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2024-07-02

混沌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通用9篇)

混沌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篇1

许多企业已经习惯于在稳定均衡的环境状态中运行,在一个稳定均衡的环境中,企业是在以一种传统等级制的机械方式运行DD最高管理者制定战略,中低层管理人员负责执行。然而,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容易发生突然的不可预料的变化,企业也越来越处于一种有限动荡或混沌状态中。因此,现代管理者应逐步转换传统经营观念,培养自己在混沌复杂的环境中带领企业突围的能力。

一 传统稳定环境假设的失效

过去,企业管理者们所认同和习惯的企业稳定均衡状态是基于三个假设:

1.企业是一个简单的封闭系统,内部各要素都是按照固定比例进行搭配的,每一份投入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相应的产出。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基本没有关系,企业处于一种被“孤立”状态。而且,企业决定采取的行动一般都会发生,不会收到来自外部事件的过多干扰。

2.企业的经营环境足够稳定,企业管理者能够正确而充分的识别,从而能制定合理周密的企业发展战略,并且战略的执行仍然离不开环境影响。

3.在企业中存在一系列明确的杠杆,其应用必然引致已知的反应和结果,如增加广告费用1000万元,企业产品年销售收入增长1亿元,其市场占有率提高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革新,以上三个方面的假设已经被三个新的现实所取代:

1.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既收到环境的影响,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环境。企业要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要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与其所处的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各方面的交换,否则就会死亡。因此,企业必须象生物体一样对环境开放,建立一种与周围环境融洽的关系,环境是一个值得时刻注意的关键要素。

2.对现代企业而言,其外部环境的变化是空前的,对企业管理的冲击也是空前的,

环境的变化非常迅速,以至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无法对环境进行正确的把握和掌控,因而会影响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对不断出现的企业机会和威胁眼花缭乱,概念和实际操作往往难以实现一致性。

3.在企业内部,按照固定比例配置的要素投入,无法导致相应的产出,相关的行为措施无法引致期望中的结果。因与果已经变得非线性相关了。

由此可见,现代企业的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对企业的传统认识已经不再适用,而建立在这些认识基础上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思路与战略也就需要革新了。

二 混沌理论对管理的启示

混沌,指的是一种完全无序的状态。传统的管理范式相信在一个简化的宇宙模型支配下,相信存在着一个有秩序的、可以预测的世界。企业可以按照决定了的或者预测到的方式,在主导模式的支配下运行。在这样的哲学支配之下,大多数管理者都使用了一种静态的模型。管理者需要发现这些存在的自然律,指导企业在某种秩序的规范下运行,否则就是管理的失误。

混沌理论将会成为未来对企业管理影响最为显著的理论之一,它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正确认识企业所处的环境,更新经营管理观念,培育新的企业运行模式。具体而言,混沌对于企业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1.企业环境是巨量的复杂体系。复杂巨系统理论是系统论与复杂科学的融合,它认为,企业尤其是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其构成要素的数量是巨量的。

2.从周密的战略计划到战略意图。战略的制定必须摆脱传统的模式,转向一种更有弹性的方法,确立战略方向或战略意图的观念。

3.组织学习由单环到双环。也就是管理者和员工从处在需要直截了当反应的局势中转变为在反应的同时要质疑反应背后暗含的假设。

许多企业不断地受困于各种突发事件,正是由于管理者没能意识到企业所处环境的混沌状态。一旦管理者转变观念,预测和把握混沌环境也就变得容易多了。树立了混沌管理的概念,管理者甚至可以使企业从灾难走向辉煌。(温兴琦)

来源:博锐管理在线

混沌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篇2

1. 混沌理论强调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整体不再是其各子系统性质的简单相加, 其功能将是系统内元素之间的自组织相互作用突变的结果, 系统整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再等于部分之和, 因此, 只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系统。

2. 商业系统演化的不确定性,

混沌理论认为系统演化的规律具有确定性, 但是演化的结果却是随机的, 即系统确定性下的内在随机性。商业企业作为具有外在随机项的复杂经济系统, 系统的演化规则每时每刻都不确定, 虽然结构是确定的, 短期行为可以比较精确地预测, 而长期行为却变得不规则, 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会导致系统的运行轨迹出现巨大的偏差。蝴蝶效应会在系统的发展变化中充分体现。

3. 商业系统结构的分形特征

有混沌就有分形, 只是混沌强调动力学过程, 而分形强调几何结构。商业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结构的系统, 每个层次尽管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整体与部分间却存在着结构、功能、理念的自相似关系。

二、混沌理论对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启示

1. 商业企业管理思维方式的改变

(1) 将传统的分析性思维转到整体性思维。对于复杂的企业的认识, 我们习惯于将其分解成简单独立的组成部分, 然后分析每个部分, 再合成结果。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 这种分析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露从来, 一个事物被拆分成碎片后, 其中的很多重要的、只有在构成整体才会表现出来的特性消失了, 因此拆分后再合成的结果就必然带有片面性。在商业企业的市场分析中, 人们常常专注顾客、买场、潮流、广告等个体要素, 但是缺乏总体的把握和直觉的判断, 由此做出的战略规划往往与实际情况的错位或时间上的滞后。当收集了足够的信息, 9 9.9 9%地确定了你所做出的决策是正确的时候, 决策也许已经完全过时了.因此要求我们开发整体性的方法, 不要事事总是分解、分析, 而要迅速对整体市场做出直觉的判断。直觉和预感这些一度被现代科学管理排除在外的方法, 我们现在应该拿回来了。

(2) 将决定性思维向非决定性思维转移,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都热衷于根据掌握的规律来准确地预测未来, 而实际的结果却总是发生偏差。一个复杂的的商业系统具有混沌的特点:分析和预测都建立在对初始条件的把握上, 混沌理论证明:即使初始条件值有微小的差异, 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将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问题的关键是在实践中我们不可能知道商业市场的全部细节, 而这种初始条件值的微小差异不管有多小, 未来都将造成人们错误的预测。在商业企业管理过程中, 即使制定了明确的营销战略、也广泛接受了专家建议、并且有精细的方案, 不确定性将依然存在,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组织沟通教授菲利普·科莱皮特说:“企业应该主动接受不确定性, 因为不确定性意味着机遇”。

(3) 线性思维迈向非线性思维, 要调整我们的思维理念, 尽量避免循规蹈矩的、机械的、逻辑的推理, 创造性的管理需要的是非线性、非逻辑思维, 顾客、广告、价格、时尚等各要素对我们思维的非线性作用, 会引发想象、直觉、灵感, 成为管理创新的前提, 引发商业管理的革命, 使僵化的商业组织转变为具有适应复杂环境变化能力的新商业组织和新的管理形式。

