、全身不适等症状。主要经过呼吸道感染,也可以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到禽类及其分泌物、粪便、受污染的水而感染。
预防要点:
1、在人群集聚场所打喷嚏、咳嗽要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擦鼻涕、吐痰使用过的纸巾;
2、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3、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或擦干净;
4、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
5、注意环境卫生、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人,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晒太阳;
6、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增强免疫能力;
7、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8、尽量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排泄物,一旦接触,一定要及时洗手;
9、发现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不要接触,立即报告;
10、不吃不卫生的食品,如不合格的零食;
老师们,同学们,希望你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重视春季流行疾病的防控。祝愿大家:人人都有好身体,天天都有好心情!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10
华北地区大棚黄瓜常见传染性病害综合防治
黄瓜的`传染性病害主要由真菌和细菌引起.华北地区大棚黄瓜常见传染性病害有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细菌性角斑病、灰霉病、蔓枯病、菌核病、黑星病等.正确而及时的识别黄瓜的传染性病害,是有效防治这些病害的基础;综合全面的防治措施是获得高产的必要保证.下面就华北地区大棚黄瓜常见传染性病害的识别与综合防治分别进行详述.
作 者:牛玉璐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衡水,053000 刊 名:北方园艺 PKU英文刊名:NORTHERN HORTICULTURE 年,卷(期): “”(8) 分类号:S436.421 关键词: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11
1.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同时番鸭也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
1.1临床症状 病番鸭表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严重的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还可表现为产蛋下降。
1.2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见病鸭呈全身急性败血症,颈部以至全身皮下组织及胸、腹腔的浆膜常见有淡黄色胶样浸润物;肝有不规则的、灰黄色坏死点,不少坏死点中间有小点出血,或其外围有环状出血带;脾稍肿,部分病例有灰黄色坏死病灶;小肠的浆膜、粘膜可见环状出血带;泄殖腔粘膜有充血、出血、水肿及有坏死灶,内夹有较坚硬的物质;产蛋母鸭卵巢、卵泡充血和出血、变形,常见腹膜炎;成年公鸭的睾丸充血或出血。
1.3防治措施 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物可用于治疗,故应以防为主。除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现已有较理想的鸭瘟致弱活疫苗,接种可按厂家说明适当稀释后,20d至1月龄的番鸭,肌肉注射0.5ml/只,2月龄以上的番鸭肌注1ml/只。为保证免疫效果,种鸭每年通常应接种2次。1日龄时亦可注射疫苗,但免疫期不超过1个月,应及时加强免疫。一旦发生鸭瘟,应及时封锁,严禁病鸭流动,妥善处理病、死鸭及污染物,舍内外环境、场地及用具严格消毒。同时,对受威胁的鸭群和发病鸭群实施紧急疫苗接种。采用抗鸭瘟高免血清对发病早期有相当好的防治效果,0.5ml/只,肌肉注射。但待疫情稳定后10-14d内仍应紧急接种疫苗。还可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进行早期治疗,成年番鸭,肌肉注射,1ml/只,3d 1次,连用2-3次,也可收到一定效果。
2.番鸭花肝病
番鸭花肝病是一种新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以软脚、摇头和肝脏、脾脏及胰脏出现大量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特征,故暂称之为“花肝病”。它主要侵害1月龄内雏番鸭,7~8日龄即可发病,最多见于10-25日龄的雏番鸭,潜伏期为2-4d,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通常为20%~30%,严重的可高达95%以上,给番鸭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本病发病急、传播快,几天内即可波及全群,在出现死亡鸭后,病势发展较快,1-2d内即达死亡高峰。
2.1临床症状 病雏鸭表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有的表现健康,一旦出现症状则往往已是疾病的后期。
