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研究

2024-11-07

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研究(精选11篇)

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研究 篇1

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在服装教学实践中较为独特, 它强调动手能力, 以实践操作的能力提高为教学目标。国内外对与高校服装教育有关的课题研究, 较为集中的是对其独特性方面进行研究, 但是总体来说相关研究的论文不多, 不是很深入和全面, 尤其是在工艺教学法的试用上, 通常只提到现有服装工艺教学法的特点和优劣, 或只提出一些探索的道路, 却并没有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

当今服装技术、设备以及计算机应用的飞速发展, 服装产业相应也不断向前发展;服装教育, 包括服装工艺教学也通过各方面技术和理念的更新, 达到创新的教学实践以及教学方法的目的。现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数码摄像机、多媒体电脑及网络的使用, 进一步加强服装专业的工艺实践环节, 强化教学效果。

1 传统服装工艺教学方法及过程简述

一般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主要包括讲解、展示、多媒体播放动态影像、示范和指导等。而教学方法通常有部件法、整件法等。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依次涵盖以下步骤。

讲解:首先是结合图片和实物, 分步讲解服装的制作步骤以及方法, 准备完善一点的会把服装范例的实物分别按步骤制作成流程供学生参考。

展示:在多媒体教学工具上展示动态的服装工艺制作方法。

演示:教师用已有的教学工具进行实物制作的示范, 并同时进行讲解;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学习。

指导:学生按照字面说明、分步图片以及参考实物、动态影像进行动手实践, 教师在旁指导。

以上四个步骤教学方法在长时间的实践教学中被认为是较为完善也是较为合理的, 它从多个方面指导和启发学生, 有静态的、动态的、直观的和客观的, 并且运用了多种角度和教学方法, 能较好地开发引导不同学生所擅长的不同方面。

在长时间的服装工艺教学过程中也发现, 由于服装工艺相对于其他服装专业课程来说, 它的专业实践性极强, 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服装工艺之前, 对该课程的相关认识极低,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在服装工艺课程上所看到的、学到的服装工艺知识、图像、影像与他们的以往经验联系起来, 导致他们对服装工艺内容接受率低、遗忘率大。在这种情况下, 探索运用依托新技术、设备的发展条件下, 选用一些以往未在服装工艺教学课上使用过的工具并加以运用, 开创了新的教学方法, 结果显示达到了极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2 新服装工艺教具的使用与教学方法应用

我校的服装工艺课程是被安排在服装结构课程之后的, 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结构的认识, 也可以趁热打铁学习服装工艺。服装工艺的教学依然要凸显工艺, 强化设计等。许多服装专业的学生在开设工艺课之前从未接触过服装工艺, 他们只是从杂志、电视上对服装设计有所了解, 而服装工艺对他们来说前所未闻, 成了他们最头疼的地方, 教学中提出一套套的教学理论对他们说是空洞的。现从课程实际的角度出发, 实践研究出一套创新的服装工艺教学方法。

2.1 教学用具

教学用具的准备: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仪、PowerPoint软件及服装工艺课程课件、数码摄像机、Internet和U盘或移动硬盘等拷贝工具。

2.2 教学安排

2.2.1 教授绘制一套完整的毛样板

学生在服装结构课程中学习了如何绘制净样板, 但是在没有学习工业样板的课程之前, 是不具备毛样板知识的。在服装工艺课程开始时, 让学生绘制一套他们所制作款式服装的毛样板, 通过工艺老师对样板的讲解, 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结构的理解, 也很容易在结构课程与工艺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对于衣片的数量和裁剪都有更深的了解。

2.2.2 指导裁剪布料及辅料

指导学生用毛样板进行排料, 并裁剪相应的面料, 同时再对辅料的数量及裁剪进行说明 (如图1) 。

2.2.3 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

通过多媒体教学工具对服装制作步骤进行讲解, 同时可以结合图片及事先做好的实物。在这个讲解过程中, 一般都采用部件分步骤讲解法, 先教服装中的重难点部位, 然后再根据服装制作流程贯通的制作一次。“部件教学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了每个部件的操作技能技巧, 又在整体组合上使部件教学得以延伸, 学生的全方位能力得到提高。[1]”

2.2.4 实物制作步骤讲解示范及摄制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一边进行分步实物制作讲解, 一边请一位熟悉数码设备的同学在一旁用数码摄像机进行现场影像摄制, 其他同学进行观察、记录和学习。这种做法进行工艺步骤讲解演示时, 数码设备将教师讲解的声音和动态都清晰的记录下来。如图2和图3为服装工艺实践教学中摄制的教学影像截图。

2.2.5 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

此过程为学生重点实践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剪辑软件将录像简单处理并压缩大小, 然后把摄制好的影像片段上传到教学网站同时拷贝复制给学生, 同学们可以根据教师的讲解、课件和演示来进行工艺制作, 对于服装工艺中由于不了解所产生的遗忘问题, 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录制的录像来解决。这样, 即使是下课了教师不在现场, 也可以轻松的通过影像的声音和动态指导学生高效地实现工艺制作。图4为服装工艺课上, 学生通过观看教学录制的工艺视频进行服装制作。

3 服装工艺教学法的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3.1 新教学法分析

结合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 创新的服装工艺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人性化、更循序渐进、更具有直观性与方便性。

首先是服装毛样板的制作, 这个步骤很容易在服装结构的学习和服装工艺的制作为学生建立一个连接, 使他们容易接受和过渡;其次是多媒体投影仪、PowerPoint软件和服装工艺教学课件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讲解、指导, 方便、清晰而直观;最后在最重要的教学示范过程中 (“在工艺课教学中, 示范是主要方法, 它应用于教学实践的全过程[2]。”) , 利用数码摄像机、笔记本电脑、Internet和U盘等拷贝工具可以迅速地将现场教师准确的示范过程录制下来, 并传播和复制, 通过反复地观看, 学生很容易克服由于对服装工艺不熟悉而产生的容易遗忘的毛病, 同时也减少了由于学生间互相询问所产生误导问题, 达到强化服装工艺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3.2 未来发展趋势

未来服装工艺教学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是教育界普遍认为比较重要的强化服装工艺设计性的趋势, 将服装工艺与服装款式设计以及结构设计相挂钩, 以设计的多样性和美观性来启发学生的工艺设计思路并且提高学习工艺的兴趣, 来达到实现良好的服装工艺教学效果的目的;二是利用不断发展的服装及数码新设备等, 来简化服装工艺的操作, 或强化服装工艺记忆, 或能在教学中实践再现的效果, 例如很多学校购置的钉扣眼的机器设备, 简化了钉扣工艺, 使以往服装工艺手缝教学中的钉扣眼就不再是教学重点, 而作为一般了解练习。三是以与服装企业实践相挂钩的形式, 来提高服装工艺的教学质量。例如引入企业流水式生产的方法, 将服装工艺教学与之结合。

参考文献

[1]王炎辉, 王松.服装工艺课“部件教学法”刍议[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2005, (7) :43.

