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精选8篇)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1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品牌要靠文化来宣传,企业信誉要靠文化来传播,企业的形像要靠文化来塑造。
关键词:企业文化;发展;凝聚力;改革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题,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了详细的阐述,强调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不仅为全社会今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的文化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品牌要靠文化来宣传,企业信誉要靠文化来传播,企业的形像要靠文化来塑造。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呢?笔者认为在当今时代,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增强企业凝聚力上下功夫
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人,以人为本是企业的最终落脚点。在企业的所有资源中,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不具备高素质、高品质的人才就不会产生高质量、高效益的企业。优秀的企业文化最终都会通过企业中的人表现出来,因此,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的自觉性和创造性、是否体现了人的价值已成为衡量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企业不仅要打品牌,更要出人才,要通过实施人才战略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企业要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和读书学习活动、大讨论活动等,以此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强大家的团队精神,激活人为核心的人本文化氛围,培育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为他们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二、推进企业文化发展建设,企业决策层必须负起责任
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决策者是企业的核心,所以企业的决策者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建设者。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的模范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号令,对员工起着示范作用,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领导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很难推进。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强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断增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企业领导在企业组织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中,应主动协调提供场所、提供人、财、物等全方位的服务,切实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坚强后盾。
三、加大企业党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推进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保障 企业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只有以积极的形态,与企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加强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企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必须依靠党组织,所以企业在发展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建立企业党组织。在组织健全的基础上,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利用上党课、参观学习等形式,加强党员教育,组织党员学习有关方针政策、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政策和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武装企业党员,使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体员工做到对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内化于心,对企业的行为取向和行为规范思想认可、行为自觉。还有针对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耐心地对员工进行改革发展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心理疏导,使员工体会到改革给自己带来和利益。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工作,使员工对企业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大力支持。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2
一、寻求全员参与的途径, 建立认同感
在现实工作中, 当提到企业文化建设时, 有些员工往往认为那是高层的事, 领导的事, 是面子活, 把企业文化局限于高层文化、形象文化, 这是片面的。如果员工不能认同企业的文化, 企业就会形成内耗, 虽然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有力量, 但由于方向不一致, 所以导致企业的合力很小。从长远来看, 没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 企业也就无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上, 是无法立于不败之地的。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企业文化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 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才能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只有得到大家参与和认同的企业文化, 才是有价值的企业文化, 只有得人心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建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方面, 可以采取下面的系列措施。首先, 在每年新人入职教育时, 专门安排1-2天课程对新员工进行公司发展历史、荣誉、愿景及价值观等培训, 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说明, 更多的是通过公司优秀员工的真实案例让新员工感受企业文化, 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司倡导的行为。其次, 公司内每年组织团队建设活动, 如拓展训练、户外穿越等活动, 让员工和管理层同时参与到活动中, 通过团队建设活动中的游戏, 更深入地理解企业文化的方方面面, 了解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自己怎样做才能把企业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再其次, 企业内部每年开展强化教育活动, 如组织到典型企业文化展览教育基地参观, 回顾英雄人物事迹, 开展先进个人与集体评选, 弘扬奉献精神等。最后, 及时奖励正向行为。及时通过挖掘感动公司年度人物、特殊贡献个人等活动, 使每个成员做出的贡献都会及时得到同事及领导的赞赏和激励。
二、让员工凝聚在共同的愿景目标下
共同愿景应该具备以下特征:能够鼓励成员,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愿意为达到目标而奋斗。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全体员工就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这个事业目标即是对企业员工的一种利益吸引, 也是对大家行为方向的一种界定。围绕着共同目标, 培养企业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体系, 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 也是企业文化的内涵。
围绕公司远景, 在新员工入职的第一天, 由公司领导带领新员工学习公司当前的形势与发展前景, 进行职业生涯辅导, 树立大家“为达成公司愿景而努力”的信心。在入职以后的工作中再以各种方式, 包括认可符合公司价值观的行为, 建立促进公司价值观的制度和标准等将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渗透到员工中去, 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在工作中还要不断强化公司价值观, 关爱员工, 处处维护员工的利益, 从而激发大家为企业愿景工作的积极性。
三、要在文化建设中造就企业典型和榜样
当企业提出自己的某一理念或价值值观观时时, , 个个人人理理念念与与价价值值观观与与企企业业比比较接近的人能够直接认同并接受下来, 并用这种理念做指导, 做出具体行动。这部分人可能是少数。但是, 恰恰这少数人就是企业的骨干, 企业应该把这部分骨干的行为树立为典型, 充分利用其示范效应, 能使理念形象化。这时, 原先没有认同理念的员工, 一部分会直接模仿典型行为, 产生企业需要的行为, 还可能有一部分员工, 从典型人物的行为中理解和认同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 从而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当然, 这种典型可以是正面的, 也可以是反面的, 通过典型的宣传, 会使更多的员工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
通过评选季度、年度优秀员工等方式在企业内部树立榜样, 如劳模标兵、党员标兵、典型人物、技术能手、技能专家等。在网页开辟专栏, 将优秀员工的事迹随时与所有员工进行分享。同时, 每年度特别举办优秀员工颁奖典礼, 邀请员工家属参加颁奖仪式, 宣讲优秀员工的事迹。使优秀员工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得到丰收。还将优秀员工案例拍摄成短片巡回播放、制作成折叠画册、台历发放到一线, 一方面持续加强优秀员工的荣誉感, 另一方面让公司内所有员工能够随时看到公司鼓励的行为, 以激励自己不断追求更卓越的工作表现。或者将各岗位工作中的优秀案例、错误案例以漫画的形式和幽默短剧的形式表现出来, 灌制成光盘, 发给所有员工进行参考, 使大家随时随地可以提醒自己应该怎样做, 不应该怎样做, 塑造员工良好习惯。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要身体力行, 带头做好示范作用
