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制作

2024-05-11

服装工艺制作(精选12篇)

服装工艺制作 篇1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担任服装专业技能实践的教学, 从开始接触专业教学到熟悉这门课, 在教学过程中, 与学生接触积累一些从课本上无法找到的经验, 努力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寻找学生掌握技能的有效途径, 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服装制作工艺》是服装专业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它以动手操作为主, 通过制作, 把一片片平面的服装衣料, 组合成一件件立体的服装, 是服装制作工艺这门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总结一了些专业教学经验, 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与大家共勉

一、明确培养目的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要明确学生在校要学习哪些知识?本专业学生在工厂实习, 进厂工作, 要实习什么, 有何作用, 目的必须明确。实习指导教师要针对实用性提出一些要求。要明确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作支撑, 技能培训将举步维艰, 还必须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这样以及做到何等程度。

二、服装制作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就技能而言, 它与知识、能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了知识, 不等于有了技能;有了知识, 有技能, 不等于有能力。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而我们的服装制作工艺则是二者结合的产物。服装基本的制作过程是运动技能, 而服装的组合设计制作则属于智力技能, 这往往需要我们的学生手脑并用。根据心理学的规律, 可把技能的获得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阶段。

1. 动作的定向即认知阶段。

服装制作工艺的学习大部分是动作技能的学习, 在这一阶段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认知所要学习的技能要在教师示范, 言语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及操作技能的关键点在哪里?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所要经过程序。学生在学习某项实际操作技能前, 先要让他们了解操作的全过程以及全过程可分解成多少个简单动作, 了解操作要求、操作方法和方式等内容以及操作过程如何检验, 注意操作安全等。例如学习女裙的制作之前, 要学习直线、弧线的练习操作, 学会装拉链 (可通过学习手提包学习然后进行转换迁移) , 学会装腰头 (简单转化的包边练习) 。有了这些条件做基础, 在学习女裙的制作过程中, 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以及知识的转换, 通过教师讲解、演示, 让学生对有关知识、工艺过程形成正确的概念, 为规范地执行每一个操作过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练习。

2. 操作技能的模仿即动作过程的联系阶段。

操作技能总是从模仿开始的, 模仿老师的动作、制作要领, 逐渐掌握操作的过程, 模仿的过程中前一阶段的认知定向得到检验、巩固、校正和充实。为使学生在学习制作过程得到好的学习效果, 实习指导教师要注意几点: (1) 要求学生掌握制作过程中动作要领做出正确的动作或过程。 (2) 当学生发生错误时, 要抓重点, 分主次先要求正确再要求速度。 (3) 对学生模仿的结果要及时进行评价, 提供校验校正动作的信息, 并且要逐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调节。在这一阶段中, 要让学生学会把各个基本动作有机衔接起来, 逐步消除动作间的过度和干扰, 增强协调性、稳定性、灵活性, 使成品质量不断提高, 速度不断加快, 并使之成为熟练动作, 达到自动化动作。

3. 动作的熟练即自动化阶段。

这一阶段学生掌握了完整的操作技能, 各部分技能已经达到协调完善, 并达到高度自动化。这一阶段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理论的传播者、讲解者, 更多地是学生操作能力的观察者、协调者、评估者。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和针对性的训练, 使学生按照熟练操作程序、工序完成的质量、速度和工作协调来评价自己的技能, 调节自已的活动, 最终形成协调和完善的操作技能。技能不是先天的, 而是后天习得的, 每一位服装制作者所具有技能水平, 也不是一蹴而就。技能学习的主要途径是练习。在这一阶段训练中, 训练成果, 服装的制作产品具有典型性, 工艺水平要高, 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三、服装制作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解决

在服装制作技能学习过程中, 重难点的掌握是学习的重点, 同时也是技能教学的难点, 往往是在示范时, 学生理解能懂, 也能模仿动作, 当真正独立制作时, 在制作难点上就会漏动百出。有时制作的第二件衣服远不如第一件衣服模仿制作的质量好。学生当时的模仿, 也不是真正的理解掌握。多次教训让我分析这一现象, 重视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研究帮助学生掌握难点的教学方法。

1. 降低难度, 一分为二、为三。

在服装制作过程中, 从面料到成衣, 需要经过多个程序, 工序中重难点较多。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 有时费尽心思, 制作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教师教的苦, 学生学的累, 从而影响学生对服装制作的积极性。针对这一点, 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 调整教学思路。个人认为应先降低难度, 化整为零, 一分为二, 一分为三, 分解制作过程中的每个难点, 各个击破, 每一次上课讲解一个难点或重点, 然后在此基础上, 再二合为一, 三合为一, 把每个重点再溶入其中, 把分散学习的工艺方法一种种应用其中。一方面, 使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进步的巩固、提高和应用。另一方面, 又增强知识技能的连贯性, 大大降低整条制作的难度, 提高了整条制作的质量, 同时也提高了制作服装的兴趣。

2. 层层分解, 突破教学难点。

工艺难点, 往往制作过程中最复杂的。学习过程中, 虽然在零料上进行, 但教师也不能掉以轻心, 在学习过程中, 合理安排, 周密布置, 争取突破难点, 应做好以下几点: (1) 准备充分, 提高效率, 为提高课堂效率做好时间的保证。 (2) 层层分解, 步步示范。把问题简单化, 教师一步步示范操作, 再由学生一步步模仿。 (3) 借助样品, 突破难点, 用坯布把每一制作步骤分解制作出来, 然后用串线把过程连接起来, 把样品展示在黑板上, 使学生对每一个操作步骤一目了然。在课后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难点。当然, 这个样品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 可能会用不少时间, 而一旦制成就可永久使用, 为平时的教学提供不少方便。在缝制工艺方面, 有不少工艺制作的难点值得我们去做成这样的样品, 如双嵌线挖袋、前门襟装拉链、男衬衣领的制作、宝剑头袖叉的制作等等。

3. 类比迁移, 拓展教学难点。

在制作过程中, 各工艺方法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在教授学生基本制作过程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的知识, 以旧带新,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例如, 耳朵片挖袋的制作、缝插袋的制作、拉链袋的制作等等。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 使学生既掌握了各种口袋的制作, 又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口袋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又如, 在学生掌握了一种斜插袋的制作, 如带嵌条的, 袋口加贴边的, 还有弧形的月亮等等, 在服装工艺中像这样相互联系的工艺内容是较多的, 教师必须合理组织、精心安排。有时可出示一个做好的样品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 研究其工艺方法;有时也可让学生设计制作与样品有着一定联系的另一种式样的作品, 以此来拓宽学生的工艺知识面, 并能在课外的服装设计制作中加以运用, 提高学生对服装制作的兴趣。

摘要:服装工艺的教学是服装专业教学的重点, 自参加工作以来, 一直从事专业教学, 从自身出发, 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把握重点, 循序渐进, 相信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培养目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重难点

服装工艺制作 篇2

女 26岁 广东人

学历: 大专

工作年限: 1-2年

期望薪资: -3000元

工作地点: 广州 - 不限

求职意向:其他服装/纺织设计/生产 | 纸样师/车板师 | 服装打样/制版 | 服装/纺织品设计 | 网页设计/制作

沟通能力强 学习能力强 有亲和力 诚信正直 责任心强

工作经验(工作了2年6个月,做了2份工作)

广州维尼达有限公司

工作时间:2014年4月 至 7月[1年3个月]

职位名称:纸样师

工作内容:1、手打纸样

2、设计产品开发

3、跟进与车版师做样板

4、必要时手工制作样板产品

5、完成上级安排的职外工作:产品对接客服、产品对接采购、行内活动跟进与安排...

