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2025-02-02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精选10篇)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篇1

函数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

(2)配方法

(3)代换法

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函数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画法

A、描点法:

B、图象变换法

常用变换方法有三种

1)平移变换

2)伸缩变换

3)对称变换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篇2

一、平行与垂直

平行与垂直是立体几何中重要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的核心内容,包括直线与直线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直线与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及性质定理,内容较多,易混.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建立知识网络结构.如下图:

上图把平行与垂直的关系及主要的证明方法串在了一起,图中的每个箭头至少代表一种证明方法.不难看出,“线面垂直”是一个纽带,一个核心,有四条途径可以完成“线面垂直”的证明,根据题设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即可证明.如,用“线线垂直”证明“线面垂直”,依据就是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用好定理就要从三个角度理解好定理,即能用文字、图形、符号三种方式表述定理,并能进行相互翻译和转化.

文字表述: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简称“线线垂直”,则“线面垂直”).

图形表述:如图1.

符号表述:l⊥a,l⊥b,a⊂α,b⊂α,a∩b=P⇔l⊥α.

使用这个定理需要满足5个条件,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条件的缺失都会导致证明不严谨.所以,证明要做到有理有据,表述严谨、规范.

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可以借助周围的模型加以理解.如,可用笔表示直线,桌面、墙面表示平面来理解线面关系,又如,“线线垂直”与“面面垂直”关系可以用教室的墙角来理解.这样,通过观察、操作、实验不断强化空间想象能力.

例1如图2所示,在三棱锥P-A BC中,E,F分别为BC,AC的中点.

(1)证明:EF∥平面PAB;

(2)若PA=PB,CA=CB,求证:A B⊥PC.

例2如图3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DD1的中点.证明:

(1)BD1⊥AC;

(2)BD1∥平面ACE.

例3如图4,在正方体A 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DD1,CC1的中点.

求证:(1)AC⊥BD,;

(2)AE∥平面BFD1.

解析:这三个题都是考查“线面平行”和“线线垂直”,大同小异.例1,例2中的“线面平行”是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底边平行得到“线线平行”,从而证明“线面平行”;例3中的“线面平行”是通过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得到“线线平行”,从而证明“线面平行”.由此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底边平行,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是得到“线线平行”的常用依据,当然有时也利用平行公理和“面面平行”的性质来证明.

例1中的“线线垂直”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中线与底边垂直,得到两组“线线垂直”,从而证得“线面垂直”,最终得到“线线垂直”,此题与2008年高考北京卷理科数学的立体几何题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例2,例3中“线线垂直”是由正方体的侧棱与底面垂直和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得到两组“线线垂直”,从而证得“线面垂直”,最终得到“线线垂直”.一般情况下,异面直线垂直往往通过“线面垂直”证明,共面直线垂直往往通过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平面几何的方法证明.

跟踪练习:如图5所示,已知棱柱ABCD-A 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且AA1⊥底面ABCD,∠DA B=60°,AD=AA1,E为棱AA1的中点,F为线段BD1的中点.

(1)求证:EF∥平面ABCD;

(2)求证:EF⊥平面BDD1B1;

(3)求证:平面BD1E⊥平面BDD1B1.

二、空间角和距离

空间角包括异面直线所成角、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和二面角,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考查异面直线所成角,有时也会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和二面角.突出空间问题平面化的基本处理思想,紧扣这三类角的定义,将这三类空间角转化为平面角,在三角形中求解即可.基本操作程序是“作—证—算”,即在图形中作出(或找到)所求空间角的平面角,并进行证明确认,再进行计算,这三步都必须清楚地写出来.

例4如图6,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 BCD,且底面A BCD是正方形,PA=A B,E为PD的中点.

(1)求证:PB∥平面EAC;

(2)求异面直线AE与PB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根据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定义,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方法是平移法.本题中连接BD交AC于点F,连接EF,则EF是△PBD的中位线,所以PB∥EF,所以PB∥平面EA C,且∠EF就是异面直线AE与PB所成角.易知△AEF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 EF=60°.

例5如图7,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1,AA1=2.

(1)求证:A1C1∥平面ABCD;

(2)求AC1与底面ABCD所成角的正切值.

解析:求线面角就要找到线在面上的射影,核心在于找面的垂线.所以求线面角的关键就是证明“线面垂直”.本题中C1C⊥平面ABCD,所以AC1在底面ABCD上的射影是AC,即∠C1AC就是A C,与底面ABCD所成角.在Rt△C1A C中,.

例6如图8,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AC与BD交于点0.

(1)求直线A1B与平面A CC1A1所成的角;

(2)求二面角A1-BD-A的正切值.

解析:(1)易证BD⊥平面A1ACC1,所以∠BA1O就是直线A1B与平面A CC1A1所成角,所以,所以∠BA1O=30°.

(2)由(1)知AO⊥BD,A1O⊥BD,所以∠AOA1就是二面角A1-BD-A的平面角,在Rt△A1OA中,,所以利用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找平面AO角的关键就是证明“线线垂直”.

空间中的距离主要包括: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线线距,线面距,面面距.掌握点、线、面之间距离的概念,理解距离的垂直性和最近性,理解距离的实质是相应线段的长度,懂得几种距离之间的转化关系.求距离的重点是点到平面的距离.求法:①定义法,按“作—证—算”三步完成;②等体积法,把点到平面的距离看作三棱锥的高,通过转换三棱锥的顶点后利用等体积的原理进行求解,是首选方法.

例7如图9,在三棱锥S-A BC中,SA⊥底面ABC,AB⊥AC.

(1)求证:AB⊥平面SAC;

(2)设SA=AB=A C=1,求点A到平面SBC的距离.

解析:(1)略.

(2)法一(等体积法):易知△SBC是等边三角形,其面积为.设点A到平面SBC的距离为h,则VA-SBC=VS-ASC,即,所以

法二(定义法):取BC中点D,连接AD,SD,则BC⊥平面SAD.所以,平面SBC⊥平面SAD.这样,在△SAD内过点A作AE⊥SD交SD于点E,则AE⊥平面SBC,所以AE即为所求.由AE·SD=SA·AD,得.

跟踪练习:如图10,已知三棱锥中V-ABC,∠VAB=∠VAC=∠A BC=90°,且BC=1,AC=VA=2

(1)求证:BC⊥平面VAB.

(2)求V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3)求二面角B-VA-C的平面角.

