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七颗钻石导学案

2025-01-13

19七颗钻石导学案(共3篇)

19七颗钻石导学案 篇1

19.七颗钻石

第一课时

基础练习

一、考考你的眼力。(在正确读音下画“____”)

干涸(hé gù)凑上去(còu chòu)忍住(rěn rěng)清澈(zhé chè)一瞬间(shùn shà)涌出(yǒng rǒng)

二、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字并改正过来。

勿勿忙忙()唾末()脚低下()喜出往外()焦喝()感 紧()

七棵钻石()竞然()拌 倒()

三、比一比,组词语。

添()渴()舔()喝()

咽()涌()烟()通()

四、根据意思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捡(jiǎn):拾起,拿起。拣(jiǎn):挑选,拿起。

我()最大的苹果给了奶奶。

我()到一个钱包,把它交给了老师

五、量词巧搭配。

一()水罐 一()水井 一()河流 一()钻石 一()旱灾 一()水流

六、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

1、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再读课文,填一填。我知道课文中的水罐发生了一次

次神奇的变化,主要有:空木水罐—

—()——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金水罐——

()。

第二课时

能力提升

一、课内精彩阅读。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1、仿写词语。

端端正正 _________ __________ 满满的 ___________ 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

3、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阅读。

爱心在这里闪光

在“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横幅下,一群人密密地围在“募捐处”周围。

这时,一个小姑娘高兴地跑到募捐台前,把一元钱轻轻地放在一个阿姨手上,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到妈妈身边。见了这一情景,一个中年人说:“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接着又有一群人走到这里,无数爱心在闪光。

1、照样子写词语。

蹦蹦跳跳()()

()()

2、“无数爱心在这里闪光”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能力拓展。

这篇课文真感人,你还知道其他感人的童话故事吗?找一找,读一读,体会一下里面的蕴藏的美好情感!把你找的童话的名字写在下面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上18—19导学案 篇2

——探究活动三

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有关的小故事,加深了解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的历史。

2、通过演讲民族交往的历史故事,积极宣传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

3、培养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活动形式:故事演讲比赛

活动资源:

1、课本上的有关内容

1、有关的图书资料和影视资料

活动过程:

1、全班同学分成4组,各自收集有关民主交往的历史故事,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张骞出使西域、班超重开丝绸之路、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七擒孟获、孝文帝改革等。尤其鼓励收集整理所在地区民族交往和民族团结的故事,时代可以不限。

2、每小组选派2——3名学生参加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每人演讲的时间为3——5分钟,要求内容切题、语言规范、富有激情。

3、每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和老师一起组成5人评议小组,评选出“故事创作奖”和“演讲优胜奖”若干名,并宣布评奖结果。当堂反思:(教师寄语:只有反思才能有所进步)

第19课 文字演变 学习目标: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一 自主学习:学习课本101--105页,回答下列问题:

1、记事

2、我国的文字是由 逐渐演变而来的。

3、甲骨文:

⑴、定义:保存在 代 上用以记载 情况的文字,称“甲骨文”。⑵、发现时间: 朝末年。

⑶、发现地点: 西北的小屯村。

⑷、地位:是一种比较 的 文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是 的。二.合作探究:

1、《说文解字》

⑴、作者: 时,文学家,编写了一部《说文解字》。⑵、内容:

①归纳总结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种方法:、、、、假借、转注,即所谓的“六书”。其中、、、是汉字构成的四种方法,在甲骨文中都已齐备。而假借、转注是汉字的使用方法。②发明了汉字的。

2、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以及连笔书写的 和。

3、汉字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三.课堂检测

1、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出现在()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3、中国汉字发展的顺序是()

A、甲骨文—金文—小篆

B、金文—隶书—小篆 C、甲骨文—小篆—金文

D、甲骨文—楷书—金文

4、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是()A、使用火 B、文字的出现

C、制造工具

D、定居生活

19七颗钻石导学案 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乘”。能够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学习难点:

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知识链接:

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陶俑人头的碎片,一时议论纷纷。这一偶然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极大的重视,从此揭开了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在发现一号坑和三号坑以后,又于1976年发现二号坑。一号坑局部挖掘,以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课前预习:

1.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不错字,不漏字。

2.学习本课的生字词,注意易错的字音字形,把它们多读几遍。3.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4.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秦兵马俑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 5.初读课文,你有什么疑惑?在书中写下来。6.查资料,了解秦兵马俑。(学习小贴士:借助网络或工具书,了解秦兵马俑,看看图片及介绍,并抓住重点内容进行摘抄。)预习反馈:

一、我会读

荣誉

鸟瞰

统一

率领 征战

风靡

魁梧

拼搏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南征北战 身材魁梧

若有所思

惟妙惟肖

二、我知道

根据意思在课文中找词语。

1.世界罕见,在全世界没有第二处。()2.打仗时拼着性命,竭尽全力。()3.形容经历了许多战斗,作战经验丰富。()

4.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一试,在文中是形容战马准备出征的样子。()5.在文中是指秦军力量强大,征战所到之处,十分顺利,战绩辉煌。合作探究

1.秦兵马俑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介绍兵马俑的呢? 2.“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具体体现在课文哪些部分?用“读”、“演”等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讨论自己的感受。

3.阅读第八自然段,“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用横线划出能表现“艺术珍品”的句子;用曲线画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你还能仿照作者的写法,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吗?

4.回顾全文,课文带领我们欣赏了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秦兵马俑,你能从课文中发现一些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写法吗?

(学习小贴士:读一读课文,先在文中做批注,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当堂检测

一、择优录用(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画出来)

擎着(qíng jìng)模拟(shì

nǐ)

战车千乘(chéng shèng)军吏(shǐ

lì)

战靴(xié

xuē)

惟妙惟肖(xiào xiāo)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从()和()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兵马俑的,课文第四至第九自然段分别描绘了()()()()()()的样子。

2.用线将兵马俑和它相应的特点连起来。

将军俑

配合默契 武士俑

利箭在弦 骑兵俑

龙腾虎跃 车兵俑

骁勇善战 弓弩手

威风凛凛 马俑

训练有素

课后作业

一、补充下列成语,并选择填空。

()世无双

所向披()

南()北()()无仅有

若有所()

()妙()肖()死搏斗

神态自()

()()欲试()首挺胸

养精()锐

()()有神 1.齐白石擅长画虾,他画的虾(),充满活力。

2.飞将军李勇英勇善战,他率领的军队纪律严明,在战场上(、),令敌人闻风丧胆。3.()的万里长城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4.面对突然而来的灾难,见多识广的警察(),有条不紊地指挥大家迅速撤离了现场。5.在决赛前,双方球员在(),准备最后一搏。

二、我会填。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作用。它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其中()、()、()三个词点出了秦兵马俑突出的特点。2.我也会用不仅„„而且„„写一句话。

三、小练笔。

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

板书设计:

秦 兵 马 俑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

类型众多

上一篇:献给母亲的歌抒情作文下一篇:我的语文老师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