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舞台,不同的风采(共11篇)
同样的舞台,不同的风采 篇1
民间志愿者的舞台同样很精彩
----------参加2011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集训班有感
翻开《2011杭州市志愿服务工作集训班》的学员名册,只有我一位是来自民间组织的。我是来自临安慈善总会临安新闻网义工分会的一名义工。感谢临安市团委对我们义工组织的厚爱,能够有机会向专业从事志愿者工作的同志们学习,一起聆听大师们富有智慧充满哲理的声音,能够走近这样一次高规格、高效率的培训,收益很大。
参加了培训,聆听了大师们的报告,认真思考了临安义工志愿者在组织构建、队伍建设、阵地开拓等方方面面,由于本人从事义工志愿者时间较短,通过此次培训,虽然在认识上有了较大提高,但也难免考虑不周,在提出建议时有所欠缺,还请大家帮忙讨论。
1、组织建设的意义
翻开临安义工的历史,她出现在2007年7月3日,一个纯粹的民间组织。2008年1月2日,临安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下文,批复成立临安义工同盟,2009年9月28号临安慈善总会发文同意成立临安慈善总会临安新闻网义工分会。义工章程总则第一条写着“义工分会同时作为义工志愿者服务队,业务上接受团市委的指导”。
在这次培训会上,我听了杭州市团委黄海峰书记的讲座,更深一层认识到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临安义工作为一个民间组织,从诞生到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艰难的组织建设。义工活动从一种民间自发行为进步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必定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作为保障,也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来推动前行。对照2004年王国平书记对杭州志愿者提出的四有要求(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房办事、有章办事)来看,我义工组织已初步达成。同时针对义工特有的草根特点,我思考是否应该为义工们准备一个“义工之家”,让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义工们有个可以落脚点,让义工们随时可以找到联系人,找到组织归属感。另外,除了现在仅有一个义工联络点外,是否可以再扩建几个点,辟如在人群闹集的广场上、在人流众多的车站里等,将组织抓手进一步拓展,我想这会为义工组织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2、队伍建议的重要性
从2007年到2011年,临安义工队伍在逐步壮大。从不完全统计看,临安义工人数已超过500人(占全市人口0.1%),服务时间已超过一万小时。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义工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从组织初的以20-25岁为主变迁为现在以30岁以上有固定工作的为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年龄层变化呢?(国家调查显示义工服务时间最长的年龄层为20-25岁)我们知道,只有义工主体的多样化才能保证我们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听了上海文明办志愿者工作处闫处长的报告,我有所悟。虽然年轻义工存在就职与婚姻等现实问题,但也与我们组织从09年后把工作着力点放在组织外部有关,忽视了内部队伍的建设。首先义工组织的草根性决定了参与义工的自主性是非常强的,义工个体有绝对的权利决定去留。其次忽视了义工个性的多样需求,我们不能要求义工加入组织只能慈善与公益,我们还应该满足他们交友与学习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归属感等。我们需要通过内部队伍建设,将这些30岁以下的义工,将关注过、参加过义工活动的社会人员、准义工们通过内部培训、学习、娱乐、交友等方式在宽松的环境中团结起来,来保证我们队伍的青春活力与持续壮大!
(1)宽进群严入会。对于年轻一群,通过QQ群(譬如临安爱心群临安公益群)的组织方式,让所有关注的有兴趣的好奇的,或是只为参加一次活动的,或打算长期加入的都可以宽松入群。然后组织参加有效的义工培训,可
以让他们对义工组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严入会就是在成为正式义工前
需要累积一定的服务时间。
(2)先交友再服务。在当今剩男剩女成为社会问题的时候,帮助青年朋友交
友与相亲也应该成为义工服务内容之一,更何况是义工内部的交友需求
呢。交友活动的开展也为我们了解新人提供了一种途径。在内部活动中
发展新人的特长,激发新人的激情,用这种激情去感染更多的人加入义
工组织。
泛群体精专业。义工组织作为一个综合性服务团体,决定了服务的多样
性,也就要求参与主体的泛化性。但服务的专业化和分工的细化是与时
俱进的发展需要,所以我们需要对泛化主体进行服务专业的精细化分工
与培训,寻找适当的资源对新人群体进行培训,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既可以让我们的服务队伍专业化,也可成为反哺他们职业的新平台,更
重要的是为打造我们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除了重新抓好30以下年龄层的人员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建设一些特色义工队伍,辟如专门在每周六或周日上敬老院服务的亲子义工队,开展环保活动的环保志愿者,宣传公益的摄影志愿者等。
我们需要聚拢一批人,需要团结一批人,更需要一批热衷公益和慈善的朋友。作为一个自组织,我们需要运用一定的工作方法,辟如由骨干义工出面聚拢一些相同兴趣爱好的同志,形成一定的定时开展兴趣类活动的自组织,并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队伍,然后将公益与志愿服务引入这个组织,相信这一类的工作方法会吸引更多的草根自愿者参加我们的义工组织。
“快乐生活、快乐义工”让我们的口号更加嘹亮吧!更希望我们能用这个口号真正影响一批人的生活方式,能够将更多的快乐带给我们的服务对象。
3、志愿服务“三型四化四有”的启示
《杭州市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打造志愿者服务“三型四化四有”的杭州模式。特别是针对志愿者提出的服务四化(日常化、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服务四化为我们开展新时期的阵地建设指出了方向和要求。
临网义工章程第七条明确指出我们的工作任务是:
(一)组织会员利用业余时间,不计报酬,服务社会,包括:
1. 组织参与扶贫、帮困、助残、失学儿童结对等慈善活动;
2. 开展经常性的深入敬老院、福利院、特殊学校、社区等服务基地,为孤残群体提供生活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
3. 参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志愿性公益活动。
(二)积极完成临安慈善总会交办的义工工作。
(三)宣传义工工作,倡导助人为乐,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
社会在发展,服务在变化,作为一支民间公益力量,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变化,创新我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把我们的服务更贴近需求,更接近真实。辟如随着社会对公益事业的热心,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越加关注弱势人群。但普遍性的是存在内容单一,方式简单。常常导致在特定日子里类似敬老院、福利中心等处人满为患。
我们需要去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我们需要去寻找新的服务阵地,我们需要更专业化的服务。
服务阵地的建设其实是直接关系到了整个组织的发展壮大。草根志愿者正是因为想做一些实在的事才会加入到义工这样的民间组织,也许他们不完全信任政府,但他们同样有爱心,他们同样承认主流的价值道德观。如果我们没有实在的服务阵地让他们有提供义工服务的机会,那么我们的组织也必会遭到他们的遗弃。纵观我义工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后,我们迫切(3)
需要建立一些能够做到日常化、规范化的服务阵地,有条件后还能继续建立一些专业化、品牌化的服务阵地。那么,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实践呢?我想应该是积极参与民生问题,积极助老、助困、助残等。
(1)组建周日亲子敬老服务分队。每周日下午二时,组建亲子队去临安福利中心、敬老院等。一方面为老人们带去笑声和快乐,充实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另一
方面也为孩子提供“孝道”的礼仪教育。组织形式一般为定时定点,然后安
排人员上门,可以进行小孩的才艺表演、泡茶敬茶、备点小零食,让老人和
小孩一起喝茶,吃零食,聊聊。联系市福利中心得到允许后可以招募亲子义
