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美学

2024-05-22

服装美学(精选9篇)

服装美学 篇1

中国服装市场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国内外品牌竞争激烈。很多国内服装企业依靠模仿国际名牌起家, 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国内服装企业不仅在设计和质量上必须紧跟国际潮流, 而且在营销过程中应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长的审美需求。

1 美学营销对服装行业的重要意义

1.1 满足顾客审美需求, 增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希望服装既能蔽体御寒, 更能赏心悦目。顾客不但期待买到美观的服装, 还希望在消费过程中得到美好的体验。服装市场不仅是产品的竞争, 更是营销的竞争。服装企业如果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了解消费者的审美心理, 用美的购物环境吸引顾客, 用美的体验服务感动顾客。

1.2 提升产品附加值, 塑造高端品牌形象

低价促销、广告乏味、店面雷同、陈列单调、冷落顾客, 这些问题的存在, 体现了国内中小服装企业与国际名牌在营销水平上的巨大差距。作为服装生产大国, 中国在服装的材质面料、造型工艺等方面已经不亚于西方国家。中国服装行业要打造更多高端品牌, 应该在店面陈列、广告设计、体验服务、企业文化等方面虚心学习国际名牌的先进经验, 将美学贯彻到营销的每个环节中, 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增加品牌的美誉度。

2 关注服装美学价值的女性消费者分析

关注服装美学价值的消费者多数是女性 (以下简称“她们”) , 她们是服装企业的主要目标客户, 是服装美学营销的重点研究对象。在中国, 这类消费者数以千万计, 有巨大的消费能力和需求。

她们多数是公司白领、公务员、城市单身贵族、高校教师、文艺工作者, 年龄处于25至40岁之间。她们受过良好的教育, 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艺术修养和审美品味, 懂得享受生活, 有稳定的工作和较高的收入, 家庭的日常支出不会使她们感到有压力。她们追求美丽自由的人生和高雅精致的生活, 希望得到尊重, 期待通过美观得体的服装赢得关注和赞赏。

正如哲学家黑格尔所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美丽的服装使她们心花怒放, 暂时摆脱工作和生活的压力, 获得心灵的愉悦和自由。她们的服装消费有明显的感性倾向, 喜欢轻松逛街、随兴购物, 美感是她们购买服装时最关注的因素。她们有积极的消费态度, 追求自信、快乐的生活。她们希望自己美丽的服装多多益善, 服装方面的开支占据了她们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她们有审美眼光, 重视服装的细节, 追求完美的品质。她们对购物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希望服装卖场具有高雅的格调和贴心的服务。她们注重品牌, 认为品牌是质量、价值、信誉和服务的保证, 优秀品牌服装的材质、造型、色彩更加符合她们的审美需要。

她们注重内在美, 也关心外在美。她们有比较稳定的审美观, 追求时尚但不盲从流行, 有个性但不屑穿奇装异服。美观、舒适、健康、高雅是她们普遍的服装审美标准。她们远离庸俗、不甘平凡, 希望站在时尚的前列, 追求多姿多彩、充满情趣的高品质生活。她们喜欢轻软细滑、自然护体的面料, 喜欢做工精美、舒适贴身的造型, 喜欢搭配恰当、适合个性的色彩。

浪漫和简约是她们两种主要的审美风格。偏爱浪漫美的女性可能喜欢波西米亚长裙或者洛丽塔短裙, 艳丽的色彩、缤纷的图案、或奔放或柔美的造型、大量的花边、亮片、丝绸、蕾丝、流苏、刺绣, 尽显妩媚奢华, 成就了她们的公主梦想, 让平淡的生活中有了童话般的美丽想象, 让时光仿佛倒流至青春的少女年代。偏爱简约美的女性可能喜欢端庄典雅、单纯简洁的Chanel (香奈儿) 或者Valentino (华伦天奴) 。外形色彩的简约体现她们干练的工作态度, 面料做工的精良象征她们优雅的生活品味。关注服装美学价值的男士多数钟爱这种简约风格, 他们会喜欢内敛高贵的Dior (迪奥) 紧身收腰西服。

3 服装美学营销的主要环节

3.1 材质面料美学营销

材质、造型、色彩是服装本身的三个基本要素, 也是服装美学营销的三个首要环节。材质面料是服装的物质基础。不同的面料带来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 形成不同的审美风格:比如麻纱的轻柔美感、丝绸的爽滑美感、晴纶的平整美感、呢绒的厚重美感、涤纶的挺括美感。重视健康的消费者更青睐棉、麻、丝、毛等天然材质的自然美感。服装店员应该熟悉每种材质面料的特点, 根据顾客不同的个性、年龄、职业、场合, 推荐合适的面料, 鼓励顾客通过试穿, 亲身体验服装材质面料的美观舒适。

3.2 造型工艺美学营销

马克思指出:“人类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型。”服装造型工艺遵循形式美法则 (对称、整齐、比例、节奏、主从、协调) , 比如服装造型的左右对称符合人体的生理特征, 服装的造型美增添了人体的外观美, 形成了衣人合一的和谐美感。服装通过点、线、面的巧妙融合, 形成不同的审美风格。比如曲线造型体现女性的温柔美, 直线造型体现男性的刚毅美。

完美的造型成就了许多经典服装款式。正如Chanel创始人所说:“时尚转瞬即逝, 唯有风格永存”, 香奈儿简约的礼服、精致的帽装, 历久弥新, 是独立于时尚潮流中的典范。Dior优雅的窄长裙、大V领的卡马莱晚礼裙, 使迪奥成为华丽女装的代名词。Versace (范思哲) 华丽的女装具有先锋艺术的独特美感, 让人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歌剧。Burberry公爵夫人式的外套、A字型的公主装, 显示着博柏利作为英国皇室御用品的高贵, 传承着古典高雅、低调奢华的贵族风范。

在让人眼花缭乱的服装市场里, 只有造型美观、工艺精致的产品, 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审美注意。工艺考究、完美无瑕的产品, 才能充分体现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 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服装店员应该熟悉产品造型工艺的美学特征, 引导顾客欣赏服装的外观美。

3.3 色彩图案美学营销

马克思指出:“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色彩的美感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起着重要的作用。美国流行色彩研究中心调查表明, 消费者考虑是否购买商品的时候, 色彩的影响力达到67%。

色彩美学营销综合考虑服装风格、季节转换、灯光照明、道具陈列等多种因素, 对卖场进行整体色彩设计。国际名牌服装公司都善于运用色彩美学提升销售终端的视觉美感。Prada (普拉达) 卖场以浅绿为主题色, 灯光的强化效果使服装更显得高雅非凡, 整体和谐的卖场色调, 提升了产品的审美价值。

卖场的色彩不仅应该和服装和谐统一, 而且必须符合品牌的个性和文化。几乎每个知名品牌服装都会有几种相对固定的色彩, Chanel (香奈儿) 服装以黑、白、红、蓝为主, 体现高雅品位;Etam (艾格) weekend以红、蓝、绿为主, 彰显青春活力。

图案的美感也是服装的重要卖点之一。各种流行的抽象图案、仿生图案, 满足了消费者超越现实、追求自然的审美趣味。经典的洛可可风格图案, 用大量精致的C形、S形、漩涡形曲线和卷叶草花纹, 形成绮丽、华贵、柔和、纤秀的美学风范。Scofield (斯科菲尔德) 苏格兰传统淑女装的色彩以米、红、青为主, 图案以皇冠、格子为主, 高贵文雅、浪漫怀旧, 象征着英国皇室的贵族生活。

3.4 店面陈列美学营销

国际名牌服装企业都非常重视店面陈列美学营销。富有美感的店面陈列, 形成美好的购物氛围, 创造愉快的消费体验, 满足顾客的审美需求, 提升企业的销售业绩。国际设计协会调查了一些成功的企业, 统计结果表明:“企业在形象设计上投入1美元, 可收益127美元”。

店面陈列美学营销主要包括店面装修、橱窗展示、色彩搭配、服装陈列、道具设计、照明规划等环节。

国际名牌服装企业店面装修可谓一掷千金。Prada (普拉达) 2003年耗资八千万美元打造的东京旗舰店, 豪华的建筑被视为城市的地标。Ralph Lauren (拉尔夫·劳伦) 纽约旗舰店宏伟的建筑、豪华的内饰、精美的陈列, 显示了品牌的高贵品位,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顾客。虽然服装企业在营销过程中不一定能拥有最理想的终端位置和卖场面积, 但是如果将美学营销贯彻到橱窗展示、服装陈列、体验服务等方面, 在整体和细节上追求完美, 也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橱窗是卖场的重点、品牌的形象、文化的载体, 美观的橱窗是动人的广告、艺术的舞台, 以创意的设计赋予服装审美的个性, 将产品最美好的特色展示给消费者, 吸引顾客进店观赏。现代化光电技术能使橱窗像卖场的招牌一样, 成为商业街的靓丽风景线。

服装陈列应该符合品牌文化, 充分表现服装的审美特征, 无论是悬挂还是叠放, 都应该整齐有序、层次分明、疏密有致、突出重点、鲜明舒畅、美观大方, 使琳琅满目的服装按照美学规律得以展示, 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好的道具能营造审美的亮点, 突出服装的主题, 体现品牌的个性, 提升店面的形象。适当运用照明技术, 可以增加服装的美感, 营造艺术的意境。

店面陈列美学营销通过创造符合消费者审美愿望的卖场空间, 引导顾客发现心仪的款式, 体验服装的美感, 获得快乐的心情。为了满足顾客的审美需求, 卖场不仅应该华丽宽敞、整洁明亮, 更应该体现生活的情趣, 让消费者在舒适自在的情景氛围中流连忘返。卖场的主题应该根据时尚和季节适当更新, 保持服装的审美活力。