三、三视图

三视图是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方式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给出空间图形,要求考生画出它的三视图,另一种是给出三视图,要求考生想象空间图形并计算其表面积或体积.一般在选择题中出现,以常见的空间几何体及其组合体为载体进行考查,较简单,只要清楚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明确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的定义和联系,就可顺利解决.

正视图是从前往后看落下的影子,侧视图是从左往右看落下的影子,俯视图是从上往下看落下的影子.画图时,看得见的线画成实线,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把侧视图放在正视图的右边,它们的高相等;俯视图放在正视图的下面,它们的长相等;侧视图和俯视图宽相等.总结成口诀即为“长对正,宽平齐,高相等”,这对准确绘制三视图和根据三视图求解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有很大的帮助.

例8如图11所示,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A.正方体B.圆锥C.圆柱D.半球

例9如图12所示是一个组合体的三视图,图中的四边形均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圆的半径为1,那么这个组合体的体积为().

例10某空间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且体积为1,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可以是().

以上三题都可以快速得到正确答案.

跟踪练习:将长方体截去一个四棱锥,得到的几何体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左视图为().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篇3

关键词:研读大纲;复习计划;学习情况;针对辅导;操作环境

江苏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已实施多年,是俗称“小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每年的高二学业水平测试均以12月份的信息技术打响头炮。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则是关乎学生能否获得高中毕业证和填报本科院校的资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完善记忆、掌握操作技能,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是每一位信息教师教学实践中永恒的一个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考试情况谈一谈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迎考复习策略。

一、研读教学大纲,领会学业水平测试说明,明确复习目标,把握好教学方向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复习课教学的整体教学目标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提高每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要求。为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教师应仔细研读教学大纲,认真领会考试说明中对测试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明确复习目标,分析各模块的知识点和要求,梳理脉络、明确考点、突出重点,让知识从点到面形成体系,从而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并注重抓好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业水平测试,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学业水平测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复习应做到计划有序,逐步深入,提高复习效率的同时注重学生灵活应变能力的提升

复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首先,教师应根据考试要求和学生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通过课堂上教师对各模块知识点的梳理、分类归纳,并配合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以加深印象。开始复习时应做到分模块进行复习,根据考纲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地回忆、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要点。其次,要加强操作练习,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感悟知识技能间的纵横联系。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再把所有的知识点融合起来进行综合模拟测试。对测试中学生反应出的难点和疑点作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点,加深对难点的理解,从而巩固知识,提升解题的综合处理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通过多年对考试的研究可以发现,许多学生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只记得看过、做过的题目,对于题库中出现的新题,就手足无措了,因此,复习时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显然是不可取的,在复习中,一定要做到逐步深入,注重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提升其信息素养。

三、复习中应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注重成绩的反馈,并进行针对性地辅导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硬件条件的限制,学生对计算机使用的熟练度差异较大,因此也造成了学生间个体对所授知识和技能掌握的差异,而这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为此,教师在复习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及学习成绩的反馈,教师可将每个学生对每个模块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记录到电子文档中,并从中分析学生间的差异,分析出学困生的“困”主要体现在哪些知识点上。为此,在课堂训练中,教师可通过建立学习“互助小组”,以优带困,用分层指导的形式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而对于基础较薄弱、操作非常生疏的学生,教师可进行个别化辅导,督其注重“双基”复习并加强训练,缩短学生之间的差距,做到考纲中每个知识点都让学生了然于心。

四、考前应体验测试环境,熟悉操作要求

信息技术考试是无纸化上机考试,我省的考试系统几乎每年都会有更新,大多数学生没有机会体验真实的考试环境。如果考前做好“实战演习”,让每一位学生与考试系统做一次“亲密接触”,对考试的形式和题型有所了解,那么,实际考试时,看到熟悉的系统环境,学生就消除了不必要的紧张与不安,因此,应用模拟考试环境进行适应性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让每一位学生理清,在考试环境中如何做题、如何复查、如何更改答案等一系列问题,知道做操作题时的注意事项,比如说,做Word、Excel、FrontPage等操作题时,做完后应先保存,然后关闭其窗口,方可进行下一道的答题。有了模拟环境的体验,进入真实环境做题时会更得心应手一些,可避免学生因为紧张出现乱了手脚、耽误了答题时间等影响考试成绩的状况发生。因此,考前应让学生体验测试环境,熟悉操作要求。

英语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 篇4

(1) 在句中的位置

单个的过去分词作定语时,位于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前面;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时,位于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后面。

a broken heart一颗破碎的心 a lost dog丧家之犬 a risen sun已升起的太阳

an organized trip有组织的旅行 a broken glass被打破的玻璃杯

a trip organized by the league由共青团组织的旅行

a glass broken by the boy被这个男孩打破的玻璃杯

The excited people rushed out of the building.

They found a damaged car at the gate of the park.

(2) 所表示的时间

过去分词作定语时,所表示的动作或者在谓语所表示的动作之前发生,或者没有一定的

时间性。

The letter posted yesterday will soon reach him.他很快就能收到昨天寄出的信了。

Have you read the books written by the young writer?你读过那位年轻作家写的小说吗?

(3)语法功能

过去分词或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时,其功能相当于一个定语从句。

The stolen bike belongs to Jack.被偷的自行车是杰克的。

The bike which had been stolen belongs to Jack.

The lecture given by Professor Zhang is about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张教授所做的报告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篇5

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41道小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其中16~25小题为选修模块试题,根据自己选修情况,两个模块任选一个模块作答。两模块都答者,按照《选修1-1》模块计分)

1.如图所示,小芳从家到学校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沿不同的路径

A.位移都相同

B.位移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

C.位移方向相同,但大小不等

D.路程一定相等

2.春运期间,为了保障安全,交通管理部门对客车实施“打卡制”管理:交通管理部门在道路两端设立执勤点,每一辆客车进入该执勤区间,就要领一张“限速卡”,等车辆到了另一头的执勤点之后,交警通过客车运行时间,确定车辆是否超速。这种限速方法是限制车辆的 A.平均速度

B.瞬时速度

C.路程

D.加速度

3.如图所示,甲为电磁打点计时器,乙为电火花计时器,关于它们的工作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使用交流220 V B.甲使用直流6 V以下 C.乙使用直流6V以下 D.乙使用交流220 V

4.小明同学在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中取得了冠军,假设他起跑过程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可视为匀速直线运动直至冲过终点。下列能正确反映他在百米赛跑中的v-t图象是

