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精选7篇)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篇1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设计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谭丹妮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95—97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感受新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陪爸爸妈妈一起逛过商场吗?(逛过)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索新课。
1、老师第一次逛商场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两个孩子去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
2、老师第二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一边板书一边问:这次的价格和第一次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一共要多少钱?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让先做完的同学去黑板上板演。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那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 呢?
生: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师: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时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哪些地方不同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研究小数加减法。(板书课题:小数加减法)
3、老师第三次逛商场又买了两件商品,一件:53.4元,另一件:4.98元,孩子们能根据老师给的两条信息自己提问并解决它呢?请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让一个孩子上去板演。如果正确了,师就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如果没有,教师故意把两个数的末位对齐写成竖式)问:这样的竖式行不行?
生:不行。他没有相同数位对齐。
师:和前面的题比较,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 生:它们都是末位对齐了。
师:为什么前面的计算可以末位(最低位)对齐,这道题就不可以呢?
让学生明白:前面的末位数位相同,这里的末位数位不相同。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没有对齐就不能计算呢?
生:因为它们的计算单位不一样,所以,要相同数位对齐了才可以计算。
师:那么在小数计算中,什么情况下可以末位对齐?什么情况下不可以呢?
生:在小数计算中,末位数位相同就可以末位对齐,末位数位不相同就不能对齐。
4、师:好,那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试一试。只列竖式,不计算。(小黑板)
9.8+6.28=
21.56+6.7=
50+3.75=
111.60—99=
5.64-1.7=
7.2-6.45=
100-9.78= 集体评价。
评价时,请孩子說說:你给大家提个醒,在写竖式时,哪一步最容易出错?
师: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些对齐的竖式里,小数点有什么规律? 生:小数点都是对齐了的。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师:说得好。(在相同数位对齐的板书下面写上小数点对齐)师:你能说说为什么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呢? 生回答略。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对齐。
不同点:整数的末位对齐了,而小数的末位不一定对齐。追问:为什么呢?
让学生明白:整数的末位就是
师:对齐了竖式,你们会计算吗?先说说,你准备怎么计算? 生:按照整数的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师:请同学们用最快的速度把刚才的几道题给计算出来。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
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师:孩子们都会做小数加减法了,能说说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吗?
1.小组讨论。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要从最低位算起,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比一比: 8.425-3.7 84.25-3.7 842.5-3.7 8425-3.7 让学生观察比较后回答:你发现什么?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计算结果也会不一样。所以大家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特别注意小数点的位置,以免发生计算出错。
四、归纳小结。
小结:今天大家又帮了谭老师的不少忙,我们是用什么知识解决这些问题的呢?(指着课题板书),其实,我们发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的广泛,生活中不缺少数学,缺少的只是发现 6 数学的眼睛。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二的作业,计算并且验算。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
谭丹妮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加以归纳,从而去较好地掌握知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具有相当的基础知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所以本节课在开课时用商品价格的形式直接出示整数加减法的例子,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明确计数单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的这一算理。接着修改商品的价格,使之变成位数完全相同的小数,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让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是一致的。接着老师第三次修改商品的价格,使小数部分的 8 小数位数不相同,进入新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这时有部分孩子不是使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他们把小数的末位对齐,此时,教师让他们对两种书写格式对比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质疑,让他们自己发现相同数位不对齐无法举行计算,明白数位对齐和数字对齐的区别。在对“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先出现一串的列竖式练习,然后让孩子通过观察发现,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从而让复杂问题简单化。最后在拓展练习中,出现一些数字相同,小数点位置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练习题,先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会影响计算的结果,从而培养孩子计算时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整个教学进程中都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9 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争论,相互启发,相互学习,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堂上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篇2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页、96页例1、例2。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唤起已有认知
1.0.79的计数单位是(),“9”在()位上,表示9个(),“7”在()位上,表示7个()。
2.3.5=3.500吗?为什么?
