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草语文教案

2024-10-08

小学草语文教案(通用11篇)

小学草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离、枯、荣、野、烧、尽”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教师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可结合查找资料。)

2.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自读课文,指导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

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

先出现生长着茂盛野草的大草原。配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再出现草叶枯黄的秋景,在烈烈劲风中,野火燎原。

最后,展现春回大地,小草钻出灰烬,一派勃勃生机的画面。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岁:年。

尽:完。

生:生长。

荣:茂盛。

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

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生: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

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

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

2.班内交流。

3.指导书写。

原:半包围结构,“厂”字里面是“白”,“小”上下结构。

岁:上下结构,由“山”“夕”上下构成。

火:独体字,注意笔顺。

吹:左右结构。

又:独体字,两笔写成。

六、板书设计

1草

教案点评:

古诗《草》,课文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草顽强的生命力。教师以草的实物引入,自然亲切,学生容易理解。教学中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突出生字学习和背诵课文的教学重点,同时,通过质疑、解疑加深学生对古诗句的理解。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小学草语文教案 篇2

新宾草盆小学紧邻泥石流沟,2000年修建后缘挡墙拦挡泥水混合物,每年雨季,雨水都对后缘挡土墙造成一定威胁。2005年8月13日暴雨期间,大水冲毁农田,泥水混合物堆至挡墙,影响学校正常教学。该泥石流沟是每年汛期县乡政府主要监测对象。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低山丘陵区,山脊东南向展布。最高海拔501.1 m,最低海拔381.1 m。形成区山体坡度5°~8°,流通区和堆积区山体坡度10°~20°。山体大部分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植被发育。

2.2 地层岩性

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更新统下亚统地层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南芬组页岩。

1)第四系更新统下亚统地层分布在山间谷地,冲积、冲洪积形成,为浅绿、灰白色含砾粗砂层,粒径4 cm~8 cm,碎石含量65%,结构松散。

2)基岩为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南芬组页岩、泥灰岩,紫、淡青色,薄层,强风化,块状结构,坚硬岩,节理裂隙发育。

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所处大地构造为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铁岭—靖宇台拱的龙岗断凸和太子河—浑河台陷的辽阳—本溪凹陷衔接地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基本烈度6度,反应谱周期0.35 s。

2.4 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在山间沟谷,含水层岩性以冲积粗砂、砾石层为主,地下水埋深0.5 m~1 m。基岩风化裂隙水分布在丘陵山区的分水岭、斜坡等地形中。

3 泥石流发育特征

3.1 泥石流组成

泥石流组成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及强风化紫、淡青色页岩,堆积物厚度1 m~3 m,构成了主要固体物源。流通区两侧残坡积层随水流冲刷带入,是固体物另一来源。固体物约8 438 m3。

3.2 泥石流堆积特征

堆积物主要为碎石和土。前缘堆积物厚2.5 m,后缘厚1.4 m;两侧山坡坡角16°,松散物厚0.5 m~1 m,沟底松散物2 m~3 m。流通区多处弯曲,沟底下切,深1.5 m~3 m,可见冲刷泥位达3 m。

综合判定为稀性泥石流。

4 泥石流成因分析

4.1 地形地貌条件

1)沟谷断面呈U形,宽30 m~40 m。2)泥石流沟有3处明显弯曲和2处陡坎,明显弯曲处凹侧松散层侵蚀强烈。3)泥石流邻近山脊海拔最高579.9 m,山脊位于泥石流沟后缘,沟口与山脊相对高差190 m,纵坡降19°。

4.2 固体物质来源

泥石流固体物源主要是形成区和流通区沟谷两侧的松散堆积层。

4.3 水动力条件

1)汇水面积为0.13 km2。

2)后沟为U形谷,汇流雨量大。

3)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5 泥石流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判及危险性分级

5.1 数量化评判

对泥石流各影响因素进行逐一调查、判定打分,如表1所示。

综合判定结果:草盆小学后沟泥石流易发程度87分,中易发。

5.2 地质灾害影响区

将其划分为中易发和低易发区,流通区两侧为影响区。

1)中易发区。根据地形、地层出露及不良地质现象,结合可能产生滑坡的边界划分第四系残坡积层0.4 m分界线以内为中易发区,面积0.007 2 km2。a.中易发区处于泥石流沟后缘,地势高,坡度陡,受强降雨影响易形成强大的固体物源。b.岩性为第四系更新统下亚统地层和上元古界青白口系南芬组页岩组成。松散层厚0.6 m~1.2 m,遇水易被冲刷。