工,建立相应联络QQ群。
(2)
(3)
(4)
(5)上门助残分队。联合社区就近开展一些助残的微公益活动,保持常态化日常化。如何深入关爱社区困难家庭儿童,开展有阵地的关爱困难儿童活动 助老服务分队。在住宅小区内部招募义工,对本住宅小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开展义工服务。社区义剪服务分队。招募理发义工,联系其他社区,提供上门理发活动。这是一支我们目前仅有的专业性服务队伍,虽然人员较少,但毕竟给我们组织
开启了一个榜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广场等人群多的地方设定开展一些公益类的丰富外来务工人员业余生活的活动。
设立义工宣传站,负责义工招募和义工活动宣传,发放相关资料。
联系市图书馆进入锦南、锦北农村,开展流动图书馆活动。暑假期间市图书
馆人员激增可提供义工志愿者服务。
积极开拓各地义工联络点,特别是在外来人员较集中的乡镇,如高虹、横畈
镇。
创新服务内容,利用我组织特有的网络和宣传优势,开设专业的义工服务网
络超市,欢迎各厂家企业团体和社会微公益团体入驻组建服务团队并提供义
工服务,由全市居民按需下单。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公益关注义工。
(11)在一些专业领域发现义工服务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实实在在的义工服务。辟
如针对社区工作繁琐人员偏少的情况,可以组织义工社区宣传服务队,招募
一些懂电脑懂网络的青年义工,帮助社区搭建和管理博客、在天目论坛开设
社区专版等及时帮助社区发布各类社区信息等。
4、抓好自身宣传和激励工作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充满爱心的慈善人群和公益人群,但他们往往因为身边缺少相应组织的引领或伙伴的激励,使得他们的慈善行为或公益行为不能坚持。所以重视我们组织和服务内容的宣传工作,加大招募义工的宣传工作,可以有机会让这一类人群慢慢地团结在我们的组织周围。从我们今年八月份组织的《情系天目 大手拉小手》社区困难儿童夏令营活动来看,爱心人士就在我们周围,只要能够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坚持慈善与公益,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组织是草根和纯洁的,再通过一些好的活动项目或服务项目,他们就会显身而出。所以对于抓好自身的宣传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1)首先,宣传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给组织扬名。我们注重宣传只是希望通过
宣传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找到这样的组织,能够让更多的朋友关注到我们的服务,能够让更多的朋友支持我们的服务,能够让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的组织。(6)(7)(8)(9)(10)
(2)其次,我们需要树立义工个体的典型榜样,从坚持八年为敬老院免费理
发的王琼入选杭州平民英雄20强的经过来看,我们需要树立这样的义工
榜样,一方面可以为所有的义工找到努力的坐标与方向,另一方面也为
社会了解、信任我们的组织和人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招募相应义工帮助组织开通组织的官方博客、微博和各类社区交友网站的官方帐号,并进行整合,实现多渠道地发布活动信息,聚拢活动人气。
鼓励义工们通过QQ空间、个人博客、微博等网络中介既要敢于公开自
己的义工身份,又能撰写相应的活动体会、转载正式媒体的活动报道等
内容来宣传我们的组织。有些义工怕别人知道自己是义工,有些义工怕
别人知道自己做的义工服务,有些义工怕上媒体怕落脸等等,不论他们的出发点是何种,我们尊重个体选择,但我们也要积极鼓励他们,引导
更多的义工个体热衷宣传我们的组织、发布义工的服务活动,积极向周围人群发出招募信息。
做好义工组织开展每次活动的活动简报发布工作。招募相应义工朋友协
助制作相应的电子化活动简报,即是对活动的总结与反思,也为后续活
动留下范本和档案材料。一份简报可以汇总活动发起、准备、过程、媒(3)(4)(5)
(6)体报道、义工体会、总结、反思等相关材料。义工的激励问题。如何有效激励义工朋友,这是一个需要十分谨慎的内
容。义工的他益性、无偿性和自愿性决定了这一组织个体的特殊性,但
组织本身不能仅仅是一味地向他们索取服务,而忽视个体内部的自我快
乐、自我满足方面的需求等。义工的激励不一定是像政府一样去评比去
奖励、不是像单位一样去标榜去提升,也许他们更加注重群体活动的快
乐、伙伴的认同,组织的归属感。所以我们可以定期召开相应的义工内
部茶话会,AA制活动,既可以加强义工间的伙伴交流,增强组织的凝
聚力,也能够及时总结活动成效、对参加活动的义工进行肯定与表扬。
又如可以对义工颁发的合格义工证,用组织的形式来证明义工的服
务时间等。
三天紧张有效的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带给我的思考却远远没有停止。作为活跃在临安民间的一支义工志愿者服务队,我们需要像细沙一样渗透到社会各阶层,作为一种政府慈善与公益的积极补充、既为草根志愿者们找到活动与奉献的舞台,更为政府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奉献一丝阳光,挥洒一份汗水。
临安慈善总会临安新闻网义工分会副会长 詹可培
2011年8月27日
同样的舞台,不同的风采 篇2
一、以旧拓新,承前启后
这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简单的导入方法,是从旧知识入手,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学习目标.以旧知识为基础发展深化,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探索目标,从而进入新教学内容的学习.它以回忆、提问、练习等方式复习旧的教学内容,从旧教材的连接点上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
案例1:学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导入,
先让学生计算
①4+2=____
②(+4)+(+2)=____
再提出计算
③(+4)+(-2)=____
④(-4)+(+2)=____
⑤(-4)+(-2)=____
并提问:②③④⑤题与①题比较的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比较后回答:五题都是加法运算,②③④⑤题的加数含有符号;①②两题实际上是相同的.进而引出:像②③④⑤这样的加法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它和小学的加法运算有着很密切的联系.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也为在新的学习中调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发展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评析:数学学科中许多知识都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利用旧知识来引入新课是很常见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简单但作用很大,它可以使学生从已知领域容易地进入未知领域,能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兴趣.
二、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开门见山的直接导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导入方式,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明对学生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案例2:学习“整式的加减”时:我就直接这样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的相关概念、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本节课我们将运用概念及法则来学习整式的加减运算.再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时,老师就直接说我们已经学习了“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通过两个图形的重合来判断三角形全等,其实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两个三角形的边与边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评析:这种方法多用于相对能自成一体且与前后知识联系不十分紧密的新知识教学的导入,它便于提出新课的学习重点、难点,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它主要适用于一些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难以和其他内容联系起来章节的教学导入.
