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三公经费管理制度(通用12篇)
局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进一步从严控制和压缩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以下简称“三公”经费)支出,努力降低行政事业成本,不断提高机关效能,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包括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包括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支出;公务接待费是指单位为执行公务和开展业务需要合理开支的接待费用,包括在接待中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等支出。
第三条 局机关及局属事业单位适用本规定。其中,事业单位包括参公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局属国有企业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 计划管理
第四条 严格“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局机关和局属事业单位按照“三公”经费管理有关要求,从严编制“三公”经费预算,硬化预算约束,确保“三公”经费预算明显下降。
第五条 因公出国(境)计划管理。每年12月初,局属事业单位将本单位因公出国(境)计划报至局组织人事编制科汇总,待局主要领导批准同意后向市外事管理部门申报。市外事管理部门将我局申报情况纳入全市下一年度出国(境)计划,征求市纪检监察机关、财政部门意见后,报政府批准。自行组团和参加省级以上机关组织的双跨团组,均须按程序纳入计划报批,未纳入计划的市外事部门将不安排出访任务。
第六条 公车配备、更新。局属事业单位将本单位公车配备、更新计划报至局办公室汇总,待局主要领导批准同意后向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申报。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将我局申报情况纳入全市年度公车配备、更新计划内,征求市纪检监察机关、财政部门意见后,报政府批准。
第七条 公务接待费用控制指标。市财政部门会同市纪检监察机关根据各部门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当年目标任务,核定各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用年度控制指标,报政府批准后下发执行。
第三章 支出调控
第八条 实行因公出国(境)经费申报核销制度。局机关及局属各事业单位申请出国(境)考察,要提交出国(境)经费预算报告至局计划财务科,报告资金来源及预算情况,并根据出国(境)的.具体情况,核定经费限额报销标准,同时将经费预算报告提交市财政部门审核。出国(境)费用必须按照核定的限额标准进行报销,超出限额标准的,不允许报销。
第九条 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及运行费用。各单位公车购置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在年度公车配备更新计划内报批,购置车辆不得超出单位公车编制,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对全市公车购置按年度计划数进行总量控制。各单位财务部门核算公车运行费用时要实行单车核算,公车运行费用控制在限额标准之内。要按照中央、省、市、局有关公车使用管理制度管理使用公车,严禁公车私用。
第十条 实行公务接待费进度控制。各单位要按照时间进度,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用支出。市财政部门对支出进度过快的财政预算单位会提醒预警,对达到年度控制指标的财政预算单位,市国库将暂停支付费用。
第十一条 各单位支出时要严格执行财经方面的相关政策规定和纪律要求,减少现金结算。公务接待费用结算票据,要注明接待具体事项,严禁以举办会议、培训为名,列支、转移、隐匿接待费开支,或在其他项目经费中随意开支接待费。财政预算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支付结算。
第十二条 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局属各事业单位每季度末将本单位本季度“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以书面报送至局计划财务科,局计划财务科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部门。市财政部门汇总分析、提出调控意见后,将报市政府相关领导,有关情况向市纪检监察机关通报。
第十三条 定期公开“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要通过发布公示、召开会议等形式进行公开,每季度在本单位公开一次,接受群众询问和质询,条件成熟后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第十四条 建立协作配合的监督检查机制。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检查,由局计划财务科和监察室牵头,协同局办公室、组织人事编制科等相关职能科室,采取集中检查、重点抽查和明察暗访等形式进行。各职能科室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既各负其责,又协作配合,发挥监督检查的整体合力。
第十五条 针对“三公”经费管理规定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查处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
(一)对因公出国(境)报批、境外活动及经费报销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查处随意更改出访路线、国(境内外)外滞留、公款旅游和超标准报销费用等行为。
(二)对公车配备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查处超编制、超标准配车,借款、集资、挪用专项资金购车,隐匿或转移购车款超标购车以及公车私用等行为。
(三)对公务接待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超标准公务接待行为;查处公款吃喝、在高消费场所以及经营性娱乐(健身)场所安排接待活动行为;查处违规赠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贵重礼品、纪念品和土特产行为;查处虚列票据、弄虚作假或转嫁费用行为。
第十六条 将“三公”经费监督管理列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工作任务,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对违反“三公”经费管理规定的单位,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或给予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降职等组织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局计划财务科商局监察室等有关科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局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2
一、三公经费公开所面临的问题
1. 三公经费公开的经费来源范围有局限。
目前“三公”经费公开制只要求公开财政经费支出情况, 非财政经费三公经费支出情况没有公开, 大大降低了“三公”经费公开和控制的意义。事业事业单位经费来源渠道多元, 财政拨款仅是其中一部分, 其余事业性收入、经营性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非财政拨款中, 往往隐含着更大的“三公”经费支出空间。从财务支出和管理的角度来看, 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是一个会计主体发生的支出, “三公”经费公开也应将非财政拨款开支一并纳入统计范围, 不给“三公”经费在支出渠道上提供人为操控和调节的空间, 成为一种数字游戏, 在财政经费与非财政经费中随意地调节。
