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2024-09-18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共9篇)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1

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字音

草铺pū亡wú赖剥bāo开系jì红领巾

店铺pù死亡wáng剥bō削系xì铃铛

还hái有载zài满清平乐yuâ

一去不还huán记载zǎi快乐lâ

收篙(gāo)停棹(zhào)卧剥(bāo)莲蓬(peng)翁媪(ǎo)倭(wō)瓜澄(chãng)澈咀嚼(júe)慢慢地嚼(jiáo)运转(zhuǎn)自如

近义词:

安静(清静)充满(布满)幸亏(幸好)喧闹(喧嚣)闪烁(闪耀)瞎闹(乱闹)存心(故意)惩罚(处罚)轻盈(轻巧)天赋(禀赋)驱逐(驱除)营养(养分)戏耍(玩耍)痴迷(着迷)绞尽脑汁(想方设法)

一本正经(道貌岸然)

词语搭配:(干冷)的空气(白色)的烟(安静)的态度

(寂寞)的旅程(行路)的情趣(轻松)的步伐

(悦耳)的铃声(湿软)的土地(甜美)的营养

(绿色)的篷帐(最大)的愿望(碧绿)的溪水

(悄悄)地爬上(轻轻)地翻动(缓缓)地拨动

随意地飞 情不自禁地笑 不停地繁殖 翻来覆去地看

绞尽脑汁地思考一本正经地讲

课文、语句解析:

1、《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内容上都描写了古代儿童有趣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在体裁上均为叙事诗词。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牧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吕岩。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

向往。

诗意: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2、《舟过安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此诗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对两个小童子玩耍中透出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从中也看出诗人的童心未泯。

诗意: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3、《清平乐·村居》是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全词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其中“清平乐”是词牌名。

诗意: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茅屋里,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茅草屋外,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而最淘气,也是最让人喜欢的小儿子在河边顽皮地卧着在剥莲蓬玩。《舟过安仁》的作者是___朝诗人_____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渔船小童的调皮。

7、《古诗词三首》中,儿童的形象惹人喜爱。《牧童》中是这样描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清平乐。村居》中

是这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原名林含英,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4“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5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作者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回味不已。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完,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7《祖父的园子》

1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2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3《祖父的园子》为什么“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因为祖父的园子给了“我”自由,给了“我”快乐,这儿是“我”童年的乐园,“我”的童年因这个园子而幸福无比,所以“我”会念念不忘。

8《童年的发现》

1作者:俄国费奥多罗夫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4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5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C黑旋风浪里白条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立志名言)

君子处世,就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永不止息。

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传家宝》(立

志名言)

不一定年龄大的人才有理想,一个没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岁数也是虚度光阴。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惜时诗句)

不要虚掷光阴,否则到老的时候,后悔也无济于事。

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偶成》(惜时诗句)

时间是过得很快的,一转眼就告别少年时光了,但要掌握一门学问却是很难的,所以请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

5.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求索诗句)

追寻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长的,我将不断地追寻、探索。

6.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好学名言)

不积累半步行程,就无法到达千里远的地方;不汇集涓细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

河大海。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2

教学目标

1、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5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

二、初读诗文,展现画面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

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一个‚弄‛,一个‚卧‛。(可爱、调皮、疲倦)

(4)、再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并加上自己的想象。

2、学习第二首诗。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释义: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五、再读诗文,感受意境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的记叙文或者散文。

2、默写《牧童》。

五、板书设计

牧童短笛 舟过安仁

吕岩 杨万里

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1)介绍作者辛弃疾。

(2)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3)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喜欢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味。)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继续品味‚醉‛字。)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四、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五、板书设计:

草葱笛悠

牧童 寄情于景 情景交融

晚归休憩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童年生活画面。

2、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毡、嚼、傻‛等生字,积累课文中有意蕴的句子,了解小说《城南旧事》。

课前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电影《城南旧事》片断,配歌曲《送别》,了解小说《城南旧事》。这是根据我国当代作家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拍摄的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断,这是一部怎样的小说呢?阅读课文后面的‚资料袋‛。

2、电影中的主题曲是《送别》,唱出的不仅仅是对离去的朋友的不舍,也唱出了对美好童年的深深依恋。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

3、读课题,闭上眼睛想一想,说说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三个词语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组合出无数的画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流畅地说出

自己的想象。

二、自由畅读,步入童年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的读音。

2、说说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哪些事情?并个别朗读相应的课文。(1)看骆驼咀嚼。(2)看骆驼脱皮毛。(3)关于铃铛的遐想。(4)怀念骆驼队。

3、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

◇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我‛很喜欢骆驼。◇‚我‛很善良。……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四、作业:

1、摘录写有情趣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3)童年很快就过去了,过去就不会回来了。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②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 ③带着自己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二、吟诵课文,回味童年

