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服装

2024-09-23

舞蹈服装(精选5篇)

舞蹈服装 篇1

舞蹈服装设计是指专门为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场所穿着的服饰进行艺术设计, 它具有塑造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作用。它能够使观看舞蹈的人们联想到真实的生活, 并认同表演者们所表现的内容。舞蹈服装设计者应充分考虑舞蹈本身的艺术要求和文化内涵、灵活运用服装色彩、款式和装饰等, 使舞蹈服装不再是简单的穿在演员身上的一件衣服, 而是一种艺术的追求。

一、舞蹈服装应充分表达舞蹈的风格性和主题思想

1. 艺术舞蹈的风格性和主题思想的体现

舞蹈根据其作用和目的, 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其中艺术舞蹈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 是由专业的舞蹈家根据对生活的体验, 各种元素的采风而进行的艺术创造, 并由专业的舞蹈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的舞蹈作品。艺术舞蹈根据不同的艺术特点和舞蹈不同风格又大致可分为古典舞蹈、民族民间舞蹈、现代舞蹈和新创作舞蹈四大类。舞蹈服装设计者在进行设计前应充分了解舞蹈种类, 体会舞蹈主题思想。舞蹈是通过演员的动作来表达情感的一种审美语言, 舞蹈服装就是语言的放大器, 演员有了服装可以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情意, 观众透过舞蹈服装可以了解人物的身份特征和民族特点以及时代和环境。比如在设计古典舞服装时要了解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 强调“神韵”, 因此在设计上一般会以轻盈、柔美、流畅、简约为主要特色, 充分体现古典舞的诗意性。在设计民族民间舞蹈服装时应了解民族民间舞蹈是创作者通过采风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 因此在设计时应遵循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 根据舞蹈的音乐、故事情节进行款式的加工。以《桃夭》为例, 此舞蹈作品属于汉唐古典舞, 展示过程中都充满了少女待嫁的梦幻气息。因此在服装设计上要充分体现舞蹈的主题思想, 突出轻盈、飘逸和简约的特点, 也运用了水袖, 在舞者抛袖的过程中, 使观众充分体会舞蹈所要表现的少女的青春、怀春和娇羞。再来就是创作舞蹈《苍狼与白鹿》, 讲述的是蒙古草原上狼与鹿的优美故事, 设计者遵循蒙古族服装的特性, 男演员选用了蒙古坎肩、腰带和马靴, 并在坎肩上绣出狼的图形, 女演员采用蒙古长袍的设计方法, 使观众能在第一时间内体会到该舞蹈作品的风格性和主题思想。

2. 歌舞晚会风格性和主题思想的体现

近些年来,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殷实富足, 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趋旺盛。随着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各种形式的电视晚会、广场晚会层出不穷:大型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如火如荼举行, 春节电视晚会、“3.15”消费者权益日、“七一”“八一”、助残日等电视晚会异彩纷呈。在这些广场晚会、电视晚会中, 舞蹈服装也是争奇斗妍。设计者在设计这些服装时一是要把握晚会的主题思想, 根据不同的晚会主题要求创作服装, 歌舞类的服装设计有时不受时代、人物、面料款式等一系列的限制, 给设计师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因此设计师可以围绕主题充分发挥想像力;二是要把握整台晚会中各个节目特性, 进行个性化设计, 以达到节目版块之间的区别;三是要把握音乐的风格性, 不同的音乐风格选择不同的服装款式。只有这样, 设计出的舞蹈服装才能够使舞台充盈起来。

二、舞蹈服装设计应注重服装色彩、面料、款式、装饰的选择

1. 服装色彩选择的重要性

一场演出大幕拉开后, 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就是服装的色彩, 它成为吸引观众视线的重要因素, 设计者应非常熟悉各颜色的运用:例如黄色代表高贵、明朗、幸福和希望;红色代表红火的生活, 给人喜庆、热闹、吉祥、热情、活泼、幸福、信心十足的感觉;白色象征纯洁、朴素、无私、明快、神圣、奉献、善良和信任;绿色代表生命、青春, 给人希望;蓝色代表着如海般宽广、深远、永恒、理智和诚实;而黑色则象征着权威、崇高、严肃、刚健、执着、内敛与创意。因此色彩的感情内涵是极其丰富的。比如在春节晚会中, 设计者运用红色、黄色等暖色调较多, 以此来表达晚会喜庆、祥和的主题。而在一些艺术舞蹈节目中, 服装色彩的运用更能体现舞蹈的主题思想, 比如舞蹈《雨中花》描述的是一群纯洁、活泼的少女在雨中嬉戏, 整个作品风格都是轻松、愉快、欢快的, 因此舞蹈服装的色彩采用了纯洁的白色, 当观众第一眼看到这个舞蹈时就能感受到少女的纯洁、神圣, 带来一种清新透亮的感觉, 也能够尽快融入舞蹈中, 这就是舞蹈服装色彩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

2. 服装面料选择的重要性

舞蹈服装面料现多以仿真丝、高弹氨纶、雪纺纱、高丝宝、皮革等材料为主, 有时也运用了仿真毛, 设计者根据不同的舞蹈艺术形式选择不同的面料进行设计。服装面料的选择要为演员的表演服务, 一定要有效的辅助演员的表演, 所以要考虑面料的轻与重、厚与薄、挺与垂、软与硬以及面料弹性对演员完成动作的影响。在许多艺术舞蹈作品中, 舞蹈动作都具有较强的技巧性, 翻、跳、旋转、控制等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时有出现, 这些技巧动作的出现不是为了展现舞蹈者能力的强弱, 而是一种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 所以设计者在面料的选择上一定充分考虑面料的性能和特点, 选用合适的面料进行设计, 使演员能够有的放矢的、轻松自如地施展自己的舞蹈动作技巧, 不用担心服装会影响艺术效果。如今设计师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舞台效果, 也使用了很多的手法进行面料的再设计, 比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中杨丽萍老师表演的《雀之恋》, 服装造型就采用了仿生法, 面料上采用的是将近十几万片真的羽毛拼贴而成, 使得服装与舞台浑然天成, 带给观众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

3. 服装款式选择的重要性

服装款式的选择离不开对舞蹈表演中角色的分析, 优美的款式是充分塑造形象美感的重要方面。设计者在进行款式设计之前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 与编导沟通, 结合剧情和音乐风格等因素, 然后设计出更具表现力的服装。设计中, 服装的长与短、松与紧、宽与窄, 前后的对称与不对称, 古典或现代都可以体现不同的角色风格。

4. 服装装饰选择的重要性

当代舞蹈服装常会强调服装的装饰功能以加强服装的舞台表现力。舞蹈服装的装饰工艺经常运用的有晕染、扎染、钉珠、刺绣、拼贴、盘花、饰钉、花饰等。设计者在使用装饰上一是要要求图案清晰, 二是装饰与服装本身的面料在色彩上要有一定的对比, 不能过于接近, 三是要注意装饰内容的准确性,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风格舞蹈都其代表性的装饰, 千万不能混淆。

综上所述, 设计者从多方面研究体会舞蹈服装设计的注意事项, 使舞蹈服装更能帮助舞蹈、暗示环境、辅助表演、表现人物情绪, 使舞台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周朝晖.《现代舞台服装设计研究》,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李咏.《舞蹈服装设计探究》, 大舞台, 2014 (01) .

