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

2024-09-20

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共8篇)

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 篇1

北京市朝阳区福利生产办公室

朝民福生﹝2010﹞3号

关于做好《2009年度福利企业年度检查》工作暨《鼓励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奖励(补贴)》

工作的通知

各福利企业:

为完善福利企业的管理与监督,确保福利企业的办厂方向,维护福利企业残疾人职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福利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北京市福利企业资格认定办法》(京民福企发„2007‟396号)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将对全区福利企业进行2009年度审查工作,为了减轻企业负担,避免重复报送数据,决定将《2009年度福利企业年度检查》工作结与《鼓励集中安臵残疾人就业单位奖励(补贴)》工作一并 1

进行。

今年是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后对企业进行年度审查的第一年,各福利企业要认真对待年审工作,提前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如实申报有关材料,要保证残疾人职工全部在岗在位,确保年度检查工作顺利进行。通过年检的企业将予以更换新的《福利企业证书》,请各福利企业认真阅读本通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工作。

一、年审标准

(一)《福利企业证书》的企业名称、经营项目、企业法人等内容与工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一致。

(二)企业实际职工人数与注册人数相符。安臵残疾人职工占在职职工总人数的25%(含)以上,且残疾人职工不少于10人(含)。

(三)依法保障残疾人职工的合法权益。

1.企业依法与安臵就业的每位残疾人职工签订一年(含)以上的《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安臵的每位残疾人职工在单位实际上岗且从事全日制工作,且不存在重复就业的情况。

2.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每位残疾人职工实际支付了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3.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为安臵的每位残疾人职工按月足额 2

缴纳社会保险。

4.企业具有适合每位残疾人职工工作的工种、岗位,并按规定设臵了无障碍设施。

(四)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预案,安全设施齐全有效,不存在安全生产隐患。

二、年度检查工作程序(每年的5月至6月)

(一)通知阶段

向各福利企业下发年审工作通知,各福利企业接到通知后,按年度检查通知的标准进行自查、上报材料。

(二)检查阶段

年审小组在审查文字材料时还将随机抽取部分企业进行实地检查(不少于企业总数的10%)。对检查合格的福利企业发放《年审合格通知书》;对基本合格又存在问题的福利企业,要求立即(限期)改正,并发放《限期整改通知书》。

(三)复查阶段

对检查不合格的福利企业,在规定期限之后进行复查,复查合格的发放《年审合格通知书》;复查仍不合格,发放《北京市福利企业注销决定》,注销福利企业资格。

(四)总结阶段

对这次年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报相关单位领导及上级主 3

管部门。

三、申请单位应提交的材料

(一)年审报送材料,(数据为上一年度4月1日至本年度3月31日)

1.《北京市朝阳区福利企业在职职工一览表》(2010年3月人员情况)电子版及纸制材料一式二份;

2.《北京市朝阳区福利企业年度审查认定表》电子版及纸制材料一式四份;

3.正常职工工资单和企业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每位残疾人职工发放工资的《工资单》或银行等金融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4.残疾人职工的《劳动合同》原件(验后退回)及复印件;; 5.《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复印件;

6.《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内容包括:防火、防盗、治安、自然灾害等)复印件; 7.《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8.《福利企业证书》正副本原件;

9.《法人单位劳动情况表》(104表)复印件; 10.《委托书》; 11.新版残疾人证原件;

12.其它相关材料。

(二)申请奖励补贴资金报送材料

1.集中安臵残疾人就业单位残疾职工比例情况表(网上填报打印);

2.残疾人职工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补贴情况明细表(网上打印);

3.集中安臵残疾人就业单位奖励(补贴)资金申请表(网上填报打印);

4.其它相关材料。

四、申报时间

5月24日至6月4日报送年检材料;

5月27日开始网上填报资金补贴表格,6月4日前将所有打印材料报送区福利办。

五、申报要求

(一)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法定代表人委托);

(二)填报内容要真实、准确,有效;

(三)各福利企业严格按照要求申报,如发现弄虚作假情况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四)请在规定时间内上报材料,过期视为自动放弃。

(五)奖励(补贴)资金要单独记账管理、专款专用,只 5

能应用于残疾人职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和无障碍设施建设。

(六)所有上报的复印材料均使用A4纸,注明“此件与原件相符”、申报人、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

(七)《北京市朝阳区福利企业在职职工一览表》、《北京市朝阳区福利企业年度审查认定表》的电子版发到指定邮箱。联系人: 王利华 盛月星

联系电话:65087783 65087750 邮箱:wlh7764@hotmail.com 附件: 1.《北京市朝阳区福利企业在职职工一览表》; 2.《北京市朝阳区福利企业年度审查认定表》。

朝阳区福利生产办公室 2010年5月13日

主题词: 做好 年审 奖励补贴资金 通知

朝阳区民政局办公室 2010年5月13 日印发

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 篇2

一、积极推进福利企业改革, 促进福利企业发展是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的先决条件

一是加快福利企业改制。原有福利企业受体制限制, 包袱沉重, 生产停滞。面对福利企业的具体情况, 应分别采取人企分离、资产分割, 整体收购、整体转移, 兼并重组, 转变隶属关系等改制方法, 引导改制企业重新选择生产项目。同时, 对改制企业的残疾职工重点关照, 对特困残疾职工进行包保和帮扶, 通过“送温暖、献爱心”等活动确保他们的生活。

