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美学

2024-06-11

身体美学(共9篇)

身体美学 篇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升,新农村建设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逐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也从基本温饱提升到人均基本小康,物质生活不断的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认为,在人们满足了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最终就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现如今在休闲时代的大背景下,一些休闲娱乐的活动方式便在广大群众茶余饭后如火如荼的开展,广场舞应运而生,它充分代表平民百姓对于物质文明之上的追求向往。广场舞,或称广场健身舞是一种行进间的有氧健身操,是居民自发的以健身为目的在广场等开敞空间上进行的伴有音乐的舞蹈。广场舞动作简单易学,音乐动感欢快。广场舞的成员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有少量年轻女性以及男性,因人群的关系便产生了“广场舞大妈”称呼。

舞蹈是人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对生命的完整图式,不仅给欣赏者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舞者运用身体动作表达内心的情绪情感。 广场舞作为舞蹈的一种,其动作是一种作为内心活动的投影或符号呈现,进而通过身体动作表达内心波澜起伏。

那什么是身体美学?

身体美学易被人定义为一切关于身体的美学研究。在此概念之下身体美学就有十分宽广的意义,甚至可以理解为是美学伴随下产生并发展的产物。但现代对于身体美学具有独特的定义。它不仅是关于身体的美学,也是从身体出发的美学。(如表1)

提到广场舞人们普遍放以偏见的目光,社会对于广场舞些许看法加以意识形态化,措辞尖锐,但广场舞作为舞蹈的一种,个体性的身体动作语言成为新交流的话语资源,从而构成了新的生命体验。在舞蹈中的人,是一个自然人,也是一个文化人。该研究试图从身体美学的角度诠释舞者身心美的表达。

1身体的审美化

讲到身体美学,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之集大成者——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一书问世,使身体美学一词再度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舒斯特曼将身体美学划分为三个分支,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的身体美学与实践的身体美学。实践的身体美学追求的是身体训练的实践,通过实践提升和改良身体自我。广场舞与实践紧密相连,培养参与者的身体意识,达到有外形到内在的改变。

1.1身形塑造

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人体是地球上最美的美。” 在锻炼时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外,塑造身体的身形美、姿态美更为突出。人体美通常意义上包括健美体格、完美体型和优美姿态。

1.1.1健美体格

广场舞健美的力度是普通舞蹈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伸缩肌肉纤维的功能,使人通过动静相结合使体内肌肉比例增大。动作铿锵有力,较好的发展四肢核心力量,既健身又健美。参与者学习广场舞需要一个过程,渐而熟能生巧。参与者进行反复的练习,身体各个部位跟随音乐有节奏的持续摆动,每次时间大约2 h左右,进而拥有健美体格。

1.1.2完美体型

体型是指人的整体指数和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以及人体解剖结构形成的外观特征。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体型美的概念认识不一。基于此把体型分为四大类别:艺术型、肌肉型、体能型和自选型。(如表2)

广场舞显然占据体型美类别中的艺术型。活动过程中根据有节奏的律动,消耗身体多余脂肪,拉伸性动作促使肌肉朝长条趋势发展,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发展,形成匀称体型。

1.1.3优美姿态

舞蹈具有民族性,融入民族的文化,渐入国际舞台。广场舞用动作、表情、姿势、手形、队形的变化作为媒介,构成身体美的形式和审美感受。舞蹈以身体作为物质材料在运动中做出各种姿势,多以动态中穿梭动作以及动静结合造型。广场则属一个艺术表现空间,每一动作、每一姿态、每一造型都在现实实践运动中完成。

1.2身体回归

“回归”即回归身体,倾听自己。福柯认为:身体是自我知识和自我转化的特殊而根本场所,自我加工并不仅仅是通过美化人的外貌,是外表合乎时尚,而是通过转化性的经验来美化人的内在自我感。舒斯特曼在《身体美学》一书中也谈到了身体感知一词,主要探讨了身体本身的内在感知与意识能力问题。

广场舞作为一种健身方式,造型多以动静结合为主。武禹襄说:“身虽动,心贵静。”通过动作带动身体的摇动,身体充分放松, 心理烦扰、思虑消散而专注于自身,最终到达神舒体静的状态。当造型定位静下那一刻,身体充分展现动作,内在的神意对身体灵活的调控,由神意指挥身体,感情由内流露,通过身体思考。如站立要求身体有种往上拔的感觉,不能单靠默想,需要用身体去体会,用身体做出相应姿势感觉。

1.3回到原点:身体表达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实现老年人身心健康以及安然度过晚年成为社会一紧迫问题。无论城镇还是农村,对于一些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让人担忧,有的老人常会出现心理焦虑、精神恍惚等情况。他们试着寻找存在感,没有人可以分担内心的忧愁。所谓“老有所终”说的就是使老者可以好生享受晚年生活,在生命结束时可安详离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物质满足基础上精神需求愈加强烈“。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不得不感受生命的短暂跟孤独。 因而,文明的人不仅需要物质的温饱,还需要精神的慰藉。”席勒认为,只有艺术所创造的活动形象才能重塑现实生活中支离破碎的人格,以进入一种审美的乌托邦。艺术被创造出来都是表现人类感情的知觉形式,观众观看舞者,不仅是跳动的物质的身体,扭动的四肢,更多的关注点在于透过身体表达出人类的内心感情,是审美的体验者。

广场舞以欢快的音乐,无拘无束的形式出现在老年人的世界里,丰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再孤独,有一种从所未有的被接纳。在舞蹈的旋律中,动作的不断更换,内心的情感得到表达与宣泄,一些不畅快的情绪得以排解,心理与生理达到平衡,最终运用身体动作回归到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彭富春.身体美学的基本问题[J].中州学刊,2005(3):241-243.

[2]杜高山.从分析到实践:舒斯特曼身体美学与体育研究[J].体育科学,2014(11):74-79,96.

[3]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2011.

[4]杨孟瑜.回归身体[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

[5]樊晓,崔国文.论广场舞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0(6).

[6]樊晓,崔国文.论广场舞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0(6):41-44.

身体美学 篇2

喜悦汇·学堂:瑜伽·身体美学课堂 授课老师:一线导师·陈蕙 授课时间:8月25日~8月27日 授课地点:喜悦汇•艺术空间

【特邀导师】 ▽明星瑜伽教练:陈蕙

资深瑜伽教练,蕙瑜伽 创办人

著有《孕妇瑜伽》,被《时尚健康》评为全国十大明星瑜伽教练。

现任

加拿大lululeon瑜伽教师

加拿大MC GREGOR幼儿园儿童瑜伽教师 加拿大精武会瑜伽顾问

全美瑜伽联盟最高资格500小时(ERYT-500)高级教师

中国第一届国际瑜伽大会特邀讲师(唯一中国老师)中印瑜伽峰会两届特邀嘉宾

中国第一届亚洲女性瑜伽大会特邀讲师 厦门亚洲瑜伽艺术节特邀嘉宾讲师 受邀于台湾开设女性瑜伽讲座

两次受纪录片《中国星空》邀请成为“星空之旅”带队瑜伽导师 与台湾文化人林炳辉、薛良凯一起受邀成为台湾美学之旅陪同导师

这么多年来,陈蕙老师一直致力于推广女性瑜伽、儿童瑜伽,被誉为亚洲女性瑜伽领军人物与儿童瑜伽先驱者。

曾受邀到北大做瑜伽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讲座,也曾受邀北京体育六台“瑜伽教室”、北京体育广播“整点健身”、福建电视台综艺频道“健康在线”等栏目,做讲师嘉宾,并录制30集女性瑜伽教学视频。

△陈蕙老师:瑜伽练习课程

陈蕙老师常年在海外工作 为知名人物做私教 也为瑜伽老师授课 本次受喜悦汇盛邀回国教学 而你,只需来到喜悦汇·艺术空间 就能享受国际名师的指导 机会宝贵、实属难得

| 瑜伽·身体美学课堂 |

△陈蕙老师:瑜伽习练课程展示身体美学 来到陈蕙老师“身体美学课堂” 在这三日·瑜伽静修营里 认识身体,学会如何珍惜它 体验如何呈现它的美 三日的平静内心、耕耘身体 为生活注入新的力量 带来更完美的感动

| 课程内容 | 1.了解身体基础架构体与其运动原理

2.学习精准细微的姿态调整,建立正确的行住坐卧习惯

3.学会用简单的瑜伽体式来缓解现代人常见的失调:肩颈疼痛、下背部疼痛、便秘等 4.学习建立正确的呼吸模式,获得深层的呼吸与释放。并用简单的呼吸控制法来清洁身体内部的经脉

