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

2024-11-14

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精选8篇)

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 篇1

深入解放思想力促农民增收

南县农业局周尚亮

全县开展的“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南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对我县农业工作而言,各级要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解放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全县农业的大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提高。

一、增强创新意识,在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上解放思想

思想解放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思想解放的本质就是创新。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五个一号文件,主题分别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和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丰富系统的内容,凸显了党中央高度关注 “三农”,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坚强决心。面对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方式,在用足用活支农惠农政策上做文章、想办法、出实招。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抓好粮食综合补贴、棉花良种补贴、油菜种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既定政策措施的兑现,同时要做好

农业保险等新政策的贯彻落实,把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要创造性地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对中央和省、市文件中已有要求、但尚未具体有关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认真调研,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一些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要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农业补贴制度,坚决做到已经实行的政策措施不能变,已经给农民的实惠不能减,支持“三农”的力度要不断加大。

二、增强服务意识,在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上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的客观要求。要实现农业科技进步,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要通过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夯实人才基础。要依托国家阳光工程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使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要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继续实施科技进村入户工程,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真正把实用高效的技术送到农民手中,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要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围绕我县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快农村信

息体系建设,加快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提高农村信息覆盖率,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创新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服务体系,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增强安全意识,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上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要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为前提。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无小事。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不仅是提高我县人民生活质量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一是要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到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他们自觉参与无公害优质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深入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生产。三是要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推进农产品源头、面源污染治理和乡村清洁工程,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四是要加大“三品”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工作力度,全力打造农业知名品牌,提高我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五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民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

四、增强效益意识,在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必须在完善发展思路和创新发展方式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我县农业资源优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在做好现有产业提质增效的同时,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发展特色农业,突出我县地方特色,培育粮、棉、油主导产业和知名品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优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发展集约农业,调整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发展庄园经济,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来提高农业效益。三是发展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改变农田局部自然环境,提高生产效益。四是发展生态农业,最大程度地避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资对农业的污染,保护水土气的生态平衡,满足社会对营养、安全、保健农产品的需求。五是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和三大产业之间的生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继续加快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六是发展观光农业,通过建造各种形式的农业生态园、科技园等,集科研、生产、展览、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拓展农业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拓宽农业产业领域,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七是发展创汇农业,努力营造特色农业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外向型农业生产基地,培植出口创汇项目,努力开拓国

际市场,大力推动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外贸出口,使农业出口创汇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开拓农业发展的新途径。

五、增强科学发展意识,在切实解决“三农”问题上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的关键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意识,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我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9.2%以上,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县经济社会大局中占居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一是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继续稳定和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国家产粮大县的基础地位,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产业,切实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二是要加大立项争资、项目建设力度。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实施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上级项目落户南县,通过实施项目农业,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三是要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调整农业投入方向,增加农业生产经营投入比重,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村沼气、乡村公路、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切实改善和解决生产性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四是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

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五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在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民合理进行土地流转,积极稳妥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约束机制。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创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放,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 篇2

一、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在思想上的突出特点

由于主、客观多方面的因素作用,高等农业院校学生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知识体系专业化,人文素养弱化

由于农业院校在专业比例上以农、林、畜、牧等学科为多数,而哲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类和艺术类的学科在农业院校的专业中所占比例较小,从而削弱了学校的人文氛围。同时,高等院校的专业化教育,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自然科学的严谨教育,相对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并且,农业院校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乡镇,在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有所欠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之间严重脱节,大部分学生讲求实用效用,往往对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课、选修课漠然置之。在社会、学校、个人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农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相对弱化,但想要改变现今农业院校自怨自艾的现状,要成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大学,就必须从人文与精神上寻找药方。