[2]王志红.浅谈服装工艺课教学[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研究 篇2

时雪梅

(安徽工程大学 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服装工艺在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中国服装工艺研究是当代服装业发展的必需。其中缝制工艺是服装基础工艺的基础部分,是成衣制造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就缝纫设备而言,本文主要研究了其功能和发展方向。其次也对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服装厂的布置、最新工艺研究、最新工艺面料与发展趋势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深入服装工艺研究。服装行业和缝纫设备行业是上下游行业,有着一衣带水的天然联系,重视对中国服装工艺的研究,在人力、设备上加大投入,在工艺流程、研究内容、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优化,加强当代服装工业现代化建设,以推动服装产业升级和教育发展。

关键词:服装工艺;缝纫设备;最新;发展

中国服装工艺源远流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所谓服装工艺指的是从服装量体、结构制图到排料、画料、裁剪、缝纫、熨烫等整个成衣加工成型过程。主要由服装结构制图、纸样设计和服装缝制组成。“大而不强”是目前中国服装整个行业发展最大的瓶颈,未来我国服装在生产工艺上要想摆脱这个标志,必须从面料、生产工艺机械设备、生产工艺技术、生产模式、生产过程管理方式等多方面实现创新发展与不断进步。

1、缝纫设备

1.1、缝纫设备的功能

缝纫设备主要有平缝机、高车、包缝机、绷缝车、链式 特种车、暗缝机、字缝机、套结车、钉扣机、平头锁眼机、圆头锁眼机、珠边车、绗缝机、绣花机等等。平缝机主要是用一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通常分为薄料和厚料两种用途,薄料一般用于针织、内衣、衬衫、制服等,厚料一般用于各类运动服、牛仔服、大衣、鞋帽、箱包等。高车工作原理与普通平缝机相同,只不过把工作面竖起或横向、改小,方便车缝洞形产品,压脚可改装成轮形转动,方便摩擦力大的材料传动(如皮革)的缝制。包缝机主要功能一般是防止服装的缝头起毛;绷缝机常被用于缉缝装饰线迹的用途上;链式特种车主要用于拉橡根及拉多条;暗缝机用于下摆、袖口、裤脚等部位撬边的缝纫机械;字缝机用于有一定弹性线迹的之字形缝纫,如文胸、内衣裤等;套结车主要用于服装部位如袢带、袋口、拉链等部位的加固和花样缝纫;钉扣机用于各类服装钉纽扣(两眼、四眼),钉扣机附件种类很多,配合适当的纽扣夹持器还能订带柄纽、风纪纽等;平头锁眼机一般用于薄料、中厚料、针织品、化纤等面料的纽孔缝制,如衬衫、工作服、袋盖等等;圆头锁眼机用于缝制中厚面料纽孔,防止布料纱线滑脱;珠边车适用于西服、男女休闲装、大衣、西裤、衬衫等时装的装饰缝纫;绗缝机用于缝制床垫面料、居家装饰、棉衣内里等各式各样花纹;绣花机主要用于平面花形的刺绣,也可以做一些特定工艺刺绣,如贴绣、填充立体绣等。

1.2、缝纫设备的发展方向

缝纫机的发展大致经过三个发展历程:机械式缝纫机阶段、电动式缝纫机阶段、电脑式缝纫机阶段,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缝制机械生产和销售国家,但并非是强国,相较于国外,无论是从加工工艺还是生产水平来看仍有较大差异,主要问题有:仿制国外产品现象突出,缺乏创新能力,材料及热处理工艺有待提升,对技术开发体系的重视程度有待于强化,产品立项前的市场管理活动有待于进一步规范,产品的研发缺乏一个整合企业资源清晰的研发流程等。所以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倡导创新,研发出功能丰富的缝纫机设备,以创新带动缝纫机产业的发展,从跟随式走向跨越式发展阶段。我国在把握好成本方面优势的同时也要注重技术优势的占据。纵观服装产业发展的需求,结合缝纫设备目前发展现状,智能化、高速化、机电一体化、节能环保、高效率将是缝纫设备未来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自动化技术在缝纫机行业中得以实践和发展,缝纫设备企业对于剪线以及抬压脚技术的自动化升级广泛关注,自动送料技术的发展,引领了行业技术变革,例如,平缝机电子送料技术,模板机自动送料技术等,又例如开袋机可以不用人工,直接采用全自动化。我国工业发展水平的提升也使得智能化改造的概念深入人心,再加上缝制设备行业也在飞速变革,自动化、智能化、物联网化等概念在行业中盛行,未来缝纫机设备将朝着多功能化的方向发展,不仅包括缝纫自动化,还包括切布自动化、换模板自动化、熨烫自动化等。又由于服装行业的飞速发展,面料品种的不断增多,对缝纫设备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为此,我们必须要开发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低耗能的产品才能不断适应飞速发展的服装行业的需求。高速化、多功能、智能化将是缝纫设备今后发展的方向,目前在缝制机械技术上表现为直驱、无油和电脑控制。

另外,现在的缝纫设备整体而言,最主要的优点还是体现在品种的多样性以及功能的齐全上,但在操作的人性化上做得还不是很到位,在设计上应该更多的考虑到操作人员工作的舒适度,要更能符合人体的工作原理,目前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服装工艺

2.1、工艺流程的优化设计

服装行业常见的工艺流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式,是指加工对象固定,操作人员与生产工具按程序对加工物体进行流水作业。二是移动式,是指操作工人和工具设备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而加工对象按照工艺流程规定的程序移动作业。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有助于新产品开发、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以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在设计工艺流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顺向流程、就近组合、节拍均衡、加速固转、人员的合理配置、动态的原则。

服装行业面对如此多的挑战,传统的生产工艺及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由精益生产方式为主导所带来的一系列行业变革。例如,由后拉式生产替代前推式生产,单件流和小包流、快速反应式生产替代大规模流水作业,零库存及高周转率替代大库存备料,标准作业替代各自为战的零散工艺,这些新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当今服装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重点研究服装生产流程设计的优化,为中小服装企业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一定参考。

(1)作业流程研究

1)设备如何配置:

①按产品工艺流程配置:比较适合单一加工保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这种设备配置方法是组装流水生产线最基本的配置方 式,也称之为产品流程布置,是适合于大批服装产品生产的环境,它是按照产品工艺流程的顺序,根据各工程的需要排列设备及进行工位布置的,所以一条生产线不能同时进行另类产品的作业。

②按产品部位配置:这种配置是指按照服装的不同部件划分作业区域,在每个区域内配置加工,该部件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如领子区、袖子区、口袋区、衣身区等,同类部件汇集在一起加工,这种作业称之为部件作业。这种设备配置的形式灵活性虽强,也能适用不同品种的加工,但对裁片、半成品、成品的管理难度比较大,尤其是批量大的时候,容易堆货,出现混乱局面。

③按设备功能配置:把同种功能的设备和同种作业的操作者集中在一起固定,以设备不同而划分车间,这种相对传统,只要设施齐全,不同品种均可加工,但效益较低。

④流水系统配置:目前比较流行的配置方法。所有车台设备可因日程产量及流水平衡的需要进行配置,车台设备可随时随需移动,一条完整流水线基本可以做到裁片入、成品出。

2)具体排位分析

①确定款式产量目标。根据订单数量与款式的工艺要求,结合交货期和该组员工的技能水平,确定该组每小时/全天的生产目标。

②利用IEエ业工程人员提供的员工各工序的技能分析表,对每个工序进行最终的具体确定。在生产既定目标和人员定位准确后对应设备进行分配,合理安排。

③根据IE提供的流水排位图,按照要求把数据分析表中人员设备和衣车数据,在流水排位图中予以注明。

(3)流水线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先进管理方式的推出,服装企业都趋向追求以时间分析、动作分析的基础来设计可行的生产模式。设计最合理的模式有两种:捆扎式生产和单件流。

①捆扎式生产流水线的设计: 以扎为流动单位,每一裁片都接顺序叠放,对色比较容易;以为单位,可以相对减少传递时间,并且当一个工人操作多台机器时能够提供足够缓冲的空间;但是以扎为单位,旦发现次品,则意味着可能是“工位数×每扎件数”的次品,所以对品质的监控要求较高;以扎为单位,生产线上需要有较大的存储空间,并且由于在制品的数量较大,很容易忽视一些生产问题;以扎扎为流动单位,转款时间较长。

②单件流生产流水线的设计:以单件(或数件)为流动单位,需要增加配片工序以阻止色差的出现;以单件为流动单位,衣车上需要配备自动剪线装置,对于工厂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当一个人操作多台机器时,可能会增加其工作强度;以单件为流动单位,旦发现次品,通常情况下只是“工位数”的次品;以单件为流动单位,由于在制品数的降低,能够很容易发现生产上的问题,降低了管理难度;以单件为流动单位,转款时间相对较短。

