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七颗钻石教案

2024-07-25

三年级七颗钻石教案(精选9篇)

三年级七颗钻石教案 篇1

《七颗钻石》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深夜为生病的妈妈找水喝,水罐一次次发生神起变化,最后水罐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教学目标:

1、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本课要求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丰富的想象力。

4、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难点:

1、识记15个生字,并能给生字正确组词

2、正确朗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表情和语气。难点:

1、分析小姑娘的性格,学习其中包含的感情。

2、引导学生把从小姑娘身上学到的爱心运用到生活中去。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出示相关图片)教师配乐将故事内容娓娓道来: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一滴雨,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同学们,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结:是啊,草木丛林最需要的是水,动物们最渴望的是水,人们最想得到的还是——?(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对,水意味着生命!

二、情景引入,揭题说文

(1)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恶劣的环境之中。为了生命,为了活下去,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你觉得她能找到水吗?你希望她能找到水吗? 小结:这也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美好愿望,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复活》、《阿娜卡列琳娜》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板书课题)齐读。

(2)初读课文,感受爱心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80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读了课文你都有哪些感受?

2、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下面让我们看看本课的生词,自由读一读吧。

焦渴 水罐 喜出望外

递给 唾沫 匆匆忙忙 忍不住

新鲜 绊倒 瞬间

3、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唾沫就是一口水,钻还有一个读音,谁知道,再给他组个词吧。

三、研读课文,聚焦神奇

再读课文,感受神奇

1、师: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相信同学们课文会读得更加流利,请同学们放声朗读《七颗钻石》,想一想,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神奇?

2、你从那些句子感受到神奇?指生说,出示5个句子。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你从那个字中感受到了水罐的神奇?)小姑娘醒来后发现了水罐里竟有水。

②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了水罐的神奇?水罐掉在了地上,水却没有撒)

③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④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⑤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有新鲜的水流。

3、指导朗读并思考: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是什么让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

小结:是啊,是小姑娘的爱心、孝心、及慈母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下面让我们再读课文,找一找小姑娘富有爱心的句子。

四、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第一:品悟小姑娘对妈妈的爱心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也找不着水,累的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你从哪里感受到小姑娘的爱心呢?(夜里)你很细心地注意到了这个词语,那会是个怎样的夜晚呢?(伸手不见五指、孤单害怕的)如果是你,你会害怕吗?小姑娘害怕了吗?为什么不害怕呢?(她为妈妈找水、挽救妈妈的生命)她心里想的更多的是她的母亲,是一份爱的信念支撑着她,使他充满了力量,她会去哪里找水呢?(河边、池塘)她来到()看到()。

小姑娘走的地方太多了,她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在小姑娘一睡一醒间,水罐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这变化让小姑娘狂喜不已。课文中也有一个词写出了小姑娘当时的心情,是什么?(喜出望外)什么是喜出望外?为什么会如此喜出望外?(小姑娘找水找的很辛苦,在睡醒了以后意外的发现了水罐里的水。看见水很激动,妈妈终于有救了)

小结过渡: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啊,这样的孝心,足以感动我们身边每一个善良的人,她爱妈妈胜过爱自己,真是孝心如水!

第二:体会小姑娘对小狗的怜爱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小姑娘的爱心)想象一下,在当时河流干涸,草木干枯,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小狗也没能幸免,你从哪里看出小狗已经奄奄一息了?(哀哀的尖叫)我们仿佛能听见小狗那悲惨的叫声。如果你是这位小姑娘,你会怎么做呢?你会去帮助他吗?

小结:在那么干渴的情况下,母亲需要水,小姑娘也很渴,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救了小狗的命,他把小狗当成了朋友,正因为小姑娘对小动物的这一片爱心,使得水罐发生了第二次神奇的变化,我们用一个词语形容是:(爱心如银)

第三:体会母爱的伟大

一路的奔波,一路的波折,小姑娘终于回到家了,当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时,母亲的话感动了大家。“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从你的语气中我听出了妈妈身体的虚弱,同学们这伟大的母爱就藏在这句话中啊,妈妈在这危难的时刻,把活下去的希望给了孩子,母亲的话使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水罐为什么变成金的呢?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从母亲的话语中,感受到的是母爱,其实老师想告诉大家,不光是小姑娘的母亲,全天下每一位妈妈在面临生死的时候,都会义无反顾的把生的希望留个自己的孩子,因为你们是父母的延续,是父母一生的希望,母亲为了孩子,放弃了水,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母爱使水罐又一次创造了奇迹。这母爱就像金子一样宝贵。(母爱似金)

第四:体会小女孩对陌生人的爱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小姑娘一心把水让给了别人,她难道不渴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读到这里,你想对小姑娘说些什么呢?同学们,爱的心灵就是这么崇高,七颗很大的钻石才会从水罐里跳出来,一股清澈新鲜的水流才会涌出来。

想象一下:那股水流越涌越多,流向田野,流过村庄会是怎样的情景呢?哪里的人和动物又会怎么样呢?

