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2024-10-10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精选8篇)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以人文为中心,又涵摄宇宙万物。抬头看,犹如千层宝塔,非登高不能望其远;闭目思,好似万丈深渊,非临渊不能探其究。从古老的《易经》到诸子百家,从正统的儒家经典到儒释道的三足鼎立,无一不注重人格的完美、理想的追求和以修身为本。正是这种文化铸就了中华民族永生不朽的灵魂,酿就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血液,更成就了世界的历史,为世界创造了无数不朽的第一。“1986年,英国著名学者坦普尔出版了《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是在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指导下写成的。他在书中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是源于中国。他介绍了古代中国的100件发明创造,称之为100个‘世界第一’”。[1]考察这一百个第一,都出自于中国的元代以前。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可以培养出第一流的世界级发明创造的人才来的。又如德国教育家卡尔?伯克博士所说:“中国人民勤劳、聪明,为人类文化作出的贡献,至今令人赞叹不已。我们德国人总说,当我们的祖先还穴居在树林之时,中国人民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倘若中国教育事业得到发展,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2]卡尔?伯克博士的这段话不仅是对中国文明的高度评价,更揭示了一种关系:我们中国的教育不能脱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本质所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革,几千年以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正被荡涤着,变革中的教育也几乎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归宿,陷入了深刻的精神迷惘。我们的教师上课是为了传达考试大纲的知识结构要求;我们的学生埋头苦干,是为了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即使是进入大学的大学生们,大多数时间也是用在英语和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上,而剩下的少部分时间才是用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上。近期,我在校文教书店做的一次“课外阅读”调查显示:78%的同学在“最喜欢的书”一栏选择了《红楼梦》、《论语》等,然而在“看得最多的书”中选择了英语、计算机等实用书籍的却达到了72%。有同学说:“现在课程紧,又忙着过级,哪有时间读那些‘闲书’啊?这些书又能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追逐的只是一个世俗的现代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效率、功利、成功似乎成为人生的全部意义。我们的评判标准也逐渐由过去注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完善的人格,转向注重人的功利取向和社会实用性。我们的很多同学,早已忽视了精神的充实和情感的浪漫,浮躁地追求着个性与自我的貌合神离,趋之若骛地扑向了功利性,高效性的纯工具理性和急功近利的思维方式正迅猛地吞噬着一切高品味文化。也就是说,教育的这种功利性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向了迷惘的境地,导致了我们教育丧失了最为本质的人文性。为此,笔者提供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法仅作参考。

一、提倡人文性教育

中国当前的大政方针是以人为本,德法统一,建设和谐社会的治国方略。当前的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要与此方针相结合,提倡人文教育,建立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人性”的教育,使教育人道化和人性化,其手段是要加强科学与文化的结合,坚持科学性与倡导“人文精神”相结合。所谓“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人”的基本立场。“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要求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当然,我们的“人文教育”不需要口号、呼声,而是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站稳脚跟,使他们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良性格的人文精神;培养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追求“舍生取义”的崇高人格、“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厚德载物”的兼容精神。

二、充分挖掘文化宝藏

我们要充分挖掘文化宝藏的可利用性,注重博物馆和图书馆的利用。我们的文化,多是以历史典籍、文物古迹、文艺作品等客观形式流传下来并呈现出来的,它是世代人智慧的象征,是中国人坚韧性和创造精神的结晶。我们的教育应该创造这样的条件,让青少年有机会去触摸、去了解、去关注这些蕴含了数千年文化的客观事物,让青少年领略它的璀璨,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它们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或图书馆里的线装书,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智慧并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让青少年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让他们不只是算计事物对于自己的功利价值,而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精神的归宿与寄托。

三、营造高品味的学校文化环境

高品味的学校文化环境可用“文”、“雅”两个字来概括。“文”体现知识,不仅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而且在整个校园环境都应该体现文化的气氛。学校的历史文物、名胜景观和花草树木该有标牌说明;道路房舍、实用设施和工作规范等有明文指南。“雅”是高雅、雅致。学校要体现高于社会的文明格调。景观布置、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要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熏陶。总之,校园的环境该使任何人一进入校园便能意识到一种文化,感受到一种科学人文的气息。校园处处传达的是一种崇高广博、自然深邃的文化气息。

四、重视精神文化生活

适时邀请校内外学者、思想家、文学艺术家以及各界名流登台讲演。集人文、社会与自然学科知识和思想精粹,聚时事和人物焦点,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为一体,开办一系列面向全校师生的人文讲座。另外,积极倡导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丰富校园文化,活跃学校文化氛围,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提高他们的人文性和科学素质。带动全校各种读书会、沙龙、学生社团等多元文化的文化活动,形成浓郁典雅的文化氛围。

当代青少年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不是通常所说的拥有某种职业或某种学历,而是意味着能够运用理性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客观真理、关心人类前途和命运的脑力劳动者。对于当代青少年,他们应该不只算计事物对自己的功利价值,而是更多关注自己的全面发展;他们该不是无条件地顺应时尚与潮流,不是盲目顺从于规范的体制,而是有自己独立的体验能力、独立的人格;他们不该是狭隘的个人主义者,而是有一种博爱的胸怀,对于他人、社会及自然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不断追求中获得生命的提升、找寻精神的归宿。

总之,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着眼于青少年思想精神的传承与拓展,我们的教育应该大张旗鼓地鼓励精神的充实、人文的追求;应该毫不怠慢地营造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使之成为学子们终身牵系的灵魂故乡、文化家园;应该理直气壮地树立传统文化的权威,使学校成为莘莘学子心驰神往的学术殿堂。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