2.2服装厂的布置

(1)厂区总平面布置:应当遵循的原则有力求工艺流程顺畅,布局紧凑,工艺路线合理,节省投资费用;充分考虑工厂布置合理,满足防火安全、卫生、环保等规范要求,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节约用电。

(2)车间布置 :车间布置要与厂区总平面布置密切结合,在保证工艺路线顺畅的情况下,原辅材料进车间的入口要尽量靠近原料库,成品出车间的出口要尽量靠近成品库;按照工艺流程进行车间的布置。使半成品和成品的运输路线最短,避免迁回交叉;生产附属房屋应尽量布置在车间四周的附房里,并要靠近其服务的车间和机台;车间内工艺设备的排列,应遵循《服装工艺企业工艺设计技术规范》的要求。

(3)流水线的平面布置

①“一”字形即直线型布局:传递路线是一条直线,裁片从一端进,成品从另一端出。

②“U”型:裁片和成品从同一方向端进、出,机器大多横向排列。

③模块式:在一个工位安排多台机器,承担多道工序,以单元的方式进行生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员工搬运移动浪费,柔性较大。

2.3最新工艺研究

服装工艺主要指工艺与工序,中国服装工艺研究主要有3条思路:其一,从服装自身角度出发,根据服装产业和服装教育发展的需求,以服装学为坐标,纺织学和机械学成果为辅助,结合多学科理论,参照服装学体系,运用服装专业较为成熟的概念和原则,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借用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系统研究服装工艺技术,特别是当代服装工业缝制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其二,从文化角度出发,根据服装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需要,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服装工艺史进行再分析和再总结;其三,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历史事实探究为目的。

(1)研究内容:经过近现代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服装工艺研究内容已经初步形成框架,在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深化原有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又形成了新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研究内容细分:一些特种设备的加入,改善了整个服装工艺流程:服装款式的增加,服装材料的推陈出新,使得服装工艺的分类已经越来越细化,这必然引起研究内容的细分。

②与现代产业相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各种工业的主要技术手段和方法,在服装工业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生产的应用和程序化、自动化、高速化的成衣生产线的采用,都离不开现代信息产业技术的支持,对其研究也成了现代服装工艺研究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③研究历史延伸不再仅仅局限于服装工艺手段和缝纫设备的研究,关于新型服装材料和新服装加工设备的研究,服装工业生产管理和服装销售市场、消费者需求的研究也逐渐丰富。

(2)研究手段:目前国内关于服装工艺的研究,更多的是分步骤进行,对每一步骤进行制作过程讲解和演示,讲解范例多以的特定的服装款式为依据。鉴于服装新技术和新工具的运用,在以后的研究中,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服装工艺提供的新研究工具运用到服装工艺的研究中,必然是会使服装工艺的研究更迅速、更有效、更精确。

2.4最新工艺面料

新纤维面料的发展,强调的是与人类社会的协调并进,更加注重环境、安全、健康和舒适性。绿色纤维、功能性纤维以及各种实用性纤维大量涌现,这些新型纤维的出现,为服装面料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基础。新纤维面料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各种纤维为原料开发的新型面料产品,另一类是通过对服装面料的专门加工整理获得。

(1)有机棉。利用生物基因工程,将一种细菌中对棉花虫害有排斥作用的基因植入棉花,使之产生抗虫害的能力,它既避免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也避免了对人体的伤害;也就是从种子植到棉花的形成都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完成的,包括施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等,整个过程不使用化学制品。以无污染的有机棉织成的棉布就是现在盛行的环保面料——有机棉布。

(2)彩棉。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利用彩色棉的遗传育种,已培育出粉红色、浅蓝色、浅黄色、浅褐色的品种,它是种植收获的棉纤维本身就有的颜色,其棉织物品可不再经过染色程序,目前已广泛用于内衣服装用料。

(3)天丝纤维。从木材等物质中提取的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生产的面料。它既有棉的舒适感又有粘胶纤维的悬垂感,同时还有涤纶的强度与真丝的手感,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

(4)竹纤维。以竹纤维为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制成。竹纤维面料具有良好的着色性、弹性、悬垂性和耐磨性抗菌性,特别是吸湿性和透气性居面料之首,因此被誉为“会呼吸的面料”。

(5)大豆纤维。以压榨出油的废渣为原料,利用生物工程新技术研制而成。它具有天然蚕丝的性能,又有合成纤维的机械性能,最大特点是制成的服装符合免烫、洗后快干的潮流。

(6)除此之外,还有从虾、蟹、蛹及菌类、藻类的细胞中提炼出的甲壳素纤维面料,以及天然染料面料等等。

2.5发展趋势

(1)面料生产的创新化与绿色化:随着经济回暖,如何在国内外的竞争中赢得主动,加快转变、调整创新,成为行业企业新的关注重点。面料是做服装的基础, 之所以有那么多的服装品牌青睐进口面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外的材质,尤其是花形、手感都比国内的水平要好,与国内的面料相比显得更加新颖,这就说明面料工艺的不断创新将是我国服装生产工艺未来不断创新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年中国服装产业链创新峰会就可看见,由山东南山纺织服饰有限公司研发的,目前世界上纱支最高的有机生态环保精品350支顶级珍品面料,由于实现了珍稀毛料超细羊毛品质的新突破,深受服装业内人士的关注,未来低碳环保面料,会呼吸的面料,竹、麻、丝、毛等非棉可再生天然纤维面料等一定会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与青睐。当然也并非说越新的面料,企业生产中一定会盲目采用,主要还是看面料做成服装之后的效果,是否符合品牌特点和理念,满足市场需求;其次就是成衣穿着的舒适度;;另外就是看面料在款式、色彩与品质上是否合格;还要考虑所选面辅料的自身不含有毒成分,选用无毒、无污染及易回收、可重新利用、容易降解的面辅料。

(2)服装生产真正实现与运用三维人体测量系统:未来服装生产工艺上实现服装信息化制造的无缝连接将是势不可挡的趋势,而要实现这项目标,首先必须真正实现三维人体测量系统。三维人体测量系统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取人体的三维数据,已经变为事实,但要真正利用三维数据建立三维虚拟模特,实现和虚拟现实设计、超维服装设计对接以及能和服装CAD/CAM无缝连接还不可能,未来要完成三维人体测量3D/CAT向上延伸到网上三维虚拟模特人体和虚拟现实设计(VRD)及服装超维设计的对接,向下延伸到和服装CAD/CAM的无缝连接必然是发展的趋势。

(3)自动化裁剪设备国产化催生产业升级:对于国内众多服装企业来说,利用先进的电脑自动裁剪系统,从服装生产工艺缝前工序的裁剪技术着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档次是解决问题的明智之选。标准化、自动化的裁剪方式不仅能节省面料,同时还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给下道缝中工序带来极大便利,而且能在提高服装生产缝制作业效率的同时,大大提升服装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分享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利润增长点。

被誉为“价格屠夫”的上海和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使原来在电脑裁剪领域技术一片空白的中国迅速拥有了该领域的国际领先技术,为中国的缝制机械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商机,使众多的国内生产企业备受鼓舞,这意味着未来更多中国服装企业将享受高科技电脑自动裁剪系统带来的成果,可以用比较合理的价位引进先进的自动化裁剪设备,享受更加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如果国内大多数的服装生产企业都能以普及化的战略大幅度降低价格,降低门槛,尽快推动这种高科技产品在服装行业内的使用普及,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服装企业很有可能借助此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并通过扩大市场容量、增加市场份额的方式来获得更加丰厚的利润,从而催促中国服装产业的快速升级。

