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缝制工艺

2024-06-21

服装缝制工艺(精选10篇)

服装缝制工艺 篇1

摘要:服装缝制工艺是实现各项设计和裁片组合的具体实施阶段, 主要是研究服装缝制成型工艺的加工线路和操作技术。由于服装的品种繁多、结构各异、款型多变、档次不等, 因此工艺要求不同, 它直接关系到缝制效率和缝制质量。这就要求缝制者必须具备服装缝制工艺的系统技术知识和掌握各种服装缝制工艺的操作技能。

关键词:服装,缝制,基础知识

一、服装缝制工艺的基本依据和要素

1.服装款式图与外形概述

服装款式图是以线条来描绘服装款式的外形, 对服装造型结构、工艺的外观细节, 在画面上都要反映。它直观、简明、突出服装工艺特征, 是指导服装工艺的依据。一般包括正视图和背视图, 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侧视图和局部图, 所以它的直观和简明远比文字和语言表达准确得多。在服装生产过程中, 技术文件上一定要附以服装款式图作为指导生产和保证产品质量的形象说明。

服装外形概述是针对款式外形特征所进行的文字简要说明, 以帮助缝制者对款式图的理解。所以在缝制前一定要先对款式图进行仔细观察, 参照外形概述了解所缝制服装的工艺特征、基本方法, 再根据款式图和外形概述所描绘的服装, 来组织工艺方案、选择工艺方法、独立进行缝制。

2.服装规格

服装规格是由服装成品规格和部分部位与部件的小规格所组成的。服装成品规格是服装主要部位的规格, 如上装有衣长、胸围、领围、肩宽、袖长、袖口等;下装有裤 (裙) 长、腰围、臀围、上裆、脚口等。服装小规格是指开袋的袋口大、嵌线宽、贴袋的袋口大、袋口深、腰头宽、袖头长、缉止口宽等一系列数据。这些都是缝制者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的,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服装各部件的组合装配尺寸吻合, 使各部位尺寸符合成品规格。

3.服装质量要求

服装缝制的质量要求主要是对规格质量、外观质量、缝纫质量、熨烫质量等几个方面提出的要求。在具体的质量标准细则中对于各方面的要求都有严格的规定。所以, 在服装缝制过程中必须按照质量标准进行。

4.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就是服装缝制过程中所经过的一道道程序。工艺流程必须依据服装的款式结构、方便操作、减少重复劳动等要求进行安排。工艺流程的安排是否合理对产品加工质量和效率起重要作用。

5.操作技术

服装缝制过程是在一定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的控制下进行的。在服装缝制基础工艺中, 手缝工艺、机缝工艺和熨烫工艺都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技术, 任何一件服装的缝制都是基础工艺各种技法的综合运用。只有用规范的技术指

湖南周雪梅

导服装缝制, 用熟练的操作技术进行缝制, 服装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6.服装缝制设备

服装生产中运用最广泛的缝纫设备是普通型工业缝纫机。但现今在普通型号的基础上又开发衍生出许多满足专门工艺加工要求的缝纫机。这些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高, 生产效率高, 缝制质量好, 而且劳动强度相对较低。有许多专用机还应用电脑控制, 使操作更为快捷方便, 如自动开袋机、自动上袖机、上拉链机、上腰机等等。在熨烫设备中也开发了各种类型的专用吸风烫台和熨烫机, 以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取代了大部分复杂繁重的手工作业, 如裤腰裤腿熨烫机、领圈立体熨烫机、衬衫翻领机、圆领机和装有各种熨模的真空抽湿吹风烫台等。

二、服装缝制工艺的组合方式

(一) 裁片的组合方式

任何一件服装都是由形状各异的裁片组成的。如上衣一般由前后衣片、袖片、领片等主要部件和一些零部件组成, 有的还分面、里、衬等, 它们之间依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装配缝合, 最终缝制成衣。

1. 部件自身的组合。前、后衣片开刀部位的组合;各种镶拼部位的组合等。

2. 主要部件的组合。前、后衣片的组合;两片袖的大小袖片的组合;袖与衣片的组合等。

3. 零部件与主要部件的组合。

领与衣片的组合;袋与衣片的组合;袖衩与袖片的组合;袖头与袖片的组合;扣襻与衣片的组合等。

4. 衬与部件的组合。

大身衬与前衣片的组合;领衬与领片的组合;袖头衬与袖头的组合等。

5. 里与面的组合。

领里与领面的组合;袖头里与袖头面的组合;里与面在袖口、底边、门里襟止口、领圈等部位的组合等。

(二) 缝纫的组合方式

服装裁片的组合是靠缝纫工艺来完成的, 裁片缝合的方式很多, 可以由各种不同的缝型来完成, 但是在缝合过程中并不能简单的将衣片缝在一起, 而要考虑到根据特定的工艺要求进行缝纫组合, 才能使缝制的部位达到预期的效果。

1. 平缝组合。

平缝组合是缝纫工艺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组合形式, 是指由长短完全一致的上下两层或多层衣片按规定的缝型要求缝合后, 衣片两端仍保持长短一致, 中间无上下层松紧不一致或无起涟现象, 是缝合平整的缝纫工艺。

2. 吃势组合。

吃势又称曲势、层势。吃势是指将衣片某部位稍作收缩, 形成胖形, 产生窝势。为符合人体和适应人体活动规律的需要, 使制成的服装有更好的立体效果, 就需要在组合缝制过程中借助吃势组合的工艺来实现。吃势组合与平缝组合要求相反, 它是将原来长短不齐的两层衣片, 在缝合过程中, 短的一片稍拉紧, 长的一片稍放松, 使长的一片有所收缩, 经过缝合后平齐一致。

上衣的装袖、合肩缝工序就是运用吃势组合进行缝纫的。吃势量的多少根据服装部位、造型的不同需要和面料质地的松紧、厚薄等来决定。如装袖部位, 同样的圆袖造型面料厚的比薄的吃势要大。如果吃势量大, 光靠缝合过程中完全吃拢是比较困难的, 可以采用抽线收拢吃势后整理均匀再进行缝合。吃势组合要注意放吃势的位置要正确, 而且要注意吃势均匀, 不能有细褶似的重叠。服装左右对称部位的吃势也要对称。

3. 里外匀组合。

里外匀是指缝合的两层衣片, 外层衣片比里层衣片均匀的长或宽出一些, 形成止口处里层衣片略缩进的状态。里外匀组合也是服装缝制中的重要组合形式之一。配置的外层衣片比里层衣片要均匀的长或宽出一些, 在缝合双层衣片的部件时, 一定要面料较宽松, 夹里较紧, 在缝到转角部位时, 夹里更要拉紧一些, 使缝合后的两层衣片相贴成自然卷曲状态, 翻出止口后, 止口不能反吐、外露, 也就是从止口正面看, 只能看到上层正面的衣片, 看不到下层夹里和衣缝。服装质量要求中规定, 所有的服装止口部位都要做出里外匀。

4. 归拔组合。

归拔组合是指在服装缝制过程中, 利用归拔熨烫工艺对衣片进行符合人体造型的塑型后再缝纫组合。在毛呢类高档服装缝制中, 经常用到归拔组合。

5. 省裥组合。

省裥的设置主要是解决人体的胸腰、臀腰之差和满足人体活动规律的需要, 并兼有美化服装造型的一种组合方式。

为解决人体腰臀之差, 在裤片、裙片的腰口处收省或打裥, 使腰口尺寸与腰头尺寸吻合后组合。裤、裙打裥的形式多样, 主要起到增强美观的作用。为了手肘关节活动的方便, 有的一片袖在肘部袖底收省, 大多数一片袖在袖口也常用抽细裥或打折裥的方式与袖头组合。在收省、打裥时要注意按规定的位置和量进行, 使组合完全吻合, 抽细裥还要注意裥面均匀。

服装缝制工艺 篇2

编者按:采访中旅居欧洲20年的著名服装设计师王争这样描述一名优秀的打版师:“服装打版师也需要天分、灵气、悟性。良好的审美素养与娴熟而过硬的制版技术,才能创造出优美舒适的版型。好的版师要能和设计师很好地沟通、配合,准确而完美地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意图。”

