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2024-08-24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共11篇)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篇1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办XX县旅游体育局指导下,一年来xx镇始终坚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打造生态旅游”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系列决策,坚持以争创省级生态乡镇为奋斗目标,狠抓乡村旅游发展,努力建设生态和谐、经济富裕的新开江。现将2015年xx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年全镇共接待游客20000余人次,带来旅游收入400余万元。明月水库景区自然风景秀丽,水库水域宽阔,水质纯净,有众多游客前来垂钓、避暑、休闲娱乐。开江飞云温泉,为XX县得天独厚的地热资源。号称“川东第一烫”,“天下第二汤”。温泉集医疗、冬游、会议和度假于一体,分设餐饮部、客房部、沐浴部、美发保健部、娱乐部、会议部、康疗中心,还建有鱼池、停车场、果园等,另配套有蒙古包、烤全羊等项目。大量吸引了大竹、宣汉、达州、重庆周边等的游客慕名前来。

二、抓旅游规划,谋长足发展

(一)乡村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完成两个层次的功能规划:宏观层次上,以大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区域内现有乡村自然、文化景观为基础,建立综合型乡村旅游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和美化乡村自然景观风貌,打造“牛山寺”景区和“桥亭新农村综合体”景区。

(二)加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建立具有特色乡村旅游基地,开发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根据xx镇的乡土文化气息,在乡村田园风光景观和农耕文化景观突出的地方开展生态型农业观光游,让游客参与农作劳动,精心打造桥亭村休闲旅游为主题的“田园观光”和“做一天农人”的农家乐旅游观光项目。

(三)确立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的思路,用农家旅游的鲜明特色,构筑新农村建设坚强的产业支撑。在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按照人性化要求,主动融入景区打造观念,按照新农村试点乡村实施景区打造。

三、着力加强旅游产品开发

xx镇白云村贡米、圆井眼跑山瑶鸡、本土特产豆笋等农产品,具有良好的旅游产品开发价值。xx镇经充分调研,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决定借助现代工艺设施,利用传统工艺手段对这些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培育“公司+基地+农户”的加工三级网络,打造开江地方旅游名产品牌。

四、切实加强环境整治,美化乡村旅游环境

以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为契机,大力整治城市环境。今年重点整治场镇河道和过境道路脏乱问题,下大力气搞好河道清淤和污水治理,突出整治水泥粉尘和过境道路第二次扬尘,狠抓公共绿地建设,绿化美化开江城乡环境。进一步加强场镇管理水平,使xx天更蓝、水更清、场镇更整洁、秩序更井然、环境更优美。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篇2

刘永富指出,乡村旅游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各地在推进旅游扶贫工作中探索创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坚持并不断丰富完善。

刘永富强调,旅游扶贫要建立把贫困人口“带起来”的外力机制,通过景区带动贫困村,能人带动贫困户,把群众组织起来,把贫困群众带动起来,把利益联结机制建立起来,把文化特色弘扬起来。同时,建立让贫困人口“动起来”的内力机制。让贫困人口心动起来,行动起来,转变思想观念,提升能力素质,提高脱贫成效。

刘永富要求,旅游扶贫必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要实施好乡村旅游扶贫规划,落实好旅游扶贫支持政策,培育贫困村旅游扶贫带头人,宣传贫困村旅游扶贫先进典型。

李金早在讲话中指出,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是一项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旅游部门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是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要抓手,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调动老百姓在旅游扶贫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贫困地区老百姓看到希望、尝到甜头。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篇3

第一条本会名称为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分会。英文名称为JiLin Provinc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of Leisure Agriculture and Rural Tourism Branch( 缩写为JLLATB)

第二条本会是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的分支机构,由吉林省境内从事休闲旅游农业的企业和相关单位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建的全省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第三条本会的宗旨是:以“团结、务实、服务、发展 ”为指导,贯彻省有关旅游、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休闲农业和鄉村旅游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升发展和管理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作出贡献;广泛团结和凝聚旅游、农业各方面的力量,代表会员的共同利益,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为会员、行业、政府服务,在会员与政府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四条本会接受省农委、省旅游局的业务指导和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的领导,依照《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章程》和本《管理办法》开展工作。

第二章 业务范围

第五条学习宣传贯彻国家有关促进旅游和农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助省农业、旅游主管部门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意见与建议; 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有关发展趋势进行跟踪研究,及时向政府部门反映会员单位的愿望和要求,保护会员的共同利益,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为会员单位和旅游、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从事会员单位与旅游、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第七条会同农业、旅游主管部门,宣传贯彻国家有关行业标准,参与等级划分与评定、示范点的评定复核等工作 ; 组织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活动;协助主管部门办理课题立项、成果评定和项目推广中的具体事宜。

第八条根据会员的需求,组织开展规划、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培训等方面的经验交流;举办专业论坛、技术推广及展示活动。

第九条配合农业、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开拓农村旅游人才市场,促进农业旅游人才合理流动,提高农业旅游人才市场配置的效率。

第十条开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十一条编印会刊及有关资料,开发建设本会网页,为会员提供综合服务的平台。

第十二条开展与农业、旅游等相关社团组织的联系与协作。

第十三条组织会员开展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市场秩序,为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创造条件。

第十四条承担省农委、省旅游局和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会员

第十五条本会实行以团体会员为主,不分行业和所有制。

第十六条凡加入本会的会员,自然成为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会员。

第十七条申请加入本会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承认《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章程》和本会的《管理办法》;

(二)有加入本会的意愿,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农业、旅游相关企业、单位均可申请成为本会会员。