2.2病理变化 番鸭花肝病剖检的特征性病变主要见于肝脏。肝稍肿大,色棕褐,散布许多针头大至粟米大的灰白色坏死小点;脾稍肿大,亦可见如肝脏的类似病变;肾苍白,有小点坏死出血;间或见胰腺水肿及小点状坏死,部分肺瘀血、水肿。
2.3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有效防治药物,在疫区以本地病鸭分离毒株研制成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对患病早期的番鸭使用当地分离毒株制备的高免卵黄抗体或血清抗体进行治疗,结合使用多种维生素、抗生素如头孢噻呋、氟苯尼考、复方阿莫西林等,中草药制剂如清开灵、黄芪多糖等,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3.雏番鸭小鹅瘟
本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一种高发性和高死亡率的疾病。本病主要感染雏鹅,但近年来雏番鸭也有此病流行。2-5周龄的番鸭多发。
3.1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沉郁、不食;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有泡沫;流眼泪,鼻涕,呼吸困难,很快消瘦,最后抽搐死亡。
3.2病理变化 气囊混浊增厚,肝肿大,胆囊胀大,肠系膜出血、粘连,小肠出血。在小肠的中、下段整片肠粘膜坏死、脱落,与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固形成栓子或假膜包裹在长内容物表面,堵塞肠管。在卵黄柄与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硬,长2-5cm,如香肠状。剖开后可见堵塞整个肠管,这种腊肠样栓子为本病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这种病常与传染性浆膜炎相混淆,且常可混合感染而加剧雏鸭死亡。
3.3防治措施 关键在于预防,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现已有商品弱毒活疫苗。一旦发病后应及时诊断,严格封锁和隔离;全面彻底清洁和消毒孵化室;妥善处理病死鸭和粪便等污染物;肌注或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治疗量为1ml/只,预防量0.5-0.8ml/只,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4.鸭病毒性肝炎
本病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引起的各种雏鸭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易感,尤以快大型肉鸭发病最多,危害最大,发病日龄主要为1-3周龄,尤以1~2周龄最为严重,个别发病日龄达到4-5周龄。发病率为30%-90%不等,致死率常在90%以上。
4.1临床症状 病鸭主要表现为发病急,一般多在出现症状后24h内死亡,死亡高峰主要发生在发病后3-4d,濒死前出现角弓反张等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
4.2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肝脏肿大,质脆易碎裂,樱桃红色,肝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新鲜出血斑点,胆汁呈茶色或草绿色,部分肺瘀血、水肿。
4.3防治措施 对本病的防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除了做好一般性的生物安全措施外,主要是依赖特异性的免疫预防和防治。在疫区,可用商品鸭肝炎弱毒苗或以本地分离的鸭肝炎病毒制备的灭活疫苗于多发日龄前7~10d免疫雏鸭或免疫种鸭,其保护效果较好。免疫种鸭的方法是在开产前2~4周肌肉注射1ml/只,14d后倍量加强免疫接种1次,这样母鸭所产的蛋中就含有多量母源抗体,所孵出的雏鸭因此而获得被动免疫,其免疫力能维持3-4周,这是当前预防本病的一种既方便又安全有效的方法。一旦发生本病,可在发病初期及时使用以本地分离毒制备的高免卵黄抗体或高免血清,配合使用多维和中草药制剂进行治疗,可使病鸭群的残废率控制在2%-5%以下。
nlc202309091032
5.番鸭细小病毒病
本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主要侵害13周龄的雏番鸭,特别多见于10-18日龄者,而鹅和其它种类的鸭不发病,临床以腹泻、呼吸困难和脚软为主要症状。经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冬、春季节居多,其潜伏期为7d左右,病程6-7d,出现3-4d后为死亡高峰,发病率27%-62%,死亡率22%-43%,病愈番鸭大部分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鸭.给番鸭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番鸭饲养中的主要疾病之一。
5.1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顿,脚软伏地,食欲减退,饮水增加,严重腹泻,排黄绿色样粪便,混有大量气泡,有的还伴有喘鸣。
5.2病理变化 剖检以肠道时,可见到肠道形成纤维素性炎,肠粘膜坏死、脱落为主要特征。
5.3防治措施 目前对本病的防治措施是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加强雏番鸭的饲养管理,给初生雏番鸭接种弱毒疫苗,在疫区预防本病发生,防治雏番鸭可注射抗本病的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有一定效果,但对发病晚期的疗效不明显。