三、引用实例,贴近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认识到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数学课程的内容就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材料,把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材料,导入课题,不仅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尽快唤起学生的认知行为,促成学生主动思考,为课堂的后继实施作好准备.
案例3: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再如,在《有理数的乘方》教学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口池塘有一片荷叶,荷叶的生长规律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十六,(荷叶大小一致)……依次类推,须要29天才能长满池塘.问:第25天长满池塘的多少?这个问题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积极性,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导入就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评析:数学不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数学符号的集结,也不只是刻板地对知识的传授,而应遵循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这样的导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明白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凸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学生喜欢听故事,十三、四岁的孩子身上总脱不了孩子的稚气,课堂上用生动的与教学有关的故事导入,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思考.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说:“好奇心,是一种追求知识的欲望,应该加以鼓励.”生动形象的导入,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案例4: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先以下面的数学故事导入:
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打油诗:
李白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与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李白的壶中原来就有酒,每次遇到酒店便将壶中的酒增加一倍;李白赏花时就要喝酒做诗,每次喝掉一斗酒(斗是古代装酒的器皿).这样反复经过三次,最后将壶中的全部喝光.问李白原来壶中有多少酒?
学生对此会产生很大的兴趣,都跃跃欲试,先由学生按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很多学生都想用小学的算术方法计算,但发现很复杂,然后老师再提出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在两相比较下,学生很容易发现此问题用方程的办法解决比较简单.这样的引入,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模式从小学到中学进行转化.
评析:故事导入,既生动有趣,又蕴含着新知识.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实际上,通过引入与教学有关的趣闻、故事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在平时的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介绍,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情境导入,感情共鸣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在课程导入时应该充分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的要求创设问题情境.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化媒体的运用来创设导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上课内容的生活背景也是一种很好的导入方法.
案例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导入设计:
课件演示唐朝诗人王维《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第三句以出色的描写,道出了边塞之景的奇特壮丽,那么从数学的角度看“圆圆落日慢慢地沉入黄河之中”又是怎样的一幅几何图形呢?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课件演示“圆圆的落日慢慢地沉入黄河之中”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评析:情境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视频来导入,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画面中,不经意间进行了美育,做到事半功倍.
六、类比导入,印象深刻
类比导入就是把抽象的事物与形象的事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模型,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案例6:“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等方面都相似,如果在“分式”教学导入中,将分数与分式进行类比,则关于分式的教学将会更加自然.又如,“不等式的解法”可以与“方程的解法”类比.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知识的共同点,又能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点.采用这种导入新课方法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重要手段.在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这几组量怎么样?这种方法使学生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评析: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七、设置疑问,层层递进
设置疑问导入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特点,提出带有悬念的问题,来引入新课,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要疑问和悬念设计的恰当,学生就会急切的产生“愿知其详”的心情,促进学生学习.
案例7:在教学“负数”时,好多老师喜欢借用课本上的“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其实这样的例子对学生没有多大的吸引力,老师不妨这样来导入: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强的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1’”.这时可引进记号“-1”表示“欠1”,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再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以让学生先思考这样题目:“方程5x2+x-4=0的一个根为x=-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个根x=?”,教师可以先给出x=÷(-1)=,请学生验算.当学生得到答案正确时,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产生急于想弄清“为什么?”此时教师接着说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之间其实存在一种特殊关系,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样导入新课能有效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评析:案例中的问题设计是层层递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三个问题也许正是学生的疑惑,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别样的舞台,同样的精彩 篇3