2. 三公经费公开的内容及解释没有具体的规定。
一些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内容过于简单模糊, 难以让社会公众了解和解读。同属事业单位中行业特点工作性质的不同决定各自“三公”经费支出结构存在巨大的差异, 这就需要细化“三公”经费的内容, 应明确每一笔花销的数额, 解释每一笔花销的用途;应区分单位管理类“三公”支出和业务类“三公”支出的不同分类列支;不但要看支出数额, 还要看支出绩效, 以利于公众判断支出的合理性。应出台“三公”经费公开具体的规定, 细化“三公”经费公开的格式、范围、内容、程度, 如对于出国费披露单位年度出国具体团组数、人员数, 有具体项目预算占多少, 有批文有邀请函的正规出国活动占多少, 其他单位自主安排的占多少, 便于社会公众解读该事业单位一年出国费用的正当合理性。对于公务用车费披露单位车辆定编数量、车辆保有数量及型号, 便于公众了解车辆单位的车辆是否超编超配置, 提供车辆年度行驶里程、总里程和车辆综合使用年限, 便于公众考核车辆费用支出标准, 并对维修费、燃油费、车辆保险费及其它费用进行分项考核, 分析车辆更新的合理性, 不合理的原因究竟在哪一块费用上。
3. 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统计口缺乏统一的标准。
现行部门预决算基本支出部分编制口径基本一致, 预算决算数据具有可比性, 但项目支出预算部分无具体支出科目明细, 项目预算明细反映在项目文本中且预算科目与决算报表支出科目不一致, 给项目支出预决算统计对比分析带来很大的困难。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及会计核算体系既具有行政单位预算制的特点, 也具有企业成本核算制的特点, “三公”经费是根据部门决算中相关经济科目数据统计出来的, 部门决算又是以财务数据为基础填报的。“三公”经费的概念不明确, 口径和标准不规范, 数据统计方法不统一造成统计结果的差异化。应建立起统一规范的对应关系, 实现“三公”经费、部门决算和财务数据三者之间的对接, 规定“三公”经费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因公出国 (境) 费、公务接待费与具体的预决算支出科目、具体的会计核算科目的对应关系, 确保“三公”经费有据可依, 有据可查。
4. 三公经费预决算数据缺乏审计机制。
目前国有企业的年度报表需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 上市公司报表要公告接受股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但对国有事业单位的预决处报表没有审计要求, 一般经系统内逐级汇总后上报, 无报表审计的要求。年度报表数据真实性无法得到可靠验证, “三公”经费统计口径是否合适, 数据真实与否难以认定。随着国家财政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近两年部分地区财政经费监管部门对管辖内国有单位开展了一些预决处报表审计工作, 但由于管辖单位多, 人手有限, 一般只能做到抽查, 难以进行全方位普查。建立事业单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对事业单位年度预决处报表和“三公”经费支出报表进行例行审计, 对提高“三公”经费和预决算报表数据质量很有帮助。
二、改进措施
1. 三公经费总量控制的预算管理办法需要改进。
从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实际支出情况看, 除公务接待费部分这一项非刚性支出可以采取总量控制, 逐级分解的方式加以控制外, 公车费用和出国费用不考虑实际需求, 采取定额指标, 不得突破上年指标的方式不可取。众所周知, 我国财政预决算是由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构成, 基本支出一般安排人头费、运行费等常规性支出, 财政经费及非财政经费均可以安排支出, 但项目支出是依据项目管理部门批准后的项目任务书和预算实施, 全额由国家财政资金安排, 其中用于出国的费用、车辆购置运行的费用支出具有一定的刚性, 如受制于“三公”经费总量控制目标的限制, 往往造成项目难以完成或者难以按期完成, 一些正常的业务活动不得不压缩或被后延, 影响到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项目执行结果与批复项目预算不符, 项目经费结余也给项目验收造成影响。科学的控制方法应是对于基本支出中的“三公”经费规模依据基本支出预算总额人员编制数核定“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 对于项目支出中的“三公”经费严格按照项目批复预算执行。
2.“三公”费用支出预算的监督考核机制应该跟上。
制度是否有效, 关健在于落实。多年来, 社会公众对控制“三公”经费的呼声不断, 但效果甚微, 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监督考核机制。政府没有建立统一的“三公”经费支出监督考核标准, 各单位的预算执行结果是否超预算、是否缺乏监督与奖惩手段, 导致“三公”经费支出和公开方面弄虚作假的现象屡有发生。2012年国家公布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 对行政机关“三公”经费的规模和比例及定期公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控制和公开统一的规范应参照国家机关的管理规定及时跟上不能缺失。建立问责制, 明确责任人, 对不依据法定要求和规定范围、规定途径、规定范围公布“三公”经费, 在“三公”经费公开中弄虚作假的行为, 严肃追究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此外, 发挥好社会监督的作用,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的公众信息反馈体系和公众信息评价体系的建设也应作为“三公”经费监督考核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三公经费公开应致力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整体改革。
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财政预算制度, 二是职务消费制度。预算与决算两张皮, 预算执行上的严肃性不够, 财务报销制度的制度性缺陷, 以及根深蒂固的职务消费观念等都是导致“三公”问题突出和严重的体制性根源。要从“三公”经费问题的体制性原因中去寻找制度治理之策, 尽快实现我国财政预算的全公开, 且都公开到“项”级科目, 那“三公”经费的单独公开就不必要了, “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只能作为防范腐败风险的过渡性举措。我国的预算制度一直带有软约束的特征, 只要领导愿意批准, 没有预算也可以照样支出。要从制度上真正实现预算的严肃性, 没有预算就不能支出, 对违反预算的行为坚决查处决不姑息。制定合理的公务报销制度, 我国的公务报销制度存有一些不合理规定和标准, 衍生出一些中国特色的怪现象, 例如下级单位附属单位为上级单位负担报销费用转移隐藏“三公”支出, 在这种情况下, 就很难搞清楚一个单位的“三公”经费到底有多少。推行职务消费制度改革, 我国公车配备数量如此之大, 经费支出如此之巨, 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一直实行的是落后的职务消费制度, 要改革在公车使用上实行的实物配给制, 进一步推进规范市场化、货币化公务用车改革之路。
三、总结