5.如图,在平坦的垒球运动场上,击球手挥动球棒将垒球水平击出。垒球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地,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垒球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仅由初速度大小决定 B.垒球落地时速度的大小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C.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水平位移仅由初速度大小决定 D.垒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仅由击球点离地面的高度决定

6.如图,用手掌沿水平方向将一本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现增大手掌对书的压力,则关于书受到的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受到的摩擦力小于其自身重力

B.书受到的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C.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下

第页(共8页)

D.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7.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时,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缓慢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被拉到0点静止时,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F1=3.0 N,F2 =4.0N,则橡皮筋上的弹力大小为

A.1.0 N

B.3.5 N

C.7.0N

D.5.0N

8.如图所示为汽车中用于改变车速的排挡。保持发动机功率一定,手推变速杆到达不同挡位,可获得不同的运动速度,从1~5逐挡速度增大,R是倒车挡,若要以最大牵引力上坡,变速杆应推 至哪一挡

A.1挡

B.2挡

C.4挡

D.5挡

9.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台式弹簧秤,水平托盘上的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压力三个力的作用

B.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三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

D.物体受到向上的支持力和向下的压力

10.某些部门或小区,为了管理进出车辆,在门口常常会安装一种起落杆,当车辆进出时,门卫按下启动按钮,杆就会绕一端的轴转动抬起,放车辆通行。设杆上有两点M.N,在某次向上转动 的过程中经过图示位置时,这两点转动的线速度分

别为VM、VN,角速度分别为ωM、ωN,则它们的 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M = VN

B.VM > VN

C.ωM <ωN

D.ωM >ωN

11.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宇宙空间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B.可以用天平称出物体质量 C.放在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没有压力 D.航天员不能用拉力器锻炼臂力

12.右图是小球在地面上多次弹跳的频闪照片,分析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每次从最高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增加,动能不断减少

B.小球每次从最高处下落过程中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

C.小球第一次到达最高点时动能最大

D.小球在整个弹跳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13.某运动员拖着轮胎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运动100 m的过程中

A.摩擦力对轮胎做了负功

B.重力对轮胎做了正功

C.拉力对轮胎不做功

D.支持力对轮胎做了正功 14.下列利用了离心运动的是

15.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描述了行星的运动规律。设行星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动的半长轴为a,周期为T,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第页(共8页)

以下16~25小题为选修模块试题

19.电源是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下列哪种电源能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选修1—1》模块

16.如果你拿起一块琥珀,与丝绸摩擦后,琥珀可以吸起羽毛等轻小物体,如图。它们之间的吸引力主要是

A.静电力

B.安培力

C.万有引力

D.洛伦兹力

17.磁现象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方便,以下这些做法中,不恰当的是

A.将磁性材料装在冰箱的门框上,制成“门吸”

B.利用磁铁制成双面擦窗器

C.利用指南针可以在野外定向

D.将磁卡或带有磁条的存折放在强磁铁旁

18.据报道,“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成多个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将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输送到电能短缺的较远地区。高压输电的简化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改变的是直流电压

B.升压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比副线圈的匝数多

C.高压输电可以减少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失

D.升压变压器增大了交流电频率

20.右图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磁铁在线圈中静止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B.将磁铁N极迅速插入线圈的过程中,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C.将磁铁由N极插入线圈改为S极插入线圈.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不发生改变 D.将磁铁插入线圈的速度越大,电流表偏转的角度越小

《选修3—1》模块

21.手机充电仅需2秒钟,储能式轻轨列车充电仅需20余秒钟就能满足正常应用,这就是超级电容器的神奇功能。关于电容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容的国际单位是库仑

B.电容的国际单位是法拉

C.增大电容器两极间电压可以增大电容 D.增大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可以增大电容

22.金属铂的电阻对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温度越高,铂的电阻越大,可以利用铂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制成铂电阻温度计。铂电阻温度计的I—U图象可能是

第页(共8页)

23.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有M、N两点,将试探电荷q沿三条不同的路径从M点移到N点,静电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A. W1 >W3 >W2 B. W3 >W1>W2 C. W1>W2 = W3 D. W1 =W2 =W3 24.一根容易变形的通电弹性直导线,两端固定,将其放入下图所示的磁场中时,导线在纸面内弯曲状态正确的是

25.用一个电动势为2V的蓄电池给一个阻值为4.95 Ω的电阻供电,电流为0.4 A,则路端电压和电源的内阻分别为

A.1.98V,0.05 Ω

B.1.8 V,0.5 Ω

C.1.8 V,0.05 Ω

D.1.98 V,0.5 Ω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每小题有两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3分,只选一个且正确得2分,有错选不得分。其中33~38小题为选修模块试题,根据自己选修情况,两个模块任选一个模块作答。两模块都答者,按照《选修1-1》模块计分)

26.右图为某同学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正要释放小车时的 情形。另一同学对实验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合理的是

A. 应把长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

擦阻力

B.应调整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表面平行 C.应将打点计时器接在直流电源上 D.应使小车离打点计时器远些

27.北京残奥会的开幕式上,三届残奥会冠军侯斌依靠双手牵引使自己和轮椅升至高空,点燃了残奥会主火炬,他超越极限、克服万难的精神震撼了观众的心灵。假设侯斌和轮椅是匀速上升的,则在上升过程中侯斌和轮椅的

A.动能增加

B.重力势能增加

C.机械能不变

D.机械能增加

28.如图所示,某同学背着书包乘竖直升降的电梯,当感觉到背的书包变“轻”时,电梯可能的运动情况是

A.减速下降

B.加速上升

C.加速下降

D.减速上升

29.在铁路弯道处,为了减轻轮缘与轨道的挤压,修筑铁路时,要根据弯道的半径和规定的速度,使内外轨道有一定的高度差,外轨略高于内轨,如图所示。若在某弯道处规定的速度为72 km/h,火车以这个速度转弯,轮缘既不挤压外轨,也不挤压内轨,则

A.当转弯速度大于72 km/h时,挤压外轨 B.当转弯速度大于72 km/h时,挤压内轨 C.当转弯速度小于72 km/h时,挤压内轨 D.当转弯速度小于72 km/h时,挤压外轨

30.如图所示,在一张白纸上,直角三角板紧贴在固定的刻度尺上方,现使三角板沿刻度尺水

第页(共8页)

