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童话文学活动教案(精选11篇)
幼儿童话文学活动教案 篇1
中班文学活动教案:童话
导语:中班文学活动教案目的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图谱,哭笑脸谱各一个。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
幼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
幼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
幼B:我看到树在摇摆。
幼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学唱歌曲第一段。
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幼:第1、2、3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指4、5、6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B:第6格画的是鸭妈妈,:哭着叫妈妈。
幼儿指图学唱4、5、6句。
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
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1、2、3格,幼儿学唱1、2、3句。
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5、学习制作图谱,创编第二段歌词。
出示图片,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 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1、2两格,学唱1、2两句。
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3格,连唱1、2、3句。
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4、5格,连唱第1~~5句。
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5、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6、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听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7、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评析:这是一首富有情节性的儿童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而且歌词内容丰富,如同讲述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深受幼儿的喜爱。我首先利用图片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歌词的内容,接着利用舞蹈动作引起幼儿的思考,同时让幼儿初步熟悉旋律。然后尝试用制作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创编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最后的歌表演把幼儿的情绪推向高潮
幼儿童话文学活动教案 篇2
关键词:区域活动,文学教育,回归儿童意义
一直以来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开放的空间、开放的材料, 主动的学习, 受到大家的认可。我园也在课程整合观的影响下, 一直进行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研究。随着《指南》的颁布, 在贯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指南》精神中, 区域活动的儿童观和学习观也在悄然转变。比如, 创设区域情境、关注幼儿的自主学习、区域活动要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个别化的区域学习等。
目前我园省级课题《“回归儿童意义的幼儿园文学活动研究”》正处在中期阶段, 我园课题中的文学活动是指围绕文学作品而组织的一切正规与非正规的教育活动。包括集体教学、日常活动、区域活动以及表演活动等。因此我们研究中的“文学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 它不仅指向一定的语言学习, 同时, 通过优化和拓展文学活动的内容、方式和过程, 赋予幼儿发展多方面的意义, (可以是社会性的、情感的、认知的、科学的等) 。因此我们提出的“幼儿文学教育融入区域活动”的实践就是要改革传统的孩子听、老师讲、孩子记的集中型模式, 在多层面、多角度的区域操作中, 开辟多通道文学学习的途径。
那如何将幼儿文学教育的特色融入幼儿的区域活动, 为幼儿创设一个与发展相适应的区域环境, 为我园开展回归儿童意义的文学研究提供操作和实践的平台, 使我园的区域活动形式丰富, 又适宜幼儿的多元发展呢?
我们的思考有两个: (1) 幼儿文学玩什么?幼儿文学是玩的文学, 每个文学作品从内容、形式到内在, 都体现了一种与幼儿生活、游戏息息相关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 好玩是对文学作品最大的期待。 (2) 幼儿文学怎么玩?长期以来传统的文学活动是孩子听老师讲, 在观察理解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和表现, 幼儿难以获得语言学习的情趣和快乐。那么能不能通过各领域的相互渗透, 将文学的教育价值融进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幼儿在听、想、说、做、演等玩的过程中感受作品、拓展学习、丰富经验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策略一:解读作品, 把握幼儿文学教育在区域设置中的主线。
精心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做好精准预设的前提。在主题的进程中, 我们提醒老师要做有心的发现者, 发现引起幼儿注意、幼儿认为有趣的文学作品。然后带着一颗童心去理解作品传递的情感、认知, 以及浓浓的生活气息。我们的做法如下。
(1) 从作品的情感入手。比如大班“离别时刻”主题中, 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要上小学了》, 其中对幼儿园深深的留恋和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激起了大班孩子的情感共鸣, 勾起了大班孩子很多的回忆, 抓住回忆向往的情感色彩来设计区域内容, 可以让幼儿一边抒发情感, 一边进行创作体验。
(2) 从幼儿感兴趣的情节入手。比如在“童话世界”的主题中, 孩子们喜欢上了《西游记》, 我们发现故事发展的线索是融入区域最好的主线, 按照“花果山上美猴王—盘丝洞里救唐僧—谁是妖怪—女儿国历险”等故事情节, 由浅入深设计各个区域活动, 让幼儿掌握经典之外, 获得多种技能的发展。
(3) 从作品的名称入手。比如文学活动“一封奇妙的信”, “奇妙”就是融入区域最明显的核心价值, 区域中幼儿围绕“奇妙”进行探索、尝试和体验, 满足幼儿对信奇妙之处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从角色的生活入手。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里, 必定有幼儿喜欢的角色。比如《颜色国的秘密》是一套关于颜色的绘本故事, 其中各个色拉不仅形象可爱受幼儿的喜欢, 而且爱“躲猫猫”、爱变魔术、爱打扮, 角色的活动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以此架构的区域活动对幼儿充满了吸引力。
策略二:多元实施, 凸显幼儿文学教育在区域活动中的基本特性。
基于《纲要》的精神, 将文学教育融入区域, 我们不是简单地在区域里加入一些材料, 而是将文学活动渗透进课程, 使文学教育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