5.用瑜伽的冥想方式来培养内在觉知,获得更清明的大脑与意识 6.梵唱跟随,平静自我,疗愈灵魂

| 课程时间 | 8月25日~8月27日 上午:9:00-12:00 下午:14:30-17:00

| 课程地点 | 喜悦汇·艺术空间(佛山禅城)

| 课程收费 | 4800元 /位

活动报名前15名可享受优惠价4200元/位 席位:40人

福利:本次报名学员,可每人赠送一套瑜伽用具(瑜伽垫一张、瑜伽砖两个,瑜伽辅助带一条,瑜伽包一个),价值:988元

| 报名方式 | 空间顾问<喜悦汇·小慧wechat:joyful501> 喜悦公众号:joyfulvibe,了解更多活动资讯。

身体美学 篇3

关键词:古典 浪漫芭蕾 身体美学 探究

中图分类号:J7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102-03

古典浪费芭蕾是芭蕾舞的重要开端,对于后期的芭蕾舞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身体美学是芭蕾舞表演基本的表演原则,需要在现有的表演形式中对其不断进行深度的挖掘,从古典浪漫芭蕾中发掘出属于现代芭蕾舞学习与表演的身体美学艺术,从而使其能够为现代芭蕾舞表演与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一、审视浪漫芭蕾

芭蕾舞的视觉冲击能够使人感受到强烈的代入感,其优美的身姿及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给观赏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芭蕾舞艺术气息浓厚,在多数的芭蕾舞艺术表演中,均能够在其中捕捉到明显的艺术元素,所以芭蕾舞不仅是一种舞蹈,同时也是一种极具穿透力与感染力的艺术表达方式。

早期的芭蕾舞仅属于一种娱乐方式,是广场舞的一种。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艺术形式的不断丰富,芭蕾舞逐渐被皇家贵族所应用与欣赏,继而成为一种宫廷式的标准舞蹈表演艺术。芭蕾舞在经过六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化,最终形成六种不同的芭蕾舞舞蹈艺术流派,其中在芭蕾舞发展的初期阶段,主要以宫廷芭蕾(Ballet de cour)为主。而后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芭蕾舞不断与歌剧艺术相融合,形成了以歌剧为主体的歌剧芭蕾(Opera Ballet),该流派的芭蕾舞已不仅仅是停留在娱乐阶段,更多的成为会见外国元首的一种礼仪形式。歌剧式芭蕾舞是芭蕾舞发展的第一个高峰阶段,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为进一步完善芭蕾舞艺术,突破艺术瓶颈期,动作化芭蕾(Ballet d’action)便在该社会形势下应运而生,因而也再一次掀起了芭蕾舞发展的新浪潮。浪漫芭蕾(Ballet blanc)起源于十九世纪前半叶,由动作化芭蕾演化而来,步伐轻盈,主要以浪漫主题表演为主,是芭蕾舞主要的流派代表之一。在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与变革后,古典芭蕾(classic ballet)再次成为芭蕾舞发展的主流,古典芭蕾早在宫廷芭蕾发展的后期阶段,即已有取代宫廷芭蕾艺术的可能性,但后期受到歌剧艺术的影响,直至五百年后的十九世纪末期,才成为主要的芭蕾舞表演流派。现代芭蕾(modern ballet)是芭蕾舞中最为现代化的芭蕾舞流派,其中结合了各不同种类的芭蕾舞特点,在芭蕾舞中属于新兴的芭蕾舞流派。

古典芭蕾舞艺术的核心即是唯美中带有一丝浪漫,是贯穿浪漫芭蕾舞艺术的一种经典芭蕾舞表演形式。古典芭蕾舞对芭蕾舞演员的形体要求较高,需要达到形似流水、线条柔和、动作优美而不失华丽等标准,以此塑造完美的芭蕾艺术形象。不同国家、流派及学派对于芭蕾舞研究有着不同的深度与理解,现有的芭蕾舞学派主要以六大学派为主,即法兰西学派、意大利学派、丹麦学派、英国学派、俄罗斯学派及美国学派。不同学派间,所采用的艺术表达形式有着一定的差别,但就大体而言,早期的芭蕾舞艺术表达形式均以呈现艺术工作者对实现社会及生活状态的不满为主,其中不仅包含了哲学理论知识,同时也对社会学有一定的涉及。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芭蕾舞多以表达英雄故事、爱情故事及光明与邪恶的力量较量为主要表现结构,不再采用讽刺社会现实情况的方式进行芭蕾舞艺术表演,因而便有效的推动了芭蕾舞艺术表演迈向多元化与现代化发展。在芭蕾舞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仅在表演形式及题材选用上有所改变,在音乐、背景、思想与动作方面也有较大改观,使其更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表演艺术之一。

自十七世纪末期階段,浪漫芭蕾流派逐渐兴起,其中著名浪漫芭蕾表演女王玛丽·塔葛里妮成为当代芭蕾艺术表演的标志性人物。作为重要的芭蕾艺术表演艺术家,玛丽·塔葛里妮不仅在浪漫芭蕾艺术表演中拥有极高的天赋与造诣,同时在芭蕾舞蹈服饰的创作中也尽显才华。在芭蕾舞剧《天鹅湖》及《仙凡之恋》中的服饰设计,均源于玛丽·塔葛里妮的设计理念,其中在融合了浪漫艺术气息的同时,也将古典芭蕾艺术融入其中,从而将芭蕾舞的浪漫艺术表演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芭蕾舞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芭蕾舞表演人才,其中主要以布农维尔、佩罗、艾尔斯勒及塔尼奥尼等最为著名。受当代社会环境的限制,当代的芭蕾舞艺术表演特点明显,表演构架简单清晰,能够有效的适应当代的社会环境。在十八世纪初期阶段,芭蕾舞的主要表现特点与形式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变化的重点方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内容与题材方面的变化,早期的芭蕾舞表演内容均以古代英雄故事及爱情故事为主,而十八世纪初期则更多的是将仙女与幽灵的较量融入其中,使芭蕾舞表演更加生动,一方面能够表达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不满,另一方面也清楚的阐述了多数人希望摆脱现实与死亡的一种心理意愿。其次是舞蹈技巧与表演的变化,随着表演潮流的发展,脚尖舞技逐渐成为芭蕾舞表演的主流,是女舞蹈艺术家展现自我的一种方式。最后是在演出形式方面的优化。传统的艺术表演仅以简单的舞台及背景墙进行装饰,极大的降低了观赏者的代入感,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则将瓦斯灯和大幕加入到了芭蕾舞艺术表演中,使观赏者更容易融入到芭蕾舞表演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芭蕾舞的穿透力与感染力,从而形成了一种诗意轻盈的表演风格。

二、何为身体美学

美是艺术发源的重要源泉,同时是芭蕾舞艺术表现的重要原则,其中包含了动作美、形体美、姿态美及线条美等多种表现方式。芭蕾舞表演的核心价值即将多种形式的美融为一体,进而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在表演过程中能够让观赏者叹为观止,同时在表演完成后,也予以人一种无限的回味空间,如果在芭蕾舞表演及创作过程中,失去了美这一重要元素,那么便脱离了芭蕾舞艺术表演的本质。

nlc202309091508

身体美是美学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仅包含艺术本身,同样涵盖了更高层面的物质文化,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艺术结构。早期曾有美国学者对身体美的基本概念作了较为深层次的研究,其中以新实用主义者查德·舒特斯曼的身体美学定义最为著名,较为明确的诠释了身体美的基本概念,定义主要包含两点:第一是以身体为审美主体的美学,主要体现为物质层面的享受与感官的实际接触,虽然查德·舒特斯曼对身体美学解释极为清晰,但却并不全面,实际上以身体为审美的主体美学应包含身体与心理两个方面;第二是以身体为审美客体的美学,该美学对主观意义上的物质层面审美形成一种反噬,两种身体美学定义既不矛盾又可相互互补,因而相对而言,查德·舒特斯曼的身体美学定义的指向性强,所涵盖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

较为完整的身体美学应包含视觉、精神及心理三个方面,而查德·舒特斯曼的定义则更多的包括了视觉与精神,对于心理层面的美学观感,却没有作详细的诠释与说明。在身体美学中,三个不同的美学特征均集中在身体性感官中,简而言之,身体美学的关键在于表演的肌肉运动协调性与身体维度,这对于完善传统意义上的美学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就哲学层面而言,身体美是对艺术的一种追求,是文明社會发展的一种体现。芭蕾舞在西欧发展的六百余年中,始终将身体美学作为芭蕾舞创造的重要灵感。但受到文化、政治、阶级及历史等方面问题的影响,各不同国家对于芭蕾舞的身体美学概念理解意义不同。人类文明社会的存在也仅仅是千余年的时光,相比于宇宙存在时空期限我们又何尝不是沧海一粟,那又如何能够批判或辨别身体美观念的对与错呢?因此芭蕾舞身体美学将会在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而非是批判性的理解美学概念的对与错,身体美学本身不存在对错之分,仅有是否适宜某地区文化社会发展的理念差异之区别。

三、浪漫芭蕾身体美的演绎

观赏古典芭蕾的时候,在梦一样的虚幻境界、微风一样的轻柔音乐、白雾一般的白色剧装的衬托下,经过长期艰苦训练获得的美丽绝伦的人体,显得是那样的美丽、纯洁、轻盈,人们会真正感受到如莎士比亚所说,人是一个了不起的杰作,体态高贵典雅,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古代中国妇女缠足也好,古典芭蕾也好,还是化妆与美容手术也好,这些身体美学的实践活动,都是通过对身体的严格控制与规范化训练,使审美活动与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使身体从一个大自然的作品变成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变得更加美丽动人。