舞蹈服装 篇2

浅论舞蹈教学在服装表演专业中的重要性

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1.舞蹈的定义.分类与历史.............................................1 1.1 舞蹈的定义......................................................1 1.2 舞蹈的分类......................................................1 2.舞蹈教学的必要性..................................................2 2.1 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3 2.2 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3 2.3 引导相互交流、树立协作意识......................................3 2.4 加强审美认识、提高文化修养......................................4 2.5 美感训练........................................................4 2.6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的培养.........................................5 2.7舞蹈可以塑造模特的形体...........................................5 2.8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的体现.........................................5 2.8.1 表演与舞蹈的区别..............................................6 2.8.2 秀上的舞蹈元素................................................6 3.舞蹈教学的注意事项................................................6 3.1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7 3.1.1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7 3.1.2可以利用传播媒介和教师的展示...................................7 3.2.舞蹈教学安排...................................................7

4、结论.............................................................8 鸣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4摘要

舞蹈教育可以实现学会审美、开发智能、锻炼体能等一系列美育功效,从而得出在普通中学开展了舞蹈课成为了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育让学生了解运用艺术,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接受了美的艺术及知识,让青少年不再觉得学生时代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可以体现充分自己最美。舞蹈教育进入中学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艺术教育;舞蹈教育

浅论舞蹈教学在服装表演专业中的重要性

前言

舞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仅有匀称的身材与美好的五官形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有良好气质的模特,才能烘托出服装的艺术设计之美。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表演专业教学中要着重以舞蹈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表演的感受,提高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把握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也是服装表演专业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以遵循学生身心规律,培养健美的体型与优美的线条,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激发表演专业学生对美的领悟能力和表现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唤起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来更好的演绎服装。舞蹈的定义、分类

1.1 舞蹈的定义

舞蹈作为人类最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与其他艺术有所不同,它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求形象美、动作美、流动美及造型美,通过人体的动,形象地表达人的思想内涵和广博的艺术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

舞蹈是人类一切文化艺术之母,是人体动作的艺术,是人类舞蹈文化的基础理论。人们首先做出的反映,往往是情不自禁的动作或伴有声音的动作。所以,当语言(甚至喊叫)不足以表现人的强烈感情的时候,作为舞蹈的特殊手段——人体动作——却具有鲜明而又有力的艺术表现能力。在欧美,舞蹈一词源于高地日耳曼语的DANS这个词,意即“伸展拔体”。在亚洲,日本、朝鲜都称舞蹈为“舞踊”。“踊”即跳的意思。我国古代称上肢体的动为“舞”,下肢体的动为“蹈”,配合起来称为“舞蹈”[1]。

广义舞蹈的概念:宇宙中所有以自身的形体,构成有韵律、有意境的活动或形态的事物,我们都可以认成舞蹈。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的人体动作姿态为表演手段,来表演审美感情和反映生活审美属性的艺术形式。

1.2 舞蹈的分类

舞蹈按其社会作用的不同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自娱性舞蹈;而是表演性舞蹈。自娱性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不需编排为了自我娱乐而跳的舞蹈。不是为了表演,是为了交流。在表演中也需要这种舞蹈,像都市、运动、田园等等,在表演中也许需要模特跟随音乐节奏摆动表现丰富服装。表演性舞蹈可单项舞蹈、组舞、分群舞等,以表演风格可分为古典舞蹈、民族舞蹈和现代舞蹈,而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以这些形式学习的主要是基训、民族舞蹈、健美操[2]。

众所周知,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艺术所要求的人体动作不是自然形态或单纯生理状态的,而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经过美化的极富于感情色彩的动作。所以人们把舞蹈的构成归纳为三大要素:即动作(空间)、节奏(时间)、表情(感情),其中缺一不可。空间:舞台、场地;时间:音乐,一定的时间;舞蹈的艺术特征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用身体的动作表达感情的艺术。由于这种艺术手段上的特征,也决定了舞蹈是以“抒情”见长的[3]。舞蹈教学的必要性

舞蹈讲求形象美、动作美、流动美及造型美,通过人体的动,形象地表达人的思想内涵和广博的艺术底蕴,给人以美的享受、道德情操的陶冶和思想情感的升华。表演专业学生通过有素的形体艺术的展现,可以真实地感受生活,鉴别人体举止行为和道德情操的美与丑。舞蹈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形体,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有效形式。

2.1 改善身体结构、提高身体机能

舞蹈的教学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体态和健美的形体。

进行舞蹈的练习可使肌纤维变粗而且坚韧有力,使其中所含蛋白质及糖元等储量增加,血管变丰富,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改变,使骨外层的密质增厚,骨质更加坚固,从而提高骨骼系统抗折断、弯曲、压拉、扭转的能力,加强了关节的韧性,提高关节的弹性和灵活性。使身体变得强壮有力,改变心脏本身的循环,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改善肾脏的血液供应,增加皮肤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从而加强人体的防御能力。舞蹈教学中的姿态、礼仪、柔韧、形体操、矫正操等都以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全而发展,培养健康的体魄、健美的体型、良好的姿态、高雅的气质和风度,使他们动作优美、体态矫健,使畸形不良和不正确姿态得以纠正,塑造自己理想的健美形体[5]。

2.2 形成健康心理、建立健全人格

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对于模特这一行业有许多的误解,所以摆正自己健康的心理是相当重要的。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类健康的最终标准。学校需要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和谐的个性。无形之中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所以,舞蹈训练有着许多其他教育形式所不能代替的独特功能。

舞蹈教学中的“歌表演”“集体舞”“健美操”等通过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理解,结合生活、情感的体验,用自己的肢体作为语言来抒发情感,宣泄情绪。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在学习,生活中充满限制,紧张等情绪得到宣泄的一个时机,减缓压抑情绪,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特效剂”。有实践证明当机体处于舞蹈情绪状态中时,生理唤醒水平会逐渐下降,机体的紧张状态能得到缓解。所以,情绪平衡就是心理的平衡,情绪的健全形成完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6]。

2.3 引导相互交流、树立协作意识

在舞蹈中不乏同学之间的合作,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愿意与更多同学交流的,但也有极个别相对高傲的,这些同学对于表演专业的学生的信誉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表演专业的舞蹈教案中的组合很多需要同学之间的协作。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学习中可增强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合作精神。通过课堂教学的交际活动和倡导从审美以多样化友谊促进成,帮助学生友谊中的相互接纳,彼此意识的沟通,感情的交流,使学生精神振奋,情绪愉快。增进了学生间的友谊,形成了积极团结协作的精神,友爱,信任的良好风气。

2.4 加强审美认识、提高文化修养

舞蹈的教学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它主要包括学习舞蹈、欣赏活动、创编表演。服装表演中,个人审美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拿到服装时,个人对服装的理解,用怎样的感觉演绎服装,都要依靠审美。而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审美活动是促进学生各种审美要素发展的根本途经。它的促进作用主要在于审美经验的积累和提升,使学生吸收审美文化的营养,从而内化为个体自身的人格素质,这必须通过他们身心投入其中的审美经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使学生的情感表现成为可能,而且使他们在具体的审美感受中,接受全人类优秀的审美成果。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积淀过程,它是通过不

断积累审美经验,从而促使心理结构和人格素质逐渐变化发展而实现的。

在欣赏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组织用中外著名的音乐、舞蹈、文化历史知识进行赏析活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内涵,满足学生渴望追求美的欲望,表现内心情感的需要,提高学生审美素质和文化素养。

创编表演是让学生用自己充分体现了他们智慧、情感和才能,激发学生审美的创造兴趣和热情。

[7]2.5 美感训练

美是一切艺术的本质特征,也是舞蹈与表演艺术的精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是要体现美,就要学习如何表现美。美感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眼睛和耳朵等器官感觉到美的存在,并通过他们头脑的表演达到“以美益德、以美促智”。因此,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及时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