2)低易发区。将第四系分界线内部与主沟之间的区域定性为低易发区(0.3 m~0.4 m之间的区域),面积0.004 2 km2。

3)影响区。面积0.009 6 km2。

5.3 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目前该沟谷后缘仍存在滑坡可能性,坡体中仍存在启动泥石流的坡积物,沟床内及沟谷两侧存在一定厚度堆积物(厚1 m~2 m),结构松散,透水性好,与下伏基岩接触不紧密,层间粘聚力小,易发生泥石流。

中易发区:面积0.007 2 km2,残坡积层平均厚1.2 m,潜在固体物8 640 m3。低易发区:面积0.004 2 km2。残坡积层平均厚0.35 m,潜在固体物1 470 m3。两区潜在固体物共10 110 m3,灾害规模中型。

6 防治工程设计

防治工程建议流通区设置谷坊拦截固体物源和堆积区设置排水沟疏导淤积物。

6.1 谷坊设置

谷坊布置在泥石流发育的中游部位,确定坝体纵轴线长15 m~45 m。

1)断面形式:横断面为梯形,迎水面采用1∶0.5缓倾角坡面,背水面采用1∶0.1的陡倾角坡面,最大限度地利用堆积物重量增加稳定性,同时减轻过流对下游面的冲蚀。坝顶宽度2 m,坝底宽5 m,高5 m。

2)排水孔:排水孔顺冲流向设计为上窄下宽形状,有利于排水,迎水面尺寸0.5 m×0.5 m,背水面0.7 m×0.7 m。间距2 m,共11个。

谷坊稳定性包括抗滑、抗倾覆以及内力验算三个方面。谷坊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

垂直正应力:最小正应力为正值;最大正应力不大于地基允许承载力。

选取中心断面进行稳定性验算。

剖面稳定性计算见表2。

6.2 排水沟设计

地表汇水流量:Qp=Ф 0.278SpF/τn。

排(截)水沟断面面积验算按排水沟过流量反算:Q=WC。

排水沟采用倒梯形,上宽3 m,底宽1 m,高1 m,断面2 m2。

7 结论及建议

1)新宾草盆小学后沟泥石流为一种山区沟谷型稀性泥流。通过数量化评分法预测为中易发,一定条件下可能再次发生灾害。

2)根据草盆小学后沟工程地质条件及泥石流灾害特点,治理工程建议采取流通区设置谷坊拦截和堆积区设置排水沟疏导。

3)对谷坊进行抗滑、抗倾覆和内力验算,符合稳定性要求。排水沟满足流量要求。

摘要:研究了新宾县草盆小学后沟工程地质条件及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了地形地貌、固体物源和水动力条件等影响泥石流的内外因素,并对各项影响因子进行了数量化评判,划分了地质灾害影响区,预测了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设置谷坊拦砂节流和排水沟疏导分流的泥石流防治建议。

关键词:泥石流,数量化评判,地质灾害,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徐如阁,铁永波,巴仁基.下游集中补给型泥石流动力学特征与防治对策——以四川省泸定县干沟泥石流为例[J].灾害学,2013,28(3):204-208.

[2]谭炳炎.泥石流活动评估与防治[R].北京: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4.

[3]DZ/T 0220—2006,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S].

[4]丁黄平.抚顺市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勘查查证报告[R].沈阳:辽宁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2011.

[5]孟凡奇,李广杰,李明.逐步判别分析法在筛选泥石流评价因子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10,20(9):36-40.

[6]沈简,饶军,傅旭东.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泥石流风险评价[J].灾害学,2016,24(2):210-215.

[7]李刚,赵新生,封丽华.基于模糊评判法优选泥石流防治方案[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32(4):16-20.

小学奥数牛吃草问题教案(二) 篇3

典型的牛吃草问题的条件是假设草的生长速度固定不变,不同头数的牛吃光同一片草地所需的天数各不相同,求若干头牛吃这片草地可以吃多少天。由于吃的天数不同,草又是天天在生长,所以草的存量随牛吃的天数不断地变化。解决牛吃草问题常用的四个基本公式,分别是:

设定一头牛一天吃草量为“1”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的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的天数)÷(吃的较多的天数-吃得较少的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由于牛在吃草的过程中,草是不断生长的,所以解决消长问题的重点是要想办法从变化中找到不变量。牧场上原有的草是不变的,新长的草虽然在变化,但由于是匀速生长,所以每天 新长出的草量应该是不变的。正由于这个不变量,才能导出上面的四个基本公式。牛吃草的问题经常给出不同头数的牛吃同一片草地,这地既有原有的草,又有每天新长出的草。由于吃草的牛头数不同,求若干头牛吃的这片地的草可以吃多少天。

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已知条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求出每日新长草的数量,再求出草地里原有的草量,进而解答问题。

这类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是:

