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书作文

2024-08-30

生命如书作文(共10篇)

生命如书作文 篇1

人生如书高考作文

说话的境界分三个等级:最高境界是忘言,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第三是修辞或辞令。人生亦是如此,于“有字之书”中初步领略世界,于“无字之书”中体悟世间冷暖,最终在“心灵之书”中沉淀深邃灵魂。循序渐进,方可臻于完满。

“有字之书”恰似借用他人视角看喧腾社会。它可以是外交辞令式的《左传》,可以是纵横捭阖式的《国语》,抑或是清新淡雅式的《世说新语》,它让我们从中获取知识,领略六韬三略的风采。诸子百家的`言论,唐宋元明清的诗歌,这些世间流传下来的经典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法门。

然而拘囿于“纸上得来”的东西难免“终觉浅”。人生不需要过于厚实的理论堆砌,因为我们深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这也正是人生境界的第二阶段———“无字之书”,我们可引申为亲身经历、人生阅历。

于时光中,某些细碎经历会化为齑粉,如“字”的升华,语境仍存,体悟延伸。这不是太虚幻境,但它容许塞万提斯笔下堂吉诃德式的理想飞扬;这不是光耀万世的烫金碑文,但它却是荒冢之上凹凸有致、刻骨铭心的生命曲线。这便是体悟的升华。“无字之书”脱离了字的束缚,自然也增加了人性养成的难度。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人云亦云、旅进旅退,这些都是缺乏束缚的典型。这时便需有“心灵之书”作为灵魂指引。

因此,“心灵之书”便是万千阅历、森罗万象在心灵中的最后沉淀。筛去附赘悬疣,掌握人生方向;积淀潜思“哲理”,挖掘生命的深度。它是盖茨比于黛西空虚扭曲灵魂中所见的灵魂真谛;它是“画魂”潘玉良挣脱世俗偏见追求的艺术巅峰;它甚至可以是理查德·帕克这只猛虎背后隐藏的人性。

然而,这种境界岂是普通大众都可攀缘而至的!时下,浮躁之风盛行,很多人无暇顾及“心灵之书”的修炼,甚至连“无字之书”都不乐意总结分析,停留在“有字之书”层次的人则越来越多。如此之势,便如厝火积薪,一瞬便可燎原。正因如此,范雨素的成长经历,才会掀起互联网众多网民点赞转发的狂潮,这种共鸣也揭露了当代人的精神短板、“心灵之书”缺席的现实。

人生如书,需逐级而读,终级境界仍需以心体之,以心察之。

生命如书作文 篇2

生命意识的要点是:生命是美的,是美的杰作;能够拥有生命是无比伟大、无比自豪的;每个生命铸就的个性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因此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正是有无数个充满个性的生命,世界才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生命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生命之美”,都带来巨大的欢乐,留下珍贵的记忆,共同组成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生命有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所以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也尊重他人的生命”;肯定和珍惜生命存在的价值,以有限的生命服务于更大的目标,使生命具有意义。

明确的生命意识,能使我们悦纳自己,自觉追求生命价值,更加关爱他人,更加热爱生活。这些,就能有效地提高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能力、发现能力,因此写作能力也必定会得到提高。看看例子吧!

有篇《找准自己的位置》的作文说:雄鹰只有进入天空才能自由翱翔,鱼儿只有进入江河才能自在游动,狮子只有进入森林才能尽情奔驰。天空、江河、森林就是它们的位置。所以,人也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

接着说:有些人狂妄自大,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什么都能干,选择位置随随便便,最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位置。战国时的大将赵括,他的位置不在沙场,可他却去带兵打仗,结果四十万赵军被白起活埋。这种纸上谈兵的人,当个理论家也许能为国家做贡献,带兵打仗却勉为其难。

接下去写道:位置找准了,情况就大不同。著名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早先选择体操,但在这位置上没什么进展,于是她忍痛放弃,选择了撑杆跳,凭着体型的优势和对体育事业的执着,在这位置上不断创造辉煌,最终获得撑杆跳女皇这一无比光荣的称号。