3.5 广告美学营销

广告美学营销让美学融入广告, 让生活充满美感, 用唯美的画面、浪漫的情景, 触动消费者的内心情感, 让消费者在审美想象中融入广告意境, 在欣赏广告时爱上这些服装。正如服装设计大师拉尔夫·劳伦所说:“我销售的不是商品, 它表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广告美学营销不仅是推销服装, 更是启迪人们追求美好的生活。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指出:“广告释放了人内心的潜意识, 张扬人性中被压抑的欲望, 表达人类内心的幻想。”成功的服装广告创造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生活的迷人情景, 唤起了消费者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对品牌价值的认同。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 当年进入中国市场时, 人们在广告中惊艳地发现身穿绸缎旗袍的模特手中的LV黑色小包、身穿LV印花长裙的美女手中的蕾丝折扇, 中西结合的文化美感给消费者留下了高贵典雅的深刻印象。

Givenchy (纪梵希) 将服装广告巧妙植入电影, 成为了广告美学营销的经典。奥黛丽·赫本身穿的纪梵希小黑裙和奥斯卡电影《蒂芙尼的早餐》一起风靡全球。从此在时尚女性心目中, 纪梵希小黑裙是美丽高雅的象征。

作为一种特殊广告, 时装表演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美学营销方式。妩媚的模特、明亮的T台、美好的音乐, 营造出动人的艺术气氛, 让消费者轻松愉快地观赏服装的动态美感。

3.6 体验美学营销

服装设计大师乔治·阿玛尼指出:“商店的每一个部分都在表达我的美学理念, 我希望能在一个空间和一种氛围中展示我的设计, 为顾客提供一种深刻的体验。”阿玛尼专卖店将油画作为墙面, 把服装当成艺术品来精心陈列。顾客在阿玛尼专卖店得到了难忘的审美体验。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在体验经济时代, 企业的服务成为消费者的体验舞台。”

Prada (普拉达) 2001年耗资四千万美元打造华丽宽敞的纽约旗舰店, 店内坡道可以折叠成舞台, 对面阶梯可变成两百多个座位, 每当Prada举行时装秀的时候, 世界各地游客纷纷来体验这种犹如在古罗马大剧院看表演的赏心乐事。

国际名牌服装企业都努力使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的全方位审美享受。消费者在美好的体验中潜移默化, 成为品牌的忠诚顾客。消费者与亲友分享审美体验, 既增加了品牌的美誉度, 又促进了服装的销售。

在卖场播放格调高雅、节奏柔美、符合服装主题和品牌文化的背景音乐, 有助于营造舒适的购物气氛。根据营业时段的推移, 适当改变背景音乐, 有助于使顾客产生审美的共鸣。调查表明70%顾客是在试穿时做出购买决定的, 舒适的试衣间有助于顾客充分体验服装的触觉美感。在卖场休闲区中提供一些饮料和糖果, 能让顾客感到愉快和温馨。清新的空气、自然的花香、宜人的室温, 使顾客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3.7 服务美学营销

国际名牌服装企业坚持以美好的服务感动消费者, 以售前、售中、售后的美意、美言、美态, 满足顾客的审美需求, 让顾客产生宾至如归的喜悦。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服务, 就没有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据调查, 顾客50%~75%的满意度来自服务。卖场店员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以消费者为中心, 处处为顾客着想, 提供各种美观便利的设施 (比如试衣间、镜子、座椅、拖鞋) , 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售后服务, 将每一个服务细节都做到完美。

白领服装的服务在国内有口皆碑。走进白领生活方式店, 顾客处处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宽敞的休息区、舒适的沙发、依季节布置的鲜花、自然的花香、美味的巧克力、可口的饮料、时尚的杂志、先进的等离子电视、彬彬有礼的绅士服务。细致周到的服务给消费者提供了高品质的审美体验, 顾客乐意接受白领“品质从不打折, 价格从不打折, 服务更不打折”的营销理念。白领服装销售记录屡创新高, 服务美学营销是白领成功的关键。

3.8 文化美学营销

消费者在重视服装的审美价值的同时, 也关注品牌的文化内涵。顾客的忠诚不仅来自对服装品质的信赖, 也来自于对品牌文化的认同。美好的品牌文化是国际名牌服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Valentino (华伦天奴) 作为意大利皇室御用服装, 一直以来都是完美奢华的象征, 广告语“时间成就经典, 岁月铸造永恒”是其深厚品牌文化的体现。

文化美学营销在服装和旅游之间也找到了契合点。据调查, 关注服装美学价值的女性消费者大多喜欢旅游, 最向往浪漫的巴黎。GLORIA (歌莉娅) 提倡“发现和分享世界美善”的品牌文化, 展示世界旅游文化是其专卖店的特色, 以购物赠鲜花的美学营销方式, 得到了众多热爱美好生活的年轻女性的追捧。

美学不是浮华, 而是生活的态度;审美不是奢侈, 而是品位的象征。美好的服装品牌文化能启迪消费者追求真善美, 提升知识、道德和艺术修养。正如美学家朱光潜所说:“修养能达到知识之真、道德之善和艺术之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贝恩特·施密特.视觉与感受:营销美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999.

[2]王旭晓.美学与市场营销[M].春风文艺出版社, 1994.

[3]李劲.全美学营销[M].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9.

服装美学 篇2

白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但要搭配得巧妙,也需费一番心思。

最佳组合:白色下装配带条纹的淡黄色上衣,是柔和色的最佳组合

方案一: 下身着象牙白长裤,上身穿淡紫色西装,配以纯白色衬衣也是一种成功的组合;

方案二: 白色褶折裙配淡粉红色毛衣,给人以温柔飘逸的感觉。红白搭配是大胆的结合。上身着白色休闲衫,下身穿红色窄裙,显得热情潇洒。

▲褐色搭配原则

与白色搭配,给人种清纯的感觉。

最佳组合:选用保守素雅的栗子色面料做外套,配以红色毛衣、红色围巾,鲜明生动,俏丽无比。

方案一:褐色毛衣配褐色格子长裤,可体现雅致和成熟。褐色厚毛衣配褐色棉布裙,通过二者的质感差异,表现出穿着者的特有个性。

▲蓝色的搭配原则

在所有颜色中,蓝色服装最容易与其他颜色搭配。

最佳组合:近似黑色的蓝色合体外套,配白衬衣,再系上领结,出席一些正式场合,会使人显得神秘且不失浪漫。

方案一:上身穿蓝色外套和蓝色背心,下身配细条纹灰色长裤,呈现出一派素雅的风格。

推荐:蓝色与淡紫色捂配,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蓝色长裙配白衬衫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打扮。

▲黑色的搭配原则

黑色是个百搭百配的色彩。

最佳组合:眼下,双休日逛街时,上衣可以还是夏季的那件黑色的印花t恤,下装就换上米色的纯棉含莱卡的及膝a字裙,脚上穿着白地彩色条纹的平底休闲鞋子,整个人看起来格外舒适,还充满着阳光的气息。

方案一:不穿裙子也可以,换上一条米色纯棉的休闲裤,最好是低腰微喇叭的裤型,脚上还是那双休闲鞋。

▲米色的搭配原则

许多女性朋友都喜欢看韩剧,剧中美眉们穿的充满都市感的时装, 米色是时尚美眉们常用的色彩。

最佳组合: 用米色穿出一丝严谨的味道来,也不难。一件浅米色的高领短袖毛衫,配上一条黑色的精致西裤,穿上闪着光泽的黑色的尖头中跟鞋子,将一位职业女性的专业感觉烘托得恰到好处。

服装设计美学中的行为艺术研究 篇3

关键词:服装设计;行为艺术

服装和艺术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和追求,在审美观多元化的今天,行为艺术正在与服装艺术逐渐融合,成为一种新的混合艺术,并对当今服装设计和行为艺术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如今,很多站在潮流浪尖上的服装设计师已经将行为艺术引入服装设计过程,不断突破传统服装设计的模式和框架,将对服装的改造过程中的艺术体验与审美通过行为艺术展现给观众,产生了独特的创作方式。为了使人们更多的了解服装设计与行为艺术之间的关系,本文对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寻绎当前服装审美中新的设计思潮。

一、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的融合

服装艺术是指设计师通过服装来改变人的身体结构,从而达到美的视觉感受。行为艺术是指艺术家将身体作为创作的基本媒材,其以特定的时间延续、语境控制和观念含义为依托,通过“有意味”的表演来传达某种特定的反思性体验,实现与外界的修辞或意识形态交流。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本来是两种并行的艺术,但是设计师Alexander McQueen将二者结合起来,开创了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融合的先河。2004 年春夏成衣发布会上,设计师 Alexander McQueen 采用了一种另类的展示形式。以醉酒的姑娘和水手为主题,用表演的方式来诠释设计师的创作理念,模特们在秀场上尽情舞蹈跳跃,这场令人难忘的发布会更像是一次行为艺术的展演。2008年马可在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的秀场上安排了一场特殊的时装表演:在花园的空地上,模特们在演示一块布的生产过程,而观众则被安排可以在模特之间随意走动和观看。整场表演伴随着低沉的音乐,没有特殊的灯光效果,服装展示通过这种仪式化的表演变得异常神圣和肃穆。这场时装发布会既不同于传统的T台走秀,又不是单纯的行为艺术展示。但是这场演出却让观众同时感受到了服装之美和表演者所展示的肢体之美,再加上独特的音乐和场景,使人们感受到了服装艺术与行为艺术的融合所带来的崭新的视觉体验和新鲜的审美感受,也让人们看到了不同艺术门类互融衍生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这些设计师的启示下,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开始打破各艺术之间的界限,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跨界和融合的趋势。这种界限的模糊建立了艺术交叉共生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带给了服装设计师更多的创作空间。

二、行为艺术成为服装艺术过程化的体现

随着行为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服装艺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向人们展示服装,而是把行为艺术融入服装创作的过程,成为服装创作过程的一部分。简单的说,就是以个人观念视觉化为诉求点,用服装创作的过程来表达艺术观念,即整个设计过程为设计师个人观念的依存体。这就意味通过服装创作过程所传递的某种观念,已经不是表象的探索过程,而是通过服装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设计师在设计和制作的手段上不受传统设计手法和要求的限制,可以利用表演方式,装置制作或改变事物的外部的客观形态来表达设计师对服装的独特见解。表演是服装设计师用行为艺术体现其观念的最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以身体为媒介,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现场交流与观众一起互动游戏将设计师对服装独特的审美理念传递给观众。例如,瑞士艺术家奥拉夫参加纽约艺术展的作品“立体油画”,身穿简洁裙子的模特被艺术家用混有各种颜色的颜料从头浇下,颜料顺着模特的身体自然流淌,形成了独特具有艺术效果的图案,简单的服装瞬间变成了艺术品。整个创作过程,艺术家强调的是自然性、偶发性和随机性。观众体会到了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本真性和艺术性。同时,艺术家的观念也通过表演行为艺术展示给了观众。