(4)实现生产线的信息化管理:如以ETS实时数据采集及生产管理系统(电子工票系统)的使用为例进行讲解,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实时数据采集及生产管理,对现场实时信息实行实时掌握。它根据车间生产状况,提供实时且详实的分析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高速分析与处理,将生产现状与问题实时呈现在管理人员面前,让企业的管理者们能够快速地了解订单进度、生产效率、员工表现、车位状态、在制品数量、疵品比率等,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来调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进度、流水平衡、WIP、生产瓶颈、产品质量、半成品流向等问题,直接提高生产效率。而对于员工说,ETS系统使工人生产排名、班组生产排名直观可视,让员工第一时间掌握自己的工作状态,能够提供一种非常理想的竞争环境,让工人更好地实现自我调整与自我激励。这种实时数据采集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实施,显然能够较好地改变原先下班后经过人工手工输入数据、制作报表的方式进行数据汇总才能录入计算机,然后产生的信息反馈要准确及时很多。ETS系统已经在国内外大规模的成功实施和使用,如香港晶苑集团、溢达集团、福田实业、山东临沂富士针织有限公司、江苏常州艾贝服饰有限公司,中山霞湖世家服饰有限公司等等。有研究数据表明,如果公司的年产值在6000万元以上,由实时数据支撑的激励体系,至少能够让企业增效5%(即300万元)。所以,未来的服装生产企业为了让管理决策者时刻把握生产现场的脉搏,在与同行对手的竞争中决胜千里,大规模在生产流程中应用 RFID 技术、实时数据采集及生产管理系统,帮助传统产业实现信息化,必将是大势所趋。

(5)采用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大规模定制的原理就是把定制生产和大规模生产这两个原本矛盾的因素统一起来,结合了两者的优势,生产运作流程则是:服装企业将每一个顾客当作一个细分市场,在自己创办的网站上,与客户交流,获取相关资料以充分了解其特殊需求,以需定产。关键的是客户可依据企业在网站或卖场提供的资源库来选定自己中意的服装款式、面料、色彩等因素,提供自己精准的身体尺寸,正是由于这种亲身参与过程,使得顾客能设计自己满意的服装;企业在收集到一定数量订单之后,把相近款式集中在一起合理安排生产流程,这样能较高地发挥生产系统的柔性,实现大规模生产,降低生产成本,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把衣服送到客户的手中从而实现定制与大规模生产的结合。企业生产过程只管满足顾客需求的服装,再也无库存之忧。目前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如红领、希努尔、报喜鸟 BONO、耶莉娅、蓝豹、白领、雅戈尔等知名品牌,正在采取这种大规模定制生产,而且未来对于实施大规模定制的服装企业来说,要想在现代化大生产中更好地实施这样一种新的生产模式,自身也必须重视培养这四个方面关键能力:客户资料采集、企业信息化、快速供给链及电子物流支持。虽然这种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定制规模及程度都有待开拓。但必然是服装企业生产模式未来的一种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刘宝亮.中国服装正在撕下“大而不强”的标签【N】.中国经济导报,2010.【2】詹青青.软实力能否决定中国服装行业的未来?【N】.亚太经济时报,2008.【3】孙颖,甘应进.浅谈我国服装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J】.四川丝绸,2005.【4】张文斌.服装工艺学:成衣工艺分册(第2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5】陆鑫.成衣缝制工艺与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

论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篇3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内容 课堂教学 教学手段

《服装工艺》是我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在服装裁剪、服装设计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的专业课,是集综合性、设计性、技术性于一身的特色课程。探索出了适应产业需求、与产业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阶段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原有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更为广泛的调研。结合历届毕业生的追踪反馈信息及本专业对教学的要求,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度的教学改革思想,按照“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的原则,结合企业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大胆的课程改革:

一、课程设置建立在职业行为和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模块化课程模式

我们对诸多服装专业职业岗位进行了职业分析和界定,设计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课程。从该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出发,了解并分析服装企业对中初级技能型人才的实际要求,特别是制板、裁剪、工艺、质量检验等实际需求量较大的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根据这些具体要求,我们确立具体岗位应具备的职业专项能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调节实际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帮助不同特长和就业方向的学生掌握不同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使专项能力课程具有较强的职业针对性。

二、课程内容中理论以“够用、实用”为度,以实践操作为主

我们原有的教学内容陈旧。尤其表现在工艺教材上——由于受到时间性、灵活性、地区性的限制,目前中职服装专业工艺教材所采用的款式主要是考虑到它的代表性,对学生来说,只能起到入门作用,和实用性联系不紧。

由此校本教材编定就成了重中之重了。就服装专业而言,因为其日新月异的进步,教材建设是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应及时反映服装专业科学技术与行业的发展进步,在校本教材中应该及时体现出知识、技术与观念的更新;同时校本教材也应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校本教材的编写应遵循完成服装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内容上应当包括具体项目的操作所要求的场地、设备、安全注意事项、操作规范和考核标准等。为了紧跟技术进步,吸收最新的动态,为适应先进实践教学手段的运用,服装专业的校本教材也必须做好多媒体配套工作。同时应根据企业所需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服装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掌握本领域的最新技术发展及相关技能,达到专业教学基础性与先进性的统一。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把课堂设在实训场地,教师边授课边示范,学生边学习边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三、“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训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学生成长的舞台,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重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学会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服装造型的过程与规律,体会人体与服装的相互关系,并从实践中得到理论的升华及动手能力的提高。较好的解决了服装组合、服装造型、服装设计与制作等重点与难点问题。 职校生的能力差别很大,尤其是技能课的教学方法很忌讳单一化、模式化、公式化。“双师型”教师要求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利用先进的教法,根据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法,布置不同程度的作业和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来感受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意识,让每个学生得实践能力都得到发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去练习,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共同练习、发展评价完成教学任务。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组建校内服装实训基地,教师学生双重身份的教学形式,创造模拟仿真教学环境等,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四、采用多媒体视听、计算机辅助等先进教学方式

利用现代化教具辅助教学,教学手段主要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案例,同步展示进行教学,直观性地传达知识内容的信息。在实际的操作训练过程中,教师采用案例分析和示范操作等手段进行教学,建了“部位操作——整体把握——艺术造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和示范动作、技巧,将课程知识内容直观性地传授给学生。即运用多媒体直观展示进行服装的部件练习、组装整件服装的技能实训,直观再现了从服装部位小综合到服装整体综合到艺术造型大综合的渐进过程。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做到训练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强调立体造型思维,突出方法的应用,坚持“从实践中提出问题,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的设计、打板、制作的兴趣和主动性,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要科学而具体,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社会的需求来随时调整。我们应当不断思考和探索,勇于实践,让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合上时代的节拍。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与实践,一定会把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崭新的高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邢辉等.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方法[J]. 职教论坛 ,2001(9)

[2]吕永贵. 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00 (22)

中职服装工艺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篇4

一、当前中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必要性

历史发展的今天, 新事物层出不穷, 人们对不断涌现的共性新事物出现审美疲劳。人们开始怀念以往的记忆和事物以及创新的事物。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 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所在, 而且使作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效果。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全国上下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 教学质量的不断上升。同样服装行业对服装工艺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服装设计, 最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审美能力, 和对服装材料工艺的了解, 对服装市场的熟悉。就笔者目前掌握的情况来说, 中职院校更加侧重服装工艺制作的学习, 服装工艺设计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 这与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偏低, 掌握的服装工艺设计理念无法与当今先进的服装工艺设计理念接轨有关。

教育部长周济指出:职业院校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把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庭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中职服装工艺设计专业要培养展适应社会应用及时代发展需求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分析现有的中职服装工艺设计专业培养模式, 不难发现, 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方向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 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学生技能水平不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就业要求, 因此中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中职服装工艺设计教学方法初探

1. 开发校本教材, 紧跟潮流步伐

遮羞、保暖和美化是服装的三大功能。最初人类对于服装的需求是为了遮羞、保暖和美化。随着时代的变迁, 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美化”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价值观、审美观的个性差异、时代差异, 服装的“美化”成为最复杂、最难把握, 又是最没有止境的功能。在服装领域中, 时尚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时尚永远不知满足。现在的中职学生, 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以及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限于规范教材更新周期的弊端, 课本上的文化知识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 教学中,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开发紧跟潮流步伐的校本教材。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实际情况和当前的时代要求, 去伪存精, 删减过时的资料, 补充新的资料。每年的巴黎时装周、米兰时装周、纽约时装周、伦敦时装周都是国际流行趋势的风向标, 不但引领了当地服装产业的走向, 而且引领国际时装风潮。“时装周”不仅对当季的服饰流行趋势具有指导作用, 同时也在指导着配件部分:鞋子, 包包, 配饰, 帽子以及妆容的流行趋势。作为服装工艺设计专业, 在开发校本教材的基础上, 应该紧抓时代的脉搏, 关注最新的流行趋势。