1(牛头数×吃的较多的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的天数)÷(吃的较多的天数-吃得较少的天数)=草地每天新长出的草

2牛头数×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吃的天数=原有草量 解决多块草地的方法

巩固练习1.一块牧场长满了草,每天均匀生长。这块牧场的草可供10头牛吃40天,供15头牛吃20天。可供25头牛吃__天。()

A.10 B.5 C.20 A 假设1头牛1天吃草的量为1份。每天新生的草量为:(10×40-15×20)÷(40-20)=5(份)。那么愿草量为:10×40-40×5=200(份),安排5头牛专门吃每天新长出来的草,这块牧场可供25头牛吃:200÷(25-5)=10(天)。

2.一块草地上的草以均匀的速度生长,如果20只羊5天可以将草地上的草和新长出的草全部吃光,而14只羊则要10天吃光。那么想用4天的时间,把这块草地的草吃光,需要__只羊。()

A.22 B.23 C.24 B假设1只羊1天吃草的量为1份。每天新生草量是:(14×10-20×5)÷(10-5)=8(份)原草量是:20×5-8×5=60(份)安排8只羊专门吃每天新长出来的草,4天时间吃光这块草地共需羊:60÷4+8=23(只)

4.经测算,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 可供80亿人生活300年。假设地球新生成的资源增长速度是一样的。那么,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要求,地球最多只能养活()亿人。

设1亿人1年所消耗的资源为1份

那么地球上每年新生成的资源量为:(80×300-100×100)÷(300-100)=70(份)

只有当地球每年新生资源不少于消耗点的资源时,地球上的资源才不至于逐渐减少,才能满足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所以地球最多只能养活:70÷1=70(亿人)

5.快、中、慢三车同时从A地出发,追赶一辆正在行驶的自行车。三车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4千米、20千米、19千米。快车追上自行车用了6小时,中车追上自行车用了10小时,慢车追上自行车用()小时。自行车的速度是:(20×10-24×6)÷(10-6)=14(千米/小时)三车出发时自行车距A地:(24-14)×6==60(千米)慢车追上自行车所用的时间为:60÷(19-14)=12(小时)

6.一水池中原有一些水,装有一根进水管,若干根抽水管。进水管不断进水,若用24根抽水管抽水,6小时可以把池中的水抽干,那么用16根抽水管,()小时可将可将水池中的水抽干。设1根抽水管每小时抽水量为1份。

(1)进水管每小时卸货量是:(21×8-24×6)÷(8-6)=12(份)(2)水池中原有的水量为:21×8-12×8=72(份)

(3)16根抽水管,要将水池中的水全部抽干需:72÷(16-12)=18(小时)

8.有一片草地,每天都在匀速生长,这片草可供16头牛吃20天,可供80只羊吃12天。如果一头牛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的吃草量,那么10头牛与60只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

8天

(1)按牛的吃草量来计算,80只羊相当于80÷4=20(头)牛。(2)设1头牛1天的吃草量为1份。

(3)先求出这片草地每天新生长的草量:(16×20-20×12)÷(20-12)=10(份)(4)再求出草地上原有的草量:16×20-10×20=120(份)

(5)最后求出10头牛与60只羊一起吃的天数:120÷(10+60÷4-10)=8(天)

9.某水库建有10个泄洪闸,现在水库的水位已经超过安全警戒线,上游的河水还在按一不变的速度增加。为了防洪,需开闸泄洪。假设每个闸门泄洪的速度相同,经测算,若打开一个泄洪闸,30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若打开两个泄洪闸,10小时水位降到安全线。现在抗洪指挥部要求在5.5小时内使水位降到安全线,问:至少要同时打开几个闸门?

4个 设1个泄洪闸1小时的泄水量为1份。

(1)水库中每小时增加的上游河水量:(1×30-2×10)÷(30-10)=0.5(份)(2)水库中原有的超过安全线的水量为:1×30-0.5×30=15(份)(3)在5.5小时内共要泄出的水量是:15+0.5×5.5=17.75(份)(4)至少要开的闸门个数为:17.75÷5.5≈4(个)(采用“进1”法取值)

《草》教案 篇4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作家王愿坚连续写了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其中七篇写红军过草地)。“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王愿坚《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代序)》)《草》就是这十篇系列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二、学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

1.字词

焦灼(zhuó):非常着急。

踉(liàng)踉跄(qiàng)跄:走路不稳。

愠(yùn)怒:愤怒,生气。

蔫(niān)巴:枯萎。

2.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1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任文化团分队长、报社编辑、新华社支社记者、编辑室主任等职。1954年6月写出了处女作《党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后来陆续写出了《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七根火柴》《三人行》《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4年根据李心田的同名小说与陆柱国合写了《闪闪的红星》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党费》《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他还同别人合作创作了《四渡赤水》的电影文学剧本。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二)课文赏析