平向右匀速运动的同时,一支铅笔从三角板直角边的最下端沿此边向上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铅笔尖的运动、留在纸上的痕迹判断正确的是

A.在运动过程中,笔尖运动的速度始终保持不变

B.在运动过程中,笔尖运动的加速度不为0

C.笔尖留下的痕迹是一条曲线

D.笔尖留下的痕迹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31.某同学乘坐“和谐号”动车组时,他用车载测速仪,记录了动车组在平直轨道上不同时刻的速度,并作出了相应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该同学所记录的这段时间内

A. 0~200 s内该动车组做匀速直线运动

B.该动车组0~200 s内的加速度比400 s—600 s内的加速度大 C.200 s~400 s内该动车组的加速度为0 D.该动车组位移逐渐增大

32.“天链一号”是中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主要用于为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及后续载人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关于“天链一号”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相对地面静止

B.卫星运行速度大于7.9 km/s

C.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小

D.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大 以下33~38小题为选修模块试题

D.在B点放置一个负的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与B点电场强 度方向相同

34.如图为地球周围的地磁场分布示意图,下列关于地磁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 B.在赤道上空磁场的方向水平向南

C.地球两极附近的磁感应强度比赤道附近的磁感应强度要小

D.在河北省地区上空,指南针的N极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35.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赫兹在人类历史上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C.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

D.电磁波的波长、波速、频率三者关系为:波长=波速×频率

《选修3—1》模块

36.竖直长导线AB右侧附近,用绝缘细线悬挂一带正电的小球,如图所示。当AB中通以向上的恒定电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B.小球所在处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C.小球不受洛伦兹力作用

D.小球受洛伦兹力作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选修1一1》模块

33.如图所示为某区域的电场线分布,电场中有A、B两点,则

A.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电场强度大

B.A点的电场强度比B点的电场强度小

C.在A点放置一个正的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方向与A点电场强 度方向相同

37.磁流体发电是一项新兴技术,它可以把物体的内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装置如图昕示。假设平行板A、B之间有一个很强的匀强磁场,将一束等离子体(即高温下电离的气体,含有大量正、负带电粒子)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射入.A、B两板间便产生电压,两板就成为直流电源的两个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粒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向上

B.负粒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向上

第页(共8页)

C.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由C到D

D.通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由D到C 38.如图所示,a、b是两条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的金属导体,长度分别为La、Lb,且La < Lb,电阻分别为Ra、Rb。现将两者按图示电路连接,当开关S闭合后,电压表V1、V2的读数分别为Ul、U2,则

A.Ra < Rb

B.Ra > Rb C.Ul > U2

D.Ul > U2

三、探究与计算题(本大题有3个小题,第39小题8分,第40小题10分,第41小题12分,共计30分)

39.2013年6月20日,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上为中小学生授课,其中有一项实验是用“质量测量仪”测量聂海胜的质量。“质量测量仪”的一部分可

简化为弹簧凸轮机构。聂海胜把自己固定在轻质支架一端,王 亚平轻轻拉开支架,放手后,聂海胜连同支架在弹簧凸轮机构所 产生的恒力F作用下回复原位,恒力F-29.6 N,如图所示。用 光栅测速装置测量出航天员复位时的速度v=O.40 m//s,复位的 时间t-:l.O s。求:

(1)航天员在复位过程中加速度n的大小;

C2)航天员聂海胜的质量m。

40.如图,小客车正以可。一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驾驶员看到 绿灯开始闪烁时,经过f.,-0.50 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刹车,小客车在黄灯刚亮 时恰好停在停车线处(绿灯停止闪烁时,黄灯立即亮起)。已知绿灯闪烁时间 t-3.0 s,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CI)O.50 s反应时间内,小客车通过的距离;

(2)绿灯开始闪烁时,小客车距停车线的距离。

41.下图为轮滑轨道在竖直平面内的示意图。它由固走在地面上的三部分构成,其中左 侧AB部分为半径R=5.0 m的丢光滑圆弧轨道;中间BC部分为长L。一4.。m的粗糙水平轨道;右侧CD部分是半径为1.5 R的丢光滑圆弧轨道。两圆弧轨道与中间水平轨道相切于 B、C两点。在某次模拟实验中,将质量m-50 kg的滑块(滑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 放,滑块与BC段的动摩擦因数岸一0.20(g取IO m/s,忽略空气阻力)。求:

(1)滑块第一次经过B点时,轨道对滑块支持力的大小:

(2)滑块在右侧轨道能上升的最大高度;

(3)滑块最终静止的位置到B点的距离。

07

1.5R

D

物理试题B卷第8页(共8页)

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高中 篇6

1. 一般过去时的定义

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一时候或某一段时间所发生了的事情或存在的状态。常与过去时间yesterday, this morning, just now, a moment ago, in May, last night / year / week, once upon a time, the other day, before …, when – clause, in the past连用。如:

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昨天你干了什么?

I met Lin Tao this morning. 今天上午我会到了林涛。

I was there a moment ago. 刚才我在那儿。

2. 一般过去时的应用

(1) 表示过去某时所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如:

Liu Ying was in America last year. 刘英去年在美国。

Jim rang you just now. 吉姆刚才给你打了电话。

(2) 表示过去经常或反复发生的动作。常接时间副词often, usually, always, sometimes, every day / week, etc. 如:

We often went out for a walk after supper. 我们过去常在晚饭后散步。

We usually played together. 我们通常一起玩。

3. 一般过去时对谓语动词的要求

[page]

一般过去时的谓语动词要用动词的过去式。动词过去式的构成分规则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两种形式,不规则变化通常需要逐个记忆,规则变化则遵循以下原则:

(1) 一般在动词后加-ed。如:play—played, offer—offered, weigh—weighed, destroy— destroyed, sign—signed.

(2) 在以字母e结尾的动词后,只加-d。如:like—liked, provide—provided, hate — hated, date—dated。

(3) 在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动词后,则改y为i,再加—ed。如:supply—supplied, fly—flied, study— studied.

(4) 在以单短元音的重读闭音节结尾且,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的动词后,双写最后一个辅音字母,再加-ed。如:plan—planned, refer—referred, regret—regretted, ban—banned.