2. 商业企业管理模式的改变

(1) 倡导自组织管理的管理模式。混沌学的研究表明, 系统在宏观整体上是稳定有序的, 但在微观上存在着无穷的随机性, 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这表明了系统整体上的有序和稳定正是来自微观上的无序和不稳定.商业企业系统在宏观上是一个整体, 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发展, 就必须把作为微观的员工个体“搞活”, 要注意采用自组织的管理不是向系统下达管理者的指令, 而是要营造一个自组织管理的宽松环境。商业企业的员工充满活力和创造欲望, 具有相当的自由度。怎样才能不致引起整个商业企业的混乱呢?采用自组织的管理模式就应该致力于商业文化、企业环境的建设, 使员工感受到组织内部相当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能把整个企业的价值观溶合到自己的价值观当中, 而对员工的工作方式、技巧、过程等不做具体硬性的规定, 给员工以自主性, 释放其活力, 发挥其创造力.创造使整个商业企业到达自组织的状态的条件。 (1) 员工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2) 企业是开放的, 能有效与外界进行人员、物质和信息交换; (3) 良好的企业知识和信息共享机制; (4) 商业策划和预案是自下而上产生的; (5) 针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有迅捷的市场反馈机制。具有这样条件的企业, 更有可能出现自组织。而看似无序的自组织作用, 将导致系统迈向远离平衡的状态, 最终突变为更高一级的新的商业系统。

(2) 用创新取代预测和计划。拉普拉斯的决定论认为只要给定初始条件就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而混沌理论认为初始条件不管发生多么微小的变化都会导致系统未来的运行轨迹出现巨大的偏差。更何况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把握作为初始条件的市场的全部细节, 所以预测和实际结果之间的蝴蝶效应就成为必然.在商业企业管理中蝴蝶效应是屡见不鲜的。管理者一个销售策划的失误可使商店亏损倒闭;而一则成功的广告会使销量成倍增长, 成就一个超级企业.希望通过预测未来, 用看似周密的计划来应对变化的商业市场注定难以有好的结果。商业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非线性理论认为开放、交流、创新是系统进化的关键, 包括电子网络的各种现代媒体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开放环境, 管理者要做的就是促进交流和融合, 人员、知识、信息在交流中融合碰撞, 更容易产生新的元素, 因此取代预测和计划的最好途径就是交流和创新, 树立新的商业理念、开拓新的销售渠道, 开发新的商品、创造新促销模式。企业将会在不断的创新过程中迈向新的高度。

摘要:众多要素构成的复杂市场环境使传统的商业企业管理遇到挑战。混沌理论研究的复杂系统的特点与市场环境复杂性具有一致性, 混沌理论对商业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管理模式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本文力图用混沌理论诠释商业系统运行规律, 提出改变传统的、机械的商业理念, 放弃用预测和计划来确定未来, 在混沌的市场中交流和创新。

关键词:混沌,商业企业,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范如国《:企业制度系统的复杂性:混沌与分形》.科研管理, 第23卷第4期2002年7月

混沌理论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篇3

关键词 混沌理论;学校心理咨询;敏感性

分类号 B849

混沌理论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门旨在探索复杂性的理论,它主要研究非线性系统演化过程的行为特征(李志凯,2007)。混沌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心理学研究后,在心理学的各主要领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Caple,1985)。在心理咨询的研究和实践中,由于通过混沌描述方式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复杂的心理图景(何木叶,陈小玲,2007),所以,以混沌思想来指导心理咨询具有积极的意义。

21世纪的在校学生面对的是迅猛变化的世界、快节奏的生活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震荡和冲击,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困惑、迷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极易引发心理障碍(孙少柳,孙中民,2006)。学校心理咨询,就是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心理工作者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环境,根据自身条件确立有益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使其能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处理好学习、人际关系等,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刘华山,2005)。本文试图基于混沌理论对在校学生心理咨询观进行探索,为在校学生心理咨询的实践提供一点借鉴。

1 关于混沌理论

1.1 混沌的定义

所谓混沌,是系统中尤其是非线性系统中表现出的一种非常复杂的、无法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确定将来状态的类似随机的行为,是指在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类似随机的现象的过程,是一种貌似无规则的运动。这里的确定性系统,是指其结构相对稳定,且各要素或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内在关系,对于一个给定的初始值或初始状态,该系统都给出一个确定的值或过程。也就是说,系统的长期动力学行为从理论上可以预测。但非线性则表现出不可预测性,可能出现大的原因小的结果,正如大的雷声小的雨点,或者小的原因大的结果,即系统对初始值的依赖性相当“敏感”。

1.2 混沌理论的特征

混沌理论虽然是一种年轻的学说,但其研究成果已揭示出混沌现象的一些基本特征。(1)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这是混沌系统的典型特征,即著名的“蝴蝶效应”。混沌系统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初始条件的轻微变化都可能导致不成比例的巨大后果。(2)耗散结构。在此结构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次系统,其本身也是非稳定的系统。此种不稳定的状态达到临界点或是分歧点时,系统内部的平衡便造成断裂,从而导致长期的混沌状态,趋向于另一新的、更高层次的耗散结构(郝柏林,1984)。(3)吸引子。吸引子是一个系统行为的归宿。在系统中主要有三种吸引子:不动点吸引子,它的作用是约束系统到一个静止的稳定态;有限极限环吸引子,是指重复和循环;奇怪吸引子,通过诱发系统向不规则发展,使系统产生复杂、丰富、多变、不确定性(杨小微,2005)。

2 混沌理论对心理问题的诠释

按照传统的观点,正常人的心理应该是有序的。在此前提下,无论是何种咨询方法一般都持有以下观点:(1)接受心理咨询的病人,其心理是无序的;(2)无序是痛苦的并具有潜在的危险性;(3)心理咨询就是要找到无序的原因并解除病人无序的症状,以恢复他们的有序状态。可是从美国精神医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对200多种无序(归入17大类)的分析来看,其中相当多的无序其实并非真正的无序,即心理咨询中所面对的无序并不是心理的杂乱无章或彻底的混乱,而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个体经历的一个非线性程度比较高、具有很大随机性和不稳定性的阶段。比如,焦虑障碍、心因性障碍、心境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等,都可以看作是偏离常态的混沌行为,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序(乐国安,管健,2005)。混沌理论则吻合了这一点。混沌理论认为,心理系统的非线性过程所表现出的跳跃和突变一般是发生在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处于非平衡尤其是远离平衡状态之时,这时的个体心理可以看作一种“混沌”状态。恰恰是在这种混沌之中,在有序与无序的边缘地带,个体适应新环境并得以发展。混沌是任何一个复杂系统进化过程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个体由一个相对简单的状态向一个更复杂状态演化的中介环节或必经之路。在心理病理学中,混沌阶段所表示的就是个体心理演化中的一个突变阶段。因此,混沌意义上的“无序”可能并非一种病态。一个处于混沌状态的人,他的整体活动也许只是被当前面临的挑战所困扰,他可能只是对自己的遭遇感到困窘、焦虑、有强烈的耻辱感甚至犯罪感,但这样的人严格来讲并不能被看作一个病人。比如,焦虑障碍就是个体在感到无力应付来自环境的威胁时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和惧怕,这样的个体缺乏的是对变化了的环境和自我的适应。