四川省金堂县是远近闻名的劳务输出大县,全县80多万人口中,有超过18万人常年在外务工,每年创造超过15亿元的劳务收入。仅在广东东莞厚街镇,金堂籍打工者就有3万多人。
1月3日清晨,在金堂县高板镇“劳动技能培训班”上,《经济》记者见到了刚从广东打工回来的张中华,从2001年离乡远赴广东打工以来,这是他第一次返回故乡。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四川就成为中国劳务输出人数最多的省份,把像张中华一样的青壮劳力,源源不断地输往沿海发达地区,从事的行业遍及建筑、服务、制鞋、纺织服装、玩具加工等。
但进入2008年9月后,张中华发现厂子出了问题:来自国外的订单直线下降,工资也逐月减少。
工资入不敷出。2008年12月5日,反复斟酌再三,张中华坐上了返乡的列车。
“今年返乡的人,跟往年相比,要提前两三个月时间。”金堂县高板镇分管劳动就业工作的副镇长陈长旺说。“返乡潮”最盛的时候,仅高板镇每天返乡的农民工多达两客车人。
“文化程度、打工时间、工种职务、是否有创业愿望”陈长旺递给张中华一张《高板镇农民工返乡情况登记表》,20多个选项让张中华着实忙活了一阵。最让张中华关心的,是选择创业的返乡农民工,最多能贷到多少款。“我以前在厂里是搞技术的,荒废了就可惜了。”他说。
“土地拴不住年轻人。”陈长旺分析,寄望于土地为失业返乡农民工分流,目前看来并不现实。在金堂一些乡镇,不少热闹的茶馆或者小卖铺,重新成为村里的主角。而不断返乡的农民工,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地增加了就业压力。
虽已是年底,陈长旺的工作却比往年繁忙,从2008年10月起,全镇有315位外出务工的农民工陆续返回家乡。“其中返乡过节110人,其余205人都将在家乡重新就业或创业。”如何让这205位返乡农民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陈长旺心中有一本明细账。
手上拿着“农民工返乡情况登记表”,陈长旺来到了镇上的兴和鞋厂的生产车间。见到陈长旺的到来,厂长陈建华显得格外热情——陈建华也是一位返乡农民,2006年返回高板镇后,他提出了开办鞋厂的愿望。镇上将废弃的蚕茧站以低廉的租金出租给他作为厂房,又斥资30余万元为工厂安装了变压器等设备,并给予其三年的税收优惠,鞋厂从建设到投产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
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鞋厂已经从200余人的规模发展到了近600人,其中80%以上的员工都是返乡农民工。
陈建华带着陈长旺来到三楼的生产车间:“快过节了,厂里有100多人的用工缺口,陈镇长你能不能再帮忙想想办法?”顺着陈建华手指望去,车间里还有不少空余的机器。看到这里,陈长旺的心里更有底了。
正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女工段红在外务工已有15年了,回乡的途中,她的心里充满了担心:回来后生活还能习惯吗?能不能找到工作?同样的疑问也让一起回来的十来位老乡倍感焦虑。但是很顺利地在镇政府登记后,他们很快在兴和鞋厂、金堂县淮口镇鞋业工业园区、平桥镇鞋厂重新上岗。
“工资虽然没有原来的企业高,但是吃住都在家里,可以省下一大笔费用,也能照顾家人。”段红告诉陈长旺,自己对当前的工作很满意。
离开兴和鞋厂,陈长旺又在镇上走了一圈。在新桥社区,他走进了一家新开的小店。30余平方米的店面分隔成了两部分,临街一端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化妆品、小饰品,往里走是一个小型的理发店。店主名叫唐晓琳,去年9月从外地打工回来,在陈长旺的协调联系下,回乡的头一个星期,租下这个铺面开起了小店。
店铺开在哪里,营业执照怎样办理,用水用电问题如何解决,银行贷款怎么申请这些都是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陈长旺每天为之忙碌的主题。除此之外,他还要负责联系老师为返乡农民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从2008年10月起,全镇已开设培训班20余次,培训返乡农民工1100余人次。”陈长旺告诉记者,从培训班“毕业”的学员,目前大部分已重返工作岗位。
同样的舞台,不同的风采 篇4
1.在对圣诞节和春节的不同庆祝方式的比较中,认识并学习诸多与节日相关的词汇。
2.在系列庆祝活动中,西方的节日文化和饮食文化。
3.培养幼儿对英语学习的一种新的认识,使幼儿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只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上,而是渴望去探索支撑语言的西方思想文化。
【活动过程】
一、chinese和english
1.教师用英文描述两张不同特征的脸,启发幼儿画出来。
2.教师出示多张中国人和英国人的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启发幼儿得出结论:中英两国人的外貌特征不同。
3.鼓励幼儿用英文描述自己的画,讲述中英两国人的外貌特征。
二、介绍节日
1.播放有关春节和圣诞节节日庆祝过程的音像资料。让幼儿在观察两个节日不同庆祝方式的同时,熟悉christmasday和springfestival这两个词语。
2.幼儿按意愿分成圣诞组和春节组参加模拟庆祝活动。
三、模拟过节
1.节日的气氛准备。
(1)教师指导圣诞组幼儿用废旧物品制作圣诞礼物,制作过程中学习词语christmasgift(圣诞礼物),并鼓励幼儿说出各种美工工具的英文名称。
(2)教师指导春节组幼)ln作对联,反复再现词语couplets(对联)。
(3)将制作好的圣诞礼物挂在christmastree(圣诞树)上,对联贴在教室门的两侧。
2.节日的特别嘉宾;
(1)教师装扮成圣诞老)~(fatherchristmas),组织圣诞组幼儿在圣诞树下唱英文
歌曲《圣诞夜之歌》,然后互赠礼物(上一活动中制作的礼物),彼此祝福“merrychristmas
(2)春节组幼儿在“踩气球”的游戏中,模拟放鞭炮(firecrackers)的情景。然后,彼此祝福“恭喜发财,万事如意”。
3.节日的美食。
(1)教师出示多种食物,要求幼儿一一说出食物的英文名称(饺子dumpling、面包bread、面条noodle、黄油butter、土司toast和烤鸡roastchicken等)。
(2)幼儿思考:在上述食物中哪种是春节一定要吃的,哪种是圣诞节一定要吃的。
(4)用餐之前请幼儿选择餐具:筷子(chopsticks)和刀叉(knifeandfork)。先让幼儿尝试使用各种餐具,然后教师演示正确的使用方法。同时,为幼儿介绍吃西餐的用餐礼仪。
同样的菜不同的味经典美文 篇5
我小时候,被爸爸带着去过两位报社老板家里做客。他们两家各有一道待客的菜,令我印象深刻。
一位老板家住城的东头,那一餐是把菜一盆一盆摆开,好让几桌打麻将的客人,各自打完一圈后,再自己去取自己喜欢的食物。
我到他家时,菜刚摆出来,我看到有一盆里面堆满了一块块杯盖大小的、圆圆的、深茶色、像豆腐干的东西。
我拿叉子叉了一块吃,觉得比豆腐干有弹性一些,吃起来还算不错,看看满盆子都是,就又多叉了几个吃着玩。这时爸爸那桌打完麻将来吃饭了,我就问爸爸我吃的这东西是什么。他告诉我:“这叫鲍鱼。”
还有一次,被叫到另外一位报社老板家吃晚饭。这位老板住在城的西头,他不喜欢把菜摆开来让客人取,一方面怕菜凉了,另一方面不愿意劳驾客人自己走动去拿吃的。所以在他家打牌吃饭,就宁愿让各桌的互相等一等,等到告一段落了才开饭。所以他家备了不同尺寸的圆桌面,吃饭的客人越多,就架上越大的圆桌面,总是可以让大家一起围桌共餐。
以小孩子的眼光看来,我当然就觉得圆桌很辽阔。每碗菜都巨大,又冒着热气。其中有一碗端上桌时,只见淡茶色的刺须从碗口满出来,朝四方乱七八糟地呈喷射状散开。女主人热情地招呼,拿勺一大碗一大碗分盛给客人。我吃了,觉得脆脆的很好吃,拿眼睛瞟我爸,我爸说:“这叫鱼翅。”
我后来当然还在不同主人的家里,吃过其他好吃的东西。有的主人请客时,对端上桌来的那份鲍鱼或鱼翅,或随便什么美食会很郑重地介绍。如果那份鲍鱼或鱼翅又被郑重地打扮得像要供百姓瞻仰的贵族遗体的.话,这时我脑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浮现我小时候遇见这两道菜的画面。