(三)在休闲旅游农业领域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和影响力;

(四)从事农家乐、农家休闲庄园、农业观光园区、农业示范区等负责人。

(五)有志于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关企业家和专家。

第十八条入会程序:

(一)提交入会申请书;

(二)经常务理事会讨论通过;

(三)由本会秘书处办理会员登记手续,发放会员证。

第十九条会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本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二)参加本会组织的有关活动权;

(三)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

(四)对本会工作的建议、质询、批评和监督权;

(五)入会自愿、退会自由。

第二十条会员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章程》和本会《管理办法》;

(二)执行本会的决议;

(三)完成本会委托的工作,参加并支持本会组织的活动;

(四)向本会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对本会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按规定缴纳会费;

(六)接受本会的评议和调解。

第二十一条会员退会应通知本会,并交回会员证。

第二十二条本会实行年度缴纳会费注册登记制度,会员如在一年度不缴纳会费或不参加本会活动的,视为自动退会。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管理办法的行为,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予以除名。

第四章 组织领导机构

第二十一条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是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其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管理办法》;

(二)选举和产生常务理事会;

(三)审议本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审议并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每4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必须经到会会员半数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四条常务理事会

常务理事会是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休会期间行使职权。常务理事会由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秘书长组成,由会员或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常务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大会的决议;

(二)根据省农委、省旅游局、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意见推荐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三)筹备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或除名;

( 六 ) 制定内部管理制度;

( 七 ) 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常务理事会每届任期四年,一般每 2 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议,特殊情况的也可采用通讯形式召开。常务理事会须有 2/3 以上的常务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与会的常务理事 2/3 以上表决通过方能生效。

第二十五条会长、副会长、秘书长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由常务理事会根据省农委、省旅游局、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意见推荐并通过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一般任期四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通过,报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审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人选发生变动,由常务理事会向会员通告。

第二十六条本会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

(一)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素质好;

(二)在本会业务领域内有较大影响;

(三)会长、副会长、秘书长最高年龄不超过 65 周岁;

(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

(五)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及刑事处罚。

第二十七条会长负责全面工作,召集和主持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常务理事会;副会长协助会长工作。

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组成会长办公会议,会长办公会议职责:

(一)审议本会的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和议案;

(二)审议常务理事的增补、罢免和变更事项;

(三)根据省农委、省旅游局、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推荐意见,决定副秘书长的聘任;

(四)研究和处理本会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八条本会办事机构为秘书处,秘书长在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主持秘书处日常工作,副秘书长协助秘书长工作。

第五章 经费

第二十九条本会经费来源:

(一)会费;

(二)政府资助;

(三)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四)利息;

(五)其他合法收入。

第三十条会费是本会开展各项工作和服务的主要来源,会员有责任和义务按时缴纳会费。本会按照省有关规定收取会员会费,会费每年第一季度缴清,逾期不交纳会费,经书面催交后3个月内仍不交纳的,可视为自动退会,并收缴证书;在本分会担任常务理事以上领导职务者,不再继续担任所任的职务。

第三十一条经费管理

(一)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接受吉林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统一管理。

(二)本会经费必须用于本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

(三)本会的资产管理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的监督。

(四)本会换届或更换负责人之前,须进行离任财务审计。

(五)本会的资产,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本《管理办法》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即生效;本《管理办法》的修改由本会常务理事会提出方案,经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篇4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设施、农耕与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丰富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为社会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展示等多种服务的新型产业形态,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既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从市场需求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广阔

一是有强大的消费需求。201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8800美元,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明显的改变,休闲消费呈现加速增长之势,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旅游消费阶段,加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消费具有短时、短途、低价、平民化等特点,更加适合大众化消费需求。

二是有庞大的消费人口。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城市人口数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36.2%增长到2017年的58.52%。大量长期生活在快节奏、高压力以及拥堵喧闹环境中的城市居民,对乡村怀旧具有强烈需求。

三是有不断增长的消费能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构成中用于解决温饱的比例逐步降低,有越来越多的收入可以用于文化、旅游、健康等消费,城乡居民休闲消费的支付能力明显增强。

四是有充裕的消费时间。随着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带薪休假制度以及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城镇居民全年休假时间增加到115天。其中,86天双休日期间的近距离休闲旅游,势必成为休闲消费的主阵地。休闲农业旅游服务对象是城市居民,客源市场在城市,经济效益来自城市,要做好“假日文章”,把城市旅游客源吸引到农村来。

五是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有相应的旅游产品供给支持。未来,我国待开发的旅游资源70%以上集聚在广大农村地区,是今后增加供给的最有效途径。

在需求的拉动下,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50亿人次,其中乡村旅游达25亿人次。但乡村旅游建设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在布局上,还处在低层次无序开发阶段,亟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在功能上,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结构雷同、功能单一,缺乏创意和特色;在管理上,行业标准或规范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政策上,扶持和引导行业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还比较少。

在区域布局上,要尊重规律,有序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各地的区位状况、资源禀赋、历史文化背景等条件,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应重点布局以下5类区域,其他地区要慎重发展,防止一哄而上。

一是大中城市郊区。大中城市周边的基础设施完备、都市农业基础较好、城镇化水平较高,已构建起农产品生产、休闲观光、生态环保功能三位一体的现代农业雏形。该区域应以满足市民多样化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建设以设施特色农业为基础,集休闲、观光、度假、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和休闲农庄,努力打造现代农业新型产业模式。

二是名胜景区周边。名胜景区周边游客资源量大,餐饮、住宿等接待设施压力大。游客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之后,一般还希望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尝当地美食等,因此可以以名胜景区功能衔接和特色互补为重点,强化休闲体验,满足多元化需求。