注解:

[1]张壮年、张颖震,《中国历史秘闻轶事》,山东济南画报出版社2003年P214。

[2]1998年9月14日《光明日报》。

参考文献:

⑴董广杰,龙的传人与龙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透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⑵李淑贞,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教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⑶钟明善,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1。

⑷云慧霞,北大问学者[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翟启明,西华师大文学院教师;陆燕,西华师大文学院2004级语文学科教学论硕士研究生。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青少年是弘扬民族精神的重点人群, 也是新一代民族精神传承的中坚力量。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选择性和成长性, 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渐行渐远不断提醒我们, 教育青少年勿忘传统, 是当代教育者肩负的历史使命。为此,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 真正击中了当下教育任务的关键。

目前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深度和广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重知识讲授, 轻内涵提升。目前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中不乏对于传统文化重要性的阐释以及文字说教, 在具体的教学中, 教师则更注重在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的表层含义, 忽视学生对民族精神的把握和传统文化内涵的领悟。

2) 教学内容孤立, 教学方法生硬。较之于基础课程, 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部分地区没有适合本地区学生特点的教材, 教师授课照本宣科, 缺少深入的讲解和知识内容的发散。

3) 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感染力和效果欠佳。从某种意义上说, 传统文化的教材只是教学内容的指导大纲, 对问题的阐述不够深入具体。

4) 社会重视度有待提高。我国各地对传统教育重视度近年来显著提升, 随之上升的还有大众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度, 但仍然存在传统文化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针对以上现象,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质量和水平:

1) 由表及里展开传统文化教育, 治标亦治本。传统文化中概念阐释和部分习俗文化介绍只是传统文化的皮毛, 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质应该是行为习惯的培养、思维方式的丰富和深层次的道德指导。肤浅或者过于教条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容易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抗拒心理甚至无端偏见。而对传统文化的一味模仿和简单继承, 忽视创新也是传统文化教育之大忌。简单地对其他地区、学校教育方式的生搬硬套往往会适得其反, 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应结合本地历史文化背景以及青少年成长特点的实际, 更应追求的是在日常教育中对本地传统文化的渗透, 逐步引起青少年学生的情感共鸣, 进而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以及探求渴望。对于教育方法和形式的创新也应结合本地实际, 中华大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养育了具有浓厚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少年, 让青少年在思考和实践中领悟民族精神, 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本质, 为未来就业实践积蓄其强大的精神力量, 服务社会, 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2) 系统性教学, 树立宏观文化理念。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青少年思维具有很大的独特性, 一方面, 开始慢慢形成世界观的雏形, 对绝大多数事物有了自己的价值观, 抽象思维日益占主导地位。从判断推理能力上看, 已逐步能使自己的判断恰当, 推理合乎逻辑。另一方面, 学生的思想仍是不成熟的, 思想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片面性。如若缺乏合理体系, 将对学生关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产生消极作用。教师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中应从学生成长阶段以及学习特点的整体把握, 有侧重有计划的逐步渗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从学生成长全局把握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学习的节奏, 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方案和教学计划, 才能有的放矢, 对症下药。

3) 立体教学, 多样化课堂。对传统文化课堂教学的补充分为纵向剖析和横向延伸两个方面。纵向剖析就是要深入解读教材内容, 精辟论述某些观点, 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内涵的理解。横向延伸就是指老师讲课要不被教室限制住, 形式要多, 思路要广, 角度要新, 不仅应突破教室的单一限制, 推开窗门, 走到室外, 加以发挥, 展示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让传统文化教学应做到既有深度, 又有广度。

4) 提高社会重视度, 提升社会责任感。政府层面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关部门应多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 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端正态度。

另外, 青少年传统文化认知水平的提升是全社会的责任。青少年学生家长应丰富自身的传统文化, 从小注重对孩子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媒体应充分发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且要注重净化传统文化, 相关媒体应注重更多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

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穿插在传统文化教育中, 促进青少年爱国, 明史, 知礼的优秀个人素质, 感悟中华文明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和杰出人物的贡献, 了解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 看待外部世界, 认识国家前途命运与个人价值实现的统一关系, 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安全和利益。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可以对主流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规范、培养健全青少年的人格, 塑造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 有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只有赢得青少年, 才会赢得长足发展。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 民族盛衰之学”。各级教育部门有责任也有义务重视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的成长影响力, 发挥其对于社会文明建设以及充分引导其服务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观念深深根植于心, 将教育事业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龚贤.中国传统文化概论[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 2001, 7.

[2]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J].学术期刊, 1986, 12.

浅析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3

一、深远持久的教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对青少年而言尤其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道德素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道德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得到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哺育和熏陶,对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形成将产生深远持久的作用。二是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中华传统思想中秉承伦理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若是理解了孔孟之道,待人接物就会更加通情达理,心平气和;像《弟子规》、《颜氏家训》、《治家格言》中部分经典文章传递的传统思想一直以来都是青少年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必修课。三是改善知识结构。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发展历程中,以儒教为主,兼取道、佛之长,其精华灼灼闪光,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基本观念、情感、思想和态度,蕴藏着许多哲学理念和道理,对每一个人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改善青少年在文学、美学、历史、道德等各方面的知识结构,对他们的成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良莠不齐的教育现状

加强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时代提出的紧迫课题,也是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规划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旨在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但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以应试教育为导向,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单纯地让学生记忆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相对缺少对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涵养的深入挖掘和宣讲。