3 混沌理论对学校心理咨询的启示

3.1 心理咨询的目的:促进来访者的自我适应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混沌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自组织系统,每个机体都在主动决定是否接受外在信息,从而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功能(郑日昌,2000)。因此,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师并不是让来访者恢复常态或重返有序,而是帮助他们感悟和体验,实现与变化了的环境的协调。许多学生来访者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他们从一系列冲突中做出选择,给他们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从而减少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咨询师希望成为来访者的指导,就会给他过分的劝导、保证和关心。这样的话虽然可能减轻来访者的痛苦,但却有“授人以鱼”的不足。来访者的问题表面得到了解决,但来访者主动面对困难的意志力和自我调节的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nlc202309021441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所处的独特的社会层次及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对事物有着一定的感悟能力。因此,咨询师应该充分利用混沌促进来访者加强对自身问题的自我觉察和理解,并由此激发起来访者改变的动机,在体验和感悟中完成认知结构的重组,而不是包办代替。咨询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告诉来访者,准备忍受可能出现的混乱,并对将要经历的一个不知会发生什么状况的时期有思想准备,在混沌中成长。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咨询师应相信学生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充当中立者和促进者,协助来访者直面问题,实现个体的自适应。

3.2 心理咨询的突破口:敏感性

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可能出于对微小事件的过于敏感。混沌理论指出参量的微小变化往往导致运动形式质的变化,出现与外界刺激有本质区别的行为。学生情感丰富而深刻,内心情感体验十分细腻微妙,是极其敏感的群体。一个不起眼的原因也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障碍。比如无心的话语、偶然的打击、一时的矛盾都可能影响他们的情绪,而一种很小的情绪也会导致潜在性的心理问题。另外,影响心理发展的多种变量之间并非加减关系,而是交叠的演变过程。复杂的表象背后也许只有一个简单的起源;简单的结果前面也许隐藏着复杂的原因。纷繁复杂的心理问题可能仅仅是在一个偶然的时间点,来访者对于某些小事件过于敏感而产生的蝴蝶效应。

因此,在学校心理咨询中,寻找其心理问题的敏感性起因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咨询师应提高对来访者问题的敏感性。混沌理论的这种对初始值敏感性,向传统的心理预测技术过分依赖理性模式提出了挑战。在许多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咨询师则总想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的规律公式,一劳永逸地甄别问题,通过数量分析的理性开出我们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妙方(陈光磊,黄济民,2006)。咨询师往往关注于来访者经验中的关键事件,力图通过线性的前导事件推出结果行为,而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来访者汇报的感觉和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上。事实上,来访者的混沌态是一个警报系统,告诉我们没有看到蕴藏在复杂中的简单实质,或者我们遗漏了蕴藏在简单中的细微浪花(约翰·布里格斯,F·戴维·皮特,2001)。

咨询师应不停地自问:显而易见的症状究竟是某一特殊情形内在固有的,还是人为投射的?来访者的感觉也许恰恰正是咨询的一个突破口。过于强调所谓的“关键事件”可能会漏掉敏感的细节信息,失去咨询的有用资源。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能会以始料未及的方式摆脱咨询的误区。因此,提高咨询的敏感性,运用敏感性分析方法,即通过分析,找出某些不确定因素是如何影响既定目标的实现以及影响的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3.3 心理咨询的过程

3.3.1 明确咨询目的,引导感悟

按照混沌理论的观点,心理咨询的目的不是让患者恢复常态或重返有序,而是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实现与变化了的环境的协调,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也就是说,应该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对待环境或自我变化的适应性,发展他们自我生长的调节机制。在咨询过程中,许多病人存在着抵制变化的自我保护功能,这种自我保护功能可能很早就开始,并保持于医患关系的始终。在严重的“无序”状态下,病人大都被束缚于旧的处理事物的模式之中,尤其是当他面临的挑战涉及其核心价值倾向的时候,个体对变化的抵制将达到最大。因此,如果我们用混沌理论的观点来看待心理咨询,那么一个成功的心理咨询意味着患者释放情感和挣脱原有模式的束缚,能够学习新的行为方式或思维方式,并能解决旧的冲突。

3.3.2 等待最佳的干预的时机

从非线性科学的观点看,处于非平衡状态下的无序混沌是个体心理状态变化的临界点,个体的混沌状态正是导致更高阶段有序结构出现的动力学基础。因此,如果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简单地采取干预策略以消除心理的无组织状态,将存在着相当大的危险性。因为心理的无组织状态可能恰恰是重组织所必须的。如果过早或不恰当地试图简单地恢复有序,只能使处于混沌中的个体倒退到旧的行为模式中去。因此,在心理咨询中要学会等待,必要的等待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有助于其自我反思与更加客观地看待事物,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倘若简单地采取干预策略以消除心理的无组织状态,将存在相当大的隐患。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领悟能力,然而,由于生活阅历浅,和外界有一定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他们在谈论、评价、思考问题时,往往带有主观幻想的色彩,不能切合实际,对事物认识有一定片面性和幼稚性。冒然地干预可能使其对事物的看法由主观片面走向固执己见的偏激极端。过早和不恰当的干预要么引发更多的冲突,阻碍咨询的进程;要么出现表面的恢复,增加心理问题复现的频率,欲速而不达。因此,在心理咨询中要有足够的耐心,注重必要的等待。

3.3.3 正确对待咨询结果

人们往往对咨询师寄予的希望是在很短的时间就要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一旦出现与自身期望值不同时,就容易对咨询师产生失望和不信任。相应地,心理咨询师也希望尽可能快和尽可能完全地消除来访者的问题。但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在复杂性系统中由于奇怪吸引子的作用,产生多变和不确定性。在心理演化的过程中存在可供选择的不同道路,存在不同的分岔,从而导致心理可能朝不同的方向转化。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发现某种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由于有限极限环吸引子的作用,使得系统做周期性的运动,产生现象的重复和循环。咨询结束后,问题还有可能重复出现。因此,在咨询中我们要让来访者正确认识到:新问题的产生和一定范围内的问题复现是咨询中的正常现象,是由个体心理演化规律所决定的。心理咨询的目的不是让患者恢复常态或重返有序,而是帮助他们解决冲突,实现与变化了的环境的协调。

综上所述,将混沌理论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为学校心理咨询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要抓住“从简单到复杂、从混沌到有序”的心理演变规律;抓住来访者对初始值的敏感依赖性,引导他们感悟和体验,找出那些不确定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及影响程度如何,才能使他们能够自我实现与变化了的环境的协调,并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即咨询师应该帮助个体形成良好的对待环境或自我变化的适应性,发展他们自我生长的调节

机制。

参考文献

陈光磊,黄济民.(2006).混沌理论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启示. 教育评论,(3),46—48.