古典浪漫芭蕾的产生与身体美的观念转变息息相关,从当时西方人对浪漫芭蕾狂热喜爱上可以看出,浪漫芭蕾演绎出了时下人们所认为的人体美的最高标准。18-19世纪之间,心怀着对资产阶级变革失望,欧洲、北美迅速刮起了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理性的胜利”人们开始醉心于自由表露内在情感,让自己在灵感的点缀下放飞想象。人们极力的运用各种艺术技巧去满足内心的需要,洁白柔美的“白纱裙”、梦幻般的足尖舞蹈技术、完美和谐的双人舞托举技巧,再加上华尔兹的流畅旋律与优雅节奏,浪漫主义者以此将内心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企图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逃离万恶现实,希望可以飞升到虚无飘渺的仙境,羽化而登仙。浪漫主义的芭蕾也在他们的努力下飞升到古典芭蕾的巅峰之境,营造了富有特色的芭蕾舞蹈的身体美学的一篇华美乐章。

四、结语

古典浪漫芭蕾不仅是芭蕾艺术的重要起源,对于进一步提高对芭蕾艺术的身体美学的认识也具有重要价值,是现阶段芭蕾舞艺术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能够更好的研究古典浪漫芭蕾的身体美学艺术,首先要了解古典浪漫芭蕾的基本概念,而后分析身体美学所涵盖的重要要素,最后可对古典浪费芭蕾的身体美学艺术的演绎进行分析,最终将身体美学有效的展现在现代芭蕾舞艺术表演与学习中。

参考文献:

[1]赵帅.古典芭蕾的形成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4,(07).

[2]王立镇.芭蕾舞对气质培养的价值研究[J].群文天地,2012,(12).

[3]周琳琳.浅谈芭蕾舞蹈教学现状与改革[J].黄河之声,2013,(02).

[4]高娟敏.芭蕾足尖审美与训练探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02).

视听时代背景下身体美学的误区 篇4

欣赏美, 追求美, 是人们的天性。特别是在我们对于自己的温饱问题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后, 身体, 越来越以一种审美的姿态出现在各种场合。而传统的美学, 也借机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边界。“随着消费性的大众文化的兴起, 在美学上也出现了由‘意识美学’向‘身体美学’的转向。”[1]身体美学, 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美学的舞台。然而, 随着视听时代的到来, 在各类媒体蜂拥而上的众声喧哗中, 身体美学渐渐地迷失了自己, 不由自主地陷入了种种误区之中, 亟待探根究源, 追寻求解之道。

一、视听时代身体美学的热兴

“身体美学”似乎是近些年来才“热”起来的一个词, 然而, 在哲学与美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 人们对于身体的关注其实早就开始了。古希腊令人惊叹的雕塑水平已经显示出人们对于身体结构的透彻认识, 并且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了具有普遍美学意义的完美人体形象。如著名的断臂维纳斯, 其对黄金分割比例的运用树立了一个人体美学的“楷模”。

真正意义上提出身体美学这一概念的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曼 (Richard Shusterman) 。根据舒斯特曼的定义, 身体美学是“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2]这个抽象的定义将身体美学分解为两个方面:第一, 身体外观的美学范畴;第二, 身体经验 (自身体验) 的美学范畴。这两者并非决然区分, 但是前者更加关注于身体的外在美, 而后者更加关注于人自身的体验, 生命体生存的状态与质量。与身体美学密切相关的是数量可观的各种训练科目, 身体美学的意义也正是通过它们而得以显现。这些科目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地被创造和丰富, 如不同的食谱、服饰、体育锻炼、舞蹈、化妆、瑜伽、按摩、有氧运动、健美、亚历山大技法、费尔登克拉斯方法、生物能学之类的身心康乐科目。

现代媒体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涌现出了以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一系列媒体形态。这些新型媒体每天向我们传递着包罗万象的信息, 在这些信息传递的过程当中, 最常用到的素材之一便是人体, 而且往往是年轻、美丽, 有着完美外观的人体。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 身体美学再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兴。

现代杂志的封面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美女, 她们有着精心修饰过的面容和理想的身材比例;电影和电视里尽是美女与帅哥的悲欢离合;各种新式的选美与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毫不夸张地说, 我们进入了一个“美女经济的时代”, 进入了一个“男色时代”, 各种各样的美丽面庞与身体充斥着我们的视野, 培养了数量庞大的“外貌协会”成员。

这些对完美人体的传播和宣扬近年来似乎已经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即“愉悦、幸福和成功似乎只属于某些人种的身材苗条、漂亮的年轻人。”2009年在中国掀起大热的美国偶像剧《Gossip Girl》就是最好的例子。影片讲述了曼哈顿上东区的富家千金子弟们纠结的情感史及背后的勾心斗角, 但是, 跌宕起伏的情感主线以外, 让影迷们艳羡不已的正是他们奢华的生活方式, 混合着时尚和优雅的人物气质。诸如此类的影视作品让影迷们不自觉地将快乐富足的生活与美丽外表联系起来。

不仅在身体外观的美学范畴上, 新媒体势力进行了一系列错误的引导, 着重于自身体验的美学范畴同样受到了媒体势力的侵蚀, 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健康类节目的显著增加。各种大大小小的电视台里播着健康类节目, 网站上点击率居高不下的健康类视频, 手机里时不时窜出来的健康小窍门短信, 都在引起我们对于自身健康状况的焦虑。关注健康, 看似无可厚非, 其实这一行为已经沦为市场经济主体追逐利润的工具。2006年曾因《越策越开心》而红极一时的林光常就是最好的明证。抛开对“林博士”的学位等“硬件”不绝于耳的质疑不谈, 这位台湾营养学家所宣扬的健康观确实造成了一些乱象。他使得红薯顷刻间涨价十多倍, 沈阳的牛奶每天少卖60顿, 快乐购的豆浆机创下了历史最好销售记录……在这样的事实面前, 媒体已经超越了其自身的传播职能而成为了市场经济逐利性的推手。

二、视听时代身体美学误区的表现

视听时代媒体的发达, 诱导了身体美学异乎寻常的勃兴, 但与此同时, 视听时代的种种怪相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当前身体美学的某些误区。

(一) “疼痛美学”的风靡

如今我们总是骄傲地宣称我们的精神生活是如何丰富, 殊不知五花八门的精神消遣正好暴露了人们对于身体的焦虑。各种时装粉墨登场, 彩妆、纹身、美甲、美容、整容也蓬勃发展, 更有甚者, 一些在身上穿孔或者镶嵌金属的极端做法也涌现了出来。这些行业随着人们对于美的极致追求而部分地丧失了初衷。为了追求美, 时装变得不合体, 过分暴露, 或者引起人体的极度不适。电视频道纷纷播放韩剧, 韩剧角色的穿着一夜之间成为了时尚的风向标, 引得观众频频效仿。冬天里涌现出来的丝袜美腿让人看一眼都胆颤心寒, 而穿着者自身的感受可能就只有冷暖自知了。

高跟鞋, 一个让时装界顶礼膜拜的典例, 没有它就没有女人!著名化妆师吉米在一档美容节目里称, 高跟鞋让女人变成女人中的女人。穿上它, 由于其独特的力学解构能使得女人呈现出前凸后翘的S型身材, 莲步轻移时更加摇曳生姿。然而,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T台高跟鞋跌倒事件让我们不得不正视高跟鞋对于身体的伤害。2010年9月23日, 为期6天的纽约时装周落下帷幕, 压轴表演上, 一位模特在T型台上不慎摔倒, 其足下的高跟鞋竟达18厘米高!18厘米的鞋跟, 这恐怕已经完全超出了人们对鞋的理解, 不知道设计师是要将腿部比例拉长到何种极限, 但是这样的设计无疑偏离了以健康为要义的身体美学。再者, 这样高级别的时装盛会不知道要被多少网站、报纸、杂志、电视台转载 (播) , 其对于大众着装的带动效应自然也是可想而知。媒体这种不正确的导向也使得女性对于长腿的向往与日俱增, 越来越高的鞋跟已经完全超过了身体可以承受的限度。我们不断地折腾自己的身体, 直到疲惫和疼痛让我们确信自己正在趋于完美。

当各种妆容与时装都满足不了人们对外在美的病态追求后, 一种更高级更尖端的疼痛——整容, 便应需登场了。整容时代的来临更是引发了一个巨大的美学误区:如果不能通过化妆和健美锻炼来使身体趋于完美, 那么就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达到对标准化的均一性追求。当美以疼痛为代价时, 美便偏离了其初衷。“疼痛美学”当道之时, 身心与视觉的双重和谐已经不再成为美的法则, 只有疲惫和疼痛才是我们正在趋于完美的标志。

(二) 反健康的健康观

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和污染使得这个世界怪病丛生, 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也由于媒体五花八门的说辞而变得盲目而缺乏理性。各种健身俱乐部和瑜伽会所的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总是渴望通过各种训练项目达到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等等的高水平运作。实际上这些训练项目远远没有达到因人而异的高度。电影明星如简·方达所拍摄的健美录影带也可能导致相当大的身体伤害, 除了引起痛苦以外还可能导致人们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南辕北辙。