三、行为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诞生了非视觉审美

如果说传统服装艺术给人们带来视觉审美,那么当行为艺术融入服装设计后所表现出的更多的是一种非视觉审美。非视觉审美也就是说,不完全重视视觉审美性,而在于其行为的意义。他们往往采用一些庸俗的,甚至有些极端的表现形式。观众从中欣赏不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感,而是透过怪异、暴力甚至丑陋的外在去反思生命、死亡等问题,目的是为了唤醒人们的良知。这种形式更强调的是一种表演者、音乐、环境相交融的整体意境的体现,而不是单独的去突出某种元素。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服装设计师也尝试在自己的作品融入黑暗元素,身体器官的变形扭曲,虐待题材的体现以及追寻演绎服装暴力美学等,这些融入了极端艺术形态的作品无疑挑战着观众们的审美极限,同时也产生了另类的艺术体验。在2009秋冬“丰饶角”系列中,McQueen将自己的作品融入了死亡的元素,黑色的鸭毛制成套裙将模特紧紧裹住,给人一种压抑窒息的感觉。设计师认为死亡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伤心、忧郁,但依然是件浪漫的事。死是一个循环的终结,也给了新生事物新的空间。

四、结语

行为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已经成为服装设计的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服装设计师将行为艺术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去。行为艺术与服装艺术的融合,不但使人们全面的认识服装设计师的创作过程,更重要的是行为艺术能够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使人们更注重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近代美学变迁与服装角色转变 篇4

服装的变迁总是伴以社会变动, 以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美学创新为依托的。工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持续城市化进程不断改变着服装潮流发展, 美学中的“现代性”揭示着作为艺术的服装与作为日常用品的服装之间的关系。

德国思想家韦伯认为, 西方现代化实际是一个合理化或理性化的过程, 从古代那种浑然不分的宗教—形而上学的社会分化的历程。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自身合理化或自律存在的过程。在此基础上韦伯区分了三种文化价值领域:认知—科学技术、道德—法律道德、审美—审美艺术。服装作为艺术与实践与社会变化的一部分内容, 同样具有自身规律性与科学、道德、审美的多层含义。

科技与服装

科技的发展、工业进步、传统的手工业作坊式生产迅速被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取代。缝纫机的发明使服装批量生产成为可能。查尔斯沃斯以贵妇为对象在巴黎开设了第一家高级时装店。

历史背景与服装

拿破仑称帝时期, 在文化上主张古典艺术的全盘再现, 导致法国宫廷中文艺复兴风潮的回归。“帝政时期”的女装, 是前一时期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延续和发展。衣服的重叠穿用是这一时期女装的特色。男服的发展基本沿袭了18世纪中期风格, 绣花丝绸上衣在设计和耗资上都体现了奢华的特点。但是, 与宫廷服装相对的普通男服不再那样华丽了, 基本样式由三件套构成。外衣、马甲、衬衫、马裤。燕尾服作为礼服被广泛穿着。战乱与忙碌使得大衣成为男服中重要的款式。

道德审美与服装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 匿名性驱使人们努力寻找“他人”的本真性以及藏在表象背后的“真实”;另一种则是被城市的匿名性本质所激发的试图通过时尚与伪装来灵活利用技巧与外表的愿望。社会的进步, 个体的身份越来越不取决于他是否在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中占据某种固定位置:在现代社会中, 一个人和某一个群体的从属关系是可以被选定的, 而他的身份也是可以被捏造的。服装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保护, 时尚为伪装开启方便之门, 也为自我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在19世纪, 女性被塑造成为道德的捍卫者, 因此她们必须是“诚实”和“真实’的.本真性的服装摒弃了多余的装饰, 注意力放在了穿着者本身上。浪漫主义伴随着19世纪兴起的中产阶级个人主义达到顶峰。他将“自然”置于社会和文化之上予以优先考虑, 在对它看来矫揉造作的东西发出尖锐挑战。在这样一种道德世界中, 认为个体在公共领域呈现出来的外表可以是和内在生活保持一定距离的游戏性表面文章已经属于过去。浪漫主义鼓励人们对自我和社会进行更加彻底的心理学想像。“新教伦理”认为, 个体逐渐被看作是意义与本真性的源泉。艾利亚斯认为, 那种善于自我克制、严格密封于个人的身体的内部自我, 是一种特殊的现代自我。正如, 在整个19到20世纪, 文明进程已经改变了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身体的看法, 在这种改变导致了自我的更加心理化的版本。

20世纪服装潮流变化

现代化社会个人收益成为现代生活的共识, 身体的认同和身份变得越来越淡薄, 人们甚是开始欣赏匿名的状态, 从中得到乐趣;正如鲍曼、戴维斯、分科尔斯坦等人所指出过的现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即现代人的举棋不定的踌躇情绪。现代或后现代世界是一个混乱的社会大漩涡, 其特征就在于确定性的丧失, 在这个世界中, 生活的碎片化结果, 就是焦虑和身份认同的危机。但是, 正是因为时尚总是在不断变化中的, 才对服装的角色转换、重新整合提供了可行性。服装的角色转换目的是确定身份认同, 虽然同时伴随着身份的不稳定性。

在美学中, 以韦伯的分化理论为依托, 本雅明认为从膜拜价值到展示价值, 从独一无二的本真性到无穷复制性, 从有距离的审美静观到无距离的直接反应, 从个体的品味到群体的共同反应, 从永恒性到可修改性, 这些都是韵味丧落的历史表征。对于西方社会现代性的一种反思构成了后现代性的开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思潮逐渐形成了后现代趋势。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认为:中心化的文化和社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非中心化是大局已定, 总体性被局部决定论取代, 甚至价值也呈现出多元化和相对主义的面貌, 异质的语言和规则普遍存在, 而且各自都有存在的理由。

服装的变化从现代生活的矛盾中摄取灵感表达了形象或风格的身份认同, 同时往往又削弱了个体自我的发展与社会合作的可能性。

20世纪以来服装中出现了代表现代服装的现代性设计。“时装”一词的出现不但赋予了文化产业的现代意义, 同样预示着各种服装款式、风格、工艺的创新。

受传统文化影响, 服装的现代设计中出现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创新与主题性的设计。这种符号—意义融入个人的设计之中造成了现代性服装格局。

泛古典主义风格服装、泛浪漫主义风格服装、后巴洛克艺术服装、后迪考艺术服装、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服装、波普艺术与欧普艺术服装、极简主义服装、结构主义服装等成为服装设计与当代艺术结合的产物。在典型主题设计中:性主题、民族主题、复古、嬉皮士、朋克、未来风、中国风等同样成为体现现代主义服装分化与潮流的标志。

在50年代以后, 由于受到后现代美学思想影响, 后现代的服装设计师更加大胆地将脱离了原有情境, 丧失了原有涵义的各种服饰符号拆解之后混合使用, 设计出各种稀奇古怪、冲突强烈的服饰。在功能和意义上, 后现代服饰应用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宗教与世俗、民装与女装的种种手法, 试图通过综合应用人类服饰丰富多彩的历史经验, 来实现对现代功能性服饰千篇一律的抵御和反叛。后现代主义服饰之所以是“折衷”的就在于它的服饰模式。但是, 其背后却存在着一些相对稳定的创作方法, 即不择手段、唯新是求。

19、20世纪美学的发展影响着服装的变迁。美学的发展影响着服饰文化的发展。服装由单一的保暖防寒、遮羞等原始含义发展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角色的转变伴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转变。在大众的参与与推动下服装学也不断完善着自身的意义。

参考文献

服装美学 篇5

关键词:色彩搭配,服装,心理,生活,设计

一、我眼中的色彩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人对颜色的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 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有时人们也将物质产生不同颜色的物理特性直接称为颜色。

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是很重要的因素, 它以速而久的特征深深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色彩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对画面的心理感受。不同的色彩, 不同的色彩基调变化组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征, 体现出不同的象征意义, 因此必须在艺术设计中加以重视把握, 有效利用。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者的第一印象。

二、色彩的感受

黑色是很强大的色彩。它可以很庄重和高雅, 也可以让其它颜色突显出来。在只用黑色而不用其它颜色的时候, 会有一种沉重的感觉。你会在印刷品中看到反转的文字, 比如黑色背景和白色文字, 常常会在商业卡片中看到。

灰色, 象征着诚恳和沉稳、考究。灰色在权威中带着精确的特色, 使它特别受金融业人士喜爱;当你需要表现智慧、成功、权威、诚恳、认真时, 可穿灰色衣服。

白色是一个中立的色彩, 常常被用作页面的背景色, 印刷品中也是这样。有一个误解是白色是枯燥乏味的, 或者使用白色会显得老土和无创意, 但是还是有很多的设计师都使用了白色并创造了非常漂亮的设计作品。

蓝色是最冷的色彩。蓝色是非常纯净的, 通常让人联想到海洋、天空、水和宇宙。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冷静、美丽、理智、安详和广阔。由于蓝色沉稳的特征, 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 在商业设计中, 强调科技的商品或企业形象, 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 企业色, 比如电脑, 汽车, 影印机, 摄影器材等等。

褐色、棕色、咖啡色系, 典雅之中蕴含安定、沉静、平和、亲切等意象, 给人以情绪稳定、容易相处的感觉。当你需要表现友善亲切时可以穿棕褐、咖啡色系的服饰。

红色是生命力、活力、健康、热情、朝气、欢快的象征。由于红色在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 所以最为醒目, 给人视觉上一种扩张感和迫近感, 容易引发兴奋、激动、紧张的情绪。红色的性格强烈、外露, 饱含着一种力量和冲动, 其中内涵是前进向上的, 为活泼好动的人所喜爱。

