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精选12篇)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篇1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 方案的设计, 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 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 主张先练后讲, 先学后教,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教师角色的换位,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主动参与,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1、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 教师就要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环境。科学确定项目任务。
我们在服装设计专业开展项目教学改革时, 首先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 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 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 同时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思想。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 其文化基础相对来说要薄一些, 一般在学习上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 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如何从零开始, 激发、调动、保持这些学生学习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 在服装缝制工艺教学中激励教学方法成了提高学生兴趣的首要环节。对于初学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生来说, 明确技能目标, 更是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既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学习规划, 也可以进行时时的自我估测, 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力求所确定的项目任务既有利于教学的开展, 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变“乏味”为“趣味”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计划。
制定项目计划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完成的。在这里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 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师不仅要充分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且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在获取知识中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使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呆板。如我们在实施“口袋的款式变化”这一项目时, 就充分注意到这一点, 可以说学生的计划五花八门, 有的为自己的偶像的某一件衣服重新设计口袋, 有的为自己或同学的某一件上衣设计口袋, 设计的思路也有的比较独特, 涉及的变化也比较多。
3、巧设民主情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精心实施项目计划。
作为教师,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课程设计, 如何才能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呢?首先这就要求教师们要以亲切的话语, 微笑的面容, 饱满的激情去亲近学生, 感化学生, 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 当学生出错时, 老师不训斥, 不惩罚, 要耐心指导, 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 应给予及时地肯定, 并鼓励他们。一旦学生遇到困难, 教师要及时引导、启发、示范。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 慢慢来”等。让学生们感觉到老师在和他们一起开动脑筋, 一起学习, 一起进步,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才可能真正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 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4、重视检查评定。
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成绩应包含质量和速度两个方面。常用的检查评估办法有:学生互评, 教师点评, 共同发现优点和不足, 共同商讨进一步提高、改进的办法。最后, 对学生完成的作品再进行挂展, 互相观摩, 互相学习。学生各自向老师、同学讲解思路, 汇报计划实施后的体会。
综上所述, 只有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上才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才能感受到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课堂教学才真正体现出其育人的本质和功能,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高小霞.职业院校服装材料学实践性教学改革初探, 陕西教育2008.9
[2] 、张明德《服装缝制工艺》高等教育出版2005
[3] 、《服装缝制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篇2
桂阳县职业技术教育学校 宁华娥
一、总体目标
本期的主要任务主要是是学习服装基础知识中的手缝工艺和机缝工艺,在此基础上完成西服裙、女西裤的缝制。
二、每月具体任务 1、9月份:基础知识
第一周常用手针工艺(理论课)
第二周各种针法的缝制(2节理论+2节实训)第三周锁扣眼(2节理论+2节实训)
第四周机缝基础知识(1节理论+3节实训)空车抬压脚、定针训练 第五周空车训练(实训)空车抬压脚定针练习,养成正确抬压脚习
惯,正确放压脚,定针车缝习惯。
2、10---11月份:机缝基础知识
第七周空车训练(实训)
放压脚车纸训练,起止养成倒针习惯,正确抬压脚,定针车缝习惯。
第八周引线训练(实训)掌握正确穿线流程和前面正确车习惯 第九周 引线训练(实训)
进一步熟悉其操作。第十周一步裙的缝
3、十二---元月份
一步裙的缝制
第十一周 一步裙缝制工艺的整个流程
第十二周一步裙的缝制
第十三周女西裤的 第十四周直、斜插袋的缝制
第十五周做腰、装腰
第十六周 整烫
第十七周技能考核
(说明:根据具体情况,相应安排实训时间)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篇3
服装工艺设计是服装专业里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与服装款式设计、服装结构设计紧密联系,共同构成服装设计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无论是学生还是设计师,只有掌握了基础的服装工艺制作方法才能更成熟的进行服装款式设计与结构设计,使得服装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然而,正因为服装工艺的实践性强,导致教师感觉工艺课难教,学生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这项能力,因此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散漫,教学效果不明显、学习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质量,笔者反思并总结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阶段性授课,强化教学
实践性课程和理论课程的教学最大的区别就是在授课计划上要合理分配,以人为本。人的大脑都会有阶段性的疲劳期,理论课程每学习45分钟,大脑就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以便精神焕发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因此,理论课程一般每周安排4课时以内,周期为一个学期,比较适合大学生的专业课学习。
然而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设置就恰恰相反。实践课程由于它的实践性极强,往往是教师先做教学示范,随后学生根据教师的步骤一步一步进行练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是在练习中完成的,在操作中得到锻炼进而提高能力技巧。无论是初学者还是熟练者,都需要一整块的时间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如果像理论课一样安排教学计划,学生刚看完教师的操作示范时间到了就下课了,然后过了一周再来上课进行练习,学生已经忘记老师讲过的示范是怎样操作了,懵懵懂懂,效率低下,一学期的实践课程在断断续续中过去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也不记得老师讲过什么内容。
因此,实践课程教学要与理论课区别开,进行阶段性授课,强化教学过程。服装工艺设计课程在一个阶段内,每天至少6课时的时间来保证教学质量。教师示范1个课时,剩下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紧密的结合教师的教学示范进行练习,快速的掌握这一次课的教学任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而言,能够轻松的掌握知识技能;对于教师而言,也不用再反反复复的示范过程、强调过程。教学轻松,教学效果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师傅带徒弟,注重“教”与“学”
现阶段的大学,班级人数一般都在30到50人之间,给这样的大班级上工艺课,教师头疼,学生也头疼。教师示范操作过程的时候,时间空间有限,前面的学生看的清楚,后面大多数学生是无法清晰地看到详细过程的。由此一来,教师需要不断的讲解和示范操作过程,浪费了课堂时间,教学进度也慢。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工艺课中的技能训练,教师很难对学生逐个指导。学生们也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快速地掌握知识要领。课堂效果差,掌握了的同学做的快接下来就没事做,不会的同学就更没信心和耐心去学习。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考虑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来教学。老师可将班级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小组长仔细观看老师的操作示范。到了实际操作的时候,小组长可以用自己的操作来教会自己的组员,给他们作示范、纠正和指导。这样的方式,既能解决教师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不够分配的问题,又能够通过组长带动其他学生及时掌握技能。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快速掌握工艺技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教师与学生,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教与学更轻松,效果更好。
模块式教学,提高效率
现阶段国内高校服装专业工艺基础的教科书,一般围绕着男装、女装、童装等分类进行服装工艺课程安排。在实际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也是按照最基础的一步裙、西装裤、衬衫、西装,这样的顺序来进行教学。因此一个学期的工艺课最多只能学到一两个大品类的服装工艺技巧,学生还是无法掌握其它品种的工艺技巧。如果将课堂教学分为模块式教学,在进行一个品种教学时,不断拓展同一品种的其它款式工艺,达到掌握一个基础工艺就掌握这一类时,课堂效率就明显提高。例如一个模块名称为口袋工艺,教师讲解最基础的贴袋和挖袋工艺,然后罗列出不同款式不同设计类型的贴袋、挖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在实践中掌握各种口袋的工艺制作方法。这样无论遇到怎样变化的口袋,学生都可以快速制作出来。到了裙子工艺模块时,由最基础的一步裙工艺变化拓展出各种各样的裙子,这样将一个类别作为一个模块,强化训练,提高课堂效率。