地球在清流的滋润下,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小姑娘和母亲之间深深的爱,以及她对小动物、过路人这无私的爱融合在一起,汇成了一股永不干涸的爱流。(板书爱)爱心创造了奇迹,地球得救了。同学们让我们满怀爱意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生读:那七颗星星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小结:小姑娘的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也拥有了七颗永恒的星星。(爱心永恒)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那七颗星星,又叫北斗七星。是大熊星座里最亮的七颗星星,它是光明的象征,是爱的化身。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普照人间,指明方向。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个疑问,想请大家帮帮忙。作者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告诉我们,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充满希望;播种爱,就会收获爱„„要像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美好的心。)2.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看,天空中这么多星星,寄托着同学们对小姑娘的美好祝福。在你的身边,一定也有这样感人的故事,可以是爸爸妈妈的爱,同学之间的爱,或者老师的爱,谁来勇敢的说出你的爱?

老师听到大家的发言,感受到了你们浓浓的爱,你们和童话中的小姑娘一样也有着一颗钻石般的爱心,老师希望大家尽情地享受爱,努力的去付出爱,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布置两个作业:

1.把这篇童话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2.读一读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

三年级七颗钻石教案 篇2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有浓厚兴趣, 教学目标设计是为了在对语言文字充分理解感情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 同时知道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笔者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能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能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为课文“补白”。

二、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二: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目标三: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懂得关爱别人, 用心对待生活。

三、教学过程

1. 设置情境, 导入课题。

(1) (课件出示干旱图片) 师叙说:很久很久以前, 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 接连几个月都没有下过雨, 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 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庄稼都枯竭了, 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此时此刻, 大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2) 是啊, 那个时候, 水是多么的珍贵, 《七颗钻石》就是发生在那场大旱灾中的一个既神奇又令人感动的童话故事。文中写小姑娘抱着空水罐去找水, 接下来发生了很多神奇的事情,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2. 初读课文, 理清文脉

(1) 要求学生大声读2—3自然段, 将觉得神奇的句子用“---”画出来读一读, 并想想为什么神奇。

(2) (课件出示文中五处描写神奇的句子) 学生读一读, 并帮助学生们归纳出神奇的是水罐不断地发生了变化。

(3) 水罐到底发生了哪几次变化呢? (课件显示四次的变化)

3. 小组合作, 探究课文

(1) 第一次变化——空罐变水罐。 (1) 为什么空罐能变成水罐? (小姑娘很孝顺, 用孝心感动了上天, 使罐子发生了第一次变化板书:孝心感天) (2) 小姑娘很辛苦地找水, 想象一下, 小姑娘会怎样去找水? (指名读, 要求读出艰辛) 如果你是天上的一位神, 看到了小姑娘在那么艰辛地找水, 你会怎样想? (3) 天上的神和你们一样, 有着善良的心, 看到了小姑娘那么辛苦、那么孝顺, 就给了小姑娘一罐清亮清亮的水, 小姑娘—— (引读, 要求读出喜出望外并出示)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2) 第二次变化——变银罐。 (1) 找一找变银罐的理由? (2) 小姑娘因同情焦渴而“哀哀地尖叫”的小狗得到了快乐, 这颗善良的心使她的水罐变成银罐。 (3) 多么善良的小姑娘呀, 她看到这只可怜的小狗在叫, 你听到了吗?小狗在哀求什么? (说话练习) 小姑娘也听懂了, 善良的她把水倒了一点给它 (引读) 。 (4) 原来是小姑娘的“爱心如银”, 让水罐变成了银的,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这神奇的变化! (5) (质疑, 如果学生提出最好) 水罐摔出去了, 为什么水却一点也没有洒出来呢! (因为孝心)

(3) 第三次变化——变金罐。 (1) 为什么? (2) 因为母爱, 无私的爱, 宁愿自己死去, 也要把水留给自己的女儿, 伟大的母爱再次感动了上苍, 银罐又变成了金罐了! (板书:母爱似金) 。 (3) 指导朗读。

(4) 第四次变化——跳出钻石。 (1) 为什么? (2) 指导朗读, 要求读出, 小姑娘自己也很想喝, 但有着善良的心, 宁愿自己不喝也要让给别人! (3) 想象, 有了水, 发生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 因为有了爱心, 才有了水!只要有爱心, 世界就能变得美好!) (4) 播放《爱的奉献》。

(5) 最后一段。在人们的欢声中, 七颗钻石升上了天空, 就变成了大熊星座! (1) 自读。 (2) 理解“七颗钻石的含义” (懂得星星像钻石一样, 把爱洒向人间) 。

四、扩展思维, 总结全文

提问:学了这课, 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姑娘和母亲说?

