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科大学生工作平台

2024-06-04

西科大学生工作平台(共6篇)

西科大学生工作平台 篇1

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

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

工作总结

回首2010年12月2日至今,共计276天,对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的社员来说是我们社团建设以及快速发展的时期。其间,在万学老师的带领指导下,社团经历了由万能社到职业精英社,再到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的更新,经历了风雨的洗礼与考验,同时社员更是共同努力、艰苦拼搏做出了不俗的成绩,让一个本是平凡的二本学校的名字可以在万学职业精英社当中脱颖而出亮出自己的风采,在这个大家庭中,大家情同姐妹,更似兄弟。现就这276天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社团内部建设

(一)组织结构建设

1、社团初次建设

西科项目组共经历了三次比较大型人员调整,第一次是在张强副总裁和李尚社长指导的指导下,建立了以秦培培等人为核心的万能社。社团建立初期,各部门职能不明确,后经培训与规范,稍有改善。

2、社团第二次建设

2011年初,西科项目组进行了第二次人事调整,初步建立了比较正规的社团组织,但社团制度等完善仍有存在很多不足。经过多次开展讲座工作的磨合之后,社团内部凝聚力有了明显提升。

3、社团第三次建设

2011年4月,西科项目组进行了第三次人事调整,通过选举产生了工作站站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部门经理、部门副经理等管理层人员,此次人事调整完善了社团组织结构,正式搭建了西科项目组第一届领导班子。

4、社团分社成立——绵阳师范学院

为了形成以西科项目组为中心,以绵阳其他高校为依托的整体社团格局,以及扩大市场和影响力、完善销售与服务渠道,2011年5月,西科项目组在绵阳师范学院校本部成立了西科项目组分社—绵师项目组。

在一切能力的归宿之下,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 1页

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

(二)组织深化改革建设

西科项目组于2011年初,进行了一次组织深化改革建设,此次改革,主要建立了以市场营销为主导,综合行政服务为依托,岗位分析与考核为手段,部门职能培训为指导的工作路线,大力开展社团内部规范化建设。

社团通过多次内部组织建设、人事调整以及改革,给社团及社员指明了方向,部门职能培训让项目组的领导班子及社员更加明确了自己在社团当中的职能和努力奋斗的目标。但是,在此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很多,如:1、2、3、社员流失问题很严重

社团部分活动不能得到上级组织机构支持 社团管理层人员流失严重

二、社团组织活动

(一)ACT职业能力讲座

活动简介:西科项目组在2010年12月—2011年5月期间,前后组织了2场大学生职业能力迅速提升之完美方案大型讲座以及1场百强企业高管全国校园行绵阳站大型讲座,这三场讲座均在西南科技大学东八演播大厅举行,每场到场人数超过1100人,还有很多同学因场内爆满没能进入。其间,西科项目组还陆续举办了数场中型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面授讲座,同样也是场场爆满,同时也开张了10余场数码课程讲座,高峰期,西科大老区、新区同时举办。此外,西科项目组还在西南科技大学西山校区、城市学院、绵阳师范学院举办了多场大型ACT职业能力讲座,取得了非凡效果。

活动成果:东八3场大型讲座以及20余场中型讲座在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等绵阳地区高校引起了空前轰动,让同学们认识到了职业能力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更是引发了绵阳地区大学生对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的浓烈兴趣。最终,ACT职业能力特训标准课程报名人数近700人,VIP高级辅导报名人数超过30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活动经验:通过举办一系列的讲座,西科项目组的社员们积累了丰富的讲座经验,对于开讲座,轻车熟路。同时也总结出了很多宣传方式,比如:食堂门口邀请函发放等。

活动不足:尽管在一系列的讲座活动中,西科项目组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一切能力的归宿之下,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 2页

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

但是,在活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

1、部分社员积极性不够高

2、前几次讲座任务分工不明确

3、各小组负责人责任心欠缺

4、社员主人翁意识不够强

(二)“激扬杯”励志演讲比赛

活动简介:本次活动宗旨为引导大学生正确剖析自己现状,寻找新的航程、激发大学生追寻往昔激情,重拾往日梦想,立刻行动。持续时间为15天,其中5天筹备期,10天比赛期,比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参赛人员包括ACT学员以及西科项目组社员,共计80余人。此次活动在组委会的带动下,很好地将社团的所有部门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各司其职,各尽其职,充分展现了西科项目组的团队精神。

活动成果:本次活动促进了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的学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了部分同学正确剖析自己现状,寻找新的航程、激发他们追寻往昔激情,促使他们重拾往日梦想,立刻行动。此外,本次活动的圆满成功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同学们得高度评价。

活动经验:通过本次活动,项目组各部门从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

1、市场部在本次活动中负责外联拉赞助,成功和商家达成协议进行合作,为活动解决了资金问题,同时也积累了拉赞助的经验;

2、综合行政部负责赛事安排及海报制作,将赛事安排得有条不紊,使得活动顺利进行,同时也积累了海报制作赛事安排得经验;