多样化考核,增强积极性
传统的工艺课结课成绩,教师都是对学生制作的工艺作品或服装成品进行评分,然后加上平时成绩和平时表现来给出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工艺制作差的学生与制作精细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毕竟学生不是工厂的车工师傅,在初学缝纫时不可能做到完美,因此大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对工艺课的兴趣也会逐渐降低。
如果将工艺课考核标准多样化,既考察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又考察到学生的思维创意、学习态度等综合素质,无形中就给暂时落后的学生增强了信心和积极性,让整个班级朝着一个优良的学习氛围去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对这门课程有希望。
要想提高服装工艺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过程。因此,阶段性授课,培养小老师,模块式教学,多样化考核等方式,都可以作为实践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方式。
(作者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浅谈《服装制作工艺》教学 篇4
一、明确培养目的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校要学习哪些知识?本专业学生在工厂实习, 进厂工作, 要实习什么, 有何作用, 目的必须明确。实习指导教师要针对实用性提出一些要求。要明确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撑, 技能培训将举步维艰, 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以及做到何等程度。
二、服装制作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就技能而言, 它与知识、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了知识, 不等于有了技能;有了知识, 有技能, 不等于有能力。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而我们的服装制作工艺则是二者结合的产物。服装基本的制作过程是运动技能, 而服装的组合设计制作则属于智力技能, 这往往需要我们的学生手脑并用。根据心理学的规律, 可把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1. 动作的定向即认知阶段。
服装制作工艺的学习大部分是动作技能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 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所要经过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 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 了解操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检验, 注意操作安全等。例如学习女裙的制作之前, 要学习直线、弧线的练习操作, 学会装拉链 (可通过学习手提包学习然后进行转换迁移) , 学会装腰头 (简单转化的包边练习) 。有了这些条件做基础, 在学习女裙的制作过程中, 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以及知识的转换,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 让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 为规范地执行每一个操作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
2. 操作技能的模仿即动作过程的联系阶段。
操作技能总是从模仿开始的, 模仿老师的动作、制作要领, 逐渐掌握操作的过程, 模仿的过程中前一阶段的认知定向得到检验、巩固、校正和充实。为使学生在学习制作过程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实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几点: (1) 要求学生掌握制作过程中动作要领做出正确的动作或过程。 (2) 当学生发生错误时, 要抓重点, 分主次先要求正确再要求速度。 (3) 对学生模仿的结果要及时进行评价, 提供校验校正动作的信息, 并且要逐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在这一阶段中, 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衔接起来, 逐步消除动作间的过度和干扰, 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 使成品质量不断提高, 速度不断加快, 并使之成为熟练动作, 达到自动化动作。
3. 动作的熟练即自动化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 各部分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 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播者、讲解者, 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评估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 使学生按照熟练操作程序、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来评价自己的技能, 调节自已的活动, 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技能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习得的, 每一位服装制作者所具有技能水平, 也不是一蹴而就。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练习。在这一阶段训练中, 训练成果, 服装的制作产品具有典型性, 工艺水平要高, 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三、服装制作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解决
在服装制作技能学习过程中, 重难点的掌握是学习的重点, 同时也是技能教学的难点, 往往是在示范时, 学生理解能懂, 也能模仿动作, 当真正独立制作时, 在制作难点上就会漏动百出。有时制作的第二件衣服远不如第一件衣服模仿制作的质量好。学生当时的模仿, 也不是真正的理解掌握。多次教训让我分析这一现象, 重视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研究帮助学生掌握难点的教学方法。
1. 降低难度, 一分为二、为三。
在服装制作过程中, 从面料到成衣, 需要经过多个程序, 工序中重难点较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 有时费尽心思, 制作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教师教的苦, 学生学的累, 从而影响学生对服装制作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点, 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思路。个人认为应先降低难度, 化整为零,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分解制作过程中的每个难点, 各个击破, 每一次上课讲解一个难点或重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 再二合为一, 三合为一, 把每个重点再溶入其中, 把分散学习的工艺方法一种种应用其中。一方面, 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进步的巩固、提高和应用。另一方面, 又增强知识技能的连贯性, 大大降低整条制作的难度, 提高了整条制作的质量, 同时也提高了制作服装的兴趣。
2. 层层分解, 突破教学难点。
工艺难点, 往往制作过程中最复杂的。学习过程中, 虽然在零料上进行, 但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学习过程中, 合理安排, 周密布置, 争取突破难点, 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准备充分, 提高效率, 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时间的保证。 (2) 层层分解, 步步示范。把问题简单化, 教师一步步示范操作, 再由学生一步步模仿。 (3) 借助样品, 突破难点, 用坯布把每一制作步骤分解制作出来, 然后用串线把过程连接起来, 把样品展示在黑板上, 使学生对每一个操作步骤一目了然。在课后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难点。当然, 这个样品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 可能会用不少时间, 而一旦制成就可永久使用, 为平时的教学提供不少方便。在缝制工艺方面, 有不少工艺制作的难点值得我们去做成这样的样品, 如双嵌线挖袋、前门襟装拉链、男衬衣领的制作、宝剑头袖叉的制作等等。
3. 类比迁移, 拓展教学难点。
在制作过程中, 各工艺方法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制作过程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以旧带新,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例如, 耳朵片挖袋的制作、缝插袋的制作、拉链袋的制作等等。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 使学生既掌握了各种口袋的制作, 又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口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又如, 在学生掌握了一种斜插袋的制作, 如带嵌条的, 袋口加贴边的, 还有弧形的月亮等等, 在服装工艺中像这样相互联系的工艺内容是较多的, 教师必须合理组织、精心安排。有时可出示一个做好的样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 研究其工艺方法;有时也可让学生设计制作与样品有着一定联系的另一种式样的作品,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工艺知识面, 并能在课外的服装设计制作中加以运用, 提高学生对服装制作的兴趣。
摘要:服装工艺的教学是服装专业教学的重点, 自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从事专业教学, 从自身出发, 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把握重点, 循序渐进, 相信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虚拟仿真技术;服装工艺;教学与学习;应用与实践
尖端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为虚拟仿真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基础和形成依据。这使得服装工艺教学产生了新的思路和成果。虚拟仿真技术作为一种媒体交互技术,通过发挥它自身独有的特点(如交互性强、模拟真实、选择多样、使用灵活等),让服装工艺教学能够在虚拟环境中将服装设计中各个环节的实践环境和实践过程以直观的方式传达给学生。由此,学生能够清晰而深刻地发现实物处理中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和需要注意的各种细节。让学生达到对专业技能应用性更深刻的理解,便于学生充分掌握教学知识,对所使用的专业技术理解更加完善,以此来高效而深层次地达到服装工艺教学的目的。本文将从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特征和其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应用这两个方面来展开探索和讨论。