这也代表了很多设计师对于自己长期以来默契配合的服装打版师的评价。通常,设计师的发散式思维是天马行空的,打版师强烈的逻辑思维是严谨保守的,二者结合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设计师也需要打版师的意见来完善作品。采访了一些设计师和打版师之后,总结双方意见时发现双方都认为。在设计师与服装打版师的合作过程中没有“服从”的概念。关键还是看产品结果,做得好与坏不是服从与不服从能解释的。二者本来就是合作的关系。设计师与打版师惟一的区别就是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的问题。

“有的时候有经验的版师地位可能比设计师高,在国外也经常是这样,但是在发布会等情况下版师就要退后一些。给设计师更多的空间。”一位资深服装打版师如是说。往往人们把成功设计师称为“大师”。而把“裁缝”的称号更多地留给了服装打版师。不过,皮尔·卡丹先生都能自称为裁缝。那么打服装版师们做个懂设计的裁缝也没什么不好。

设计打版 对话与合作打版师与设计师之间的差异,用定义或许很容易来解释清楚,可是在实际的企业运作与生产过程中二者在职能中确经常是互相渗透的。

一名出色的设计师一定能在版型上有所造诣,因为版型直接影响着服装的外观;同样,一名优秀的服装打版师也一定在设计领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好的版师一定有经验,而有经验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服装版师就是这个道理。版型设计与款式设计有着很大的区别,款式设计是一种开放式的思维,力求表达设计师独特的思想,而版型设计可以把设计思想精确到每一毫米,是用数据描述出的美丽。对于同一个部位的数据有的版师会是选择2,有的版师会选择3,其中肯定有一个是能让衣服更加好看、更加舒服的。

再比如说紧身效果,一般认为加放4cm是最基本的呼吸量,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人体是脂肪肌肉体,是有弹性的,一两毫米的上下浮动不会影响呼吸,而对造型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样的,比如肩与袖的配合,高袖山会显得比较紧身,但是太高就会不舒服,那么一定有个极限值,达不到的效果要就通过其他方式弥补,二者在外观上几乎看不出,但是穿着者是最有体会的。这就是服装打版师的灵感。

服装打版师也不是有了一套手法就能够完全胜任的

太平鸟服饰女装部的技术总监侯先生说:“手法是大家都会的东西,手法的含金量不大,如何能够提高版型的准确性与包容性才是衡量一个打版师是否优秀的尺度。”而对于准确性与包容性的把握就是对一名打版师审美灵性的综合考核。从这个角度上说,样板也不是简单的线条的组合,也是需要“设计”的。这样看,打版师要具有设计师的属性才能胜任,因此,称打版师为会裁缝的设计师也不为过。然而他们终究不是设计师,优秀的设计师对版型也会有独到的见解。2003中国国际时装周上,当我们对模特进行采访的时候会问到她们对所表演的服装的体会和评价,经常我们听到的是:漂亮、时尚、精致??对设计方面的评价,但是当柏仙多格首席设计师王玉涛的发布结束时,模特的评价是“他的衣服不炫,但是穿起来很舒服。”

在后来的采访中我们知道,王玉涛发布会的服装版型都是他亲手完成的。作为设计师亲自完成版型的设计当然是对设计思想的最完美的表达。

对于“舒服”,设计师王玉涛自己这样解释:第一我对版型有经验,第二我对版型有灵性。

作为设计师,王玉涛不忌讳别人称他“裁缝”,因为在他看来做版和做设计同样是需要灵感的。王玉涛15岁起接触服装,在以后的十几年中没有放弃过对版型的研究。他说:“没有足够的经验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版师的,打版的经验就是在一次一次的实践中积累得来的。打版就是把理论不断论证的过程。好比老师说‘1+2=3’,那么在通过不断的演练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途径都能得到3这个结果,而尝试了这些之后,我们觉得还是1+2最为简便。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使用的1+2与最初使用的1+2是绝对不同的。”

王玉涛说,谈打版的技术理论,我跟大家的没什么区别,但是给我一把剪刀,一块面料,我的衣服就会比别人的舒服,我认为就是因为我在这方面也有灵性。

高薪服装打版师为何拿高薪

在我们印象中,服装打版师的名声不够响亮,业绩很难衡量,是不是在企业中的地位也会像他们的名声一样,可是在调查打版师的待遇问题的时候,记者发现,打版师的重要性已经能够得到企业经营者的正确对待,这点从他们的工资中就能有所体现。

据北京阿尤北斗服饰公司总经理尤鸿雁女士介绍:在北京,一般的打版师的工资在3000元左右,而技术总监能够拿到4000~5000元,大一些的品牌的技术总监能够拿到6000~8000元。

而根据我们的不完全统计调查,在服装产业发达地区,一般略有经验的打版师工资都不会低于3000元,技术总监月薪上万并不稀奇。在成都、南京等非服装行业的中心地带,技术好一些的打版师也能拿到3000~4000元,在广东还有服装打版师也参与效益提成的。

刚入门的时候,服装打版师的工资比设计师的工资会略低,但是,打版师的工资在某一个阶段会与时间与经验成正比。服装打版师像老中医,越“老”越值钱设计需要创意和灵感,对于服装设计师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年轻些可能会更有利,在企业的招聘上,常常看到企业对设计师的年龄要求是不超过35岁。对打版师而言,虽少有年龄限制,但是几年的经验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近期在本报与香港理工大学合作对服装打版师进行的一份问卷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企业会对有多少年经验的打版师最感兴趣?在本报记者在北京地区回收的近30份问卷中。绝大多数选择了4-5年。看来,服装打版师自己心里也非常清楚,经验的积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意义。

制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容纳了很多琐碎、繁杂的细节处理,对于人体结构的理解,对尺寸、部位的精确把握等,都需要丰富的经验,还要有很高的灵活性,而灵活处理版型则是以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为前提支撑的。北京塔威欧服装公司技术主管倪志斌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一般男装插肩的肩斜设计是45。,而中性化男装强调美观多一些,其插肩的肩斜设计是35。,那么,在什么范围内调整肩斜度以达到美观与舒适的最佳结合,则是考验版师水准的时候了,此时,能助版师一臂之力的经验非常重要。再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国内第一件滑雪服,分割竟然达到78片之多,这78片的分割要顺着人体肌肉的感觉,制出的版既要视觉美观、线条流畅,还要符合人体运动的需要,试想:没有丰富的制版经验恐怕很难出色地完成。

所以,经验是衡量版师的一个重要砝码。北京塔威欧服装公司的尚付海总经理笑言:“版师就像老中医,越老越值钱。”不过,请注意,这个“老”可不是指年岁,而是指实实在在、货真价实的经验积累;当然,也不是指从事的年头多长,而是指不折不扣的专业技术和素养。

宁波太平鸟集团女装部的技术总监侯先生就是一位只有32岁的高薪版师。

高薪,意义何在?