1、轻声吟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感情。

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三、拓展延伸,珍惜童年

1、作者的童年如此有趣,那么同学们的童年又有什么记忆最深的事情吗? 学生们说说自己童年最有趣的事情。

2、写一段自己的童年中最有情趣的事情。

3、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板书设计】6、冬阳·童年·骆驼队

咀嚼

深深的怀念

铃铛

剪驼绒

找骆驼 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的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揣摩、品读重点句段,体会我在园子里的心情,选择课文段落能有感情地朗读。

3、认识‚蚱、嗡、啃、樱‛等几个生字,正确书写‚蚂蚱、樱桃、蚌壳‛等词语,摘录描写优美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题:祖父的园子,读读注释。

2、介绍作者。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思考: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体验,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词句,言之有理的,都应该鼓励。学生可能的会有这样的印象:

(1)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好玩的地方。(2)祖父的园子里充满了快乐。(3)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4)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很自由的地方。……

2、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地朗读。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1、默读课文,园子里的哪些情景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1)园子里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①朗读第一自然段,想象描写的情景。

②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③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2)我和祖父在园子里边干活边玩。

①默读课文4——15自然段,画出‚我‛干活和玩的句子,细细地读读这些句子,想象我是怎么干活,怎么玩的。

◇‚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

◇‚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

◇‚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我跑过去摘下来,吃黄瓜去了……‛ ◇‚祖父浇水,我也过来浇,但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

②讨论: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③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3)园子里的花、鸟、虫子、倭瓜等。

①朗读课文第17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②课堂交流。引导学生关注下面的句子,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

◇‚愿意接一个瓜,就接一个瓜‛

◇‚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3、默读课文,思考:‚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呢?可以从哪里感受到?

4、找出表现‚我‛心情快乐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四、积累语言,留住记忆

1、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背诵。

2、摘录句子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

乐园

快乐 爱园 自由

家园 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程。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童年时的天真可爱以及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3、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语言的幽默活泼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教师介绍有关胚胎发育的科学知识。

2、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九岁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猜测一下他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5、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 14

达更简洁。

‚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6、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根据学习计划,分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计划:

(1)找出有关的句段。(2)理解有关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在白纸上画出简单的发现流程图。

3、小组汇报,课堂交流。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大的‚发现‛。

四、作业:

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发现‛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并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这样一个梦,或者你真的能飞了,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惊喜、新奇……)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朗读这段话,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格外高兴、得意……)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找一找‚我‛问了几个问题?把问题画出来。◇想一想,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举例说说‚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你能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二、联系生活,向往‚发现‛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首儿童诗。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

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说说你知道那些儿童诗。可以说说诗歌的题目,也可以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课文,能把诗歌流畅的朗读下来。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

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

2、在充分朗读、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

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区别:组诗有小标题;每一节诗歌写的是不同的内容……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

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我‛的一些美好的愿望,《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的生活学习场景。

①说说《我想》描写了‚我‛的哪些愿望?

◇‚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

◇‚我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

◇‚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

……

②说说《童年的水墨画》描写了哪些学习生活场景? ◇在街头看书

◇在溪边钓鱼

◇在江上游泳 ③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指导学习《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说说‚我‛的那么多愿望中,那一个最令你神往?

②默默诵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③有感情的朗读最令你神往的愿望。

(2)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具体说说。◇春暖花开的时候,坐在绿绿的草地上……

◇在阳光下,春风中起舞……

◇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指导学习《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比上眼睛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

(2)细细朗读有关的诗句,体会其中的快乐。(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四、诵读诗歌,感悟语言

1、自由诵读诗歌,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特别的句子。(1)‚牵着万缕阳光,/悠啊,悠——/悠出声声春的歌唱‛(2)‚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3)‚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

2、说说这些诗句特别在什么地方?

(1)很有韵味。

(2)语言中有图画。

……

3、朗读或背诵这些诗句。

五、作业:

1、选择背诵诗歌。

写一首儿童诗。

口语交际二

难忘童年

教学目标

1、回顾本组课文内容,感受童年的快乐,勾起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

2、能清楚、具体地说自己童年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事情。教学过程

一、歌曲回放,回顾往事:播放歌曲《送别》,在歌曲声中回顾本组内容。指名请同学分别说一说《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讲述的内容。

二、打开记忆,回忆童年

1、我们的童年生活中有喜有乐,有悲有痛,你记忆深处留下的是什么故事呢?老师先说一个自己记忆最深的童年故事。

2、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要求:清楚、具体。

3、同学们自由和同桌说自己最难忘的事情。

4、课堂交流,老师、同学及时做出评价。

三、积累内化,升华主题

1、请同学朗诵在上《儿童诗两首》时所写的小诗。

2、老师推荐书目:《盛世繁花》、《一路风景》、《雾都孤儿》。

习作 二

教学目标

1、看图作文——一场球赛。要求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并加上个性化的题目。

2、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3、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课前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准备范文一篇。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那会飞的梦,那冬阳下的骆驼队,那一声‚精彩‛和‚糟糕‛……今天,老师让同学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 22

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说说,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②要根据我们的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钓龙虾,可以是恶作剧,可以是有趣的经历……

4、全班交流: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共同讨论,选材是否新颖,是否能突出‚有趣‛。)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读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1)文章给人的感觉真实吗?有意思吗?有趣吗?