二是有效整合福利企业。一方面协调规模较大的福利企业吸纳下岗残疾职工, 另一方面组织规模小但有发展潜力的福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合并其他小福利企业的残疾职工。这样, 经过有效整合, 福利企业虽然数量减少了, 但安置残疾职工的能力就会得到明显增强, 从而达到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的目标。

三是促进福利企业多元化发展。四平市福利企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发展受限, 受经济危机影响非常大, 企业效益下降明显, 残疾职工就业难。为此, 应加大对福利企业政策的宣传力度, 调整福利企业产业结构, 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一方面打破福利企业所有制形式限制, 无论私营还是股份制企业, 只要在政策允许范围内, 就可以成为福利企业;另一方面扩大福利企业行业范围, 突破过去福利企业生产门类局限, 吸引加工、服务类企业进入福利企业。

二、加强政策指导, 规范福利企业管理是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必由之路

福利企业要摸索新形势下新的管理方法, 以政策指导为主线, 实现规范化管理。

一是提供政策指导及时准确。国家政策调整后, 很多福利企业对政策理解不够, 执行出现偏差, 因此, 要采取“多走动、勤沟通”的方法, 经常深入企业了解情况, 指导企业规范残疾职工档案管理和各项保障标准, 通过电话、网络等经常和企业沟通, 及时反馈信息, 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二是日常监管做到扎实有效。要坚持对福利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四项保险缴纳、最低工资标准执行等情况进行日常监管, 强化对残疾职工上岗率、企业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经常性检查。

三是建立管理机制, 健全监督体系。由于残疾职工流动性较大, 管理有难度, 因此, 要实行残疾职工安置卡和上岗证制度, 卡证结合, 确保残疾职工实际上岗率90%以上, 避免福利企业利用政策骗取税款的现象。2009年吉林省民政厅构建了福利企业网络管理系统, 福利办及时将福利企业和残疾职工信息录入系统, 通过网络平台, 在将福利企业和残疾职工纳入全省统一管理的同时, 杜绝了残疾职工挂名上岗和重复就业。

三、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保障层次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客观需要

新形势下, 如何实现福利企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不断提高保障层次是福利企业面临的首要课题。为此, 在工作中始终应坚持积极引导在前, 优质服务跟上, 协调扶持到位的原则。

一是积极引导福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福利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是建立在对残疾职工权益保障的前提之上的, 因此, 福利办积极引导福利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后反哺社会, 通过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树立福利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形象。

二是服务优质高效。主要应为企业提供三项服务, 第一项是福利企业用工信息服务, 汇总待业残疾人信息, 福利企业用工时可直接按照要求联系残疾人, 节省了人力物力。第二项是培训辅导服务, 邀请税务、劳动、社保等部门进行授课讲座, 使企业少走弯路, 减少成本投入。第三项是福利企业协会服务, 以福利企业协会为载体, 组织企业交流, 实现资源共享。

三是不断提高保障层次, 确保残疾人的生活与全社会的进步同步发展。党的富民政策的根本点就是让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这其中当然包括残疾人。只有让每个残疾职工都能够享受到这些成果, 福利企业的创办才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

摘要:如何使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得到贯彻落实, 关爱残疾人的精神得到体现, 本文就四平市福利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推进福利企业发展, 促进残疾人就业, 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等工作实绩为蓝本, 浅析福利事业的新问题、新方法。

关键词:福利企业,残疾职工,管理,权益

参考文献

[1]民情[J].2008.12.

[2]福利企业政策法规文件材料汇编[M].吉林:吉林省民政厅民政工业办公室, 2008.

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 篇3

本课题在调查了解珠三角地区福利企业的现状以及残疾人就业的情况,并深入了解我区五间福利企业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相应的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六项建议。这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为促进福利企业健康发展和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建议。

二、问题提出

2013年暑假时,我作为一名中学生志愿者参加了高明区的助残活动,使我对残疾人群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深入了解,知道他们大部分都有工作,而且是在名为福利企业的企业工作。这些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进一步进行调查,发现残疾人群体在我国的就业率不高,而且我国的福利企业的数量较少,还有福利企业面临倒闭的局面。这究竟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于是,我就确定了这个选题。

三、研究过程

1. 资料收集

2. 实地访谈

3. 设计问卷

4. 实地调查

5. 分析和评价

6. 撰写论文

四、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五、研究数据

六、研究结果

1. 佛山地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的福利企业数量偏少,福利企业的残疾人就业数量也不多。

2. 由于政府扶持力度不足,珠三角地区福利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福利企业数量在不断的缩减,残疾人的就业人数也在不断减少。

3. 残疾人的工资相对较低,而且从事的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手工劳动。

4. 地方政府帮扶福利企业的政策和措施不足,在制度上还没有完善的监督和保障机制,不利于福利企业的健康发展。

5. 福利企业对残疾人进行心理上的关怀和投入严重不足,没有专职的心理导师。

七、建议

一是完善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给残疾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政府加大对福利企业的信息支持力度,为福利企业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三是发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优化福利企业的就业岗位,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四是政府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残疾人综合素质;五是残疾人要积极融入集体和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六是创新社会管理,引进社会资源,创设和谐的社会关系。