3、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调度,合理安排社员工作,为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积累了人员合理调度的经验;

4、财务部负责资金管理,精打细算,为活动节省了不少经费,同时也积累了财务要细管、资金要合理安排的经验。

活动不足:毕竟这是西科项目组第一次承办这类大型演讲比赛,在经验与能力上都还有不足,但是同时也暴露出社团的一些问题,如:

1、2、在一切能力的归宿之下,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 3页 社团人才面不广,比如这次就缺乏较专业的主持人 社团与学校社团合作面不够广

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

三、社团销售扩展

(一)讲座现场预报名、跟进直销

西科项目组推广课程的方式主要是讲座现场预报名以及讲座后期跟进直销,通过几次大型讲座和数场中型讲座,西科项目组现场预报名以及后期跟进直销,报名人数近700人。

成果:讲座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到了ACT职业能力特训课程,从而对课程产生了浓烈兴趣,然后报名参加特训课程。在讲座后期给同学咨询介绍ACT课程的同时,社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而且对ACT课程也越来越熟悉。不足:讲座现场预报名、跟进直销的推广方式稍微有些耗费时间,特别是讲座前期的宣传、邀约工作很容易让社员疲惫,导致人员流失严重。

(二)自主组织销售

西科项目组充分利用了学员、社员双重身份的优势,利用社员的学员身份去说服还在犹豫是否报名参加课程的同学,以及介绍身边同学了解课程;利用学员的社员身份服务学员,引导更多同学报名参加课程。

效果:这样不仅减少了社团人员流失,更是为学员提供了一个锻炼平台,让其在ACT课程所学内容得到实践,提高ACT课程影响力。

(三)VIP推广

西科项目组VIP推广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第一,讲座现场信息反馈卡信息收集,对VIP深度辅导课程感兴趣的同学进行单独电话或者当面回访;第二,首先对社员进行VIP深度辅导系统培训,让社员对VIP服务有一个初步了解,然后向学员介绍,将感兴趣的同学引荐给指导老师,进行咨询。第三,举办小型咨询会,面向对VIP感兴趣的同学举办小型咨询会,由指导老师进行咨询、答疑。

成果:主要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西科项目组在这一工作期内,招生人数超过30人。

四、课程服务

在一切能力的归宿之下,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 4页

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

(一)基础工作:

1、开课前,社员组织学员签到、划听课证,并发放当堂课程所需讲义

2、平时课程疑问解答

(二)整合工作

1、建立了学员交流QQ群,促进学员交流

2、由综合行政部,将所有学员进行系统分组,并委任小组长

3、对小组长进行统一培训、并建立了ACT课程小组长QQ群统一管理

4、建立小组考核机制,选任了5位小组长作为绩效考核委员会,定期对各小组组长考核、小组之间相互考核

5、组织晨读、晚读集会,在西科大老区羽毛球场组织了晨读、晚读集会,不定期举行小规模演讲比赛和分享会

(三)课程服务工作的不足

尽管西科项目组做了很多课程服务方面的工作,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

1、学员信息不够完善,少部分学员信息没有统计

2、疏于对小组长的管理,导致学员对课程任务完成情况很差

3、考核机制不够完善,部分学员没有进行考核

4、与成都方面联系不足,导致许多学员的意见没有反馈到成都总部五、四川省金牌大赛

活动简介:2011年4月13日—4月28日,为期两周,每名参赛选手在固定市场区域内,完成3 个ACT标准课程报名名额方可参加金牌社员排名,最终以销售总业绩排名,每个高校取前六名。西科项目组社员积极参与其中,并在规定时间内表现出色。最终,唐宁、张云彬、赵珊珊、周晓薇、李红、曾永慧六名社员取得绵阳地区前六名。

活动成果:社员积极性得到很大提升,销售的热情不断上涨,工作的方法不断的改进、创新,特别是市场营销部门在此次比赛中踊跃出一批优秀社员。

在一切能力的归宿之下,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 5页

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

六、展望未来

为了在未来一年里将西科项目组不断发展壮大,为了让西科项目组的精英们在未来一年里得到充分锻炼,西科项目组主要工作计划如下:

(一)社团制度完善

1、社团进一步完善社团制度(包括招新制度、考核制度、会议制度、奖惩制度等)

2、各部门进一步完善部门制度(包括考核制度、会议制度、奖惩制度等)

(二)社团人事调动1、2011年9月面向10级、11级招贤纳士,为社团注入新鲜血液

2、构建自我造血系统,即通过社团内部培训,培养各方面人才。如文艺类、宣传策划类、主持人、网页设计等等

3、构建干部储备库,为了保障管理层人员流失后,工作仍能顺利进行,针对某些职位提名并培养储备干部

4、轮岗制,当社员在某一部门工作满一个月后,可向部门经理提出申请转到其他部门,经部门经理和总经理批准,方可转岗。

(三)社团活动

1、ACT职业能力课程推广讲座(西南科技大学及其西山校区和城市学

院、绵阳师范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等)

2、ACT学员交流会

3、社团内部培训(包括模拟销售培训、模拟招聘、素质拓展活动、书

法培训等)