我们对宜春市100名十岁以上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个人基本情况;对传统文化掌握的情况;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态度;对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态度;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获取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等。问卷结果表明,有92%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喜欢”或“非常喜欢”,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少年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远远超过他们现有的文化资源。但调查又发现,有59%的学生说不出或说不全“四书五经”包含哪些著作,44%的学生不知道《黄帝内经》是关于哪方面的书,21%的学生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在传统文化课程的内容单薄、教育途径单调、教育方式刻板等。所以,我市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任重道远的教育任务

由于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无疑是当前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但传统文化教育又是一种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因此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还须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的配合。

1.国家层面—建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屋顶”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传统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国家应该从制度层面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贯彻,在教育实践中,国家应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用制度保证中小学传统文化课堂实践的常态化。运用完善制度使之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彻底避免传统文化教育沦为形式的可能。

2.学校层面:盖好传统文化教育的房体

基于长久积累的教育偏见,以及应试教育带来的诟病,学校应主动转变固守的教育理念,摸索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课堂。在学校教育的舞台上,打造一支乐于从事这方面教学的师资队伍是最关键的举措。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尤为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专门的教师队伍。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有些学校把传统文化课列为选修课,采用大班授课制,授课老师为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这种做法其实弊大于利,然而并没有把课堂常态化,往往会陷入流于形式的漩涡。当然再好的理论也要与实践相结合,传统文化课堂从内容上看也不能仅限于讲授理论课,更多地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相结合,借助各种形式的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书法比赛、辩论赛、朗诵会等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的传统思想精华。这样的教学实践效果才会有事半功倍之功效。

3.社会层面:围好传统文化教育的围墙

伴随着中国社会节奏的日新月异,社会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还没有回归到正常轨道,有些年轻人甚至家长依然漠视传统文化的精华带给我们的营养。当然令人欣喜的是,一些民间力量已经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队伍中,以官民办结合或民办的方式创办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传统文化教研机构,有些机构甚至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全方位地打造青少年,引导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相统一;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温故知新,学思并重等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可持续的学习理念。这些都是一些值得推广的传统文化教育形式,可供学校教育学习和借鉴。

传统文化要在当代社会生存和发展,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文化传承者必须时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在家庭教育这个无法短期衡量的阵地上,形成系统的家教思想与理念,以儒家的精神突出“做人”的教育目标。良好的家风和家训等突出“礼仪”与“身教”,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待人接物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4

悠悠华夏,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以祖国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传统引以为豪。而如今21世纪到来的今天,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要使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继承与创新中国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的经验和智慧的积淀和宝藏,是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支柱和文化遗产。而如今善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的青少年们却一味地追赶潮流,把老祖宗的优秀遗产一点一点遗失。能够接受新东西固然好,但是我们不能舍本逐末,在接受新事物同时也应该继承与发扬遗传下来的优秀文化。

针对此项问题,本人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对象为几个高校在校高中生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高校在校生发放问卷,经数据统计,30%的学生热衷于国外游戏、电影、电视剧等。21%的学生承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不文明现象。19%的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了解较少。25%的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上下几千流传下来无数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统中的科学精神、崇德尚义,独特的审美品格对青少年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包涵了各个方面,对人们生存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其经过历史洗礼流传下来的大量优秀文化,更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基础。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有素质有能力的接班人才能使中国长存!

经过此次调查,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出现的问题。

青少年们对传统文化到底包涵哪些缺乏全面的认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教育。教育不仅仅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家长是孩子成长历程中最早的老师,家庭教育做得好,家长文化水平高,对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家长可以以老一辈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育。文明礼貌的习惯,尊老爱幼的思想,谦虚谨慎的态度以及对古老中国流传下来的民间习俗都可以对青少年了解和学习祖国传统文化有帮助。正所谓耳濡目染,家庭教育的影响在无形中起着重要作用。社会是个好“学校”,青少年虽然未走进社会,但难免会与社会有或多或少的接触,学校虽然是传递文化的场所,但是一堵围墙无法将校园与社会隔离,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得好,对青少年教育也有帮助。比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在社会的普及与宣传对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心理素质都会有广泛的影响,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达到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社会需要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青少年去接触,去读懂中国传统文化,一步一步的培养、诱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珍视传统文化,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值得特别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的教育设施、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对青少年有直接影响。我国普及的九年义务制教育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让广大的学生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名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有古老中国人的智慧,比如响彻世界的四大发明,伟大教育家孔子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崇德尚义,以德育人,以德醒世,以修、齐、治、平为理想的思想,还有流传下来的古典书籍等,这些东西在书本的呈现,对青少年教育有着最最关键的作用。所以,要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对青少年教育有意义,教育是根本。

外国文化和思想的传入,新思潮的影响对青少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思想程度的影响。学贯东西固然好,但我们青少年们不能一味地全盘接收外国文化与思想,应该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项调查中出现的有少部分青少年一味追求外国游戏,外国电影电视剧,我认为是有必要引导一下。中国古老的精粹文化,比如京剧、昆剧等,中国的伟大发明创造等都应该是青少年们学习的典范。外国文化的确有其值得学习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偏安于一隅,对外国文化盲从!外国的游戏对学习为重的青少年是一种毒害,外国偶像剧更是让有些学生盲目追赶潮流,这些是不值得提倡的!对与外国文化与思想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智的价值判断,批判地吸收借鉴,从而学以致用,但应该牢记,中华民族文化才是我们的根!青少年教育是一项重大的基础工程,它就好比是祖国这项伟大建设事业的根基,必须稳固牢靠,打好根基才能使中国这座大厦屹立不倒!

