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用人单位-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2024-05-13

致用人单位-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共5篇)

致用人单位-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篇1

致 用 人 单 位

欢迎贵单位来我校招聘毕业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校学生就业工作的大力支持!

为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我校确立了“高层次、高素质、多样化、创造性”骨干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坚实的理论基础,不断拓宽专业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清华大学毕业生普遍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良好的外语与计算机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及管理方面知识,适应工作的能力较强。

本《简介》整理总结了清华大学目前的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情况,内容侧重各专业的培养方向、开设的主干专业课程和学生毕业后适应的工作岗位和行业性质,以帮助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招聘我校毕业生。

用人单位如需了解有关专业更为详细的情况,可上网查询,网址是:。对于专业的新增与变动,我们也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正。

本《简介》编辑过程中,得到了学校研究生招办、本科生招办以及各院系教务、就业主管老师的大力协助,在此一并感谢!

编者2007.10

目录

清华大学院系设置一览................................................................1 建 筑 学 院..................................................................................2 土木工程系....................................................................................4 水利水电工程系............................................................................7 建设管理系..................................................................................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2 电机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14 机械工程系..................................................................................17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19 热能工程系..................................................................................22 汽车工程系..................................................................................25 工业工程系..................................................................................27 航天航空学院..............................................................................29 电子工程系..................................................................................3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36 自动化系......................................................................................38 微电子学研究所/微电子学与纳电子学系.................................42 工程物理系..................................................................................44 化学工程系..................................................................................48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50 数学科学系..................................................................................52 物

系..................................................................................54 化

系..................................................................................57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59 医

院..................................................................................61 经济管理学院..............................................................................64 公共管理学院..............................................................................68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70 新闻与传播学院..........................................................................80 法

院..................................................................................82 美 术 学 院................................................................................84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86 软件学院......................................................................................89 深圳研究生院..............................................................................90

清华大学院系设置一览

·1· 建 筑 学 院

本科专业:

○ 建筑学

主干课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建筑构造、住区设计、绘画、建筑师业务实践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有关的设计、研究、教学等部门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

主干课程:空调与制冷技术、供热工程、建筑自动化、建筑物理环境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与建筑通风、制冷、供热以及建筑自动化有关的设计、生产、施工、科研、教学等单位工作。

研究生专业: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主干课程:建筑与城市设计、建筑环境行为概论、建筑评论等。研究方向:公共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创作研究;建筑设计原理及方法;建筑师业务实践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建筑设计单位、研究院所、建筑工程公司、房地产和高等院校从事建筑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 城市规划与设计

主干课程:城市历史与理论、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居住区规则、·2· 住宅设计等。

研究方向:城市及城市规划历史及理论;城市总体、分区和详细规划;旧城改建;城市设计;城市综合评价体系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城市规划设计院、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建筑工程企业、房地产以及高等学校从事规划设计、管理、研究和教学工作。● 建筑历史与理论

主干课程:历史建筑研究与实践、中国古代园林史、中国古典建筑技术与法式制度等。研究方向:建筑理论与建筑史;中国古建筑;文物建筑保护;乡土建筑;中国园林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高等学校、设计院所、文物保护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古建筑设计、保护等工作。● 建筑技术科学

主干课程:建筑物理环境、声学测量、建筑光环境、照明光学、建筑热环境、太阳能建筑设计等。研究方向:住宅建筑节能;住宅、剧场、影院、体育馆的物理环境设计;工业化建筑技术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公司企业和高等学校从事建筑物理与设计、新技术应用等的设计、研究和教学工作。

● 景观规划与设计

主干课程:景观规划与设计、景观地学基础、景观学史纲、景观技术等。

·3· 研究方向:居住区、城市公园、绿地、城乡风景道路等景观规划设计和管理;景观规划与设计历史与理论等。毕业生适合在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公司企业和高等学校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美术学

主干课程:公共艺术策划与管理、中外美术史、美术概论等。研究方向: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美术评论和编辑;公共艺术;美术教育等。毕业生适合在设计部门、科研单位、公司企业和高等学校从美术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主干课程:建筑环境学、传热学、热力学、空调与制冷技术、供热工程、建筑通风工程、洁净技术、建筑给排水等。研究方向:人工环境系统;能源利用与高效转换;空调制冷系统;供热给水排水系统等。毕业生适合在与建筑通风、制冷、供热以及建筑自动化有关的设计、生产、施工、科研、教学等单位工作,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专门的技术或管理工作。

土木工程系

本科专业:

○ 土木工程

·4·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和力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工程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结构、桥梁与道路工程,交通工程等领域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的理论和实践基本训练。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各工程设计研究单位、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单位、对外工程承包公司、交通工程部门和房地产部门工作。

研究生专业:

● 结构工程

主干课程:有限元及变分法基础、能量原理、钢筋混凝土原理、钢结构稳定理论及应用、数值图形显示、钢结构的断裂与疲劳分析、壳体和空间结构计算、抗震工程概论、大跨及高层结构体系、结构抗震与减震原理、结构抗震实验方法、混凝土结构的抗火性能及其计算、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有限元线法。研究方向: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结构力学;计算机应用;建筑施工。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学科研研究工作;土建类科研院所相应专业的科研工作;土建类设计院所的设计工作;施工单位及相应的公司企业从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主干课程:交通规划理论、交通流理论与应用、交通经济学、智能交通系统基本理论与应用、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交通控制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交通规划理论;交通流理论与应用;交通经济;交通

·5· 安全;道路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景观桥梁等。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及地方公务员、有关部委所属各级规划设计单位、规划类咨询公司。● 地下工程

主干课程:土力学理论及数值方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弹塑性力学、结构动力学、有限元及变分法基础、钢筋混凝土原理、交通规划理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研究方向:建筑地基基础;铁路公路路基;基坑及边坡支护;地下结构;人防工程;加筋土结构;岩土力学基础理论;地下空间规划;地下空间资源评估;地下工程风险评估。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地下工程、岩土工程、人防工程、市政工程、道路桥梁和房屋建筑等专业方向的规划、设计、施工、教学、科研、经营及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工作。● 防灾减灾工程与防护工程

主干课程:结构动力学、土木与建筑工程CAE、面向对象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抗震工程概论、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工程、工程多媒体信息系统设计、灾害学、建筑工程防火理论和方法、工程应用软件设计基础。研究方向:城市与区域防灾减灾规划与应急技术;数字减灾技术;抗震结构工程;抗爆结构工程;抗火结构工程;大型空间结构设计、可靠性分析、智能健康监测;土木工程信息技术;CAD/CAE和4D-CAD技术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土建类科研院所相应专业的科研工作;土建类设计研究院所的设计、咨询工作;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及各级防灾减灾管理部 ·6· 门的技术管理工作。● 土木工程(建筑)材料

主干课程:水泥基复合材料断裂力学、混凝土材料与工程新进展、工程结构耐久性与行为评估、水泥基材料化学与物理、建筑材料物理化学。研究方向:胶凝材料与混凝土;混凝土材料与结构耐久性;化学建材。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建筑、交通、水利、市政等各部门有关科研与设计院所的科研和设计工作;有关建筑材料的工厂和公司中的生产管理、产品研究开发工作,房地产和建筑工程公司的管理工作等。●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主干课程:GPS卫星导航定位原理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遥感技术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数值计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制图概论、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等。研究方向:卫星导航定位理论与技术;地理信息工程与技术;定量遥感技术及应用。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可以到地球空间信息处理及相关技术与产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管理等部门,从事测绘、交通、市政建设与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地学信息获取与处理、地学软件开发、空间信息处理等技术或管理工作。

水利水电工程系

·7· 本科专业:

○ 水利水电工程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水文学、土力学、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资源规划与管理、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航运工程、公路工程、灌溉排水、技术经济学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水资源规划与管理、航运与交通工程以及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城市公共工程及金融等单位和部门工作。

研究生专业:

● 水工结构工程

主干课程:高坝水工结构、试验应力分析、水工结构数值模拟技术、岩土工程数值方法、水工结构抗震、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专题、施工管理等。研究方向:水工混凝土结构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岩石力学与地下工程;水工水力学与工程规划;土石材料与土石坝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水利、水电、灌溉、港口、交通和城建等单位和部门从事大型水工建筑物、海港工程和土木工程结构的科研、设计等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做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主干课程:工程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高等水工水力学、环境流体力学、河流动力学基础、泥沙运动力学、河床 ·8· 演变学等。

研究方向:水工水力学及环境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及河床演变学。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水利、电力、土木建筑及环境等单位和部门从事水力学、流体力学、泥沙、治河等科研、规划与设计等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做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水文学及水资源

主干课程:高等水文学、现代水资源规划、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及其应用、宏观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生态水文学等等。研究方向:应用水文学;水资源规划与水战略;灌溉与排水;水生态环境;防洪减灾;数字水利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水利、环保、农业等部门等单位和部门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环境规划管理保护等科研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做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岩土工程