1.结构内容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全文共44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是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队向上级报告。

第1段运用倒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和现状,引起下文。

第2、3两段叙述二班战士食野菜而中毒的经过。

第4、5两段描述杨光的处境,显示情况之紧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二部分(第6—16段),是故事的发展。扬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这一部分五次提到小队伍中的“担架”,把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引到这副担架上躺着的一个人身上,“一床灰色的旧棉毯严严地盖在上面”,可见这个人病得不轻,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部分(第17—36段),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扬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18.段,当得知那人就是病重而昏迷的周副主席时,对杨光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后面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运用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十分具体”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第四部分(第37段至结尾),是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由于卫生员的抽噎和光火。引出了周副主席对“吃草”的一番议论。这些话语重心长,充满睿智和哲理。

第38段议“吃草”,引导红军战士要根据革命斗争需要,承认困难,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

第39段议“吃草”,两个“感谢”句表明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对全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关注,“也要记住这些草”并不是“感谢”毒草,而是为了“把草吃得好一些”,两个“就会”句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40段总写周副主席这些话带给杨光和其他战士的巨大力量。

第41段写杨光的感受和执行命令的迅捷。“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因为他协助毛主席统率全军、组织万里长征,因为他和全体红军战士肩并肩、心贴心;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第42、43段写医生、警卫员和卫生员从周副主席议论中获得的力量。

结尾一段对周副主席的神态描写,倾注了红军战士和作者本人对周副主席健康的关切和祝愿之情。

2.总结本文的中心意思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3.课文有哪些写作特点值得我们学习?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课文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方法,特别是周副主席亲口尝毒草的细节描写,动作性强,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和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表现了广大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以及他们从周副主席身上感受到的巨大力量,突出表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

(2).紧扣线索安排情节。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篇首以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打开帷幕,接着以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以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结束全文。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

(3).语言生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例如,“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爬着,爬着,不知什么时候昏过去了。”其中的“冲进”“跑”“走”“爬”“昏过去”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二班长杨光救人心切、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类似的语句文中很多,这些都值得我们细心学习。

中 考 解 析

1.选出红色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A.诚恳

呈现

承受

层次

B.纪律

忧虑

利率

氯气

C.湖畔

裁判

伙伴

绊脚

D.讴歌

欧洲

枢纽

海鸥

【考点】:形近字的读音;

【分析】:答案为B项。B项中的四个字都读lǜ;A项前三个字都读chéng,“层”读céng;C项“判”读pàn,其他三个字都读bàn;D项“枢”读shū,其他三个字都读ōu。

2.下列词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缄默

雄健

陶醉

诩诩如生

B.点缀

悠扬

抖擞

满地狼籍

C.偎依

渴望

愉悦

惟妙惟肖

D.僧恶

短暂

蕴含

出类拔萃

【考点】:字形

【分析】:答案为C项。辨识错别字,要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A项“诩诩如生”应该写为“栩栩如生”,“栩栩”是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B项“满地狼籍”应该写为“满地狼藉”,“狼藉”是形容乱七八糟,杂乱不堪。D项“僧恶”应该写为“憎恶”。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最恰当的词语是()

①至于猩猩,根据西方学者拿黑猩猩做________的结果,它们能学会极其有限的一点符号语言,可是学不会把它变成有声语言。

②因此,谁如果要________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③雨村忙具衣冠接迎。有顿饭________方回来,问这门子,„„

A实验

鉴赏

工夫

B实验

欣赏

功夫

C试验

鉴赏

工夫

D试验

欣赏

功夫

【考点】:近义词辨析

【分析】:答案为C项。“试验”的意思在于试探观察,“实验”则意在实地验证。“欣赏”是指怀着喜爱的心情领略美好事物中的意趣,如“欣赏山野风光”;“鉴赏”强调的是鉴定和欣赏,如“鉴赏书画”“诗词鉴赏”。“功夫”指本领、能耐,如“他的书法颇见功夫”;“工夫”指时间,如“四年工夫读完了大学”。

4.选出下列句子的语法说明有误的一项()

A.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地成为现实。(主干是:理想会成为现实)

B.拉车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主动句。采用这种句式,表明着眼点在“拉车的”。)

C.难道不能制造出一种神奇的机器,去模仿人的动作摘下树上的果实吗?(反问句。用肯定的反问句式,加强了否定的语气。)

D.实行改革以后,这个厂的产品种类和质量迅速提高。(病句。主谓搭配不当,“种类”不能与“提高”搭配。)

【考点】:句子分析

【分析】:答案为C项。C句是运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句中是“难道不能”,是否定的反问句式,加强了肯定的语气。