6、关于产品的包装跟进

IWODE定制

工作时间:2010月 至 1月[1年3个月]

职位名称:服装打样/制版

工作内容:纸样调板,协助师傅完成每一件新款下单纸样整合;

检查整合普通款和设计师款;

跟进团购单纸样、车间到样衣成品;

学习新知讯,转化入工作;

协助新品开发···

教育经历

至今在校 广州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制作

语言技能

普通话:较好 粤语:较好

自我描述

本人性格和蔼,平易近人,说了会听,听了去懂,懂了去做,做了慎做;错了会认,认了会改,改了会服。总之就是;简单做人认真做事。熟悉服装软件基础ET打板软件、博克、富怡、Photoshop、CARELDRAW、服装cad等相关软件。对服装成品制作过程也有一定的基础等。


服装设计与制作教学初探 篇3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习服装设计,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不能认识美,就不能创造美。教学中,我从“艺术”、“美”、“审美”三个不同的概念入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包括视觉艺术、造型艺术等,在体现其设计意图的同时,应追求绘画中的艺术效果,形成服装设计中所特有的艺术倾向和艺术内涵。服装画中点、线、面、体的视觉语言蕴藏于生活环境,时而悠扬婉转,时而流畅自如,处处充满着节奏感。服装中色彩的组合有着较高的艺术性,色彩的冷暖、动静、轻重、进退都是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表情作用。它充分发挥色彩的功能,丰富艺术表现,构成艺术美的服装色彩效应。

植物的丰富、动物的壮健、风景的琦丽、太阳的光芒、云霞的变幻、海水的汹涌、星辰的闪烁……都具有美的本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对事物要多观察、多记录,深人大自然中写生,搜集素材。我非常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美的作品、美的事物、美的景色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

课堂上,我常利用录像给学生进行作品欣赏,多次组织学生外出参观美术绘画展览,从一张张绘画作品中感受到美在其中的价值。参观时,我认真讲解,给学生进行画面分析,加深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更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我精心策划、组织了一系列有趣的班级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化妆晚会、服装包裹艺术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美的领域中创造美。

二、训练学生的绘画表现技能。

一幅完美的服装设计效果图,应具备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最佳的设想构思,二是有扎实的绘画表现技能。要表达服装的设计仅靠思维或者笔记,没有具体的视觉形象是不可能的。教学中,我教学生养成边思考边动笔记录的习惯,使得头脑中的每一个创作形象都能转为平面的视觉形象。一件物体的出现,包涵着面与体的关系。在基本绘画训练时,我严格要求学生面对任何物体,都要善于发现,正确理解。理解了物体,才能如实地表现物体的透视、比例、结构等。

服装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理解人体比例结构是服装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课题。因此,提高绘画技能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临摹。包括人体临摹,服装画临摹,可以在抓结构与比例的绘画中打好基础。②借鉴。就是根据所掌握的方法借助于他人的理念,进行自己的构想和创造,在这一阶段中要善于求变、求新、求美。③创造。就是在自己原已掌握的基础上,力求改变自己和超越他人,追求变化、新奇和美感,不仅要在服装与人体动态上寻求改变,而且还要在画面构图、表现形式和语言

三、反复强化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为社会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我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深入了解服装的设计倾向,学生得到了锻炼,增强了学习的信心,激活了创造欲望,在设计方面胆子更大,更有创意。

四、科学的服装制作教学方法。

对于服装制作工艺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实物样品展示。将上课之前已做好的标准样品展示给学生观看,并初步讲解工艺操作的特征、要求,让学生在实物样品中去领悟、发现。

2.理论讲解。对工艺操作方法逐步地进行理论性地讲解,重点讲授具体的操作方法、步骤与要求,这一过程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3.示范操作。按照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方法边讲解边进行示范操作。在這个过程中,我注意让每个学生看清楚示范操作的每一个步骤,因为这一个过程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懂得怎样具体操作的关键。

4.辅导与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练习,我辅导。练习中,我严格要求学生按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工艺要求进行练习。如果是作基础训练,我让学生多做局部训练,如开口袋、挖扣眼、装拉链、做假领带,同一个部件可作多个甚至几十个训练,这样既不太耗料,又加强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果是做成品练习,我要求学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绝不让学生有拖拉、毛糙的习惯出现。总之,在练习阶段,我不停地巡视、辅导,让学生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全面的解决。

皮革服装裁剪与制作工艺浅析 篇4

动物的皮板经过特殊的切割去肉, 鞣制加工工艺处理后被称为皮革, 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属最珍贵、古老的天然服装材料。皮革服装虽然是服装产品大门类中的一个细分种类, 但是它的设计、裁剪、缝制加工又与棉、毛、丝、麻、合成纤维、人造纤维等服装材料产品有着巨大的差别。皮革服装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工艺复杂。皮革服装具有华贵高雅、防寒保暖, 耐穿耐用, 柔软而挺括, 穿着舒适。此外, 皮革风格素材具有野性与运动的特有魅力, 因此在秋冬季节时装中多用于夹克、大衣、裙和裤子等。国内外都把皮革服装列为高档商品, 除了倍受青睐的天然皮革以外, 各企业还在竞相开发各种人工合成皮革, 很多品种已经投放市场。他们不仅接近于天然皮革的组织和性能, 还具有物美价廉、便于裁剪和制作的优点, 所以深受消费者喜爱。

1 皮革种类及特性

皮革的种类很多, 按照原材料品种分类有猪革、牛革、羊革以及其他动物革;按鞣制方法分类有铬鞣革、植鞣革、醛鞣革、油鞣革以及复合鞣革等;按用途分类有工业用革、军用革、生活用革, 生活用革还可细分为鞋用革、服装用革、箱包用革等。

1.1 几种主要的天然服装皮革

服装用天然皮革只要是猪、牛、羊皮革, 羊皮革包括山羊革和绵羊革, 此外还有其他动物皮革如马皮革和鹿皮革, 但应用较少。生产优质的皮革服装, 除了必须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外, 还必须选用优质的服装革, 而原料皮质量特征与优劣也起着决定性作用。

1.2 皮革的特性

正常情况下我们所提及的皮革指的是把动物外皮的毛除去并经过药品鞣制加工后的皮革, 其耐久性、保温性、耐磨性、吸湿性都较好。裁剪制作皮革面料, 与裁剪其他材料有较大区别。由于皮革价格昂贵, 一件皮革服装的面料成本约占所有材料成本的80%~90%, 所以从降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 节约皮革料是节约成本的最有效途径。而由于皮板的开张大小、色泽、粗细相差过大, 同一张皮板中不同部位的厚薄, 软硬也有很大的差异, 从而使得皮革面料服装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工艺处理方法。

2 皮革服装的裁剪工艺及要求

由于真皮的天然性, 导致真皮各个部位的皮质不完全一致。一般来说, 臀部较为硬实, 颈部粗糙不平, 腹部软而松。裁剪时应该根据皮张的特点, 有选择合理地安排皮革服装的相应部位。

2.1 根据部位选皮

皮面有主次部位之分, 整件皮革服装也有主次部位之分, 什么部位的皮适合安排在什么部位的服装上也是裁剪的关键步骤, 划样时要根据皮衣技术标准规定, 进行合理的安排。皮衣的主要部位如领面、驳头面、前后身、门襟、前袖等都要用皮的中心部位。选皮时常采用对称法, 即一张皮以背脊线为界, 左右两侧对称下料, 或挑选两张比较接近的皮板, 划两块左右对称的料。而皮衣中的次要部位是指摆缝、袖底上部、挂面、驳头反面、领里等, 这些部位选皮时可考虑腹部皮。另一方面, 选皮时还要考虑到皮的利用率, 要尽量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要设法巧妙地设计一些分割线, 使得小块的皮料也能派上用场, 但这些分割部位, 不要给人有一种由于皮子不够才勉强拼接的印象。

2.2 排料划样

将选好的皮板按着样板, 根据主次部位进行合理的搭配划样, 这个过程也可称为排料。排料前首先将皮板整理平整, 对于轻微的不平整现象, 可以轻轻地拉皮, 直拉、横拉或斜拉, 可以视不同情况整张拉。比较严重的褶皱要求熨烫, 熨斗的温度不要太高, 熨烫时间不宜过长, 而且尽量在反面熨烫。如一定要在正面烫时, 可在皮面上垫上一层薄牛皮纸, 防止皮面损坏。熨烫时要向下且同时向外用力。