版师的月薪从1500元到上万元不等,广东某企业竟然给版师开出年薪40万的高价这些事例不由得让引起我们这样的思考:高薪版师的价值究竟何在?早在2001年就拿到了8万元的年薪的尚付海先生,在进入公司半个月内便被提为技术主管,是因为他在李宁公司将传统的网球裙版型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在传统的偏于强调舒适的网球裙版上增加了一个起胸量(也就是胸省),使网球裙更修身立体、突出女性曲线。当时这个提法一经提出立即遭到大家的反对,因为在大家的概念里运动服就是以舒适为标准的,但当大家看到增加了胸省的网球裙更合体漂亮了,却一点也没影响它的舒适度,自然对这样的革新心服口服了。

国内高级服装制版人才缺乏,对于企业而言,找到好的适合企业的版师也是相当不易的。各个品牌的客户群定位、服装风格不一样。因此,企业对制版的要求也各有特点,版师需要能很好地理解企业的品牌个性特点,才能为企业所用、为品牌服务。

宁波太平鸟集团女装部的技术总监侯先生在太平鸟工作已经有7、8个年头了,目前年薪接近20万。他现在已经作为公司的中层在参与品牌的综合运作了。侯先生介绍说,现在绝大多数的品牌、企业还都是设计师和营销总监更多地参与公司企划,作为打版师以技术角度来参与品牌运作的微乎其微。有的企业可能给打版师的工资水平也不差,但是不会让他更多地参与企划,给打版师的空间很有限。

侯先生认为,打版师也应该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与运作,打版师的工作本身与产品是息息相关的,参与得多。对公司了解更多在具体工作中会更加游刃有余。而且在参与过程中花心血考虑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多一方专业的意见对公司的发展也有好处,往往这样的专业意见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各大品牌之间的竞争中已经包含了版型的竞争。在消费者看了、穿了之后,决定某件服装的售卖率的就是服装的版型。在漂亮的服装穿着不舒服,消费者也不会买单的。

侯先生认为如果单从打版师的角度自己的工资算是非常高了,但是如果再考虑到自己所负责的范围,也便不足为奇了.可见,除了独树一帜的技能之外。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较强的综合能力是高薪版师所以高薪的重要原因之一。

服装缝制工艺教学方法之探讨 篇3

一、激励教学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相对来说要薄一些,一般在学习上存在着自信心不足的问题,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急躁情绪。因此,在服装工艺教学中激励教学方法成了提高学生兴趣的首要环节。我对刚接触工艺课的学生采取由手缝工艺到机缝工艺,再由零部件工艺到成品制作工艺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有了进步和成绩时,一定是不失时机地激励和表扬,使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劲头足,心态佳:而且还搞一些技能操作比赛,对工艺效果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激励学生学好工艺课,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加强自我训练,有效地利用时间来提高操作技能。

二、化整为零、合零为整

将某一典型的服装成衣的缝制工艺流程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基本工序或工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每一堂实习课讲授、示范、训练其中的一项,让学生在坯布上模拟学习这一零部件的制作方法,做到学习一个理解一个,初步掌握一个,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形成局部技能。在此基础上,再合零为整,完成成品的制作。最终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组合的整体技能和技巧。这样既能使所学知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和应用,又能增强知识技能的连贯性,大大降低成品制作的难度,提高成品制作的质量,实现工艺实习教学的目的。例如:在学习衬衣的制作过程中,首先讲授衬衣零部件附衣领、坯布上一一制作出来,使学生掌握了衬衣制作的难点、重点,然后再进行成品的制作,这样衬衣的制作就非常简单了。

三、借助样品、突破难点

虽然将整件服装的制作进行分解化整为零,但是每个部件的学习制作对于学生来说仍然会有难度。尤其是有些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复杂、步骤繁多,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做到一次性掌握,他们往往会记住后面忘了前面。而且课堂上,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个学生,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一次性地看清理解整个制作过程,对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再进行示范讲解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借助一些能体现工艺特点和整个制作过程的样品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些样品用坯布来做,把制作的步骤尤其是难点、重点进行分解,体现整个制作过程,每个步骤写上序号用线串连起来,以免打乱顺序,在样品上还可以写上工艺流程以及每个制作步骤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要点。在课堂上,教师可把样品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对每个操作步骤一目了然,在课后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难点。当然,这个样品需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虽然会用不少时间。但同时也锻炼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加深了对这个零部件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一旦样品制成也可以长久使用,为平时的教学提供方便,在缝制工艺方面,值得我們去做成这样的样品的有很多,如:衬衣领的制作,宝剑头袖衩的制作等等。

四、以旧引新、由此及彼

服装的款式千变万化,制作工艺更是多种多样,但他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存在共性的。教师不可能把每一种工艺方法都一一传授给学生,但教师可以利用学习中的正迁移现象,培养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把不同品种款式服装的工艺相比较进行讲述,分辨出他们的异同点,由一种工艺延伸出另一些与之相连的多种工艺,以旧引新,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讲述袋的工艺时,就可以把西装的直插袋与茄克衫、中山装的斜插袋、明贴袋相比较讲述分辨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制作过程中通过反复比较,使学生既掌握了多种工艺方法。又进一步理解了各种工艺方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技能水平。有时也可以出示样品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琢磨,比较分析、比较。研究其工艺方法或者是让学生设计制作与样品有着一定联系的另一种式样的作品,以此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能在课外的服装设计制作中加以运用,提高学生对服装制作的兴趣。在服装工艺中像这样相互联系的内容是比较多的。教师通过合理组织,精心安排,能达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再如:男衬衫工艺做一次,只能对基本工艺、操作顺序有个了解,只有通过几次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即熟能生巧。但如果围绕同一个款式进行反复联系便会压抑学生的练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由此及彼。对其领、门襟、下摆、衣长、袖长等部位自行设计并制作。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提高了练习效果,加速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这种创造性联系还可以充分調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在活动中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我经常在不同年级之间,开展不同层次的竞赛表演活动来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如在一年级进行手工艺品制作展和零部件的制作比赛,在二年级进行较高档次的时装设计制作及表演活动。这些都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活动,也正是这些活动能使学生的工艺水平在锻炼中不断得到提高。另外,外出参观与調查也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事,因此我也常带他们去服装厂、商场参观,并进行市场調查,让他们了解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以及机器设备的使用,让学生对市场流行作进一步的了解。要他们作好记录,懂得各种服装工艺在实际中的运用,让他们学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样。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练习中就提高了专业技能。

高等院校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探讨 篇4

本文从服装专业课教学的角度出发, 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目前高等院校在服装缝制工艺课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 提出了在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指导思想下, 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使其动手动脑, 从而完善整个教学过程。而提高教学条件则能够更好地完成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

服装这门古老的艺术, 不仅与现代流行元素紧密结合, 而且在其制作工艺上也加入了很多科技元素, 更新的缝制材料, 更先进的缝制机器, 以及要求更高的缝制效果都在不断地迎合着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焕发着勃勃的生命力。近十年来,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 服装业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中, 不但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遭到重创, 反而寻求到了更大的商机。于是, 很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与服装有关的专业, 例如服装设计专业、服装工程专业、服装表演专业等等, 良好的就业市场使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服装缝制工艺课是所有服装类学科的专业必修课, 这门课程始终贯穿于四年的大学学习中, 有时是专门的服装制作课, 有时是设计类课程, 要求学生将设计作品做成成衣, 有时是学生们参加各种比赛, 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扎实过硬的制作功夫。所以, 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及学习成果对服装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

作为服装企业人才的主要输送地——高等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只做纸上谈兵的“指挥家”, 也不能只是一味遵循工艺单操作的“车工”, 他们将来的工作性质应该是通过服装专业课的学习, 为服装设计、制板及生产等相关工作服务, 而不是直接从事缝制工作。所以, 服装缝制工艺课作为高等院校服装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服装设计的延伸与发展。学生在学习服装样板之后, 能够检验样板形态与数量的吻合关系和整体与细节的结合关系, 并改正费工费料的不合理结构关系, 从而使服装造型更加合理完美。由此可见, 服装制作工艺课在服装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1]

一、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特点

服装缝制工艺课有着与一般专业课或文化课不同的特点, 在授课时老师是要做示范的, 再加上学生的材料准备, 基本上就去掉了两节课的时间, 因此让学生在剩下的时间完成当天的作业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用正常模式上课, 两次课会相隔好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 学生们基本上已经把老师教授的东西忘了, 老师不得不重复讲授。此外, 缝制工艺课要用的教具很多, 如裁片、面料、机器、剪刀、尺子等, 如果不采取阶段性的上课方式, 今天这个班上两节, 明天那个班上两节, 就会导致工艺室内人员复杂, 东西丢失, 严重地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2]所以这门课要求上课时间集中且具有连续性, 否则上课效果就会很差, 老师教授起来也会很费力, 从而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进度。