文章还论述了怎样找准自己位置等相关问题,这里不再抄录了。全文的思路就是这样围绕“找准自己的位置”展开,现在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隐藏在这条思路后面的是一种什么认识呢?或者说这思路是来自何处呢?很明显,它来自人的生命都是“个性化”的。个性化的人决定了不同的人适合于干不同的事,所以在从业上就有一个“找准自己位置”的问题;位置找对了就能很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否则会荒废生命。所以,是生命意识的“个性”观念使作者看见了人生的位置问题。可见生命意识是作文最深的根,是作文最根本的眼光。

再看个例子。有篇题为《伸出我们的手》的作文,写作者休息时浮现于脑际的一段思绪:他想到了两千多年前“将相和”的故事,是“蔺相如不计前嫌,向廉颇伸出友爱和解的双手”,“成就了赵国的安定和富强”;想到了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是“王昭君向匈奴伸出双手,成就了汉匈两族几世的和睦与太平。”文章接着议论道:

古老的人物随历史远去,留下的事迹却让我们留恋与感动。我们每个人行走于世间,匆匆忙忙,但我们总有时间向别人伸出自己的手,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们一点力量,一点鼓舞,一点安慰。我们都是小人物,做不了史书上那些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们有能力向他们伸出自己的手去传递爱、传递情。

作者从历史故事中引出的是这样一种精神:我们“要伸出自己的手去传递爱、传递情”,使别人感到温暖,这就是文章的主题。我们追问一句:作者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呢?这个主题是从何而来的呢?它只能来自生命意识,即生命最美、最宝贵,所以我们要善待它、热爱它,不只是热爱、善待自己,也包括这样对待别人。

例子随处都是,不再列举下去了。

母爱如书作文 篇3

母爱如书作文

当你2岁时,她把你哄睡了,而你做为报答,在她刚睡着时,大哭着让她给你讲故事。

当你3岁时,她有一次感冒了,你给她冲好药,端到床前,她哭了,说你长大了。

当你4岁时,幼儿园老师让自己和家长一起做一些小纸船,并把它们连在一起,她一直给你做,直到凌晨才睡。

当你5岁时,她为了给你买一套你一直喊着要买的光盘,带着你,不知道找了多少家商店才买到。

当你6岁时,她把你送到学校,她一路上不停地嘱咐着,你却不耐烦地打断了她,

小学生作文大全

当你7岁时,她带你去旅游,你却发起高烧来,她第二天凌晨就去给你买药,在不知名的街道来来回回地寻找着药店。

当你8岁时,一回家就喊着饿,并把书包使劲摔到床上,她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做好饭,并把书包放到你的书桌上。

当你9岁时,你过生日,和同学一起在家吃饭,她却一直在里屋,直到你们吃完了,才出来边问吃好了吗?一边收拾碗筷。

当你10岁时,你有时和同学出去玩,她一直不放心地给你打电话,尽管她知道你去了哪,和谁在一起。

现在,她在你出门时仍然给你说注意安全之类的话,尽管她已经说了好多次。

人生如书经典散文 篇4

人生如书,书如人生。

——题记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人生又长又短,书有薄有厚。人生这本书在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就翻开了这本书的扉页,读一本书,得用好长一段时间去品味,得用时间来见证,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人生很漫长,读书很快乐。

曾记得宋皇帝赵恒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些话就说明了我们读书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我们自身求学获取知识,提高和完善自身素养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应该热爱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取得成功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完全正当的事情,即使不追逐名利,通过读书获取知识也是人生一件快事,何乐而不为!

