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2024-05-19

《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精选8篇)

《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1

《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摘 要】服装设计专业是艺术与技术的交汇专业。《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以实践性和技能性为主的专业课程,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觉、主动、严谨的学习习惯,重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感想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按照服装造型、款式设计的要求,进行制板所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该课程起着衔接服装造型款式设计与服装工艺的关键作用,是实现服装造型款式设计美、服装工艺美的先决条件,是培养服装设计师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所以,熟练地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与技能,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完成学业,尽快的融入服装行业,形成设计师综合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服装结构设计》课是对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因此,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学习方法是老师首要的任务。技工院校的学生在中学阶段接受基础教育参差不齐,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樱?相当部分学生没能养成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差,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主动性差,不爱学习,不肯学习,学习效率低,学习方法不正确,简单、被动接受知识等,很少学生用发现、研究、探索的态度来对待学习。所以刚开始教学,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看图习惯,从小的习惯抓起,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传统单一的理论基础课教学,枯燥无趣,课堂死板,容易让学生感到疲倦、厌学,使学生缺乏思维,不能养成自觉、积极学习的习惯,达不到有效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专业学习的指导。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纠正学生认识的偏差,转变学生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要在专业教育上下功夫,要通过专业发展前景、专业的成功案例、专业成功人才教育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来到新的学校,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要在积极上进的氛围中振作精神,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地学习,真正爱学习,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明白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培养过程,更是个人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过程,可以更快的融入服装行业,适应社会,成就未来、成就梦想。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比较枯燥抽象,要使学生既达到基础知识学扎实,又能掌握较强技能,就要重视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通过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充分激活学生思维活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积极参与知识学习的过程。技工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相对被动,习惯接受现成的答案,不善主动发现、提出并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抛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预习阅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或把不理解的内容记起来。通过预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有了思考,学生参与度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起因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简要阐述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教学的知识点是那些?设计原理是什么?设计步骤、设计要点有哪些?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顺势加以点拨引导,鼓励不同意见进行讨论,通过课堂提问、或指定学生发言等等引导学生,就学生交流、讨论、回答的问题作出归纳总结,再通过有效讲解,不断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与条件,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善于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多想多问、会想会问、敢想敢问,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

例如:在学习《女装上身原型的制备》这一节时,先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对比女装上身原型的制图程序与《结构制图》教材的制图程序有什么不同?对合体性要求很高的女装上身原型制图,只用了哪两个控制部位尺寸?为什么仅用两个控制部位尺寸?就能达到很广泛体型的合体效果?原型制图的胸围与《结构制图》教材中的胸围有什么不同?哪一条线是原型的第一条基础线?前身腰围线向后上方翘起的三角形部位是预留什么用的?等等,从问题入手,围绕课题,启发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思维一直处于兴奋和活跃的状态,发展学生智力,鼓励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再如:学习《原型法女装制板的运用》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启发提示,让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女装原型通常有几种垂直定位法?正常体合体服装如何定位?宽松半宽松式休闲服装又如何定位?有几种倾斜定位法?侧胸省的设计有几种?如何设计?哪种胸省在我国比较常用?为什么?把所要学习的章节内容,与前一节内容进行分析对比,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找出异同点,教师对不同的内容及难点重点进行讲解,归纳总结,能让学生较快的掌握知识。从思维入手,使学生较快理解、掌握并灵活运用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转化。遇到同类的问题,还能够触类旁通。

服装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启发学生要从丰富多彩的服装生活中、从身边人的服装穿着中、从热爱时装的习惯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是学习基础,提出问题是学习的起点,分析问题是学习关键,解决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教学中应用探究性教学,留给学生开放性空间,有利学生新思维的培养。这几年,我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通过调查,87%的学生表示接受和喜欢,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还有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经分析,表示无所谓和不接受的学生有以下几类:一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学习不感兴趣,不爱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差;二是,思维不灵活,不爱思考动脑筋,喜欢接受现成的答案,习惯老师划重点给答案,习惯死记硬背死读书;三是,学习成绩差,没自信,胆子小,不喜欢或不敢在公共场合发表见解和意见。对这些学生,要耐心的从各个方面加以引导教育,转变他们对待学习的消极态度,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学习的良好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007、2008、2009、2010服装班期末考试及格率99%,优秀率33%,2007级服装班学生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008级、2010级服装班学生参加全省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009级服装班学生曹冬霞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荣获三等奖。

