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的个人心得体会

2024-05-11

企业文化的个人心得体会(共10篇)

企业文化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

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三篇精选

自检互检,确保品质零缺点,酷爱工作,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那么关于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该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范文三篇,供大家参考。

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1

华为企业文化可以用高工资、高压力、高效率这九个字作为概括,这个文化特征是和华为的行业特点及它企业自身的资源劣势所确定的。

IT行业肯定是适者生存的写照,特殊是华为所处的细分行业更加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因此它一起先进入市场,就已经和国际顶尖的跨国公司同台竞争,而华为创业时又恰恰是最没有背景和实力的一家民营企业,这就确定了他们要生存下来的基础最是狼性的文化,也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听起来似乎是贬义,但其实是褒义。一家没有任何背景的企业,能够在国际一流企业必争之地生存并形成对它们的威逼,这莫非还不足以让人傲慢吗?

其实华为始终在寻求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有理由信任华为存在着很多困难与危机,但没有理由信任任正非完全没有看到这架高速飞行的火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员工持股制度还是内部创业,都是华为试图在解决员工真正成为企业老板或者说是尝试过一下老板瘾的一种制度支配,但结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备,终归真正老板的体会往往并不在物质上,而是在社会地位、权利和荣誉感,甚至更多地说是老板肩上的责任感,而这些仅仅通过股权或其它类似的方式是无法解决的。

从华为出来的很多中高层,他们离开华为的理由并不是因为华为不好,而是想尝试一下创业味道。其实这是中国人的通病,每个人都想当老板,不管自己有没有实力去享受那种做老板的艰辛,但好像华为人员的流淌并不仅仅是这样的缘由,可能更多的是在功利性企业文化的导向下,当人们已经获得了足够的生活资本后,(据说一个一般员工在华为做两三年后,他们已经可以抵上其他公司员工十年的工资了。)他们就厌倦了这种为了工作而工作的生活要,他们其中部分人从华为出来后才知道华为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因此有些人情愿为了真正地活一下而放弃了高工资高福利的华为。我们设想一下,假如华为将员工工资全部减薪一半,那么情愿留下来与华为共度难关的华为人又有多少?

一个企业的文化,在企业高速前进时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企业文化更为关键的是在企业遇到危机时,有多少人情愿与企业共存亡,那才是企业文化真正精髓的体现。华为尽管在发展过程中经验的大风大浪不计其数,但员工工资基本没有怎么降过,反而始终在提升,这可以从最近几本写华为的书上领会到华为的高工资文化以及华为以人为本的内涵。但我们却不确定,假如有一天,华为的冬天真正来到,正如任正非所说,而且这次华为并没有打算好过冬的棉衣,那现在的华为人又有多少人情愿与任老板一起穿着背心饿着肚皮一起度过这个寒冬呢?

同甘不共苦,不是人都可以做到。不同甘却共苦,信任除了上帝之外没有人这么宏大。因此,同甘共苦是全部企业对员工的共同期望,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2

近期公司党群办组织了关于开展学习贯彻企业文化精神的活动,通过学习使我对企业文化的七个基本要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使我更加清晰的相识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企业文化本是看不着,摸不着的,但她却是一种思想,一种指导我们行动的思想。这种思想对我们这些工作阅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尤为重要,她无形中指导着我们,指引着我们,规范着我们。

全球思索、本土行动,与世界一起变更是我们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全球的方式进行思索,以本地的方式实行行动,达到与世界一起变更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的价值定位。

专心发觉,潜能无限是我们企业的经营理念。我们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和创建力,而这个创建力可以无止境地运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她可以在家庭生活、事业发展、个人成长等多方面彰显。我们最须要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并非我们是否有这个实力,而是如何能够发觉并发挥他的潜能和创建力,答案就是专心发觉,只要也只有专心,我们才能把不行能变成可能,把残缺变成完备。

倾听世界的声音,展示中国的风采是我们企业的团队精神。这是一个定位特别高的团队精神,也对我们团队中每一个人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我想只要我们团结一样,在倾听世界的声音后肯定能展示我们中国的风采。

我们的工作准则、我们的质量方针等等这些要素对我们每一个员工都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只有学习理解并且贯彻在实际工

作中,才能真正达到企业文化对我们的要求。

企业文化是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指引员工前进的明灯,须要每位员工去继承和传播,我们需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不断完善提升自我。

总之,只有我们每位环球铜业人在日常工作都能留意到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我们企业文化要求并有意识去改正,到处以企业文化来严格要求自己,激励自己,把企业价值观溶入到工作中,那么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的发挥其最终的效果。

学习企业文化个人心得3

在人力资源总监李冬燕的组织下,公司全体员工参与了企业文化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我收获颇多的,对企业文化有了进一步相识,深受启发。

以人为本、高效创新、无私奉献、共享企业是德洲医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有人曾做这样的比方,一个企业是一所学校、一支军队和一个家庭。这个比方告知我们一个企业要创建并拥有一个能使自己的员工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环境,这是企业人才来源的最好的途径。首先我们应当相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企业优秀的人才。一个企业的优秀人才,应当是深知企业的文化,在思想上能有机地融入企业的文化中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具备能创建性地、精彩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实力。

企业文化须要进行相应地创新、调整,有助于增加企业的凝合力,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才智、协作的精神、簇新的活力,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供应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企业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因此,坚持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它可以摒弃原有的不合理的思维和行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来创建新的成果。

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贯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原则,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口号,这要求我们把它切切实实地融入到详细的工作和公司的经营活动中。创新、超越、团结、务实是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以听从组织、团队合作、责任敬业、诚恳守信和自我批判等的企业价值观和文化为依据,这种文化与管理机制,是公司发展过程中多年阅历的积累与沉淀。

一个企业如何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我认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通过工作的实践来不断的学习,主动地留意吸纳其它企业的先进思想,结合公司的实际和自己的员工来共同建立的一种文化。公司的企业的文化是开放的、包涵的和不断发展的,因而我们接着传承这种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集体团结一样共同奋斗。德洲医药在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也将会接着发展壮大。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企业文化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2

1 出版企业的现状

我国目前传统出版业的发展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自媒体时代下的移动终端的盛行, 如何将出版企业进行完美的收场和发挥, 这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的现状是需要大家不断努力。就现在而言, 文化的发展是不断进步的, 所以现在较为传统的出版方式, 很难获得发展, 信息化时代迫使很多人在面对纸质书籍, 很难有时间去阅读, 对于信息讲究的是短平快, 快速消费。这样很容易吸引读者或者受众的注意。科学技术的进步, 也使得出版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出版时间也可变得很短, 迈入了光与电的时代。出版业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所以就迫使出版业也面临着转型, 不转型将会是死路一条, 而在大的环境下, 国家对于文化软实力还是很看重的, 也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一部分, 所以在此环境下, 出版业的发展还是有比较好的前景, 但就目前的现状, 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是有很多。

2 出版企业的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也使得出版企业在转型上也有着很大的发展, 即便刚开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在不断的解决中, 会慢慢变好。