中华优秀文化传统需要弘扬,青少年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培养了民族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我们也可以让祖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1世纪是开放的世纪,世界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世界,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继而加入WTO组织,国门打开,外国文化潮涌,我们也可以让外国人开开眼界,认识下中国优秀文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在此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主人翁的青少年只有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一定认识才能更好地使中国文化熠熠发光。如今孔子学院遍及世界各地,外国人纷纷来华学习工作,世界各地人们学习普通话,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有着无限的自豪,更体现了我们将国家与个人融合在一起的高尚情操。文化需要传承,做接班人的青少年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祖国传统优秀文化,做个称职的接班人!同时也对外显示我们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今天我们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在青少年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看到文化传统的历史局限性。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一个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在如今有一些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所以,我们就很有必要在古老和现代中寻找能相互碰撞、产生火花的东西。比如我们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先从古老艺术中去发掘富有时代感、易于被青少年接受,能激发其兴趣的东西,先培养青少年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然后再循序渐进,将古老与现代进行创造性的结合。我们应该从青少年自身发展的特点着手,不能强迫他们接受一些东西,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比如可以从兴趣入手,培养青少年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可以充分利用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社会文化资源,鼓励青少年进行体验、学习,更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使传统文化的学习更有趣、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继承优秀传统,激扬时代精神,贴近现实生活,大胆进行创新,积极从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践中汲取养分,赋予其鲜明的民族特征和时代精神,努力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领会其内涵,把握其本质,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青少年教育中大放异彩。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我们不仅能发现文化传统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更能从中领悟到对青少年的教育的出发点和措施。

优秀文化传统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磨练一个人的意志。青少年们如果能从小受到这样的文化传统,那么必定这样的青少年能比其他没有受到这种文化传统熏陶的青少年少走弯路,必定能更早的走向成功。

从本次报告的结果和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告诉我们,国家必须大力弘扬优秀文化传统,针对青少年的教育,采取有力的措施,从课本、阅读等方面,想广大青少年传播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让他们从小在这样的优秀文化传统下成长。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代表着国家以后的发展动力和源泉,只有青少年培养教育好了,国家的将来才有希望。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青少年的教育密不可分,大力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宣传和推广、大力加强青少年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才能是国家一步一步走向强大!

中文系0902班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5

系列教育活动总结

为开展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校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的有关指示,按照要求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现将活动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活动前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和宣传

接到活动通知以后,我校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组织学校教职工开会传达有关精神和指示。经过讨论商议,我校制定了详细的活动开展计划方案。

(一)分组进行活动部署安排

学校部分领导和老师分成四组,三个小组分别负责“小小百家讲坛”演讲比赛活动、“墨香书法展示”活动、“寻访红色足迹”活动的实施计划、宣传和开展等相关事宜,第四小组负责管理、监督、实施和后期工作,分工明确,落实到位。为了活动能够开展的更有成效,实施奖励制度,在活动开展前、中、后分别进行评比,选出活动开展最好的小组,在校内进行表彰。

(二)活动开展宣传广泛,氛围浓厚

相关工作安排到位之后,各小组积极投入到活动当中,在校内外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各小组的提议,我们在班级进行了倡议,各活动负责小组在每个班级进行了深入的宣传,各班级积极响应,学生们参与热情非常高,都积极踊跃报名。每个班通过班会的形式选出了一批优秀选手代表,分别参加校内的总决赛。除此之外,我校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报道和更新,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参与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上。

二、活动开展顺利进行,校园处处异彩纷呈

(一)“小小百家讲坛”演讲比赛活动

经过班级推选,到级段选拔,再到校内决赛,同学们积极参与,经过充分准备,在赛场上脱颖而出,为我们奉上了一场场精彩的个人秀。通过比赛,不仅涌现出了一批口齿伶俐、能说会辩的小小演讲家,而且体现出了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参赛者纷纷表示,通过演讲,他们更深入了了解了中国古典文学、民族文化及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也对发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更加有自信。

(二)“墨香书法展示”活动

欣赏和学习书法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而且能够更加珍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粹,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负责该活动的小组领导老师和学生,积极组织发掘推荐师生的书法作品,并选取好的作品在校内进行公开展示、公开投票,分别选出了最受师生欢迎的书法作品和最有内涵的书法作品,并对其进行表彰。

(三)“寻访红色足迹”活动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精神,雪枫中学更有责任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该活动的负责小组成员有条不絮地组织下,学生认真地阅读革命传统故事,利用自习课时间自发观看了红色电影,并且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该组成员还组织了形式较为新颖的“重走长征路”的素质训练项目,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趣味体验。小组的领导老师组织学生去彭雪枫纪念馆参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彭雪枫将军的英雄事迹,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进一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在教育活动结束之后,我校文学社组织了以“寻访红色足迹”作文比赛,让学生将在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在参赛作文中,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学生们深深的爱国之情和对革命英雄的崇高敬意,令人感动和欣慰。经过筛选,《拜访红色圣地》、《拂晓终将来临》、《梦里依稀英雄魂》、《英雄殉国,魂佑疆土》最终代表我校参加省教育厅的征文比赛。

三、活动开展管理到位,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在三项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第四小组为了加强学生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了活动安全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落实安全措施,在活动前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活动开展前后,负责小组加强监管,充分调动后勤人员积极配合,严格把关,层层推进,正是这样,活动才得以顺利且精彩进行。第四组的工作也是获得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四、活动后及时总结经验,反馈信息