总结:今天,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篇文章, 老师也被感动了, 让我们从今天起, 学会关爱父母, 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做一个快乐、热情的人, 好吗?让我们记住这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五、作业

练习一:造句。

练习二:收集有关其他星座的故事, 准备故事会。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七颗钻石教案 篇3

很久很久以前,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她匆匆忙忙,没有注意到脚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下。小狗哀哀地尖叫起来。小姑娘赶紧去捡水罐。

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小姑娘把水倒在手掌里一点,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小姑娘把水罐带回家,交给了母亲。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过路人。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而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

《七颗钻石》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童话内容,在了解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明白变化的原因,从而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从水罐的一次次的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难点:

1、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具准备:

字卡、句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浩瀚的宇宙,总是充满神秘,让人产生许多美妙的遐想。当我们看到那皎洁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神话故事?那夜空中美丽的银河,又让你联想到什么呢?虽然我们知道这些都不存在,但我们依然为这些美丽的传说着迷。今天,让我们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讲关于它的动人传说。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及时正音。

3、交流预习情况,说说对词语的理解。

旱灾:由于长期干旱缺水造成作物枯死或大量减产的灾害。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焦渴:非常干渴。

喜出望外:非常高兴。

唾沫:口水。

4、默读课文,说说水罐发生了哪几次变化。

第一次:小姑娘找不到水累倒了,醒来时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的水。

第二次: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第三次: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四次:水罐里变出了七颗大钻石和一股巨大的水流。

三、再读课文,体会水的重要性。

1、小姑娘是在什么情况下找水的?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内容。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非常缺水?读课文,找出句子读一读。

理解干涸、干枯、焦渴。

3、感情朗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能救命……)

四、三读课文,了解小姑娘的水罐发生变化的过程。

1、在这么缺水的情况下,小姑娘出来找水,她的水罐第一次是怎么变化的?找出相关的内容,读一读。

2、第二次又是怎样发生变化的?作者怎样写出了变化的过程?读一读,自己体会感悟。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写的是第三次变化的过程呢?

4、请你找一找第四次变化的过程,自己读一读。

五、通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词语

旱灾 水井 金银 竟然 舔水 哀哀地 忍不住 凑上去 咽唾沫 喜出望外 匆匆忙忙 焦渴而死 清澈新鲜

2、交流:“球、枯、狗、银、讨、沫”左窄右宽,“旱、灾”上紧下松。“沫”字右半部分上横比下横长,“旱”字下半部分的上横比下横短。

3、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么神奇的变化呢?我们继续来学习感人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

1、回忆一下,这只水罐在故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板书:空 满 银金 七颗钻石

2、是什么魔力使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找找原因吧!

二、品读探究,体会思想

(一)体会小姑娘的孝心

1、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好好读读第一次变化的过程,看看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2、学生交流。

3、出示第一、二两句话

(1)这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吗?指导练读。

4、当她醒来时,水罐里却装满了清亮清亮的水。猜猜看,水罐里为什么会有水呢?学生自由想象回答。

5、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又如何?(出示“小姑娘喜出望外……”的句子)

(1)“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喜出望外?

(2)这一句中用了一对关联词,能找出来吗?(一……就……)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3)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

6、小结。看,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为了母亲忍住了干渴,多么爱妈妈,多么孝顺,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

(二)体会小姑娘的善心

1、读第二次变化的过程。

2、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小姑娘把水倒一点在手掌里,小狗把它都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

(1)小姑娘只倒一点水在手掌里,对小狗太小气了吧?

(2)小狗为什么变得欢喜起来?

3、是什么使木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4、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爱心呀!

(三)体会妈妈的慈爱

1、第三次是怎么变化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读完后可以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交流体会。

3、谁愿意来读读母亲的话,指导朗读。

4、小结:母爱真伟大!是母爱的力量把银水罐变成了金的!这金光闪闪的水罐多么像母亲对孩子金子般的爱呀!

(四)体会小姑娘的爱心

1、水罐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请你读读第四次变化的过程。

2、小姑娘接过妈妈手里的水罐,她再也忍不住了,就在她想凑上水罐喝水时,突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过路人,要讨水喝。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读出课文中相关的内容。

出示: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

3、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姑娘是多么无私,她的心灵是多么美好,她有着钻石般闪亮的爱心。这时突然从水罐里面跳出了——接着从里面——(引读)

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

5、出示北斗七星,播放音乐

同学们,看着这闪亮的北斗七星,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七颗钻石送给小姑娘,而让它们挂在高高的天空呢?

6、课文开头是一片荒芜的旱灾景象,试想,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说给自己听,然后再写下来。

7、交流所写内容。

三、总结升华

1、小姑娘的爱心感动了上天,更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心怀这颗爱心一起来重温这个美丽而感人的童话故事吧!学生感情朗读。

2、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多么像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她像钻石一样闪亮,像钻石一样珍贵,照亮了我们每个人的心扉。让我们像文中的这位小姑娘一样,从小拥有一颗孝心,一颗善心,一颗爱心,愿这颗颗爱心永远像钻石那样闪亮,像星星那样璀璨!