(1) 课程中的融合与生成。回顾之前的文学活动研究, 各班围绕相关的文学作品, 展开各领域的综合教育, 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班本课程。在此基础上提出将文学融入区域的尝试, 让我们更加关注到课程中分散型活动的设计, 如大班文学区域活动“米莉的帽子变变变”、“龟兔赛跑”, 中班文学区域活动“奇怪的事”, 小班文学欣赏活动“好饿的小蛇”、“小房子”, 等等。根据作品的特点开发适宜的活动材料, 充实了课程内容。
(2) 环境中的参与和自主。在环境的创设中, 班班呈现主题的空间、处处体现参与的痕迹。另外区域中的学习内容, 呈现在幼儿面前的都是有趣的名称, 比如邮票上的故事、寻找奇妙的信、看我七十二变等, 这些生动、富有文学色彩的创意命名, 源自文学活动, 源自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创意灵感, 很好地激发了孩子参与的热情。为了帮助幼儿养成在区域中自主学习的习惯, 老师们还关注到了操作图标的设置。操作图标就像孩子在区域中的隐形老师, 孩子学会看图标完成操作流程, 既减少了老师在区域中的介入频率, 又提高了孩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3) 幼儿成长中的多元意义。我们提出的文学教育融入区域活动, 不只是一种语言层面的教育渗透, 其实文学教育可以和艺术、科学等领域相融合, 成为一种综合类的操作活动。比如大班的孩子围绕故事《城里来了大恐龙》, 画画说说大恐龙在城里发生的事情, 在画和说的过程中, 孩子们的语言已不再是故事里对应的事件, 已拓展到了故事外的内容, 孩子用语言、用绘画、在标记的认知和旅游路线的编排中, 和恐龙展开了一场多元游戏。另外大班的老师在进行《大话西游》的讨论中, 发现孩子都爱模仿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动作, 对于区域中的孩子来说不利于常规的养成和认知的习得, 因此老师引导幼儿把斗武方式改编为斗智的方式引入区域, 使得孩子们在一关关的比拼智慧的过程中, 学到了积极的交流方法, 心灵得到积极意义的渗透。
策略三:聚焦学习方式, 彰显文学教育特色材料的可玩性。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 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 我们的理解就是“回归儿童意义”实践, 就是老师尽量要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 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 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 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 用孩子的兴趣去爱好。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要适时引导, 激励孩子自主探索。
(1) 回归性。发现孩子对文学活动的兴趣后,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困惑:我能为这个活动带来哪些材料?孩子们想玩哪些材料?怎么来提供有情境有意义的材料?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们感到没有方向的时候, 我们想到课题研究的核心“回归儿童意义”, 怎么让区域活动回归到幼儿的意愿?比如中三班围绕文学活动“蔬菜的化妆舞会”后, 教师和孩子交流:“你们想玩舞会的游戏吗?假如请你们来做蔬菜的化妆师, 你们愿意吗?”“蔬菜参加舞会做了哪些什么准备?”“你们想给蔬菜做些什么准备?”教师蹲下身来和孩子平等对话, 在对话中理解孩子的兴趣, 发现孩子的需要, 有机整合当前发展目标, 于是活动材料“蔬菜的化妆舞会”就生成了。教师继续和幼儿交流“你们有没有参加过舞会呢?怎么为自己做舞会的准备?”于是在孩子们的推动下又一个操作活动“我的化妆舞会”诞生了, 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变身, 做蔬菜服装和饰品, 在舞会上的拍照留念等, 美美的体验了一把化妆舞会的乐趣。
(2) 体验性。幼儿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动力的情绪化学习, 他们的行为、专注程度和注意力都由材料而发生变化。他们喜欢一个文学活动, 除了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之外, 最喜欢亲身演一演。因此文学特色的区域材料不仅能使幼儿行为与思维发生变化, 同时还能保持情节的连续。如小班围绕“汽车嘟嘟嘟”系列文学活动, 开设了“大家一起修马路”、“垃圾车开来了”、“叮咚、公共汽车”等区域场景, 孩子们扮演马路工人、清洁工人和公共车驾驶员的角色, 学习动作练习、智力操作和完整的讲述。孩子们都把这样边做边玩的区域操作看作是故事情节的演绎, 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习的任务, 自然而然呈现学习的最佳状态。
(3) 联动性。是指教师在区与区之间, 材料与材料之间设置了相关的联动功能。比如中班开展的“奇妙的信”区域活动, 有写信、送信的环节, 为了让幼儿更深刻地理解信的传递过程, 老师在材料的设置上采用灵活结合的方式, 比如美工区的操作材料“邮票上的故事”、“小动物信封”完成后, 被送到益智区, 成为“我来盖邮戳”活动的操作材料, 根据信封上的数字邮戳盖好后, 这些材料送到“飞鸽送信站”, 小鸽子拿着一封封信在班级幼儿中快乐地传送。一段时间过后, 小飞鸽不满足在班内送信了, 于是他们让小白鸽走出教室和其他班级的孩子、老师进行交往, 在交往中学习寻找路线、使用礼貌用语等。“一份奇妙的信”在班上形成了一个可循环的材料系统, 孩子用语言、用艺术符号、用科学探索等不同的手段, 生动演绎了信的传递。
(4) 动态性:是指教师通过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后, 调整材料, 满足幼儿的发展水平。小班围绕“快乐度假”的区域活动开始了, 一开始来到“芭比屋”的孩子都很激动, 看见许多的用品, 急急忙忙地塞进旅行箱, 箱子整理得一塌糊涂。在发现孩子们乱塞乱放的现象后, 教师通过谈话, 调整材料, 设计简单的任务卡, 把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无目的行为转化为有目的的游戏情境, 活动有了一定的任务意识。
童话在幼儿活动中的渗透 篇3
㈠班级环境中渗透童话,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幼儿在童话中常常会发现一些美的东西,会带着自己独特的体验和幻想,进行创造表现。如大班幼儿欣赏童话《桃树下的小白兔》后,每次散步时要求老师带着去欣赏幼儿园里桃树,看风吹花落的样子,捡拾地上的桃花……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幼儿大胆尝试用报纸、小树枝、包花纸等制作了桃树;创编了新的故事情节,并自制了故事书、桃花书签等。又如在欣赏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后,师幼一起用废旧纸盒制作了故事中的农场场景,用超轻黏土制作角色吊坠等。童话为幼儿的一日活动更增添了审美情趣,启迪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现、再造童话世界,生动有趣的童话环境使童心获得浸润、滋养。
㈡园所环境融入童话氛围,使童话与幼儿亲密接触
在幼儿园环境中渗透童话元素,不仅激发幼儿的幻想与审美,更能增强园所文化气息。如我园大厅里创设了海洋世界童话意境,幼儿与家长可以坐在小贝壳座椅上,悠闲地共读绘本;童话森林中点缀着幼儿用纸箱制作的童话角色造型;立体童话拼图在幼儿的操作下变化出一个又一个童话故事。童话墙上展示着幼儿评选出的“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幼儿绘画的“童话角色大比拼”,根据童话创作的“童话小剧场”…… 又如户外环境中,清清的小池塘中放置了“美人鱼”雕塑,一位大班幼儿在担当“小导游”时这样解说:“这是美人鱼,就是海的女儿,她长得很美,鱼池里的小鱼都喜欢围着她转,天天看她,我们也喜欢看……”在大草坪,创设木制“灰太狼城堡”,鼓励幼儿设计、开展“灰太狼布置陷阱,羊羊们闯关”的童话游戏……这些童话特色环境既激发创意,又愉悦身心,达到育人目的。
二、童话在主题中的渗透,使课程更契合幼儿发展需要
㈠渗透相关童话丰富课程内容