(2)范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里活动的描写怎样?那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3)‚好笑‛、‚有意思‛中蕴涵什么呢?你有体现你个性的有趣的事吗?

四、写出‚有趣‛,写出个性

1、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好的题目告诉大家。

(材料可以是课文图中的内容)(‚虎口‛脱险、夏天的‚雪花‛、龙争虎斗……)

2、用心写一段开头。

3、全班交流自己写的开头,修改。

第二课时

一、用‚情‛写,写出‚童趣‛

1、朗读自己上节课写的开头,然后继续快速作文。(可以选择自己的材料,可以选择课文中的《球赛》)

2、再次让学生明确写作的范围,并要求在20分钟内完成450字左右的文章。

3、在教师的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有趣‛二字,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挂出有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二、用‚心‛改,改出水平

1、请划出你自认为写的比较好的句子与大家共享。

2、再次修改。在自改过程中,学生重新感受写作的过程,在查缺补漏中完善了自己的作文,享受了习作过后的愉悦感。

五下第二单元改写古诗词三首 篇3

在一个轻风拂面的黄昏,一个大约七、八来岁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看着正在贪婪地吃草的羊群,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支短笛,吹起他那首心爱的牧羊曲,悠扬的笛声,伴随着一阵阵微风,顺着辽阔的草原,渐渐地飘向那遥远的天边。

吹着吹着,牧童感觉肚子饿了,便吹声口哨,引着那一只只肚子吃得圆滚滚的羊儿,回圈去了。晚饭后,牧童又拿起他心爱的笛子,轻轻地撩开蒙古包的门帘,出去了。他是去哪呢?原来他又来到刚才放牧的草场,一个小山凹里。

牧童坐在松软的草地上,一边吹着笛子,一边凝望天上时隐时现的一弯新月。

他望着月亮出神。他想:月亮上是不是真有神奇壮丽的广寒宫?是不是真有美丽的嫦娥仙子?是不是真有那只活泼可爱的玉兔?还有那吴刚,是不是还在伐着那棵千年不倒的树呢?一个个充满童稚的问题萦绕在牧童的脑海里。

不知过了多久,牧童觉得有点累了,他趴在草地上,手托着头,想像着月亮上的一景一物,梦想着自己哪天能飞到月亮里,走近那座神秘的月宫。

晚风习习,牧童渐渐困了,躺在旁边的草垛上,带着心中的梦想,慢慢地闭上了眼睛,脸上露出恬静的微笑,仿佛告诉我们,他来到了月宫,看到了嫦娥,还有那只蹦来跳去的玉兔„„

改写《牧童》

在蓝色的天幕上,镶嵌着无数的群星。在大地上,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长满了野草,到处翠色欲流。那繁茂的野草,在习习晚风中摇曳着。

忽然,晚风中吹来牧童悠扬动听的笛声,时断时续。小牧童的身影也渐渐清晰起来。只见他骑在水牛背上,闭着眼,小脑瓜随着笛声的旋律不时晃动着。笛声打破了乡村傍晚的静寂。小牧童牵着水牛来到池塘边,找到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后,小牧童就去采野果、抓鱼和采莲蓬了。

累了一天,牧童匆匆吃过晚饭后,已是黄昏之后了。他眼皮开始耷拉起来,打起了哈欠,微微闭上了双眼。他连蓑衣来不及脱,一阵睡意就袭来了,他便在露天的月夜里休息了。

《清平乐·村居》改写

盛夏时节,天气燥热,树木茂盛,绿树成荫。不远处,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茅屋旁的小溪明如玻璃,连溪里的小鱼都能看得清楚。在灿烂的阳光下,溪面显得波光粼粼。那么耀眼,那么美丽,泛起一阵阵涟漪。溪面上有几朵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开花了,还有的似放似没放。白里透粉,粉里透红,像一个个羞涩的少女面带微笑。小溪边长满了绿油油、青翠欲滴的小草,在小溪和荷花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可爱了。

屋檐下,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坐在土坑上,手里拿着小酒杯,一边品尝着小酒,一边用吴地的地方话亲热地交谈着,还时不时得哈哈大笑。从他们红彤彤的脸颊上可以看出他们已有些醉意。老夫妻一边欣赏着外面的美景,一边看着他们的三个儿子在干什么,原来呀,他们都在劳动呢,看到这些,他们俩欣慰的笑了。

在小溪的东面有一块被开垦出来的庄稼地,上面长着绿油油的豆苗,大儿子正拿着锄头,一点一点地给它施肥、除草、除虫。干得多么卖力呀!那二儿子呢?他也没有闲着,他坐在院子里,一群鸡在他身边走来走去,咯咯咯得叫着,好像再说:“你在做什么呀?”噢,原来他在编鸡笼子,十分专注,他的手可真巧,不一会就编好了。而尚未成年,最讨人喜爱的小儿子呢,干不了什么事,只能趴在小溪边一边调皮地逗着游鱼,说是卧在地上,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又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活像个不老实的小泥鳅。他看见一个个莲蓬又大又圆,口水都快流下来了,便把它们一个个剥下来,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剥着莲蓬吃,一边和两个哥哥打着招呼,他摇着小脚的样子真令人喜爱!真是一个调皮的小娃娃!

