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共10篇)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篇1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能对其他物体做功,具有动能。
2.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3.通过探究,知道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的概念和决定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
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2.通过归纳,概括出动能、势能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进行实验设计。
难点
学生对能量的认识。
影响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观察法
板
书
设
计
《12.1动能
教
学
反
思
能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知道:能够做功的物体就具有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知道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使知识的获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符合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不足之处是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概念,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
预
习
案
预
习
知
识
.动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_______。
2.重力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质量_______,被举得_______,它的重力势能越大。
反
馈
探
究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提问:1.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靠什么提供动力的?
2.发动机工作时涉及到机械能和内能,这就是我们第十二章要学习的内容。
引用电视剧《新水浒传》中攻城和守城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入课题并板书。
2.1动能势能机械能
新课教学
展示图片
提问:铁锤能将钉子钉入木板中、子弹能射穿鸡蛋,它们对物体都能够做什么?
引入能量: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物体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就越大。
一、动能
提问:流动的水能做功吗?
流动的空气能做功吗
运动的小车能做功吗?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展示图片
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有多种猜想,用什么方法验证
提问1.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应怎么做?
(1)动能大小如何判断?
(2)质量怎么改变?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发动机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做功
学生认识能量概念
一个物体能对另一个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学生记忆动能定义
学生思考、讨论并举例
学生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并说出依据
控制变量法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激发学习兴趣。
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认识能量概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探
究
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3)速度不变怎么控制?
(4)木块推动的距离如何比较?
2.若要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则应怎么做?
怎样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的大小?
举出物体具有动能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的实例,巩固练习
二、势能
.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利用愤怒的小鸟图片猜想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演示实验:让被压缩的弹簧弹击小车,比较小车移动距离
展示生活中的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提问:若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则应怎么实验?
若要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高度的关系,则应怎么实验?
如何判断重力势能大小?
三、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根据活动12.1设计实验并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并展示。
结论: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学生举例,做练习题
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结论:弹性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学生发挥想象并举例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学生实验:模拟打桩
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请一个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自己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动手能力。
从身边的事物出发,体会物理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
学生自我总结,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知识的能力
检
测
案
达标测试
.物体由于_______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由于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势能.影响运动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
____和__________,重力势能大小决定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弹性势能决定于__________的大小。
2.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具有
__________;
(2)被拉弯的弓具有
__________;
(3)被举高的重锤具有
__________;
3.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4.从斜面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能力拓展
以同样速度行驶的载重汽车和小轿车,它们的动能相比()
A.载重汽车的动能大
B.小轿车的动能较大
c.它们的动能一样大
D.无法比较
中考真题
(XX•聊城)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A从斜而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到同一木块上。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本实验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
《12.1动能
课外辅导
学生
姓名
辅导
内容
辅导
效果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 篇2
一、“行为课堂”的主旨:激发纯粹兴趣和发展 探究思维
(一)激发对科学纯粹的兴趣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列入课程总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首要目标是“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黄恕伯老师在《物理教学顶层设计的思考》中反复强调:培养学习兴趣是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首要目标.为激发兴趣,在操作层面上物理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这里的“动”是有目的的实验、研讨或思维的交流,其集中的体现就是“探究行为”.
(二)发展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初中物理重在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中领悟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通过理解就能实现,学生必须经历探究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有相关的“探究行为”,某一方面的基本能力一定是和相关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探究行为”.[1]
笔者所在区域使用的教学载体是刘炳昇教授主编的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该教材在编写时把 “探究活动”作为“构建物理基本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课程理念”的主线,良好的载体为 “探究行为”成为课堂核心学习行为搭建了平台.
简言之,无论站在课程目标的高度,还是着眼物理教学的本质特征,抑或立足教材这一基本的课程资源,都需要“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
二、“探究行为”的设计:重点考虑探究行为发 生的载体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
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组织方式,首要考虑的应是准确解读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分析教材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分解为具体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通常包含以下四个要素:行为主体(默认为学生)、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就行为动词而言,“行为课堂”中常用的技能性目标行为动词有“会测量、会使用、会选用”等,常用的体验性目标行为有“观察、经历、探究”等.
案例1:“动能势能机械能”学习目标的制定
课标要求: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材编排:教材先后安排了三个探究活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模拟打桩、观察摆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其中第一个是重难点,对学生探究能力有较高要求,需安排学生分组实验.“生活、物理、社会”安排了一段“大海中蕴藏的机械能” 的短文,使学生了解到在大海中还有巨大的能源有待我们去开发. 教材中还编排了4个实例分析和2个小制作,可作为学习评价的载体和课堂学习的延伸.
学生分析:由于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在八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出现,有关它们的一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定性探究决定有关能量大小的因素”,对学生制定实验方案、分析论证等探究能力有较高要求.“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对学生而言既陌生又抽象.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教学应注重实验探究(分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与分析),加强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着力构建以学生的“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如下:1通过探究,知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和质量有关.2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弹性势能与弹性形变大小有关;通过探究,知道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并能简要说明一些有关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物理现象.