我一直都不喜欢参加装模作样的宴会。我甚至觉得一群人相聚时,不聊些有意思的事情,反而郑重其事地讨论着,此刻开的是哪一年份的酒,或哪位身上穿的是哪家牌子的衣服,都会让我有点疲倦。
主人请客人吃什么,那是主人的情意。客人为主人穿上什么,那是客人的情意。如果事事都要明白说破,那还有什么情意?不如直接把价钱标在上面算了。
我常常被问到老派有钱人和新富的人有什么不同。
小小舞台展风采小学作文550字 篇6
“哈哈哈……”哪里传来欢乐的笑声?没错,是我们五(1)班。
这节是思想品德课,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郁老师让学生轮流来上,这次轮到三个男生。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他们三个人的表现还真不赖呢。刚上课,他们三人就上台了。主力军是陶凯,他声音洪亮地说:“上课!”我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小老师们好!”抬头看,只见陶凯的`脸上挂着得意洋洋的笑容,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似的。杜飞飞目光中满是期待和紧张,钱嘉豪则用书遮住了脸,看了下内容,在思考下一步如何是好。“坐下!”陶凯那响亮的声音两次响起。他首先问我们一个问题:“你们想当市长吗?”我们故意捣乱:“不想!”听到这两个字,他们三人脸上现出了慌张的神情,不知道如何是好。还是陶凯反应快,问道:“为什么不想当市长?”我们只想拆台,还没想好怎么答。这时,一只手高高地举起来了,那是我们班的“开心果”兼“捣乱鬼”——黄一唯。只有他一个人举手,陶凯明只好叫他。黄一唯说:“责任太大,薪水太少!”大家听了哈哈大笑。黄一唯一开头,大家就纷纷举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们有时听小老师介绍,有时看视频,有时小组讨论,教室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40分钟不知不觉很快就过去了,郁老师总结说:“三个小老师准备得很充分,虽然还有小缺点,但勇气可嘉。”
同样的舞台,不同的风采 篇7
两位人物虽然一位出自古代长篇小说的节选段落, 一位出自现代短篇精制但却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主要分别在两篇作品的前半部分:
第一, 两人的起点相同。范进和孔乙己在文章开始的身份的都是童生。这是科举之路上的起始阶段。所有的读书人都得经历这一阶段, 不过这一阶段时间的长短, 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在人们心目中以及在社会上的地位。少年得意当然是美事, 然而到了五十多岁还只是童生, 就有点保不住斯文了。在这一点上范孔二人可谓是同病相怜。三十多年科举竞赛的徒劳无功让两个人都无法融入各自的社会中。
第二, 生存环境相似。在生存环境上范进比孔乙己要幸运一些, 起码他还有“老不死的老娘”和嫁进范家几十年“猪油未曾吃过两三回”的婆娘, 以及那个动辄劈头盖脸一顿骂但也知“贺喜”的老丈人。虽是窝囊但总是有人记挂。而孔乙己则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倒真是一“孤家寡人”, 无需养家糊口, 也无需仰仗人鼻息, 然而就从他那“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的长衫就可看见他生活的窘迫。巧的是两部作品都分别在两位主公身边塑造了许多可以称之为左邻右舍的人们。在范进未中举前虽然范进家里没有了早饭米, 他的娘饿得已两眼都看不见了, 可那些邻居们似乎不是聋了, 就是盲了, 总之没有一位邻居来嘘寒问暖, 于是范进不得不去卖掉家中的鸡来换米吃。而孔乙己在酒店里面对的不是压根就不把他放眼里的“长衫客”, 就是以他作为自己劳累而又无聊的生活笑资的“短衣帮”。即便地位低下的小伙计也懒得理他, 他的交往对象于是退而求其次到只能是对他的身份命运毫无感觉而只在乎可口的茴香豆的邻居孩子们了。
第三, 两人的社会地位相同。中举前的范进和孔乙己都因科举制度的毒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正应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古话, 也使他们只能在社会最底层苦苦挣扎, 用那个遥远得近乎渺茫的希望, 支撑着他们既经受着社会对他们的轻视甚至鄙视, 又忍受着自己精神世界期盼一跃龙门但又遥遥无期的煎熬。
但如果两人一直这么生活下去, 两部杰出作品的人物塑造艺术就没有可比的必要了, 正是由于两位的起点具有如此惊人的相似性, 两部作品的后半部分两人同途殊归的结局便有了值得比较的意义。范进中举后在他的身上及身边发生了四个变化 :
首先是他自己喜极而疯, 三十多年来屡败屡战、孜孜以求的梦想在自己濒于绝境的时刻变成了现实, 突如其来的狂喜让他的心理无法承受得了, 本应光鲜登场的新举人老爷变成了落汤鸡, 其中的讽刺意义是如此的明显;
其次是邻居们一下子变得耳聪目明, 爱心满怀了, 冷清了多少年的范家小院成了巴结新老爷的集中地, 生活的各方所需都慷慨以助, 本来紧巴的小日子借着范老爷的喜气变得通活多了;
再次是范进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的身份的变化, 中举前范进在老丈人眼中是“尖嘴猴腮”、“就想天鹅屁吃”的窝囊废, 中举后范进成了胡屠户嘴里眼中的“老爷”、“天上的星宿”、“贤婿”, 亏了都七十多岁的老人还能有如此柔软的身段和口舌;
最后就是张乡绅的拜访, 张范二人以前虽是“同在乡梓”, 但“一向有失亲近”, 这次因“见题名录”, 两人便成了“亲近的世弟兄”了。真可谓吃的三十年苦, 方为人上人。
相对而言, 孔乙己的命运就没有这么好了, 终其一生, 也连个秀才都没有中上, 于是无以为生的他做了连他自己都羞于明言的偷窃行为, 不但受和他同一阶层酒客们的取笑, 更严重的是遭受本可以算和他同一阵营但又登上去了的丁举人的毒打以致折了腿, 最终在人们的哄笑声中落寞而去, 寂寂而终。
相同的起点, 不同的结局背后是封建科举制度强大的作用力, 社会世态的推动力。无论作品还是作品中的人物, 通过比较,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 都有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一是社会的组成分子。有什么样的社会, 就有什么样的人, 所谓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本文所比较的两位文学人物形象即是在各自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典型形象。
二是对比鉴赏是文学作品欣赏的有效方法。通过对比, 能更清楚地了解人物性格及人物塑造的艺术方法, 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艺术欣赏能力。
三是借古鉴今。同为读书人, 两位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人物的读书目的具有极为强烈的功利性和狭隘性, 导致他们在科举之途上走了一条悲剧的道路, 对于今天同样读书的学生所接受的更自由的学习方式、更轻松的学习环境、更科学的学习内容、更多样的学习目的来说更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是人为己用。两篇作品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创作的特色, 即采用大量而多样的描写手法, 通过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的交替使用, 人物的外貌描写、服饰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结局, 这一点, 对于同学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是极有帮助的。
不同的年代,同样的欢乐 篇8
50年代
火红童年 别样记忆
讲述人:崔胜利(1950年出生)
“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这是崔胜利常说的一句话。“那时候的人们物质条件有限,精神娱乐方面更是有限,放学回家最大的乐趣,就是院里的孩子聚在一起,按照电影里的情节模拟战斗。随着游戏的进行,要有趁手的‘武器’才像样啊,自己找来木头刻成枪,指挥官做手枪,士兵做木枪。”崔胜利回忆道,“那时只要是放学时间,到处都在发生这样的‘战斗’,对志愿军的崇拜,成为那时孩子们最大的乐趣。”
60年代
文革童年 物质紧缺
讲述人:冯孟盈(1962年出生)
“我的童年是在小县城度过的。那时候整个国家都处在困难时期,吃的、穿的、用的都极度缺乏。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用都是凭票供应,买衣服要靠布票,吃东西要靠粮票。每个人都是定量供给,想多买也不行。”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冯孟盈说,她的童年过得很紧巴巴,连生活用品都很紧张,更不用说玩具了,基本上是自娱自乐,捏捏泥人、丢丢沙包之类的。