6.副粘病毒病
副粘病毒病是由禽副粘病毒I型(APM-1)引起的亲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8%。副粘病毒对鸡、鸭、鹅、山鸡、鹧鸪、番鸭都有100%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病变特征为脾脏、胰腺肿大,有灰白色坏死灶,肠道出血溃疡,并附有大量纤维素性结痂,不易剥离。
6.1临床症状 发病番鸭初期排出白色粪便,中期稀便带有红色物,后期带有绿色。患鸭精神委顿,行走无力,少食或拒食,体重迅速减轻。后期不死的表现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饮水时更加明显。10日龄左右,眼睛潮湿、多泪水,伴有白色粪便,流出清水样鼻液,甩头、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排出白色粪便,发病1-3d左右死亡。
6.2病理变化 患鸭头部皮肤淤血,胶样浸润,喉头粘膜出血,支气管内充满黄色干酪样物。脾脏肿大、淤血。部分肝脏稍肿大,有粟粒大小白色坏死灶,质地变硬,胆囊扩张。消化道粘膜出血、坏死、溃疡、结痂等。
6.3防治措施 目前,尚未有对副粘病毒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对副粘病毒做好疫苗接种和免疫监测是预防本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措施。
6.3.1接种疫苗 在产蛋前2周进行1次灭活苗免疫,使鸭群在产蛋期具有免疫保护能力。经种鸭免疫的雏鸭在15-20日龄进行1次灭活苗免疫,无母源抗体的雏鸭,可根据本病的流行情况,在2-7日龄或10-15日龄进行首次免疫。在第1次免疫后2个月左右,再免疫1次。
6.3.2对症治疗 应用抗小鹅瘟病毒和抗副粘病毒二联高免血清和抗体,给雏鸭紧急注射,有一定保护作用。可用鸡ND I系苗免疫发病鸭,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1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红桥辖区内的4个工地各100名民工进行调查,其中2个工地于调查前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另2个工地未开展任何活动,调查内容包括人员基本信息、获得卫生知识信息来源、餐饮情况、夏季常见传染病知识及就诊方式等。
1.2 调查表设计及质量控制
制定统一的调查表格,采用现场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填表遵循开放性原则,进行现场调查复审、数据双录入复核等几方面进行质量控制。
1.3 统计分析
应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录入。用SPSS 17. 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格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4份。被调查人员中,以男性为主,青壮年占绝对优势,394人中男性310人,占78.68%;女性84人,占21.32%。其中干预组男性151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31.20±6.23)岁;对照组男性159人,女性39人;平均年龄(32.60±7.71)岁。两组人员文化程度一般在初中及以下,调查组与干预组人员一般情况基本相当。
2.2 相关知识调查结果
2.2.1 夏季就餐情况
通过对夏季就餐及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后,干预组对夏季就餐等常见问题的知晓率明显高于未干预组,特别是对于很多现有卫生习惯,通过健康宣传,干预组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如不饮用生水、夏季水果要彻底清洗、及时清洗餐具、不共用餐具及水杯等,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饭前、便后洗手、隔餐的饭菜彻底加热的知晓率2组均较高。见表1。
2.2.2 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
经过健康宣传教育的农民工对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明显的提高,除夏季做好防蚊措施以外,其他问题干预组与对照组经过统计分析,均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腹泻患者排泄物需消毒处理、不与他人共用生活用具,如毛巾、脸盆等,很多人对该问题几乎不了解。见表2。
2.2.3 出现疾病后的就诊方式
农民工由于工作强度大、劳动时间长等原因,对生病就诊重视程度偏低,其中小病不吃药和去大医院就诊这2项调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都认为小病不用治,而去大医院就诊费用太高,因很多民工无医疗保险,费用高了不能承受,因此尽管进行了干预,效果还是不佳。而通过干预,对于药店买药、去私人诊所就诊、去社区服务中心几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现在社区服务中心药品零差价,大部分干预组农民工认为去社区服务中心是个非常好的选择,而对照组还是把私人诊所作为首选。见表3。
2.2.4 获得知识的途径
目前,广播和电视仍然是农民工获取卫生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报纸占的比例也比较高。网络近年来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部分工友也有上网的习惯,而且现在手机已经具备上网功能,但主要集中在年轻人中,且人数不高,随着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普及及其带来的便利,从网上获取各类信息包括卫生保健知识的人数将逐年提高。见表4。