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不读书,没有才学,那么他说的话、做的事我想一定是苍白而缺乏影响力的。读别人的书,其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要与人有许多共识。能够理解与欣赏,才能品出其间的美好。试想如果让喜欢时尚杂志的人去读四大名着,喜欢琼瑶作品的人去读金庸武侠,喜欢雅致美文的人去读商业之作,结果会是怎样呢?所以,选好书,读好书,唯有自己喜欢,才能融入其中,才能其乐无穷。

人生如书,童年时代绚丽多彩,天真无暇,纯真灿烂,犹如一本轻松的漫画书,幅幅充满畅想。青春少年时代,对世界有着美好的憧憬,对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对爱情有着忠贞的向往,是一本经典优美的散文,篇篇感人肺腑。人到中年时代,经历了生活磨练,事业拼搏的苦乐,有着对社会及家庭的责任,是一本有滋有味小说,章章情感动人。老年人时代则是一本回忆录。回首往事,用昨日的点点滴滴让自己快乐,心境若水,安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刻,回回给人启迪。

人生如书,真实但却虚幻,书如人生,虚幻但却真实,虚幻与真实并不是绝对的,有时候,真实的人生如虚幻的书,有时候,虚幻的书如真实的人生,是作者让书中的`人生真实而精彩,是读者让人生的书精彩而真实。同样是书,然而故事的情节却截然不同。有的书是空白无章,形若天书,毫无价值;有的书是鬼话连篇,一片漆黑,被人唾弃;有的书是鸿篇巨制,一字千金,流芳千古。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书写着自己的文章,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我因为如此,想着想着总会后悔一些做过的事,或许有些人因为自己的一点自尊,固执的不敢承认,但是不然,往事已去,后悔了就是后悔了。有时的自己会想着想着流下隐藏在人前的泪水,有时的自己想着想着会自顾自的傻笑起来,露出莫名的情绪。

当然人总不能活在过去,有着无数种可能的未来更让人着迷,他可能让我们人生的书本里增加更多丰富多彩的故事,让我们的人生不再平淡。其实在我的世界里,我最不喜欢的就是听天由命、随缘这两个词,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自己肯付出努力,可以不听天由命,可以不用随缘,可以争取的。因为我的故事我才是作者,我不认命。

如书的邓老师 篇5

前几天,老师让我带红笔去教室,我们一个个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师解释说:“我们举行一次‘互评互改’活动,就是相互评改作文的意思。”同学们才豁然开朗。下课了,有的说,不知道我改的是谁的!有的说,明天我带最好的红笔!有的说,不知道他写的作文好不好呢!

第二天,同学们兴致勃勃的拿起红笔,自信满满的等待着,我拿的是严超同学的作文,读了一遍,开始修改。教室里静悄悄的,只有同学们写唰唰声。我发现,严超同学的作文没有说出那个“他”是谁,事例也不清楚,又马虎,写了许多错字。我给他打了个鲜红的75分。并写出对他的希望。就这样,我一气呵成,改好他的作文。

我知道了一个作文技巧,就是应该多次修改,交换修改,这样作文就会写的更好!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多听别人的意见,你就会成功!

创新——作文的生命之树 篇6

一、引导学生仿中求“创”, 不断探索写作规律

众所周知,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 也是人们学习、生活的需要, 自然, 也是写作最初常用的方式。通过仿写, 学生有了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从中悟出规律, 并充分想象, 逐渐走向“创新”这一新的境界。如我在教完《劝学》一课后, 让学生以“论学习”为题写一篇仿作, 由于学生吃透了范文, 大都做到了开宗明义立论:或讲“人生有涯知识无涯”, 或议“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或从时代特点、社会需要方面立论。然后便从不同的方面运用例证、引证、喻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进行论证, 最后作结, 照应开头。

二、指导学生同中求“异”, 不断拓宽写作思路

学生的作文是思维的反映,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可以选用能多角度来阐述的题目, 启发学生看问题要多向思维, 辩证地看问题。如让学生写《水滴石穿的启示》一文, 不少学生从“干事情, 只要有恒心, 不懈努力, 一定能成功”的角度去写, 但也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说“水滴石穿”的精神固然可贵, 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还鼓励“水滴石穿”不是有点背时落后了吗?有的说, 既然我们的目的是“穿石”, 为什么非用“水滴”手段不可呢?这些议论, 虽不能说全部正确, 但同学们勇于冲破思维定式的精神无疑是有益的。