当今社会对模特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了标准的体形和端正的容貌,不一定能完全将服装精品的美好印象留给观众,直观的美感是外在的,而更大的吸引力在于内在的精神反映。舞蹈是表现人体美的一门艺术,它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通过这些无声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感情,所以美是舞蹈的本质,失去美的特征,舞蹈与表演也就失去它本质的品格和艺术功能。在基本训练中,教师要注意用生动、形象的示范展示动作美,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活动中欣赏美、感受美的存在,让表演专业的学生在作动作时举手投足都能表现美。[8]2.6 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的培养

强调思想性和表现力的培养,是舞蹈教学的要点,也是服装表演专业的重点。在舞蹈艺术中,任何动作符号都是可变的,只有表现力是检验舞蹈优秀与否的惟一标准,也是服装表演的灵魂。在表演过程中,表现力除了借助气氛的烘托,光的运用,角度的调整,视点的切入外,模特的主观表达意识和客观情绪的流露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熟悉并挖掘各种表现手法模特需具备展现多种有表情的能力,瞬间即可表现出不同种类的喜怒哀乐,并能够基于自身的特质形成独自的风格。认识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特质是模特不流于贫庸,能吸引众多视线的决定性因素。仅仅是美并不足以形成强大的冲击力。自身涵养的体现轻浮浅露不能令一幅作品有过人之处,才是是模特的大忌。所以,拥有表现力才能与众不同。

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要迎合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才,使他们能够在人生和艺术这两大舞台上情境交融。在学习中,逐渐意识到“灵感”与“创意”的重要性,开始以开发人脑的潜力为主,在舞蹈领域尤其如此,这对的表演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影响。从过去的“苦练”、“严练”向启发灵感、提高理解能力过渡,如诺维尔所说“不要光迈舞步而要研究内心激情。”人的身体开发是有限的,但人的思想创造是无穷无尽的,强调表现力和思想性既是舞蹈大势所趋,更是必由之路。这也就是我们学习舞蹈的主要原因[10]。

[9]2.7 舞蹈可以塑造模特的形体

表演专业的学生的形体美是非常重要的,但形体美不能完全依赖先天条件,而需要接受形体的培育。舞蹈通过柔韧、力量、节奏与速度的综合训练,使人的身心在愉快中接受美的熏陶,从生理上能锻炼出匀称健美的肌肉与优美的线条,防止和矫正身体的畸形发育,有助于学生获得形体美[11]。学生拥有优美的身段、健康的身体不但可以提高防范疾病的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自信,敢于接受学习和生活中的更大挑战。

2.8 服装表演中舞蹈的体现

服装表演是最接近于生活的舞台艺术。这样讲不仅仅是指时装对人们生活中着装、服饰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模特们在台上表演服装时,为了表现服装的灵性和内涵,需要将个人良好的气质风度融于服装的展示动作中,需要将服装在不同环境中的风韵、特点表现在动作上。此时就体现出舞蹈的重要性了。

2.8.1 表演与舞蹈的区别

时装表演中的动作虽然高于生活,但不同于舞蹈。二者相比较,舞蹈的形体语言更夸张、更浪漫一些,也更丰富。时装表演更忠实于生活、更贴近于生活。舞蹈中的动作和服装,是为更好地表现舞蹈的内容服务的,而时装表演中的动作是为了表现服装,是服务于服装的。时装表演与舞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表演技能是为服装的艺术效果服务的,而不是为某个故事或情节服务的。因此,表演动作的创意和分寸的把握,都应是以表现服装内涵为前提的,都应带有明显的展示服装的意识特征。

2.8.2 秀上的舞蹈元素

在当前的多元化的社会,T形台上的表演越来越丰富多彩,设计师们不仅只是提高对服装和模特的要求,对舞台的特色编排也越来越用心,希望让世人看一场让人过目不忘的时装秀,舞蹈表演就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了,服装发布会也少不了舞蹈的表演来充实

服装,更好的表现服装

[12]。

其中有两种常见的舞蹈表演。一是开场或结束时的舞蹈表演,它时单独的作为节目出现在T台上的。表演者大多会穿着与发布会有关的服装。二是是由服装的个性所决定的,如运动装,需要活泼点的运动动作,中华民族服需要写优雅的动作,印度民族服需要印度舞动作等。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参加模特比赛时,开场舞和特长表演时,会舞蹈就会在选手中出类拔萃。模特在拿到服装后,就要把感觉进入到服装的穿戴环境中去,在心里树立起这一服装角色的最佳形象,并在表演中把握住这一形象的感觉,学习了舞蹈就使表演更加出色。只有能够艺术性地创造产品的完美形象时,才能真正体现模特职业的真正价值[13]。舞蹈教学的注意事项

对于表演专业的舞蹈教学,相对舞蹈专业教材较为简单,它的教材要针对本专业的学生,要与服装表演相联系。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的进行。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教材。首先,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并不断深入研究,以其正确地理解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及应达到的程度。此外,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目前的专业水准、专业条件、学习方法及学习的心理状态,使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执教过程中的主观性及盲目性。

3.1 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3.1.1 基本功训练是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基训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形体美,同时也是舞蹈艺术表现的基础。但由于内容枯燥,且又苦又累,比如压腿、下腰等,对天性活泼、忍耐性较差的学生们来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往往打退堂鼓的较多。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基本功训练中的要求不会特别严厉,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组织,让学生愉悦学习,快乐提高,不要求学生舞蹈的专业性过强,但要抓住舞蹈的精髓。起初学生是由兴趣而学舞蹈的,在教学过程中,把基本功训练和舞蹈联系起来,使他们克服了心理和生理的障碍,品尝了舞蹈带给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所学到的不只是技能技巧,更是一种意志力的的磨练,实现了由兴趣向内在需要的转变。在学习中自觉性的提高,舞蹈基本功也日渐扎实。

3.1.2 可以利用传播媒介和教师的示范。

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舞蹈的优美,激发学生的舞蹈情趣,让优美的舞姿吸引学生,以艺术化的语言来激发学生们对舞蹈的兴趣。可以经常带学生参加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感知艺术美,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用最准确、最优美的形象显示给学生,让艺术的魅力去感染他们,所以教师的素质也要不断提高[15]。

3.2 舞蹈教学安排

在学习的安排上,可将民族舞蹈、芭蕾舞、体操等交叉进行,以便使学生有新鲜感,有利于学生对舞蹈艺术的融会贯通。

芭蕾的训练既科学又规范,尤其是力量的训练,能使学生的气质线条和力量得到提高。中华民族舞蹈对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以及掌握舞蹈的丰富表现力有极大的好处。民族舞蹈以传授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底蕴及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为核心,使学生掌握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多种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基础教材,教学方法和表演技能。在舞蹈学习中,民间舞的文化熏陶,会让学生体会到含蓄、内敛、豪迈、直率的民族气质,接触了各民族舞蹈的同时,也丰富了模特的表演,将各种种类的服装恰如其分的表现出来。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要想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全部学完是不可能的。着重本地区民间舞教学,保证足够课时,将其学好学透。在选择性地学习其它具有代表意义的民族民间舞蹈,可以不过于追求纵深教学,以掌握其正确的风格特点和体态动律为目的[11]。