4. 特别说明

有些动词的过去时,如:expect, hope, intend, plan, wanted 等一般过去时,后接不定式的完成时;或它们的过去完成时接不定式的一般式,都可表示过去未曾实现的意图、打算或希望。如:

I hoped to have been invited to his wedding party. —I had hoped to be invited to his wedding ceremony. 我本希望他来邀请我参加他的婚礼。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篇7

一、分析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函数”知识点考查要求

1.了解层次的知识点:区间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函数的列表法表示,映射的概念,根式的意义,无理指数幂的意义,常用对数与自然对数,对数的换底公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幂函数的概念,函数零点的概念,f(x)=0有实根与y=f(x)有零点的关系,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2.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函数的概念,函数符号y=f(x),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函数的解析法表示,函数的图象法表示,描点法作图,分段函数的意义与应用,增函数、减函数的概念,奇函数、偶函数的概念,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的概念,对数的概念,对数函数的概念,连续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的判定方法,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①y-a.(a>1);②y=logax(a>1);③y=xn(n>0).

3.掌握层次的知识点:函数的单调性、单调区间,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奇函数、偶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的性质,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的图象,对数函数的性质,幂函数的图象,幂函数的性质,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

4.灵活运用层次的知识点:函数的综合应用.

二、分析“函数”的分值分布及考查重点

1.从所占分值来看,必修一“函数”的分值在13~20分之间,占总分的18%,近五年都很稳定.

2.从分值分布来说,“函数”部分通常设置选择题1~3道题,填空题1~2道题,解答题1道题.从考查的知识点来说,体现了“重点知识年年考”这一特点.历年考题中,选择题和填空题考查的知识点都非常相似,主要考查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对数运算,二次函数性质,幂函数的定义,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解析式,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最值等,解答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应用.因此,这些考点需要重点复习.

3.在复习中要重视常考知识点,力求过关和达标,强调通性通法,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依据选择题的解题特点,灵活运用直接法,特殊值法,验证法,估算法,排除法,图象法,数形结合等方法;依据填空题的解题特点,重点训练定义法,直接法,数形结合法,特殊值法,分析推理法等;对于解答题,注意规范的解题格式,严谨的推理过程和正确的演算步骤.

三、对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函数”专题复习题型示例

1.函数的概念及表示

[知识要点]

(1)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对应法则.

(2)函数的表示: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例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1);(2).

[解析](1)要使函数有意义,则x-1>0,即x>1,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x|x>1}.

(2)要使函数有意义,则,解不等式组得x>-3且x≠0,故所求函数的定义域为{x|x>-3且x≠0}.

(3)要使函数有意义,则27-32x+1≥0,得3≥2x+1,所以x≤1,即x∈(-∞,1].

[说明]本组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了求解函数定义域的几种典型情况——分式、根式型函数,对数函数和指数不等式的求解,是容易题.

2.函数的奇偶性

[知识要点]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例]2(1)1已知函数则f(x)的奇偶性是().

A.奇函数B.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D.非奇非偶函数

(2)已知函数f(x)是奇函数,且在区间[1,2]上单调递减,则f(x)在区间[-2,-1]上是().

A.单调递减函数,且有最小值-f(2)

B.单调递减函数,且有最大值-f(2)

C.单调递增函数,且有最小值f(2)

D.单调递增函数,且有最大值f(2)

[解析](1)由已知易得f(-x)=f(x),根据定义可知f(x)是偶函数,所以正确答案为B.另外本题也可画出函数图象,它关于y轴对称,且定义域为R,可知f(x)是偶函数.此题重点考查了分段函数的奇偶性.

(2)画出函数图象,注意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易知正确答案为B.此题重点考查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讲解时应从中归纳出求解抽象函数这一类题目的技巧——数形结合,利用图象法求解.

[说明]本组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和单调性,为中档题.

3.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知识要点]

(1)一般地,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

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

(2)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①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f(x)≥M);

②存在x0∈I,使得f(x0)=M.

那么,我们称M是函数r=f(x)的最大(小)值.

[例3](1)已知函.

①当a≤0时,指出函数f(x)在(0,+∞)上的单调性(不要求证明);

②当a>0时,求函数f(x)在x>0时的最小值,并指出取得最小值时的自变量X的值;

③当a=2时,求函数f(x)在上的值域.

[解析]①函数f(x)在(0,+∞)上为增函数.

②当a>0时,因为x>0,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即时,f(x)的最小值为.

③当a=2时,先证明上为增函数.

证明:任取所以上为增函数.

又,f(2)=3,所以函数f'(x)在[,2]上的值域为[,3].

(2)函数y=2x+log2x在区间[1,4]上的最大值是______.

[解析]根据增函数与增函数的和是增函数,易知当x=4时,取得最大值18.

[说明]本题属于应用层次,考查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单调性方面,主要涉及定义法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和通过函数四则运算判断其单调性;而最值的求解主要考查了结合单调性求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和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两种情况,为稍难题.

4.指数与对数的运算

[知识要点]

指数的运算性质:

对数的运算性质:

(3)已知loga2=m,loga3=n,则a2m+n=___.

[解析](1)原式

故选B.

(3)已知am=2,bn=3,所以a2m+n=(am)2·bn=4×3=12.

[说明]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指数、对数的运算,涉及分数指数幂与根式的互换,以及指数、对数运算,为中档题.

5.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知识要点]

(1)一般地,函数y=ax(a>0,且a≠1)叫做指数函数,其定义域为R,值域为(0,+∞).当0<a<1时,y=a.为减函数;当a>1时,y=a.为增函数.

(2)一般地,函数y=logax(a>0,且a≠1)叫做对数函数,其定义域为(0,+∞),值域为R.当0<a<1时,y=logax为减函数;当a>1时,y=logax为增函数.

[例5]当x∈[2,8]时,函数的最大值为______;最小值为______.

[解析]因为在x∈[2,8]上为减函数,所以当x=2时,;当x=8时,.

[说明]本题属于掌握层次,考查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及简单的对数运算,为中档题.

[例6]已知函数.

(1)求f(x)的定义域;

(2)证明函数f(x)是奇函数.

[解析](1)由,得(1-x)(1+x)>0,即(x-1)(1+x)<0,∴—1<x<1,所以f(x)的定义域为(-1,1).

(2)因为f(x)的定义域为(-1,1),关于原点对称,又因为,则f(-x)=-f(x).

故函数f(x)是奇函数.

[说明]本题属于掌握层次,为中档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函数奇偶性的判断方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考查定义域的同时,贯穿了分式不等式的求解;而对于对数型函数奇偶性的判定,在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常用的方法为“f(-x)+f(x)=0⇔f(x)为奇函数;f(-x)-f(x)=0⇔f(x)为偶函数”.