领导示范就是企业领导要言传身教, 身体力行。首先, 要让员工知道, 领导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提出者, 更是企业文化的杰出体现者。领导示范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强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建设中, 一是领导要能结合企业实际, 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目标, 同时依据目标要求制定年度计划, 突出重点;二是领导自己要相信企业文化的作用, 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信念, 从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做起, 追求、推崇、传播和捍卫, 以影响并带动企业文化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意识中生根发芽, 茁壮成长。
五、建立规范性和创新性的企业管理制度
即便有了典型人物与事件, 也还会有部分人不接受企业理念与价值观, 这时, 就需要制度的强制。以企业理念与价值观为导向, 制定管理制度。对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肯定或奖励, 对不符合企业理念与价值观的行为进行否定或惩罚, 在制度的强制下, 一部分员工虽然理念上并不认同, 但是由于期望奖励或害怕惩罚, 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 还是“趋利避害”, 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还有一部分员工从制度的强制中, 理解并认同了企业理念与价值观, 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为使企业文化能跟上时代要求, 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企业发展, 企业制度需要创新, 以形成既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又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和创新性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是严格杜绝的, 一旦发生将会给予哪些惩罚, 由于所涉及的惩罚包括物质上的惩罚, 也包括对于员工声誉上的惩罚, 而声誉上的惩罚将严重影响员工未来的个人发展。因此, 一部分员工虽然理念上并不认同, 但是由于害怕惩罚, 出于对自我利益的考虑, 还是“趋利避害”, 做出企业需要的行为。
六、企业文化建设要和每个员工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
以前, 由于国企的环境缺乏竞争、非目标导向, 使企业的经营、文化、发展和员工之间没有利益的关联。很多人的工作范围仅仅限于领导布置的任务, 企业今后如何发展、发展思路是什么, 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工作缺乏激情、热情、动力、创新意识, 导致企业发展活力不足, 效益不高。因此, 市场经济下企业文化建设要紧紧和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目标紧密结合, 明确每一位员工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的, 激发员工的潜力, 提高员工的全面素质,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智慧、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员工全面发展, 进而达到公司的持续发展。
企业价值观念不能停留在空虚的宣传或说教上, 而要通过扎实的企业管理手段来推广和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在建立公司愿景、使命和价值观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在每年的员工年度工作计划中, 要求每个员工在公司企业价值观念中挑一两个准则或习惯作为自己下一年度增进和提高自己的努力方向、给自己定出在这些企业价值观念上如何做得更好的要求。并在年终的业绩评估中, 要求每个员工对自己在过去一年里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成长和努力做总结, 然后再挑一两个不同的企业价值作为下一年的努力方向。有了这样的管理手段的执行, 企业价值理念在员工的头脑里就不再是空洞的说教, 而是可以对照的具体行为准则、可以追求增进和改善自己的目标。久而久之, 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越来越匹配, 同时员工的个人目标也越来越有助于整个公司目标的达成。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3
一、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生态文明理念的树立和落实,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发展弊端深刻反思的结果。开创我国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既是破解我国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任务,也必将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从国内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必须为之提供能源安全保障和资源支撑,必须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人民群众。同时,我国已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客观上要求必须推动绿色转型、建设生态文明。从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和要求看,绿色发展已成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能实现绿色发展,国家整体发展进程必将受到影响,也将影响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只有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有效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面临的资源环境硬约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生态根基。
从国际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必然要求。传统工业模式带来的严重资源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经过20多年,这一理念已形成广泛的全球共识,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正为此不断努力。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挑战中,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绿色创新浪潮正在兴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全球战略的高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占领世界绿色发展制高点,同时树立我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二、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
在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并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总体部署。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理念,对推动绿色发展作了全面部署,这些都为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路径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深刻领会中央的决策部署,就必须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并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体制机制等紧密相联,不仅仅是“种草种树”、“末端治理”,而是一场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变革。推进绿色发展,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绿色化作为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取向,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将直观上的绿水青山和内涵上的绿色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将绿色化的动态过程与最终享受的静态绿色成果有机统一起来,在思维理念、价值导向、空间布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大幅提高绿色化程度。
树牢绿色思想。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态文明内涵,树立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谋划绿色布局。构建起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和产业布局,合理布局和科学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建设绿色城市、绿色乡村。
推进绿色生产。优化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引导绿色设计、生产绿色产品、发展绿色产业,把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深度有机融合,实现生产方式绿色化的深刻变革。
推行绿色生活。加快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倡绿色消费,力戒奢侈浪费、过度消费,促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开启大众的、广泛的、持续的绿色生活。
确立绿色导向。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评价考核体系,大幅提升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考核权重,严格考核问责,发挥“指挥棒”作用。
实现绿色共享。坚持生态文明共建共享,使人民群众在“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度自觉中共同致力于蓝天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使绿色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
三、切实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
“十三五”时期,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将绿色发展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强化主体功能定位,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抓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从源头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利用。因此,必须通过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国土開发格局,使不同主体功能区自觉按照各自的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发展。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发展方向和重点,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大力推进绿色城镇化,划定城镇开发边界,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山水林田路综合整治。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