2. 树立以“能力本位”为主的课程观

“能力本位”指的是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确定能力目标。通过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 按照岗位群的需要, 层层分解, 确定从事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 明确培养目标。然后, 再由学校组织相关教学人员, 以这些能力为目标, 设置课程、组织教学内容, 最后考核是否达到这些能力要求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指导理想。当前职业院校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是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乐观的主要原因。中职院校学生在经过初步的基础理论学习后就要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 推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工作经历结合在一起, 全面提升学生运用知识、适应社会的能力。

3. 科学教学管理, 分层培养人才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 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发展观。培养人才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 从实际情况出发, 采用分层教学法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突出的智能领域, 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 引导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成绩。在服装工艺设计中, 有的学生擅长服装款式的设计, 有的学生侧重于装饰品的搭配, 有的则倾向于服装结构工艺, 而有的在服装经营管理方面独树一帜。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 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职业倾向, 科学的研究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分层次培养人才。

三、结语

中职院校服装工艺设计专业要紧跟时代潮流, 与国内潮流以及国际潮流设计理念接轨, 革新教学方法。要以社会满意、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为更高标准,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

摘要:服装工艺专业是培养具备服装工艺设计、服装结构工艺及服装经营管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当前的服装工艺设计往往受到世界上各类艺术思潮的影响。旧式的服装工艺设计专业课程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服装工艺设计人才的要求, 如何将现有的服装工艺设计专业与国内潮流以及国际潮流设计理念接轨, 开展对中职服装工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需要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懈的探析。

关键词:中职教育,服装工艺专业,设计理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试论服装工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 篇5

关键词服装工艺课程 项目式教学 课程改革

一、项目式教学的概念

项目式教学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在教学中实行边教边学、边学边做,强化服装工艺实训实践教学;通过大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采用工艺流水线形式模拟生产企业的工作程序和操作。

二、项目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传统服装工艺课程内容分为男西裤工艺、男衬衫的工艺、女衬衫的工艺、女时装工艺、旗袍工艺、夹克工艺及男西服工艺。通过传统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各类服装的缝制方法、步骤及技巧,具有缝制工序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

通常传统教学的授课模式是老师给一个固定的常规款式,紧扣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教师多采用师带徒的方法进行课堂授课,课程只注重纯工艺基础技能的培训,教学方法千人一面,学生在课程中只是单纯地学到服装缝制技能的基本知识,未能真正理解工艺设计的根本目的。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方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程内容单点设置,学生得不到综合能力的锻炼;3.教学内容封闭、陈旧,缺乏和企业、市场的结合 。

(二)项目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特征。

项目式教学课程以服装企业生产工艺流程为依据,从工作任务所需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出发,安排了服装部件项目(口袋制作工艺缝制、拉链制作工艺缝制、裤子门里襟工艺缝制、上衣各种门里襟缝制、驳领制作)、童装项目(女童连衣裙制作、童装外套制作、)女装项目(女裙制作、女裤制作、女衬衫制作、女外套制作)、男装项目(男衬衫制作、男裤制作、男西装制作)4个大的教学项目,14项任务。实践操作以单元模块的课间训练、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与服装产业运作一一对应的模拟生产工艺。

项目式教学主要是在于运用已有的技能知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相互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同一品类的不同款式,学生的内在动力充分得以调动。项目式教学主要表现在:1.采用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利用群体协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3.融入设计意念,培养学生再创作的能力;4.通过企业项目与课堂教学进行密切结合,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

三、项目式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师在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方面。

项目式教学的前提是“项目”。也就是项目具有确定的目标,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要完成的是以前从未做过的工作。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时必须要根据这一要求科学确定项目任务。项目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要立足专业和学生特点,对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科学分解,按照认知规律确定项目任务。

(二)教师在自身教学能力方面。

项目式教学综合了多形式的教学方式,故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服装市场和服装企业也要比较熟悉。这就意味我们服装教师要及时掌握技能信息的快速变化,要培养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服装发展的创造型的人才。教师观念的更新、素质的加强、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是相当重要的。作为一名服装工艺教师既要知道设计方面的知识、服装结构打板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服装面料材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多去市场调研,多进企业学习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

(三)教师在教学方法方面。

项目式教学的根本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尺寸,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指导的深度要有所不同。课外多开展一些专业性知识竞赛和作业讲评,对于个别差生进行课外个别辅导。如果学生有问题,教师应该给予启发性、提示性指导,不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技能,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四、进行项目考核激发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一)评:是指学生学习、完成项目表现和阶段项目任务完成效果(作业、作品)要进行全程评价。

(二)展:是指学生完成项目后,统一进行静态和动态的展示。请行业内的专家或相关的其他专业老师来讲评价打分。

(三)鉴、赛:是指在这一学期学生在学习服装工艺课程的期间,学生通过劳动局的技能考证情况,和各级别的相关比赛的获奖情况来进行评价。

总之,服装工艺是服装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项目式教学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创新思路,更多的培养了学生的技能能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今后学生进入企业后真正做一个复合型、实用型的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志明.服装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浅述[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服装工艺教学方法改革探索与尝试 篇6

1 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内容为实用、新颖

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结构和层次, 跟踪学科发展, 改变知识传授方式, 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信服教师, 就愿意学习那门课, 提高了学习效率。授课中, 教师要综合各门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 与时俱进, 不断补充新颖款式。内容能跟上时代发展,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教学目标易实现。服装业是极具活力的时尚产业, 服装款式变化多端, 设备、技术、材料及工艺不断推陈出新, 教材和讲义永远跟不上行业发展, 内容容易滞后。因此教师应经常深入企业、商场了解行情, 掌握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和相关技能, 及时根据行业发展要求调整教学内容, 达到工艺教学基础与先进的统一。如果教师不主动靠近行业发展, 学习内容陈旧, 就会使学生“学无所用”。如传统的西装工艺用归推拔、缲勾板等工艺来制作, 做成西装虽立体感强, 雕塑感好, 但工艺复杂繁琐, 速度慢, 效率低。随着服装业发展, 西装工艺发生了巨大变化。即用专用熨烫设备一次就可定型, 黏合衬取代了马尾衬, 新设备和技术不但使西装具有薄、轻、挺等较好的塑形效果, 而且省时省力, 效率高。学生学起来难度低、易操作, 成品西服也易达到质量标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教学, 学生本领和技能才能贴近社会, 将来才能立足社会。

2 重视基础实训, 提高操作技能, 突破工艺难点

我们现在教学不能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了, 而应以学生为中心, 不受教材束缚, 把课堂延伸出去, 不拘泥形式, 只要教学需要, 随时都可当课堂。工艺课强调的是技能训练, 所以首先要重视基础工艺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 尤其是服装动手能力的培养, 必须要经过大量操作训练来实现。虽然动手能力强弱与学生本人悟性有很大关系, 但主要是通过专业教学时反复训练, 使学生积累操作经验, 以此达到娴熟的操作技术水平, 所以, 教师教会学生方法后, 学生进行自主练习很关键, 当然教师要用心指导, 耐心纠正在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工艺课程的一部分是缝制基础, 包括车缝基础工艺、多种形式的口袋、门襟、领子、开口、袖子等零部件的制作, 都是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内容。在零部件学习中, 教师要讲求方法, 重视零部件存在的多样性和工艺的关联性。如单嵌线挖袋和双嵌线挖袋, 在基础工艺训练中除要求学生掌握单嵌线挖袋外, 还应要求学生制作双嵌线挖袋;两种挖袋工艺大同小异, 一起学, 教师省时省力, 学生也易掌握, 有利于学生能力提升, 达到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又如旗袍领的制作, 在学习过程中, 除要求学生掌握旗袍领工艺外还要求学生进行普通立领和蝴蝶结领的制作, 这样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得比较全面, 学完之后容易适应不断变化的服装款式, 为将要学习的成衣设计与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再如单嵌线挖袋, 嵌线准备有多种, 学习时, 教师要采用易被学生掌握的:即嵌线和垫袋布不剪开, 宽留8cm, 长留袋口大加4cm, 对折烫嵌线, 距烫痕留嵌线宽1.5cm车缝袋口大, 距车缝线1.5cm再缉同等长一道线, 然后剪开嵌线进行开袋, 这样不仅简化了工艺, 也易使成品达到质量标准。较好的突破了工艺难点, 提高了操作技能。