从事业单位角度来讲, “三公”经费公开只是一种手段, 目的是为了强化其执行经费预算的严肃性, 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完善财政资金支出的控制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公务支出。“三公”经费公开, 将经费支出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提高了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成为事业单位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总之, “三公”经费公开, 必将推动事业单位预算体制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进一步深化。
摘要:“三公”经费公开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结合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和管理的特点, 对现行制度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 对如何构建更加规范的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及其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初探, 以期提高管理效益。
局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3
一、对于财政部门预算要加强四个方面。一是“三公”经费预算要细化。从调查情况看,下达的预算很简单,只有部门经费总额,支出没有明细,“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的控制、考核、预警无确切的标准;二是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现代预算制度。“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预算标准要科学,要切合实际。本着节约原则制定新标准,使部门经过合理控制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三是预算编制要透明。职能相同相似部门经费预算要有可比性。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推广和完善公务卡结算方式,实现明白消费,减少现金支付。
二、对于预算执行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一是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预算细化到项目,没有预算,一分钱也不能花;二是严格做到开支必须公开、透明,必须接受立法机构和公众的监督,落实问责问效。一些单位,之所以对“三公”经费大手大脚,对中央和上级有关禁令不以为然,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公开不够、透明不足,群众不知道、管不着,助长了奢侈之风。一旦将一切置于阳光下,将会曝出问题、晒出破绽;三是加大惩戒力度,明确“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的法律责任。加大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的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让其自生敬畏。
三、完善制度建设。建议有关部门将整治公务人员的“公款消费”和“挥霍浪费”行为,列入政府法制建设计划,尽快明确公款消费的法律或制度责任,使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有规可依,这样既会对公款消费主体造成压力,也为公众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提供了法制支持;二要进一步加大公开力度,完善公开方式和内容,使其制度化、常态化,方便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三是强化定点管理,各级政府统一公布定点单位。
四、从监督检查层面,建立“三公”经费支出预警机制。纪检、监察、财政 、审计等部门应加大联合监督力度,对各单位“财政资金”支出审批、报销、核算实行源头审核控制。并积极探索建立对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经费支出开展季度性预警提示工作,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三公”经费及会议费预算管理,严防支出超标。审计机关进一步强化对各部门对“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的审计监督力度,将各部门“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情况作为审计工作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接受人大的审议和质询。
总之,治理“三公”经费及会议费要多管齐下。从完善制度建设,细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力以及监督考核多种措施结合方能收效。要强化政府各部门公开行政成本的力度,尤其是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出国出境出差考察等支出情况,应详细分类列出,使各部门的公务行为置身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加强对“三公”经费消费主體勤俭节约为政理念的教育和锤炼,明确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管理国家资金责任。要将政府各部门行政成本情况及“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公开情况,纳入年度目标、廉政考核和问责范畴,促使各部门自觉规范和收紧“三公”经费及会议费支出行为,提高行政效益。
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4
2、局机关车辆由局办公室统一管理和调度,非重要活动或紧急情况不得租用社会车辆。
3、车辆使用实行“派车单”制度。派车单由局长或分管办公室领导签发,驾驶员凭单出车和报销费用。特殊情况先出车的,应事后及时补单。需要改变出车地点和时间的,应及时向办公室报告。因单位车辆均已公差外出,且工作时间紧确需租用社会车辆的,经报请局长同意,应按派车程序进行租用社会车辆,租车费用由车主来局签批结算。
4、局属车辆由驾驶员负责保管,驾驶员应保证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确保内外清洁,出行安全。救灾专用车辆在防汛救灾期间,必须无条件服从全县统一指挥和调度。
5、车辆维修由驾驶员根据车辆状况向办公室提出,事前填写车辆维修保养申报单,并附维修项目清单、费用预算,经分管办公室领导审核后报局长批准,按规定维修。维修费用由办公室派员结算。
6、严禁非驾驶人员驾驶车辆,局机关工作人员因个人特殊情况确需用车的,必须经局长批准后按派车程序进行。
(一)接待来客
1、接待来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30条规定,做到热情、周到、节俭和对口对等。
2、金寨籍老红军及其配偶回乡探亲,由办公室和分管领导牵头接待,其在本县境内的亲属一般不单独招待。
3、上级领导来县和兄弟县区来人联系工作,确需安排食宿的,由办公室负责统一安排,分管领导和对口股室陪同,接待标准按县有关规定办理。严格执行禁止工作日午间饮酒的规定。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或从事高消费娱乐活动。
4、乡镇(部门)领导或工作人员来局联系汇报工作,确需安排就餐的,经分管办公室领导同意后,由办公室安排工作餐,工作餐标准按县规定执行。确需陪餐的,其陪餐人数不得超过来客人数。
中学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5
1、本办法所称“三公经费”是指所有使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2、因公出差、培训、学习,须先经校务会审核签批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批准,应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合理安排,从严控制因公出差、培训、学习的项目和人数,严格控制外出时间。报销费用时,差旅费、培训费等开支标准应符合报销标准,并提供合法报销凭证。