现在的高等院校在设置服装缝制工艺课时都注意到了这一特点, 在安排课程时间时将其设立为阶段性的授课形式, 也就是将课程的教学内容集中在一段时间之内完成。在整个大学本科四年的教学当中, 服装缝制工艺课一直贯穿其中。一般来说, 缝制工艺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缝制课, 就是缝制服装中的一些零配件, 比如各种缝型、口袋、袖开衩、门襟和手针等;第二部分是教授缝制工艺较为简单的裙裤之类;第三部分是教授缝制女装中的衬衫外套之类;第四部分则是教授缝制工序最为复杂的西服。当然, 每个学校都会根据自身的教学计划整合这四个部分, 并通常会将第二和第三部分整合,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由浅入深, 保证完全没有缝制经验的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作业, 基本熟悉常见服装的制作工艺, 并使其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能举一反三, 熟练地应对不同款式服装的制作工艺。

二、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在工艺课教学工作中, 教师的示范是主要授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 本人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们较快地接受缝纫工艺的操作方法:

(一) 实物展示

教师应将本次上课的内容做成成品展示给学生看, 比如今天学习单开线口袋的制作, 事先应做好一个单开线口袋的样品带到课堂, 而且最好是没有完全封口的半成品, 这样便于学生翻看, 使其能够从样品中领悟教师所讲的内容, 而不是凭空想象。比如做成衣衬衫时, 教师可以带来一两件不穿的旧衬衫, 比照实物讲解这次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并讲解同类产品制作时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比如在裤装工艺的教学中, 西裤的制作工艺最典型, 其要求最高、最全面、最具代表性, 裤装的制作难点在绱腰、侧袋、后袋和门襟上面。理解了这些制作工艺后, 学生不管是做喇叭裤还是铅笔裤, 稍加改动就能达到效果。其实在制作服装时, 只要掌握了一些基本部件的制作方法, 外观的设计制作就很容易达到。

(二) 理论讲解

教师在授课时应该规范有序地对每一道工序做出科学的规定, 并对工艺操作方法逐步地进行理论性的讲解, 包括裁片的准备, 工序的先后, 各种注意事项等。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 某些工艺的增加与删减、提前与滞后可能不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但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应该是最科学的, 最规范的程式。这一过程重在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并使其真正掌握高水平的专业技能。

但是, 服装是一种变化很快的产品, 而且每个人的审美观也不一样。高等院校通常在进行服装成品制作时由学生自己购买面料, 根据自己的尺寸和喜欢的样式来完成作业, 这样班上几十个人的作业可能都不一样, 所使用的工艺也会有所差别, 教师在讲授时需要比照一个基本款式, 并指导学生在特定部分使用特定的工艺以达到他们想要的效果。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所有的学生制作一样的款式, 以件论件地进行教学, 那么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就很有限, 仅仅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而并不能学到全部的缝制技艺。反之, 在作业要求中要鼓励大家创新, 不设定固定的款式要求, 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能使他们相互学习, 了解更多的制作方法, 并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示范操作

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教学操作性很强, 而绝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入校之前都没有接触过缝纫机, 也没有接触过服装制作, 所以单纯的语言讲授就显得抽象难懂, 而教师准确的实际操作展示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这个过程中, 任课教师必须让每个同学看清示范操作的每一个步骤, 并同时注重规范性和程序性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 由于单个班级学生的人数过多,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少听、漏听的学生, 而要求教师对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再进行讲解示范的可能性又不大, 因此, 借助一些已经完成的样品就显得十分必要。这些样品不用制作得非常完整, 只需把制作中的难点、重点进行分解, 在每个步骤上写上序号, 用线串连起来, 并将它们保留在学生那里。这样, 学生就可以对每一个步骤一目了然, 在课后也能巩固难点。当然, 每一个样品都需要教师提前准备, 这虽然要花不少的时间, 但同时也能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 相当于使其又备了一次课。而且, 这些样品还可重复使用, 能够为平时的教学提供方便。[3]在学生进行制作时, 教师也要不停地巡视, 杜绝学生拖拉和毛糙的坏习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需要不断激发的, 譬如做零部件练习的时候可以让他们做几个甚至十几个相同的作业, 在交作业时选择最好的。做成品衣服时, 也可以让他们做一款基本型, 再做一款创意装, 利用多次的实践去熟悉工艺流程。

当然, 如果学校条件允许的话, 我们还可以在教师做示范的那台缝纫机上加装投影仪设备, 这样教师所做的示范就可以清晰地投到墙布上, 从而避免了同学围在一起看不清示范的问题。也可以把Internet融入到专业教学中,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网络教学平台, 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 并能随时更新补充网上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授课的过程拍成视频, 这样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自己观看视频, 除去了教师重复解答问题的苦恼。这个办法特别适合工艺复杂的西服制作。

(四) 参观调查, 增强实践

外出参观与调查是学生极为感兴趣的事情, 因此教师可以经常带他们去服装厂、服装博览会、商场等地参观调研, 让他们了解服装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和机器设备的使用, 毕竟学校的专业设备很少。除此之外, 还需要让学生对市场的流行性做进一步的了解, 多邀请服装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 同时给学生做一些技术上的指导。学校还可以与服装企业联合开发产品, 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这一内容如果在服装制作工艺课里没有时间安排, 那就在四年的学习中安排一两次, 这样不仅可以为服装制作工艺课服务, 而且会对其他设计类课程, 如纸样课、专业理论课等相关科目的认知学习产生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与竞争的时代,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们的自主性也越来越强, 所以, 每个教师都必须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 通过参加每年的服装博览会与工厂密切联系, 并了解国内外服装行业的发展动态、工业生产情况、社会消费热点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有选择地充实到教学内容当中去。[4]

从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就业现状来看, 课堂教学的改革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我们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的“研究性教学”就是希望摒弃教师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所以每次工艺课结束后, 笔者建议教师们不要与别的课程一样, 根据缝制水平的高低来评判作业的好坏, 打一个八十分或九十分, 而是在课程的最后一堂课上, 让学生穿上自己的作品或者将其放在台上, 通过讲解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与作业的制作水平综合进行评分。通过这样的学习, 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作业, 而且对他们也是一次胆量的锻炼。这样的锻炼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宝贵的, 流畅的语言、稳定的台风可以为其以后的面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 服装缝制工艺课是服装专业课程中很重要的一门, 我们应根据其教学目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环境等,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质量, 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为其将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5]

注释

1[1]周静.服装工艺的美学初探[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05)

2[2][4]窦俊霞.如何提高服装工艺课教学质量[J].内江科技, 2007 (08)

3[3]陈彩英.服装工艺课教学改革探索[J].大视野, 2008 (07)

服装缝制工艺 篇5

1. 教师的示范操作和教学必须规范、形象

服装缝制工艺课的技能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的过程。 技能教学前,教师从思想、教具、技术等方面都要做好准备,即认真备课,特别是思考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可能难以掌握的技能,避免教学过程的无序。例如在完成女衬衫装克夫、女衬衫做装领乃至裙子装腰这个环节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部件面里上下两层由于缝纫机压脚的推力和牙床的摩擦,下层容易缩短,导致面里不平服。这时备课时不光要备工艺流程、操作程序,更重要的要备怎样教会学生操作的技巧。正确的操作应该下层用手拉紧,上层用镊子钳推送,这样就能避免上下两层不平服现象的出现。 技能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反复、规范的演示让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要领。这样可以规范要求,避免下一步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少走弯路。例如在做女衬衫时,由于一般都采用涤棉平纹面料,涤棉平纹面料可以不考虑正反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缝制只要注意面料的用料丝绺问题,但如用的是其它有正反面的面料时就得提醒学生还得注意面料的正反面问题。学生训练时,注意巡视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肯定和鼓励操作规范、技能训练成绩优异的学生。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操作错误而返工的几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技能教学课后及时批改学生的实习产品,对个别实习产品不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这些学生及时掌握技能。这样做的目的是查漏补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同时开始阶段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技能,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的提高。