教学目的与任务: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以提高灵活性、增强可塑性为目的,通过形体素质的基本训练和技巧训练,修饰、改善和矫正身体的不良姿态,提高对正确姿态的控制能力,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通过对音乐的节奏感、韵律性的反复感受,提高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初步培养动作表现力,培养表演学生高雅的气质和风度[8]。

教学要求:在36学时课堂教学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形体与舞蹈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2-3套舞蹈的成套动作。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养成终身锻练的习惯[8]。

结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社会需要具有全面发展的优秀素质的人才。在教育领域中,舞蹈教学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审美能力和形体的塑造产生着巨大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对于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仅仅拥有外在是不够的,要能够准确理解服装,感知服饰时尚的能力;要有对服装及编导意图的理解力及表现能力;要有演绎服饰、驾驭环境能力;要有运用肢体语言展示优美人体曲线的能力;具有拓展服装美感与内涵的潜力,因此,舞蹈教学在表演专业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2]。

舞蹈这种表演艺术也将不断地发展,要体现时代风貌和文化内涵,还要不断探索和寻求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层次,让服装表演获得更多的艺术生命活力,让舞蹈在服装表演中去显示它那独具魅力的光彩。

参 考 文 献

舞蹈服装 篇3

近年来, 在我国的许多高等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方面的专业课程, 在立足于复合型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这门课程的学时比重。尽管各大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 但普遍都非常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 都积极和充分地利用本专业的师资力量, 努力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舞蹈课程, 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与具备舞蹈基础的学生因材受教, 从而发挥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的最大潜力。

当然, 在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内开设舞蹈方面的课程, 必然会产生利弊两方面的影响。多数情况下, 这类影响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专业的舞蹈教师不多

许多高校在设置舞蹈专业的课程时, 出于种种原因, 其舞蹈课往往是由本院系的服装表演专业老师兼任, 这样的师资使课程的专业性势必受到影响。

2.适合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教材不多

可以说, 就服装表演专业所开设的舞蹈课程中使用的相关教材而言, 目前国内仍然少见有极为合适的、全面面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课程教材, 这样也就难以保证课程教授的质量, 学生的接受效果也必然不十分理想。

3.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课学时不多

如果从舞蹈作为一门服装表演专业的基础课来看, 大多数高等院校的舞蹈课程学时安排还比较有限, 同时, 在真正实施时, 可能还会因高校本身经常举办的其他活动而受到冲击, 这样一来, 教学质量也会有所下降。

4.服装表演专业内学生的舞蹈基础参差不齐

应该承认,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 我国的舞蹈专业教育一直处于学术教育的附属地位, 是不以舞蹈专业的教学要求为主的。从现阶段的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素质来讲, 虽然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们的自身体形条件和普通人相比已经较好, 但是仍然有相当一大部分学生, 在其走进服装表演专业之前, 从未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专业教育, 对舞蹈专业知识的认识可以说是毫无概念。

5.对舞蹈课程在服装表演专业中的影响重视程度不够

现有的传统观念仍然认为, 舞蹈课程对服装表演专业的积极影响比较有限, 不值得投入大量的财力及精力去开设这门费时费力的课程。很多院校仅仅把舞蹈专业课程作为服装表演专业中副设的专业基础课, 在授课过程中, 对舞蹈修养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以及利用舞蹈的文化内涵对服装表演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还不是十分的重视。

二、舞蹈与服装表演的联系

(一) 舞蹈与服装之间的密切关系

舞蹈作为人类最早发生的文化现象之一, 是原始人类高昂的生命情调最充分的热力表现。可以说, 是人类自觉地把舞蹈作为自身激情的审美对象, 同时又极为自然地把舞蹈当作人类自身形象塑造的最佳艺术手段之一, 这与服装表演的要义是完全一致的。

众所周知, 人类着装的历史已极为悠久, 然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与不断进步, 服装最基本的遮体挡寒的功能, 已不仅仅是服装表演所要展现的唯一要点。据资料显示, 早在18-19世纪, 法国就已经有商家为了促销自己店内的服装, 专门请来一些人, 穿上由他们制作的各种服装, 在店堂内巡回展示给广大顾客, 以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服装行业迅速发展, 服装表演也开始出现。在服装表演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看到, 它已经不仅仅是作为促销手段, 而是越来越以一种表演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在充实人们文化生活的同时, 满足着人们对服饰穿着的美的欣赏与追求。当然, 服装表演同时还具有宣传本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作用。

舞蹈作为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必然反映人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国的舞蹈可谓博大精深, 在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之后, 我国的舞蹈不但种类繁多, 舞蹈动作也是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的积累与演变。这对于我们在服装表演中有了很多的借鉴。可以说, 中国古典舞蹈是一门以动静结合为主、兼具刚柔相济气质的艺术, 其动作格外讲究气质的展现, 可以说是人物所饰服装与表演者的个人魅力的结合体, 非常具有表现力, 其对生命信息的传达几近完美。

(二) 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积极影响

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 作为服装表演专业内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形体塑造有积极的作用, 对其自信心的培养有一个极为有益的促进作用。

作为以人体动作为主的艺术, 舞蹈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 着重表现着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表达的人类心灵深处的精神世界, 其深刻的艺术思想、细腻的艺术情感、鲜明的艺术风格, 使舞蹈成为一种集空间性、时间性于一体的动态造型艺术。同时, 舞蹈又是一种高级的、艺术化的强身健体的运动, 其对训练者肌肉的调整与发展作用、对其保持身体平衡的训练作用、对音乐等的协调性训练等方面, 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本专业中的舞蹈专业课程, 对于学生们的形体形态的要求, 虽然不如专业的舞蹈教学一样严格, 然而在日复一日的训练过程中, 对受训学生各种各样不良的自然体态还是能够起到积极的纠正作用的。这种训练的长期进行, 无疑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有帮助的。从服装表演专业中已开设的舞蹈专业的各门课程来看, 身韵、形体训练、舞蹈基础、民族民间舞蹈等课程的设置, 使学生们通过大量的形体训练, 基本掌握了服装表演及舞蹈中所共同需要的正确站立形态, 即开肩、收腹、挺胸、立腰等。在经过把杆蹲、擦地、小踢腿等舞蹈专业的训练之后, 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身体灵活性、身体协调性、平衡感、稳定感以及身体的开度、软度等都得到极大的提高。对服装表演专业学生所进行的舞蹈专业素质的强化训练, 使学生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舞蹈动作的表现中, 抬头挺胸的动作使学生们的胸部肌肉得到锻炼, 在充分扩展的同时, 也在气质上有所提高。

同时, 对舞蹈专业课程的学习, 令广大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使一些常见的流行病难以近身。可以说, 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 使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三、对服装表演专业已有舞蹈课程的建议

第一, 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 应该与该学校服装表演专业的办学计划、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等基本方针相结合, 努力在办出自身特色的同时, 对舞蹈的文化意义有一个完全的传达。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 也许这样做需要对现有本科生的培养计划有所调整, 需要对其中有关舞蹈专业的课程进行全新的设置。也就是说, 服装表演专业中舞蹈专业课程的开设, 既要考虑到舞蹈训练、形体训练等基本要素, 抓住这门课程开设本身所具有的实用意义, 同时又要兼顾到服装表演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 使其真正能够得到舞蹈专业实际表演水平及理论修养的双重提高。

第二, 要尽可能地在有限的学时之内, 使学生更多地对不同的舞蹈风格、种类、素材、要求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并初步具备一定的舞蹈编排能力。