推动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给我国绿色发展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们必须将科技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加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开展生态文明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一方面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低碳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产业,以推广绿色产品拉动绿色消费需求,以增强工程技术能力拉动绿色投资增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
全面节约集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推动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五中全会提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增加资源供给只能依靠开发原生资源的认识,把节约资源能源、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作为增加资源供给的重要渠道,把节约资源作为保护生态环境的首要之策,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为此,我们要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建设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大幅度提高资源产出率。同时,做好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等工作,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落实全面节约要求,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
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五中全会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这是环保工作方向和战略的重大转变。“十一五”以来,我国对于环境保护管理主要采取污染物数量减排的方式,但成效与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直接感受不匹配。中央提出这一新的导向,就是要用可视化的环境质量指标,让老百姓更直观地感受环境改善的变化情况。为此,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并重。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加强水生态保护,开展蓝色海湾治理行动,整合设立一批国家公园。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通过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森林碳汇等手段,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加快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体制改革和制度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根据生态文明的系统性、完整性及其内在规律,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思路,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此,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着力解决自然资源所有者不到位、所有权边界模糊,以及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将各类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健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大幅提高重要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善经济政策,推行市场化机制,引导各类主体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督促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绿色政绩观,不能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再越雷池一步。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4
李程骅
当前,随着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世界城市体系逐渐形成,城市竞争力、经济控制力的提升与城市自身服务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互动的趋势。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城市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并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其在拓展和优化城市空间、提升城市能级、提高城市竞争力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构建城市服务经济体系和向“服务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引擎。
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城市转型升级的内在推动力
城市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在从一个生命周期进入到下一个发展周期时,就需要城市转型。城市转型不是一般意义上自然演化的线性延续,而是城市发展动力、模式、路径、形态等多方面的全面转型,有别于一般的结构微调。城市转型的基本内涵是城市的规模、地位、功能以及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发生质的改变。从具体内涵上来说,这种改变面临着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城市建设等全方位的调整与转型,既包括了经济方面的转型,也包括了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转型;既体现在制度方面,也体现在结构方面,城市转型的目的是重建符合城市化要求和城市自身发展规律要求的新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以保持城市经济的生命力。城市转型需要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其中,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主要的子系统,在城市转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化和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现代服务业已逐渐成为当今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和内容,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发达国家以及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大都市在转型过程中都经历了制造业比重下降,服务业增速加快且超过GDP增速,并在产业结构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引起城市功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如美国西海岸的新兴城市西雅图、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成功培育了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和文化教育产业,在转型中实现了新发展;香港自“二战”后几度转换经济结构,先后以加工制造业崛起、现代服务业繁荣为代表,推进产业结构梯次演进,发展成为洲
际级经济中心。因此,新型现代服务业可以成为城市现代化的载体和依托,其集聚和扩散效应的发挥将优化城市功能和结构。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化与服务业直接的相互作用将逐渐增强,城市化与经济服务化这两股力量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的对应性,完全可以形成阶段性的互动之势。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发展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如果说传统服务业对城市的发展是一种“辅助”作用,那么现代服务业则直接改变城市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城市的空间特性,如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全球城市化进程与服务业增长共同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世界上44个国家2006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以及相应的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将使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提高0.377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互补互动机制,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其引起的产业结构升级是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现代服务业有别于一般的传统服务业,其强大的集聚效应更有效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优化。
现代服务业全方位促进城市转型及可持续发展
现代服务业是在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得以快速发展的,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基础之上的。近年来,国内学者对大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研究,多数学者认为现代服务业对城市转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系统的促进作用。首先,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了城市能级。城市能级水平是一种内在综合素质及其地位与作用的表征,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水平、城市现代化水平、城市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影响与控制力水平等方面。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突出表现为以新理念、新业态和新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成为城市能级提升的重要动力
