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势能

2024-10-24

差异势能(通用5篇)

差异势能 篇1

通过一个多月的听课、观察、 学习,我对差异势能教学经历了 “从怀疑到认同再到赞赏”这样一个认识过程,并深刻体会到这种教学较传统教学方式的许多优势, 教学效果也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我们认为,差异势能教学是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发展”而实施的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

一、“差异势能”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其发展相对被动,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学生只是栓着绳索的羊,教师牵到哪,学生就跟到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无法形成合力,削弱了教育力量。 “差异势能”教学是学生通过自学、探索、发现来获得科学知识的新型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

二、“差异势能”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一个自信的人,总是精神饱满地去迎接挑战。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明确指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老师的期待和激励中获得信心和力量,会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差异势能”教学创设出自由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发自主地探究知识, 体验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课堂上洋溢着宽松和谐、探索进取的气氛。

三、“差异势能”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对事物的好奇心。”而 “差异势能”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化学为例,金属钠的性质探究本来是课本演示实验课, 现改为学生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零距离”地接触金属钠,使学生身临其境,对之有直观的认识。浓烈的探究气氛,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四、“差异势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过程是一种探索过程, 成功与失败共存于整个过程中。 那种自觉的、顽强的、勤奋的、 实事求是的、百折不挠的、敢想敢干的精神,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现代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主动探究,产生思考,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发,并迸发出创造力。

五、“差异势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差异势能”教学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

六、“差异势能”教学释放了师生压力

利用“差异势能”教学,使学生当堂消化所学知识。在学校的自习课上,学生只需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即可,无需占用更多时间面对枯燥的习题。而教师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行组织学习。这样一来,教师可以省下很多体力、精力,去深入研究新型教学。

七、“差异势能”教学效果显著

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习,构建“结构在先,领悟细节在后; 学生自学为先,教师点拨保障在后”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个体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终实现教学成绩大幅度提高的目标。

八、“差异势能”教学减轻家长负担

天下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家长付出许多精力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 “差异势能”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做到不用家长操心。 从另一个侧面讲,家长不用带着孩子东奔西跑去补课,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当然,”差异势能”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也相信,”差异势能” 教学会有极大的推广空间,使越来越多的孩子受益!

动能和势能 篇2

1.知道能量、动能、势能的概念

2.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3.掌握分类法,控制变滑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4.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5.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探索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 具〗

斜面、平板(装有三个轨道,其中两个一样高,余下一个高一点)、三个小球(其中两个一样,余下一个质量较大)、两块相同的木块、多媒体课件。

〖重 点〗

1.动能、势能的概念

2.影响动能、重力势能的因素

〖难 点〗

能的概念、势能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有关能量的片段),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总结:能量,简称能,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应用,能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物质运动的一般量度,对应不同的运动形态,能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电能、内能、化学能(对照播放的片段说明)等等。我们将逐步认识和学习各种形式的能量,本节课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动能和势能。

二、进行新课

1.能量的概念

(1)复习功的概念,推动粉笔盒在讲桌上移动一段距离,分析重力是否做功,推力是否做功,强调做功的两个因素。

(2)课件演示小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木板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引导学生分析在碰撞木块的过程中,小球是否做功?

(3)教师归纳讲述: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能量反映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能做的功越多,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

2.动能、势能

(1)课件展示,六幅具有动能和势能的事例,让学生将它们分类。

①流水推动竹排 ②高挂在枝头的苹果 ③飞鸟撞坏飞机

④拉长变形的弓 ⑤高举的打桩机重锤 ⑥压缩变形的弹簧

(2)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将上述事例按动、势能进行分类,引入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并板书。

3.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展示,微风只能使树枝轻轻摇动,而飓风却能把大树连根拔起(让学生体会到动能大小)。

(2)演示实验

A、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同时从同一高度向下滚(同时碰撞木块,表示速度相同)、碰撞木块,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动能大。