水是皮革的一大忌, 不过在熨烫皮面时, 为烫平坑洼处, 可在皮子里局部喷上少许水后在熨烫, 千万注意水量不可多, 否则皮子会变硬。排料时, 对称部位尽可能在一张皮上对称排料, 若一张皮确实不够, 要用到其他两三张时, 要确保几张皮子的色泽, 粗细、厚薄一定要一致。划样要有顺序要分主次, 一般先划大块样后划小样, 先主料后辅料, 划过的样板收拾放旁边, 以免搞错、少划或多划。

2.3 横直纱向

皮料和其他面料一样也有纱向横直问题 (梭织服装材料称为经纬纱向) 。皮长是从头部到臀部的顺向为直丝向, 从腹部切开展平为横丝向, 皮张横丝和直丝向的延伸性不同, 直丝向不宜延伸, 特别是背中部。有些皮革纹路比较明显, 这样的皮在划样时一定要注意相邻部位纱向方向的一致性, 皮衣原则上要求直向划样。有些皮表面纹路不很明显, 看不出是直是横, 这种皮在划料时可以采用横划或者斜划。至于哪些部位使用什么方向的皮料及其面积大小, 要视皮革服装款式和部位而定, 灵活性较大。一般前身主要部位、后身主要部位、袖面、裤子主料等均不采用横料, 特别是袖肘和裤子膝盖处, 这些部位弯曲频率大, 穿着时间长了, 部位会形成鼓包。

2.4 裁剪

皮革面料的裁剪与其他面料不太相同, 大多采用刀割的方法, 采用普通割刀或用断锯条自制的割刀, 试用割刀的优点是裁剪时可进可退, 转弯灵活, 运用方便, 速度比较快。但技术要求比较高。落到后无法更改。裁剪皮料要求齐、直、打了剪下后, 再剪小料。裁好的衣片要做好标记, 以免缝制时搞错。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有时在剪小料时, 在看准皮面无瑕疵的情况下, 可两块叠起来剪, 这样既省工也省力。裁剪结束要检查一下看样片是否裁顺, 有无漏裁, 缺料等现象。

3 皮革服装的缝制工艺

3.1 缝制前的准备

3.1.1 选配缝针

缝针需要根据缝料的性质选配。一般皮料常用16~18号针, 有时还用大于18号的车针, 这时就要相应加大针板孔直径0.2 cm左右, 否则会产生抽线或针迹不均匀或断线现象。

3.1.2 调好针距

挑匀底面线, 缝制皮料的针迹要适当, 一般以每3cm8-9针为宜, 因缝针较一般布料缝针粗, 针距过密容易破坏皮的结构, 影响牢度。又由于皮衣在不同部位的叠厚程度有较大差别, 所以要注意底面线的松紧是否合适。皮料的底面线松紧度要比普通服装面料紧得多, 压脚压力也要增大, 地面线交接点应该在缝料中间或稍微偏下些。

3.1.3 调节缝纫机的吃厚度

缝纫机的吃厚度, 一般通过调节布牙及压脚的压力来控制, 缝皮料的送布牙在调节时以露出针板高度1.5mm为宜, 压脚压力和送布牙的高度成正比, 送布牙高, 推送力增加, 针距也就相应增大, 缝料越厚, 压脚压力也要相应增大。

3.2 皮革服装的工艺流程

下面以绵羊皮男夹克衫为例, 简要介绍其缝制的方法。

3.2.1 前后片拼接

工艺要求:前后上下方向不能颠倒, 正面缉止。宽度一致, 门襟粘衬。

3.2.2 划袋口、开袋

工艺要求:位置准确, 开袋平服、反面缝分要分烫开, 正面袋口缉止口。

3.2.3 缝大身里布、袖里布、绱拉链

工艺要求:拉链装缝在挂面上, 大身与袖夹里不缝合。

3.2.4 做袖、绱克夫、绱里布

工艺要求:袖中缝、袖底缝均敲开, 袖克夫松紧适中, 袖里布底缝处留一空隙, 以便翻转。

3.2.5 缝合侧缝、绱袖、绱肩衬

一片平服, 左右对称、肩衬对准, 侧缝缝分敲开。

3.2.6 装底边克夫

工艺要求:松紧均匀, 左右对称。

3.2.7 做领子、绱领子

工艺要求:粘衬、无链形、平服、领子左右对称、缝分敲开。

3.2.8 缝合里布、面布

各部位对齐, 先缝合大身、后缝合大身与袖片。

3.2.9 翻转

西方节日万圣节服装制作 篇5

万圣节服装制作――稻草人

准备材料:

2双婴儿袜子 纤维填塞物 黑色的羽毛 针和线或者织物胶水

黄色画图用纸 塑胶眼睛 黄色清洁管

米色、黄色和棕色工艺泡沫纸片各一张

帆布或草帽 大块的印花织物补丁 牛仔背带裤 安全别针

黄色高领毛衣 条纹袜子 格仔衬衫 工作手套

劳动鞋 正方形的自粘贴魔术胶

操作步骤:

1、乌鸦的制作:将纤维填充物慢慢填满黑色的婴儿袜子,用针、线或织物胶密封,并将黄色的清洁管和黑色羽毛分别固定在乌鸦上。

2、乌鸦嘴的制作:用剪刀在黄色图画纸上剪出乌鸦的嘴型,用针、线或织物胶将嘴和塑胶眼睛分别固定好。

3、稻草帽的制作:用剪刀分别剪出3毫米宽、3厘米长的图画纸条,作为“稻草”,然后均匀地黏贴在草帽和衣服上。

4、衣服的制作:在黏贴好纸条稻草的牛仔背带裤上贴上大块的印花织物补丁。

5、穿上高领毛衣和格仔衬衫,然后穿上牛仔背带裤,带上工作手套,穿上条形袜子和劳动鞋,最后将乌鸦固定在适当的位置即可完成。

万圣节服装:胡萝卜

在现实生活当中,许多小朋友非常讨厌蔬菜和水果这些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往往偏向与对身体无益的油炸、高糖类等食品。在万圣节给小朋友们制作一件可爱的胡萝卜服饰或许会让你的小朋友慢慢开始爱上有益的蔬菜。

准备材料:

模版 橙色和绿色的毛毡 小孩围裙 封口胶 黑色书签

奶嘴 头带 丝带 烟斗通条 成人尺寸的袜子

操作步骤:

1、按照你小孩的身高将橙色的毛毡切成一个胡萝卜的形状,细心修剪一下胡萝卜的顶部以适合小孩围裙的尺寸,修剪合适之后用封口胶将小孩围裙的背面黏贴在花萝卜形状毛毡顶部,并在毛毡的背后贴上黑色的标签。

2、将模版打印出来,在绿色的毛毡上剪切出模版的形状,并加上烟斗通条就完成了胡萝卜的叶子。

3、让你的孩子穿上做好的胡萝卜衣服,用成人尺寸的袜子保护好脚踝,系上奶嘴和头带就完成了。

万圣节的象征物

万圣节的由来和简介

万圣节祝福短信集锦

服装工艺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探讨 篇6

1服装工艺在设计中的展现

服装工艺的艺术历经原始、古代传统到现代已自成体系,包括机器缝制工艺。手工缝制工艺及机器和手工装饰工艺。其中,机器和手工装饰工艺最具创意空间。尤其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腾飞,促使人们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某些观念的改变,人们对服饰的社会需求、审美需求日益增强,我们的设计师不断地去拓展自己的创意空间,寻求更多的灵感来源,以更新和充实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服装工艺,有着强烈外在形式感和空间感的独特的视觉美感。尤其是装饰工艺,在面料、色彩、款式诸要素中相对独立,我们可以欣赏一款服装的工艺之美,也可以独独感受一块被镂空的或镶缀或抽穗或布满刺绣针法的布料的工艺之美。