首先需要做的是尊重人才, 吸取复合型人才, 只有不断的吸收新鲜的血液, 才能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决胜的关键, 这样才能更有市场竞争力和活力, 但是都是需要去做, 而不是去空想。在民国时期, 很多出版社都是求贤如渴, 如著名的报人邵飘萍、黄远生等, 还有梁启超、史量才, 这些都是比较出名的, 因为他们既能够写文章, 还能进行出版, 在那个年代, 都是需要几种综合性的技能人才,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 更需要出版专业的人才, 同时, 出版企业也可以定期进行对人员的培训, 不断加强他们的技能和技巧, 这是需要不断的经过实践才能得出的, 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出版企业的工作效率[1]。

其次, 转变自己的观念, 很多出版人才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环境上的竞争, 很容易出现一些不适应的现象,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规定, 出版事业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到它的社会效益, 不能仅仅只看经济效益, 如果只是看经济效益, 将会出现很严重的后果, 很多的出版经历过过去的那种保护的机制, 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 对原来的体制的希望和对新的模式不喜欢, 但是, 这种传统的观点害了他们, 使得他们不敢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转变自己的观念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如果真的跨过去, 这将会是出版企业顺利进行的一种重要任务。工作人员需要抛掉过去那种想法, 事业单位的性质将不在适用于现在的出版企业, 计划经济体制下事业单位运行的思维模式是不合时宜的, 也是必须要丢弃的。只有在观念上脱胎换骨, 才有重新获得新生的可能, 否则一切无从谈起。不依赖体制的庇护, 勇敢地跳入“商海”中搏击, 彻底地转变观念, 是出版社转制成败的关键[2]。

最后, 牢牢树立起市场竞争意识, 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现在所身处的环境是市场化的环境, 运行的模式是现代企业的模式, 面对的市场是竞争日益激烈的出版市场。转制后的出版社其性质是企业, 这就要完全地按照企业的运行规律办事, 就必须完全融入市场竞争的大潮中, 学会走市场, 学会市场营销, 学会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这对出版社来说是一种思想解放, 是一次经营方式的根本改变, 应当成为出版业义无反顾的选择。实际上, 激烈的市场竞争反而能够激发出版者的聪明才智, 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市场是出版者一切活动的中心, 这就是出版社市场化的真谛[3]。

3 出版人个人的文化使命

在现代的出版业中, 一个出版人应该拥有怎么样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责任, 需要有怎样的文化体会, 才能做出最好的出版物和引导人们真善美的书籍, 才能给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底蕴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这些恰恰都是需要考虑的。现实生活中, 很多人认为, 只要一本书特别流行、好销售, 那么就开始印刷。也有的人认为专家学者的书才能够出版, 也有的人觉得只要是对于人们有好处的书籍都是可以出版的。对此大家的意见都是不统一的, 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 就需要我们自觉的担负起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 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优秀文化, 是很多人们积累起来的物质上的财富, 需要及时的承担起一些义务活动, 对公益事业也要热心, 在市场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中, 个人所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很有必要的[4]。

引导大众文化, 对于大众文化, 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问为什么对大众文化进行引导, 因为它自身拥有特殊性,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很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方式, 以产业的特征为例子, 借助于现代传播的技术手段, 这些都是依托市场经济为主导的, 以民众的各种心态的把握, 很多大众文化被商业气息带坏, 在不断消解的过程中, 越来越倾向于网络化, 在追求强烈刺激的挑逗下, 很多大众文化开始有意识的去发出煽动性的话语, 这容易给读者和人群产生一种堕落的渠道, 所以出版人对于文化的出版需要进行一定的资格审查, 虽然大众文化在精英上显得不足够, 但是有着另一种态度的大众文化也很快被人接受, 或者是一种优化活动, 在给读者阅读时, 能够加强自己的修养和自信[5]。

4 结论

总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也使得出版企业在转型上也有着很大的发展, 即便刚开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但是在不断的解决中, 会慢慢变好。吸取复合型人才, 不断的吸收新鲜的血液, 才能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也是决胜的关键。而在现代的出版业中, 一个出版人应该拥有怎么样的文化使命和历史责任, 需要有怎样的文化体会, 才能做出最好的出版物和引导人们真善美的书籍, 才能给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底蕴的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这些恰恰都是需要考虑的, 出版人文化理想和文化使命的构建, 才能使以后的出版业健康的发展下去, 也是大家都值得注意的事, 希望以后的出版业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能够好好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国的出版事业也不断的获得进步, 在目前, 出版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式, 信息化时代迫使很多人在面对纸质书籍, 很难有时间去阅读, 对于信息讲究的是短平快, 快速消费。这样很容易吸引读者或者受众的注意。但是对于出版企业来说, 就需要改变自己原有的策略, 不能还是依靠过去的经验去经营, 如果有心观察, 其实出版企业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关键词:出版企业发展,出版人个人,文化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景.浅谈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和时代特征[J].产业与出版科学论坛, 2015 (2) :12-13.

[2]贾兆琳.浅谈版权保护与文化出版企业的发展[J].中国出版事业, 2015 (11) :10-9.

[3]刘君.浅析文化产业化时代出版人的文化理性[J].中国出版社, 2015 (22) :22-23.

[4]汪晓军.出版人的文化使命和文化责任[J].出版论坛, 科学与技术, 2015 (32) :112-113.

企业文化与个人修养 篇3

王卫顺丰速运集团总裁

佛教中有很多“法”故事,这些故事的宗旨都是帮助世人“正知、正念、正行”。虽然都是一些形而上的道理,但是能够给人一个正念,一个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还能够通过接受者的一言一行传播开来,比直接授人以鱼、予人钱财,功德更大。而企业文化做得好,也具有这样的功能。

现在每年公司都有很多人进进出出。为什么有些员工满怀憧憬地进入公司,过一段时间却走掉了?原因很简单,要么是受到了不公平待遇,要么是不能满足他的需求(包括物质的,也包括职业发展的)。但这里面可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很多离职员工所需要的东西并非公司给不了,而是公司并不知道他想要什么。这就很可怕。人留在公司,才可以做企业文化,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来了两三个月就走了,再对一个新来的人讲企业文化,如此恶性循环,是没有用的。这就好比我们培养自己的孩子,当他两三岁的时候你跟他说要爱爸爸妈妈,要好好学习,他才懒得理你,就知道伸手要吃的;然后他进入青春期了,就学会了反叛。我有三个孩子,现在老大十四五岁,开始“造反”,老二看见老大“造反”很痛快,自己也跃跃欲试。这很正常,我们小时候也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耐心,关心他、包容他,等他到了十七八岁,慢慢成熟了,就会知道家庭的温暖,再等到他结婚有了孩子之后,就更能体会父母的伟大了。

任何人的成长都有这么一个过程,对于企业员工也是一样。首先你要让他能在企业待得下去,然后才能通过企业文化、制度、培训、激励等方式方法,让他真正融入整个团队,找到归属感,获得荣誉感。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针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时期,也要提供不一样的东西。打个比方,在管理上我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就应该讲不同的话。年轻人、90后,你跟他讲太多枯燥的大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有时候可能还会适得其反。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年轻过,大家想想自己年轻时的心态——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最反感什么……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用年轻人熟悉的语气、方式去和他平等地对话,不要有居高临下,不要有颐指气使,更不要有太多命令指责。