橙色是一种欢快活泼的色彩, 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 它使人联想到金色的秋天和丰硕的果实, 是一种富足、快乐而幸福的颜色。橙色稍稍混入黑色或白色, 会变成一种稳重、含蓄又明快的暖色, 但混入较多的黑色, 就成为一种烧焦的色;橙色中加入较多的白色会带来一种甜腻的感觉。

黄色的店面设计, 会让你的店面在众多的店面中特别显眼。因为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最能发光的颜色。黄色的店面设计给人轻快, 透明, 辉煌, 充满希望的色彩印象。

绿色是很特别的颜色, 它既不是冷色, 也不是暖色, 属于居中的颜色。代表清新, 希望。代表安全、平静、舒适之感, 在四季分明之地方, 如见到春天之树木、有绿色的嫩叶, 大自然的颜色。在绿色环境中锻炼能提高情绪、活力和愉悦感。

喜欢紫色的人总在努力做地比现有的更好, 无论是在信仰、情感或是精神方面。他们渴望知识, 热爱读书。为了能够成就理想的自我, 人们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和别人的生活中寻求答案。由于追求完美而又对自己极为苛刻, 他们也在极力与自己做着艰苦地斗争。

三、如何选择色彩

还有许多人面对五彩缤纷的服饰, 根本不知从何选起, 只是很盲目地看到什么试什么, 结果逛街这件本来很休闲愉快的事变得非常累人, 试穿了不到十套衣服, 你自己就心烦了, 也没了主意, 最后决定买了, 回到家里很有可能穿不了一两次就觉得不好看, 而永远遗落在角落里, 成了昂贵的垃圾。而你仍旧为每天出门穿什么而发愁, 衣柜里的衣服永远少一件。

当你通过测试知道了自己的色彩季型和用色规律, 你会发现事情原来如此简单, 所有困扰你的烦恼与困惑迎刃而解,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他所属的色彩季型, 对自己的用色原则从头到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整个人都会显得健康、漂亮、有活力, 甚至气质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四、色彩心理效应

1. 色彩的冷暖

色彩的冷暖涉及到个人生理、心理以及固有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是一个相对感性的问题。色彩的冷暖是互为依存的两个方面, 相互联系, 互为衬托。并且主要通过它们之间的互相映衬和对比体现出来。一般而言, 暖色光使物体受光部分色彩变暖, 背光部分则相对呈现冷光倾向。冷色光正好与其相反。

2. 色彩的轻重

指颜色个人的一种感觉, 比如深色感觉比浅色有重量感。轻-淡, 重-深, 进-凸显/暖色 (如橙色, 红色等) , 退-模糊/冷 (蓝色, 绿色等) 。

3. 色彩的软硬

色彩软硬感和明度、纯度有关系。凡是明度较高的灰色系都具有软感, 凡是明度较低的灰色系都具有硬感;纯度越高越是具有硬感, 纯度越低越是具有软感;强对比色调具有硬感, 弱对比色调具有软感。

4. 色彩的强弱

高纯度色具有强感, 低纯度色具有弱感;有彩色系比无彩色系更有强感, 有彩色系中以红色为最强;对比度大的都具有强感, 对比度低的都有弱感。

5. 色彩的明快与忧郁

色彩的明快感与忧郁感都与纯度有关, 明度高且鲜艳的色彩具有明快感, 深暗且混浊的色彩具有忧郁感;低明基调的配色容易产生忧郁感, 高明基调的配色容易产生明快感;强对比的色调有明快感, 弱对比的色调具有忧郁感。

6.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

色彩的兴奋与沉静与色相、明度、纯度都有关系, 纯度的作用最为明显。色相方面, 凡属红和橙的暖色系都具有兴奋感, 凡偏蓝和青的冷色系都具有沉静感;而在明度方面, 明度高的色彩具有兴奋感, 明度低的色彩具有沉静感;在纯度方面, 纯度高的色彩具有兴奋感, 纯度低的色彩具有沉静感。所以, 暖色系中明度最高纯度也最高的色彩兴奋感觉强, 冷色系中明度低而纯度低的色彩最有沉静感。而强对比的色调具有兴奋感, 弱对比的色调具有沉静感。

7.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

色彩的华丽与朴素与纯度关系最大, 然后是与明度有关。凡是鲜艳而明亮的色彩具有华丽感, 凡是浑浊而深暗的色彩具有朴素感。有彩色系具有华丽感而无彩色系具有朴素感。色相对比的配色具有华丽感。其中补色最为华丽。强对比色调具有华丽感而弱对比色调具有朴素感。

五、结语

服装设计中的朴素美学解析 篇6

魏晋以来, 表现作品清新自然、淡泊宁静气质的“初发芙蓉”逐渐成为主流的审美追求, 南朝梁·钟嵘在《诗品》中评论道“谢诗如芙蓉出水, 颜如错彩镂金。”其中“芙蓉出水”指的就是素朴、自然、简约的风格。中国传统美学中“天真”“自然”“平淡”“质朴”等范畴, 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但都追求自然本质美。在造物活动中, 作品最完整的体现既要浑然天成、顺乎自然, 又要达到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 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外表上的朴素无华体现“绚烂之极归于平淡”, 看似简单浅显, 但实则含蕴丰富, 单纯中隐含着丰沛, 质朴中透出真意。

素朴大方、至纯至简的出水芙蓉之美与人们崇尚回归自然、向往原始本真的心情相呼应, 散发出独有的文化魅力。以朴素美为特征的服装从面料、色彩到造型和意境等方面传达“尚朴”的文化意蕴, 体现淡泊雅致的气质, 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一、朴素的面料美

道家美学认为, 美是自然之美, 本性不加装饰之美, 大象希声、大象无形是艺术的灵魂。朴素与自然有着天然的联系, 朴素之美是自然之美的体现。

在服装设计中, 朴素美的表达需要发掘材质的天然美感, 返璞归真, 同时配合造型和款式的单纯和简约。

服装面料是体现服装整体特征的重要角色, 无论服装的造型还是服装的色彩, 都依赖材料来实现, 它是设计理念付诸实施的载体。在服装的设计过程中, 需要从原料构成、组织肌理、表面色泽、物理性能等多方面认真体会, 在设计中表现出面料的天然质感。每一种面料都有自己的语言, 面料要发挥本身的特质, 融入服装成为风格表达的有机组成。

服装面料的朴素美可以从多方面体现。首先, 选择以天然纤维为主要成分的面料, 如棉、麻、丝、毛等, 或者有机天然纤维、绿色纤维等制成的面料, 这些面料穿着舒适, 质感自然, 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其次, 在面料肌理的处理上, 不用附加多余纹饰, 减少图案, 追求清新、质朴。总体而言, 质地柔和且无光泽的面料更显朴素;面料的后整理中, 通过水洗磨毛等方法可以作出怀旧和质朴的效果;一些新型的面料, 如玉米纤维、牛奶纤维等, 用其制成的服装柔软、轻薄、自然悬垂, 服装轮廓舒展, 有柔和自然的美感。

在面料朴素美的体现上, 服装品牌“天意”的体现非常突出。天意的设计师将“天人合一”的追求贯穿于设计、生产和营销的各个环节, 在服装中大量运用麻、棉、丝、毛等天然面料, 尤其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莨绸”的开发和使用, 取材天然, 以手工方式制作, 肌理和质感具有独特的自然美感。

二、朴素的色彩美

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中, 朴素的色彩美别具特色。老子认为“五色令人色盲”, 在道家人的眼中, 质朴纯粹的色彩为美之极致。朴素的色彩是对自然的追随, 体现了洗净繁华后, 摒弃绚丽外表、追求内在的精神体验。在朴素美学影响下的艺术和设计领域在色彩上以淡为尚, 明度和纯度低, 清净雅逸, 别有风趣。如宋人的陶瓷色彩“静谧雅素”, 青白瓷更是以其“光致茂美”、“如冰似玉”的釉色名满天下。把这种清淡、自然、娴雅的色彩运用到服饰中, 能够表现出清雅、恬静, 端庄的气质, 体现浑然天成、内敛而不张扬的朴素美。

“自然”给人朴素的联想, 所以朴素美的服饰色彩通常从自然中选取。例如:选用纤维材质本原色, 利用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天然色彩, 不施以人工着色;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色彩也是朴素美学的色彩来源, 如大地、木头、岩石、植物等的颜色, 会给人朴素的印象。

朴素美学的服饰色彩设计通常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色彩的三要素配合要得当, 明度低、纯度低的色彩, 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单纯、低调的颜色会带给人们安静感, 如灰兰色、灰米黄等颜色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弱, 具有温和、沉稳的气质。无光泽的色彩适合表达质朴的效果, 通常以面料的织造肌理形成黯哑的效果, 或者经过水洗做旧工艺实现。在色相方面, 冷色给人沉静、内敛的感觉;相较于有彩色系色的华丽生动, 无彩色系色具有质朴感;相对于多种色彩的搭配, 配色少的服饰给人简单、自然的朴素感。

服装品牌江南布衣 (JNBY) 的设计风格追求“自然、健康、完美”, 其产品的材质以不同肌理、质感的纯天然面料为主, 把沉稳雅致的颜色如棕、绿、兰等作为基本色系, 凸显了与自然相容的理念。

三、朴素的造型美

朴素之美中, “朴”更多地注重作品的自然与真实, 墨子尚“质”、尚“用”, 摒弃华而不实、矫揉造作。尚朴不仅仅是“简化”, 而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文”与“质”的统一协调。朴素美学中的造型设计以简洁、自然、含蓄为特点, 注重实用, 关注本质和功能, 常从经过岁月考验和沉淀的“经典”与“日常”中学习。

中国文化是儒、道、释为基础以天人合一为理念的和谐文化, 服装宽衣博带、遮掩人体, 强调均衡对称统一, 以规矩、平衡为美, 在造型上要求含蓄、内敛、不夸张。道家认为自然是人类最理想的状态, 服饰造型应顺应自然, 趋向自然, 展现自然的人格精神。服饰的造型宽松、离体、无束缚, 在与自然贴近的过程中, 使人们身心自由, 无拘无束, 形成休闲惬意、轻松自在的舒适感。

