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2024-09-24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通用10篇)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推理判断中得出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并掌握“法则”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性质的过程,感受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培养协作精神、探究精神,增强学习信心.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同底数幂乘法运算性质的推导和应用. 2.难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法则的应用.

3.关键:幂的运算中的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合作交流,获得各种运算的感性认识,进而上各项到理性上来,提醒学生注意-a2与(-a)2的区别.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导入──探究提升”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情境导入】

“盘古开天壁地”的故事:公元前一百万年,没有天没有地,整个宇宙是混浊的一团,突然间窜出来一个巨人,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手握一把巨斧,用

力一劈,把混沌的宇宙劈成两半,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从此宇宙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完成了这样一个壮举,累死了,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毛发变成了森林和草原,骨头变成了高山和高原,肌肉变成了平原与谷地,血液变成了河流.

【教师提问】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太阳,那么,太阳离我们多远呢?你可以计算一下,太阳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光的速度为3〓105千米/秒,太阳光照射到地球大约需要5〓102秒,•你能计算出地球距离太阳大约有多远呢?

【学生活动】开始动笔计算,大部分学生可以列出算式:

3〓105〓5〓102=15•〓105〓102=15〓?(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到底105〓102=?同学们根据幂的意义自己推导一下,现在分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手发言,上台演示.

计算过程:105〓102=(10〓10〓10〓10〓10)〓(10〓10)

=10〓10〓10〓10〓10〓10〓10

=107

【教师活动】下面引例.

1.请同学们计算并探索规律.

(1)23〓24=(2〓2〓2)〓(2〓2〓2〓2)=2( );

(2)53〓54=_____________=5( );

(3)(-3)7〓(-3)6=___________________=(-3)( );

(4)(111)3〓()=___________=()( ); 101010

(5)a3〃a4=________________a( ).

提出问题:①这几道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请同学们看一看自己的计算结果,想一想,这些结果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并在黑板上演算.

【教师拓展】计算a〃a=?请同学们想一想.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计算:

(1)103〓104; (2)a〃a3; (3)a〃a3〃a5; (4)x〃x2+x2〃x

【思路点拨】(1)计算结果可以用幂的形式表示.如(1)103〓104=103+4=107,

但是如果计算较简单时也可以计算出得数.(2)注意a是a的一次方,•提醒学生不要漏掉这个指数1,x3+x3得2x3,提醒学生应该用合并同类项.(3)上述例题的探究,•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法则,运用法则,解题时不要简化计算过程,要让学生反复叙述法则.

【教师活动】投影显示例题,指导学生学习.

【学生活动】参与教师讲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

课本练习题.

【探研时空】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人每年最少要用去106立方米的水,1立方米的水中约含有3.34〓1019个水分子,那么,每个人每年要用去多少个水分子?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同底数幂的乘法,使用范围是两个幂的底数相同,且是相乘关系,•使用方法:乘积中,幂的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应用时可以拓展,例如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同底数幂相乘,仍成立,•底数和指数,它既可以取一个或几个具体数,由可取单项式或多项式.

3.运用幂的乘法运算性质注意不能与整式的加减混淆.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1.课本P96习题14.1第1(1),(2),2(1)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探索发现性学习过程,注意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而不单单是要求记住结论,在导出的过程中,从具体到抽象,有层次地进行概括,归纳推理,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篇2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次函数课程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4)理解正比例函数;(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二)本章教学目标分析。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体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

(三)本章学习目标分析。“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函数,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并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一)主题图与章前文字。本章主题图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健身跑、弹簧秤等图片,力图让学生认识到章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展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图像两种表示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本章与上一章“位置与坐标”的密切联系,另方面也暗示了“数”和“形”是一次函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研究其他有函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2]

章前文字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切入,转而思考这些关系的刻画,自然过渡到本章的学习主题。而一连串的疑问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

(二)例题设计。以第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为例,例1是在明晰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例子。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也是一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这暗含了某种逻辑关系。对此,不必告诉学生,但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2的文字量较多,三个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读题,划去对解决问题无关的文字,明确已知与所求;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评讲。

(三)学生活动。本章教材里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

做一做:

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像;2、在所画的图像上任意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3x。[3]

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画图体验,同时也为后续归纳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性提供材料。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四)阅读材料。"读一读"是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实、现实中的数学应用介绍文章或趣味性小评文,本章的阅读材料是:中国古代漏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次函数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介绍这一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挖掘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实例,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探寻各种计时方法。

(五)课后习题设置。本章课后习题设置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这三大块。

1、知识技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数学理解: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回顾与思考。本章通过一定的探索活动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并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回顾与思考"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三、对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情境的选取要尽可能符合广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函数概念引入中,所引用的摩天轮对很多没有坐过摩天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陌生的生活情境。(二)北师版教材在综合性习题类型的编制方面应有所增加.如增加一次函数在几何中运用的习题,增加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问题,增加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如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问题等。[4](三)北师版教材中例题的数量与题型的种类应有所增加,并且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课堂内容、习题相匹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八年级数学(上册)思想聚焦 篇3

一、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每个几何图形中都蕴藏着一定的数量关系,而数量关系常常可以通过图形的直观性作出形象的描述.数形结合思想即是把代数、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相互利用的一种解题思想. 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可见数形结合之重要.