其次,现代服务业是城市外部效应的重要源泉。现代服务业内部产业的高度关联性、融合性,在城市空间中所形成的外部性就非常明显,比如对就业结构的改善,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对消费时尚的引导等。从这个角度来看,与传统工业产品相比,现代服务业的“服务产品”是非竞争性的、互利的,“外溢”效应就可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福利,使整个社会受益。尤其是现
代服务业的发展在扩大城市就业,改善城市资源、美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三,现代服务业优化了城市空间资源。新兴的现代服务业依托交通枢纽,将城市空间资源如商务楼宇、商业设施等有效合理集中,从而推动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具有产业集聚、空间集约、高效连通的特点,是实现城市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的有效动力。
第四,现代服务业创新驱动城市竞争方式的转变。与传统工业化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有助于有效缓解当前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同时,现代服务业拥有实现创新的两个决定性要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新增长理论认为一国或一个城市经济增长情况取决于其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水平。
因此,现代服务业是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深化细化、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背景下,基于新兴服务业成长壮大和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而形成的新型服务业体系。城市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基地或载体,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现代服务业通过作用,使城市在产业转移、空间集聚、资源配臵、要素转移、技术扩散、结构调整等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促进了城市转型。
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思考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发展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也处在快速发展转型之中,城市化发展进入加速期,社会发展进入攻坚期,体制改革进入突破期。在此背景下,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加快形成专业化、市场化的中国服务业,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我国的新一轮城市化进程,必须借助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系统推力,在都市圈与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内,在城乡一体化的新要求下,走出“精明增长”的新路径,让服务业的产业要素与城市的空间要素得到最佳配臵,则需要有创新型的思维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
第一,借鉴“城市发展阶段理论”,超前谋划城市转型。城
市转型是城市在面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时,自我调整经济活动的手段。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这个发展阶段,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和矛盾更为显著,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发展不平衡、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及国内体制、外部环境的新问题开始集中显露出来。在这个时候,如何利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预防中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衰退”,如何利用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并且依据城市发展的规律摆脱世界产业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被动影响,及早实现战略转型,推动城市不断发展。
第二,借鉴“城市差异化理论”,强化产业发展战略导向。我国有655个县级以上城市,其中4个直辖市,15个副省级城市、268个地级市、368个县级市。显然,由于不同城市本身的特殊性,其转型模式也是千姿百态。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发展阶段不同,其城市化水平、制造业发达程度、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特色都不尽相同,因此面临的城市转换方式和途径就大不相同。因此,面向“十二五”及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国内城市如何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空间的重组以及城市的转型战略进行有机结合,让先进生产要素在城市和区域空间内发挥“乘数效应”,促进服务业发展与城市转型升级的互动,成为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共同应对的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需要思考的是,国外在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市转型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但是中国由于其所处特殊的国际环境和发展阶段,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其他西方国家又存在不同。那么,对于发达国家城市转型的今天是否会成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如中国城市转型的明天?也就是说,现在有关发达国家城市成功的转型经验是否同样预示了中国城市今后转型的方向?这方面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推敲。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5
作者:刘晖单位: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企业管理部 通信地址:湖北武汉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运营改善部部邮政编码:430080联系电话:027-8648871
4李家雄单位:武钢股份公司炼铁总厂
论文摘要: 质量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沟通职工的思想,从而产生对企业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行为规范的“认同感”。在质量文化所形成的氛围中,职工为了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而产生自我激励的动因,为实现企业的质量改进目标而努力工作,同时质量文化是企业追求卓越不可或缺的动力,同时本文也阐述了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在开展质量文化中对质量文化的理解。
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是现代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高层次的质量经营策略和战略,更是企业开展内部整合,创造双赢的有效途径,所以必须把培育和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质量文化,作为深入贯彻国家《质量振兴纲要》的有利措施,以促进企业整体素质和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质量文化的含义
企业质量文化是指企业和社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自然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质量问题的意识、规范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思维方式以及风俗习惯。其核心内容即质量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
企业质量文化由四部分构成:
1、质量物质文化,它指的是产品和服务的外在表现,包括质量工作环境、产品加工技术、设备能力、资产的数量、质量与结构,科学与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状况等等。
2、质量行为文化,包括质量管理活动、宣传教育活动、员工人际关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从企业人员的结构看,包括领导干部的领导行为文化、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文化,质量队伍的专业行为文化。
3、质量制度文化,它是约束员工质量行为的规范文化。包括质量领导体制、质量组织机构、质量保证体
系、质量奖励与管理制度等。
4、质量精神文化,它是质量文化的核心文化。包括质量文化理念、质量价值观、质量道德观、质量行为准则。
二、质量文化的特点
质量文化是社会发展对质量的客观要求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和体现,它深深地打上了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经济状况的烙印,不同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与其相适应的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具有客观性。它根植于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并影响着企业成败兴衰。犹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风格与观念一样,每个企业只要留下了历史的足迹,都会形成自己的质量文化。
质量文化具有社会性。它是社会文化在企业的特殊形态,亦称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不同的社会制度具有不同的质量文化。同一社会形态中,因所有制不同,其质量文化的特征也有所差异。质量文化既是全体职工意志一致性、精神寄托、非纯理性的体现,也是大众的社会性的统一意志。它反映了企业行为满足社会需要,并得到社会承认的一种精神支柱。
质量文化具有继承性。它重视研究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范畴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而这一点在以往管理理论中并不被人所重视。质量文化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兼承本企业优秀文化传统,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质量文化将会被后继职工所接受,并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质量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属于亚文化的层次存在于一个国家一定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的环境之中,必然反映时代的风貌和体现时代的要求,并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水平的提高,人们认识事物的水平、道德水准、评价事物的标准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整个人类的价值观也将相应的改变。所以,企业的质量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内涵也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会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三、奔驰公司的质量文化的开展