再回到营养学的范畴。林博士的言论, 其实是一种纯粹追求高收视率的煽动性的行为, 它带给民众的伤害却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难道长期食用红薯就不会营养不良?能够补充婴儿所有营养元素的牛奶对于成人来讲难道就没有一点营养价值?“百科全说”现已成为湖南卫视的一档品牌节目, 但其中的许多言论却恐怕让人不敢苟同。营养学家张悟本在节目中声称每天一斤绿豆煮水喝能治近视、糖尿病、高血压, 还能治肿瘤, 当期节目热播后在国内迅速掀起一股“悟本热”。他的书上市6个月销量突破300万册, 他的挂号费高达2000元, 被称为京城最贵的中医。除此之外, 不吃早饭更健康, 少吃含淀粉的食物, 最好用白肉、蔬菜垫饥等等言论, 都难免带有将科学娱乐化的哗众取宠的倾向。当健康的饮食观念遭遇媒体经济, 一种不负责任的宣扬便在所难免。

三、视听时代身体美学误区的诱因

为什么视听时代让我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变得如此不知所措。对于这个问题的求解也许我们会陷入一个鸡生蛋与蛋生鸡的古老谜团——到底是媒体的不当宣扬导致我们的错误观念, 还是我们对美的追求使得媒体投其所好?也许两者皆有之。

媒体最原始的职责本来是传播信息, 但是随着商业的发展, 媒体出现了与经济相结合的趋势。如何吸引更多的眼球成了媒体生存下去的第一要义。没有眼球的聚焦就没有曝光率, 没有收视率, 没有点击率, 就没有广告收入的飙升。为了吸引大众的目光, 媒体必须迎合大众的口味。对于大众心理的揣测使得媒体越来越娱乐化和不负责任。

聚焦眼球需要两个因素。第一, 便是满足人们塑造自身的需求。现代社会的物欲横流使得我们越来越浮躁, 为了分得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成功, 每个人对于成功的渴求超过了以前的时代。我们想不断地塑造自己, 修炼自身, 使得自己不断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接近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拥有美丽外表和高水平的健康状况也被看成是通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或者就是成功人士应有的状态。俊男靓女更容易找到满意的伴侣, 享有更多的朋友, 获得更多的面试机会;而社会精英们也多半衣冠楚楚, 相貌堂堂, 充满活力。这世界上大多数人一谈到成功, 脑海中浮现的场景便是:自己衣着光鲜, 精神抖擞, 提着公文包疾步生风地走在全球500强的豪华写字楼里。为了成功, 各种激励大师及各自著作粉墨登场已无需赘言, 对成功人士的模仿也让人们觉得似乎离成功更近了些, 于是我们希望自己美丽健康, 算是情有可原。而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 媒体提供各种我们折腾自己以达到成功的素材, 大概也算是“情有可原”了。

而聚焦眼球的第二个因素, 便是娱乐大众了。高压的生存环境使得我们在不断进取之余, 对娱乐的渴望也超越了前代。越是物质丰富便越是精神空虚, 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得我们太需要在紧张的生活与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了。于是, 媒体们在提供各种美容、化妆、整形、健身、营养方面的信息时, 掺入笑料无疑能迅速提升收视率。只是如今媒体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这一手段已经被滥用到黔驴技穷, 当知识型的节目被娱乐反客为主, 民众就难逃被愚弄的命运了。

于是, 事情变得简单了, 媒体和民众成了一个相互促进的两极。大众不断地就自身问题向媒体求解, 媒体也不断迎合大众口味而变得哗众取宠, 这便成就了一种恶性循环, 让身体美学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也让人们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损失惨重。

四、媒众双向联动, 走出身体美学的误区

应该说, 身体美学误区的诱因是多方面的, 走出这一误区, 也需要从多方面入手。然而, 在这样一个视听时代, 媒体与民众的双向联动, 则是身体美学走出诸多误区的最表面同时也是最根本的路径。

(一) 媒体必须重拾良知

当代媒体的社会效应不容小觑, 整合了多种传播渠道的视听系统已经成为了人们自我教育与娱乐的重要途经。当代的媒体系统由于其快捷性、普范性成为一定时期内民众意识的主导者追随, 甚至对身体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 那么这样的后果也只能我们自己买单。其实, 对信息的有效过滤和理性思考是视听时代对受众的必然要求。

回想2010年纽约秋冬时装周上的一幕, 英国超模Agyness Deyn因为鞋跟过高而两次跌倒, 最终她脱掉高跟鞋, 赤脚走完了秀, 这样的举动引得全场掌声一片。不能不说, 这一脱掉不合脚的鞋子的举动颇具几分象征意义。我们不妨也如同这位模特一样, 卸下我们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美丽标准。其实美是一个主观性的概念, 是一种自身的体验, 并没有均一性的标准。即便有, 也是从大多数人都认为美的那么一种状态中生发出来的。但纵然是美的标准, 在这个广袤的星球上也千差万别, 因地域、历史和力量。而广大受众作为一个群体概念其实具有诸多负面特性, 人们的从众意识使得群体往往具有无意识的、感情冲动而敢于行动的特性。群体时代也是一个集体娱乐的时代, 这种时代背景下群体行为趋于娱乐化显然是失范的, 而如若媒体行为同时失范, 则将造成进一步的全社会性质的意识混乱。

在这一点上, 媒体应该对自己巨大的社会带动效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不能把民众对媒体的依赖当成肆意鼓吹的挡箭牌。市场经济的浪潮席卷全球, 也让媒体迷失了自己, 沦为了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 而忘记了其本来的职责。媒体要重新正视自己的本职, 亲历社会事务, 重视对民众认知的体认, 切实感知民众的真实感受与意识取向, 以贴近的原则传播事实与真相, 不能单纯从娱乐大众的角度来迎合群众的诉求, 而必须进行适当地整合处理, 合理地掌握群众感受对于媒体传播的影响程度。

信息时代, 媒体无论是愚民还是娱民都必将成为其自身发展的一个瓶颈, 长此以往只会让其失去民心与公信力。有见地和长远眼光的媒体不会仅仅把目标停留在民间琐事上, 而会担负起对群体的舆论引导, 将更多有价值的内容表述给群体受众。我们的时代呼唤一个更加有担当的视听系统, 也惟其如此, 媒体才能走得更远而无愧于其社会意识主流导向的使命。

(二) 民众须多一点率性与理性

当然, 民众不能将所有责任都推向媒体——我们反思这一场视听闹剧时, 需要公允地做出判断。人的从众性使得群体盲目而冲动, 但作为有独立意识和基本常识的个体, 我们应该具有起码的判断能力。身体是我们自己的, 我们对自己外观与内在的改变都应该以理性为基础。究竟是谁把美丽外表与美好生活这没有必然因果联系的两者关联在一起, 而引发了我们对于自身的焦虑与否定?也许在责怪媒体的同时, 我们自己也应该反省自身。美丽外表的悦目性使得眼球能为之停留更长时间, 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使得他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类信息, 媒体是顺应了这样的人之常情, 但如果我们就以此认为我们必须模仿或文化的不同而不同。而美之所以成为一个如此浩瀚的概念, 也正因为它的差异性、独特性、多元性。如果这世界上全都千人一面, 美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身体的美来自于其自然健康的状态, 如果这种美不是愉悦的, 不能使我们的身心同时感受到舒畅, 那么这样的美其意义便值得反思。视听时代的背景下, 要消除种种乱象, 解开被美丽束缚的身体只是表象, 而解开心灵的枷锁才是釜底抽薪。

当代大众文化以其消遣娱乐作用满足了人的感性需要,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中国传统思想对身体的理性压抑, 在某种程度上符合了历史发展的需要, 却又过犹不及。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其受众营造了一个巨大的视听迷宫, 而最终也使得媒体迷失了它们自己。各种跟身体有关的项目风起云涌, 却没有帮助我们真正处理好自己与身体的关系, 媒体在这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们自己也需要冷静判断。“身体美学要在肯定审美身体性的同时, 坚持精神性的主导性, 或者说审美是被精神升华了的身体性”[3], 而不是让身体成为我们追求美与成功的牺牲品, 从而引导人们在审美创造中实现身心和谐与同一, 获得身体的真正自由。

参考文献

[1]杨春时.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之消解[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 (01) .54-57页

[2][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实用主义美学[M].彭锋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354页

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身体美学 篇5

西方传统的哲学美学以主客对立的二元论割裂了精神与身体的联系与互动关系,遮蔽了人的身体,漠视身体的存在,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伴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身体问题在哲学、艺术学等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这就必然关涉到作为感性学或者感觉学的美学,因为身体不仅是感性世界中一个重要的方面,而且还有感觉机能。身体美学正成为美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身体最重要的审美表现是在各种形态的艺术之中。有些艺术样式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身体的运动,如舞蹈、杂技、戏剧、歌唱等;有些艺术样式虽然不是身体的直接呈现,但也表述身体的活动和感觉,如文学、音乐等。为此,我们从身体美学的观点出发,就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身体;主客二分与身心一体的身体观;音乐表演临场状态的心斋、坐忘;音乐表演中身体的实践性,不断完善性;吸纳庄子谈艺寓言的思想精髓等问题作探索性的阐述。