3、公务接待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按标准接待。
4、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执行先登记后使用原则,由相关部门统一协调后派车,如有特殊需要,须经校长审核获批后使用。
5、各部门“三公经费”支付应当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除按规定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或者银行转账外,一般使用公务卡结算。
6、按照校务公开制度的规定,按年度公布学校“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
7、要建立健全“三公经费”使用管理内部监督检查制度。要定期或不定期对“三公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部门报送“三公经费”执行情况。
“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及公开制度 篇6
第一条 为有效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做好“三公经费”信息公开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三公”经费是指: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第三条 “三公”经费预算原则上应保持相对稳定。如遇不同之间预算变动较大、同一中预决算差额较大等情况,应妥善做好解释说明。
第四条 “三公”经费预算根据省财政厅相关预算定额、因公出国计划,并结合以前实际支出情况综合编制,报局长办公会批准。
第五条 “三公”经费预算随部门预算同时编制、单独反映。
第六条 “三公”经费预算应当接受县财政局审核,经县人大批复后下达执行。
第七条 “三公”经费预算批复后20个工作日内,经我单位主要负责人审定,在网上向社会公开。
第八条 “三公”经费预算公开主体是泸溪县供销联社,构成单位包括我所属机关和直属预算单位。
第九条 公开内容包括“三公”经费总额,以及因公出国(境)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等分项数额。
加强我国高校三公经费管理的建议 篇7
三公经费指的是行政经费中用于因公出国 (境)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方面的费用。高校不是行政单位, 而是特殊性质的事业单位, 资金来源不同于一般的行政事业单位, 目前出台的三公经费管理办法不能完全适用于高校的三公经费管理。在教育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 管理好三公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提升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目前高校三公经费统计覆盖面小, 不足以反应全部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高校资金来源多样, 有财政补助收入、教育收费收入、竞争性专项收入、科研经费收入、创收经费收入等, 每个来源资金都有用于“三公”经费的开支。目前, 三公经费决算数据或者公开数据都只是财政拨款开支三公经费, 不能全面反映高校的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高校三公经费没有制定明确和统一的标准, 支出科目混乱, 报销时审批手续不严格, 主观性比较大。出台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不能完全适用于高校三公经费管理, 没有针对学校的支出标准和核算范围。在高校, 经常有老师带队学生出国进行交流访问, 回国核算时, 有些高校把老师出国费和学生一起出在其他科目支出, 有些高校单另把老师出国费放在因公出国费科目核算, 出国费核算不统一。有些高校把公务用车运行费归入到其他交通工具运行费中支出, 从而降低公务用车运行费科目的支出。接待费中包含餐费、住宿费、用车费、礼品费等。有些高校只把餐费列入招待费, 其他支出列入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或者把校内陪同的工作人员餐费支出列支其他。高校三公经费没有统一的核算口径, 标准不明确, 统计数据失真、没有可比性, 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教育、研究、服务社会。不同于公款出国, 高校出国费主要用于学生培养、学术交流合作、师资进修培训等事项, 为了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和国际化影响力, 上级部门应该积极支持、鼓励。高校公务用车主要是解决教工上下班、学生实验实习、学生活动等实际问题, 是高校运行不可少的基本开支。高校接待费主要用于同级单位交流、外聘专家餐费、国外来访接待等费用, 随着高校与外界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 接待发生的费用也是不可避免的。三公经费是高校发展不可避免的支出, 不能因为统计或者公开的需要降低三公经费支出而影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同时, 三公经费支出不能随意浪费。如何管理高校三公经费支出,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三公经费制度建设, 明确三公经费支出标准
高校应贯彻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目前, 高校没有适合自己的三公经费管理办法或者制度, 均参照行政事业单位相关规定。高校因公出国经费管理参照《财政部、外交部关于印发〈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行〔2013〕516号) 。高校应严格遵守该办法, 严格遵循办法中各地区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开支标准, 但是, 实际操作中在“勤俭节约”的前提下, 可灵活处理有关业务的发生。比如, 办法规定出国机票应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但是如果在非政府采购的第三方代理处买到的机票比政府网站上机票便宜, 财务处可以凭借个人提供的报价对比截图等凭据予以报销。财务人员应该积极学习最新制度办法, 加强沟通, 在出国费标准方面, 严格遵循制度规定, 在勤俭节约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既要做到合理合法, 又要做到勤俭节约, 反对浪费。高校公务用车运行规定参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办法〉》 (中办发〔2011〕2号) 、《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预算决算管理办法》 (财行〔2011〕9号) 。办法规定机关单位一般公务用车编制数按每20人不超过1辆确定。对价格也有所规定, 一般公务用车配备价格18万元以内的轿车。目前还有没出台高校公务用车配备的标准, 高校的公务用车一般是教职工上下班及学生实习的大巴士, 远郊办学的高校支出必定高于其他学校。上级部门应该根据各个高校的规模、办学地点等特点制定合理的公务用车数量及价格标准。高校公务接待费参照财政部印发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 (财行[2013]533号) 、《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并没有对接待开支标准做出明确规定。由于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与消费水平不同, 建议上级部门根据不同地区制定接待费标准。财政部门下达年度预算控制数时, 对于偏重于国际交流性质的高校, 可以适当增加预算数。