在《整式的乘除》中,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与乘法公式的推导,都配有直观的图形来诠释说明,这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例1图1所示是一口直径AB为4 m,深BC为2 m的圆柱形养蛙池,小青蛙经常坐在池底中心O观赏月亮,则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是多大?

分析: 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即是∠COD的大小,可根据条件先分别求出∠AOD、∠BOC的大小,再求∠COD的大小,也可直接求∠COD的大小.

解:在Rt△BOC中,OB=AB=×4=2,BC=2.

由勾股定理,得OC2=OB2+BC2=22+22=8.同理可求得OD2=8.

而在△OCD中,因为OC2+OD2=8+8=16,CD2=42=16,

所以OC2+OD2=CD2,所以∠COD=90°.

故小青蛙能看见月亮的最大视角为90°.

评注:这里以形助数,数形结合,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使得答案一目了然.

二、方程思想

所谓方程思想就是从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适当设定未知数,把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组)模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方法.方程知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内容.理解方程思想并应用于解题当中十分重要.对方程思想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二是列方程(组)解决代数问题或几何问题.

在《勾股定理》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中,常常通过勾股定理列方程求某一线段的长.

例2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6,AD=8,将△ADC沿AC翻折到△AEC,AE与BC相交于点G,求GC的长.

分析: 抓住折叠图形互相重合的部分是全等图形,以及全等图形的性质可知CE=CD=AB=6,AE=AD=8,∠E=∠D=90°.又由条件知CG=AG,若设CG=x,则EG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于是,在Rt△CGE中,可由勾股定理建立方程,从而求得问题的答案.

解:由图形的翻折可知AE=AD=8,CE=CD=AB=6.

因为∠DAC=∠EAC=∠ACB,所以CG=AG.

设CG=AG=x,则EG=AE-AG=8-x.

在Rt△CGE中,CG2=CE2+GE2, 所以x2 =62+(8-x)2.

解得x=,即GC= .

评注:本题利用方程思想,将所求的量(线段CG的长)用一个字母来表示,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x2=62+(8-x)2,通过解这个方程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三、转化思想

转化是解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转化思想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思想,就解题的本质而言,解题就意味着转化,即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把“陌生”转化为“熟悉”,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一般”转化为“特殊”,把“高次”转化为“低次”,把一个综合问题转化为几个基本问题,把顺向思维转化为逆向思维等.

转化思想的应用最典型莫过于“梯形的性质”一节,凡涉及梯形的有关问题,大多是通过作辅助线将其转化为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问题予以解决的.

例3如图3,梯形ABCD中,AD∥BC,AD=10,BC=21,∠C=70°,∠B=55°,求CD的长.

分析:此题乍看无处着手,仔细观察已知条件与未知的关系知道上、下底之长以及同一底上两角的大小,而求的是一腰长,若过顶点D作DE∥AB,则易知EC、∠1与∠2的大小,进而可知△CDE是等腰三角形,于是,所求问题的答案唾手可得.

解: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

则∠1=∠B=55°.

因为∠C=70°,所以∠2=180°-∠1-∠C=55°.

所以 CD=CE=BC-BE.

又AD∥BC,DE∥AB ,所以BE=AD=10.

因此CD=21-10=11.

评注:过梯形一顶点作一腰的平行线,把梯形转化 (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是解决梯形问题中最常用的辅助线作法.

四、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要针对数学对象的共性与差异性,将其区分为不同种类,从而克服思维的片面性,有效地考查同学们思维的全面性与严谨性. 这种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称之为分类思想.要做到成功分类,必须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每次分类要按同一标准进行,善于从问题的情境中抓住分类对象;二是找出科学合理的分类标准,满足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之长,且较大的边长未告知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在求第三边时,就需要用到分类思想求解.

例4在△ABC中,AB=15,AC=13,高AD=12.求△ABC的周长.

分析: 这里没有图形,也未告知△ABC的高AD是在△ABC内,还是在△ABC外,因此,应分两种情形解答.

解:(1)当高AD在△ABC的内部时,如图4,

在Rt△ABD和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

BD2=AB2-AD2=152-122=81,CD2=AC2-AD2=132-122=25.

所以,BD==9,CD==5.

所以,BC=BD+DC=9+5=14.

因此, △ABC的周长为AB+BC+AC=15+14+13=42.

(2)当高AD在△ABC的外部时,如图5.

同前可求得BD=9,CD=5,而此时BC=BD-CD=9-5=4.

△ABC的周长为AB+BC+AC=15+4+13=32.

因此, △ABC的周长为42或32.

评注: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第三边上的高求第三边时,慎解无附图题.

五、整体思想

研究某些数学问题时,往往不是以问题的某个组成部分为着眼点,而是有意识放大考查问题的视角,将要解决的问题看做一个整体,通过研究其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作整体处理后,达到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是整体思想.

例5已知a-b=1,a2+b2=25,求ab的值.

