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

2024-07-13

服装(精选12篇)

服装 篇1

服装设计是运用一定的思维形式, 美学规律和设计程序, 将其设计构思以绘画的手段表现出来, 并选择合适的材料, 通过相应裁剪方法和缝制工艺, 使其设计进一步实物化的过程。进一步讲, 人的外在形体特征和内在心理因素制约着服装的造型结构。因此, 服装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人类由远古向现代文明演进的过程中, 服装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社会历史文化的变迁直接影响着文化的变化在每一个历史时刻的社会制度, 经济基础、科学技术、美学思想、审美倾向等, 都会向哪个时代的服装中反映出来。因此, 可以说服装是一种被物化了的社会文化载体, 是沟通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 人与环境的重要媒介。

一、服装设计不仅仅是对材料和色彩的设计, 而是对人的整个着装状态的设计。

(一) 不同的人的性格

对于不同的国家, 不同的身份, 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性格的人, 在服装整体造型和布局结构处理上, 都是有所侧重和区别的。除此之外, 在整体的服装造型中, 还包括与服饰配件之间的搭配, 以及服装与材料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二) 创意处理强化艺术效果

在具体的服装成型制作的过程中, 要善于通过有创意的工艺处理手段来强化设计的艺术效果。例如:材料的合理搭配, 工艺的技巧处理, 装饰的艺术手段等。实践证明, 只有将服装的各种造型因素有序地, 科学地, 有机的结合起来, 才能充分体现其设计的完美性。从这个意义上讲, 在高等时装设计中, 设计师有较为自由的展示才华空间, 因此, 设计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设计自身的艺术修养, 艺术经验, 以及巧妙的利用和把握各种造型要素的能力。

(三) 服装结构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在服装上被广泛地称之为“纸样设计”, 是研究以人为本的服装结构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规律的学科。现代服装工程是由造型设计, 结构设计, 工艺设计三部分组成, 服装结构设计作为服装工程的重要组成, 既是款式造型设计的延伸和发展, 又是工艺设计的准备和基础, 因此服装结构设计在整个服装制作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服装结构设计包括人体结构与服装结构, 整体与部件的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相关部位的吻合关系, 结构图形的连续变化, 平面分解和立体构成的内在联系及变化规律, 服装设计是服装成衣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在服装的结构方面它也是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和服装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所谓服装结构就是服装的版型, 一件服装设计的再好, 但在结构版型设计中如果没有严格高质量的完成时徒劳无功的, 它的好坏决定着一件服装的好坏档次的高低及款式。

二、服装管理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的关系

服装管理是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后一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服装管理中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方法和手段, 在当今服装行业中, 实现服装好的销售趋势管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 促销管理

企业的广告和促销费用用在总部与市场部之间分布比较均匀, 没有突出各自的重点。企业公司在该广告和促销费用的花费上, 没有合理确定总部和市场部的不同作用, 总部的广告费用较低, 促销费用较高, 未起到对广告和促销整体计划的作用, 缺乏统一的广告宣传计划和行动。市场部所使用的促销费用与销售回款额较大成较大程度的正相关, 但广告费用的花费效率较低, 多数分公司的广告费用与回款的相关性较小。

合理地划分广告和促销比例, 市场部比较适合运用促销的手段, 总部集中一些广告的资源。采用新的促销手段, 如:邮寄, 开始建立主要客户的数据库。广告的投入应该与产品投放充分的结合, 内容的同步、时间的同步、地域的一致性。

(二) 价格管理

目前价格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统一价格的重要性。市场竞争形态变化正在改变服装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 制定合理统一的价格政策市未来品牌竞争的关键。

产品的价格跨度参差不齐、产品档次不全, 同一货号产品在同一地区以及不用地区间的销售价格也存在差别, 这将会影响企业建立全国统一的品牌定位。科学的价格策略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的竞争能力以及期望的市场定位, 而价格策略具体表现为长期价格与促销价格两个层面。

(三) 长期价格

长期的稳定价格, 很少改变, 通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保证, 为消费者带来价值。引发竞争对手的应对举措, 影响品牌市场的定位与形象, 旨在获取长期的收入保障和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 强化品牌形象, 很少根据市场进行调整, 除非整个企业策略发生改变, 由市场营销部门制定。

(四) 促销价格

短期的, 经常调整, 旨在获得收入的间歇性增长, 防止消费群的流失, 推出新产品和服务, 实现特定的财务目标。由销售管理部分组织制定和实施。

此外相对于前两者服装设计与服装结构的实践性而言, 服装管理相对来说是理论性知识, 这就要求心理的思路和方法都要十分准确, 在认知了了解了设计与结构之间的特点和关系之外要制定出适合前两者的管理方案来, 这样才可以再整个服装行业的大生产中利于不败之地。在这关键的因素中它们之间的联系时相辅相成的, 并且贯穿于整个的生产和时间当中, 哪一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 服装设计是基础, 只有经过构思先考虑当今服装的款式与流行因素, 把款式设计出来, 其次根据款式来把设计图制作出来, 这中间要经过细致的工作来完成, 也是成败的关键, 只有质量过硬才可以为下面的生产管理来服务, 最后在推出的同时根据管理方面的经验综合前两点共同来实现服装的整个过程。

因此, 它们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全部成功做到了协调了,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符合服装生产的大趋势不会被淘汰, 这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摘要:服装作为人们生活基本要求的四大要素之首, 在社会的整个精神, 生活和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狭义的讲, 服装史一个仪态外观的主题, 显示其修养, 审美, 素养和品味的层次;广义的看, 服装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文明的象征, 体现其文化, 艺术,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水准。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结构,纸样设计,服装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当岐.服装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

[2]、设计.北京: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出版.1998年2月

[3]、郑健.服装设计学.第二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年8月

服装 篇2

服装设计对服装销售总量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消费者在购买时首先会考虑服装是否适合自己,如果服装的材质面料、工艺水平、整体结构以及上身效果都符合消费者对服装的期待,那么这件服装就会成为消费者的首选产品。只有服装的设计风格新颖、面料舒适、细节处理得当,才能充分展现服装设计的精良品质,从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进而提高服装销售的总量。同时服装销售总量的提高也会影响设计师的设计积极性,对服装设计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两者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3.2服装设计对品牌效应的影响

服装的品牌效应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通常消费者在消费时,首先会选定一个服装品牌,再对其中的服装产品进行挑选,这是符合大众消费心理的。所以越是知名的品牌,竞争越激烈,知名品牌如香奈儿、LV、爱马仕等都是流行且奢侈的代表。好的服装设计能够带动良好的品牌效应,同时品牌效应也能吸引更多的设计人才加入,进而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3.3服装设计对大众趋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种个性化的自我追求也是在大众发展趋势下进行的。服饰的流行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相对的,流行的服装设计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环境,高层次的服装设计受到大众的喜爱,代表了当下流行的大众趋势,如消费者对于服饰的选择和购买会受到晚会、影视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穿戴风格的影响,设计师可以根据当下人们的关注内容设计出符合大众需求的服装。所以,可以说服装设计引导了大众对于服饰的购买方向。

4结语

服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了艺术学的各个方面,服装设计能够展现出设计师的独特理念,同时体现出其自身的艺术内涵,反映了消费群体的审美和物质生活水平。只有不断提升服装设计的水平,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服装,进而展现国家民族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占琳.服装设计对服装结构与服装管理的影响[J].辽宁丝绸,(3).

[2]史林.对服装设计创新问题的思考[J].纺织导报,(02).