B、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讓一个以一定初速,另一个从静下从同一高度下滚、碰撞木块(不同时碰撞木块表示速度不同,先碰的速度大,后碰的速度小),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速度大的物体,动能大。

师生共同归纳上述得出结论: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速度有关。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

反馈检查:引导学生讨论“想想议议”,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为什么在同样的路道上,不同车型的限制速度不一样?为什么骑车的速度不要太快?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质量一定的车,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为了安全应限速,质量大的大型客车、载重汽车速度大,动能就更大,为了安全应规定速度慢些。

4.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演示实验:

C、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高度同时向下滚,小球同时碰撞木块,比较木块移动距离。

师生归纳得出结论: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大。

D、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从不同高度同时向下滚,小球不同时碰撞木块,比较木块移动的距离。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高的物体,重力势能大,归纳上述得,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举高度有关。质量相同时,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位置相同时,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

反馈检测:引导同学们讨论“瑞士的大笛其桑斯大坝高284m,我国葛州坝水电站的木兰河坝高70m,有人说前者水的重力势能比后者的大”,能够这样简单地得出结论吗?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说明,比较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时,要考虑质量和高度两个因素,不能只看高度,不看质量。

三、小 结:引导学生归纳。

四、作 业

1.分别举三个物体具有动能,势能的实例。

2.教材第117.2。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做功,它就具有能量,单位:焦耳。

2.动 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速度。

3.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和高度。

差异势能 篇3

一、“差异势能”教学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还学生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教师走惯了“教材到教师,教师到学生”的老路,认为没有老师的教,学生怎么能学会呢?经过差异势能教学的实践,我认识到,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 允许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走弯路,甚至迷路,让学生在修正辨别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形成学习能力。在今年寒假期间,学生主动到学校自习。作为班主任,我带领学生完成了数学必修四和地理必修二两本书的学习。作为政治老师的我只是引领学生学,为学生服务。学生完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而且效果令人满意。这让我想到牧羊人放羊——羊在前面跑,自己找嫩草吃,多惬意!如果牵着羊,强迫它吃草,多痛苦!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敢于放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湛蓝天空。

二、“差异势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主观能动性

我班一位男生佟梦林,数学基础不太牢固,渐渐失去对数学的热情与兴趣。一次,同学给他讲一道题,他听了两遍还没有学会,同学着急,他自己更急。此时,教室非常闷热,我在旁边观察,他穿着紫色的体恤衫,后背渐渐地被汗水浸湿,脸颊两侧悄悄地滑落汗珠,眼圈慢慢地发红……再有一会儿就要出现尴尬的情景了。看到这里,我急忙把他拉到楼下, 他再也抑制不住,1.75米的大男孩趴在我1.57米瘦小的肩上,放声大哭。这哭声,有对过去不爱学习的懊悔,有对现在想学都学不会的无奈与压抑。大哭是对压力的释放!他哭了三四分钟,然后哽咽着说:“老师,你知道我想干什么吗?我真想把试卷扯碎撕掉! 为什么他们会而我不会?我怎么这么笨?我还能学会吗?”看到这一幕,听到这席话,我也抑制不住,眼泪扑簌簌地流下来。我的心情很复杂,既心疼又感动,既感慨又欣喜!以前实行传统教学方法时,学生对于不会做的题可能是无动于衷,没有任何感觉。而现在实行差异势能教学法后,学生知道自己基础差又想学会的心情是多么迫切!学习态度的转变是如此得鲜明!此时此刻,我知道他的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了,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有人说,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那么差异势能教学法就是点燃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生命之火。