除了不同年龄段,不同级别的人需要的东西也不一样——有一定物质基础的人和完全要解决生存的人,追求不一样,日常的需求和着眼点也不一样。对待公司高层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刚进公司一年的同事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服务公司超过十年的老员工要以什么样的方式……不同级别、不同年龄、不同工龄,甚至不同性别都要有不同的应对之策。在这里千万不要采取所谓的以不变应万变,眉毛胡子一把抓,工作必须做细,方式方法必须系统科学。

最后我想讲讲关于个人修养,也即是“德”的问题。

今天这个社会,经济大发展了,但人心却更浮躁了,很多人有意无意地都在追求“威”(广东话“威水”的简称,意指炫耀,傲慢)。但是在什么基础上才可以去威,威的基础是什么,很多人都没有搞清楚。有人觉得有钱有权就威,我认为这个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威不是建立在金钱或权力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础之上。一个人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路上,并且收获的都是尊敬且乐于亲近(而不是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这才叫威。

在这里我想告诉我们所有的顺丰同事,要正确理解威的内涵,关于社会上对它的“迷信”一定要彻底打破。很多人喜欢在穷人面前炫富,在平民老百姓面前炫耀权力,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很幼稚的表现,他们错误理解了财富和权力的涵义,同时还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

这几年报章媒体都在讨论,说我们的国人出国被外界歧视,是因为现在中国人有钱了,他们妒忌,心理不平衡。对此我想说的是,这方面的原因不能说没有,但更多的恐怕还是看不惯我们种种愚昧以及缺乏教养或素质的行为。一个人所拥有的财富和他的品格、素养不成正比的话,是一件相当可悲的事。

我们走出去后,要想别人尊重我们,首先我们自己必须有道德有修养,并且学会尊重别人。怎样才算尊重别人呢?首先你要尊重人家的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其次你要尊重人家的生活习惯,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乘车购物时自觉排队;最后要尊重人家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制度法规你得了解,避免在日常行为中构成挑衅或冒犯……如果这些你都毫不在意,就凭着自己的感觉和习惯在异国他乡“为所欲为”,被人鄙视也就纯属自找的了。现在顺丰海外网点越开越多,内部员工中出国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沾染上这种种恶习。

关于尊重我还有一个自己的衡量标准,那就是要让为你提供服务的人也因为服务你而感到开心。去饭店吃饭,上至经理下至服务员,我都会主动跟他们打招呼,服务过我的服务员,也都很享受服务我用餐的工作过程,因为我会很礼貌很平和地去跟他交流,我要让这个服务员因为服务我而感到很开心,这叫尊重。相反,有些人一进到饭店就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做派,对服务员呼呼喝喝,态度相当恶劣,这样的人是很难收获真正的尊重的。

什么企业文化、个人文化 篇4

国内企业谈文化,不知沉淀成文化,跟风高呼创文化,越显管理没文化!

评审管理和领导、不要轻松被误导:

管理老板都参与、沟通协商无人理、职责岗位没明细、培训欠缺无教育。

危害风险没整理、目标方案无可取、考核绩效拍脑批、检查评审无自理。

记录零散乱一起,规章制度在口里,整改夸夸给歪理,评审只重财务区!

查查领悟企业里,问题是否人人批:

产品质量不一体,办公人事搞关系。食堂桌面没眼看,厕所卫生更零蛋。

员工要求忽悠里,下层福利没人理。健康安全更别提,一切赚钱为前提。

推卸责任扯皮干,事事讨论会后散。团队高层各自战,哪来文化给人看!

有心领导要觉悟,改进管理别自误:

企业文化非创建,人人言行是关键,事事规范并实践,企业文化自然现。

你我也来说一说,企业文化是什么?

你我主动自动做,事事自觉应该做,你做我做他也做,企业制度何须做?

在家吃饭怎么做,饭后清理你饭桌,洗碗洗筷自己做,天天长久习惯做。

学会吃饭怎么做,学会事事该怎做,学会事事自动做,习惯自觉反应做。

事事人人规范做,规章制度做什么?

人人事事主动做,企业文化不用做!

管理再来说一说,领悟领导真心做:

管理职责问责说、规划培训人人过、沟通协商公开说、系统机制书面说。

法律要求积极做、考核公平透明过、目标战略可行说、风险辨识清晰做。

清洁卫生天天做、上班下班准时过、待人接物礼貌做、关心爱心恒心做。

办事反馈及时说、有效执行实践落、事事全心认真做、积极超越你工作。

沟通上下纵横落、行贿贪污绝不做、推卸扯皮不许做、安全健康规范做。

领导员工平平坐、会议事事敞开说、管理没有不可说、事事说了一定做!

老板以身作则做,领导管理一样做,经理领班带头做,员工乐意跟着做!

你我再来说一说,企业文化如何做?

积极持续自觉做,企业文化何必做?

后语:企业文化–中国文化–你的文化

企业文化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5

浅析企业家个人品性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以山姆沃尔顿及沃尔玛为例

08级工商管理系 李冰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软实力,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本文的目的就在于,以企业家精神为媒介,通过对山姆沃尔顿企业家精神与沃尔玛企业文化的分析,来探究企业家和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家 企业家精神 企业文化 山姆沃尔顿 沃尔玛

一、概念说明:

1、企业家:

在现有的经济理论和企业理论中,有很多企业家的定义。如,认为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家是承担企业经营风险的人,企业家是掌握企业控制权的人,企业家是企业剩余的索取者等。这些定义虽然都有可取的成份,但比较而言,熊彼特关于企业家是从事“创造性破坏”的创新者的观点,也许更准确地抓住了企业家概念的核心和要害,突显了企业家精神的实质和特征。

2、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压力所形成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精神素质。

主要方面: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合作精神、敬业精神。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且被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企业文化既是企业成员共同的精神支柱,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生产力和内在驱动力,是企业保持永久竞争优势的源泉。

二、理论阐述:

(一)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关系及作用说明:

1、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形成的实质是企业家个体价值观体系的扩展

2、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

企业家精神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互动关系。

企业家精神决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个性和方向。

企业家精神靠企业文化来实现

企业文化的发展靠企业家精神来推动

3、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具有内在统一性: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家的品质、才华和胆识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影响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缔造者,没有优秀的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传承和变革的动态过程中,企业家扮演着设计师、倡导者、实践者、变革者等重要角色。

(二)企业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过程说明:

1、从企业家个人品性到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体现了企业家个体的独特价值观念,当企业成立时,企业家通常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他不仅要依据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来遴选和聘用企业的成员,而且还进一步规定和引导企业文化的取向。

企业家精神并不是与那一个特定的人相联系的,而是与企业家的价值观体系相联系。当

企业家持续进行观念更新时,企业家精神就会一直表现出来,而当企业家的观念趋于停滞和保守时,企业家精神也就会丧失。

2、从企业家精神到企业文化:

2、1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都是价值观选择的结果

企业家所选择的文化价值观体系不仅反映在他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与思想品质上,而且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与制度评价。

2、2组织学习是企业家精神向企业文化扩散的主要方式

首先,企业家精神是企业的形成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主要是基于企业家精神而形成的。其次,企业家精神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企业文化不断变革,从而支持企业的成长。企业家精神的变化通常会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取向。不仅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总是共生的,企业家精神存在的阶段性也导致了企业文化适应能力的差异,使企业的成长具有了不确定性。

第三,企业家精神扩散为企业文化的过程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实现有效扩散必须通过组织学习。从企业家精神扩散为企业文化的过程来看,并不是一个自动完成的过程,而是需要通过组织学习来实现。通过组织学习,企业家精神才有可能被全体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变成整个企业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企业文化也随之形成。

三、案例剖析:山姆·沃尔顿与沃尔玛

案例简介:

2001年度,公司收入高达2189亿美元的美国零售业巨人沃尔玛公司终于超越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公司,跃居“全球500强”第一位。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是一个非凡的奇迹,因为在1995年之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根本就见不到零售业公司的踪影,而此时,沃尔玛公司的连锁店已达4000多家,遍布全球,而且还呈继续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经营沃尔玛公司的沃尔顿家族也以超过650亿美元的资产名列全球富豪的榜首。这一辉煌成功的始创者便是白手起家创业的美国著名企业家山姆·沃尔顿。

1、企业家个人品性:

山姆·沃尔顿的企业家素质

勤奋、诚实、友善、节俭

敬业,爱业

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极强的竞争意识和冒险精神

正是自身的节俭,才有了沃尔玛的低价原则;正是自身创新开拓,才有了不断发展的沃尔玛。山姆·沃尔顿为企业经营定下了十大规则:1.敬业;2.与所有同事分享利润,把他们视为合伙人;3.激励你的合伙人;4.交流沟通;5.感激你的同事为公司所做的每一件事;6.成功要大肆庆祝,失败则不必耿耿于怀;7.倾听公司中每一位员工的意见,广开言路;8.要做得比顾客期望的更好;9.比对手更好地控制费用;10.逆流而上,另辟蹊径,藐视传统的观念。有人说,这都是些十分平常的规则。而沃尔顿却认为,其艰难之处正在于你要不断想出办法来执行这些规则。他自己确实是做到了。

2、企业家精神及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现:

2、1沃尔玛的创新精神:“顾客是上帝”

创新行为:拥有15家Ben Franklin连锁分店,不满足于现状,继续突破自我;

1962年,发现商机,背水一战于同年7月创办了沃尔玛;

采取“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的战略,“农村包围城市”;

尝试经营新形式:超级中心、会员店、特级市场

山姆创业之初,零售业市场上已经存在了像凯玛特、吉布森等一大批颇具规模的公司,这些企业将目标市场瞄准大城镇,他们“看不起”小城镇,认为这里利润太小,不值得投资。

但山姆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有利商机,他认为在美国的小镇里同样存在着许多商业机会。

“顾客第一”,这是每一家商店都会强调的口号,问题在于它是否为商店真正遵循的原则。沃尔玛商店向顾客提供的商品是真正的物美价廉,消费者在货比三家后,往往不惜长途开车前往沃尔玛商店购物。在商品陈列、花色搭配方面,沃尔玛商店也处处站在顾客的角度为他们提供方便。有时顾客要买的商品本店无货,店员会十分热情地引领顾客到其他商店、甚至是竞争对手的店中购买,真正做到为顾客着想。沃尔顿在巡视各分店时,往往会问店经理和店员:“如果你是顾客,你怎样才能买到需要的物品呢?你还打算买哪些相关东西呢?又怎样能在货架上找到呢?”他强调“零售就是细节”。

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现:

日落原则;“比满意更满意”原则;“薄利多销”原则;“十步服务”原则2、2沃尔玛的合作精神:“尊重每一个员工”

在处理与员工关系方面,沃尔顿起初并未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对员工支付工资十分吝啬,在1970年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时,也只想到各级管理人员,而忽略了广大员工。然而在实践中他发现,越是与员工共享利润,公司赚到的利润也越多。于是,他公开提出把员工称为“合伙人”,与他们建立合伙关系。他实施了一项所有员工参与的利润分享计划,即公司把每年平均工资的6%归入这个计划,凡在公司工作1年以上的员工,都由公司按照百分比把金额归入他的账户,当员工离开公司时,可以用现金或公司股票的方式取走这笔财产。这使得沃尔玛公司的员工都把商店看成是自己的事业,也使整个团队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企业内:“合伙人”而不是普通雇员;

企业间:与休斯公司合作发射卫星,进行资源共享和核心能力互补,创造双赢;(信息技术、配送系统)

与非盈利组织合作:一系列社区援助活动(医疗、教育、环保)

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现(十大原则):

与同仁建立合伙关系;激励你的同仁;凡事与同仁沟通;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成功要大力庆祝,失败亦保持乐观;倾听同仁的意见2、3敬业精神:“每天追求卓越”

山姆的最低价原则并不意味着商品质量或服务上存在任何偷工减料的情况,他对其员工的满意服务极为自豪:“只要顾客一开口,他们马上就去做任何事。”低价高质就是山姆做事的基本核心。要保证商品廉价,就必须做到低价采购,并保持充足的货源。刚开始时,沃尔玛商店遇到很多困难。例如,一些著名的大供货商,如宝洁公司、伊斯曼柯达公司等的推销员很少主动到沃尔玛商店来推销货物,即使来了,也是颐指气使地发号施令,规定提供货物的价格、数量折扣、付款方式等,态度十分傲慢无礼。沃尔顿以顽强的毅力面对着这些困难,并逐渐完善商店的管理制度,使沃尔玛商店逐步走上正规。

企业文化的制度体现:

忠诚你的事业;超越顾客的期望;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逆流而上,放弃传统观念

四、小结:

企业文化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家的文化,但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主要缔造者,其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成型与培育。因此,我们既看到企业文化缔造发展中企业家所起的作用,也要看到其价值观是必须在实践中得到员工接受认可并能够指导企业取得成功。

五、参考文献:

1、沃尔玛创始人山姆的管理之道百度

2、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彼得.德鲁克豆瓣

3、传承与发展——企业家与企业文化之辩证关系

企业文化建设 先进个人 篇6

—李正良同志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事迹材料

李正良,男,汉族,1952年2月生,湖南湘江人,1975年7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入党,北京师范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现任矿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75年进入小塘综合厂工作,1991年李正良调入小塘乡铁矿担任副矿长,主抓技术生产。1996年末,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已升任厂长的李正良多方筹措资金288万元,买断了企业100 % 的股权。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创业,铁矿已发展成为区域龙头骨干企业。2012年1月1日,企业转型升级为矿业公司。到目前为止,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亿元,职工455人。十几年来,李正良同志获得各级政府部门颁发的荣誉共计80余项,主要包括:“乡镇企业劳动模范”、“光彩事业先进个人”、“感动湖南人物”、“十佳企业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湖南省建设者奖章”、“2011湖南新农村建设十大功勋人物”等。