2服装工艺在设计中的运用

服装工艺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服装工艺是服装设计的继续和深化。这是因为设计师绘制的服装效果图还不能充分体现他的设计意图,尽管效果图画了着装人体的正反面款式,贴上了料样,附上了说明,但是图文与真实的、立体的、活动的人体着装后的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些细节的处理难以用效果图表现出来。因此还要用布料来裁制样衣,并穿在人体模型上通过反复进行推敲,修正,直至顾客满意为止。服装工艺的学问相当深,而且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需求的改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着。

2.1传统手工艺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涌现了许多优秀设计师,从设计师们的设计中我们已感受到他们除了创意领域的开拓与创新,工艺手段的创造性的运用也已非常引入注目。例如以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引以为傲的“旗袍”,以其独到、精湛的工艺技术和特有的工艺审美特征所创立的中国式的传统典雅、端庄的造型风格而成为中国服装史乃至世界的经典;用特殊工艺将中国民间艺术的剪纸用于服装,丰富了服装的造型和工艺,强化了“剪纸”的工艺特征,创造了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使人耳目一新。

3现代工艺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3.1服装面料工艺的处理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向前发展,服装产业的生产设备不断更新,设件,师们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对面料进行工艺上的加工,这些服装面料肌理处理的手法是服装设计师进行二次设计常用的方法。大量的面料利用轻薄、飘逸、悬垂、重量等特性,进行包裹和堆积产生大量的褶皱,由于明暗关系产生条纹效果,面料不规则的堆积,产生的褶皱也不均匀,密度富有变化,褶皱随着人体动态的变化而发生褶痕变化,由静止状态下的垂直褶皱线条变成了动态的弧形线条,使服装具有了优美的造型,满足了人们的审美习惯。设计师使用机器压褶时就直接依照人体曲线或造型需要调整裁片与褶痕,衣服平放时本身就是像雕塑品一样呈现美丽的几何图形,当穿上身时,褶皱又与身体合成流畅的波纹,“一生褶”是直线与曲线的运用典范。近几年,中国服装设计界大师级人物张肇达也是大量运用、规则或不规则的褶皱设计产生了具有雕塑般质感的线条。

3.2服装填充物的运用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为了更贴近设计意图,设计师们常常在服装工艺设计时,用填充物来达到设计效果。填充物的使用能让服装设计师的创作更加丰富,尤其在表演服装的设计上,填充物的使用可以让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取得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

3.3线迹、缝型的应用对服装设计的作用

线迹的作用主要用于服装缝合,但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将线迹用于服装的装饰。服装线迹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线迹为服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元素。另外,线迹中不同质地的线和针距也是服装设计师常用的设计元素,由于缝制衣片的数量和配置形式及缝针穿刺形式的不同,使缝型变化较之线迹更为复杂,缝型对服装设计和成衣的品质影响很大,不同的缝型将衣片连接在一起形成服装。缝型除了缝合功能外,更多的是装饰功能,如服装下摆有折边、滚边、操边、包缝等多种缝型的处理形式,服装设计师根据设计选择需要缝型,同时,设计师也可以根据缝型对服装进行再设计。

4结语

服装工艺制作 篇7

关键词: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人文教育,职业人,培养,如何体现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职业人,既然把培养目标定向为“人”就要让培养对象学会做人,要关注他们的作为“人”的发展,所以中职教育服装专业的服装制作工艺课程不能是完全的技术传授,我们需要在服装制作工艺课上体现出教育有别于培训的人文气息。什么是人文教育:人文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完整的人的教育。在这里所说的人文教育不是服装专业的人文学科的教学,他们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却无法互相替代。在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中体现的人文教育是将人文理念实践化,是对服装职业人的职业素养的直接培养。

在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中体现人文教育让培养对象容易理解和接受,使其对专业的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有助于他们对自己的职业有整体的认知,从而产生发自内心的能够持续的职业兴趣;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中体现人文教育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让他们在进入社会以后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建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在职业发展上具有可持续性,有创造力!

如何在中职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中体现人文教育?首先要把人文教育的内容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培养对服装的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定为教学目标之一。在具体实施时,每一次课尽量都能有成品的东西出来!比如在教授手缝工艺时在学了几种针法之后做个漂亮的花式针扎;在练习基础机缝工艺时把明线缝成美丽图案,再做成一双精美实用的鞋垫或者做个别致的抱枕;在教零部件时比如挖袋,把它变成布包的制作,在方形的大布包上开了好几个口袋当做布包的侧袋,然后变化位置、颜色,让学生设计出新款式布包。再把这些成品的东西放入人气旺盛的展览橱窗前展示。这不仅仅是鼓励,更是让他们欣赏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感受劳动的快乐。一件完整的成衣制作出来至少需要40课时的时间,再加上第一件衣服往往毛病很多会使他们没有耐心和成就感。这种“小品”制作不仅练习效果好,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对服装工艺制作的兴趣。

审美能力的培养比较难以把握和看出教学效果。可以让学生看精品,带学生去高档商场,鼓励试穿;引导学生多观察周围人的着装流行及工艺变化,以起到耳濡目染的效果。课堂上不能只告诉学生明线该缉几厘米宽,不要只规定尺寸的长度和宽度,还要说说这样的比例或是源于黄金比例,或是现实穿着的检验,还是体现设计风格、面料性能限制等情况所致。对所制作的服装要联系服装史和流行趋势有所讲解,让学生的制作工艺知识丰富立体起来!

教学中要讲制作工艺原理。比如在制作衬衫领时,在领里与领面拼缝过后要烫0.1厘米的座势,这时可以当时解释一下座势的作用是要使着装时看不到缝份而显得美观。绱衬衫领时要将领翻折并用手针固定后再缝是为了成衣后领面呈自然的翻折状态搓洗之后也不易变形。讲原理才是让学生真正理解服装,一味的练习会让学生养成不思考的习惯。一边做一边思考才能举一反三,这种学习过程就赋予了学生创造性!

寻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中职服装专业制作工艺教学的实践往往会束缚教师的教学手段,大部分都会在课堂上先操作示范然后辅导学生练习。实验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都是在学生到达一定工艺基础上就可以在二年级时开展。例如,制作前两年流行的嘎嘎袖,怎么才能自然又硬挺的支起来,多裁几个衣片后可以通过加PP棉、粘树脂衬、缝入定型垫肩等方法进行实验式教学。女西装制作完成之后,拿一件时尚的小西装外套与之进行工艺比较教学,如此教学效果良好不会陷入单一的模式。

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先进设备。包括缝纫机械和多媒体、专业软件等设备!教师的操作示范中细微部分的制作,现场不能人人都靠上前看个清楚;还有学生接受和理解能力有差异,教师由于工艺的连贯性不能重复操作示范,多媒体同步摄像放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利用Flash、CAD等软件制作课件可以代替部分由于条件等情况所限无法做到的操作示范。还同时给学生一个信息:服装制作也要与时俱进,升级不断!

于细节处体现人文情怀!中职服装专业制作工艺课上所体现的形式比较特殊。比如课堂上所用工具材料很多,总会有缺东少西的情况发生。对于那些“人缘”不佳的学生,老师可以出面借!酌情督促让他高代价还!帮助他体会人际交往的规则。东西如何摆放和收纳?工艺室的卫生事宜。教导学生互学、互助能分享。遵守工艺室的规章制度。

见缝插针的渗透人文思想。课余时间不时推荐他们读哪些书,看哪些杂志。讲讲服装先贤的故事。还把《时尚先锋香奈尔》、《穿普拉达的女王》等影视作品下载给他们,希望他们感受西方的服装文化、树立正确的时尚观念。

加强与其他学科老师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即使你不是班主任这一环节也是必需的。在与其他老师的沟通中你会更完整的认识你的教育对象。有些学生服装专业制作工艺课不好好上,但是画画很努力,那对他要强调服装美的一面;有的学生可能外语很好,可以拿些外贸服装工艺单鼓励他去琢磨,教学视对象个体差异进行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中职服装专业制作工艺课堂的人文教育要求教师实事求是,现阶段我国服装行业的很多标准还不统一,在没有统一标准的环境下很容易让人自视甚高。教师要尊重其他老师的教学,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兼收并蓄,博览众长。