分析: 这是课本第45页B组第15题,这里有两个未知数(a、b),两个条件方程,若试想由条件先求出a、b的值,再代入ab中,也是可以的,不过,对于八年级的同学而言,这又是不现实的,因为这是一个二元二次方程组,起码得学习了后面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后才能求出a、b的值.但如果我们视所求的问题“ab”为一个整体,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形式,那么此问题就可以得到整体解答.

解: 因为a-b=1,所以(a-b)2=12,即a2-2ab+b2=1.

把a2+b2=25代入上式,得25-2ab=1.

所以2ab=25-1=24,所以ab=12.

评注:通过本例我们不难看出,新的课标实验教材已密切注意到数学思想的适时渗透.

六、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也叫代数思想.在《整式的乘除》一章中,幂的四条运算法则的推导大多是从具体的数开始,然后用字母表示数,得出更一般性的结论.这种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在解决某些数学问题时,常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例6已知P=-,Q=-,R=

-,则P、Q、R的大小顺序是.

分析: 这是一道数学竞赛试题,现在同学们若利用计算器,也会很快计算出答案.但若要求你直接用笔算,或许就不那么容易了.下面我们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来解答,相信同学们定会眼前为之一亮.

解:设a=12 345,那么12 346=a+1,12 344=a-1,于是P=

-=-,Q=-=-,R=-=

-.

因为a=12 345,所以a2+a>a2-1>a2-a.

所以->->-, 即P>Q>R.

评注: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对于解决大数字问题,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对称思想

我们知道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利用对称思想,同学们可较简单地进行图案设计并能解决一些有关对称的数学问题.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现象,大到宇宙空间的星体,小到微观世界的原子,精致的艺术珍宝,尖端科学中的基因工程,都可以找到图形对称的素材.

八年级物理上册一至四章综合试题 篇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火车减速进站 B冰熔化成水 C划破夜空的流星 D骑自行车上学

2.夜间抬头望月,往往觉得月亮在云层间穿行,这里描写月亮的参照物是()A.云

B.星星

C.大地

D.月亮 3.你身体上接近50mm的长度是()A.拇指指甲的宽度 B.拇指长度 C.肩膀的宽度 D.头发丝的直径

4、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运动了20m,那么它在前5s内的速度为()A.5m/s B.4m/s C.2m/s D.1m/s

6、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A.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 B.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 C.声音在水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速度小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7、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5m处,她在镜中的像与她相距()A. 1m B. 1.5m C. 2m D. 3m

8、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 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

9、下列关于科学探究过程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猜想与假设;②评估;③提出问题;④分析与论证;⑤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⑥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⑦交流与合作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③①④⑤⑥②⑦ C.③①⑤⑥④②⑦ D.③①⑤④⑥②⑦

10、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11、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12、一个人沿路行走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人,人的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A逐渐变短 B逐渐变长 C先变短再变长 D先变长后变短

1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物体从2倍焦距外沿主光轴移向焦点的过程中,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C.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大 D.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14、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5、下列光学仪器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A.平面镜 B.老光眼镜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1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试验中,下列说法正确得是()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17、“五•一”假期,小英随爸妈外出旅行,途中她发现很多现象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有关,并写下一些相应的旅行日记,你认为她的日记中描述不妥当的是()

A. 汽车的方向盘是个轮轴

B. 汽车行驶中,路边的树木向后飞驰而去,这是因为我选择了汽车为参照物 C. 汽车经过桥梁时发现如图甲所示的标示牌是对汽车的限重

D. 有十分钟时间,汽车速度仪表指示如图乙,因此这段时间汽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18、如图5所示为女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 于凸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则此时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u应该是()A.u<f B.f<u<2f C.u = 2f D.u>2f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1、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____色,裙子是____ 色。

2、单位换算.600㎝= _____m 5m/s=_________ km/h 300min=_______h

3、填合适单位:

我国长江全长6300 ___人步行的速度约1.2____ 物理课本的宽度约18.36______

4、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_,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

5、小提琴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_____而产生的,通过_____传入人们的耳朵。

6、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____在水中传播的速度_____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一束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自上而下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就是光的_______现象。

8、在我市“双创─巩固”活动中,许多学校开展了“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同

学和家长们利用周末在人行横道处争当“文明监督员”。若行人闯红灯就吹哨笛提醒,那么哨笛声传到闯红灯的行人耳中的传声介质是_______;某人行横道宽25m,亮绿灯的时间为25s,则行人至少要以_______m/s的速度才能安全穿过该人行横道。

9、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_______,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坐在车上的人相对于汽车来说是 ______ 的.(填“静止”或“运动”)

10、小明坐在天津到北京的动车上,透过车窗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移动,他是以 ______为参照物;该车仅用30min跑完120km的全程,其平均速度为 _____ km/h.