2. 技能训练强调既动手又动脑

在技能训练中,许多老师可能一味强调动手,可是长时间单调的技能训练往往会磨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技能训练中,要鼓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学生对教师示范操作的领会和给学生充足的训练机会的前提下,强调巧练——用较少的时间较熟练地掌握技能。例如第一学期女裙缝制时,准备了格子面料,当时考虑到格子面料的性能,采用了斜料设计,但同时也给缝制(面料容易拉长)增加更大的难度。在教学中我就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怎样的缝制才能降低难度,如:某某同学就想到先用手缝针固定所要缝制的部位,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面料的伸缩,更降低了缝制的难度,从而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又如:某某同学就想到了用手压住压脚尾部,这样也解决了缝制时面料伸缩导致的不平服的问题,同样确保了产品的质量。我在课堂上就大张旗鼓地表扬了这两位同学的巧学,同时也把其经验推广,让其他同学尝试。这样既动手又动脑往往能够保持并且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课内技能训练增加情趣

服装工艺缝纫课属于实践课,频繁而枯燥的动手操作极易使学生的身心产生疲劳感,进而产生厌倦心理,这当然需要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来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佳绩,更需要教师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上大做文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在工艺车间的模台上总是展示出与本节课有关的各种款式的服装成品或半成品等教学用具,通过服装类书籍、图片、服装实物,并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向学生充分展示不同款式、不同风格、不同效果的服装作品,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例如,在女裙教学中,我在人台上展示一步裙、西服裙、折裥裙等样裙,逐一讲解工艺要领,并让学生结合我们班同学穿的裙子――来帮他们进行分分类,讲一讲缝制的要领。这样的现学现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更激活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的学习欲望,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4. 培养“小教师”,提高技能教学的效率

从学生的心理情况来了解,有部分内向学生、动手较差的学生通常不敢向老师多问。这仅仅靠平时老师多注意、关注他们是不够的,那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服装缝制工艺课中的技能训练,教师很难对学生逐个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先辅导一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到了实际操作训练时把这些“小教师”分散安排在适合的工位上,这些“小教师”可以用自己的操作来指导旁边的同学,给他们作示范、纠正和指导。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显示,这是一个很好、很有效的教学形式,既能够解决教学中教师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不够分配的问题——通过这些“小教师”带动其他学生及时掌握技能,提高技能课的教学效率,同时也给了这些“小教师”锻炼、提高的机会——既能够提高这些学生本身的服装缝纫技能,也使他们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等综合素养得到了锻炼,今后能适应担任企业的管理等工作。对于在初中阶段缺少鼓励和赞赏的职高一年级学生来说,这一方法也形成了很大的鼓舞、推动效果,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课外技能训练形式多样

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和学习有其特殊性,而且由于受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所限制,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熟练地掌握各种缝纫操作技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专业技能需要通过学生自觉的、有意识的练习来巩固,为此可以利用兴趣小组、选修课、专业技能比赛等等课外技能训练形式进行技能训练,以弥补课堂训练中的不足。例如高一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工艺兴趣小组,使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方位的训练,能走在其他同学的前面,并创造机会年级开展各种兴趣小组的竞赛活动(如踩鞋垫、零部件等比赛)等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技能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高和巩固,专业思想逐步确立。

服装缝制工艺 篇6

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 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这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 轻技术, 重纸面效果, 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而服装设计所涵盖的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没被更多地意识到。造成了学生只会画, 不会裁, 也不会做 (特别是对有变化的结构) , 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这些都反应我国目前的服装教育大部分依然还是重表现, 学生设计的作品艺术化大于生活化, 服装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需求, 所以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二、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与服装课程群的关系

1.有利于服装课程之间的衔接

在教学课程设置上, 课程之间分离现象比较普遍, 我校在此方面一直在尝试改革。服装结构课教学中主要解决服装结构理论方面的问题, 而服装工艺强调服装的工艺制作, 而对于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以及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之间的衔接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 在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课之间增设服装样板课, 较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既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材料的延伸, 又为服装设计的教学作好铺垫。

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的教学过程中, 不给学生规定具体款式, 首先学生就要进行款式设计, 在款式设计中既要考虑服装款式的流行与美, 又要考虑面料的特点、性能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这就为后续服装材料、服装美学及服装设计课打下实践基础。

在此基础上, 就要进行结构设计, 将服装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立体形态的服装轮廓造型和细部造型分解成平面的结构衣片, 揭示出服装各部位的形状, 数量吻合关系, 整体与局部吻合关系, 修正款式造型设计图中的不可分解部分, 设计出各处的结构合理关系, 从而使服装造型趋于合理完美。这样, 通过具体的款式的结构设计, 加深学生对服装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一过实质上可认为是对服装结构课教学的补充。

工艺设计是服装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式, 服装结构图只是样板师设计思路的表达, 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而服装工业样板才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资料, 工业样板指的是可直接用于企业生产中排料裁剪的样板。服装样板课的任务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个规范的、标准的服装样板。即对结构衣片进行加缝边、作标记处理, 之中要分析面料的悬垂性、厚薄、服装缝制工艺、缝型等对服装工业样板的影响, 它使服装的造型结构合理化、标准化、工艺化, 可以说服装样板在完成成品的整个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中可看出, 服装样板课在服装课程体系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工艺制板的能力

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服装设计首先是一门技术。能画好时装效果图并不等于就是一个合格的服装设计师。服装是做出来的, 光会画还不行, 设计师的基本功是制衣的技术与知识, 其中工艺制板的能力尤为重要, 可以说服装是一门“实践性科学”。

服装制板的过程, 是将平面服装效果图转化成立体服装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包含着艺术造型和技术造型。在制板的过程中, 诸如服装款式的变化, 各种服装面料、辅料的选择, 各种宽松量的选择, 不同缝制熨烫工艺的选择, 乃至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消费者衣着习惯的差异等等要素, 都会影响服装制板和成衣的效果, 这些要素绝大多数难以进行量化的分析, 主要依靠实践经验进行形象的分析和处理, 因此要学好服装制板, 就得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一定量的习作, 以积累初步的实践经验, 这些习作应包括设计、制板、工艺制作的全过程, 通过这些习作, 深入理解制板的理论, 由量变促进质变, 熟练自身的设计、制板技能和工艺技能。而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课正是给学生这种实践机会, 以培养学生的工艺制板的能力。

我国是服装加工大国, 要提高服装的品质, 就要注重服装工业样板的学习。因为服装工业样板贯穿服装工业生产的全过程, 是服装生产裁剪和缝制过程的技术因素。企业制板技术水平的高低, 体现着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档次, 直接影响产品的附加值。服装样板课的教学中, 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标准的服装工业样板, 为企业培养有标准工艺制板的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3.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 除了积累设计、制板的经验之外, 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工艺技术, 一个初次入行的设计师或制板师, 不懂工艺技术, 话语权必然大打折扣。而服装缝制工艺课在整个服装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又是特别强调实践性和技艺性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缝制工艺课的学习, 把其他课程所学到的一些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这样既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巩固及扩展了基本理论与教学内容, 同时又使学生获得了扎实的基本功, 逐步达到独立操作, 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任务, 最终具备现代服装业所需要的本领。

服装缝制前就要到市场上去选购面料, 以利用面料的质感特色和塑形性能体现服装的设计意图, 同时还要考虑服装面料的裁剪、缝制和熨烫性能, 在此基础上选配里料、衬料及缝纫线, 并对面料进行预缩处理, 这也是验证服装材料理论知识的一个过程。在整件服装制作过程中, 完成服装的铺料, 排料, 裁剪, 缝制及熨烫, 从而了解不同服装的不同工艺以及各种工艺的加工特点, 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小结

现代服装教育必须将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紧密结合, 适应服装工业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的需要, 注重培养既会设计又懂技术, 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服装专业人才。如何使教学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结合, 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课的开设与尝试, 在服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作为学院派的服装教学, 我们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要研究服装企业、服装人才市场的需求, 调查结果为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如何使教学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结合, 我校开设的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课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服装样板,缝制工艺课,实用型人才,工艺制版

参考文献

[1]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5.