归根结底, 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舞蹈的掌握还是为其在服装表演过程中的创新所准备的。在这个前提下, 如何调整教学培养计划, 如何保证教学时时依据“一专多能”的基本原则, 是舞蹈专业课程与艺术学院中的舞蹈课程的最在区别。在授课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努力改变以往服装表演专业学生不甚认真的学习态度, 不要仅仅认为这是一个副设的课程。

第三, 教师可以在增加专业基础训练的前提下, 形成以“舞蹈基础, 舞蹈素材, 舞蹈鉴赏, 舞蹈编导, T台表演编创”为线索的学习模块。进一步来说, 这些舞蹈专业的课程可以分成三个不同的教学阶段来完成。

第一学年为舞蹈专业知识的基础阶段, 主要了解一些基本概念;第二学年是舞蹈专业技能的提高和积累阶段, 主要进行大量的技巧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初步训练;第三学年是综合所学的舞蹈专业技能, 将其运用到服装表演规划中去的全面提高阶段, 在这一阶段的课程安排方面, 除了要对学生持续进行不同层次及内容的舞蹈作品欣赏教学外, 学习重点也要侧重为在舞蹈编排的同时多多结合服装表演专业, 以求学以致用, 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服装表演的实际需求。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要注意在舞蹈专业的课堂上, 努力进行T形台的表演编创, 除注重舞蹈专业技巧的教授外, 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舞蹈课程中所学的创编知识, 多多融合到服装表演的编创中, 努力创编出学生自编自演的节目,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在实践中去体验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在这个过程中, 要尽量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大多数的规定动作, 使其基本了解舞蹈训练的步骤、方法和要领, 同时, 也要适度地淡化专业性较强的高难度动作, 不要急于求成。

第四, 要在根据教学计划的合理基础上, 对服装表演专业的舞蹈专业课程进行细致的课程安排, 要时刻牢记舞蹈专业课程是在为服装表演专业奠定基础。

从服装表演专业自身的特点来讲, 在舞蹈专业课上, 应该更多地要求学生进行形体的训练, 以使其身体的韵律、对音乐的协调性达到舞蹈专业层次的要求。这种专业性较强的技能技巧训练, 不但可以令学生们在舞蹈专业方面有所提高,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使其在日后的服装表演编排过程中, 比较喜欢将舞蹈专业课程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总的来说, 服装表演专业内舞蹈专业课程的内容编排, 要有比较明确的针对性、计划性和目标性。如果就高等院校本身的服装表演专业在三个学年分设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实际来看, 如何合理地分配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 如何实施舞蹈专业的教学进度, 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应该说, 第一学年由于是初步接触舞蹈专业, 其课程的具体内容安排, 应以舞蹈专业的基础训练为主, 这样才有可能使教学在循序渐进的前提下获得实效。到了专业的第二学年, 在前一年的教学基础上, 可以将课程内容的设置侧重为层次性的体现, 即在继续加强形体训练的同时, 着眼于舞蹈专业技能的学习及舞蹈创编能力的提高。在课程的具体安排方面, 可以把流动造型训练、结构训练、组合编排等作为主要课程, 大力实施。

摘要:近年来,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服装表演专业都开设了舞蹈方面的专业课程, 在立足于复合型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 不同程度地增加了这门课程的学时比重。尽管各大高校的情况有所不同, 但普遍都非常重视舞蹈课程的开设, 都积极和充分地利用本专业的师资力量, 努力设置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舞蹈课程, 对没有舞蹈基础的学生与具备舞蹈基础的学生因材受教, 从而发挥对舞蹈有兴趣的学生的最大潜力。

舞蹈服装 篇4

舞蹈服装设计属于造型艺术门类中的服装艺术学科, 它具有塑造舞蹈演员外部形象、辅助舞蹈演员表演的双重作用。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在相互作用的信息交流过程中, 立即呈现的是全部形象, 形象先于语言, 其速度之快、数量之多, 远远超过了人际的理性语言论述。舞蹈演员一上台就已经借助服装的形体表演, 向观众输出了舞台角色的第一印象, 这种形象语言的输出与输入特点是快速显像与快速接收, 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这种形象的、无声的语言, 常常成为有声语言的先导, 突破有声语言的局限, 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 在舞台表演艺术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服装设计理论研究是舞蹈艺术理论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本文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舞台服装的造型

造型性既是舞蹈动作的形式特征, 同时也是舞蹈形象本身的审美内容。所谓造型性, 是指人体动作在立体空间中人为设计的曲线变化形态[1]。舞蹈虽以动态为主, 但在动态中有静态的造型美。舞蹈的人物造型、动作姿态的造型、服装道具的设计, 以及场面的构图等, 都与造型艺术相联系[2]。人们通常将舞台服装设计称为舞台服装造型设计, 突出了造型的特定含义, 这是由舞台服装设计的造型使命所决定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以“形神兼备”作为艺术作品完美的标准, 并将“形似”放在首位。舞台服装设计也是如此, 首先要解决“形似”的问题。如何达到“形似”?我国古代杰出的艺术理论家谢赫曾提出要“应物象形”, 即要根据艺术所要表现的对象来造型, 要准确地表现戏剧人物的时代、地域、性别、年龄等特征。舞台服装帮助舞蹈者表明身份、民族的的属性, 不仅如此, 服装色彩花样还能突出人物性格。对模拟花鸟鱼虫的舞蹈, 符合形象的服装尤为重要。舞蹈服装要突出一个“轻”字, 避免臃肿、累赘, 这样既便于跳动, 又能突出舞姿、线条的清晰和优美[3]。舞台服装和其它造型艺术形式一样, 依照美的规律来造形, 对美的规律的运用过程是从生活到艺术的点石成金的创作过程。那么舞台服装美如何美化戏剧人物、舞台角色的呢?

(一) 艺术自然美

从舞台角色出发, 艺术地表现人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自然美, 如青春期的青春美, 老年期的成熟美, 男性的阳刚美, 女性的温柔美等等。现实生活中的演员与他所扮演的舞台角色在形体上常常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需要通过舞台服装设计对演员进行修饰, 使之达到舞台造型的审美要求, 使舞台角色具有艺术自然美, 而又无丝毫人工雕琢的痕迹。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表现个体角色的个性, 而且也适用于表现群体角色的共性, 在集体舞蹈节目中应用比较多。在这类表演节目中, 首先由舞台服装设计与编导事先共同研究, 确定一个共同的艺术形体标准, 然后根据这个标准, 通过舞台服装对演员形体进行修饰, 最后达到整齐划一的艺术自然美效果。例如, 一个女子集体舞中的12位女演员, 尽管经过统一标准的严格挑选, 年龄相仿、体形相似, 但从艺术自然美的一致性要求来看, 她们彼此之间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因此必须通过舞台服装对她们的形体进行修饰, 给溜肩的加肩垫, 胸部不够丰满的加胸垫, 乳房扁平的加乳垫, 臀部过小的加臀垫, 身材较矮小的加脚垫等等, 经过舞台服装的修饰与美化后, 呈现出统一的自然美感。