三、诱导学生写中求“佳”, 不断激发写作兴趣

女人如书,你是那本书散文 篇7

她说以前她也和我们一样整天除了上班就是回家照顾孩子老公,生活平平淡淡,可是当她发现她老公的身体越来越差后,她在想是不是她在平时的饮食上不注意营养搭配,于是她就去书店买了些菜谱和有关养生内的书,通过阅读,她发现她做饭全凭爱好,不注重营养搭配,于是他开始学做养生菜,不但菜的味道改善了,摆盘也越来越精致。

后来她又觉得家里的房子似乎好久没变过了,她就买了有关房屋设计方面的书籍,经过阅读她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了,通过自己的实践屋子一下焕然一新,让人待在里面就感觉舒适,有幸福感。她的老公和女儿也非常的开心。

不到半年的时间家里的生活水平一下子提高了不少,后来她又开始查看了如何做一个精致的.女人相关的书籍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气质方面的书。

通过一年的努力,自己学到了不少的东西,气质也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后来就慢慢喜欢上了阅读,在生活中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就马上查阅书籍,在工作中有什么不会的就学,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了,通过阅读,思想开阔了,心也就平静了,渐渐的自然整个人就看起来就不一样了,同事都觉得她越来越有魅力了。

图片来自网络

听了她的话我豁然开朗,我们女人结婚后为了家庭和孩子不停的忙碌,却忘了提高自己,让自己渐渐的变成黄脸婆,失去了女性的魅力。每天做着一成不变的饭菜,住着一成不变的房子,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我们忘记了阅读,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改变,我们甚至成了怨妇。

现在想想如果我们大家有时间多看书、健身、保养,随着时光的迁移变的越来越好,那样我们是不是会更喜欢自己,我们的家庭也会变的更加的和谐。

让作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篇8

一、激情导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在课堂导入上下工夫。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悬念、讲述故事、猜谜语等多种形式,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比如,在教学《我最喜爱的一种动物》时,我创设了以下情境,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学们,听说老师今天要上作文公开课,我的两个‘好朋友’也闹着要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声回答:“想。”“那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闪亮登场吧!”随着如雷般的掌声,我从讲台下“请出”我预先准备好的两位“朋友”———白兔和乌龟。看到我的两个特殊的“朋友”,学生们都笑了。我趁机追问:“同学们,我的朋友可爱吗?”“可爱。”“那想不想把这么可爱的小动物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呢?”“想。”“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写有关小动物的文章。”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给作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

二、善用鼓励,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但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采用各种办法,使学生逐渐找回自信。鼓励、表扬是增强学生自信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获得自信。比如,在教学《我最喜爱的小动物》时,我把我的两位“好朋友”捧在手中,问:“同学们,我的好朋友分别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谁愿意来说说。”班上的孙××一听,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最喜欢小白兔,我能摸摸它吗?”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小白兔,脱口而出:“小白兔,真可爱。两只耳朵竖起来,一身洁白如雪的绒毛真光滑,一对像红宝石似的大眼睛骨碌碌地转动,活泼机灵急了。”听了孙××对小白兔的赞扬,学生们都很惊讶,因为在大家心目中,孙××讨厌写作,甚至有点“闻作色变”,可今天竟能出口成章。看到了学生们的脸上流露出对孙××表示赞扬的表情,我也趁机表扬孙××:“同学们,听了孙××对小白兔的赞美,你们觉得他棒吗?”“棒。”“对,太棒了!我们的孙××真是了不起,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希望同学们也向他学习,大胆、毫不吝啬地对我的两个‘好朋友’发表自己的见解。”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手争着发言。我对每位发言的学生都给予了肯定。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大增,发言更积极了。

三、教师勤“下水”,让学生有模仿的蓝本

没有模仿,就没有创造,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模仿课本、课外读物上精彩句段的描述方法以及整篇文章的巧妙构思。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坚持“下水”,用“下水文”进行教学,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提高作文能力。比如,学完《我最喜爱的动物》一课后,我运用生动、形象的语句,把自己喜欢的小狗———波比调皮可爱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我还在一些优美的词句下面有计划地用线段画出来,让学生品读。学生们在欣赏我的“下水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感悟到写作文其实并不难,只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话,记录自己的生活,抒发自己对身边发生的事的认识与感想。如此一来,学生就会逐渐爱上写作。