1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虚拟仿真技术在应用于服装教学过程中,通过配置虚拟的实践环境,调配虚拟的实践器材,有着降低教学资金投入、简化教师描述现象、便于学生直观理解生产流程及掌握专业知识等特点。具体应由如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和讨论:第一,服装工艺教学最终要为服装市场服务,因此不能单独思考,要同时结合与服装生产企业,以此来确保服装工艺教学时,为达到其教学目的所需要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第二,服装工艺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和掌握对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需要做到将服装工艺教学与服装企业产品的模拟生产有机结合。第三,通过仿真虚拟技术来建立完善且合理的教学体系,让服装工艺教学的过程被扩充和丰富,同时注重学生的思维和独立性,达到因材施教。接下来笔者将具体描述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三个应用特点。
(1)仿真的教学情景。应用虚拟仿真技术,对服装企业的生产场景进行一个虚拟化的演示,并同时建立出仿真的服装生产场景,是学生能够亲眼体验到实践情景的保证。在这种虚拟的实践场景中,学生能感受真实生产中的氛围和环境,并考虑操作步骤和会产生的问题。这种模拟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这便是虚拟仿真技术的第一个特点――教学情景仿真性。
(2)形象的教学方式。虚拟仿真技术的第二个特色是具有教学方式形象性。在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时,会有一个直观而立体的影像展示在学生面前,这个虚拟的影像包含了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与生产流程。这种通过眼镜直接接受的信息,比起传统的书面或课件传授,会让服装工艺的教学更利于学生接受,加强学生对服装工艺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与掌握。
(3)实用的教学内容。服装工艺学科作为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要求很高。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仿真实践平台,能够让学生在虚拟实践中对其过程和处理有实感的体验。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和教学者展示实践,进行实践和理解实践的硬件难度。因此,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第三个特点便是教学内容使用性。这种特性充分地体现了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提高了服装工艺教学的教学质量与效率,更为社会培养了许多现代化的、高质量的生产技术型人才。
2服装工艺教学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
为了将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的上述三个特点发挥出来,需要创设合理的虚拟仿真平台来与之配合。其中,又需要划分成仿真软件平台和仿真硬件平台这两个子平台。
(1)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软件平台上的应用。仿真软件平台的创建有助于实现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它在虚拟仿真教学的直观表现、网络传输、信息交互和数字化表现等方面都起着主导地位。仿真软件平台在协作性上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情景的虚拟表达以及教学内容的仿真传递都至关重要,没有仿真软件平台的搭建很难讲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服装工艺的教学中。而将服装企业现代化生产技术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创造一个虚拟的仿真环境来表现给服装工艺教学就是仿真软件平台的本质。它在外部配合仿真操作界面搭建了一个虚拟的仿真实践环境,而在内部则是对生产技术实践模式进行了一段仿真演示。要构建仿真软件平台,首先要对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在此之上进行设计与开发。当服装工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软件完成后,还需要根据课程和教学目的来进行一个服装工艺虚拟仿真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服装工艺虚拟仿真课件的制作需要将学生的专业实践作为参考依据,最终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实现一个虚拟的服装企业生产流程,让学生能够获取一个逼真的生产场景,并且实现生产操作的仿真。使学生能够在服装工艺教学中处于一个虚拟的教学场所中,身历其境地以一位企业服装工作者的身份感受虚拟仿真操作。在虚拟化的工作中完成服装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这时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充分掌握生产知识。
(2)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硬件平台上的应用。当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学习研究和实践时,则需要搭建仿真硬件平台来为学生构筑一个工作场所,并且配备相应的工具。换言之,仿真硬件平台是虚拟仿真技术在服装工艺教学中硬件设施的基础。而服装工艺教学应用到虚拟仿真技术时,仿真硬件平台所提供的场所和工具的完善程度,将承载着服装工艺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仿真硬件平台的特点有如下两个:第一,对企业的生产环境进行仿真。第二,对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虚拟表现。构建一个完善的服装工艺虚拟仿真硬件平台,其实践的设置和实训室的布置为重点关注的对象。服装企业现代化生产过程需要的特点,应在设施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无论是器械还是设备的配比,都可根据服装企业生产车间的标准来进行相应的配比和模拟。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在仿真硬件平台中配置一些并没有被现代服装企业所广泛使用的高端先进生产设备也是可以的,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帮助培养学生在服装工艺上的创新意识。仿真硬件平台的配置应当尽可能与现代服装企业相似,为学生创造仿真度高的生产格局,达到一个虚拟实践需求的实践氛围和环境,并通过这种方式来匹配学生在实际的服装工艺实践时基本的硬件需求。
3结束语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篇6
服装工艺课程是服装设计与工程的重点专业技术类课程,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课程,同时也是确保服装款式设计完美体现的手段和方法。多年来,在服装专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课程设置中服装工艺课程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乏味和单一也成为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热情的重要原因。
服装工艺要求学生在学时内理论讲授和实训过程当中,掌握常用手针针法、工业平缝机、包缝机、熨烫的相关基础知识,制作部件,并掌握具有代表性的成衣的工艺流程设计和缝制工艺,甚至更多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要达到这系列课程要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本文旨在通过以下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探索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规范课堂教学中的示范方法
示范教学是服装工艺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用演示的方式,将设备工具的使用或服装制作方法直观的传达给学生。但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理解所操作原理的现象,不能够举一反三,或跟不上老师的进度等问题,影响教学的进度和教学效果。
(一)示范教学必须配以理论的讲解
单一的操作,缺乏要领、工序流程关系、操作注意事项及要点的讲授会致使学生似懂非懂。在示范教学时,应该首先向学生说明此节课的教学任务、目的、设备的功能,在具体进行操作时,每个操作步骤都要说明操作要领要点和技巧,包括操作规范、注意事项,易出现的问题,怎样规避。
如:在传授使用平缝机时,应先说明平缝机的各个部件功用、原理,以及简单的故障判断及排除;讲到装针时,要向学生交代机针的构造,长冗凹槽的朝向,如凹槽朝向错误会遇到的问题;讲到上底线时要注意拉拽底线时梭芯的旋向,如果反向会出现什么情况等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并熟练使用平缝机,为下一部教学夯实基础。
(二)进行模块化示范教学
在这里包含两个模块:一是将学生模块化,分组教学,因缝纫机外围环境有限,一组6人左右为宜,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够近距离接触操作及教师的讲解。二是将讲授内容模块化,如在讲比较复杂部件及成衣的制作工艺时,将整个流程一次示范给学生,很难有学生能够理解并独立操作,这时将整个流程逐一分解后几步重组为模块,这样每次示范时可以演示一个模块,待学生能够操作这个模块时再进行下一个模块。
(三)示范教学配以教具
在进行模块化教学的同时,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完整制作步骤,可进行教具的制作,特别是复杂部件制作。
如:在双嵌线横向挖带通过教具可展现为:第一步为备布,将需要准备的表布、袋布、嵌线布、垫布、粘合衬安放在教具的第一模块中,并标注尺寸、纱向;第二步为将表布与顶袋布固定,垫布与底袋布固定的状态;第三步为双嵌线分别缝合在袋口上的状态,并且开剪;第四步为嵌线翻折后,并固定三角布,封缝两片袋布的状态。有这样的教具,加之演示,学生就会牢固地掌握部件的缝制。
二、采取立体到平面的教学手段
服装工艺有一部分课程是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服装款式结构设计,在以平面结构设计的教学设计为主导的情况下,要解决学生理解结构设计理论难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尽快的从平面到立体的思维过程。
我们对从立体到平面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采取立体演示方法,让学生尽可能的感受到一块布要想包裹在人体上所必然产生的种种结构现象,及产生浮余量,然后再讲解为了使这种浮余量平整可采取的缝省打褶的处理方法。通过演示和讲解,学生对于结构有一定认识,最后在此基础上再从平面的角度讲解纸版。
三、课堂作业练习
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对讲授的理论得以消化,在讲授完原理后,马上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并实时跟踪,一对一指导,以便及时纠正操作上的失误。
然后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要与课堂讲授的有所区别,以便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又学会了举一反三,避免了生搬硬套的机械模仿现象。
四、合理设置讲评课
如果要使学生能够总结原理,从操作中的不足找出弊病,做得更完美,必须设有讲评课。讲评课主要是在一小段内容结束以后,教师针对学生操作上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做出的成品、半成品进行讲评。
如在讲授机缝基础工艺以后,应设置一堂疵病处理的讲评课,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底、面线链条状或是断线两种主要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并教授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对缝纫机做一个简单的维护,保障了正常教学。
在讲授完挖袋、插袋、贴袋制作后,应该设置讲评课,抽取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如:双嵌线口袋制作后学生的作业会出现兜口不平齐,缝隙过大或过小等等问题,应该先让学生分析,配以教师的引导,来讲明原因所在,并最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服装工艺课程是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从根本上掌握的重点课程之一,为了使学生牢固的掌握该课程的原理和规律,教学方法及教学措施的改进有着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也将不断的探讨更加合理并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措施,为培养实用性,创新型人才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文斌等.服装工艺学(成衣工艺分册)[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