《七颗钻石》的教学反思

一、教材说明:

这篇精读课文是根据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改写的。课文描述的是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植物、人和动物都干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过程中发生的神奇故事。小姑娘的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清澈的水流,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了大熊星座。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美好的追求:无私的博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二、成功之处:

1、充分利用“学生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这篇童话与“大熊星座”有关,我首先提前广泛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收集有星星或星座的故事和资料等,学生积极参与,从各种渠道收集到资料。学生的经验是一种资源,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我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上课时来了个资料共享。这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并最终内化为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实质上是要丰富发展学生的经验。

在上课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对星星或自己星座故事的兴趣,导入时说:“你知道有关一些星星的秘密或者故事吗?”学生积极举手,跃跃欲试,赢得个开门红!接着我(出示大熊星座的投影片)说:在那正北方,有排列成斗形的七颗星,闪闪发光,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七星。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这七颗晶亮的,玲珑剔透的星星是怎样来的`吗?这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有挑战性,让许多同学能成功,这是开发学生的兴趣“资源”,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学生乐有所获,老师便要善于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问题设计少而精

问题琐碎,繁复、肤浅是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备课时,我的方向很明确,就是首先找到教学的重点,然后以重点为目标去寻求解决重点的捷径。这条捷径就应该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者是有思考价值的关键问题,宜少不宜多,以精不宜粗。

在研读教材、教参以及相关资料后,我把目光锁定在“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个教学重点上。要解决这个重点我可以怎么做呢?经阅读发现,水罐的变化贯穿了全文,是课文的一条明线,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文本,要解决“课文出现了哪些神奇的景象?”——也就是水罐发生过哪些变化,是不难的。这问题虽浅,但它有效地引领学生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走进课文的整体阅读中去。接下来,要体会水罐的变化是爱心的力量使然,却是有点困难的,因为文章通篇没有提到“爱心”二字。但恰恰是因为课文没有提到,给我们制造了层层剥笋,逐渐深入的探索空间,于是就有了让学生再次回到文中去阅读,寻求“这些神奇的景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的第二个问题了。在“当时情景”与“变化的景象”都在学生的阅读探究一一获得后,一条清晰、分明的线索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再往下的学习,学生便集中精力去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有思考价值的深入体会和感受了。学生在老师设计的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中,从“为生病的母亲找水——赶紧回家——分给小狗——让给女儿——递给路人”中体会到小姑娘孝顺母亲——怜爱小动物——(母亲)关爱女儿——(小姑娘)情系路人,最终发现支撑母女俩这一切行为的根源就是“爱心”,至此,主题的揭示水到渠成,花时少,收效大,学生对文章表达的情感感受深刻,这在后来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明。

三、不足之处: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时间分配有点不合理,造成前松后紧的课堂节奏。

2、读书指导上有点不到位,过渡型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我会用汲取本节课总结的经验和教训,用于以后的课改之路上。

三年级下册《七颗钻石》教学反思 篇4

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心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现在,我将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的在本课设计中所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陶醉

教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提供图片资料,建立起与课文的联系,以引导学生的注意与兴趣,诱发积极情感。于是上课伊始,我利用课件展示课文第一段文字,然后有感情的朗诵课文的第一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认识到水就是生存的希望,有了水认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了水,等待人和万物就只有死亡。使学生身临其境,诱发学生的情感。

二、自主识字,轻松识记

新课标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于是,我努力将这一理念体现在识字教学中。我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进行识字教学。先通过学生自主识字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的能力,再鼓励他们同桌合作识字,并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识字过程体现循序渐进,先认读带拼音的,再读去拼音的生词,加强巩固。让学生在轻松、宽松的氛围中自主识字,体会了主动探究、合作探究的快乐。学生体验了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识字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真正“读者”的地位,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我努力将以上思想运用教学实践中。

1、读书指导具有层次性。教学中我利用自读,读通难读的长句子,感情朗读来推进教学。而且每次读的要求不一样,层次也不一样。

2、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感情朗读,教于读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我让学生再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画出学生最感动的语句,并思考是什么让你一次又一次的感动。然后让学生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的时候,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并让学生在各种读的方式下,总结出如何将课文读得又感情,如何去体会课文所蕴涵得情感。让学生在感情朗读的同时习得读书得方法。

这一节课结束了,可是留给我得是深深的反思。现在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做的不完善,今后应该改正:

1、教师指导过于急躁,留给学生的时间还不够充分。

三年级七颗钻石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根据新课改理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2、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同学们,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导入感受神话的美丽。导入课题:今天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调。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检查词语认读,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学贵有疑,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此时鼓励学生质疑,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4、品读重点,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读全文,寻找爱的足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反复读一读四个句子,从哪些词语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给了谁?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③从母亲身上你又见到了什么?

④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学习的性质要求我们既要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有要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设计从课文整体入手,品析文本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向学生提出疑问:

(1)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

(2)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

四、说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爱心——奇迹

《七颗钻石》课堂实录 篇6

师: 同学们, 看着这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你想起了哪些童话?

(生答)

师:看来同学们阅读了很多童话,喜欢童话吗? 为什么?

生:故事情节生动有趣。

师:能给我们带来快乐。

生:可以回忆我们的童年。

师:童话是一种记忆。

生:童话的结局很美好。

师:童话不只是故事,更是一种美丽。

师:老师也喜欢,因为在我女儿小时候,她睡觉之前,总要缠着我给她讲故事。于是,我就打开书, 开头总是这样说:“在很久、很久以前……” (生齐说)

师:今天这节课,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带来了一段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课件)。大家觉这段文字讲给谁听,更好呢?