在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中,我们根据主题目标的情感、认知要求等选择相适宜的童话,使原有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使幼儿获得更加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如小班第一学期第一主题《我上幼儿园》实施时,正是新生刚入园的一段时间,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对幼儿园常规生活不熟悉等导致幼儿情绪不稳定、哭闹。因此,我们根据相关主题目标“安定幼儿情绪”“产生乐意上幼儿园的情感”等,选择《三只小猪上幼儿园》《存起来的吻》《小步走路》《七只老鼠去上学》等童话渗透于主题计划、幼儿一日活动中。这些童话以可爱的动物形象、生动有趣的情节让孩子们不知不觉融入其中,去感受小动物们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去面对困难,适应新环境。它们能够引起幼儿共鸣,缓解焦虑,抚慰幼儿的心灵,有更强的说服力,让幼儿在模仿、游戏中与现实互动。
㈡利用童话元素生成童话主题活动
通过欣赏不同的童话故事,让幼儿评选出最喜欢的童话,再从幼儿的讨论热点中挖掘童话元素生成童话主题活动。如幼儿欣赏童话《云朵面包》后,对里面的幻想情节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起谈论“云朵馅的面包是什么味道”“吃了云朵面包会飞起来吗”等话题。教师基于对幼儿的兴趣与需要,设计活动方案,开展了一系列童话拓展活动:参观面包房—亲子制作面包—品尝面包—想象画“吃了云朵面包后”—体育活动“送面包”等,并开设多个游戏区域,满足幼儿进一步深入童话的愿望,幼儿非常投入,体验与分享彼此的快乐与感受。因此,利用童话元素设计与实施童话主题活动,使童话具有拓展性、延伸性、动态性,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三、童话元素在各环节中的渗透,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㈠童话时间活动,拓宽童话欣赏的途径
在我园幼儿一日生活中有个固定的环节——“童话时间”,该环节以幼儿年龄特点、兴趣、能力发展为基础,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如小班把童话欣赏与微表演相结合,让幼儿用简单的动作、简洁的语言表现童话故事,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秀一秀;中班把讲故事与角色扮演结合,通过亲子制作角色服饰、道具等,让幼儿在扮演中自然融入角色情感为同伴讲故事;大班开展“故事大王比赛”,由幼儿制定评选规则,并由“小裁判”进行亮分、点评等,评选出的“童话故事大王”在园内各班进行巡演……个性化的“童话时间”,让幼儿积极参与童话活动,产生更多的满足与愉悦,使幼儿获得个性化发展。
㈡随机渗透,促进幼儿习惯、规则的培养
童话不仅能促进幼儿情感发展,还具有启导的作用,通过鼓励、引导,可以使幼儿在童话中汲取正能量。如点名时间,小班老师会利用幼儿喜欢的童话《小兔乖乖》角色,结合幼儿小名进行点名,“浩浩兔、涵涵兔等”,并不断更换童话角色,把枯燥的点名活动变得更生动、有趣。午餐时,老师对某个幼儿说“你就是那只灰狼家的小饭盒啊”,一句诙谐的调侃马上让幼儿明白自己乱撒了饭粒;小班孩子听了《七只老鼠上学去》后,学着和小老鼠一样一个接一个排队走直线;“魔镜,魔镜,谁是世界上最爱听故事的宝宝”,喧闹的教室安静下来……童话元素把娱乐、趣味、习惯、认知等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愉悦中进行自我调整,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㈢区域游戏中的渗透,增强幼儿自主创造性
在童话赏析后,幼儿常常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现自己所理解的童话故事。因此我们提供相应的游戏环境支持,让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既有助于加深幼儿对童话的理解,又可以获得游戏的愉悦。如用积塑建构各种房子,有的幼儿在房子上建构出各种武器,既有大炮、手榴弹,也有机器人手臂……这些装备是专门用来对付“灰太狼”的;有的幼儿把角色表演区中的“三只小猪”放入房子中,建构游戏立马成为微型舞台剧,大家一起说一说,演一演,共享快乐。大班幼儿看了动画片《白雪公主》后,对白雪公主逃入森林,与小动物们快乐相处的片段记忆深刻,教师在表演区提供《森林音乐会》音乐、动物头饰,幼儿在音乐背景下自由扮演小动物,再现童话意境。
幼儿园中班语言领域文学欣赏教案 篇4
1、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尝试按纽扣的特征(色、形、大小、洞的数量等)进行配对。
2、乐意帮助别人。
活动准备:
PPT,纽扣一颗。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这是什么么?你们身上有没有纽扣?在哪?
2、《一颗纽扣》会是个怎样的故事?一起来看。
二、欣赏故事
1、天气真好,一只小老鼠出来散步,走着走着,前面滚来了一颗纽扣。
――――这是一颗怎样的纽扣?谁能连起来说说看?
2、他先找到了小狗。
________是小狗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老鼠又找到了小兔,小兔用放大镜仔细瞧了瞧,连忙摇摇手。
________你们觉得是小兔的吗?猜猜小兔会怎么说。
4、这次他遇到了小刺猬。
——它会怎么问呢?你觉得纽扣可能是他们丢得吗?为什么?
5、小老鼠又找到了谁?你觉得纽扣可能是他们丢得吗?为什么?
————大象蟋蟀想了想自已的纽扣都摇了摇头。“这次为什么又不对了呢?”小老鼠想不明白了。知道大象蟋蟀怎么说吗?
6、回到家里,小老鼠突然发现:妈妈的衣服也少了颗纽扣。
——它是怎么问的?我们一起来学学小老鼠的话。
三、帮小动物找纽扣
1、故事里的那些小动物还没有找到自已丢失的纽扣,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小班文学活动教案参考 篇5
设计意图:
进入深秋,天气逐渐变冷了。故事《香香的被子》正是一个发生在秋天里温暖的故事。聪明的小动物们忙着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晒晒被子,把温暖的阳光留在了被子里。通过这个故事的欣赏可以拓展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感知晒过的被子是“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可以抵御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有趣的对话都是重复的简单句,适合小班的幼儿学习。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表情、动作学说故事里的对话,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幼儿感受晒过的实物被子,以及亲手晒晒被子的环节,让幼儿体会晒被子的温暖与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词汇“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知道知道晒被子的好处。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会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晒被子带来的温暖和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图1幅,磁性教具:小猪、小猫、小山羊各1个、小狗指偶1个。实物小被子一床。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语言描述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一个秋天的早上,太阳公公出来啦,照得大地暖洋洋的。这时候,胖小猪和他的好朋友小花猫,小山羊来到草地上,你们猜他们在干什么呀?
小动物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香香的被子》。
二、结合背景音乐,完整欣赏一遍。
提问并依据幼儿回答出示大背景图及动物形象。
1.故事的名字叫做?
2.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
3.有哪些小动物在晒被子呢?