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知道,虽然原型法具有易于学习掌握、易于设计变化,很适用于表现服装款式造型多变的效果,但不是直接制板,而是借助原型将平面服装效果图转化成立体服装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着艺术造型和技术造型。这一过程主要依靠实践经验进行形象的分析和处理,制板效果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实践经验的多寡,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外,更要进行大量的实践,由量变促进质变,通过足够的实践累积经验,深入理解制板理论,熟练掌握结构设计、制板技能和工艺技能,掌握服装立体造型的技巧,掌握制?D计算原理和方法、服装结构款式变化、流行趋势、运用制图方法制板等等。不能简单的让学生将设计理论直接从书本上照搬到打板纸上,要在实际的服装制作过程中把结构设计、制板技能、工艺制作等相结合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运用服装结构设计的技巧和方法,研制服装样板,并用面料制作出来,能否达到造型设计要求的效果,在工艺制作方面可能会存在哪些问题等等。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设计理论,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运用裙原型学习螺旋裙的结构设计时,学生根据教材的设计要点和教师的引导、提示、讲解等,都能将螺旋裙的结构设计图及纸板做出来,但是很多学生想象不出,由几片这样的裙片怎么就能缝合成一条穿在身上具有旋转效果的裙子呢?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设计,还要结合工艺制作来实现,进行动手实践就显得尤其重要了,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缝制工艺,将裙片缝合,在缝合的过程中感受面料旋转的立体造型效果,在制作过程中又能把结构设计、制板、工艺相结合进行学习,增强了动手能力,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真正理解掌握结构设计技巧和方法,掌握设计的理论原理。

服装是时代进步的缩影,是人们追求美的标志,时装体现社会的进步,因此培养服装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服装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直接有效地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坚持艺术设计与工程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追求新知识的意识,坚持创意设计与产品设计相结合,培养学生品牌意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服装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不断的变换、延伸和拓展;要从各方面入手,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联系社会实际,全方位了解服装市场,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可以带学生到服装生产企业、服装市场参观、访问、培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了解掌握当前服装的款式设计、结构设计、面料性能、色调搭配、制作工艺等流行元素及流行趋势;组织参加时装晚会、设计时装产品,通过生动有趣的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掌握服装市场最新的流行趋势及动态,结合讲解结构原理在流行款式中的运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避免了枯燥抽象的理论课,既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和技能,又能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全方位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除了校内的实践教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服装企业参与生产实习,体验企业的生产生活,把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的生产相结合,在实际生产操作过程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省、市各类的服装设计比赛,为学生创造锻炼设计能力的机会,在比赛的过程中丰富知识、锻炼技能、丰富经验、拓展视野、提升综合素质。

总之,《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看书多读书,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的品味;鼓励学生多欣赏优秀的服装作品、产品和其他艺术作品,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探索,不断提升服装设计的综合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2

1. 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巧

在多年的服装专业教学实践中, 我们教师深有感触:学生或教师的很多设计想法用现有的知识不能表现出来, 也就是说, 原有的服装工艺教学内容不能尽善尽美地为专业教学服务, 因此, 布艺课教学内容作为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教学的延伸, 克服了服装专业教学中的不利因素, 它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巧, 又可以解决学生在作品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开设该课程后, 学生用丝袜花、布制花、中国结装饰的服装作品都取得了很好的设计效果。

2. 培养了学生的爱好, 为社会提供专业人员

市场对布艺装饰作品的潜在需求, 使布艺方面的专业人员大有可为。学生通过布艺课的系统学习, 具备了一定的技能和技巧, 基本可以适应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通过几年的教学, 我深有感触: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 可以培养出一种爱好, 这种爱好也许就是他们将来进一步学习及发展的原动力。如在2006年, 两名学生因搬家要离开抚顺, 但她们已经深深喜欢上了布艺课的教学内容, 因此, 当她们看到别人的新作品后决定留下继续学习, 正是因为对布艺教学内容的喜爱, 现在这两名学生都已经走上了布艺装饰之路并成为了专业高手。

3. 改变教学方式、设置新课型, 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审美及动手创新等多种综合能力

布艺课的内容基本是以动手为主, 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但要想使学生的审美、创新能力都得到充分锻炼就要改变原有教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方式。授课时, 教师除了讲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还在课堂中讲一些有关“美”的构思、应用实例的内容, 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进行作品创新。如在“十字绣”中教师讲了几种肤色、发色的配色方法, 在“缎带绣”中讲了花叶的色彩搭配, 在“手机套”中讲了图案的选择以及技法的结合,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的许多作品都很有创意及美感。