八、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 通过调研,发现珠三角地区福利企业的数量呈不断减少的现象以及福利企业的在职残疾人员工也呈减少的趋势。

2. 通过调研,发现福利企业或一般企业缺乏对残疾人员工进行心理疏导,没有专职的心理指导师。

九、后续研究计划

扩大研究范围,延伸至整个佛山五区或整个珠三角,增加课题研究的可信度。

十、收获与体会

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 篇4

规定了残疾人的就业权利: 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

修法背景:2007年2月,国务院制定《残疾人就业条例》,其中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尽管经过努力,我国目前已有297万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但残疾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在就业年龄段残疾人口中,城镇和农村在业比例分别只有38.7%和59%。

新法规定: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达不到规定比例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

国家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和个体经营的残疾人,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国家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2007年5月颁布了残疾人就业条例:

(1)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责任:

第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规定。

用人单位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人职工人数之内。

第九条 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第十条 政府和社会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以下统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资格认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中从事全日制工作的残疾人职工,应当占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25%以上。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职工,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当为残疾人职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不得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歧视残疾人职工。

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残疾人职工的实际情况,对残疾人职工进行上岗、在岗、转岗等培

训。

(2)残疾人就业的保障措施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保障残疾人就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社区服务事业,应当优先考虑残疾人就业。

第十六条 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残疾人职业培训以及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 国家对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依法给予税收优惠,并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

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

第十九条 国家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应当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国家对自主择业、自主创业的残疾人在一定期限内给予小额信贷等扶持。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多方面筹集资金,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有关部门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农村残疾人,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三,2007年国家税务总局 民政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征管办法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的有关规定,现将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具体征管办法明确如下:

一、资格认定

(一)认定部门申请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符合福利企业条件的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超过25%(含25%),且残疾职工人数不少于10人的,在向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前,应当先向当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福利企业的认定申请。

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等集中安置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在向税务机关申请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前,应当向当地县级残疾人联合会提出认定申请。

申请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一条、第二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其他单位,可直接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

(二)认定事项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应当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五条第(二)、(五)项规定的条件,对前项所述单位安置残疾人的比例和是否具备安置残疾人的条件进行审核认定,并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审核认定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的真伪,分别由残疾人联合会、民政部门进行审核。

具体审核管理办法由民政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分别商有关部门另行规定。

(三)各地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在认定工作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向申请认定的单位收取任何费用。如果认定部门向申请认定的单位收取费用,则本条第(一)项前两款所述单位可不经认定,直接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

二、减免税申请及审批

(一)取得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单位(以下简称“纳税人”),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经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纳税人,出具上述部门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 2.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副本); 3.纳税人为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记录;

4.纳税人向残疾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支付工资凭证; 5.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二)不需要经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认定的单位以及本通知第一条第(三)项规定的单位(以下简称“纳税人”),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减免税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纳税人与残疾人签订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副本); 2.纳税人为残疾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缴费记录;

3.纳税人向残疾人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支付工资凭证; 4.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三)申请享受《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三条、第四条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残疾人个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出具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材料,直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

(四)减免税申请由税务机关的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内部传递到有权审批部门审批。审批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

92号)第五条规定的条件以及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出具减免税审批意见。减免税审批部门对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仅作书面审核确认,但在日常检查或稽查中发现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出具的书面审核认定意见有误的,应当根据《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作出具体处理。

如果纳税人所得税属于其他税务机关征收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将审批意见抄送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所得税主管税务机关不再另行审批。

(五)主管税务机关在受理本条

(二)、(三)项减免税申请时,可就残疾人证件的真实性等问题,请求当地民政部门或残疾人联合会予以审核认定。

三、退税减税办法(一)增值税和营业税

增值税实行即征即退方式。主管税务机关对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应当按月退还增值税,当月已交增值税不足退还的,可在当年已交增值税中退还,仍不足退还的可结转当年以后月份退还。当年应纳税额小于核定的退税限额的,以当年应纳税额为限;当年应纳税额大于核定的退税限额的,以核定的退税额为限。纳税人当年应纳税额不足退还的,不得结转以后退还。纳税人当月应退增值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月应退增值税额=纳税人当月实际安置残疾人员人数×县级以上税务机关确定的每位残疾人员每年可退还增值税的具体限额÷12

营业税实行按月减征方式。主管税务机关应按月减征营业税,当月应缴营业税不足减征的,不得结转当年以后月份减征。纳税人当月应减征营业税额按以下公式计算:

当月应减征营业税额=纳税人当月实际安置残疾人员人数×县级以上税务机关确定的每位残疾人员每年可减征营业税的具体限额÷12

兼营营业税“服务业”税目劳务和其他税目劳务的纳税人,只能减征“服务业”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服务业”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不足扣减的,不得用其他税目劳务的应纳税额扣减。

缴纳增值税或营业税的纳税人应当在取得主管税务机关审批意见的次月起,随纳税申报一并书面申请退、减增值税或营业税。

经认定的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纳税人实际安置残疾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应逐月计算,当月比例未达到25%的,不得退还当月的增值税或减征当月的营业税。

终了,应平均计算纳税人全年实际安置残疾人员占在职职工总数的比例,一个纳税内累计3个月平均比例未达到25%的,应自次年1月1日起取消增值税退税、营业税减税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纳税人新安置残疾人员从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的次月起计算,其他职工从录用的次月起计算;安置的残疾人员和其他职工减少的,从次月起计算。(二)所得税