生命意识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篇9

一、承载生命情感的需要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浸染着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 饱含作者丰富细腻的个人情感因素。“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情感的表达是作文的根本。在实际生活中, 学生或活泼可爱, 或浪漫敏感, 或慷慨激昂, 但在作文时他们独特的个人魅力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作文中弥漫着没有思想、没有生命的令人不忍卒读的“无魂文”气息。写作就是要宣泄学生生命的情感, 点燃他们心灵的火焰, 让真实生命的情感在习作中充分地表达、自然地流露。感人心者, 莫过于动情。只有动情写成的作品才能动人, 没有感情的品质, 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带着情感走进作文世界, 我们会发现, 作文里面有许多情感的因素, 作文教学难道不应该让学生发现情感、理解情感吗?情感是作文的思想, 是作文的灵魂, 在我看来, 一篇篇作文都在表达着情感的主题, 如果说它们有所不同, 那也只是方式与内容不同而已。学生的作文因情感染上了生命的色彩, 情感愈丰富, 生命色彩就愈艳丽动人。在作文课上, 我们强调说真话, 抒真情, 让喜怒哀乐自然活泼地流淌在笔下;用自由之笔, 写自得之见, 抒自然之情, 显自在之趣。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情感而自然而然地表露出来, 就能让学生乐于写作, 不再把写作文当做洪水猛兽, 而是把它当做一种自觉的、愉快的学习模式。

二、映射个性生命的色彩

写作不是要完成教师的任务, 而是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 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言为心声, 作文是学生感情的宣泄, 心声的表露, 个体生命特征的体现。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最灿烂的一个阶段, 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与众不同的, 他们本应该用他们的自由之笔抒他们的自由之趣。但可悲的是在走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的路途中, 他们逐渐泯灭了个性, 封闭了想象的空间, 这种内在与外在的强烈反差也导致学生人格的分裂, 即做人和作文背道而驰。所以, 作文训练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 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识, 让个性色彩在作文中得以充分展现。

首先, 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启发学生写作文的立足点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自然、人生、社会,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用生活滋养心灵, 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启发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 激发他们对生存状态和环境的关注, 逐渐形成“品生活”的能力。作文要真实地反映学生生命活动的状况, 这些状况是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因为学生对自我的生命活动轨迹是最熟悉的。这就要求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 以身边发生的事为依据, 让学生的作文表达生命的本真, 这才是写作的最高境界。

其次, 要鼓励学生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意。不管是欢乐, 抑或悲伤, 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 都曾悄悄地珍藏过, 在内心深处隐藏着一股写作的喷泉, 从而我们的笔下也应有属于自己的那一道心灵烙印。心灵的痕迹, 也是一段成长的见证, 从心灵的层面关注作文训练。作文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表露, 是对生命的独特体验, 也是学生学习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有责任释放学生的心灵, 帮助他们挖掘写作的潜能,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深入生活, 感受生命, 表达性情。鼓励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世界, 用缜密的头脑思考人生, 用思辨的智慧质疑生活。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成长为写作的主人, 才能在作文的世界里自由地翱翔与翩翩起舞。

再次, 在作文训练中要开启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 使其在作文过程中不受原有思想的约束、不囿于固有的观念, 让他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在这样的状态下写出的作文岂不情文并茂、荡气回肠, 令人欢欣不已呢?我尽量让学生学会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体味人生百态, 让他们用自由之笔书写人生的春暖花开、跌宕起伏。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心智, 使学生真实地袒露内心, 真诚地拥抱生活。