郝柏林.(1984).自然界中的有序和混沌. 百科知识,(1),60.

何木叶、陈小玲.(2007).混沌理论对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启示.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9),52—55.

乐国安、管健.(2005).混沌理论研究对心理学研究的介入. 自然辩证法通讯,(1),106—110.

李志凯.(2007).心理咨询和咨询中的混沌理论. 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86-87.

刘华山.(2005).学校心理辅导.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孙少柳,孙中民.(2006).混沌理论在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报,(5),91—93.

杨小微.(2005). 教育研究方法.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约翰·布里格斯,F·戴维·皮特著,陈忠,金纬译.(2001). 混沌七鉴:来自易学的永恒智慧.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郑日昌.(2000). 心理辅导的新进展. 心理科学,(23),599-602.

Caple R.B.(1985).Counseling and the self organization paradigm. Journa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64,173—178.

混沌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篇4

作者:

班级:

学号:

Email:

摘要:

本文分别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三个方面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深入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可供当代企业管理借鉴的部分。

关键字:

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一、引言:

当下,借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多新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如何保持企业的生命力呢?很多企业选择了向国外成功企业学习。然而,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发现,很多情况下,国外的管理模式在国内并不适用,很多企业面临无法树立品牌形象,老板费力不讨好,员工跳槽等诸多问题。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带您品味数千年来,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文化积淀,从中总结出当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的理念。

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以及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第一部分将探讨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以及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在第二部分中,本文将简述道家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以及道家文化对于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的重要启示。第三部分,本文将深度剖析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状况,企业使用员工的误区,以及《三国演义》中可供我们借鉴的用人理念。

二、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和企业健康发展

1、从儒家文化谈企业文化建立

谈企业文化的建立就要先谈什么是企业文化,以及建立企业文化的原因。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道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那么,为什么要建立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在于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

业成员的价值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可以约束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在员工中间产生凝聚力,激励员工积极工作。而且,企业文化的传播将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公众形象,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文化理论是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最能够体现市场经济运行发展的需要,也只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才能最好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借鉴传统思想文化的合理成份,并加以改造和利用。分析研究儒家思想文化,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企业要十分注意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的作用。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和现实中的重大作用表明,文化是一种持续发挥作用的巨大力量。这种作用对于企业同样是十分重要的。企业文化管理是当今一种先进的具有哲学意义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独具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能产生巨大的品牌效应。无论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微软”、“福特”、“通用电气”、“可口可乐”,还是国内知名的企业集团,如“海尔”、“联想”等,他们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其品牌形象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品牌价值是时间的积累,也是企业文化的积累。

2、从儒家文化谈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外部关系。强调人际关系和外部关系的和谐是儒家思想的特点之一。这一点与现代企业管理是相一致的。我们将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理念相融合,可以对企业内部关系,以及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关系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和认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企业保持活动的重要因素;服务社会,双赢共进是企业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价值理念;天人合一,保护环境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企业的发展方向。总之,学习借鉴儒家思想的这些合理成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道德和信用在企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儒家思想包含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可取的。它认为,人“性相近也,习相远”,鼓励年轻人奋发向上;在人际交往中,它强调忠、恕,就是要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讲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反对“巧言令色”,等等。从当前的实际来看,无论是加强道德建设,还是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现实课题。因此,借鉴儒家思想的这些优秀成分,对于企业职工的道德建设,打造诚信企业,都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从道家文化谈企业管理方式

1、道家文化的现实意义

道家文化在大家普遍看来是很虚幻的,然而,道家文化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尤其在利欲熏心的当今社会。道家思想中内蕴的时代忧患意识和社会批判意识是疗救社会弊病, 保证社会健康、文明发展的思想武器。道家思想主张直面社会,对社会的统治者以及维护其统治的政治制度、思想敢于大胆地怀疑和批判, 探刻地揭露建立在阶级对抗关系匕的文明社会掩盖下的种种罪恶与苦难, 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和谐”,其中道家的“和谐”思想是表达得最深刻、最富有哲学意味的。“道法自然”把整个世界看成是一个顺其自然发展的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体的和谐正在于各自皆按照自己的状况自然而然地发展,而非靠他力的强迫,这是一种保有个性特色的真正的和谐观。

2、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启示

(1)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道家文化中对现实深刻的揭露,对社会阴暗面赤裸裸的批判精神反射到今天的企业管理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在当今社会中,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厂纷纷建设到发展中国家,企图逃避社会责任,这样的新闻已屡见不鲜,而这些企业也蒙受着来自各方的指责,甚至牵涉到这些企业所在的国家。一家优秀的企业并不应该仅以赚钱为目的,规模越大,产值越大,身上背负的社会责任越大,一家优秀的企业,首先应该是一家良心企业,致力于服务社会。

(2)企业的内部管理

道家思想对现代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老子的“清静无为”、“有无相生”、“反者道之动”等思想与现代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时尚的“软性管理”的艺术在老子等道家的著作中得到了反复地阐述。

清净无为并不是无作为,而是强调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违背客观规律,依照企业自然发展的形态进行调整。老子及其道家的这种思想,正在为中国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所重视,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美国贝尔实验室, 以及我国成都恩威集公司等, 都是用道学智慧来指导管理企业而成功的典范, 说明了老子及其道家思想是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致胜法室。

四、从《三国演义》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中国社会的人力资源状况

随着人类跨入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不断加速的整体态势,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创新浪潮在全球涌动,生产

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兴起。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观念的不断涌现,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提供了巨大的能力,也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经济发展的资源依赖逐渐发生转变:从以自然资源消耗为主转向以劳动者的智力(人才资源)消耗为主,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绝对具有控制力的资源与绝对决定性的‘生产要素’,现在既不是资本,不是土地,也不是劳动,它是知识。”

然而,人力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恰恰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之一。低素质的劳动者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唱主角,吸引外国投资商的不是人才资源,而是丰富的人力资源,这一点束缚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三国演义》给我们的启示

(1)《三国演义》中人才兴盛的原因

首先,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腐朽政权,严重削剥了东汉中央政府的控制能力,打破了以往高级官吏出自将相之家的状况,出现了自由竞争的局面;其次,东汉中后期士人互相品评之风盛行,各个类型的人才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最重要的,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是三国人才兴盛的重要原因,有才干的人能有用武之地使得人才源源不断地产生。

(2)《三国演义》的用人哲学

首先,《三国演义》中体现了深刻的“以人为本”思想。曹操数哭郭嘉、典韦,礼贤下士,刘备三顾茅庐,终盼得卧龙出山,孙权对周瑜言听计从,对鲁肃毕恭毕敬,与张昭情同兄弟。贵为一方枭雄的几个人对于人才无不十分恭敬,甚者帮助谋士将领照顾家人,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国时期人才兴盛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统治者知人是善用。许多名士将领出身寒门,按照两汉的政策,根本没有出头之日。然而,统治者深入发现人才,了解人才,终于使许多人才脱颖而出。