[2]李健丽.服装结构教学的探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02)
服装工艺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尝试 篇7
1 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为实用、新颖
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和层次, 跟踪学科发展, 改变知识传授方式, 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信服教师, 就愿意学习那门课, 提高了学习效率。授课中, 教师要综合各门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 与时俱进, 不断补充新颖款式。内容能跟上时代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易实现。服装业是极具活力的时尚产业, 服装款式变化多端, 设备、技术、材料及工艺不断推陈出新, 教材和讲义永远跟不上行业发展, 内容容易滞后。因此教师应经常深入企业、商场了解行情, 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和相关技能, 及时根据行业发展要求调整教学内容, 达到工艺教学基础与先进的统一。如果教师不主动靠近行业发展, 学习内容陈旧, 就会使学生“学无所用”。如传统的西装工艺用归推拔、缲勾板等工艺来制作, 做成西装虽立体感强, 雕塑感好, 但工艺复杂繁琐, 速度慢, 效率低。随着服装业发展, 西装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用专用熨烫设备一次就可定型, 黏合衬取代了马尾衬, 新设备和技术不但使西装具有薄、轻、挺等较好的塑形效果, 而且省时省力, 效率高。学生学起来难度低、易操作, 成品西服也易达到质量标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教学, 学生本领和技能才能贴近社会, 将来才能立足社会。
2 重视基础实训, 提高操作技能, 突破工艺难点
我们现在教学不能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了, 而应以学生为中心, 不受教材束缚, 把课堂延伸出去, 不拘泥形式, 只要教学需要, 随时都可当课堂。工艺课强调的是技能训练, 所以首先要重视基础工艺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 尤其是服装动手能力的培养, 必须要经过大量操作训练来实现。虽然动手能力强弱与学生本人悟性有很大关系, 但主要是通过专业教学时反复训练, 使学生积累操作经验, 以此达到娴熟的操作技术水平, 所以, 教师教会学生方法后,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很关键, 当然教师要用心指导, 耐心纠正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工艺课程的一部分是缝制基础, 包括车缝基础工艺、多种形式的口袋、门襟、领子、开口、袖子等零部件的制作, 都是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内容。在零部件学习中, 教师要讲求方法, 重视零部件存在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关联性。如单嵌线挖袋和双嵌线挖袋, 在基础工艺训练中除要求学生掌握单嵌线挖袋外, 还应要求学生制作双嵌线挖袋;两种挖袋工艺大同小异, 一起学, 教师省时省力, 学生也易掌握, 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 达到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又如旗袍领的制作, 在学习过程中, 除要求学生掌握旗袍领工艺外还要求学生进行普通立领和蝴蝶结领的制作, 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得比较全面, 学完之后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服装款式, 为将要学习的成衣设计与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单嵌线挖袋, 嵌线准备有多种, 学习时, 教师要采用易被学生掌握的:即嵌线和垫袋布不剪开, 宽留8cm, 长留袋口大加4cm, 对折烫嵌线, 距烫痕留嵌线宽1.5cm车缝袋口大, 距车缝线1.5cm再缉同等长一道线, 然后剪开嵌线进行开袋, 这样不仅简化了工艺, 也易使成品达到质量标准。较好的突破了工艺难点, 提高了操作技能。
3 利用先进教具,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多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使教师在网上查找的大量图片、自作的PPT课件和大量案例等教学内容直观且丰富地传达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服装工艺课的实践性很强, 大部分需要教师操作演示, 如果学生多, 要分几组演示, 教师如此反复, 拖长讲课时间, 也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另外,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和观看角度不同, 掌握水平亦不同, 不利于分层次教学。教学中利用电教多媒体, 就可以改变不良现象, 取得理想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男衬衫领制作时, 教师先把制作过程录制下来, 教师上课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一边看屏幕上的录像, 一边跟着讲解演示步骤, 然后学生操作练习。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视听能力, 也有时间锻炼技能。如何掌握精湛的工艺, 放大特写的镜头或者字幕提示就是最好的样板, 关键地方学生可以反复观察, 分步骤跟着做出来。在技能训练中,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反复训练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使教师教的轻松, 学生学的愉快, 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可收到好的效果。
4 寓教于乐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教于乐教学, 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我讲你听”、“我训你通”的僵硬方式, 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方法来代替。寓教于乐教学的核心是“乐中学”,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女衬衫变化款式教学中, 学生已掌握了普通女衬衫的制作, 教师通过提供一些衬衣图片和录像, 让学生挑选或设计自己喜爱的款型, 找出与普通衬衫款式以及工艺上的区别, 让学生各抒己见,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点拨, 指导学生实践, 让其掌握多种衬衫制作方法, 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充分理解服装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同时, 让学生把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缝制工艺三门课程相结合, 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改革教学模式, 应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引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 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为目的, 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自主协作、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项目课程教学法是广受职业院校欢迎, 为了解决学生厌学的现状而实施的课程模式, 服装工艺课很适合采用, 它把课堂与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 既锻炼了技能, 又提高了能力,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愧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以女衬衫的制作为例,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学习。首先制定“大项目”:女衬衫的制作;其次确定“子项目”:1) 工艺特征分析与设计;2) 工艺单制定;3) 工艺流程分配;4) 工艺制作、熨烫、包装;5) 质量检验等五个“子项目”;第三要考虑新项目:在项目制定时, 要考虑让学生紧跟时代潮流, 追求时尚, 并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思维、审美、感悟来设计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第四、进行教学总结评价:进行成衣、策划书展示, 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并总结经验, 准备下一件产品设计制作。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不再把教师已有知识技能传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去寻求得到结果的途径, 最终得到这个结果, 并进行自我展示和评价, 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在过程中不是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学生学完后不仅理论掌握的扎实, 技能也很熟练, 毕业后走上社会, 能很好的适应岗位, 企业愿意要, 学校也提高了美誉度。
6 结语
一直以来, 在工艺教学中, 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让学生获得了一些实惠, 但不足也会存在。我们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 全力以赴, 继续认真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争取把学生教的更优秀、更突出, 为临沂经济发展,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服装设计制作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淑卿.浅谈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 11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 篇8
中等专业学校服装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从事服装制作行业工业化生产和独立生产经营的技术工人。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工艺是服装制作专业两门主要的专业课。中等专业学校服装制作专业教学计划规定:服装结构制图课的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服装的量体、结构制图、裁剪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掌握服装制作的基本技能技巧, 能独立缝制一般的西裤、衬衫、女裙、上衣及西服。可见, 服装结构制图课主要解决服装加工制作中的“裁剪”环节, 服装缝制工艺课着重解决服装加工制作中的“缝制、整烫”两个环节。因而, 这两门课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教学上必须实行一体化教学, 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服装裁剪、缝纫、整烫这一完整的工艺技术, 具有从事服装制作行业工业化生产和独立生产经营的能力, 实现培养目标要求。
怎样才能使服装结构制图课和服装缝制工艺课实行一体化教学呢?