分析服装结构对服装工艺的影响 篇3

服装制作融合了制作工艺、造成结构、色彩艺术、图形图案等不同的元素,在传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同时,也彰显出穿衣者的个人气质与性格特征。可以说,服装是社会发展的标准,也是潮流的象征。在服装制作过程中,服装的结构往往决定服装的制作工艺,不同结构的服装都需要不同的服装工艺来配合完成,两者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作用。因此,只有确保服装结构,并对服装工艺进行规范,力求做到精准与严谨,才能够有效提高服装造型,突出服装特色。文章对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服装结构及服装造型之间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服装结构对服装工艺的影响。

1.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间的关系分析

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间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通常,服装的决定着服装的工艺,而服装的工艺有能够体现服装结构上的特征。不同的服装结构,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底蕴与服装特色,如:西式服装开放张扬,而中式服装相对来说就显得内涵收敛。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应该结合服装种类,有意象地对服装工艺进行创作。在中式服装的制作中,手工饰品、人工刺绣、立体服饰等,都能够对服装结构积极性凸显与烘托。而西方晚礼服就能够大大地突出身材造型,并以亮片、串珠等作为装饰,进而彰显女性魅力。任何一件都需要通过制作工艺得来,若想要将服装的结构充分的体现出来,就需要通过相应的制作工艺,并将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进行完美结合,才能够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并传达设计理念,达到良好的造型效果。

2.服装结构及服装造型间存在的问题

(1)服装在设计过程中,对服装架构进行细致严密地研究,使之形成鲜明的服装结构,这是服装设计的重要一环,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是服装在制造过程中,尤其是在流水化生产过程中,使得服装的造型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凸显,并造成设计样品与服装成品上的差异。

(2)在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为了让服装的造型更加的鲜明,并具有一定的特色,通常都会使用一些饰品进行修饰或使用特殊的针法,通过细节来提升服装造型的特征,突出服装的品质。而在服装投入实际生产后,由于人工制作技能相对较低,使得一些特殊的服装工艺被忽视,导致服装在造型上面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服装工艺在流程化的设计中,通常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简化工艺流程。这在很多程度上能够提升服装生产效率,并降低制作成本,都会严重影响到服装的结构,尤其是在一些特殊工艺、精细工艺上,更是会使服装的造型结构受到严重影响。

3.服装结构对服装工艺的影响分析

服装的构成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完美集合,它不但能够反映出服装设计师对服装造型的精心设计,同时还能够反映出服装的结构和服装的工艺二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互为影响的完美程度。服装结构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对服装工艺有着相应的要求,服装结构影响着服装工艺全部流程的始终。

(1)服装结构对制作工艺上的影响

服装的结构直接决定了服装的造型,而不同的造型必然需要搭配不同的制作工艺,才能够有效体现出服装的艺术性,并有效传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起着文化传承的作用。例如:休闲类的服装,其结构就较为简约,主要以舒适为主,适合人们的日常休闲穿着。休闲服装的这一特性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本着舒适、休闲的原则,确保服装不张扬、不浮夸,并尽量少用装饰品,以简约、大方的图案为主。在制作工艺上,可以通过流水线生产、针织、高稳定性等制作工艺,将休闲服装简单、舒适的特征得到体现。

(2)服装结构对装饰工艺上的影响

不同的服装结构,有着不同的服装造型,而不同的造型,必配有不同的服装饰品。例如:童装需要结合儿童的活波好动性,在服装中融入一些生动可爱的元素,若造成以动物为主,则需要搭配与之相应的动物饰品,若造型以植物为主,则需要配以花朵、绿叶,而青蛙造型的童装,就可以搭配青蛙爪子、大眼睛帽子等作为服装的配套搭配。在传统中式服装的制作过程中,要依据其结构特征,配以同色系饰品,如:腰包、围巾、流苏等。而西装服饰的制作过程中,要结合其严谨的风格,搭配与之相应的腰带、领带、衬衫等。可以说,不同的服装结构,对于饰品都有着特使的要求。因此,在服装饰品工艺的选择上,应该结合服装的结构特征,符合其文化理念,搭配与服装想适应的饰品,形成完整的服装。

(3)服装结构对图案工艺上的影响

服装的色彩艺术上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服装的设计过程中,通常为了提高服装的色彩性、生动性,需要搭配不同形状、不同色彩的图案。不同的服装结构对于服装的图案工艺,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例如:传统性的服装,尤其是对襟服装,需要配以刺绣图案的工艺,或是以传统的花样、祥云图案来进行搭配,才能够将东方文化的内涵、风韵充分的展现出来,以传达一种欣欣向荣、吉祥如玉的一项。而运动类的服装,由于较贴近人体结构,因此舒适性要求较高,在图案工艺中,通常采用胶黏或印制图形,来彰显出运动主体。

(4)服装结构对面料工艺上的影响

除了上述内容,服装结构对于服装的面料工艺的影响也较为显著。不同结构的服装,其面料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婴儿服装主要以柔弱的棉质为主,而成人睡衣要求面料较为柔软、宽松,吸收性能良好;西装因其自身的严禁性,其面料需要有良好的定型性,能够突出笔挺的造型效果,形成科学、严谨的生活理念。服装设计将服装面料作为载体,服装设计一旦离开了服装材料,一切设计都是空谈。服装结构对面料工艺上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服装结构并非是单一形式的存在,而是在众多因素的构成中产生,因此,服装结构与面料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二方面,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五花八门、各种时代潮流的面料层出不穷,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服装结构和面料工艺二者相互融合和影响。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已不再是仅仅具有御寒和护体的功能性作用,而是传达着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彰显着穿衣者的气质,人们要求服装的文化内涵的完美体现。因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礼仪服饰,在特定的环境下穿着定制的服装有助于提升个人魅力和出席场合融洽感,服装在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显著,人们对服装设计要求也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也让当今服装材料的科学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现代服装的结构包含了对人类工程、人体结构、当下审美观念、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性的科学研究,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为人类在生活中创造更为舒适完美的服装打下了基础。服装是一种将设计学、结构学、美学、色彩学、艺术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的制作工艺。一个时代的服装,通常能够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时尚气息与文化内涵。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的结构直接决定着服装的造与整体框架,而服装造型决定着服装的色彩搭配、饰品搭配、面料选择、制作工艺。要想体现出服装独特的造型感,艺术感,还需要将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融为一体,进行科学的、合理性的服装设计。

服装 篇4

关键词:服装模特,服装表演

随着服装业的发展与国际化,一场场国际化的服装表演秀通过各种传播媒介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美丽和高收入成为了模特头顶的光环,越来越多的女生加入模特大军,但是一个合格模特不仅仅要身材达标更要学会如何在舞台上完美的呈现出服装设计师给予服装的“灵魂”,使得服装表演和服装风格协调统一。

1 何谓服装模特

从服装模特的起源和发展来看,模特的定义就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艺术性地创造产品的广告形象”,这也是职业模特存在的真正价值。一个优秀的服装模特在具有良好的身材和相貌基础上,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气质、文化素养以及艺术修养。

2 服装模特的职业使命

服装模特的职业使命就是要以气质风度为根本,以服装为中心,通过展示的技巧,包括穿衣、步伐、形体语言、定位亮相等来最大限度地表现服装的艺术魅力和穿着效果,展现服装的灵魂,并把其独特的表现力和视觉感受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被服装所表现的内涵所感染,从而产生共鸣和震撼,这就是服装表演的目的和使命。

在服装表演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模特自身形体条件非常好,表演也很自然,但是往往忘记应该表现的是服装而不是模特自己,没有运用展示意识来引导形体语言动作,因而就难于使观众对服装产生深刻的印象。服装是表演不是选美,在这里,模特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中心,中心是所要展示的服装。因此在表演中,模特是服装灵魂的表现者,一方面要求模特对服装风格特征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要求模特对舞台环境音乐有所理解。

3 服装模特的表演艺术

服装表演艺术不仅是服装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而且是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装表演就是把服装作品发布于公众的一种表现形式。服装表演最大的美是衣服与人的完美结合,衣服只有与人体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动态静态的有机结合,才能表达出设计师作品的主题思想。

模特在舞台展示过程中,充当主角的是服装而不是穿服装的模特自己。他们在展示服装的同时也是展示自我的个性。而人的个性和气质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服装品牌设计师在选择模特时要擦亮眼睛,从众多的模特中挑选出符合自身品牌服装风格的模特。例如在2014年的Mos chino莫斯奇诺在米兰时装周发布的2014春夏高级成衣这场秀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设计师Jeremy Scott将麦当劳、海绵宝宝、好时巧克力、百威啤酒都搬上了T台,他的这场秀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服装风格别出心裁也是因为设计师选择了能够呈现出他要表达的服装风格的模特,他先从服装整体风格入手,让每个模特都搭配俏丽的短发,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设计师选择的这名模特搭配的是白皙的皮肤搭配衣服主题的黄色,活泼的短发,显得俏皮、清新和身穿的海绵宝宝图案的衣服搭配的恰如其分。从图2中更能看出设计师的良苦用心,选择肤色健康的巧克力色模特搭配用好时巧克力包装图案的礼服,衣服和模特相呼应达到了绝佳的效果。而且还有政要的一点是她们的妆容也是按照服装风格搭配的,我觉得属于清新裸妆,年轻的好肤色与活力呼之欲出。