戴姆勒—奔驰公司创建于1883年,是德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公司,公司生产160多个品种,3700多个型号。奔驰汽车虽然成名甚早,但在竞争十分激烈的世界市场上名牌的桂冠并不是靠辈分得来的,而是靠质量。正因为有卓越的质量做后盾,戴姆勒—奔驰公司对自己的产品十分有信心:“如果有人发现奔驰牌汽车发生故障被修理车拖走,我们将赠您1万美元。”这句话成了奔驰公司走向世界的金字招牌,奔驰获得如此的高质量,得益于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文化。
首先,重视人才的素质,严格质量意识。在保证质量方面,奔驰认为只有全体员工都重视质量,产品的质量才有保证。因此,公司很强调企业精神,强调工人参与,努力营造一种严格质量意识的企业理念。奔驰公司的决策者十分注意培训技工队伍,在国内就设有502个培训中心。在提高人员素质的同时,公司又通过福利待遇等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意识到,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效益的好坏,关系到每一个员工的切身利益。
其次,精工细作,一丝不苟,严肃工作制度。奔驰车有目前的声誉,得益于每个员工工作态度都极为严肃、认真,这是奔驰车获得成功的真正“秘诀”。奔驰公司对产品的每一个部件的制作都一丝不苟。在判断一辆汽车时,人们首先注意的是它的外观、性能,而很少注意它的座位,但即使在这个极少惹人注意的部位,奔驰公司也极为认真。座位的纺织面料用的羊毛是专门从新西兰进口的,粗细必须在23~25微米之间,纺织时,根据各种面料的要求不同,还要掺入从中国进口的真丝和从印度进口的羊绒。为了保持名牌,可以说是不惜工本。从制作座椅的这种认真精神可以推想到对主要机件的加工该是如何精细了。
再次,把好质量关,严格检查制度。凡是参观过奔驰公司的人都会得出一种印象,即使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在安装到车上前,也要先经过检查,每一个组装阶段都有检查,最后经专门技师检查签字,车辆才能开出生产线。许多笨重的劳动如焊接、安装发动机和挡风玻璃等都采用机器人,从而保证了质量的统一。除了对本身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奔驰汽车还严格要求采购员以消费者家庭成员的身份,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各个采购部的经理,要对其经营范围的商品品种、规格和质量全部负责。
为了进一步把好质量关,奔驰公司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拉丁美洲、亚洲等地,专门设有质量检测中心。“中心”内有大批的质检技术人员及高质量的设备,每年要抽检上万辆奔驰汽车,层层把关,严格检验。由于采取了多种措施,奔驰车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了高品质形象,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青睐。
四、如何做好质量文化建设
建设企业质量文化,首先应客观地描述本单位质量文化的特点和状况。所谓客观描述,就是应该抛开理论上的约束和影响,具体对存在的现象进行归纳管理,使人们认识到自己单位的质量文化特征是什么。具体说来,企业质量文化的培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我国企业应从质量精神入手,着力于企业精神的营造。质量精神是质量文化的核心层,由企业全体职工的质量观念、质量意识、质量管理作风、传统和习惯组成,它反映企业文化的精神状态。企业应将深入人心的质量观念渗透在全体职工的思维之中,使全体职工将追求质量的意识化为行为准则,把维护企业的质量信誉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与此同时,质量管理的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是确保质量精神能否真正落实的必要手段。因此,企业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检验的规章制度和质量奖惩制度等。
2、品质服务才是硬道理。经济全球一体化为所有企业扩大了市场空间,同时更
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顾客成为关注的焦点,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以顾客满意为宗旨,以服务质量为核心的现代质量观念正在逐步确立起来。企业要随时掌握顾客意见,以顾客声音为准则持续改进,让顾客享受最好的服务品质。完美的品质服务能给顾客带来更多的附加利益,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信誉,提高顾客的满意度,最终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3、人本原理。组织的领导者在质量经营获得绩效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者要运用权利和影响力引导和影响员工,创建以顾客为中心的价值观,指定组织的发展战略、方针、目标体系和方法,指导组织和各项活动,调动、激励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为实现组织目标做到全员参与、改进、学习。
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实质就是质量人才的建设。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质量人才,企业质量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要带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的质量管理,同时还要充分激励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企业不断提高质量和竞争力的基础。
五、武钢关于质量文化的理解
武钢质量文化即“诚信”即诚实守信,其含义是广义的,其主体对外来说指的是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对内来说指的是每个岗位的职工个人。对外,任何人、团体或部门与外界进行业务往来、商贸洽谈等公务活动时,其言行代表公司形象,应恪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公司内部,上级与下级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生产厂之间、上工序与下工序之间、各岗位之间均应追求诚信。诚信可以体现在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例如:①处理质量异议时,为避免本单位被考核,有意将质量问题转嫁;②发生批量质量问题时,在查找原因的过程中上下工序厂互相推诿责任;③现场操作不严格执行工艺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违规违纪现象等,均在我们的诚信范畴之内。诚信是企业隐含的、根本的、至高无上的价值,需要靠企业的每位员工一言一行、一点一滴的积累、沉淀,是每个优秀企业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由之路。对外不讲诚信,企业就没有市场,对内不讲诚信,企业就没有质量,因此,诚信也可视为企业的生命。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因素很多,但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首属产品的质量因素。质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体现了一个企业的质量文化素质,只有那些质量优异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兴旺发达,这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同时质量文化的形成和培育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它作为一种共同价值观念,其塑造是不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为价值观念的塑造是一个非常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而企业的职工在个性、品行、气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背景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要在如此复杂多样的个体当中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必须经过长时期耐心的倡导和培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文化在中国.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C],2007.2 1~15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6
煤矿特色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煤矿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它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如何建设制度规范、管理科学、技术先进、人机环境高度和谐统一,安全保障水平高的本质安全型矿井。笔者结合近年来创建安全文化实践,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安全文化是煤矿安全工作的灵魂
安全文化是煤矿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思想、作风、意识、行为等凝炼出的规范总和,并成为员工遵循崇尚的准则。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强有力保障。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从生产实践出发,经过归纳总结形成,再返回来指导于安全生产实践。因此,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安全文化建设作为煤矿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涵,代表着煤矿企业是否具有新鲜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代表着煤矿安全管理进程中的文化发展方向,有着明显地时代特征,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任务,这就需要煤矿企业上下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 必须树立正确科学的安全理念。树立正确科学的安全理念,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出发点,是一个煤矿可否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石,是煤矿安全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务必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明确提高安全意识观念的重要性。人只有有了安全意识,才会有安全行为;有了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安全。对煤矿企业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应当抓好提高安全意识主要环节,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让每一名员工从执行制度开始,接受安全的培训教育,逐步将形成行为规范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再由理性上升到通过意识的能动性来指导施工安全工作,做到可以在现场施工中及时预见隐患,消除隐患,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二是明确完善安全措施观念的必要性。必须以合理的组织、措施去按章操作,同时,必须坚持不懈的组织员工学习和熟练掌握技术要领,熟知岗位操作程序,实行“双述”,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提升安全行为认识,居安思危。三是明确体现安全生产的价值性。安全生产事关员工的根本利益,杜绝和减少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作业环境,是煤矿企业一种有形的价值体现,对提升企业社会形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丰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加强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首先要依靠强有力地思想政治工作,利用各种形式组织员工学习安全法规法令、操作规范、事故处理方法等,特别是要利用每月一天的安全警示教育,反复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其次要以健全的安全工作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尤其是要强化班前安全确认和行为规范工作力度,推行科室到区队再到班组的三级管理模式,落实安全第一责任人。三是向员工灌输亲性理念,让员工真正明白安全关系到整个家庭幸福与否的大事,全身心地搞好自主保安。