3 讨论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目前他们在社会上仍处于弱势地位,尽管通过国家的努力,很多社会保障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大部分农民工仍居住在密集的宿舍中,卫生条件差,极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4,5]。为此,我们应积极发挥健康教育的巨大作用,使大部分农民工对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提高,以减少各类传染病在他们之间的传播,更好地保障农民工身体健康。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基本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等干预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这些已经是长期形成的最基本的卫生习惯了,而生病去大医院、通过上网获取卫生信息等,在干预前后并无显著性差异,特别是生病不去大医院,究其原因为费用过高造成,但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的提高,这一问题应能得到解决。
今后对于广大农民工的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宣传教育、现场培训、发放宣传材料等措施[6],今后重点还是放在如水果要彻底清洗、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腹泻患者及时就诊,与其他人分餐、餐具及患者粪便要消毒、小病可以去社区服务中心等,同时,应配合广大农民工易于接受的方式,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健康干预新形式,把最实用的健康信息带给广大农民工。加强对农民工相关传染病知识普及教育的力度,使他们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防治知识。
参考文献
[1]熊光清.中国流动人口选举权保障问题探析[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4):68-73.
[2]蔡志海.分化与整合——制度变迁中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及其未来命运[J].社会学研究,2003(5):14.
[3]段成荣,王莹.流动人口的居住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6(6):4-7.
[4]李鲁,王红妹,沈毅.SF-36健康调查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测试[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306-311.
[5]肖亚洲,陈立章,谢知,等.衡阳农村老年人生命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3):438-441.
冬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篇13
鹤壁市传染病医院
史保生
冬季气候的变化决定了传染病的流行种类,在冬季比较常见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其传播途径的共同特点是大多通过呼吸道飞沫散播传染,也可通过患者口、鼻、眼睛及疱疹的分泌物直接传染给被接触者;水痘还可通过直接接触传播。
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1.积极学习和了解冬季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掌握防病知识,树立防病意识。
2.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病毒入侵。
3.多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宜经常通风换气,让阳光充分照射,创造不适合病原体生存的环境。
4.勤洗手,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5.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从而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6.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膳食平衡,保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睡眠和搭配合理的饮食可以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抵抗力
7.免疫防预,流行季节前及适龄儿童可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接种流感、麻疹、流脑风疹、腮腺炎及水痘等各种疫苗。
8.减少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的机会。