掌管企业20余载,李正良始终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用他敏锐的洞察力,独特的视角,把握现在,开创未来。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他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确立企业价值理念系统,形成理念力,把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过程,形成管理力,发动员工广泛参与文化建设,形成行动力,并以“三力”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在落实上狠下功夫,用核心价值观凝聚力量,用先进的行为文化规范员工行为,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一、务实高效,塑造企业人性管理文化

李正良同志首先是一位搞技术的实干家,严谨、务实、高效,其次才是一位搞管理的企业家。他从学徙工做起,刻苦钻研,扎扎实实学技术、搞创新、做贡献,在综合厂时期一干就是16年,这期间经他主力研发成功的DFB-5型大气反吹布袋除尘器,于1986年12月荣获朝阳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于1993年12月被辽宁省人事厅授予工程师称号。李正良在管理中提出“向我看齐”的口号,要求下属懂的,自己必须熟;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必须做精,要求特别是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始终做到德才兼备,并时时处处身先士卒。在他的带领与要求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有条不紊、步步推进,载体创新、内容鲜活。在公司目前所形成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无一不凝聚着他的智慧和光芒,他参与了每一步企业文化理念的培养和提炼,并亲自为之把关,使之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为保证铁精粉生产质量更上一个台阶,李正良不断对车间设备进行更新换代,2008年3月,他投资3000万元,新建铁精粉深加工生产线1条,年生产铁精粉6万吨;2009年,投资2000万元新建一座20万吨铁精粉生产线,此项目建成后,解决了低品位铁矿石难以选洗加工的技术难题,日产67%品位铁精粉500吨;2011年,他再次投资5000万元,仅用5个月时间,建成了一座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30万吨铁精粉生产线,在设备处理量、铁精粉品位、尾矿处理回收率以及工人劳动强度、作业环境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突破。

李正良积极把和谐文化融入到员工思想行为和企业的发展当中,构建了班子和谐、干部与员工和谐,形成和谐共进、和谐发展的氛围。他提出和谐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合作伙伴等外部关系和企业与员工等内部关系,形成相互支持、互利双赢的外部环境和团结拼搏、共同发展的内部环境。他注重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企业的人文环境。把企业的整体利益与员工的切身利益作为企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观念,用共同愿景凝聚广大干部、员工,形成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公司的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员工的呕心沥血,因此企业对所有的员工都感激不尽。李正良在企业中积极倡导和推行“感恩文化”。为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他投资200多万元为员工建设家庭宿舍房、篮球场、娱乐室,安装热水器、配置电视机等,2009年,在县城投资兴建了高档住宅小区,为免除广大员工的后顾之忧,管理层人员每人免费获得一份价值30万元的房产。在员工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他都及时得出援助之手,以此来感恩员工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公司广大员工也以感恩的心实践着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感恩文化的推行,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自身潜在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掘、释放出各自所蕴藏的聪明才智,真心诚意回馈企业。

二、高瞻远瞩,构建企业科学发展文化

李正良经营企业,目光会放得更远,以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视角,坚持科学发展观,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实践表明,开展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员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达到生态平衡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共赢,他带领员工不断尝试矿山植被恢复及设备改进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矿区的开采,严格遵守各项政策法规,积极响应全面实施矿山植被恢复工程的号召,在他的带领下,公司每年拿出利润的10%,用于被开采矿区的绿化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已经投入资金3100万元,动用各类车辆31万次,施工土方量680万立方米,恢复整地2300亩,扎沟造地15条,完成荒山造林1100亩,用于耕地1200亩,栽植各类树种55000株。李正良说:“矿山植被恢复工程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惠民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们要一如既往的把这项工程搞好,让企业的发展壮大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步进行,相得益彰。”的确,实施矿山植被恢复工程,不光解决了弃岩、废料的堆放问题,保证了企业正常生产,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方共赢。

在尾矿处理方面,李正良于2011年投资460万元,为第一车间建起了尾矿干排和尾水循环澄清利用系统,2012年8月份,再次投资480万元,开始对第二车间进行尾矿干排系统筹建升级,该项目是将尾砂浓缩脱水后,干式排放,使尾矿含水量降到10%以内,同时使自流回水充分利用,此项技术的实施,解决了传统尾矿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占用大量土地的问题,即节约了资金又杜绝了水资源的浪费,对环境的治理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废弃的尾砂可以转运至开采后的矿坑,用于土地的恢复建设,由于尾砂含有一定量适合植物生长的磷,适量铺于地表,可以优化土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真正实现了以废置换。至2012年末,第二车间尾矿处理系统改造完毕后,公司将拥有两套目前最为先进的节水及尾砂处理设备,公司总节水能力达到95%以上,每年将节省水资源200万方,节省成本600万元。

破碎车间的粉尘过大,为改善工人的作业环境,李正良又投资50多万元,于8月末完成了车间除尘设备的购进安装。为解决车队修理部门运营成本,投资10万元购置一套燃油泵调校设备,通过外出考查和请专家指导等方式,让专人掌握了校泵设备的使用,并迅速投入到了紧张的维修工作当中,即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证了采运工作的正常运行,使得年节省汽车维修成本20万元。

年初几个月以来,铁矿业市场低迷,面对市场整体经济下滑趋势,李正良组织开展“转危为机,率先发展”的主题教育,来统一员工思想,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他号召全体员工维持正常生产秩序,对生产出的铁精粉做到不积压、不囤货、随产随销,保证严格纳税,不做投机者,全力支持拥护政府税收工作。在李正良的带领下,公司能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确保了各阶段经济指标的顺利完成,截至9月底,公司正逐步完成各阶段铁精粉生产任务,总产量已达36.9万吨,平均月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15%,预计年底能顺利实现50万吨铁精粉的生产目标。

三、思利及人,发扬企业责任奉献文化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十几年来,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从最初的一个小矿厂已发展成为如今的区域龙头骨干企业,同时,也造就了一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与慈善家,公司董事长李正良同志是一位热心公益事业的楷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诠释着和谐社会的大爱无疆。李正良同志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山里长大,朴实与善良是他不变的性格,生活的艰辛和创业的艰难,让他对这片土地充满了无尽的感情。致富不忘本,心系家乡人。他大力倡导企业文化建设与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相结合,弘扬“致富思源,回馈社会”的“光彩精神”。自2000年以来,他累计向社会公益事业捐助的款项已达近亿元。包括村容村貌570万元、乡村公路1014万元、饮水工程3245万元、农业水利608万元、捐资助学1150万元、扶贫帮困280万元、文化事业270万元、农网改造200万元、其他方面410万元。其中2011年为县城居民饮水工程捐款3050万元,为我县个人单笔捐款数额历史之最。