统治者注重培养与部下的感情是牢牢将人才留在自己身边的又一个关键因素。比起幼子夫人,刘备更心疼杀得血染征袍的赵云。为请诸葛亮出山,他竟哭得“泪沾袍袖,衣襟尽湿”,敬慕之心,何其诚恳?徐庶要走,他送了又送,哭了又哭,令人读之心酸。关羽被害,他竟“一日哭绝三五次,三日水浆不进,只是痛苦”,以致“泪湿衣襟,斑斑成血”。刘备正是凭着“感情投资”这种手段,赢得了“人和”这个战略优势。

《三国演义》里的用人艺术值得我们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对现代企业来说,我们应从

《三国演义》的用人艺术中得到如下启示:充分了解人才的能力、个性和德行,尊重人才的需要,并不断满足人才的需要,倡导情感管理,营造朴素真诚的情感氛围。

五、小结:

本文通过探讨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可供借鉴之处,总结出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非常必要,儒家文化中的忠恕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企业中人员管理很有价值。接下来本文从道家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得出结论,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折射到现实中告诉我们,一个新兴的企业要遵循它自然的发展规律,不可冒进。最后,分析了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状况,从《三国演义》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中值得借鉴之处,比起西方国家冷冰冰的制度,我国传统的情感管理,深入了解人才特点和人才需求的管理方式更适合当下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孙伟 杨丽 《儒家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J】,《中国石油企业》2010年 第4期

【2】史向前《道家思想文化的现代意义研究概述》【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1996年第1期

【3】魏颖,《三国演义》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D],贵州大学,2006年5月

【4】[加】弗郎两斯·赫瑞比.管理知识员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年

混沌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篇5

一、变革型领导理论及其实际应用

变革型领导最重要的品质是责任。责任胜于能力,对一个单位的领导来说,责任是至高无上的。责任承载着能力,只有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变革型领导最重要的素质是公正无私、办事公正、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并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到:胸中有全局,办事有招数,控制有分寸,调控有办法。胸中有全局就是要胸怀大局,考虑工作从整体出发;办事有招数就是出现问题不能束手无策,不怕出问题,就怕没办法,要做到“做

一、备

二、考虑三”;控制有分寸就是要不偏不倚,不过不及,做到调控有度,收发自如;调控有办法就是要遵循规律,科学分析,系统思考,统筹兼顾。学会引领、把握节奏、控制流程。学会借势和顺势。大的环境要借构建和谐社会的“势”,小的方面要借变革型领导管理思想的“势”。

(1)理想化的影响

理想化影响是指能使他人产生信任、崇拜和跟随的一些行为。它包括领导者成为下属行为的典范,得到下属的认同、尊重和信任。领导者一般具有较高的道德标准和很强的个人魅力,具有令下属心悦诚服的行为,下属认同并支持他所倡导的远景规划。

(2)心灵的鼓舞

变革型领导善于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领导者通过对下属寄予高期望,为下属提供有意义且富于挑战性的工作,让下属能够感到自己在这个单位有地位、有发展空间、有成才的条件,这样,就会使其产生强烈的向心力,所获得的工作绩效远高于员工为自我利益奋斗时所产生的绩效。

(3)才智的激发

即不断用新观念、新手段和新方法对下属进行挑战。包括向下属灌输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启发下属发表见解和鼓励下属用新手段、新方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智力激发,领导者可以使下属在意识、信念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上产生激励作用,并将这个作用转化>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为强大的工作动力。

(4)个性化的关怀

个性化的关怀是指关心每一个下属,重视个人需要,实现每个人的愿望。管理者要仔细倾听下属的个别需求,根据每个下属的不同情况给予个别的关心,使其觉得深受重视而更加努力工作。

二、变革型领导对管理者的启示

变革型领导通过表现出有魅力的行为和鼓励性的行为,提高员工对任务的投入程度,从而提高工作绩效。有证据表明,与交易型领导的下属相比,变革型领导的下属工作绩效更好,对工作的满意度更高,角色冲突更少。鉴于此,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更多的发展成为变革型领导。

1、建立共同愿景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要善于为企业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就好比一个企业的旗帜和灵魂,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笼罩在组织上空,能够产生聚沙成塔、万众一心的力量,能够激励组织成员为实现目标而前进。但在我国的部分企业当中,领导者往往忽视共同愿景的塑造,没有意识到共同愿景将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效益,这或许是因为共同愿景给人一种想象的、不切实际的、虚幻的感觉。事实上,共同愿景能够使员工超越自身的努力去实现更大的目标。但是共同愿景并不是领导者拍拍脑袋就想出来的,它的建立需要每个员工的共同参与,这涉及到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整合。由员工共同参与建立起来的愿景代表了所有员工的希望和抱负,具有极大的感召力,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创新热情,从而达到促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2、塑造学习型组织

创新是企业不断赢得制高点的关键,创建学习型组织则成为一种趋势。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意愿和动机,在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组织中,这种愿望将得到实现。随着愿望的实现,员工的满意度、工作绩效也会随着提高。而员工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会更全面,也会促使他们使用新方法和新手段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是变革型领导中“才智激发”的一种体现。

3、利用有效的激励手段

“个性化关怀”要求领导者要根据每个员工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关心,区别对待每个员工。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组织可以通过推行弹性福利制以满足每个人的不同需求;通过为每个人量身定做职业发展规划,使每个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培训和教育,使每个人成长为“完备的人”。此外,员工持股计划、创新奖励计划、能力优先计划、轮岗计划等都不失为有效的激励措施。

4、将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有机结合bass认为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不同点,而不是彼此独立的。变革型领导尽管在理论上有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概念的抽象性,在实践中并不好操作。因此,管理者只有将交易型领导和变革型领导有机结合起来,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中渗透交易型领导行为,这样,共同愿景将能得到最佳体现。

参考文献: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及启示 篇6

一、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

1、筹资管理研究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 。

在这一阶段, 西方经济较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与贷款公司等己成为企业外部经营环境的重要因素, 为企业运用金融工具、通过金融市场进行筹资提供了有利条件。最早系统地研究企业筹集资金问题的著作是托马斯·格林纳, 他从公司外部筹资的角度, 探讨了大型私人企业筹资的有关问题。随后, 一系列公司筹资理论著作的问世, 奠定了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中筹资理论模式。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欧文·费雪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从理论上揭示了资本市场是如何增加投资者和筹资者的效用—资本市场通过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方式, 使投资者和筹资者实现他们各自的目标。