4.你们觉得晒过的被子是怎么样的?
出示实物被子,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抱、摸、闻”感受晒过的被子“暖暖的,香香的,软软的”,从而掌握词汇“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
三、结合磁性教具,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从开头到 “晒过的被子是怎么样的?”。
提问:小狗看见小动物都来晒被子是怎么问的呀?
2.从“小猪说”到“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提问:胖小猪是怎样回答的?小猫是怎样回答的?小山羊是怎样回答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表情、动作学说:
“晒过的被子盖起来暖暖的”
“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
“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3.讲述故事“小狗听了大家的话”到结束。
提问:如果你是小狗,盖着晒过的被子,你觉得怎么样呀?
教师小结晒被子带给我们的好处。
四、游戏:晒被子
在游戏的情境下,教师带领幼儿边晒被子边说“晒过的被子……”。
总结:小朋友们回家以后,也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晒晒自己的小被子,是不是也是香香的,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附故事
香香的被子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啦,他们呀都来晒被子呢。
“噜噜噜”,胖小猪来晒被子了。
“喵喵喵”,小花猫也来晒被子了。
“咩咩咩”,小山羊也来晒被子了 。
小狗跑过来,看到大家都在晒被子,他问:“你们为什么要晒被子呀?晒过得被子会怎么样呢?”
胖小猪说:“晒过的被子盖起来暖暖的。”
小花猫说:“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
小山羊说:“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小狗听了大家的话,他说:“那我也要去晒被子。”说完,小狗就跑回家晒被子去了。
冬天到了,外面下起了大雪。小狗把被子盖在身上,睡的真舒服。
他说:“唔,晒过的被子,真香啊,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幼儿童话文学活动教案 篇6
1、感受由于语气、语调、音韵节奏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优美而动听的效果,从而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
2、在仔细倾听词句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主要情节、角色形象,感知滑稽、评批之情。
3、理解词:细、争吵、单调、迷迷糊糊。
准备:
与诗相应背景图与插入角色。
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背景图)猜猜,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是老鼠的家?
2、你喜欢耗子吗,为什么?
二、欣赏理解诗歌的第一自然段。(事情发生的原由)
1、欣赏诗歌第一自然段。
2、欣赏后提问:耗子妈妈是怎样哄耗子睡觉的?
三、欣赏、感知童话诗,初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主要情节。
1、朗诵。(体现不同角色,不同语调、音高,以使功儿体会诗歌意境与角色形象)
2、朗诵后提问:
(1)听了这首诗你感受怎么样?哪些话很好听、很有趣?
(2)耗子妈妈请了哪些动物妈妈来哄宝宝睡觉?
四、再次欣赏诗,理解诗歌的情节发展顺序。
1、教师边朗诵边出示相应的角色。
2、朗诵后提问:
(1)小耗子到哪去啦?你从哪些话是可以感觉到耗子是给猫吃了呢?
(2)小耗子为什么不要动物妈妈哄它睡觉呢?
根据幼儿的信息反馈随机指导。(辅助问题:什么样的声音叫“细”?为什么小耗子说鸭子的声音像“争吵”?什么叫“单调”?迷迷糊糊是什么意思?
五、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主题。
1、听了童话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耗子?它笨在哪里?
2、耗子妈妈明明知道猫要吃耗子,为什么要请猫来哄宝宝呢?
六、假设性思考。
1、如果你是耗子妈妈,你会用什么方法哄宝宝睡觉呢?
幼儿童话文学活动教案 篇7
【关键词】幼儿经典故事 主题活动课程 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059-02
幼儿经典故事是幼儿文学的重要文体之一,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用经典故事为媒介,开展主题活动,能有效地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进行多角色体验、引发情感共鸣,从而促进品德的内化养成。本文以《木偶奇遇记》故事为例,探讨经典故事与主题活动的有效整合。
一、兴趣让预设的主题活动更有趣
幼儿园主题课程又称核心课程,是以幼儿生活中的主题为轴心设计的课程。主题课程的内容选择多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所有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幼儿潜在的课程内容。
《指南》特别倡导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精选少量有价值、有意义、适合集中教学的内容,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推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一天区域活动的时候,美工区的小朋友正在利用纸芯筒制作小玩偶,先做好的泽泽和轩轩拿着“小玩偶”互相比划着,一旁的童童说:“你们可以教它唱歌啊”,悠悠也跟着说:“对啊,还可以做早操”。轩轩一听,举起“小玩偶”有模有样地表演起来,泽泽看了一眼小声地说:“它又不是真的!” 小伙伴们听了,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是真的小孩也可以表演啊”“不是真的我们可以教它呀”“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真的呀”。借助这个契机,我把经典故事《木偶奇遇记》中介绍给幼儿认识,他们对“小木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木偶奇遇记》刻画了小主人公匹诺曹最初怀揣梦想,后来因为淘气、贪玩、撒谎受到了惩罚,最后改正错误,变成了诚实、善良、勇于承担和乐于助人的真正的孩子。故事内容既反映了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幼儿浪漫与幻想的内心世界。
二、参与让生成的主题活动更丰富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自己成长的主人,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所以只是根据教师编制的主题网络和组织内容以及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是远远不够的,在主题活动中我们也要积极鼓励、认真倾听、充分尊重幼儿,对预设的网络进行必要的调整,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促进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1.进阶式学习让幼儿的参与更有效
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出发,我们分析:这一作品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复杂,适合分段讲述,以局部扩展的方式建构课程。
有如主题活动《讨论:真正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让幼儿以自己为范本,跟小木偶匹诺曹进行对比,发现木偶和自己存在的差异,由此引出探索“人体结构”“我的成长”“各种各样的人”等小单元的内容。从第一个活动到最后一个活动、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的开展做准备,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深入,活动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成了一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