三项活动相继开展,令雪枫校园熠熠生辉,本次系列活动成效十分显著,达到了活动开展的目的。在活动开展之后,我校又召开了全体会议,对小组进行了表彰和鼓励,各小组也都针对各自负责的活动进行了工作汇报和深刻的总结,为以后的活动的继续开展积累经验。经过这次活动,学校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希望以后活动能够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6

2014年09月27日 16:37: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成淑君

9月9日,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表示,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一讲话,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关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也再次被推到了舆论的前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大转型、大变革的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也经历着日渐猛烈的冲击。一方面,传统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个体本位、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大行其道,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错综复杂的局面。而共同理想、信念的缺失在一部分人中造成“精神危机”或者说“信仰危机”等焦虑情绪的弥漫。另一方面,商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又使传统文化面临着被过度消费或快餐式消费的困境,严重“被商业化”,甚至被扭曲和破坏。如社会上打着弘扬传统文化旗号开办的各类“国学馆”、“国学班”等,实际上多数沦为了某些人赚钱的工具和幌子。更有甚者,一些封建糟粕又被隔空捞起,死灰复燃。时下热热闹闹的某些“女德班”就纷纷将女性送上了所谓的“自我救赎”之路,它们所大力灌输的“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逆来顺受,绝不离婚”的自我奴化理念,一下子将女性又送回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封建时代,使人大有时空倒退之感。而充斥我们身边的以谐音字替换的广告则制造出了大量如“闲妻良母”、“无与轮比”之类的“伪成语”。这些都对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造成了事实上的破坏,产生了不良乃至恶劣的负面影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那些具有超时代价值、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特别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代表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文化,更是已内化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中所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对滋养人民身心、培育民族精神、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文化发展史都证明,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化都只有在扬弃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结合时代要求,丰富其内涵,将其创造性地转化为更具凝聚力和生命力的顺应历史前进方向的新文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民族的高度自我认同和国家的富强兴盛。我国要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伟大复兴,就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激励和整合功能,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

青少年是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群体,是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希望,所谓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如果能纠正当前学校所受的西方功利主义教育思想的不良影响,及时、有效地对他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从爱国、处世、修身等人格品质和文化素养方面全方位对其进行熏陶和培养,引导他们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如总书记所言:“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近年来,部分经典古诗文在一些中小学的课本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歌曲、武侠小说、西方的著作和现代诗。这无疑是舍本逐末之举。重视以古典诗词为标志的古典文化,从根本上涉及民族文化之传承和发扬的百年大计。那些流传百世、历久弥新的经典古诗词和散文,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经历史长河洗炼与淘涤后积淀下来的中国文化精髓之所在。特别是那些最核心最灿烂的部分,直接构成了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经典诗文早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和骨髓,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中国古典诗文,有着意境、韵律和节奏之美,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传承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气质。经常吟诵,大者,可以培养高尚的生活情趣,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中国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还可以很好地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简练有限的文字传达了无限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叶嘉莹教授就曾说:“中国古典诗歌可以唤起人们一种善于感发的富于联想的活泼开放的更富于高瞻远瞩之精神的不死的心灵。”

在中华民族艰难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始终为国人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多从古代经典中汲取营养,丰盈的不只是灵魂,更有对家国的热爱。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把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到青少年的心中,让它们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从而为他们培育一个丰饶的精神家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基。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7

一、当前时期青少年思想特征

青少年特别是少年人是自身意识形态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成体系的意识形态具有系统性和稳定性, 不容易被改变、颠覆和重塑) 尚未形成体系的群体。而决定其后期发育倾向的是当时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直白地说, 也就是他们生命个体存在的环境。这个环境是好的有利的、积极的向上的, 那么青少年就必然走向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路子;反之, 则会走上危害社会不和谐因素。接下来, 我们将从存在和意识这两个方面做较深层次的探讨。

1、社会存在

据实而言, 中国人是一个可以同吃苦, 但不太能共富贵的民族, 虽然我们一直在追求这个目标, 但多数时候还只是停留在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上, 并且还是文本形态。30年的经济发展, 一部分人真的富了起来, 而另外一部分人却原地踏步甚而沦落到更加低下的阶层。问题的关键在于先富起来的这部分人, 对于带领后富者一起实现共同富裕并无多大兴趣。于是, 在经济政策过程中被牺牲的那一部分人也就是今天的后富者们, 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不满和怨愤通过日益发达和不受控制互联网信息平台图文并茂地披露出来:更多的人开始相信, 同一面旗帜下, 一些人生活在天堂, 另外一部分人的人生却几近炼狱。08年以后, 金融危机国内化, 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10万亿的银行信贷的偏好性投资 (据中国国家省级局公布数据显示:4万亿和10万亿最终78.1%以上流向了房地产等行业, 而这当中, 90%以上投给央企或是国有性质的企业以及那些政治关联度比较高的民意企业。经济结构调整、经济长期增长、以及民生问题实际并未得到期待的改善) , 更是让中国经济不稳定性程度上升, PPI持续走高, 物价高位运行, 失业率大幅上升, 这些都构成了青少年走向极端的推手。据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公布数据显示:78%以上的青少年犯罪根源是经济原因。所谓存在决定意识, 经济实体的运行状况, 和这个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在同一经济体制中具有的地位实际决定了民间主流的价值观。 (政治经济学家张五常指出: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信任给予国家公布的经济数据, 而更多地要关注民众的经历和感受) 而一个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规律是:价值观具有隔代传承和在同一圈层结构内扩散的能力。当一个人在其所生活的世界里遭遇到本应该不“那样”的待遇的时候, 他会把这种“遭遇”向身边的人或是下一辈人一起“分享”, 可怕之处乃是在于, 如果他“分享”的多数对象也“遭遇”到类似的“待遇”的话, 那么他们很快便会“团结”起来, 一致行动, 给他们所生活的圈子“分享”类似的“经历”。当圈子越来越大之后, 便会有人独立出来, 形成专业的、职业化的宣讲人。这个时候, 他们宣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有类似“经历”的人, 而是倾向于向那些有社会话语权和执行力的群体展开。三观未定型的青少年群体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受众。青年人行动能力强, 执行力高。故此往往成为众多具有一定经济或是政治目的的人所利用。并且随着民间宣传和形塑能力的提高, 某些宣传是无迹可寻的, 它在无声无迹中潜入受众骨髓, 并自发督促其采取实际行动。这种危害是系统性的、长期性的、全局性的, 公安工作者必须严加关注。