这是一幅多么恬静,多么温馨的田园生活画卷啊!真令人向往啊!

清平乐 村居(改写)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条小溪。小溪清澈见底,还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呢!它像一条蓝绸带,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小溪里长满了荷叶,挨挨挤挤的,似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时不时有晶莹的水滴滚下来,一阵风吹过,荷叶翩翩起舞,如同一位羞涩少女。在荷叶的缝隙间星星点点地绽放着雪白的荷花,那么高贵,那么圣洁不由得让人想起天山的雪莲花,让人想起了那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动着,一会儿从水底蹦起,发出“扑通”的声音,一会儿在水底与朋友玩耍。阳光偷出来了,照的河面波光粼粼。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倒映在湖面上。哦,原来是一棵茂盛的松柏树啊!

在不远处有一个小茅屋,长长的爬山虎爬满了屋顶。在屋后,竹子稀稀朗朗地长着,那竹子青翠欲滴,郁郁葱葱。瞧,那边还种着一大片的豆苗呢!一对白发斑斑的老夫妻正在屋门前一边喝着老酒,一边用吴地方言谈笑风生,互相取乐。老婆婆还做着针线活,老公公注视着老婆婆,他们陶醉在了这一刻。一副幸福、甜蜜的样子。

他们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锄着豆田里的草,只见他头斗笠,身着短袖。他倾斜着身子,两手紧紧地握着锄头,卖力地锄着。全然不顾额头上的汗珠悄然地落下来。他是那么地专注,那么地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一不当心就把幼小的豆苗锄掉。二儿子正坐在地上专心致志地编织着鸡笼。他一边编织一边想:我可要快点织,这样既可以多挣些钱,让我们一家老小过上好日子。还可以让小鸡不再着凉,住进温暖而又舒适的家了。小溪旁,小儿子正趴在地上,摇着小脚剥莲蓬呢!他边剥边喃喃自语道:“我可要快点剥,这人间的美味佳肴,要让爹娘和哥哥们尝一尝。呀,真好吃!”

乡村宁静的生活、农村朴素恬静的环境、其乐融融的一家人,构成了一副美丽的乡村田园图。辛弃疾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词——《清平乐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舟过安仁》改写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上波光粼粼,水草随着流水微微摆动,小鱼和小虾自由地在水中游来游去。金色的阳光柔和地照射着水,鱼鳞闪闪的亮光显得格外美丽。河岸上,绿茵茵的野草密密麻麻,远处的山峦高低起伏,就像一幅迷人的山水画。

突然,一阵嬉笑声打破了寂静的风景。远处漂来一只小船,小船上坐着两个谈笑的小孩。他们一个穿着红肚兜,一个穿着白衬衫,两个人都赤着脚。一个大一点的小孩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突然,一个小孩撑起了一顶伞,可并没有下雨呀?原来他们用伞作船帆,让风带船前进呀。船在缓缓地前进,两个小孩“嘻嘻哈哈”地打闹,他们真聪明呀!

《舟过安仁》改编

在宋代的时候,杨万里的小舟在湖面上慢慢行驶着。被舟划过的水面上荡起了一圈圈波纹。

初一语文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篇4

芸(yún)榆(yú)痣(zhì)褪(tuì)卜(bǔ)磕(kē)

巍(wēi)焚(fén)

占据 zhàn jù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

狡猾 jiǎo huá诡计多端,不可信任。也作狡滑。课文当中没有贬义,是机灵的意思。

劝慰 quàn wèi劝解安慰:比赛失利后,大家都来劝慰他。

心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纠纷:争执的事情。

迷迷糊糊 mí mi hūhū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

模模糊糊 mó mó hū hū思想上不清晰。

7、再塑生命的人

搓捻(cuō niǎn)将线、纸等搓成的条状物。

企盼qǐ pàn盼望希望。

繁衍(fán yǎn)逐渐增多或增广。

迁徙(qiān xǐ)迁移。

截然 jié rán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不同。

感慨 gǎn kǎi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

惭愧 cán kuì因有缺点﹑错误或未能尽责等而感到不安或羞耻。

抚弄 fǔ nòng 抚摩摆弄。

疲倦不堪 pí juàn bù kān 倦:疲倦,劳累。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小心翼翼 xiǎo xīn yì yì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甚:很,极。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混为一谈 hùn wéi yī tán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恍然大悟 huǎng rán dà wù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 形容好的东西太多,美景多得看不过来。