三是依山傍水临草自然生态区。这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气候、植被、生态和人文优势,承载着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生态涵养等重要生产生态功能。可紧密依托自然特色、生产资源、历史文化与独特民风,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生态游、农业景观游、民俗风情游、特色农(牧、渔)业游等。四是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独特的民族风情,良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可依托丰富的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

五是传统特色农区。传统特色农区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战场,要在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的前提下,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着力发展景观农业、农事节庆、观光采摘、特色动植物欣赏以及农业园区等多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强化农业生产过程、产品功能创意,创新农业发展思路,拓宽农民致富途径,提升传统特色农区的社会经济效益。

在推进方式上,要“五化”推进,体现特色

乡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篇5

2015年以来,全镇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按照“统一规划,生态优先,绿色优先”的原则,从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入手,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共涉及5个村:xxxx,现在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村庄绿化,助力生态乡村

2015年我镇春季绿化任务是820亩,截止到目前为止,大河路两侧及其他主要干道两侧共种植杨树近600余亩,银杏树近200亩,雪松、白蜡、柳树、桃树等近100亩,共计近900亩,已超额完成树木绿化任务。其中北马庄种植速生杨和塔松100多亩,其他各村也均有进行村庄绿化。

二、全民捐款,助力和谐乡村

为了更好进行村庄建设,刘泊村、孟庄村、齐泊都采取措施筹集资金,我镇与油田公司进行协商,争取资金,目前已经书面申请,等待审批;刘泊村4月8日进行公开募捐,向全体村民和在外经商人士募集资金,从几元、几十元到十几万元不等,共筹集资金80余万元,现已交给专人负责,专款专用,用于刘泊村美丽乡村建设使用。孟庄村捐款近十万元,交由村监督委员会管理,由于孟庄通王庄道路建设和村西游园建设。

三、协商项目,助力实力乡村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改善村容村貌,需要建设和完善的很多,但不是所有的项目都能得到满足,比如修路和修桥等花费较多的项目,为了村民最大的福利,镇相关领导积极跑办,实地核查,经过多次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打造路线,争取到了两条道路的修建和刘泊村桥梁建设项目,目前道路正在施工中,各村都积极展开行动进行配合筹资,经支油办和镇党委政府去了跑办,华北石油采油一厂帮扶资金20万元,已经到位。

四、道路建设,助力便利乡村

2015年我镇为美丽乡村建设共进行道路硬化4500米。其中刘泊村内环村水泥、柏油路700米,投资27万元;孟庄村通吕公堡南王庄村连村水泥路800米,投资13万元;南马庄村东水泥路1000米,投资11万元,刘泊至大河路连村柏油路,7500米,投资260万元。孟庄至北马连村路7000米,已确定为土地局高标准农田项目,2016年开春动工。

五、游园建设,助力宜居乡村

共建xxxx8处,共占地近30亩,投资120余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还辐射xxxx4个村。其中麻三修建村内道路及连村路2500米,投资30万元;北二修建村内水泥、柏油路300米,投资6万元;麻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篇6

2015年,我们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林伯渠故居4a景区创建”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文物保护,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各项工作进展顺利,现汇报如下:

一、2015年主要工作

1、县级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建设,先后多次召XX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文化工作,县两办印发《会议纪要》、《2015年“美丽临澧大家唱”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县主要领导亲临文化单位或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视察调研,召开协调会议。县人大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决议》,召开常委会听取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汇报。县政协、县政府牵头的《蒋家大院》、《青山史话》丛书编纂已经完工。县政府财政更是加大了对故居建设及文化事业、群文活动的投入与支持。

2、推进林伯渠故居4a景区创建。今年,县委县政府拟投入近3000万元推进4a景区创建。由湖南浙江商会捐建的“临澧红色革命博物馆”1号建筑已经封顶,2号建筑已完成主体框架工程。编制完成了《林伯渠故居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提质规划》和“游客接待中心”、“景区牌楼”单体建筑设计方案。《林伯渠故居保护规划和工程方案》、《林伯渠故居消防工程立项》获国家文物局、国家财政部专家评审通过。游客接待中心已完成主体框架工程,周边环境整治工程及游道建设启动。生态停车场、游路、标示标牌和邮电系统等建设稳步推进。环卫设施、医疗设施、旅游公厕等工程建设完成财政评审并将逐步推进建设。添置旅游中巴车、旅游观光车和景区巡逻车各一辆。2、3、加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一是青山崖墓群已经开始保护性发掘,宋玉城遗址发掘列入了省文物局考古发掘计划,九里楚墓群技防和保护工程已上报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丁玲故居修缮建设启动,完成了规划设计和6户农户征地拆迁,丁玲文学创作基地揭牌。二是加强非遗保护。《九澧渔鼓》(湖南渔鼓)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组织编制《九澧渔鼓》、《宋玉的传说》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十三五”保护规划。积极申报《湘北大鼓》省级非遗项目,《杨板千张》、《临澧陈二郎》成功申报为第四批市级非遗项目,完成第二批市级传承人申报。组织市级非遗传承人培训和参加全市“鼓书”传承保护讲习班,县市非遗展示和非遗进万家、进校园,参加“全国优秀曲艺传人学术交流展演”等。配合北大完成常德“鼓书”传承保护田野调查工作。《大丰碑》青山史展厅完成设计初评,计划明年9月建成开展。

