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2024-11-11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共10篇)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1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2006年是“五五”普法的开局之年。西北师范大学发扬依法治校、依法育人的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与学校的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和全校法治化管理水平,推进了依法治校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按照“普治并举、以用促学、重在实效”的原则,我们坚持将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理念渗透到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贯穿于育人工作的全过程,从学校工作特点和建设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中央和省市的工作部署及学校的重大工作安排,面向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努力实现由提高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不断提高依法治校管理水平,全面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学校的各项事业保持了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局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我校普法宣传教育的主要工作为: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保障

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普法和依法治校工作,在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创一流”的思想,努力使普法教育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新的更大的提高。一是强调“三个到位”即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方法到位和领导投入到位。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保持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强化民主监督、全员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的投入,强化保障措施。

二、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质

学校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不断充实和完善法制教育制度,使这项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

一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学校党委《2006年宣传思想工作安排意见》并专门制定了年度普法工作计划。

二是健全普法学习制度。校院两级中心理论学习小组和教职工利用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时间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学生在上好《法律基础》必修课的同时,充分利用党团活动时间,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并将之作为考试课程载入学生档案。学校各部门不断深入开展专业法学习,学校“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学习了《宪法》、《反分裂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高等教育法》、《行政许可法》;工会、离退休党委组织学习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各项法律政策;科技处组织学习了《专利法》、《知识产权法》;学校办公室组织学习了《保密法》、《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武装保卫处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法、守法、执法的法制教育,丰富了教育内容,提高了教职工守法的自觉性,营造了领导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施教、干部依法管理的良好育人氛围,维护了学校的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学法考核制度。学校对每个部门法律知识的考试、考核情况都予以记载,把各级干部的法律知识考试成绩和依法管理服务的表现作为晋职、晋级、奖优惩劣的重要依据。

四是分层次、抓质量,实现法制教育系统化、正规化。坚持作到三个结合:即自学与辅导相结合;集中辅导与分散宣讲相结合;学习、观摩与讨论相结合。

五是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在校报、沟通无限网站、广播站、电视台、新闻橱窗等校园媒体上宣传学校普法开展情况,形成良好的法制宣传环境,使师生受到良好的法律熏陶。

三、强化措施,推进学校工作纵深发展

一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全面落实与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统一的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大力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改革,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全面加强了依法治校工作。同时按照《西北师范大学师德建设办法》、《西北师范大学教学科研规范守则》、《大学生手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要求,在教师中开展“树师表形象”、在干部中开展“树公仆形象”、在学生中进行“主人翁精神”教育,强化了教职工的形象和责任意识,形成了爱岗敬业、尊师爱生、服务周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良好工作氛围,保证了育人方向,提高了育人水平。

二是大力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民主决策。建立健全了领导班子的议事制度、工作规则,形成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保证了党委集体领导制度的落实。凡是涉及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都要通过提出议题——调查论证——确定方案——协调研究——主管领导初审——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学校还重视发挥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职能和作用,凡涉及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件必须提交教代会,经过代表反复审议方可批准通过,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增强了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使学校的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

三是重视学生在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学生创造参与学校管理的条件。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师生常年坚持开展“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开放观摩活动和校园法律咨询援助活动。“模拟法庭”活动,精心设计案例,模拟审判程序,一方面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用以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一方面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广泛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开展普法教育,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校学生会作为学生一级组织,承担着“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功能,学校重大活动、重要会议,校学生会主席均被作为学生代表应邀出席,反映学生的心声和意见,参与学校决策。

四是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服务活动。组织法律专业师生利用假期社会实践和节假日,赴农村、社区、街道开展社会实践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等,使师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法律素质和运用法律服务社会的能力。

五是开展了“平安校园”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秩序、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认真贯彻《西北师范大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层层签定责任承包书,实现指标、任务、标准的量化管理,为师生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确保了学校的政治稳定与校园安全。学校还开展“校园综合治理活动月”活动,重点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解决治安、防火、卫生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做到警钟长鸣,使广大师生员工保持着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学校拨专款购置消防器材、自动报警设备、增设校园路障等,保证了校园安全。

2006年,我们圆满完成了西北师范大学“五五”普法工作规划2006年度工作计划。并在普法宣传的制度建设和法律知识的宣传方法上有较大创新与突破,为“五五”普法开了好头,布了好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新形势下,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更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增强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依法治校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将继续发扬学校多年来在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办学、依法治校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探索新方法、新途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发挥其保证和促进作用,更好地担负起高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为把我校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学而努力奋斗。

西北师范大学普法领导 小组办公室(代章)二○○七年一月十五日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遵义市大学生1 532名, 剔除残疾或有严重慢性疾病 (如心脏病、肾病等疾病) 的学生, 共计1 500名, 男、女生各750名。

1.2 方法

按《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4]的要求和规定进行, 检测人员经过统一培训, 测量前所用仪器设备全部经过校对。身体形态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胸围, 生理功能指标主要为肺活量检测, 身体素质指标为《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的5项指标, 包括100 m 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 (男) 、仰卧起坐 (女) 、1 500 m跑 (男) 、800 m跑 (女) 、铅球。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身体形态指标变化

3 a来, 男生的身体形态、维尔维克指数[ (体重+胸围) /身高×100]有明显增长 (P<0.05) , 女生第2年身体形态有一定的增长, 第3年变化不大。见表1。