(二) 艺术变形美

舞台服装设计通过艺术变形的方法, 使舞台服装更符合舞台角色的形象与艺术表演的需要, 这就是舞台服装的艺术变形美的创作方法。舞台服装艺术变形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将生活造型服装变形为艺术造型服装。例如蒙族服装中的女式长袍是一种生活造型服装, 生活中穿着很美, 但舞台上舞蹈演员穿上它跳蒙族舞则不行, 因为它束缚了演员的手脚, 使之无法表演。于是舞台服装设计根据舞蹈表演的需要将生活造型服装变形为艺术造型服装, 把蒙族女式长袍的上身改为紧身上衣, 以表现女性的曲线美感;下身改为松身长裙, 以表现舞蹈的运动美感。舞蹈演员穿上这种变形服装之后, 动作舒展自如, 舞姿优美动人。由于服装设计的成功辅助了演员的艺术表演, 把蒙族少女热烈奔放的舞姿展现在世界各国观众的面前, 受到国内外专家和观众的好评。舞台服装艺术变形的第二种方法是使舞台服装向多样式、多功能方向发展。多样式的变形方法是通过演员动作变化, 将一种服装样式变成两种以上的服装样式。例如舞蹈《春雨》, 是表现江南少女春游的集体舞蹈。服装设计以福建水乡女子服装为创作依据, 短上衣的袖口刚过肘, 短裤的裤腿刚过膝, 服装设计采用艺术变形方法, 将一般短裤变为特肥短裤, 演员在表演之中抬腿为裤, 落腿为裙, 这种“运动变形”方法使一种服装变成了两种样式。由于它连续不断的交替变化, 创造了一种富有动感韵律的变形美, 在舞台上起到不换装也能变装的作用。这种“运动变形”的服装设计方法是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服装的多功能变形方法是将服装根据艺术表演的需要, 随意变成道具、布景等等。曾经蜚声舞坛的《丰收歌》就是一个很典型的特例, 它是表现农村青年妇女收割稻谷的集体舞, 服装设计师匠心独运、别出心裁。根据舞蹈寓意, 它充分运用舞蹈语汇, 设计了一个多功能的金黄色斜纱腰裙, 在表演收割稻谷时, 演员将斜纱腰裙从腰间解下来, 用左手一扬一飘, 在飞快的舞动之中腰裙变成了金黄的稻谷, 再加上演员右手握镰割稻动作的巧妙配合, 在观众面前展现了一幅稻浪翻滚, 你追我赶夺丰收的动人画面, 把舞蹈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在这个变形过程中, 观众首先感到这一件件腰裙是演员的一件件服装, 稍加变化又成了一束束稻谷 (道具) , 一束束稻谷组合起来又变成了梯浪。显然, 这里的腰裙已起到了布景的作用。神奇之处还在于舞蹈结尾之前的抒情舞中, 这一束束稻谷 (道具) 又巧妙地披在演员的肩上, 变成了一条条纱巾, 终于使腰裙又恢复了舞台服装的功能。在一个舞蹈之中腰裙一物变三物, 一用变多用, 浑然一体, 妙趣横生。通过上述例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变形服装能给观众以充分的想象余地, 并通过想象力把事物的因果关系表现得尽善尽美。想象力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弥补事物实际中的不足, 把没有被发现的一个个环节用想象一步一步地展现出来, 激发观众在再创造的想象活动中去领略、补充、拓展艺术的情味, 从而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二、舞台服装的色彩

舞台服装的色彩是与下述两个因素紧密相关的。

(一) 表演体系因素

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体系强调“艺术的表现”, 西方现代表演艺术体系强调“艺术的再现”, 两种艺术表演体系决定了两种服装色彩设计方法。在中国传统戏曲服装中采用原色、纯色, 强调服装本身固有色的鲜明、饱和、纯正, 无须过多地采用彩光照明, 采用白光照明宜于表现服装的本色美, 所以传统戏曲的服装多运用“大白光、亮堂堂”的照明方法。在我国现在舞台上所演出的话剧、歌剧、舞剧中运用的是西方的“艺术再现”的创作方法, 强调生活的真实, 所以它的艺术照明是模拟自然中的光色变化。由于运用自然光色对服装的影响因素, 因此服装本身的固有色就不宜过纯, 一般不过多地用原色、纯色, 而是用间色, 因为越纯的固有色在受到环境色影响时变色的能力越小, 间色则能使服装易于随环境色而变化。这就是中国传统戏曲服装的“以光显色”和现代戏剧服装的“以光赋色”。从这一规律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现代戏剧中场景变化越多, 时间变化越快的场次中, 环境光色的影响越强, 那么服装本身的固有色也应该越弱, 服装在必要的情况下甚至会变成白色服装, 任凭灯光创造的环境光色给服饰施加影响, 称为“随光投色”, 把服装的色彩自由权完全交给了灯光, 环境光色直接变成了服装色。

(二) 观众的欣赏因素

由于舞台艺术是献给观众的艺术, 因此舞台服装的色彩设计要为观众的欣赏需要着想。观众与舞台演员处于中等以上的距离, 观众的目光对着舞台是“中投”或“远投”, 这就要求舞台服装必须具有中远距离观察的最佳色彩感, 彩色图案花纹不能过细、过小、过碎、过繁, 要求舞台服装色彩比生活服装色彩夸张, 舞台服装要比生活服装的色彩鲜明、强烈。要强化色彩的冷与暖的对比, 在需要灰色调时, 不宜选用接近中性的灰色, 因为中性灰色在台下中远距离观察会变旧,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来旧。因此在选用灰色调时, 要选用具有鲜明的冷暖倾向的灰色调为好。中国传统戏曲服装中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等图案讲究大胆取舍、巧妙布局, 总结出“疏能跑马, 密不容针”等口诀, 使花架结构清爽透气、眉清目秀。此外通过明亮的色彩装饰花纹图案亦能达到112服饰艺术醒目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戏曲服装中, 选用金色与银色装饰图案花纹, 取得明亮耀眼的效果, 中远距离的观众都能将图案看得清清楚楚。这种高超的设色方法在欧洲古典戏剧服装及各国现代舞台表演艺术中, 均取得了十分成功的艺术效果。另外还要考虑舞台电光源给服装色彩带来的变化及这种变化对观众产生的影响。当服装选用黄色时, 为满足观众的需要, 应尽量增强黄色服装的色彩饱和度, 不适宜选用淡黄色服装, 因为台下的观众很难将淡黄色与白色相区别开。舞台服装中大量使用中灰色时在台下观看, 往往显得很灰、很旧、很脏, 即使投上各种色光, 也很难改变它的色彩明度, 这是由于中灰色感光能力差的缘故。因此在舞台服装中大面积使用中灰色时, 一般将中灰色改为浅灰色以提高灰色的感光能力。浅灰色在舞台上投光以后显得色彩明快、洁净、漂亮, 这种灰为高灰、亮灰, 在舞台上使用能取得十分满意的效果。

三、舞台服装的传情与传神

舞台演员运用服装表演献技, 达到为角色传情与传神的作用, 服装成为角色传情与传神的媒介。在中国民族舞蹈中, 常要求一定的服装与道具相配合。服装服饰与道具本来就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标志, 舞蹈通过它们增强了动态的美, 扩大了舞蹈的表现力, 更显示出这一民族悠久的文化[4]。舞蹈借助服装的表演来传情与传神的例子也是很多的, 例如汉族舞蹈《观灯》就是其中一例。它表现结伴而行的几个男青年在元宵节之夜闹花灯的情景。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着一个特制的草帽圈, 每当他们看到一种新的花灯之后, 便很快地将头上的草帽圈取下来, 巧妙地用手将草帽圈模拟成那种花灯的造型, 然后再将它戴在头上, 这样就不断地采用模拟与变幻的手法来变化草帽圈的造型, 将他们所见到的一切感受传达给观众。他们幽默而诙谐的表演, 赢得了观众一阵又一阵的会心的笑声, 作为演员传情的媒介, 草帽圈成为演员动作的中心, 成为表演者与欣赏者之间感情交流的桥梁。在我国少数民族朝鲜族的传统节日里, 男女老少聚会在一起, 跳一种喜庆舞, 男子舞蹈者头上戴着一种头盔式帽子, 在帽顶中心装有一个可旋转的长柄, 在柄的另一端系上一条几米长的细彩带, 舞蹈者运用头的特技, 使彩带飘起来, 时而旋转像一朵朵鲜花盛开, 时而翻飞似一层层波浪腾越, 把舞蹈者内心无比喜悦之情尽情地表现出来。通过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服装作为角色传情与传神的媒介物, 它将形与神紧密地结合起来, 使表演艺术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四、对当前舞台服装中存在的几种倾向的批评