[例7]已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

(1)求函数y=f(x)的解析式;(2)求证:f(x)+f(-x)=1.

[解析](1)∵函数的图象经过点(0,),∴.即,得a=1.

函数.

[说明]本题属于掌握层次,为中档题.主要考查指数函数的定义及指数式的运算.

6.幂函数

[知识要点]

(1)一般地,函数y=x叫做幂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2)幂函数y=x,y=x2,y=x3,y=x-1,的图象和性质.

[例8]若函数f(x)=(2m-)x3是幂函数,则m=______.

[解析]根据幂函数的定义,可得2m-1=l,解得m=1.

[说明]本题属于识记层次,考查幂函数的定义,为容易题.

[例9]若点(2,)在幂函数y=f(x)的图象上,则f(16)=___.

[解析]因为y=f(x)为幂函数,所以可设f(x)=xa,又点(2,)在幂函数的图象上,所以,解得,所以,故.

[说明]本题属于识记层次,考查幂函数的解析式,为容易题.

7.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知识要点]

(1)方程f(x)=0有实数根⇔函数y=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函数y=f(x)有零点.

(2)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x)·f(b)<0,那么,函数y=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就是方程f(x)=0的根.

[例10]函数f(x)=2x+3x-6的零点所在的区间是().

A.(0,1) B.(1,2) C.(2,3) D.(1,0)

[解析]因为f(1)=5-6<0,f(2)=4+6-6>0,所以选B.

[说明]本题属于理解层次,考查学生应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判定零点所在区间,为容易题.

8.利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要点]

这类问题的特点是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特定的函数模型,求解函数问题,用所得结果解释实际问题.

[例11]一工厂生产某种产品,已知该产品每吨的价格p(元/吨)与月生产量x(吨)之间的关系为p=242-,生产x(吨)的成本为r(元),其中r=50000+2x.问该厂每月生产多少吨产品才能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元?(注:利润=收入-成本)

[解析]每月生产x(吨)时的利润为所以当x=600时,f(x)有最大值22000,即每月生产600吨产品能使利润达到最大,最大利润是22000元.

[说明]本题属于应用层次,考查二次函数模型的应用,为稍难题.

[例12]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且AB=4,BC=CD=2,点M为线段AB上的一动点,过点M作直线a⊥AB,令AM=x,记梯形位于直线a左侧部分的面积S=f(x).

(1)求函数f(x)的解析式;

(2)作出函数f(x)的图象.

[解析](1)过D作DE⊥AB,垂足为E,则四边形BCDE为正方形,且A E=DE=2,∠DA E=45°.

当0≤x≤2时,梯形位于直线左侧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①),则;

当2<x≤4时,梯形位于直线a左侧部分为△ADE和矩形DEMN(如图②),

(2)函数f(x)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说明]本题考查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和图象的画法,属中档题.

高中英语学业水平测试必考知识点 篇8

从属连词:that whether

连接代词:who whoever whom whose what whatever which whichever

连接副词:when where how why

二、用法

主语从句是在复合句中充当主语的从句,通常放在主句谓语动词之前或由形式主语it代替,而本身放在句子末尾。

1. It 作形式主语和it引导强调句的比较

①主语从句常用it作形式主语,一般常用句型为:It is+{名词/形容词/过去分词}+主语从句例如:

It is still a question whether she will come or not.

It is strange that you should like him.

It is still unknown which team will win the match.

另外,还有一些比较多见的结构:

It turned out that……;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It happened/occurred that……;

It is well-known that……等等

②而强调句则不同,它的结构是:It+be+被强调部分+that+从句

强调主语:It is the times that produce their heroes.时势造英雄

强调宾语:It is English that Prof.Lin teaches us.

强调状语:It was in shanghai that I saw the film.

判断是否是强调句有一个方法,就是将that以后的“句子的其余部分”拿出来单独看,看有没有缺成分,缺的是什么成分,再把谓语动词后面that前面的那部分,带到你认为缺成分的地方,如果放进去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了,那就说明是强调句。

2. 用it 作形式主语的结构

(1) It is +名词+that从句

It is a fact that … 事实是……

It is an honor that …非常荣幸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是常识

(2) it is +形容词+that从句

It is natural that… 很自然……

It is strange that… 奇怪的是……

(3) it +不及物动词+that从句

It seems that… 似乎……

It happened that… 碰巧……

(4) it is+过去分词+that从句

It is reported that… 据报道……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已证实……

3.主语从句不可位于句首的五种情况

(1) if引导的主语从句不可居于复合句句首。

(2) It is said , (reported) …结构中的主语从句不可提前。例如:

It is said that President Jingo will visit our school next week.

(3) It happens…, It occurs… 结构中的主语从句不可提前。例如:

It occurred to him that he failed in the examination.

(4) It doesn’t matter how/whether …结构中的主语从句不可提前。例如:

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he is wrong or not..

(5) 含主语从句的复合句是疑问句时,主语从句不可提前。例如:

Is it likely that it will rain in the evening?

4. What 与that 在引导主语从句时的区别

What 引导主语从句时在从句中充当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表语,而that 则不然。例如:

What you said yesterday is right.

三、宾语从句用以区分主语从句的几个特征

1、引导词:what which whose when whet herif where

2语序:宾语从句必须是用陈述语句。(名词性从句都是陈述语序)

如:I think that you must work harder.