三、体悟多元生命的情趣

首先, 要敏锐地感受自然。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陶渊明赏菊, 陆放翁咏梅, 周墩颐说莲花, 鲁迅赞美小草, 茅盾咏叹白杨……这些无独有偶的惊奇都源于自然赋予人类的启示。拥抱自然, 你可以联想飞禽走兽、风雨雷鸣, 可以联想日月星辰、江河湖海, 也可以联想北国的大漠、南国的古镇……自然万物呈现了各种各样的生命轨迹, 或深或浅, 它代表着曾经某些事物的存在, 有时候我们的心灵也需要一种表达来抒发内心的情愫,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也需要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与哲思。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用心去感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心动才有行动。只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拥抱世间万物, 必能敲出令人怦然心动的华美乐章。

其次, 要关注体悟世事。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 这才是青少年应有的生命状态。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中, 诸多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成了只会读书而没有思想的书呆子。殊不知, 社会、家庭、校园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很多学生对身边发生的热点、焦点事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写作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 在这种被禁锢的状态下写出的文章能闪烁思想的光芒, 令人耳目一新, 起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吗?

再次, 要注重利用文化资源。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是来自作者的心灵感悟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如果没有史铁生在地坛公园的徘徊沉思, 他不会有对命运的深切体悟, 也不会由个人命运的残酷升华到生命的永恒流变, 他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待生命中不期而遇的苦难, 他超越了个体生命有限的必然, 他是一个生命的舞者。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是他情感的寄托, 作者借眼前美景抒“颇不宁静”之情, “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 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所以荷塘、月色成了作者抒发思想情感和树立理想人格的载体。因此, 利用好现有的文化资源, 向学生展现多元生命的形式, 加深学生对生活情趣的感悟, 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内阅读固然重要, 扩大课外读物的渠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步伐, 增加对生活、人生、命运的关注, 这有助于真正培养有文化品位、会思考感悟、能表情达意的人。

互评互改让学生作文更有生命力 篇10

学生缺乏自己的思想, 也就是在作文的立意上欠缺生活常识, 在感情上缺乏真诚。学生需要感受生活, 需要交流感情, 这些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语文教师面对大量作文, 批改时很难做到个个面批与深入交流。同时教师与学生对生活不同的理解, 很难达到和谐融洽地沟通。针对这些问题, 我尝试以互评互改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他们的年龄相仿, 阅历相似, 思想接近, 容易沟通。

一、当“向导”引路, 放胆起步

在实施互评互改之前, 教师要做好准备, 为其创造条件:

1.分组学习———协同与竞争结合

分组是为了更好的协同学习。互评互改中的“互”应该要建立在写作能力相当的基础上, 这里所说的“分组”不是按照写作能力分层, 而是根据学生相似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分组, 四人为一组。在组与组之间建立竞争机制, 这种竞争避免个人主义, 而强化集体主义意识, 为互评互改、互惠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

2.自主命题———自由与约束结合

通常学生都是按照老师给的作文题目写作, 这些题目有的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 有的是学生写过不愿意再重复的内容, 这些题目无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自然无法让他们发自肺腑地写作, 就信口胡诌, 没有真情实感, 连自己都看不下去的作文怎么会感动别人, 没有感情的作文就没有生命力。所以, 让学生自主命题、自由写作, 但自由要建立在小组约束上。小组四个成员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轮流出题, 题目可以和其他组分享, 这样的命题会让学生快乐接受, 写出来的作文会更有生命力。自主命题, 自主要求, 自主评改, 这些都为互评互改奠定了民意基础, 实施互评互改就能如鱼得水, 通畅无阻。

3.随时评改———课内与课外结合

语文教师经常把语文教学分成两大块: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比例较少, 作文教学就是作文评讲课, 一般两星期才一节课, 而一节课的时间评讲作文的优劣远远不够, 所以作文评改应该实行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 课内教师指导评改方向, 课外让作文充分被批阅, 让学生随时评改, 这样的方式让评改更细致, 不会给学生造成压力, 也让作文教学贯穿语文学习整个过程, 而不会把作文教学割裂于平常语文教学。

二、循序渐进, 让互评互改成为作文的主旋律

“修改自己的习作, 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做到语句通顺, 行款正确, 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 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新课标对高段学生提出了作文修改的要求。我觉得在习作上培养学生之间的互评互改迫在眉睫。