“欣赏与点评”课是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及创新能力而安排的。如在缎带绣作品的“欣赏与点评”课中, 学生讲述了自己的绣品制作体会, 从针法到颜色, 从图案到作品名, 从得意之处到遗憾之处……就这样, 面对各有特点的150幅绣品, 通过课堂上的讲述、学生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 学生们都能发现每一个作品的长处与不足,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生特点

现今的学生活泼, 厌烦旧事物, 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如果我们一成不变地将几年前的教具拿来教学, 虽然也可以达到教学目标, 但这不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要, 因此这几年教学中的教具经常在变。如“四道盘长结应用”的教具先后有“耳环”、“十二生肖钥匙链”、“脸谱”、“发财猫”等;“钩编针法应用”有“宝宝鞋”、“仙人掌”、“猴子挂钩”等教具。

“绒线编织”是我在与学生进行沟通后增加的一个教学内容。因此, 我们结合季节特点让学生进行了围巾编织。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学生非常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她们将自己织出的围巾进行随意的围裹, 一件漂亮的衣服就出现了, 学生们还将自己的创意在专业技能赛中进行了展示。

5. 注重平时的教学总结, 提高学生技艺

由于布艺课是一门动手实验课程, 其中许多制作技巧还需要教师自己不断总结。如在讲中国结艺时, 即使教师讲得非常用心, 指导非常到位, 但学生还是经常出现问题, 因此, 我们在课后不断摸索, 总结出“格式定位法”———在指定大小的方框或图形中用固定长度的线, 按照编结口诀进行编结。这样就解决了学生在编结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编结错误、材料浪费、抽形不周正等实际问题, 学生的编结技艺突飞猛进。

6. 对学生进行美的启迪以及爱的教育

布艺课的内容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赋予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为要旨, 因此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 它包括作品的形式美、创新美以及制作的工艺精美, 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获得 (如“欣赏与点评课”的设置、传看教师的示范作品、教师课堂讲授美的配色等等) , 而爱的教育更需要教师用心去琢磨, 如在母亲节制作康乃馨表达对母亲的爱;在端午节制作荷包来纪念屈原的伟大;在教师节制作玫瑰来表达爱的永恒……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技能、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3

关键词:中等职业服装;实训课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分类号】J523.5

实训课教学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且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创造性的劳动,将教材设备器材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习者施加影响的活动。

一、教师实训演示要正确并详细

在服装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演示是相当重要的,学生的理论知识需要在这个时候与实际相结合。所以教师的演示要很正确很详细的展现给学生。

第一,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到位。在讲解动作的名称和作用时,要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技术概念,教师并加以示范。在学生有了初步的动作技术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因势利导,抓住动作要领,给学生演示一至两遍,以强化学生对动作要领的认识和掌握。在示范过程中,要做到讲做同步,准确无误,规范条理。如在我们讲解立体裁剪方式裁剪服装时,每个示范动作只有前几排的学生能看到、看全,绝大部分看不到或看不全,这就需要采用电化教学的方式,加以解决,以此来巩固学习内容。

第二,教师的演示方法要多样。在实习教学中,不论是基本操作课题,还是独立操作课题,都要进行演示。教师必须按操作步骤,有条不紊地慢慢地演示给学生,使其不仅掌握动作要领,还要掌握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以期达到形成熟练技能之目的。比如我在上立体裁剪实训课程时,光是考嘴上讲解,手上操作肯定是不够的。还得要让个别操作优秀的学生在我讲解了之后就再进行示范操作,这样更是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第三,教师的演示要能够启发学生往更多方向去想。一个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敏锐的革新意识和执着的创新精神。这正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也正是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目标。教学中,不仅应重视发展学生的集中思维,而更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创造活动要经过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由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经过多次循环才能成功,而创造性则更多的表现在发散思维上。因此,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要设计出在操作程序和方法上梯度不同的问题来让学生质疑,使其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经常对操作程序提出不同的改进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学生的革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教师演示后要学会分析,更要让学生懂得分析。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由于边讲边演示,动作慢而不连贯,影响了示范操作的质量,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把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透彻,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予以说明,以防误导学生。哪些符合要求,哪些仍有差距,哪些操作动作不连贯、欠规范,都要一一找出原因,予以分析纠正。还要让学生指出教师示范过程中的正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敏锐性,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适当的进行现场操作指导