首先是两课程教学的主要服装品种、款式必须一致。
两课程教学的主要服装品种、款式必须一致, 学生通过服装结构制图课的学习裁剪出来的服装, 才能作为服装缝制工艺课上学生练习的材料, 并通过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 缝制为成衣, 从而系统地掌握服装制作工艺知识和技能。如果两课程的主要教学品种、款式不一致, 那么, 学生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裁剪出来的服装就不能在服装缝制工艺课上运用, 服装缝制工艺课老师只好根据服装缝制工艺教材中的品种、款式重新教学生结构制图, 否则, 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这样, 既影响了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的正常进行, 又影响学生学习服装结构制图课的情绪, 还容易造成两课程任课老师之间的矛盾, 而最终是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其次是两课程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要一致。
由于“裁剪”与“缝纫”两环节存在着先后关系, 因此, 在教学顺序的安排上, 一般都认为, 服装结构制图课应在前, 服装缝制工艺课应在后。但是, 倘若等服装结构制图教好后再教服装缝制工艺, 那么裁剪工艺就不能随着具体品种、款式服装制图任务的完成而及时进行, 因为裁剪好的服装必须及时缝制, 否则质量要受到影响。另一方面, 学生学习服装结构制图知识仅停留在理论上, 没有实践, 也很难深入理解。而如果等到上服装缝制工艺课时再裁剪, 学生对先前所学的知识肯定不那么熟悉, 又必须复习, 然后才能裁剪, 既浪费时间, 又影响效果。如何安排, 笔者认为, 两课程应同时开设, 同步进行。这样, 学生在服装结构制图课上裁剪出来的服装, 就可以经过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学习很快缝制成衣, 容易让学生及时了解到自己学习的结果。教育心理学实验表明,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 无论其学习结果是好还是坏, 均可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是两课程教师的教学要一致。
这里主要指两课程教师对服装制作知识和技术的理解与教学要一致。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工艺虽然是两门课程, 但由于它们有着互为依存的关系, 所以不可避免地在教学上有所交叉。我国服装行业流派众多, 对同一品种、款式的服装, 不同的师傅采用不同的工艺技术, 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反映在教学上, 我们常常听到两个教师在各自的课上, 就同一品种、款式服装的制作工艺发表各自的观点, 甚至互相指责, 而使学生盲然不知所从, 严重影响教学。笔者认为, 两课程任课老师务必加强集体备课, 使服装制作工艺知识和技术保持一致, 在可能的情况下, 两课程最好由同一教师任课, 在学生操作练习时再增派老师协助。
第四是两课程老师的教学理念要一致。
首先, 要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 摆正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的主题地位, 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时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次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加大学生训练的力度, 全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此外, 两课程的老师要不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 用自身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服装市场竞争十分激励, 服装制作工艺原理飞速向前发展。随着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 使服装制作工艺技术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必须正视这个现实, 统一思想, 集中精力, 培养有发展潜质的中等技术人才。
摘要:实行《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缝制工艺》的一体化教学, 能使专业理论更好地联系了实际, 避免了课堂教学和实习教学脱节及课程安排不合理的弊端, 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从而使学生既有效地掌握服装制作的理论, 又能圆满地完成服装缝制的实习任务。
中职学校服装工艺教学改革初探 篇9
就目前而言, 服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设计类人才, 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 能将技术与艺术融合为一体, 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二是技术性人才, 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 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 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 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要改变这种现状, 就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来进行服装工艺教学改革。
一、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 优化服装工艺教学过程
知识结构是指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形式, 良好的知识结构能促进人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 使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正确树立职业观念的同时, 还要优化工艺课的教学内容, 运用系统论的观点, 改革工艺课知识的组织形式, 使之形成良好的学科知识结构, 从而促进教学全过程的优化。具体做法是:
(一) 通过对诸多服装行业职业岗位进行职业分析和界定, 设计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 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术型人才的实际要求, 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
(二)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原则, 强化学生服装制作技能的基本训练, 选择相应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可考虑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九大模块。第一模块:裙类缝制工艺;第二模块:裤类缝制工艺;第三模块:衬衣缝制工艺;第四模块:西服缝制工艺;第五模块:职业装缝制工艺;第六模块:童服缝制工艺;第七模块:艺术服缝制工艺;第八模块:中式服装缝制工艺;第九模块:服装的工艺规律与常见病例分析及处理方法。这九个模块的技能知识, 内容上既上下连贯, 也可相对独立。
总之, 要通过优化教学内容, 重新建立一个学科的知识组成形式, 使服装工艺课的学科知识形成良好的结构。我们按照这个知识结构进行教学。一方面, 使学生建立一个以逻辑关系为线索的工艺知识体系;另一方面, 使学生懂得如何在工艺操作上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此外, 进一步拓展校外“产、学、研、训”基地, 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从校内实训逐渐过渡到校外实训, 从单一的课程实训逐渐过渡到综合性技能实训, 从而形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 切实更新教学理念,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 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 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 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来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 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 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这一做法能较好的解决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难点问题。中职生的能力差异很大, 因此在技能课的教学方法上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教师本身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 能利用先进科学的教法, 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 实施分层教学法, 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 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感受专业知识,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 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 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 让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 通过师生合作、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 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 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 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 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二) 抓好实践性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服装工艺实践教学, 可按照技能训练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分为三个阶段,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提高要求, 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手段, 使学生能系统、全面地掌握基本技能, 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基本技能培养尝试阶段
基本技能培养尝试阶段是提高学生工艺水平的基础, 也是掌握基本技能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学生对工艺基本知识的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于刚学服装的同学来说, 他们对服装的制作要求不甚了解, 为此, 作为服装工艺课程的教师, 首先应对学生耐心地讲解服装的结构、组成的部件和各部件的制作要领, 然后再让学生进行分步操作、强化训练。例如, 要学做一条女西裤,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女西裤的结构, 并将女西裤分解为若干部件, 详细讲解各部件的制作要领, 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步练习。在学生操作过程中, 对于个别较难达到要求的部件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如女西裤侧缝的直插袋, 这个直插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条裤子的外观。所以, 在练习女西裤的制作流程之前, 应先对直插袋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学生对各部件的分步训练, 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课堂上教师所讲解的基础知识, 弥补教学环节之不足。同时明确给学生指出, 要想提高动手能力, 就必须先练好基本功。在指导学生练习时,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具体做法有: (1) 在实训过程中, 尽量增加实验小组数, 让每位学生都有动手实践的机会; (2) 教师要严格把关, 适时进行制作规范、制作步骤的引导, 依方法进行, 养成良好的制作习惯; (3) 将基本制作技能作为考核项目之一。在考核时, 学生可随机抽题, 现场答问与独立操作, 并公开评分。由于上述措施的实施, 促使学生的基本技能有了显著提高。