三、“差异势能”教学让每个孩子快乐学习,增强学习自信心

差异势能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拥有给同学讲题的机会,拥有展示自己风采的舞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存在与被认同的感觉。在2014年毕业的学生中,我班一名叫张大志的同学,转变突出,实现了自我超越!回想之前的高一高二,他不爱学习,也没有自信。进入高三,我校开始实施差异势能教学法,我发现他的地理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算是优势,我就鼓励他集中精力学好这一科。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在期中考试时,他的地理成绩取得了79分, 单科成绩班级排名第五。这次考试给了他很大的自信心。我以此为契机,鼓励他学好其他学科。在高考中,他以422分的成绩考取了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 并通过竞选,当上了班长。在重点高中这可能不算什么,但在普通高中,让孩子改变自我,乐在其中,体验属于他的自信与成功是多么重要!差异势能教学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舞台,让学生受益。

四、“差异势能”教学形成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

“差异势能”教学鼓励孩子组成学习小组,这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他人的机会,使学生增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展示自己,有奉献精神,班级就充满着“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正能量。我班有一位性格内向的男生, 喜欢独自一人来往。在课堂上,他不爱学习,经常发呆。我感到作为老师硬拉他学习,也许事与愿违,不如让学生和他沟通,会更自然,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我悄悄地与周边的同学做了暗示,让同学们主动和他打招呼!逐渐地,他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中来。 有一次,一道数学题把大家都卡住了,只有他还拿笔写着算着。数学老师在旁边观察,整道题只有结果计算错误,其他步骤完全正确。老师鼓励他到讲台前给大家讲解。在大家的掌声中,他走上讲台,认认真真地“授起课来”。 整道题,他讲得透彻,表达流畅, 数学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如果说走上讲台时,他还有些犹豫、忸怩,那么走下讲台的一刻,他享受着大家给予的掌声,嘴角带着一丝微笑,充满着阳光与自信。在那一刻,我的眼睛是湿润的,我要为孩子们的进步喝彩!

差异势能 篇4

一、“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创立者

杨校长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杨校长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在学生中树立和培养“讲题光荣,越讲越行”的理念。这样做,首先培养了讲题人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其次,讲题者自己也会对知识领悟得更深刻,对细节了解得更清晰,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许多经常给其他同学讲题的学生都尝到了甜头,使自己的学习更上一层楼;被帮助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同伴而非老师的思维模式,进步也非常大。大家合作探究,互相帮助,亲密团结,真正实现了高效学习,共同发展。

二、“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解读者

“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是承认和利用学生在前进和发展中由于所处发展时期不同而客观存在的差异,在自主学习、互动合作中,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最大幅度地释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势能,最大效度地发挥学生间互讲共练、互相帮助、互利共赢效应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论。

“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前提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自主、高效的学习能力;策略是构建精细化的管理系统,系列化的训练系统,保证学生高效学习;措施是运用激励性评价,保护、促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

“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教学模式是“单元推进,层层剥笋,导用学教,差异势能”。单元推进:体现的是教材整合思想,教者在全面把握深刻领会教材的基础上,将相关教材知识适当整合;层层剥笋:在立起主干之后,再逐渐通过层级和递进式练习深入学习。导用学教———导:课堂伊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教学目标;也可适当培养若干先导,形成反转差异势能。用:第一步是学前用,有些知识内容学习时可将用先行前置,为的是激起学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带着在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入学;第二步是检测用,进行当堂检测,反馈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学:自学,学生阅读文本,独立思考,初步解决教材中中等难度以下的课后练习;互学,组内同学互相交流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再进入第二步互学,即组间交流,也可由老师指派先导学生或优秀学生担任组际大使,为同学讲解和辅导。教: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就是组织协调,点拨引导。在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四最”原则,即最大程度地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还时间空间给学生,最大幅度地释放学生间的差异势能,最大效度地发挥学生间的互讲共赢效应。