操作技能的形成,是需要反复练习进行熟练的。看其操作动作是否规范,操作方法是否科学,操作程序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在动作规范、方法科学、程序合理的前提下,才能保证科学地创新。为此,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当学生在各自的工位上操作训练时,教师要做到及时走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尤其是工位不能满足全部学生需要时,教师要采取模块小组的教学法,将学生分为两组或三组,分别实习不同的课题,这就更需要教师不停地巡回指导。要避免入门指导完成后,实习纪律失控,车间无人统领的局面出现。这是实习之大忌。

(二)每到一个工位,教师要细致观察学生操作动作有无不规则之处,操作步骤与方法有无不当之处,操作规程有无不宜之处,发现一处纠正一处。否则,就会使学生错上加错。技不正,术则错,何谈技术精湛。要防止那种虽在巡回,却视而不见或索性不视之举。还要避免那种部分指导,部分无睹的现象出现,这违背有教无类、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

(三)作为一名指导教师必须作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发现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就要苦口婆心地讲清道理,并附之以动作示范。尤其对差生更要不厌其烦地讲解演示,再讲解再演示,手把手地教,直到学会为止。当学生操作出现错误时,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时的点拨才真正是开启学生创新思维的钥匙。要把不规范甚至错误的动作解决在刚刚开始之中,同时还要启发学生找出本操作过程中的进步和不足,并要求学生思考本课题的工艺流程怎样改进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省时、省力、省钱,从而达到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之目的。只有这样坚持锻炼,学生的技术素质才能真正得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以培养。

三、实训的总结性评论是相当重要的

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善始善终,而且始有序终有果,实训课教学也是如此。因而,结束指导是实训教学的必要补充和完善,更进一步地说这是对实习教学劳动成果的评判,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其主要任务是检查实习目标的落实情况,分析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存在问题的原因。总结成绩,找出不足,鼓励鞭策,以厉再战。

在结束指导这一环节中,讲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阶梯。因而,教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讲评要讲到点子上,讲到实质上,讲到关键上。讲到点子上就是要从技巧上给学生以明确的提示。如我们在制作中得考虑上下层吃势,因而缝制时应适当带紧下层,保证上下层吃势一致。讲到实质上就是在实习操作过程中,必须明确指出技术动作是否符合原理,还要从根本上解决正确技能形成的障碍,给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否则,不会形成技巧,更无创新可言。讲到关键上就是在讲评时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生创新意识的信息,有技术改进或革新的给予奖励,达到目标时给予大力表扬,基本达到目标的给予鞭策,未达到目标的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看到成功的曙光,产生成功的愿望。因为成功能给人激励,催人奋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产生巨大的内驱力。

参考文献:

[1]、《浅析服装结构制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杭州服装职业高级中学,张慧

[2]、《中职学校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8年第1期,周新楠

[3]、《服装专业实施模拟企业化生产性实习教学的思考》,中国教育创新杂志2007年第10期,郭海云

小班化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4

我在武川小学教学也有七年多了,每天面对的学生只有十几名。我反思这几年的小班化下的教学,反思的结果让我有些惶惑,因为自觉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反思的结果同时也让我得到了些安慰。以下便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小班与大班相比明显的优势

总体来讲,小班比大班好,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的体会与其他实行过小班教学的老师的体会并无二致,但这确实是我经验过的体会,所以不吐不快。我感受较为强烈的小班教学的好处主要有这么几点:

1、教师可以关注教室中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言行举动甚至是学生的表情变化都逃不过教师的“法眼”(只要这个教师在课堂里乐意关注学生的活动)。这样,课堂的纪律较好调控,学生分心、做小动作等行为比大班要少得多;并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使“从每个学生的学情出发”不再是一句空话。更重要的是如果需要的话,一堂课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的机会。大班教学,那些性格内向、不善言谈的学生往往淹没在大班的人群中。得不到教师关注的这部分群体,往往会因为群体的忽视而丧失对学习的兴趣,这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而小班化教学虽然说不能体现绝对的公平,但教师对每个个体的关注、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期望显然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那些内向或暂时落后的学生也变得相对开朗自信。