(二)思维载体的设计
认知心理学认为,“行为”是“思维”的体现,“行为”又可以促进“思维”的创新,“行为”与“思维”结合的纽带就是“有价值的问题”.[2]为使思维活动既连贯又不乏跃迁,应将问题整合成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
案例2:“动能势能机械能”问题链设计
问题链1:概念建构(探究活动的准备)
下列物体是否具有能量?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运动的锤子将铁钉钉入木板(动能);拉长的橡皮筋能将子弹射出(弹性势能);被举高的砖块能使小桌陷入沙子中(重力势能).
问题链2: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探究行为的设计)
1以小车为研究对象,怎样让它运动起来?2如何显示小车的动能大小?3根据生活经验,动能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4怎样研究上述因素对动能大小的影响?
问题链3:应用(探究结论的应用)
1为什么要规定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什么卡车限速要低一些?2为什么建造水电站时要建造拦河大坝将水位抬高?
问题链要围绕“探究行为”系统地设计,要利于探究行为广泛、有效地发生.
以上问题链与“探究行为”的关联如图1所示.
(三)资源载体的设计
物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行为课堂”倡导把实验作为核心的课程资源,让实验教学成为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体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
案例3:“动能势能机械能”实验设计
学生分组实验1: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2)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小车, 而观察的对象是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小车撞击前的动能越大, 但不必深究在撞击过程中能量转移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接受“质量不等的小车从同一个斜坡的同一高度释放,运动到水平面时,它们的速度大小相等”这一信息,教师可增加一个演示实验:去掉木块,让两个质量不等的小车同时从同一高度滑下,可以发现两个小车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建议在木块的撞击面上垫一层泡沫塑料.[3]
学生分组实验2:观察摆球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如图3)
学生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上抛小球在上升阶段和自由下落阶段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情况,为下一步过渡到观察比较复杂的摆球摆动实验做好铺垫.学生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在适宜角度释放小球,避免与铁架台发生碰撞.实验分析时,引导学生着眼于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如速度、高度等),从而掌握分析动能、势能转化情况的一般程序.
教师演示 实验:魔罐(如图4)
本课魔罐的身影共出现三次.一为激趣:课堂伊始,从倾角较小的斜面释放魔罐,观察到魔罐滚下斜面,然后自动返回,又冲上斜面,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形成强烈冲突,激发探究兴趣.二为释疑:在观察与分析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若干实例后,撕掉魔罐外表面包裹的纸张,观察到魔罐内有钩码和橡皮筋,发现滚动过程中橡皮筋会扭曲 (弹性形变)、返回过程中又恢复原状.三为延伸:课堂小结后,再演示魔罐实验,观察到魔罐往复滚动,且滚动幅度逐渐减小直至最终停止,引导学生课后思考机械能守恒的粗略条件.
学生演示实验:模拟打桩(如图5)
选用玻璃容器盛沙, 以便于观察“桩”被打下的深度.“桩”可用演示压强的小桌来替代.“重锤”的质量适宜,可用大小不等的砖块.实验演示操作中,学生站上讲台面对同学们,砖块平落以免撞击后小桌歪斜,用不同颜色粉笔在桌脚标记以便直观比较下陷深度.
实践发现,在开发实验资源时要特别关注以下两点:一是不同学段探究能力目标的层递性,其中八年级更加注重观察和描述、提问和猜想、操作与信息收集、交流与合作,九年级除继续关注以上四项外,逐步关注设计实验、信息处理、分析概括并提倡评估. 二是不同实验类型探究能力目标的侧重点, 其中演示实验侧重提升观察品质(目的性、客观性、 精细性、敏锐性)和分析能力(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概括与具体化),学生实验的探究过程更加深入且能力目标更为全面.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设一些学生实验,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如本课增设了学生实验“观察摆球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为突破课时限制,使学生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和获得开放性的技能训练,我们倡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进行课外小制作,如本课作业———“完成如图6所示小制作,比一比谁的卡片跳得高,想一想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是如何转化的?”
三、“行为课堂”的组织:注重思维可视化
“行为课堂”重视学生自身的思维冲突和深入思考,注重在探究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为教师优化探究设计提供依据,我们主张对“探究行为”进行科学地评价.鉴于思维发展的必要和科学评价的考量,“行为课堂”在课堂组织中注重思维可视化.思维可视化的手段可以是实验或具体实例,也可以是创设物理模型的理论论证,实验必须是现象明确,理论论证则要求注意思维的条理性和物理模型的典型性.[2]本课主要从如下角度凸显了思维可视化.
(一)实验质疑:引动思维
“意料之外”的实验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引动思维去求索“为什么会是这样”.
案例4:“魔罐”实验引动思维
师:从斜面某一高度释放易拉罐,直觉告诉你它将如何运动?
生:沿斜面滚下,到水平桌面后逐渐减速,最终静止在桌面上.
师:是这样的吗?请细心观察易拉罐的运动.
师:易拉罐折返滚上斜面的能量从何而来?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以揭开谜底.