一个时期以来, 有些艺术表演团体的舞台服装为了迎合部分观众的需要, 一味地追求瘦、露、透, 观众在台下观看演出时, 往往为演员捏着一把汗, 担心演员在台上表演时一不小心把上衣扯坏, 将裤子绷开, 这种使观众担心的“超瘦形”服装又怎么会给观众一种美感呢?舞台服装的紧身要有一个限度, 不能超过这个限度, 这个限度就是要留给服装一个表演活动系数, 应有助于表演, 而不能有碍于表演, 既要给观众以美感, 又要给观众以快感。比如舞剧服装一般穿得较少, 以便突出人体动作。传统芭蕾的男主角, 无论是王子还是牧羊人约定俗成都穿紧身裤, 化装的头饰帽子也一般从简, 特别是主角。唐朝女子高髻, 如果是舞台表演女主角头髻就要缩小、降低, 否则头部过长了, 躯干和四肢动作不美或限制了头的动作[5]。生活服装是舞台服装的创作基础, 舞台服装是生活服装的艺术化创造, 二者之间既有着密切的联系, 又有着严格的区别, 不能互相替代。有些服装设计师和导演, 由于对生活服装与舞台服装的概念不清, 造成思想认识上的一度混乱, 于是出现了不从舞台表演出发, 生搬硬套生活时装, 结果就产生了上述的问题。从生活与艺术二者的关系来看, 生活时装的各种流派必将对舞台服装产生冲击与影响, 舞台服装肯定会吸收与消化那些富有艺术营养价值的东西, 但必须是从实际出发, 以实用为目的, 绝不能一味地求怪、求奇。我们的探索与创新应该从舞台需要出发, 偏离舞台需要的结果必将是失去舞台服装的艺术价值。以服装的瘦、露、透去迎合某一部分观众, 必将失去多数观众。服装设计应以严肃的创作态度来对待艺术与观众, 使舞台服装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符合当代观众审美情趣与要求, 从舞台表演艺术的使用目的出发去创造出更新更美的舞台服装来。

当前存在的另外一种倾向是有些艺术表演形式的舞台服装设计不从本身特点出发, 直接借用其它艺术表演形式的服装。例如有些新编的话剧、歌剧、舞剧, 甚至包括杂技在内, 它们在表现古代历史题材时大量地借用中国传统戏曲服装。这种借用的结果, 不仅失去了作为一种表演形式的自身的服装特点, 更重要的是它失去了艺术的真实, 失去了自身的特点。服装的民族化不等于服装的戏曲化, 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要求不同的服装设计方法, 而不能照搬一种固定的模式, 何况戏曲服装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服装设计应自立于本艺术表演形式的服装的探索与创新, 以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去进行艺术创作, 使我们的舞台服装艺术园地异彩纷呈、百花争艳。

参考文献

[1]赵大鸣.舞蹈艺术论纲[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教材, 1990

[2]戴碧湘、李基凯.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3

[3]薛天、陈冲、胡雁亭、周凯.舞蹈编导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4

[4]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 1988

舞蹈服装 篇5

1 舞蹈啦啦操的定义及分类

表演服装是舞蹈啦啦操表演中起着对人体装饰和保护的工艺品,它与色彩比例搭配、场地背景灯光、造型结构、民族孕育等艺术魅力因素相结合,创造出适合舞蹈啦啦操所展示的青春活力,魅力四射,并直接关系到裁判员的第一印象、体现民族内涵、展示本队风格等演出效果。

舞蹈啦啦操是在音乐伴奏下,运用多种舞蹈元素的动作组合,结合转体、跳步、平衡与柔韧等难度动作以及舞蹈的过渡连接技巧,通过空间、方向与队形的变化表现出不同舞蹈风格与特点,强调速度、力度与运动负荷,展示运动舞蹈技能以及团队风采的竞赛项目。分为花球舞蹈啦啦操、爵士舞蹈啦啦操、街舞舞蹈啦啦操、自由舞蹈啦啦操[1]。

花球舞蹈啦啦操是成套动作手持花球(团队手持花球动作应占成套的80%以上)结合啦啦操基本手位、个性舞蹈、难度动作、舞蹈技巧等动作元素,展现干净、精准的运动舞蹈特征以及良好的花球运用技术、整齐一致、层次、队形不断变换等集体动作视觉效果。花球舞蹈啦啦操的技术特征主要体现为肢体动作通过短暂加速、制动定位来实现啦啦操特有的力度感;动作完成干净利落;在运动过程中重心稳定、移动平稳,身体控制精确、位置准确并通过动作的强度和快速发力突出运动舞蹈的特征[1]。

爵士舞蹈啦啦操是成套动作由爵士风格的舞蹈动作、难度动作以及过渡连接动作等内容组成,通过队形、空间、方向的变换,同时附加一定的运动负荷,表现参赛运动员的激情以及团队良好运动舞蹈能力。动作技术特征主要体现为肢体动作由内向外的延伸感;通过延伸制动实现爵士舞蹈啦啦操持有的力度感;通过动作的松弛有度的强度突出运动舞蹈的特征[1]。

街舞舞蹈啦啦操是成套动作由街舞风格的舞蹈动作为主,强调街头舞蹈形式,注重动作的风格特征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律动与控制,要求动作的节奏、一致性与音乐和谐一致,同时也可附加一定的强度动作,如包括不同跳步的变换及组合、或其他配合练习。街舞舞蹈啦啦操的技术特征主要体现为肢体多关节动作短暂加速、制动定位来实现特有的力度感;动作完成干净利落;身体控制精确、位置精确并通过动作的松弛有度的强度突出运动舞蹈的特征[1]。

自由舞蹈啦啦操是以某种区别于花球、爵士、街舞的形式出现,同时具有啦啦操舞蹈特征的其他风格特点、形式的运动舞蹈,如:各种具有民族舞风格特点的运动舞蹈[1]。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文以啦啦操竞赛规则(2014年版),2014~2015年全国啦啦操联赛(湖南站)90支代表队的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啦啦操运动发展体育著作及文献期刊和服装设计基本元素相关国内外文献70余篇,通读啦啦操竞赛规则(2014年版),关注全国啦啦操网站,浏览百度、搜狐网页寻求资料,查阅大量的美学专著、服装设计专著,为此论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参与及观看2014年~2015年的全国舞蹈啦啦操联赛(湖南站),并记录各参赛队表演服装特点。借此机会采访了啦啦操知名教练员及裁判员,虚心请教啦啦操表演服装在比赛中的作用,裁判员主观因素与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相关回归分析,为该文的理论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2.2.3 录像解析法

反复观看2014年~2015年的全国舞蹈啦啦操联赛(湖南站),分析并对比各参赛队表演服装与该代表队成绩特点,记录各参赛队服装造型与款式、色彩与比例分析、装饰与结构元素、图案与面料元素的特点。为该文的问题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2.2.4 数理统计法