4、元旦联欢(与其他高校分社、兄弟社团联合举办)

在一切能力的归宿之下,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 6页

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西科项目组

(四)加强外联

1、加强与其他项目组联谊合作,如西师项目组、西财项目组等

2、加强与绵阳地区其他高校学生会联谊合作,便于ACT课程讲座开展

3、加强与西科大学生会联谊合作,便于ACT课程讲座开展及社团发展

4、加强与与校内其他友好社团联谊合作,如书画协会、演辩协会等

5、加强与校内外商家联谊合作,为社员寻求兼职工作,也便于以后活

动赞助。

(五)社团资料库完善更新

1、万学职业精英发展中心各项目组管理层资料完善更新

2、绵阳地区各高校校学生会资料完善更新

3、西南科技大学校学生会、各学院学生会干部资料完善更新

4、西南科技大学各社团各协会主席、副主席资料完善更新

5、西科大各班级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资料完善更新

6、西科大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寝室分布资料晚上更新

7、西科大各学院各年级各专业课表更新

撰写人: 唐 宁

2011年8月30日

在一切能力的归宿之下,创造无限可能的未来

第 7页

西科大学生工作平台 篇2

微信作为即时聊天工具, 具有灵活、便捷、资费低等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从传播主体的角度分析, 微信的传播主体更加精准。微信主要依靠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平台, 通过手机QQ好友和通讯录好友列表构成用户群落。用户群体的选择更有针对性和精确性;能够成为微信用户的人群多为跟进信息时代潮流, 富有时代特色并且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人群, 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学历群体顺理成章地成为微信的第一批受众, QQ用户之间本身具有强烈的亲密感, 这种互动模式促使双边、多边关系更加亲密。

李华琼曾在《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中提出, 可以开发基于微信语音接口的校园APP, 将校园新闻、校园服务、教育内容以“微信语言”“学生风格”用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互动传播, 在充分展示亲和力和感召力中实现主流意识形态、核心价值观与微信的对接, 营造主流舆论氛围。观念的提出为我们高职院校开发微信公众平台指引了现实可行的发展方向。

微信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是指高校在微信环境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采用现代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通过微信这个工作平台,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对高职学生开展学生教育、学生管理和学生服务等工作。微信公众平台高职学生工作平台的构建设计, 主要依靠以下三个模块来实现: (1) 学生教育模块, 包含课表查询、时事政治、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和党团教育等; (2) 学生管理模块, 包含寝室管理、主题活动、规章制度、请假申请和奖惩通报等; (3) 学生服务模块, 包含学院地图、招聘信息、谈心交流、失物招领和联系我们等。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要将教育信息融入微信工作平台, 使教育信息可以在这些平台中体现出来, 促使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平台主要由有下几种方式组成, 如, 宣传栏、校报、广播、课堂授课、会议等。这些传统的平台具有内容枯燥、覆盖范围小、方法单一、学生难接受信息等劣势。而微信公众平台, 融合教育者所要传播的教育信息, 经过系统地分类与规划信息类别, 形成大学生能够愉悦接受并自觉学习的网络平台。一方面, 教育者可以直接将科学知识、教育信息以及大学生管理要求等内容, 在这些平台中呈现给所有的大学生, 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第一时间接触到这些信息内容, 这样可以减少面对面教授的环节, 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效率;通过这个平台直接以匿名的方式向老师提问, 教育者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了解大学生的日常喜好, 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的教育管理工作, 这样更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

微信的不断发展, 我们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新平台也要不断创新, 具体表现在: (1) 要拓宽微信教育平台的知识深度, 通过与各大高职院校实行资源共享等内容; (2) 微信教育平台要添加和运用“时尚元素”, 比如快捷的操作方式、绚丽的画面、新颖的话题等, 这样既能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性, 也能保证学生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虚拟的网络产品, 由人来控制和掌握发布信息, 所以监督和管理使用的不是微信本身, 而是对人的管理。面对大量的信息, 整合校内资源, 学校管理者通过制订规章制度, 选拔培养一支专业的微信媒体团队和一支青年师生志愿者队伍, 实行人员培训, 推行专职人员负责微信的舆论动向, 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行管理、安全保障、信息发布审核程序等实施严格管理;师生志愿者编辑内容, 征稿采稿, 丰富线上线下等活动内容, 确保微信公众平台正常、安全、有效地运行。只有全面提高校园网络编辑者的素质, 才能使之成为真正的校园文化领袖, 充分发挥校园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更好地引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传递更多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摘要: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微信正在逐渐改变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价值观念。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职学生工作平台设计与研究, 是探讨高职院校在微信环境下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对学生进行高效、科学的管理, 使学生从管理工作中的服从者和接受者转变成为直接的参与者, 实现学生工作的实时交互性, 不但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工作效率, 而且学生也享受到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管理,网络产品

参考文献

[1]周根飞.浅谈微信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挑战以及对策[J].南方论刊, 2014 (8) :44-46.