1.明确目标, 组内评价

修改每一篇作文前, 应让学生明确修改目标。每一篇作文有每一篇作文的写作要求。因此, 修改的目标也有所不同。如《童年的趣事》作文, 修改的目标应定在学生所写的事的“趣”与“真”上。 《我的同桌》修改时应关注所写人物的“诚”与“真”。只有明确目标, 小组内的互评互改才能有序进行。

2.组间交流, 优中选优

根据习作内容, 小组沙里淘金, 找出亮点 (如个性化的语言, 出彩的句子, 有创意的开头结尾) 放大优点, 组员相互交流、学习。 再推荐到全班展示。然后组织学生相互评说, 使学生了解别人写得好的地方, 明白为什么好, 以便从中吸取经验。

3.中肯建议, 互助修改

作文会诊室。每半个月, 我会用一节课组织孩子携带候诊的作文进入“作文会诊室”。我和全体同学一起对这些作文进行“会诊”。“会诊”的形式不必拘泥:可以请出文章的作者介绍自己的创作经历, 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需要寻求的帮助等内容, 随后请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进行评论, “横挑鼻子竖挑眼”:分析文章的优劣;例举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对问题直言不讳。课后有一个小要求:每个孩子当天的作文内容都要围绕着课堂中任何一个环节展开。这样的“会诊室”是作文评议的训练场, 孩子们在“会诊”的过程中能提高自己对文章的审美水平和修改的能力。如果你长期坚持, 他们会形成评议的习惯, 整节课孩子参与面广, 讨论热烈, 你只需作适当引导和组织即可。

三、仿“名家”修文, 文章不厌百回改

说到修改, 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最难以监控, 也是最容易遗忘的环节, 往往以教师的修改越俎代庖, 这是剥夺孩子习作自主权的体现。我们在指导孩子习作时, 与其大谈方法技巧, 不如花些时间, 放手让他们好好修改。

1.让题材开阔起来

一次习作《我最敬佩的人》, 交上来后发现学生千篇一律的素材:清洁工阿姨清早扫大街;风雨中指挥交通的民警, 救死扶伤的医生叔叔……无可厚非这些人物的确让人敬佩, 却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 写出来文字虽激情澎湃, 却没有温度。难道孩子们的身边就没有值得敬佩的人吗?互评小组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关心学生的林老师, 助人为乐的班长大大, 弹得一手好钢琴的文娱委员, 劳动时不怕脏不累的“小不点”,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经过一系列的罗列之后, 学生惊奇地发现身边有如许多的人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他们普普通通, 做着平平凡凡的事, 却一样让人钦佩。小组交流后, 孩子们知道写作是可以从身边无数个点展开去思考, 没必要去编造。思维打开, 题材开阔了, 选择的面广了, 修改也有了方向, 面临的选材难、假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看, 学生之间才有共同的语言。

2.让素材真实起来

还是《最让人敬佩的人》习作, 学生反映选取的事例丰富了, 但是内容却不真实。如一位学生写到:“我爷爷虽然60多岁了, 但身手依然敏捷。一次, 爷爷晨练回来, 走进楼道。碰到两个蒙着脸着人正在撬一户人家的门锁。我想:糟了, 那一定是小偷。爷爷亮起大嗓门, 厉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小偷见爷爷人高马大, 心也虚了, 赶紧扔了工具, 准备逃跑。别看爷爷六十出头了, 但他天天锻炼, 身手自然不凡。他一把将一个小偷摁倒在地, 另一个吓得灰溜溜地跑了。”一读这样的文章, 学生也哄堂大笑:“你爷爷, 可以当成龙的师父了。太假了吧!”是呀, 胡编乱造是永远写不好作文的, 作文要写真实的, 要说真话。小组再相互交流修改。

学生甲:一看这事例, 感觉就是假的。平时爷爷最喜欢做什么事, 难道你不知道吗?