2、社会意识

我们马克思主义者相信一个哲学道理:存在决定意识, 但意识必然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反作用于存在, 而人的行动总是由一定的思想理论所引导的。一个公安工作者必须承认的真理是:人尤其是具有犯罪动机或是已经作下案子的罪犯其行为一定是利己的!至少他们的潜意识里是相信自己的行为是自利的。在这里, 我们要探讨的正是他们的这种“自信”的源头, 以及他们为何如此自信?社会意识真正的罪魁祸首!意识尤其是那些已经建构成青少年们日常行为指南的意识是青少年最终走向违法犯罪之不归路的最主要推手。因此, 一个有思想高度的公安工作者, 必须要努力分析建构成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幕后推手:当前的社会意识。长期以来, 我们多数公安工作人员的工作思路一直停留在“遇一事, 了一事”的心态和水平上, 我们缺乏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反思, 即是反思造成青少年不好好生活而要去触碰法律底线的社会意识原因。有了这个思考, 我们就可以建言宣传部和相关法制工作部门提请意见和建议, 以改进和建构适宜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努力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环境。举例而言, 当前流行的“郭美美炫富”事件、“干爹”事件、“我爸是李刚”事件, 这些事件就形成了一个坏的“示范”, 是不好的社会意识。我们并不是要相关部门要封锁或是禁绝这些事件的传播和消息的扩散, 因为这是侵犯民众知情权的表现, 而是说, 我们应该努力消弭这些环的示范效应的影响。我们的公安系统和其他相关的宣传系统应该对这些事件做一个全民性质的反思和教化, 以正视听, 给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正能量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

二、以传统公安治理思路开展当前青少年公安工作的思路分析

上文已经指出意识形态对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刺激和“培育”作用重大, 故此, 我们的工作除了要建构较为公平的物质获得环境之外, 把传统公安文化“教化为主, 惩治为辅”的治理思路融入到整个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其工作路径如图1所示。

三、小结

在引导或是控制人们行为的众多力量当中, 意识形态是最为有效和不易察觉的力量之一。以传统的宽和公安治理思路“教化为主, 惩治为辅”开展工作, 不把罪犯尤其是青少年违法犯罪者视为社会败类和人类渣滓, 而是加以教化和开导, 并在其不幸失足之后平等而宽和地对待, 不一成不变地当成敌我矛盾来解决, 那么, 长期在实际的公安工作中坚持这一路径, 那么长久下来, 工作的难度必然降低, 效果必然显著。最后说一句, 对待青少年犯罪当中的情节不很严重者, 我们并非完全的不赞成使用暴力, 而是说, 暴力必须成为辅助工具, 这一点, 同行必须引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将闽西.三十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社会背景研究[M].华夏出版社, 2010.

[2]温佳吉.青少年犯罪动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篇8

关键词:网络小说 传统医学文化 青少年教育

当前,网络文学已经成为青少年文学阅读的重要内容,网络小说作者群、读者群也以80后、90后、00后的青少年为主。[1]网络小说作品,大多以文学网站中读者的点击、关注、订阅、评论,而生存、成长为大作、“神作”,取得极为广泛的网络流传与可观的经济报酬。其间,读者的阅读需求与作者的主观创作,就形成了相互选择、相互影响的关系。点击量巨大的热门网络小说,往往是作者写作与读者以鼠标投票的共同成果,因此同时反映了作者与读者相近、相通或相同的思想认识,是两者认知观念的共交圈。因此,要考察当下青少年的思想认识,网络文学是一个重要的考察对象。

传统医学文化一直是网络文学的重要题材和素材,如其中医学题材网络小说、穿越与架空历史小说、玄幻小说和修仙小说等,产生了大量传播广泛、点击量大、订阅量大的网络热门小说。这些小说包含了大量的传统医学文化的描述,反映了当下青少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丰富知识、基本认识和基本态度。本文通过考察网络小说中传统医学文化的描述、评价,归纳当下青少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认知情况、基本态度与评价倾向等,分析青少年传统医学文化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青少年传统医学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网络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描述