3. 列竖式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754+827 2600-463
4.3元4角
5. 用两种方法计算:6元4角5分+4元5角3分。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相关知识、整数加减法、两道元角分加法题的复习,特别是第4小题是为第5小题提供示例的“扶”,而第5小题要求用两种方法计算,一则要求学生在第4小题提供示例的基础上完成第5小题,二则要求学生创新,想出用小数来计算(学生经常使用人民币,细心而且善于观察的学生就会创新地写出),达到“放”和“创”的预设目的。这样不仅能让学生认清相同数位要对齐,还理清了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真正唤起学生对经常使用的人民币以及相关联的小数的原认知,为后面研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搭建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法和减法做好铺垫。
二、走进生活,探索计算方法
1. 创设情境。
大家都有买东西的经验。我们在购物过程中不但会遇到小数,还需要对小数进行计算。有部分同学已经会初步对人民币中的小数进行计算了,下面我们再一起随着大屏幕到超市逛逛,希望大家开动脑筋,大胆猜想,看谁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发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大屏幕出示一组超市购物图,并且让一名学生叫卖)我超市里的商品搞促销活动啦,要的快来买、快来选啦!(课件出示如下)商场里促销活动的商品和价格如下:凡是购买我商场商品的同学,你们能根据图中商品的价格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列式吗?(教师板书算式:)
0.98+2.5= 3.2+1.45= 2.5+3.2=
11.88-2.5= 3.2-0.98= 3.2-2.5=
2. 进行区别。
这些算式和以前的算式有何不同?(都是小数加、减法题)(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法)那么,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相比哪儿不一样呢?(小数加减法有小数点)如果把小数点盖住(老师伸手把一道算式的两个小数点盖住),这不就是大家熟悉的整数加减法了吗?
3. 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尝试。现在,老师把手拿开,你会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吗?选一道加法题尝试计算(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同桌讨论你们是怎样列竖式计算的?(多指同学回答)
(2)辨析。(出示课件)
我们做整数加法和减法的时候,是末位对齐,末位对齐也就是个位对齐个位,十位对齐十位,百位对齐百位,即:相同数位对齐。而“矿泉水0.98元”的末位与“可乐2.5元”的末位的计数单位相同吗?(不相同)不相同就不能把末位对齐,那该怎么办呢?(要小数点对齐)第一种情况就是小数点对齐了啊,为什么又错了呢?(5要对着9)为什么5要对着9呢?(因为5是5角钱,9是9角钱,所以5要移过来对着9)那么,哪一种做法正确呢?(第三种)
(3)试练。你们还想不想再选一道加法题尝试计算一下?(想)时间半分钟,开始!(集体订正:这道题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4)小结:用竖式计算小数加法时,先把两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板书: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分别相加。)
(5)反问:你们做小数加法时,把小数点对齐来做题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们知道把小数点对齐来做题的真正道理是什么吗?谁来告诉老师?(小数点对齐其实就是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的道理。)
(6)总结:原来看似和整数加减法不太一样的“小数点对齐”其实和“末位对齐”一样,都是为了确保“相同数位对齐”,而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真正道理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直接相加”。
4. 尝试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刚才的探索,你们不仅知道了要把小数点对齐再算,还知道了“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才是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真正道理。那么,小数减法又该怎样计算呢?
(1)试着计算:3.2-2.5。(指一名学生板演,然后同桌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2)集体订正:你觉得计算小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相同数位相减。)
(3)再次练习:计算3.2-0.98。(指名交流)
(4)继续辨析。(出示课件)
原来,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相同,是不是像第一道减法题一样,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呢?还必须怎么样?(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对齐背后的道理,你们知不知道?(就是只有相同的计数单位才可以相加减)那么,哪一种做法正确呢?(第二种)
(5)求异创新:辨析中的第一小题已经相同数位对齐了为什么还错呢?(百分位上的数字做错成加法了)第二小题相同数位也对齐了,但是百分位上没有数字减啊?(添上一个0)为什么可以添上一个0?(因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添上一个0后不够减又怎么办?(当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1作10”再减。)这道题做对的举手!(收集信息)
小结:别小看这个小小的0,添上之后,一眼就能看出百分位是几减了。而且还变成了可以末位对齐的情况,新情况也就变成了旧情况。其实这种新情况是小数加减法中很容易出错的。今天刚学,出错没关系,这种错误反而给了我们一个相当重要的警示哦!