生:(儿童)

师: 下面就请小组内一个代表用讲给儿童听的口吻读读这段话, 看看能否读出童话的味道。

(生读)

师:她的朗读仿佛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景象,同学们,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生:凄凉、悲伤的景象。

师:老师想提醒一下,“悲伤”这个词是形容人的心情的。可以这样说,凄凉的景象,内心感到很悲伤。

生:土地开裂,一片荒凉,了无生机。

师:从哪几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干涸、干枯、焦渴

师:这样的景象,你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沉重、悲痛。

生:感觉没有希望了。

师: 所以我们在朗读时就要读出灾难来临时的沉重、悲痛之情。

师:大家想想,在这样的场景之下,最需要的是什么啊?

生:(齐说)水

师:是啊,水成了生命之源。

师:接下去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用一两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生:小姑娘非常有爱心,很善良,能够舍己为人。

师:小姑娘做了哪些事呢?

生:小姑娘给生病的妈妈找水。

师:这是对母亲的爱。

生:小姑娘把水给小狗喝。

师:这是对动物的爱。

生:小姑娘给过路人水喝。

师:这是对他人的爱。

师: 你从哪些细微之处体会到小姑娘的爱心的?

生:“小姑娘喜出望外……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这句话中“赶紧”一词写出了小姑娘担心家里生病的妈妈,她内心非常着急。

师: 能把这种内心的着急融入到你朗读中吗?

(生读)

生:我有补充,如果发生了大旱灾,我得到水之后,肯定是边喝边走,可是小姑娘却是想着自己的妈妈,抱着水赶紧跑回家去。

师:将自己和小姑娘做了对比,更看出小姑娘的孝心。

生:第二节的第一句“一天夜里……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小姑娘独自一人在夜里为她生病母亲找水,可看出小姑娘的勇敢,因为她非常爱母亲。

生:“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这句话中“再也忍不住”可以看出小姑娘太想喝水了, 但为了妈妈她没有喝水。可是看到了过路人的焦渴,她又把水给了过路人,她很有同情心。

生:从“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自己也想喝,她如果不喝,可能会渴死,但她看到过路人,她毫不犹豫地把水给了过路人, 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舍己为人的小姑娘。

师:有人说,最大的爱是爱别人。

生:第三小节中,小狗绊倒了小姑娘,小姑娘不仅没有责怪小狗,而且把水给小狗喝,说明小姑娘太有同情心了。

师:因为在小姑娘眼里,小狗也是一条生命啊。

师:列夫·托尔斯泰用他丰富奇丽的想象带给我们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法国诗人儒贝尔说:想象是灵魂的眼睛。同学们,我们能不能加入自己想象, 用小姑娘的口吻讲出这个童话故事呢?

师:假如你是小姑娘,你准备怎样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呢,要注意什么?

生:要生动有趣。

生:变换人称。

师:对,用第一人称。

生:多些情节想象。

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讲童话故事的提示。

角色转换细腻的心理描写

环境渲染情节的适当补充

口头语言注意营造童话氛围

(小组活动,生准备)

师:下面就请小组内选择一个情节,充分想象,以小姑娘的口吻讲讲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

生: 我们组选择的是“小姑娘给过路人水喝”的画面。这时,我真是再也忍不住了,那泛着银色光芒的水仿佛诱惑着我, 我捧起水罐正准备使劲地喝一口的时候, 突然门前走来一个过路人,他倚在我家的门槛上,面容憔悴,哀求道(另一生扮演路人 ):小姑娘 ,给点水喝吧 ,我快要死了。我望着他憔悴的样子,心想:这个路人太可怜了,我还是把水给他吧。就在我把水罐递给路人的时候, 水罐里突然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

师:虽是男孩子,同样和小姑娘一样富有爱心。

生:我选第一个画面“小姑娘给母亲找水”。依稀记得,那天夜里,母亲焦渴地躺在床上,嘴唇都干裂了,我望着母亲,心疼。我咬了咬牙,捧起水罐就走出家门,我走过村庄,走过山谷,可是哪里也找不到水,我努力地拖着沉重的双腿,期待不远的地方有希望存在, 可是我再也没有力气往前走了, 我累得倒地而坐, 可不知怎么的,眼皮打起了架,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师:这是一个勇敢的小姑娘,夜里,独自一人出去找水,因为有一种信念支撑着她,那就是她对她母亲的爱。

生:我们组选择的是“小姑娘给小狗水喝”的情节。我欢天喜地抱着一罐水匆匆忙忙回家了,我没有注意到脚下有一条小狗,一下子绊倒在它身上,水罐也掉在了地上。小狗痛得“哀哀”地尖叫起来,它奄奄一息地倒在地上,伸长干燥的舌头, 耷拉着耳朵。当它看到我手里的水罐时,浑浊的眼睛立刻燃起了生命的亮光,它费尽最大的力气伸出爪子想要触碰那水罐, 哀求着看着我。我难过极了,把一点水倒在掌心里,小狗迫不及待地伸出舌头舔得一干二净。当我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师:想象力如此丰富,让我也感受到了你心底的善良。