传统医学主要是中医学和中药学,中医学的主要内容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等,中药学的主要内容有栽培炮制学说、药性机理学说、方剂学与配伍学说等。网络小说对于这些传统医学文化内容的运用与描述,分布于多种小说类型的作品之中,其描述的形态也是多样化的。当前影响较大的几个文学网站都有热门作品排行榜(含各种类型小说的分榜),通过对排行榜中涉及传统医学文化的小说作品进行阅读考察,可以将其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描述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医学题材网络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描述:专以医学为题材的网络小说,多以医生为主角,如《大唐小郎中》、《大国医》、《天才医生》、《极品医生》、《医道官途》、《医统江山》等等。其中一部分以中医医生为主角,以医学为主要情节素材,如《大国医》[2],以一名古代国医的成长为线索,主要描写了其学医、行医、医学探索过程中的种种故事,汇聚了大量传统医学素材,对于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识深刻。还有一部分以中医医生或西医医生为主角,但故事情节的重心并不在医学,而仅仅以医学素材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叙事元素,如《医道官途》[3],主角是一名古代名医灵魂穿越到现代,附身成为一名现代医学实习生,而且保留了其古代的医术与武功。小说的主要情节并不是行医,而是主角投身仕途、腾挪官场、奋斗升迁的经历,医术只是其中的叙事元素,有时还是情节的关节所在,但不是故事叙述的重心。不过,其中对于传统医学文化的认知与态度,也反映并影响着当下青少年读者的传统医学文化观念。

二是穿越与架空等历史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描述:这部分网络小说的主角人物不是医生,故事题材不是医学,情节重心不在医学,只是偶尔涉及到医学的内容,但也包含了对传统医学文化的认知与态度。如《大宋宰执》[4]等,写现代人灵魂穿越到古代,附着在古人身上,通过读书、科举,跻身于高官阶层。其中,有利用记忆中的现代医学常识,如消毒、手术缝合等知识,针对古代传统医学的不足,解决医疗问题。并将现代医院模式和管理制度,引入古代军队当中,建立了军队野战医院,对传统医疗制度作了改进。还有一部分作品,如《寒门状元》[5]等,主角灵魂穿越到古代人身体中,也会遇到医学问题。但他不是以西医知识补古代中医之不足,而是以现代整理完备的中医典籍,去弥补古代中医医书传承的封闭与断续;以现代中医的全面眼光与理论认识,去纠正古代中医的个人局限。这些描述,体现了当下青少年对传统医学文化历史发展过程的认识。

三是玄幻小说与修仙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借用:这几类小说,并没有直接描写传统医学文化的内容,而是借用传统医学的理论框架,用来构建小说自己的叙事要素体系。如《斗破苍穹》、《最强弃少》、《造化之门》等玄幻小说,《飘渺之旅》、《凡人修仙传》、《仙逆》等修仙小说,都借用中药学中的药性学说、配伍理论,以及与中医关系密切的中国古代道教丹药理论,构建了小说中庞大、多样、完整的丹药叙事体系,虽然没有中药学的科学与实证,却以想象虚构的方式,反映了对于传统医学文化的另类认识。这些小说还借用了中医的精气学说、经络学说等理论观念,构建了修炼气功、玄功等功法升级体系,成为支撑此类小说叙事的基本情节要素。

二.网络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认识与评价

从网络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描述来看,网络小说对传统医学文化的认识是复杂多样的。总体来说,对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都作了充分肯定,基本态度是积极的,但也认识到了传统医学特别是古代传统医学实践的局限性。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神秘化认识。这种认识的主要观点是:传统医学有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奇手段与效果,而高手多在民间。他们不出手则已,一旦出手,即令现代医学界大吃一惊、无法理解。《医道官途》中的张扬(实际是隋代名医张一针),面对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下肢瘫痪、肝癌晚期、脑瘤恶化、险恶枪伤、无名绝症、非典病毒等各种顽症恶疾,以针灸、气功、古方等中医手段,一一解决,其手段让西医名博士感到匪夷所思。即使是面瘫、感冒等小病,也以其手段特别、一挥而就令人惊叹。《天才医生》[6]中的秦洛,是一名现代中医世家子弟,可以用失传的一种针灸——太乙神针,以气功行针,连续救活36个病危新生儿。从科学性上来看,除了非典病毒以中药治疗有实践基础之外,其他大部分描述都很难有科学实证或可能性,是对传统医学手段的拔高虚构。而且,这种认识并非玄幻或修仙小说中故为神化的虚构,而是作为一种现实的认知出现在小说的叙述中,是对现实中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神秘化认识,缺乏严格的科学态度。实际上,这是对传统医学理论与实践缺乏真正的认知,仅仅了解一些理论概念或传说故事,片面理解或想象,产生了这种神秘化认识。

二是对传统医学局限性的认识。这类认识,多数出现在涉及医学叙事元素的历史穿越与历史架空等历史小说中。小说的主人公因为灵魂是现代人,往往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常识,或者就是现代的中医或西医医生。《医统江山》[7]的主角是西医医生,在一个架空的古代环境中大显身手,做了青光眼、断肢再接等高难手术,令古代中医医生束手无策的病症迎刃而解。《大唐小郎中》[8],主角身份是中医,灵魂穿越到唐朝人身上后,充分利用现代整理完备的中医学知识和技能,极大地提高了当时中医学的水平,其水准令一代神医孙思邈都大为惊叹。《寒门状元》中的主角并不是医生,灵魂穿越到明朝人身上,也利用现代中医学的发展,以现代典籍齐全,某些方剂更加先进的优势,弥补古代中医学传承的保守和抱残守缺;以现代中成药的生产工艺和企业制度,来生产定方、定量的中成药产品,弥补了古代中药方剂的缺项。《唐砖》[9]中的主角也非医生,却将现代西医的血型等知识、输血等医疗手段、系统分科等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引入唐朝,使古代中医个体行医、师门私授等局限性得到改观,建立了完整的医学学科发展体系。这些小说的作者和读者一般都不是专业的医学工作者,却通过写作和点击“投票”表达了他们对于传统医学局限性的认识和评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些小说并没有否定传统医学,而是在肯定传统医学的同时,看到了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三是对传统医学文化的游戏化认识。这些小说,一般都是玄幻小说或修仙小说,它们描述的并非传统医学,而是借用其理论框架,构建一个非现实、非科学的叙事体系。其中,利用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用来构建炼气练功的升级叙事系统;利用传统中药学的配伍学说,加上道教的丹药理论,用来构建炼丹升级的叙事系统;利用中医学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构建气功、武功、玄功、修仙等升级叙事系统……其想象力丰富,与网络游戏一脉相承,而且很多热门网络小说,如《造化之门》[10]等,大多以此也改编同名网络游戏。这类小说的作者和读者,虽然并不关心传统医学的理论与实践究竟如何,但在游戏化的写作与阅读中,也受到了传统医学理论观念、思维方式等熏染,其对待传统医学文化的基本态度也是积极的、正面的。