4 服装模特怎么把握服装风格和表演风格的统一

在服装表演的过程中,设计师作为表演秀的总策划者要对于模特的表演风格和服装风格要整体的看,切记不可分割,否则就会模特跟服装就会各说各话,让观众不知所云,产生混乱感。无论是外国还是我们中国,在着装的美学观点上历来要求达到人即衣,衣即人的最和谐最融洽的状态,即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普通人在购买衣服时也会挑选和自己气质相符的服装款式类型,不然会觉得自己穿了一件别人的衣服,感觉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很不舒适。一名服装模特仅有良好的形体外貌条件和只学会了表演动作是不够的。服装千姿百态,设计师在设计每一件服装时设计理念都是不一样的,想要表现的服装内涵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设计师要给与模特明确的指示,要和模特进行良好的沟通阐述他所设计的服装要展示的重点是什么,需要达到的理想效果是什么样的,这样模特的就能从确定了服装风格中把握自己的表演。

5 结语

由上述章节可见服装表演是一门综合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时尚界,这使得模特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模特们想要提高自身表演水平,这就需要模特在T台走秀时,把要扮演的服装角色定位准确并且仔细品味每一件服装的物性熟悉和理解表演用的音乐灯光等及其它道具寓意,再融进自己对服装的理解和自身的表演特点,尽可能地使每一套服装在展示中,既符合服装的风格,又体现表演者的自身魅力。

参考文献

[1]顾晓晴.浅析时装表演中的综合艺术[J].神州,2012,12(10):194.

[2]张恩义.谈服装表演艺术的内涵[J].东方青年·教师,2013,13(21):243.

[3]江闻.微探服装表演艺术的特点[J].东京文学,2011,29(4):86+85.

[4]石园.论服装表演的社会传播与功能[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9.

服装美学 服装设计的宗旨 篇5

既联系着社会学、生理学、心理学、民俗学,又联系着经济学、历史学、伦理学,最重要的是艺术学,尤其是美学。

2.服装设计的审美与适用价值?

由于服装设计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和规律,因而在服装设计中也有独立的宗旨,这就是既要突出表现服装的审美价值,又要考虑到服装的适用价值。

服装设计宗旨也就是站在这两个基点上(当然基点并非全部根据,还有考虑到经济,并非体现设计师的鲜明个性。)

3.何为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在欣赏美、创造美的活动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

它是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又是在人类长期的审美实践是基础上形成的。

审美意识的含义相当复杂,但是有一点很清楚,那就是它是人类的一种精神现象。

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人本身的自然属性,人本身对服饰形象的一种自觉不自觉的审美需求。

4.服饰形象个性特征的审美落点?

论服装材料发展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篇6

关键词: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影响

服装设计思想是通过服装材料来体现的,服装设计的发展与服装材料的改革创新息息相关。人类从原始社会简陋的天然服装材料发展到人工制作的天然纤维再到引入新科技的化学纤维,一直致力于寻找创造更舒适、更实用、更美观的服装材料,伴随服装材料的不断突破,服装设计也推陈出新,不同特点的服装追随着时代的脚步,满足了人们对于衣着的物质的需求。

一、原始社会服装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原始社会,人们为了避免大自然的伤害,开始遵循着本能去包裹自己。如何才能找到适合人类身体的服装材料?在不断探索和失败中人类获得了经验,发现可以制作成服装的材料:兽毛皮和树叶。破开三个洞,露出头和胳膊就是最原始的服装设计。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着装开始了从实用向美观的探索,用磨细的兽骨进行简单的缝制,让服装更加贴合身体,再用兽骨或是贝壳之类的天然材料作为装饰品。人类用能搜寻到的美装点自己,在缓慢地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服装”这一概念和文化。但可供选择和使用的服装材料是极其有限的,服装自身的实用性和欣赏性也是极其有限的。这个阶段,人类服装设计的发展是单一杂乱的,没有具体的设计理念,在粗放的造型上进行简单的修饰,与其说是设计不如说是遵循畏寒和爱美的本能的驱使对服装材料进行改进。

二、天然纤维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开始拥有更加健全的心智以及更加发达的感知能力。伴随着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的形成,人们逐渐摸索用新的材料来制造服装,将采集到的野麻纤维搓捻成麻线,然后再织成麻布,这样做出的服装无论从实用性还是美观性上都大大超过了原始的皮毛和树叶。

农业和手工业日渐走向成熟后,公元三千年前的印度发现了棉花可以作为服装材料,公元两千年前的中国开始使用蚕丝作为服装材料。著名的丝绸之路开启了服装发展史上意义重大的贸易往来,人类通过交流扩展了服装材料的使用范围,至此,棉、毛、麻等天然纤维成为了服装设计的主原料。人类运用更加易于加工的材料开始尝试研究更好的服装款式。在服装材料变革的基础上,人类开始拥有了完善的服装文化,服装设计至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三、化学纤维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1664年,一个名叫罗伯特·胡克的美国人看到蚕吐丝做茧后得到启发,首先提出了“人工合成类似桑蚕做茧的胶体物质应该是有可能的”这一大胆设想。随着手工业的成熟和新兴化工业的发展,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生产出粘胶长丝开始,各种化学纤维相继问世,结束了只靠天然纤维作为主要服装材料的历史。

此后,世界各国文化和物质的交流渠道急速扩张,不同服装材料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服装材料的变革影响了服装的外观设计和服装的应用,人们更注重服装的舒适性、耐用性。人们开始创作设计适用于不同生活领域的服装,比如运动装、泳装,服装材料的透气防水功能为服装设计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应用空间。

四、新型化学纤维材料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随着纺织工业发展和化学纤维的应用,服装设计的理念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人们从使用过程中认识到各种纤维的不足。化学纤维的制造商开始利用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的互补混合提升化学纤维的性能,化学纤维连同天然纤维一起被设计者广泛采用。

不同于天然纤维织物的单一风格,化学纤维材料表现出服装复杂多变的风情。如粘胶纤维织物光亮、重垂;涤纶织物挺硬、坚实;腈纶织物丰满、蓬松;锦纶织物暗淡、呆板,这些全新的特色通过再加工使其演绎出服装五彩缤纷的色彩。在不同质地的服装材料基础上,服装设计者拥有了更多的构思,展开了服装设计的新纪元。

服装作为一项生活必需品,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直不断变化更新,记录着生活的特征,我们可以从服装风格款式的变更中探索社会生活的发展变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服装材料的探索并没有停止,服装设计理念不断打破传统的局限,每个设计师更加肆意地展示个人的风格,新型材料的层出不穷也将带来服装设计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淮,杨瑞丰.服装材料与运用[M].沈阳:辽宁科技出版社,2005.

浅析杂技服装与生活服装的区别 篇7

随着时间的流逝, 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审美追求更趋向于多样化, 这一趋向必然影响到服饰的革新演变, 各式各样的服装层出不穷, 不断创新, 但值得关注的是:传统民族服装结构、款式相比较变化不大, 即传统服装基本的款式用料显得相对固定, 例如:中式装选用棉质或丝绸缎料, 领式为汉式立领的, 本布打布扣结, 衣侧双摆开叉缝.男对襟上装, 女偏襟上装或袍。在工艺方面要求, 例如西装内侧要配胸衬、纳衬、垫肩.套里衬等用衬考究, 工艺制作精细。总之服装的程式是历代工匠不断创造的结果, 同时也是为后人进行创新打下了基础。