(6)继续练习:(课件出示:11.88-2.78)(计算结果必须化简)
(7)进行总结:计算小数加法和减法时,该注意什么?
第一:要注意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第二:计算结果该化简的要化简。
第三:计算加法时“满十进一”,计算减法时,要注意添0,不够减时,“借1当10”再减。
设计意图:通过大屏幕给出的超市购物图,以及让学生叫卖商品的现实场景,目的就在于践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购物情境入手,真正体现了走进生活学数学,数学无处不在的教学理念。另外,再通过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对比(老师伸手把一道算式的两个小数点盖住问哪儿不一样),为学生搭建起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平台。同时还为学生自主探究做好铺垫。并且通过学生对容易做错的题目两次提前预设辨析和总结,更为学生正确构建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激发兴趣,强化应用
1. 小卡车里的数学:
(课件出示第(1)小题:5元2角3分+6角(用小数计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竖式中的加数或减数都已经写好并且放在小卡车上,卡车停在哪儿合适呢?同学们一起喊着叫停!
算)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2.抢答:(1)5.55+0.02=(2)5.55+0.2=(3)5.55+2=
上面三道题都是由2和5组成的,看上去挺像的,为什么它们的结果不相同呢?(因为各道题中2所在的数位不相同,所以结果不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小卡车里的一道加法题和一道减法题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再通过一组数字相同,计数单位不同的三道题目的区别对比训练,更揭示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中“小数点对齐”背后的真正算理是:只有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才可以直接相加减。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小明说:我原来有23.78元钱,昨天我买了一本故事书用去3.78元,还买了一本练习簿0.45元。现在还有多少钱?(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当学生学会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次为学生提供生活中连续性的数学应用,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还增强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篇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P71-73。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玩一个游戏,老师做动作你们猜猜是哪个数字。如果猜到了就请大声说出来,好吗?
生:好。(老师做动作,学生猜数字。1、9、4。)
师: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能够快速地猜到答案,而且声音很洪亮。我相信大家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一定很优秀,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好吗?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今天我将9和4这两个数字请到了课堂,如果在9的后面填上1个9就变成了99。这两个9表示的含义相同吗?(出示图片。)
生:不相同。
师:红色的9表示什么含义?
生:红色的9表示9个十。
师:蓝色的9表示什么含义?
生:蓝色的9表示9个一。
师:现在让我们计算一下99+4的结果是多少,同学们看这个竖式列得对吗?(出示算式。)
生:不对。
师:哪里错了?
生:4应该和蓝色的9对齐。
师:4为什么要和蓝色的9对齐呢?
生:因为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是啊,在计算整数加减法的时候,我们要将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字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板书:整数加减法相同数位对齐。)
师:现在你能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生:9加4等于13,进1写3,9加1等于10,99加4等于103。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看看它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板书:小数加减法。)
三、自主探究,理解算法
1.初步探索,理解算理。
师:相信同学们对于小数加减法并不陌生,在三年级我们就已经开始接触了,例如0.9+0.4,你能计算出它的结果吗?
生:能,0.9加0.4等于1.3。
师: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你能说说是怎么算的吗?
生1:0.9元等于9角,0.4元等于4角,9角加4角等于13角,13角等于1.3元,所以0.9加0.4等于1.3。
师:这位同学是把小数带人具体情境进行计算的,谁还有其他方法?