[2]刘瑞璞, 刘维和.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技巧.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3]李当岐.服装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服装缝制工艺 篇7

服装模板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外合资企业进入我国服装企业,由于成本和模板技术问题,开始也只局限于少数服装生产工序应用,2000年前后在我国开始进一步普及,2012年7月首届服装模板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服装模板联盟成立。

服装模板技术来源于模具学中的工装夹具和治具设计原理,利用自动化设备在有机胶板上按工艺缝合需要设定的尺寸开槽,在缝制设备上安装或改装相对应的模板压轮及对应的针板、牙齿和轨道等工具[1],缝制员工只要按照模板上标识的工艺顺序在轨道槽内缝制或在其他部位进行操作即可,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 服装模板缝纫机

目前企业运用模板缝制衣领使用较多的是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模板缝纫机,模板缝纫机压力杆下端连接的是压轮而不是压脚,针板上的针咀部位是带针孔的圆柱而不仅仅是针孔,送布牙的结构也有所改变。针咀部位圆柱卡住模板上的槽位可控制模板的位置。

3 服装圆领的外观要求

衣领靠近头部,处于人的视觉中心部位,其质量对服装的整体外观有很重要的影响[2]。圆领是底领和翻领连载一起的衣领,按翻折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形、圆弧形及部分为直线形、部分为圆弧形3种。圆领常用于连衣裙、女式衬衫和春秋装等服装[3],其造型变化很大,领宽可大可小,但领角的外轮廓线为弧形,缝制方法也大同小异。缝制好的圆领外观须做到领面平服不起涟、不反吐,左右对称,两领角角度一致,领面领角略层,使两角自然保持窝势,衣领外轮廓止口产生里外均匀。

4 传统圆领的制作工艺

在缝制服装的过程中,制作衣领是一道重要的工艺流程。衣领的外观质量和衣领裁片质量有关;和制作工艺质量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传统圆领的缝制工艺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好大小形状相同的领面和领里裁片;

在领面上烫上粘合衬;

用工艺样板在领面上画出缝合净样线;

将领面和领里正正相对,领里在下领面在上,沿领面上所画净样线缉缝领面和领里,至圆领领角时,将领面略向前送同时领里稍微拉紧,使领面的进布速度大于领里,有利于形成领角的窝势。不在领角部位时,为防止领面起涟,缉止口时要将领面略向前送,使领面的进布速度和领里一致。此工艺手法控制领里的缝份比领面大0.1cm(若面料厚时,此量适当加大),形成领面和领里的容量差(见图1),圆领外止口呈现出里外均匀;

修剪领面领里的缝份至0.5cm;

将领面和领里翻到正面,进行整烫;

利用定位模板,作好衣领装领线与衣身的肩线、衣身后领中心缝合位置的记号,以备和衣身组装。

从圆领的制作步骤中可以看出,要达到圆领的外观质量效果,缝制员工须熟练操作机器设备,在缝制过程中,多次停机调整领面和领里的相对位置及进布速度。管理人员通常安排有较高技能的熟练工来完成这道工序。

5 圆领缝制工艺模板的设计原理

5.1 衣领裁片在模板上的定位

设计模板时,首先要确定裁片在模板上的位置[4]。缝纫机针在模板的槽中运线缝合领面和领里,即模板上的开槽轨迹是领面与领里的缝合净样线,槽宽为模板缝纫机上针咀部位圆柱的直径。当利用模板缝合衣领时,为了能将裁片快速地放置在指定位置,使衣领的缝合线和模板上的开槽轨迹相吻合,确定开槽位置后在模板上画出衣领毛样板装领线的的位置,并将此线设计为基准线,在基准线的外侧粘贴海绵条加以标识并阻挡裁片超出。这样打开模板后,将衣领裁片装领线的毛边靠齐海绵条,衣领的净样线就对准了槽宽的中心。

裁片在模板上放置好后,通常用两层模板加以夹持固定。由于缝制过程中模板的移动可能会造成裁片的滑移,在模板上设计砂纸条来增加裁片与模板之间的摩擦,增加裁片位置的稳定性。砂纸一般粘贴在开槽轨迹的两侧。

5.2 领面与领里的容量差

在缝合衣领裁片时,模板机压轮压在模板上,机针穿透面料在针咀上方形成线迹,如果裁片下面的模板层数不同,那么裁片从模板边缘到圆柱形针咀部位的距离就会有差异,而且这个差异会随着模板层数的增加或模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即模板的层数越多厚度越大,裁片缝制的净面积就越大。利用这个原理可将圆领领里裁片置于底层和中间层的模板之间,领面裁片置于中间层和顶层的模板之间,形成领面与领里的容量差;在中间层模板上圆领领角的部位粘贴一定厚度海绵块,用以增加领角部位领面与领里的容量差,保证缝好的圆领外止口里外均匀和领角窝势。为便于车缝,压轮压在模板上时两侧的厚度要求一致,在顶层模板圆领领角部位依照中间层海绵块的位置挖空。

5.3 为下道工序的准备

圆领与衣身进行组装时,为达到不偏不斜、左右对称的要求,须根据定位样板在缝制好的衣领装领线上作好和衣身的肩线、衣身后领中心的缝合位置的记号。在设计模板时,可以在中间层基准线上作好这3个标志,当衣领裁片在模板机上缝好后,直接在衣领上相应的位置画上记号即可。

6 圆领缝制工艺模板的设计

圆领缝制工艺模板设计为3层,使用材料是有机胶板,底层和顶层胶板较厚,中间层胶板略薄。将圆领领面与领里缝合的净缝线拓在底层模板上适当的位置,以此为槽位中心线开槽,在模板正面槽位的两侧粘贴砂纸条;以开槽轨迹为基础位置画出基准线,在基准线的外侧粘贴海绵条。中间层模板的外轮廓线是外底层模板槽位的内侧线,在模板正面的边缘粘贴纸条,在领角部位粘贴6cm宽的海绵块,在基准线上分别做好与衣身的肩线、衣身后领中心的缝合位置的标记,在基准线的外侧粘贴海绵条。顶层模板的形状、大小和底层模板一样,槽位相同,在圆领领角部位依照中间层海绵块的位置挖空,见图2。最终3层模板组合在一起,见图3。

7 圆领缝制工艺模板的应用

使用制作好的模板缝制圆领,步骤如下。

准备好领面和领里裁片;

在领面上烫上粘合衬;

打开模板,将圆领领里放在底层模板上,装领线毛边对齐基准线。将中间层模板放下,把领面放在中间层模板上,装领线毛边对齐基准线,将顶层模板放下。移动模板到针咀部位沿着槽位进行车缝;

打开模板顶层,按照中间层模板基准线上的标志,在衣领上作好和衣身的肩线、衣身后领中心的缝合位置标记;

修剪领面领里的缝份至0.5cm;

将领面领里翻到正面,整烫待用。运用模板缝制圆领,操作工艺简单,不需要熟练工,员工培训一周后就可以做出高质量的圆领。

8 两种工艺的比较

通过使用模板缝制和传统缝制圆领工艺的比较,可以看出使用模板时衣领的整烫工艺没有影响,对衣领裁片的准备不需精准;由于在模板上设定了缝制轨迹和对位标志,所以在缝制前不需要在衣领上预先画上缝制净样线,在缝制后不另外需要定位样板确定与衣身缝合时的对位点;由于在模板上利用模板层数和厚度的不同、中间层模板领角位置的海绵块,增加了领面和领里的容量,使圆领外轮廓线有里外均匀、领角有窝势,操作员工不需在缝制过程中停机调整两个领片的外置和进布速度,可以很流畅地缝合两领片,简化了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约40%。

9 结语

9.1 圆领缝制工艺模板技术改变了服装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模板的应用降低了缝纫工艺难度,使得缝制圆领无技术难点,操作工序简单化、标准化,缝制质量受操作员工技能、情绪的影响程度大大减小,次品率降低,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

9.2 圆领缝制工艺模板将多道工序糅合在一件模板上完成,缝制员工只要按照模板上标识的轨道槽内缝制或其他部位进行操作,将数道工序一并完成,在大量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工序流程精简化,流水作业畅顺高效[5],有利于进行生产管理。

9.3 服装模板技术作为现今服装生产最先进的技艺之一,它的价值得到很多服装企业的肯定和青睐,会越来越多地在企业中得到应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摘要:简要介绍圆领缝制工艺模板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对应用模板圆领缝制工艺和传统圆领缝制工艺的比较,阐述了模板技术的优势;服装模板技术使服装加工难度降低,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高,是现今服装生产最先进的技术之一。

关键词:模板,圆领,缝制

参考文献

[1]陈桂林.服装模板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

[2]解晓君.衬衫领纸样的结构设计[J].青岛大学学报,2013,(3):56-59.