2、日常资金管理研究阶段 (20世纪30代—50年代) 。

20世纪30年代, 资本主义世界发生全面的经济危机, 企业产品大量积压, 资金周转困难, 支付能力削弱, 经济衰退, 大量企业破产倒闭。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 在残酷的竞争中要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不应仅仅在于筹资, 企业必须使所筹集的资金得到有效率的配置和利用。因此, 在这一阶段, 公司内部的日常资金管理被认为是财务管理的最主要问题。1934年, 史蒂文森出版《财务组织和管理》一书, 在该书中, 史蒂文森详细地阐述了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所发生的问题, 如预算控制、销售顶测、生产过程中的财务控制、资产和费用的财务控制以及财务管理的协调等问题。

3、投资管理研究阶段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使投资风险不断加大, 投资管理受到空前重视。1952年, 乔尔·迪安以凯恩斯的投资理论为基础, 阐述了公司投资决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初步奠定了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框架。1958年, 米勒和莫迪里亚尼发表了 ( (资本成本, 公司理财和投资理沦》一文, 该文奠定了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基础。米勒和莫迪里亚尼以一系列严格的假设为基础, 通过套利机制, 导出了两项不相关命题, 即MM模型。自50年代以来, MM模型一直主导着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

4、现代财务管理发展和完善阶段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

在这一阶段, 随着企业经营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资金运用日趋复杂, 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企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 更为数量化、更为精确的财务管理理论成为时代的要求。因此, 在这一阶段,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发生了一场“革命性”的变化, 它涉及公司的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 特别是在资本市场理论方面和资本结构理论方面。以M M理论为开端, 逐渐发展到破产成本理论、价差理沦、市场均衡理论、权衡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从1977年开始, 以梅耶斯、迈缺里夫为代表的新优序融资理论为起点, 资本结构理论进入所谓“新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阶段, 先后出现了以詹森、麦克林、梅耶斯为代表的代理成本理论, 以史密斯、华纳等人为代表的财务契约理论, 以罗斯、利兰等人为代表的信号模型, 以邓洛夫斯基、史密斯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 以及以哈里斯、拉维夫为代表的企业治理结构理论等。

5、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成熟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后) 。

到20世纪70年代末,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框架基本构成, 随后现代财务管理理论的发展趋于完善和成熟, 在这一阶段,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进行相关的决策。

二、启示

通过对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回顾, 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认识:

1、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筹资管理研究阶段到日常资金管理研究阶段、再到投资管理研究阶段, 资金的筹集与使用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代财务管理发展和完善阶段, 进一步提出了最佳资本结构, 因此, 在保持企业最佳资本结构下, 研究企业的资金链、进而评判企业资金链是否安全尤其重要。

2、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以及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内容, 都是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环境因素中, 经济发展是最主要的因素, 财务管理活动的内容不可能超出当时的经济环境, 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上, 应该顺应经济周期与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相一致, 顺势而为。在企业资金链管理上, 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策略, 在目前我们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下, 企业亦应顺应这种形势, 在企业内部实行稳健的筹资政策。

参考文献

[1]、威廉·L·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王江.“资金链”断裂, 理论解析与启示[J]山东社会科学, 2005年7期

[3]、陈峥嵘.以德隆为鉴:反思民企经营多元化[J]际金融报, 2004-11-05

混沌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篇7

关键词: 生态现代化 生态校园 校园建设

生态现代化是德国学者约瑟夫·胡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其核心内容是以发挥生态优势推进现代化进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改变传统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它是现代化与自然环境的一种耦合,建设生态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综合起来考虑。生态现代化理论强调构造这样一种追求经济有效、社会公正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新模式,一种经济和环境的双赢模式。这一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大学校园作为师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校园建设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校如何建设生态校园,是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生态校园就是“运用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及运行的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各物种布局、结构合理且环境质量优良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且对环境友好的集学习工作、活动、休闲功能于一体的人工生态系统”[1]。生态现代化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从根本上说,生态现代化的建设是一个价值观转变的问题。人类不能因为自身的需求,而把自然当做我们征服的对象。要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全人类都必须参与环保行动,保护地球母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因为,人类和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并不存在谁依附于谁的问题,人与自然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全人类必须树立符合生态原则的价值规范、价值需求及价值取向。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现代化意味着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增长是共赢的。生态现代化反对传统原材料投入及产品产出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而是一种综合考虑资源消耗与废弃物产生等环境因素的经济发展模式,重视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关注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保护,强调生态环境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高校进行生态校园建设,不但要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同时要重视资源的充分综合利用。高校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生态理念。高校可以广泛开展有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发展的宣传和教育,使全校师生和员工树立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实现资源节约。此外,通过师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效益,建设节约型生态校园。

(二)实施生态规划,加强生态协调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生态规划设计是生态现代化建设的指导依据和框架,对实现生态现代化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同样的,建设生态型校园,必须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校园内部的绿化、道路、河流、建筑物等,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和谐美丽、积极向上的环境,使大学校园更加适合师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

在校园自然环境规划上,学校建筑不管是从教室到办公室的建设,或学生公寓、学生活动中心建设,都应该尽量满足教育的需要,体现实用美、艺术美。

在校园人文环境规划上,学校应该努力规划、协调,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和育人氛围。

(三)完善管理制度

政府管理原则是生态现代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生态现代化意识到传统企业自主污染管理的无效性,强调严格的政府环境管理。这种管理有利于社会生产经济可行的绿色产品,构建一种全新的生产系统。

高校生态校园建设同样要从管理学角度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高校应该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加强生态校园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向管理要生态,适当规范师生员工的日常行为。高校制订和修改学校发展规划时,应该坚持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有关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并且强调科学管理,从而把生态校园建设制度和理念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应该构建生态校园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因为建设生态校园是一个综合又复杂的系统,不同高校依据自身优势和条件,有的学校着重建设景观园林,有的着重研发应用生态技术,有的着重生态理念的教育,有的偏重生态校园的管理,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评价标准和体系,缺乏一整套科学、完整、具有推广意义的标准作为指导,这样对节约型生态校园构建非常不利。因此,高校建设生态校园必须构建一套生态校园的评价体系和标准。

(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科学技术进步在生态现代化实现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是它的关键,必须鼓励发展低消耗高产出、环保、节能的科学技术。不仅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增加经济效益,提高竞争力,而且要运用新科技治理受污染的自然环境。工业发展在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应该把重点转移到如何降低单位耗能、如何降低污染指标上,进而减少工业发展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同样的,建设生态校园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比如:采用先进科技进行污水处理,夏季可以用来冲洗厕所,灌溉校园内的植物,冬季可以用于溜冰场。还可以把校园内的污水送入人工湿地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此外,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以及采用节能照明设施等措施,推进生态校园建设。

(五)营造氛围,共同参与

生态现代化理论发展了一种合作框架,暗示着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也就是政府、企业、环境工作者及科学家共同合作重建经济。生态现代化理论还为私人部门能够影响政策制定创造了新的机会,政府的政策制定应该将私人部门的观点考虑在内。社会广泛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保证,要借助于大众媒体,广泛宣传,培育普及,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建设生态校园,需要营造育人氛围;利用校园广播台、宣传栏、板报等,营造建设气氛,创建适合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学校将建立学校领导直接抓,各部门紧密配合,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生态校园建设需要引导教师、学生、家长和所有公民共同参与。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态校园建设的具体工作中,不断推动生态校园工作的开展和深入。同时加强家校联系、社区联合,组织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到生态校园建设的活动中。如围绕一些重要节日组织开展的各类环保知识比赛、环保现状调查、环保制作展示等,注重民主决策,体现师生和家长的有效参与,特别是全校性的环境保护的重大决策能听取各方意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总之,生态现代化理论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如何利用生态现代化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仍是一个尝试性的工作。运用生态现代化理论来寻求高校生态校园建设之道,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臧树良,陶飞.生态校园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4).