一、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身体

身体是人之为人的奥秘所在。身体不仅是每个人的个性及其社会存在的奥秘所在,也是社会和文化发生和发展的奥秘所在。①人类的身体是音乐表演艺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音乐表演艺术是生理性、物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文化性的有机统一。身体也是艺术美尤其是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美的中心。任何一种艺术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关涉人的身体,音乐表演艺术亦如斯。声乐的‘乐器’就在人体之内,腹腔、胸腔的气流推动声带振动发声。演奏古琴是手指直接拨按琴弦,通过人体的一部分对乐器直接操作发声。管乐器亦有唇舌直接与乐器接触控制声音的变化。至于提琴、扬琴、鼓锣等乐器由演奏者通过某种工具接触乐器发声。而钢琴却由人体外沿的最前端指尖接触乐器机械系统延伸琴键,再通过机械系统对力的传送,由琴槌击弦才能有琴弦振动发声。②在此,细致地描述了身体系统在声乐、器乐表演中的运动状况及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人说,中国是身体美学的故乡,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主客两分的意识美学在中国并不占主流地位,而中国美学非常重视身体践履,注重身体力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美学就是直接从身体出发的美学。在哲学、美学及艺术的广阔领域内,儒家、道家、禅宗的论著中,诗论、文论、画论、乐论的典籍中身体与万物的相融、相关屡被提及,可谓洋洋洒洒。在中国古典乐论、唱论中就有大量的关涉人的身体的话语。如《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这里,除了情感表现形式的不同情感强度的递增外,还涉及到中、言、嗟叹、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等身体在情感表达中的运动形态。中国古典唱论中对歌唱时身体的口腔、胸腔、运气、体态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惟人之声亦然。喉、舌、齿、牙、唇,谓之五音;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欲正五音,而不于喉舌牙齿唇著力,则其音必不真;欲准四呼,而不习开启撮合之势,则其呼必不清。所以欲辨真音,先学口法。口法真,则其字无不真矣。③可见歌唱对身体运动系统的严格、细致的要求古已有之。

不仅中国古典唱论、乐论对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身体给予高度的重视,更有当代中外演奏家、教育家从身体美学的高度对音乐表演艺术中的身体给予系统性的关注与论述。赵晓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一书中的《琴法篇》、《琴艺篇》中辟出专门的章节论述钢琴演奏中的身体运动问题。他在《初版自序》中提出:在‘琴法’(技术)这一子系统内,又分为‘外’与‘内’两个更小的子系统。所谓‘外’,是可以通过五官感觉或观察的‘外向功’,即包括指、腕、臂、身在内的动作系统。所谓‘内’,指无法用五官观察,却只能通过静观自身获得的‘内向功’,即包括耳、心、气、神在内的感知系统。本书‘琴法篇’,其中‘指、腕、臂、身’探讨‘外向功’,‘耳、心、气、神’探讨‘内向功’。就内外关系而言,内向功是钢琴演奏的本性及根源,因而是体;外向功是钢琴演奏的运动及过程,因而是用。④赵晓生创造性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精髓及丰富的身体美学的资源,吸纳了当代身体美学的观念,形成了自己颇具特色的钢琴整体系统演奏法。

从上述挂一漏万的引述中,我们可以悟到身体是音乐表演艺术的基础,身体意识是音乐表演艺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的工作只是在当代条件下,将被遮蔽的予以显现;被忽视的给予重视;被漠视的加以关注,使身体在音乐表演艺术的范畴内予以本质还原。

二、重视音乐表演临场状态的心斋与坐忘

身体美学 篇6

一、身体的自身言说

在人的所有感官中, 视觉符号是除语言符号外最为主要的信息传达方式, 视觉符号的确立是建立在人对世界的精神认知上, 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淀, 伴随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生成的。因此, 视觉符号传达更快速, 意义更宽广, 涵义更丰富。

在服饰广告设计中, 身体作为一种视觉符号, 是除大千世界外, 最为引人注目、最具冲击性的特定视觉符号, “身体已经与消费、时尚、社交、体闲等融为一体, 成为一个意义无穷的能指符号, 有意无意地负载了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色彩斑斓的文化形态。”

但是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不同的服饰广告符码中, 身体会以不同的方式显现自身。人的形体美既具有自然性, 又具有社会性, 但人的形体美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自然美或社会美, 它有自身的存在意义。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设计工具、设计方法、设计计观念的不断更新, 身体这一视觉符号在服饰广告设计中具有无限地开发潜力。

二、身体美在服饰广告设计中的工具化显现

1. 身体美助服饰广告实现技术之美

身体美在服饰广告设计中的工具性作用自然而然地带有技术性的特征, 是在视觉美感的生理、心理机制和视觉信息的解码规律基础上的编码技术, 并通过功能 (价值) 和效用 (价值) 的统一构成了实用功能的合目的性, 实现设计之美。就服饰广告设计中的身体符号而言, 其主要功能在于通过呈现与观众身体的贴近性来唤起观众的置换欲望。受众在解码这类身体编码的时候, 关注更多的不是身体, 而是身体与商品的关系。如Levi’s牛仔裤的一则平面广告。设计师通过对男女模特身体造型的巧妙安排, 创造出了一个怪异的画面, 一男一女的腿仿佛是穿了同一条牛仔裤腿, 造成怪诞的双身效果, 传达了经典男款Levi’s牛仔裤女性也适合的宣传主题。构图细密、精巧, 很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和品读兴趣。这个平民化的身体编码让众多爱美女性自觉地加入到Levi’s牛仔裤消费者的行列之中。当前, 一些自称具有治疗功效的药品和化妆品的广告往往都采用这种类型的身体编码。

又如某品牌的凉鞋广告。画面传递给受众第一眼的感觉是女性柔美的身体。设计师聪明地只截取了穿上该凉鞋后的脚部特写的一部分, 使脚的形象貌似女性的身体, 而白色的凉鞋带恰好吻合内裤的外形, 产生了视觉引力, 引起受众的注意兴趣。但广告的含义并不仅仅到此为止, 身体和脚, 内裤和凉鞋, 两组重合的外形, 意在表达脚穿上凉鞋后的舒适感犹如内裤与身体的关系。广告在吸引眼球的同时, 无疑也以其产品的品质打动了很多的消费者。

2. 身体美助服饰广告实现形式之美

在服饰广告设计中, 谈及形式之美, 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黄金分割。从艺术发展的历史渊源来看, 无数的艺术杰作证实了黄金律在美感创造中的巨大影响和实际的指导作用, 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造型领域。

在严谨逻辑结构的黄金律形式以及“有意味的形式”基础上, 创意构思针对人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巧妙构思, 使新颖独特、充满美感的创意思想给黄金律形式赋予思想的魅力, 吸引、感染消费者去关注, 去思考、想象, 最终实现悦目动心的目标效果。

在当今服饰广告设计中, 利用人体进行广告图形创意的手法愈演愈烈, 从模拟人形到赋予人神不一而足, 但无论是哪种拟人方式, 都或多或少地加载了身体的特征符号, 以达到吸引眼球、促进销售的目的。如Levi’s牛仔裤的一则平面广告, 只截取了一裸体女性背部至大腿的部位, 在处于画面视觉中心的敲臀上, 设计师通过巧妙的图形处理技巧, 将印有Levi’s标志的牛仔裤口袋完美地叠加在了性感的臀部上, 让广大受众饱享了一次“视觉盛宴”, 既凸显了女性身体的艺术美, 同时隐喻了Levi’s服装的魅力非凡, 给人以怦然心动的感觉。

又如一则比较特殊的服饰广告, 广告中出现了广告:画面富有美感与幽默感, 戏谑地揭露了一名男士非常贪婪专注地看一嵌在墙壁内的平面广告, 广告的画面正是一性感女郎的内衣广告, 男士贴近画面想一窥究竟的举动反应了内衣的性感程度。这种戏谑的手法不仅含蓄的表达了内衣性感撩人的主题, 而且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受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记住了广告的主题, 想必这款内衣对广大的女性诱惑力定会不小。

3. 身体美助服饰广告实现功能之美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 尤其在商业促销设计如服饰广告设计中, 身体美学的运用在为商品增值和促进销售方面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某品牌的钻石广告, 广告画面只出现了男人呈送钻石的双手和女人一双表明她态度的腿。女士的双腿从架起到放开, 意味这女人接受了这份礼物, 这一切当然是钻石魅力的功劳。钻石的魅力是如此之大, 相信男士肯定会被打动, 掏腰包自然不会成为其犹豫不决的事情了。

又如, 一个农夫开着收割机从牧场里驶过, 而他在驾驶的时候恰好遇见一位身穿Wallis服装的美丽女子。她身体玲珑, 神采飞扬, 农夫不禁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以至于他的收割机马上就要碾压到一位正在田地里专心致志地阅读小说的男子身上了。这副画面的场景可以用宁静中带有绝对的危险、危险中带有绝对的趣味性来形容, 如此“致死人命”的Wallis服装, 让人“惊心动魄”了一把, 而其这般地“致死人命”也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Wallis品牌能够塑造完美女性身材, 魅力势不可挡。