西科大学生工作平台 篇3

一、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对于新媒体时代的界定, 至今没有定论。从媒体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到, 科学技术在发展, 媒体形态也在发展, 广播、电视、手机在刚出现的时代都是新媒体。对于新媒体时代, 笔者认为可以定义为以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 以传播短小即时互动内容为特征的时代。作为一种新媒介, 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使用便捷, 时效性、互联性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只要有网络信号的地方, 都能随时随地发表看法, 关注与被关注。

2. 信息的发布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随意性。

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任何信息, 信息可能是正面的, 也可能是负面的, 这就是所谓的自媒体时代。

3. 信息传播快, 受众广。

2012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报告显示, 2012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到2.5亿, 使用人群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1.“人人都有麦克风”。

新媒体时代也是“自媒体时代”, 人人都有麦克风, 人人都有发言权。网民通过使用新媒体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评论、分享经历、展示个性、抒发感情, 其参与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同时, 互联网使信息从发布到收听的过程所用时间几乎为零, 不仅激发了发表者的积极性, 也提高了收听者的参与度。

2. 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相对于报纸和电视, 社交平台以其独有的及时性、互联性、新鲜性脱颖而出, 成为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快捷途径。从国家大事到民生问题, 从科教文化到娱乐八卦, 从新闻热点到头版头条, 通过新媒体, 网友可以第一时间接收信息, 对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进行转发或评论, 这些信息在短时间内就能使更多的网民关注和收听。这样的机制不仅激发了发表者的积极性, 而且给公众提供了更多更快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3. 人际交往的新平台。

社交平台是一个虚拟的交际圈。在这个圈内, 通过增加粉丝和听众, 扩大交往圈;通过站队、声援、转发, 寻找同盟者。虽然相互之间不认识, 但是彼此关心, 相互关注, 开创了新的交流、交际、交友平台。

三、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对任何事物都得一分为二地看待。新媒体时代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精彩, 但也伴随着困难和挑战, 尤其是大学生德育工作。

1. 对传统德育工作模式的直接挑战

传统的德育工作都是面对面的谈心、直接的说教。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直接改变了这种工作模式。学生有问题不一定直接找辅导员沟通, 更倾向于在社交平台上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 极易导致我们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同时, 学生更喜欢平等的交流环境, 办公室这种相对严肃的环境不容易让人接受, 这也会影响德育工作的开展, 降低效果。

2. 对德育内容的直接冲击

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具有及时性,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同处在一个开放的公平的空间, 接受信息的时间差距消失, 这就导致教育者以前占有的信息优势不复存在, 有些可能会出现倒转, 教师的权威性在下降, 教育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3. 德育效果预见性降低, 结果不可控

一方面, 新媒体时代的学生缺乏理性思考, 很容易受他人的观点和情绪影响。尤其是一些人为的虚假信息很吸引眼球, 极易使大学生成为盲目的传播者。另一方面, 多元化的社会加剧了学生思想的多元化。各种思潮的冲击, 尤其是敌对势力、反华势力的恶意攻击, 极易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会导致德育效果预见性降低, 结果不可控。

四、“三位一体”搭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德育工作平台

1. 主动占领“发言席”, 建立官方账号

针对当前大学生普遍使用的微信、微博等网络工具, 首先, 学校德育工作机构和辅导员要积极建立官方的账号和平台, 搭建好与学生交流、开展德育工作的载体。其次, 由于网络是虚拟的, 真假难辨, 要通过实名认证, 增强公信力和信赖感, 敢于发布权威信息, 增强凝聚力, 增加关注度。再次, 要做好网络平台的顶层设计, 积极开展话题讨论, 及时更新内容, 避免阵地“荒废”。最后, 为防止将平台建成一个人的独角戏, 要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抓住学生所思所论, 引起更多的关注。

2. 着力培养“发言人”, 引领青年思想

培养“发言人”首先要有人, 要在网络德育工作阵地建立起来的基础上, 组建一支维护、管理阵地的网络宣传员队伍。发言人队伍应当包括从事德育工作的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常年活跃在网络上的普通同学。网络德育工作任务繁多, 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完成的, 必须有明确的分工。辅导员要做好顶层设计, 做好板块的设计、知识的分享、热点话题的讨论, 积极引导舆论导向, 引导青年思想, 不信谣, 不传谣;网络宣传员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和发布, 做好上级单位发布信息的跟帖和评论;要着重培养一批学生当中的意见领袖, 依托他们感化学生, 感染学生, 引领思想。意见领袖应当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 在国家法律和道德的基础上, 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递正能量, 敢于辟谣, 善于辟谣, 以正面言论孤立非主流言论, 增强正面控制力和对青年的思想引领。

3. 积极控制“发言权”, 树立网络品牌

新媒体时代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 要想吸引更多的关注, 产生更大的影响, 就必须树立网络品牌。譬如, 没有人会质疑《新闻联播》播出的信息的真实性。高校德育工作也要打造网络品牌, 控制发言权, 树立话语权威。同时, 密切关注大学生经常聚集的网上交流平台, 扩大舆情信息的搜集渠道和范围, 及时挖掘时政、教育、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舆情信息, 加大对正面事件和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 放大精彩评论。另外, 要积极推动网络实名注册, 加强网络道德自律, 加强网络平台监管, 号召文明上网, 做好正面引导, 净化网络环境。

网络作为一种媒介, 应当担负起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任务, 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新媒体时代可敬而不可怕, 可用而不可弃。尤其是从事德育工作的高校辅导员, 更应当创新思维, 迎接挑战, 做好新媒体时代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曦.微时代的微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1) .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R].2012, (1) .