现代服装设计中, 朴素的造型用简单的形式语言, 表达服装的整体韵味, 既考虑穿着者本身的形体、气质, 又考虑服装与人体的协调关系。朴素的服装造型设计以人体为基础, 在服装的外轮廓结构、内部线条组织以及部件设计上注重简洁实用;廓形自然、流畅, 舍弃繁琐复杂的分割、多余的褶皱和不必要的结构线。艺术心理学认为:越是简单的图形, 越具醒目的视觉效应, 服装造型的简洁, 增添了朴素美的内涵和表现力, 突出了单纯的视觉效果。

朴素美学的服装造型注重经典实用, 在设计上强调以人为本的功能性, 注重结构和形式、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追求造型、面料、色彩、结构的和谐统一。朴素美学的服饰造型设计推敲斟酌每一个细节, 以小见大是其特点。

网络服装品牌“本相织物”以“着初相, 衣本素”为设计理念, 追求事物最原始的形态, 即“本相”, 其服装以最简单的款式、最基本的形态表现服装纯朴的一面, 同时也让穿着者展现出自己的自然和真实。

四、朴素的意境美

朴素的审美观追求深远的审美意境, 影响了众多艺术和文学创作领域。朴素美学精神意境的特点是“返朴归真”, 朴素美学的作品以静化动, 突显生命的内在活力。

服装意境用“形”与“态”来表现“意”。服装的朴素美意境要求设计不仅仅停留在外在的物的层面上, 更要上升到主观的精神的层面上, 表达特有的意境, 追求质朴的回归和素雅平淡精神境界。服装朴素意境美的呈现需要把握“素”与“朴”的精髓, 结合面料、材质、造型和色彩等多方面的考量, 结合穿着的方式和姿态、穿着装的整体形象设计、穿着的场合等, 融合朴素美学的理念, 营造深邃的精神空间和无限回味的意境美。

我国著名设计师吴海燕的礼服作品“富春山居图”整体把握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体现情与景交织的朴素典雅。作品以灰、白、黑三色为主色, 春水、丘林和山峰的虚实、疏密变化呈现出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中国特有的意境, 山水的自然美感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形成的服装是淡雅、朴素的意境美的情深呈现。

结束语

朴素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 其独特的精神理念和悠久的艺术创作成为服装设计的宝贵借鉴。把握朴素美的内涵和形式法则, 在材质、造型、色彩和意境等方面掌握朴素美学的精神实质, 体现朴素美的独到神韵, 能够为服饰设计增添美学内涵, 使服装设计的方法得到扩展和丰富。

参考文献

[1]庄子.诸子集成: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 1986.

[2]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3]陈晓莉.服装设计本土化初探[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 (5) :128-131.

[4]黄能馥, 陈娟娟.中国服装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1-2.

[5]华梅.中国服饰[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浅谈中国古代服装设计的传统美学 篇7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服饰作为统治者的标志因此有严格的等级区别, 使服饰成为政治权利与宗教神权的专属物。据《周礼》所载, 周朝不仅有服饰等级制度, 而且还专门设“司服”一职, 掌管服饰的实施, 安排帝王的穿着。到了汉代, 冠帽也是区分等级差别的基本标志之一。 (1) 色彩是服饰的灵魂然而色彩也成为封建统治者的权利象征。西周时称奴隶为黎民, 黑色被看作是低贱的, 因而奴隶只能穿黑色衣服。公元630年唐太宗制定了一至九品官员的服色:一品官员是红色袍, 二、三品是紫色袍, 四、五品是朱色袍, 六、七品是绿色袍, 八、九品是青色袍等。 (2) 在特定的政治、经济下的集体化、制度化、组织化都意味着“皇权意志”, 所以对于服装的款式、色彩、图案的变革和设计都必需经过当局统治者的认可和“钦定”并依据衣规服制典范而产生。从先秦至明清这一段时期总得来说服装的发展都是循规蹈矩的, 相对封闭和保守的。但就是在这一时期创造了服饰艺术的辉煌。如商的“威严厚重”, 周的“秩序井然”, 战国的“清新”, 汉的“凝重”, 六朝的“清瘦”, 唐的“丰满华丽”, 宋的“理性美”, 元的“粗壮豪放”, 明的“敦厚繁丽”, 清的“纤巧”这些都是体现不同时期的辉煌的艺术设计风格。以上的审美倾向、设计理念它们并不是“无须有”的、莫名产生的, 都是根据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必然存在的。时代的不同, 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也不同了。服装一旦离开了时代感, 便失去了美的光泽。 (3)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也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 毫不违反那一代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 再一代就会有它自己的美、新的美, 谁也不会有所抱怨的。今天能有多少美的享受, 今天就给多少;明天是新的一天, 有新的要求, 只有新的美才能满足它们。”“技进乎道”, 从实际操作的高超技艺中可以归结出美的规律“道”。技艺的神化, 进乎道, 亦出乎道, 道是技的立足根本, 技是道的外在表现和激发因素。这种道与技的辨证关系, 是应该为现代设计师所把握的。

制作服装除了设计颜色、款式、图案以外, 最重要的是面料的选择。我们有很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面料, 如:丝绸、棉、亚麻、印白花毛蓝布等。面料又有软硬之分, 还有面料上的纹样的变化。进入到21世纪, 设计师们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设计的重点不能仅放在款式的变化及色彩的搭配上, 这样让设计的发展变得很局限, 从而满足不了人们追求服装美的需求, 必须从多方位来解决问题, 于是设计师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制作服装最基础的面料上。所以兴起了一股对面料进行再造的风尚, 如:在2005年第四届 (青岛) 国际时装周上, 来自欧洲、日本、韩国、香港、台湾、上海等地近10位著名服装设计师参加了作品发布会。参加的每位设计师的作品都各具特色及自己的风格, 充分代表了近年来国内外服装设计发展的水平。其中以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菱沼良树的作品尤为突出, 因其大量采用了将现代时尚元素与高科技数码印花技术、先进的织造和后整理技术融为一体的面料, 在观众中产生了极其强烈地反响, 更给业内人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和“面料是服装的主体、灵魂、支柱”的启示。这也说明要与时俱进, 传统美学与现在高科技的结合才能使服装设计有创新, 能不断的发展走得更远。这是一个很好的列子, 我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启发。由于最近的环保意识盛行, “绿色设计”被更多的设计师运用。其中大部分的设计师都选择用中国传统的面料进行面料的再造, 产生出奇妙的效果。特别是棉、麻、丝绸等面料的运用, 有古韵而不失时尚感。

结束语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积淀。中国风近来盛行, 并且越来越受更多设计师们的喜爱, 他们按自己所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美设计出了一批优秀的作品。我本人深爱中国风格和中国的传统美学, 希望能进一步的获取其精髓加上现代的高科技能使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2][3]《现代实用服饰美学》王金海[M]重庆:重庆出版社, 1986

[1]《美术大观》——《浅论影响当代设计的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刘军[J]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6, 第10期.

[2]《判断力批评》康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5..

服装美学 篇8

色彩作为服装最为抢眼的因素, 无时无刻不在点亮着人们的视觉领域。在服装选择和形象设计中, 色彩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女性服装及女性形象设计方面, 色彩的作用就更为强烈、突出。女人成就了丰饶的服装色彩的世界。

我个人认为, 红、白、黑是服装中的基本颜色, 可以称为服装的三原色。尽管在服装的发展演变中, 尽管款式呈现的状态是曲线式摆荡, 但是色彩是比较稳定的。

在服装的色彩设计与搭配中, 必须遵循原色、间色、复色和补色的形成规律, 讲究色相、明度和纯度, 处理好色彩的对比、调和、过渡以及呼应关系, 把握好主题、主旨和衬托的变化关系, 实现服装的协调性、整体性效果, 体现服装的动感和层次感。

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内容, 在形式美六大法则中,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也是造成服装美的重要元素。从形式角度而言, 服装美有两大基本要素:一是色彩, 二是款式, 这两者就是符合“有形必有色”标准的, 也是造型艺术塑造形象的关键要素。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1]事实上, 色彩比形态 (款式) 更容易引起人的视觉感受, 并使人产生较为强烈的美感。歌德也说过:“一切生命都向往色彩。”[2]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这四大基本要素, 无一不与色彩有关, 色彩与服装更是关系密切。

人的视觉对色彩具有特殊的敏感性, 从服装角度来说尤其如此。人们在选购服装的时候, 首先看中的是颜色。俗话说, “远看颜色近观花”, 如果服装面料的色彩不赢人的话, 不管款式如何别致、新颖、奇特, 人们往往会弃之不理。世界上著名的服装设计师都是通过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和组合, 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服饰造型新形象, 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构成了很高的美学价值。所以约翰·伊顿说:“色彩就是生命, 因为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 在我们看来就是相似的一般。”[3]

色彩不仅在服装上占有重要地位, 色彩是服装形象设计的灵魂, 如果颜色运用到位, 就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色彩可以蕴含人的情感, 影响人的情绪, 同时也是人性格的展示。比如在节日里, 中国人都喜欢选用喜庆的红色;在公众聚会场合, 人们都喜欢穿得颜色庄重、严肃和高雅;在玩耍、娱乐时, 则喜欢穿得颜色多样、活泼、随意些。中国人常常以红色调来表示喜庆、热闹和吉祥的寓意, 因此选择服装, 首先应该从了解色彩、正确使用色彩开始。

一、各种色彩不同的美学特征

每种色彩都有不同的特征, 能表现出人特殊的情感和个性。服装色彩的情感表达, 就是将不同的色彩按美学效果, 进行有机地组合搭配, 表现出或热烈奔放, 或温馨浪漫, 或活泼俏丽, 或高贵典雅, 或稳重成熟等种种情感、风姿与意韵。

色彩主要分为“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两大类型。“无彩色系”中包括黑、灰、白和各种深浅不一的颜色, “有彩色系”比如光谱分析中得到的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这是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次利用三棱镜分析出, 太阳的白光是由这七色光组合而成的。无色系和有色系共同组合成丰富多姿的色彩世界。