2.2 身体机能变化情况

经过连续3 a对反映生理功能的肺活量进行跟踪观察, 发现男女生肺活量指标总体呈增长趋势, 说明遵义市大学生在校期间呼吸系统功能的发育情况良好。见表2。

2.3 身体素质指标比较

从表3可以看出, 男、女生5项素质与第1年比较, 第2年上升, 第3年下降。

注:*P>0.05。

注:与2006年比较, *P<0.05。

注:与2006年比较, *P<0.05。

3 讨论

遵义市在校大学生身体形态与生理功能各项指标正常, 呈增长趋势, 但身体素质令人担忧。总体上, 男女生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 且有明显下滑趋势, 究其原因可能为, 大学生生理与心理正处于上升阶段, 身体发育趋于成熟, 各方面功能处于人生的最好时期, 对健康没有任何担忧;一部分学生不但不参加体育锻炼, 还染上吸烟、喝酒、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种种不良生活习惯;面对日渐激烈的考研竞争和就业压力, 平时仅注重专业课的学习, 却没有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 缺乏体育锻炼的热情, 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学生身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 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不仅是为了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和对疾病的防范, 更关系到全民族的整体素质问题[2]。大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是普遍存在的事实, 由于缺乏体育锻炼, 在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普遍下降, 对健康造成了潜在的影响。但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并没有造成严重影响, 未能引起教师及学生的关注, 因此有必要采取宣传、鼓励等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5,6,7,8]。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问题, 而解决青少年身体素质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问题。建议学校体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主动健身能力为主使其能够自觉地进行身体锻炼, 而不仅仅是满足达标项目测试。为了提高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 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学生普遍喜爱的体育活动, 如球类、健美操、踢毽子、拔河、集体跳绳等课外体育锻炼活动[9,10,11]。

关键词:体质,运动活动,生长和发育,学生

参考文献

[1]史慧秋.某校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析及对策.中国校医, 2006, 20 (6) :613-614.

[2]杨彦平, 董轩.某大学2002-2007年新生体检结果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9, 30 (10) :960-961.

[3]《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课题组.1985-2005年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素质的动态分析.体育科研, 2008, 29 (3) :17-25.

[4]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北京: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2005:21-40.

[5]韦柳惠, 殷国前.1991和2000年广西医科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2) :177.

[6]赵联和.山东省大学生身体发育及体成分研究.中国校医, 2007, 21 (3) :247-250.

[7]商厚姝.大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模糊综合评判.中国学校卫生, 2004, 25 (1) :111-113.

[8]樊雅民.浅析青少年体质下降的原因和对策.山西科技, 2009 (5) :68-69.

[9]王慧丽.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3 (6) :142-144.

[10]杨现新, 凌文杰, 李玉周.普通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 (11) :2147-2147.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德国大学;学费改革;收费历史;免学费

二、新一轮的德国大学学费改革

(二)各收费联邦州收取学费的情况和学费减免政策

5.下萨克森州

该州议会于2005年12月决议自2006-2007学年冬季学期开始实行大学收费政策。收费额度全州统一为每学期500欧元。超过规定学期4个学期以上的学生,需要缴纳超长滞留学费,额度在每学期600~800欧元。

同其他州一样,下萨克森州规定了可以免除学费的情形:在每学期开学前,有一个未满14岁的孩子需要抚养;经医疗保险认可的医学鉴定,证明确有一个近亲属需要护理;担任男女平等专员(Gleichstellungsbeauftragte)④,在没有休学的条件下,可以享受最高两学期的学费免除;同时注册另一所大学,且缴纳了学费;学习条例里规定有赴国外学习的,此期间免除学费;学习条例里规定有实习学期的,此期间免除学费;医生许可条例里规定有实习年的;外国学生根据国家间或校际协议互免学费或主要由联邦或州财政资助;整学期休学的学生;获得公共资金资助的博士奖学金生或同等水平奖学金生;在北德司法大学就读的学生。此外,下萨克森州规定低龄大学生可免除学费,以此来吸引学生尽早开始大学学习。

如果学生因需缴纳学费而生活窘困,可以向学校申请免除学费。学校所收取的学费必须用于改善师生比例,增加额外的辅导员,改善图书馆、教室以及实验室设施。

2013年1月,红绿联盟在州选举中获胜,经过一系列法律程序,最终,州政府于同年7月宣布,自2014-2015学年冬季学期起取消统一学费,保留超长滞留学费,但将其额度从原来的600~800欧元降至500欧元,且超过规定学期6个学期以上才收取,比之前延长了2个学期。自此,最后一个收取大学学费的联邦州取消了学费,全德境内再没有公立大学收取学费了。

6.北威州

2006年3月,北威州议会通过了该州的《大学学费法》。法律规定自2006-2007学年冬季学期起,北威州的大学可以自行规定是否收取学费,但收取的额度不能超过每学期500欧元。该法律还规定,于2006-2007学年冬季学期入学的新生须立刻缴纳学费,而老生则从2007夏季学期开始缴纳。

北威州政府解释了收取学费的三个目的:改善学习条件和教学质量;学生和高校间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位在新的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收取学费的同时要注意社会可承受性的配套设计,无论家长的收入高低,保证所有具有大学入学资格且有意愿上大学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大学学习。

北威州将收取学费的权利下放给了州内的各大学,大部分大学收取了学费,每学期学费的额度为275~500欧元。

法律同时规定了以下类型学生享有免除学费政策:休学的、在实习学期或国外学习期内的、在根据医生许可条例规定的实习年内的、学习完全由第三方资助的专业的、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以及国家间或校际间有互免学费协议的外国学生。

有下列情形可以申请减免学费:有一个孩子需要抚养的(最多三学期);在学校内或学生团体内被选作代表(最多两学期);担任男女平等专员(最多两学期);因残疾或严重疾病导致必须延长学习时间的学生。

2010年5月州选举中,黑黄联盟(基民盟和自民党联盟)失利,但红绿联盟也未能获得绝对多数的支持,和左党及基督教民主联盟协商失败后,红绿联盟决定组建少数政府。2011年2月,北威州议会作出决议,新的《改善北威州大学入学机会均等法》中规定从2011-2012学年冬季学期起取消大学学费。

7.萨尔州

萨尔州于2003-2004学年冬季学期引入了超长滞留学费。2006年7月立法规定,从2007-2008学年冬季学期开始,所有萨尔州公立大学(除管理应用科学大学外)均收取学费。前两学期的额度为每学期300欧元,之后的学期连同与之衔接的硕士学习阶段学费为每学期500欧元。

萨尔州规定休学学生、在学习条例里规定了实习学期或赴国外学习期间的学生免除学费。此外,还可以申请免除学费的情形如下:在每学期开学前,有一个未满10岁的孩子需要抚养;因残疾达到就学困难程度;有州、联邦或国际层面互免学费协议的外国学生;A级田径运动员、国家或国际杰出年轻音乐家、国家艺术奖项获得者。