杂技舞台表演服装截然不同于生活着装, 生活着装, 除了讲究实用性之外, 还要讲究适应性, 即这一服装是否适合某一年龄段人们的广泛审美需求, 而杂技舞台表演服装, 需要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展现无限的生活内涵, 担负着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 即要阐释时代的精神与生活的真谛。舞台服装设计师需依据杂技节目所需表现的情感意蕰, 表演的动作要求, 以生活服装结构为原型, 变形、延伸、修饰等多种手法进行创新, 也可借鉴其它门类的艺术形式, 以此丰富自身的内涵与表现方式, 创造出新的意味。因而, 从某种意义上讲:杂技舞台表演服装是生活服装的超脱与延展, 甚至是夸张化的演释, 它讲究的不是实用性, 而是基于这一特征的综合性、艺术性、包容性, 这一特征是其他的服饰难以替代的, 因而, 这一服饰在舞台经验的不断演变中, 已渐渐形成自身独具的风格与语言, 也就是形成富有个性的艺术样式。例如《灯偶》中小偶人--杂技小演员以偶人化的动作表演, 由于木偶表演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木偶的动作自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形态。形成一种“偶趣”、“童趣”的表演风格。那么杂技服装的配制, 就不能脱却这一表演特性, 而肆无忌惮的发挥, 应与这一特征紧密配合, 达到和谐统一的整体, 构成舞台美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直接与演员共同演绎, 创造了一个个崭新的舞台艺术形象。同时又依赖于杂技舞台表演这样一个特有的空间, 来展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杂技表演由于其自身特有的高度夸张的肢体动作, 对服装的款式和材料质地上有特殊要求, 与生活着装必然形成较大的差异。由于杂技表演的高运动量, 其材料要求除了坚韧耐伸拉之外, 还要适应其表演技巧的充分发挥, 即其构成的适应性, 款式的设计既要着眼于演员的身段、风度, 同时, 还要与表演风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表演时服装的舒适性、安全性是工艺设计必须首先考虑的内容。如果说服装款式是基础, 材料是主体, 色彩是砖瓦, 要成就一个好的杂技节目服装, 就必须反复观看节目表演, 揣摩理解节目实质内涵, 准确体现总导演的主题思想, 美妙传达美术设计的构图色彩, 配合灯光等舞台美术各部, 以至找出一个最佳契合点, 才能制作出完美的杂技表演服装。

杂技舞台艺术表演需要强调形体造型, 因而, 服装的配搭必须为这一形体的展示锦上添花, 即所设计的服饰不仅有助于这一形体最大限度的展示, 同时又能较好地传达出这一形体构成的意蕴, 形成和谐贴身的一体。例如:杂技《绸吊》, 需要演员在空中完成表演的高难动作, 似鸟儿在空中旋转、翻腾、飘飞等等。要适应这样高度夸张的肢体动作并完美体现舞动身姿的柔美与飘逸, 服装工艺设计材料上选用伸缩性强的白氨纶布做紧身衣裤, 以至展示矫健如飞的形体美。女上身单边露肩, 袖用薄纱做变型的喇叭袖, 腰间配燕尾式的裙饰。空中旋转翻飞的动作恰似中国国画的泼墨浓彩, 既写意又写实, 给人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在工艺方面要求制作者根据杂技演员在空中表演的动作幅度大的特点, 在氨纶布的缝制中, 以缝制服装背部拉练为例, 需要截取43cm实际拉练的拉位均匀的分部缝制在40cm的氨纶布上。一般位差在2.5cm至4cm之间 (根据肢体动作的幅度) , 缝制氨纶布服装也有讲究, 这跟氨纶布的横向、纵向伸缩性很强有关, 不能用平缝针缝制, 要用四线锁边机缝制。这样缝制出的紧身衣裤不爆线, 富有弹性又很平整, 因与氨纶布经纬相互吻合, 其结合就显得更为紧密, 更加结实牢靠。

现今的服装在款式、布料、饰品、辅料上, 包括制作工艺, 在保留传统服装程式的一面的基础上, 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杂技舞台表演服装也在探索中求发展、创新中求生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新技术的推进, 杂技艺术肯定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这一变化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但我们可以预想:葆有杂技所特有的那一基本元素, 即惊险、高难度、魔幻、神奇等等, 是难以改变的, 或许, 杂技还会与更多的艺术杂交, 如魔术、戏剧、舞蹈等等, 在相互交叉、揉合与演变中形成更多元、更具美感与冲击力的视觉享受。杂技舞台服装的配置就要考虑到这些艺术元素的渗透与组合, 有一点我们不容置疑:杂技舞台服装将随着杂技艺术的演变而演变, 它的存在与发展将永远是杂技艺术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新技术的推进, 杂技服装发生着很大变化, 人们的审美追求更趋向于多样化, 这一趋向必然影响到服饰的革新演变, 各式各样的服装层出不穷, 不断创新。本文针对杂技表演服装与生活服装进行比较分析, 最后阐述了杂技表演服装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杂技服装,生活服装,比较分析,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李彦.杂技服装创意与表现[J].杂技与魔术, 2005-06-18.

浅析服装色彩对服装的心理暗示 篇8

关键词:色彩,服装,心理效应,情感特征

在我们这个大千世界里, 形与色构成了这个世界, 特别是视觉世界的外观。而就人的感觉而言, 在形与色二者中, 色彩往作先声夺人。特别是色彩鲜艳丰富的事物, 它们让人的视觉能够前先产生直接而义强烈的影响因而, 我们常常用“形形色色”、“五彩斑斓”等来形容这个世界, 及其还有所谓的“先看颜色后看花”, “七分颜色三分形”的说法, 都描述色彩在人的视觉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在服装美学中, 服装的美包括款式美、色彩美、工艺美和人之美。其中, 服装的色彩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媒体的介质, 其影响力和感染力远比款式造型因素要大得多。因此, 作为服装感知的重要因素, 色彩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们的情绪及行动, 反之我们也能通过服装色彩来表达情感。

1. 色彩心理学在服装上的运用

心理学家提出了色彩与人类心理关系的理论: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时, 除了能直接地感受到色彩的视觉刺激外, 在思维方面也可能产生对生活经验、环境事物的联想, 进而左右我们的心理情绪, 这种反应称为色彩的心理感觉[3]。

1.1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意义

我们可以了解一种色彩的感觉倾向。当我们受到色彩的刺激时, 通常会回忆起某些与这些色彩有联系的事物, 同时将所得的感觉加以整理,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在其中, 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心理情绪, 这就称为色彩的联想。色彩的联想是通过过去的经验、记忆或知识而取得的。人们对色彩的联想虽然会因为年龄、文化背景、地域等因素而存在差异, 但是却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

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 但同时, 一种颜色通常不只含有一个象征的意义, 所以对于不同的人, 对同一种颜色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诠释或产生不同的联想, 如红色既象征热情又象征了危险。总之, 就心理方面来说, 当我们看到某种色彩, 心理产生了与之对应的情绪, 使我们产生喜爱、厌恶、凉快、温暖, 或者轻快活泼等感觉。而这些感觉有些是相同的, 有些则受到年龄、职业、文化背景、性格、情绪、民族风俗、地域、环境、修养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存在差异的。

1.2 色彩的情感特征

色彩只是一种大自然的自然现象, 但我们却能从其中感受到色彩所要表达的情感, 阿恩海姆指出, “色彩能够表现感情, 这是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色彩能让人们通过视觉而引起心理联想, 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界中, 凭借着多年的视觉经验, 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发生一定的碰撞时, 就会使人们读懂色彩所要表达出的情感, 并且产生共鸣。如红色, 之所以使人激动、活跃, 充满刺激, 是因为它使人们联想到火、血、革命;绿色使人们有了回归大自然的感觉;黄色给人一种安静和愉快的意境;蓝色则代表着深沉、宽广, 并且有时会令人产生抑郁和悲哀的情绪。

但这种联想是经验性的, 并且也不是唯一的, 一种色彩究竟能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不仅因人而异, 还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例如新娘的婚纱, 在中国的传统是大红色, 但是在西方, 却让新娘穿上白色婚纱以表示其洁白无瑕, 并且按照西方习俗只有第一次结婚的新娘才能穿纯白的婚纱。

1.3 服装色彩具有强烈的心理效应

脱离了色彩的款式和工艺是引不起视刺激的, 首先, 服装色彩的视觉过程具有第一时间性, 它是个流动的过程, 由环境到个体, 由远到近, 由色到花, 由中心到四周, 由整体到局部, 是在视觉的第一时间就出现的。走在街上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款式和工艺, 而是服装色彩与环境的协调效果带给我们的感受。之后, 近看到的是服装花布面料中的花形与色彩、色彩设计的局部组合等, 最后才是款式与工艺。这是视觉规律, 这种先人为主的视觉过程及其效应使色彩成为服装美的核心条件。其次, 色彩有固有感情, 有象征、偏爱、共鸣等, 这些因素在服装色彩上的体现不只是使人的视觉得到强烈的刺激, 更重要的是它们使人的情感和心理受到强有力的冲击, 产生比款式和工艺要大得多的情感波动和心理触动, 这样的情感效应和心理效应让人们不能不对色彩的反映最灵敏, 也因此服装的色彩要比款式和工艺更容易调动情绪和触动情感, 更容易引发强烈的心理反映、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 色彩在服装美的视觉和情感方面占有核心地位。根据色彩学的心理效应进行分析, 可以把服装色彩的心理效应归纳为三点。