1.对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规定条件的纳税人,主管税务机关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2.原福利企业在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期间的企业所得税,凡符合原福利企业政策规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条件的,仍可按原规定予以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计算方法如下:

按规定享受免征企业所得税的原福利企业,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免征应纳税所得额=(2007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2)×6

按规定享受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原福利企业,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减征应纳税所得额=(2007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12÷2)×6

2007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按原规定计算,不包括福利企业残疾职工工资加计扣除部分。3.各地税务机关应当根据本次政策调整情况,按有关规定调整企业所得税就地预缴数额。

四、变更申报

(一)纳税人实际安置的残疾人员或在职职工人数发生变化,但仍符合退、减税条件的,应当根据变化事项按本通知第一、二条的规定重新申请认定和审批。

(二)纳税人因残疾人员或在职职工人数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退、减税条件时,应当自情况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

五、监督管理

(一)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并会同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建立年审制度,对不符合退、减税条件的纳税人,取消其退、减税资格,追缴退、减税资格期间已退或减征的税款,并依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对采取一证多用或虚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第五条规定条件,骗取税收优惠政策的,一经查证属实,主管税务机关应当追缴其骗取的税款,并取消其3年内申请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92号)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资格。

(二)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应当建立专门管理台账。在征管软件修改前,主管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要建立专门管理台账,动态掌握纳税人退、减税限额及残疾人员变化等情况。

(三)各地税务机关应当加强与民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残疾人联合会等有关部门的沟通,逐步建立健全与发证部门的信息比对审验机制。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协调、指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通知自2007年7月1日起执行,适用原政策的纳税人,一律按本通知规定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税务机关可按本通知精神,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四,北京市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相关政策:

积极促进残疾人就业

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升残疾失业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深化就业服务,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多层次和多形式实现就业。

1.完善按比例就业制度。修订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方式,依法推进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和使用效益的宣传,引导用人单位依法履行安置残疾人就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义务。整合完善残疾人就业岗位补贴和超比例安置奖励等政策措施,适当提高补贴和奖励标准。支持用人单位开展无障碍环境改造和残疾人就业岗位开发。加强劳动监察,进一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保障残疾人劳动者合法权益。

中韩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制度比较 篇5

残疾人是社会中的一种弱势群体,他们由于自身和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之外,成为一种十分脆弱的边缘群体。关心残疾人,为残疾人提供福利与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完善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有助于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各种排斥,对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人权、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有效地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对中韩两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制度的比较,能够加快完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健康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层面对中韩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制度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有助于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体系制度建设的经验。一、四大层面的比较:

1、政府支持力度层面:

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立法不完善,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大量残疾人福利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大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从整体上还没有形成保护残疾人合法权益的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残疾人社会福利尚未走上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虽然我国宪法和《残疾人保障法》两部基本法律对我国的残疾人权益保护已经规范得比较全面,但内容规定过于原则笼统,不便操作。虽然《残疾人保障法》早已颁布实施,但对违反《残疾人保障法》、侵犯残疾人利益的人和事情无法进行惩罚,不能够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因此,面对大量残疾人社会福利的实际问题及特殊需要,往往只给予人道主义的同情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却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韩国既有政府机构亦有非政府机构。政府下设的残疾人组织机构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隶属政府的残疾人组织直接参与国家有关残疾人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负责向国家通报、反映残疾人的情况和呼声,协调政府与地方残疾人服务机构的关系(工作人员全部为政府官员);另一方面是非政府组织、又呈多元化的工作模式和服务形式。其中有社团办的,有个人办的。这些非政府组织设有专门的地区残疾人协会和多元化管理委员会,在韩国开展残疾人服务主要是以民间社会团体为主发挥志愿者作用,壮大康复服务队伍,为残疾人提供社会化服务是韩国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十多年来这一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特别是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有效的作用,得到了政府认可和社会的承认。另外,政府为了支持鼓励他们,投入资金为志愿者上了保险,以解除志愿者在服务中因事故造成的意外伤害和后顾之忧,建立奖励机制,为工作突出者颁发大奖,以此使这支队伍得以巩固并发展。

2、社会保障制度层面:

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筹资渠道单一.兴办残疾人福利事业,资金投入是第一要素。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筹资渠道较单一,这就造成了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资源不足。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在管理资金时只是充当保管员的角色,资金的保值增值率低,资金的挪用现象也时有发生。另外,残疾人福利实施中行政化现象的存在严重抑制了民间福利机构等第三部门的发育,也抑制了各种社会需求的发展。

韩国,被称之为是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近两年经济虽有滑坡,人均月收入一般折合人民币也在3万左右;残疾人、残疾儿童、老年人、失业者的社会福利、社会保障比较健全和完善。一是政府为了保障残疾人各类机构正常运转,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官办的残疾人组织机构每年的工作经费90%由政府下拨;民间社会团体、及个人办的非政府机构,一般政府拨款占60%,社会筹集占30%,会员收费占10%,从而保证机构的运转。二是对不同类别的残疾人,根据家庭收入和轻重程度,规定乘坐飞机、汽车,地铁均有优惠;低收入残疾人有医疗保险;在社区提供医疗、就业服务,利用公共设施可以减免费用等。300人以上的企业按照2%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对不雇用的企业有罚款制度。市政府为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投入资金占一般家庭收入的50%。