4、开展多样群众性文化活动。一是参加第五届湖南艺术节、全市“百团大赛”和全省“欢乐潇湘”等省市群众性文艺活动。鼓书《香火》获第五届湖南艺术节戏曲类银奖、音乐作品《水乡的石拱桥》获声器乐类优秀奖、美术作品《善卷大德图》入展美术书法摄影精品展。摄影作品《书海探秘》、《临澧青山水利工程》获全省“欢乐潇湘”美术书法摄影活动三等奖。全市“百团大赛”我县获1金1铜5个优秀奖和组织奖。二是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提升及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完成惠民演出任务72场,组织惠民演出、国防演出380场,组织公益、国防和爱国主义电影放映3810场。县“百家乐文化艺术团”获全省“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市州先进单位,为全市唯一获奖民间团体,团长张荣中获市州先进个人。三是开展“美丽临澧大家唱”,相继推开“乡歌汇”、“群星荟”、“书画会”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完成18首mtv乡歌,实施“一乡一歌”展示展播。全县书法美术摄影大赛参赛收到作品429件,获奖展示作品110件。组织了覃仕泉在湖南美庐美术馆举办的“沅澧风情”民俗画个人画展,引起省内外美术界的强烈反响。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和《中日常德会战》巡展。四是指导佘市镇与石门夹山镇联合开展的“千年福田美丽家园”文化交流活动;指导合口镇开展美食文化节活动;指导停弦渡镇在复船农庄举办首届古渡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5、促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质。投资近300万元,对丁玲大剧院提质改造,更换空调、舞台设备和座椅,添置演员车,打造一流的县级演出会展中心。以该中心为依托包装打造的“湘北大鼓”传承演绎中心获省文化产业项目扶持。四新岗镇投入400多万元建起了全省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文化站,文化村部、文化社区和乡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呈现你追我赶势头。全面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安装喇叭音柱4193个,实现城乡全覆盖XX县乡村三级联播。农村电视“户户通”惠及偏远乡村,受到了农民群众交口称赞。

6、加强文史编撰和文学艺术创作。配合县人大、县政协等几大家牵头,编辑反映临澧地方历史文化的《宋玉与临澧》、《青山史话》和《蒋家大院》丛书已经完稿。省作协在临澧设立“湖南文学创作示范基地”并授牌,并支持再版丁玲文学集、林伯渠诗集。深挖地方历史文化,打响了陈二郎、刻木娘娘等文化品牌。组织开展群众性艺术创作,全年共在国家省市县发表、展演各类文艺作品245件,其中51件获奖。目前,鼓书节目《赈酒也烦恼》被遴选入围中央电视台2015年春节文艺晚会,鼓书《西瓜的秘密》、《鼓舞人生》被邀请参加全国非遗保护传承展演,并分别获“全国优秀曲艺传承学术交流展演”金奖、银奖。农民作家杨云庭作品《刻木娘娘》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复,列入了国家动漫制作计划,其电影文学剧本《丁玲》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列入拍摄计划。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篇7

关键词:县域,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蒙自县

1 引言

2006年, 全国旅游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 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的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加重。乡村由于形成机制、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资源的不同, 民风淳朴、自然环境优美, 成为城市人向往的去处。很多城市人利用周末闲暇到周边乡村旅游, 回归自然, 借此释放压力, 体验农村人的生活方式, 体味农耕文化。乡村旅游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旅游是新农村建设一大有效举措, 它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 促使城乡实现统筹发展。

2 乡村旅游概述

2.1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空间环境为依托, 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民俗风情、生活形式、乡村风光、乡村居所和乡村文化等为对象, 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和组合产品, 集观光、游览、娱乐、休闲和购物为一体的一种旅游形式。它具有乡土性、知识性、娱乐性、参与性、高效益性、低风险性以及能满足游客回归自然的需求性等特点。经过了近几十年的发展, 乡村旅游已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居民旅游与休闲的主流趋势。

国外的乡村旅游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 但大规模的开展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外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 乡村旅游已经日趋成熟, 并具有自己的范式, 同时显示出极大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

相比之下, 国内的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较晚, 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但就近几年的发展来看, 势头良好, 不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上, 都日趋成熟, 极大地拉动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目前来看, 我国乡村旅游体现为内涵式发展, 体现出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的巨大依托性, 而在地域的选择上主要倾向三种类型地区, 即景区边缘地区、老少边贫地区和都市郊区。

2.2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影响因素

(1)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业的合理布局的重要因素。通常, 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并往往发展成为旅游业的“增长点”。正确认识和分析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品位、分类及规模, 是建立合理的旅游空间布局, 提高乡村旅游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2) 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是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外部约束因素。在不同的区位上, 资源分布、市场供求、交通条件等状况不同, 从而其区位利益就具有很大差异, 区位单位的布局状况也就不同。优越的区位条件为乡村旅游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对旅游产品的形成、客源的定位以及乡村旅游空间布局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3) 客源市场

客源市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对某一旅游产品现实和潜在的总体需求。客源市场的准确定位对乡村旅游产品布局, 旅游产品容量的控制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 因为目标群体的旅游目的不同, 客源市场也呈分级分布。一般客源市场强度有随空间距离衰减的规律, 当然也因为交通条件的便捷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等其他的因素影响呈局部增长。因此确定主要客源市场, 提出针对性的服务, 可以提高乡村旅游效益。

(4) 交通条件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 时间观念加强, 旅行时间和距离成为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衡量标准之一, 交通方式和交通便捷程度列入旅行考虑因素。乡村旅游相对于城市来说, 交通方式较少, 交通便捷程度较差, 交通条件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影响因素, 也是乡村旅游布局中应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2.3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目前,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模式依据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等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即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村镇依托型和基地依托型。