用新奇的实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是物理课堂常采用的切入手段,体现了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如, 用既可倒出白水、又可倒出红水的魔壶引入《大气压强》,以学生尝试叉鱼的活动引入《光的折射》.课堂尾声再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首尾呼应,彰显物理知识的有用性.如,《光的折射》一课在学生探究了解折射特点后,再次尝试叉鱼,用物理指导实践,大大提高了叉鱼的成功率.
(二)实验操作:显化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间接的反映,思维支配下的行为是思维的外显形式.物理课堂中的实验操作就是思维支配下的典型行为,因此关注实验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操作技能层面,而要着眼操作与思维的相互作用,以实验操作达成发展思维的顶层目标.
如,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用粉笔在实验桌上标记木块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再如,模拟打桩时,学生用粉笔在桌脚标记下陷深度. 表面上看,这些操作是为了增大实验的能见度,便于观察或比较.若加以追问,学生可能就会表述出 “用木块滑行的距离、方桌下陷的深度来显示能量” 的转化思想.
除了在操作过程中显化思维外,我们的实践表明还可从以下角度充分发挥实验对思维的促进作用:1在实验操作前,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2实验操作结束后,重视归纳与评估.
(三)交流评估:梳理思维
评估、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要素,也是具有重要思维价值的探究行为.无论是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还是交流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抑或通过讨论改进探究方案,都是对思维的整合与梳理,在提升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深刻性等品质上大有裨益.
如,本课小结时在对话中引导学生画出如图7所示的能量图. 概念图、流程图等思维导图可形象地显示一章或一节中所学的知识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梳理的一般步骤:1列出一章或一节中的重要概念;2把这些概念按其概括性程度进行排序;3把有联系的概念用线连接起来,并写上连接词.
结语:我们的研究表明:探究行为的设计重点是以问题链为核心的思维载体设计和以实验活动为核心的课程资源设计,确保探究行为的发生,避免教师行为包办或替代学习行为;探究行为的课堂组织要点在于利用思维可视化手段组织好核心的探究活动,充分挖掘“讨论—探究—归纳—评估”各环节发展学科思维的价值,确保探究行为的有效, 避免盲目或低效的探究.正如某老师所指出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里面,最核心、 最关键、最基础的问题就是如何改善、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物理要动手、动脑,探究行为就是物理学习的外显,其内隐是学生思维和智慧的生长. 因此初中物理‘行为课堂’的构建对把握物理学科特质、优化课堂教学生态有积极意义.”
摘要:<正>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效度取决于课堂的组织和评价点设计.为使评价结果促进学习,需要构建以“探究行为”为核心学习行为的初中物理课堂(以下简称“行为课堂”);笔者也重点研究了学生“探究行为”的先行设计、有效导引、课堂组织、科学评价,以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中更好地领悟科学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提高物理课堂学习效益.本文围绕初中物理中的《动能势能机械能》课例,介绍笔者对“探究行为”的先行设计与“课堂组织”的相关探索.一、“行为课堂”的主旨:激发纯粹兴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骆波,许帮正.优化评价量表,构建行为课堂[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1(7).
[2]许帮正.物理探究教学的设计原则及内涵把握[J].中学物理教与学,2014(9).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学实录 篇3
为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中小学“学科德育精品课程”征集展示活动。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执教九年级物理“动能 势能 机械能”一节,现将教学实录整理如下:
[设计说明]
苏科版物理教材将能量知识采取分散难点的方式渗透于相关的知识板块中,如:学习声学时就介绍了声能,学习运动学知识时就介绍了动能,而学习弹力和重力时就介绍了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但在前置学习时只介绍了能量形式,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集中呈现能量知识。“动能 势能 机械能”一节是正式揭开能量内涵的起始篇章,将系统地探究有关能量知识的内在。本课设计以充分激趣、动手探究、挖掘德育要素为主线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分析实例,回忆并识别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2.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等物理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3. 深入挖掘与本课内容相关的阅兵式、最美司机、抗震救灾、高台跳水等视频,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强大而学习的动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难点: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流程图
[课堂实录]
视频引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视频片段。
师:这次大阅兵有着满满的正能量。请谈谈你的感想。
生1:看到国家军事力量如此强大,我感到非常自豪。
生2:我们有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不怕敌人的侵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自豪,激发学生为国家强大而学习的动力。)
师: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国家就有强大的能量。从物理的角度来看,这些武器装备具有什么能?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学习第十二章第一节“动能 势能 机械能”。
活动一:能量概念的引入
讲台上有小车和小木块。
师:1.你能让小车对木块做功吗?2.你能让小车对木块做更多的功吗?