3、残疾人是否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的层面:

我国社会排斥使残疾人社会福利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一部分,长期以来遭到社会的排斥。由于社会偏见与陈腐观念的影响,残疾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是必须依赖别人、毫无生活能力的“残废人”。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遭遇到人们的嘲笑、讥讽、厌恶、歧视,或是可怜、同情。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实际上都将残疾人的人格和社会价值降一等,人为地将残疾人排斥在社会生活之外。致使全社会无法形成扶残、助残的良好风气,残疾人自己也自然形成一种自卑心理,不敢完全融入社会生活。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没有得到应有的足够的关注。

韩国残疾人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重视残疾人的移动权,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有些方面还纳入国家的法律法规。如残疾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一般情况主张随班就读,特殊情况要到特教学校,而且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专门教师。韩国的特殊教育具有完善的教育体系、一体化的格局、全纳教育思想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等。

4、无障碍设施是否完备的层面:

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服务水平低,无障碍设施不是太完备。韩国国内无障碍设施完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道路所有路口、行人道都有坡道。二是红绿灯的灯杆上都装有盲人导向的音响装置。三是各公共场所一般配有残疾人轮椅或电梯,停车场有专门的位置。四是公共厕所均设有残疾人专门使用的卫生间等。

二、启示和建议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残疾人工作起步较晚,残疾人组织的成立、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都与韩国有所不同,不能照抄照搬,但韩国很多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把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纳入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大盘子,整合好资源,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社会化的进程。把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纳入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大盘子,是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社会化进程的主要手段,目前,我们应着重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规定和在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中残疾人的基本医疗需求问题,研究解决在农村完善残疾人的康复服务网络、包括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服务、养老、托养等一系列问题。

二是加强对无障碍的宣传工作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改造。一是加大对这项工作的宣传力度。不仅在每年的“助残日”进行专门宣传,还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加大政府对无障碍工作的领导力度。韩国的无障碍设施普遍、齐全、科学、规范,很重要的原因是韩国有负责研究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专门机构,建议我国也应在有关部门设立相应的机构;三是尽早制定并出台首都无障碍条例;四是要加强新形势下社会捐助工作的引导和管理,要加强对志愿者的业务培训。加强宣传,形成尊重和关心残疾人的社会氛围,完善制度,加强对民办残疾人服务机构的管理。

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 篇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事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残疾人与主流社会的差距还在不断加大,甚至呈现边缘化趋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生活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佛教有句话讲:“勿忘世上苦人多”。有关部门的报告称:“我国每30秒就有一个缺陷儿出生”。在全国4000万贫困人口中,残疾人就有1000多万。

残疾人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社会问题。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根本改变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状态,真正实现残健融合,让每一个残疾人都有尊严和体面的生活,单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我们要切实落实好《国家十二五规划》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为残疾人朋友办更多的实事好事。创建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是加强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步骤,是拓宽助残扶残事业渠道、争取更多社会资源救助残疾人的重要举措。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社会各界与残疾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助残人士搭建了一个凝聚爱心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帮助残疾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支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基层组织网络的建设,促进这一慈善事业、新生事物健康成长。残疾人生活在乡村、街道社区,残疾人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最终落实在乡村、街道社区,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网络终端也应该在乡村、街道社区。省、市、县要建立残疾人救助基金组织,有条件的乡村、街道社区也应依法创建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浏阳市基金分会成立两年后,在全市37个乡镇、街道创立残疾人专项救助基金,在全国第22次助残日当天,发动全市力量,募集善款1400余万元,并计划在适当时间,将该组织的网络延伸到村、社区。浏阳的做法,得到了国家民政部和中基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希望浏阳的经验,能在全省逐步推广。

近年来,衡阳市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衡阳市分会的成立,表明全市的残疾人事业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衡阳市分会是我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第一个正式成立的市州级分会,这项工作衡阳走在全省的前列。希望还没有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分会的市州,学习衡阳市的经验和做法,积极创造条件,尽快成立残疾人福利基金分会,为残疾人朋友提供更多、更好、更全的服务。

残疾人福利基金分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基金分会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创新社会募捐和公益服务方式,努力开拓资金募集渠道。按照基金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规范管理,增强基金使用效果。把基金分会建设成为一个公开、透明、高效率和高诚信的品牌基金组织,使之成为推动我省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有力帮手。

中华民族具有扶残助弱的优良传统。《礼记•礼运》就提出了“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天下大同”思想。残疾人同样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中,残疾人不应该被遗忘。我们要把关爱的阳光播撒进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向生活的中心,真正“平等、参与、共享”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关心、帮助残疾人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同情别人的苦难只是一种人性的表现,解除别人的不幸才是神一般崇高的善行。马克思说过:“使人生具有意义的不是权势和表面的显赫,而是寻求那种不满足一己私利,且能保证全人类幸福的完美的理想。”希望有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残疾人事业,满腔热情地支持、参与残疾人工作,积极奉献爱心。各级残联要恪守“人道、廉洁”的职业道德,饱含感情、带着责任、满腔热情,全力做好残疾人工作。培根说:“残疾的人需要自我补偿。如果他们的灵魂是坚强的,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够把自己从卑贱的地位中解放出来,以消除世人对他们生理上的怜悯和轻视。”广大残疾人要继续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健康的心态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为富民强省贡献力量。