主干课程:高等土力学、土动力学与土工抗震工程、环境岩土工程、岩土灾害。研究方向:土的本构理论及应用;高土石坝工程;土动力学及岩土抗震;基础工程;边坡工程;环境岩土工程;近海岩土工程;土工合成材料特性及工程应用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在水利、水电、工民建、铁路、公路、港口、环境工程等单位和部门从事土木建筑和地基基础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等工作,或在高等院校做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9· ●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运筹学、系统规划决策基础、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决策与对策模型方法、高等计量经济学、高级微观经济学、项目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案例、风险管理、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与案例分析、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与房地产应用法律、IT与项目管理软件、建筑施工前沿、企业战略学专题、数量经济学专题等。研究方向:项目管理体系与宏观政策;我国大型工程建设管理的有效机制;基于项目的企业管理;国际工程承包与建设管理;世行贷款项目和FIDIC条款;项目管理信息化与IT技术的应用;工程建设技术创新与新材料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管理、项目评估与投资管理、项目及企业管理。● 水利水电工程

主干课程:水利水电专题及案例、高等水工结构(与水工合开)、地下结构工程等。研究方向:水电站结构;地下峒室结构;发电引水系统。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水电能源、矿山、交通、土建等单位和部门从事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土建及岩土工程的科研、设计、施工等工作及高校师资。●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主干课程:海洋工程流体力学、河口与海岸动力学、环境流体力学、泥沙运动力学、波浪理论、结构动力学。研究方向:近海环境;港口与近海工程结构;河口与海岸动力学;波浪、水流与水工建筑物相互作用。

·10·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港口、海岸及海洋工程、航运与交通工程、环境保护等部门或公司、企业的设计、研究、管理及高校师资。

建设管理系

本科专业:

○ 工程管理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好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扎实的管理知识和技能、较好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专业管理人才。

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房地产投资与咨询企业的投资分析等。

研究生专业:

●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系统规划决策基础、项目管理、项目融资、项目计划与控制、工程项目管理案例、工程建设管理、财务管理、建设工程风险管理、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IT与工程建设管理、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金融、房地产投资、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房地产投资项目评估与案例分析、国际经济法、建设工程担保、建设与房地产应用法律、工程与管理最佳实践、学科前沿讲座。研究方向: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

·11·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牢固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很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如项目评估师、咨询专家、项目经理、建造师、工程师、计划经理等。毕业后主要就业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管理与咨询机构、金融与投资公司、涉外工程企业和相关教学研究单位,从事建设与房地产项目的策划、评估、建设、管理、经营和维护等工作。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专业:

○ 环境工程

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城市、区域及流域和工业企业的水、气、固体废物和其它污染的控制与治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本专业领域内坚实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环境科学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对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工程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 给水排水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主要任务是培养从事城市和工业企业的给水与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具有本专业所需要的坚实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的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术技能,具有从事给水与排水工程的规划和工艺设计的基本能力以及初步的科学研究及计算机应用 ·12· 能力;掌握水源保护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环境系在教学中要求学生除学习数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外语、计算机、工程制图、测量等必要的基础课程外,还要学习环境工程监测、水处理微生物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概论、工程结构、环境工程原理、水处理工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环境管理、环境建模理论等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本科生每年招生人数为90人,以上两专业毕业生可到中央、省市地区即工业部委的环境保护与市政建设部门和有关工厂企业、开发公司从事环境污染控制和给排水的规划、设计、研究、技术开发、管理等工作。

研究生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迄今,全系培养的博士生总数在我国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高校中名列榜首。

● 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环境工程

环境科学

*市政工程 给水工程 *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 环境规划与管理 大气污染与控制

水治理理论与技术

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工程 大气环境科学

排水工程

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 环境生物学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城市垃圾治理理论与技术

·13· 核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工程化学与监测 打*者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环境化学

适用于环境工程专业,采取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要求在校学习时间累积不少于6个月。论文工作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导师和工矿企业或工程管理部门中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学习年限为2至5年。

电机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系

本科专业: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机学、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网络、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电磁测量、电磁场、现代电气测试、电磁兼容技术、优化原理、通讯与信息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电力传动与控制、高电压工程等。本专业培养与电气工程有关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对工作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到与本专业有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业、公司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14· 研究生专业: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主干课程:高等电力网络分析、动态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动态控制理论与技术、电气工程仿真技术、电力系统不确定性分析、现代能量管理系统专题、FACTS/DFACTS的原理及应用、辨识技术。研究方向: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理论;数字电力系统;广域监测和控制保护理论;调度自动化理论和技术;电力市场运营理论;电力系统动态过程分析和计算技术;分布式发电技术。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国家机关、各级电力局及电力公司、研究院所、高等学校,从事技术管理、科研、技术开发和教学工作。●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主干课程:电磁暂态分析、电磁兼容、气体放电、现代高电压试验技术、电气设备可靠性工程、脉冲功率技术基础、高电压外绝缘。研究方向:高电压绝缘;电力设备监测诊断及高电压试验;电器设备及智能化;脉冲功率及等离子体技术;电磁环境及电气系统电磁暂态。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高等院校和电工、电子与技术物理等部门,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电机与电器

主干课程:交流电机及其系统暂态、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集成、微特电机等。

·15· 研究方向:交流电机系统分析及其控制;特种电机及其系统;电机系统主设备在线监测、诊断与保护;电机物理场分析及其优化设计;电子电机系统。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高等院校,有关部委及其所属的研究机构、工厂、公司以及技术开发单位等从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主干课程:电路与系统、电磁场数值计算、电磁测量选论、现代电力通信、演化计算及其应用、LabView编程及虚拟仪器设计、磁性物理与电磁监测等。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信号处理;电磁场工程与电磁兼容;电磁测量与检测;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力系统通信;电能质量与仪器仪表;系统优化与人工智能;电机混沌控制;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估。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家机关和从事技术开发的企业、公司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开发工作。●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主干课程:现代电力电子学、电力电子器件原理与应用、电力电子与电机系统集成、交流电机及其系统暂态等。研究方向: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大容量电力电子驱动系统;高性能交流电力传动与控制;电源及软开关技术;分布式和新能源发电系统;超导与电能质量调节技术。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的研究、制造和应用单位以及相关公司、企业,从事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在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16· 机械工程系

本科专业: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主干课程:1)数学、物理、生物化学等基础理论课程;

2)主干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制造工程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测试与检测技术基础、工程材料及其基础、材料加工、机械系统微机控制; 3)专业选修课程: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有限元分析、激光加工技术基础、机器人工程基础及应用、系统工程、特种加工工艺、制造过程管理信息系统、生物制造工程等。

实践环节:金工实习,军事理论和技能训练,机械设计实践,机电系统控制实践,现代制造系统理论与实践,材料加工系列实验,检测技术探索与创新实验,专题训练,生产实习,学生课外科研训练(SRT)等。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工作适应性强,就业的领域覆盖汽车、航天、制造业、能源、IT、经济管理,主要从事研发、生产和管理工作。一汽、二汽、航天一院和二院、联想、华为、海尔、海信、TCL,还有一些外资企业(如微软、IBM、现代汽车、奔驰、西门子等)、金融咨询公司(如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南方基金、国泰君安证券)等单位均有本系毕业生。

·17· 研究生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点,一级学科)● 材料加工工程(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

主干课程:现代材料加工、金属物理、金属凝固、现代材料分析技术、机电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检测技术基础、弹塑性力学、有限元分析及应用、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与仿真、数字信号处理、现代材料加工、多元相平衡图、合金热力学、生物制造工程原理与方法、材料流变学及其应用、现代材料工艺学等。研究方向:(1)材料加工成形理论及计算机模拟仿真,包括:材料成形过程的宏观/微观模拟仿真、高精度建模与高效计算、模拟仿真的重大工程应用等;(2)材料加工过程控制及自动化,包括:加工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加工设备的自动化、材料加工中机器人系统及应用等;(3)快速原型制造与激光加工,包括:快速原型制造技术、基于高能激光束的先进加工与制造技术、生物医学材料快速精细成形等;(4)新材料制备与精确成形技术,包括:碳纳米管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工程应用、铝镁等轻金属的精密成形新工艺、消失模铸造和精密锻造、表面工程、绿色制造技术等。● 材料测量与检测技术(硕士点、二级学科)

主干课程: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检测技术基础、无损检测与质量控制、工程中的物理量测量、无损检测新技术、超声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动态测量与建模、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等。

·18· 研究方向:材料加工质量检测及企业信息管理,包括:定量检测与智能诊断、制造业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本专业毕业生知识面宽、工作适应性强,就业的领域覆盖汽车、航天、制造业、能源、IT、经济管理。毕业生可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生产部门以及相关的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工作。

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

本科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成绩优秀本科毕业生可直接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以“同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专业教育”为原则,按“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专业招生,前两年为校、院基础平台课程,第三年按“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和“微机电系统工程”三个专业方向分流培养。○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主干课程:数理、力学、设计基础系列等基础课程;现代设计技术、现代制造技术、光学工程基础、制造系统、测控技术、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机械设计和电路设计实践等。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能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现代高级科技人才。○ 测控技术与仪器