1.3.1 情感性

同样的色彩运用在服装中,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 将会有着不同的内意和诠释。如中国人对红色和黄色特别有好感;紫色在西方宗教世界中, 是一种代表尊贵的颜色, 大主教身穿的教袍大多采用了紫色;但在伊斯兰教国家内, 紫色却是一种禁忌的颜色, 不能随便乱用。这个色彩和心理联想的理论对设计师来说很重要的。如何的选择色彩, 以及配合所在地区的文化历史背景, 使色彩能更加完美的诠释服装的内意, 是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所必需的技能。

1.3.2 季节性

季节色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在进行服装配色时, 直接提取大自然中的不同颜色相互搭配的运用在服装中, 使服装具有回归自然的情感特征, 并且随着大自然不同季节的颜色运用, 使服装呈现出不同季节的感觉;第二个是指以服装的色彩来迎合人们的心理状态, 例如在冬天, 人们的心情是希望温暖的, 因而低调的、安静的、暖色调的色彩在冬季服装中很常见。

1.3.3 色彩与服装的和谐统一

服装之美除了单纯的美学因素之外, 还要受会人的影响, 也有具有社会美的一面。[1]因此, 服装的色彩除了本身颜色之间的配合要达到和谐之外, 还要与穿着者身体、周围环境等取得和谐, 这样才能得到整体的和谐。

首先, 人由于肤色不同, 适合穿着的服装色彩也有所差异。正确协调服装与肤色的关系, 可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其次, 不同体形的人对色彩的选择也应不同。恰当的色彩搭配能使人的体形增加美感。此外, 不同年龄的人对色彩选择也应有所不同。儿童服装色彩往往亮丽一些, 显示出儿童的活泼和天真;年轻人对流行的东西态度最为积极, 他们的服装色彩应该时髦、热烈, 同时也很宽泛, 显示出年轻人的生机勃勃;中老年人的服装色彩应该趋向端庄、典雅, 以显现他们的沉稳干练。

2. 服装色彩对服装的心理暗示

2.1 服装色彩对服装审美心理的暗示

服装的审美心理是指人们看见服装的造型以及颜色, 从这其中所领悟到的情感上的愉悦的一种心理感受。服装审美心理一个受多种情感共同作用的一个复杂的过程, 正是因为服装的审美心理是一种多重的感受, 所以它具有以下的特点:[3]

(1) 服装审美心理是人们对服装的客观美的能动的反映;

(2) 服装审美心瑚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3) 服装审美心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 服装审美心理具有对对象的依存性。

服装的审美心理与色彩的产生以及色彩所带来的情感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是有色彩的动物。这是因为人不仅能识别色彩, 而且还能合理的运用搭配色彩使色彩与人体和谐。色彩是服装最重要的组成, 法国著名的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曾说过:“我创作时最重视颜色。”服装的色彩丰富多样, 不仅能激起人们不同的联想, 并且还能体现穿着者的自身个性、使人体的外观更美, 弥补了身体缺陷。这也是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一种形式。一般来说, 服装色彩心理特征具有一些共性, 例如见到绿色会体会到欣欣向荣, 回归自然;看见红色, 会体会到温暖, 力量, 进而使人兴奋;就男士正装来说, 服装的颜色要尽量使用暗色系的以体现男人的的庄重、威严;而女装的颜色则应注重体现女性的柔媚、善良;青少年服装常用一些亮度高、纯度高的强烈颜色来表现年轻人的活力;中老年服装则多用灰度偏高、典雅柔和的颜色来体现沉稳。

2.2 服装色彩对服装标志性的暗示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服装的色彩也有着它自己的标志作用, 它使人们第一眼看到这个颜色心理就自然的联想到某些职业。服装色彩的标志性是一个长期的、被人逐渐作接受并且牢记的过程, 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 服装色彩的标志性是一个长期过程, (2) 作为标志性服装的色彩必须简单, 明亮。例如环卫工人穿的橙色服装, 橙色既具有了黄色的醒目强反光, 同时也具有颜色体系里最暖的颜色——红色, 这样就能捕捉视觉上活动最快的颜色。这样, 既对环卫工人的心理有暖的暗示, 同时也使环卫工人更容易被辨认出来, 减少了工作时的危险;再如当我们看见白色的大衣, 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就是医务工作者, 而白色也使病人能静心的休息;蓝色是一种沉着的颜色, 不仅能刺激眼球, 同时也可以让人冷静, 尤其是面对危险电力负荷的大型机械的工人, 特别需要这种冷静, 所以当我们看见蓝色的服装, 首先想到的就是工人。

2.3 服装色彩对社会心理的暗示

服装色彩具有一定的社会象征性。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 赋予了色彩不同的意义, 这并不是视觉美学, 也不是传达某种情感, 而是色彩对社会意识形态的象征性。[4]在中国的古代就有以色彩象征权位的传统, 例如黄色是帝皇的象征, 普通的老百姓是不能使用的。在现代, 人们选择服装颜色不再受众多的限制, 但是人们还会根据当时的社会时势来选择服装的颜色。当中国的人造卫星上空时, 人们对“宇宙色”、“太空色”趋之若鹜;90年代,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 服装的色彩也趋向于森林色、海洋色、沙滩色等这些自然的色彩。总之, 服装反映了出了每个时代特有的意识形态和精神状态, 而服装的色彩正是对这些意识形态和精神状态最直观的表现。

3. 色彩心理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3.1 色彩心理暗示在服装设计中的影响

色彩是时装设计中应该考虑的第一要素。当人们观察服装的色彩时, 色彩最先闯入人们的眼帘, 它迅速刺激人们的视觉器官而形成色彩感觉并且能左右人们的心理、情绪, 使人产生与之相应的各种感情。可以说, 在人们他设计出的像万花筒般变幻的色彩和图案更是令人叫绝, 对服装的视觉感知和欣赏的过程中, 色彩信息的传递速度最快, 对情感的表达最深刻, 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最多, 最具美感诱感力。

3.2 色彩心理在服装设计中运用举例

服装的色彩是一门抽象的语言, 不同的色彩语言可以使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通过对色彩心理视觉规律和色彩视错觉的利用, 可达到肤色、体型、场合与色彩美的整体统一, 实现服装色彩的和谐美与个性化。所以对一名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来说, 如何正确的利用服装色彩的心理, 在服装设计中过程中正确、清晰地表达出设计意图, 是至关重要的。和谐的色彩使人积极、明朗、轻松、愉快, 而不和谐的色彩使人消极、抑郁、疲劳。色彩是服装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

法国著名的时装大师皮尔·卡丹曾说:“我创作时最重视颜色。”高田贤三最擅长玩弄服装色彩, 他被誉为时装界的“雷诺阿”, 更被称作“色彩魔术师”, 他对于颜色的敏锐度非常精准, 他可以把色彩鲜艳亮丽的红、绿、橙、黄、紫等高饱和度的色彩直接用在同一件服装上却不显的纷乱, 拿捏出各色彩最恰当的释放比例, 又不流于俗丽, 整体上给人鲜快明朗的感觉, 这个分寸着实不易掌控, 这也足以证明高田贤三对色彩心理的深刻理解。

华伦天奴专为女性设计高贵奢华、美艳灼人的时装, 大红色调是华伦天奴的标准色, 因为设计师认为红色最能吸引人的眼球, 纯正的大红色富丽华贵, 傲气十足, 独特地展示出华伦天奴纯粹和完美的设计理念, 很好的抓住色彩的心理语言。

结语

今天, 色彩的心理暗示不仅仅只具有其本身的意义, 而是被人为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含义, 己经从简单的展示延伸到具有更多内涵的因素, 所代表的时代的烙印已经渐渐消失, 我们应从服装中色彩的心理暗示入手, 结合实际的考察, 通过综合的设计理论来阐述自己对色彩的理解, 只有熟知色彩的心理效应与服装的关系, 才能使服装配色不但能适应人们的心理需求, 还能准确表达出服装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当歧.服装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2]贾京生编著.服饰色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服装 篇9

一、统一服装更符合法规的规定

《劳动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教育法》第三十三条:国家保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十九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根据法律法规的原意应该发的是“工作服装”不是“服装费”,由“服装”变成“服装费”是对政策落实的淡化。环顾其他行业,如:公安、工商、税务、医务、邮电、交通、城管等等,也是由国家配发工作服装,他们似乎不存在发“服装费”,职工自己去买服装的情况;也不存在地区差异的问题,全国各地的制服都一样。因此,若盯着“服装费”其实是舍本逐末,应该只谈“服装”不谈“钱”,因为这样更符合法规的规定。