生:老师,我们想走下位置到讲台上去讲。

师:好,就请这位小姑娘和她的同伴上来。

生1:我们两个人讲的是“涌出巨大水流后……”的画面。水罐里突然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这清洌的泉水汩汩流动,带着一股强大的力量,向前奔走……它流经了小屋,流过了村庄,流向了那饥渴难耐的大地。大地上无数张开的大嘴痛快地畅饮这琼浆玉液, 它们吸足了甘泉,片片叶子都伸展开来,“啪啪啪”在风中热烈鼓掌,迎风而歌……(带动作)

生2:饥渴的人们纷纷跑出家门,他们围着我的水罐尽情畅饮,纵情高歌。人们用这甘甜的清泉亲吻每一寸饥渴的皮肤, 让这清泉漫上几欲枯萎的身体, 而他们干涸的躯体也在这泉水中,一点点复苏,一点点醒来,一点点飞扬……他们在泉水边尽情地舞蹈,欢庆着旱灾的结束!

师:听着你讲的故事,老师仿佛也徜徉在这美好的境界中,感受到了这份喜悦,这份美好。

师:想象让童话如此美丽和神奇,小姑娘的这份爱让水罐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同学们到课本上去找一找,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罐子里竟装满了清亮新鲜的水。

生: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满满的。

生: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师:质地发生了变化。

生: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生: 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 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师:水罐从木到银,再到金,到钻石,这一次次变化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越来越值钱了,越来越有价值了。

生:都是小姑娘爱心的神奇力量。

师:假如你是小姑娘,看到了这些变化,你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很惊讶。

师:仅仅是惊讶吗?

生:还有喜出望外。

生:十分神奇。

师:夸张的语言、神奇的变化,这是童话非常重要的特点,那下面请同学们组内合作,选择一种朗读方式,读一读,读出这种神奇、惊喜的味道。

(生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加入)

师:果真是神奇无比啊,由此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爱的强大力量。那么,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大师列夫·托尔斯泰是这样结尾的,我们一起来朗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你了解大熊星座吗?

生:北斗七星。在古代航海的时候,北斗星是指引航向的。

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师:你真正了解列夫·托尔斯泰吗?

(生摇头)

师:(投影)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伟大作家、思想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托尔·斯泰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教育问题,1871—1872年期间亲自撰写了《启蒙读本》,共373篇。《七颗钻石》就是其中一篇,这些作品有一个核心的主题———博爱、怜悯的情怀。

师:托尔斯泰创作《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时,43岁左右的大文豪写一个小童话故事 ,是很有深意的, 你知道作者最后为什么让水罐变成北斗星,而不变成其他什么呢?

生: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这样一份爱,有这样的一种悲悯的情怀。

生: 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在人们需要的时候,普照人间。

生: 更希望在我们迷途的时候为我们指明方向!

师:让我们带着作者的这份美好愿望,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七颗钻石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互动的学习活动中正确认读本课中8个生字,书写15个生字。正确理解“焦渴、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忍不住、涌出”等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主探究、师生共学、交流讨论、发散想象等方法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懂得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他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童话世界——《七颗钻石》,一起读课题。

2、出示“钻石”图,你觉得钻石怎么样?多么美丽的钻石啊,再来美美地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再去读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难以读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咽、唾沫、凑上、一瞬间、绊倒、匆匆忙忙、竟(1)自由读;

(2)指名读,相机正音;(3)齐读。

3、把刚才多读了几遍的句子展示一下。指名展示,全班练读。

4、理清故事脉络。

三、走进故事背景,感受水的重要

1、这则童话故事有一个这么美的题目——七颗钻石,然而故事的开始并不美妙,让我们走进时光隧道,来到遥远的以前。

2、师朗读句子: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3、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哪儿让你联想到的? ① 学生自由说。

② 真会读书,能抓住关键词语来展开想象。③ 朗读这段话。l 找出两个近义词(板书,读一读)

到文中去看看,这两个词语的位置能换吗?为什么? ④ 假如此时此刻你就是故事中的人或动物,你最需要什么? 这时候水意味着什么?

四:深入研读,探寻神奇变化的原因

1、故事里有没有出现这意味着生命的水?读读2到4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

2、找到了吗?谁来读。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水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出现了怎样的水啊?想象一下,这清澈新鲜的水是什么样的?想象这样的水再来读读这个词。

(3)为什么在那么严重的旱灾下,罐子里竟会出现清澈新鲜的水,最后还涌出巨大的水流呢?让我们到故事里找找答案。

3、先来看第一次出现水的情景。

(1)谁来读读。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水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2)根据回答出示: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能抓住某个词或某句话来说说吗? 到处找水:

l小姑娘会去哪些地方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谁来想象一下? 师说,学生口头填空: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但是。

小姑娘找了那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水,为什么不回家?

“一天夜里”(夜晚的黑暗没有阻挡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的脚步),“夜里”让你想到什么?你夜里敢一个人出去吗?

小姑娘跟你们差不多大啊,她在夜里出去找水,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假如让你用一个字或两个字来概括你找到的答案,你会用哪个?(根据回答板书)(3)当小姑娘醒来看到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她心情怎样?(开心、意外、高兴、喜出望外、很矛盾)指名说,读。

相机引导体会“竟”字的妙处。(“竟”字去掉好吗?为什么?(出乎意料)再读一读,读出意外的感觉)

4、那么涌出巨大水流原因是什么呢?(1)课件出示句子: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2)我们先来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长句子读通顺)(3)说说原因?