慈善事业,在东西方虽然有着不同的社会基础,但价值取向都是共同的。儒家思想一直尊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要负起“天下”重任,要有所作为。在西方,“社会责任”是高尚的使命,盖茨、巴菲特等富豪捐出数百亿身家,就是在履行慈善的社会责任。我们要搭建更多的平台,让更多有仁爱之心的团体和个人践行这种社会责任。

残疾人事业是一份爱心的事业、人道的事业、崇高的事业。残疾人需要平等,需要认同,不要歧视,不要怜悯。他们首先是人,是公民,一切非残疾人享有的权利,他们都应该享有。我们相信,在全社会的倾心关爱和支持下,残疾人会展现出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风貌,残疾人朋友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 篇7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应用指南(以下简称“应用指南”)解释的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发给职工作为福利、将企业拥有的资产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为职工无偿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等。但从目前企业实际工作来看,向职工低价售房、将外购商品作为福利发给职工通常也是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处理的。需要说明的是,应用指南中是将非货币性福利和职工福利费同归属于职工薪酬,但对二者又采取了分开核算的方法,即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属明细科目设置中建议设置“职工福利费”和“非货币性福利”两个明细科目分开核算。而非货币性福利是否应该归属于职工福利费统筹考虑,应用指南并未给出说明。

2009年11月,财政部在《关于企业加强职工福利费财务管理的通知》(财企[2009]242号,以下简称“《通知》”)作出了具体解释:企业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除职工工资、奖金、津贴、纳入工资总额管理的补贴、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和补充养老保险费(年金)、补充医疗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以外的福利待遇支出,包括发放给职工或为职工支付的以下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集体福利:(1)为职工卫生保健、生活等发放或支付的各项现金补贴和非货币性福利,包括职工因公外地就医费用、暂未实行医疗统筹企业职工医疗费用、职工供养直系亲属医疗补贴、职工疗养费用、自办职工食堂经费补贴或未办职工食堂统一供应午餐支出、符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的供暖费补贴、防暑降温费等。(2)企业尚未分离的内设集体福利部门所发生的设备、设施和人员费用,包括职工食堂、职工浴室、理发室、医务所、托儿所、疗养院、集体宿舍等集体福利部门设备、设施的折旧、维修保养费用以及集体福利部门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劳务费等人工费用。(3)职工困难补助,或者企业统筹建立和管理的专门用于帮助、救济困难职工的基金支出。(4)离退休人员统筹外费用,包括离休人员的医疗费及离退休人员其他统筹外费用。(5)按规定发生的其他职工福利费,包括丧葬补助费、抚恤费、职工异地安家费、独生子女费、探亲假路费,以及符合企业职工福利费定义但没有包括在本通知各条款项目中的其他支出。

从《通知》中的规定来看,职工福利费的范围包含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福利两个部分内容,其金额的提取规模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即非货币性福利的预提数额应纳入职工福利费的提取规模之内。

二、企业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核算的理解与政策把握

根据应用指南的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但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一般纳税人在增值税实行价税分开核算的情形下,账面产品的售价并不包含增值税税额;第二,小规模纳税人在实行简易核算办法条件下,虽然在存货采购环节实行的是价税合一模式,并没有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反映,但其产品销售业务仍然采取不含税售价和增值税分开核算的办法,只不过其适用的征收率水平有别于一般纳税人;第三,企业将自产的产品对外销售时,其价内税金额通常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反映、或者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只有资源税在企业某些产品存在二次加工的条件下会出现计入“生产成本”科目的问题。由此可见,将销售环节的增值税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的做法缺少政策方面的支持。从另一方面看,按照公允价值反映产品成本或者期间费用,意在账面尽可能规避掉此类业务可能产生的“盈利”。但从实际核算的影响看,除非在当期产品全部用于职工非货币性福利发放且没有期初产品库存的条件下,或者用于职工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的产品单独核算,否则当期企业账面仍会产生所拥有的“盈利”。需要说明的是,将含有增值税额的公允价值计入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不仅对增值税价税分开核算的规定存在误解,而且在账面上客观产生了“技术性”亏损数额的事实,显然是不能接受的。另外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是,将含有公允价值的增值税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会使产品成本包含增值税税额。解决的办法是冲销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中含有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即按照增值税销项税额,借记“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科目。

核算举例如下:具有一般纳税人身份的甲企业2013年1月应付职工工资总额及其福利费1260000元,其中:生产工人工资及其福利费882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及其福利费252000元,产品销售人员工资及其福利费126000元。企业将自身生产的新产品空气净化器作为福利发给企业全部员工,其出厂价格共计440000元(不含税售价),其中,生产工人工资应分摊308000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应分摊88000元,产品销售人员工资应分摊44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冲销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中含有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结转代扣个人所得税款54000元中,包含企业非货币性福利而应由职工负担的个人所得税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同时,按照该产品的出厂价格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期末,按照规定的成本计算方法结转本期全部产品销售成本共计2280000元中,包含企业非货币性福利部分的产品销售成本。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三、企业低价向职工出售住房核算的理解与政策把握