(二)思想认识有偏差,学农不爱农

其一,很多学生进入农业院校后,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对农业地位缺乏正确的认知,自我认识不清晰,心理素质不高,导致其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专业思想不牢固,虽身在农业院校,心却在其他专业或行业,甚至对本专业出现抵触心理,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对未来产生迷茫感。其二,农业院校缺少及时有效的途径去对学生的消极思想认识进行矫正和疏导,有些农业院校对身为“农”字号十分不自信,申请更名转而放弃自身专长和特色,另谋路径发展非“农”的新兴热门专业,旨在向综合性大学大步迈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院校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自信。其三,社会上和部分家长对学生就读农业院校的错误观念和狭隘偏见导致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极大的落差,这些有着错误观念和狭隘偏见的人往往将农业院校与农林业低级产业相联系,不了解国家和农业的发展现状,对农林专业前景并不看好,思想保守,直接影响农业院校学生对专业自信度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就业矛盾丛生,学农不务农

农业院校学生就业率低的现状,既有来自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也有来自学生就业的心态问题,以及家长望子心切的原因。农业院校的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就业,有多方面原因。从大学生个人角度出发,他们认为农村机会太少,或者自己的专长不适合在农村发展,再者是忍受不了农村地区艰苦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希望通过高考越出“农”门,毕业后更不会考虑回到农村工作。另外,农业技术岗位、农业服务岗位的回报周期长、薪酬相对其他行业少、工作环境较差,相比之下,绝大多数的农业院校毕业生选择到一线城市、沿海城市寻找发展机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就职是首选,在择业过程中也会充分强调环境、薪酬、食宿等条件,种种因素的影响,造成农业院校毕业生“学农不务农”的尴尬局面。

二、思想教育以农业文化为切入点的路径探索

(一)注重农业政策解读,深化农业地位认识

在课堂上应该详细介绍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普及国家关于农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具体政策,提高学生的政治意识,深化对农业作为基础地位的认识,能够洞察时代脉搏,体察社会所需,与时俱进,学以致用。而一系列的农业扶持政策的解读是思想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的政治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有必要在课堂上细致地解读,引导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关心与切身实际相关的身边事。

同样的,与农业联系紧密、与农业高校学生就业创业前景相关的方针政策也需详细解读,例如生态文明建设、三支一扶以及最新提出的“互联网+”的互联网新思维。

(二)加深对农业文明的了解,促进人文素养提升

农业文明是农业生产在文化上的积淀,贯彻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中华文明源自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加深农业院校学生对农业文明的了解,不仅有利于他们接受历史、政治、文学、哲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学科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自然与人文科学的全面发展。在思想政治课上,适当地穿插自然辩证法、农业科技史、农业发展史、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扩宽农业文化学习渠道,提升专业自觉自信

除了在课堂上的教导,还需要拓宽农业文化的学习渠道,加大学生与农业文化的接触面,提升专业的自觉与自信。这样有助于农业院校学生从浩瀚的农业文化中,定位自己在农业方面的兴趣所在。

增设相关农业文化选修课。增设农业发展史、农业科技史、古代农业、现代农业的选修课。通过选修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中国农业发展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从而培养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使命感。

丰富校园农业文化活动。农业院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人文讲座、开设相关选修课程,组建农业文化社,举办征文和演讲比赛、重视人文社科的课题研究等方式,加深农业院校学生对农业文化的了解。

建设农业文化长廊。文化长廊建设对农业文化的介绍具有直观性,一方面通过文化长廊将文化信息传达给学生,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校园农业文化景观的特色。

(四)加强农业精神培育,树立服务三农理想

加强培育农业院校学生“勤劳务实、担当奉献、恋土乐种、传承创新”的农业精神,使他们能够形成在城乡差距大、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中为三农奉献知识和青春的理想信念,成为一个为农业献身、为农村扎根、为农民幸福奋不顾身的农业人。

寓农业精神于先进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先进榜样能够起到示范带动的作用,榜样的先进事迹就是十分有感召性的教材。在先进典型的事迹中领悟农业精神,感悟农业人身上的品质,让农业院校学生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

寓农业精神于实践体验。在实践中去领会农业精神,体验我国的三农状况,感受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在实践中接受农业精神的感召,找出自己专业学习上的差距,激发自身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秦之香,沈金亮,王刚.构建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校园文化[J].中国西部科学技术,2007,(2):48-49.