萨尔州是唯一一个将艺术杰出贡献作为免学费情形的联邦州。同时,法律规定所收取的学费只能用作改善教学质量,不能用作扩大招生的依据,并且在决定学费的用途时,学生须以适当的形式参与决定。

2009年,绿党决定放弃社民党和黑黄联盟组成联合政府,并借此将取消学费写入了联合执政协议中。2010年2月,州议会通过决议,自2010年夏季学期起停止收取大学学费。2010年6月,州政府将是否收取超长滞留学生和第二学位学生学费的决定权交给州内各大学,但大学在协商后达成一致,不再收取超长滞留学费和第二学位学费。[10]

三、大学收费带来的影响

(一)对学生的影响

虽然在德国16个联邦州中只有7个联邦州曾经收费,但需要指出的是,这7个联邦州多位于德国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从2007年秋季起约有70%的德国大学生需要缴纳学费[11],可以说涉及面很广。据联邦教育与科研部(BMBF)统计,每学期500欧元的学费约占所有大学期间总开销的近1/10[12]。有学者预测收取学费后,学习强度将不会发生变化,但打工时间将会增加,业余时间将会减少[13]。在新生入学方面,影响高中毕业生是否读大学的因素有很多,但无疑能否负担起学费是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德国4/5高收入、父母受过较多教育家庭的孩子会进入大学学习,而只有1/10来自低收入、父母没受过较多教育的家庭的孩子能够进入大学[14]。收取学费是否会加剧这种高收入高学历、低收入低学历的恶性循环?2008年海涅(Heine)等学者的调查表明:有4%高中毕业生因大学收费而放弃上大学,这些学生的家人多数没有高等教育学历。有22%的高中毕业生因为学费而犹豫是否要上大学,6%的被访者认为是否收取学费是在选择该大学时的决定性因素。但也有近半数表示是否选择该校,与该校是否收费无关。有66%的人认为,因为收取学费,所以学生必须加快学习速度。2010年,赫策(Hetze)等学者通过对2005-2006学年至2008-2009学年的分析得出结论:汉堡州在收取学费的前提下,学生人数有所增长。然而,不莱梅、莱茵兰法尔茨州(简称莱法州)、下萨克森州的学生人数都受到学费影响有所下降,相应的,东德地区不收学费大学的在校生人数则保持增长。这表明,学费确实“吓退”了一些大学生。此外,2012年阿雷克(Alecke)和米策(Mitze)对学费和学生流动情况的研究表明:从2005年开始,从西德收费州进入东德不收费州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而从西德不收费州进入东德不收费州的学生人数基本保持不变,从西部收费州迁入西部不收费州的人数急剧上升,故得出结论,学费政策确实影响学生对学校的选择,且对收费州的学生人数构成了负面影响。[15]

德国高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HIS)于2007年对德国150所高校近2.2万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只有15%的大学生赞同大学收费,值得思考的是,有72%的不收费大学在校生反对收费,64%的收费大学在校生反对大学收费。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反对收费的大学生已经从收费大学转到了不收费大学,或者入学时直接选择了免费大学。有近2/3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对学费分配的参与不足,另外23%的学生则认为根本不清楚学费怎样分配。有近2/3的受访者不知道由谁来决定学费的用途[16]。这明显违背了大学学费出台前的承诺:学费的分配应当透明;学生应该被告知大学学费的去向;学生应适当参与到学费用途的决定中[17]。此外,学生还抱怨,自己所交的学费将会是留给以后学生的“遗产”,自己多无缘享受其带来的改善。因为如果按照收取学费的初衷,学费可以用来改善学习条件,那么新建或翻新教室等历时比较久的项目也在这一范畴内,确实有的学生在毕业前也没有享受到自己所交学费带来的改善,甚至可能都没有看见任何变化,因为往往从设计到许可再到开工都需要很长时间。这也是学生不满学费分配的原因之一。[18]

(二)对大学的影响

德国大学在经历了多年的财政紧缩之后,终于在2006年迎来了收费所带来的“红利”。假设一个中等规模的大学有1万名注册大学生,每人每学年缴纳1000欧元的学费,那么这就意味着大学每年新增可支配的资金多达1000万欧元。例如,科隆大学收取学费后的第一年的报告显示,科隆大学一年学费净收入约17亿欧元,其中1/4按照向学生和公众承诺的那样用在了改善教学上,但还有690万欧元没有完全花在为学生谋利上,更有610万欧元没有使用,被放入下一财年[19]。显然,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幸福”,科隆大学有点措手不及。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州政府削减财政教育预算。根据《威斯特法伦评论》的调查,从2006年征收学费起,威斯特法伦地区用于大学工作人员的政府预算被削减了4%。因此有人怀疑大学用收取的学费来填补政府预算削减带来的空缺。[20]

莱法州科研部长尤尔根·措内尔(Jürgen Z?觟llner)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在2006年回答《科研与教学》杂志提问时说:“我怀疑大学学费能否起到长期改善大学收入的作用。我怀疑它正是因为我从一个‘政治现实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当然,所有人都会保证收取学费不会引发政府预算削减。但事实上,议会和立法者会牢记大学收学费一事。这样,(大学收入的)增长就不会比没有额外收入(学费)大很多。到头来,正负相抵一场空。”[21]这也是莱法州并未引入收费制度的原因之一。

大学老师也对学费的分配颇为不满。为了改善师生比例,就需要雇佣更多的教师,但因为经费的来源是学费,不是政府财政,所以所有新雇佣的教师都不能拿到长期雇佣合同。1~2年的短期合同很难吸引优秀的老师,这样无法达到改善教学质量的目的。[22]

(三)对助学贷款的影响

大学学费直接催生了德国的助学贷款(Studiendarlehen)。在这里,我们先对两个概念作区分:国家助学金(BAf?觟G)和助学贷款。国家助学金是根据1971年通过的《联邦教育促进法》建立的、帮助来自贫困家庭大学生的免息贷款。而助学贷款则是在大学收费后,根据联邦宪法法院的要求建立的助学低息贷款。宪法法院在2005年1月判决学费禁令无效的同时,也要求收取学费的联邦州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以避免学生因家境贫穷而辍学[23]。收取学费之前,大学生只需担负自己的生活费用,所以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并不是非常迫切,如果学生担负不起自己的生活费,可以申请国家助学金。学费的出台直接导致学生每年需多支出1000欧元,三年则是3000欧元,如果学生读到硕士,则是5000欧元。助学贷款是特别为此设立的。随着学费的取消,助学贷款存在的基础也就消失了,从2014-2015学年冬季学期起,德国复兴信贷银行(KfW)不再接受助学贷款申请。