11、一个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则镜中的像与他相距______ m,若他向平面镜靠近1m,此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在各种不同色光中,_____、绿、蓝叫做三基色光。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发光体放在离透镜25cm的主光轴上,所称的像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20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三、作图及实验探究题(第1题,每题3分;2-4题每空1分,共25分)

1、(1)如图7所示,根据反射定律画出这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作出物体在平面镜的虚像。

(3)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 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

2、(6分)“测小车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和_____,测量工具分别是_____和_____,该实验原理是_____,该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

3、(4分)如图l5(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l)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C,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关系。(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填“A”或“B”)侧观察腊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图15(乙)是小明测蜡烛的像B离玻璃板最近处到玻璃板的距离为___cm。(4)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6分)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______(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四、计算题(共15分)

1、(6分)声音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约1.5s后听到回声。问:

(1)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多少?

(2)若此时也是15℃,那么,这口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2.知道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关系。3.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4.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我国四大工业区的特点,优势,问题和措施。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从我们所熟知的钢铁工业以及食品工业来引出对工业的学习,使我们掌握工业的布局等知识。

(钢铁工业)(食品工业)讲授新课 1.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采掘自然资源、对工业品原料和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生产工具、技术装备和原材料,也为人民生活提供日用品的产业。

2.工业分类

(1)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多,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少(东密西疏),形成沿海、沿(长)江、沿(黄)河和沿铁路线分布的趋势。

3.新、旧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在中部地区和东北腹地,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或工业中心,地方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我国的沿海工业地带集中了我国几个最发达的工业基地,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4.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5、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长江三角洲:中国长江和钱塘江在入海处冲积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及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常州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中国第一大经济区,中央政府定位的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中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

6、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具有平原广阔、气候温和、河流纵横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我国人口、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缘地带。本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同香港、澳门毗邻,靠近东南亚,同时是著名的侨乡有利于吸引海外华人投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现在,这里已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发达、工业门类较多、产品竞争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医药、玩具、手表、自行车、多种日用小商品等轻工业均居全国前列。尤其是电子工业的产值占全国20%,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兴电子工业基地,成为全球电子工业品的最大出口基地之一。

7、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京津唐工业基地,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有以下优势:

地理区位优越。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北部,我国北方地区海上门户,与日本、朝鲜和韩国等联系便捷,拥有“亚欧大陆桥”东端的天津港、大连港,是我国华北、东北的经济核心区,腹地范围广大,几乎包括半个中国。

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探明储量占全国40%的铁矿石和石油资源,以及大面积的沿海滩涂,自然条件优越。

农业生产稳固发达,基础工业实力强大,工业体系门类齐全,特别是石油工业、煤化工业、冶金工业、海洋化工、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很发达,是我国北方最大工业密集区。全国第二大综合性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重工业较全面,但结构老化,管理落后,大企业一般历史长,负担重,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该地区资源丰富,但天气因素是巨大的制约因素。存在的问题是能源与水资源的不足。

8.影响工业的因素

气候因素:气候决定农业的分布,决定人口的分布,良好的气候因素必然使该地区拥有众多的人口,必然使使该地区出现各种工业成为可能。

地形因素:地形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山地人口相对较少,而大平原人口则相对较多。人口的多少也会决定部分工业的分布。

海陆因素:河流因素会决定该地区的交通状况,从而影响该地区的工业分布。例如:沿海、长江流域就有许多发达的城市,它们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该地区发达的海水运交通。

政治因素:人为的改变一个地区的交通状况将会对该地区的人口分布发生影响,进而影响该地区的工业水平,政治中心也必然会有大量的工作人员以及相关的配套第三产业和轻工业、部分重工业。

战争因素:例如:苏联为了防止二战的悲剧重演,将许多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都分布在西伯利亚,我国的国防工业也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陕西等西部地区。

矿业因素:一个地区如果有丰富的矿藏,必然会有大量的采矿人员,以及配套的第三产业.在一个大型的矿产的周围往往会形成城市,如海南的石碌、四川的攀枝花。

9.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近些年来,作为最具活力的产业,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值迅速增长,我国进入了世界十大高技术出口国之列,从产业结构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新产业门类不断涌现,其表现是: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高技术农业蓬勃兴起;高技术服务业迅速发展。

(2)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

高新技术产业是以电子和信息类产业为“龙头”的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很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形式分布,大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当前,从地区布局上看,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各具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带。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高新技术产业是最具有活力的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不但显著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还日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0.我国工业发展的前景

中国已经是世界工厂了。随着外资的大量涌入,中国的富余劳动力的廉价性和市场的开放自由吸引了大批投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是代表。

现在中国正在转型,要大力自主创新.可以这么说中国的前景: 沿海地区将进行产业升级,着力做大做强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行业。朝三次现代化方向努力。

中西部地区主要承担产业转移,进行二次现代化普及,提高工业化水平。同时也发展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高端产业。

11.跨世纪的四大工程

四大工程是指: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四项工程。

1、青藏铁路:被誉为“天路”,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它东起青海西宁,南至西藏拉萨,全长1956千米。

2、西电东送:“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甘肃、内蒙古、山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冀地区。

3、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道管,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全线采用自动化控制,供气范围覆盖中原、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东西横贯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全长4200千米。

4、南水北调:“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战略性工程。就是把中国汉江流域丰盈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五、板书设计