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演示——观察演示实验。
1.推动小车撞击小木块,使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说明小车对木块做功。
2.用更大的力推动小车,小木块运动的距离更大。说明小车能做更多的功。
师:物体能够对另外一个物体做功,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我们说物体就具有能。做的功越多,物体能越多。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课堂,通过实验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
活动二:研究动能
师: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那么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鼓励学生提出合理猜想。)
生:质量、速度。
师: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关注以下问题:
A. 怎么改变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
B. 怎样使质量不等的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等?
C. 怎样判断小车动能大小?
D. 实验的步骤。
(小组讨论2分钟后全班交流)
生1:通过把小车在斜面的不同高度释放,可以改变小车到达平面的速度。
生2:把质量不等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释放,可以让小车到达平面的速度相等。
【学生示范:把两个小车(其中一车中有砝码)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两车同步前进。】
生3:比较小车推动木块滑行的距离大小。(教师追问这一研究方法是什么方法,答:转换法。)
生4:这一实验可以分两步,第一步: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速度,研究动能和速度的关系;第二步:保持小车速度不变,改变质量,研究动能和质量的关系。(教师追问:这样的研究步骤体现的又是什么方法,答:控制变量法。)
师:好!理清了实验过程的注意事项,下面请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把实验的结论记录在实验的表格中,并归纳实验的结论。
【分组实验:利用所提供器材完成实验探究(斜面、小车、200g钩码、小木块、平板等,实验时间约3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掌握初步的科学探究方法,形成科学探究的品质。
交流展示:请一个实验小组展示探究过程,一个学生讲解、一个学生进行实验,其他学生可适时补充,分享实验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勇于展示、乐于展示、善于展示的能力,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合作实验可轻松得出: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学以致用:判断以下事例中物体动能的变化?
1. 播放视频:“中国百米飞人苏炳添”的比赛过程,问:苏炳添起跑阶段动能怎样变化,为什么?
2. 播放视频:洒水车工作过程,问:匀速前进洒水时,动能怎样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结合中国飞人的顽强拼搏,启迪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洒水车渗透环保意识、人类和环境和谐发展的理念。】
活动三:研究重力势能
师:我们知道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那么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生1:我们的猜想是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
生2:我们的实验方案是利用重物击打一个小桌,观察小桌在沙盆中陷入的深度。
【分组实验:利用所提供器材完成实验探究(沙盆、小桌、直尺、大小钩码等,实验时间约2分钟)。
交流展示:一组学生合作展示探究过程,概括实验结论。
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拓展1:观看世界冠军陈若琳跳台跳水夺冠的视频,问:陈若琳在跳起到入水的过程中,她的重力势能是怎样变化的?
生:先变大后变小,因为她相对水面的高度是先变大后变小。
【设计意图:世界冠军陈若琳是南通人的骄傲,通过本事例,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豪情,鼓励学生奋力拼搏,为国争光。)
拓展2:观看汶川地震解放军空投救灾物资的画面,问:直升飞机在悬停时的重力势能是怎样变化的?
生:直升飞机在悬停时因投放救灾物资,其总质量不断变小,因此重力势能变小。
师:同学们应向人民解放军学习,在灾难面前要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四:探究弹性势能
师: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吗?
演示:拉弓射箭。弓对箭做功,形变越大,弓形变越大,箭射得越远,说明能量越大。
师: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你认为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请利用尺和橡皮验证猜想。
学生活动:用尺弹起橡皮,体验影响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师归纳: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师:判断阅兵式中出现的武器装备具有什么能?
1. 飞机,2. 坦克,3. 汽车。
师:武器装备还有涉及许多其他物理知识,有待我们以后进一步学习,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
(学以致用:1. 神舟5号飞船返航,航天英雄杨利伟的重力势能、动能、机械能是怎样变化的?
2. 东风21D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的速度为10马赫,具有极强对敌打击能力,请分析原因。
拓展提升:物体具有能可以对外做功,但事物总是有正反两面,有的有益,有的有害。)
活动五:请根据今天所学知识,为公共安全设计一句警示语
生1:进入工地要戴安全帽,防止高空坠物。
生2:乘车时不能向车外抛物。
生3:汽车不能超载、超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公共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六:探究发条小汽车的原理
玩一玩:让小车动起来,比比谁能让小车跑得更远。
猜一猜:拉动车上的线,小车具有什么能?
想一想:能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车还可以进行怎样的改进?
学生通过玩小车、折小车,观察内部结构,讨论改进方案。
师:用你今天所学知识解释发条小汽车中的道理。
生1:增加车轮的粗糙度可提高小车的抓地力。
生2:增大发条的弹性可使小车跑得更远。
生3:小车发条上紧后有弹性势能,释放后会变成小车的动能。
生4:小车爬坡时重力势能增大,说明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转化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从身边事例出发,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引出新问题,走出课堂。
课堂小结:今天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有了什么体会?)