油然而生(yóu rán ér shēng)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看不过来)。

繁花似锦(fán huā sì jǐn)无数色彩鲜艳的花,好像漂亮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风云突变(fēng yún tū biàn)比喻局势突然发生巨大变化。

不可名状(bù kě míng zhuàng)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落英缤纷(luò yīng bīn fēn)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冥思遐想(míng sī xiá xiǎng)遇到问题后长时间、多角度地从远处思索;深沉、悠远地思索或想像;长远的思念或指超时空的遐想,奇思幻想。

期期艾艾(qī qīài ài):形容口吃。西汉周昌口吃,往往连声“期期”。三国魏邓艾口吃,往往连声“艾艾”。

8、我的早年生活

辛辣 xīn là味辣,比喻文章风格或人的性格厉害。

讽刺 fěng cì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谋生móu shēng 讨生活,营求生计;设法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

冷漠(lěng mò):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不关心。

仁慈(rén cí):仁爱慈善。

偏爱(piān ài):在几个人或几件事物中特别喜爱或单单喜爱其中一个或一件。

遗憾:(1)遗恨。(2)不称心;大可惋惜。

尴尬(gān gà):(1)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2)行为、态度不正常的。

开拓:(1)是指从小到大的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2)一般也泛指扩大,扩充;以及采掘矿物进行的修建巷道等工序的总称。

倾向:偏向于一方。

威慑(wēishè) :是指凭借力量或势力使对方感到恐惧。

聪慧:聪明而有智慧。

萤火虫【yínɡ huǒ chónɡ】:小型甲虫,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

辉煌:光辉灿烂的。

停滞不前(tíng zhì bù qián):停止下来,不继续前进。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荣耀:光荣,使人感到骄傲。

宽宏大量(kuān hóng dà liàng):形容人度量大,心胸开阔。

独具慧眼(dújùhuìyǎn):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蛛丝马迹(zhū sī mǎ jì):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滚瓜烂熟(gǔn guā làn shú:形容读书背书流利、纯熟。

整装待发(zhěng zhuāng dài fā):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

一字不漏yī zì bú lòu 是一个字也没有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

9、王几何

聋(lóng):病证名。指听力丧失或衰减。

翘(qiào): 一头向上仰起.

琳:美玉。

须臾(xū yú):片刻,指代非常非常短的时间。

徒手(tú shǒu):空手(不拿器械)

惊讶(jīngyà):有惊异;惊奇之意。感到很奇怪。

屏息(bǐngxī):憋住呼吸,一般形容紧张。

承蒙:套语,多亏受到的意思。

绰号【chuòhào】:别名,外号的意思。

优雅:风度翩翩,高雅的意思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呆板:死板;不灵活。

教条:就是书本主义,书呆子,刻板,不灵活。

离谱:形容事物的发展脱离了规律性。

叛逆:指做出一些违反常态的事,或者不听指挥,不服从安排。

嘈杂(cáo zá):声音杂乱扰人;喧闹。

丑陋:解释为“难看”多局限于指外表、长相;也可指内心、行为的丑陋。

轮番:即不断重复、一次又一次,轮流交替。

喉咙(hóu long):包括咽、食管上部、喉及气管的通向胃和肺的通道,颈的前方上部紧接面颊的部分,也用以比喻形势险要的交通孔道。

舒畅:舒畅安适,心情舒畅,舒服畅快。

铭记(míng jì):深深地记在心里

方头大耳:用于人的长相。一般表示富态像!

得意洋洋: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

洗耳恭听(xǐěr gōng tīng):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持之以恒: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篇5

六年级语文上册 碧草连天 题型专项

金)

5、补充爱国格言: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的感情。—列宁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锦绣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 朱德

爱国古诗词: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四、重点段落背诵默写

詹天佑 ,也 ,毅然接受了任务,.哪里 ,哪里 ,哪里 ,哪里 ,都要经过勘测,.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 ,不能.‘ ’‘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 , , 在峭壁上、.塞外常常 , ,。不管 ,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 ,;晚上,他就、.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遇到困难,他总是想: ,;否则, , 还会。五 课文知识点掌握

1、本单元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说说理由!《詹天佑》:我被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所打动.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下,詹天佑临危受命,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狂妄自大和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藐视,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他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性的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在强烈的爱国精神与科学态度,以及创造才能,提前两年完成铁路竣工.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六年级语文上册 碧草连天 题型专项