5.从句式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老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_________________ ”

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_________________ ”

A.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B.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C.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D.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考点】:句式的选择

【分析】:答案为A项。此题灵活的考查了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宜用排除法,从题干中可以判断,①句宜用反问句,②句宜用被动句

【课外拓展】

《党费》梗概及简析

1、作品梗概

1934年,我们闽粤赣边区斗争最艰苦的岁月开始了。在主力红军北上后,我们留下来坚持敌后斗争的一支小部队,就遭到白匪疯狂的“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坚持斗争,我们被逼上了山。敌人为了整垮我们,竟使出了“移民并村”的毒招,切断了我们和群众的联系。这时,支队政委魏杰同志要我当“交通”,下山和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我要接头的人名叫黄新,是个二十五六岁的媳妇,丈夫跟着毛主席长征了,眼下家里就剩下她跟一个五岁的小妞儿。魏政委怕我找错人,交待任务时特别嘱咐“她耳朵边上有个黑痣”。八角坳离山有三十里路,下半夜才赶到。我悄悄摸进村子,按着政委告诉的记号走到窝棚门口。里面还点着灯,屋里有人轻轻哼着过去“扩红”时最流行的《送郎当红军》。我轻轻敲门,歌声停了,一个老妈妈开了门。小窝棚里坐着三个人,我一眼看见一位大嫂耳朵上的黑痣,就用暗号和她联系上。她很机灵,像招呼老熟人似的,一把扔给我个木凳让我坐,一面让另外几个人回家去。她关上门,把小油灯遮严,告诉我刚才那几个是自己人,还很老练地教我以后再来,先从墙角上一个破洞瞅瞅,别出什么岔子。这位大嫂看上去和善、安祥又机警。她没有向我谈困难,而是口口声声谈怎么坚持斗争。在我传达县委对地下党活动的指示时,她一边听一边点头,把困难的任务都包下来了。我要趁早晨雾大赶回去。出门时,她叫住了我,从用纸包着的党证里拿出两块银洋,说自从“并村”后好几个月没交党费了。我觉得很为难,一来上级对这问题没有指示,二来一个女人拖着孩子在这样环境里坚持工作,也得准备点用场。她见我不肯带,想了想又说:“也对,目下这个情况,还是实用的东西好些。”

过了半个多月,我又带着新的指示来到八角坳,一到黄新同志门口,我按她说的顺着墙缝朝里瞅瞅,只见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咸菜,她把各种各样的菜理好了,放进一个箩筐里。妞儿不如大人经折磨,不听妈妈的哄劝,把干瘦的小手伸进坛子里,用指头沾点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抓了根腌豆角,就要往嘴里填。她妈一扭头看见了,忙把那根菜拿过来。孩子哇地一声哭了。我看到这情景鼻子一酸,就敲门进去。她看我来了,告诉我这是几个党员凑合着腌的咸菜,想交给党算作党费。忽然门外有位妇女气喘吁吁跑来,说有人走漏了消息。我一听有情况就要走。她一把拉住我,让我到阁楼上躲起来。这时街上乱成了一团。她很快地向我交待了一些情况后说:“你可要想着把这些菜带上山去,这是我们交的党费。”话刚完,白鬼子已经赶到,他们在屋里翻了一阵,忽然发现那筐咸菜,逼着要她交出人来。她猛地一挣跑到门口,直着嗓子喊:“程同志,往西跑啊!”两个白匪跑出去,剩下的两个扭住她就往外走。

当天晚上,村里平静了以后,我忙收拾好咸菜,找到了那本党证和银洋,然后把孩子也放在一个箩筐里,一头是菜,一头是孩子,挑着上山了。

2、作品简析

《党费》作者王愿坚,1929年生,山东省诸城县人。1944年参加革命。1954年以处女作《党费》蜚声文坛。后陆续出版《党费》、《后代》、《普通劳动者》、《亲人》、《王愿坚小说选》等小说集。王愿坚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的斗争和红军长征途中的生活怀有深情,对老一辈革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精神风貌也颇关注。他的作品总是充满革命激情地表现一个总主题:先烈们不但用鲜血和智慧创建了不朽的革命业绩,为我们奠定了胜利的基础,而且留下的精神财富也值得后来者继承和发扬。作者善于从广阔的斗争生活和重大事件中截取片断,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曲折动人的典型情节,以此刻画人物性格。作品从不回避斗争的艰巨和残酷,因而显示出深沉悲壮、高亢激越的风格。

典型地体现王愿坚创作风格的,是他的成名作《党费》。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交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首次会面对窝棚、磨损的党证、摘菜妇女等环境、人物的描写,为后一次会面时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安下伏笔。黄新哼小调和哄孩子的话前后呼应,啃咸萝卜和一筐咸菜等细节首尾映衬。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草教案 篇5