二、统一服装更符合日常工作的需要

一是规范课堂着装的需要。有关体育教学常规中都规定体育教师必须穿着与教学相适应的运动服装,由于当前没有统一服装,体育教师各穿各家衣,不像“正规军”更像“游击队”。只有统一服装的款式、标识,才能谈得上真正的规范着装。

二是规范管理工作的需要。现在的中小学规模大,学生多教师也多,学生与教师相互之间不认识是常见现象,而像大课间、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等群体活动中的管理是不分班级的,体育教师如穿着统一的标志性服装更有利于管理。

三是规范体育教师自身行为的需要。个性化的运动服不具备代表性,站在课堂上是教师,离开了课堂就是个普通人。若穿着统一的标志身份的运动服装,不管是在校园里还是到社会上,走到哪里大家都知道你是个教师,其言行举止就会受到公众的监督。教学是不是认真、有没有“放羊”,领导一看就知道;行为是不是文明、语言是不是粗鲁,群众一看就知道。所以说,统一服装就像孙悟空的“紧箍咒”,既是“标志”也是“约束”。

三、统一购置更符合各方利益的需要

一是可以让体育教师得到更多实惠。当前部分教师是拿购买运动服装的发票去报销,这属于单件采购,价格随行就市;但如果是学校团购,就可以打折,相对而言就实惠一些。如果能成千上万件地统一购置,花同样多的钱,肯定能买到更多的或档次更高的衣服,无疑能使广大体育教师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可以让教育部门摆脱“服装费”的困扰。“服装费”不仅是体育教师的困扰,也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难题。在物价见涨的形势下,若不能及时调整发放标准,“服装费”就成了“鸡肋”,会招致广大体育教师的不满;若调整,对于依靠财政拨款的教育部门来说,自己说了还不能算,要等政府审批才行。如果实行统一购置,势必要进入政府主导的招投标体系,这就使“服装费”由部门政策变成政府行为,既减轻了教育部门的经费压力,也便于政府监管。此外,大家知道服装制作的批量越大,单件的成本就会相应地降低,对于服装工厂来说,也乐意接受大批量的订单;对于政府来说,从工厂直接定制比从市场采购的成本又会降低许多,长期而言也会降低政府“服装费”投入的总量。所以说,统一配置运动服装,是一举多赢的好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服装 篇10

家纺即家用纺织品, 又叫装饰用纺织品, 与服装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共同构成纺织业的三分天下。作为纺织品中重要的一个类别, 家用纺织产品在居室装饰配套中被称为“软装饰”, 它在营造与环境转换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些年国外家纺行业的发展遇到瓶颈, 各大品牌相继陷入困境。而相对于国外家纺品牌的不景气, 中国家纺市场更显得欣欣向荣。为此, 国外家纺品牌纷纷入驻中国。本来就异常激烈的国内家纺品牌的竞争, 又恰逢“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关键年, 国内各大家纺品牌该如何度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013年呢?理论研究表明,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发展为工业总量扩张提供了低成本的途径,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越发达, 纺织服装工业经济的市场辐射范围就越广, 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也就越大。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对家纺服装市场的影响

家纺品牌同质化现象和山寨之风的盛行导致消费者难以抉择, 更影响品牌的辨识度。在众多品牌都倾向于欧式风格的时候, 走自己品牌的style对家纺企业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国内的家纺行业发展中, 有这样一支力量不容忽视, 那就是雨兰家纺。雨兰家纺一直以来以江西青花的独特产品资源化、以经典内涵的生活方式化, 以青花千年的感情抒发化, 打造以延续和发扬的中国文化家纺定位。在品牌辨识度上为家纺企业树立起了典范。

三、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横向产业链以及相关产业的关联度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横向产业链以及相关产业的关联度。

1、商务功能与专业市场嫁接, 发展商务专业市场

加快传统专业市场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商务、网络、物流、品牌、设计等新经济。通过专业市场产业拉动现代物流和商贸产业, 衍生出新的创意产业, 带动新兴产业, 引发乘数效应。

2、会展经济与专业市场嫁接, 发展现代服务产业

商贸型楼宇、会展业综合效益高、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较强, 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

3、楼宇经济与专业市场嫁接, 发展商业地产产业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按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 把楼宇经济和商业地产与专业市场的发展结合起来。

4、创意产业与专业市场嫁接, 发展品牌时尚产业

创意产业是专业市场业发展的内涵延伸, 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平台, 成为“品牌时尚中心”或“购物旅游区”。

目前, 很多人认为,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已经是“三不像”业态, 既不像批发市场, 也不像零售卖场, 更不像写字楼的商业中心。其实, 批发市场本身就是中国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过渡性产物, 从市场的外形看,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到底像什么已经并不重要, 我们关心的是,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经过近30年的变化和发展, 其产业链的资源聚集和凝固已经成为专业市场宝贵的资本, 专业市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等成为做好任何商业的基础。

四、小结

1、“新市场主义”的启示

传统的专业市场主要围绕产业开展经营和管理工作, 生产决定市场。如同资本市场一样, 传统的资金是围绕生产来进行的, 有多少产品就需要多少资金, 但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衍生, 资金已经脱离生产而独立运行。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纺织服装专业市场产业链已经开始由基于产业阶段逐步向游离于生产产业之外而成为行业新的主体。

2、新市场模式的变化

随着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迅速发展, 人们早已经不能够满足传统的专业市场运营和管理模式, 一些新型市场的创新模式构成了当今纺织服装专业市场靓丽的风景: (1) 新商业业态, 上海服装城——让升级版奥特莱斯成为纺织服装专业市场的新业态; (2) 新运营模式, 上海世贸商城——让买家驻进市场, 改变了买卖双方的基本位置; (3) 新产业形式, 上海鹏欣家纺产业园——把产业园建在了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心城区, 使专业市场不再是车水马龙的叫卖场所, 而是第五大道平台; (4) 、新商务业种, 义乌国际商贸城——采购商不一定非要到市场, 电子商务成为新的选购方式; (5) 新虚拟形态, 阿里巴巴网站——做生意不一定非有建市场; (6) 新物流平台, 由深圳华南城集团投资建设的铁岭东北物流城——不一定非叫专业市场, 但是却具有专业市场功能, 现代物流成为新的批发形式; (7) 新地产投资, 由浙江铁牛集团投资建设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是市场带动地产还是地产带动市场, 建设完了才能懂; (8) 新时尚功能, 北京鹏润时尚中心——是批发市场, 是零售商场, 是时尚中心, 招商以后才知道。

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我国家纺行业形势良好。2011年家纺行业1548家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097.65亿元, 出口交货值539.11亿元, 实现利润总额122.40亿元, 产销率达97.97%。2012年上半年, 全国家纺出口保持平稳增长, 出口额达100.5亿美元, 比纺织品服装出口总体增幅高7.2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服装类纺织品消费约占总量的65%, 家用纺织品消费仅占23%, 且家用纺织品的人均消费所占消费性支出还不足1%。从国内外家纺用品消费的现实差距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看, 中国家纺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大家纺”格局和“软装饰”文化的建立以及家纺行业低碳环保的趋势, 加速了我国现代家纺产业的形成、完善与提升。“十二五”时期, 家纺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引导消费, 积极扩大内需;创新渠道, 促进企业做强做大;提倡家纺文化, 加强品牌建设;优化产业布局, 促进梯度发展;整合资源, 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强人才培养, 夯实强国基础;践行低碳环保, 实现可持续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平台, 创造良好产业环境。

摘要:通过家纺服装市场在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在产业链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且结合现今市场经济下服装设计开发等方面的描述, 阐明家纺服装专业市场与传统服装市场之间的关系。

服装 篇11

关键词:中职学校 服装教学 服装企业 校企合作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摆在所有职教人面前的崭新课题,服装产业对中职学校服装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只有积极顺应产业需求,吐故纳新,中职学校服装教学才能改变生存状态,重新占领其应有的导向阵地。

近年来,作为我国老牌的轻纺基地——“长三角”,各中职学校主动出击,探索校企结合的新型关系,发挥自身“服务社会”的职能,全力配合国家在服装产业上的宏观布局,转变教学思路,改革教学方法,在与服装企业的共进退中实现校企共赢。