[3]宋晨宇.微博的传播特征与舆论引导策略[J].今传媒, 2011, (12) .

[4]李婧迟.试论微博流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 2012, (2) .

[5]司忠业.自媒体时代与青年文化“快消”现象[J].当代青年研究, 2012.

[6]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N].光明日报, 2012, (3) .

西科大学生工作平台 篇4

在“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的背景下,如何利用创新思维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就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手段和宣传教育载体,备受人们关注。一种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应运而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并日益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第一,社交用户的年龄结构中20~29岁的社交用户占32.9%,在总体人群占比最大;第二,90.7%的手机用户使用过即时通信工具,其中,微信是人们最常用的,使用率为81.6%;第三,有53.3%的用户每天多次使用微信,每天使用10次以上的用户累计有87%,每天使用时长在60分钟以上的用户有59.7%,每天使用时长在30分钟以上的用户有75%。笔者曾对郑州轻工业学院文科、工科、艺术类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165份。调查显示,86%的大学生拥有微信账号,工科、文科、艺术类大学生拥有微信账号的比例分别为67%、96%、95%。同时,针对郑州轻工业学院的185名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的调查中,笔者发现有27.57%的大学生主要依靠微信获取信息。

从以上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微信在客观上已具备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的条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因地制宜地将教育内容放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用最短的时间快速传递给大学生。这种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人而异地为学生解惑。高校还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主旋律,引导正确的舆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由内而外地影响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正极大地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垂直化管理的模式。面对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及时拓展内涵与外延,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将高校的思想舆论阵地拓展至网络、移动终端等虚拟世界,及时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交互性强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与评论功能,教育者可以轻松地将要传达的信息与内容直接推送至受教育者的手机上,而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评论功能对推送的教育内容给予反馈与评价。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这种“自由”“平等”的沟通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非平等”的教育方式。微信“隐匿性”的特点也减弱了受教育者的心理防范意识,缩短了心理距离,进一步增加了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二)教育形式新

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枯燥乏味”“灌输式”“说教式”授课的形式,使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综合利用图片、动画、视频、文字、声音等声情并茂的形式,更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三)即时性强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信工具,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结合大学生“无时不网”“无处不网”“无人不网”的生活特点,针对某一特殊或突发事件,即时地利用平台推送相关消息以引导舆论。同时,他们还可以捕捉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主动出击、及时应对,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教育效果。

三、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运营的策略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笔者结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zzulixgb,以下简称郑州轻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实际,从前期准备、内容策划、运行维护等方面阐述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运营的策略。

(一)有效整合现有资源,不断完善平台栏目

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之初,运营者要对校内外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缩短平台建设的周期,同时,根据平台的定位与目标设置栏目,尽快完成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以郑州轻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平台为例,微信公众平台将学校现有的一些网络服务功能,比如,网上图书馆、选课系统、成绩查询、网络视频资源等,纳入平台并设置相应的教育、服务等栏目。校内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一键直达,节省了学生在网上查询的时间。在平台栏目的设置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学生的需要随时调整和完善现有的平台栏目。郑州轻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平台以省时、便捷的栏目服务聚拢了人气,为后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重视平台内涵发展,打造“四有”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要注重内涵发展,做“有情化”“有特点”“有品位”“有深度”的“四有”平台,要拒绝千篇一律的教育风格,并准确把握当下大学生的喜恶,符合当下大学生独立、自由、平等的风格。经高校审批、获得腾讯认证后的微信公众平台既要保证官方性和权威性,又要兼具开放、共享、包容的特性,这样才能避免平台被边缘化的窘境,保证微信公众平台的粉丝黏度。

(三)配合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策划原创专题

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信息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推送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配合时间节点。比如,在圣诞节、春节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加入人文关怀,推送符合大学生说话风格的一些节日温馨祝福视频和问候信息,使大学生能够在被关心、被关注的环境中健全自己的人格;二是要注重内容的原创性,符合大学生学习和心理满足的需求。比如,郑州轻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平台在毕业生离校期间,推送了原创的纪录片《骄傲的青春》,讲述了五位学生在毕业前夕发生的故事,展现了毕业生对母校、教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并邀请各学院辅导员教师为毕业生送去祝福,这增添了片子的人文关怀,突出了教育功能。

四、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素养,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推送的信息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武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当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后,平台运营者也就兼具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属性,这就给平台运营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台运营者要洞悉新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要在工作中保持创新意识和主动精神;要深入学生一线采集信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要擅用学生的语言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传达给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