主干课程:数理、力学、设计基础系列等基础课程;精密仪器设

·19· 计、光学工程基础、光电仪器设计、测试电路与系统、光电检测技术、激光技术及应用以及机械设计和电路设计实践等。

本专业培养具备测控技术方面设计、制造、实验、研究及计算机应用、科技开发与管理等能力的现代高级科技人才。○ 微机电系统工程

主干课程:数理、力学、设计基础系列等基础课程;微机电系统机械学、微纳米测量、微机电系统设计、微纳米工程材料、微系统控制、微型传感器、微系统及应用技术。在机械设计、测控等课程基础上,通过学习微纳米和微机电系统技术课程及实践,本专业毕业生能从事微机电系统工程设计制造、生产运行、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

研究生专业:

本系有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三个一级学科,有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二级学科。

(一)机械工程 ● 机械设计及理论

主干课程:机械最优化设计、摩擦学原理、机械动力学、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计算机图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及应用等。研究方向:摩擦学;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传感器及智能仪器;机构学与机械动力学;计算机辅助设计。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高等院校科研与教学工作,科学技术部 ·20· 门的研究工作,生产部门的产品设计与发展研究工作等。●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干课程:现代制造系统、机电智能控制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控技术、CAD/CAPP/CAM集成、精密加工原理及技术。研究方向:计算机辅助制造;精密特种加工;制造系统集成及自动化;智能制造系统与机器人学。本专业毕业生适应:机械制造与机电一体化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与管理工作。● 机械电子工程

主干课程:数控技术、机器人工程、机电智能控制工程、最优估计理论及应用、最优及自适应控制、机电系统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系统仿真、嵌入式微机及机电系统接口应用。研究方向:机器人学;精密机械及仪器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及制造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技术;传感技术与信号处理。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精密机械、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有关的各类研究所、高校以及工厂、公司工作。

(二)光学工程 ● 光学工程

主干课程:现代光学与信息处理、精密测量与测试、全息学原理、工程计量等。研究方向:精密测量与测试;现代光学与光学信息处理;光学与激光技术应用。

·21·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精密机械、激光、光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等有关的各类研究所、高校及工厂、公司工作。

(三)仪器科学与技术 ● 精密仪器及机械

主干课程:动态测量与分析、光学微细工程、测试技术、精密机械、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实验等。研究方向:测控技术与仪器;微细工程;精密仪器控制;微米/纳米技术。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到科研领域、教学、工厂、公司等单位工作。

●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主干课程:测试信号分析与处理、机电控制理论、数字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超声检测技术等。研究方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无损检测;分析仪器。本专业毕业生适应到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生产部门以及相关的公司、企业,从事教学、科研产品开发工作。

热能工程系

本科专业:

○ 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应用流体力学、燃烧理论、动力系统建模与仿真、制冷技术原理、热能动力系统、·22· 动力机械与工程原理、流体机械原理及设计、动力系统建模与计算机控制、热工过程参数测试与控制等。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毕业生适合到与热能动力工程有关的能源、电力、环保、航空等部门和相应的公司、企业从事设计、研究、生产管理等工作。

研究生专业:

● 工程热物理

主干课程:高等热力学、高等传热学、粘性流体力学、计算传热学、数值分析、统计物理、概率统计、热辐射理论、高科技与生态环境热物理前沿等。研究方向:围绕热科学与高新科技交叉学科领域、能源与环境领域的热科学问题展开,主要研究方向有:多孔介质内单相与相变传热传质研究、沸腾与凝结换热、换热器与强化传热、微/纳米尺度热传递现象、高新技术领域的传热传质研究、制冷及低温工程、热力学与流体热物性、生物传热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校热工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科学院、能源、动力、化工、冶金建材等工业部门、重点企业所属的热工研究单位,高新科技产业和科研单位以及有关公司、企业从事能源热利用和热现象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工作。● 热能工程

主干课程:高等燃烧学、热力系统及设备最优化、沸腾传热及两相流动、燃烧过程的数值方法、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高等传热学、高等热力学、燃煤污染形成与控制原理、现代热工测量与实验技术等。

·23·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煤等石化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开发和利用,包括先进的燃烧、气化理论和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燃煤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燃烧技术等;从事包括氢能、燃料电池、生物质颗粒燃烧、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气固液多相流动、热工测试技术和大规模计算机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等基础研究。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国家及地方能源管理部门等从事能源开发与利用、清洁燃烧、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动力机械及工程

主干课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高等热力学、高等传热学、叶轮机械强度、燃气轮机装置及调节、现代电站工程、燃烧过程的数值方法、最优化方法、过程数据处理、现代控制理论等。研究方向:主要围绕能源动力系统与燃气轮机等核心动力设备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展开,主要研究方向有:能源动力系统工程、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燃烧科学与技术、内流传热传质学、燃气轮机装置与技术、叶轮机械控制与工程学。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企业、国家及地方能源管理部门等从事有关动力机械和动力系统的设计制造、科研和教学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石油、化工、冶金、航空航天、船舰动力等部门的科研开发工作和管理工作。● 流体机械及工程

主干课程:水力机械流动理论、水力机械空蚀与磨损、粘性流体力学、流体机械流动原理、水利机械装置系统动态仿真与优化控制等。

·24·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流体机械内部流动机理、空化、多相流、噪声与振动机理及控制、流体机械两相流及高性能工业泵、流体机械装置系统仿真及转轮优化设计。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造厂和电力、水力、化工、造船、航天部门从事水力机械及流体机械的设计、研究、管理。● 热能动力仿真与控制

主干课程:热力过程测量、热力过程控制、热工动态学、热工过程自动化、现代测量技术、先进控制系统、电站仿真及实践等。研究方向:涉及热能动力工程、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仿真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综合,主要研究现代热工测试技术研究、能源仿真与建模研究、热力过程控制及热力设备故障诊断研究。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控制工程公司、电力设计院、航天部门等从事控制、测量、建模工作。

汽车工程系

本科专业:

○ 车辆工程

主干课程: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发动机原理、发动机设计、汽车和发动机测试技术、汽车电子学等;还开设有有限元法及其在汽车中的应用、液压原理、汽车热流体系统设计、车辆人机

·25· 工程学、内燃机增压等十余门选修课;汽车车型和车身设计方向的学生还学习透视原理与结构素描、平面及立体设计表达、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战略等工业设计学科的课程。

本专业培养从事汽车车身、内燃机的设计开发、试验研究、生产管理等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工程技术基础和全面系统的汽车专业知识,适合到公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政府部门从事汽车相关领域的工作。

研究生专业

● 机械工程专业

主干课程:汽车动力学、动态测试与分析、车辆控制工程、轻量化设计基础、汽车工程、汽车动态系统CAE与振动控制、有限元法与应用、振动模态分析与试验、汽车碰撞性及乘员保护等。研究方向:汽车动力学与控制;新能源汽车;先进汽车设计理论与技术;汽车被动安全性理论与技术;汽车电子与智能交通。研究内容:ABS/TCS/ESP、AMT/DCT/EPS、轮胎力学、空气动力学、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整车集成开发、新能源汽车技术、汽车轻量化、汽车车型与车身设计、关键零部件的设计、汽车碰撞安全与事故再现、汽车电控单元开发、车载网络和特种车辆综合电控技术、智能汽车电控技术、车辆导航技术和智能物流管理技术等。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大型企业等从事汽 ·26· 车及其他与车辆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

主干课程:高等内燃机学、内燃机理论、汽车机电系统、发动机热流体与节能、机械最优化设计、汽车及其动力发展前沿、汽车环境保护技术等。研究方向:发动机电子控制理论与技术;内燃机燃烧及排放处理;发动机测试;发动机热流体力学;发动机设计;发动机替代燃料及氢能利用。研究内容:柴油机、汽油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及混合动力系统的电子控制技术;发动机新型燃料模式和排放控制的研究;车用动力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动态特性、系统集成及测试技术的研究;发动机气动噪声分析、热流体分析及匹配优化设计;内燃机及燃料电池发动机设计;替代燃料、氢能的研究。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内燃机及汽车大型企业技术中心的发展、研究部门,有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研究、设计、试验和教学工作。

工业工程系

工业工程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是美国七大工程学科之一,对工业发达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融工程和管理于一体,是一门以系统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独立的工程学科。人类社会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组织的社会化(生产)活动,由此产生了包括政府、企业在内的各类复杂系统,工业工程正是关于这些复杂系统有效运作的科学。现代工业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工程科学,它将工程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和系统科学、·27· 社会科学的知识相结合,对包含人、资源、设备、能源和信息的综合系统(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成立于2001年10月,特聘美国工程院院士、普渡大学Salvendy教授出任首届系主任和讲席教授。2006年10月,由6名国际工业工程领域的权威学者组成的评估专家组对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进行了国际学科评估。评估报告认为:以美国近150所高校工业工程领域的教育研究水平为参照,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的本科生教育达到了全美前20名的水平,研究生教育达到了全美前25名的水平。