生2:0.9表示9个十分之一,0.4表示4个十分之一,9个十分之一加上4个十分之一等于13个十分之一,也就是1.3。
师:这位同学是利用计数单位的相关知识进行计算的。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了,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多位小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和算理上是否一样。
师:多位小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前几天我到书店买书时就见到了。大家看,这本《爱的教育》的单价是多少?(出示图片。)
生1:6.45元。
师:对,它的单价是6元4角5分。这本《小王子》的单价又是多少呢?
生2:4.29元。
师:对,《小王子》的单价是4元2角9分。《夏洛的网》的单价是多少?
生3:8元3角。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获得的信息,你们能提出用加法或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生1:《爱的教育》和《夏洛的网》一共多少钱?列式是6.45+8.3。(师板书。)
师: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2:《夏洛的网》比《爱的教育》贵多少钱?列式是8.3-6.45。(师板书。)
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课件出示问题。)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3:《爱的教育》比《小王子》贵多少钱?列式是6.45-4.29。(师板书。)
生4:买《爱的教育》《小王子》和《夏洛的网》这3本书一共多少钱?
师:你提出的问题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我们下节课解决好吗?
生:好。
师: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生5:《小王子》和《夏洛的网》一共多少钱?列式是4.29+8.3。(师板书。)
师:你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课件出示问题。)谁还能提出其他问题?你来说一说。
生6:《夏洛的网》比《小王子》贵多少钱?列式是8.3-4.29。(师板书。)
生7:《爱的教育》和《小王子》一共多少钱?列式是6.45+4.29。(师板书。)
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请大家以前后桌4人为一个小组讨论,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计算出4.29+8.3的和是多少。(生讨论,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选个代表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选学生到前面讲一讲是如何计算的。)
生1:4.29元是4元2角9分,8.3元是8元3角。4元加8元等于12元,2角加3角等于5角,9分加0分等于9分,4.9.9元加8.3元等于12,.59元。
师:他是利用我们之前学过的元角分的知识计算出了这道算式的正确结果。
师:这位同学是利用列竖式的方法,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竖式吗?(边说边用手指竖式。)
生2:我这样列式的理由是数位对齐。
师:既然是数位对齐,那3和9能对齐吗?
生2: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2:9表示9个百分之一,3表示3个十分之一,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计算。
师:那么3和2又为什么能对齐呢?
生2:2表示2个十分之一,3表示3个十分之一,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能直接进行计算。
师:由于它们的计数单位都是十分之一,在列竖式时要把它们写在相同的数位上,也就是写在十分位上,然后就可以直接进行计算了。通过刚才的分析,你认为之前说的数位对齐这个说法可以吗?
生2:不行。
师:那么怎样说更严密一些呢?
生2:相同数位对齐。
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个列竖式的方法吗?
生:同意。
师:列竖式的方法我们找到了,既然是相同数位对齐,那么4.29中的9应该和8.3中的哪一位对齐呢?
生2:百分位。
师:百分位上没有数字怎么办?
生2:可以填O占位。
师:现在你能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吗?
生2:9个百分之一加0个百分之一等于9个百分之一,2个十分之一加3个十分之一等于5个十分之一,4个一加8个一等于12个一,4.29加8.3等于12.59。
师:你的声音很洪亮,请回。这位同学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出来了4.29+8.3的结果。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我们列的竖式,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地让相同数位对齐呢?
生:小数点对齐。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我们列的竖式,小数点对齐之后,其他相同数位是否也依次对齐了?
生:对齐了。
师:那就是说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
师:老师将这个方法记录下来。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们是如何计算小数加法的。(播放微课。)
2.迁移到小数减法,深化算理。
师:同学们,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那么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呢?下面让我们根据计算小数加法的经验,自己独立尝试计算8.3-6.45的差是多少。谁愿意到前面来试一试?(生计算。)
师:你是如何快速列出竖式的?