(一) 无彩色系的美学特征

无彩色系中的黑、白、灰三色, 给人的感觉是素洁、俭朴, 有现代感。整个色系都各具特征, 比如黑与白是色彩的两个极端, 是色彩的起点和归宿, 它们既矛盾又统一, 搭配起来相互补充, 单纯简练, 节奏明快, 是人们喜欢而且也是最实用的服饰中的永恒配色。柏拉图很形象地说, 白色是眼睛的张开 (白天看见世界) , 黑色是眼睛的闭合 (夜晚让我们在看不见世界时休眠) 。罗马人在共和时代末期崇尚白色和灰色, 人们的服装均以白色和灰色为主色调。

1. 白色的单纯、明净、诱惑感

白色是纯洁、素净、神圣的象征, 现代社会把白色视为高贵品位的审美象征。白色是一种不容妥协、不可侵犯的色彩, 能显示出其高不可攀、不可玷辱的气质。白色的服装体现的是高洁、神圣、冷艳的品位, 白色的裘皮大衣使着衣者更显出雍容华贵、远离尘埃的风度。西方的白色晚礼服配以白色耳环、白色项链、白色皮鞋、白色头饰、白色皮包以及手中捧着白色鲜花, 共同营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色彩氛围, 表现出对纯真、圣洁、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仿佛通向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白色与具有强烈个性的色彩的搭配, 可以使人增添青春魅力, 表现出不凡俗的情感效果。女孩穿上白色的连衣裙, 点缀上天蓝色, 能展示出浪漫飘逸、清纯无瑕的气质;白色长裙配以红色装饰, 会显得格外艳丽动人;白色与绿色、黄绿搭配, 能够在明快中见清丽, 是青春活力和身心健康的体现;白色再与红紫色组合, 能代表浪漫的神秘意趣。总之, 白色与任何色彩搭配, 都能表现出对比、调和、呼应、过渡的审美感觉。

2. 黑色的深沉、凝重感

黑色是具有双重效果的色彩, 一方面象征着深沉、黑暗、恐惧、沉默和凝重等寓意, 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庄重、成熟、刚毅、沉稳、神秘等寓意。在服饰中, 黑色以高贵典雅的格调, 华贵而又质朴的意义内涵, 给人以优雅感和神秘感, 是高贵风格的体现, 表现出深沉、矜持和冷峻的个性特征, 而且富有都市风味和高雅气质。比如黑色晚礼服、黑色皮衣、黑色西装等都表现出着装者的优雅体态和高雅风度。黑色与白色、灰色以及有彩色系中的任何色彩都能组合搭配, 从而营造出千变万化的不同的色彩情调。比如鲜艳的红色让活泼女孩风韵外溢, 配上冷峻深沉的黑色, 冷热相济, 既冲突又调和, 既端庄又活泼, 在冷峻中孕育激情。黑色与有彩色系的冷色系搭配, 又能给人以清爽、朴素、宁静之感。黑色与金色、银色搭配能表现出华丽富贵的感觉, 再与其他暖色系搭配, 则能表现出着装人的硬气、端庄、精明、利索的感觉。黑色与灰色搭配, 则可显示出仪态庄重、清幽、典雅的高贵情调。

3. 灰色的间接过渡作用

灰色介于白黑之间, 兼具黑白二色的优点。灰色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和任何色彩搭配, 构成种种富于浪漫气息的风格。在社交场合穿着灰色的西服、夹克衫、套裙等, 能产生温文尔雅的风度。高明度的灰色是男性追求稳重、女性追求文静的理想服色。灰色与单纯的色彩组合, 能突出高雅的格调, 很具有现代感;与相近的色调组合, 更容易使人引发思古之幽情。因此, 灰色是表现古典、雅致、高品位情调不可缺少的色系之一。

(二) 有彩色系的美学特征

人世间的美是无穷的, 和人类相交融的自然界的色彩也是丰富多彩、感动人心扉的。屈原在《桔颂》中称赞橘树“青黄杂糅, 文章烂兮。”这是对它所呈现的自然色彩的热情盛赞。橘树所具备的青与黄 (包括绿) 都是有色系, “文章烂兮”就把青、黄 (橙色与金色) 所显现的美颂扬到了极致。在有彩色系里, 由于各种颜色之间差别比较大, 而且对比鲜明、强烈, 所以, 各色系在风格气质和情感表达上就都有着迥然相异的不同特点。

1. 红色不可抗拒的感染力

红色是一种热情奔放的色彩, 也是最具丰富情感和内涵的色彩。红色具有鲜艳、强烈的视觉感官刺激作用, 表现为热情、大胆、奔放、开朗、浪漫、欢乐、喜悦、向上的个性特征, 红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盛夏、鲜血、鲜花和生命力等;红色令人兴奋、激动、振奋、昂扬向上、意气风发;看见红色, 中国人马上会联想起春节、婚庆和洞房花烛等等美好的事物, 西方人则会联想起圣诞节、情人节。红色也使人联想起春天,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等等。在唐代就流行着绯红、石榴红的颜色, 清朝乾隆时代流行着樱桃红、高粱红、辣椒红等色彩, 被称为福色。红色确实是热闹、喜庆、幸福的象征。

红色运用在服饰上最能传达热情、奔放、喜庆和积极向上的感觉。以红色为基调, 再用黑色的装饰物搭配, 可表现出阳刚之美, 同时也为着衣者增添几分青春帅气。如果红色衬衣配以白色裙子, 马上显示出夏天的情调来;红色与黄色的和谐搭配, 令人心旷神怡;红色与白色、绿色搭配, 便融尽潇洒;红色与蓝色搭配, 可以鲜明的对比色衬托出少女的妩媚和娇艳特质;而粉红色则象征幸福和甜蜜, 最能表达温柔可爱、罗曼蒂克的情调;紫红色给人以沉稳、成熟、老练、古典的感觉, 是一种具有坚定感的色彩。然而淡红色不能与咖啡色相配, 这配会使纯色度显得混浊不堪。关于这一点, 鲁迅先生曾和东北青年女作家萧红女士有过讨论, 这里不再赘述。

2. 绿色的充满希望与生机勃勃效应

绿色对于人的视觉来说, 是最适宜的色彩, 对视觉不但没有刺激, 反而还能够使人的视觉产生舒适感, 缓解疲劳。“绿色”是一种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色彩, 哪里有绿色哪里就有生命, 就生机盎然, 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受大自然的启示, 人所创造出的绿色系的服装, 最能展现温顺、舒适、娴静的视觉效果, 使人产生美好的印象。绿色与红色组合, 会形成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的美学效果。绿色与白色搭配会生发出非常清爽宜人的感觉,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绿色与浅蓝色、紫色搭配, 能使女孩显示出秀气、温顺、柔和、端庄、娴静的气质以及青春活力。绿色与暖色系的黄、橙以及红色组合, 最能体现年轻女子的青春魅力;绿色与蓝色组合, 能显示出一种祥和、宁静的感觉;绿色深化成为墨绿色, 则代表了永恒与坚毅、深沉与果敢的气质, 更使人有一种成熟、可靠和稳定感。绿色可与任何颜色搭配组合, 它是一种亲和的颜色, 具有调和的作用。总之, 女孩穿着绿色服装, 给人一种和睦、舒适、美好、柔静的印象。但是《诗经·邶风·绿》中的“绿兮间衣兮, 绿衣黄裳”诗句, 在封建社会历来被认为是讽刺贵贱尊卑不分, 上下颠倒的着衣行为, 这和现代社会追求人人平等、自由宽松的观念是完全相左的, 不能认为他们是正确的。

3. 黄色的富贵成熟意蕴和橙色的柔和饱满情调

黄色和橙色是相邻的色彩, 具有过渡性和调合性特点。黄色在有彩色系中是最明亮、富有的色彩, 象征着丰满、成熟、富有、尊贵、灿烂、明朗、阳光, 寓涵着希望、向上的意蕴。秋天就是金黄色。黄色呈现出高明度, 具有透亮和无重量的特点, 所以黄色能产生飘逸、跃动和华美的感觉。黄与白搭配, 更显得清新、明亮;黄与蓝搭配, 则充满活泼、激荡之感, 充满青春的英气;黄与绿搭配, 具有清爽自然和宜人之感, 富有生命之力;黄色再配以橙色, 就能表现出明快、柔美、温暖、和谐之意。橙色是黄色与红色调合的结果, 比黄色和红色都更加明亮, 是最温暖、柔和的色彩。橙色调的服装最能表达开朗、亲切、自信的个性。橙色具有亲和力, 引人注目, 如果想要表达健康活泼的气质, 可与白色搭配;若想表现时髦内容, 就可以配上黑色, 这是最适宜的颜色, 若与灰色相配, 就会显得平和, 再与较深的秋季绿和蓝紫搭配, 还能营造出一股奔放的激情来。

4. 蓝色的犹如精灵般的境界

蓝色犹如一望无际的海洋和广阔无垠的天空, 闪动着深邃而神秘的光色。蓝和青是同色, 看到蓝色, 就能想到大海、蓝天、湖水, 更会想到精灵。蓝色服装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清纯、真诚、镇定、理智、沉稳和充满智慧的个性, 会使人产生悠久的稳定感。蓝色包括深蓝、浅蓝、藏蓝、天蓝、海蓝、湖蓝、湛蓝等层次, 天蓝色在蓝色中被认为是生气勃勃的艳丽色彩, 虽然带有沉静的冷色调, 但仍然具有华丽、显赫的气势和强烈、劲健的个性特点;浅蓝色在淡雅和明快中透露出丝丝清凉感, 浅蓝色和白色、浅黄色、浅绿色、浅紫色、淡红色等色彩搭配, 均可表现出男孩、女孩们的天真、可爱、活泼性格, 给人以单纯、明快、纯洁、开朗、文静的美感;深蓝色却使人显示出成熟、深沉、稳重、矫健的气质, 是智慧、敏锐的象征;藏蓝色由于明亮度比较低, 却也能表现出老练、沉着、庄重的感觉, 年龄稍长者穿上这样色彩的服装, 既显得稳重, 又不显得苍老。