2、对教师而言,小班教学让教师“省力”了。课堂上,教师不必扯着喉咙用尽元气大声“嚷嚷”以求班级学生都能听到;小班教学中,教师适中的音量就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听力要求”。有的课型,教师甚至可以坐在学生中间,既有亲和力,又让教师更轻松些。之所以在省力上面加了双引号,是因为这个省力只指体力上的,而脑力上付出,却应该更多才是。

二、针对小班,教学行为的一些变化

①小班化教学让教师不再执著于一直固守的讲坛。小班,讲台和学生座位间有一大块空处,我一上课,就站在那个位置,是在学生中间的,就在跟学生面对面地交流,那感觉,很亲切。上课过程中,更深入到学生中,到学生身旁去,因为小班而成为可能。这样的课堂,无疑比大班教学多了一份融洽。有的课,采取的是对话式教学方式,就可以坐在学生中间,与学生亲切交谈。但是不管怎么说,小班教学较之大班教学使更多切合文本内容的开放的、自由的教学形式成为现实,无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人性、更融洽。②语文教学有很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在实践教学行为的时候,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小班化教学使得讨论法实施起来更为有效。讨论法比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虽然小班教学实施讨论法的时候没有大班那样“热火朝天”,但讨论结果证实讨论更为有效。小班教学中,如果课堂需要,可以充分发挥讨论的作用。

2、学生人数少了,教师对学生的作业可以更多一些“深耕细作”了。小班化教学以来,我有意识地采用了传统批改和面批相结合的改作方式。对于作文来讲,面批的方式绝对比教师详批加评语的方式有效,因为虽然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很在乎,但是仔细琢磨教师评比的学生却很少。有个别学生,一次写得不成功,经过教师的面批,又重写一篇,再与我共同商量讨论,在修改的基础上再重新作文,这样出来的作品比第一次要好很多,得到的效果也比光看教师的评语好很多。小班化能更好地实现教师对学生个别化指导,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却是不争的事实。小班化使得学生的作业形式更为多样,也使得教师批改作业和与学生交流体会心得的方式更为多样。

《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5

分类:教学随笔、小记

在平日的教学中,或多或少都会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在英语课堂中,使用概念图的机会其实还是比较多的,因为现在小学英语的语言学习,基本上都是围绕一定的话题展开,只要有固定的话题,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就有很大机会可以使用概念图。

对于概念图的使用,只是初步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在网络上有很多关于概念图的介绍,不过与英语教学相关的就比较少,只能在日常的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践和归纳。

概念图比较常用于复习、归纳知识点方面,当然也可以用于呈现和操练语言,最重要的必须是围绕一个主要话题展开。如复习、归纳单词,以我们比较常用的“animals”这个话题为例展开,就可以涉及大量的词汇和分类归纳。

而呈现这些概念图的时候,其实里面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这样的概念图还是比较适合中低年级使用。而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他们的语言运用要求,就应该相应的有所提高,所利用的概念图,也可以稍微复杂一点,但依然应该围绕固定和学生熟悉的话题去展开,如在“SWE第八册Module 3”,所谈论的话题“Famous People”,就可以利用一些概念图,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搭建框架。

概念图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使用比较具体的语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如Mozart was„,He was „,I think „等等。让学生把所有关于Mozart的信息整理出来以后,再把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梳理后,其实就是一篇介绍Mozart的小短文,利用概念图就可以为学生的写作做铺垫,以及呈现和教授写作的思路。

关于移动4G的几点感想 篇6

言归正传。虽然是吐槽,但观点还是鲜明的,态度也是明确的,我不赞同李国庆的看法。首先要申明,我不是一个电子产品达人或者时尚达人,比如,我就不会去彻夜排队买苹果;也不会去网上死等购买或者刷一个小米手机或配件,以前不会、现在不会、将来更加不会!我也不是什么时尚潮流的追赶者,作为一个偶然最先使用移动4G者之一,仅从营销的角度来谈谈几点看法,也算是对即将过去的春节做一个小结吧。

大家吐槽最核心的是观点其实是资费太高,也就是价格高。我不得不再重申一个观点:价格不是唯一的营销要素,也不是最重要的营销要素。以前很多客户一张口就问我:“你看看,我们这个项目做下来价格多少”?我基本无法回答,因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还要了解其他的营销要素,也需要考虑项目服务具体的内容和时间。

如果价格是第一位的,营销4P就要改成价格、产品、渠道、促销(宣传)了。价格当然重要,但一定不是第一个考虑的要素,

我们这里说的价格还不仅仅是一个终端价格,而是一个价格体系:包括在渠道中利益怎么分配,如果涉及到代理商、分销商等就需要制定更加有操作空间和推动力的价盘。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了,李国庆吐槽4G的引爆点就是价格。当当网等电商平台目前干的就是这个,除了价格低,形成规模效应外,还有新的盈利模式吗?是创造了新的价值盈利模式,还是把其他对手整死、拖死后做到一家独大?我看京东、当当都是后者,尽管李国庆、刘强东也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啊。回归价值,才是正道!