生:把小数点对齐。
师:小数点对齐就是确保了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8.3的百分位上没有数字怎么减?
生: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在8.3的后面填0占位。
师: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
生:O减5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10减5等于5。
师:向十分位借一个十分之一,到百分位就变成了——
生:10个百分之一。
师:这时就变成了10个百分之一减去5个百分之一等于——
生:5个百分之一。
师:你能像刚才这样继续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吗?
生:3个十分之一借走一个还剩2个十分之一,2个十分之一减4个十分之一不够减,到个位借1个一,12个十分之一减4个十分之一等于8个十分之一,7个一减6个一等于1个一,然后点上小数点。
师:结果为什么要点上小数点呢?不点小数点结果就变成了——
生:整数。
师:也就是说点上小数点是为了区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
师小结:通过之前的学习,你认为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1:列竖式时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
生2: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生3:得数的小数点与横线上方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师:下面请大家利用我们掌握的知识任选4道题中的一道来完成。
6.45-4.29= 8.3-4.29= 6.45+4.29= 6.45+8.3=
(让计算8.3-4.29和6.45+8-3的2名同学分别说一说是如何列竖式计算的。)
师:看来大家已经能够准确计算小数加减法了,再让我们看一看下面的4道题计算是否正确。(先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是否正确,然后再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五、全课总结
很高兴能和大家度过愉快的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我们知道了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先把小数点对齐,确保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在数学的很多知识里都存在类似的现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将有联系的知识融会贯通。
反思: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生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能够猜测出小数加减法可能也是相同数位对齐。但是学生对小数点对齐就能够保证相同数位对齐不是很明白,因此我对例题进行了重组,直接进行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引发认知冲突。
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我先结合具体数量思考,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学习,然后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让学生知道列竖式时,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最便于计算。最后学生通过观看微课,会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数学学习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中,我设计的练习具有一定的层次性。首先让学生将4道算式计算出结果,使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之后出示4道判断题,通过对小数加减法几种特殊类型题的改错,让学生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最后出示的填空题既考验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掌握情况,又提醒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从低位算起,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本节课以学生上台板演为主,让学生自主发挥,学生竖式写得不够整齐、端正,没用直尺打横线,今后应及时纠正不规范的书写格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在巩固练习环节中,第二道题的判断对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导致讲授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评价语言和方式过于单一。
评析:
一、找准学习的起点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并进行有效的教学,在执教本课之前,在我校进行了一次教学前测,结果表明:学生根据整数加减法的经验,猜测出小数加减法也应相同数位对齐,从形象上感知到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时把相同数位对齐就可以了。但是学生对小数点对齐就能够保证相同数位对齐不是很明白,所以我们对例题进行了重组,直接进行小数位数不同的加减法,引发认知冲突。利用生活情境引出3本书的名字及单价,并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讨论并计算,使学生明确算理,通过生活经验抽象到数学算式,一步步明确计算时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全课始终围绕相同数位对齐这一算理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去判断、分析、理解、建构小数加减法正确的计算模型,内化计算小数加法时要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要求。
二、处理好算法与算理的关系
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计算教学的两大任务,算法是解决问题的操作程序,算理是算法赖于成立的数学原理。教师努力在直观算理与抽象算法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向抽象算法过渡和演变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为了更好地凸显计算教学的特点,尽量让学生经历“解读情境、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尝试计算、会算法、明算理、总结计算方法、巩固算法的计算练习、提升算法的应用练习”的过程,采取先尝试计算,再讨论算理,最后总结算法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算法算理并重,达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素养,提高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三、精心设计练习。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设计的练习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巩固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首先让学生将4道算式计算出结果,既解决了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又能够让学生计算例题中的其他算式,使课堂教学具有完整性;之后出示的4道判断题是以后学习计算小数加减法容易出现错误的几种特殊类型题(连续退位、小数点不对齐、结果忘记书写小数点、写横式时小数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省略不写、整数减小数相同数位如何对齐);最后出示的填空题既考验了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算理的掌握情况,又提醒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从低位算起,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 篇4
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师:谈话:这是小红、小丽和小芳三个朋友在文具店购物的画面。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一些加、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生: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生:小明比小丽多用了多少元?