3 利用先进教具,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多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使教师在网上查找的大量图片、自作的PPT课件和大量案例等教学内容直观且丰富地传达给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服装工艺课的实践性很强, 大部分需要教师操作演示, 如果学生多, 要分几组演示, 教师如此反复, 拖长讲课时间, 也影响教学进度和效果。另外,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和观看角度不同, 掌握水平亦不同, 不利于分层次教学。教学中利用电教多媒体, 就可以改变不良现象, 取得理想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男衬衫领制作时, 教师先把制作过程录制下来, 教师上课利用多媒体, 让学生一边看屏幕上的录像, 一边跟着讲解演示步骤, 然后学生操作练习。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视听能力, 也有时间锻炼技能。如何掌握精湛的工艺, 放大特写的镜头或者字幕提示就是最好的样板, 关键地方学生可以反复观察, 分步骤跟着做出来。在技能训练中, 教师采用多媒体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反复训练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使教师教的轻松, 学生学的愉快, 理论和实践教学均可收到好的效果。

4 寓教于乐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教于乐教学, 必须改变传统的方式“我讲你听”、“我训你通”的僵硬方式, 以生动活泼、灵活多变方法来代替。寓教于乐教学的核心是“乐中学”,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女衬衫变化款式教学中, 学生已掌握了普通女衬衫的制作, 教师通过提供一些衬衣图片和录像, 让学生挑选或设计自己喜爱的款型, 找出与普通衬衫款式以及工艺上的区别, 让学生各抒己见,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适时点拨, 指导学生实践, 让其掌握多种衬衫制作方法, 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充分理解服装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同时, 让学生把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和缝制工艺三门课程相结合, 充分调动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 改革教学模式, 应用项目课程教学法引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

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高职院校服装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点, 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完成典型的工作任务为目的, 其显著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自主协作、主动参与、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及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项目课程教学法是广受职业院校欢迎, 为了解决学生厌学的现状而实施的课程模式, 服装工艺课很适合采用, 它把课堂与生活有效的联系起来, 使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 既锻炼了技能, 又提高了能力,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不愧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

下面就以女衬衫的制作为例, 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学习。首先制定“大项目”:女衬衫的制作;其次确定“子项目”:1) 工艺特征分析与设计;2) 工艺单制定;3) 工艺流程分配;4) 工艺制作、熨烫、包装;5) 质量检验等五个“子项目”;第三要考虑新项目:在项目制定时, 要考虑让学生紧跟时代潮流, 追求时尚, 并让学生有时间独立思考, 用自己的思维、审美、感悟来设计制作有自己特色的艺术作品。第四、进行教学总结评价:进行成衣、策划书展示, 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并总结经验, 准备下一件产品设计制作。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不再把教师已有知识技能传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去寻求得到结果的途径, 最终得到这个结果, 并进行自我展示和评价, 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教师在过程中不是教学的主体, 是学生的指导者和监督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多方面的能力。所以学生学完后不仅理论掌握的扎实, 技能也很熟练, 毕业后走上社会, 能很好的适应岗位, 企业愿意要, 学校也提高了美誉度。

6 结语

一直以来, 在工艺教学中, 我们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让学生获得了一些实惠, 但不足也会存在。我们会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 全力以赴, 继续认真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 争取把学生教的更优秀、更突出, 为临沂经济发展, 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培养出更多的合格服装设计制作人才。

参考文献

[1]肖淑卿.浅谈服装工艺课的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 11

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研究 篇7

随着毕业生社会信息反馈, 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这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 轻技术, 重纸面效果, 忽视服装的内涵本质等。而服装设计所涵盖的艺术与技术的内在联系没被更多地意识到。造成了学生只会画, 不会裁, 也不会做 (特别是对有变化的结构) , 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这些都反应我国目前的服装教育大部分依然还是重表现, 学生设计的作品艺术化大于生活化, 服装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市场需求, 所以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的结合是至关重要的。

二、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与服装课程群的关系

1.有利于服装课程之间的衔接

在教学课程设置上, 课程之间分离现象比较普遍, 我校在此方面一直在尝试改革。服装结构课教学中主要解决服装结构理论方面的问题, 而服装工艺强调服装的工艺制作, 而对于服装款式造型设计、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以及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之间的衔接缺少必要的教学环节, 在服装结构与服装工艺课之间增设服装样板课, 较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既是服装结构与服装材料的延伸, 又为服装设计的教学作好铺垫。

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的教学过程中, 不给学生规定具体款式, 首先学生就要进行款式设计, 在款式设计中既要考虑服装款式的流行与美, 又要考虑面料的特点、性能与服装结构的关系, 这就为后续服装材料、服装美学及服装设计课打下实践基础。

在此基础上, 就要进行结构设计, 将服装造型设计所确定的立体形态的服装轮廓造型和细部造型分解成平面的结构衣片, 揭示出服装各部位的形状, 数量吻合关系, 整体与局部吻合关系, 修正款式造型设计图中的不可分解部分, 设计出各处的结构合理关系, 从而使服装造型趋于合理完美。这样, 通过具体的款式的结构设计, 加深学生对服装结构理论知识的理解, 这一过实质上可认为是对服装结构课教学的补充。

工艺设计是服装总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式, 服装结构图只是样板师设计思路的表达, 不能直接应用于生产。而服装工业样板才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资料, 工业样板指的是可直接用于企业生产中排料裁剪的样板。服装样板课的任务之一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个规范的、标准的服装样板。即对结构衣片进行加缝边、作标记处理, 之中要分析面料的悬垂性、厚薄、服装缝制工艺、缝型等对服装工业样板的影响, 它使服装的造型结构合理化、标准化、工艺化, 可以说服装样板在完成成品的整个过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中可看出, 服装样板课在服装课程体系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

2.有利于培养学生工艺制板的能力

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服装设计首先是一门技术。能画好时装效果图并不等于就是一个合格的服装设计师。服装是做出来的, 光会画还不行, 设计师的基本功是制衣的技术与知识, 其中工艺制板的能力尤为重要, 可以说服装是一门“实践性科学”。

服装制板的过程, 是将平面服装效果图转化成立体服装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包含着艺术造型和技术造型。在制板的过程中, 诸如服装款式的变化, 各种服装面料、辅料的选择, 各种宽松量的选择, 不同缝制熨烫工艺的选择, 乃至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消费者衣着习惯的差异等等要素, 都会影响服装制板和成衣的效果, 这些要素绝大多数难以进行量化的分析, 主要依靠实践经验进行形象的分析和处理, 因此要学好服装制板, 就得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一定量的习作, 以积累初步的实践经验, 这些习作应包括设计、制板、工艺制作的全过程, 通过这些习作, 深入理解制板的理论, 由量变促进质变, 熟练自身的设计、制板技能和工艺技能。而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课正是给学生这种实践机会, 以培养学生的工艺制板的能力。

我国是服装加工大国, 要提高服装的品质, 就要注重服装工业样板的学习。因为服装工业样板贯穿服装工业生产的全过程, 是服装生产裁剪和缝制过程的技术因素。企业制板技术水平的高低, 体现着企业的生产水平和档次, 直接影响产品的附加值。服装样板课的教学中, 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标准的服装工业样板, 为企业培养有标准工艺制板的能力的实用性人才。