与企业直接向职工发放住房补贴不同,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职工出售住房属于企业向职工提供非货币性福利。目前普遍建议企业在出售住房时,应将企业补贴的金额分别情况处理: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了职工在购得住房后至少应当提供服务年限的,企业应当将补贴金额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并在服务年限内平均摊销,根据收益对象分别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如果出售住房的合同或协议中未规定职工在购得住房后必须服务年限的,企业应将补贴金额直接计入出售住房当期损益。

此类建议至少在核算中忽视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企业将购进或者自建的职工住房出售给职工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处置行为,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第二,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13号)规定:单位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间,按照政府规定的房改成本价格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职工因支付的房改成本价格低于房屋建造成本价格或市场价格而取得的差价收益,免征个人所得税;单位按低于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出售住房给职工,职工因此而少支出的差价部分(职工实际支付的购房价款低于该房屋的购置或建造成本价格的差额),应属于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显然,文件并未在政策方面支持按低价向职工售房少支出的差价部分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处理。

第三,企业与买房职工所签署的劳务服务年限协议对低价售房并不存在税收方面的任何影响,即当年应负担的个人所得税款及其企业所得税款都应该在当年完成缴纳。将低于成本的差价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而在后期按照企业与买方职工所签劳务服务协议分期结转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并无任何实际意义;而从另一方面讲,企业低价向职工售房属于非日常发生业务,其给企业带来的账面损失自然不能列入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而应当以“营业外支出”科目列支。同时,还应该反映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属“非货币性福利”明细科目作金额增减。其理由是:低价售房虽在国家税务总局相关文件中规定按照“工资、薪金总额”计征税款,但此项业务的实质仍应定义为非货币性福利补贴。将“偶发”的补贴金额计入工资、薪金总额进行核算反映并无实际意义且与费用核算规则相悖。

举例如下:丙企业购入住房160套向职工低价出售。该企业有资格买房的职工共160名,其中管理人员20名,销售人员10名,生产一线职工130名。丙企业向三种职工出售的住房买价分别为60万元、50万元、40万元;而出售价格分别为48万元、40万元、32万元。假定所有职工均在本年度中购买了住房。企业在实际售房时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收到的售房款全部存入银行,同时结转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款24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售房结束,结转低价售房损失金额13800000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四、企业将外购商品以福利形式发给职工核算的理解与政策把握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及其应用指南中都并未涉及企业以外购商品作为福利发放给职工的问题,只是《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第二十五条规定了“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并同时规定了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应以公允价值计量。

笔者认为,对于此类业务的会计核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第一,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将货物用于职工福利应当视同销售货物,就是属于所得税款计算中的应税收入项目,换句话说企业应该负担相应的所得税费用支出。

第二,企业外购商品初衷是作为销售而采购或者为了进行福利发放而采购,因而并不存在后续的生产消耗并形成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的问题,自然不会存在按照公允价值及其受益对象,预提非货币性福利并计入相关产品成本与期间费用的账务处理问题。

第三,由于企业外购商品初衷是作为销售或者就是为了进行福利发放,因而企业购进商品时是作为“库存商品”增加处理的,其后期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时候应该是作为“库存商品”出库处理,并将其金额结转至“主营业务成本”科目。从核算的角度看,不建议企业在预提福利费时单独将外购商品的公允价值计入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同时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的“非货币性福利”明细科目的作法,是因为这种操作会引起非常突出的问题:虚增或叠加了企业存货的价值,同时虚增或者叠加了企业的营业成本,且企业不会由于此类业务的出现而带来任何的现金流入实惠。因而剔除非货币性福利预提,采取将其数额从“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下的“职工福利费”明细科目转入“非货币性福利”明细科目,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做法。这样做还有一个理由,非货币性福利是纳入职工福利费进行总额控制,即在预提职工福利费时应将其考虑在内。

举例如下:某一般纳税人乙企业2013年1月将外购商品作为福利发放给本企业职工。该商品每件不含税售价100000元,增值税率17%。企业发放的非货币性福利数额为进货成本83000元。企业发放福利时的会计处理如下:

当期发放工资时,结转代扣个人所得税款51200元中,包含企业非货币性福利发放而应由职工负担的个人所得税金额。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 篇8

关键词: 特殊教育 社会福利 问题与建议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残疾人群体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受到重视。该群体需要系统化、制度化、高度稳定性的国家福利救助及社会救助。“残疾人社会福利不仅是指国家和社会为残疾公民提供基本的物质帮助,而且理应根据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给予残疾人相应的医疗、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权益保障,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1]。

对于残疾儿童而言,接受教育是其社会化的重要平台。“特殊教育指的是针对具有不同类型及不同残疾程度的学龄残疾群体实施的各级各类教育,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该项事业在我国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亟待完善之处。

一、对呼和浩特某特殊教育学校的调查引发的思考

首先,笔者通过对特教学生进行相应考核,即从数学和语文两方面进行测试,数学试题方面是根据正常教育学校所用教材习题考查特教同年级学生,试题类型为计算题和应用题。语文试题则是根据正常教育学校所用教材习题考查特教同年级学生,试题类型为古诗填词和小作文。以国家公认的学业检测合格线为测量指标,探究正常学校及特殊学校在基础教育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性,若有差异性,则探究其原因。并对该学校课程设置进行分析,以此验证对于不同类型的残疾儿童是否进行因材施教。其次,笔者对该校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于现在所受教育的感想。对老师进行访谈,了解老师对特教事业的看法。对学生家长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特殊教育的态度。在进行上述工作之后,笔者发现以下问题。