四、取消大学学费的原因分析

(一)德国经济的改善

德国的经济情况和教育投入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经济情况持续改善使得联邦和州政府手中能够支配的资金变多了,财政不再那么捉襟见肘。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德国的经济在2003年陷入一个非常低迷的时期,从2006年开始,德国的经济开始复苏,由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年的经济增长为负值。但随着2008年德国的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经济又开始好转,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德国远比欧盟其他国家受到的影响小(见表2)。

改善的经济情况使得联邦财政和州财政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教育领域中,这是取消学费的主要原因。

(二)德国政党换届选举

从上面关于德国大学学费出台和取消的介绍不难看出,出台收取学费政策的联邦州多是由基督教民主联盟或基督教社会联盟和自民党执政的联邦州,而取消收费政策的联邦州则多是社民党和绿党主政的联邦州。这一方面说明了两个党派联盟具有不同的高等教育政策主张和执政目标;另一方面,党派间对选民的争夺十分激烈。大家都意识到,大学生群体不仅仅代表大学生一个人,而且影响到一个家庭的选票;同时,现在的大学生会是将来政治参与度非常高的群体,他们的选票也有着非常重的分量。因此,争取这一群体的选票成为竞选中的一件大事,谁都不愿将大学生这一选民群体拱手让与他人。

(三)德国大学生抗议

德国大学生的抗议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抗议方式也给收取学费的支持者很大的压力。从游行到裸奔、从校园内到网络中,德国大学生反对学费的抗议十分强烈。同时,德国的学生团体也在学费分配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很多州的关于大学收费的法律中都提到大学生要参与到学费的分配中,因此,很多情况下,学生团体的监督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使得大学在分配学费的用途时不能随心所欲,往往被学生团体掣肘。[25]

此外,很多学生拿起了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2007年11月1日,黑森州行政法院宣布,由于一名学生的紧急申请,该生在法院作出结论之前无需缴纳学费,同时法院表示推迟缴费的原因是严重怀疑《大学学费法》和《黑森州宪法》相违背[26]。虽然该生最终还是需要缴纳学费,但不得不说大学生的抗争在学费取消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德国大学入学适龄人口下降

之前有一些原因使得德国大学相信其将迎来数量巨大的大学新生,所以增加投入迫在眉睫。其中,一个原因是德国计划将小学到高中从13年缩短到12年,即将文理中学(Gymnasium)的5~13年级,缩短到5~12年级,以便和欧洲大部分国家的学制接轨,并使学生尽早进入大学,从而尽早进入职场。这样一来将会使得有一年的高中毕业生比往年多一倍。2003年,该项目启动,2008年,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简称梅前州)首先迎来了双年高中毕业生(Doppelabitur),之后其他联邦州陆续出现了双年高中毕业生(除了莱法州,该州仅作试点并未推广)。这一特殊情况确实使得在短时间内德国高中毕业生人数大增。

德国大学新生人数在2011年的时候达到了峰值,但之后人数就开始回落,入学人数并没有大学预计的那么多(见表3)。

(五)“博洛尼亚进程”的实施

1999年,欧洲29国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签订《博洛尼亚宣言》。根据《宣言》,到2010年前,德国将取消其传统的本硕连读学制,改为英、美国家实行的本硕分开的两段制。这使得德国大学需要彻底改变自19世纪沿用下来的学制,学制改革需要大学重新制定教学大纲,重新调配师资,且新旧两种制度在一段时间内还要并存,这一切都需要资金支持。

2010年,随着“博洛尼亚进程”的初步完成,学制改革后的教学逐渐步入正轨。这使得大学无需再扩建或投入资金调整课程,资金的压力变小。

(六)可免除学费的学生人数众多

由上述德国大学学费减免情形可以看出,州法律设立了很多减免条款。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德国大学生可以享受减免政策。首先,大学要选出10%成绩优异的学生予以免除学费奖励;其次,很多德国孩子有兄弟姐妹,这在有的州也是减免学费的情形之一;大学有时候还要去鉴别一个学生是否真的因为学费而生活窘迫,这对大学的行政体系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负担。这使得在面对是否应该收取第二学位学费和超长滞留学费的时候,萨尔州的大学一致选择放弃收取该学费,理由是可减免学费的特殊情况太多,其行政负担和所收取的学费不成比例。[28]

五、总结

德国大学取消学费或许是基于以上6个理由。其中经济的改善是主因,换届选举是契机,而学生抗议则是催化剂。有学者批评:如此短的时间内频繁改变教育政策,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教育政策的稳定性,使得大学无法制定长期计划[29]。但总体上来说,德国是一个依靠出口高新科技及其产品来保持经济增长的国家,同时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而高科技产业依靠的核心力量还是人才。培养科学和技术人才应该是德国教育的根基,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和机构,应该优先获得资金保障。[30]

德国宪法法院的判决打开了大学收费的闸门,为政府在经济困难时可以随时拿起这一调节工具铺平了道路。如果未来德国的经济发展再次放缓,或者出现巨额赤字,或者入学人数猛增,不能排除各州政府再次使用这一愈加顺手的工具来填补预算缺口。因此,取消大学学费只是暂时而已,待情况需要,大学学费还会卷土重来。

注释:

④该职位是设立于社会组织、国家机关或企业内的一个职位,负责监督相关单位内男女同权平等的促进和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0]Christian Blomeyer. Studiengebühren und Studienbeitr?覿ge[M]. Hamburg: Verlag Dash?觟fer GmbH, 2011.

[11]Fatma Ebcinoglu, Michael Leszczensky. Studiengebühren in Deutschland und Europa[J]. Forschung & Lehre, 2008(1):12-14.

[12]Marcel Helbig, Tina Baier, Anna Kroth. Die Auswirkung von Studiengebühren auf die Sutdienneigung in Deutschland[J]. Zeitschrift für Soziologie, 2012(3):227-246.