当下, 商品同质化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 只有当顾客的需求得到满足时, 价值才会产生。“在这个世界里, 大多数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 如果能够满足顾客对于体验的需求——即他们的美学需求, 就可以很容易地产生价值”, “美学在顾客生活中的生命力, 使组织有机会通过不同的感官体验来吸引顾客, 从而通过顾客的满意和忠诚, 使顾客和组织双方受益。这些机会并不仅限于时装、化妆品及娱乐等与美学产品相关的行业, 也不仅限于为高消费层设计的时髦奢侈品。任何组织——无论属于什么行业, 面对哪一类消费群, 无论是盈利组织还是非盈利组织, 政府机构还是私人机构, 无论是消费品行业, 工业品行业还是服务行业, 都可以利用美学而获益”。从以上观点中, 我们不难看出身体美学在市场营销中的巨大作用及其工具化的特点。在现代市场营销中, 伴随当今多媒体、多渠道、全球化、数字化的信息环境, 对身体美学的工具化应用将具有无限的潜力。

三、身体的话语建构及身体美学的生成

在后现代语境下, 服饰广告符码的能指与身体的话语建构密切相关。也就是说, 服饰广告符码的能指与身体的话语建构是相互生成的。在这里, 身体并不是个固定不变的自然物或自在的存在者, 它本身就是个话语建构的产物。也即说, 人们谈论身体, 身体也经由话语得以建构。当然, 身体美学在现代与后现代的思想中, 也具有自身不同的涵义。“但后现代的身体美学不同于现代的身体美学。现代的身体是现实给子的, 后现代的身体是话语构建的;现代的身体是被存在所规定的, 后现代的身体是被欲望所规定的。”

因此, 就很有必要对服饰广告设计中的身体美学进行理性引导和诗意超越, 以避免因身体的过度张扬, 而使更多的人流于感官刺激的平面和丧失精神批判的尺度, 甚至陷入欲望横流的失控状态, 沦落为“肉身的奴隶”。唯有如此, 人们才能在追求身体健康和印证自我的同时, 坦然面对各种各样的身体符号, 真正引领当下炙手可热的身体文化走向审美境界, 回归其本性状态, 最终通达“诗意地栖居”的哲理情趣。

身体美学 篇7

一、身体美学的相关内容

谈到身体的美, 首先想到的便是“黄金比例”、“苗条”、“健硕”等词汇, 而对于身体之美的探讨, 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 成为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要探讨身体美学视域下电影舞蹈的审美价值, 必然先要了解身体美学的相关内容。身体美学并非仅仅指身体本身的美, 而是兼顾一切与身体有关的美。这里的身体并不单指具体的肉体的身体, 而是一种客体, 这就需要从直观上和思想上来探讨身体之美。从思想上来说, 身体是思想的承载物, 二者是无法分割开来的, 思想上的美必然会为身体的存在带来意义;从直观上来说, 身体的美学更是无处不在的, 也就是外表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身体美学重在突出身体的表现力, 这就需要借助艺术形式来表现身体之美。说到表现身体之美的艺术形式, 最先想到的便是舞蹈这一艺术形式。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 最初是为了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产生的, 而且舞蹈动作大多也是在劳动中借助肢体动作的规律性而形成的。

二、身体艺术与舞蹈艺术

身体艺术与舞蹈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将从以下两点来分析两者的关系。

第一, 舞蹈艺术是身体艺术的重要表现。身体艺术, 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从实践层面上来说, 是指把身体作为美化的对象, 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更具有审美价值, 如日常生活中的美容、化妆等;从精神层面来说, 是指借助身体来表达艺术, 如同上文所提到的人体雕塑, 以及人体绘画等。身体艺术可以说是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 例如在没有语言文字的时期, 人们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都是通过某种行为动作来实现的, 可见, 那时候人体已经具备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而这中间所提到的某种行为动作便是舞蹈动作的前身, 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更是把身体的价值发挥到了极致。舞蹈动作能够通过写实性的身体语言传达某种抽象的概念, 这是舞蹈艺术与身体艺术充分结合的契机。

第二, 舞蹈艺术借助肢体动作, 成为情感表达的形式。说到情感表达层面, 对于身体艺术而言, 无论是从古代来看, 还是从现代来说, 身体都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把内心的情感波动传递到身体上, 身体又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 这样舞蹈动作在具备了表演性的同时, 充满了思想性和抒情性, 身体的表现力也就在舞蹈艺术中被赋予了极强的思想性, 成为灵魂的承载体。所以说, 舞蹈艺术通过肢体动作在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审美价值。

三、电影舞蹈的审美价值

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再加上与电影艺术相结合, 更是有着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具备的审美价值。从身体美学的视域上来看, 电影中的舞蹈不仅仅能够凸显身体之美, 更在电影艺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首先, 从实践层面上来看, 电影舞蹈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这里的塑造人物形象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舞蹈服饰和装饰在表现人物形象上的作用;二是舞蹈动作在刻画人物内心上的作用。在电影中, 人物所穿的舞蹈服饰, 会让观众对人物所从事的职业、性格等有个大致的了解, 不至于在剧情发生跳跃时给观众带来疑惑, 而且舞蹈通过多变的节奏和肢体动作, 在突出人物形象, 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波动方面, 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可见, 无论是从哪一层面的内容来看, 都可以充分地证明电影舞蹈的审美价值。

其次, 从精神层面来看, 电影舞蹈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着重要的艺术价值。舞蹈本身就是一门以人体的肢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 在电影中, 当有些思想情感或者情绪波动无法通过具体的言语来表现, 但舞蹈却能够通过肢体动作很好地抒情达意,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 在电影《探戈》中, 探戈舞蹈成为影片所突出的重点, 尤其在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时, 采用了大篇幅画面来展现探戈舞蹈, 这正是在肢体动作中传达影片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总之, 从身体美学的视域上对电影舞蹈进行新的分析, 不仅能够完善身体美学的理论概念, 而且能够从新的角度上对电影舞蹈的审美价值进行解读, 有着广泛而深刻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岚.身体表现力的发展与舞蹈美学兴起的契机[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7, (02) :33-36.

身体美学 篇8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武术的身体文化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内外兼修”的身体文化特征

从身体文化视角认为武术作为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东方身体文化的一种形式,武术国际化是我国与西方体育文化的主动互动过程,尽管事件本身推动了武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发展,但是却以逐渐的文化内涵割舍和传统摒弃为发展代价.武术国际化加速了中西方身体文化的互动过程,更加深了这种身体文化的博弈程度。中国武术的指导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最早使用“天人合一”概念的,现在所能查到的出处,是张载的《正蒙》。然而和张载同时的程颐就不认可,他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二程遗书·卷六》)依本人理解,张的“合一”,程的“无二”,其内容是说,天人同此一气,或同此一理,人的仁义礼智本性乃是天的赋予。在他们的著作中,这个赋予人以善良本性的天也是一个人们必须敬事的天,是一个可以和人感应的天,是可以给人以吉凶祸福的天。发展到今天,天人合一成为中国古代所有思想的核心,并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被赋予了它从来不曾有过的人与自然和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意义。结合到武术层面上来说,首先,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而且,把人放到自然中去,把人的运动同周围环境密切联系起来。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季节不同练不同的功法等。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出“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动功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如太极拳以圆、空为技击特色。

因此,中国武术注重“内外兼修”、“神形共养”的“修炼观”,强调意识与肢体动作的高度统一,即“心身合一”。所谓“内外兼修”的“内”系指人体内的脏器与人的心性、精神与意识。“外”系指人的体形体态。内外兼修就是在健身的实践中,重视精神意识、脏腑器官和体形体态的同步修炼,不偏废一方。所谓“神形共养”就是不仅注重形体的练养,还注意精神的调摄,强调意识对形体的主使作用,以达到形体健康、精力旺盛、身体与心理(精神)平衡发展。通过这种“内外兼修、神形共养”的锻炼方法,一方面能使作为生命载体的身体状态得到质的提高,另一方面又能在精神的感受中获得全新的内在体验。

1.2“攻防兼备”的身体文化特征

从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武术有技击运动和套路运动两种表现形式。技击运动为散手和推手等对抗性项目,着重实用,有明显的攻防技击特点;套路运动则讲究表演艺术效果。追求美感,但都仍是以体现武术的根本特征技击性为目的,力求表现逼真的攻防动作,给人技击含意的感受。

武术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每个招式都有它的功防意义在里面。中国传统武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落架开始,就处处着意细节上的自我防护,一招一式都尽量不给敌方留下偷袭的空隙。从步型看,它要求双膝内扣,两脚掌以“不丁不八”之势对合,前腿胫骨稍向内侧扭转,充分体现了对下半身各要害、脆弱部位的小心防卫。从身段看,它要求含胸、收腹、沉肩、坠肘、处处寓含着对小腹、两肋、前胸、两胁、腋下等重要部位的悉心守护。哪怕是细微到手腕以下的动作,也无不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如要求出掌、伸指时收拢拇指,严防劈打时不慎挫伤拇指关节等。

从动作的组合看,武术套路的战术目的十分明确,拳打、掌劈、指戳、脚踢、肩撞、肘击等都有的放矢,连续进击的动作中多能较清晰地体现出对敌方可能出现的闪躲、挡格等动作的应对及对时间差的把握,充分突出了功防意识,外观上给人一种“真打”的感觉。每两个进击性动作之间“腾空飞腿”接“旋风腿”都有一定的衔接、过渡,或托或铲,或甩或转,或绕或卷,照顾周到,丝丝入扣,充分体现了“活敌情”思想,其技击思想十分缜密。在套路的每一个攻击性招式中,无不兼顾自身防护,不过度,不自失,一手主攻时另一手必辅佐、照应,在套路设计中力避“杀人不顾己”之类的破绽,显得十分周密、谨慎。