《怀念母亲》:我被作者在自己亲身母亲离去时,内心承受巨大痛苦时的情节所打动.作者从小就离开母亲,很少回来,没有很好的帮助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母亲临终之前都没能看到自己日夜想念的儿子一眼,她带着遗憾与不舍离开这个世界,这使作者内心是多么痛苦,唯有关于母亲的记忆成了作者心灵深处的慰藉.2、歌颂祖国的诗文: 《归根》、《江山如画》;歌颂祖国的歌曲: 《歌唱祖国》《祖国你好》近年来祖国或家乡发生的变化: 你知道多少祖国建设的新成就:新农村建设,铁路建设,经济发展 祖国版图上的世界之最:世界最长的古代防御工事——()世界最高的咸水湖——()世界最高的山峰——()世界最低的盆地——()

3、本单元我们接触了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 》,你还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4、演讲稿的特点 针对性)、(可讲性)、(鼓动性).六 课标古诗

1、()万事空,()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示儿》.宋.陆游

2、三万里河东入海,()。

()胡尘里。()又一年。——《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3、()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大成

4、()杏子肥,()菜花稀。

()无人过,()。——《四时田园杂兴》.宋.范大成

5、泉眼无声惜细流,()。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唐.杨万里

6、()六月中,()四时同。

六年级语文上册 碧草连天 题型专项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唐.杨万里

7、(),无边光景一时新.(),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宋.朱熹

8、山外青山楼外楼,().(),直把杭州作汴州.——《题林安邸》.宋.林升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搜集并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秋节的习俗、由来以及与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体会&;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

3、培养热爱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象征着美好,寄托着人们的祝福和相思。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的由来,热爱祖国悠久的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

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文中蕴涵的情感,懂得圆月象征着团圆。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传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全文,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以及有关月亮的传说。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这首儿歌中说到的&;佳节&;,是什么节?

2、交流: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3、揭示课题:《中秋节》

二、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之间借助工具书或查阅的有关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提问:

课文介绍了关于中秋节的哪些知识?

读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的读音。

4、集体交流反馈。

板书关键词语

中秋节的时间

人们的活动

中秋节的来历

有关习俗

有关月亮的神话故事

有关月亮的诗句

5.再读课文,识记生字新词和文中引用的诗句。

三、学习课文第1~3 自然段。

1、课文重点介绍了中秋节的哪些习俗?

(赏月,家人团聚、品尝月饼)

2、摸读课文,找出叙述中秋节习俗的段落。

3、找出你觉得最能体现中秋节气氛的词语。

其乐融融:沉浸在欢乐、祥和的喜悦气氛中。形容一片欢乐融洽的样子。

4、引导学生对这一段质疑,集体交流解疑。

5、&;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是赏月的好时机,那么赏月有何历史渊源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6、指名反馈: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7、教师小结: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要热爱它。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默写生字。

2、收集有关中秋节的诗句和传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有关月亮的故事以及人们吃月饼、过中秋节的意义。

2、联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在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总结全文,积累描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积累优秀诗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听写词语。

2、大家收集了哪些与中秋节有关的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3、根据大家分享的内容,板书诗句进行赏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继续学文,深入体会。

1、指名说&;嫦娥奔月&;的故事。

2、你还能说出一个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吗?

3、过渡语:同学们,中秋节人么不仅赏月,还一家人团聚,一起吃月饼。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5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句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5、过渡语:每逢佳节倍思亲。人们常在月圆之时,思念家人、思念亲人。古代很多诗人都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思亲之情。

请用横线划出课文中的诗句,读一读。

5、你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这些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吗?

6、小结:和月亮有关的诗句还有很多很多,大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寄托着人们对全家团圆、生活美满的向往之情。

7、你还能背诵一首借月抒情的古诗吗?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一背搜集到的与月亮有关的词语和诗句。

3、你的亲人又远在他乡不能回来过中秋节的吗?请给他们写几句话。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7

[第二单元]

五、《古诗两首》 《题西林壁》

[解题]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注释]

1、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缘:因为。

3、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4、此山:指的是庐山。

[诗句理解] 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其他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认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明理]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游山西村》

[解题] 游览山西村

[注释]

1、腊酒:腊月[十二月]里酿造的酒。

2、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3、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4、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诗句理解]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翻过一重重山,趟过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明理] 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6、《爬山虎的脚》

多音字:空:kònɡ(空隙)kōnɡ(空气)易错字:“叠”字注意三个又 “痕”字注意两点 “逐”字不要加点

近义词:舒服——舒适

牢固——坚固

空隙——间隙

均匀——平均

反义词:弯曲——笔直

牢固——薄弱

均匀——不等

仔细——粗心

舒服——难受 构词特点:嫩绿[程度]

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汉族人。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背诵内容:全篇

默写重点:第四自然段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读后使我们也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的重点部分是第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它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它的形状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颜色如新叶。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通过“触、变、巴、拉、紧贴”等一系列动词,清楚地写出了爬山虎爬墙的过程。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它的脚要是没触着墙就会枯萎。