一、目前中职学校服装教学中仍然存在的矛盾

1.部分教学内容、方法脱离社会需求

目前,灌输式教学仍然是部分服装专业教师的主要授课方法。具体表现在,教师以一己观念取代学生的个性思考;教学时只有简单的作品展示,学生缺乏理性分析和情感体验;以教材为唯一的授课材料,忽视现实产业需求;以教学参考为唯一指导,漠视流行趋势。落后的教学观导致学生只是盲目地按照教材和教师的指引,“宅”在教室和实验室里设计、绘画,将效果服饰当作了实绩效果,全然不顾设计的作品被人穿上后的社会效果。这是典型的“以空想代替设计”。

2.教师故步自封,师资队伍缺乏创新激情

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多数服装教学人员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严重欠缺在服装企业一线从事设计、制作、营销的实战经历。近年来,职业教育系统大力提倡建设“双师型”队伍,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一线,但不少地区还是流于形式,流于文件。

服装行业是一个极具时尚色彩的产业,在遮体保暖的基础上提升的美学理念是其获得流行的魅力所在。从事服装教学的教师,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时尚敏感度、审美哲理、创新理念,始终站在时尚的最前沿。显然,那些“撞钟的和尚”是很难念好服装专业教学这门“经书”的。

二、“长三角”服装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普遍“短板”

“长三角”地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是著名的蚕桑基地,宋元时期以“黄道婆”为代表的纺织技术革新家,为服装产业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到了近代,清末状元南通张謇更是放开眼睛看世界,实施服装缝制技术培训,开中国纺织服装专业教学之先河。与此同时,以南通、常熟、常州为核心的服装产业也迅速得到发展,成为对“海派”服装产生重大影响的推动力。

但近年来,在自身的不足和“粤派”“杭派”服装产业的冲击下,这一优势正在消退,甚至消失,本地服装行业缺乏特色,日渐式微,趋于平淡。

1.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老牌服装企业的专业人才正走向后台,他们在流行意识和设计能力上出现自然的消退,面对瞬息万变的流行变化,往往不能够及时做出反应,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这导致老牌服装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长三角”中小城市新生的服装企业主要出现在近几年,是伴随着南方人力资源短缺而返乡的中小企业。这些服装企业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都在有意无意间成为“服装订单加工厂”,能“制造”不能“创造”,偏重生产环节,在研发新品和营销渠道上只能依托更大的上游企业。

2.品牌意识基本缺失

“长三角”服装企业大多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在管理上依旧“任人唯亲”,这导致管理体制的滞后,遑论品牌意识的打造。目前,中小微企业仍然是“沉默的大多数”,拳头产品很少,即便是“海澜之家”等几个极少数大型企业,在全国的影响力也有限。对于一些急功近利的企业来说,仿冒、抄袭、改良是他们赖以暂时生存下去的救命稻草,这种不良基因还有扩大的可能。如此下去,企业的发展前途实在堪忧。

3.资源配置短缺失衡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缺憾,导致了行业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更多的企业将眼光盯在生产和销售上,忽视了管理和创新。这种舍本逐末的行为,带来的是企业发展后劲的不足。比如由于企业缺乏对服装市场进行精细的调查,盲目上马新产品,跟风随大流,导致库存积压,资金滞流,只能动用伤人伤己的价格大战。

同时,由于企业间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小农意识弥漫,结果是“各自为战”变成了“军阀混战”。调查发现,由于企业间缺乏良性产业链,往往是一家企业就是一个“五脏六腑”俱全的小麻雀。这样的小鸟,却背负着从设计到生产到销售的各种负担,怎么能成长为翱翔九天的鲲鹏呢?

三、“校企合作”理念指导下的中职学校服装教学

1.打造高素质的服装专业教师队伍

“双师型”乃至“多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的基础保障。服装专业的特性,注定了离不开服装企业的支撑,企业的需求推动着“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具有多种途径,一是请进来,请进服装企业中具有实际设计、生产、营销经验的一线人员,让他们兼职一些操作性较强、业务水平要求较高的课程,如高级缝纫工、制版师,跟单员等,快速引导专业教师的技能成长;二是走出去,专业教师要积极走进企业,蹲点实际岗位,埋下头来,踏实学习服装行业的最新理念和前沿知识,老教师吐故纳新,新教师虚心请教,在自我新陈代谢中获取积极有益的锻炼,积累实际经验,将理论化为具体实践。尤其是在寒暑假期间,教师可以利用较长时间,系统地研究服装产业的生产运作。

南通一些中职学校积极鼓励教师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建立完善“名师制、导师制”。由知名教师带动年轻教师、带领专业学生模拟企业管理,在实际市场运作中锤炼自己。这样的教学,不仅有理论,更有具体实践活动,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endprint

2.设计高质量的服装专业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专业教材的合理的补充,“订单式”校本课程更有利于学校把握市场脉搏,切中市场需求。从现有的服装专业课程来看,它们具有理论水平高、知识结构系统化等优点,但也有滞后于时代需求、难以与时尚同步的缺陷。校本课程就应该承担起设取优点、补充不足的担子。

常州技工学校在设计校本课程时,积极深入本地企业进行调研,联系本地中小服装企业发展现状,从实际设计、生产和营销环节中,发现问题、汲取经验,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应用于教学。教学人员要走进企业,采集生产和营销、管理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侧重钻研解决现实问题。也可以将企业资深专业人员直接吸纳进教学队伍,为课程设计提供指导。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者不仅要立足“长三角”地方特色,更要放眼全球,始终站在服装产业设计前沿、把握流行时尚趋势的理念。“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唯其如此,设计出来的校本教材才能是高质量的,才是有利于学校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好教材。

3.建设良性校企合作市场调查机制

服装行业的发展瞬息巨变。如上所述,很多服装企业自身并不具备把握服装产业变化的能力。巨大的行业变化,往往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措手不及。如何突破这一行业发展瓶颈,既是服装企业,也是服装专业教学的重大课题。

错误的决策往往会让某些企业航船搁浅,甚至倾覆,正确的判断却能够使一些企业迎风飞举,甚至绝处逢生。开展服装教学的中职学校,要积极联系服装企业,由他们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采用实用灵活的形式,让服装专业教师和学生深入市场第一线,开展翔实的市场调查。通过实际调查,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现实市场的需要;使学校能够更加机动地调整教学思路;使企业能够更加准确地收集客观资料。这是一个“多赢”的选择。这样的市场调查应该是常态化的,因此必须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运作机制。

靖江中等专业学校在与新东方服饰公司的联合调查中,创造性地将学生分为几个专题小组,如根据当前“老龄化” 社会趋势,细分“50~60岁”、“60~70岁”女性服装消费特点的调查;根据乡土特色,开展“民俗图案在职业\男性\女性服饰中的体现”调查、“本地中小学校服现状和需求”调查;根据现代生活品质的提升,开展“乡村和城市家居家纺用品现状和需求对比”调查等。

“调查,分析,总结,实践;再调查,再分析,再总结,再实践”,如此下去,良性循环。“学生、教师、企业”三结合,“教材、车间、产品”三结合,“理论、实践、实习”三结合,“技能训练、毕业设计、企业项目”三结合。变消耗性实习为效益性实习,变模仿性实习为创造性实习,才能逐步形成积极意义上的“学生、学校、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依旧在“长三角”这块生命力蓬勃的土地上强劲澎湃,提升优化中职学校服装教学,努力构建新型校企结合的互赢互助关系,是推动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企业是职业学校的人才入口,中职学校是企业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两者唇齿相依,携手共进,对于“长三角”中小城市的服装企业和中职学校的服装教学而言,这是个必然的现实选择。两者携手共进,必能建立起新的服装产业格局,焕发新的风采。

参考文献:

[1]沈晶照.我国服装设计现状对高校服装教学的影响[J].艺术教育,2006(11).

[2]李莎.关于现代服装教学的思考[J].艺术探索,2003(2).

[3]周荣梅.论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8).

[4]乔洪.服装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几点思考[J].装饰,2012(7).

[5]刘琼.我国中职院校服装教学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4).