(一)特教师资水平和课程设置有待提高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该校老师总体年龄偏高,对年轻老师的吸纳力小,并且没有专业社工师资配置。在访问年龄较大的教师时了解到,很多年轻老师不情愿来这里教学,因为相对于正常教育学校来说,这里压力更大但收入偏低,并认为在这里工作没有前途,所以来到这里工作的年轻老师,很多是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仅通过简单选拔考试即被录取。

在特教课程设置方面,笔者发现该特殊学校设置常规课程之外,还设置残疾康复课程,但这些课程因设备未齐全,并未开设。此外,该校开设职业技术课程,但仅是十字绣一门,较为单一。

(二)特殊教育挥之不去的“标签”

其实,导致残疾人教育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残疾人本身,而很大程度上在于社会对残疾人的“标签视角”,表现为特殊教育时效与内容严重滞后。笔者调查发现,以聋障碍学生为例,所用的教材为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聋人教材,在时效性上严重滞后;在内容上,所授知识普遍低于正常学生教材2—3年,这就人为导致残疾儿童在完成基础教育之后普遍达不到正常高等教育所要求的水平。人为地给残疾儿童贴上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就一定比常人低的标签,并以此建构一整套关于残疾人接受知识能力低下的知识体系,无法切实保障残疾人公平受教育的权利。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脱节

家庭是人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是连接残疾儿童接受特殊教育的桥梁。但是在该学校,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情况。该学校实行寄宿制管理模式,家长大多把孩子寄宿于此。据笔者调查学生的回家情况看:来自本市的学生,一个星期回一次家。来自旗县和外地的孩子,只有暑、寒假才可回家。当笔者问及他们想不想家时,他们的回答是想家但是不想回家,原因是不想给家人添麻烦。同样,笔者访问正巧来看望学生的家长。家长表示,她很想让孩子待在身边,可由于工作不得不送到寄宿制学校,相信学校能够给孩子专业的照顾。当笔者问及老师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情况时,老师普遍回答家长很少与老师交流,他们大多忙于工作,有的家庭还有健全的兄弟姐妹,交流就会更少。这样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不畅,也就不能给予性格各异残疾儿童合适的教育方案,不利于其成长。

二、社会福利视角对当前特殊教育情况的审视

(一)当前我国社会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

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尚未健全,这无疑会影响特殊教育的发展。家庭、社区、政府、社会没有形成契合的扶持锁链,由此导致残疾儿童特殊教育事业仅处于一种政府经济扶持的单向投入状态,社会关注度较低,未形成覆盖型的社会支持网络。

(二)特殊教育事业社会福利投资渠道单一

多元化的筹资渠道是社会福利资金充足的重要保障。由于我国残疾人在很大程度上陷入了因残致贫的恶性循环,残疾人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都不高,而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资金的来源仅限于税收和捐助两个渠道,资金来源狭窄,所以会出现部分地区残疾群体难以得到较好的经济扶持与帮助。

(三)特殊教育社会福利水平较低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家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体现为针对残疾人的社会福利资金的逐年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特殊教育在其中所占比例并不大,相较于正常教育投资而言,更是微乎其微。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配置上,教师培训等方面都需要充足资金支持。

三、完善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社会福利方向对策建议

(一)单向消极福利转变成为自助型积极福利

“消极福利是属于生存型、单一的、单向的福利,仅提供外在的物质性福利或现金福利而维持人的一种生存状态”[3]。对于残疾儿童来说,如果仅给予他们基本的物质型保障,而没有给予他们完善的社会化平台,那么该弱势群体会在一定程度上丧失抗击风险的能力,难以走出困境。

特殊教育事业有赖于积极型社会福利的开展,即是一种发展型,社会融合型的福利方向。有效发挥国家、集体、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得残疾儿童不仅接受物质性补偿,而是能够让他们接受完善的特殊教育,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与潜能,从而缩小与普通人群的能力差距,亲自打开“上帝为他们敞开的另一扇明亮之窗”。

(二)加强社会福利的社会化程度,拓宽资金来源

推进残疾人社会福利事业,传统的财政投入筹资渠道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即使我国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多,但毕竟投入这方面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应挖掘不同的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公益企业,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形成社会成员互帮互助的氛围,减轻政府和家庭的负担。

(三)提高社会福利倾向性,合理配置基础教育的教育资源

因为残疾儿童处于“弱中弱”的地位,所以在对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上,为维护“弱中弱”的残疾儿童群体的利益,尤其是深切关系到残疾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特殊教育事业,应加大扶持力度。合理配置基础教育资源使残疾儿童拥有同等受教育的机会,同等质量的教育,同等的学业成功的机会。

特殊教育在我国教育产业方面是一个朝阳新兴事业和学科,我国已经走出了最初几步,当然有些不足需要完善,有些制度亟待健全。只要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进行不懈努力,吸收国外的优秀的经验,那么我国残疾人的教育事业就会取得更大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琼,王玉娥.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3(6).

[2]黄晶晶,刘艳虹.特殊儿童家庭社会支持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6.

[3]解佳龙,何山.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理论月刊,2009(9).

[4]周沛.积极福利视角下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J].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残论坛事业发展论坛.

[5]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上一篇:教育质量是留学生选择目的地的主要考虑下一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以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