3.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 除了积累设计、制板的经验之外, 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工艺技术, 一个初次入行的设计师或制板师, 不懂工艺技术, 话语权必然大打折扣。而服装缝制工艺课在整个服装专业教学的过程中, 又是特别强调实践性和技艺性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缝制工艺课的学习, 把其他课程所学到的一些服装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进行实际操作训练, 这样既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巩固及扩展了基本理论与教学内容, 同时又使学生获得了扎实的基本功, 逐步达到独立操作, 完成整件服装的制作任务, 最终具备现代服装业所需要的本领。

服装缝制前就要到市场上去选购面料, 以利用面料的质感特色和塑形性能体现服装的设计意图, 同时还要考虑服装面料的裁剪、缝制和熨烫性能, 在此基础上选配里料、衬料及缝纫线, 并对面料进行预缩处理, 这也是验证服装材料理论知识的一个过程。在整件服装制作过程中, 完成服装的铺料, 排料, 裁剪, 缝制及熨烫, 从而了解不同服装的不同工艺以及各种工艺的加工特点, 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小结

现代服装教育必须将科学技术与艺术设计紧密结合, 适应服装工业化生产和科学化管理的需要, 注重培养既会设计又懂技术, 具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服装专业人才。如何使教学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结合, 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课的开设与尝试, 在服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摘要:作为学院派的服装教学, 我们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要研究服装企业、服装人才市场的需求, 调查结果为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如何使教学与工业化生产紧密结合, 我校开设的服装样板与缝制工艺课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服装样板,缝制工艺课,实用型人才,工艺制版

参考文献

[1]张文斌.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5.

[2]刘瑞璞, 刘维和.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技巧.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6.

[3]李当岐.服装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研究 篇8

(一) 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 可以图文并茂使课程更加有吸引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服装设计专业的工艺课程当中, 为了使各个授课章节联系紧密, 增加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兴趣度。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的有效演示, 有效安排授课内容, 做好课程的辅导工作。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中积极开动大脑思维, 培养自己技能。多媒体教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在服装工艺类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演示工艺步骤, 之间穿插着安排学生学习或者安排学生动手实践;在这样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中, 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那些需要“了解”、“熟悉”、“掌握”部分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掌握实践环节的各项操作技能,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直观、全面和深刻, 以达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多媒体教学, 可以解决传统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使某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易于学生接受。同时也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加强了课堂技能养成。

(二)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可以增加教学环节的互动性, 增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

有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服装工艺课程中的运用, 不仅使学生更加清晰的分析服装成衣的具体结构, 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服装版型的理解, 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的实践与技术性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任课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对服装成衣进行分析讲解时, 可以打破传统模式, 运用多媒体技术更直观的进行各种制作流程的展示分析讲解, 使学生清晰明了很直观的吸收到每一个制作工艺的流程步骤及方法!例如我们在制作服装时不同的工艺手法也可以达到完全一致的工艺效果, 例如西裤的后开袋, 口袋嵌线位置的处理上可以让同学们选择截然不同的工艺方法, 以验证工艺质量能达到同一要求。方法一:首先烫好嵌线宽度, 然后再缝合口袋嵌线, 方法二:将嵌线部分先清剪缝头, 再在嵌线上划好标记, 然后缝合口袋, 方法三:在缝制时对准缝纫机上压脚的宽度, 然后再缝合口袋, 方法四:在嵌条上标注缝合线位置, 然后再缝合口袋。以上四种操作的流程和完成效果非常直观, 这样演示更加明确制作过程及工艺手法, 有助于其他学生加深对成品的理解, 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对工艺守法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用多媒体播放好的工艺样板给学生进行学习和交流, 欣赏不同工艺方法。让学生找到自己可以驾驭的、可以提高工艺水平的合适自己的工艺手法。这样自主性的教学模式,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工艺制作的感受和实践, 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讲授的工艺流程的理解,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然而传统模式的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这种直观性强、互动性高的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中, 教师还可针对实际采取多媒体与讲课结合式、集体实践式、分组比赛式等相结合的多样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将工艺课程的教学教学引入到全新的领域, 把学生带入图、文、声、像并茂的环境中去, 对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习兴趣、开发学习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结构方面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

摘要:随着服装设计行业的迅猛发展, 各个高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就对专业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装工艺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 针对这类课程, 单纯靠教师讲述、板面传授已显枯燥。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被推广,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服装制作工艺实践的有机整合, 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服装工艺的兴趣, 改变学习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改变课堂教学的呈现方式, 对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针对服装专业的教学来说, 要想紧跟社会时代发展的步伐, 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市场的发展需求, 就必须改变那些方法陈旧、手段落后、与市场脱轨的传统教学模式, 利用现代化技术的优势, 把以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手段作为促进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工具, 从而促成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 媒体运用合理, 找准媒体与教材的作用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绪下, 达到培养创新、思维、发展型人才的目的。

服装工艺生产标准化动作研究 篇9

一、服装工艺生产标准化所面临的问题

面对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 企业当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服装生产的标准化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无标生产

在我国众多的服装生产企业中, 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技术力量相对较弱的企业来说, 对于生产的标准化缺乏一个全面的认识, 从而造成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产品标准现象的发生, 这种无标生产模式, 成为出现产品质量低劣问题最主要的原因。

(二) 忽视强制性标准的实施

对于一些服装生产企业来说, 面对国家所制定的服装生产标准, 不仅不知道该不该执行, 也不知道具体的执行方式。在一部分产品中, 产品的标识存在着一些很严重的问题, 例如号型或规格没有标注清楚、纤维成分与产品不符合等。这种种表现都足以说明面对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标准, 生产企业并没有严格执行, 有些甚至根本不将标识内容作为服装生产的主要内容之一。

(三) 产品标准实施不得力

产品标准在一些服装生产企业中, 并没有真正被得到重视, 在生产过程中也没有严格的按照上面的规定来执行, 在相关政府部门进行检查时, 被当做应付的工具;还有一部分企业, 因为没有合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面对生产出来的产品, 并不能严格的按照标准来进行检测, 不能保障技术达到指标的要求, 所以导致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稳定;还有一些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是没有保持信息通道的畅通, 尤其是对标准信息的获取严重的缺乏, 对于已经发布的经过修改的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标准并不能有效、及时的掌握, 在生产过程中, 执行的标准还是过去的或者的修改之前的陈旧的标准, 严重的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以及开发新产品, 将产品的竞争力大大的降低。

二、加强服装工艺生产标准化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21世纪, 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给服装生产企业带来崭新机遇的同时, 也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 对于所有的服装生产企业而言, 一定要努力的强化自身, 重视企业的标准化生产工作, 规范生产流程, 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

(一) 对标准化工作提高重视

在经营生产过程中, 服装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对标准化工作提高重视, 有效的建立企业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并在生产经营中不断的完善, 除此之外, 在企业内部还应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举办关于标准化生产的讲座以及培训, 将标准化生产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 增加员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标准化素质。

(二) 加强质量管理, 让标准化管理始终贯穿于质量管理

对于服装生产企业来说, 在产品的生产流程中, 一定要引进最新的技术手段和科学方法来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以更好的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满足。因此, 就应该将质量控制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 以有效的防止发生产品质量问题, 严格的执行产品的质量标准。除此之外, 在设计试制产品的阶段, 对于标准的生产规章的制定, 不仅要先有一套事先制定的草稿规范, 还应该加强后期检查工作的进行。让整个产品在生产流程上, 不管是在生产之前的材料选择方面, 还是在整个生产的过程中, 都严格的按照规范化来进行, 从而有效的保证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同时, 还应该做好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让现有的生产资源可以发挥更大的功效, 并且对于生产设备品质的控制, 以及后期检验工作的进行, 可以让不良产品出现的几率大大减少, 从而有效的建立产品的市场信誉。

(三) 积极采用国际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

当今实际, 质量的管理工作已经正式步入标准化阶段, 在开展质量管理的工作中主要采用的就是ISO 9000系列标准以及其支持性和补充性的国际标准, 以有效的为产品质量提供保障。对于服装生产企业而言, 为了更好的应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 以及步入国际市场的舞台, 企业应该尽早的开展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ISO 9000系列标准的实施, 可以帮助企业全面的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能够有效的建立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 并逐步的进行完善, 采用质量优秀的产品以及良好的售后服务, 可以帮助企业自身竞争力的增强, 有利于国际市场的开拓, 从而帮助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结束语: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服装生产行业, 企业只有不断的改进自身的缺点, 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制定标准化生产规定, 才能有效的保证产品的质量, 帮助企业赢得市场的同时, 也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摘要:我国当前服装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服装生产的标准化。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 一定要将标准化生产作为其工作的重点, 对质量加强管理, 对产品标准进行制定, 让产品满足国家的规定, 只有这样做, 才能对服装的质量进行提高, 增强企业竞争力, 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服装,标准化生产,企业

参考文献

[1]朱磊, 高晓霞.服装生产与质量管理服务[A].企业管理, 2011 (08) :68.