9.早发现、早治疗,如遇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检查,出现呼吸道及消化道症状时应及时就诊,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能自行服药。如发现传染病患者应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在集体单位内传播。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的种类 篇14
医院中手术室消毒,免疫受损严重的病人,如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性隔离及消毒措施亦为预防性消毒。疫源地消毒又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二种。
随时消毒是指及时杀灭并消除由污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而进行的随时的消毒工作。终末消毒是指传染源住院隔离,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原居地点进行的彻底消毒,以期将传染病所遗留的病原微生物彻底消灭。在医院中传染源停止隔离出院后,对物品及病房的消毒亦为终末消毒。消毒方法的选择及影响消毒的因素为使消毒工作顺利进行,取得较好效果,须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方法。一般应考虑以上几个问题。
(一)病原体的种类
不同传染病病原体各有特点,对不同消毒方法的耐受性不同。如细菌芽胞对各种消毒措施的耐受力最强,必须用杀菌力强的灭菌剂、热力或辐射处理,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故一般将其作为最难消毒的代表。其他如结核杆菌对热力消毒敏感,而对一般消毒剂的耐受力却比其他细菌为强。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抗抗力很强,但较易被电离辐射所杀灭。肠道病毒对过氧乙酸的耐受力与细菌繁殖体相近,但季胺盐类对之无效。肉毒杆菌素易为碱破坏,但对酸耐受力强。至于其他细菌繁殖体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对一般消毒处理耐受力均差。常见消毒方法一般均能取得较好效果。
(二)消毒对象的性质
同样消毒方法对不同性质物品、效果往往不同。对油漆光滑的墙面,喷洒药液不易停留,应以冲洗、擦试为宜。对较粗糙墙面,易使药液停留,可用喷洒消毒。环氧乙烷薰蒸,对易于吸收药物的布、纸张效果较好,而对金属表面,须延长时间。粪便、痰液消毒不宜用凝固蛋白质药物处理,因蛋白质凝固对病原体可起保护作用,高压蒸气杀菌效果虽好,但不宜用于毛皮,塑料和人造纤维制品。环氧乙烷薰蒸赛珞璐制品,高浓度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浸泡绵织品,来苏液多次长时间浸泡乳胶手套,均可造成损坏。对于食品及餐具不宜用有毒或有恶臭的消毒液处理。
(三)消毒场所的特点
消毒应考虑当地条件。在室内消毒时,密闭性好的房屋,可用薰蒸消毒,密闭性差者应用消毒液擦试或喷洒。通风良好的房屋,可用通风换气法消毒,通风换气不良,污染空气长期贮留处应当用药物薰蒸和喷洒。人口稠密地区不可用刺激性强气体消毒。接近火源不宜用环氧乙烷等易燃物消毒。
(四)卫生防疫方面要求
不同条件下传播机会不同,在防疫方面要求不同。传染病流行时,发病严重的疫区,应集中应用效力好的药物与器械。发病少的外围地区,可采用简易消毒方法。传染病院或病房,患者集中,污染严重,消毒量大,应采用固定设备和高效措施,病家消毒属于临床措施,工作量小,可采用简易措施及方法。饮水应在净化基础上煮沸,生活用水净化后加氯消毒即可。对呼吸道传染病,强调空间隔离,通风和合理的带口罩,对肠胃道病应强调用具,粪便、呕吐物消毒和接触后洗手。不同病种的消毒,应注意区别对待。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篇15
1 方法
1.1 饮食食材预防
1.1.1 每日伴餐生吃大蒜1~3瓣, 预防腹泻、痢疾蚊虫咬伤。
1.1.2 花椒每人每次0.5g (约20粒) , 煮水或开水泡服, 每日2次, 预防传染病及肠道寄生虫。
1.1.3 干品黄花菜用水煮开后, 喝汤吃菜, 每日1~2次, 预防调节灾后抑郁症。
1.2 中医药预防
1.2.1 感冒防治
麻杏牛蒡止咳汤:炙麻黄10g、杏仁10g、荆芥10g、炙白前10g、炙百部10g、黄芩10g、牛蒡子30g、桔梗10g、生甘草10g。使用方法:水煎服, 1日2次, 每次250~400m L, 饭后服。连服3~5d。
1.2.2 腹泻、痢疾防治
验方健脾利湿止泻散:茯苓30g、薏苡仁30g、白叩10g、藿香10g、生姜10g、党参20g、炒苍术10g、车前子10g、陈皮10g、炒白术20g、炙甘草10g。水煎服, 1日2次, 每次250~400m L, 饭后服。连服3~5d。
验方消风除湿冲剂:荆芥10g、防风10g、二花15g、连翘15g、公英15g、败酱草15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甘草6g。水煎服, 1日2次, 每次250~400m L, 饭后服。连服3~5d。
1.2.3 湿疹
清热燥湿解毒片:苍术、黄柏、滑石粉各30g。使用方法:上述前两味煎汤外洗, 洗后用滑石粉外扑。每日2次。
2 效果
据据甘南舟曲县灾区7个医疗就诊点统计,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腹泻水样便、腹泻伴血便患者分别由8月13日30例, 4例降至31日未见1例就诊患者, 其总就诊人数也有13日的359人, 下降至31日155人, 灾后传染疾病的发病率与灾前同期相比没有发生异常变化。
3 讨论