70年代
电视机是奢侈品 万人空巷看电视
讲述人:李雪琴(1971年出生)
“那时,电视机还是一个奢侈品,不要说什么彩电,就是黑白电视机都不多见,并且在计划经济时代,就算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电视机。那个时候,人们的业余生活,最丰富的就算是拥有一个半导体收音机了。”李雪琴说。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邻居家开始有了可以看到人像的电视机,是黑白的,而且尺寸很小,大概是12英寸吧。”李雪琴说,那个小小电视机对人们的吸引力是巨大的,每天晚上,邻居家看电视的人都满满的,几乎整个屋子里都是人。“我们每天都要看到屏幕上出现‘晚安’二字才肯回家,连广告都看得特别起劲。”李雪琴回忆着。
80年代
跟着“潮流”走 自己做玩具
讲述人:吴宇翔(1984年出生)
“我的童年,就是各种调皮捣蛋。”典型“80后”男生吴宇翔说道,“上小学前,我的玩具都是爷爷亲手做的。”他说,带着自家出品的木质刀枪出门,安全感倍增,且在朋友面前也倍儿威风。而天生顽皮的他,也时常跟着弟弟一起躲在草丛里,朝过路的车辆扔石子,还喜欢装满一袋子水,朝楼下扔。不过每次回家后,就会换来一顿臭骂。
90年代
有了属于自己的玩具
讲述人:刘晨(1993年出生)
和80年代人不同的是,9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玩具,而且这些玩具大多是电子的。刘晨说,随着日本卡通片《四驱兄弟》的热播,他和同学们开始爱上了四驱车。这些四驱车可以由自己拼装,安上电池,在塑料环形跑道中竞赛。当时的男孩子几乎人手一辆,有的同学甚至更多。为了能使自己的车子跑得更快,大家把所有的零花钱都花在学校门口的杂货店里,更新马达,购买零件,升级自己的赛车。一下课就围在店门口的跑道边不断练习,和同学比赛。
00年代
时尚童年 高科技玩具层出不穷
廖言午(2003年出生)
相比于“80后”“90后”的“前辈”,00后孩子的童年可谓是十分幸福的了。电脑、掌上游戏机等“80后”“90后”在青春期才“享用”到的高科技“玩具”,许多“00后”们已经先“玩”为快。
“我现在的课余生活很丰富啊。”12岁的廖言午说,“做完作业偶尔可以玩一下电脑游戏,还可以看动画片。爸妈也给我买了很多玩具。”说完,他又开心地玩起了他心爱的手指滑板。
同样的“海上” 不同的“日出” 篇9
一、不同的“出发点”
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我们要到哪里去”,即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同课异构,因为是同一篇课文,相对来说,给予教师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其中的某一课时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定位。两位老师执教《海上日出》时,确定的教学目标中都有“感情朗读” “情感体会” “感受日出景象” “品析语言”等指标,但也有很多不同处,其中一个最大的不同是,陈老师将核心目标锁定在“感受作家语言表达的精妙,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并尝试运用习得语言表达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景观”上,刘老师将核心目标锁定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审美、爱美的情趣”上。相比较而言,陈老师教学的出发点更多的是立足于“语言运用”,这是我们当前的阅读教学迫切需要的。正因核心目标的有异,也就决定了教学出发点的不同。
二、不同的“切入点”
一篇课文的教学,从何处切入是须要仔细琢磨的。其切入点的选择直接关乎教学的效果。如果切入巧妙,教学时就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同时能激发学生探究文本内涵的强烈欲望。两位老师在执教时,切入点不同。陈老师对《海上日出》这一看似平常的题目,敏锐地发现了其蕴藏的价值,扣“日”切入,教学环节就安排为“读诗中‘日’,品文中‘日’, “写生活‘日’”。紧扣题目中的“日”,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刘老师扣住文眼“奇观”切入,教学环节安排为“走进生活,引入‘奇观’” “初读课文,初感‘奇观’” “品读课文,感悟‘奇观’” “学法迁移,自悟‘奇观’” “拓展语言,升华‘奇观’”。紧扣文眼,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直抵文本内核,使课堂教学线索简明,过程简化。
三、不同的“着力点”
就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一篇课文,我们用不着处处使劲,也不可能处处使劲。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选择几个有教学价值的点做足工夫,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着力点”。教学必须有着力点,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扎实有效。两位老师为了落实自己的教学,都精选了着力点。陈老师将着力点选在了“日出时”,通过读文想画面的办法,让学生初步感知“日”之形象,让学生抓住“转眼间” “ 过了一会儿” “到了最后” “ 一刹那间”等词语,理清日出过程,感知作者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为什么写”,并组织学生运用“红霞、慢慢扩大、目不转睛、小半边脸、深红的圆东西、红得可爱、光彩、透过云缝、透出重围、染成了紫色、一刹那间”等词语进行表达。刘老师也是将着力点放在了“日出时”,特别是“无云时日出”。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日出时颜色变化之美、形象变化之美;让学生对比品析“太阳使劲儿地向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升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美丽” 和“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地,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感知作者描写的形象生动;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对伟大奇观的赞美之情。更为难得的是,教者让学生运用学习“无云时日出”时习得的阅读方法,自学“有云时日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两位老师虽然不约而同地选择则了同一处文本着力,但“力”的指向是不同的:陈老师将力度放在了“语言文字运用”上,让学生透视文本“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从而得意、得言、得法。刘老师将力度放在了“品味语言”上,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对比中品析,从而得形、得意、得言。其实,从两位老师的教学环节也可以看出其着力点的不同,陈老师的教学流程是 “体悟作者情”“妙用文本言”,着力点在“写”;刘老师的教学流程是“引入‘奇观’” “初感‘奇观’” “感悟‘奇观’” “自悟‘奇观’” “升华‘奇观’”,着力点在“悟”,也就是“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刘老师的教学在“学习文本是如何运用”上着力;陈老师的教学在“学习怎样去运用”上着力,这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须要大力提倡的。
四、不同的“思维点”