对2014年~2015年的全国舞蹈啦啦操联赛(湖南站)90个代表队中参加舞蹈啦啦操项目的表演服装进行统计,并根据其所报具体项目表演服装归类,运用SPSS统计其运动成绩。同时将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切实际地结论和建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服装造型与款式

造型与款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审美特征。它是在舞蹈啦啦操特定的空间,以一定的线、面、体形状,呈现出啦啦操独有的艺术形象。通过形体塑造、服装款式设计,充分显现啦啦操神采,表现其运动项目动作控制精准、短暂加速、队形变化、整齐一致的力度感。根据调查发现,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造型过于单一,款式陈旧,不具备多样性的特点。87.3%的教练员服装来源店面、网购、借用,没有创新性,不能完美地展示运动员优美线条,只有12.7%的教练员是根据风格选用或量身定做表演服装,这一现象难免会出现“撞衫”的尴尬场面。使裁判员出现视觉的生理及心理疲劳。

3.2 色彩与比例分析

在服装设计中,不同的色彩与比例调和形式会给裁判与观众以不同的感觉,裁判员在花球啦啦操比赛中连续受到多种色彩刺激后会产生审美疲劳。

据调查显示,在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中,红色服装是比较普遍的颜色,占了47.8%,红、蓝、黄三种颜色的表演服装一共75.7%。这三种颜色能够表达花球舞蹈啦啦操感情的炽热、情绪的激动,给人一种充满欢快、喜庆活跃气氛的场景。但是过多的红、蓝、黄给观众一种眼花缭乱的错觉,在心理方面也会有排斥的情绪。色彩和比例不和谐,颜色过于普遍,与舞蹈风格不符合,未能给裁判员深刻印象。

3.3 装饰与结构元素

装饰与结构元素是辅助搭配元素,是花球啦啦操表演服装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根据调查,发现2014年~2015年的全国舞蹈啦啦操联赛(湖南站)中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的装饰单调,搭配不合理,脱离服装与形体之间的关系,没有起到扬长避短的效果,欠缺符合风格元素。

3.4 图案与面料元素

新规则规定禁止渲染暴力、种族歧视、宗教信仰以及性爱等内容[1]。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的图案元素中也禁止有以上内容,在比赛过程中,图案没有变换、位置不显眼,图案面积过大,面料光泽不醒目、不吸汗、过硬,不利于运动员发挥。

4 新规则导向下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的艺术设计对策

4.1 服装造型与款式

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中所要表达的精神、理念、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等,都应与舞蹈啦啦操主题相结合。根据舞蹈啦啦操特点选择适合其风格的服装,花球舞蹈啦啦操选用X型表演服装,充分体现出身体各部分的快速制动,短暂发力的独特风格,更加剧了力度感,给人一种青春活力、干净利落的个性化表现;爵士花球啦啦操选用紧身型表演服装,连体服,长裤紧身等更加表现出运动员扎实的舞蹈基本功、超强的运动技能,肢体动作由内到外的延伸感,给裁判员一种潇洒、高雅之美;街舞舞蹈啦啦操应选用A、H型表演服装,既可以体现时尚潮流嘻哈、有个性化,还可以提高舞蹈效果、渲染气氛;自由舞蹈啦啦操根据其表达的形式选择适宜造型与款式,如:选用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装和最能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舞蹈相结合,给人一种与主题紧紧相扣的意蕴,增加了审美价值[4]。

4.2 服装色彩与比例

为了缓和心理上的知觉平衡,色彩补充(色相、明度、纯度)会取得画龙点睛、相得益彰的神奇作用。红、蓝、黄三种颜色给人以兴奋感与花球舞蹈啦啦操、街舞舞蹈啦啦操富有朝气、烘托热闹气氛的风格相结合。花球舞蹈啦啦操活跃场面气氛,热情澎湃,激情四射,具有强烈的表演震撼力,同时要注意与花球颜色搭配,选择相适宜配色的花球,反差不宜过大;街舞舞蹈啦啦操有着动感、酷、帅的活力风格,黄色、黑色更能彰显它独具匠心的美学价值;爵士舞蹈啦啦操凸显了本身性感、松弛有度的特点,紫色、黑色可使爵士舞具有妩媚和性感的意味;自由舞蹈啦啦操区别于前三者,它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展示,多与民族文化、舞蹈艺术和地域性结合,如印度舞多采用黄色服装,苗族舞蹈多采用红色与银色相调和等等,自由舞蹈根据其风格选用其适合的颜色。颜色选用要考虑背景、场地等因素,避免和背景、场地同一色调。

服装色彩除了因舞蹈啦啦操其特点进行设计,还要根据色彩之间比例的调和因素来进行,色彩和比例能让人们通过视觉产生联想从而引起心理作用。(1)对比性,设计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可利用对比性,如红、绿同时对比,则红色更红,绿色更绿,当各种彩色和黑色同时对比时,色相均趋向于明度更高的同种色。(2)匀称性,多以混合颜色为主,舞蹈花球啦啦操中最常见的是红色与白色的比例、黄混银、蓝混银、红混绿等搭配颜色,银色在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作配置作用越来越广泛,将其用在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设计中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

4.3 装饰与结构元素

花球、爵士舞蹈啦啦操适用裙摆比较短的,不宜过长的紧身表演服装,可提高表演者的形式美;街舞舞蹈啦啦操不适宜穿裙子展示;自由舞蹈啦啦操可依据自己的舞蹈风格选用适宜长度的裙子,可以是长裙,也可以是短裙。

4.4 图案与面料元素

图案的装饰部位也应根据舞蹈啦啦操造型而定,尽可能在人体活动时易展示的部位,例如胸前、大腿前侧,给人带来一种醒目的感觉。这些图案形成了大多数表演服装的基本形象,一般来说图案因素在表演服装中只是起点缀作用,因此在设计表演服装时应注意图案面积不大于主色面积。

舞蹈啦啦操为了表现手臂与各关节的快速制动效果,服装既要舒适又要质量。舞蹈啦啦操表演中速度感、方向性要求有良好伸展性与复原性的面料,避免太过生硬的服装,不利于展示花球啦啦操大强度、大幅度的艺术表演,面料要施展肌肉、线条的美、骨骼屈伸程度,选择适宜面料在表演中至关重要,更有利于成套动作的完成。

5 结语

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的造型与款式是根据其本身的主题去思考,造型与款式要多样化,完美的展示出运动员的优美线条,给裁判员一种美的感受。

色彩新颖、比例协调、符合风格的服装能让观众通过视觉产生联想从而引起良好的心理作用,能给裁判员深刻印象。

服装的装饰与结构丰富多彩,服装与形体相联系,具有时代气息,为比赛获得更有利主观因素,以此体现舞蹈啦啦操美的艺术风采。

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在比赛过程中,图案要创新,独具特点,位置显眼,图案面积适宜,面料舒适有利于运动员发挥,能吸引裁判员的目光,从而更有利的获取比赛高分。

摘要:根据啦啦操竞赛规则(2014年版),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作细化研究,通过服装造型与款式、色彩与比例分析、装饰与结构元素和图案与面料元素,科学研究符合舞蹈啦啦操艺术风格的表演服装,教练员能够通过本文艺术设计出符合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并正确选用符合自己舞蹈啦啦操风格的服装。真正具有独创风格的舞蹈啦啦操表演服装能够给裁判员和观众产生耳目一新的艺术感受,为比赛获得更有利主观因素,以此体现舞蹈啦啦操美的艺术风采。

上一篇:金属的可锻性研究下一篇:机房管理中数据的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