这些办法都没有特定针对高校的特点做出规定, 还不完善, 标准不明确导致执行时缺乏约束力。上级部门及高校在三公经费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关, 坚持厉行勤俭节约、坚决制止奢侈浪费, 加强三公经费管理, 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建立高校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按制度、规章办事, 做到有章可循, 制度建设是三公经费的事前控制。
二、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 实行归口管理
(一) 增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肃性。
预算编制是控制三公经费支出的基础。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预算编制缺少相关的法定程序, 预算工作的过程也缺乏科学性和严肃性。各高校为了争取三公经费下达数据, 在预算编制时夸大三公经费预算, 预算不实, 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现象。高校在编制三公经费预算时, 应从高校发展的总体战略着眼, 结合当年的财力状况, 科学分析未来一年各项经济活动, 科学制定三公经费预算。完善三公经费预算体系, 坚决确立和贯彻“有预算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预算法原则。
对于财政资金, 在不超出控制数的前提下, 用好三公经费, 既要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又要注重资金的节约使用。对于部门预算内的三公经费, 要做好进一步细化工作。学校各部门在申报年度预算时, 应将拟用于三公经费预算单列, 汇总单独形成部门《三公经费预算汇总表》, 学校在上级额度内统筹审批。三公经费预算本着节约的原则编制。编制公务出 (境) 国经费预算应列明住宿费、交通费、伙食补助、公杂费等明细项目;并提供出国团 (组) 的名称、人数、时间、地点、审批单等内容。因培训发生的出国 (境) 经费预算应符合学校人才培养规划, 并提供具体的培养方案、实施计划、项目绩效及可行性报告。任何部门不得安排与本部门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 (境) 考察或者培训。编制公务接待费应根据勤俭节约原则, 控制在学校下达的控制数之内。后勤服务关部门车辆更新购置按上级有关规定办理。车辆运行费预算应本着节约的原则编制。
对非财政性资金中涉及三公经费的开支, 也要做好预算控制。项目经费审批立项时, 必须明确三公经费预算, 并对预算内容进行细化, 可以参照财政资金三公经费编制要求进行编制。项目执行时严格按预算执行, 在执行预算过程中, 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保证三公经费预算目标的实现, 杜绝实际支出超标超额, 发挥预算的管理和控制作用。
(二) 根据高校管理部门的特点, 建立三公经费预算, 实行归口管理。
因公出国 (境) 坚持先行审核制度, 归口外事部门管理。外事部门应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合理安排, 从严审核公出国 (境) 团组数和人数, 严格控制出国 (境) 时间, 杜绝无实质内容的出访和照顾性的安排出访。公务用车由后勤部门管理, 发生的汽油费、维修费、过路费等做好台账, 确保真实有效, 严格审批制度, 杜绝浪费发生。以学校名义发生的公务接待经费预算归口校办公室管理。以部门名义发生的公务接待费用应控制在学校规定额度内。
三、完善核算体系, 加强过程管理
(一) 完善会计核算科目设置, 明确核算内容, 全面、准确反映“三公经费”情况。
高校三公经费支出区别于行政单位三公经费特点。就出国费而言, 高校会计科目有“因公出国 (境) 费用”科目, 但是没有明确该科目的核算内容。根据学校的特点, 学生出国交流发生的费用不应该属于因公出国, 教师因公出国又分为两类:教师交流、培训等因公出国费;行政人员因工作需要或者业务往来发生的因公出国费。建议因公出国 (境) 科目下根据不同业务性质设置不同子科目, 可以分为教师因公出国费用和行政人员出国费用, 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发生。高校应明确因公出国费核算范围, 并且相应设置子科目。公务用车购置费在高校会计核算中反映在两个科目上:交通工具购置费、公务用车运行费。根据高校特点, 学校车辆有教工班车、校领导用车, 学院或者部门实习实验等用途的车辆管理不统一, 哪些属于公务用车支出也需要予以明确。招待费科目应按照接待支出下设子科目:餐费和其他接待费。便于核算接待不同方面的支出。优化会计科目有利于三公经费信息统计准确, 也为数据可比性提供依据。
(二) 严格报销流程, 手续完备。
凡涉及三公经费支出的都应该事先申请、报批。因公出国费应该得到外事部门审批, 接待费填写有关公务接待报销表格, 接待的任务、接待的单位、接待的目的、宴请的地点、工作人员人数以及发生的接待费、餐费、住宿费、车费等经费。经过批准后方可报销, 从源头抓起, 防止铺张浪费。建立透明严格的审批流程、报销流程, 严禁虚报三公经费、套取资金、公款旅游宴请等现象发生。
(三) 严格实行无现金报销制度, 推行公务卡结算。
建议针对一定金额以上的支出统一执行转账汇款或者公务卡消费等方式, 实行无现金结算的管理模式。结算环节透明化, 有利于上级部门对资金流向的监控, 杜绝高校三公经费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四、加强高校三公经费的监管
(一) 信息公开是监督的开始。
三公经费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高校三公经费也越来越被关注, 公开透明是最有效的反腐剂。三公经费公开, 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通过透明、公开的机制加强监管, 有助于促进高校节俭办学, 有利于树立领导在师生及民众心中的良好形象。公开是一种手段,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信息公开, 比如可以在教代会上通报年度三公经费预决算, 或通过定期财务简报通报三公经费执行情况, 也可以通过信息公开网站公开三公经费支出情况。通过信息公开来实现规范管理, 对高校三公经费的支出起到督促作用。
(二) 加强学校审计、监察部门的检查力度。
必须发挥有关部门的积极作用, 高校的财务、审计部门要将审计监督职能贯穿于三公经费管理的全过程。把三公经费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通过定期检查三公经费, 严肃党纪, 及时纠正三公经费中存在的不合规支出, 起到对三公经费支出的预警作用, 同时促进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的合理化建设。高校应出台明确的奖惩措施, 如对于公开信息不准确、经费支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追究责任, 影响到干部年终考核等行为严重的还要给予一定的处罚, 切实启动和落实问责机制, 建立三公经费奖惩的长效机制。
高校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三公经费发生前, 应该完善管理办法及明确支出标准。在日常三公经费管理中要按章办事, 加强预算编制, 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报销时手续齐全, 严格审核。事后加强公开, 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三公经费进行严格的流程管理, 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提升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王红.三公经费公开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新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34) .
[2]秦顺红.三公经费公开对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的启示[J].会计之友, 2013 (11) .