在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模式的选择上, 呈层级式发展, 分别为全国、省域和市域 (县域) 三个级别。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模式因为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区位条件的不同, 客源市场的定位及旅游政策的各异, 在不同的层级承担不同或相同的空间布局模式。如从全国范围来看, 云南大理乡村旅游布局模式依赖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属于景区依托型, 在大理市域内, 大理城市周边的乡村旅游资源属于都市依托型或依靠其他次一级知名度的景区形成景区依托型或其他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模式。同时,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 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布局模式。这种动态的发展布局在本次探讨中不予考虑。

3 蒙自县乡村旅游资源分布及特征

3.1 蒙自县概况

蒙自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 红河州东部, 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驻地, 地处珠江与红河分水岭两侧。东西最大横距61.3千米, 南北最大纵距62千米。东邻文山县, 南接屏边县, 西连个旧市, 北与开远市接壤。北回归线从境内鸣鹫镇小坝心、西北勒乡苏租、文澜镇大台子、雨过铺镇新光、长桥海东坝穿过。

云南省旅游分为六大片区:滇中片区、滇西北片区、滇东南片区、滇西南片区、滇西片区、滇东北片区。红河州地处滇东南片区, 属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根据《红河州旅游总体规划》所提出的发展战略“两纵两横、五个片区、两个集散中心、五个旅游精品”, 五个片区又分别分为建石片区, 主要以丰富多彩的城邦文化吸引游客;弥泸片区, 以红河溶洞著称;个开蒙片区, 因近现代历史遗迹远近闻名;红河南岸片区, 拥有元阳梯田、红河谷等自然生态旅游景点;河屏片区, 是对外联系的边境。蒙自位于个开蒙片区, 是全州及东部旅游区的集散地 (图1) 。

蒙自是昆河国际经济走廊中心节点、滇越铁路与泛亚铁路东线贯穿县境、昆河高速与广临高速在县内交会、计划新建红河机场在蒙自境内。因此, 蒙自具有非常优越的乡村旅游区位, 周边旅游资源丰富。

3.2 蒙自县乡村旅游资源

蒙自是滇南第一大坝子, 是北回归线上资源富集、最适宜人居的绿色家园, 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

(1) 自然资源

蒙自乡村自然旅游资源主要为特色鲜明、种类繁多的农产品, 如果蔬资源中的石榴、大枇杷、小红枣、水蜜桃等, 万亩石榴园历经700个春秋铸就了中国石榴之乡——蒙自。水域风光以长桥海湿地景观为代表, 各种水库和具有一定历史的龙潭水资源等分布较多。蒙自有干热坝区人工林分布, 如草坝有风景林、防护林及旱生植被等森林资源。

(2) 人文资源

蒙自乡村人文旅游资源包括以乡村农耕文明与乡村生活景观为核心的资源体系, 以及诸多的历史、文化、遗址等资源。如芷村查尼皮中共云南省一大会址、蒙自县革命烈士陵园、胡志明故居、永宁彝族花灯传习馆、新安所古井桥、碧色寨、新安所古镇、蒙自法兰西风情的法式建筑、周家住宅、民间工艺新安所刀烟等。

(3) 乡村旅游资源特征

(1) 资源类型丰富。蒙自资源类型丰富, 有省级重点文物——一万年前的古人类文化遗址——马鹿洞;有充满浓郁西欧风情的建筑群, 哥胪士洋行、海关和法国花园等, 还有风光秀丽的南湖和多处休闲广场;碧色寨村历史文化悠久, 北回归线穿越境内, 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有万亩石榴园以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这些资源共同决定了蒙自乡村旅游资源差异化程度高, 同时也便于确定优势旅游资源类型。

(2) 乡村旅游资源独特性强。蒙自乡村旅游资源独特性强, 万亩石榴园是云南省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景点之一, 被誉为中国石榴之乡;过桥米线在全国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山林田园的各种瓜果采摘活动四季不断, 月月有新品, 年年有特点。蒙自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品位高、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彝族花灯舞文化、汉族洞经音乐等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可以成为蒙自乡村旅游文化传承与体验的重要内容。

(3) 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蒙自乡村旅游资源在空间分布上呈整体集中, 局部相对集中的格局。乡村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坝区, 相似性资源相对集中, 有利于形成凝聚力以增强旅游的吸引力。

4 蒙自乡村旅游空间布局

4.1 空间布局模式选择

蒙自县是著名的石榴之乡, 在整个云南省省域范围内, 蒙自乡村旅游的总体布局采用基地依托型布局模式, 以万亩石榴园为旅游基地, 依托石榴基地的辐射效应带动整个蒙自县域的乡村旅游。为了实现进一步的乡村旅游规划, 将蒙自县域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 分别应用不同的空间布局模式。 (1) 蒙自县东南部城乡民俗体验区。 (2) 蒙自县东部宗教文化区。 (3) 蒙自县东北部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区。

蒙自乡村旅游主要以区位条件、乡村旅游资源、地域文化为基础, 依托坝区的农村村落与文化资源以及农业种植和森林资源进行布局, 从县城到坝区逐渐向坝区周边辐射。县域乡村旅游空间采取“113”的规划布局, 即一城:蒙自县城综合旅游;一环:串联蒙自县城及各功能分区的旅游大环线;三区:都市依托型——东南部城乡民俗体验区、村镇依托型——东部宗教文化区、景区依托型——东北部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区 (图2) 。