大蒜、花椒、黄花菜是我们经常使用的食材, 古代《随息居饮食谱》就有:大蒜“生者辛热, 熟者甘温, 除寒湿, 辟阴邪, 下气暖中, 消谷化肉, 破恶血, 攻冷积。治暴泻腹痛, 通关格便秘, 辟秽解毒, 消痞杀虫。外灸痈疽, 行水止衄”描述。《神农本草经》也有:“花椒味辛, 性温, 主邪气颏逆;温中, 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的论述。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 花椒具有抗消化道溃疡、保肝利胆、抗腹泻等作用以及抗菌杀虫作用[1]。《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黄花菜具有“疗愁”的作用。黄花菜干品富含维生素、纤维素, 能祛湿利水, 除热通淋, 止渴消烦, 开胸宽膈, 令人心平气和, 无忧郁[2], 如能每天服用, 可以起到补充人体维生素, 增加营养, 调节低落情绪、有防止心理抑郁的作用, 并且有良好的镇静安眠作用[3]。舟曲特大洪水、泥石流发生后, 灾区气候炎热、阴雨连绵, 饮食住宿条件差以及惊恐、疲劳, 非常容易出现痢疾、腹泻、感冒、湿疹及抑郁。群体食用这些食材, 群众容易接受, 即可避免灾后短期蔬菜供应不足, 营养缺乏, 又可防治上述常见病、传染病的传播, 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
麻杏牛蒡止咳汤组方独特, 药性微温不燥, 无论风寒、风热、风温感冒咳嗽皆可使用, 健脾利湿止泻散, 祛湿健脾, 止泻, 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实验证明, 服用中药汤剂的人群T淋巴细胞中, CD4与CD8比值增高, 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T辅助细胞与T抑制细胞的比值, 可以看做是反映细胞免疫功能的一项金指标, 检测结果反映细胞免疫功能增强[4]。消风除湿冲剂和清热燥湿解毒片是治疗湿疹的效方, 内服外洗可有效的解除灾区常见的皮肤瘙痒, 湿疹。根据中医有其证便用其方的原则, 使用中医药预防控制灾后常见病、传染病自古有之, 但此次运用中医药防病理念、方法大规模用于卫生防疫, 在我省历次救灾中尚属首次, 这次实践将有助于探索建立一套中西医相结合的防疫机制。
参考文献
[1]朱雪, 王亮.花椒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社区医学杂志, 2010, 8 (7) :47-49.
[2]董平, 黄花菜.忘忧安神母亲花降脂抗癌做佳肴[J].中国社区医师, 2009, 25 (6) :39.
[3]王翘楚.萱草花治疗失眠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 1993, 27 (8) :42-44.
春季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 篇16
麻疹:麻疹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之后我国向世界卫生组织庄重承诺实现消除的传染病。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近距离说话等自由飞沫传播。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的情况。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症状: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咽喉痛、眼结膜充血、流泪、怕光、眼睑浮肿、精神不振、烦燥啼哭、食欲减退等。两三天后出现口腔粘膜充血、粗糙,在颊粘膜出现如针尖大小的灰白色小点,周围绕以红晕,有时在齿龈及唇粘膜上也有发现,医学上称为“麻疹粘膜斑”“柯氏斑”。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耳后、面部,后遍及全身,大约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会有糠麸样脱屑。常见并发症包括肺炎、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腹泻和脑炎等。
预防与护理:首先对适龄儿童按时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其次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要提醒家长的是,每年3-5月份,是麻疹高发季节,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大型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主要在幼儿和青少年中发生,以5—15岁患者多见,常在学校、幼儿园中暴发。
症状:流行性腮腺炎起病较急,前驱期较短,有畏寒、倦怠、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持续数小时至两天后,腮腺开始肿胀,同时伴有发热、头痛及食欲不佳等全身症状。一般三天左右达到高峰。该病严重时可引发脑膜炎、脑炎。如青春期发育后感染腮腺炎病毒也可能伴发卵巢炎或睾丸炎,因而疫苗的接种也非常必要。
预防与护理:一旦发现流行性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人群对腮腺炎病毒具有普遍的易感性,一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很少有二次感染者。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情况下,患过流感或注射疫苗可以使人体获得一定免疫力,但由于流感病毒极易变异,因此人可多次患流感。流感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病人的唾液、痰液污染的餐具等物品传播。