服装 篇12

目前服装设计大赛由之前的发展期进入了昌盛时期, 比赛种类繁多, 服装设计大赛除了有男装设计大赛、女装设计大赛和童装设计大赛之外, 还出现了详细分类的服装赛事, 如有婚纱设计大赛、内衣设计大赛、运动装设计大赛、泳装设计大赛、休闲装设计大赛、民族服装设计大赛、网络服装设计大赛等。不管是国际级、国家级还是省市级别的服装设计比赛, 都已经进入到被学生和在职设计师追捧的阶段。这些服装赛事必然会对我国的服装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冠名服装赛事, 提高服装企业知名度和品牌效应

虽然服装企业的知名度不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 但它却会间接的给企业带来财富, 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主要内容, 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品牌对于服装企业来说, 也是无形的资产, 在市场竞争中同样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 企业对于建立知名度, 早已不再是单纯在电视上打广告的做法, 而是结合了符合当代需求的服装赛事。专业设计大赛总会受到关注, 服装赛事本身是个充满个性和竞争力的活动, 社会大众的关注及新闻效应, 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企业与赛事结合, 避免了公众对传统广告的厌烦心理, 开辟出一条新的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途径。目前, 在众多的服装设计比赛中, 有许多服装企业与主办方合作或直接对赛事进行冠名的比赛。例如已经成功举办了七届的“浩沙杯”中国泳装设计大赛, 是由浩沙集团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共同打造的。从2003年开始冠名举办与本企业产品有关的服装赛事以来, 不断向人们传达着企业的设计理念, 让消费者慢慢的熟悉并接受了这个品牌。同时, 通过每年推出的赛事, 传达时尚的风格, 不断地保持着自身品牌的新鲜度, 正是比赛的特色提升了企业的形象与知名度, 打造出了如今“浩沙”这个响亮的品牌。冠名服装赛事, 能够为建设品牌找到新的方法, 为中国服装品牌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如真维斯集团冠名的“真维斯杯”中国休闲装设计大赛, 至今比赛已经成功举办了20届, 在服装赛事中有一定的权威性。通过赛事, 提高了服装企业在外界的影响力, 提升了品牌的市场价值, 使品牌良好的成长, 推动服装产业长足的发展。

2 为企业提供创新型人才

中国服装设计师的成长与服装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 紧密相连。在服装企业中, 服装设计师可以说是服装产品的领导者, 在服装产品快速更新的今天, 服装设计师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 建立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团队,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并不缺少具有才华的服装设计人员, 但众多的服装企业却为招不到优秀人才而苦恼, 无数拥有专业知识的学生也烦恼没有实践的机会, 他们缺少的是使人才脱颖而出的平台, 而服装赛事可以通过融合社会资源, 使企业与人才两者之间实现对接。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培养服装设计师人才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由它主办及与服装企业联办的服装赛事层出不穷, 这些赛事正是推出优秀服装设计师的最佳平台。不仅很多院校的学生, 连在职的服装设计人员都积极的参加到服装赛事中来, 对于他们来说, 他们有设计新理念, 但知名度不高, 需要这个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并向企业推荐自己, 越来越多的人才从大赛中脱颖而出。这个平台为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挖掘了优秀的设计人才, 而且赛事设置越来越完善, 除了奖项及奖金的设置外, 选拔具备条件的优秀设计师赴国外进行学习考察和专门培训, 邀请设计师之间交流互动, 还为他们提供权威时尚媒体宣传。如“COCOON杯”中国国际女装设计师大奖赛, 以“选才、育才”为大赛定位。获大奖的人员可以获得全额奖学金资助到国外学习, 选手学成回国后,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汉帛奖”中国国际青年设计师时装作品大赛, 入围的选手可加入新锐设计师沙龙, 获奖设计师可得到由汉帛集团支持, 在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举办个人时装发布会;“应大杯”时尚皮装设计大赛, 获奖者将有机会成为“应大”公司签约设计师。这些赛事从中发现有潜力的新锐设计师人员, 并通过一些方式为选手们提供了实现创意、迅速成长的环境, 将其培养成为成熟的服装设计师, 为服装设计领域培养了高层次的人才, 使他们能快速的为企业服务。服装赛事, 为提供优秀的设计人才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可以满足服装企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 为服装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 提高服装企业的转型能力

众所周知, 中国是全球服装制造业的第一大国, 虽然我国的服装企业, 占据了一定的国际市场, 但大部分都是以“中国制造”为主, 从中赚取廉价的加工费, 对于高端服装设计领域, 我国却没有与国外抗衡的服装品牌, 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远远不够。缺乏自主品牌, 是阻碍我国服装产业提高整体水平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原因。如今, 世界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服装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在这一阶段, 品牌创新、企业转型迫在眉睫。我国服装产业需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制造与创造虽一字之差, 但所具有的内涵却完全不同。服装产业由大变强的核心转变, 在于整个产业创造力的提升, 具有创新力和自主品牌, 可以提升我国服装产业的竞争力。当前, 中国服装企业也正不断的在提升创新能力和品牌发展能力上下工夫。随着服装各种赛事规模、类型的扩大, 服装赛事成为了服装企业品牌转型的催化剂, 对于服装产业的转型起到一定的作用。参赛的选手为服装企业带去原创性产品设计理念, 更新了企业的产品设计内容, 提高了服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如“华孚杯·中国”色纺时尚设计大赛, 从第一届开始, 就引入纺织原料及纺织面料开发企业, 给参赛选手提供面料。根据入围选手对服装、面料等等的要求, 提前进行材质和色彩配对的研发, 让创意与技术研发实现真正的结合。大赛的获奖作品会被重点展示, 大赛作品中的先进设计理念也应用到产品的创新开发中, 体现出从纱线到服装产品的产业链的结合。再如“欧迪芬杯”中国内衣设计大赛, 随着赛事的发展, 成为全球内衣流行趋势的发布平台, 吸引了国内国际设计力量的加盟, 将原创性设计款式用于新产品的开发设计当中, 并将优秀的参赛选手吸纳到欧迪芬国际集团的研发团队中, 壮大企业设计力量, 及时获取最新的时尚潮流信息, 提高企业设计能力, 丰富创新企业的产品。可以这样说, 目前, 许多企业在通过赛事挖掘设计人才时, 还将赛事主题与企业的发展理念融为一体, 从中吸取先进的设计理念, 借助这一平台进行新产品的创新和战略发布, 加快了企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从而成长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服装企业。

4 满足消费者需求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开放, 人们对服装产品不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需求, 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需要, 对服装美感的追求越来越明显。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消费者不再盲目地跟风, 强调自身个性化的心理日趋明显, 以服装的选择来体现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位, 从而对服装产品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商品走向市场是必然的, “顾客就是上帝”, 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也随之转变为“以市场为中心”即生产的服装产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主。近几年, 国内国际的服装市场时尚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服装赛事出现的服装设计作品最终还是要以商品的形式呈现给消费者, 设计师走向市场是必然的, 市场也需要有商业价值的设计师。并且服装赛事也越来越注重设计作品的市场性。通过一些新锐的服装设计赛事和网络服装设计赛事, 涌现出一批80后、90后的新生设计力量, 他们时代感强, 有新颖的设计理念, 作品强调突破与创新, 并能抓住市场机遇, 将创意融入人们的生活, 能够迎合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如中国职业时装设计师创意设计大赛、“瓦栏”赛事和“T达达”T恤图案设计赛事, 都是将服装设计比赛与产业链对接的赛事。“瓦栏”和“T达达”都是网络服装赛事, 它和传统的服装赛事一样, 却更具有鲜明的“后时代特征”, 它突破了地域和形式的限制, 用另一种形式实现了企业与人才的对接, 并能快速的将产品呈现给消费者。这两个赛事每月举办一期, 设计者作品的创意随时更新, 能够符合不断变化的服装流行趋势。大赛将设计师设计的作品, 交流分享, 在原创设计的基础上, 让企业客户来选择, 将选中的作品马上进行生产, 并把销售的部分收入奖励给设计师, 这样即能促进设计师的设计积极性, 也使服装企业能够及时的更新设计产品, 超高的性价比能及时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综上所述, 在我国服装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 服装赛事成为中国原创设计力量呈现的平台。随着服装设计大赛的加入, 会为服装企业提供新型的设计创新人才, 设计选手将个人风格融入产品中, 使产品具有文化认同性, 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服装产品的品质, 增加企业自主品牌及自主能力的发展, 并且赢得消费者的认同。服装赛事的举办, 对推动我国服装产业更好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怒放, 裴蓉.基于品牌传播的赛事赞助[J].市场营销导刊, 2005 (06) .

[2]赖蒂.服装品牌文化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的主导作用[J].商品与质量, 2012 (s6) .

[3]李采姣.提升中国服装产业竞争力的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 2010 (03) .

[4]许琰.中国服装品牌国际化问题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08) .

上一篇:武汉东湖高新区论文下一篇:胶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