工业工程系的毕业生,兼有工程与管理的基础,具备广泛的人际交往及组织能力,深受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国内大中型企业的欢迎,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宽广,可在制造和服务企业中从事工业工程师、制造工程师、系统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物流工程师的工作,也可以在政府或者咨询公司从事管理工作,还可以成为学术界的专家、教授等。

本科专业

○ 工业工程

主干课程(包括工业工程方向和物流管理方向):工业工程概论、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运筹学、概率论与应用统计学、建模与仿真、数据库原理、制造工程概论、人因工程基础、管理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现代人因工程、产品开发技术与管理、安全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实践、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可靠性与设备管理;物流管理概论、需求与库存管理、企业生产与物流管理、物流网络系统规 ·28· 划、交通系统规划与控制、服务运作管理、国际物流、物流系统信息化、物流装备、商务沟通等。

培养目标:工业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应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理论、良好的计算机能力,掌握宽广的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的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

研究生专业

●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高级运筹学、高等统计学、高等物流学、现代生产工程、高等人因学、现代库存管理理论、配送系统建模与分析、交通工程与管理理论、生产调度理论、高等质量管理学、企业信息化与集成、人机交互、现代安全工程、工作组织、企业诊断与现场改善、项目管理等。研究方向:运筹学与物流管理、生产工程、人因工程。培养目标: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实践能力,既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

航天航空学院

本科专业:

○ 工程力学与航天航空工程

·29· 本专业是学习力学、热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其工程应用的具有技术学科性质的专业。

主干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热力学、流体力学、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弹性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计算)、实验力学、传热学、燃烧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空气动力学、推进原理与技术,飞行力学与控制、飞行器结构力学、航天动力学等。本专业毕业生可到航空、航天、航海、兵器、能源、动力、土木、冶金、石油、化工等领域工作。

研究生专业:

● 固体力学

主干课程:固体力学、高等弹性力学、高等固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高等计算固体力学、实验固体力学、高等实验固体力学、张量分析、微纳米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力学。研究方向:微纳米力学及应用;智能材料与结构的力学;航空航天结构与材料的力学;重大工程结构的安全完整性;生物力学与工程。本专业毕业生可到航空、航天、航海、机械、土木、能源动力、交通、石油、生物工程等领域工作。● 流体力学

主干课程:计算流体力学、粘性流体力学、高等流体力学、流体力学、流体力学近代测量技术、流体声学、湍流、湍流模拟及其应用、叶轮机械中的跨音速流动、涡运动理论基础、高等计算流体力学、流体力学专门试验。

·30· 研究方向:计算流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湍流;空气动力学;环境流体力学与流体工程。本专业毕业生可到航空、航天、航海、兵器、机械、能源动力、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等领域工作。● 动力学与控制

主干课程:高等动力学、计算动力学、实验力学、稳定性理论、现代控制理论、振动理论、工程振动噪声的测试与分析、随机振动与可靠性、非线性振动、应力波理论及应用、振动模态分析与识别、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等。研究方向:航天动力学与控制;计算动力学及工程应用;动力学与控制的工程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航空、航天、航海、机械、能源动力、土木、交通、石油勘探等领域工作。●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现代航天技术概论、可靠性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航天任务分析与设计、高等动力学、计算动力学、高等空气动力学、工程振动的实验与分析,飞行器制导、导航与控制,飞行器材料与结构、高等飞行器结构设计、高超声速推进理论、航天医学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卫星测控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研究方向:飞行器设计;推进理论与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空天信息;航空宇航制造工程。本专业的毕业生可到航空、航天、航海、机械、兵器、环境、石油化工等领域工作。● 工程热物理

·31· 主干课程:计算传热学、粘性流体力学、热流体学、高等燃烧学、微细尺度流动与传热、热科学中的计算机分子模拟方法、热参数近代测试技术、航天器热控制与热管理等。研究方向:传热强化与控制理论和技术;微尺度传热;飞行器热过程及控制;节能与新能源系统;工业传热;两相流及其模拟;微尺度燃烧;燃烧污染与控制等。本专业的毕业生到航空、航天、航海、能源动力、兵器、环境、石油化工、电子、冶金和建材、生物工程等领域工作。

电子工程系

本科专业:

○ 电子信息工程

该专业以电路与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网络、电磁场与波、计算机及软件技术等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信息的处理、交换和传输,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发展各种电子与信息系统。主干课程:随机过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图像信息原理、综合信息网、信号检测与处理、电磁场与波、微波工程、天线原理、光纤技术应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通信电路原理、射频通信电路、现代通信原理、控制原理、数值分析与算法、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研究内容:1.各种信息(语音、文字、图象、雷达、遥感信息等)的处理、传输、交换、检测与识别的理论和技术,卫 ·32· 星、无线、有线、光纤通信系统和下一代网络技术;2.电路理论、集成电路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及应用、系统仿真与设计自动化;3.微波、天线、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电磁波应用技术;4.计算机应用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范围为:现代通信与网络,信号和信息处理,集成电路与系统,射频与微波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的教学、研究、开发及应用等。○ 电子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以现代物理学与数学为基础,采用计算机与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电子、光子的运动及在不同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规律;发明和发展各种信息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信息光电子材料和器件、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系统。

主干课程: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微波与光导波技术、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物理实验、激光原理、光电子技术基础、物理光学、集成光电子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逻辑设计与数字系统、信号分析、数值分析与算法、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薄膜与微细技术、光通信技术、现代分析技术、信息显示技术等。研究内容:集成光电子学;纳米光子学;光纤通信系统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光电子器件与应用技术;新型显示和电光薄膜材料与器件;信息纳米材料与器件;大功率高速电子器件;微细技术和信息光电子材料评价与检测技术;光电信息传感技术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范围为: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纳米光子学,光通信、光传感、信息显示、集成电路、集成光电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的教学、研究、开发及应用。

·33· 研究生专业:

● 物理电子学

主干课程:高等电动力学、量子电子学、导波光学基础、薄膜物理与微细技术、电子离子光学及其CAD、表面分析技术、表面电子学、光电子学进展、非线性光学、光纤光学等。研究方向:微波与光电子学;电子、离子光学、薄膜科学与微细技术;真空科学与表面分析;激光物理、器件及信息光电子技术;集成光电子学;半导体光电子学;光纤传输与传感技术;光通信技术与器件;固体激光器件与工程技术;有源与无源光纤器件;全光网络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下列领域的工作:高校教学及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光纤通信及光信息处理与存储有关的激光器件、技术与物理、信息光电子技术、光纤传感与检测技术、表面分析与物理电子学仪器、无损检测技术、薄膜技术、摄像与显示技术、电子束、粒子束技术、微细加工与高真空技术,以及相关的电子线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 电路与系统

主干课程:数字视频与音频信号处理、现代电路理论与技术、结构化集成电路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分析、高等模拟集成电路、射频集成电路测试、模拟及混合信号系统设计技术、现代VLSI设计技术、模拟电路的设计及设计自动化等。研究方向:电路与系统理论、设计、设计自动化及其应用;面向通信、网络和数字媒体应用的芯片设计;模拟、数字、混合信号及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多媒体信息隐藏系 ·34· 统;核磁共振生物信息融合的医学诊断系统。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与电子信息系统有关的各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适合的工作范围涉及通信、电子商务、信息及数据安全、航空、计算机及网络、集成电路设计、工业自动化、消费类电子产品开发等各个部门。●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主干课程:电磁场理论、导波原理与方法、电磁场的数值解法、电波传播、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电路、毫米波技术、超高速电路。研究方向:电磁场理论及电磁波应用技术;射频与微波毫米波电路理论与技术;无线通信系统及其它射频与微波毫米波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天线理论与系统、空间信号处理;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科学院有关研究所、航空航天部门、机电部门、信息产业部等部委、部队及各省市的研究机构、企业、公司、国防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从事相关科研、教学、生产、产品研发、管理等工作。● 通信与信息系统

主干课程:随机过程、应用信息理论、现代信号处理、统计信号处理、雷达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人工神经网络、信源与信道编码、通信网理论基础、宽带信息网络、通信系统仿真与ASIC设计、电子系统仿真与VHDL、数字系统的集成化设计与综合、现代通信新技术,复杂系统理论等。研究方向:数字传输技术与系统及智能化宽带通信网;信号检测、估计及其在电子系统中的应用;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及系统;语音与声频信号处理、视频图像压缩编码、·35· 多媒体通信技术;系统集成与专用集成电路设计;无线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雷达、导航与电子对抗的信号处理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前述各领域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管理岗位上工作。●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干课程:随机过程、应用信息理论、数字图形处理学、模式识别、智能信息处理、近代数字信号处理、语音技术、最优化理论与算法、人工神经网络、图像工程、图像理解和计算机视觉等。研究方向:智能化图文信息处理、识别与传输;图像处理分析、理解技术、系统及应用;语音信号处理及智能技术;信息网络及编码、交换技术;计算机图形、动画;多媒体通信、数据库技术。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前述各领域有关的科研、教学、生产、开发、管理各种岗位上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信号处理原理、系统分析与控制、数学逻辑、人工智能导论、微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36· 嵌入式系统等。