词句解析: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铺”在这里读pū。这两句话具体地写出了爬山虎叶子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的特点。先概括地写出叶子绿得新鲜,看着舒服。令人惊叹的却是叶子长得如此整齐,铺排得那么均匀——“叶尖一顺儿朝下”,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就好像是哪位高明的画家创作的一幅图画。

(2)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叶柄”是连接叶片和茎的部分。作者用这三句话介绍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中间的长句子是对第一句的补充,更具体地说明脚是长在茎与叶柄相连之处,而且是从叶柄的反面伸出来的,它由六七根枝状细丝组成。作者又以蜗牛的触角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写得非常逼真,可见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十分仔细、认真。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理解体会“弯”“拉”“紧”等有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

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一是细心观察,所以才能看见“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才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枝状的六七根细丝”及“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二是连续观察,所以才会发现原先直的细丝,后来变弯了;才会发现没触着墙的脚“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才会发现“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为什么爬山虎的叶尖一顺朝下? 因为爬山虎的茎上有去多小叶子,每片叶子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都有脚,每个脚都在这样拉着茎和叶子往上爬,所以爬山虎能够爬满墙,而且“叶尖”一顺儿朝下。

7、《蟋蟀的住宅》 多音字:藏[cáng]藏身 [zàng]西藏

扒[bā]扒开[pá]扒手 弹[dàn] 子弹[tán]弹琴 易错字:“蔽”注意左下面 “慎”注意三横 “搜”注意竖与又相连

近义词:出名——有名

隐蔽——遮蔽

慎重——谨慎

挖掘——发掘 简单——简明

搜索——搜查

随遇而安——入乡随俗 反义词:慎重——轻率

粗糙——光滑

柔弱——刚强

干燥——湿润

简朴——奢华 构词特点:不光„„还„„[递进关系] 毫不可惜[毫不„„] 弯弯曲曲[AABB] 一条 一丛 一座 两排[数量词] 背诵内容: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句昆虫学家,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观察,完成巨著《昆虫记》。

主要内容: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特点和修建经过。中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词句解析:

1、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作者巧妙地把蟋蟀发出的声音比喻为“弹琴”,又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称为“平台”,让读者感到,这座住宅的设计是很讲究的,它不仅能藏身栖息,而且还具备休闲娱乐的功能,这种形象的语言也反映了昆虫学家对昆虫的特殊感情。

2、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指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蟋蟀的住宅要经过选择,用柔弱的工具自己一点一点地挖。大自然提供的环境满足不了它的要求,它也不用现成的洞穴,可以看出它不肯“随遇而安”。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蟋蟀完全是利用自己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的挖掘的。“柔弱”是软弱的意思。蟋蟀所谓的工具就是自己的前足、钳子、后足、后腿,所以说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

蟋蟀挖掘巢穴是用自己的足和腿,靠这样简单、柔弱的“工具”竟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人教版四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筑成那样好的住宅,所以称赞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多音字:假[jiǎ]假想 [jià]假日

易错字:“谧”注意右边

近义词:静谧——宁静

偶然——偶尔

豪放——豪爽

坐卧不安——如坐针毡 反义词:偶然——必然

崭新——陈旧

不可思议——可想而知

果然——居然 构词:不可思议[不可„„] 浩如烟海[带“如”字词语] 既„„也„„[并列关系] 主要内容:本文叙述的是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雷·魏格纳首创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词句解析:

1、魏格纳性格豪放,天性好动,在静谧舒适的病房里坐卧不安,就像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

“静谧”是宁静的意思,宁静而舒适的病房与魏格纳“豪放”“好动”的性格形成了很大的反差。魏格纳很不适应病房的生活,就有了“软禁在牢笼中的困兽一般”的感觉。这句话引出了下文:由于病房生活的无聊,魏格纳无意识地用食指在地图上画大陆海岸线,借以消磨时光,引出了故事发生的起因。

2、突然,他的手指慢了下来,停在地图上南美洲上巴西的一块突出的部分,眼睛却盯住非洲西海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瞧!这两个地方的形状竟是这般不可思议地吻合!

“不可思议”是指不可想象,不能理解。这句话是说,巴西在南美洲,几内亚湾在非洲,中间隔着浩瀚的大西洋,然而,巴西陆地的突出部分竟然与几内亚湾的形状非常吻合,吻合得令人难以置信。这句话推进了故事的继续发展。

3、他开始在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和对比中进行考察,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魏格纳从那么多的资料中寻找证据,就好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但他“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他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终于找到了证明这个学说的证据。从“浩如烟海”这个词语中,我们可以推想出他所经历的艰辛与挫折。

4、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语文园地二

积累一些与历史故事有关的成语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8

一、听写词语

触角搜索倾斜重叠洞穴

隐蔽痕迹柔弱平坦静谧

二、多音字复习

空、爪、兴、似、重、漂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随()而安不可思()引人()意枉()心机