怎么回归价值?回到产品和消费者中去,回到用户体验中去。

产品和消费者。不管是互联网时代的营销还是传统营销,产品是第一位的。4G产品从上网速度来看,确实是有优势,而且非常明显,一般只要有一点4G上网信号,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数千K/秒,有人可能会说,信号覆盖不好、价格贵等等,其实,产品都有生命周期,产品在导入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价格高也是正常的,随着进入成长期和成熟期、竞争的加剧,会不断下降;通常来说,导入期产品也不是最完美的,需要进行优化和调整。

对目标消费者来说,4G目标消费者也先让一部分人来试用,让需要随时高速上网的尝新者、尝试者或者追求时尚潮流者等等来进行消费,并不是针对现有所有的人群,因此,并不是所有人的意见都要考虑进来。

移动4G也有许多的优惠赠送和套餐,满足套餐条件的一个月可以得到从1G―15G的流量赠送,如果你是无时不刻需要在手机上看高清视频,那就没办法解决了。

关于体验,从上网本身来说,速度快是最核心的体验,当然还需要完善网络覆盖、信号稳定,资费套餐等等的配套。

个人觉得,4G最大的问题不是价格,而是因为网络不稳定导致影响通话质量下降,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至于价格高,可以通过上规模、促销安排、离线观看、使用视频等来进行规避。

除此,移动4G也没有李国庆们说的那么不堪!

《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7

课后交流中, 这三位老师都提到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这些课因为备课时间紧, 没来得及好好磨, 也没来得及请一些专家进行指导, 是一节原生态课。哦, 原来如此!作为一名任教二十多年的教师, 我在想:这些曾获全国一等奖的青年教师的原生态课与当时评优课的反差为什么这么大?他们的常态课中, 为什么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那种在评优课中所表达出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来?困惑之余不免产生了几点感想。

一、评优获奖课能说明什么

我们教师都知道, 要获得全国 (即使是省、市级) 评优课一等奖实属不易。参赛教师要对教案设计反复研讨、修改, 并不断反复磨课, 再通过层层比赛筛选, 才能脱颖而出。毫无疑问, 在这个过程中, 参赛教师通过各级有关专业人员的不断指导, 通过反复磨课, 他们对教材的理解、对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选择能力、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等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发现有部分教师在专家的不断指导下, 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丧失, 自己的教学智慧逐渐消失。教师在整个评比活动过程中逐渐成为思想和行动上被人支配的木偶, 成为别人的代言人和执行人。

人常说, 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还是两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能产生新的思想。但我想, 这种思想的交换如果不产生碰撞, 结果或许仍是两种思想。思想只有产生碰撞, 只有慢慢相互渗透, 才可能形成新的思想。否则, 只能是一种思想暂时寄存于另一种思想的表壳而已, 一旦到了新的环境, 那原有的思想就会仍按自己原有的惯性去支配自己原有的行为。在这些评比活动的过程中, 专家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不是通过几天、几次的指导, 就能被参赛的教师所吸纳的。参赛教师按专家的意图反复磨课, 也许能很快接受教学外显的东西, 但对于一些教学的思想可能需要慢慢地领悟。难怪, 这些曾获全国奖的青年教师一旦脱离了专家的指导, 自己原有的教学思想就会不自觉地显露出来, 把自己原有的教学状态习惯性地展现在常态课中, 甚至有些参赛教师获奖后还只能上其“代表作”的课, 却仍不能去上好平时的每节常态课。

这样通过逐级比赛的评优获奖课能说明什么?也许能说明, 这堂比赛课在很多教学专家集体智慧的努力下体现出了当前课堂教学新理念, 说明参赛教师能很好地去完成专家们想要表达的意图, 当然也说明参赛教师通过不断磨练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或许不能完全说明这些教师个人教学水平已真正达到评优比赛课展现的水平, 更不能说明, 他们已具备将评优比赛课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教学思想融入常态课堂教学中的能力了。