人文教育以启迪性、渐进性、感悟性为特点,中职服装专业制作工艺属动手操作性强的专业科目,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北郊学校校长郑杰说,以前给学生一碗水要求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要求老师是大海!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专业的、人文的、实际运用的知识,还要有人文情怀:尊重教学对象,与之对话式交流、大气、宽容、有责任心、有良好的教学态度和治学精神。中职服装专业制作工艺的人文教育体现在老师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中职服装专业制作工艺课上体现人文教育真的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参考文献

“海派”京剧服装制作流程 篇8

“海派”京剧服饰的概念还未有专家学者提出过, 笔者以为“海派”京剧服饰不单单指的是上海地区制作的戏曲服饰, 而是指为了满足上海地区的观众审美需求, 吸收了上海以及周边地区 (包括江苏、浙江等地) 的工艺技巧而产生的京剧服饰。这可以包括北方地区的京剧演员为了在上海地区演出而特殊制作的京剧服饰、找上海地区的设计师设计的适合上海地区演出的京剧服饰, 或者上海地区的演员去北方演出而将南方的服饰渗透到北方甚至全国地区的服饰等。

本文主要记录分析京剧服装 (不包括首饰) 的主要制作流程, 许多地方会涉及到“海派”京剧服饰的制作工艺和审美差别, 为“海派”京剧服饰的研究提供一些记录。

京剧服装的制作流程主要包括确定成衣尺寸、选料、染色、开料、印花、配线、刺绣、篦浆、劈剪、成衣、后道等程序。

一、确定成衣尺寸

制作服装之前首先要给制作者量尺寸, 主要确认领围、胸围、腰围、出手、身长等。

清代戏服沿用明朝日常服饰, 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直筒样式, 不凸显人的第二性征, “多为宽袍阔袖, 全封闭式, 外轮廓造型宽大平直, 不显腰身, 多数呈庄重质朴的‘H’型”。

到了晚清民国, 海派京剧逐渐形, 其根源可以概括为“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机制而来的城市大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等等的兴起, 特别是期间所蕴含的民主思想、新的文化艺术观念以及与之相应的表现形式的渐入人心, 各种力量此消彼长, 而又共同作用”。

上海开放的风气使得人们的审美发生变化, 戏服的制作也吸收了西式服饰的制作方法, 演员的性别从纯粹的男性演员到男女合演, 四大名旦等旦角演员的声名鹊起使得旦角行当的地位日渐成为和老生并驾齐驱, 基于如此等等原因“海派”京剧旦角的一些服装 (如帔、褶子、古装衣等) 样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主要特点是相对传统戏曲服饰而言较为凸显演员的第二性征, 剪裁修身, 收腰, 凸显女性演员胸部、腰部、臀部等线条的轮廓。

所以在确定这些成衣尺寸的时候必须要对演员的身量进行较为详细的测量, 从而使得成衣能够合身, 使得演员能在舞台上全面展示身段技巧。

男性角儿的服饰基本还是继承了传统的样式, 但是男性服装一般都是齐脚面的长度 (旦角的很多服装都是齐膝的) , 因此对于长度的尺寸而言比很多旦角的服饰要求也更需要精准些。

二、选料

选材的最重要的一点是选择的材质利于表演, 除常见的绉锻、大缎、重绉等面料外, 还使用别的面料, 如使用杭纺做水袖, 可让水袖更加灵活;使用春绸做腰包和青褶子, 使得服饰挺括;西湖呢比较厚实, 多用做彩裤和武旦使用的腰巾子, 更加结实耐用等等。

其次材质的选择也要考虑到角色的性格地位。如蟒一般都使用大缎的材料, 料子更沉稳厚重, 适合于帝王、后妃等宫中具有较高地位的角色使用;将高档材质, 如金银、云锦、缂丝等运用在服饰之中, 使得服饰更加华美大气, 更能突出主角的地位和身份。

戏曲服装的选料十分丰富, 传统的材质外, “海派”京剧服饰还会使用亮片、塑料珠子、纱料等现代材料。其目的是为了使得舞台效果更佳。

三、染色

现在的“海派”京剧服饰布料色彩的纯度或者部分色彩的纯度一般较北方低, 颜色搭配较北方色相对比强烈而言, 更加协调。现在较为讲究的戏曲服饰制作都不会买现成颜色的料子 (除特殊材质的料子外) , 一般都是制作者自己染料, 主要是为了能控制好色彩。

京剧服饰的色彩具有明显的隐喻功能, 不同颜色代表了不同的人物身份、人物性格、人物所处的环境。比如黄色代表是皇室的身份, 红色代表职位高的官员;白色的服装体现了角色稳重的特点, 蓝色绿色更多体现的是角色豪爽的性格;黑色在女性服饰中代表了贫困或者丧夫的身份, 红色多出现在喜庆的场面, 白色多出现在葬礼的场面。

四、开料

京剧服装的开料都要严格根据衣服尺寸进行开料, 因为一般使用的都是高档的真丝材质。如要制作身长3.2尺的女帔, 要开6.4尺的料, 不破肩, 加放缝头2寸左右。开料不能太大, 太大不便于上绷子和绣花, 但是也不能开得太小太散, 不易于篦浆。开料以袖子的长度为基准, 一些小部件, 如领子、飘带等尽量安排好位置使得材质得到充分的利用。

五、印花

1. 设计花样

戏曲服饰常用的花样主要有折枝花、散花、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满花花样等。“海派”京剧服饰的花样一般较为靠近工笔画, 画花样要求花样画得更细致, 但是花样不能画得太满, 不能完全按照绘画的比例进行花样绘制, 因为在绣花和圈金的过程中, 图案会变粗, 画面也会饱满起来。画得太满反而最后图案呈现的效果会比较杂乱。“海派”京剧服饰, 特别是花帔、花褶子等最常用的服饰的花样, 都要以人为本, 需要体现人物的特点, 以及利于舞台美感。因此在领子、袖子、背后、偏襟、飘带 (如意头) 、等各方面的花样使得演员无论做什么身段, 都能有所展示。

2. 刺样

受苏绣影响, “海派”京剧服饰的刺样从手绘到木板版印再到硫酸纸, 最后到现在的塑料纸, 塑料纸承受腐蚀性的能力强, 能见水, 刷样的时候, 很多图案是左右分刷, 因塑料纸全透明所以正反都能刺。

3. 刷样

刷样是指将刺样好的图纸放在料子上, 用油墨在布料上花样范围内刷出花样的图案。一般浅色料子用黑油墨, 深色料子用白油墨。刷样时候, 样纸要压紧, 手势轻柔反复刷, 使得花样清晰, 刷样结束后, 样纸正面对正面贴好卷好存放, 以免弄张反面影响下次使用。

六、配线

由于工艺的限制, 清代民国时期的配线较少, 随着工艺水平的发展, 现在苏州地区的配线有三千多种, 并且颜色成套, 因此配线很方便。北方很多地区的刺绣依旧还有一朵花用多套颜色配线的现象存在。颜色成套使得花色更加文雅, 有工笔画的质感。并且在同一个过渡色在运用中, 北派京剧服饰一般使用三、四个颜色过渡, “海派”戏服一般能使用到六、七个颜色, 使颜色过渡更为自然生动。

“海派”京剧服饰的配线较北方配线而言, 色彩的纯度低, 颜色色相、纯度、明度的综合对比协调。如“海派”的宫装, 有别传统北派宫装普遍色彩纯度较高、色相对比较强烈的特点, 采用湖、粉等纯度较低的下五色和纯度较高的上五色相结合, 在色彩的纯度、色相上也具有一定的对比, 使得色彩变化更加丰富, 色彩搭配更加雅致。

七、刺绣

刺绣工艺是京剧服饰制作过程中最复杂又最漫长的一个过程, 也是最能体现的确工艺区别的一个过程。刺绣主要包括劈线、上绷、绣花等过程。

1. 劈线

受苏绣 (一般一根线劈八分之一使用) 影响, “海派”戏服刺绣前劈线一般劈二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股线使用 (一根线是两股线) , 北方地区一般用单股线甚至有双股线。因此南方戏服更加细腻美观, 但是却不如北方地区的服饰耐用, 这也是南北方刺绣工艺发展程度不同所决定的。