本专业毕业生具备计算机领域的广泛知识,就业面广阔,对工作的适应性强。可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科技开发和技术经济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研究生专业:

●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主干课程: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协议工程学、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等。研究方向:网络与高性能计算;CPU设计;计算机网络;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系统性能评价。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硬软件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等工作。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主干课程:组合数学、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软件工程技术和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计算机图形学、数据安全、计算机辅助几何造型技术、软件复用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环境、工程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等。研究方向:软件理论与系统;数据工程及知识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及CAD技术、计算机及VISI设计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理论、量子计算。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研究、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研究与开发或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研究工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干课程:计算几何、人工智能原理、计算机控制理论及应用、·37· 计算语言学、智能控制、计算机视觉、语音信号数字处理、VLSI设计基础、计算机图形学、数字系统自动设计、专家系统、VLSI布图理论和方法、数字图像处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等。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智能控制及机器人;多模态人机交换与普适计算;计算机视觉与媒体信息处理;数字几何与图形图像处理和可视化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机器学习。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科学研究和开发工作。

自动化系

本科专业:

○ 自动化

主干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网络、电力电子技术基础、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分析、运筹学基础、过程控制、运动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检测技术、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系统工程导论、数字图像处理、CIM系统导论、系统辨识、系统仿真、控制专题实验、通讯原理概论等。本专业毕业生可到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工厂企业、公司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

研究生专业:

·38·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主干课程:统与控制理论中的线性代数、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自适应控制理论与方法、最优控制、多变量系统分析和设计、复杂系统性能评价与优化、系统辨识理论与实践、鲁棒控制、鲁棒辨识、模糊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业数据通信与控制网络等。研究方向:复杂系统理论与应用:非线性控制,鲁棒辩识,量子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理论、方法与技术:智能优化理论与方法;复杂工业系统的控制与优化;混杂系统的鲁棒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运动控制理论与技术:智能机器人控制;鲁棒控制。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在有关自动控制与自动化设计的研究单位、公司、工矿企业、高等院校从事控制理论及工程应用方面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系统设计、产品研制、软件开发等工作。● 企业信息化系统与工程

主干课程:计算机仿真,CIM系统导论,应用随机过程,生产系统计划与控制,CIM系统总体设计基础,CIMS应用工程案例,虚拟制造技术,复杂网络系统的建模与优化,供应链协调和信息的动态性、敏捷供需链管理,并行工程与知识管理,经营过程重构和系统集成,高级IT项目管理,约束逻辑与算法设计,产品数据与生命周期管理(PDM-PLM),决策支持理论与系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网络化制造,企业信息系统原理与工程等。研究方向:智能生产调度系统,仿真与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CIMS总体技术与方法论,信息集成与CIMS应用集成。

·39·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公司中从事企业信息化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管理等工作。●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主干课程:模式识别、现代信号处理、图象分析与计算机视觉、智能技术专题、统计学习理论导论、网络信息处理、通信技术的研究问题与创业机会、认知科学导论、信息论基础、系统辨识、模糊控制等。研究方向: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基于小样本的分类和学习理论与算法,计算机视觉及其应用,图象处理的理论及其应用;智能信号处理理论及应用:统计信号处理、未来通信与雷达系统的智能信号处理、盲信号处理等;网络与数字媒体信息处理:视频信号处理,视频编码和光场处理,数字版权保护。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公司的科技研究与开发部门中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等的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工作。● 生物信息学

主干课程:模式识别、计算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前沿、现代信号处理、智能技术专题、统计学习理论导论、网络信息处理、认知科学导论、信息论基础、系统辨识、模糊控制、数据挖掘技术等。研究方向:复杂的分子调控系统,遗传多态性,计算系统生物学在疾病研究和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应用,脑机交互与认知科学相关的理论、方法与技术。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科研院所、企业、公司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40· ● 系统工程

主干课程:运筹学、系统学、系统分析理论与方法、摄动分析与马尔可夫决策和强化学习、系统建模理论与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概论及软计算理论及应用等。研究方向:复杂系统优化,智能决策理论及应用,网络化系统理论与应用,智能交通系统,传感器网络,网络与信息安全。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或大型企业、公司等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主干课程:自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理论基础、现代电子学及实验、现代检测技术专题、传感器融合理论与应用、控制网络及现场总线、微弱信号检测及处理等。研究方向:智能化检测仪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汽车电子系统;消费类数字电子技术,智能家庭/楼宇网络;新型大功率电源变流技术。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科研院所、企业、公司的科技研究与开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导航、制导与控制

主干课程: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线性系统理论,现代信号处理,最优控制,系统辨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研究方向:微型卫星,空间机器人,惯性导航和飞行控制系统。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公司和航天部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41·

微电子学研究所/微电子学与纳电子学系

本科生专业:

○ 微电子学

集成电路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对各行各业与人民生活、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核心关键作用,使得微电子学成为现代信息学科和产业的基础,微电子学的发展水平是决定现代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微电子学主要研究半导体物理、器件、工艺制造技术及集成电路系统,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微电子理论与工艺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验证、制造工艺和分析测试技术,并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在专业领域跟踪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成为能适应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设计、制造、开发及管理型人才。

主干课程:固体物理学,电动力学,数字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微电子工艺技术,半导体物理与器件,模拟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微、纳电子实验,微电子器件与电路,微机原理,量子信息学引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CAD,MEMS与微系统,集成电路课程设计,纳电子学导论,微电子学概论,专业英语,集成传感器,微纳电子材料器件分析技术。研究内容: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集成系统的研究、设计;各种半导体器件、材料、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研究、应用;亚微米和深亚微米集成电路工艺;集成电路的计 ·42· 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测试方法学;主流CMOS技术发展的器件结构、单元电路、新材料与相关工艺研究。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在微电子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工程技术、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工作。

研究生专业:

● 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主干课程:高等半导体器件物理、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VLSI系统高层次综合、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ICCAD)、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及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概论、微电子封装技术、微米/纳米技术物理、微机电系统(MEMS)、VLSI数字信号处理、集成铁电学、纳米电子器件、CMOS集成电路制造实验、集成电路制造与生产管理、集成电路设计与方法、高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学最新进展、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等。研究方向:微/纳电子器件及系;集成电路工艺与纳米加工技术;半导体新器件、器件物理和器件模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测试方法学;纳电子学与量子信息技术。● 集成电路与系统

主干课程:高等半导体器件物理、数字大规模集成电路、模拟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VLSI系统高层次综合、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ICCAD)、射频CMOS集成电路设计、超大规模集成网络、微处理器结构及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概论、微电子封装技术、·43· 微米/纳米技术物理、VLSI数字信号处理、集成铁电学、纳米电子器件、CMOS集成电路制造实验、集成电路设计与方法、高等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学最新进展、集成电路设计实践、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等。

研究方向:重点研究面向SOC系统芯片的数字、模拟、射频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以及IP核的研究开发,面向SOC的测试方法研究,面向无线通信与信息安全应用的SOC实现等。本专业毕业生适合的工作范围:微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与物理和电子系统设计等领域从事高科技研究、开发和高校教学工作,也适合到大型微电子技术生产基地和研究中心以及相关的公司、企业工作。

工程物理系

本科专业:

○ 工程物理

主干课程:辐射物理及探测学、近代物理电子学、反应堆原理、智能物理仪器等。本专业培养近代物理电子学、辐射技术、加速器技术和核能工程等方面的人才。毕业生适合到核科技、核工程及与近代物理技术和信息技术(IT)密切相关的部门工作。○ 工程物理(定向)

课程设置与工程物理专业基本相同。学生毕业后到国防科技部门工作。

·44· ○ 核工程与核技术(定向)

课程设置与工程物理专业基本相同。学生毕业后到核工业和国防科技部门工作。

研究生专业:

● 核能科学与工程

主干课程:反应堆工程、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学、反应堆安全、反应堆系统及运行、核电站仪表与控制、核电站管理、气体和等离子体动力论、等离子体物理、高温等离子体诊断、聚变能引论等。研究方向:核反应堆物理学;核反应堆热工水力学;核反应堆结构与设计;核反应堆控制与仿真;核反应堆动力学;核电厂设备;核动力系统及运行;核反应堆动态安全分析及先进核反应堆设计研究;核电站管理与经济性分析;核聚变理论与实验;等离子体物理理论与实验和等离子体诊断学。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可从事反应堆、核电站及核供热站的科研设计、建造、运行、管理和安全分析等工作;磁约束聚变和等离子物理研究工作;常规电厂、核电站各种热力设备设计、研制等工作;本专业及相近专业的大专院校教学与科研工作。● 核燃料循环与材料