6. 紫色的高贵神秘诗意感

紫色是有色系里明度最低的色彩, 它是一种间色。紫色是红与蓝相混而成的色彩, 所以, 它具有红色的热烈与兴奋, 又有蓝色的冷静、宁谧、沉着的双重性格, 从而形成一股不可抗拒的高贵、典雅又神秘的力量。“紫气东来”象征的是平安、祥和的气氛。紫色服饰在色调上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效果, 蓝紫色能给人以高贵的气质, 可以展现出女性的成熟与妩媚感。高明度的浅紫色更具有优雅、浪漫、甜美、轻盈、飘逸的女性性征感。紫色与金色相互搭配, 会显得富丽华贵;紫色与银色组合则冷艳闪烁;紫色与黑色相配合, 更能衬托出神秘莫测的氛围感;紫色和白色组合, 则显示的是神圣、高贵与不可侵犯。《韩非子》记载, 在春秋战国时代, 齐桓公特别喜欢穿紫色衣服, 朝臣和百姓都纷纷效仿, 结果使齐国紫色丝绸的价钱猛增到10倍以上。而另一方面紫色在古代也被视为低贱的杂色 (间色) , 高贵人连内衣都不用紫色。从《论语》可知, 孔子把色彩分为正色、杂色、美色、恶色几种, 他认为纯正之色是君子礼服之色, 绀、等色不能用于礼服, 红紫色也不能做便服和睡衣。[4]当然, 古人的准则是从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出发的, 是卫道行为, 不足传承。

二、色彩在服装中的审美价值的体现

服装色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 我们分析的这些因素并不是唯一的标准,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与见解。在我国黑色自古以来都被认为是代表朴素、优雅、深沉、凝重意境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器重;红色作为喜庆、热闹、幸福、祥和的象征;黄色则是作为高贵、至尊的颜色, 除了皇家, 一般人是不允许使用的。白色基本上都是作为丧服出现的。德国人喜爱淡红色和偏紫的粉红色;美国人喜爱鲜蓝、鲜色和褐色;日本人酷爱白色、鲜蓝和浅蓝;朝鲜人喜爱白色、绿色和红色;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普遍喜欢白色和绿色, 他们奉绿色为生命之色;西欧大多数国家因发色、肤色关系而偏爱奶油色和咖啡色。对色彩的偏好和喜爱是人们比较稳定的习惯, 所以, 民族的文化心理“是一种不易退色的心理映像”。

在中国诗人的创作中, 有比较稳定的色彩钟情。温庭筠喜欢红色, 所以他在作品中多用“红”字;杜牧喜爱绿色, 诗中多用“碧”字;李贺怀才不遇, 心灵抑郁, 诗中多用“白”字, 如“一山唯白晓”、“雄鸡一唱天下白”等句;荷兰画家凡·高酷爱黄色, 他画黄色的房子、黄色的道路、黄色的麦田、黄色的树、黄色的星空和月亮;现代诗人闻一多主张色彩“要深不要浅, 要暗不要鲜”。

就服装的穿着实用性、环境适应性和审美境界性来说, 色彩更注重于审美境界性因素, 对色彩的追求和讲究, 应该与人的个性、身份、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相适应, 而且, 其精神价值更大于物质价值。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于服装色彩独特性的审美追求也会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人们倾注更大的注意力, 去研究和探索色彩美的价值与规律, 更好地指导人们的服装穿着效果。

每一个历史时期, 每一个社会阶段, 人们的穿着打扮, 不仅要体现御寒、防暑、遮羞等共性实用功能, 而且还要体现特定社会环境、时代文化特点和民族习俗特征。色彩观是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具体体现,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状况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的审美追求特点。

服装是特殊的生活语言, 人们往往通过对服饰色彩 (包括款式、面料、质地等) 的选择, 表达自己的生活好尚、性格志向和审美追求等精神内容, 通过服饰语言中丰富多彩的色彩变化选择, 和他人进行对话, 和周围环境相呼应, 彰显自己的生活态度与个性追求。

人类对服装美的追求, 都是由色彩、款式、面料、质地、肌理等因素构成的, 而这些因素中, 色彩、款式和质地是基本的三元素, 具有特殊的美学表现力。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一个人从远处走来, 首先进入观察者视域的是服装的色彩, 然后才是人的轮廓、面貌, 最后才是服装的款式、质地、花纹、面料等因素。所以, 人们对于服装的第一印象正是色彩。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说:“我们的目的是要运用色彩创造美。”[5]服装的色彩作为服装的一种信息, 它在传递过程中, 其影响力和感染力远远超过它的款式造型、材料质地、花纹肌理等要素。当人们对某人的形象进行评价时, 首先会说起衣饰的颜色选择, 然后才是款式造型和材料质地等内容, 色彩在对人的形象体现和印象影响方面, 不知不觉地成为第一性的可视要素, 所以具有强烈的冲击力量。色彩通过可视性特征, 使人产生某种心理感觉, 并由心理感觉引发联想感觉, 进而使人们对着衣者形成定型的惯性印象。一个人穿着一件色彩适宜、让人感觉和谐, 并且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衣服, 再配上合体的款式造型, 就足以使我们产生良好的心理感受和视觉效果。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说:“明色和热色, 就格外惹眼和抓人……刺眼的朱红, 像火焰般恣意地撩人;强烈的柠檬黄, 使眼睛忍受不了它的刺激, ……使人不停地眨眼, 以求得浸沉在蓝色和绿色的宁静深处。”[6]

三、服装色彩审美的文化学意义

色彩具有独特的审美性质和意义蕴涵。第一, 色彩具有联想性。色彩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比如红色首先使人想到朝阳、玫瑰花、鲜血、火炬、霓虹灯等,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色彩绘有不同的联想结果, 这主要是由人的实践活动、生活经验所决定的, 但是由于“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7]所以, 色彩的联想具有更多的共同性。比如蓝色使人想到一望无际的晴空、辽阔无边的大海、平静如绸的湖面等。夏天, 若看见有人穿着海蓝色或湖蓝色衣服, 马上让人产生清新、凉爽的感觉。第二, 色彩具有代表性。它以自身绚烂缤纷的迷人效果作用于人的眼睛, 向人们传达出一定的动人感情意味, 使人产生内心情感的喜悦和波动, 并将这种情感和意识活动显现于面部神情、心理活动和生理反应等方面, 使人产生由色彩引起的丰富的情绪感。比如红色让人激动而跃跃欲试, 绿色让人喜悦而充满生机, 蓝色让人沉静而安谧, 黑色让人冷静而深思, 白色让人高洁而淡定, 黄色让人高贵而成熟。英国学者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说:“说到表情作用, 色彩又胜过表情一筹, 那落日的余晖以及地中海的碧蓝色彩所传达的表情, 恐怕是任何确定的形状也望尘莫及的。”[8]色彩的表情性和所能引起的情绪感, 主要是关照在内心中产生的色彩感, 比如亢奋与沉静、暖情与冷重、前进与后退、活泼与抑郁、华丽与朴素、肃穆与激越等色彩意味。这种意味受人对色彩的不同联想而制约, 而且在不同的场合, 对于不同的民族及文化, 对于不同的环境、图像等, 色彩的表情性和情绪感都不一样。比如红色在新婚场合就显示出热烈、喜庆、吉祥的意味, 而在十字路口, 红灯就是警告、停顿的意思。因而, 色彩的意味、情绪性、表达效果不是固定的, 是多样性的和变化的。总的来说, 红色通常显示热烈奔放、活泼激越、兴奋振作、热情浪漫;蓝色显示宁静安谧、沉重抑郁、悲情幽深;绿色显示生机盎然、安定平稳、满怀希望;白色显示洁净高雅、清纯素淡、幽怨哀伤;黑色显示庄严肃穆、深沉莫测、压抑恐怖、哀痛凝重;黄色显示高贵成熟、丰满富裕、澄静明亮;紫色显示高雅别致、尊贵气质和城市贵族情调等等。第三, 色彩具有象征性。具体的色彩可以象征某一具像, 比如红色和烈火相联系, 象征着奋勇向上, 不怕艰难;绿色常与万年松、冬青等相联系, 象征着常青不老、旺盛不衰;黄色和金色的秋天相联系, 象征着成熟、丰收景象, 由于黄金相联系, 象征着富裕、高贵;白色和冰雪相联系, 象征着纯洁、素雅、透明, 同时又和冷酷无情联系在一起;黑色与夜晚相联系, 象征着深沉寂静、黑暗恐怖、毁灭和死亡等等。第四, 色彩具有暗示性。红色暗示力量和革命, 人类最初是用煤作为燃料, 使火车产生动力飞奔于铁道之上。“霜叶红于二月花”暗示年长者生命力更加凝重。革命者常用红色作为标志 (红旗、红领章、红袖章) ;绿色暗示生命和希望, 春天常和年轻人联系在一起, “花儿与少年”、“豆蔻少女”都和绿色的春天结缘, 青春女子穿上碧绿色的衣服, 会让人联想到春天来了, 到处一片绿茵茵, 庄稼、果实都在孕育之中, 生命和希望交融在一起;黄色暗示尊贵、富有, 过去皇帝的服装是黄袍加身, 皇帝之外不允许、也无人敢穿黄袍, 秋天被称为金色季节, 到处一片黄橙橙、金灿灿, 呈现出丰收景象, 黄与金同色, 尊贵与富有暗合。第五, 色彩具有文化性。黑格尔说, “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9]中国文化与红色、黄色、黑色、白色、紫色、青色紧密联系, 在婚庆、诞辰、节日 (春节) 中, 红色服装 (婚服) 、红色食品 (红鸡蛋) 、红色装饰 (对联、窗花、灯笼) 是普遍的选择;中国古代服装上黑下黄, 以天地为参照 (黎明时分天为玄色, 尚黑;土地是黄色, 下裳为黄色) 。《通鉴·外纪》说:“ (黄) 帝始作冕垂旒, 充纩, 元衣黄裳, 以象天地之正色, 旁观 (古书指一种有五彩羽毛的野鸡) 翟 (古书指一种长尾野鸡, 羽毛用作舞蹈道具) 草木之花, 变为五色为文章而著于器服, 以表贵贱。于是, 衮冕衣裳之制兴。”《尚书·益稷》说:“帝 (舜) 曰:“予欲观古人之象,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 (古代礼服绣的半白半黑的花纹) 、黻 (古代礼服绣的半青半黑的花纹) 、绣, 以五采彰施于五色, 作服, 汝明。”[10]在黄帝、尧舜所处的仰韶时期, 中国已经有了与色彩相关的服饰文化制度。从秦汉以后, 中国历朝历代对服装色彩问题都非常重视, 每当易代改制, 新的朝代都必然要“改正朔”、“易服色”, 目的是为了顺应天命, 并彰明新的时代的到来。这种“色彩制度”的观念主要是以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 后世以“五德相生”为法则。对于色彩在服装在服装制度上的运用, 历代以五德确定服色。五德与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 五行各有其所代表的色彩, 分别为青、赤、黄、白、玄 (这五色是中国古人所崇尚的最基本的服装色彩元素) , 并按色彩分出贵贱尊卑——“正色”青、赤、黄、白、玄代表尊贵;“间色”是二正色相合之色, 代表低贱。同时又按不同色彩排列出不同等级的官位差别, 同样色彩也按五个方位各有定位, 所以祭祀者在祭祀不同的方位, 必须穿着不同颜色的祭服 (比如西、东、北、南、中配白、青、玄、赤、黄) , 这是“五色服”的由来。所以, 中国的服色制度具有很深厚的政治哲学与文化学意义。