4.2 分区内容

都市依托型——东南部城乡民俗体验区:以万亩石榴园为承载面, 整合村镇如龙潭村、新安所古镇等, 依托蒙自县城, 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规模化发展的乡村旅游大平台。主要包括花果飘香游 (万亩石榴园) 、红色记忆游 (芷村镇) 、东盟国际饮食文化城 (美食城) 、乡村古镇游 (新安所古镇) 。客源市场主要定位于蒙自县城城市居民休闲的“后花园”, 客源呈圈层结构, 内圈层为蒙自县城游客, 中圈层为整个红河州游客, 外圈层为整个云南省甚至全国游客。

村镇依托型——东部宗教文化区:以攀枝花村军华寺为代表, 整合周围乡村村落与民俗民风, 构建一个完整的宗教文化体验区。主要内容包括宗教文化游 (军华寺) 、农业研发基地 (东山水厂) 、壮乡生态园 (文澜镇) 。这个区域主要是依托自身原有民俗文化及特色, 对资源进行整合, 形成内涵式发展。客源市场主要定位于省内外旅客及宗教文化研究者。

景区依托型——东北部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区:包括长桥海湿地及其周围的田园果树、特色民俗村落如永宁村、映月村等, 景区发展中引入村落历史、节庆文化, 采用“景区+文化”发展模式, 打造生态与文化休闲度假区。主要包括滇南水乡游 (映月村、永宁村) 、安养中心 (雨过铺镇) 、民族生态运动场 (草坝镇) , 是长桥海湿地景区的伴生物, 主要客源为旅游观光客, 初游率高、重游率低, 是典型的“搭便车”式的观光旅游, 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需注重与长桥海产品的差异性。

5 结论

综上所述,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模式选择上要充分考虑旅游资源、区位条件、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选择合适的空间布局模式。在空间布局模式选择上, 注意空间布局的层级性, 采取宏观、中观、微观的眼光分析定位。不管是选择哪种空间布局模式, 都应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乡村旅游空间布局是乡村旅游规划中重要的一环, 然而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在不同的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呈动态变化, 所以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与时俱进。

云南是全国著名的多民族省份, 旅游资源丰富, 景区知名度高, 具备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 准确定位乡村旅游空间布局, 使云南乡村旅游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德明, 杨开福.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皖西学院学报, 2006, 22 (5) :122-125.

[2]幸岭.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 2008 (5) :138-141.

[3]盘晓愚.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阶段和新趋势[J].河北农业科学, 2009, 13 (9) :87-88.

[4]刘树花, 李永文.乡村旅游与城乡一体化互动研究——以沂水县院东头乡为例[J].鲁东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8, 24 (4) :363-366.

[5]曾天雄, 罗海云.乡村旅游与城镇化的互动研究[J].经济研究, 2006, 6 (1) :59-61.

[6]姜辽, 赵瑞, 张述林.重庆市乡村旅游空间发展思路探索[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 20 (4) :107-112.

[7]蔡卫民, 熊翠.湖南省温泉休闲度假旅游空间布局研究[J].经济地理, 2010, 30 (4) :688-692.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篇8

《通知》提出,各地在创建过程中,要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农业传统文化为目标,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为核心,以规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为重点,坚持示范创建与示范带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系统开发与突出特色相结合、设施改造与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原则。通过示范创建,加快培育一批生态环境优、产业优势大、发展势头好、示范带动强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一批发展产业化、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产品品牌化、服务标准化的示范点。

《通知》指出,创建县应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等必要条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且规划编制科学、扶持政策完善、工作体系健全、行业管理规范、基础条件完备、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成效显著。创建的示范点要示范带动作用较强,经营管理规范、服务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健全、发展成长性良好。

乡镇乡村旅游工作总结 篇9

尊敬的A组长,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镇党委、政府对A组长以及各位领导于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到XX镇开展走访、调研以及帮扶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各位领导心系XX、关注XX的发展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根据会议安排,并结合A组长此次走访活动方案,就我镇乡村振兴及集镇建设工作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XX镇位于我县南部,距县城50公里,面积191.73平方公里,辖7个村,161个村民组,1.6万人,其中贫困人口774户2614人,是一个集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典型贫困乡镇。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A组长以及在座各位领导的关心与帮扶下,我镇立足实际,紧紧围绕“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总体目标,以整合乡村振兴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立足点,以培育和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为抓手,以创新乡村振兴开发机制为载体,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形成了乡村振兴开发与山区集镇建设同步发展、相互推动、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握政策,抢抓机遇,以政策乡村振兴助推镇村面貌大改善。

通过抢抓各项政策机遇,不断整合各方资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增强了农村发展后劲,政策乡村振兴成效逐渐显现,镇村面貌大大改观。“十三五”时期,全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1.3亿元。相继完成了XX、HJ河两集镇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实施了XX街道柏油路罩面、下水道维修、路灯亮化工程,实现了LJC、LB山、四望山、溢洪道、LT畈10户以上农民集中建房。2021年,我们抢抓中央新形势下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和我县加快农业发展的政策机遇,整合项目资金,投资近150万元实施了LT畈赴宴冲水库除险加固、HJ河小河道治理及LB山灌溉堰坝、DF河团磨嘴等9口山塘维修扩建项目,启动了孙家畈新农村规划点建设和LJC、XX、HJ河三村的垃圾处理工程。此外,XX集镇滨河大道建设、HJ河集镇防洪工程建设也即将启动。据不完全统计,全镇全年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