主干课程:核燃料循环概论、气体和等离子体动力论、旋转流体力学、计算机模拟物理、高速旋转机械与转子动力学、激光与核技术、激光光谱与检测技术、真空与质谱、可靠性与风险分析等。研究方向:同位素分离与应用;流体物理在核科学和空间技术中

·45· 的应用;高速旋转机械与测控;激光分离技术及其应用。

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各工业部门(核工业、机电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纺织工业、国防工业等)的科研院所、企业和工厂;海洋、大气、物理等方面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机电、光电及微机应用等方面新产品研制的技术开发公司;软科学研究单位与管理部门等。● 核技术及应用

主干课程:辐射成像原理、高等粒子动力学、嵌入式实时系统及微控制器应用、现代辐射探测与测量、加速器中的脉冲功率技术、图像重建算法等。研究方向:加速器物理及应用;辐射物理及探测;粒子信息获取与处理;核电子学;核系控制及应用。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可在与核技术及其应用有关的或相邻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医学机构、公司企业和政府机构中从事教学、科研、开发和管理工作。●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主干课程:测试信号的分析与处理、近代物理信号处理、工程计量、振动与控制、自动控制理论、测量不确定度、测试技术、无损检测、动态测量与建模、激光光谱与检测技术等。研究方向:激光技术在测量中的应用;工程中的物理测试技术及仪器;机械量的测试技术及仪器;计量管理。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高等院校的科研、教学工作;科学技术、生产部门的产品开发和研究工作。● 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46· 主干课程:放射安全与测量、环境地球化学、环境与辐射、肿瘤放疗物理、高等辐射防护技术等。研究方向:辐射防护及监测;生物效应及保健;环境保护及管理。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核电站及核供热设施的设计、建造、运营、管理部门,核工业及国防科研单位,环境保护领域的科研单位,与辐射剂量(或计量)仪器系统有关的工厂、企业、公司、设计研制单位,大医院(有放射治疗或核医学诊断),与核辐射或电离辐射有关的高等院校、计量部门及省市以上领导部门等。● 医学物理与工程

主干课程:核医学仪器与方法、核辐射物理及探测学、磁共振成像原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肿瘤放疗物理。研究方向:核医学成像技术;肿瘤治疗;磁共振成像;医学信号/图像处理。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大型医院(有放射治疗或核医学诊断),有关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的研究、开发部门及生产厂家,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工作。● 安全技术及工程

主干课程:安全系统工程、灾害模拟方法与技术、风险分析方法、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技术、灾害监测与控制技术、应急技术与管理、应急法规与标准。研究方向:灾害机理与规律;灾害监测与控制;灾害预测预警与决策指挥;风险评估与安全评价;应急技术与管理。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公共安全科学技术、与应急管理相关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政府机构、大型企业从事教学、科研、设计、开发、咨询、评价和管理等工作。

·47·

致用人单位-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篇2

朱克勇:学校始终把毕业生就业的状况, 视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工作中, 切实贯彻上级文件精神, 认真执行“领导重视, 组织保障, 人员到位, 经费落实, 政策鼓励, 全员参与”24字就业工作方针, 深入推进“学校领导统筹全局、就业中心具体牵头、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院系班级层层落实”32字就业工作机制, 不断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研究为一体的10字就业工作体系, 以促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为中心, 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 以开拓就业市场为主轴, 以加强就业指导力度为抓手, 以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为依托, 以完善信息平台为保障, 有效开发和利用各方资源做细做实目标考核、全员参与、职业教育、政策引导、市场拓展、创业助跑、服务保障和就业帮扶等8大促就业工程, 有效促进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健康、持续发展, 学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6%以上, 学校也因此多次荣获“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优秀组织奖”、“上海市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记者:我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有哪些举措, 在开展校企合作上有哪些新的方式给学生和企业搭建高效的平台?

朱克勇: (一)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积极建设就业创业基地。通过上门走访、联手共建、政府搭台、校友牵线、科研合作、文化宣传等途径, 先后在江苏中洋集团、大金空调有限公司、上海对外服务有限公司、上海鼎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中智上海外企服务公司、广东振华电器有限公司、上海海博物流 (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融氏企业有限公司、上海爱屋食品有限公司、上海市都市营销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廷亚冷却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捷联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丹尼斯克 (中国) 有限公司、川田机械制造 (上海) 有限公司、浙江粤海饲料有限公司、浙江恒兴饲料有限公司、水产科技园、上海捷联咨询有限公司、中国 (上海) 大学生创业公共实训基地、上海震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等单位建立200多个就业创业实习基地。

(二) 全面实施“市场拓展工程”, 多渠道、全方位建设就业市场。

紧紧围绕学校新时期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的目标, 突出我校特色学科优势, 坚持“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的毕业生市场定位和“巩固、拓展、提升”的方针, 根据学校的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 最大限度地优化就业结构, 研究市场、培育市场、构建符合我校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就业市场体系。

1、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 广拓就业市场。校、院两级市场拓展人员把展报国企业行实践活动。每年暑期, 联合校团委, 开展“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报国企业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选拔优秀的在校准毕业生同学到长三角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知名企业中去访问、参观、调研。着力推进“就业实习计划”, 利用暑期组织大三年级学生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习, 增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全面了解, 深化了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广泛合作和良性互动。

3、创建驻校工作站。加强与一些地方人才机构的联系, 设立“驻校工作站”。通过驻校工作站, 地方人才机构及时向学校通报当地有关人事政策和用人需求信息, 组织本地用人单位参加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和校园招聘活动。学校也积极为各地提供急需人才, 协助开展人才培训, 实现地方与学校的协作发展、共建双赢。

4、加强网上就业市场建设, 多渠道开辟“就业源”。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猎渔”工作室, 积极依托互联网开走访、联系用人单位工作固定化、常态化, 每年的7—11月份是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黄金时节, 各级就业市场拓展人员至少每周走访一个新的用人单位, 并及时总结、反馈走访成果, 校就业指导中心每月召开一次市场拓展交流会, 分享经验, 剖析失败的原因。针对市场拓展工作中突出的校友、老师、学生, 学校设立“毕业生就业工作贡献奖”, 年底将根据其市场拓展的数量和质量在就业工作研讨会上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此外, 还应积极发挥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会的作用, 不定期邀请企业老总、人力资源经理到校进行企业宣讲, 宣传企业文化和选材标准。

2、着力推进“就业实习计划”, 开发网上就业市场。此外, 学校还将积极推出网上视频面试、毕业生视频简历等多种信息服务方式, 真正把市场搬到了网上, 给学生与用人单位提供极大方便。

5、建立就业合作联盟。加强杨浦区、浦东新区各高校的合作与联系, 筹建区域就业合作联盟, 积极开展校际间的横向联合, 市场共拓、信息共享, 共同建设就业市场, 共同举办大型双选会、毕业生推介会, 共享就业网站信息, 相互推介市场, 共建就业基地。

6、充分发挥各地校友会和校友作用。每年举办由校友创办的企业、校友就职的企业、校友推荐的企业专场招聘会;建立各地校友会就业信息发布平台, 不定期发布由各地校友会整合提供的就业信息。

记者:在就业工作中, 对学生的辅导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在学生认清自我和定位发展上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我校对学生的辅导从哪些方面入手?

朱克勇:一、在职业辅导方面完善职业辅导体系。学校建立了以“诊断式”学生职业测评为基础, 以全程化、全员化的生涯发展与创业教育为重点, 以能力素质拓展为辅助, 以个性化咨询为补充的就业指导体系, 即“1+3+X+1”高校就业教育指导模式。“1”为一门《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3”为《求职管理》、《创业基础》、《职业能力拓展》三门选修课程;“X”为与课程配套的各类大赛、创业就业专项训练营等若干项活动、讲座、报告、培训;“1”至少接受一次个性化咨询辅导 (含职业测评) 。

强化课程建设。在第一课堂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求职管理》、《创业基础》、《职业能力拓展》等课程, 聘请专家、成功校友、心理咨询师开展系列讲座, 指导学生正确定位, 确立职业方向和努力目标。在第二课堂引进北森职业测评系统和职前教育网络学堂,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大学生自主就业协会和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则为毕业生分享信息、交流经验搭建平台。

开设“专家门诊”, 职业咨询师为大学生就业把脉。选派教师参加“专业、系统的职业指导师资培训, 挂牌门诊, 为同学职业化咨询和个性化服务。

二、创业教育方面

1、建立了协同配合、运行高效的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校、院两个层面都成立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并建立了由校领导牵头, 校就业指导中心、研究生部、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科技处、资产经营公司等部门共同参与创业教育工作小组;校就业指导中心专门成立了“学生创业教育教研室”。

2、建成了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兼专职师资队伍

经过近几年校内培养和校外聘任, 目前, 我校从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专兼职教师已达41位, 其中校内15位, 校外26位, 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师资占32.5%。