2、提高性训练阶段
提高性训练阶段是学生在掌握了服装各部件操作的基础上, 完成服装成品的工艺制作。在这个阶段, 教师应详细讲解整件服装制作的工艺流程、工艺质量要求, 使每个学生对服装制作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做到心中有数, 掌握基本要领, 然后把每道工序有机地结合起来, 完成成品服装的工艺制作。通过一段时间的整体训练, 学生制作完成的作品, 不但能达到产品工艺质量要求, 而且也提高了缝制技能的速度。
3、综合训练阶段
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为企业的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岗位输送一线的实用型专业人才。他们的许多能力不是单凭在校内的学习就能得到的, 更多技能需要通过在工厂的实习才能获得。为此, 学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 主要是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生产流程;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 以服装生产各个不同工作岗位基本技能为主, 训练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通过校企合作, 让学生参与到服装企业的运作, 通过从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到市场经营等环节的实践, 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科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对于服装工艺课, 主要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先进行小样制作示范, 学生围在周边上观看, 理解制作方法并记住操作步骤, 看后再按照教师的要求、方法, 自己再进行操作练习, 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指导学生完成小样制作。而现今, 很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教育信息技术已应运而生,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也不例外, 也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是利用多媒体、录像把有关款式图、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 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与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 教师可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 建立“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 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服装部件工艺制作的练习、组装成品服装的技能实训, 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组合到服装成品整体组合、服装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在实践教学中做到培养能力与训练相结合, 强调立体造型思维, 突出方法的应用, 坚持“从实践中找出问题, 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做到教、学合一, 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目前, 很多的服装设备层出不穷, 要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学以致用”, 学校在服装设备上要跟上社会, 因此进行改造和更新是必不可少的。要充分利用不同设备进行不同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为选择不同的就业打好基础。
总之, 服装专业课的教学要注重实践, 致力于把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社会实际需求最大化地结合, 培养实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探讨新型的教学方法, 提高教育水平是当务之急。在服装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中, 只有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 完善教学手段, 使学生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 掌握扎实的技能,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适应现代服装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邢辉等.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法[J].职教论坛.2001 (9)
高等院校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探讨 篇10
本文从服装专业课教学的角度出发, 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目前高等院校在服装缝制工艺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提出了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指导思想下, 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其动手动脑, 从而完善整个教学过程。而提高教学条件则能够更好地完成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
服装这门古老的艺术, 不仅与现代流行元素紧密结合, 而且在其制作工艺上也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 更新的缝制材料, 更先进的缝制机器, 以及要求更高的缝制效果都在不断地迎合着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焕发着勃勃的生命力。近十年来,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 服装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中, 不但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遭到重创, 反而寻求到了更大的商机。于是, 很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与服装有关的专业, 例如服装设计专业、服装工程专业、服装表演专业等等, 良好的就业市场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服装缝制工艺课是所有服装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 这门课程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学习中, 有时是专门的服装制作课, 有时是设计类课程, 要求学生将设计作品做成成衣, 有时是学生们参加各种比赛, 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扎实过硬的制作功夫。所以, 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及学习成果对服装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作为服装企业人才的主要输送地——高等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只做纸上谈兵的“指挥家”, 也不能只是一味遵循工艺单操作的“车工”, 他们将来的工作性质应该是通过服装专业课的学习, 为服装设计、制板及生产等相关工作服务, 而不是直接从事缝制工作。所以, 服装缝制工艺课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服装设计的延伸与发展。学生在学习服装样板之后, 能够检验样板形态与数量的吻合关系和整体与细节的结合关系, 并改正费工费料的不合理结构关系, 从而使服装造型更加合理完美。由此可见, 服装制作工艺课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1]
一、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特点
服装缝制工艺课有着与一般专业课或文化课不同的特点, 在授课时老师是要做示范的, 再加上学生的材料准备, 基本上就去掉了两节课的时间, 因此让学生在剩下的时间完成当天的作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正常模式上课, 两次课会相隔好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 学生们基本上已经把老师教授的东西忘了, 老师不得不重复讲授。此外, 缝制工艺课要用的教具很多, 如裁片、面料、机器、剪刀、尺子等, 如果不采取阶段性的上课方式, 今天这个班上两节, 明天那个班上两节, 就会导致工艺室内人员复杂, 东西丢失, 严重地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2]所以这门课要求上课时间集中且具有连续性, 否则上课效果就会很差, 老师教授起来也会很费力, 从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现在的高等院校在设置服装缝制工艺课时都注意到了这一特点, 在安排课程时间时将其设立为阶段性的授课形式, 也就是将课程的教学内容集中在一段时间之内完成。在整个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当中, 服装缝制工艺课一直贯穿其中。一般来说, 缝制工艺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缝制课, 就是缝制服装中的一些零配件, 比如各种缝型、口袋、袖开衩、门襟和手针等;第二部分是教授缝制工艺较为简单的裙裤之类;第三部分是教授缝制女装中的衬衫外套之类;第四部分则是教授缝制工序最为复杂的西服。当然, 每个学校都会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整合这四个部分, 并通常会将第二和第三部分整合,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保证完全没有缝制经验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业, 基本熟悉常见服装的制作工艺, 并使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举一反三, 熟练地应对不同款式服装的制作工艺。
二、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在工艺课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示范是主要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本人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们较快地接受缝纫工艺的操作方法:
(一) 实物展示
教师应将本次上课的内容做成成品展示给学生看, 比如今天学习单开线口袋的制作, 事先应做好一个单开线口袋的样品带到课堂, 而且最好是没有完全封口的半成品, 这样便于学生翻看, 使其能够从样品中领悟教师所讲的内容, 而不是凭空想象。比如做成衣衬衫时, 教师可以带来一两件不穿的旧衬衫, 比照实物讲解这次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并讲解同类产品制作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比如在裤装工艺的教学中, 西裤的制作工艺最典型, 其要求最高、最全面、最具代表性, 裤装的制作难点在绱腰、侧袋、后袋和门襟上面。理解了这些制作工艺后, 学生不管是做喇叭裤还是铅笔裤, 稍加改动就能达到效果。其实在制作服装时, 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部件的制作方法, 外观的设计制作就很容易达到。
(二) 理论讲解