李正良用奉献塑造了一种精神,这成为了企业的一种习惯,成为了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扶贫帮困的事迹上,李正良的事例不胜枚举:正各镇李家村村民陈某因火灾将五间房屋全部烧毁,无处栖身,李正良捐资5000元帮其修建屋舍;边道村一村民因车祸需要手术,他先后两次为其送去7000元为其治病;道虎沟小学教师薛某因车祸将腿撞断,他又送去1000元;永正村一组张喜贵双目失明,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在近8年的时间里,李正良同志共为其送去1.8万元现金;后沟二组村民宋银平,妻子患有精神病,不能劳动也不能料理家务,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每逢节日,李正良都为其送去500元钱;道虎沟村一组村民李洪涛因车祸做开颅手术,李正良同志先后两次送去9000元为其治病;苏子沟村高志的女儿患骨癌,做截肢手术,李正良同志又送去3000元„„

民生工程上:道虎沟村冷家营子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全屯只有一眼吃水井,而且水质差。2004年李正良同志投资10多万元为全屯打深水井一眼,并安上自来水,解决了全屯60多户近200口人的吃水问题,在村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百姓,做梦也没有想到能用上如此便捷的吃水设施。2006年投资15万元为道虎沟村打了4眼机电井,并无偿为其提供输水管道,耕地灌溉面积达750亩,并为农民垫付电费款,每年0.7万元,至今累计5.6万元。2006年末李正良同志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为解决湘江地区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捐资13万元新打机电井两眼。2012年初,再为新城村6组机电井配套工程捐资15万元。李正良不仅想着家乡父老吃水难的问题,而且还关心着全县老百姓的吃水问题。建平县矿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区居民数量的迅速增长,饮水问题突显出来,为了给县委县政府减轻负担,2010年末,李正良向城区饮水工程捐款3000万元,此后又追加捐款50万元,用于奖励为饮水工程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为早日解决城镇居民饮水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此举让李正良真正成为了建平乃至东北义捐第一人!

在支持教育事业上,2003年李正良出资近70万元,为道虎沟小学建了一座65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当年投入使用,同时建起了锅炉房、教师宿舍等附属设施,购置了20台微机;出资18万元购买了一辆中巴车,每天接送路远的学生上下学;出资20多万元,为大塘小学建起了4栋800多平方米的教室;又出资10多万元为大塘小学建围墙,修厕所,平操场,完成了各项配套工程。出资80万元为小塘中学建起了2000平方米宿舍楼一栋,同时为镇中学打机电井1眼,并为其配备了微机给水设备,解决了全体师生吃水难的问题。2005年六·一儿童节期间为道虎沟小学和新城小学订做校服494套,折合价款总计4万元。

李正良在向村镇学校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的同时,还积极捐资助学,回报社会。李正良用他在镇政府任职的工资设立了“寒窗基金”,对那些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进行资助。从1996年至2012年他投入到“寒窗基金”的款项达100万多元,已经陆续为38名高中生、100多名大学生提供了每年4000—5000元的扶助。李正良本人多次被市县级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2012年8月,曾接受捐助的一部分学生受邀来到公司举行了联谊会,同学们送来了鲜花和锦旗,李正良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望与赞美之情,并表示会将捐资助学的行动继续发扬下去。

李正良对家乡有着深切的情怀,他把新农村建设当成自己的一项特殊事业来做,截至目前,在家乡新农村的建设上,他已投资500多万元,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都花费了巨大的心血,修建了村民健身娱乐广场和乡村主题公园、文化长廊、休闲凉亭等辅助配套设施,统一修善了临街院墙和门垛,将昔日荒凉的河套变成了今日广大农民休闲的娱乐场所,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2012年6月12日,全县“五进五化”新农村建设启动仪式在冷营子隆重召开,取得了圆满成功。2007年春,李正良投资500万元建设了苏化线(苏子沟—化石里沟)柏油公路,极大地方便了山村里人们的出行。2012年7月末,村广场路面硬化工程竣工,该项目总计投资108万元,硬化面积4500平米,铺设面积3200平米,共用水泥400吨,广场砖14万块,边石380延长米,动用土石方1.2万立方米,并斥资10万元购置一座广场高杆照明灯,形成新城村一道独特景观,为当地村民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场所,成为辽西地区规模最大的农贸市场与文化广场结合的典范。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李正良不会停下脚步,而是勇往直前,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而奋斗不止。

企业文化建设的道路漫长修远,李正良对它的探索和追求也将永无止境。他始终坚信: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的基石,有了它的存在,才能构筑起英姿勃发的企业大厦。

企业文化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7

1 个人文化创业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以贵州省为例, 2009~2012年贵州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3.8%,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 越来越多的人们由之前的物质消费慢慢转变成了精神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占居民消费比例呈上升趋势, 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发现,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 开始逐步摆脱生存型消费状态。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促使了个体文化创业的发展, 很多个体创业者开始在文化因子中寻找财富, 文化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截至2014年我国共有文化企业近50万家, 从业人员将近600万人, 这些个体文化创业者多集中在娱乐业、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广告业等领域, 只有极少部分涉及到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艺术业。从量上来看我国个体文化创业者以中小型为主, 这些中小型企业从创意到理念, 从构思到产出往往是由少数几个人甚至是一个人完成的, 不需要很多投入, 但能对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些企业机制灵活、成长潜力大, 但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是困扰他们发展的最大障碍。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余波至今尚未消除, 更是加剧了许多民营文化企业的生存困难。

2 公共文化资本投资

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投资持续增加, 有关数据显示, 2005年, 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只有2892亿元,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26%, 2014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24339亿元, 同2005年相比增加了7.42倍,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4.7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 不断加大博物馆、图书馆投入, 增加数字化设施, 增加文物修复费, 保障了公民基本的文化权益, 提高了公民的素质。以湖北为例, 2015年共建成98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99个社区文化中心, 为82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了相应的设备, 建成各级文化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和服务点4万多个。

文化资本是指当今时代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社会实践关系的资本化, 包含信息知识、象征形式和创新精神这三个基本要素, 它具体表现为身体、产品和制度等方面特定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文化本身是复杂的, 文化建设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 涉及到文化的保护与创新发展, 群众精神生活的满足, 组织群众参与文化生活, 在参与文化生活中继承、创造文化, 发展文化, 如何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人们的创新精神、民族精神等各个方面, 单纯地通过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基础设施来实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是不现实的。

3 个人文化创业与公共文化资本投资统一性研究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2005~2014年共10个样本点进行计量分析, 以《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为准, 将搜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20进行分析。国内外对文化创业和文化资本投资的研究成果很多, 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 本文采用的是卡亚提出的Kaya恒等式法。

3.2 统一性分析

本文假定在个体文化创业不变的情况下, 引入城市化、产业结构等其他影响个体文化产业影响因素, 得到如下模型:

Et表示公共文化资本投资, Pt表示人口数量, Yt表示个体文化创业, Ut表示城市化率, Tt表示产业结构。

为了验证各变量之间的平稳性, 使用ADF检验法来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表1, 我们发现, 各个变量都为不平稳序列, 将变量进行一阶差分后, 得到的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形式在1%的显著水平下是平稳序列, 因而可以进行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将方程进行整理可得到如下协整方程:

从以上方程, 我们可以看出, 该方程的拟合度良好, 判定系数为0.985, t值通过了5%的显著水平检验, 表明个体文化创业和公共文化资本投资有着高度统一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进一步考察协整方程的长期稳定性, 继续将方程残差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检测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残差序列RESID在1%显著水平上是平稳序列, 不存在单位根。