四是对传统医学文化全面正确的科学认识。这类小说极少,其作者能够以科学、历史的态度看待传统医学,并能够做出正确的描述。如《大国医》,其主角并没有穿越情节,而是一名古代国医带有传奇色彩的成长经历,虽然其中的叙事带有传奇性,却在传统医学的合理范围之内,符合传统医学古代的发展历史。其叙述的中医学内容也相当全面和丰富,能够给读者一个对传统医学相对全面、正确的认识。还有一些小说虽然没有全面的描述,却也表达了对待中西医的正确态度,如《医道官途》中主角张扬表示:“这些药方全都来自我家的祖传,经过历史上无数次验证,中国的医学和西医不同,完全是两种理论,西医所谓的科学依据并不适用于我们的医学。双方各有长处,只有取长补短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11]这样对待中西医的态度,无疑是科学和正确的。

三.网络小说在青少年传统医学文化教育的作用与对策

网络小说,特别是医学题材的网络小说,表现了作者和读者双向交流和趋近的传统医学文化认识。在当下青少年的传统医学文化教育中,网络小说阅读已经成为最经常化的一个渠道。因此,小说描述的传统医学文化及相关内容,其认识的科学、正确与否,对于当下青少年的传统医学观教育来说,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

一方面,网络小说使当下青少年读者接触、接受了大量的传统医学知识,传统医学的理论学说体系、名词概念系统、历史发展与现状等,进入了当下青少年的认知结构体系,使传统医学文化得到传承,这是正规教育都没有做到的一个壮举。而另一方面,青少年在阅读中认识的传统医学文化,由于小说的虚构特点,导致科学与虚拟并存、严肃与游戏相混。这并非小说的错误,因为小说本来就不是教科书,它强调的是阅读过程中的审美愉悦。那么,问题的关键在于:在青少年的网络小说阅读之外,缺乏一个提供科学、严谨的传统医学文化教育的平台。充分利用网络小说的阅读数量优势,可以弥补、改进、推进青少年的传统医学文化教育和传承;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提供科学、严谨的传统医学文化教育的平台,这种教育和传承就很难真正发挥正面作用。

要构建科学、严谨的传统医学文化教育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正规教育,如中小学教育,可以将传统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散为各层次的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如中国历史、语文、健康与体育等课程。这种做法的优点是接受快,影响早,可以在青少年阅读网络小说等读物之前,对传统医学有一个虽然简单,却科学、正确的认识。缺点是增加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在高校,可以开设传统医学的通识课程,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科学、全面、深入的传统医学文化教育。这种方式无疑是最系统、最有效的做法。或者在网络文学课程教学中加入传统医学与网络小说专题,虽然不能全面进行传统医学文化教育,但也可以起到辨正谬误、以正视听的教育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传统医学文化教育读物的编辑与出版,丰富青少年的课外阅读,使青少年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科学、严谨的传统医学文化教育。

总之,一个民族的传统医学文化,是这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医学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文明传承的重要内容。这种传承绝非只是传统医学专业教育,还应该包括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传统医学基本观念、基本理论与基本认识的教育。网络小说是加强青少年传统医学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有着良好的接受度。通过对网络小说以及青少年阅读情况的考察,我们应该认真面对青少年传统医学文化教育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推进、改进:一方面利用这一青少年广泛接受的资源传播推广传统医学文化,另一方面要加强正规教育平台的构建,使网络小说在青少年传统医学文化教育中发挥积极、正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晓芳.网络与新世纪文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91.

[2]美味罗宋汤.大国医[EB/OL].http://www.qidian.com/Book/1003467253.aspx.

[3][11]石章鱼.医道官途[EB/OL].htt

p://www.23wx.com/html/0/135/.

[4]会元.大宋宰执[EB/OL].http://www.qidian.com/Book/1003636364.aspx.

[5]天子.寒门状元[EB/OL].http://www.qidian.com/Book/3683163.aspx.

[6]柳下挥.天才医生[EB/OL]http://boo

k.zongheng.com/book/39813.htmlfr=pc_ala

ding.

[7]石章鱼.医统江山[EB/OL].http://ww

w.qidian.com/Book/3218385.aspx.

[8]沐轶.大唐小郎中[EB/OL].http://ww

w.qidian.com/Book/1839580.aspx.

[9]孑与2.唐砖[EB/OL].http://www.qidi

an.com/Book/2413595.aspx.

[10]鹅是老五.造化之门[EB/OL].http://www.qidian.com/Book/3195551.aspx.

上一篇:呼吁世界读书日倡议书下一篇:安徽省乡镇综合文化站评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