第二,有针对性开展好安全培训,提升素质是根本。培育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根本的问题是要彻底解决人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意识的增强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就是依据煤矿特点,继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脱产培训、函授教育、以师带徒、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一系列传统有效地培训方式,又要大胆创新实施变招工为招生,变农合工为产业工人,探索实践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促进技能型人才总量逐年提升。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加强学习型企业、技能型区队、技能型班组建设,促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技能化、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为安全尽责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要经常性地通过安全视觉文化,让职工熟悉和牢记各种安全知识,安全理念,使职工一入矿、一进门、一上班就被方方面面,时时处处各具特色,内容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安全氛围所吸引所感染,并从中受到安全熏陶教育,形成预防为主,我要安全的文化理念;遵章守纪、规范操作的安全行为文化;科学严明、切实可行的安全制度文化;设施完备,标准规范的安全物质文化;筑起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文化教育体系和安全生产防线。同时,要不断延伸安全文化宣传阵地,如有井口进行行为规范、安全确认,并在井口设立“亲性安全寄语”,在井下大巷建立“安全宣传一条街”在峒室、工作面设立安全警示语牌板等等,让每一位职工在工作与业余时,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受到潜在的安全意识教育;在有形或无形中、在接受与非接受之间提高安全意识和自主保安意识。第三,依靠制度强化达标基础和现场监管。要有效解决煤矿生产现场的不安全状况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必须持续不断地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特别是要结合煤矿实际和国家颁发的《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明确制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规划》与考核奖惩办法,下大力气、下大决心解决制约质量标准化达标升级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标准化升级活动,加大质量标准化的投入,坚持重奖重罚原则,严格执行安全结构工资与全员收入的挂钩考核,夯基固本,完善机制,高标准严要求,挤水分防滑坡,努力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同时,重点要强化区队、班组管理,控制轻重伤事故,重点在于加强区队、班组建设,充分调动区队、班组抓安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区队班组现场安全跟值带班责任的落实到位、技术措施贯彻到位、安全监督履职到位。要全面推行精细五化流程管理,强化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监控,特别要强化节假日、双休日、中夜班等重点时段、薄弱环节与重点部位的重点监控和动态巡视。坚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有效杜绝安全空档和死角。要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实行三级隐患排查,整治、落实、信息反馈的闭环式管理,落实重大安全隐患一把手负总责的制度,进一步强化安监队伍执法力度,以铁石心肠、铁面无私和铁的纪律,从严从重惩处“三违”,杜绝“三违”现象,不断塑造本质安全型的员工队伍。
第四,依靠科技创新,为安全提供新的支撑。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是煤矿安全发展的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要任务,要在加大硬件投入,增强安全保障的同时,继续坚持实施科技兴安战略,科学制定煤矿科学发展规划,健全完善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紧紧抓住矿井安全生产重大技术难题不放松,大力研发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增强安全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结合当前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的实际,重点抓好水、火、瓦斯、煤层、顶板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防治技术攻关。特别是要结合目前矿井资源衰减的实际,加快5#煤下分层和10#煤层开采技术攻关,突出解决制约矿井安全发展的瓶颈,不断提高矿井科学防灾与综合抗灾能力,为矿井安全发展筑牢科技防线,切实推动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第五,创新方式方法,组织作风是保障。深化安全文化建设,不仅是安监、宣传部门的事,而且是煤矿全员的共同责任,必须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员工广泛参与的格局。这就要求煤矿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创新方法,完善机制,切实做到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同时检查和同时考核,实行重奖重罚,促进内部竞争态势,营造你追我赶的浓厚氛围,形成安全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要求煤矿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凝心聚力,增强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与制度保障,而且要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发展观,永怀亲民爱民之心,大力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切实深入现场,深入实际,及时解决生产现场各类安全技术难题,坚决杜绝作风漂浮、精力分散、监管乏力、遥控指挥、工作不实不细的现象,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和管理者的安全责任心与工作执行力。
三、安全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现实工作中,应注意加强领导干部的安全业务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安全素质,使其在安全管理上自觉自律,成为煤矿安全工作的领头雁。
其次,在安全管理程序中,要切实加大“硬件”投入比例,健全完善全方位信息管理网络,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矿井的安全管理工作。再次,注意安全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监督,应健全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综合联保长效机制,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向自主管理、团队管理的更高目标迈进。事实证明,加强生产过程中的有效监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7
1 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是企业永葆活力的不竭源泉。许多“百年老店”之所以长盛不衰,知名跨国公司之所以成功,非常重要的一条是它们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一旦植根于企业之中,就会成为企业的灵魂,为企业提供发展的动力,对企业核心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打造起到重要作用,对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重要的影响,对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的塑造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青岛双星集团是我国制鞋业的旗舰企业,也是当今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制鞋业企业。在青岛双星集团总部、十大生产基地和遍布全国的2000多家双星连锁店的大门口,你会看到两座雕塑:一尊是正在抓老鼠的黑猫,一尊是特别漂亮但却不抓老鼠的白猫,人们把这两猫叫做“双星猫”。在两尊黑白猫雕塑的底座上面,镌刻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下联是:“不管说三道四,双星发展是硬道理”。对双星人来说,这两副对联就是他们的经营理念和座右铭。它表明的具体内涵是,“市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企业“生产跟着市场走,围着市场转,随着市场变,将市场作为检查一切工作的标准”;“有人就穿鞋,关键在工作”;“等待别人给饭吃,不如自己找饭吃”;“岗位是市场,竞争在机台”;“不干活的要下岗”、“功劳平平的要换位”等。[1]
企业文化做得最好的日本企业,也是世界顶级大公司的松下公司,是这样重视其企业文化建设的:凡是进入松下公司的人,都是经过了严格的层层筛选,然后由人事部门对新进员工进行“入社”教育。教育内容包括:诵读、背诵松下宗旨、松下精神;学习松下幸之助的“语录”;学唱松下公司之歌;参观公司创业史展览,等等。
无论是国内、国外,无论是大企、小企,无论是辉煌、衰败,其发展实践充分证明,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它的载体独特、新颖、厚重、创新、实用,员工的工作技能、工作作风、职业道德、言谈举止、精神状态才会全面提升,企业的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竞争力、超越力、发展力才会明显增强。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快速、协调、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2 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电力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