[3]张文彬.成衣工艺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54.

[4]孙莉.基于模板技术的服装袋盖缝制工艺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41.

服装缝制工艺 篇8

一、听障生的身心特点分析

与正常的中职阶段学生相比较,听障生在认识活动中具有以下一些身心特点。

(一)听障生的感知活动特点

听障类学生在感知外界事物时无法从听觉获得有效信息,因而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感知外界。其中,视觉起着主要的代偿作用。在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听障生主要依靠视觉来接收新知识,他们通过眼睛观察教师的演示动作,在大脑中形成记忆,从而学习服装制作的步骤和方法。此外,听力障碍带来的感知活动中另外一个特点是其限制了感知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听障生的感知活动中缺乏语言活动的参与,造成他们很难从原理或本质上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对服装工艺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二)听障生的记忆活动特点

听障生形象记忆能力较强,他们对直观、形象的资料记忆较快,保持得也较好,并容易再现出来,而对文字、符号、图画等的资料记忆较慢,也容易出错。例如,在观看完一部有字幕的小品后,他们能逼真地模仿出其中人物的动作、表情,但是很难回答出其中某个人物说了哪些话,只能用简单的只言片语表达出部分意思。这是由于他们无法听说,在阅读文字材料时,缺少语音的帮助,这样自然在其头脑中留下的语音、语调表象模糊不清,或者头脑中完全没有这类表象。此外,听障生记忆活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他们通过手语帮助记忆。听障生在记忆文字材料时,常常边看边打手语,这样将静态的文字符号通过手势动作转化成为动态形象,在大脑中留下动态表象。当要回忆文字材料时,文字的手语动作表象又通过手势动作再现出来,成了听障生与健全学生记忆活动的明显区别。

(三)听障生的语言活动特点

听力障碍阻碍了该类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先口语,后书面”是语言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听障生在儿童时期错过了口语学习的阶段,一般到学龄期才在聋校开始系统地学习语言,因此很难正确、灵活地运用已学字词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事情。通常,听障生的口语或书面表达都有语法问题,组织的句子普遍不通顺、不完整,在教学中回答教师的提问存在一定障碍。此外,听障生语言活动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通过观察面部表情、口型变化、动作等,结合当时的外界环境背景,推理和理解别人说话的内容。

(四)听障生的思维活动特点

通常情况下,人运用概念进行逻辑分析,而概念是通过语言表现的,因此没有语言的参与是难以进行逻辑思维的。听障生的思维处于直觉动作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由于缺乏语言的帮助,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分析问题的条理性、全面性欠佳,综合总结时具有表面性、片面性,推理过程中常混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在思维过程中,听障生的操作分析和直观分析较健全学生更细致、具体,但逻辑分析能力较弱;在比较时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但往往注意了不同点就忽略了相同点,造成其融会贯通的能力较弱;此外,听障生对于动作水平、形象水平的概括能力困难较小,而对于抽象水平的概括能力较弱,因此抽象思维与健全生相比往往达不到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二、针对听障生的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对听障生的以上身心特点,设计运用对应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尽可能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针对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讲授法

服装缝制工艺的教学通常是从理论开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首先通过理论的讲授使学生在大脑中对新知识形成大致的概念。例如,针对裤子双嵌线袋的制作,通常教师首先通过板书的形式讲授制作双嵌线袋的裁片及名称,之后通过编顺口溜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制作流程,同时提示每道工序的工艺标准。对于听障生,记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存在一定的困难,而观看具体制作过程视频的方式适合于听障生的感知活动特点和记忆活动特点,其接受效果较好。微课视频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听障生理论知识学习困难的问题。教师制作手语、字幕、演示和标注同步播放的微课视频,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动态、直观的视频,用手语视频、演示视频和标注讲授文字材料,能够帮助听障生记忆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演示法

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教师通过现场演示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缝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操作技巧,同时加深对工艺流程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运用合适的面部表情、口型变化、动作向学生演示操作技巧。生动的表情、放慢的口型变化、夸张的形体语言,都可以对听障生起到提示的作用,帮助其正确地理解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

(三)提问法

提问法可以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针对听障生,由于其语言组织能力较差,回答问题具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代表提问法就不适用于听障生的教学。听障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可以很容易就分辨出事物的不同。在缝制工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听障生的这一特点,首先演示正、误,另种缝制操作方法,然后询问学生正确的方法是演示一还是演示二,通过这样做选择题的方式可以很好地实现师生问答互动,使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比较法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两种事物,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可以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针对听障生的服装工艺教学中,例如,学生很难理解服装的里外容,教师可以通过呈现正、误两种缝制方法所产生的缝制效果的不同,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缝制效果,理解里外容的概念和操作技巧。再如,讲授褶量的大小对最终缝制效果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选择一倍、两倍、三倍三种缩褶量现场缝制,然后让学生比较不同褶量产生的缝制效果,可以高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该知识点。

(五)分组教学法

听障生由于致聋的年龄差异、致聋的程度差异以及接受语训的程度差异等原因,其个体认知能力有很大差别。其中有一些学生天资聪颖,学习能力几乎与健全生无异;也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反映出需要耗费多于其他学生几倍的精力才能掌握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平衡学习进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让其担任组长的角色,帮助辅导学习能力较弱的部分学生。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优等生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有了更多人手参与辅导,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加快教学进度。

对于听障生,分析其对于中职特教服装专业的教学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听障生顺利上岗就业或继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听障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通过有效教学方法,提高中职特教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出初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谈服装数字化缝制设备发展 篇9

所谓数字化缝制设备,其含义是缝制设备的刺布、挑线、送料等执行机构仍沿用传统的机械机构,而控制方面则采用电子或微机系统。一般的区分是包含编程和CPU处理的控制系统称作微机控制系统,无编程和CPU处理的称作电子控制系统。后者较为简单,前者的数字化、自动化程度更高。数字化缝制设备较传统的机械式缝制设备而言,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完成自动线迹技术、自动加固缝技术等机械缝制设备无法完成的一些功能;一台设备可以存储多套工艺程序,能够完成不同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为数字化缝制设备的应用程序通常存放于可擦写存储器EEPROM或FLASH中,因此可以通过修改应用程序来满足不同的应用。

2 我国服装缝制设备现状

中国服装工业是一个传统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的行业,与国外的先进服装企业相比,在设计能力、名牌效应、设备装置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随着改革开放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服装企业也相继引进了先进技术和高科技产品,特别是服装CAD系统在服装行业中的应用,对服装企业的设计与生产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缝制加工设备,至今大部分仍是机械式,自动化程度较低,即便少数大型服装企业备有一定数量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缝制加工设备,但这些设备主要是依赖国外进口,价格昂贵,且维护成本高。数字化缝制设备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机械缝制设备的新型产品,目前在国内正处于成长阶段,特别是基于机电一体化的缝制设备市场需求增长更快,是缝制设备行业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方向。缝制设备的嵌入式控制系统是实现数字化缝制设备的关键部件。目前数字化缝制设备的控制系统由日本、韩国、德国等几家大公司所垄断。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增强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和开发数字化缝制设备的嵌入式控制系统己经成为国内服装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和开发拥有自主产权的缝制设备的嵌入式控制器,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系列化缝制设备的关键举措,对于发展我国纺织服装工业意义重大。

服装缝制设备近十多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令人瞩目,特别是一些服装专用缝纫设备,如电脑绣花机,锁眼机,开袋机,绱袖机等。