[13]Aloys Prinz, André Horstek?觟tter. Anreizeffekte von Studiengebühren in der Hochschulbildung[J]. Jahrbuch für Wirtschaftswissenschaften, 2007(2):164-180.

[14]Hans-Dieter Rinkens. Studiengebühren: nicht sozialvertr?覿glich![J]. Forschung & Lehre, 2006(1):14-15.

[15]Matthias-Wolfgang Stoetzer, Carolin Beyer, Julia Mattheis, Saskia Schulthei?覻. Der Einfluss der Studiengebühren auf die Zahl der Studienanf?覿nger an deutschen Hochschulen[J]. Jenaer Beitr?覿ge zur Wirtsch-aftsforschung, 2014(1):1-35.

[16]Deutscher Hochschulverband. Minderheit der Studenten für Studiengebühren. Ergebnisse des Ersten Studienqualit?覿tsmonitors 2007[J]. Forschung & Lehre, 2008(1):15-16.

[17]Christian Blomeyer. Studiengebühren und Studienbeitr?覿ge[M]. Hamburg: Verlag Dash?觟fer GmbH, 2011.

[18]Lothar Zechlin. Keine L?觟cher Stopfen. Die Universit?覿t Duisburg-Essen Gründet eine Stiftung aus Studiengebühren[J]. Forschung & Lehre, 2008(4):237-238.

[19][20]Vera Müller. Kompensation Durch Studiengebühren? Was Wird mit den Beitr?覿gen Finanziert?[J]. Forschung & Lehre, 2008(1):16-17.

[21]Jürgen Z?觟llner. Am Ende ein Nullsummenspiel[J]. Forschung & Lehre, 2006(1):18.

[22][25]Fritz Peter Knapp. Verbesserung der Lehre Durch Studiengebühren? ein Einspruch[J]. Forschung & Lehre, 2007(4):212-214.

[23]冯涛,陈校.德国公立大学助学贷款政策及其借鉴[J].德国研究,2014(4):112-121.

[24]Statistische Bundesamt.VGR des Bundes - Bruttowertsch?觟pfung, Bruttoinlandsprodukt(nominal/preisbereinigt): Deutschland, Jahre[EB/OL]. https://www-genesis.destatis.de/genesis/online;jsessionid=B91B81AA2977199C3FAC754668310D1B.tomcat_ GO_1_2?operation=previous&levelindex=3&levelid=1440067807108&step=3, 2015-03-13.

[26]Studiengebühren in Hessen[EB/OL]. http://www.studis-online.de/StudInfo/Gebuehren/hessen.php, 2015-03-13.

[27]Statistische Bundesamt. Studienanf?覿nger: Deutschland, Semester, Nationalit?覿t[EB/OL]. https://www-genesis.destatis.de/genesis/online/data;jsessionid=C12E3F88F888057324995349B39930F0.tomcat_GO_ 1_2?operation=abruftabelleAbrufen&selectionname=21311-0010&levelindex=0&levelid=1426260795043 &index=1, 2015-03-13.

[28]Studiengebühren im Saarland[EB/OL]. http://www.studis-online.de/StudInfo/Gebuehren/saarland.php, 2015-03-13.

[29]Uwe Jensen. Studiengebühren: Kurze Haltbarkeit der Regelung[J]. Wirtschaftsdienst. Zeitschrift für Wirtschaftspolitik, 2008(8):489-490.

[30]Bastian Sa?覻. Studiengebührensind die Peitsche, die uns durchs Studium treibt[J]. duz Magazin, 2013(5):21.

2006年农业大学团委工作计划 篇4

四、十·一等重大节庆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2,以加强共青团能力建设为契机,开展团员先进性教育,努力加强共青团的思想建设。从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团的能力建设的战略意义。保持团员先进性,就是要增强团员的时代先锋意识,使团员成为广大青年的优秀代表。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努力上进,成为大家学习的模范。

3,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网络阵地的作用,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帮助团员青年正确认识各种社会问题和热点、焦点事件,坚决同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增强团结互助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团员青年自觉养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4,在全校启动大学生基础文明修身计划,深化“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活动,认真引导青年学生坚定信仰、立志成才、提高素质、完善自我,以文明的生活方式、合理的求学计划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在新时代展现新风采。

5,开展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三、坚持实践育人,引领青年健康成才

6,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密切相关的应用性、综合性、导向性的实践活动,扩大暑期社会实践规模,组织学生到国家发展需要的地方进行学习、考察,走千家、访万户,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7,鼓励团员青年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辽西北计划”,教育大学生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成长。引导青年艰苦创业,促进青年建功成才。

8,通过勤工俭学、家教、助研、助管,从事服务性工作,培养劳动观念,增强自食其力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9,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统领,通过助残、助困、助孤等公益性活动使学生体验服务社会的乐趣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四、坚持服务育人,完善具有沈农特色、共青团特点的服务体系

10,为青年学生学习服务。各级团组织努力创建学习型组织,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搞好学业进程设计。通过新世纪读书计划、读书俱乐部、学习经验交流、学习状元评比等有效载体引导学生树立学习是第一要务,勤奋学习最重要,学习优秀最光荣的观念,推动我校优良学风、考风的建设。

11,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引导他们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开展首届大学生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设计大赛;针对毕业生,通过邀请优秀校友作报告、举办模拟招聘大赛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2,为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服务。今年五四期间学校将评选表彰团内“两先两优”,评选校园文化、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等方面的先进集体

共2页,当前第1页12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5

我校“五五”普法依法治校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积极开展普法工作,不断加大措施,强化指导,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校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观念得到增强,依法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师生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得到增强。全体师生通过自学、法制讲座、法律培训、集体学法等形式,增长了法律知识,掌握了宪法、其他基本法律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通过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法律宣传活动,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制定普法规划。

在普法活动开始之初,就成立“五五”普法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以《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职业教育法》等为核心的基本法律、法规,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扎扎实实开展普法工作。还结合工作实际制订普法工作计划,确定学习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在学习内容上结合学校实际,将法律法规、基本法律知识与政治理论学习穿插学习,加强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保证普法工作落到实处。