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要重点突出平台的实践育人功能。比如,招募学生参与平台内容的编辑与制作,形成创新实践运营的团队。平台运营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使微信公众平台逐步转向“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由“教师说教”转变为“全员自育”的模式。

(二)利用多媒体表现形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形式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靠组织学生活动来开展。通过教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的形式来宣传道德、传统文化、先进人物事迹等,达到普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目的。学生活动样式较为单一、呆板,易造成学生注意力难于集中,学习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微信公众平台可选择推送精美图片、动画、先进人物事迹短片等多媒体素材来展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需要教师讲授,就可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为了达到更好地宣传、教育、扩大活动影响力的目的,可组织开展微信投票活动,将先进人物事迹用图片和文字进行混编,线上设置微信投票环节,线下设置演讲及答辩活动等。经实践检验,这些活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也赢得了极高的社会美誉度,可谓一举多得。

(三)加强网络舆论监管,营造良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中,运营者要及时关注后台的留言,这是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的一种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在平台上默默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网络舆情,又要在平台及时发声以抢占网络舆论的话语权,将自己打造成“意见领袖”,占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以避免不良信息在校园里的广泛传播。一方面学生管理部门应制定针对个人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散播不实、虚假言论的惩治办法。同时,学校新闻宣传部门可利用技术手段监控网络舆情,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可发动平台粉丝作为网络空间净化志愿者,从个人终端监控舆情,构建覆盖校内外的微信监控系统,有效净化网络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五、结束语

笔者阐释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客观分析了将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必要性。笔者结合郑州轻院学工部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实际,从前期准备、平台建设、推送内容的选择三方面进一步讲述微信公众平台建设、运营的策略,着重从运营者个人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创新以及网络舆情监控方面,探讨将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由此可见,将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是新时期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现实需要,而且是“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明确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深入研究、科学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精髓的基础之上,顺应时代潮流,勇于创新、锐意进取,利用最新的网络传播手段和内容表现形式,不断完善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旗在培育和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阵地上高高飘扬。

摘要:微信公众平台是一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手段和宣传教育载体,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次研究分析了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与优势,并结合郑州轻工业学院学生工作部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实践提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策略,从个人素养的提升、教育活动的创新、网络舆情的监控三方面来探析将微信公众平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西科大学生工作平台 篇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就是将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整理、归纳、运用和共享。信息平台就是将包括学生个人基本信息, 学生资助工作管理制度, 各级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关于资助工作的政策, 以及资助业务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和审批等实行动态管理、统计分析和发布。

在校园网应用发展迅速的今天, 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修改和发布已成为学校现代化管理的象征之一, 也是学校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条件。该平台的建成从根本上可以解决传统的手工管理效率低、保密性差的缺点, 具有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特点, 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加科学、规范、有序、高效, 促进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开展。

二、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对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我国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为数不小的贫困人口的存在, 出现了部分经济困难大学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 经过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十几年的共同努力, 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奖学金 (含国家奖学金) 、学生贷款 (含国家助学贷款) 、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随着我国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资助力度的进一步加大, 以政府为主导的资助工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为使政府资助政策的顺利落实和资助工作的有效推进, 保障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必须加强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人民群众对资助工作的新要求。

为“健全学生资助制度”,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跨越, 党中央、国务院从重视改善民生, 促进教育公平,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该要求不仅从政策上给资助工作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 更从资金上给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提供了保证。2006年, 中央财政直接安排的高校国家奖助学金经费只有10亿元, 地方财政投入也非常有限。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建立后, 中央和地方财政2007年半年投入的经费就达到154亿元左右。2008年全年, 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增至318亿元左右。新资助体系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后, 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随着资助经费的显著增长, 每年受资助的学生近2000万人, 社会各方面对资助经费的落实和使用情况也十分关注, 新资助体系能否得到贯彻和实施成为了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而资助工作信息化不仅是各项资助经费管好、用好, 用出效益, 让社会放心, 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满意的有力保证, 更是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有效性的保障。

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我国资助工作发展完善的必然结果。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形成了包括奖、助、贷、补、减、免在内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 呈现出资助机构多层次、资金来源多元化、资助性质多样化和资助项目层出不穷的局面, 采用的是以助学贷款为主, 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混合资助的资助模式。周济同志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目前中国建立的新的教育资助体系可以概括为“每年资助500亿元, 受助学生2000万名”, 即今后中国每年用于助学的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到500亿元, 受助学生约2000万人。

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实施后, 高校的资助工作呈现出业务量成倍增长, 业务种类持续增多, 工作复杂度和难度日益增加的特点。加上我国教育事业规模较大, 学生资助工作线长面广, 资助形式多种多样, 要落实新资助政策,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仅仅靠纯人工的操作已经很难保证资助工作科学、准确、及时、有序地落实, 因此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是新形势和新任务对资助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的几点设想