(4)课件出示语段: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想,你有什么疑问吗? 什么是过路人?

小姑娘渴吗?从哪看出来? 朗读。

既然小姑娘那么渴,她可以不把水给过路人啊,她递给过路人的仅仅是水罐吗?读读这句话。(齐读)

②想象写话,小姑娘在想些什么? 自由练笔。

交流:把你的想象填到句子里读读吧。课件出示: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了,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想:()。于是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交流。

(5)是什么使神奇的变化再次发生?

齐读——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5、是小姑娘的爱心使空水罐变得满满的,还从中涌出了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的爱心就如钻石般闪亮,钻石般珍贵。故事里因爱心发生的奇迹还有很多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好吗?

七颗钻石

板书:

干涸、干枯

爱心

七颗钻石教案 篇8

一、整体回顾 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回答之后,老师相机板书:找水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旱灾的严重 1.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

小姑娘为什么要去找水呢?(预设:当时地球上发生了一场大旱灾。)板书:旱灾

2.哪个自然段描写大旱灾的情景?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1)指名读课文,理解“旱”字。

什么是大旱灾呢?点课件——我们看这个“旱”字。(图文变化)你们发现了什么?

强调: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到处找不到一滴水,这种情况就是“旱”。

(2)再读读后面的句子,从那些语句中你感受到这场旱灾的严重。(3)随机课件反红词语。(干涸 干枯 焦渴)(4)指导理解词语

“干涸”是什么意思?(随机出示图片)渴到什么程度才叫“焦渴”呢?(出示图片)3.指导朗读,感受旱灾的严重。

(1)把这些理解用朗读表达出来,边读边想象大旱灾的情景。自由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评价:他的朗读,是不是让你感受到旱灾的严重呢?)

三、学习找水的过程,理解水罐变化的原因

教师过渡语:就是在这样的大旱灾中,小姑娘去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在这个过程中水罐前后发生了几次变化?

(一)自主阅读,感受变化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水罐变化的语句吧。2.学生读句子,教师板书: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钻石 3.课件出示四次变化的句子: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②当小姑娘在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③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④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器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4.指四名学生再读四句话,你有问题要问吗?

(二)深入阅读,探究原因 1.自读自悟:

那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能让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变化呢?再读这个两个自然段,用括号圈出变化前的句子。想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可以试着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想法。2.交流引导

(1)理解第一次变化

① 谁找到了空水罐变成满水罐的原因了呢?

指名读,课件出示:小姑娘哪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你找的可真准确。

②随机练笔:我们想象一下小姑娘可能去哪找水呢?(先找两个学生说说),然后课件出示:

她去_____________可惜没有找到,又去____________还是没有找到。③引导体会原因:

师:小姑娘自己渴不渴?(渴)追问:你怎么知道的?(旱灾)(你能够结合上文,联系故事的背景,真棒!)

师:她累不累?(累)你怎么知道的?(昏倒在路旁了)师:她这么渴,这么累,为什么还要去找水?

教师:读到这里,你们知道水罐为什么会自己装满水了吗? 小结:课件出示:因为 ____________,所以空水罐装满了水。(找3个孩子说)

④指导朗读,体会句与句关系

再看这段话,找一个同学读原因,一个同学读结果,我们边听边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女生读原因,男生读结果,再来感受句与句的关系。

小结:联系上文,我体会到水罐第一次变化的原因。再看水罐的第二次变化。

(2)理解第二次变化

① 谁找到了满水罐变成银水罐的原因了呢?

指名读,课件出示: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添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②引导体会原因:

师:小姑娘渴不渴?此时的小狗渴不渴?(渴)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大旱灾)

师:是啊,当地球遭受到如此大的旱灾之后,焦渴的小姑娘依然用手里的水去拯救小狗时,你们能感受到小姑娘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么?(善良,有爱心)那你们知道满水罐变成银水罐的原因了么? 小结:课件出示:因为 ____________,所以满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③指导朗读,体会句与句关系

男生读原因,女生读结果。

小结:体会水罐变化的原因不仅可以通过联系上句话,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一段的内容体会到水罐第二次变化的原因。那么我们再来看看水罐的第三次变化。(3)理解第三次变化

① 这次银水罐变成金水罐的原因是什么呢?

指名读:课件出示:她又把水罐递给了小姑娘。②引导体会原因:

师:母亲渴不渴?她为何又要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呢?

那母亲传递给小姑娘的就仅仅是一罐水么?此时的水罐意味着什么?(生命)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大旱灾)

此时此刻面对生与死时,母亲把生命留给了孩子,这是母爱,这是伟大的母爱,这是无私的母爱啊!那你们知道银水罐变成金水罐的原因了么?

小结:课件出示:因为 ____________,所以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③指导朗读,体会句与句关系

同桌相互读原因结果,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老师读原因,学生读结果,再来体会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小结:体会水罐变化的原因我们还要学会联系当时的环境啊。(4)理解最后一次变化

① 你发现了金水罐是如何变成七颗钻石的么?