4 结语

通过对个体文化创业和公共文化资本投入的分析, 发现个体文化创业与公共文化资本投资具有统一性。个体文化创业最突出的特点是人的创造力, 其中包含了个人天赋、个性特征、专业水平、技术水平等重要因素。由于这种能力, 才有了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产业才得以形成。文化产业的发展, 不能仅仅强调“集体的”、“团队的”力量, 而应该充分重视和发挥个体的创造力。个体的创造力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在个体创意能力提升的基础上, 才有整个社会创意水平的提高, 也才有创意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个体文化创业者作为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 以价值投资为基本投资理念, 通过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 实行市场化运作, 重点投资于新闻出版和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文化科技、文化休闲、网络文化及其他细分文化及相关行业内符合国家法规、政策和政治导向的未上市企业进行投资, 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域、跨行业改制重组和并购以及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结构调整, 实现了公共文化资本投入的不断增加。

公共文化资本投资是一种社会行动, 既受到习惯和场域的限制, 又能动性地改变它们。坚持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原则, 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 有序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加强社区文化设施供给, 按辐射范围、辐射人群合理设定设施密度, 以方便群众就近、经常参加文化活动, 实现社区文化设施的普及化、便利化。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活动低票价公益服务, 对部分文艺演出采取政府补贴和市场化运作结合的形式, 提供一定比例或对特定人群的折扣票;从财政中划出一定经费设立“国民文化消费卡”或发放文化消费券, 资助文化消费, 并针对低保人员、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等特定人群进行文化消费补贴。本地文化旅游景点, 对本地居民实行免费或半价折扣优惠。降低文化经营的准入门槛, 鼓励、扶持各种经济主体进入文化经营领域, 特别扶持和资助社会非营利性组织开展文化活动, 扩大文化产品供给渠道,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努力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从根本上说文化资本是社会结构再生产过程中的意义表征体系;文化资本化离不开历史传承、标准规范和社会基础, 这就是其合法性的根本要求。个人文化创业和公共文化资本投资是统一的, 知识分子在进行文化资本投资的同时, 应当肩负公共文化资本建设的历史使命, 具备批判精神, 以参与社会实践的姿态, 重建客观性, 认识和把握文化资本规律, 立足个人习惯和场域的稳定性, 发现和创造可能性, 建设自己的生活轨道。

参考文献

[1]万一, 刘林, 李建平, 艾福梅, 赵文君.站上文化发展制高点——北京、天津、山西、宁夏四地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综述[N].经济日报, 2011-02-23.

[2]朱嘉.日本文化名城保护——从“官督民办”到“官民协作”[J].城市观察, 2011 (3) .

[3]周建明, 曹锦清.关于当代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 (3) .

走访企业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8

首先,我们走进了滕旭的熨烫包装车间,这里是生产线的最后工序,一件件做成的服装经过师傅们细致的熨烫和娴熟的包装,成品服装就可以装箱出厂,流向世界各地的商铺卖场,来到消费者身边了。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生产车间,生产步骤流水化操作,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我们沿着生产线一路向前走,看着一摞摞的布料由布片魔术般地变成了完整的衣服,我不禁想到自己在上工艺课的场景。在学校里我们经过画图、打板、裁布、车缝到完成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里,大家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很快一件成衣便出现在了我们眼前。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工厂能够在短期内大批量的生产,还有团队合作的力量。

然后我们来到了滕旭的核心部门——设计部。首先看到的是他们的展厅,造型生动的礼服、优雅成熟的女装、充满趣味的童装,每一件都能看到设计师们独具的创造力。接着我们来到了设计师们工作的办公室,这里环境优雅舒适,令人向往。设计师的身后摆放着两条长长的衣架,上面挂满了衣服。随手拿起一件童装看到上面设计师手写的各种尺寸、面料的说明等,虽然还不是太明白这里面的工序,但这样的一件样衣出来一定需要反复的研讨与修改,可见设计也并非易事。

参观了这一系列的工序,我们来到了温州服装大厦的会议室。在这里我们坐下来交流学习。徐总为我们讲述了腾徐服装企业的起源发展,并向我们讲解现在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人才,让我对今后的个人发展确立了方向。

这次的企业走访活动令我受益匪浅,我不但学习到了很多生产知识,直观了解了生产流程,对企业运作的参观使我悟出了许多道理:

1. 我们一定要把专业知识学习扎实才能融会贯通,更好的为企业所用。

2. 重视团队合作。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每个操作工只需完成自己熟悉的一部分工作,这些步骤连接起来,就是制衣的全过程。

3. 细节决定成败。流水线的作业由不得一点马虎,每一个细节都会关系到成衣的合格率。

最后我们在温州服装大厦门前拍照留念,结束了本次企业走访的课程。

滕旭的品牌战略:一是与世界强企合作,充分发挥中国纺织品优势与国际品牌优势,整合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二是与高校合作,设立服装研发中心,建立完善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体系。

这样一家优质的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的熏陶。公司内部、甚至是车间走廊都挂满了各种装裱精美充满设计感的画作,或大或小,或有激发灵感,或是开导人生。相信在这样的一个企业里工作,无论是工人还是经理都一定会勤奋进取,积极向上!

企业文化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9

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在研究企业文化过程中把企业文化战略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认识和实施,使其企业扭转败局,从而得到快速发展。

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对国际知名的成功企业深入考察后指出:“我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理念不正确,我们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也指出:对拥有共同价值理念的那些公司来说,共同价值理念决定了公司的基本特征,使其与众不同。同样,这些共同价值理念创造出公司职工的实质意义,使他们感受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价值理念不仅在高级管理者的心目中,而且在公司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建设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塑造企业价值理念,并使之转化为管理者和员工的自觉的行为规范

企业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作为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主体的价值理念系统,经过开发和提炼而进入了设计阶段。价值理念的设计,既要能被企业内部员工领会,认同并自觉贯彻,也要能被社会公众欣赏和接受。这就不仅需要具有价值的实质内容,还需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表达方式。

价值理念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个性化要求。

企业的的理念系统应当具有独特的风格,它能鲜明地从理念上把本企业与其他企业区别开来,特别是它的语言表达要充分具有个性化色彩。

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中,在企业理念的表达上,个性化的特色还不够鲜明,而雷同化的趋势却十分突出,形成了“一篇一律,万家齐唱”的局面。有一本叫做《中国企业精神大全》的书,收集了北京33家企业的企业精神表述语,几乎都是用二字单词组合的六字或八字短语,如:“团结、求实、创新、奉献、服务、求是、协助、奋进、实干、创优、拼搏、开拓、突破„„”这些词像标准化的组装零件,很多企业就是用这些词来组装自己的企业理念。这33家企业,20家使用了“团结”一词,14家使用了“创新”一词,12家使用了“求实”一词,我们并不是说这些词不好,而是大家都用同样的词,这就不是本企业的精神,而成了“企业界精神”了,因而显得雷同和空泛。