如太极举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为主要攻法;形意拳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五拳;长拳以踢、打、摔、拿为四击;八卦掌以推、托、带、领、搬、拦、锁、扣为八法。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1.3“健体强身”的身体文化特征

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林佩琴:《类证治裁》)。武术练功不仅重视内在的"精气神"的锻炼,而且还强调以内形于外、重在外在的攻防技击技术动作的演练,因而收到内外兼修、强身健体的健身效果。例如,太及拳就是根据太极生阴阳,阴阳合为太极的阴阳学说的原理,极为强调“动静相生、刚柔相济、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蓄而后发”等要求,实际上都是阴阳法则在不同角度和方法上的运用,以达到人体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有序、平衡而固本培元,延年益寿。形意五拳则是根据人的脏腑与五行相配的五行学说,认为崩拳其气发于肝,可练肝;炮拳其气发于心,可练心;横拳其气发于脾,可练脾;劈拳其气发于腑,可练肺;钻拳其气发于肾,可练肾。近几年来站桩练习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养生功,就是以“经脉者,所以行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本脏编》)的经络学说为生理学依据的,经常练习此功,亦能达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机能,延缓衰老的健身目的。

当今,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了武术的健身与养生的作用。武术中的“以意导动”、“以意运气”、“以气运身”的法则对人的神经系统的煅炼亦极为有益。以武练身整个活动中的“意存丹田,意布五梢”循环往复的念动训练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高,应变能力加强。同时,通过活动使人的气血充沛、活跃,使分布在脑部的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增强脑部血液循环,从而加强脑细胞的供能条件,改善大脑功能,增进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活性与稳定性。

武术讲求“内练一口气”,这“气”虽有多义指向,但并不否认呼吸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作用。武术运动的呼吸与自然呼吸相比,更强调“深、长、细、缓、匀、柔”,其腹式呼吸由于保持了腹实胸宽的状态,使胸腔宽松,为肺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氧气和血液的畅通运转。武术运动在提高骨骼肌工作能力的同时,也对骨骼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对老年人骨骼研究中发现,武术中一些绵缓型拳种对延缓骨质疏松及脊椎压缩性变形均有较好的效果。武术运动对于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影响是全面的。长期从事武术锻炼,能发展人体的速度、灵敏、协调、柔韧、耐力、弹跳等综合体能素质;提高内脏器官的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适应性和免疫机能,延缓人的自然老化。现在,人们通过各种手段来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中国武术具有显著的健身养生的价值,越来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认识。这种实用理性的价值观也为中国武术推向世界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4“极富表现”的身体文化特征

中国武术的表现力主要是从武术套路中体现出来。武术表现具有吸引人追求美的心理特征。武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带有综合性的,武术运动表现力是武术技艺中表现出的形体美、动态美、艺术美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从而使人们认识武术美的内在价值。武术的表现力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并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发展;二是人们从对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武术与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表演,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随着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达到娱乐的方法也越来越新奇,因而通过自身对武术的习练以达到自娱性为目的的日渐减少,而以武术的观赏为娱乐目的的情况,则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演变及人们对武术的健身、防身实用价值认识的提高而大为增多。这种由个体向群体、由封闭向开放方向发展的武术娱乐性文化特征的转变,亦是很有利于把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

纵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中国武术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都与国家、民族的政治,经济、科技与文化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因此,中国武术和国外其他体育项目都是社会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产物,同属于世界体育文化的范畴。而历史上任何一种优秀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高度发达的象征,而且将会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

2 中国武术对世界体育美学的影响

人体美,即体形健美,它是美之精华,是最自然、最基本的美,形体美以其匀称的体态和柔和的线条,以形动人,以情感人,成为大自然中最为完善的一部分,标志着人体的健康和尊严。武术,是中国文化孕育下的特有产物。从武术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独有的审美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心态范式和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体育文化形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从体育美学理论研究进入中国到现在,体育美学和武术已紧紧连在了一起。正如张耀庭所说“从广义上讲,武术的某些功能属于体育范畴,但它有许多内涵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体育概念。它与西洋体育处于不同层次。

武术发展到了今天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激发人类美的情操。武术的全部内容倾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民族美感和民族精神,它通过动作姿态、劲力、节奏、精神、造型等特有要素来显示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

武术的载体是人的身体,身体在运动中所呈现的肢体语言美,以及其与空间所形成的造型与形式构成了身体的运动美。身体的运动美其实是牵扯到生命整体的美感,一个“白鹤凉翅”,一个“歇步反刺剑”这些姿势都是武术的运动中显示其力量、速度、韧性等能力。罗丹曾说过“没有一个肉体的肌肉不表达内心的变化的。一切肌肉都在表示快乐和悲哀,兴奋和失望、肃穆和狂怒……伸着的手臂,斜着的躯干,是和眼睛与嘴唇同样的温柔地微笑着的。”所以武术的技术动作、内涵、功理和功法是借助于人的肢体来完美的向外界传达信息的。如长拳的姿态较为舒展,节奏鲜明,轻快而潇洒;少林拳的朴实厚重和紧凑;太极拳的刚柔并济,舒缓飘逸;峨眉派的“缩、小、软、绵、巧”等都是通过胳膊与手臂手掌还有腿和腰部力量的配合来呈现出的美的画面和感受,使武术的运动美得到完善而丰富。

武术的美是神与形相结合的美。武术的动作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最为直接的,只是为了纯粹的技艺而进行的动作,只是肢体自然的状态反应,只是一种形态,没有“神”的动作是无力的苍白的,不具有审美的条件。

武术的动作讲究动与静的结合,心与身体的相通,武者的“心意”达到一定境界,其肢体语言才能表现出点、线、面、的错综复杂的变化,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以及内外兼修、神形合一等富有内涵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而全方位、多角度的、多层的充分展示出武者身体的灵巧柔韧、协调、准确反映等时空特征和精神面及内在情感。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是技术形式和表达的艺术思想达到完整和谐的统一。太极拳是武当派的一个拳种,在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颇重,重德、仁、礼,主张“不举无名之兵,不呈匹夫之勇,以精制动,后发制人”受道家思想影响它的拳法要求松静自然,无拘无束。以局部动全身,有时“全身多处毫无牵制”“屈伸开合听自由”。所以人们通过身体的肢体表达,能感觉到以一气动全身,手臂力度有时强如钢,有时无力似飞絮,刚柔并济,阴阳相合。太极推拿是流传到至今还比较受健身者的喜爱,它利用上肢与腰腿部的力量的协调,做到全身上下黏连粘随,周身和顺,不生棱角,关节松沉,随求随化,攻守兼备,见缝即进,得实即发,给人一种巨大的虚实、动静结合的运动美感。武术运动的美感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动作姿态美

武术项目十分讲究动作姿态,如长拳展现的是一种姿态伸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并包括窜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等动作和技术的拳术。长拳动作除了要体现攻防技术外,还要讲究骨法,动作要求规格,姿态美丽。如拳谱中所要求的“五体称”,即四肢和躯干五条线要像写字一样,结构匀称、工整,或撑拔张展,或勾扣翘绷,无一处松软,布满骨力,呈现健美之势。

(2)动作劲力美

动作劲力即武术中的劲法和力度。武术中的劲力均从“发劲”和招式着眼,如长拳讲究“劲力顺达”,富有“寸劲”,其用力过程协调顺畅,力点清楚;南拳讲究发力刚猛而纯透,有力而不僵,其特征是步稳势猛,上肢功夫尤为突出,动作刚劲有力,富有一种“阳刚之美”;形意拳劲力整洁简练而又充实,筋肉随之铿锵而动,富美于劲健之中。

(3)动作节奏美

武术套路节奏鲜明、气韵生动、富有美感,尤其是现代自选套路的发展在节奏的变化上尤其突出。非凡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集体表演项目,在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伴奏下,运动员们以古朴而有特色的拳法,节奏鲜明,时而单练、时而对练,动作整洁而有难度,内容新奇而不落俗套,紧紧抓住观众的心弦,以其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清新的音乐,使人们心旷神怡,深切体验到武术给人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4)动作精神美

武术运动极为重视精、气、神的功能,并将其列入“八法”之内,讲求形神兼备、心动形随、意发神传,运用这一艺术手段,创造一种传神美,使人不知不觉地进入和偕的意境美中。如扣人心弦的对打演练使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一旦结束,方觉淋漓酣畅之快;单练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气势神采,渗透出一种坚韧不拔、机智勇敢的精神美,使人入忘我之境,引起观众和表演者心理上的沟通,产生内摹仿。

3 结语

中国武术以其独有的身体文化表现形式在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同时,也会不断的吸收各种外来文化。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项目,这些项目都扎根于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思想文化体系,有自己的独特性,现在是全球化时代,用美学的视角来看中国武术的独特身体文化特征,体育美学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加深,中国武术也会因此而更加备受关注,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全球化进程中国武术必将成为一种世界体育文化。