2.有效性提问让幼儿的参与更深入
匹诺曹神气地拍着胸脯说:“嘿,我是个真正的孩子啦。”这句话激发了幼儿对“真正的孩子”的思考。由此我们展开了一场讨论:真正的孩子是什么样的?有的孩子说“真正的孩子应该像我们这样的”;有的孩子说“真正的孩子不是用木头刻的”……显然幼儿的关注点只停留在匹诺曹身上。于是我开始更加深入地提问:那真正的孩子应该是怎样的?你们有哪些特征是真正孩子才具有的?幼儿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把关注点转移到的了自己身上。他们先观察自己,再对比匹诺曹,然后总结性地说:真正的孩子有血有肉,会动会痛,能思考会学习。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重復进行提问,就推动了幼儿更深层次的思考。可见有效的提问很好地激发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积极性。
故事在前引路,探索在后行动。幼儿从先前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发了后来对自己身体的关注,于是我们在预设主题内容的基础上,生成了一系列探索活动:从“我的成长”生成了“感谢妈妈”;从“人是从哪里来的”生成了“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从“认识人体器官”生成了“临摹人体”等等内容,这让幼儿打开了从自我狭小空间通往世界大视角的通道,他们不仅了解了自己的存在,也懂得了外面世界的千差万别和丰富多彩,初步了解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这种粗浅却又微妙的认识让他们感到兴奋,而这种兴奋也大大激发了他们探索学习的愿望。可见有效地外部的刺激很重要,内在的驱动更重要。因此,当我们在结束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后,回过头来再次欣赏故事时,幼儿已然能带着更深层次的情感态度来理解匹诺曹和老爷爷之间的故事了。
三、整合让主题活动更多元
1.结合领域内容,激发创新思维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看大戏,看什么戏……”古老的童谣唱出了许多人的童年记忆——看戏。戏曲,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不同的曲调,不同的音律,不同的口音,有听得懂的,有听不懂的,尽管如此,仍然让很多孩子痴迷,他们喜欢的是那股凑热闹的劲儿。这也包括了故事里的匹诺曹,匹诺曹拿着老爷爷用仅有的棉袄换来的新书本,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当听到匹诺曹要去上学了,孩子们非常地激动,他们从情节中找到了自我的认同感,这就是幼儿对故事的共鸣。
在孩子们与故事的共鸣中我们开始研习各种各样的戏曲。从最贴近故事情节的木偶戏入手,扩展到提线木偶、皮影戏、京剧等等,随着视野的开拓,幼儿对“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看戏、了解有关戏种的知识。利用区域活动,尝试用信封、纸杯、牛皮纸制作木偶、皮影道具,自发组成小舞台进行表演。各种各样的演出剧目在“剧场”里轰轰烈烈地上演了。看着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我提出了新的疑问:戏这么好看,那还要上学吗?这个问题把孩子们的思路又拉回了故事中,他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看戏也可以学到本领,我们就懂得了学多知识啊”;有的孩子说“上学多么不容易啊,那可是老爷爷用唯一的棉袄换来的书呢?”不同的想法碰撞出了新的思考。在争辩中,孩子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处处都可以学本领。当他们听完匹诺曹经历木偶剧场的经历后,更加坚定“学习是成为真正孩子的最佳途径”。带着这个想法幼儿跟着匹诺曹又开始了下一段奇妙的旅程。
2.借助角色体验,感受核心价值
当幼儿坚定地认为匹诺曹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时,故事峰回路转地把他们带到了玩具国。那是一个未知的、充满诱惑的世界,那里到底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先让幼儿欣赏故事,结合故事的描述让孩子对玩具国展开联想。我们绘制了玩具国蓝图,创设了玩具商场,组建了玩具大家庭,这些场所很受幼儿的喜爱。不过到了这个环节,幼儿已经会运用前两个段落总结出的经验了:不能忘记学习。于是,我们结合幼小衔接的班级工作目标,开展了“你会玩玩具吗”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幼儿表现出自主和独立的良好品质,而这正好跟故事的情节发展恰恰相反,正所谓有矛盾冲突,才有解决问题的机会。匹诺曹因为贪玩,魔法将他变成了一头毛驴,然后被送进马戏团,吃尽了各种苦,这一波三折的经历,让幼儿的心情也跟着起起落落。在这种境况下我抛出了问题:“实现梦想的路上这么艰难,该怎么选择呢?”这一次,幼儿没有异议、没有犹豫:不放弃,一定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瞧,他们俨然从一个故事的听众变成了跟这出“戏”融为一体的鲜活角色了。他们跟着情节的发展表现出紧张、叹息、难过、担忧,在关键时候,他们也会迫不及待地给匹诺曹出各种主意。这些美好的情感态度在故事不断的推进中自然地发生了,把人性的闪光点不以大道理的方式,而是自然而然地传递给孩子,并由他们展现无遗。
故事发展到尾声,幼儿对匹诺曹的经历比对结果更感兴趣。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带领着幼儿对整个故事进行了梳理:从一次次变身、到一次次历险,他们对整个故事的发展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之上,我们继续进行拓展:为什么匹诺曹会变?他还会怎么变?还有什么会变?带着这些问题,幼儿开始观察周围的事物:季节会变,天气会变,温度会变,你会变、我会变。我们推荐了几个亲子互动实验,让孩子通过实践操作,观察、记录变化过程和结果。体验探索的乐趣,也感知万事万物都的变的神奇。
在尝试多次科学探索活动后,教师又把幼儿的关注点引回故事本身。我们引导幼儿关注匹诺曹的几次重要变身,从而分出了具体剧目,帮助幼儿绘制故事流程图。结合幼儿现有的表演基础,开始分剧目表演。幼儿自己动手做头饰、搭建表演舞台、分配角色,安排了换场、撤台人员,虽然他们之间的配合还不是很娴熟,但这剧目表演的相当有水准。
把幼儿带入一个生动形象的世界,并为他们创造主动探究、认识事物的求知情境,产生愉悦情绪。童话故事总有个完满的结局,虽然经历了种种磨难,皮诺曹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老爷爷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说是匹诺曹的梦想,还不如说是幼儿共同的梦想。从最开始的“木偶诞生”到最后的“大海还生”,幼儿好似经历了一场冒险,一场关于追逐梦想,愿望成真的冒险。这过程中,有对梦想的憧憬、有对困难的退缩、有对进退两难的犹豫,不过还好他们都陪着匹诺曹坚持了下来。这无形中发展了他们勇敢不畏惧的品质,这不正符合了大班孩子爱探险、爱挑战的个性特征吗?你瞧,一个历久弥新的经典故事,就是能做到这点:悄然无息地传递某种情感、某种品质,去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34
文学活动狼来了教案 篇8
1、欣赏、理解故事,发展幼儿思维,学会用表情动作展现语言内容。
2、体会、感受“无聊”“得意”“害怕”三种情绪,试着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这三组词语。
3、在活动中充分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从中感受“诚实做人”的重要。
活动重、难点
1、体会三种不同的情绪。
2、明白“诚实”
活动准备
1、flash课件―(动画故事,无聊、得意、害怕三组表情(咋准备?)和词组)
2、《狼来了》故事音乐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引出主题
玩《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引出主题。
二、演示课件,学会用表情动作表达语言内容。
1、观看故事《狼来了》。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幼:――
师:那请你们想一想,故事中的小孩一个人在山上放羊,没人说话,没人玩,一天又一天,时间长了他会觉得怎么样?