近年间,这种雷同化的趋势有所变化,正在向“一家一个样,家家不一样”的个性化方向发展,但仍有不少企业在自行设计企业理念时,仍然走雷同化的老路。如北方某电力建设公司在2002年新出台的企业精神仍是“同心、创新、诚信”这样的表达形式。当然这些精神有其普遍性,但我们应当强调自己特有的理念,使我们的企业文化更加个性化。

近年间,不少企业的企业理念体现了个性化的特征。

中国移动的企业精神——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是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普遍需要,中国移动为用户提供的移动电话服务,找专业人才,上一览浙江英才

为沟通提供了便利快捷的服务。只有通过沟通,人们的目标和抱负才能得以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更加和谐美好。“从心开始”,就是讲沟通要从心里沟通,发自内心,做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心诚意。

“沟通从心开始”,体现了中国移动的个性化特征,蕴含着特有的精神价值。

“雅戈尔”服装公司的企业精神——装点人生,服务社会

这也是雅戈尔特定的创业、兴业实践的凝结,展示了雅戈尔文化的富有个性的特有魅力。首先它具有行业特点:“装点人生”中的“装”,使人一下子和服装业联系起来,美好的服装装点人生的美好,装点了别人也装点了自己。其次,它正体现了企业和社会的和谐一致,把服务社会作为企业的价值追求。

另外,充分沟通是建立共同价值理念的基础。在企业内部充分利用各种沟通渠道和手段,使员工对共同价值的思想在精神层面的得到充分交流,把内心情感尽可能多而真实的表现出来,在工作中更好的调整好自己的位置、行为和心态,在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建立感情。在企业外部,要通过企业的对外宣传、服务、公益活动、员工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待人接物、品质修养等诸多方面更直接、真实、可靠的向外界传递企业所追求的共同价值理念,展现企业道德风尚、员工风采,增强员工自信心和对企业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企业文化的个人心得体会 篇10

关键词:美国文化,中国文化,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霍夫斯泰德在1980年提出了文化维度这个概念, 用于跨文化研究。其中, 他对世界上53个国家 (地区) 的个体主义指数进行了测评和排序 (Hofstede, 2010:83) 。美国排名第一, 是个人主义文化的典型代表。虽然其中没有包括中国大陆, 但是从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指数和排序可以推断, 中国的集体主义程度远高于美国, 中国文化倾向于集体主义文化。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霍夫斯泰德对个人主义的界定是“人与人之间松散联系的社会;人们只照顾自己及其核心家庭。相反, 集体主义指的是这样的社会:人们从出生起就融入到强大而紧密的内群体当中, 这个群体为人们提供终身的保护以换取人们对于该群体的绝对忠诚”。

二、阿甘与郭靖的对比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描述了先天智力低下的南方小镇男孩阿甘自强不息, 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 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阿甘的人生经历是美国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经历, 他的成功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成功。而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描述了一个不太聪明的男孩郭靖背负国仇家恨, 努力奋斗, 最终成为一代大侠和民族英雄的武侠故事。郭靖的经历是传统中国社会中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的经历, 反映了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一) 阿甘与郭靖的相同之处

阿甘和郭靖在个人条件和家庭背景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他们都资质平庸。阿甘先天弱智, 智商只有75, 他一路上到大学靠的不是头脑, 而是打橄榄球的能力。郭靖被描述为:“有点儿呆头呆脑, 直到四岁时才会说话”, 他智力平平, 缺乏悟性, 学习武功时常常被批评为笨蛋, 他高强的武功来自于坚韧的毅力。他们都来自单亲家庭, 由寡母抚养长大, 因此童年时代经历过一些磨难。他们的母亲都很坚强, 在逆境中教给他们积极正面的价值观。他们都从社会较低阶层一路奋斗向上, 得到了受到大家承认的成功。

(二) 阿甘与郭靖的不同之处

但是, 两个相似的成功故事发生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 因此必然有一些文化所导致的差异。通过分析这些差异, 我们可以发现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对人的影响。

1.追求成功的动机

阿甘对于出人头地、获得成功并无多大的渴望, 他从未立志要超越他人, 升官发财。他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我妈妈说, 要将上帝给你的恩赐发挥到极限。”这句话表达的理念是, 成功就是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也就是说, 在个人主义文化中, 成功不是战胜他人, 而是实现自我价值。阿甘获得的成功, 从橄榄球明星到战争英雄到成功企业家到丈夫和父亲, 都不是他直接追求的目标, 而是实现自我价值过程的副产品。

郭靖的母亲和师父江南七怪一直勉励他要学好武功, 为父报仇, 这也就成了他最初设定的人生目标, 为父报仇, 不堕父辈之名, 不让母亲和师父失望, 这些动机激励着郭靖不顾自身较差的资质, 不断努力。这些动机中基本没有个人动机, 在集体主义社会中, “为了他人”被视为美德。集体主义价值观是个人接受团体目标, 个人对团体负有责任, 个人价值体现在为他人服务上。

2.获得成功的途径

个人主义社会组织结构较为松散, 每个人依靠个人努力来获得成功。在阿甘的成功过程中, 他没有得到他人的帮助, 而是依靠自己的美德、努力、和运气一步步走向成功。他的母亲给他的帮助很少, 主要是精神支持。他的朋友们, 巴布和丹恩, 在他的成功中贡献微乎其微, 更多的是被他帮助。个人奋斗是个人主义的重要标志, “自助者天助”这一谚语就是最好的写照。

集体主义社会更强调团体内成员的照顾, 认为成功需要有贵人相助, 与贵人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推力。在郭靖的人生中, 他与许多各领域顶尖人物有着亲密的关系, 例如成吉思汗、洪七公、黄药师等人, 这些人对他的欣赏和指导帮助在他的成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 没有这些人的帮助, 就不会有郭靖的成功, 他只会永远处于社会底层, 江湖底层。

3.对成功的理解

阿甘的成功是美国梦式的成功, 得到荣誉和社会的承认, 获得巨大的财富, 拥有幸福的家庭。虽然珍妮去世了, 但阿甘还有他们的孩子和爱。这些成功的主要受益者是阿甘, 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他得到了财富和爱, 他的生活美满。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实际利益的满足就是个人主义对成功的理解。

而郭靖的成功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成功, 他成功跻身武林顶层, 娶到了美貌娇妻, 与其他成功人士建立了关系网, 但这些并不重要。抵御外侮, 为国牺牲, 实现金庸先生所说的“侠之大者, 为国为民”才是他最终极的中国式成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传统价值观中, 为团体为国家奉献才是真正的成功, 而这正是集体主义对成功的理解。

三、结语

从以上看来, 虽然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同样渴望成功, 仰望英雄, 但是个人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的差异会造就不同的英雄, 认识到并且理解这些差异,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吉尔特·霍夫斯泰德.文化与组织:心理软件的力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2]Groom, Winston.Forrest Gump[M].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 2002.

[3]金庸.射雕英雄传[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4.

[4]杨帆.中西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差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9) .

上一篇:《水浒传》读书笔记三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牛鼻垅水电站2009年度防汛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