1、工业的分类:重工业和轻工业。

2、工业的分布特点: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多,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少,形成沿海、沿(长)江、沿(黄)河和沿铁路线分布的趋势。

3、我国四大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某地)、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4、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矿产、能源、交通、市场、科技、劳动力的技术水平和价格、国防安全等因素。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2.预习下节课的名师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篇6

第 周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2.举例说出微生物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在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运用图解的方法归纳总结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教学过程: 身边事

生活中的垃圾哪里去了? 探究竟

1、实验:

2、归纳总结:无机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的关系

3、资料分析: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大家谈 知识链

1.共生 例如: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与 之间地衣中的藻类与 之间都是共生。

2、微生物大多数营 有的营 还有的与其他生物 在一起。实际用

1.秸秆还田 2.垃圾和污水处理 3.固氮菌的应用习题精选

1.我们知道微生物在生物圈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对自然界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的微生物是()A.腐生细菌 B.寄生细菌 C.病原菌 D.螺旋菌

2.自然界中动物的尸体、植物的枝叶不会永远保留,其原因是()A.尸体会自然分解 B.被腐生菌分解了 C.风吹雨淋消失了

D.被土埋掉了

3.根瘤菌能使豆科植物增产的原因是()A.它能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合成氮肥供豆科植物生长利用 B.它能和豆科植物一起共同吸收土壤中的养料 C.它吸收土壤中养料能力强,能供给豆科植物多种养料 D.它能吸收土壤中的氮肥供豆科植物生长利用 4.下列各组生物中,不能构成共生关系的是()A.花生与根瘤菌 B.地衣与真菌 C.真菌与小麦叶

D.人与人肠道里的细菌 5.下列有关的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微生物都能使动物、植物或人产生疾病,因此十分有害

B.微生物都可以利用,如进行生物防治、环境监测等,所以他们都是人类的朋友 C.微生物中有的种类对人类有害,有的种类对人类有益 D.腐生细菌能毁坏食物,因此他们是有害无益的

6大家设想一下:如果自然界中没有了腐生微生物,那么我们的地球将会是怎样的呢?

正是因为自然界中大量腐生_____________和腐生_______________,能促使动植物遗体逐渐________________。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为制造有机物提供原料,动植物才会有食物的来源。7.寄生在人体表面引起足癣。灰指甲疾病的微生物是()A.腐生细菌 B.寄生细菌 C.腐生真菌 D.寄生真菌

8.草食动物肠内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纤维素,这些微生物主要是()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以上三种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篇7

1. 第2课《芦花荡》一文中的第54段写道:

“我打他们不用枪, 那不是我的本事。”这句话表达模糊不清。结合上下文来看, 意思是要写老头子的过于自尊自信和机智勇敢, 但是却没有表达出来, 误将双重否定和反问两种句式糅合在了一起。不妨将原句改为:“我打他们不用枪, 那才是我的本事!”或:“我打他们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这样就能更准确地表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了。

2. 在第11课《中国石拱桥》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篇8

思考中卓越成长第十课,也是本书关于青少年如何成长的最后一个理念,要求你在成长中,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绝对的平静。

当今世界,竞争日益激烈,技术日益发达,财富日益丰富,而我们的心灵却越来越疲惫。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念头一个接一个涌来,想法接连不断,对外界事物的注意也是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心情时好时坏,情绪忽高忽低……

总之,似乎我们的大脑和身心从来没有休息过,永远在疲于奔命,特别是在当代高效率、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要寻求片刻的宁静简直就是痴心妄想。这种身心状态对我们思考中卓越成长带来的影响绝对是负面的,它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莫名烦躁、急功近利、感官刺激、忧郁压抑、自我封闭,乃至生命的过早夭折等等。

正确思考是力量,自我认识是优势,平静的心灵则是思考中卓越成长的珍宝。心灵的安宁来自于长期正确的思考和耐心的自我控制,它意味着你在思考,在成长,在成熟,以及对于你生活的世界、生活的意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悟。

要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安宁,你需要加强对自己、对他人、对与你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事物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当你对人对己,对生活中的一切有了自己正确的理解,并能透过一些虚假现象看到事情背后的真相和规律,以及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间的因果关系,就没有什么能让你感到大惊小怪、勃然大怒、忐忑不安或悲伤忧愁,你会永远保持心灵的和谐与安宁。

一个心灵平静的人,才能听到来自上帝的声音,才能发现埋在尘世中的珍宝。一位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谷仓里。他遍寻不获,便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帮忙,谁能找到手表,就给他50美元。

重赏之下,孩子们都四处翻找,可是谷仓里到处是成堆的谷粒,要在当中寻找小小的手表,谈何容易。孩子们忙到太阳下山,仍一无所获,只好放弃了50美元的诱惑,回家去了。

只有一个贫困小孩,仍不死心,希望能在天完全黑下来之前找到它,以换得赏金。谷仓中慢慢变得漆黑,小孩虽然害怕,仍不愿放弃,不停摸索着,突然他发现在人声安静下来之后,有一个奇特的声音。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顿时停下所有的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那滴答声也变得十分清晰,是手表的声音。终于,小孩循着声音,在漆黑的大谷仓中找到了那只名贵的手表。