生1: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生2:我知道三种能量的影响因素。
生3: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忠于职守,增强公德心和责任意识。
生4: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我国武器的研发做贡献。
生5:看了阅兵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动能与势能》教案设计 篇4
第十五章第四节《动能和势能》教案设计
一、教材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生 2.学科:物理 3.课时:1 4.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弹簧、橡皮筋、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斜面小槽等。
二、教学课题:《动能和势能》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决定因素。(3)能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2)通过分析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3)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并且通过学习概括、总结其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经历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在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 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决 5.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势能大小决定因素的探究过程。
三、教材分析
《动能和势能》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四节的内容。它包括动能、势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是在机械运动、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的《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学习奠定基础,教材用生活实例引出动能、势能的概念。通过探究让学生明白其决定因素,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注重科学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四、教法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学生已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分享者,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应用多媒体动画图片等为学生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从而达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找一位普通话好,声音洪亮的同学朗读新民晚报的一则报道(课本P116)。内容是行驶的列车上飞出了一个馒头,不偏不倚正好打在当班的上海铁路分局苏州公务段职工XXX的鼻梁上,当场将其击昏。启发学生----小小馒头将人砸伤、而且砸晕,什么样的馒头竟有如此的威力?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了解能量:结合课本插图及课本所介绍的资料,播放子弹击穿障碍物,打桩机打桩等图片或视频加深对能量的理解。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单位:焦耳“J”)]2.讲解动能的概念:
出示动画片:(1)踢飞在空中运动的足球。
(2)高速行驶的汽车。(3)空中高速上升的火箭。
学生交流并结合教材以及课本上所列举的例子,得出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板书)3.讲解重力势能的概念:
出示动画片:(1)挂在树上的苹果;
(2)举动运动员举高的杠铃;(3)被小孩举起的篮球。
学生交流并结合教材以及课本上所列举的例子,得出概念:得出概念: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板书)
4.讲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出示动画片:(1)被拉长的弹簧能做功具有能;
(2)被拉长的橡皮筋能做功具有能;(3)正在击球的网拍能做功具有能。
引导学生归纳其特征得出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板书)5.出示一组画片让同学给能进行分类,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总结,进一步加深对能的具体理解。
(三)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1、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猜想:启发同学得出,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但要说出根据。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现在我们要利用桌上的斜面、小球、小方块来探究动能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运动的速度有关。(注意实验方法、步骤以及确定动能大小标准是什么。)(3)在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
A、如何使钢球获得不同的动能?(答;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来获得不同的能量)
B、实验时如何比较动能的大小?(答:使钢球从斜面滚下,撞击平面上的物块。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的远近,木块被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C、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有关,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答:采用控制其变量法)
D、如何控制质量不同的钢球撞击物体时速度相同?(答: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
F、如何控制质量相同的钢球撞击物体时速度不同?(答:取同一个小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滚下)
动手探究实验之后,组织学生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总结实验结果,然后播放正确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 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加深理解:【投影图片】
(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
(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车型的限制车速不一样?
2、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刚才我们观看一组动画片知道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同学们猜想:启发同学得出:重力势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被举高度、物体的质量有关。
投影图片提问:
(1)如何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被举高度有关,应该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进行探究?此实验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注意考虑“控制变量法”,让同一质量得钢球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观看沙子的凹陷程度)
(2)如何确定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有关(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玻璃球都从相同的高度落下,观看沙子的凹陷程度)
实验探究后,组织学生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 重力势能越大;被举高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 重力势能越大。
加深理解:你能举出几个物体具有重力势能的例子?(高山上滑雪的人、空中的飞机等
3、探究:弹性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动手做做:请同学把橡皮筋套在手掌上,拉开橡皮筋后放手,使橡皮筋弹在手掌上。
引导学生的得出结论:教师问轻轻弹得学生:为什么你只拉开一点点而不拉的更开些弹?(答:怕疼)
拉得越开的橡皮筋弹在手上就越疼,说明弹性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答:与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
加深理解:你能举出几个物体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拉开的弹弓、弯曲的撑杆、压弯的跳板、形变的网球及网球拍等)
(四)课堂小结
教师: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称为势能
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学生归纳:这节课我们学了:
(1)动能与势能,势能又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其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4)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有关,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越大,其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五)巩固练习
(六)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板书设计
四 动能和势能
1.动能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因素:质量、速度 2.重力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影响因素:质量、举高的高度 3.弹性势能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程度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将多半的时间用在学生实验探究上,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环节,使学生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学会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选择所需要的器材的能力,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二、是分析与论证环节,培养学生能从经历过的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正确的科学规律的能力;
三、是评估环节,主要培养学生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有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
教学改进方面: 本着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变“接受”为“探究”、变“结论”为“过程”原则,结合教学情况,还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加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
2、加强创设物理情境来调动学生参与、体验、思考与感悟,主动获得相关知识;
3、加强小组动手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过程中积累、感悟。
4、加强教师的点拨、讲解和归纳,使学生在学法和理论上有所提升。
4、教师个人信息:
省份: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 学校:万年县齐埠中学 姓名:李春龙
八年级物理下动能与势能教案 篇5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初步了解能量的概念。
(2)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势能的初步概念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想想议议”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势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的因素。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准备
斜槽,钢球、木球,火柴盒,弹簧。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的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行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然后我们将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从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猜想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阐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之前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所以,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五)作业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篇6
《动能和势能》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奠定基础。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渡句)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
二、说学情
本年级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本班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容易。
(过渡句)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过渡句)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难点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
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过渡句)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这时候我将引导学生思考,它们都具有能量,而这个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动能和势能(板书)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采用这种举生活实例的方法,是因为本节课的知识点都是离生活很近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并且能够将例子与本节课知识很好的.结合,不显突兀。
接下来是新课讲授环节,也是教学过程的核心。
首先是第一个知识点的讲解,我会问学生类似导入的问题:草地上运动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它们身上具有什么能量?我将在学生的答案基础上总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板书)那么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这就是我要进行下一个知识点讲授——探究物体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装置上进行两次实验演示:(1)让同一钢球A分别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钢球运动到水平面的快慢一样吗?哪次木块B被撞得远?(2)改变钢球的质量,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哪个钢球把木块B撞得更远?