指名读:课件出示: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②引导体会原因:

师:在这段话中你能找出哪些是描写小姑娘的句子么?

师:为什么再也忍不住?(非常渴,渴到极点)那就在这极渴难忍的时候走进一位过路人,我们想象一下这个人可能是谁?

小结:也就是说无论此刻是谁来到她家,她都会把手中的水给他去喝。此时的小姑娘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爱呢?

课件出示:因为 ____________,所以金水罐变成了七颗钻石。小结:体会水罐变化的原因我们还要学会合理的想象啊。

③指导朗读,体会句与句关系

左右两边相互读原因结果

(三)齐读文本,感情升华

师:没错这就是博爱才能让水罐由金变钻,这也正是列夫 托尔斯泰所要传递的人间钻石般耀眼的大爱,于是 课件出示:

生: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师:这七颗钻石腾空而起,变成了7颗闪烁的星星,他象征的闪烁在人家的永恒之爱。于是

生: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三、整体回顾

这篇童话,我们一起学习了水罐变化的原因?我们是用什么好方法发现这些原因的呢?谈谈你的收获吧。

生:联系上文、联系上一句话或是上一段、联系环境、适当想象

四、作业

三年级七颗钻石教案 篇9

一、静心涵泳, 语悟其神

纵观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备课, 几乎都是这样的流程:匆匆看一下文章, 网上搜罗教案和课件, 然后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成为自己的教案, 立马忙着做课件, 成形教学。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实要上好阅读课, 细读文本是基础。文本细读的起点必然是文章的语言。 触摸文本, 咀嚼语言, 悉心体味, 发掘内蕴, 是细读文本的必要过程。

如在分析文中第一小节:“很久很久以前, 在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 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 许多人及动物都焦渴而死。无疑因为缺水, 动物植物甚至人几乎都面临死亡。”这里笔者提醒学生关注一处细节:河流和水井是并列的, 但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找出草木丛林、许多人及动物的关系, 强调旱灾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 给学生以人文感悟。

二、宏观细节, 尊路识真

这是一个神奇的故事, 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仅仅解读为“爱”的话就会令阅读者产生重复选材的困惑。事实上仔细分析水罐的几次变化, 可以发现木罐变为银罐作者肯定的是救助弱小的善良;银罐变为金罐赞颂超越生命的无私;金罐中跳出钻石讴歌奉献大爱的纯洁。这几次的变化实际上存在着作者对不同程度的“爱”的解读。绝大部分的文章, 思想和倾向大多渗透和体现在文章的整体中, 即通常所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想象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 所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应当在整体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细读文本, 从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的联系中揭示含义, 把知识语言、文字语言变成心灵语言、智力语言, 语文教学方能有意识地、有方向地、有技巧地以“艺术训练”来代替“重复劳作”。高屋建瓴式的宏观认知建立在细节化的有意识咀嚼中, 两者有机结合方能找准文章的本真。

三、知人论世, 方显风流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针对托尔斯泰的写作意图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一:因为爱, 水罐里流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这水流势必流向每一寸土地, 想象世界会有怎样的变化呢?请小组写下来展示, 看哪组写得好。活动二:童话正是用夸张的情节和大胆的想象, 寄予了人们美好的愿望。所以那七颗钻石, 最后升到了天上, 变成了大熊星座。这完全符合童话的特征。但教师有个疑问, 既然有了水, 为什么还要设计这样一个结尾呢?多余了吧?

实际上托尔斯泰是一个主张道德自我修养的作家, 因而在他的作品中会透露出对人性美的颂扬。在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中, 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 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所以用流向每寸土地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来喻指爱的广博。爱心又是永恒的, 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 又像大熊星座有指引方向的指示作用, 普照人间。

《七颗钻石》的创作正是托尔斯泰力求以“优美、简洁和质朴, 主要是明白易懂”的创作, 来表达他对道德自我修养的推崇的实证。文章不用“一罐水”而用“七颗钻石”做标题, 用“钻石”和“星星”这些美好事物来象征纯洁的心灵, 告诉人们爱可以永恒地指引方向, 进而影响深远。

鲁迅先生说:“解读作品要顾及作者全人和作品的写作背景。”知人论世是精细化阅读的必要环节。

四、跳出文本, 头脑风暴

“爱”的内涵何等丰富, 在讲解了本文的写作缘由, 引出爱的主题是永恒的, 爱的内涵是博大的之后, 提问学生:“你如果是作者, 会向人们呼唤一种什么爱呢?”我们预设了很多答案, 如“承担”“包容”“理解”等。事实证明, 经历了前面的分析, 学生对于每一个“爱”都理解得很深刻, 整堂课下来, 学生真正地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体会了爱, 得到了道德修养的自我提升, 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蝶变。这就是语文人文价值的最佳体现吧。这样的活动来自对文本的细致解读, 同时又高于一般的高度, 刷新了学生阅读的高度。

上一篇:孝敬父母的主要事迹下一篇:玻璃家族的聚会.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