作者:爷爷最喜欢养花, 养鸟, 家里什么东西一坏, 他都能修好, 还有他特别热心, 比如有一次……

学生甲:这不对了吗?在这些生活事例中选一两件事来写, 多好。

3.让内容丰富起来

今天上《我的同学》作文修改课, 我让小组展开互批互改:找出同伴文章中写得好的细细品读, 再找出一处写得不够具体的地方, 写下修改意见。最后, 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甲:xx (作者名字) , 你写刘冬在运动场上的表现写得很精彩。但是你写他作为班级的劳动委员带领大家一起劳动的场面既不具体也不真实。“昨夜刮了一场大风。第二天一早, 刘冬就赶到学校, 只见他手拿扫帚, 把树叶、垃圾扫成一堆, 又用两把扫帚, 把垃圾夹住, 然后扔进垃圾筒里。”两把扫帚夹着扫, 这完全是调皮捣蛋鬼才会做嘛?

作者 (专注地听着, 不时地点点头) :那该怎么改呢?

学生:你难道没见过同学扫地时的情景吗?回忆一下, 扫地时他的动作、神态。在劳动中可不能做哑巴哦。他总会说话吧。适当加入一两句说话句, 定能让文章活起来。

作者:我知道了, 可以写他怎么指挥大家劳动的情景, 怎么鼓励大家劳动的。有了说话句文章一定会更具体了。

四、让互评互改成为焕发活力的源泉

一篇作文一周在评价, 一周在修改, 其实等于两周完成一篇作文, “善作不如善改”, 作文要改才有效。不仅对学生写作水平提高有帮助, 而且培养了学生互助、谦虚的品德, 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塑造。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效用:

1.从作文质量上, 真实有情。同龄人的评改让学生更能信服, 同龄人更能了解对方想法, 从自己角度提出建议, 中肯而有效。所以, 互评互改让学生在内容上更趋真实, 力求为同龄人认可。学生在经过评改完更有生命力, 更能引发同龄人的共鸣。

2.从写作水平上, 一举双赢。被评改者和评改者在讨论中甚至争执中找到自己作文的不足, 都能谦虚地接受他人的意见。 评改别人, 反思自己, 一举双赢, 事半功倍。

3.从写作热情上, 积极主动。互评互改让学生树立“作文为自己写、为自己改”的意识, 从而对作文不排斥, 反而能积极主动地写作, 写作欲望被激发, 写作能力逐步增强。当然, 任何一项教学措施都有它的短板, 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各个细节, 尽量让利大于弊。

五、发挥教师的导向, 让互评互改彰显个性

互评互改在实施过程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评改目标明确, 不要高估学生能力

针对学生内容修改的作文更能有的放矢, 避免泛泛而谈, 否则, 会让学生互评互改流于形式又增加学生负担。不要让学生点评结构等有难度的内容, 要把目标定位“点评学生作文是否真实, 应该怎么改”就可以, 任务既明确又不难, 学生评改起来兴趣盎然。

2.教师适时引导, 不可放手学生评改

教师的介入应该在“优中选优”阶段, 认真审核, 看看评价是否符合“内容真实、情感真挚”的要求, 看看学生的评语有否不当、 是否有恶语中伤之处。在学生修改完可以再选择最好的一组进行点评与肯定, 激发学生的热情。

3.掌握修改方法, 不要面面俱到

明了修改的目的,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修改”, “修改什么”, “怎么修改”。教会学生在文章的真实与具体两方面进行推敲斟酌, 下功夫。在一篇文章中不要什么都改, 那样既费时又抓不着重点。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 反而什么都没抓住。

文学家欧阳修告诉我们一个作文修改的窍门:“多为之, 自工。”疵病不必带人指摘, 多作自能见之。在作文批改方面, 我们教师应该向农民学习, 把庄稼种下, 多施肥, 勤耘作, 庄稼自然会长得好。而不应该像只会拿着大剪刀的园丁那样, 总是按照自己预定的样式去裁剪花草, 总把那些不按要求长出来的枝叶裁掉。愿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名辛勤的农民, 在互评互改的作文田野上, 收获丰收的喜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堂转型的挑战[N].中国教育报, 2015-3-16 (8) .

上一篇:党员标兵评选标准下一篇:病房管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