结语

服饰美是体现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之美, 在形成服饰状态的过程中最能够创造艺术氛围和感受人们心灵的因素也是服饰的色彩。所以, 色彩是构成服饰美学因素的重要方面之一。色彩是靠视觉来传递信息的, 色彩信息已经广泛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 尤其是服饰给人的第一感觉首先就是色彩而不是款式或样子, 色彩在服饰中是最亮丽最吸引人的语言是视觉语言, 它常常以不同的组合搭配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情感, 同时色彩是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效果的特殊语言, 也是充分体现着装者个性的重要手段, 因此, 色彩是表达情感的艺术, 是服饰的灵魂。

要使服装具有较突出的色彩美, 就要根据个人对色彩系列的正确认识和良好的心理把握能力, 了解配色的基本方法与原则。服装配色就是从无彩色系和有彩色系的色调中, 根据人们的肤色、体型、性格、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爱好等方面, 给予合理、适宜性的配置。主要方法有对比法、和调和法。对比法比如黑白相配、红白相配, 这样可以增加透明度;黑红相配、白蓝相配, 可以强调色调感等。红色很热闹、强烈, 如果以粉色调合, 就会显得柔美娴静, 一个女孩穿上红色衣服, 搭配上蓝色外套, 粉红衣服在蓝色背景映衬下, 马上会使着衣者更加妩媚、迷人。这样配色, 会使色彩显得活泼、生动, 适合性格开朗的年轻人。调和法就是使色彩淡化, 不要太强烈、太刺激、太扎眼, 就像闻一多所主张的“要深不要浅, 要暗不要鲜”。比如淡色加深色, 会显得服装淡雅、稳重、柔和, 给人以亲和力的感觉。关于各种色彩的各种性能、审美特征以及最佳搭配效果, 前面已经作了详细地分类分析, 这里不再重复。

在今天, 我们进行服装色彩的选择和搭配, 固然首先体现的是现代意识和时尚追求,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民族性的传统元素, 只注重接受外来文化元素的影响, 比如在婚礼上, 新娘只穿白色婚纱 (白色在我们民族服装元素中是素服即丧服的颜色标志) , 而抛弃本民族正红色喜庆的婚礼服, 新郎也不穿自己的民族婚礼服, 而穿西装, 这是不合适的。

总之, 色彩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 人们的服装与色彩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无色与色彩是两极表现。色彩以其独具的特征显示着服装的生命力和审美价值, 尤其是女性, 对服装的色彩尤其敏感。人们在选择不同服装色彩的行为中, 表达着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秘密、个性特征和审美理念。所以, 色彩对每一个人来说, 都是非常重要的, 体现的是最高的审美境界追求和鲜活无比的生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145页

[2]歌德.色彩论.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0.115页

[3]约翰·伊顿.色彩艺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108页

[4][5][8]郭廉夫、张继华.色彩美学.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2.4页、扉页、21页

[6][7][10]叶立诚.服饰美学.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1.55页、55页、308页

服装美学 篇9

1. 表现主义渊源

表现主义思想源自直觉主义哲学思想。在此的知觉并非感觉。许多人往往把直觉与感觉混为一谈, 造成概念上的混淆, 造成很多误解现象。直觉主义哲学是以H.柏格森、B.克罗齐、E.胡塞尔等人为代表的哲学家创立的哲学门派, 起源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和德国, 是一门唯心主义哲学。直觉主义哲学认为直觉是抒情的表现, 直觉就是艺术, 也就是美。他把艺术从周围的事物中孤立出来, 认为艺术不是物理的事实, 没有功利, 没有概念和逻辑, 也不是道德的活动等。这种孤立是不带任何外界事物感念、思维、判断的干扰因素。因此, 表现主义继承了直觉主义哲学思想, 认为成功的表现才是真正的艺术, 才具有美感。因此表现及是美。这一观点夸大了知觉的作用, 将知觉等同于艺术看待, 具有鲜明的唯心主义色彩。但是对艺术以及设计创作思想的发展, 具有较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表现主义艺术中强调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 而导致对客观形态的夸张、变形乃至怪诞处理的一种思潮, 用以发泄内心的苦闷, 认为主观是唯一真实, 否定现实世界的客观性, 反对艺术的目的性。表现主义具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和美学特征。首先, 提出艺术“不是现实, 而是精神”、“是表现, 不是再现”的口号。表现主义作家注重对世界主观感受的表现, 特别强调内部视野, 极力主张表现内在体验和心灵激情, 反对印象主义—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和拍照式的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

艺术观念变与发展革, 往往影响着设计观念变革与发展, 服装设计作为设计门类中的一种设计表现形式, 在设计方法上必然受其影响。

2. 表现主义对服装设计的启示

服装的设计和其他的艺术形式、现代设计一样, 在其创作阶段, 需要大量的设计素材以及灵感。设计素材在设计应用表现中并非直接的堆砌, 而是要一定的艺术形式中和通过一定情感因素以及内在驱动力的作用下, 以完形的形式表现出来。情感因素在设计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情感因素作为直觉的表现形式, 并非不可琢磨, 而是存在于人的大脑的潜意识之中, 是以前意识的形式存在。因此, 文化的积累成为了服装设计师的首要任务。只有做到了文化的深厚积累, 在设计应用的表现, 才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因而国内外大牌时装公司的首席设计师或者设计总监在做产品企划的时候, 都是在设计作品的文化积淀。

设计师有别于艺术家的地方在创作时不像艺术家那样可以尽大限度的表现自己主观感情和自我感受, 但是主观情感的宣泄与流露, 与艺术家完全一致。例如被誉为天才设计师的毕业于英国圣马丁艺术学院的法国著名服装品牌克里斯汀·迪奥公司首席设计师约翰·加利亚诺, 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位不可救药的浪漫主义大师。纵观约翰·加利亚诺历年作品, 从早期融合了英式古板和世纪末浪漫的歌剧特点的设计, 到溢满怀旧情愫的斜裁剪裁技术, 从野性十足的重金属及皮件中充斥的朋克霸气, 到断裂褴褛式黑色装束中肆意宣泄的后现代激情, 人们总能真切感觉到穿着这些衣装的躯体不再是单纯的衣架, 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在彰显灵魂的驿动, 时时处处对情感进行肆意宣泄。

没有文化的积累, 人们大脑当中就不会有前意识层次的存在, 前意识是以类似于潜意识的意识形式表现, 看似是以无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前意识的本质是后天习的而来, 并非潜意识本能存在。因而文化的积累对时装设计来说显得何等重要了。众所周知, 时装设计大师山本耀司便是一位善于文化积累的设计大师。山本耀司是八十年代闯入巴黎时装舞台的先锋派人物之一。他的设计思想并未被西方同化, 一直保持着民族文化特征。东方的民族文化在他大脑中潜移默化, 以直觉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他有别于西方传统的另类设计风格。西方的着装观念往往是用紧身的衣裙来体现女性优美的曲线, 山本则以和服为基础, 借以层叠、悬垂、包缠等手段形成一种非固定结构的着装概念。山本喜欢从传统日本服饰中吸取美的灵感, 通过色彩与质材的丰富组合来传达时尚理的念。西方多在人体模型上进行从上至下的立体裁剪, 山本则是以两维的直线出发, 形成一种非对称的外观造型, 这种别致的意念是日本传统服饰文化中的精髓, 因为这些不规则的形式一点也不矫揉造作, 却显得自然流畅。在山本耀司的服饰中, 不对称的领型与下摆等屡见不鲜, 而该品牌的服装穿在身上后也会跟随体态动作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又如, 我国著名时装设计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海燕女士的《西湖印象》系列时装作品, 以优美意境的时装设计作品同西湖的夜景交相辉映, 情景交融的抒发了江南女子婉约的之美。同时也反映出吴教授在设计创作中所流露出委婉江南水乡的女才子情怀。

以上, 设计师的种种表现说明了意识当中的情感因素对设计师创作的重要性。情感的抒发, 在于前意识的积累。只有潜意识的有效积累, 才能以灵感的形式爆发出来, 形成特别的设计观念。

由此可见, 表现主义是抒情的成功表现, 是艺术创作及设计创作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也是美的表现方式之一。它的美学理念体现在情感的积极表现。因此, 作为时装设计师首先要不断的积累文化素养, 同时要把文化理念转化为主观情感, 并要能够成功的把主观情感和自我感受成功的表现出来。因此可见, 表现主义美学思想在服装设计创作中有着急为重要地位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黄士龙.现代服装文化概论.东华大学出版.

[2]杨辛.美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3]华梅.服装美学.中国纺织出版社.

上一篇:脑室系统下一篇:预结算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