精神大()()卧不安()磨时光()不可惜

四、了解课文内容

1.《蟋蟀的住宅》是()国昆虫学家()写的一篇观察日记。文中采用了()的手法,分别介绍了()和()。从文中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2.《游山西村》的作者是()代的()。这首是描写了()的风光习俗,刻画了农民()的品质,表达了诗人()的真挚情感。现在常用来形容遇到困难获得转机的诗句是“(),()”。

3.“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

4.《题西林壁》的作者是()朝诗人()。诗中描写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诗句是“(),()”,后两句诗蕴含着人生哲理,这句诗的意思是()。

五、修改病句

1.爬山虎的叶儿在墙上铺得那么平均。

2.《昆虫记》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3.它的工具那样柔弱,因为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六、口语交际

观察《语文园地二·口语交际》上的三幅图,说说观察后的感受或评价别人的说法。

七、积累背诵。

1.《古诗两首》的全篇背诵。

2.《爬山虎的脚》的第2自然段。

3.《语文园地二》的日积月累。

八、阅读指导。

1.明白短文运用的拟人化修辞手法,并学会仿造例句写一句话。

2.怎样理解短文中词语的意思。(A、拆分串联;B、口语化;C、近义词或反义词+不)

3.如何体会文章段落蕴含的思想感情或者寓意道理。

4.写作的顺序。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复习 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9

山..第二单元归类复习

一、我能读准下面生字:

1、平舌音:错、扫、赛、早

2、翘舌音:事、张、照、晒、收、装

3、前鼻音:碗、全、关、完、换、员、变、棉、眼、帘、认、真、看

4、后鼻音:懂、胖、张、刚、墙、帮、等、情、躺、睛、装、病、另、兴、放、亮、轻声: 孩子、我们、爸爸、奶奶、妈妈、听听、喜欢、什么、笑着、痒痒、明白、你们、事情、暖和、棉花、地方、怎么、月亮、点心、窗户

6、多音字:

都:dōu:都有、都是 dū:首都、都市 了:liǎ:了解、了得 le:走了、好了 好:hǎ:好人、好事 hà:爱好、好奇 干:gàn:干活、树干 gān:干净、干杯 铺:pū:铺床、铺路 pù:当铺、床铺 还hái:还有、还是 huán:还给、还钱 得děi:得亏 dé:得到 de:哭不得

和hé:和气 hè:和诗 huó:和面 huò:和药 hú:和了

7、近义词:

提议——建议 到底——究竟 喜欢——喜爱 高兴——快乐 明白——知道 暖和——温暖 奇怪——古怪 商量——讨论 红润润——红扑扑

8、反义词:

出来——进去 秘密——公开 喜欢——讨厌 明白——糊涂 舒服——难受 生病——健康 愉快——悲伤 离开——回来 湿——干 收——放

9、读准并听写词语:洗手、认真、扫地、父母、母亲、爸爸、妈妈、奶奶、完全、开关、关门、鞋子、家长、看见、校着、画画、书画、笑话、高兴、开会、中午、百合花、合作、放学、放开、收拾、丰收、女子、太阳、天气、早上、来去、月亮、完全

10、一字开花:

父:父亲、父母、乡亲父老 错:错过、认错、改错 事:故事、心事、好事 改:改正、改动、改变 扫:扫地、打扫、清扫 懂:懂事、听懂、听不懂

11、子女、眼睛、医生、喜爱、照顾、摆动、精彩、奇妙、欢乐、2 生气、另外、刚刚、漂亮、飘动、火车票、完成、公园、元旦、一直、植树、值日、一篇、满山遍野、扁担、青色、清水、请看、晴天、蜻蜓、心情、眼睛、自言自语、听得入了迷、乐得直叫、高兴得跳起来

二、我能读好下列句子:

1、感叹句:

A、我家看电视,可真有些奇妙!B、奶奶,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医生说您的病还没好呢!

D、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E、这胖乎乎的小手帮我挠过痒痒阿!

2、疑问句

A、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有湿,干吗要晒呢? B、棉鞋怎么这么暖和?、我有那么多画,您为什么只贴这一张呢?

三、我能说,也能写:

1、洗碗筷 扫庭院 弹钢琴 背书包 看 拍

2、红润润 胖乎乎 静悄悄 红彤彤 绿油油 白花花

3、听听 看看 写写 痒痒 笑笑

4、我替爸爸。我给妈妈。我帮老师。我为老师。我为同学。、因为妈妈给奶奶晒了棉被,所以奶奶盖上棉被觉得很舒服。因为小锋,所以奶奶。因为,所以。

四、猜字谜: 半个月亮()

一眼(目)看歪羊尾巴()家(宀)中有元宝()女儿出嫁()妈妈把马丢()

五、把下列词语拍成一句通顺的话。(1)我们 给 常常 浇水 小树

(2)小明 里 教室 扫地 在(3)小女孩 一个 妈妈 生病 照顾

六、读读背背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节选《三字经》

上一篇:新工作上班第一天下一篇:志愿者协会理事会选举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