2. 上绷

就是将开好的料子上到绣花绷上, 要求花样要剧中, 绷面要紧, 才能便于绣娘刺绣。

3. 绣花

“海派”京剧服饰的绣花收到苏绣的影响 (其实很多戏服都是拿到苏州去放绣) , 针脚多变, 比如牡丹这样的大花用集套的绣法, 梅花这样的小花用散套的绣法。并且各种刺绣工艺相互结合, 比如:蝴蝶喜欢用反戗的绣法;花心之类用打籽绣, 也有全部用打籽绣的绣法;勾线有用金线, 也有用银线, 根据花的颜色以及布料的颜色而定, 也有用接针 (也叫滚针) , 可以突出花的层次, 类似工笔画的勾线, 使得绣片更加文雅, 而北方做戏服一般以圈金线为主, 使得图案更加突出, 各有所长;也有做全盘金银的绣花花样, 但是“海派”的钉金线用彩色的钉金线。比如叶子的钉金线就会采用绿色, 枝干的采用深色, 花朵采用和花本身颜色一致的颜色的钉金线, 使得单一的盘金银绣所展示出来的效果也是富丽多变的。

八、篦浆

篦浆就是将绣好花的绣片上浆。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检查。篦浆前先确定面料是否干净整洁, 确定辅料 (滚

条、里子等) 是否齐备。

2. 固定。

将绣好花的绣片四面拉紧, 用浆针固定到桌台上, 浆针固定布料也是传统服饰制作的首要基本功, 要让绣片在桌台上紧绷平整, 才能使篦浆的效果最好地呈现出来。

3. 上浆。

上浆的目的有四:一是调整面料的硬度, 比如蟒、靠等服饰需要面料硬度比较高, 多上浆就能呈现出挺括的效果;二是把有花样的绣花部位拉平浆直;三是在裁剪部位上浆后便于裁剪;四是在要贴裱衬布的地方上浆后更利于贴裱。

4. 贴裱衬布。将衬布贴在需要加厚的部位, 如领子、蟒摆等。随着工艺的发展贴裱的材质也从棉布进化成衬布。

5. 整体熨烫。使衬布固定在外料和里子之间, 并且使整体料子挺括利于裁剪成合。

九、劈剪

开料的主要考虑大小如何适合上绷子进行刺绣, 而在戏服成合之前还要对绣片在开料的基础上裁剪出具体的尺寸, 称为劈剪。过程是对约烫出并用缝线袋画出前后中线、左右肩线 (使用缝线袋的原因:丝绸比较滑, 不便使用尺子, 能画出比较直的直线, 也不会弄乱料子。并且戏服都是单件单套, 手工裁剪的, 不适用机器印线) , 然后确定尺寸和样式, 里子面子一起裁剪下即可。

十、成衣

“海派”京剧旦角服饰一般采用活里子的制作方式, 晚清民国开始, 受西式服饰影响, 好处在于不起泡 (外面的料子使用丝绸, 里面使用富春纺 (原来也用杭纺、电力纺等) , 里外的面料的缩水率和软硬度不同。虽然戏曲服饰不会下水洗涤, 但是制作时篦浆、使用前熨烫、演出前后熨烫清理都会接触到水分, 形式美感和功能) , 易于修改。里子一般选用白色或者湖色的料子, 能使得服饰具有层次感。也有因为人物的特殊身份或者性格用别的颜色, 如皇室人物的服饰常常里子使用黄色。里子的材质也由以前的夏布发展到粗麻到现在的富春纺。一些会露出来的服饰部分 (如蟒、靠的下摆等) 的里子要使用和面子一样的材质。

十一、后道

后道是戏服制作中最后一道工序, 在成衣上加缝各种饰件, 如打扣子、钉扣子、上亮片、勾亮管、缝水袖、缝排穗、加腰带等。最后整烫叠放。戏服由于不能下水清洗, 所以一般叠放都是反叠, 里子叠在外面, 避风存放。

小结

20世纪, 京剧主要有北京、天津、上海三个根据地。行内话有云:“北京学戏, 天津成角, 上海赚钱。”北京、天津的京剧向来以“京朝派”自我傲居, 上海京剧被称为“海派”京剧, 不仅在剧目、风格、化妆、舞台布景等方面与“京朝派”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差异, 并且在服饰设计上与“京朝派”服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传统的“京朝派”多有不屑“海派”的姿态, 但是在当今社会, “京朝派”戏曲服饰的改良也逐渐开始借鉴“海派”服饰, 这正是因为“海派”服饰在设计中存在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和风格。“海派”服饰的演变在京剧服饰的发展中的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何正确看待“海派”京剧服饰, 并且吸收其设计理念的精华为其他戏曲剧种服务, 也是当今戏曲工作者、学者需要更深入探讨研究的一门课题。

参考文献

[1]张炼红.“海派京剧”与近代中国城市文化娱乐空间的建构[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 2005, 26 (3)

服装工艺制作 篇9

一、民族服饰在影视中的重要性

(一) 服饰有助于塑造角色形象

影视中的服饰一般来说都是依据角色的地位、个性等需求进行设计的, 在影视作品中, 服饰更多的是对角色形象的一种塑造和衬托。影视服饰最核心的创新点在于要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 成功的服饰制作不仅能够揭示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 还能够具体地展现出人物角色的个性。不同时期的影视剧都会展现出不一样的特色与时代感, 而服饰就能够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并且营造出影视所想要传达的视觉效果。服饰的制作不仅要与角色的形象和心理相适应, 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时代感, 从而给受众造成一定的视觉冲击。

(二) 服饰有助于传承民族艺术

影视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播载体, 不同时期的影视服装制作都会有不同的特色, 服饰制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影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民族以及文化发展中来吸收其养分, 从而更好地反映出时代、文化以及不同民族的特征。蒙古族服饰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服饰, 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 也是一定阶级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象征。蒙古族服饰在样式、纹样以及色彩、装饰上都始终沿袭着一定的规律, 在影视作品中利用蒙古袍、腰带、靴子, 以及首饰来展现出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 而且可以通过蒙古服饰的样式来分辨出地区的差异性, 从而彰显出民族的独特艺术感[1]。

(三) 服饰有助于交代故事背景

影视的逼真性需要通过画面进行还原和表现, 在一个短暂的画面中, 如何让受众最快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 服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创作者可根据演员在影片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然天气气候来设计服饰, 而且蒙古族人们大多在马上活动, 所以在服饰的制作创新上要依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设计, 从而来交代不同影视时期的故事背景, 使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影视作品的真正艺术魅力。

二、不同时期影视行业民族服装制作的创新性

(一) 尊重民族文化, 赋予现代元素

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民族服装制作都会有自身独特的时代艺术感与美感, 能够感受并传达出不同时期蒙古族特有的艺术文化气息。由于人们对蒙古特有的草原文化的认知程度不高, 甚至很多人对蒙古人的个性及生活习俗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质疑。因此, 不同时期传播媒介手段的变革, 致使民族文化开始不断地扩散。

民族服装作为影视行业中最具代表特色的艺术元素, 每一个时期的制作和创新都遵循着一个原则, 那就是尊重民族文化, 尊重草原人独有的个性。随着时代的变革, 传统影视中服饰制作的繁复华丽已经不能引起受众的太大认同, 还原真实感的过程中赋予影视中的蒙古族服饰一定的现代感元素是时代的需求。传统的蒙古服饰由于过于繁重, 活动起来不太方便, 为了能够让蒙古服饰更加地符合不同时期的影视需求, 适当地进行一定的现代元素革新, 将传统的工业与现代的服装进行融合, 将蒙古的特有标志性元素、花纹和样式应用到服装制作中, 从而赋予不同时期影视民族服装以时代感和创新性[2]。