其实思考中卓越成长的法则就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专注与单纯。循着内心的引导,不为复杂的外界所困惑,终将能获得成长的智慧。

即使是一个智力平平、成绩中等的学生,如果你能提高自我控制和保持平静的能力,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学习会越来越轻松。因为你的心灵一旦平静下来,你的头脑就会越来越好用,思维越来越清晰,记忆也会明显增强,学习起来当然就能轻松愉快。

镇定自若的人总是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敬。他就像是烈日下一棵浓荫茂盛的大树,或是暴风雨中抵挡风雨的岩石。

徜徉在平静的心灵之海中的人们,无论是急风暴雨,还是艳阳高照;无论是沧海巨变,还是命运逆转,都能泰然处之,力挽狂澜。这样的人永远都是镇静、沉着、友善。平静的心灵,是思考中卓越成长的珍宝,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

如何拥有平静的心灵

一个人在思考中卓越成长会表现出双重性。一方面,你的外部在不断地变化着,时刻处于不平静的状态;另一方面,一种永恒的平静却蕴含于你自身。你的心灵,在经历过被不和谐的情绪与悲伤的骚扰后,逐步达到和谐状态。而达到这一状态,就是达到了思考中卓越成长的至高境界。

事实上,平静的心灵的确能将你成长中的烦恼一扫而空,或抛之脑后,从而体验到解脱后的轻松。研究发现,那些成长中能保持心灵平静的青少年,比那些遇事冲动的人更能应对成长中的挫折和挑战。

那么,什么是平静?怎样才能达到真正的宁静呢?

有个故事讲的是古代一个国王出一大笔赏金,看谁画得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意象。很多画家将自己的作品送到皇宫,有的画了黄昏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彩虹高挂天上,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等。

国王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钜细靡遗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打开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晚餐,菜色简单却美味可口。

第二幅画也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从乌云中落下,也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这幅画和其它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一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风狂雨暴,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悠然自得。

国王将朝臣召唤过来,将首奖颁发给第二幅画,他的解释是:“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噪音、全无问题、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找得到。宁静祥和的感觉,能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宁静的真谛就只有这么一个。”

正如故事中所说明的,要保持心灵的平静并不是让心灵一片空白,而是注入富有创造性、积极性的想法。如此一来,面对成长的一切烦恼、挫折,你都能泰然处之,更不会让那些从小困扰你的负面、消极的想法,影响你的成长和进步。

当然,培养平静心灵的最好办法就是每天保持一段时间的绝对沉默。在每天24小时中,至少抽出15分钟作为个人沉默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中,你不妨寻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在那里或坐、或卧、或躺,静静地享受属于你个人的时间和空间,既不与人交谈,也不读写任何东西,把你的心灵置于虚空的状态中,这有时难免会产生思绪扰乱的状况,但只要你努力尝试,终能使自己的心灵如同静止的水面一般波纹不起。此时,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倾听”。通常,在沉默时听到的声音大多是和谐而美丽的。

事实上,在你紧张学习的每一天,抽点空闲,在头脑中想像一幅美好或温馨的画面,也是培养平静心灵的好办法。脑中想象夕阳西下时分,美丽的晚霞衬映着翠绿的山峦,月光映照在湖面,银光闪闪;温柔的白色浪花冲击着细软绵密的沙滩……诸如此类的画面,净化你的心灵,并产生有如良药般的神奇功效。

培养自己说话温和的习惯,也是有效的良方。你可以一再重复那些具有激励性、积极有力的温馨话语,自然而然地,你便能体会其中的奥妙变化。相反,如果你不断说出一些令人畏惧、恐慌的话语,你的心灵必然会逐渐变得脆弱过敏,甚至意志也变得日益消沉,而这种情形对你的思考中卓越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例如,早晨起床时和家人一次不愉快的谈话,很有可能成为当天不愉快情绪的来源,它让你一整天都闷闷不乐。其实,当你的言谈一再倾向消沉或不吉利时,情况便可能真的趋向恶劣。

因此,在每一天的开始,最好以平和的语言作为开始。相信你会拥有平静的心灵,学习效果会提高,成长就会越来越轻松愉快。

以下是四项培养平静心灵的技巧,坚持照做,你会体验到其神奇的效果:

1、课间休息时,放松全身,将背部挺直,让背部完全靠在你的椅子上,用心放松全身的筋骨,从头到脚都处于放松的状态,而且用意念在心中引导,“我的两脚放松了,我的双手放松了,我的背部、腹部、胸部都放松了,最后是我的大脑也完全放松”,一会儿功夫,你就会感觉到全身的舒畅。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大约五至六分钟。