企业软实力是各种软因素对企业硬实力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品牌、社会责任等软因素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能力。企业软实力是为企业未来谋划的,也是为社会和芸芸众生谋划的。正如老子所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意思是说,作为企业要永远怀抱着一颗感恩、回馈社会的心态,用爱与责任去绸缪未来。在和谐社会里,企业软实力的真正意义所在应该是让社会充满关爱、充满责任、充满感动,这种爱和责任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力量比一般的利益共享更具召唤力和感染力,是超越利润的精神魅力。所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企业软实力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电力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团结的状况,全体员工对于共同的企业目标或企业领导的认同程度,是企业基本思想在每个人心目中的体现。企业凝聚力的大小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士气,影响着他们工作的精神状态。企业文化能充分激发员工的潜能,凝聚企业发展的合力,是一种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在社会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新形势下,利用企业文化的魅力激发职工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是加强企业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人员流程、战略流程、运营流程合理进行运用,以达到战略规划的实现和改进。加强执行力可以促进竞争力的提升。在积极贯彻和落实国网公司提出的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的目标,落实“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的基础上,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更好更快地促进执行力的建设,使我们在建设“一强三优”现代电力企业的征程中,将会不断提高企业的执行力,真正实现“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
三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在当前社会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的情况下以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的新形势下,要做成事、做好事、做大事,关键在于要有一支想干事、能干事的队伍,要有一种勇于改进、锐意创新的精神,就要特别强调各方面的创新,把创新作为电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建设,是认真践行国家电网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丰富和创新载体,加快推动国网公司统一优秀企业文化落地的一项重要举措,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一次管理水平的飞跃。我们相信,只要不懈地坚持创新和探索,电网企业终将成为世界管理一流的先进企业。
四是提高企业服务水平。电力企业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主体,肩负着经济与社会双重使命。目前电力企业进入了锐意发展、拓展创新的时期,电力市场在不断扩大,在推进特高压工程建设、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构建“三集五大”体系、积极进行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企业文化建设如果能同步跟进,将会成为保障企业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服务对象对电力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文化建设为电力企业提升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提升业务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服务软实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作用。[2]
3 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十一五”以来,国家电网公司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国家电网公司以2262.94亿美元的营业额排名第7名, 比2010年提升了1位。但是,从现实情况看,电力企业不但面临国内竞争,同时也面临着国际竞争,社会发展对电力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升电力企业的软实力、维护电力企业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为提升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大企业文化学习宣传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学习宣传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和弘扬统一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基本内涵和"五统一"要求。深入开展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积极营造讲诚信、讲责任、讲创新、讲奉献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员工自觉实践统一的企业文化。
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培训中心(党校)的作用,开展全员培训,重点抓好地(市)县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包括:企业的标志及由来,企业的发展历史和阶段性的英雄人物,企业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战略和企业的发展前景,以及各兄弟单位企业文化实践优秀案例,等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培训学员到一些优秀的企业参观学习、实地考察。
三是推进企业文化落地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打造出一支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高素质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发挥最大的能量。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不能是空中阁楼,要做好企业文化的落地工作,使企业文化扎根于广大员工的头脑中,落实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把企业的基本价值理念和员工的价值观相融合,才能形成巨大的能动力,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是开展企业文化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构建科学的“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抓好落地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员工)原则,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重点项目建设。组织创作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企业文化产品,集中反映企业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和文化创新的重大成果与企业科学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气象。
五是强化企业文化的管理。企业文化不但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更是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旗帜,所以电力企业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加强企业文化管理队伍建设。企业的领导是决定企业文化管理的关键,要健全工作机制,带头学习、宣讲、践行统一的企业文化,要高举统一的企业文化旗帜,永葆卓越本色,扎实工作,创先争优。同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坚持齐抓共管,为提高员工素质、提高服务质量、转变思想观念、提升企业软实力、“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3]
摘要:首先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电力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对提升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经典企业文化故事[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0a712f6ba98271fe910ef97a.html
[2]朱书荣.“三品”工程提升企业软实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1, (8) .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 篇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重要性;途径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必须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充足的财务经济状态,为自身发展提供良好、可靠的基础保障。也只有做好财务内部控制工作,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求得发展,不被市场所淘汰。
一、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合法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之中,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完善,市场管理越来越严格,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出现了触及法律底线的行为,就会被追究法律责任,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打击,损害企业的社会形象,使企业陷入生存危机。而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尤其是财务方面的活动,便都能够做到合法合规,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合法化,这是现代企业想要实现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最基本的前提。