混沌理论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篇8

[摘要]本文就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农派”理论实践进行缕析,认为,尽管“重农”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行通,但具有深沉的时代价值,特别是提出了至今仍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教育农民。没有农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将无从谈起。

[关键词]三衣问题;重农派;流民;教育农民

[中图分类号]D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391(2006)07-0061-0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农业经济萎缩,引发日趋严重的流民问题。“三农”问题严重,引起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农村的出路在哪里”的论战由此展开。

在这场论战中,“重农派”成为最引入注目的理论流派。他们发起的乡村建设运动(简称“乡建运动”),也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重农派”成为时论的焦点。

“重农派”以梁漱溟、晏阳初、高践

四、漆琪生等人为代表,持论者众多,阵容强大,其理论要点很多,漆琪生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心安在――重工呢?重农呢?》文中,概括为“八大要点”:即“第一,农业生产是国民最大多数的农民群众生存与生活之根本,而中国农民现皆困处于贫苦至极的地位,如救济农村,建设农业,则最直接而最迅速的可使贫苦农民,获得苏生之机会,国民经济好转,国民贫困之危急解救,因而国民经济积极建设之基础亦建立;第二,农业经济,至今犹为中国国民经济主要而中心的生产部门……所以农业经济之消长,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之隆替,在此国运日危,经济衰落的时候,复兴农村,重建农业,则可奠定国本……;第三,中国之农村经济,乃是工业各业凭依之所,只有在农村繁荣,农业兴盛,农民富裕的前提下,中国工商各业始有发展兴隆之可能,是以复兴农村,建设农业,乃为工商各业树立发展之前提与基础;……第七,发展农村,建设农业,可以解决数千百万过剩人口的失业问题,不仅农村的无职业农民可以获得谋生之道,就是都市的失业劳工,亦可回转农村以图生存;第八,救济农村,建设农业,不只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特别还是一个紧急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农村经济如不使之积极恢复,农村秩序如不使之迅速安定,则一切经济建设固然都谈不到,而且政治设施,社会安宁,皆将成为重大的问题,这是中国年来极深刻而极严厉的教训,我们岂可忽视?”(漆琪生:《中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心安在――重工呢?重农呢?》,见《东方杂志》,1932年第10期,第39―40页)由此可见,“复兴农村”进而解决流民问题,是“重农派”的主要日标之一。

乡村建设运动是“重农派”的理论实践,轰轰烈烈,但实施的方法和目的,五花八门,各有千秋,其中从“教育”入手的乡建模式最为典型,影响亦最大。梁漱溟认为,中国内地农民百分之八十不识字,知识极浅,这是“中国问题之解决”的最大障碍,因此,乡建运动的“目的是要化社会为学校,可称之日:‘社会学校化’。”他主持的邹平乡建实验区就以“教育的设施为中心”,欲求达到“于乡没乡学,于村没村学”的理想目标。晏阳初认为,农村问题虽然千头万绪,但有“四种问题是比较基本的”,这四个基本问题就是“愚”、“贫”、“弱”、“私”。“所谓愚,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不但缺乏知识,简直他们目不识丁丁,所谓中国人民有百分之八十是文盲;所谓穷,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的人民生活,简直是在生与死的夹缝里挣扎着,并谈不到什么叫做生活程度,生活水平线;所谓弱,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无庸讳辩的是病夫,人民生命的存亡,简直付之天命,所谓科学治疗,公共卫生,根本谈不到;所谓私,我们知道中国最大多数人民是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以及公民的训练。”有此四大问题,“任何建设事业,是谈不到的。”要“根本解决这四个基本问题”,就需要相应的“四大教育”――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去克服。这就是晏阳初集中人力财力在定县“作一个彻底的、集中的、整个的县单位实验的内容。”(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85页)

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经营素质,当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流民问题的解决。因此,教育农民,绝非无此必要。特别是“重农派”倡导的知识分子下乡、与农民打成一片的做法,仍有值得借鉴的价值。“重农派”的乡建实践活动,有声有色,在教育农民方面,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教育农民,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巨大工程,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能或不可能在短期内收到明显的效果。在流民遍地的特殊历史情境之下,靠教育去“救济”,未免脱离实际太远。这就决定了“重农派”的理论实践,无法使农村“复兴”,更不可能解决因农村凋敝而被大量抛到社会上的流民问题,“三农”问题依然是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定县这个被称为乡建运动的模范实验县就是一个极典型的例子。据平教会社会调查处李景汉的调查,平教会定县乡建实验的结果,除丁使农民多识几个字之外,再就是下列情形:“前五年定县的乞丐是风毛瞵角,上年(一九三三)冬季增至三千左右。民国二十年内在定县因债务破产而为债主没收一切家产之家数不过五十家左右,二十一年增至三百家左右,二十二年内竟达二千家之多。……农民处此种经济情况下,有的实在无法生活,与其坐而待毙,不如另谋出路,尤其是其中的壮丁,遂不得不抛弃其眷恋之故乡,出外谋生于异土。民(国)十(年)以来已渐有往关外谋生者,每年约在七百人左右。民国二十二年内生计困难之程度远过于从前,因此离家谋生者数目亦呈空前的陡增,竞超过一万人,今年春季出外谋生者亦已达七八千人,多系壮丁,其中大多数系往东北――农村破产之状况可见一斑。”(见章有义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3辑),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997页)这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事实表明,“近年来风起云涌的乡村运动,并不能解决农村中大多数穷人的吃饭问题。”({孙晓村纪念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页)所谓“复兴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而已。

“重农派”的理论实践,因脱离实际,“药不对症”,而招致失败。农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大批农民被强制性脱离土地背井离乡,说明农村生产关系到了亟需变革的地步。农村的“复兴”,还依赖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如何实现自身的转型,走出传统,走向近代,是“复兴”农村的必要条件。在历史的挑战面前,如何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吸收、消化剩余劳动力,也是振兴农业的重要途径。所有这些问题,“重农派”几乎没有触及,终致陷入“教育万能主义”的泥潭。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在江苏黄巷实验基地从事乡村建设的“重农派”成员甘导伯在反思“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原因时,有所感悟,谓:局部之建设,常常在枝枝节节上下工夫;根本改造,当非教育所能为力。黄巷民众所最需要的为“耕地”,为“工作”,而耕地无多,地权不属,私厂倒闭,蚕价惨落,同人听到黄巷民众哀痛的呼声,只觉心余力绌,所谓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只是将颓墙败壁略加修补,并非根本改造:这一认识,可以说是难得的宝贵的收获。