(二) 款式风格多样化, 追求精美

在我国影视作品中, 蒙古族服饰一直都有着自身独特的款式风格以及制作工艺。随着不同时期的发展, 蒙古族人们在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 不断地进行服装制作上的创新, 使得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中的服装制作款式风格愈加多样化, 造型、色彩、面料以及缝制工艺更加地具有时代气息, 从而为受众创造出更多精美绝伦、形式多样的服饰。

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都给人一种豪迈、放浪不羁的性格, 面对任何事情都表现出一种独有的淳朴感, 他们的服装样式都是以长袍为主, 可以适当地将蒙古族传统的文化与现代的时尚结合起来, 创造出更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服装样式, 展现出蒙古族人民的才华。

三、不同时期影视行业民族服装的传承与应用

(一) 影视中服装与传统文化的相承性

不同时代民族服饰都会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以及倾向性, 都代表着一定的阶级利益和政治主张。针对蒙古族服饰而言, 每一部影视作品中的服装制作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大都是相通的。服饰的制作是不同时期文化的表达, 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所展现出的蒙古族服装都会具有时代感, 但是在样式、服饰纹样以及色彩的应用上依旧是保持传统文化的民族特征。

蒙古对外经济的不断发展, 以及外来人口对蒙古传统服装的影响, 给传统的蒙古服装赋予了新的现代感元素, 在影视中的应用也比较的广泛。人们审美追求的变化使得蒙古服饰也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 但是其创新的原则依旧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虽然在造型设计上会有所变革, 但是服装制作的创新只是给人视觉上的一个冲击力, 更多的是反映一个时代的变化。

(二) 影视中服饰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蒙古族服装应用于影视作品中, 本身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服饰作为影视作品的造型工具, 对于塑造角色性格以及故事背景展现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从整体的传播艺术效果来看, 蒙古族服饰在影视剧中的应用更展现了不同时代潮流的发展趋势, 体现了历史的蜕变。蒙古服装的制作不是一种纯粹的角色装饰物, 而是对影视艺术的一种美感表达, 是对蒙古民族文化精神的传递。

蒙古族的服饰会给受众一种淳朴、自然、热情、豪爽、 谦卑的个性, 在影视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让受众更好地去认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所独有的精髓。受众观看影视作品的最主要目的是满足内心的文化需求, 蒙古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朵奇葩, 极易勾起受众的窥探欲望。一部优秀的作品向受众传达的不仅仅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供养。为了能够传承民族文化的精髓, 影视作品中一定不能出现与蒙古族不相符的服装个性, 避免使民族文化遭到侵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强化对蒙古族服饰的创新性要求以及影片审核制度, 保护民族精神的传承, 十分有必要[3]。

四、结束语

以蒙古族服装为例, 对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民族服装制作的创新与传承进行探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 让受众能够在影视中品味蒙古族独有的传统文化以及服装魅力, 在画面、声音以及服饰中去感受独特的影视美感, 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摘要:影视作为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形式, 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十分深远。服饰作为影视行业最基本的元素之一, 其重要性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外观审美以及娱乐受众, 更是一个民族或者地区审美情趣的外在表现。蒙古族服饰作为影视作品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 对整个民族影视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时期影视行业的蒙古族服饰的创新与传承展开了探讨和研究, 基于蒙古族服饰在影视剧中的应用, 阐述民族服装的艺术美感。

关键词:影视,民族服装,蒙古族服饰,创新,传承

参考文献

[1]孙志芹.从影视作品看20世纪上半叶我国服装变迁的时代语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6 (7) :23-26.

[2]董赫男.窥视云南少数民族题材影视的服装艺术[J].电影评介, 2015, 23 (11) :111-112.

服装结构对服装工艺的影响浅析 篇10

服装的结构是决定服装整个造型的关键,同时也是设计师设计理念的外在表现。而在服装的设计机构中我们不得不考虑服装的加工工艺,一味的追求服装的结构,不去考虑其具体的生产加工工艺是非常的不实际的。如果这样的话,制造出来的产品就会显得非常的不伦不类,没有服装的美感。

2相辅相成的服装结构与工艺分析

服装的结构和服装的工艺之间是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的,其中服装的结构控制着服装工艺的基本的生产方法,然而服装的工艺技术能够在制作工程中很好的体现出服装的结构。通过对全球的服装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的人们有着风格迥异的服装结构和工艺理念,其中最为特殊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服装讲求的是含蓄内敛,而国外西方的服装风格讲求的是个性外露。因此在选择服装工艺的时候,中国服装偏好于选择刺绣和手工饰品等来达到中式服装的内敛情怀,通过这样的生产工艺配合使用下很好的表达出了中式服装特有的气质。

2.1服装结构决定生产服装的工艺流程

无论是生产服装的服装厂,还是设计师亲自动手制作服装,其工艺都要根据服装的具体结构而进行,比如制作上衣的工艺不能根据制作裤装的工艺去做,制作女装不能根据男装的工艺去做,就算同样的是做上衣,对于不同结构的上衣,工艺也都不尽相同。由此可见,服装的结构直接决定着生产服装的工艺流程。

2.2服装工艺展现服装结构

在服装的加工工艺中就是为了把服装的设计表达出来,就是让服装的每一个细节很好的体现出来。在设计师的设计图纸上,服装的每一个结构详细的表达出来,这就是服装工艺的灵魂,这里面不仅包含了加工的技术手法,还包含了其设计结构的理念。所以一件完美的服装设计要有优良的制作工艺作为其表达的基本支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服装应有的那种结构设计。

3服装结构于服装工艺的影响分析

3.1影响服装制作工艺

服装结构对服装制作工艺的影响是最大的,服装的结构决定了服装的造型,而不同服装的造型,必须配合以适当的工艺才能够使服装彰显其艺术性,承载起文化性和设计者的创作理念。比如休闲装,其服装结构简约,着装舒适,适合人们日常休闲。这就决定了休闲装的工艺就要以简约舒适为主题,不夸饰、不张扬、尽量少的使用装饰品,图案也以简约大方为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即可。其工艺主要以针织、流水线生产、高温定型免熨烫等工艺为主,彰显其筒约舒适的自然理念。

3.2影响服装面料工艺

服装的结构对服装面料的影响就更大了,不同结构的服装所要求的服装面料是不同的,比如睡衣的服装结构,所要求的服装面料就要柔软舒适,吸水性好。睡衣的结构要求宽松简洁,所要求的面料需要与之相配合,能够彰显其简洁柔软,宽松舒适,而不可能用挺括、造型好的面料;而西装的结构严谨科学,就必须配以挺括、造型好,能够很好地定型的面料,才能够彰显其大气、严谨、科学的设计理念和生活态度。

3.3影响服装饰品工艺

服装结构对服装饰品工艺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服装的结构决定了服装的造型,不同服装的造型必须配以与造型相统一的服装饰品,我国传统的中式服装的结构适合配以流苏、同色系同款的围巾、腰带、背包等服装饰品;活泼可爱的仿生童装,本身的造型是各种动物或者植物,就需要配以相同基调的服装饰品,比如花朵的服装结构造型,就要配以立体的叶子造型的饰品,青蛙造型机构的童装就要配以同款的大眼睛帽子、青蛙爪子造型的手套等作为服装整体的配套服饰,作为服装结构的补充,使服装的造型更活泼而生动;西装的结构精致严谨,彰显其西方文化的科学与严谨的工作作风,而配以的服饰只能是彰显其严谨和精致的衬衫、领带。不同的服装结构,对服装饰品的要求不同,饰品工艺的选择,必须在服装结构统一的文化理念之内,才能够使饰品与服装交相辉映,完成整体的服装艺术。

3.4影响服装图案工艺

服装结构对服装图案工艺的影响也很大,图案本身是提升服装生动感和改变色彩的手段,不同的结构对服装图案工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传统的对襟服装所要求的图案就被限定在了传统的图案中,可以用传统的团花、祥云等图案,而最能够烘托其传统服装结构的图案工艺就是刺绣,只有刺绣的图案工艺,才能够把传统的对襟服装彰显得更加具有东方风韵,更有传统意义上的寓意,团圆幸福、吉祥如意、平步青云。而运动装的结构,更适合运动,更贴近人体的结构,对舒适性和运动性要求更高,这就决定了其服装图案工艺要求是印制、胶粘等,使其更具舒适感和彰显简约运动的主题。

4结语

综上所述,服装机构与服装工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若是硬性将二者割裂,则会造成服装成品的不完整,甚至不能称之为“服装”。就服装结构于服装工艺的影响来说,主要表现在对服装制作工艺、服装面料工艺、服装饰品工艺、服装图案工艺的影响。于具体的服装设计与制作中,必须将二者有效联系,最大化二者之间的良性联系,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摘要: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服装结构决定生产服装的工艺流程,服装工艺展现服装结构,就服装结构于服装工艺的影响来说,主要表现在对服装制作工艺、服装面料工艺、服装饰品工艺、服装图案工艺的影响,二者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影响,我们必须就其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很好的把握,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服装行业的进步。

关键词:服装结构,服装工艺,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凌燕.服装结构制图与服装工艺整合教学分析[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11):69.