2、大脑中想像自己的心灵是平静的水面,风不吹,波不起,没有一丝涟漪。假如心中翻江倒海,心灵是不可能风平浪静的。

3、回想曾经欣赏过的良辰美景,例如笼罩在晚霞中的村庄,骑在牛背吹笛的牧童,晨光里的山谷,夕阳高照的森林,或是河上月光的倒影,或是半夜悠扬的歌声。

4、坚持以平稳而感性的口吻说些积极、正面的语言,例如“鸟语花香”、“心旷神怡”、“富贵详和”等,并一再重复。

思考中卓越成长的空隙

思考中卓越成长,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平凡到卓越的过程。它矛盾而复杂,贫贱与富贵、痛苦与欢乐、失败与成功、荣耀与耻辱、曲折与顺利、疾病与健康等等,参杂其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进退有据。

生活的空间,须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打桥牌时,我们手中所握有的这副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思考中卓越成长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当我们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一句温暖的话,就像往别人身上洒香水,自己也会沾到两三滴。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

光明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闪亮的星辰。因此,即使是曾经一度使我们难以承受的痛苦磨难,也不会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当困难与挫折到来,应平静地面对、乐观地处理。

思考中卓越成长,你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就行,再伟大的人也难免有失足的时候;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再优秀的球员也不可能每场球都赢。只要你奋斗了,拼搏了,就可以无愧地对自己说:“天空不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泰戈尔语)这样就会为自己思考中卓越成长赢得一个广阔的心灵空间:得而不喜,失而不忧,成而不骄,败而不绥,就能实现自我超越,铸就人生的辉煌。

思考中卓越成长还要避免与那些只有小思想的人发生冲突,更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摩擦。有些话语称起来不重,但稍一不慎,便会重重地压到别人心上;同时,也要训练自己,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话扎伤,更不要被别人一句侮辱的语言,就对整个人生失去希望。

2004年四川省某中学一女生,因被老师骂成“连坐台资格都没有”,便从学校教学楼上纵身跳下,自杀身亡,一朵年轻的花就这样凋谢了。悲剧的发生,使社会震惊;悲剧的酿成,使更多人警醒。珍爱自己,珍爱生命,你才能在急风暴雨的袭击中,茁壮成长!

思考中卓越成长,你还要正确认识、正确对待快乐与痛苦。要认识到快乐与痛苦是你成长必然面临与伴随的两种不同情感。首先你要明白,一个人成长得快乐与否,取决于自己内心的态度而绝非外在表现。要拥有快乐就必须善于思考,保持一颗平静的心。你的心属于你自己,你是自己内心惟一的主人。倘若你能把所有负面的反应都阻隔在心灵之外,你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愉悦,快乐就会油然而生。

其次,要敢于直面痛苦。这个世界不会挖空心思主动讨你的欢心,也不会每时每刻都把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你面前。成长就是在一连串的忧愁和烦恼中滋长和存续的。要学会面对成长中遇到的酸楚与艰辛,但不要被烦恼与痛苦所绑架和缠缚。痛苦有时是必要的,它是人生一剂苦味的良方,吃了它会使你更加明白生活的甜蜜与美好。歌德说过:“凡不是就着泪水吃过面包的人是不懂得人生之味的人。”

记住:你虽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扩展它的宽度;你不能改变天生的容貌,但你可以时时展现笑容;你不能企望控制他人,但你可以好好掌握自己;你不能全然预知明天,但你可以充分利用今天;你不能要求事事顺利,但你可以做到事事尽心。

思考中卓越成长,一定要让自己豁达些,因为豁达的自己才不至于钻入牛角尖,也才能乐观进取。还要开朗些,因为开朗的自己才有可能把快乐带给别人,让生活中的气氛显得更加愉悦。

最后,你要明白,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得少。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篇9

一、学法指导

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进一步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

2.会用三角尺、量角器、方格 纸画平行线,积累操作活动的经验

3.在操作活动中,探索并了解平行线的有关性质.

二、回顾旧知

1、小学里是怎样画平行线的?a

三、超前体验

1、生活中与“平行线”有关的例子?

2、定义:在,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2.在方格纸上画平行线

四、交流讨论

1.如图:经过点C能画几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AB 2.过点D画一条直线与直线AB平行,它与(1)中所画的直线平行吗?

3.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

五、巩固练习

1.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可以有_______个.

2.对于同一平面内的直线a、b、c,如果a∥b,c 与a相交,那么c与b是什么位置关系?

3.画∠AOB,在OB上取一点C,过点C画CD平行于OA,在OA上任取一点E,过点E画EF∥OB交CD于F,分别量得∠AOB、∠EFC,可得结论___________;再测量∠AOB和∠OEF,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4.观察下图长方体中,与棱AB平行的棱有与棱AA′平行的棱_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段不相交,那么这两条线所在直线

互相平行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第4题图

C.同一平面内两条射线不相交,则这两条射线互相平行

D.同一平面内有两条直线不相交,这两条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六、反思领悟

八年级数学上册十四章 篇10

【课前预习】

一.预习目标:

1.了解由于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而产生的现象。2.学会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事例,抽水机的工作原理。

二.自主预习:

(要求:阅读课本P86-89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有还需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图14.3-1中的各种现象,都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请你选择一两个现象自己试着解释其中的原因?