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草》。

2.通过平仄押韵朗读,品析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3.通过学习,体会诗人的感情,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吟诵诗文,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面,你猜猜谜底是什么?(小草)

小草,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你对它有什么了解?(生交流)(预设:春天的小草刚刚钻出泥土,夏天会长得茂盛,秋天会枯萎,冬天会枯死。)

一种平凡的植物,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却用一首古诗来赞美它,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诗《草》。

(板书:草)

二、读古诗

1.正确读,读得流畅。

(1)仔细看拼音,把这首诗读准确、读流利。

(2)读诗要字正腔圆,你做到了么?谁来试试?(抽读)大家来当小老师,一定要仔细听他的读音是否正确。

(3)齐读

2.节奏读,读出韵味。

我们把诗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节奏。(1)根据节奏示意自由读诗。

(2)开火车读(3)师生合作读 3.平仄读,读出韵味

同学们,读诗要读的字正腔圆,读出诗的节奏,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来。怎样才能读出诗的韵味呢?也就是要读出诗的平仄规律来。

4.读懂诗意

(1)展示读第一行,师相机指导 A看着老师的手势读。B你能读得再长点吗? C他读得更长了

D你听了他们的读,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预设:(1、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2: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3: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同学们,哪儿的草?从哪个字知道的?(原)你会给“原”字找个朋友吗?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小朋友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的是哪一个朋友?生:草原,原野,也就是广阔的野外。E请你再来试试

F相信您一定能比他读得更好。

小朋友,不仅能把诗读得平长仄短,还能读出画面,真棒!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行。

(2)展示读第二行,师相机指导 A看着老师的手势读。B你能读得再长点吗?

C采访:你为什么把“枯”读这么长?

D因为野草每年到了秋天就会慢慢地变黄,逐渐枯萎。师:你说的真好!特别是“慢慢”这个词用得好,小草变黄不是一下子的事,是需要过程的。把掌声送给他!

E请你再来试试?你为什么把“荣”读的也很长?

F每年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天气暖和了,小草们就醒来了,开始发芽,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一天天慢慢长高,长得很茂盛。你的语言真美!您一定也想来试试吧

大家把一二行读得真好,我们连起来读读。

(3)品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男生——女生展示 A引导:孩子们,你见过被大火烧过的草地吗?那老师今天带大家去看看,(示烧草图)你看到了什么?脑袋里产生了什么疑问?(为什么还有一棵草烧不尽?)(板书:烧不尽?)烧不尽换种说法就是“烧不?”什么烧不完?)谁来帮他解决?

预测:因为有烧不到的地方;因为只烧掉了小草的茎、叶子;也有个别小草生命力旺盛,还没有干枯;预设师:是什么没烧完?因为小草的根深深的扎在了泥土里。你来读出你的理解。

B师:是的,等来年春天,春风轻轻地一吹,小草又会怎样?钻出地面,齐刷刷的生长出来。(板书:吹又生)(示课件)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小草?

预测生:顽强的小草;坚强的小草;

C师:是啊,我们经常会看到,在田野里,在小溪边长着绿油油的小草,他们算是幸运草。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在陡峭的悬崖上、在石缝间、在瓦砾堆里都有着生命力旺盛的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对这平凡的小草肃然起敬,敬佩它顽强的精神。(板书:!)你愿意再来读一读这句诗吗?抽生读。

(4)孩子们,平凡的小草,不平凡的精神,难怪大诗人白居易会喜欢它,会赞美它,让我们一起读《草》。

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读,我也跃跃欲试。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听,你可以闭上眼睛,也可以看着老师,认真听,大胆想。听了老师读,你想对小草说什么?(板书:顽强不息)同学们说得真好!小草虽小,但她顽强,不怕困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习中,都不能向困难低头。困难像弹簧„„

三、吟古诗

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大家把古诗也像童谣一样吟出来,好吗?(1)自己先练习(2)展示(3)师吟 四.唱古诗

师:同学们,古诗可以读,可以吟,还可以唱呢!我们来当小小作曲家,把这首小诗给唱出来。

(1)自己创编(2)展示

(3)我国著名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也给这首小诗配上了音乐,今天我们所学的《草》,原名《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有8句,节选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们一起欣赏。

五、舞古诗

同学们,这么美的音乐,要加上优美的动作,该多好呀!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草。

第一行:小草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第二行:一年里又有枯萎的时候,又有茂盛的时候,怎么表现合适?谁有好主意?

小草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同学们的理解非常到位,我给你们竖起大拇指!