局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8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三公经费管理措施
目前仍然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对三公经费不够了解,所谓的三公经费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因公出国境费用、公务用车的购买以及行驶过程的一些运费、公共的一些接待费用。近几年来虽然有许多行政管理人员加强了对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也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减少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但是目前仍有很多的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三公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再加上国家在三公经费方面所制定的制度也不够完善,监管的力度、监管的方式都存在很大的漏洞,使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大幅度降低。
1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
结合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以及管理的力度来看,要想减少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就应该实行内部控制、内部管理政策,建立完善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力度,减少三公经费的支出。
1.1制定相关的公务接待制度对公务接待而言,涉及的方面是比较广的,上有中央、下有地方,因此在公务接待上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是有必要的。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上的制度并是不很健全,而且也不够科学、一些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有原则性,没有做到细化,这就导致在执行上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在制度的制定上要不断的修订、完善,做到细化、科学。如:单位减少公务接待随从的人员、严格规定接待的地方,规定接待的费用。
1.2合理的分配公务用车在三公经费的支出中,公务用车的费用是相当高的。对于这一问题,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公务用车分配制度,对公务用车的出行做好记录,同时对公务车辆的购买要经过上层领导的批准。实行公务用车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制度,要奖罚分明,严格的对公务用车的运行费用做好控制,降低公务用车的行车费用。如:在行政单位常有工作人员没有经过领导的批准就私自动用车辆,因此,管理人员要做好监管工作,实行奖罚制度。
1.3对财务管理制度要不断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管理包含各个方面,如:出差、接待、考察、购车、会议、出国境的批准、报销等等。在费用的结算方面,应该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避免进行现金结算。同时还应该将公务卡制度推广到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对三公经费结算以公务卡结算为主。在出国境的问题上,出国境的费用首先要经过审核,减少出国的费用,同时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监控,防止行政人员拿公款出国旅游。
2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管理力度
2.1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责任意识要想做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首先应该从单位内部的工作人员做起,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意识、增强责任感。因此,行政单位的领导应该做好领导工作,要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认识到责任的重要性,让管理人员明白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对单位经费如何的运用、都要经过领导的批准才能运用。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所以事业单位的领导应该做好带头作用,做好榜样,以身作则,三公经费的管理自然能做好,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也会大幅度的降低。
2.2严格的对三公经费进行审核管理在三公经费的审核批准上财务管理人员应该做好以下两个工作。①做好发票的审核工作,在审核发票的同时要确定发票是否真实,发票上的数据是否符合规格,避免弄虚作假状况的发生;如果是公共接待,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依据单位的接待制度为主,避免一切的超额现象;同时还要看是否经过了单位领导的审核批准以及是否在三公经费的开支范围之内。②财务管理人员要做好会计核算工作。在财务的核算上,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的按照会计科目的指定进行会计核算,避免会计科目使用不当带来的支出问题。
3总结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三公经费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大幅度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支出,但仍然不能跟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脚步,在三公经费的管理上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对此,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单位内部的管理,不断修订和完善管理制度,做好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减少三公经费的支出,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旭人.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中国财政,2011(24).
[2]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不断健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之一[J].财务与会计,2011(12).
中医医院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中医医院“三公”经费管理,有效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根据《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国家卫生部门“三公”经费管理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三公”经费是指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因公出国(境)费。
第三条 根据财政预算管理要求和部门预算编制政策,合理编制“三公”经费预算,不得超预算支出。
第四条 严格“三公”经费监督,及时公开“三公”经费预算、决算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用车,是指医院为履行职责,开展一般公务活动和医疗救护所配备的机动车辆,包括一般公务用车和医疗救护用车。
第六条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是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包括车价、相关税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停车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经费使用实行统筹规划,预算总额控制。第七条 医院应当根据县财务批准的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编制购置经费预算;参照核定的编制数及定额标准,编制运行维护经费预算。
第八条 公务用车购置严格执行“先审批、后采购”制度。公务用车购置方案由县财政局提出,经医院意见同意后,由办公室、设备科、财务科、纪检组监察室共同组成采购小组,按照政府采购或招标方式统一采购。
第九条 加强公务用车油耗、维修、保险、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等运行费用的公务车核算,定期考核分析公务车费用支出情况,有效控制和降低公务车费用支出。
第十条 公务用车原则上不得进行装饰和增配,确有必要进行装饰和增配的,要严格控制在购置价格2%以内,不得增加高档配置或豪华内饰。
第十一条 公务用车通过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保险、定点停车;公务用车必须专人驾驶;救护车出县接病人必须由急诊科开具出车证明。
第十二条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程序:
购置费按照招标采购价格,经院长审批后,由财务科根据预算资金渠道统一支付。
燃油费、过路过桥费由办公室根据公务车消费情况,适时适量进行充值,经审核、审批后支付。
维修费每季度结算一次,由办公室统一核算,经审核、审批后支 付。
保险费按照招标采购价格,经审核、审批后统一支付。零星过路过桥费、停车费、洗车费等杂费,由驾驶员填单,经办公室审核,财务部门审批,按月支付。
安全行车奖励由办公室统计安全行车里程,提出奖励方案,经审核审批后,按领取。
第三章 公务接待费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公务接待费,是指医院根据医疗业务工作,确因公务接待需要而合理开支的费用。
第十四条 公务接待费实行预算总额控制、只减不增,严格审批、限额报销。
第十五条 公务接待应当在定点饭店或者职工食堂按规定的标准安排。
第十六条 公务接待费支出程序:
(一)在职工食堂安排的公务接待用餐,办公室按月统计公务接待次数,用餐人次、食堂餐10元/人的限高标准核算,列入公务接待费。