3 国外服装数字化缝制设备

德国ZSK、日本田岛等国际先进的绣花机,其系统采用全新的打版系统软件,控制面板有实时监控能力,机器噪音轻,刺绣质量上乘。日本田岛公司的TMFN-G1220型绣花机采用了AC伺服电机的新设计驱动方式,以1000锭转的高速刺绣,可自动检测断线等,被称为新一代高速绣花机的典范。

数字化缝制设备嵌入式控制的设计与研究其他缝制机型,如德国杜克普550-16-23,26型电脑程控躺袖机在目前国内外躺袖机机型中处于领先地位,它有屏幕显示躺袖轨迹与吃势量,具有机械轻巧,结构合理等特点。另外,日本重机公司的花样套接机、MF-7605U-E12-DS绷缝机、MO-3314高速双针四线包缝机等电脑缝制机械,以及意大利金柏利780NP珠边机,66/TR缝边机等,在当代缝制机械方面都处于先进水平。综上所述,这些高档缝制设备由于配备了微处理器,较大容量的存储器,LCD显示器等,提升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保证了成衣加工的质量和快速响应,增加了服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我国服装数字化缝制设备研制与开发

北京北方天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模糊实验中心联合,改进了绣花机的电机控制技术,使绣花机线迹更正确和清晰。其CYO919H型6头绣花机具有力矩大,转动平稳,精度高,低速性能良好等特点。GY09-22A2O型9头绣花机结构特点与日本田岛同类机型相同,由微机控制,花样存储能力达99个花样,最大储存针数可达30多万种。

在2004年,西安标准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与德国ASS自动开袋机专业制造公司合作生产的BASS3200型全自动开袋机。虽然这家公司推出的自动开袋机与德国杜克普的机器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国产自动开袋机有着得天独厚的制造成本优势,在性价比上必将占有绝对优势,这也给设备选购者更大的选择空间。

具备了相当生产规模和水平的企业已经意识到,服装机械产品水平的提升是关系整个服装产业链进步的大问题。据了解,由飞跃集团和上海大学共同研制的“基于支持智能化缝纫机创新开发平台”,已通过了专家验收。据飞跃研发部门统计,应用该平台后,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了30-45天,设计效率提高了30%,设计费用节省了30%,产品返修率也大为降低。这说明,融入现代化大服装生产工业的滚滚洪流,提升产业目身的总体素质,不崇洋媚外,不保守,则两个行业必将形成互动和双赢,共创辉煌。

5 总结

工业缝制设备的研制生产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种类较多,结构各异。从缝制设备的实际用途来区分,缝制设备总体可分为普通缝制设备和专用缝制设备两大类。专用缝制设备机械结构特殊、复杂,增加了控制难度。近年来,国内外缝制设备商在专用缝制设备的控制系统数字化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相应的控制系统,有效提升了专用缝制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使服装成衣的质量大大提高。

数字化缝制设备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机械缝制设备的新型产品,目前在国内正处于成长阶段,特别是基于机电一体化的缝制设备市场需求增长更快,是缝制设备行业技术与应用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文博.服装机械设备:使用·保全·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宋哲.服装机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服装缝制工艺 篇10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 并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 认为“要想教得好, 学得好, 就须做得好;要在做上教, 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 教固不成为教, 学也不成为学, 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这话更恰当地说明专业实习教学中实践的重要性。在服装实习教学中, 由于制作方法、技巧、学生自身素质等因素, 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之处, 这时候不仅要给学生指出工艺制作方法与技巧, 还要教会他们用结构来化解缝制工艺过程中的难点。下面就是利用结构化解缝制工艺过程中两个难点的实例。

一、男衬衫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比例失当时, 可利用结构设计化解之

男衬衫的领为立翻领 (又称装脚领) , 是翻领与领脚经工艺装配后相接的一类领型。它是男衬衫制作的重点, 同时也是难点。它要求成品平服, 左右对称, 外表美观。但大部分学生很难把领脚做到左右大小一致, 并且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比例失当, 领子外表美观不足, 影响整个成品的质量。

那么衬衫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保持怎样比例才理想呢?笔者认为, 要化解这个难点, 不仅仅在于提高工艺制作的技巧, 而且更在于加强结构制板的合理性。教师应从学生的工艺制作中找出不足, 再利用结构图来分析不足原因, 加深学生的印象。

参考各类裁剪书 (包括各年的教材) 的衬衫领领脚的制图形状, 将会发现各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均不一致, 有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较大, 而有的却较小, 这完全是由于衬衫领采用独立裁剪制图造成的。如下图所示:

很多学生不禁会问:“每个老师的手法不同, 线条也不尽相同, 老师有老师自身的经验, 我们学生根本无经验可谈, 难道前端斜度及‘黄鱼肚’可以不受条件制约, 任意绘画吗?”答案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先来看看下图:

从以上图中明显可看出领脚的领底线是与领圈相匹配的。因此, 前衣身及前领圈无疑是用来鉴别领脚形状合理与否的一个可靠的参考因素。这也就要求在前衣身制领图上能保证衬衫领领脚的前端斜线不偏不倚, 恰巧处于门襟与止口线所在的同一直线上, 同时还要能保证衬衫领领脚的“黄鱼肚”不大不小, 与前领圈的前段部分正好重合。

该方法不仅能解决衬衫领领脚的裁剪制图问题, 而且本身又是鉴别前端斜度及“黄鱼肚”合理与否的一个直观方法。

由此可见, 一旦前领圈的形状确定, 则衬衫领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大小也将唯一确定;也只有用这种方法确定的衬衫领脚的前端斜度及“黄鱼肚”才较为理想。

二、西裤的腰口线难达圆顺要求时, 可利用结构设计化解之

在西裤制作时, 学生往往把腰口缝线制成凹凸不平的一条线, 主要表现在后裆缝处的后腰口缝线要么成凸势, 大于180度, 要么成凹势, 小于180度。很多学生为了修平腰口缝线, 达到车缝一致, 就拿起剪刀剪掉不平的。如此一来, 裤子的实际规格就会改变, 裤形也紧跟着改变, 达不到预先要求。那怎样才能达到腰口线圆顺呢?下面结合构图来讲解。

其实腰口线圆顺与否与裤子的后翘 (指后腰缝线在后裆缝处的抬高量) 有关。见下图所示:

如上图可以看出, 因为后裆缝存在困势, 后裆缝与后腰缝的夹角必大于90度。如果后翘为零, 待后裆缝好后, 上端部将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凹角, 且后裆缝困势越大, 这凹角也越大。只有在凹角处随势划顺后腰缝, 才能消除这凹角。这就是后翘产生的原因 (学生通常为了腰线圆顺, 顺势就剪掉多余的侧缝, 而这样必定缩短了裤长) 。可以说后翘就是决定裤腰口缝线圆顺的关键:后翘太小易产生凹角, 后翘太大易产生凸角, 而且静态站立时后臀部会出线较多的横波纹。

那么后翘究竟多大才算合适呢?下面以图1作解释。

从理论上讲:

(1) 如果后侧缝的劈势为零, 则后翘应如图2所示:

(2) 如果后侧缝存在一定的劈势, 则后翘应如图3所示:

(3) 如果后侧缝出现相反的劈势, 则后翘应如图4所示:

从以上几个图中可以总结出AB=BC, 其中AB线与后裆缝保持垂直, BC线与侧缝线保持垂直。只有ABC是一条圆顺的腰口弧线, 才能保证侧缝处、后裆缝处缝合时圆顺, 最后也保证了腰口缝线的圆顺。

从上面两例我们可以看出, 工艺的最终效果取决于服装结构的合理与否, 而服装结构的合理与否就需要我们对人体结构的细度揣摩, 需要由理论到实践, 再由实践到理论的反复求证。

在服装专业的实习教学中, 利用结构化解缝制工艺过程中难点, 第一, 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便于学生理解;第二, 可以强化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而有利于透彻分析结构;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 进而提升学生的辩知能力、审美能力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蒋锡根著.服装裁剪疑难解答150例[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0) .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服装裁剪与缝纫[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1999.

[3]魏静主编.服装结构设计 (上册)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4]宋春文.服装结构制图[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6.

上一篇:术后基础护理下一篇:现代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