随音乐表演。

六.孩子们,我们愉快地度过了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草》,还知道了小草虽然不起眼,可它那顽强的意志、顽强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点赞的。我们也要像小草那样,遇到困难要有顽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板书设计:

烧不尽 ?!吹又生

《草》教案 篇6

1.会读会写5个生字,认读6个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指导理解诗句意思是难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CAI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激发兴趣

(打开挂图)春天到了,田野里到处都有野草。春天、夏天,它长得多么茂盛!秋天,它就枯萎了。年年如此,生生不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草》,就写了草的这种现象。

这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板书课题)

二、范读课文

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学生自读,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数数有几行几句(四行两句),找出生字,看拼音,认生字,同桌互查。

2.学生书空练习生字,并组词。说说记生字的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原:yuán,半包围结构,“厂”字里面是“白”、“小”上下构成。岁:suì,上下结构,由“山”、“夕”上下构成。读平舌音。火:huǒ,独体结构。注意写好笔顺。吹:chuī,读翘舌音,左右结构。又:yu,独体结构,两笔写成。笔顺: 又

四、熟读课文

巩固生字读音,熟读课文。先齐读一二遍;再指名读;最后自由读两遍。

五、课堂练习

1.练写生字三遍,注意笔顺间架,写正确、写工整。

2.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释义组词。

2.试读课文,注意读音正确。

二、导读全诗,逐行理解

第一行:教师讲解“离离”、“原”的意思。指名读,说说这行诗讲什么。还可以怎么讲?(茂盛的野草长满了整个原野。或:多茂盛啊!原野上的野草!或: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多么茂盛啊!)学生练说。

第二行:“岁”是什么意思?“一岁”呢?(一年)“一枯荣”的意思:一次枯萎,一次茂盛。谁能把这行诗的意思讲出来?讨论,叙述:野草每年的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一次茂盛地生长起来。

同桌互讲第一句的诗意,再齐读两遍。

第三行:“尽”是完的意思。野火指荒山野地燃烧的火。“烧不尽”呢?(烧不完)讨论后叙述: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

第四行: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呢?(春风吹又生)第四行讲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春风一吹,野草又会生长起来。)

同桌把第二句串起来说一说,再读两遍。

三、齐读全诗,整体理解

齐读,指名把全诗的意思串说一遍。

这首诗第一句讲野草的什么?(讲野草生长的特点――一年生的植物,春夏生长茂盛,秋冬枯萎。)

诗的第二句赞扬野草的什么?(赞扬野草的生命力很强――野火烧不尽。)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诗

1.教师放朗读录音。学生跟读,朗读时要注意读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离离 / 原上 / 草,一岁 / 一 / 枯荣。

野火 / 烧 / 不尽,春风 / 吹 / 又生。

(“一岁一枯荣”中的两个“一”,读时声调不同,前面的读第二声,后面的读第四声。)

自由轻声读三遍。齐读三遍,练习背诵,检查效果。

五、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填空:

离离( ),( )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

2.朗读、背诵课文。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1.课后收集有关白居易的材料。

小鹅吃草教案 篇7

1、教幼儿练习在斜高15—20厘米的斜坡上走上走下,发展幼儿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活泼开朗的性格。

游戏准备:

1、斜高15—20厘米的长斜坡二块至四块。(用平衡木代替时,宽度不

少于25厘米)

2、在斜坡一端画上小草。

游戏玩法:

幼儿四散跟着老师边念儿歌“我们都是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边做模仿动作:小鹅走,小鹅叫,小鹅游水,小鹅理毛,小鹅转圈,小鹅捉鱼等。

分配角色,幼儿站成两路纵队扮演小鹅,教师扮演鹅妈妈,提醒“小鹅”看清“鹅妈妈”是怎样走过斜坡的。“鹅妈妈”:“小鹅,小鹅叫哦哦,摇摇摆摆走上坡,脚步走稳下了坡。”边念儿歌边示范动作。

“鹅妈妈”:“孩子们,你们走到斜坡上去吃草吧!”“小鹅”依次走上斜坡并模仿小鹅吃草的动作。“鹅妈妈”:“天黑了。小鹅快回来吧!”“小鹅”回到原处。游戏反复进行两三次。教师注意提醒幼儿上坡下坡时身体不要摇晃。

活动建议:

1、架起的木板要牢固,下坡时防止幼儿碰撞。

2、最好利用幼儿园内或附近的土坡代替架起的木板。

活动延伸:

中班《草》的优秀教案 篇8

1、初步尝试稻草蘸印画,体验特殊的绘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通过活动,知道稻草在生活中的广泛用处。

【活动准备】

稻草、素描纸、水粉颜料、勾线笔、毛巾。

【活动过程】

(一)出示实物稻草,激发幼儿兴趣。

师:看,瞿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稻草)

师:那稻草有什么用呢?