生:小明和小芳一共用了多少元?
生:小明比小芳多用了多少元?
随着学生的提问、回答,师板书算式:4.75+3.4
4.75-3.4
4.75+2.65
4.75-2.65
片断二:
师:请大家观察以上这些算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算式中都有小数点)该怎样计算?请大家试做第一题。语音刚落,学生兴趣盎然,立刻行动起来。
师:请把你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好吗?
生:先把4.75元和3.4元改写成用分作单位,然后进行整数加法运算,结果是815分,也就是8.15元。
师板书:4.75元=475分3.4元=340分475分+340分=815分,815分就是8.15元。
师:太好了,你能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数学头脑!
生:我的想法是:4.75元就是4元7角5分,3.4元就是3元4角,把相同单位对齐相加,结果是8元1角5分,即8.15元。
生:我是列竖式计算的,先把小数点对齐,然后按整数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对着上面的小数点在差里点上小数点。4.75+3.48.15
师:你真聪明!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学生汇报。生: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单位对齐,即分别把元、角、分对齐。生:因为计算整数加法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对齐了,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这样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根据小数数位顺序表,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
师:同学们能采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真了不起。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反思:
1、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产生新的计算需要。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购物的问题。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学生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2、学生能利用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计算问题,然后自己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了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数加减法》优秀教学反思 篇5
1、通过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情景,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急切需要。启发学生经过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其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归纳算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概括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重学习研究的方法策略,特别是通过与整数加减法的比较分析,找出内在联系,注意验算检查,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研究能力。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如果只是原有知识上的简单重复,学生就会很枯燥,没有兴趣,因此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采取尝试探索教学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把研究利用小数的意义来掌握计算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有价值的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了相应的算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自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
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让学生充分尝试多种方法,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建立在小数意义上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通过学生的再一次尝试、汇报交流,从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相同点。
通过对小数减法的进一步自主尝试计算与思考以及小组内的讨论交流,提炼法则,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时注意的问题。并再次与整数加减法比较异同,进一步加强小数加减法法则的巩固即: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在计算中,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可把0去掉。
这一环节还是结合具体生活情境,再熟悉的生活背景下通过学生口算、列竖式计算并验算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最终使学生学会数学为自己所用的目的。
反思:
特别是第一环节学生的提问与列式的处理上,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在后面的环节处理上有些急,所以,有些关键点上没能点到位,显得有点过过场的感觉。导致学生对于概括小数法则上有一点仓促,没有想象中顺利,而是有些吃力,最后导致未能完成预设中的后一个拓展运用的环节。
《小数加减法》数学教学反思 篇6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渗透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下面是就这三个目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我认为这三个目标在本节课中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一、化归的思想方法得到较好的渗透。
首先由老师提供“一本故事书5.8元,一本连环画2.75元,”两条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1)买两本书共多少元?列式:5.8+2.75;(2)两本书相差多少元?列式:5.8-2.75;接着老师又提供一条信息:如果妈妈给你8元钱,让你去买书,你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卖一本故事书还剩多少元?列式:8-5.8;(4)买一本连环画还剩多少元?列式:8-2.75。4道算式出来后,①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②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③全班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④引导观察,抽象概括“位数不同”的两个小数相加减以及“整数加减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适时渗透化归的思想方法,即把“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如何转化为“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从而使新知识得到解决。此题,教师改变了以往一题一例的模式,老师既深钻了教材而又跳出了教材,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创设了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学生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他们调动了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索该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真正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二、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培养。