2.举例: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请你根据生活经验或设计实验证明。(举2个例子)

3.根据P87页中的“想想做做”,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⑵请你根据内容简单总结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

⑶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8cm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

4.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87页的“演示”实验,完成以下题目。

⑴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

⑵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⑶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

⑷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⑸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高度。(填写“变”或“不变”)

⑹标准大气压强P0=

Pa= cmHg= mmHg 5.阅读P88页的相关内容,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工具有哪些? 和

三.预习检测:

1.医生打针时,先把针管里的活塞推到下端,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然后把针头插入药液中,拉起活塞后,由于管内没有空气,在管外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药液就被压入针管里。2.下列现象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A.用塑料管从瓶子中吸饮料 B.注射器吸药液

C.塑料挂衣钩帖在光滑的瓷砖面上 D.水从高处向低处流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A.堵上茶壶盖上的小孔,茶壶里的水就不容易被倒出来

B.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口中(与2题和达标题重复,另选)

C.生产灯泡时,抽气机能抽出灯泡中的空气 D.医生用注射器吸取药液(与2题和达标题重复,另选)

4.某同学估计大气对0.28m2的课桌上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2.8×102N B.2.8×103N C.2.8×104N

D.2.8×105N 四.预习总结:

你通过预习,已经掌握了哪些内容?还有疑惑么?请记录下来,让我们上课时,共同研究。

【课内探究】

一、明确探究目标:

1.进一步探究证明大气压强,并注意“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利用大气压强”的区别。2.大气压测量的方法。

二、反馈预习情况: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并把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来,写在黑板上。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知识点一:大气压强的存在

请同学们观察两个演示实验,注意思考:这两个演示实验说明了什么? 知识点二:大气压强的测量

1.课本上解释了两种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⑴利用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器材进行测量;⑵托里拆利实验。

请你根据所预习的知识完成以下题目:(要求先自己思考,然后组内讨论)

⑴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玻璃管倾斜,水银柱的高度也不会发生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⑵做托里拆利实验中,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管顶穿一个小孔,那么管内水银将()A.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原来的高度不变 D.降到与管外液面相平

⑶请你计算:若把托里拆利实验中的玻璃管内换成水,水柱大约多么高?(P0=105帕)

2.请同学们认真观察P89页图14.3-5“金属盒气压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中的甲图,完成以下问题:

①.表盘上的两行数字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②.请你读出此时的压强值是多少? 3.请你完成课本P88页的“想想议议”。知识点三:大气压强的应用

1.请同学们对照P89页图14.3-6,完成以下题目。

⑴说说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

⑵活塞式抽水机应用了哪些物理知识?

四、反思整理、归纳梳理

请同学们将刚才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补充、归纳,然后小组内交流,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

五、达标检测,反馈提升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应用大气压的是()A.中医常用拔火罐治疗病人 B.纸片能托住倒过来的一满杯水而不洒 C.用吸管吸起汽水瓶中的饮料 D.用注射器能把药液注进肌肉里

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

3.将“吸盘式”挂衣钩紧压在平整、清洁的竖直瓷砖墙上后,可挂上衣帽等较轻物品而不会掉下来,其原因是()A.重力比大气压力小 B.大气压力和重力平衡 C.重力小于摩擦力 D.重力等于摩擦力

4.我们身体的表面积大约为1.5m2,假如大气压强是105帕,⑴.请计算你身体表面承受的大气压力有多大?

⑵.虽然如此,我们的身体却没有被压坏,这是因为什么?

【课后练习】 一.课后自学 1.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课本中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其实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很多,请你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大气压强与下列因素有何关系?

⑴.天气 ⑵.季节 ⑶.时辰 ⑷.地理纬度 ⑸.水陆 ⑹.地势高低

2.根据P88页“想想做做”,自制一个气压计,并完成以下题目。

⑴.这种气压计要求瓶内的大气压 瓶外大气压。(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⑵.当你用自己制作的气压计从楼上走到楼下时,水柱的高度

。(填“降低”、“增高”或“不变”)⑶.使用这种气压计应注意什么?为什么呢?

二.课后巩固

1.如果把笼罩着地球的大气层比作浩瀚的海洋,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大气海洋”的底部,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大气压。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B.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1.01×105帕,(760MM汞柱)

C.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也越大

D.晴天和阴雨天大气压的高低是有变化 2.下列哪一事例可以说明大气压的存在()A.用吸管吸牛奶 B.棒冰融化 C.手握橡皮圈发生形变 D.水往低处流

3.如图所示,利用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测量大气压强时,当玻璃管内的水银柱稳定后,在玻璃管的顶部穿一小孔,那么管内的水银液面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下降,最终与管外液面相平

C.逐渐上升,最终从小孔中流出 D.稍微下降一些

4.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 A.小王将新鲜空气吸入肺里 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

C.小李用力把图钉按在墙上 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5.甲型H1Nl流感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都要被送到专业医院的“负压病房”进行医学隔离观察和治疗,以防止病毒扩散。同学们对“负压”两字的含义有如下三种猜想:

A.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大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B.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C.因为病房是封闭的,所以病房内大气的压强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病房外大气的压强

(1)你认为猜想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

上一篇:员工离退制下一篇:立体几何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