1. 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资助信息管理队伍。

随着网络和信息化的发展, 资助工作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高水平信息素质 (Information Literary) 的管理人员, 这是资助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信息素质是指在各种信息交叉渗透、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 人们所具有的信息处理实际技能和对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和使用的能力。在信息化经济发展的今天, 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必须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管理工作队伍。首先, 在业务素质方面, 应加强对学生资助工作人员的信息素质教育, 使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充分的了解, 不仅能运用自如, 而且能进行一般的开发与维护, 从而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转。更重要的是, 要通过培训使其具备敏锐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高尚的信息道德品质。其次, 在思想素质方面, 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教育, 通过学习教育, 提高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资助管理工作中去, 真正实现网络技术对学生资助工作效率的提高。

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 是实现学生资助工作进网络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学生资助工作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也要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高校必须重视信息化时代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一批适应21世纪信息化条件下的学生工作骨干队伍。

2. 开发一套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

本系统分为在校生管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管理、系统管理、统计分析等五个管理模块。首先通过系统管理模块进行用户设置、代码维护, 对系统进行初始配置;通过在校生管理模块对全部资助范围内的在校生进行维护, 建立在校生数据库;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块中进行认定工作,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然后通过资助管理模块按照资助种类进行分类管理, 建立全校所有受资助学生数据库;最后, 通过统计分析模块对全校所有受资助学生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处理, 产生各类需要的报表。系统用户及功能如下图:

3. 建立学生信息管理模块。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具有对所有在校学生进行信息导入、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以及受助学生信息管理和学籍异动学生信息管理功能。受助学生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受资助的学生信息进行管理。点击“学生信息管理”→“受助学生信息管理”后进入受资助学生信息表, 列表显示所有受资助学生的院系、专业、班级、受助项目及相应的受资金额, 如果列表为空白, 则表示暂时没有受资助学生。资助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列表中选择单个或多个学生, 点击“查看”、“修改”等按钮, 进行相应的操作, 也可进行学生银行帐号导入、学籍异动操作。学籍异动一览表主要查看所有学籍异动学生的信息。点击“学生信息管理”→“学籍异动一览表”即可查看相关信息。

4. 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块。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模块主要用来对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信息进行逐级的审查、审核和认定操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分一般困难、比较困难和特别困难三个等级。进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后可以添加认定学生信息和审核审批通过的学生信息, 如果未经过上级用户审核, 则可再次审核审批为“不通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流程为:

学生申请审核院系管理人员审核学校资助中心审批最终确定

5. 建立资助管理模块。

资助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学生资助申请进行添加, 然后逐级地审查、审核、认定, 最后发放资助等操作。首先是添加学生资助申请信息, 依次选择资助年度、院系, 以及资助类型、资助等级, 最后输入申请理由, 点击“保存”。添加资助申请时, 受分配额度限制, 超出限额时, 可先选择要去除的学生, 然后直接按“Delete”键, 即可删除。审核审批通过的学生信息, 如果未经过上级用户的审核, 则再次审核审批为“不通过”。

资助发放管理模块有“资助类型条件设置”, 打开它可以选择“资助类型”, 然后依次选择“不能重复申请项目”、“申请所需条件”、额度控制等。额度控制显示了各个资助类型总的额度分配情况, 也可以打开“分配额度”, 直接输入、修改所分配的额度。资助申请发放管理如下图:

6. 建立资助查询、统计模块。

资助查询、统计模块主要用来对学生信息、资助信息、发放信息进行查询统计操作。点击“查询统计”或“综合查询”后分别进入快速查询和综合查询界面。在快速查询栏中, 依次选择查询项、操作、查询值, 最后点击“查询”即可。在综合查询中依次选择字段、逻辑关系、字段内容、操作符, 最后点击“添加条件”即可, 也可同时添加多个字段。

网上学生信息系统是面向受资助学生的专用窗口, 为学生提供资助信息查询、了解资助审核情况等功能。在此输入身份证号、学校代码、验证码, 验证通过即可进入详细信息页面。学生登陆后, 会看到自己受资助的详细情况。学生也可通过选择资助年度、资助项目, 然后查看具体的资助信息。

在统计界面中, 可以依次选择分组、计数、条件等选项, 最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统计工作。报表模块主要用来生成各类统计报表, 可以直接打印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将数据分类导出。

以上四个模块的建立基本可以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建立健全高等学校学生基本信息电子档案, 实现困难认定、资助分配、资助发放和资助监管等业务领域的学生信息采集、审核、上报、存储、统计等管理环节的电子化和信息化。

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建设不仅是高校学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且是高校学生工作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适应未来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需要。这里所论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尚属高校内部管理系统, 需在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础上与身份识别系统 (依托身份证) 或诚信征用系统、教育部学籍管理实行有效对接。总之, 学生资助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必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资助与管理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宏卫.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模式转换初探.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6.

[2]吴科启, 白青.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探.当代教育论坛, 2008, (3) .

[3]杨文坤, 秦美娟.基于网络的高校学生工作信息化平台的构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3.

[4]成必成, 董泽淑.新资助体系下的贫困生认定资助方法研究.高教论坛, 2008.9.

[5]尚道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模式创新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8, 第6卷, (8) .