二、立足优势,认清形势,以产业乡村振兴带动集镇建设新发展。

近几年,通过全镇上下的齐心努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皆取得了较大成就,但在全镇人口中贫困人口仍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乡村振兴开发仍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结合实际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镇党委、政府确立了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一村一品”,积极发展“一村一业”,以及实施旅游富民工程的产业乡村振兴之路,进而实现带动山区小集镇建设的大发展。通过努力,我们在“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了板栗、茶叶、毛竹、水库养殖、杉木用材林等一批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2021年,又着力培育了高山反季节蔬菜、药百合、油茶种植等一批新兴特色农业,截止目前,我镇完成油茶抚育700亩,全镇低产油茶改造面积累计达2000亩;药百合生产从无到有,现已发展到500亩;高山反季节蔬菜试种成功,面积达800亩,发展态势良好。我镇农业特色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此外,立足我镇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2021年,镇财政用于支持发展乡村旅游的资金近100万元,全镇从事旅游服务业农户达50余户,预计今年全镇旅游接待量将突破4万人。通过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和实施旅游富民工程,不仅有利于我镇乡村振兴开发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形成,而且有利于山区特色小集镇的形成与发展。因为,在产业乡村振兴和旅游富民不断发挥效益的同时,将有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镇党委、政府再经过统一规划、科学布局,将形成一批以特色农产品集散地和农家乐旅游规划点为中心的乡村小集镇。目前,相关规划、论证工作正有序推进。

三、整合资源,创新机制,以狠抓两大工程实施,加快

整体脱贫步伐。为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我镇坚持“整村推进工程”与民生工程同步安排、侧重考虑,整合资金,确保实效。按照我镇“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2021年我镇整村推进重点村是XX村。全年共安排该村各项发展资金64.6万元,其中“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3.63万元,占21.1%,占全年全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8.4%。通过政策、资金向整村推进重点村的倾斜,最终达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目的。2021年,该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个,投入资金73.4万元。在实施好整村推进工程的同时,我们还注重发挥各村上项目、办实事的积极性,2021年,7个村共争取各类乡村振兴资金100.2万元,共利用各类财政乡村振兴资金实施村组道路砂硬化17条54.4公里,新建桥涵1座,实施塘坝清淤整治3个村9口塘,小(2)型水库除险加固1座,新建防护堤坝150米、修复水毁堰坝1处,危房改造140户,农村沼气建设工程100口。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互助资金固点扩面工作。2021年,我镇新建村级乡村振兴互助协会1个,截止目前,我镇共建立村级乡村振兴互助协会5个,覆盖5个村94个村民组556户,争取财政资金近120余万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150万元,切实发挥了其“致富酵母”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切实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各项工作,大力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积极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021年全镇开展各类培训25场次2500余人次,转移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通过不断整合乡村振兴资源,创新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大大加快了我镇贫困村民的整体脱贫步伐,预计今年我镇将减少贫困人口700人。

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会议总结 篇10

10月13日,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传达了第二届全国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推进大会精神,总结交流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成果,安排部署全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重点工作。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广智,省旅游局局长寇武江,巡视员何琳,副局长张凤有、朱建伟,省扶贫办副主任吕国范等领导出席会议,省发改委、财政厅、交通厅、农业厅相关负责同志,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政府分管旅游工作负责同志和旅游局(委)负责同志,省内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代表,旅游扶贫结对帮扶单位代表,会议发言单位代表,媒体记者等参加会议。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万旭主持会议。

张广智副省长充分肯定了我省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并深入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重要意义,对我省乡村旅游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浅议乡村旅游 篇11

乡村旅游是指以城市居民为主体的旅游者在乡村自然环境或人文风情的吸引下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游憩活动, 其中包含 (以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乡村旅游, 以及以民俗风俗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旅游, 及以康体治疗为主题的康体旅游等多种类型) 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发展依赖于乡村旅游景观 (山、水、田、林、牧、渔以及旅游地民风民俗旅游项目) 的开发。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首先是乡村自然农业生态景观为主的观光农业的发展。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 中国乡村旅游的类型愈加丰富, 如农家乐、民俗风情游、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康体旅游等乡村旅游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开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随着乡村旅游的日益发展,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能越发感受到它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 乡村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乡村旅游能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 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促进当地的资源有效合理的配置, 成为促进旅游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乡村旅游使一大批的贫困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拓宽农民的就业渠道。据《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指出到2015年中国乡村旅游业能实现创造直接就业989万人, 间接就业3 680万人, 旅游从业农民年村收入增长5%。乡村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因此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能创造出大量的工作岗位, 能大批量吸收剩余劳动力。农民可以有效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增加家庭收入。乡村旅游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需求, 随着乡村旅游景区的开发, 带动相关餐饮业、住宿业、交通业等行业的发展, 增加当地收入, 改善当地经济发展结构, 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维持社会稳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将城市的新的科技、文化理念带到乡村。新科技的运用以及观念的转变大大促进促进乡村的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2. 乡村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乡村旅游主要是城市居民被城市与乡村在自然景观、生活方式、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所吸引而离开城市到乡村旅游。乡村自然古朴的生活环境、简单朴素的生活、人们的淳朴善良的优良品质、乡村中的传统习俗文化, 使人们在融入乡村旅游活动中自觉接受传统事物及价值观念的影响, 从而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 提高乡村知名度, 增强乡村人民的自豪感。据许多的国外的研究证明, 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利于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在乡村旅游发展中, 有利于引起当地相关那个关部门重视从而对景区的文化遗产的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 促进其传承下去。随着乡村旅游景区的开发, 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从而增强当地居民自豪感。

3. 乡村旅游对环境的积极意义。

随着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景区建设对景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从而促进景区建设的发展。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完善, 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居住环境的改善, 为景区的长期发展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乡村旅游发展中, 促进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愈发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对其景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而促使他们自觉爱护环境。