症状:与普通感冒不同的是,流感出现的打喷嚏、流鼻涕、咽喉痛等呼吸道症状比较轻微,而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发热高达39-40℃。伴有寒战、头痛,少数人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症状。持续3-4天后逐渐退热,全身症状也随之好转。乏力可持续1-2周。
预防与护理:患流感后多数情况下经简单的对症治疗和休息即可恢复,少数体质差、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可能加重。治疗流行性感冒,早期主要是对症治疗,抗病毒药物可减少病情加重;注意卧床休息,多饮水,进食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在流感流行期,若患者出现高热且全身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
流感病毒极易传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流感流行季节要避免人群聚集,必要时应加以防护;在家里护理病人时应注意适时调节室内空气,保持空气清新;尽可能不带病坚持工作或学习,避免将病毒传给他人。
风疹: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发热、全身红色斑丘疹、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孕妇在怀孕早期感染风疹,易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
症状:风疹多在冬春季发病,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和经胎盘传给胎儿,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的潜伏期一般为4~21天。病人、无症状带毒者和先天性风疹患者都是本病的传播源,一般人群均易感,特别是孕妇,如在妊娠早期患风疹,风疹病毒可以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新生儿可患先天性心脏畸形、白内障、耳聋、发育障碍等,称为先天性风疹或先天性风疹综合症。
预防与护理:预防风疹的最有效措施是接种含风疹成分疫苗。冬春季节,家长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疹患儿接触。学校及幼托机构应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出现皮疹与发热时应及时就医。疫情发生期间应加强晨检,停收新生。育龄妇女最好接种一剂次含风疹成分疫苗(如麻风腮疫苗),以避免感染该病。值得注意的是,接种含风疹疫苗至少三个月后才能怀孕。
水痘: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冬春两季多发,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传染性很强。患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在幼儿园、小学中易造成暴发。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症状:患者感染水痘后病情一般比较缓和,很少出现并发症,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常可在7-10天内自然痊愈。但要精心护理,以防止感染。发热出疹期要卧床休息,嘱患者多喝水,多食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水果、蔬菜等,忌吃辛辣鱼虾等食物;尽量不要吹风;注意衣物和用具的清洁消毒,讲究卫生。居室经常通风,温湿度要适宜。剪短指甲,避免小孩抓伤皮疹而引起感染。
预防与护理:水痘的预防方法主要是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苗并不是国家免疫规划内的疫苗,因此接种此类疫苗需要收费。家长可结合孩子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条件自行选择。
有哪些疫苗可以预防上述疾病?
按照全省儿童免疫程序,儿童在8月龄接种1剂次麻风疫苗,在18-24月龄接种1剂次麻疹风疹腮腺炎疫苗,将能有效预防感染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疾病;儿童在6-18月龄接种2剂次A群流脑疫苗,在3周岁、6周岁分别接种1剂次A+C群流脑疫苗,将能有效避免感染流脑疾病。
以上疫苗都是免费的,家长可查看一下孩子的预防接种证,看是否都已接种。如果有部分剂次未接种的话,可带上接种证到就近的卫生院或预防接种点接种。
需要说明的是,非本地的流动儿童,也可到所在地的就近卫生院或预防接种点接种,都是免费的。
流感疫苗和水痘疫苗目前是收费的,家长们可以自行选择。当然,疫苗也不是万能的,没有任何一种疫苗能够100%预防疾病。最主要是要适量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推荐阅读:
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教案12-16
常见传染病学校08-19
常见细菌性传染病06-04
夏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11-02
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07-20
学校常见传染病及预防10-19
秋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10-22
2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控措施12-01
常见传染性疾病09-25
传染病防治知识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