二、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营造普法宣传氛围。

为增强普法宣传效果,加强师生法制意识,我校把开展以教育教学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作为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任务,把学习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列入普法计划,重点宣传《宪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保障师生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三、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法治管理水平。

1、强化执法责任。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得到落实。结合学校实际,积极落实执法责任制的各项措施,做到执法权限法定、执法内容明确、执法程序公开,有效规范了执法行为。

2、落实政务公开。加大政务公开透明度,实行规范性文件公开发布、设立公示栏、印发公开手册等政务公开措施。公示办事权限、内容、程序、时限、结果及收费依据标准,简化办事手续。

经过一年的普法宣传,学校坚持法治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快推进依法治理进程,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全体师生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开展各种法制宣传教育,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明显增强,学校领导干部、班主任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得到提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较好地实现了从行政手段管理向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

二是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学校领导干部、班主任学法用法收效显著,进一步提高了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初步实现了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管理人员自身的法律素质、依法办事的水平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了较大进步。

四、“五五”普法依法治校工作的体会

1、普法工作要重在经常。普法工作是学校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作为一项经常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定期研究,常抓不懈,督促检查,持之以恒。

2、普法工作要重在开拓。要积极探索务实开拓的普法工作机制,要用生动活泼、寓教于乐、赏心悦目、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全体师生易学、易懂、易接受,增强普法宣传效果,营造普法工作氛围。

五、“五五”普法依法治校工作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经过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师生的法律意识有了显著增强,但依法办事、用法守法的法律素质尚需进一步提高,普法活动还要在形式和手段上注重实效,不断创新。

2、合理安排普法内容。普法工作是项必须长期坚持的任务,因此,今后要继续坚持长期普法的指导思想。在普法内容方面,要围绕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研究探讨些难点、热点问题,加大教育的深度;不仅要宣传公共法律法规,更要宣传与教育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还要增强普法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感染力,注重不同层面的宣传,力求通俗易懂。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6

一年来,信息外宣工作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坚持“为领导服务,为机关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服务宗旨,按照“及时、准确、全面、真实”的原则,抓住重点、关注热点、突出亮点,收集和上报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为领导和上级党委提供情况和决策依据,发挥了信息工作的参谋助手作用。

一、加强信息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四个到位”

(一)认识到位。信息工作是办公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办公室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途径。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向领导提供的信息及时不及时、准确不准确、全面不全面,将直接关系领导的决策及对全局工作的领导。在新形势下,必须收集报送大量的、真实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以作为了解情况、制定决策、决心大、决策准,指导工作有方,实施决策有力,稳健地驾驭复杂局面,确保全局工作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信息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努力使信息工作更加符合新时期领导工作的需要。

(二)落实到位。一是把准上情,力争信息成果有高度。适时组织文秘人员学习中央和上级党委各类重要文件、重要政策和领导讲话,认真学习贯彻了《关于切实加强新时期信息工作的意见》,准确把握新时期信息工作的特点和上级对信息的需求趋势,根据上级的需求选择、取舍,再组织采编。二是吃透下情,力争 信息成果有深度。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面宽量大,许多复杂的、深层的矛盾隐藏在暂时平和的表面现象之下。我们不拘泥于做“小信息”,积极深入基层进行调查,找准问题的根源,分析矛盾的本质,提出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办法,为领导超前谋划、及早决策提供参考。三是拓展源头,力争信息成果有广度。充分利用信息网络的资源优势,突破时间、空间跨度,广泛收集上级的重要决策、专家的解读成果、各地的成功经验,拓宽了领导决策的视野。

(三)领导到位。为进一步发挥好信息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信息工作深入开展,保持信息工作的良好局面,肖局长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将此列入日程常抓不懈。局领导对编发的《承德县教育》每期必看,经常了解信息工作情况,签批重要信息,适时为信息部门出题目、定目标、交任务、提要求、压担子、授方法。

(四)学习到位。一是始终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组织信息人员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二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始终坚持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在工作中强化学习。学习新时期信息工作的写作方法、特点,学习如何收集采编信息,学习信息如何参政等。三是加强沟通联络,促进信息工作的交流。强化了与上级党委信息工作部门的联系,争取了上级的指导;强化了与系统内各单位办公室信 息人员的沟通,畅通了信息渠道。

二、把握采编规律,搞好信息收集,做到“五求五抓两严” 五求:一是求新。就是捕捉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在工作中,从新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在新的观点上立意命题,力争做到信息超前性、预见性、指导性。二是求时。就是准确把握信息的时效性。力争在最早、最短的时间内编报信息,把握信息的最佳时效,使信息增值,提高转化率。三是求高。就是站在领导的高度去思考问题,提炼、捕捉信息,善于站在高处想在深处,尽可能地给领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四是求用。在工作中,一方面把好经验、好建议、好做法及时编写成信息,另一方面也注重撰写一些倾向性、苗头性、对策性的信息,上报领导,发挥信息为领导决策指导工作的作用,做好领导的参谋。五是求实。在信息撰写中,敢于讲真话,讲实话,既报喜又报忧,敢于发现暴露工作中存在的个性问题、社会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通过领导的关注,使问题尽快得到纠正、解决,使决策更加完善。

五抓:一是抓重点。保证信息能真实反映全局的阶段性工作重点和工作实绩,切实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抓亮点。善于立足实际,抓住特色,掌握带有全局性指导意义的信息,能供上级党委、政府参考和借鉴。三是抓难点。切实解决报喜不报忧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领导十分关心、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的问题,认真开展信息选题、信息整理和信息报送,切实做到所报送的信 息反映的工作实绩不夸大、困难和问题不遮盖,达到实事求是。四是抓焦点。就是深入基层,针对基层比较关注并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挖掘潜力,编集信息。五是抓时间。根据信息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拓宽信息渠道,切实解决好信息迟报、漏报的问题,保证信息按时按质报送。加强报送,坚决杜绝紧急信息迟报、漏报、瞒报的现象发生。