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和同桌之间进行5分钟的小组讨论,通过以上两次实验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给我的反馈是: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板书)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初中学生好表达,设置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同时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借鉴分析问题的思路,这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同时可以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讲完动能,自然到了势能的讲解,我是这样操作的:展示打桩机在工作的视频,这个过程中说明高处的重锤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板书)接着介绍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并由学生回答: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板书)
那么接着就要讲另一种势能——弹性势能。我会展示图片:发生形变的网球拍和拉弯的弓,同时提问:它们具有什么能量?根据重力势能的学习和迁移学生回答:弹性势能。(板书)追问:弹性势能受什么因素影响?学生会回答: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板书)
在讲完以上两个知识点后我会说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是常见的两种势能。
新课讲授完接下来是巩固提高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给出四个题目,分别让学生来判断它们都具有什么类型的能量:1、在水平公路上行驶的汽车;2、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3、在空中飞行的飞机;4、发生形变的网球拍。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通过这个题目也能将本节课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
在小结时,我将请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样能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和系统化。
在作业环节,我会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任务:请用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
七、板书设计
(过渡句)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知识点由易到难的排布,重难点突出,能够让学生一目了然抓住本节课的核心。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相关文章:
1.《动能与势能》说课稿
2.《认识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3.初中物理说课稿:《动能与势能》
4.《动能势能》教学反思
5.《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6.动能和势能说课稿四篇
7.初三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8.《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范文
经营之圣的势能与动能 篇7
头顶“经营之圣”桂冠的,包括7-ELEVEN创始人铃木敏文、日本迅销公司(拥有著名品牌优衣库)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柳井正、石川岛播磨重工业公司领导人土光敏夫(曾担任东芝总经理)、丰田汽车公司创始人丰田喜一郎、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京瓷公司创始人稻盛和夫等。
“经营之圣”的称誉,并非空穴来风,这些头戴桂冠的日本企业家,不仅创造了良好的企业业绩,也创建了良好的商业思想。
正是因为他们经营思想的开阔与高远,才得以引领一个行业,甚至一个时代,这种强大的势能,在实际经营中,又不断转化成巨大的动能与动力。
势能是高度,是方向,是战略,动能是速度,是路径,是方法。
在这一方面,丰田喜一郎、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三大“经营之圣”,尤为耀眼。希望更多的中国优秀企业家从中得到启示,登高望远,高屋建瓴,带领企业走向卓越。
丰田喜一郎:为贫穷的日本生产廉价汽车之丰田生产模式
丰田喜一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在父亲丰田佐吉的丰田纺织株式会社当了10年机师与常务经理,直到他发现汽车能给人带来极大方便,才决定要另起炉灶,从零开始自己的汽车事业。
为社会着想,从国家出发,是丰田喜一郎走上汽车道路的初衷,直到他辞世,这个初衷都没有改变。
1933年,丰田喜一郎在丰田纺织公司下设立汽车部,将一间仓库的一角划作汽车研制地,他在对购回的汽车发动机进行反复拆装、研究、分析、测绘的过程中,产生形成了公司的发展战略观点:“贫穷的日本需要更为廉价的汽车。生产廉价汽车是我的责任。”
从制定规划、募集人才、筹措资金、购地建厂,到设计、制造、试验、总结、改进,直到组装成整车,丰田喜一郎无不亲自参与,和设计师、工程师、技术工人“一起拼命”。他强调“团结会产生伟大的力量。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不注意而使整个工厂的努力付诸东流”。工程师冈次郎后来袒露心声说:“喜一郎说要干,就一定会实行。喜一郎做开了,就一定会成功。不管有怎样的困难,我都跟着喜一郎豁出性命去造出国产汽车。”
丰田喜一郎的贡献,不只在于他造出了日本国产轿车,更在于他为丰田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尤其他在生产过程的科学管理方面功勋卓著。
首先,他调整全公司的工厂结构,实现自身结构的专业化、合理化、科学化;其次,他调整工厂内部的生产结构,使其更适合专业化生产;再次,他开创了后来风靡全球的“丰田生产方式”。按照传统做法,汽车生产从铸件、半成品都要先入库,需要时再取货、加工,加工好的零部件每天也要依工厂生产需要办理入库、出库。这种程序无形之中加大了库存。丰田喜一郎将传统的整批生产方式改为弹性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工厂无需设置存货仓库,也不必占用大量周转资金,许多外购零部件在付款之前就已被装车卖出了。今天,丰田生产方式已超越行业、国界,全球诸多企业争相学习。
松下幸之助:消除世界贫困之自来水哲学
松下公司创立于1918年3月7日,但是,松下幸之助却把公司的创业纪念日确定在1932年的5月5日。
因为,这一天,松下幸之助提出了自来水哲学。
他认为:企业的形体远远没有企业的精神重要。尽管松下电器公司运行了十几年,但是,在自来水哲学诞生前,它不过是个与其他企业毫无二致的制造商而已。自来水哲学赋予企业使命、精神与灵魂,它意味着企业的真正诞生,因此,企业创业的开端,不是在店门打开之时,也不是在厂房落成之时,而是企业哲学形成之时。
自来水哲学是松下幸之助对企业使命的比喻,它的真正含义是:消除世界贫困,使人类走向繁荣和富裕。
松下幸之助后来坦言:“企业的使命究竟是什么?一连几天我思考这个问题直至深夜,终于有了答案。简单来说,就是消除世界贫困。比方说,水管里面的水固然有其价值,然而喝路边的自来水不用付费也不会受到责备,因为水资源相对丰富。企业的责任不正是让世界物资丰富以消除一切不方便吗?”“经营的最终目的不是利益,而只是将寄托在我们肩上的大众的希望通过数字表现出来,完成我们对社会的义务。企业的责任是: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
为此,松下幸之助的自来水哲学旨在通过工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使原来只有少数人享受的奢侈品变成普通大众都能享受的普及品,通过生产活动给所有人类带来富足丰裕的生活,以优良的品质,用消费者能购买的价格,把商品像自来水一样源源不断地为顾客提供出来。
稻盛和夫:塑造高尚人格构建幸福企业之阿米巴经营
“作为人,何为正确”、“敬天爱人”、“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自利则生,利他则久”、“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人人都是经营者”……
近几年来,学习稻盛和夫与阿米巴经营模式的热潮,可谓一浪更比一浪高,即使稻盛和夫的片言只语,中国企业家也耳熟能详。
阿米巴经营是在企业牢固的经营哲学基础上,将企业划分成一个个独立核算的小集体,实现量化分权自主经营,培养有经营意识的人才,人人成为经营者,充分释放企业潜能。
有关稻盛和夫的中文书有几十种,他的《阿米巴经营》、《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活法》、《人为什么活着》等书,在大陆发行量超200万册,他的“经营哲学”、“阿米巴经营”如缕缕清风、股股甘泉,轻抚拨动着企业家们的心弦,滋润激荡着他们的心灵。
虽然企业趋之若鹜,但真正洞悉其精髓、把握其本质的企业并不多,有的企业奉之若神明,完全照搬,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此应用至企业,自然是削足适履,难以为继;有的企业浅尝辄止,一知半解,在企业引进几个阿米巴经营概念,新瓶装老酒,其效果当然不敢恭维。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是从道出发,明确统一企业人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营造相互关爱、紧密团结、激情四射的团队,将公司视为一个大家族,所有成员都是兄弟姐妹。
有了家庭一样的良好氛围后,再进行更细的组织划分、量化分权与独立核算就变得十分顺畅、容易了,要不就会有吵不完的架,讨不完的价,相互推诿,各自为政,形成厚重的墙。
经营哲学解决人的问题,让人变亲,阿米巴经营解决事的问题,让事变明,通俗说来就是:亲兄弟,明算账。
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稻盛和夫所说的经营者的首要职责:“为全体员工创造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同时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贡献心力。”