同课异构是最能放映教师平常教学的思维方式的。总的来说,在我们当下的阅读教学中有两种思维方法占据着主导地位,一种是演绎法,一种是归纳法。陈老师的方法基本是归纳法。他引导学生想象一幅幅画面,无论是日出前,还是日出时,也无论是无云时的日出,还是有云时的日出,内视到“奇丽的景象”;通过对“负着重担” “慢慢地” “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透”等词句挖掘,感知一种“精神的力量”,从而发出赞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刘老师运用的是演绎法。先引导学生扣住文眼“奇观”,然后让学生寻找奇观的具体存在: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一一领略“天气晴朗时的日出景象” “有云时的日出景象”,并在教学中运用复沓的手法展现“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让学生经历一次感悟“奇观”之旅。但是,刘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咏三叹地复现“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并想以此层层推进教学,“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一句每次的出现是否都恰到好处?是否真的起到了推进作用?有无形而上之嫌?两种不同的方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节点。须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教学既需要演绎法,也需要归纳法,这两种思维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并无优劣之分。只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最好不要只习惯于一种思维方式,而是要多种方式有机地交替运用,对学生的发展会更好。就关注学生的“学”而言,归纳法更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更能多维,自主学习的空间更为广阔。
五、不同的“归宿点”
有效教学至少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我们要到哪里去”,即教学目标。二是“我们怎么到那里去”,即途径与方法。三是“我们到了哪里没有”,也就是“达标”没有。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点。看一堂课是否有效,一个重要的取向就是看教学是否“达标”。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两位老师各自的三条教学目标,对照教学过程一一思之,很显然,都已经“达标”。因为两位老师的教学目标有异,所以归宿点必然有不同。如果从比较窄化的语文性来看,陈老师的课,学生习得的是“语言的表达”,刘老师的课,学生习得的是“读悟”方法。另外,陈老师的课,学生得到了“文化的关照”,刘老师的课,学生可能更多得到的是“文本的关照”。《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与2001年版比较,删去了“理解”一词,直指终极目标“运用”,因为“理解”是达到运用的手段和过程之一,而不是语文教学最终要去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老师的教学“归宿点”更接近课程标准提出的最终目标。但是,陈老师的课在让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时,即“写生活‘日’,妙用文本言” 环节的“练笔”,提供了“红霞、慢慢扩大、目不转睛、小半边脸、深红的圆东西、红得可爱、光彩、透过云缝、透出重围、染成了紫色、一刹那间”等词语。这些词语的提供是否将练笔的空间窄化了?是否会限制学生的发挥?从学生最后呈现的小练笔来看,答案是正面的。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最为通俗的理解就是同样的教学课题,不同的教学构思。同课异构也是当前比较普遍而有效的教学研究方式之一。陈、刘两位老师的教学真的大异,十分具有研究价值。但愿在此基础上,我们共同努力,将同课异构逐渐推向“同的异构”(同教学目标的异构)、“同材异构”(同教学目标、同教学内容的异构)、“同程异构”(同教学目标、同教学内容、同教学流程的异构),促使我们的同课异构走向微研究。
不同的路同样结果 篇10
创驰蓝天清洁型柴油发动机SKYACTIV-D好在哪里?
低压缩比(14.0∶1),提升经济燃油性20%
采用二级涡轮增压,实现了从低速到高速顺畅的线性功率响应,以及低速状态下扭矩的大幅提升(最大转速5200rpm)
无需昂贵的N0x后处理,符合各国严格的尾气排放指标(欧洲:Euro6,北美:Tier2Bin5,日本:POST新长期规定)
NOx(氮氧化物)及颗粒物的产生原因
柴油发动机通常压缩比较高,活塞上死点的压缩温度和压力非常高。在这种状态下喷射燃料,容易在形成适当的混合气体之前就被压燃,在局部形成不均匀燃烧,导致NOx的产生,并在氧化不足部位的燃烧产生颗粒物。因此,近年来在日益严格的尾气排放管制情况下,想在活塞上死点附近获得最佳效率的燃烧变得越来越困难,不仅油耗增大,还不得不等活塞下降、压力及温度降低后再让其燃烧。
如何确保低温启动性及避免暖机运转中发生的半失火
多孔压力喷射的可燃混合气体形成
新采用的多孔压力喷射装置,可使燃料喷射模式更丰富,喷射量及喷射时间可精确控制,从而提升了混合气体浓度的控制精度,确保低温下的启动性能。作为硬件能力,1次燃烧中最大可作9次喷射。前喷、主喷、后喷的3次喷射为基础,根据行驶状态可变换多种喷射模式。通过这种精确的喷射控制及陶瓷点火塞,可在低压缩比的条件下确保正常启动。
采用排气VVL装置,可提升暖机中的空气温度
排气侧的阀门通过采用VVL(Variable Valve Lift:可变阀门升程装置),可抑制启动后暖机运转中发生的半失火。一旦开始燃烧,排气的温度就会升高。在吸气冲程中排气阀门只打开少许,使排气管内的高温残留气体向气缸内逆流,以提高空气温度,促进压缩时的温度上升,提升点火的稳定性。
2级涡轮增压提升扭矩,使尾气更清洁,降低油耗
柴油发动机的涡轮增压虽然不能大幅提升功率,但对于尾气清洁化及降低油耗也是必不可少的。创驰蓝天柴油发动机装备了大小2个涡轮增压装置,根据运转速度的不同,采用2级增压方式,分别进行增压。籍此实现了低速时的高扭矩、快速响应,高速时的高功率输出,而且可确保大量EGR(排气再循环)时充分的空气(氧气)供给,再加上低压缩比,可在降低NOx及颗粒物排放的同时,实现最佳时间段的燃烧。
低压缩比的优点
低压缩比可使燃烧时间最优化
压缩比降低后,活塞上死点的压缩温度及压力也随之降低,因此,即使在上死点附近喷射燃料,由于点火时间延长,有利于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这样可带来更均匀的燃烧,避免局部高温或氧气不足。NOx及颗粒物的产生量也会减少。另外,由于可在上死点附近喷射及燃烧,使实际做功量(膨胀比)比高压缩比柴油发动机还要大,由此带来了高效率。
压缩比降低后,创驰蓝天柴油发动机与过去的柴油机相比,最大缸内压力降低,通过优化结构,可实现轻量化。举例来说,将气缸体做成铝制,单体重量比原来减轻了25kg。通过减小气缸盖厚度、排气系统多歧管一体化设计,减轻了3kg的重量。在往复式柴油发动机上,活塞单体的重量减轻了25%。曲轴的主轴颈直径由原来的60mm缩小至52mm,减轻了重量25%。带来的结果是,机械阻力大幅降低,实现了与汽油发动机同等的工作效率。
尽管有以上诸多优点,但过去以来柴油发动机的低压缩比化并未取得进展,其原因有2点:第1点是如果降低压缩时的空气温度,低温时的压缩温度过低会给启动带来问题;第2点是暖机在运转中的压缩温度及压力不足容易发生半失火。
同样的舞台,不同的风采 篇11
“我要做个齐齐哈尔市的‘戴去生’”
吴冰是一名很普通的年轻语文教师。1999年,她从双鸭山师范学校毕业后,就回到了故乡——讷河市团结乡。带着从小就想当教师的愿望,吴冰来到了团结小学。由于她工作出色,很快就被借调到团结中学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她也因此成为全校最年轻的教师。2002年,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落户讷河,吴冰也很幸运地搭乘上了这次课改的列车,并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2002年7月,吴冰参加了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举办的课改通识培训和讷河市教育局与教师进修校联办的课改通识培训。通过培训,她意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也燃烧起她积极投身新课程的热情。宁安市国家级课改实验区戴来生老师的示范课,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和启发。尤其听了省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室主任孙雷老师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的话,更使她感到了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至今,她还记得孙老师在课改培训时所讲的话:“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它给每一位老师都制造了检验教学水平的机会,为每一位教师都提供了展示教学风采的舞台。希望齐齐哈尔市的语文教师在课改实验教学工作中多出几个戴来生、‘戴去生’。”吴冰是个有心劲的姑娘,她暗下决心:不能小看自己,要做个齐齐哈尔市的“戴去生”。