(二)在定点饭店安排的公务接待用餐,办公室按月结算,经审核审批后支付。
(三)在定点饭店之外安排的零星公务接待用餐,经办人凭有效发票在限额内据实报销。
第四章 因公出国(境)费
第十七条 因公出国(境)费是指由政府和主管局核定,用于出国访问、考察、培训,参加国际会议以及政府间合作项目等活动的经费,包括国际旅费、伙食补助费、住宿费、公杂费、城市间交通费、国际会议注册费、翻译费、个人零用费、培训费、境外保险费、办理护照、签证的费用。
第十八条
人事部门根据医院出访、考察、出国培训等出国(境)任务计划及预算安排情况,提出医院出国(境)任务计划,经医院党组会研究后报院长审批。
第十九条 出国(境)任务计划的经费预算不得超过当年财政核准的出国(境)经费预算控制数额。财务科按照县财政批复的出国(境)经费预算,合理安排经费支出。
第二十条 各单位不得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出国(境)团组,不得接受或变相接受企事业单位资助,或向下级单位摊派、转嫁出国(境)费用。
第二十一条 出国(境)费支出程序:
(一)接到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出国(境)费缴费通知后,人事部门提出审查意见,经院长审批后,由财务转账支付。
(二)出国(境)人员回到单位一周内办理财务报销手续。按照《差旅费管理办法》报销出国(境)前后在国内发生的交通、住宿、伙食补助等费用,并附国际交流合作中心开具的出国费发票。出国(境)期间发生的国际旅费、伙食补助费、公杂费、城市间交通费等各种费用不再报销。
第五章 “三公”经费监督
第二十二条 “三公”经费按规定预算科目列支。不得在“其它支出”科目列支“三公”经费,不得在培训费中列支出国培训费,不得在会议费中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接待住宿费、用餐费除外)。
第二十三条 财务部门定期统计分析“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院长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四条 经过审查批准的“三公”经费当年预算和上年决算,应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医院信息栏目,按照财政部门规定格式予以公开。
西充县义兴初中三公经费管理办法 篇10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坚决制止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加强“三公经费”管理,树立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特制定本办法。
1、本办法所指“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差、培训、学习经费;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费。
2、因公出差、培训、学习,须先经校长审核签批并填写登记表。校长应结合学校重点工作合理安排,从严控制因公出差、培训、学习的项目和人数,严格控制外出时间。
3、报销公务出差、培训、学习培训费用时,差旅费、培训费等开支标准应符合教体科局要求及学校规定报销标准,并提供合法报销凭证、附相关批准文件、资料。
4、公务接待实行对口接待制度,严格按上级文件要求,凭公函、按标准在指定地点接待。
5、公务接待后及时填写《义兴初中公务接待派餐单》并做好登记。(派餐单应注明审批人、来宾单位、主要来宾及随行人数、主陪姓名及人数、就餐地点、人均就餐标准等信息)。
6、学校各项活动本着节约原则确需安排生活的,在本校教师食堂按照30元每人的标准执行,并及时做好结算和登记。
7、公务用车管理:外出办事原则上一律乘坐客车,必须租车的先经校长签批并派发《义兴初中公务用车派车单》(派车单应注明审批人、租车时间、租车原因、目的地及公里数、驾驶员、租车费并附正式税票)并做好用车登记。
8、学校按照校务公开制度的规定,按公布学校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费、因公出差培训学习费等“三公经费”预算和决算情况。
西充县义兴镇初级中学
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 篇11
首次公布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金额和公务员薪酬支出等
近日财政部公布,中央本级,包括中央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2015年“三公经费”经费财政拨款预算63.16亿元。“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支出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这三项经费。由于这三项费用的滥用涉及公费旅游、公车消费、公款吃喝等不良行为,故为社会普遍关注和诟病。
这是我国从2011年起向社会公布中央本级“三公经费”以来,“三公经费”连续第五年下降。
5年省出一个西部县的GDP
财政部承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记者梳理了财政部2010年至今公布的有关数据,过去的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及执行情况均在大幅下降。
2011年至2015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分别为94.28亿元、79.84亿元、79.69亿元、71.51亿元、63.16亿元,总降幅为33%。
2010至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合计分别为94.7亿元、93.64亿元、80.95亿元、71.54亿元、65.66亿元,总降幅为30.67%。
得益于公车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在连续5年下降的中央本级单位“三公经费”中,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降幅最高,达到44%,该项预算从2011年的近60亿元降到2015年的34.59亿元。
5年来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实际支出减少29.04亿元,约合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2014年的GDP总量。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制度的变革确保了支出数字的下降。“比如《公务支出管理办法》的出台,公务卡消费的改革,从操作细节上起到了严控违规支出、节约支出的作用。”
财政部官网同时透露,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的要求,今后将确保中央本级年度“三公经费”预算总规模比上年只减不增。
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三公经费”不降反升
在本届政府做出“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承诺的背景下,已经披露2015年预算的90多家中央部门里,绝大多数都主动压缩了“三公经费”预算,但也有部分部门“不降反升”。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交通运输部、人社部、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残联、财政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工程院、中国贸促会、中国社科院、最高法院等10个部门2015年财政拨款预算在“三公经费”上有所增加。
出国费用花费最高的部委是国家体育总局,其2015年因公出国预算约为2.39亿元,比去年预算数增加约3000万元。对此,国家体育总局表示,出国费用增加,主要是因为2015年多数国际单项体育组织将举办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等单项赛事。而为了能更好地锻炼队伍、了解对手,积累国际大赛参赛经验,同时争取奥运会参赛资格,相关支出也有所增加。
公务用车运行费预算增加支出最多的单位是交通运输部,其公务用车运行费比去年预算数增加了8114.58万元。为此,交通运输部在预算报告中解释称,预算增加主要因2015年船舶港务费由政府性基金预算纳入一般预算管理,该部海事系统行政机构经费相应由政府性基金(船舶港务费)改由一般预算资金保障。
公务接待预算方面,仅有交通运输部和中国红十字会两个单位出现大幅增长。其中交通运输部今年预算1175.31万元,去年预算执行数为768.15万元,增幅达53%。交通运输部给出的解释也是船舶港务费改革所致。中国红十字会今年预算83万元,去年预算仅3万元,增幅是去年的近27倍。中国红十字会的解释是,2015年将外宾接待费纳入公务接待费预算。
2015年预算透明再升级
首次公布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首次公布公务员工资薪酬支出
据某部委一位不愿具名的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除涉密信息外,所有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这是硬任务。”
事实上,不仅仅“三公经费”日渐透明,随着今年1月1日新的预算法开始施行,以及国务院新近颁布的《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包括“三公经费”在内的中央各部门预算,公开力度加大,内容也更加细化。
例如财政部网站公布的2015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汇总表,是今年中央财政预算中相比往年增加的一个重要表格。
“通俗地说,中央对各个地方每年的拨款到底有多少,不再是秘密。” 对这个表格白景明解释称,“原来没有公开,大家彼此猜,说可能你拿得多我拿得少,那我就向上跑。现在公开了,各省都知道了。大家就都会遵守制度,各种违规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就减少了。”
在2015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汇总表中,四川省的预算数字最多,为2919.5亿元。
此外,按照新预算法要求,近期公布的90多家中央部门预算中,“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全部公开到经济分类最底级的款级科目,而基本支出包括了民众关心的政府公务员的工资薪酬等支出。
以国务院国资委为例,2015年国资委一般公共预算基本支出约为16.25亿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约为3.58亿元,包括基本工资1.44亿元、津贴补贴1.68亿元等。
此外,中央部门本次预算首次在预算绩效信息,以及包括公车数量等在内的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政府采购情况等方面做了相关说明,这也被媒体解读为给接下来的地方部门公开预算信息做出表率。