两严:一是严质量。突出抓好“求真、求实”四个字。求真,弄清客观事物真相、本色,捕捉和收集信息不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主观臆断、胡编乱造,保证信息真实可靠;求实,编写信息措词严谨、规范准确、言简意赅、开门见山,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渲染、不扩大、不缩小。二是严把关。突出抓好“校核、审批”两个环节。校核,在草拟好信息材料的基础上,认真进行校对,保证文面整洁、美观大方,确保编印和报送的信息不重、不错、不漏。审批,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凡信息人员、秘书人员制作的信息,必须送请肖局长签字认可后方可印发和上报。

三、畅通信息渠道,健全网络机构,做到“四有”

(一)有制度。实行了奖励制度。建立了基层学校定期上报信息的制度,规定每所学校每周至少一篇,并将信息工作直接纳入年终“一把手”考核。同时,鼓励办公室工作人员积极向各新闻媒体投稿,强化正面宣传。

(二)有任务。信息工作不是一个部门一个人员能够做好的,必须依靠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讲责任、讲方法、讲实效。为此,我们积极构建“全员抓信息,办公室唱主角,文秘人员打主力”的工作格局。积极沟通各股室,畅通办公室对下级办公室的指导、协调和联系渠道,加快重大信息或紧急信息的报送速度。

(三)有机构。办公室配备4人专门负责信息工作,各级各类学校都有人专门负责信息工作。狠抓信息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要求,精心挑选配备信息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大对信息人员的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奉献的信息工作队伍,确保信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始终把信息工作硬件建设放在优先位置,本着适应新形势、提高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的要求,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挤出资金用于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工作办公自动化水平。

四、善于总结提炼,不断提高效率,“三条”经验值得推广 一是领导重视是前提。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局领导始终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认真研究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在配备人员、改善工作条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有效地保障了信息工作的高效运转。

二是提高质量是关键。质量是信息的生命。信息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领导决策。对此,我们结合实际,突出把握信息需求重点,善于从文件及会议精神中了解领导工作意图,从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中分析全局工作思路。对信息在文字、内容上严格审核,严格把关,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分析问题,从而确保为领导和部门提供高效、优质、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三是责任落实是保障。加强信息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是保证信息工作顺利开展,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我们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积极用新思路、新视野、新方法捕捉信息、收集信息、编写信息,从内容和方法不断改进,推陈出新,使信息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7

为了解高校入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 笔者于2004-2006年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入学新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 以便为高校制定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规划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根据山东省各市经济发展情况, 在好、中、差城市分别抽取高校共计5所作为调查点校, 每所点校随机抽查新生2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2004年调查学生1 311名, 男生597名, 女生714名, 年龄为 (18.99±1.50) 岁;2005年调查学生1 125名, 男生520名, 女生605名, 年龄为 (19.41±0.98) 岁;2006年调查学生1 017名, 男生559名, 女生458名, 年龄为 (19.55±1.00) 岁。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对艾滋感染者的态度等共计35题。除一般人口学指标外 (5题) , 其余各题均为选择题 (30题) 。选择题答对1题计1分, 答错或不答计0分。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培训的校医进行现场调查, 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的意义, 强调是不记名、不计分调查, 当场发卷, 答完后当场收回。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进行录入, 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包括一般统计描述、百分率计算、 χ2检验和t检验等。

2 结果

2.1 总知晓情况

2004-2006年学生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77.10%, 80.13%和81.91%, 呈逐年升高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3, P<0.05) 。

2.2 基础知识知晓情况

由表1可见, 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6道题的总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艾滋病会严重损害人体免疫系统和不可治愈的知晓率较高, 而对目前是否有艾滋病疫苗和患性病是否可以增加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知晓率较低。

2.3 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由表2可见, 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总知晓率较高, 而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

2.4 预防方法知晓情况

由表3可见, 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高。

2.5 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见表4。新生对HIV感染者正向态度的比例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

2.6 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由表5可见, 男生3 a得分都高于女生, 但仅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山东省高校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这与目前整个社会都比较重视宣传的大环境有关, 尤其是近年来山东省比较重视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有效地巩固了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但高校新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还不均衡, 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高, 但也存在薄弱环节, 如“共用牙刷”和“拔牙”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非传播途径部分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 应作为今后高校健康教育的重点。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于艾滋病不必要恐慌, 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待HIV感染者的正确态度。

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 加之思想不成熟, 应在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以及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等知识教育的同时, 进行性健康和性道德教育,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恋爱观。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传播与流行的重要措施[1]。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年龄特点使该群体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而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较高, 社会责任感较强[2], 在大学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对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晶琦, 张芯.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对大学生知识态度的影响.中国学校卫生, 2003, 24 (5) :443-444.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8

杨东平 主编定价:55.00元(含光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2月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我国教育公共政策继续在转变之中。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成为宏观控制的对象,与基础教育领域相比,高等教育领域的变革仍然缓慢,高校的社会声誉和公信力仍在下降之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处于发酵状态并开始爆发。民办教育发展艰难,公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求等不同问题,都凸显了先进的发展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以及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选题点评:《2006年:中国教育的转型与发展》有别于政府和学院派的定位,力求以大教育的社会视角和民间立场,观察、思考、研究和记录当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现实问题的热切关注和理性分析相结合,从整体上把握2006年中国教育发展的脉搏。这一定位和追求在我国的教育出版物中是独具特色的,从而使它不仅适合教育人士使用,也可满足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各界人士、乃至学生和家长的阅读需求 。

《十封信——写给胆敢教书的人》

[巴西]保罗·弗雷勒(著)定价:14.00元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

本书为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雷勒写给即将成为教师的青年人的十封短信,阐释其风行世界的弗雷勒教学法,此书告诉人们,作为文化工作者,教师能做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读和写,更应建立起全新的教学关系,把教育活动当成是重要的政治实践,让学生自我教育,参与知识的创造。

选题点评:该书颠覆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展示了其风靡全球的解放教育观和对话式教学模式;指出当代教育面临的陷阱,即是由“博学的无知者”统治讲台,无法激起学员的求知欲与创造性;强调新型教学关系与方式:对话,互动,“储蓄模式”,教学关键在于唤醒人的实践意识;案例丰富,语言生动;篇首警句发人深省,总领全篇。

《大学生就业指导》

黄容生(著) 定价:28.60元

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本书科学总结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基本经验,在多年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系列讲座课的基础上,学习借鉴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有关就业指导或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现实价值。