幼:――(总结无聊,难受等)
2、演示图片一:
无聊,烦――
那你们觉得无聊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你来做一做。
(引导幼儿做无聊难受的表情动作,可以将特别幼儿的动作大家一起示范)。
3、演示图片二:
师:呀,快看!他得意高兴的样子,他为什么这么得意?
幼:因为他欺骗了农民伯伯,伯伯们上了当――
师:他是怎么得意的?那你得意高兴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可找个别幼儿来演示一下自己得意高兴的样子)。
4、师:小朋友们,狼来了――(老师做狼状冲到幼儿中间)。
幼:害怕,叫等
师:你们如果真的见到狼来了,会怎么样?
那故事中的小孩看到狼真的来了,他害怕么?
幼:害怕
演示图片三:看!狼真的来了,他害怕极了。(师做发抖状)。
三、认识总结三种表情动作,认识词组。
1、师:刚才我们做了几个表情动作,我们来看看哪些词宝宝来了。
A、师:这是什么表情
幼:无聊
点击出示无聊词组 你有没有体验过无聊?什么时候?
B、师:看这个!
幼:得意
谁认识这个词? 瞧你得意的,你一定认识,来给大家说说.
C、师:这个呢?
幼:害怕
点击出示害怕词组 你害怕过吗?你看到什么会害怕?
2、我们来做表情变变变的游戏,我们来看看大家有没有记得词宝宝的名字。
打乱顺序出示词组三组(幼儿可念出)
四、动作表演故事,享受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用动作来讲故事,想不想来试一试?现在我们就用动作来表演狼来了的故事。
教师带幼儿语言提示幼儿做动作
五、故事讨论,从中得到诚实教育。
总结: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孩么?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因为他不诚实,也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我们不能像他一样,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勇敢的好孩子。
六、总结全课,活动延伸
小朋友回家后要把学会的故事讲给邻居的和亲戚家的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小故事里面有一个大道理――不说假话,做一个诚实的乖宝宝,随音乐走出教室。
幼儿童话文学活动教案 篇9
一、解读赏析 凸显主题在展开文学作品学习活动前先围绕作品,解读赏析,有助于我们选择恰当的作品进行教学,也有助于我们在教学时掌控作品的基调,深深理解作品,从而引导幼儿展开对作品的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感受作品。
二、创设环境 启发思惟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创设支持性的环境。所谓支持性的环境,在物资材料上要适合、适度,能为达成目标服务;在显现方式上要由易而难,由简而繁,既是幼儿感爱好的,有要能提升幼儿的经验;在气氛上要是宽容接纳的,如应引发幼儿多角度的思惟、以协商的口气、积极地评价幼儿、对幼儿小错误的疏忽等,这样的环境才是积极有效的,才会影响幼儿活动的方式,使幼儿取得主动发展。
三、整合渗透 有效互动1.要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在师幼互动中,要充分体现教师和幼儿的同等交往。教师要摈弃师道尊严,淡化教师的角色意识,而作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增进者,把自己作为活动中的一员融进其中,并出于共同的爱好和孩子进行同等地对话、交换,从而为活动的不断深进、经验的不断提升,做出各自的贡献。2.要明确情感教育最后的回宿,即是能有效地把活动中取得的情感体验自然迁移到平常生活中,使幼儿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能紧密结合起来,让微笑常在,让爱心传递!
四、精致设问 对话质疑 要让幼儿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就应当最大限度地解放幼儿的思惟。教师应把本该属于幼儿的时间空间还给幼儿,把问的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能有一隅之地,像蜜蜂采蜜一样自由安闲地收集花蜜,而教师只需尊重与肯定幼儿的想法,在幼儿碰到困难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便可。
五、情境体验 表演游戏 在组织展开这类表演游戏时,教师要留意:1.要帮助幼儿分析作品人物的形象特点。如:老母鸡是怎样走路的?2.要让幼儿自己讨论如何用动作表现角色的性情和特点。3.在表演游戏时,不要求幼儿复述故事,而是由教师来串连情节,领诵童谣。4.提供的道具要简单、易于操纵,可以以虚代实。
幼儿艺术活动教案 篇10
加油操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站姿和几个基本的手位动作。
2、感受体操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磁带(站姿、手位练习)活动过程:
1、幼儿站成四排,成早操队形。
2、学习正确的站姿。要求:两脚并拢站立,双手自然放在两
边,挺胸、稍抬头。
4、教师示范。
5、幼儿练习。(配乐)
6、配乐练习。
艺术教案—02
加油操教案2
活动目标:
1、继续巩固正确的站姿,学习颈部动作。
2、继续感受体操的乐趣。准备:磁带(颈部动作)活动过程:
1、复习站立姿势及手位练习,纠正部分幼儿的错误动作。
2、学习新内容:颈部动作,低头、抬头、摆头 动作要领:
低头——身体保持原样,用下巴尽量去碰锁骨。抬头——身体保持原样,拉伸颈部肌肉抬头。摆头——低头,左右做45度的摆动。
3、配乐练习
艺术教案—03
粉刷匠(歌唱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并愉快地和同伴一起歌唱。
2、通过操作卡片和动作提示,记忆歌词内容,初步学会 用柔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小刷子、小水桶、相关卡片。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引出课题。
教师:我们的幼儿园刚粉刷好,漂亮不漂亮啊?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歌曲《粉刷匠》。
2、学唱新歌。
(1)播放歌曲磁带,操作卡片,幼儿欣赏歌曲。提问:你家粉刷新房都用些什么工具呢?是这样刷的?老是看看小朋友的动作。(2)教师在琴声伴奏下,有节奏地朗诵歌词。(3)教师用卡片帮助幼儿记忆歌词。(4)教师清唱歌曲,幼儿完整欣赏。(5)幼儿用柔和连贯地声音学习演唱歌曲。3学习表演。
将小刷子、小水桶发给幼儿,请幼儿扮演粉刷匠。启发幼儿将粉刷匠的动作迁移到歌曲中,合着音乐边唱边愉快地做动作。
艺术教案—04
碗(幼儿泥塑)
活动目标:
1、通过摸一摸、猜一猜、讲一讲,充分感知碗的造型特点。
2、能恰当运用搓、揉、捏等技能,学习创造性地泥塑碗。
3、设置情境,提高幼儿对泥塑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每人一只用塑料袋包好的的碗。
每人一块黄泥,泥工板。活动过程:
1、猜一猜。
请小朋友猜一猜,桌上塑料袋里藏着什么?