宾语从句的引导词、连接词的区别、否定转移等现象。

补充:从句的语序永远是陈述句。

★ 如何应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

★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作文

★ 高中生英语学业水平知识点

★ 英语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总结

★ 学业水平考试英语重点知识点

★ 高中政治学业水平考知识点梳理

★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材料范文

★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范文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知识点 篇9

必修一经济生活

1、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2、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买方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

(2)价值决定价格。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需求法则——商品价格升高,需求减少;价格降低,需求增加。(2)不同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需求弹性(生活必需品反应小,高档耐用品反应大);(3)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互补品呈反向变动,替代品呈正向变动)

5、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1)调节产量(2)调节生产要素投入。

6、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性因素。

(2)居民收入是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消费水平受当前收入、未来预期收入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受收入差距影响。

7、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应践行的基本原则?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8.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9、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1.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怎样经营公司)?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形成竞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2、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4)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5)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23、如何全面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

(1)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2)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3)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4)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必修二政治生活

1.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也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2.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④服兵役和参加兵民组织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政治权利,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要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4、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三社一专”)(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

5、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公民参与决策,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1)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2)有利于决策广泛地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3)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4)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监督--上级、监察、法制、审计部门。

16、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意义?(P46)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 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② 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③ 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更; ④ 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人民,建立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17、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P48):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8、人大代表的权利(P48):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提案权和质询权。

19、人大代表的义务(P48):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人们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2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P49):实行民主集中制。

21、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P49)

①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2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P50):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3、中国共产党的宗旨(P50):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4、中共的执政方式(P50):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基本方式).25、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P52)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2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P52):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27、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P53):平等、团结、互助、和谐.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6、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P76-78)

(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我们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7、如何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P78)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P78-79)

(1)要看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2)要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量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我们做任何事情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9、矛盾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P80)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10、矛盾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P81)

矛盾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及重要性?(P82)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P81)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81-P82)

原理:(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则是次要矛盾。(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1)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1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P81-P82)

原理:在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均衡的。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区别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把握关键性词语:

a.主要矛盾常常用这样的词语: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等。

b.矛盾的主要方面常常用这样的词语:性质、本质、主流、方向、主体等。

△明确命题旨意:

a.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

首先,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其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24、如何实现和创造人生价值?(P89—91)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弊问题探析 篇10

一、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作弊的方式及危害

2009年, 浙江省教育厅为进一步加强与规范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管理, 维护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出台了浙教基[2009]54号文件, 制订了学生《违规处理规定》。然而, 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中, 作弊事件屡有发生, 而且花样不断翻新, 作弊方式呈多样化、现代化、智能化趋势。

(一) 作弊方式类举

1. 夹带。

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 或存储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进考场, 准备在考试中使用。

2. 抄袭与窥视。

在考场抄袭或者为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在考试过程中旁窥, 交头接耳, 做手势, 打暗号传递答案。

3. 接送电子信息。

携带通信设备进入试场, 运用盲打技术, 接收或发送信息。

4. 考场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进行作弊;

或者利用中途上厕所离场的机会, 在卫生间内翻阅与考试有关的资料, 找到答案, 然后回来答题。

5. 由于试题难度增加, 两门学科成绩不及格就

无法毕业, 有些学生就设法找人代考, 即找“枪手”, 以便蒙骗过关。

6. 考试结束铃声响后, 利用教师收卷、学生离场之时, 趁机向同学询问答案, 答题作弊。

(二) 考试作弊的危害

1. 影响学校对学生学习效果考查的准确性, 无

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 因而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2. 破坏了学校严谨、严格的教学风气和学生勤奋学习、实事求是的学习风气, 影响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3. 助长学生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心理, 导致学生失去对诚信的敬畏, 影响心理健康, 贻害终生。

4. 冲击了考试的公平原则, 破坏了考试的严肃性、权威性, 严重影响了考试的可信度和公平性。

5. 影响了学校的校风, 尤其是诚信道德的建设。

二、考试作弊的原因分析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高中生作弊现象的背后, 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 以利益为人生目的的观念主导着部分人的行为, 由此造成了不诚信现象泛滥, 造假贩假、信用丧失、经济诈骗比比皆是。在教育界, 学术腐败、集体作弊、学历造假等现象玷污了圣洁的殿堂, 带来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耳濡目染, 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给高中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他们正处于对信息敏感、善于接受, 而世界观、价值观又极不成熟的阶段, 自控能力较弱, 因此极易对事情不加分析、不审慎思考, 便沾染上作假的习气。

(二) 家庭教育的影响

中国教育长期重考试、重分数、重排名、重升学而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创造能力的开发, 导致家长、学生视考试成绩为最高追求。作为父母, 无一不希望孩子正常而健康地成长。但有些家长不能正确教育子女, 只关注孩子的分数, 只要孩子考得好, 就拿金钱作为奖励, 考多少分, 给多少钱, 至于孩子的道德品质如何, 漠不关心。更有甚者, 有的学生因考试作弊受到处分后, 家长亲自跑到学校说情, 千方百计帮助孩子开脱。有个别家长达不到目的, 就到处告状, 甚至采取恐吓、威胁的手段进行报复。家长这种是非不分的行为, 使一些学生认为家长支持他作弊, 考试作弊不再是难以启齿的丑事。

(三) 学校办学理念的影响

2009年, 浙江省教育厅制订了一套完整的考试制度, 如《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实施细则》《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考试实施程序及指令》《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守则与工作职责》《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违规处理规定》, 各级考试部门虽在考前都将这些内容编制成《考务手册》, 强调严肃考风考纪、维护正常的考场秩序、监考教师必须严格执行监考规定。但在事实上, 学校、教师对学业水平考试仍然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因为学校工作的指挥棒仍然是高考。教师教学方式陈旧呆板, 分数仍然是衡量学生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唯一标准。这一标准诱发学校不计后果, 一味追求分数。在高中会考中, 监考不严格, 对学生作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是学生敢于作弊最重要的原因。试想, 如果学校采取严厉的手段, 要求监考教师严格监考, 发现作弊严格处理, 何愁制止不了作弊歪风?学校的纵容, 促使监考教师在监考过程中对作弊现象的容忍, 甚至帮助学生作弊。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作弊似乎得到“鼓励”, 作弊歪风就会不断地蔓延滋长。

(四) 高校招生政策的影响

我国《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 高校根据高考成绩, 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 择优录取。自2010年, 高校在自主招生中, 录取考生时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占了一定的比例, 要求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必须全部是A等。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含金量”的提高, 使得一些考生冒险进行作弊, 以考取全A成绩, 以便在高校自主招生中享有优先权。

(五) 学生自身的原因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生在考试中是否作弊, 除了受外界环境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外, 也有自身素质方面的原因。

1. 不以作弊为耻

考试本是监督、检验学生学习成绩优劣的重要措施和环节。这是学习规律的客观要求, 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认识而勇于面对, 但也有部分学生却错误认为这是教育行政部门要考学生, 而学校“例行公事”, 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有的学生学习不刻苦, 考试“临时抱佛脚”。尤其是有主动作弊的学生不愿诚实劳动, 总想投机取巧, 认为作弊“不是耻辱, 而是聪明”, 是获得成功的捷径, 只要不被抓住, 就是运气。