二、专家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指导

在各级评优课的前期准备中, 参赛教师需要专家们多年积淀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的指导, 这对参赛教师确实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如果在指导中总希望参赛教师按专家自己的意图去做, 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案例一

在一次数学评优课比赛活动中, 一位来自农村一般学校的参赛教师在比赛前了解到所上班级的生源水平很一般。在教学设计时,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的理解, 比较实际地设计好了教案, 但某指导教师认为设计太浅, 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要该教师随即重新设计教案, 并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想法一点点传授给该参赛教师。第二天上课时, 由于所定目标要求偏高, 预设“精彩”的设计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案例二

记得我工作第六年, 有幸参加县评优课比赛, 内容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第一课时) 》, 这节课当时被老师们公认为是较难上的课。我在设计时, 根据教学实践体会, 觉得教材上的证明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不适宜的, 它远远超出了大部分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对这节课作了大胆的改革, 抛弃课本的证明方式, 改繁难的严密推理为简明的事实验证, 通过测量验证归纳得出结论。当时指导我的几位老师极力反对我的设计, 但我坚持自己的想法并进行了教学, 学生学习效果较好。但遗憾的是我仅得了三等奖 (参加者都能得三等奖) 。评委组认为我完全没有尊重教材意图。好在我并不看重比赛结果, 一直坚持自己对这堂课的教学理解。事实是, 新课程实施后, 各版本教材均把这部分内容改为了以事实归纳验证的方法。

评优课活动的参赛青年教师需要专家的指导点拨, 需要在点拨中产生思想的碰撞, 在碰撞中不断提高。所以专家们正确的指导是参赛教师持久发展的动力, 那到底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正确指导呢?

首先, 提供信息, 拓宽视野。参赛青年教师由于教学积累还不是太丰富, 对教学缺乏深度理解, 需要专家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 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供广博的教学信息, 使他们教学积累得更丰富, 才能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站得更高, 才会拓宽他们的教学视野。

其次, 共同研究, 尊重教师。每位参赛青年教师都有自己对教学的理解, 特别是较优秀的青年教师, 他们在教学中通过自己的努力, 已逐步形成教学思想的雏形。在指导过程中, 专家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 与之共同研究相关问题。即使在交流过程中有的教师一时不能理解新的教学方法, 暂时也不要一定去执行你的意图, 他们会在今后的教学成长过程中慢慢悟出来。

再次, 激发智慧, 长远谋划。比赛不是目的, 指导参赛青年教师要着眼于他们的长远发展, 而不是着眼于能获几等奖。在具体指导中, 应着重在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科内涵的积淀、教学风格的逐步形成上给予帮助与指导, 激发他们的教学智慧, 点燃他们的思想火花。

青年教师发展要激励, 但激励的方式很多, 各级开展的评优课比赛活动是一种。其实教学更需要一种在先进的教育理念下, 提供不同教学风格展示交流平台, 才会在交流中有更多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

三、获奖教师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

获奖当然是件好事, 确能说明获奖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教学能力, 但获奖是否就表明我们这些获奖教师的教学成熟了?我想不一定, 他们就像生长得很好但仍带有涩味的青苹果, 要成熟, 还得不断吸收阳光、营养, 还得不断地自我磨练。

1. 打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获奖青年教师仍需要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就像舞台演员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一样, 他们需要扎实的教育基本理论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学常规素养、个人综合素养, 而且这些基本功需要像演员一样每天磨练。教师成长于每一天, 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是要通过打磨每堂课, 积累于每个教学细节。

2. 不断吸纳, 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获奖教师经过一定的教学经历, 已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 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特别是通过评优课比赛这个磨练的过程, 接触了很多专家的教学思想, 先进的教学理念, 也观摩到了其他教师的教学风格, 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要把吸纳到的新的教学思想, 逐步融进自己平时的教学行为中, 逐步提升自己。同时, 根据专家提供的信息和指导, 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教学视野, 提升自己的学科专业内涵, 加厚学科文化的积淀。