三、“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实践者

2013年6月,杨宝臣开始担任锦州开发区教育发展总设计师。2014年9月,杨宝臣担任锦州市第四高级中学校长,学校更名为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杨校长上任以后,逐步推行“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经过约三年不懈努力,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成绩蒸蒸日上。首先,快乐和向上的笑容挂在每个同学的脸上,同学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校园成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乐园,成了相亲相爱的大家庭。其次,辍出去的学生“回流”了,优质生源回归了,更多外地学子慕名而来。“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成绩被学生家长认可了,被老百姓认可了,被社会认可了。最后,学校的高考成绩不断攀升,并在2016年高考中创造辉煌。

“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功在省内外和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得到国内众多专家的重视和好评。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穆道新书记评论说:“‘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强势回归教育原点,即以生为本,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做实教改抓手,唤起整体自信,进入忘我境界,放大自主时空;催生四种形态,即权力下移形态,课程服务发展形态,自主学习的教学形态,合作探究的教研形态;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改革创新者胜。”辽宁省基础教育中心教育研究室主任刘丽评论说:“‘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思路开阔理念新,积极探索力度大,自主合作意识强,扎实操作见成效,为辽宁省乃至全国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范例。”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锦韬老先生评论说:“‘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解决了世界未来的教育如何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难题,而且成效显著。”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常务副所长滕纯老先生评论说:“杨宝臣校长心血之结晶———‘差异势能’教育,在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成功落地,开花,结果,创造了奇迹,使名不见经传的渔村学校,远近闻名。如今,参观者有之,取经者有之,合作者有之,加盟者亦有之,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传播者

正如各位专家评论所说,“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已经在全国课堂教学改革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来到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参观学习,其中包括陕西省神木中学、四川省都江堰市全体初级和高级中学、乌兰浩特市十二中学及十五中学、沈阳市敬业中学、沈阳市134中学、鞍山市五中、台安二高中、本溪县高中等。杨宝臣校长多次应邀参加国家级校长及教师培训,进行讲学;多次应邀到北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江苏、深圳、陕西、四川、海南等多所学校做学术报告,进行教师培训。《中国教育报》《基础教育论坛》《辽宁教育》等各大报刊纷纷报道杨宝臣校长的事迹和“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理论。以“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为核心的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的教学实验已经被收入最新出版的《中国教育改革大系》。杨宝臣校长已被全国十所学校聘为名誉校长,指导各学校开展实行“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

五、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引领者

由于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杨宝臣校长担任辽宁省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东北地区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等职务,被选为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辽宁省中小学心理学会名誉会长。

“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之所以得到专家的高度好评并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它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现实和深远的重大意义。首先,“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在高考选拔中的应对能力,大幅度提高高考成绩,而且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强大的后劲,这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在合作探究中,又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达成了德育目标。“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还具有重大的现实社会意义,实行“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后,自主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自主学习成效显著,学生和家长再也不补课了。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家长的经济负担,为治理补课这一长期困扰中国基础教育的社会难题提供了根本的解决之策。

差异势能 篇5

一、初见面拓视野增信心

初次与杨宝臣校长接触是在去年底, 在与杨校长的交谈中就被他朴实的语言、实干的精神、谦和的为人以及他所提出的先进的教学理论所吸引。

座谈中杨宝臣校长详实地阐述了他所提出的“差异势能”教育。例如:1.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 在生教生、生带生、生生互动中实现提高共进。2.让学困生逐步成为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主体。3.帮学困生找自信, 给学优生以压力, 等等。4.单元推进、层层剥笋、导用学教、差异势能。

杨校长所提出的“差异势能”教育不仅理论先进、务实, 而且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具有操作性。这次座谈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大家的风采, 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教学视野, 也更加增加了我们与会教师的教学信心。

二、紧跟随深度学大收获

在杨宝臣校长和李冬云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人来到了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十二中学, 深度学习和体会“差异势能”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

在五天的深入学习中, 让我们一行人对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看到了学生们在课堂上做到了真正的“动起来、学起来”, 在自主学习和生生互教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又提升了学生的情商, 从而完成我们想要培养一个有“德”的人的教育目标。