[2]方建国.服装生产企业标准化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服装标准化专栏, 2003 (2) :94—95.

[3]李敏, 石旭光.基于时间竞争的服装生产工艺与组织方式[A].纺织学报, 2007 (6) .

服装工艺课程改革研究 篇10

一、消除自卑心理,正确认识自身价值

职一新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是“低分生”,其中不少人在校常挨教师的批评,在家又多受家长责备,学生自卑心理严重。因此,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激发、调动、保持他们学习服装缝制工艺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是让他们更快适应这门课的关键。首先,笔者利用本地区服装业的优势,给他们介绍服装业在金坛、中国乃至在全世界的发展前景,令学生感受到学好服装专业不仅是将来参与社会竞争、创造美好生活的途径,也是立宏志、展宏图,体现人身价值,为人类创造美的高尚事业。另外,笔者还通过组织“职业、理想、奉献”演讲比赛、“当代职高生形象”专题讲座等活动,进一步培养新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修正了对自身价值的认识,有的放失地改变不良习惯,端正学习态度。

二、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习效果

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因此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必不可少,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分解教学内容,规范示范操作

技能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采用分解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反复、规范的演示让全体学生都掌握操作要领,这样可以规范要求,避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另外,学生训练时,注意巡视每个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因为操作错误而返工的几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引导学生训练技能

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技能训练中,要鼓励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强调巧练——用较少的时间较熟练地掌握技能。另外,现在的缝制工艺方法很多,在讲解了一种方法后,要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有没有其它的做法。这样,让学生有一种思考后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也有助于知识的灵活掌握。

3.分组练习,提高学习效率

从时间和精力上来说,服装缝制工艺课中的技能训练,教师很难对学生逐个指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实际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呢?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分组练习。按照学生的学习和接受情况,把学生分成10人一小组,按组分座位,按学习情况选出组长和副组长。这样以“优”带“差”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4.课外技能训练形式多样

服装缝制工艺课教学和学习有其特殊性,而且由于受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时间所限制,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熟练地掌握各种缝纫操作技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同时专业技能需要通过学生自觉的、有意识的练习来巩固,为此,可以利用兴趣小组、选修课、专业技能比赛等课外技能训练形式,以弥补课堂训练中的不足。

三、确定技能目标,明确学习的方向性

要加强服装技能教学,首先要使教师和学生明确技能目标。教师明确技能目标,有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学生明确技能目标,更是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既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学习规划,也可以进行实时的自我估测,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学校根据服装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实际情况,采用等级考核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服装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达到中级缝纫工的水平。

另外,根据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特点,一般把技能目标再细化,可以确定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比如第一年为基本款的学习制作,第二年要求能根据市场变化制作,把对学生的技能要求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这一点在新生入学时就让他们明确,使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进行中长期的学习规划。

四、及时安排技能测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技能考核是对技能教学的评估和检验,是评价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对教和学双方都有促进作用。一般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技能检测都是在一项教学内容完成后就进行的。比如,在男西裤的缝制工艺中,讲完学习内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就可安排技能测练,及时地检查了解具体的教与学情况。根据职校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考核,可以激励这些初学的学生学习操作技能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紧张感,有奋斗的目标,最后达到综合性考核的要求。

如果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合格劳动者的高度,帮助职校新生消除自卑心理,正确认识相信自己;在教学上明确方向,以强化技能目标训练,提高技能教学的实效性,保证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采用阶段性技能考核,及时检测技能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技能的动机,让职校新生尽快适应《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无疑是有效的,能为他们在校2~3年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基础,甚至能终生影响学生。[e]

服装设计中的传统手工艺研究 篇11

一、传统手工艺主要有哪些

传统手工业起源于170万年前,当时人们制衣的原因是为了抵抗寒冷,制衣的材料多为兽皮,他们用坚硬的骨头将兽皮拼接上,这种制衣方法就是最早的手工艺。随着历史的推移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新的手工艺出现,例如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业源于生活,旨在让人们生活更加多彩的原则。它们拥有着灿烂的辉煌,拿剪纸来说,剪纸最早是在西周出现的,在汉代时纸的发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剪纸工艺成为现代家居装饰的一部分,剪纸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实剪纸工艺并没有被广泛地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刺绣是服装设计中经常被用到的设计元素之一,刺绣工艺一直都在不断的创新,从唐朝以前流行的锁绣发展到唐朝以后的平针法,刺绣作品精美细致色彩瑰丽,它融合了传统绘画、书法以及晶亮的丝线,成为现代服装设计中最长采用的设计元素之一。除去上述工艺,印染工艺也是传统工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印染工艺是对一些丝织品进行着色,因此印染工艺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历朝历代人们的服饰上,印染工艺改变了传统服饰颜色单一的现状。

二、传统手工业在服装设计中的问题有哪些

(一)工业化对服装设计的影响。生产机械化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发展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工业化的生产将传统工艺在服装设计中较为复杂的部分去除,这无疑让传统手工业一些精华的部分流失掉,面对大机器生产的经营模式,一些传统手工制品因为生产效率低下,而被逐渐淘汰,传统制衣工艺渐渐的流失,工业化生产造成了传统文化物质方面的收缩,导致传统工艺精华部分流失。(二)传统手工艺的精华并未完全应用到服装设计上。传统手工艺的精华部分是机器工艺生产不能传承的,机械生产简单的重复的生产方式是不能让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的。虽然近些年我国在对传统手工艺术的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设计的单一性以及缺乏创新成为现代设计的弊端。(三)传统手工业在服装设计上缺乏个性。每个传统手工制作方法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审美价值。但是工业化生产为了赚取更多的利益而降低生产成本、将生产周期缩短,以更好地占领市场。因此在服装的制作上往往出现产品较为单一且制作工艺较为简单的情况,这样导致传统工艺在服装设计上缺乏个性。

三、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手工艺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一)刺绣工艺更好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刺绣工艺在中国的各个角落都已经生根发芽,刺绣工艺形式多样并且表现形式个性张扬。因此将其更好地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才能满足现代人们多元化的需求,这也对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将刺绣更好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其实也有很好的实例。(二)将剪纸工艺应用到服装设计中。剪纸最早是在西周出现的,在汉代时纸的发明,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剪纸工艺的出现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剪纸工艺虽然简单但是造型却很多样,剪纸有着吉祥如意、带来幸运的寓意,因为它的美好寓意成为现代服装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经常采用的设计元素之一。剪纸艺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镂空艺术,抓住这样的特点,将剪纸艺术应用到服装中就较为简单;设计师将牡丹花、菊花、梅花、荷花、花瓣等剪纸元素应用到裙摆、领口、衣角等部位,这些元素的出现使得服装更加富有个性,镂空在服装的应用增添了服装的立体感,剪纸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得到了更多现代人的认可和喜爱。

四、结束语

上一篇:网络信息消费行为分析下一篇:飞机惯性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