体现在三大环节。一是探索新知部分。4道算式出来后,先估算,后独立计算,算后再和估算进行比较,看谁估算的结果和正确值最接近。二是综合训练部分。当老师提供六种文具的单价“笔盒9.8元、书包30元、铅笔0.7元、本1.2元、转笔刀2.46元、尺子1.45元”后,提出:(1)3元钱可以买哪两种文具?(2)40元钱买哪两种文具找回的钱最少?然后放手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学生提出(1)我买两种文具的钱在10至11之间,我一定买的是哪两种文具?(2)我买的两种文具的和是一个自然数,我买的一定是哪两种文具?三是课堂作业部分。要求作业先估算再计算,能口算的直接写出结果。这三个环节的有效实施,使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三、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 篇7
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合理、营养的饭菜搭配就可以使我们的身体得到足够的营养又可以避免自己的挑食、偏食的现象。今天就请你们当一次营养搭配师,帮妈妈想想买什么菜,即营养又实惠,老师希望你们亲自到超市或者菜市场调查一下,帮妈妈出个主意,准备消费20元钱的晚饭,买什么既营养又实惠?每一类的价钱是多少?一共需要花多少钱?说说你的想法。(完成下面表格)。
名称价钱
一共需要多少钱?:
说说你的想法:
教师评价:
一、设计说明
1、指导思想及设计意图:
要想让学生在生活中享受数学的乐趣,首先我们教师自己就要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创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本次拓展性作业,意在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改善学生只面对教科书做习题的局面。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超市、市场调查,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购物 ”这一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内涵。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重视和提倡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需要的算法,减少机械的计算,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2、學生操作方法:
学生在学了小数的加减后,去超市、市场亲自调查、挑选后,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本次作业。
3、评价标准:
(1)关注学生调查数据的能力。
(2)关注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估算能力。
(4)关注学生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掌握的情况。
(5)关注学生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考虑情况。
二、学生作业样本呈现:
三、作业样本评析:
1、学生作业质量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能够根据作业的要求,到超市、市场购买所需物品的价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本次作业。部分优秀的学生不仅考虑到了知识的应用,还考虑到了现实生活问题,如饭菜营养的搭配、提前计划物品的多少以及价钱、家中人员的多少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亲身实践的经验,不知怎么选择应用,没有正确合理的计算,完成的不好;还有部分学生所填写的数据没有亲身去体验而是随意填写数据,不符合要求,在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的结果中还出现错误。
2、学生实际作业中表现出来的特征
开放的作业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具有不同水平、不同方法、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从本次作业中能够看出,“出色完成本次作业”的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基本完成本次作业”的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还可以,但综合应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须进一步提高;“完成本次作业较困难”的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数学计算能力、估算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3、肯定的优缺点或提出改进意见
本次作业学生自主选择内容,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展示自己、发展个性。当他们向我汇报作业成果时,调查方式的多样、各种不同的搭配、同一价钱的不同付钱方式等,实在让我欣喜。学生普遍反应,这样的数学作业,太新奇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可真大。
要让通过精心设计的数学课作业起到应有的作用,除了形式要多样外,教师在设计时,还得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作业设计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究、操作、交流、分析,获得成功的喜悦。(2)数学课作业要能促进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要难易合理,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以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作业的评价要有激励作用,对学生的作业采取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弹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4、 教师评价的效果: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因此,在评价中,根据学生的差异,以“成功体验”为依据,以各层学生“最近发展区”为标准,确定不同的评分标准进行分层评价,要求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分层评价因层而异,重在激励,不用一把尺子,去丈量一个班的学生。分层评价表现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题目上,采用不同的等级标准,使学困生达到较低标准时也有得优的机会,使优等生在较高要求的标准下,追求更高质量的作业。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成功”。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推荐阅读:
小数加减法练习课教学反思10-22
2024数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学反思07-24
四年级数学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08-18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案例与反思07-05
四年级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24
小数的加减法预习作业06-12
北京版小数加减法教案10-13
学而思小数加减法教案06-04
四年级《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