4. 乡村旅游对当地人及游客的积极影响。

乡村旅游, 对出生并成长在城市的居民来说, 是一种新的体验, 是对一种固有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的突破, 有助他们对乡村的了解与心灵的放松;对于从农村迁徙到城市里来的城市居民来说, 是对自己曾经十分熟悉的农村生活的一种温馨的回忆;而对于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来说, 通过接触和观察到乡村旅游的游客, 可以感知城市文明以及它与农村文明的异同, 从而促进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 促进乡村的文明。

三、乡村旅游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 乡村旅游也不例外。在乡村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具体问题如下:

1. 对乡村旅游概念理解不深导致旅游产品雷同缺乏特色。

中国各地的乡村旅游主体上以传统的观光和休闲为主体, 还未走上集观光、考察、学习、参与、休闲、娱乐、康体为一体的综合方向发展的轨道。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的乡村旅游还单纯地停留在观光农业表层上, 并没有挖掘乡村旅游的内涵、民俗及传统文化精华, 将其转化为地方旅游发展的优势, 形成自己的特色及品牌, 旅游产品过于雷同而缺乏市场竞争力。

2. 将乡村旅游简单地理解为农业观光旅游, 严重掩盖其内容的丰富性, 导致乡村旅游类型过于单一。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题的发展阶阶段上, 尚未走上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发展的轨道上, 导致乡村旅游的各个旅游要素未能组合成多种类型、多样丰富乡村旅游形式, 造成乡村旅游的类型单一, 缺乏吸引力。

3. 盲目开发缺乏规划, 导致开发和运营中出现多种问题。

很多乡村旅游景区在开发前由于资金的缺乏, 而不寻求相关专家的理论技术的支持, 在开发中缺乏规划, 盲目效仿开发只顾当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导致日后景区经济效益差, 并且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使原本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4. 乡村人才匮乏, 经营管理混乱。

在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较低, 仍处于发展不成熟阶段。在乡村旅游发展中, 缺少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 以及相应的绩效培训系统, 因此在实际的运营操作过程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服务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差和素质较低, 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问题导致客人的满意度和回头率差。促使中国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 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 严重制约了中国乡村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效措施

1. 促进人们对乡村旅游概念的理解, 深化开发乡村旅游。

丰富乡村旅游的内涵, 将其发展成集观光、学习、参与、休闲、康体等多功能于一体全面发展的乡村旅游。挖掘乡村旅游传统及民俗的内涵, 加大对乡村旅游的宣传力度, 促进大家对于乡村旅游的理解, 将乡村旅游转变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印刻在每个认的脑海中, 激发人们的旅游欲望, 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2. 做好乡村旅游开发的整体规划。

在乡村旅游景区开发前, 应寻求相关专家人才, 在理论技术上的支持, 制定具体可行的景区开发规划, 然后尊重旅游规划的共性, 充分寻找、挖掘当地乡村旅游特色、放大其个性, 依托当地资源优势, 结合乡村旅游规划市场需求, 整合资源优势、合理配置各个要素, 将其梳理形成带有主题特色的乡村旅游胜地。通过主题特色来引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 形成特色卖点差异化的乡村旅游地, 有效避开与其他乡村旅游地同质化竞争, 有效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支撑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注重将景区的生态、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相协调, 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促进乡村旅游景区又好又快的发展, 打造出属于自己的乡村品牌。

3. 加大国家乡村旅游政策经济的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实施长期的经济政策支持, 研究证明在没有国家经济政策支持下的乡村旅游一般效益不太好, 因此旅游的长期可持续性的发展需要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 乡村旅游开发除了需要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 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 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4. 加强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帮助。

加强乡村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及其相应的食宿、娱乐设施的建设。为游客营造良好的游乐环境, 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兴趣, 从而使游客量增加, 促进乡村旅游景区发展。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 如与交通部门的合作, 开辟属于本景区的旅游专线, 为游客打开通往景区大门的路。加强与规划建设部门的合作, 为其合理的开发规划, 促进景区合理健康发展。

5. 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及素质提升的培训。

乡村旅游发展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 使旅游业成为乡村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重要作用, 扮演关键角色, 要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好、做活就得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 安排农民定期接受培训, 听相关技能的讲座, 并在实际操作中加强对他们的监督, 以促进其服务技能的提升。还应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从事旅游业的能力, 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 增加旅游收益, 使广大农民更大的效益。对于管理层来说, 应高新聘请相关领域的人才获得精英, 制定相关的规章条例, 促进乡村景区的规范化经营。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 人们更加渴望在典型的乡村环境中放松紧绷的神经系统尽享优美的田园生活轻松与惬意。针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提出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其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有效措施,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高曾伟, 高晖.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分类及开发利用[J].金陵职业大学学报, 2002, (3) .

[2]张玉改, 兰贵秋.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刍议[J].商业时代, 2003, (24) .

[3]高曾伟, 王志民.论乡村旅游资源[J].镇江高专学报, 2001, (1) .

[4]金学良, 陈常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摘录) [J].人文地理, 1992, (3) .

[5]王新伟, 吴秉泽.美了农村, 富了农民[J].贵州旅游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5) .

[6]饶悌亮.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三元区旅游局, 2007, (3) .

[7]舒象连.中国乡村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散论[J].旅游研究与实践, 1997, (2) .

[8]王静, 方旭红.基于村民自治的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研究[J].今日科苑, 2008, (1) .

[9]于洪贤, 宋红娟.三江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资源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7, (3) .

上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下一篇:会计与经济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