3、设立了多项能引导同学“想创业”的激励政策

学校先后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科技创业奖励基金、科技创新专项奖学金、大学生创业励志捐助基金等用于激励学生创新创业, 积极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引导同学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创业活动。

4、搭建了多个学生创业教育教学与实践平台

2008年起把《职业生涯规划》列为本专科生必修课, 开设《创业基础》和《求职管理》全校选修课, 2010年起又调整必修课大纲将创业基础部分加入必修内容;先后与上海水产科技园、上海捷联咨询有限公司、中国 (上海) 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上海震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广东振华电器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了创业孵化与实践基地;合作开发了专业化创业实训软件系统、职前教育网络学堂系统, 建设了创业模拟实验室和临港海洋科技创业苗圃;定期组织举办创业表彰会及创业者沙龙、创业政策进校园、企业家报告会、创业训练营、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实现了创业教育与实践服务的全程化。

5、公开出版了多个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成果

编著并出版了《大学生创业训练教程》、《择业与就业》、《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教程》、《中国青年创业案例精选》等创业教育类教材5部, 在《教育思想理论》、《中国校外教育》等杂志公开发表创业教育类论文10余篇, 开展有关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题研究15项目, 创业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6、成功培育了多支大学生创业团队和学生社团

据不完全统计, 近三年来有800多人次学生参加了由创业课程的学习或实践, 成功培育出了50余支创业团队, 注册资金达到2000万元, 其中, 16个项目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资助。此外, 学校扶持、指导和壮大了大学生前程工作室、大学生创业社、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大学生自主就业协会、JA组织海洋分会等多个学生社团, 形成了大学生自助服务生涯发展与就业的良好氛围。

7、重点实施了学生创业助力专项计划

此项目由校招毕办、研究生部、团委、校资产经营公司以及校外有关机构、企业联合实施, 共同推进我校学生创业的系统工程。创业助力计划主要为我校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合作、加盟、融资、贷款及政策咨询、创业辅导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由学校组织专家为若干名我校大学学生提供一定学时的免费创业培训, 并由校资产经营公司以及有关校外企业对我校学生进行创业投资。

8、多次捧得了全国、全市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奖项

我校学生先后荣获“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第六届“上汽教育杯”科创大赛特等奖、第十六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三等奖、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等奖项。

记者:在学生的调查中发现, 校园招聘会是在校生找工作的首选, 请您谈谈我校开展校园招聘会的情况以及招聘中反映出的现象。

朱克勇:截止到2011年7月, 我校共举办80余场不同规模校园招聘会;动员师生员工主动出击, 收集就业信息达4500余条;通过电话联系、登门拜访、参加招聘会、网站猎寻等途径, 联络用人单位850余家, 收集有效就业信息达2650余条。此外, 2011年各学院共开发和利用了280余位校友参与就业工作。

2011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良好, 企业人才需求明显增加, 到校招聘的企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20%。机械类、工程类、食品类、物流类、管理类、计算机类、语言类专业市场需求较好, 供需比达1:3.5以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区仍是毕业生首选的主要就业地;毕业生的基本流向为:厂矿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 (科研、学校) 、银行、民航、攻读研究生、专升本、出国深造、自主创业等等。从2011年统计情况来看, 毕业生中65%左右的毕业生进入中外合资、独资及民企就业。随着各级政府和学校各项优惠政策的引导, 毕业生就业观念相比以往有了一定的改善, 参加国家和地方项目就业、艰苦行业就业、离沪就业人数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

根据人才市场需求, 目前我校每年培养3200多名应届本专科毕业生, 涉及44个专业或方向。其中水产类、海洋类及食品类是我校的特色专业, 毕业生就业的行业优势较为明显。另外, 工程类、计算机类及经贸商科类专业市场需求也比较好。

记者:一批一批的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 对他们来说是迎接挑战的时候, 同时也是学校对学生培养的考查, 我校2011届毕业生情况怎么样?对毕业生您有什么建议?

朱克勇:2011年我校共有毕业生3837名, 研究生501人, 本科3169人, 高职167人。截止到7月10日, 全校总体签约率为61.7%, 就业率79.72%, 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其中毕业生离校签约率高于去年同期5.2个百分点。

用人单位大学生职业素养评价研究 篇3

关键词:用人单位 大学生 职业素养 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一方面,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大学生职业素养却普遍缺失,这是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职业素养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用和职业意识等多个方面。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事业启航的重要基石和坚强后盾。在新形势下注重对大学生的职前教育,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已成为摆在每一所高等院校面前的紧迫任务。

鉴于此,本研究通过了解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收集用人单位对高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试图找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因素,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供建议。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在电力类、机电类、IT类、经济管理类、建筑类、外语类等行业随机选取了112家用人单位。向各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发放《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调查问卷》共计112份,回收90份,回收率80.36%;其中有效问卷87份,有效率为96.67%。

2.研究工具与研究方法

笔者自行编制《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评价调查问卷》,问卷包含23道题目。本次调查以派发调查问卷为主,同时采取电话回访、个别访谈、网络联系等方式进行调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看法

(1)大学生就业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次调查显示,68.97%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应聘时职业素质最重要,其次是要认同企业文化,占13.79%。这说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最看重大学生的职业素质。

(2)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职业素质。在大学生的各项职业素质中,用人单位看重的依次是:基本职业素质(占68.88%)、专业技术能力(占58.88%)、社会交往能力(占54.44%)以及思想品德(占51.11%)。

(3)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素质。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的职业素质依次是: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占67.77%),解决问题的能力(占55.55%),情绪控制(占37.77%),沟通能力(占36.66%)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占32.22%)等。

(4)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加强职业素质教育。53.33%的用人单位认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工作方面的能力不一定强于普通大学毕业生;同时有42.22%的用人单位认为,在某些方面,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比普通大学毕业生强些。其余的用人单位则认为两者能力相当,最终还是要看毕业生的个人能力。

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前最欠缺的职业教育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及职业道德教育,选择这两项的用人单位所占比例分别为42.22%和32.22%。同时,他们认为高校最需要向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是职业素质教育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比例分别为32.22%和20%。具体如下图所示。

2.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评价

77.65%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相比,不相上下;11.76%的用人单位甚至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比本科院校毕业生高;此外,也有10.59%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比本科院校毕业生低。

(1)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的满意度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评价。在本次调查中,分别有11%以及80%的用人单位对当前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表示满意、基本满意,有9%的用人单位表示不满意。总的来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现状满意度较高。调查显示,48.88%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积极上进的,思想道德水平较高;18.88%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一般,并且还呈现下滑的趋势。

(2)用人单位最反感的职业行为。在用人单位看来,最令其反感的职业行为是做事吊儿郎当以及频繁跳槽,均占34.12%;同时分别有16.47%以及15.29%的用人单位最反感的职业行为是缺乏团队精神以及对薪酬的要求过高。

(3)用人单位最看重的职业道德。50%的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18.18%的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勇于竞争、不断创新,分别有17.05%以及14.77%的用人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和睦互助、团结协作”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3.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总体评价

在大学生各项职业素养中,58.33%的用人单位最看重职业态度,而职业态度恰恰是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生最欠缺的职业素养,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用人单位最期望大学生具备的职业素养是职业态度,其次是职业良心;而最影响大学生发展的职业素养也是职业态度,其次是职业理想。

四、讨论与建议

1.大学毕业生职业素养总体状态

从高校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总体状况来看,仍然存在令人担忧并值得警惕之处,如择业观和价值观趋向于急功近利,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尤为欠缺,难以扎根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创新。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是高校毕业生亟待提高的职业素养内容。高校要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人才,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刻不容缓。

2.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若干建议

笔者认为高校在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确立职业素养的教育地位。通过此次调查发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再是企业用人首要考虑的因素,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放在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上。学校必须明确“教书”与“育人”同等重要,要纠正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认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动员“人人”育人、“处处”育人。

(2)构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完善培养模式。笔者认为,在高校的办学探索中,职业素养教育必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阶段、发展规律,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研究出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和用人单位认可的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使职业素养的教学有具体的、切合当代社会实际和市场环境的内容,有实际的教学措施,有具体教学课程,有以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素养为导向的职业素养能力目标。要依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具体标准,建立有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素养内容体系,实施道德践行能力的训练,收集职业生涯现实案例和出现的问题,灵活开展课堂教学。

(3)加强机构与队伍建设,进行职业化引导。强化素质教育的机构,设置专岗负责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管理,做好全校职业素养教育的计划、实施、监控和考核,严格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道德践行,建立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档案。

高校应注重加强学生工作队伍、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培养,同时组建综合化的职业素养教育团队。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团队应由辅导员、专任教师、就业指导师、素质拓展师、心理咨询师、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行业专家、企业一线职工、优秀毕业生等相关人员组成,由上述人员担任职业素养培养课程的兼职教师,开展主题教育讲座,以他们的丰富的实践和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专业素养和基本素养培养进行职业化的指导。

(4)创建科学的职业素养考评体系,进行定量定性考核。高校应制定职业素养测评标准,其中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具体细则。职业技能考核可以通过采用试卷和操作来评价;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考核可以按学生在课堂、实训、课外活动等方面的表现,形成细分项目考核表,通过师生、行业、企业进行定量和定性考核。此外,应在广大教师队伍中明确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责任,建立职业素养教育任务考核机制,要把“育人”和“教书”共同作为教师工作的考核内容。

总之,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应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所以,高校应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顺利实现就业,进而实现“就业—职业—事业”的转变,体现自身价值,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杨子仪,萨茹拉.试论提升当代大学生职业素养之“三从三以”法[J].民族教育研究,2012(01).