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一种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它所具有的一整套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应该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有其重要作用。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文章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当今世界的全球化时代中的中国武术,并对其对世界体育美学有什么样影响的问题做一些概括性的探讨。

身体美学 篇9

1. 艺术与审美经验的复杂性。

舒斯特曼的《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与生活艺术》“通过揭示审美经验的不同角色、方法和意义, 尤其是在那些处于传统边缘而在今天的文化里似乎最充满活力的领域里, 来倡导审美经验的价值”。[1]在开篇第一章《审美经验的终结》中, 作者追溯了“审美经验”的用法, 探讨了审美经验的不同概念, 它与愉快和认识的关系, 以及不断增长起来的对其存在及价值的威胁。通过总结审美经验的四个特征, [2]舒斯特曼认为, 一个人的审美经验总是依赖于先前的建构, 但“直接经验的观念仍保有一种意义———因为经验的感觉或价值是直接地 (也许甚至是无语言地) 把握的, 而不是推论的或延迟的”。[3]在审美经验的意义层次上, 论述审美经验概念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描述“审美经验是什么”, 不是试图将艺术从生活中区分出来, 而是努力创造和感受审美过程中生动活泼的情感和经验。正是这种现象学意义上的而非语义学意义上的审美经验才是人们审美的目的。由于对情感向度的看重, 审美经验连同艺术的领域也就扩大了。

2. 身体与审美经验。

西方美学传统一直是精神美学。在这个传统里, 身体基本上只是作为审美客体来被看待的。然而, 我们却不能否认, 居于我们审美感受和愉快的核心的, 恰是活生生的、敏感的身体和身体经验。正是这种被舒斯特曼称为“解释之下”的身体领会和体悟常常构成了审美经验的主体。在第六章《作为心灵、艺术和政治基础的身体感受》一章中, 舒斯特曼着重论述了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构建自己的哲学美学体系时不期然地对于身体及身体感受的重视。在心理学意义上, 对于身体感受的留意有时会有效地增进人们对于自己情感和意愿的了解。在美学意义上, 我们可以通过更多地关注在感知艺术时涉及的身体感觉感受来增进对艺术的欣赏。有时候人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身体性的记忆, 比所谓的观念性记忆、精神性记忆要深刻、持久、丰盈, 比如嗅觉对于气味的敏感能把一个人轻易地带回到遥远的场景中”。[4]在政治意义上, 身体的感觉对于我们人类的尊严、正义和价值的感觉至关重要。

二、“身体美学”提议及其合法性问题

1.“身体美学”:一个学科提议。

事实上, 在舒斯特曼之前, 已经有很多人 (如蒙田、居约、尼采等) 或多或少都论述过身体在审美经验中的作用, 但他们的论述要么略显零散, 要么仅为各自理论提供辅助性的支撑, 真正使之名正言顺的还是舒斯特曼。他明确指出, 身体美学是“对一个人的身体———作为感觉审美欣赏及创造性的自我塑造场所———经验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因此, 它也致力于构成身体关怀或对身体的改善的知识、谈论、实践以及身体上的训练”。[5]具体来说, 身体美学有三个基本维度: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主义的身体美学和实践 (practical) 的身体美学。为了寻求“身体美学”学科提议的合法性, 舒斯特曼追溯到了鲍姆·嘉通。且看美学的定义:感性认识的科学且旨在感性认识的完善。而“感觉当然属于身体并深深地受身体条件的影响。所以我们的感性认识依赖于身体怎样感觉和运行, 依赖于身体的所欲、所为和所受”。[6]因此从哲学美学的本源上看, 哲学也是一门脱离不开实践的生活艺术。“如果说身体美学是根本性的, 那也只有在复兴美学和哲学的某些最深刻的根源上的意义上才是如此”。[7]不难看出, 舒斯特曼在此想做的工作是力图恢复身体主体的角色, 即身体不仅充当审美客体, 而且充当审美主体, 经验美、创造美。

2. 身体转向:当代文化中的身体关切。

身体美学不仅可以在哲学美学传统中寻求到合法性, 而且在当代媒介文化盛行的时代有其凸显的正当性。事实上, 身体最初也起到了媒体的作用。它构成了人类生活最基础的中介方式。由于处在相互间发生作用的两件事物之间, 中介 (media, 或称媒介、媒体) 既连接两者又分离两者。然而, 正是在这种既连接两者又分离概念的双重性下, 我们不得不承认, 身体的阻碍也是其能力的一部分。不管柏拉图以何种方式去获得真理的, 灵魂一定是要既绕过又通过身体寻求真理。然而, 和电子媒体不同, 身体却更稳定、更真实。只有身体才显现为我们最深刻和最直接的所是。“身体美学”也是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一个具体化表现。有学者表示, 消费时代的身体“谈论‘日常生活审美化’, 不仅无法回避‘身体’, 而且在某种意义上, 是其起因所在。人们的审美需要, 在相当多的时候是与身体的功能和欲求难以分割的”。[8]应该说, 这种生活美学的出现正是艺术走向终结、审美经验复兴之后的另一种选择。

三、“身体美学”与中国美学的关联

两者都在根本上寻求保存、培育和完善人的生命。在舒斯特曼提议建设一个称之为“身体美学”的学科时, 他谈道:“如果哲学不仅仅是理论, 还是一种完整的生活实践的话, 那么它就必须在本质上能在物质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果哲学生活是审美的, 这就必须要对既作为审美自我塑造的中介又作为审美享受快感的手段的身体的关注。”[9]身体意味着生命和生命的限度, 它给我们实实在在的感觉。进一步说, “身体的问题, 归根到底与‘人的问题’息息相关, 对身体的探讨, 究其实就是对人之存在 (human being) 乃至人之生存 (human living) 的关切”。[10]而中国哲学和美学从根本上说, 就是以人生为基点来建构的哲学和美学。庄子强调“全德保身”。孟子也说过:“天下之本在国, 国之本在家, 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上》) 虽说儒道两家论“身”的理路不尽相同, 但在关注“人之生”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中国哲学的主体思维是情感体验型思维 (蒙培元语) 。审美鉴赏讲究“品味”、“体味”、“体悟”等。老子说:“道可道, 非常道。” (《老子》, 第一章) 庄子《秋水》篇记载了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见水中鱼儿“出游从容”, 便说这是“鱼之乐”。惠施不解:庄子你不是鱼, 怎知鱼之乐?其实, 鱼有没有乐, 完全是由人的情感体验所决定的。这种对于情感、体验的重视与身体美学对于身体在审美经验中地位的强调不约而同。此外, 两者都承认身体训练是通向哲学启迪的基本方式。身体感觉虽然既不能解释又不能辩护我们的审美判断, 然而却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审美能力甚至道德力量。而如何认识并改善我们的身体感觉?舒斯特曼的解决方式即是身体训练。这种看法与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个人思想修行的重视类似。在儒家, 孟子提倡“践形”、“养气”;在道家, 庄子强调“心斋”、“坐忘”。

对于目前的美学建设来说, 身体美学对于身体的整体式理解也可能为中国当下文化里存在的、“身体写作”中阐扬的欲望式身体泛滥状况提供一个健康、明晰的参照。舒斯特曼认为, 与其说“身体美学”强调的是身体 (body) , 不如说是整个人, 而不是脱离开身体的理性、理念或存在。因此他把身体美学称作“somaesthetics”, 而不是“bodyaesthetics”。

摘要:自黑格尔以来, 艺术终结的论调始终不绝于耳。然而, 舒斯特曼比较乐观地认为, 如今“艺术的终结”的美学现状只不过显示了一种旧有的哲学框架的衰落, 一种身体和精神两分、艺术和生活两分模式的崩溃和不合时宜。正像其著作《生活即审美》副题“艺术终结后的审美选择”所提示的那样, 舒斯特曼认为, 对于今天的审美选择来说, 审美复兴最有前途的选择应该是发现并扩大艺术的领域, 使得审美经验具有更大的普遍性, 并最终朝向艺术和生活的整合。身体美学正是这样的一个领域。一方面, 艺术、审美经验与身体的特殊关系需要得到正视, 另一方面, 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当代文化中的身体转向也催生了这一美学理论。而正是在身体关切这一点上, 舒斯特曼所提出的身体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对于身体的理解共生出许多相似之处, 如对身体的整体式理解、对身体实践和情感的注重等。

关键词:舒斯特曼,身体,审美经验,身体美学,《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与生活艺术》

参考文献

[1][2][3][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译.生活即审美——审美经验与生活艺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9, 21, 199.

[4]陈望衡, 吴志翔.审美历史演化中的身体境遇——试论身体美学何以成立.载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3) .

[5][6][7][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译.实用主义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2:354, 352, 348.

[8]张晶.“身体”的凸显:美学转向的哲学缘起.载北方论丛, 2005, (5) .

[9][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著.彭锋等译.哲学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34.

【身体美学】推荐阅读:

身体素质05-11

身体作用05-28

身体特征07-04

身体语言07-09

身体成分07-10

身体姿势07-13

身体全面08-11

身体评价09-04

身体角度09-08

身体部位09-17

上一篇:CT诊断表现下一篇:知识产权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