尽管“重农”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未能行通,但具有深沉的时代价值,特别是提出了至今仍不容忽视的重大课题――教育农民(中国目前仍有2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是文盲和半文盲)。没有农民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没有中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将无从谈起。这一点,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英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指出:“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6―7页)这是颇有见地的。

(作者:中共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探春理财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篇9

一、思想敏锐, 慧眼独具, 消除管理中的“非增值”环节

从现代管理学理论看来, 组织内为了某种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活动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 而作业基础管理 (ABM) , 是指利用作业成本信息, 帮助管理人员找出不增值且消耗资源的作业。如果我们把整个大观园的管理视为一项作业来对待的话, 可以说改革之前的贾府处处存在着“非增值作业”。正如薛宝钗所说, 当家人“若一味要省时, 哪里不搜寻出几个钱来。”探春是如何在满足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减少那些所谓的“非增值作业”呢?首先消除重复开支, 取消宝玉、贾环、贾兰三人上学的点心、纸、笔一年各八两银子的费用, 因为这一项开支其实是以他们上学为名补贴给袭人、赵姨娘、李纨的, 而她们三人本来就各有月银, 不必再重复开支;其次消除无效或低效支出, 她把每个小姐每月置办头油和粉的二两银子蠲免了, 探春发现了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 虽然只是买办点丫头、姑娘们的脂粉, 却存在很大的弊端, 买办的人不是拖延送物的时间就是买些质量低劣的, 让姑娘们根本没有办法使用, 因此这项支出属于无效支出;第三也就是探春理财最出彩之处, 怎样变非增值作业为增值作业。探春受到赖大家的花园管理的启发, “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 一根枯草根子, 都是值钱的。”大观园中所生产的稻米、竹笋、莲藕、花果、鱼虾等, 一年值四百两银子, 没有合理利用, 完全被糟蹋了。她提出委派园中服役的婆子媳妇分别承包起来, 除了供应姑娘们的头油脂粉、瓶花鸟食等, 节省了一大笔费用外, 她们还能自享其成、获得盈余, 另外, 由于花木竹稻、园内设施等均有专人管理, 大观园更加整洁有序了。让一个纯消费型的贾府向一个既有生产又有消费的组织转变, 既省去了大观园的管理费用, 又增加了额外收益收益, 探春慧眼独具, 无人堪比。

二、强调制度执行, 注重内部控制的治理

探春深知大观园人员众多, 主仆关系错综复杂, 代理治家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探春在制度控制和执行上有哪些表现呢?首先秉公办事,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以身作则, 大公无私。探春的舅舅赵国基死了, 按照规矩给了二十两的礼钱, 丝毫不顾及母亲的哭闹;她也不因为宝玉、贾环为亲兄弟, 贾兰为亲侄儿而对他们网开一面, 而是照样“就势作法开端, 蠲免了他们学里重叠使用的银钱。”探春的秉公办事, 一视同仁, 那些“安着没良心主意”的人也就不敢来虚报冒领了, 使得众人心服口服, 为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因而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消除内控管理中的漏洞, 发现了贾府家庭经济中存在着“买办”现象, 免去了每个姑娘每月的头油脂粉费二两银子, 打击了买办们的恶势力。这虽是贾府管理漏洞中冰山之一角, 但由于探春只是代理持家, 发现漏洞及时堵塞, 已经是难能可贵了。第三探春非常注重沟通, 及时将管理建议与王熙凤沟通, 凡事取得她的认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将“信息与沟通”作为内控的基本要素之一。经营者应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 在管理层内部和外部之间及时沟通。探春注意发挥王熙凤的助理平儿的作用, 将平儿作为与王熙凤沟通的平台, 为此后改革措施的持续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在用人上实行回避制度。如提出让老叶妈管理怡红院的花草而不是让莺儿的妈来管理, 这虽然是宝钗之主意, 但探春也比较赞成。现代企业尤其是公众公司由于存在着公众股东, 对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格外关注, 因此公司管理层如何消除公众股东疑虑, 避免控股股东和关键管理人员非法获利, 已经成为考察公司治理是否完备的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

三、减少管理级次, 降低管理成本, 提高管理效率

在大观园收益管理上, 探春的提议也颇有创意。她考虑到, “若年终算账, 归钱时, 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 还在他们手心里, 又剥了一层皮。”在宝钗的提议下, 干脆直接包给揽事的, 不用账房领钱, 避免层层盘剥, 提高承包者的积极性。探春的做法有哪些可借鉴意义呢?首先,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摩擦成本, 提高了管理效率。我国现在正准备推行的“省直管县”的财政模式也可以说与探春的做法同出一辙, 对壮大县域经济, 提高基层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其次在企业管理模式上,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扁平化组织, 对降低管理成本有很大意义。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传统的“科层结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造成决策链过长、反应缓慢, 为了不被淘汰, 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市场关联度高的部门, 分权、授权管理, 使企业在规模扩大的同时, 组织机构趋向“扁平化”。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使严格意义上的多层级、层层汇报的垂直管理不再有效, 从另一方面加速了企业组织机构“扁平化”的趋势。这种“扁平化管理”反映了现代企业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客观需要;“扁平化管理”确实为众多企业带来了事半功倍的管理效率。探春这种简化管理阶层的方式, 给我们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借鉴意义。

四、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体系设计, 激发人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管理方法, 在当代企业管理中已经比较盛行。而出生在300多年前的封建大家庭的小姐探春, 其管理大观园的方式已经融入了绩效管理的身影。绩效管理源自于当代激励理论之一的强化理论, 即管理者可以通过强化他们认为有力的行为来影响员工的行为, 借助激励这种手段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影响。采用以绩效为基础的管理办法, 管理者不再依据工作时间来支付报酬, 也取代了过去常用的以生活成本为依据的薪酬支付方式。探春将大观园的剩余收益权交给具体参与管理的劳动者, 即是一种激励方式, 相对于直接付给他们固定薪水的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有哪些优点呢?首先, 它强化了努力与奖励关系, 因为上交的费用是固定的, 多产出的一部分归自己所有, 就有了努力工作的动力。其次, 它避免了固定薪水永久上涨的传统做法, 薪水由自己的管理效率决定, 从而节约了资金, 很多采用固定薪酬方式的企业, 在经济效益下滑的情况下, 不得不面临数目庞大的资金支付压力。再次, 它大大降低了监督成本, 劳动者这种努力工作的行为源自激励性条款, 无需或很少需要监督, 大大降低了管理中的代理成本。

上一篇:高一英语重点词汇解析下一篇:“桥头堡”战略背景下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