西科大学生工作平台 篇6

一、服务外包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环境

服务外包不仅是一种商业工具, 更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思维。营销外包是企业将营销活动尤其是市场调查分析委托给一个拥有专门技能和经验的外部机构。

1. 国家有关服务外包政策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时代, 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实现形式, 服务外包产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度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就业 (特别是大学生就业) 能力强等特点, 日益成为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2014年底, 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 支持高校依照服务外包人才相关标准, 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改革试点, 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 鼓励高校和企业创新合作模式, 积极开展互动式人才培养, 共建实践教育基地。

2. 江苏省有关服务外包政策

2015年9月, 江苏省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 大力倡导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云计算所拓展的服务外包新业务, 支持高校调整优化服务外包人才结构, 形成全省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化培养“升级版”, 着力打造以南通、泰州为主的“江苏沿江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集群”。

3. 泰州市有关服务外包环境

“互联网+”时代, 泰州市服务外包产业以其强大的融合力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 初步形成泰州医药城医药外包集聚区、泰州数据产业园服务外包集聚区、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集聚区。2015年3月, 泰州市首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日前在泰州学院揭牌成立。目前, 泰州市大力扶持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三大类服务外包项目, 这为工作室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4年以来,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大力开展大学生主体性个性化教育, 完成“一人一导师、一人一目标、一人一规划、一人一课表”的全面系统化改革。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

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二级院系建立相应工作小组。校院两级机构共同推进学校创新训练、创业引领计划。建立教务处为主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办公室和二级院系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 学校层面, 面向全体学生引进或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共享课程。各专业层面, 引进或开发开设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聘请知名研究人才、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 充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 完善对创业学生及社团的全程指导和帮扶机制。

2. 建立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孵化体系。

构建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和院系协同的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体系。推行以赛促学模式;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 同时, 推行项目训练模式;推行校、省、国家的多层级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促进项目落地转化。推行实体 (模拟) 孵化模式, 争取政府部门支持, 成立以我校在校生为主体的泰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中心, 遴选立足专业的创业项目, 以“工作室”等形式, 承接社会服务。这为我们组织大学生建立大学生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提供了场地和资金扶持。

三、服务外包大学生工作室模式的构建

1. 服务外包工作室模式的由来。

工作室模式由德国包豪斯学院创始人格罗皮乌斯提出:强调在科学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教育体系, 突出“解决问题”的实践教学环节, 组织学生参与工作全过程, 与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学生以工作室为学习单位, 依托专业教师, 吸纳企业导师, 面向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通过承接社会项目为专业实践路径和要求, 真题实做, 实现产教融合。学校以开放的沟通平台为组织形式, 确保师生之间达到零距离接触, 通过面对面的研讨交流, 形成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依托专业优势, 结合泰州地方产业发展实际, 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合作企业, 并签订合作协议, 企业将相关业务外包给大学生工作室, 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任务, 以此带动学生工作室服务外包创新创业模式。

2. 几种常见的服务外包个性化工作室构建。

以房地产营销服务外包为例, 遵循“岗位导向、工学结合、岗课证赛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房地产营销课程》为教学背景, 在老师带领下, 通过大学生团队化实践运作, 对泰州市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分析, 得出市场调查结论。在此基础上, 以泰州市中小型房地产公司、房地产销售公司以及物业公司的外包项目为载体, 以各项市场服务为业务范围组建房地产营销服务外包大学生工作室。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网络营销服务外包”大学生工作室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络营销服务, 针对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服务, 分为网站优化、文案、美工、调研和运营五大模块, 以《网络营销》课程学习为基础, 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网络销售渠道及树立网上品牌形象。

以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项目为例, 在歌德电商、顺丰电商等组成的专家顾问团大力支持下, 以《电子商务》课程学习为基础, 设立大学生电子商务运营工作室, 下设网店运营组、视觉组、推广组、调查组、网站组和SEO组, 将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能力进行逐项分析, 对外承接泰州市各大公司的相关外包服务, 帮助相关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减少运营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服务外包大学生工作室以主体性个性化教育为理念, 设立个性化服务方向, 以课程为载体, 工学结合, 促进了大学生学习内容的“项目化”、学习情境的“职业化”、学习成果的“社会化”, 学生通过与专业服务外包机构的协作, 以应用技术根本, 以专业实践为基础, 面向各行业各地区的中小企业或个人, 提供各类专业化外包服务, 以达到企业的营销目标, 并通过这一系列的岗位实际, 必将有力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摘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 国家大力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加快发展,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以服务外包大学生工作室为平台, 个性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切合了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理念和特色, 激发了学生潜能, 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精准化、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速度、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服务外包,大学生工作室,创新创业,主体性个性化教育

参考文献

[1]梁竞敏.基于服务外包的工学合作工作室探讨[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2, 2 (1) :36-39.

[2]杨燕群.工作室模式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融合与实践[J].前沿, 2014, 4 (357) :177-178.

上一篇:明胶合规产品质量要求比较分析下一篇:社团优秀成员自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