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 篇3

一、做好加法,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推进新时期下农业综合开发,关键是确立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当前,农业综合开发要顺应农业农村的发展趋势,按照中央安排部署,把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作为着力重点,创新扶持形式,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大力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无论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还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都离不开新型经营主体,离不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近年来,以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批涌现,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农民的自觉选择。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就农业综合开发而言,也存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制约问题,在项目整体规划上,地块大多较为零散,一家一户的意见不统一,对项目规划建设造成了不利影响;分散经营利益主体众多,个体受益相对较小,影响了对农发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建立切实有效的管护机制。因此说,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解决农业综合开发过程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

(二)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为更好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国家农发办研究起草了一个文件,还要请大家集思广益,提出宝贵意见。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初步指导思想是,按照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以连片治理土地为基础,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为支撑,集中投入,综合施策,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因地制宜,试点探索。尊重地方首创精神,鼓励基层先行先试。立足不同区域规模经营发展实际,对土地流转、联户经营、托管生产、订单农业等多种规模经营模式统一纳入支持范围。二是正确引导,农地农用。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约束,确保适度规模经营不改变土地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不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三是发挥优势,综合施策。充分发挥“综合性”开发的优势,合理确定着力点,逐步形成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科学机制和有效路径。四是创新驱动、注重实效。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破除制度机制障碍,不断创新和丰富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以提升扶持效果为根本,积极探索贷款贴息、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设立基金、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形成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支持体系。

(三)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初步打算。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集中连片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支持力度,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基础。大力扶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两类项目有机结合试点,强化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动力。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搞好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服务,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支撑。二要多元投入,合力推进。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把推进规模经营作为重要因素,资金分配向规模经营发展好的地区倾斜。创新开发机制,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加强部门协作,努力形成中央地方联动、多方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三要加强组织,强化激励。各省(区、市)、中央农口有关部门农发机构应充分认识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各部门可结合实际,单独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支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多形式的试点探索。国家农发办将把推进规模经营作为重要因素纳入工作质量考评,对开展好的予以表彰和奖励。

二、做好减法,进一步简政放权

简政放权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综合开发完善管理、提升效能的现实需要,下一步要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原则,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充分发挥各级农发机构的主动性,释放活力,完善机制。

(一)激发创新活力。按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明确各级机构职责,简化管理程序,在管理机制和政策上“松绑”,在扶持重点和业务上“瘦身”,立足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和职能定位,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在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上,在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实行水利、农业、林业等措施综合治理的前提下,原则允许项目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具体工程措施和资金投入比例。产业化经营项目中财政补助和贷款贴息的比重,财政补助项目中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扶持比例原则由各省自主确定。

(二)完善制度体系。为进一步解决农业综合开发现行制度中存在的“碎片化”、“打补丁”和“执行难”等问题,要按照科学务实、简明高效的原则,推动构建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制度框架体系,在做好顶层制度设计的同时,重点对不符合实际的制度及时予以修订,对管得过多过细的制度切实予以简化,对改革创新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制订制度加强管理。要在修订《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的基础上,配套完善出台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贷款贴息资金管理、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试点、撬动金融资本建设高标准农田、部门项目管理、项目绩效管理和评价、项目资金省级管理工作质量考评等一系列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nlc202309050006

三、做好乘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要从农发工作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依靠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乘数效应,增强项目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把“点土成金”和“以点带面”相结合,充分放大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效。

(一)创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多元化投入机制,努力增加资金投入。增加资金投入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基础和支撑,要坚持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带动资金投入分配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一要加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投入。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要在预算中足额落实地方财政资金,鼓励各地区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渠道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并积极争取外资投入。二要完善财政资金引导机制。各级农发机构要加强与当地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政策宣传,开展业务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三要创新社会资金引导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引导和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开发投入。适当拓宽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使用范围,探索设立股权投资基金、股权引导基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运用市场化机制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农业综合开发。