服装工艺制作 篇11

关键字  服装 结构 设计 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服装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核心课程,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该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服装结构设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服装产品的质量,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益。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平常服装教育教学过程利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就《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研究,重点就课程设置,教学手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改革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二、课程设置安排

传统的《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是将这门课分成《服装结构设计》和《服装工艺设计》两门课来讲授。这样使得服装结构的设计彼此孤立起来,而且教授的时间也不同步。这种做法存在一定弊端:

(一)教学内容分散

在服装结构设计这部分中主要教授对结构的绘制与设计,却没有对设计的作品进行实验的验证和测试,这样服装设计的纸样不一定具备可用性,对于服装板型也找不到毛病出来,从而不利于对结构设计进行改正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衔接困难

在传统课程安排上, 一般把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放在前面进行讲授,而把服装工艺设计安排在后面。这样会导致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内容无法与服装工艺设计进行衔接,而且衔接也不够连贯,容易让学生产生障碍。

三、教学内容的改革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重在服装结构设计技能的学习。在教学内容方面要注意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培养合格的服装设计人才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服装专业培养的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应符合科学性,我们在平常教学过程中,对应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基本按以下四个阶段逐步教学的:

(一)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训练

整个教育教学过程,首先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讲授,对于《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来说,在这部分我们先是从简单工作做起,如对基础缝型的结构设计进行学习;

(二)简单生活便装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这部分训练中,我们选取了较为简单的生活便装进行学习,如针对:衬衫、单裙和睡衣等;

(三)外衣的结构设计与制作

在具备了简单结构设计与制作能力后,我们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教学的难度。在这步教学过程中,选取了外套作为学习结构设计与制作对象,如:男女西装,夹克和中山装等;

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是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在第一阶段,主要传授学生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基本制作技能;在第二阶段,则是基于对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的操作,首先学习与设计简单生活简装,结合日常生活的服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感兴趣。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升华和提升,要求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服装结构设计能力后,应该着手加大难度,从事稍微复杂的外套结构设计与制作的实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重视日常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是对于制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拿笔者所在的学校来谈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作为一个专业类的服装院校,根据学校对人才的定位,在制定服装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也有意识引导学生朝这方面发展。

(一)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例子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所周知,学习兴趣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起来往往能事半功倍。《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理论繁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结合现实生活实例讲授课程,做到勤动手、多动脑,逐步提高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这时,作为教师可以有计划安排些简单的项目让学生实习和操作,对于学生的作品适时给于肯定和鼓励,让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自己的价值。

(二)适时引导学生自我学习,扩展创意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学习,通过自学材料,参考书或网络看,自己发现问题,同时自己去解决问题。在这种不断的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自我学习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动力,培养创意思维。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性教学

传统的服装学习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教学过程很少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各类各级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学与越来越紧密。作为服装专业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离不开现代教育方式的运用。在服装结构设计教学中,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能解决传统教育手段的局限性。

(四)加大实习实训的力度,增强实践环节

如前面所述,《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熟练掌握结构设计和制作的技能,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操作。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在校内可以进行课堂实训和仿真生产实训。让学生亲身体验服装设计和加工的流程,从而对服装设计的学习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现在服装业的飞速发展,需要大批的适合社会发展和服装潮流的设计人才,这就要求服装类高等院校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培养出适合当前服装设计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江丽君.浅谈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教学改革[J].轻功科技,2012,(02):86-87

《纸服装的制作与展示》教学设计 篇12

本节课先以微课的形式展示了中国服装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了服装的变迁,并感受古代人们的智慧,接着用PPT制作了纸服装的时装秀,让学生感受纸服装独特的美与时尚,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制作服装提供了灵感和参考。自主性、探究性、多元体验是本节课最大的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活动五年级上册主题活动二——纸服装的设计与评价。活动内容有两大板块:一是设计纸服装要考虑的因素;二是评价与反思。在第一板块中又分为纸服装的设计和纸服装的制作与展示两部分。本节课的重点是纸服装的制作与展示,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发挥想象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自己的想法和一些简单的创意,团队合作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造型表现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对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纸服装的艺术美,拓展想象空间。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教学环境与准备

微课、音乐以及彩纸、双面胶等制作纸服装的材料与工具。

●教学过程

1.引入课题

师:你们知道吗?咱们中国的服装发展历史悠久,汉服、唐装、旗袍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中国服装发展史。(播放微课)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中国的服装多姿多彩,都非常美丽,代表了人类智慧的发展。

师:是的,每一个时代都有代表服装,服装发展到今天,更是千变万化。不信,请大家看一段时装表演!(播放微课)欣赏完这场时装秀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虽然这些服装是纸做的,但也非常美丽,并且还很环保。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制作属于自己的纸服装吧。(板书课题)

2.设计分工与制作

师:上节课老师要求你们完成下表中的任务,下面哪个小组来展示一下合作学习的成果。(学生汇报分工和设计图等)

师:接下来我们就动手制作了,但制作之前要注意工具使用的安全。制作时间是20分钟,我们来看一看哪组制作得又快又好!(播放计时器)

3.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1)各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服装。

(2)互相评价服装。(喜欢哪套服装,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4.小结

组织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1.信息技术对本节课的帮助

本节课是主题活动的第三课时,前两节课学生利用网络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准备,包括制作纸服装的材料/工具、设计及制作步骤等。课堂上,我利用信息技术,先让学生了解服装的发展,提高其对服装的认识,接着观看纸服装秀,帮助他们找到设计的灵感。在成果展示环节,我运用信息技术营造出时装秀的氛围,并将每个小组完成的纸服装作品、走秀等用图片、视频的方式上传至本校的网站进行分享。

2.教学收获

首先,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促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其次,模拟时装表演环节,学生穿上自己设计的服装进行表演,觉得很有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心。

3.改进之处

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还可以有更好的融合与提升,如可以建立网络平台,学生在课前预习准备时遇到难题和困惑就可以通过网络互动来解决难题。

点评

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依托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美术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度融合,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展示中华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国人立身于世界的根本。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微课”展示了中国服装发展史,把二者进行了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欣赏服装发展变化的同时,感受灿烂的中华文化。并引导学生立足于这块土壤来思考服装的变迁、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良好的文化底蕴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作离不开思维,思维的启发又是创新的基础,在本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大量的图片展示在学生面前,耗时短,信息量大,用海量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视野的同时,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灵感。为进一步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课上,小学生不可能创作出那么多有创意的作品,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的广泛性,在前两节课里,让学生分组对服装的制作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准备。充分而有效的准备使学生对合作的任务目标明确,并在制作过程中,发挥灵感,积极合作,创作出了一件又一件精美的服装作品,体现了自主、探究、多元的教学方式。

4.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服装展示情境

作业展示是教学的回馈,在本节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个模拟的时装秀现场,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成功的舞台,让学生在分享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在体验中增加成就感,加强自信心,在评价与被评价中提升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教师深厚的教学基本功和扎实的信息技术功底,但教师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优化后续学习就更好了。

上一篇:修身养性下一篇:自动换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