[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出悬念,激发幼儿对这次活动的兴趣。]
2、摸一摸,讲一讲
大家轮流摸一摸,边摸边讲,讲讲里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形状的?
请小朋友告诉老师,塑料袋里藏着什么?(碗)
[让幼儿主动去感知塑料袋里的物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而且通过摸一摸,讲一讲,初步感知了碗的造型特征,为以后的泥塑活动奠定了基础。]
3、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今天,老师给每组带来了一只漂亮的碗,每只碗的样子都不一样,请你开动你的小脑筋,想一想,然后用黄泥做一做,碗会是什么样的呢?
要求:(1)保持安静,小嘴巴抿紧
(2)可以一边摸,一边捏,一步一步感知。
(3)碗要做得大一些,老师带来了许多漂亮的小花朵,碗做得好的小朋友,老师就送他一朵花,好吗?
[整个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幼儿主动的去感知,并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知,没有范例,但更多的是老师有意识地引导,比如悬念的设置,鼓励幼儿边摸边捏,用小花朵激励幼儿把碗的形象做得更精致等等,幼儿少了范例的临摹,一下少了许多限制,不用考虑象不象,只要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老师针对每只幼儿的碗给予肯定,可以树立每个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相信自己做得都很成功。]
4、展示作品,小结
请每组小朋友打开塑料袋,大家相互欣赏。
[揭示迷底,使整个活动首尾呼应,更有整体性,并且通过比较、欣赏,使幼儿更进一步地提高美学素养,为以后的美术活动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活动评价:
在整个活动中,由一个悬念紧紧吸引着幼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很投入,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结束后,揭示谜底,幼儿通过比较、欣赏,通过老师的肯定,对自己树立了更大的自信,也积累了更多的泥塑经验。
在设置情境时,如果能结合时代特征,布置成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陶吧环境,更易激发幼儿的内在创造欲望。
艺术教案—05
鞋(幼儿泥塑)
活动目的:
1.幼儿初步了解泥塑艺术及泥塑创作步骤;
2.通过动手实践,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3.通过泥塑的创作,培养幼儿的造型设计能力和艺术想象力;
4.培养幼儿合作的能力、协作的精神。活动器材:
1.泥塑模型(鞋)2.泥塑工具—泥塑刀一套 3.黄泥 活动过程:
1.简介: 辅导员老师简介泥塑艺术、泥塑创作要求及泥塑工具的名称和使用。
(1)泥塑艺术:
A:泥塑是一种以粘泥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
B:泥塑的评判标准从艺术价值、技术难度、作品设计三个方面评价。
(2)泥塑创作:
A:展示鞋(主题泥塑)泥塑模型,仔细观察细心制作泥塑,最后通过挖、雕、掏等手段对泥塑作品进行加工。
B:(创意泥塑)(让幼儿发挥艺术想象力,自由创作)
2.分组:每两个幼儿为一个泥塑创作小组,合作进行创作。
3.创作:依照泥塑模型进行创作。(也可进行创意创作)
4.命名:给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命名。
5.评比:辅导员老师(或幼儿代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讲。活动要求:
1.每个操作台安排3个幼儿,每张课桌安排2个幼儿。
2.每两个幼儿为一个泥塑创作小组。
3.活动时,辅导员老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4.爱护泥塑工具,不得丢失或损坏。
5.活动结束,做好泥塑操作台的整洁工作,将泥塑工具洗干 净放回原处。活动总结:
根据活动情况,辅导员老师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艺术教案—06
瓶子穿新衣(美术)
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无用的瓶子经过装饰可以美化环境。
2.通过对各种投入材料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立体装饰瓶。重点难点
利用瓶子的各种形状来设计成装饰物。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毛线、麻绳、干花、餐巾纸、玉米、辣椒干、树叶、即时贴、彩绳等)。
3.欣赏作品。活动过程
激发兴趣,导人活动:
1.带领幼儿观察延中创意室内的各种欣赏作品。
2.向幼儿介绍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瓶子及各种装饰材料。
3.激发幼儿对瓶子进行创意装饰的愿望。
引导构思,联想组合:
1.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对瓶子的形状进行想象造型构思。
2.幼儿说说自己对装饰作品所需要各种材料的联想组合。
自主选材,想象制作:
1.充分允许幼儿按自己的构思需求选择装饰材料。
2.幼儿制作过程中,针对个别幼儿实际,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
相互介绍,欣赏作品:
1.介绍作品的名称,鼓励幼儿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表述。
2.启发幼儿联想生活中还有那些废旧物品可以通过装饰重新利用。
艺术教案—07
画大熊猫(美术)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大熊猫图片,简单的画出大熊猫的体态。
2、增强幼儿爱护大熊猫的情感。【活动准备】
课件大熊猫、大熊猫图片、录音机、磁带、彩笔、油画棒、绘画纸,小椅子、呼啦圈。【活动过程】
1、出示课件:(大熊猫吃竹子的画面、玩耍的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讲述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小朋友,图上是谁啊?(大熊猫)大熊猫在干什么?(在吃竹子、在玩……)大熊猫长什么样子啊?(身上有毛,有黑色的、有白色的,有四条腿,有一条尾巴,有两只半圆形的耳朵,身体胖胖的……)
教师总结:刚才小朋友们看的真仔细,说的太好了,大熊猫身体肥胖,四肢粗壮,皮毛黑白分明,四肢、肩部和耳朵黑亮,眼睛周围也是八字形的黑毛,其余均为白毛。而且大熊猫生活在山林中,喜欢吃竹叶和竹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朋友们看磁性黑板,出示熊猫图片,请幼儿观察静止的熊猫的样子。
3、老师在卡纸上示范并讲解大熊猫的画法。
1)大熊猫圆圆的大脑袋。
2)出大熊猫椭圆形的白色身体。
3)画出大熊猫又粗又短的四条黑腿。
4)给大熊猫添画上眼睛、鼻子、耳朵。
5)给大熊猫进行着色。
4、幼儿在绘画纸进行绘画。
1)自己画,老师巡回指导,必要时给予帮助。
2)画简单的大熊猫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画出不同形态的大熊猫。
3)为大熊猫添画竹笋、竹叶等。
4)给大熊猫进行着色。注意画面的整洁,涂色要均匀。
7、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织孩子们选出不同姿态的大熊猫,组成熊猫的一家,进行组合活动,并进行讲述活动,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合能力。
8、小朋友,今天我们把大熊猫的一家打扮的这么漂亮,它们可高兴了。让我们一起祝贺一下,来做一个《大熊猫钻圈》的游戏,好不好?(好!)