2.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资金状态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生产、经营及所有的市场活动都需要财务资金的成本投入,但这容易出现一定的财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资金受损,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而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企业的所有财务经济活动都可以受到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既可以帮助企业意识性地规避财务风险,还能够提高企业对财务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资金状态,避免资金浪费、损失,为企业的运营、发展提供更加充足的保障。
3.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内部控制在提高企业财务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因为现代企业的整体运营都会涉及到财务资金,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对财务资金的干预影响,渗透进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如实现对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时间资源的合理调配,最大程度减少企业各项资源浪费,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企业更加快速地实现发展目标。
4.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企业财务信息能够反映出企业的运营现状,为制定企业的市场策略与发展战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因此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在内部控制的作用下,企业生产运营以及财务活动过程当中的一切违规违法行为、舞弊行为都可以被有效的隔绝,从而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使财务信息客观、全面的反映出企业运营现状。
二、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规范化、有序化推进。为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运营特点和结构特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在企业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例如,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对应的内控执行监督制度,采用计划与统计的办法,设置与控制内容相对应的表格,然后通过数据收集、分析、预测等手段,对内控管理的实施进行动态监督,达到科学、全面的内控效果,促进内控管理落实。同时要建立责任人制度,详细划分内部控制管理的责权,将责权明确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以便于追责,对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要依照公司规章和法律法规进行严格处理、整顿。
2.强化内控监督
对于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必须加强监督,促进内控制度的落实,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在实际的内部控制监督工作方面,首先要建立起财会人员的自我监督制度,提高其自身工作的自觉性,其次要实施严格的专人监督,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来负责监督和考核内部控制的推进情况,最后是要有客观的外部审计监督,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专业化的监督指导。所监督的内容,应当包括企业所有的财务会计信息,要确保各项原始凭证的准确性、完整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对于会计账薄,必须要严防和制止故意损毁、编造、伪造情况的出现;在实物和款项的监督方面,必须要严格执行实施财产清查制度,发现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相符的时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处理;超出企业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职责范围的,则要立即向本单位领导报告,请求查明原因,做出处理。
3.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执行力度
在现代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当中,对于预算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这与企业的财务资金状况紧紧相关。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必须要根据自身的生产发展规划、市场部署,结合历年来的财务信息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开销。同时,要增强预算编制的执行力度,对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的跟踪监督,如果实际支出与预算出现了差距,要及时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作出迅速的整改、调整,并做好全面的记录,为下一次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超出预算过多的支出,须对超出的支出部分进行严格审批,如果是个人工作失职、渎职所造成的,必须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使预算编制能够真正的在企业中得到贯彻执行。
4.重视风险管理
在内部控制工作当中,企业必须要重视自身的财务风险管理,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当中始终保持稳步的发展态势。在实际的工作当中,企业首先是要做到对风险的规避,在做出一切决策之前,根据风险规避原则,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后续影响进行预测,将自己承担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做一套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备选方案,实施的方案如果出现不利的情况,应及时终止或调整;其次要注意对风险的预防,有些风险客观存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无法规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能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例如,企业赊销产品形成的应收账款余额较高时,为了降低坏账发生率,应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并评定信用等级,决定是否向其提供赊销,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再次要注意对风险的分散处理,以多元化经营为例,即一家企业同时参与多个没有关联的行业、产品经营,以相互独立的行业和产品,抵消影响盈利的相关因素,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分散;最后要注意对风险的转移,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转包等形式把财务风险部分或者全部转嫁给其他单位,但在转移风险的同时,企业需要付出保险费、履约保证金、手续费、收益分成等一定代价,所以企业必须做出合理的权衡与选择。
5.加强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处理
内部审计是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开展内部审计,主要是注意发现并纠正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资料、财务收支乃至于济活动中的一些不合法、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情况和问题,以保证企业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保证企业财产的安全。事前监督是对会计内部控制有关制度、措施和实施情况的督查,推动会计内部控制的正常开展;事中控制则是对会计业务中的问题,通过审计而有效遏止,尽量避免或减少企业违规所导致的损失;事后处理是针对发现问题的一个补救方案,其基本原则是要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要深入的追究责任与原因,完善对应的管控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6.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作用发挥的有效程度,因此要把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作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是要招聘录用专业技能可靠、法律意识完善、信息化技术能力强的年轻财务人员,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其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制定培训计划,定期培训并评估培训效果;在预算管理、税收、会计准则等财务管理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方面出现变化的时候,要及时组织财务人员学习;最后要通过绩效奖励等办法奖优罚劣,引导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勤奋工作,从而有效发挥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作用。
三、结语
财务内部控制对于现代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合法化、维持企业良好的财务资金状态、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保障和促进企业实现长远、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自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尹建超.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 财会学习,2016,01:195-196.
[2]谢海娟,刘晓臻,王新闪. 内部控制影响企业融资决策有效性的研究[J]. 财会月刊,2016,03:13-17.
[2]覃雪梅. 关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思考[J]. 财经界(学术版),2016,09:59-61.
【推进现代化企业文化发展建设的重要途径】推荐阅读: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09-05
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08-19
企业文化建设推进的难点及对策11-14
嘉鱼将重点推进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11-18
以标准化生产管理推进现代畜牧渔业发展06-30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10-01
推进农业现代化10-27
农业现代化推进策略08-03
在教育现代化社区教育推进会上的讲话范文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