培训回来之后,吴冰开始深入学习和领会课改精神,她开始阅读《黑龙江教育》和《走进新课程》等一系列与课改有关的书刊,了解课改前沿信息。她还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她决心在语文的人文性教学上有所突破。在教学中,她特别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通过不断深入的学习,吴冰认识到在新课程中教师必须改变角色、改变教法、改变师生关系、改变评价体系,以推动学生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实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把学生领进课改的大门
带着新的课程理念,吴冰决心大干一场。她想:现代社会,人们最重要的、赖以生存的是语言,正像《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那样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农村的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自己有想法的时候,他们不敢说,得让他们说出来。
吴冰走进了课改的大门,然而她的学生却还在课改的大门之外。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的角色没变。让教师引导学生开口说话,说出自己的想法。万事开头难。课改对所有的教师来说是头一回,对学生来说更是第一次。开始的时候,她满怀信心走进课堂,想方设法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你说说”、“你谈谈”成了她的常用语。可学生不敢说,就是站起来也没有话说。教师、学生都很尴尬。
走出这第一步很难,为了解除学生的畏惧感,吴冰尽量与学生接触,课前课后,她找学生谈话:“你们没有必要害怕老师,老师没有什么可怕的。你们看,我比你们大不了多少,你们把我当成姐姐吧!”学生慢慢地觉得吴老师很和蔼,也就不害怕了,课堂上也敢说了。不仅如此,吴冰在课堂上以微笑面对学生。她想:以前的老师上课都很严肃,总是板着面孔,老师的笑对学生来说是很奢侈的。要对学生微笑,用真诚对待他们,他们就会用真诚对你,他们才敢于说话,敢于张嘴。她从细小、细微处着手,从说话、交际等各个方面,一点一滴地影响、感化他们。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话了,敢于张嘴了。现在,吴冰的学生都抢着上讲台讲自己的感受,有的主动读自己的作文;还有的学生对她说:“老师呀,多留点作文吧,我们好到讲台上去讲。”现在的学生和刚上学时不一样了,那时是学生不说,现在是他们抢着说,不说都不行了。
通过课改,吴冰发现: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锻陈。这一点从学生的作文中就可以看出来。吴冰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同样改写《龟兔赛跑》的故事,没有上课改课的学生和上课改课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前者作文大多比较单一,写兔子赢的多;而后者的作文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些中间设计了一条河,乌龟驮着兔子,最后双双得第一;有的写乌龟觉得这样的比赛(中间有河)对兔子不公平,于是放弃比赛;还有的写无论谁赢,它们最后和好……答案很多。课改给学生带来活力,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想学”,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学生懂事了。以前的学生不太注意语文带来的思想上的影响,只注意语文的工具性。现在,他们感受到了语文带给学生思想上的影响,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人文性增强了。现在,吴冰教的学生思想活跃,注重一关心别人了,更多的时候是考虑别人怎么想,父母怎么想。他们会自己学习了,读书不会的字词,都自己查字典;学生写完作文,就会读给其他同学听,让其他同学帮着改。
为自己充电
吴冰知道自己有很大的差距,自己要学的东西太多。不能落在其他教师的后面,更不能落在学生的后面,要充实自己,为自己充电。如果不学就有可能被学生淘汰。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吴冰深深地知道自己同其他教师的差距和不足,因此她格外努力学习。她给学生推荐的书,她自己也一定要读,如《格列佛游记》《鲁滨孙漂流记》《呐喊》《彷徨》等她都要读一遍,从而能找到与学生交谈的共同语言。
作为一个课改教师,看似课好上了,把问题、思考、学习都留给学生,教师的工作减轻了,其实不然,教师在课下备的课要多得多、艰难得多,为了上好一堂课,她要准备很多东西。不懂的,她要向其他教师请教;叫不准的知识,她要查阅各种资料。为了上好《黄河颂》这堂示范课,她向地理教师借来了地理方面的书籍;她还四处寻找《黄河颂》的音乐,了解《黄河大合唱》的背景资料。在她看来,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有备无患,上课时才能感到充实,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这就叫有备而来。
吴冰已经认识到:现在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整合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太快,很多知识要现学。为了提高自己,不懂的东西,她就问。历史的、地理的、音乐的,涉及什么她就问什么。一次,在教学中,她涉及到二年级方面的知识。为此,她多次跑到二年级的教学楼问问题。教师们都说,吴冰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爱问。
吴冰深深地意识到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新课程中的教师必须具备制作课件的能力。在开始时,她让微机老师帮助做课件,后来,她发现自己所要的东西,不是做不出来就是不很圆满;自己的一些想法,脱离现实,微机根本做不出来。再有总求人做也不是办法,还应当自己学着做。于是,只会打字的她自费买书学习,只要有时间,她准是在教学设计室里。学习用PowerPoint和Flash制作课件,用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就连微机老师也说她:“你整天坐在这里烦不烦呢?”她只是一笑了之,接着做自己的课件。如今,她已经能自己做一些简单的课件了。这次展示课《黄河颂》的课件就是她自己做的。
丰硕的成果
2002年9月,在齐齐哈尔市教研院薛杰老师和讷河市教师进修校戴彦明老师的指导下,她所讲的《我的中国心》一课受到了市教育局课改调研组成员的一致好评;10月,她的《卖油翁》一课得到了省课改调研组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同月,《我的中国心》成为讷河市课改现场会的语文教学观摩课,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好评。2003年4月,全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阶段性总结表彰暨市(地)级实验区启动工作会议在讷河市举行,她成功地推出了团结中学现场的互动课《黄河颂》,引起了来自全省各实验区与会代表的强烈反响。面对这一切,她自己却并不满足。她说,这堂课并不十分理想,还有很多遗憾。也许,下一堂课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课程改革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也为吴冰老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个性化教学的舞台。年轻的她将与新课程携手同行,在课程改革这块充满青春活力的舞台上,为了新理念的整合,为了新模式的构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心爱的教育事业,执著追求,无私奉献,信心飞扬,焕发青春的教学风采。
【同样的舞台,不同的风采】推荐阅读:
同样的冬日 别样的温暖——捐赠简讯09-14
倾听对老师同样重要10-16
创业成功:素质与能力同样重要11-02
不下海,我的路同样辉煌演讲稿07-03
让2022冬残奥会同样精彩心得感想07-04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准备课(同样多 多些 少些)09-05
最美的舞台布景10-16
经营自己的舞台06-26
旋转的生命舞台07-06
我们的舞台作文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