3. 保持平常的心态

获奖是对教师的一种肯定, 但并不代表全部, 也不代表永恒, 获奖教师应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 持一种继续学习的心态, 持一种继续完善自己的心态, 这样才能在教学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越来越宽。目前, 有部分青年教师获奖后, 就应邀到各地巡回讲课, 我想, 这节获奖课确实能对各地教师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但就获奖教师来说, 光靠那节“代表作”课是不够的, 因为教学不能仅有代表作, 更要靠我们平时每天的常态课。事实上, 很多优秀的名教师, 他们都是在自己风格稳定后才出来散发他们教学思想的火花的。获奖的青年教师朋友们, 让我们继续修炼我们的教学, 厚积才能薄发。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教研室)

《服装结构设计》课教学的几点感想 篇8

关键词: 服装工艺 课堂练习 工艺操作

服装工艺课作为服装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实践为主,强调学生操作技能培养,内容主要包括裁剪与工艺两大部分,通常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裁剪准备,但是工艺操作的学习由于受到机器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往往只能在课堂上完成,因此,加强服装工艺课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的课堂练习主要从工艺操作方面谈起,不包括裁剪内容。

对于服装工艺课的课堂教学,通常采用的做法是:教师事先交代好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课堂练习材料,课堂上老师先概述操作步骤与方法,接着学生看老师演示,看懂后独立操作,教师再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检查指导。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与细节,但是具体操作的时候,为了避免课堂秩序过于松散,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组织规划。以我所教的班级为例,32个同学被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看老师操作,这样既避免了全班同学一起,课堂秩序混乱的情况,又避免了人太多而导致看不清楚或听不清楚的情况。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比较适合早期零部件教学,学生往往看一遍就可以掌握,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款式来说,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让每位学生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掌握。进一步来说,教师进行反复多次讲解比较耗时耗力,教师讲授时间过多,学生实践时间就要变少,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练习质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目前我们系部主要安装了以下两套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其中一个车间的配套设备为:服装工艺同步教学为远湖V3.0,匀速头摄像头为DS-2AF1-5,扩音系统为AzLiPA.BOV,另外几个车间分别安装了多媒体电视,主要配套设备包括:电脑为联想启天M4380,多媒体电视为TCLL55X2,多媒体摄像头为创视之星CS2X-70EP,服装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包括图片播放、视频播放、视频回看等功能。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工艺课课堂练习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复习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记忆力,减轻教师负担。例如,做领工艺是男衬衫工艺的难点之一,做领手势及一些细节处理很难通过简单讲授法让学生记住,而且在工艺操作之前给学生灌输太多知识点,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畏惧和繁琐心理,根据学生认知心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插播做领工艺的流程,在几次视频播放之后,学生对操作流程比较熟悉,做到胸有成竹,这个时候老师再进行分组讲解,强调难点与重点,就会让学生觉得比较容易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从学生的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工艺课课堂练习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课程要求较高,手脑并用难度大,往往“前学后忘”,视频回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因此视频回看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多媒体辅助设备的功能。另外,多媒体教学还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服装中级工训练过程当中,发现男衬衫做领装领工艺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教师可以在课前根据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拍照,然后在课堂上将这些共性问题一一展示,在男衬衫做领装领工艺中,存在的主要弊病包括:一是辑线不准,二是领角夹线不准,三是上下盘领角大小不一致,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单纯从实物上演示,则学生往往看不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播放形式,能够方便清楚地指出存在的弊病,让学生对照反思,教师再进行分析讲解。但是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很多学生认为班级工艺课偶尔使用多媒体辅助设备,导致学生普遍认为,多媒体辅助设备对提高他们课题练习质量的作用一般,教师进一步熟练掌握服装多媒体辅助设备的使用方法,使其能够在工艺课上发挥更大作用,是促进学生课题练习质量再提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次调研活动的对象为五年制高职班级四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目前已经学习了三年多的服装工艺课课程,对于自己的需求有更加深切的体会,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学生认为分组学习并安排小老师的方式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工艺课的课堂练习质量,根据笔者观察,学生到了三四年级,往往不乐于每次都认真看老师示范,反而更愿意询问周围同学。一方面,高年级的服装工艺课往往以成衣工艺为主,学生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保持统一的练习速度。另一方面,“小老师”可以进行一对一的帮助,效果更好。而三四年级的同学,有些动手能力很强,还有一些同学,经历过服装技能大赛的选拔与训练,工艺技巧更加娴熟,课堂练习速度较快,也愿意帮助同学,可以起到“小老师”的作用。而对于低年级同学,培养他们担当小老师,一方面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为技能大赛选拔人才的作用。

上一篇:军协介绍下一篇:试生产小组安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