(编辑信箱:20000zhd@163. com)
(作者为北京大学阿米巴经营学部主任、企业家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华夏博思企业集团总架构师、地平线传媒机构顾问)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篇8
动能和势能
课题: 动能和势能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3、初步了解动能的大小和势能的大小各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经历科学实验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在处理较为复杂问题时具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3、通过实验让学生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实验为基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体验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功和喜悦。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其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
四、法制渗透目标
通过对本节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相关的法律知识,如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法律教育。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2)会运用生活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教学难点
探究物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探究。需要器材:斜面、斜槽、水平面、质量不等的小球、木块、小车、质量不等的钩码、铁架台、刻度尺、装有粉磨砂的盒子。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视频展示引入
用“怎样才算做了功”提问 ,回顾功的两要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功的单位。教师演示实验和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引入能量的概念。(课前必须进行诊断补偿、扫清知识缺陷。)
二、新课教学
(一)能量
1、定义: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课件展示)
2、单位: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课件展示)
3、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媒体展示的水对房屋、电线杆能够做功,实验中小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小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小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对它推动的物体做功。(通过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动能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飞驰的汽车、正在跑步的运动员、流动的水和各种运动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加深对动能的理解,使问题得到解决。)
2、习题巩固物体是否具有动能,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进而通过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通过平时的学习,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问题都要由实验事实来评判。)
3、学生实验(教师通过引导、提问学生设计原理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然后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结论:质量相等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等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想想议议】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从能的角度解释,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最高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对不同车型设定不一样的最高行驶速度?(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渗透法律知识,通过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启示,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列举生活中具有重力势能的事例,加深理解)
(三)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利用前面探究的基础,进行实验探究)
2、[实验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高度相等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等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渗透法律知识,通过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启示,再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媒体展示)被压缩的弹簧也具有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
(四)弹性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弹性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有关。同种材料,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
3、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学生自行阅读课本P69最后两段,总结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所学物理知识回归生活,)教学小结
通过复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及其单位。(加强对所学知识巩固)随堂练习
1、动能的多少由物体的_____和_____决定,重力势能的多少由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弹性势能由物体的____________决定。
2、一架飞机在灾区上方水平匀速飞行,并不断向灾区空投救灾物资,则飞机在这个过程中,动能_____,重力势能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3、一个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的气球,它的()
A、动能不变,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势能增加 D、动能增加,势能不变 作业布置
1、课本P70第1、2题作业;
2、相关习题的巩固与练习。
(让学生多方面的理解和复习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具有的能量。
2、运动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二、势能
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做功的具有的能量。物体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势能就越大。
动能和势能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动能和势能》。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第15单元第四个课题。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机械能以及功能转化课题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九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b.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c.会比较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2.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和什么因素有关,并能利用相关的原理解释有关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点的依据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学难点:难点的依据是 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我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将试验采用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更具生动直观,对实验方