教师在授课时应该规范有序地对每一道工序做出科学的规定, 并对工艺操作方法逐步地进行理论性的讲解, 包括裁片的准备, 工序的先后, 各种注意事项等。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 某些工艺的增加与删减、提前与滞后可能不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应该是最科学的, 最规范的程式。这一过程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并使其真正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但是, 服装是一种变化很快的产品, 而且每个人的审美观也不一样。高等院校通常在进行服装成品制作时由学生自己购买面料, 根据自己的尺寸和喜欢的样式来完成作业, 这样班上几十个人的作业可能都不一样, 所使用的工艺也会有所差别, 教师在讲授时需要比照一个基本款式, 并指导学生在特定部分使用特定的工艺以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所有的学生制作一样的款式, 以件论件地进行教学, 那么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就很有限, 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而并不能学到全部的缝制技艺。反之, 在作业要求中要鼓励大家创新, 不设定固定的款式要求, 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使他们相互学习, 了解更多的制作方法, 并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示范操作
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操作性很强, 而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入校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缝纫机, 也没有接触过服装制作, 所以单纯的语言讲授就显得抽象难懂, 而教师准确的实际操作展示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 任课教师必须让每个同学看清示范操作的每一个步骤, 并同时注重规范性和程序性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单个班级学生的人数过多,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少听、漏听的学生, 而要求教师对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再进行讲解示范的可能性又不大, 因此, 借助一些已经完成的样品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些样品不用制作得非常完整, 只需把制作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分解, 在每个步骤上写上序号, 用线串连起来, 并将它们保留在学生那里。这样, 学生就可以对每一个步骤一目了然, 在课后也能巩固难点。当然, 每一个样品都需要教师提前准备, 这虽然要花不少的时间, 但同时也能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 相当于使其又备了一次课。而且, 这些样品还可重复使用, 能够为平时的教学提供方便。[3]在学生进行制作时, 教师也要不停地巡视, 杜绝学生拖拉和毛糙的坏习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需要不断激发的, 譬如做零部件练习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做几个甚至十几个相同的作业, 在交作业时选择最好的。做成品衣服时, 也可以让他们做一款基本型, 再做一款创意装, 利用多次的实践去熟悉工艺流程。
当然,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 我们还可以在教师做示范的那台缝纫机上加装投影仪设备, 这样教师所做的示范就可以清晰地投到墙布上, 从而避免了同学围在一起看不清示范的问题。也可以把Internet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 并能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授课的过程拍成视频, 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自己观看视频, 除去了教师重复解答问题的苦恼。这个办法特别适合工艺复杂的西服制作。
(四) 参观调查, 增强实践
外出参观与调查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事情, 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带他们去服装厂、服装博览会、商场等地参观调研, 让他们了解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和机器设备的使用, 毕竟学校的专业设备很少。除此之外, 还需要让学生对市场的流行性做进一步的了解, 多邀请服装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 同时给学生做一些技术上的指导。学校还可以与服装企业联合开发产品, 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这一内容如果在服装制作工艺课里没有时间安排, 那就在四年的学习中安排一两次, 这样不仅可以为服装制作工艺课服务, 而且会对其他设计类课程, 如纸样课、专业理论课等相关科目的认知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与竞争的时代,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们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 所以, 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通过参加每年的服装博览会与工厂密切联系, 并了解国内外服装行业的发展动态、工业生产情况、社会消费热点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有选择地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去。[4]
从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就业现状来看,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我们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性教学”就是希望摒弃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每次工艺课结束后, 笔者建议教师们不要与别的课程一样, 根据缝制水平的高低来评判作业的好坏, 打一个八十分或九十分, 而是在课程的最后一堂课上, 让学生穿上自己的作品或者将其放在台上, 通过讲解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与作业的制作水平综合进行评分。通过这样的学习, 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作业, 而且对他们也是一次胆量的锻炼。这样的锻炼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宝贵的, 流畅的语言、稳定的台风可以为其以后的面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 服装缝制工艺课是服装专业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门, 我们应根据其教学目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环境等,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为其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5]
注释
1[1]周静.服装工艺的美学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05)
2[2][4]窦俊霞.如何提高服装工艺课教学质量[J].内江科技, 2007 (08)
3[3]陈彩英.服装工艺课教学改革探索[J].大视野, 2008 (07)
探讨职教机械工艺课的教学探索 篇11
关键词:职教;机械工艺课;教学探索
1.职校机械工艺课的教学现状
1.1.老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机械工艺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不仅要求老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但是现在大部分的职校老师都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的情况会给后期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职校老师对于机械工艺课没有正确的认识,忽视了这门学科在学生整个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老师在教学中,没有根据教材上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结合在一起,理论与实践脱离,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教材的含义。老师因为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很难将知识点与实践活动联系,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影响到整体的教学质量。
1.2.学生自身的情况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学生能否掌握知识直接决定了整个教学质量。职校学生本身综合素质较低,学习兴趣较低。面对复杂枯燥的机械知识,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学生自身能力有限,无法很好消化和理解机械工艺课的相关知识点,在学习中感受不到成就,会严重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职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会主动思考问题,学习主动性差。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学生没能有效地掌握有关机械的基础知识,为给学生下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干扰。
1.3.教学内容单一
造成教学单一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材本身存在的问题,职校的机械工艺课程本身的结构并不是特别合理,教材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了技巧的学习,教材的内容不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工艺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但是我国的机械工艺课程内容相对落后,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是老师教学的问题,老师只是简单地按照教材的顺序开展教学活动,没有在原本教材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拓展。没有将现今机械工艺的发展趋势与教材内容结合在一起,老师缺乏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学习和认识。教学内容的单一会限制学生的学习,教学质量也会大大降低。
2.职教机械工艺课的教学探索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机械工艺课产生兴趣才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机械工艺课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科,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工艺课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自身能力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将复杂的知识尽量简化,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老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灵活地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不仅要讲究教学的知识性,还要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老师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可以利用相关的教学例子来引进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采用引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上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更快地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2.对学生实行差异化的教学