师:原来稻草有这么多的用处,可以堆草人,草房子,草帽……(出示图片)其实来师告诉你,稻草还有一个新本领,你们想不想发现呢?那我们先来看一看。

(二)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稻草蘸印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花、山、树)他们漂亮吗?

师:你们信不信这些漂亮的画是用稻草蘸印出来的?(不信)那么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看稻草蘸印画的方法。

师:(视频)老师刚才是怎么做的,(颜料,稻草)稻草在颜料里面蘸一蘸,然后在画纸上蘸一蘸。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相信了吗?

师:哇,稻草的本领大不大呀!那你们现在想不想用稻草蘸印画?(花、树……)

(四)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自由创作稻草蘸印画。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也准备很多的材料,我们轻轻的过去吧!

(教师适时的指导幼儿)

(五)幼儿展示作品,简单评价。

师:这是哪位小朋友画的,跟小朋友分享一下你画的是什么?

草小学作文 篇9

一天夜晚,我从饭店吃完饭回家,看见路边的三叶草的叶子合拢了,我觉得有些奇怪,观察了一会儿,没发现特别之处。

第二天,我去晨练,发现三叶草的叶子又张开了,这大大地吸引了我的注意。我跪在路边,用手挡住阳光,可是叶子没有变化。我立刻跑回家从《十万个为什么》上找答案,可是植物篇里没有关于三叶草的资料。我有些灰心了,但我没有放弃,继续从网上找。啊,终于找到了,原来,三叶草只有在白天才张开叶子,到了晚上就会合拢的。

我发现了三叶草的秘密,我真高兴。我还知道了做事情不要轻易放弃,否则将一事无成。

草小学作文 篇10

今天,我在小区里鲜为人知的地方发现了几棵无人知晓的含羞草,我就留下来陪它玩了一会儿。含羞草扎着许多条“绿色小辫子”,美丽极了!它是一种很有趣的给人欣赏的植物,当我用手轻轻地碰了一下含羞草的叶子,它就会像小姑娘一样,害羞地把叶子合拢起来,低垂着头。这是为什么呢?

带着疑问回家查《百科全书》,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在含羞草叶柄的基部,有一个充满水分的叶枕,当你用手触摸含羞草,叶子振动了,也枕下部细胞里的水分立即向上部与两侧流去,于是,叶枕下部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瘪下去,上部像打足了气的皮球似的鼓了起来,叶枕也下垂、合拢了。当含羞草的叶子受到刺激做合拢运动的同时,产生一种生物电,将刺激信息很快扩散到其它叶子,其他叶子也依次合龙起来。不久,当这刺激信息消失后,叶枕下部又逐渐充满水分,叶子就重新张开。

这就是含羞草为什么“害羞”的道理,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到我们小区来看看这些美丽的含羞草。

草小学作文 篇11

我不认为它能够存活下来,它只是一棵小草,弱小的小草,在屋外的月季花、茉莉、君子兰的反衬下,它更显得面黄肌瘦而不堪入目。过了几天,含羞草竟然抬起了害羞的头,又过了一段时间,它居然开出了毛绒球似得小花,粉色的,虽很小却很漂亮。

有一天,我把含羞草从室外拿到空调房里,近距离地观察。正当我看得入迷时,含羞草的叶子却突然垂下来,叶子刺到了我的眼睛,我一气之下,抱起花盆直想往外扔,爸爸连忙起身阻拦我,不许我随便伤害生命。我揉揉眼睛,委屈极了。我照了照镜子,还好我的眼睛没什么事,可它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把枝叶垂下来扎我呢?

我带着这个疑问去找爸爸,爸爸把我领到含羞草前,指着花下面的一个鼓鼓囊囊的小包说:这叫叶枕,当含羞草的叶子受到震动,叶枕下半边的水就向上半边和两侧流去,所以叶枕下半边就瘪下去,上半边就鼓起来,小叶便相互合拢,叶柄低垂。过一会儿水回流到原处,含羞草又会恢复原状。可是我并没有碰到它呀?我奇怪地问。那是因为在空调房里,水份被空调抽走了,叶子也就垂下来了。 接着我和爸爸还打开电脑搜索含羞草资料,原来含羞草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等国家。据说,南美洲气候潮湿,常常连日下雷阵雨,而当雨滴打到含羞草的叶子上,叶子就会立刻合拢,保护自己,免受风雨地打击据科学家观测,含羞草这种传递刺激信息的速度可达到每秒10厘米左右,还可以通过茎传给50厘米以外的叶柄和叶片,而且对刺激的反应非常敏感。

上一篇:人类肢体语言的重要性下一篇:述职报告:市委统战部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