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办公厅等三个较受关注的政府部门为例,在绩效信息方面,2015年财政部实现绩效目标管理的项目61个,涉及一般公共预算拨款约24亿元,比去年增加19亿元;在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方面,国家发改委的说明显示,截至2014年6月1日,发改委共有车辆214辆,部级领导干部用车54辆、一般公务用车158辆、其他用车2辆;在政府采购方面,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政府采购预算总额1.16亿元,其中采购货物预算2224.4万元、采购工程预算1235万元、采购服务预算8190.4万元。
局三公经费管理制度 篇12
近年来, 我国加大了对三公经费的管理力度,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三公”经费减少35%, 其中31个省份本级公务接待费减少26%, 2014年4月18日,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 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 由这些数据资料, 可以看出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简单的说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就是指行政事业单位的在学习或者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 包括因公出国、出境产生的经费, 公车购置及运行和维护的费用以及公务招待产生的一系列费用。就目前情况来看, 普遍存在铺张浪费和贪污腐败的现象, 公款旅游现象比较普遍, 而且公车在购置以及是实际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严重超标, 公务招待费用超标的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 所以面对现在三公经费实际运行的现状, 及时的发现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且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措施改善和缓解这些现状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严格的三公经费行政管理规范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好多行政事业单位在审批公职人员出国或者出境时没有严格的按照相关的制度规范来执行, 由于人为因素或者各种主、客观因素造成因公出国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旅游观光的内容;对于公车的使用和维护也没有严格的制度规范, 导致用公车办私事的现象十分普遍, 公务用车超标的现象十分严重;公务接待的审批程序不规范是造成公务费用超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报和乱报公务费用的情况没有及时的得到制止, 严重浪费了我国的公共资金和财产。
(二) 三公经费会计核算过程不规范
三公经费会计核算过程不规范也是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具体的设置三公经费的会计核算科目, 导致三公经费的入账比较灵活, 而且分散在不同的会计账目中, 就会导致一些将三公经费隐匿在正常的开支中的情况, 而且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还会将一些公费列入到下级单位来进行分摊,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 严重浪费了国家的公共财产和资金, 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三) 没有做好三公经费的预算工作
就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和运行情况来看, 没有完善的制度规范来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的工作, 导致三公经费的支出账单不够明确和细致, 而且没有相关的制度规范来追究这些责任, 还有就是预算外资金控制不严, 导致大量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控制之外;从另一个方面来讲, 现在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工作都使用基数法, 就是在上一年的基础上进行预算来确定下一年的开支, 没有考虑到单位实际发展和运行的状况, 三公经费的预算工作合理性较差, 不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四) 三公经费的透明度不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不够高, 会出现一些贪污腐败和乱用公款的现象, 而三公经费的透明度不高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好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信息暴露的不够充分、不够细化, 而且预算的三公经费的支出和实际支出的差异比较大, 经费统计口径不统一等都是造成国家资金和财产浪费主要原因, 没有将三公经费进行透明的公布和公开也就不能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三公经费的监督工作中, 使乱用公款的现象变得更加猖獗, 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成长。
三、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所以就要求鼓励相关的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还要积极的向其他企业和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完善和发展适合行政事业单位发展和进步的三公经费管理规范, 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资金的损失和浪费。
(二) 完善相关的制度规范
完善的制度规范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本保障, 所以就要求国家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重视和管理力度, 制定严格的法律条例来规范和约束行政事业单位中滥用公款的行为, 而且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领导人员也要强化三公经费管理的意识, 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相关的制度规范, 制定实用性和适用性比较强的三公经费管理规范, 还要根据社会体制的发展以及单位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充实和完善。
(三) 完善相关的监督体系
完善的监督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行政事业单位滥用公款的现象, 完善的监督体系不仅包括严格的监督规范, 还要有相关的奖惩机制,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促进单位的发展进步;除此之外, 还要构建相关的监管部门, 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个人, 还要在此基础上建立从上而下、从下而上的全面的监督体系, 让更多的民众参与进来, 共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
(四)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进行管理和规范, 所以就要求细化三公经费的预算科目还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增设相关的科目, 设立三公经费专项预算科目, 制定严格的标准并且要严格的执行, 还要将各个单位的实际资金状况进行统一的归纳和管理, 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预算, 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三公经费预算的挤占和挪用, 进一步减少行政事业单位不必要的资金和财产的损失,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对于单位的发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而且在国民经济中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是各级领导人员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根据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及时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三公经费的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 所以近年来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逐渐受到政府和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工作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和进步。本文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内容来论述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容,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冯天明.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 (4) .
【局三公经费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市XX局三公经费自查报告11-21
‘三公”经费管理现存的问题及对策06-11
不当三公经费管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11-09
三公经费11-24
三公经费存在问题08-30
三公经费减少情况说明05-12
三公经费和事业支出公开07-20
“三公经费”披露体系与审计监控体系研究06-12
街道三公开制度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