[2]欧亚湘,王稳波.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2(11).

[3]马伟.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2).

[4]刘华利.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1(04).

[5]张琛,刘加宁,等.提高大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致用人单位-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 篇4

2010/4/13/8:45来源:解放日报

目前的就业市场上,哪些学科的大学毕业生最“热销”?上海高校毕业生主要流向哪些行业和地区?对于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有着怎样的期盼?„„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民生话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则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2009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出炉”,对2009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了全景式描摹。与此同时,市教委有关部门与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合作完成《2009届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过对本市58所高校、1万多名2009届毕业生以及368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或走访调研,进一步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行情。

2010年上海高校共有毕业生16.8万人,比2009年再增加1万人,增幅为

6.3%。所以,在眼下精读这份2009白皮书和调研报告,对要就业的、招就业的、促就业的,甚至正准备进大学选专业的,都是一份难得的重要数据。

【“要就业的”看这里】

毕业生“流”向哪里?

新闻视点:女生比男生更难就业吗?

2009白皮书:如今女生已非就业弱势群体,2009届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女生的就业率比男生还高了2.42个百分点。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15.8万,是2009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总数。

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这一年,2009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际就业人数有所增加。截至2009年9月1日,总体就业率为90.6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4.38%,本科生就业率为90.71%,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88.58%。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女生已非就业弱势群体。无论男女毕业生,都呈现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率越高的趋势。而且,女生的就业率除了研究生学历层次外,其它的都高于男生。

此外,上海学生的“恋沪情结”不再浓重。2009年留沪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为1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比例比2008年下降了11%。与此同时,2009年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和村官计划的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较2008年

显著提高,其中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报名与录取人数都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可见,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已经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只是考虑生活的舒适。从这一代“80后”毕业生身上,务实和奉献的精神清晰可见。

截至2009年9月1日,上海共接收毕业生在沪就业数量约12万人(不含升学和出国人数)。其中,接受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06万人。海纳百川的上海,以户籍引进和人才居住证引进等政策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在2009年引进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本科以上学历层次中,引进总人数排在前三位的学科依次为工学、管理学和文学。

【“招就业的”看这里】

学历水平决定薪酬?

新闻视点:对一名新招的本科毕业生,到底给多少薪水合适?

2009调研报告:本科生的第一份薪水,中值在2900元,但专业差异影响较大。

在对调研问卷深入分析后,专家发现薪酬水平与高校层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211”高校毕业生薪资水平最高,毕业生收入的中值为3700元,其次为市属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最低。

同时,薪酬水平受学历层次、专业差异影响也较大。博士生薪资水平最高,毕业生收入的中值为4750元;其后依次为硕士生、本科生,他们收入的中值分别为4000元和2900元;高职高专最低,毕业生收入的中值为1900元。由此看来,毕业生的薪资基本与学历水平成正比关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知识价值的认可。

就行业而言,调研显示,薪资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保险业的招聘计划有所缩减,但毕业生薪资情况却未受很大影响,仍以中值4000元领跑所有行业。排名第二的是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值为3500元,其后依次为建筑业、电力煤气水产业、科研机构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最低的是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在被调查的研究生八大类专业中,通讯与信息系统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处于第一位。其他专业如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外语类、计算机软件、企业管理和环境工程差异不大,基本薪资都在3500元—4500元左右。

在本科生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经济学类毕业生薪资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一些优秀的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仍受到市场热捧,薪资与2008年基本持平。其他专业薪资排行依次为会计学、工商管理、艺术设计、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在高职高专不同专业毕业生中,薪资情况总体差异不大。最高的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中值为2000元,其后依次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文秘和护理。可见随着上海的发展,加上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对于会展策划、商务英语等几类毕业生的需求会日益增加,相应的薪资水平也在提升。

【“促就业的”看这里】

增强学生哪些能力?

新闻视点:用人单位究竟更看重院校、专业、学业还是社会实践?

2009调研报告:46.2%的用人单位首先看重专业,其次是“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社会实践、项目经验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所在院校”则被排在第三、第四位。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首先重视毕业生的硬条件,其次看重毕业生软实力。

46.2%的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首先看重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其次是毕业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表明用人单位非常注重毕业生的专业背景。而“社会实践、项目经验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所在院校”则被用人单位排在第三、四的位置上。这表明用人单位十分重视毕业生所体现出来的硬条件。其次,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沟通协调能力、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能力、职业道德(忠诚和责任)、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内在的“软实力”也比较注重。至于就业难的原因,调查发现,52.2%的用人单位认为:造成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如此突出的首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对薪酬待遇、工作职位、工作强度及工作地点等要求过高,这种认识偏差可能来自于对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不理解和不适应。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认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和价值观需要进一步纠偏。

就业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具体在哪里?用人单位认为自己能吸引毕业生求职的主要因素,是能让学生在本单位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而获得物质回报、提高个人声望等因素,在用人单位看来并非他们吸引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这与目前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往往将薪资待遇因素置于前三位的现象相矛盾,需要引起毕业生的高度重视,调整好择业的价值取向。

而用人单位的主要建议是:“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复旦大学一项专门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在“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加强协作能力”、“加强管理能力”等方面丰富知识能力结构。

此外,有一组数据尤其值得注意:在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中,用人单位评价高于学生;应届生满意度不满三成,历届生满意度也仅接近一半。显而易见,尽管部分院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渗透到院系,但就业指导的效果还是不甚理想。同时,就业、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的联动反馈机制必不可少,要让每个学校都有特色,每个学校也都有机会。

【“选专业的”看这里】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新闻视点:究竟是该选一般学校的好专业,还是好学校的一般专业?

2009白皮书:需要综合考虑。即使是同一专业,不同高校就业率差异也较大,排名前三位的学校就业率基本可达100%,而后三位的学校就业率大多数很低,个别甚至低于50%。

哪些学科的大学生最“热销”?工学、医学、管理学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位列三甲。同时,从毕业生数量看,工学和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毕业研究生数量又列居前两位。相比之下,哲学和历史学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相对低些,培养规模也相对较小。从不同学科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看,就业率超过90%的为工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而法学学科的就业率相对较低,为85.64%。

就具体专业而言,在2009届上海高校硕士毕业生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就业率为96.68%;在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会计学,就业率为93.45%;在专科(高职)毕业生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率为92.51%。

同时,在2009年引进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中,引进的博士毕业生“人气”排名前三的专业依次为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外科学;引进的硕士毕业生中,人数前三位的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引进的本科毕业生中,人数前三位的专业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引进的专科(高职)毕业生中,最“热”专业则为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和船舶工程技术。

致实习用人单位的一封信(n) 篇5

就学生顶岗实习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

尊敬的用人单位:

2010 届我院高职毕业生顶岗实习、就业工作已经启动。在此,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全体师生,谨向贵单位多年来给予我院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由衷的谢意!

我院作为湖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并为此尝试进行了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2+1”顶岗实习模式是我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保证在校生有半年以上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今年是推行这项改革的第三届毕业生。“2+1”具体来讲,就是三年教学两年在学校组织,一年在企业进行。两年校内教学以理论教学和技能培养为主,学生在企业的一年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2+1”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概念,不是两年和一年的简单叠加。它强调的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由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培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本领,目的是使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拍,使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用户的要求。顶岗实习是校内实训向校外的延伸,是各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一门课程,有明确的学分要求和教学内容要求,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实践证明,加强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才能真正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只有坚持工学结合、加强顶岗实习,学校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培养的学生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毕业生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为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各环节的管理,努力形成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我们希望企业能够安排稳定的指导人员,和我院的教师共同研究制订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给学生有轮岗的机会,确保实习的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给学生以充分胜任未来工作岗位中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在顶岗实习阶段,我们要求学生完成以下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概况

2、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

3、熟悉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流程、工作规范、处理方法

4、掌握相应岗位的操作技能

5、按照企业要求初步形成职业能力和初步养成职业素养

6、培养初步的管理能力

7、结合实习企业完成实习报告或毕业设计(论文)

我们衷心希望与贵单位建立广泛联系,欢迎用人单位来学院参观考察,指导办学,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更加符合用人要求。也欢迎贵单位与学院共同合作,我们将发挥高校专业人才、专业技术和专业信息的优势,在员工培训、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技术创新等方面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祝贵单位宏图大展,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看案例学民法结课论文下一篇:初二下沪粤版物理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