2. 以作弊为“成功”的捷径

学生害怕考试, 因为他们担心失败, 考试给他们带来了精神压力。他们希望成功, 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如愿, 于是产生自卑。在这样的心理下, 他们企图找到摆脱困境、获得成功的捷径, 便在考试中作弊。

3. 为满足虚荣心而作弊

有的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目标, 但要面子, 慕虚荣, 想拿高分却不愿艰苦学习。为了给老师、同学和家长留下好的印象, 在考试中弄虚作假。

4. 重哥们义气而违规

还有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 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讲“哥们义气”, 考试中不拒绝好朋友希望得到“帮助”的要求, 把作弊当成同学之间建立“友谊”的方式。

5. 盲从, 随大流而铤而走险

近年, 社会上流行“撑死胆大的, 饿死胆小的”的说法, 校园里兴起“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的论调, 考试作弊方式层出不穷, 以至于考试不作弊的学生反而被讥为“傻瓜”。“大家都作弊, 我为什么不作弊呢?”有的学生没有自己的主见, 盲从、随大流, 认为别人作弊监考者不管, 索性自己也走一走捷径, 即使被发现, 也不会只惩罚我一个人, 由此导致作弊的学生越来越多。

6. 为了不再吃亏而作弊

人们普遍认为, 考试分数高低代表学习优劣, 学习好不好就看你考得好不好。有的学生看到人家作弊得逞, 拿到好成绩, 自己没有作弊, 分数比别人低, 感觉吃亏了, 心理不平衡, 因此加入作弊行列。

7. 为了应对师长压力

学业水平考试规定:两门学科成绩不及格不予毕业。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基础较差, 对学习没有多大兴趣, 但家长的期望值过高, 任课老师也要求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这些学生想取得好成绩, 但力不从心, 担心考试不及格要补考, 补考不及格不能毕业, 无法向家长、老师交代。出于无奈, 他们希望通过作弊蒙混过关。

三、消除考试作弊现象的对策

对待高中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笔者认为采取大禹治水的疏通而非堵截的方法是根本的解决之道。如果对作弊学生一味严惩, 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作弊现象的发生, 而且严惩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些学生因为承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做出一时冲动之事也屡见不鲜。为此, 在高度重视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同时, 我们应采取态度坚决、方法稳妥的对策, 以消除考试作弊的发生。

(一)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营造浓厚的校园诚信氛围

有研究者指出:“把作弊责任推给考核方式或者其他方面, 忽视作弊者自身在道德和人格上的严重缺陷, 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 我们必须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特别是公民道德教育。我们要注重正面教育, 结合网络、电视、校报、广播、标语等多种宣传途径, 努力建设一个诚实守信的校园环境, 让学生形成“以公平竞争为荣, 以考试作弊为耻”的观念。

(二) 全体教师齐心合力,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诚信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学生进校起, 我们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及内涵, 使他们日积月累形成诚信意识, 培养诚信的良好习惯, 自觉将诚信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教师在平时的教书育人过程中, 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 而且要紧密结合学生所想、所思、所行、所为, 给予积极的引导, 及时指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说假话、做假事等不诚实行为, 树立讲诚实、重信用的良好品质;要求学生从自身做起, 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特别是从考试不作弊等具体的事情做起, 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注重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形成健全的意志。

(三) 社会、家庭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作弊

多数学生作弊后, 无论被发现与否, 都会感到懊悔, 产生一种自责的心理, 认为自己做了一件不光彩、不道德的事, 有种耻辱感。针对这个特点, 要消除作弊现象, 关键是唤醒学生的自尊心, 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作弊可耻”的氛围, 让广大学生从心灵深处取消作弊的念头。而且, 对于考试作弊这种违背诚信的恶劣行为, 社会、家庭都应该与学校配合, 采取鄙视的态度, 坚决反对。尤其是家长, 一旦发现孩子考试作弊, 应旗帜鲜明, 予以批评教育, 启发其自尊、自爱、自信等积极心理, 使其摒弃作弊这种行为。社会上在宣传诚实守信时, 要将学生考试作弊与其他作假行为一样列入不诚信的行为之一。

(四) 端正对考试的认识, 以考试促进教学

考试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的检验方法之一。通过考试, 学生系统复习了所学知识, 并加以消化, 同时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而言, 应当学会客观、准确地分析自己的考试成绩。若将成绩差的原因总是归因于外部因素, 埋怨老师教得不好、试题太难等, 便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因此, 教师应当帮助那些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做好成绩分析。对教师而言, 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可以从中发现得失, 找到改进的方向。无论学生还是教师, 都应当正确对待考试, 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

(五) 摆正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位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 不仅是高中学生能否毕业的依据, 而且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许多学校领导把眼睛紧紧地盯在高考上, 认为只要高考好了, 就可一俊遮百丑, 因而对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缺乏热情, 基本上是应付了事;许多学科教师对于高考可进行一轮二轮三轮的复习, 而对学业水平考试则缺乏系统的复习, 或根本不复习, 甚至出现“教”“考”脱节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 按照现行体制, 即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不通过, 仍可参加高考, 如高考录取, 学业水平考试更显得无足轻重。其实, 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并不矛盾, 学业水平考试解决的是学科基础问题, 高考则是在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 “万丈高楼平地起”, 没有基础哪来深入?任何不重视学业水平考试的做法都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应坚决唾弃。

(六) 严格监考, 运用高科技防范作弊

考试作弊现象的泛滥、蔓延, 从管理的角度说, 最重要的原因是监考不严。要改变这种状况, 学校必须认真、严肃地贯彻执行省教育厅有关法规, 严格要求监考人员, 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地按照考试法规进行监考。要认真选择监考人员, 严肃查处违反监考规则的教师, 形成严格监考、严格考试的氛围。

随着手机、小灵通等通信工具的普及和不断更新, 目前运用通信工具作弊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高中学业考试监考难度加大。为了保障考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防止考场舞弊行为的发生, 应该在所有考场使用通信信号屏蔽仪器, 针对手机的出现加大预防力度, 遏制手机作弊的蔓延, 减少其发生的概率。

还可以利用电子监控系统对考点、考场联网监控, 实行网上巡考。“电子眼”可对考场内全部座位进行监控并自动拍摄。各级考试管理部门在市和县 (市、区) 会考办就可以实时观看到考点、考场的考试情况, 并对考试过程全程进行同步录像。

四、结束语

上一篇:管理学基础一下一篇: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初中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