由于学生自身的能力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区别,导致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存在差异。要想真正提高机械工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要实行差异化的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内容要有难度的差异。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后,老师还要布置相关的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差异化的辅导方式。教学测验也是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老师拟的试题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的考察还要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差异化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2.3.理论联系实践
机械工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老师在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发挥机械工艺课的作用。老师首先要熟悉地掌握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有目的地引进实践活动,特别是合理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观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学习理论知识,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会给今后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3.总结
随着机械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机械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专业技巧,所以职校一定要加强机械工艺课的教学探索。机械工艺课的教学探索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老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机械工艺课的精髓,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伍向荣,李海英.浅谈中职机械工艺课的教学探索[J].无线互联科技,2013(1)
[2]任菊琴.机械制造工艺课在教学改革中的一些新方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
[3]何建良.小议职教机械专业理论课教学[J].教师,2011(17)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法研究及趋势 篇12
当今服装技术、设备以及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 服装产业相应也不断向前发展;服装教育, 包括服装工艺教学也通过各方面技术和理念的更新, 达到创新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方法的目的。现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码摄像机、多媒体电脑及网络的使用, 进一步加强服装专业的工艺实践环节, 强化教学效果。
1 传统服装工艺教学方法及过程简述
一般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讲解、展示、多媒体播放动态影像、示范和指导等。而教学方法通常有部件法、整件法等。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依次涵盖以下步骤。
讲解:首先是结合图片和实物, 分步讲解服装的制作步骤以及方法, 准备完善一点的会把服装范例的实物分别按步骤制作成流程供学生参考。
展示: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示动态的服装工艺制作方法。
演示:教师用已有的教学工具进行实物制作的示范, 并同时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学习。
指导:学生按照字面说明、分步图片以及参考实物、动态影像进行动手实践, 教师在旁指导。
以上四个步骤教学方法在长时间的实践教学中被认为是较为完善也是较为合理的, 它从多个方面指导和启发学生, 有静态的、动态的、直观的和客观的, 并且运用了多种角度和教学方法, 能较好地开发引导不同学生所擅长的不同方面。
在长时间的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也发现, 由于服装工艺相对于其他服装专业课程来说, 它的专业实践性极强, 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服装工艺之前, 对该课程的相关认识极低,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在服装工艺课程上所看到的、学到的服装工艺知识、图像、影像与他们的以往经验联系起来, 导致他们对服装工艺内容接受率低、遗忘率大。在这种情况下, 探索运用依托新技术、设备的发展条件下, 选用一些以往未在服装工艺教学课上使用过的工具并加以运用, 开创了新的教学方法, 结果显示达到了极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2 新服装工艺教具的使用与教学方法应用
我校的服装工艺课程是被安排在服装结构课程之后的, 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结构的认识, 也可以趁热打铁学习服装工艺。服装工艺的教学依然要凸显工艺, 强化设计等。许多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开设工艺课之前从未接触过服装工艺, 他们只是从杂志、电视上对服装设计有所了解, 而服装工艺对他们来说前所未闻, 成了他们最头疼的地方, 教学中提出一套套的教学理论对他们说是空洞的。现从课程实际的角度出发, 实践研究出一套创新的服装工艺教学方法。
2.1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的准备: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仪、PowerPoint软件及服装工艺课程课件、数码摄像机、Internet和U盘或移动硬盘等拷贝工具。
2.2 教学安排
2.2.1 教授绘制一套完整的毛样板
学生在服装结构课程中学习了如何绘制净样板, 但是在没有学习工业样板的课程之前, 是不具备毛样板知识的。在服装工艺课程开始时, 让学生绘制一套他们所制作款式服装的毛样板, 通过工艺老师对样板的讲解, 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结构的理解, 也很容易在结构课程与工艺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对于衣片的数量和裁剪都有更深的了解。
2.2.2 指导裁剪布料及辅料
指导学生用毛样板进行排料, 并裁剪相应的面料, 同时再对辅料的数量及裁剪进行说明 (如图1) 。
2.2.3 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对服装制作步骤进行讲解, 同时可以结合图片及事先做好的实物。在这个讲解过程中, 一般都采用部件分步骤讲解法, 先教服装中的重难点部位, 然后再根据服装制作流程贯通的制作一次。“部件教学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每个部件的操作技能技巧, 又在整体组合上使部件教学得以延伸, 学生的全方位能力得到提高。[1]”
2.2.4 实物制作步骤讲解示范及摄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一边进行分步实物制作讲解, 一边请一位熟悉数码设备的同学在一旁用数码摄像机进行现场影像摄制, 其他同学进行观察、记录和学习。这种做法进行工艺步骤讲解演示时, 数码设备将教师讲解的声音和动态都清晰的记录下来。如图2和图3为服装工艺实践教学中摄制的教学影像截图。
2.2.5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此过程为学生重点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剪辑软件将录像简单处理并压缩大小, 然后把摄制好的影像片段上传到教学网站同时拷贝复制给学生, 同学们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课件和演示来进行工艺制作, 对于服装工艺中由于不了解所产生的遗忘问题, 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录制的录像来解决。这样, 即使是下课了教师不在现场, 也可以轻松的通过影像的声音和动态指导学生高效地实现工艺制作。图4为服装工艺课上, 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录制的工艺视频进行服装制作。
3 服装工艺教学法的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3.1 新教学法分析
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 创新的服装工艺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人性化、更循序渐进、更具有直观性与方便性。
首先是服装毛样板的制作, 这个步骤很容易在服装结构的学习和服装工艺的制作为学生建立一个连接, 使他们容易接受和过渡;其次是多媒体投影仪、PowerPoint软件和服装工艺教学课件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讲解、指导, 方便、清晰而直观;最后在最重要的教学示范过程中 (“在工艺课教学中, 示范是主要方法, 它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2]。”) , 利用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Internet和U盘等拷贝工具可以迅速地将现场教师准确的示范过程录制下来, 并传播和复制, 通过反复地观看, 学生很容易克服由于对服装工艺不熟悉而产生的容易遗忘的毛病, 同时也减少了由于学生间互相询问所产生误导问题, 达到强化服装工艺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服装工艺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是教育界普遍认为比较重要的强化服装工艺设计性的趋势, 将服装工艺与服装款式设计以及结构设计相挂钩, 以设计的多样性和美观性来启发学生的工艺设计思路并且提高学习工艺的兴趣, 来达到实现良好的服装工艺教学效果的目的;二是利用不断发展的服装及数码新设备等, 来简化服装工艺的操作, 或强化服装工艺记忆, 或能在教学中实践再现的效果, 例如很多学校购置的钉扣眼的机器设备, 简化了钉扣工艺, 使以往服装工艺手缝教学中的钉扣眼就不再是教学重点, 而作为一般了解练习。三是以与服装企业实践相挂钩的形式, 来提高服装工艺的教学质量。例如引入企业流水式生产的方法, 将服装工艺教学与之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炎辉, 王松.服装工艺课“部件教学法”刍议[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 (7) :43.
【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服装工艺教学08-12
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07-10
服装工艺制作05-11
服装缝制工艺06-21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05-13
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研究11-07
服装设计与工艺教育06-28
服装设计与工艺生产实习大纲10-11
服装专业实训工艺室简介08-21
服装岗位教学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