法及过程逐步讲解,使学生实验了如指掌,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知识。期望学生能学会如何会去学,主动去学,因为学生在学习上迟早要独立。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尽可能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 导入新课:(2~3分钟)
选用几件案例引入新课,提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35分钟)
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
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 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
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动能与势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5. 布置作业。
七、结束语
初中物理说课稿:《动能与势能》 篇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能与势能”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能量、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的初步概念,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功”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今后学习各种形式的能的起点,因此,引导组织学生学好,能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2、能力目标: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能力;
(2)进一步了解利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3)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二、说教法:
1、实例讲授法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于它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时,运用举例法进行教学,并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的教学则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3、交流讨论法
对于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学性,则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相互交流实验情况形成共识,得出可靠的正确的实验结论,从中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此外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巩固本节的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这就要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到认识上的飞跃。另外要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加油站”帮助理解,拓宽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提问:
1、物理学上所说的功指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单位是什么?
(为引入能量概念以及能的单位的讲授做准备)
(二)举例引题,建立能量、动能、势能等物理概念
1、首先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的关于“能”方面的俗语,如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能源等,引入“能”这个概念。
2、从实例中抽取出能的基本含义。如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压缩的弹簧、举高的铁锤等都能够对其他物体施力,并能够使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即都能对其他物体做功,从而概括出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做功越多,表明具有的能量越大。强调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从而指出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致也是焦(J)。
3、针对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并结合实例中的物体是由于运动还是举高或是发生弹性形变等而能够做功,得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在讲完概念后再举一此实例让学生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题:公路上奔驰的汽车具有_______能;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_______________能;压弯了的撑杆具有_________能。(三)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物理规律
实验探究1: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探索课本图8—35和8—36的实验,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探索出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和规律。
实验1:利用同一个钢球来控制质量相同时,从不同的高度滚下(速度不同),观察被撞击的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钢球做功的多少,即具有的动能的大小,得出动能与运动的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实验2:利用木球和钢球(质量不同)从同一高度滚下(控制速度相同),观察被撞击的木块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判断木球和钢球做功的多少,从而判断出动能的大小,得出动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以上两次实验是在“加油站”中所提供的两点结论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加油站”中的信息。
实验探究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探索课本中图8—37和图8—38的实验,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研究、探索出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和规律。
实验1:同一重物从不同的高度自由下落到特制的小方桌上,观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进而推断出重物的势能与重物所处的高度有关——高度越高,势能越大;
实验2:让两个质量不同的木块和铁块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到小方桌上,观察小方桌的桌腿下陷的深度,进而推断出重物的势能与重物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势能越大。
实验探究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将一只弹簧横放在一个丁字形架子上,一端固定,另一端用手将一小钢球向固定端压缩弹簧,叫学生认真观察放手后能将小钢球推出多远。用大小不同的力压缩弹簧做两次,再引导学生探究,最后得出决定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
(四)小结、巩固练习
1、让学生对本课中的知识要点进行小结,训练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2、巩固练习:
例1: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时,动能、势能、机械能怎样变化?
例2:一物体机械能为35J,势能为27J,则它的动能是多少?
例3:洒水车沿街道匀速行驶,将水洒向路面。在此过程中,它的动能将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布置作业:课后作业第1题;《学生用书》P116补充习题中的(1)和(2)。
五、板书设计:
第六节:动能与势能
1、能量的定义: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就说物体具有能量。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
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2、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有就越大。
3、决定势能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案】推荐阅读:
《动能与势能》教案范文07-28
初二物理动能和势能07-22
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09-15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课件07-24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07-02
高中物理重力势能教案设计05-17
验证动能定理实验教案10-18
【河东教育】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4章第2节 动能 动能定理 教案05-18
重力势能06-22
差异势能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