三、推课改亲实践领悟多

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在我所任教的八年 (五) 班推行实施已有一段时间, 在推行实施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班的学风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自己亲自参与推行实施的日子里, 自己对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又有了新的认识和领悟。

1.“生教生、生带生”整体提高, 共同进步

引领学生把教材当“学材”, 先让学生“完整地、全面地、独立地”学习整节甚至整章教材。“学”的过程强调学生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独立地解决能解决的问题, 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充分的讨论与“生生互教”, 变学生被动“学”为学生主动要“学”。利用学生差异所形成的能量而开展的双向“生教生”, 实现学习能量的传递与转化, 既细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一:我班的唐同学, 原来在我班的成绩排在中等左右, 性格外向, 逻辑思维强, 但是语言表达能力一般。所以, 在课改初始我将她定为班级的物理学科的主讲人。一段时间后, 她自己都发现了自身的变化, 语言表达能力强了, 给其他同学讲题的过程中自信了, 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 在上次的月考中成绩一跃成为班级的第三名。

案例二:刘同学, 她的成绩在八年级上学期以前一直是我班第一名, 在年组也能排进前列。新课改刚推行伊始, 刘同学在自学和互学上表现得很排斥, 上课时总期盼老师讲, 而在互学时, 有同学问她题时, 总以不会或没懂为理由来拒绝。课后我找她谈了一次, 她表态会融入新的课堂模式中。但我知道她的性格, 她是不会轻易改变的。在后来的几天中, 我上课认真地观察了一下她的表现, 正如我所料, 她从内心深处并不接受这种学习方式, 只是表面应付。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 我连续测试几次物理小卷, 之前一直第一的她, 在几次测试中没有一次是最高分, 有一次竟然倒退了许多, 这个成绩对于她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于是我们又长谈了一次, 这回她终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她担心在讲题的时候会耽误自己的学习时间, 影响自己的学习效率。但是我和她说, 事实正好相反, 在互学过程中主动讲题和分享的同学成绩都比你好。从此以后发现她无论是问题还是讲题都比之前主动多了, 在这次月考中她又在我班名列前茅, 物理成绩最好, 年级排名也在前列。

2.培养“后起的尖子生”, 激发潜能, 增强信心

教师在整体了解学困生的状况、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 对部分学困生采取先学先会——个别讲题, 集体展示等多种方式, 反复激发学困生的自信。同时, 让这部分学生通过给其他学生讲题, 提高思维与语言的表达能力, 逐渐促进学困生向尖子生的转变, 进而推动班级的整体进步。

案例三:王同学, 学习习惯很差, 比较懒, 但聪明。于是我在前一天先给他讲一些题, 让他先学会, 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提问, 先问几个没学过的好同学, 他们都不会, 这时再叫王同学回答, 并让他给多个同学讲题, 这样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王同学的学习习惯改善了, 信心也增强了, 这不仅仅只体现在物理学科上, 其他学科也有所进步, 现在他已经不是学困生了, 进入了中等生的行列。在这次月考中他的物理成绩有明显提高。

3.教师角色转变, 从“教学者”到“引导者”

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模式中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首先, 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从以前的“教学者”转变到现在的“引导者”——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关键时刻进行点拨。教师遵循“精讲少讲、关键点拨、掌握再进、互助共进”的原则, 这样的“教”针对性强, 保证了课堂效率,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不断地提升, 最终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理想的教育佳境!

其次, 教师要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上的差异。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 教师不要对所有同学提出同一个衡量或判定的标准, 这样做对于一部分的同学是不公平的。“因人而异, 因人定准”是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的思想, 也是具体操作的基本准则。

最后, 杨宝臣“差异势能”教育对所教学科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掌控知识, 统领教材。这样教师在指导学生自学时才会有的放矢, 把教材从“厚”读到“薄”。把学生从茫茫的书海题海中解救出来, 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上一篇:知识教学研究下一篇:动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