老师讲明游戏的玩法、规则和注意事项。
玩法:幼儿排成两队,第一个幼儿学习大熊猫的模样,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后,返回拍第二个小朋友的手,依次类推,看哪一队的小朋友先钻完,哪队便为胜方。
规则:必须手脚着地钻过呼啦圈。
注意事项:不能碰倒呼啦圈。活动延伸:
刚才小朋友们表现太棒了!现在让我们把大熊猫送回家吧。
听着音乐,组织孩子们张贴自己的作品到互动墙壁上。结束部分:
随着音乐,老师组织孩子们学着大熊猫的样子,出去寻找东西吃。教育孩子们要爱护大熊猫,发动家人和朋友一起爱护国家一级动物——大熊猫。
艺术教案—08
幼儿舞蹈教案
课形:舞蹈课 课时:每周五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 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有相同的规律,都是以人体为工具,通过人体动作的语汇,表达一定思想感情的动态艺术。但与成人舞蹈相比,幼儿舞蹈的动律更为欢快明朗,它包容青幼儿的“童心”与“童趣”,蕴含着孩子们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亲和力。通过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使幼儿直观形象的感知幼儿舞蹈特点。简单的了解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其名族特点。
2能力目标:幼儿能够结合自己平常上课的情况描述幼儿舞蹈的特点并能模仿所观看的简单的幼儿舞蹈、藏族舞蹈动作。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
3情感目标:能够在整个舞蹈课程学习中,体验舞蹈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合作学习的欢乐,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经过刻苦的训练,他们的毅力得到了充分的磨炼,并喜欢上舞蹈热爱上舞蹈。
二、教学重点:能热情的表演幼儿舞蹈的一些动作组合,让幼儿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大胆的进行表演,把自己会的展示出来。
三、教学难点:幼儿舞蹈基本舞步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任务探究法;榜样示范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1由老师先给幼儿表演幼儿舞蹈基本舞步的动作,让幼儿有一个整体感知。(配上音乐)2向达家介绍他们将要学习的舞蹈部,开始示范并训练他们的脚位、手位等。
3教他们芭蕾中的基本动作组合,并让他们熟悉音乐和节拍。4将幼儿进行分组练习、表演,让他们观看视频,自行纠正自己的动作。
5和音乐一起练习、分组表演。6总结评价,给那些表现好的同学一些小奖励。
备注:如时间允许,让幼儿看一些舞蹈视频。
艺术教案—09
感恩的心(手语舞蹈)
活动目标:
1懂得对关心帮助过自己的人有感恩意识,能为父母、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感恩。
2能大胆地表达对亲人的爱和感激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对手语动作感兴趣,能随音乐大胆进行合拍表演创造。活动重点:大胆地表达对亲人的爱。
教学难点:学会感恩,在现实生活中为父母他人做力所能及的
事情。
活动准备:
《感恩的心》录像音乐、幼儿父母或家人照片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放《感恩的心》音乐录像,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做手语操。
2感受亲情:这首歌叫什么名字?看了这段音乐录像你有什么感受?你们从一出生到现在,有很多人都给予了你们爱、关心和帮助,你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谁呢?你为什么感谢她?她是怎样爱你的?请幼儿大胆表达讲述,从中体验他人的爱。
3回报父母的爱:面对那些关心爱护你们的父母,你是怎么爱她们的?为她们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感恩父母,体验亲情:出示本班幼儿爱心父母照片,请幼儿说说父母的属相,每人对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语。
5为父母献花制作礼物:教师总结:“父母为小朋友们献上了无私的爱,你们想制作什么礼物送给她们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幼儿利用手中的材料为父母制作礼物。教师个别指导介入,对操作水平差的幼儿给予帮助。做完把礼物贴在父母的照片旁。可把此活动布置在主题墙式上。
幼儿歌唱活动教案 篇11
节奏概念是模糊、抽象的,幼儿难以理解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尝试着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入手,将音乐融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帮忙幼儿直接感知音乐的节奏,以此来提高这方面的本事。所以,特设计了本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特点,找准节奏。
2.学习用生活化的乐器“鼓”和“鼓槌”进行演奏。
3.能看指挥、听音乐、看图谱演奏打击乐器。
重点:听音乐找准节奏。
难点:用乐器按节奏进行打击演奏。
三.活动准备:
1.生活化的“鼓”“鼓槌”每人一份
2.《军队进行曲》选段
3.图谱
四.活动过程:
(一)和音乐做游戏
1.听着音乐神气的走进活动室。
师:“小朋友,刚刚的音乐好听吗我们用身体来和音乐做游戏吧!”
2.教师带领幼儿听着音乐做动作。
3.难点前置
(1)听音乐在dom的时候走动,在tak的时候立刻停住。
(2)幼儿熟悉音乐节奏后提升难度,加上转身。
(二)认识乐器及其演奏方法
师:“刚刚我们用身体和音乐做了游戏,除了身体还能用乐器来和音乐做游戏呢!来看看教师为你们准备的乐器,认识吗”
师:“它能够怎样玩请你们自我玩一玩”(幼儿自由的敲乐器)
1.认识dom音和tak音
师:“在玩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和曲子里差不多的两个声音”
(1)幼儿边说教师边敲
小结:响一点的音和敲鼓面的声音差不多,轻一点的音和敲鼓槌的声音差不多。
师:“我们来给它们取个名字吧!”(dom)(tak)
2.分段学习乐曲《军队进行曲》选段。
3.合音乐完整演奏。
(三)分组分段演奏
1.将幼儿分为2~3组(或男女分组)。
第一组演奏第一段,第二组演奏第二段,最终一齐演奏第三段。
2.交换演奏。
(四)结束退场
师:“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小士兵带上小鼓像神气的小士兵一样回教室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一看!”
五.特色体现:
【幼儿童话文学活动教案】推荐阅读:
幼儿园大班童话故事教案08-03
童话故事对幼儿的影响10-10
幼儿小班三分钟童话故事05-27
幼儿暖心童话故事07-23
幼儿睡前童话故事通用06-29
幼儿睡前温馨童话小故事07-30
幼儿园两分钟的童话小故事07-03
婴幼儿龙洞传奇经典童话故事09-15
幼儿园童话剧剧本《小动物学本领》08-01
适合幼儿园小班的睡前童话小故事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