选题点评:本书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贴近实际,贴近大学生,体例新颖,内容翔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书适合作为各类高等院校学生用书,也可作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大学生就业决策、各行各业进行职业教育以及各类求职者的参考用书。

《新汉文化圈》

[法]汪德迈著 陈彦译 (著)

定价:24.00元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

本书是《东方文化丛书》之一,作者汪德迈是法国著名汉学家,长期生活在汉文化领域,并把毕生精力放在对汉文化的研究上。本书是其生活体验和学术心得的浓缩。他将日本、韩国、香港、台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与政治的发展放到历史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上来考察,分析了上述 汉文化区域各国和各地区在历史进程中的成败得失,并指出现代化并非只有西化一途可走。

选题点评:这对于我们目前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如何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潜力,对建设现代中国的新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不做教书匠》

管建刚 (著) 定价:18.00元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7年1月

这部书中,管老师和我们谈人生、讲教育,他总是高屋建瓴、纵横捭阖,将道理寓于故事,他引述了故事经典,振聋发聩,令人惊醒;他总是针对教育现状以及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谈经论道;他总是以响鼓开篇,令人振奋;他总是以悠长的乐曲结尾,让人回味无穷;面对你的提问他总是有极大的耐心;他讲话的语气总是热情诚恳、语重心长;他对民族对祖国无限热爱,他对教育有无限的忧患,他对年轻教师给予无限的希望……

县教育局2006年工作思路 篇9

工作重点和目标是:

一、扎实推进“普九”攻坚,按照省“普九”二轮复查新的标准和要求,全县需增加投资3680.57万元,中小学增加占地面积180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700平方米,新增专用教室初中达到十八室,小学十二室;初中、县城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按Ⅰ类标准配备,农村完全小学按Ⅱ类配备,其它小学按Ⅲ类配备。

二、巩固小学布局调整成果,提高办学整体水平。在基本完成全县三年规划的73所中心小学和23所项目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学校内部装备,全面提高小学办学水平。

三、深化学校“五制”改革。在认真总结二OO五年全县28所试点学校“五制”改革经验的前提下,制定方案,扩大试点,深化教育系统“五制”改革工作,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四、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关于廉政建设和实施“一费制”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机关和学校的廉政建设,坚持做好政务和校务公开工作,强化财务管理,理顺财务关系,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各单位、学校必须认真执行省财政厅、物价局、教育厅关于实施“一费制”的方案和标准,坚决杜绝乱收费行为,对顶风乱收费一查到底,严肃处理。

五、全面启动学前三年教育。充分利用小学布局调整中闲置的部分校舍,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制定规划,建立和完善村级幼儿园,达到每个乡镇建一所示范性幼儿园,确保到年底学前一、二、三年教育入园率分别达到91%、(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82%、73.8%。

六、全力推进普高进程,**一中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按照“普高规划”,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把普高任务落实到年度,全面启动。进一步加快**一中综合楼、学生餐厅、学生公寓楼等工程的建设进度,完善学校内配套设施建设,为争在年度内通过国家示范性高中验收。

七、狠抓学校安全工作。根据省市关于学校安全工作的精神,统一思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加倍珍惜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加倍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务实,真抓实干,努力为青少年儿童创造宽松、良好、安全的育人环境。

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 篇10

今年,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全县教育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要求,立足构建和谐教育和建山区教育强县,坚持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改

革创新为动力,以协调发展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圆满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安全稳定工作为切入点,创建稳定和谐的教育发展环境

一年来,我们把学校安全管理当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大小会议必讲安全,干部下乡必查安全,目标考核必究安全。做到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组织到位,工作到位,督查到位,经费到位。一是从上至下层层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状,对学校安全工作实行了“一票否决”的考核制度。二是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安全工作宣传教育,通过集会、主题班会、团队活动日等开展安全知识自我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把安全教育纳入学生养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收到了显著效果。三是制定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管理办法》,各学校针对本校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安全工作防范预案,建立安全保卫机构,落实专兼职安全保卫领导和人员,坚持每周一次的安全自纠自查,严格排查安全隐患。四是在全县教育系统建立健全了安全值班制度、安全周报制度、安全责任首问追究制度、校长“一日三查”工作制度及局机关行政人员划片包村的村校管理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各区学校实行“地毡式”安全检查,对所查出问题限期整改,从而保证了万无一失。五是增加了对学校安全保障的经费投入。在教育经费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筹措资金1446万元,投工投劳近2万个,完成了1.90万平方米D级危房及部分学校食堂的改造,杜绝了安全隐患。六是整合社会力量齐抓共管学校安全工作。会同相关单位集中整治了学校周边的违规网吧和小摊点,对学校周边的治安环境进行了综合治理;为各学校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扎实开展“警校共育”。七是加强了政治稳定工作。教育局设立了专门的信访接待室,设立了专门的安全稳定工作值班电话,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杜绝了重大安全事故和上访事件的发生。

二、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营造了蓬勃向上的改革发展氛围

(一)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回头看,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严格按照要求,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这一总体目标,结合教育实际,建立长效机制,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二是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举办专题报告会的同时,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构建老师终身学习体系,打造学习型团队

一是组织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及师德教育为重点的学习实践活动,激励教师从思想上、行动上做“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人。二是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专业素质培训工作,以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及竞争能力。通过经常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在全县教育系统形成了教师终身学习的体系,在各学校形成了浓厚健康的学习氛围、特色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和谐奋进的人文氛围,建成了竞争、协作、奉献、进取的工作团队,全县形成了一批有影响、有特色的教学、科研、管理、德育等方面的教师群体。

(三)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关爱学生成长

一是抓师德标准建设,为未成年人道德思想建设提供前提条件。向全县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师德规范要求;组织开展了“树一流行风,创一流业绩”的师德师风学教活动,在活动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师风建设的先进典型,在全局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竞赛热潮。二是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政治课、法制课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重新考核任命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加强各中学团委和业余党校建设,积极发展师生党员,今年共发展师生党员23人。三是继续深入学习新的《义务教育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师风评比活动。教育局与学校、学校与教师签订职业道德教育责任书,明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对先进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对个别违反师德师风、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的教师严肃处理。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狠抓诚信创建

上一篇:会计简历内容下一篇: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