(二)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努力加快建设进度。目前,我们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进度依然达不到国家建设规划的进度要求,资金投入存在较大缺口,迫切需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建立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机制。一是拓展资金投入渠道。积极利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整合投入支农资金的试点,争取更多相关渠道资金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协作,研究制定农业综合开发撬动金融资本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相关政策。二是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扶持力度,提高扶持比例和资金规模,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增加自筹资金,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三是充分利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要利用国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契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尽量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规划建设,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努力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提升工程管护水平,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三)创新产业化项目扶持机制,打造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树立“产业开发”的理念,重点扶持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挥产业化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一是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各地要切实做好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以高标准农田等生产基地为平台,提高农业产业发展承载能力和集约水平,提高产业“聚光度”,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二是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创新将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农业产业化扶持范围的相关政策,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构建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探索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平台。三是改进贷款贴息扶持方式。进一步完善贷款贴息项目扶持政策,扩大流动资金贴息,改进贷款贴息方式,将“后选项后结算”的方式调整为“先选项后结算”,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提升贷款贴息项目扶持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四)创新部门项目选项扶持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明确扶持重点。围绕农业综合开发基本职能,立足各部门中心工作,从国家战略、行业职能和产业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部门项目发展方向、项目种类和扶持重点,推动单个项目“由小变大”,项目布局“由散变整”,充分发挥部门项目的示范性和带动性。二是抓好创新试点。密切跟踪已启动实施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试点项目,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提升项目效果。对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试点,要完善建设内容,加强项目衔接,确保取得良好效益。对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试点项目,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三是完善管理办法。适时修订部门项目管理办法,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完善部门项目制度体系。

四、做好除法,提高农发工作质量和效率

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水平和效益,提高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基础。要深刻认识新时期农发工作特点和管理规律,突出问题导向,加强研究探索,创新管理手段,优化管理机制,努力提升农业综合开发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能。

(一)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关键要依靠现代技术手段,核心是推行信息化管理。要从关键环节入手,加快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打造“电子农发”。一是抓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规划好科学、先进、实用的顶层设计,使信息化建设有章可循。二是抓平台搭建。立足业务流程、工作内容和管理要求,系统梳理管理流程和业务需求,做好国家农发办层面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完善工作,推动建立全国一体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争取尽快见到成效。三是抓实际应用。参照部内推行办公自动化的做法,推动管理信息系统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应用,分期分批、循序渐进的应用各功能板块,使系统在使用中完善,在完善中深化,尽快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

(二)建立绩效管理的新机制。绩效管理是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开发成效的必由之路。从今年开始,我们围绕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将省级管理工作质量考评和项目绩效评价分设,管理工作质量考评重点考核各省日常管理工作质量,项目绩效评价重点考核单类或单个项目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和实际成效情况,两类评价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共同构建起一体两翼的绩效管理新机制,全面、科学反映各地工作和项目资金管理水平。下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加大考评因素占比,严格落实奖惩,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约束激励作用。

(三)研究探索项目评审科学机制。评审是优选项目的重要关口,必须切实把严把牢。要随着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发展,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切实有效的项目评审新机制,完善评审办法、突出评审重点,规范评审方式,强化评审责任,进一步提升评审质量。一是建好专家队伍。评审专家是提升评审质量的核心。要建好评审专家库,加强评审工作考核评价,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起一支熟悉农发政策、评审经验丰富、敬业负责的专家队伍。二是规范评审程序。建立健全项目评审实施细则,明确不同类别项目评审的内容和重点,规范评审程序和组织方式,建立和完善评审操作规程,使评审工作有据可依。三是完善评审机制。要明确国家、省两级评审权限,建立评审工作和评审结果抽查反馈机制,对问题项目和责任人要倒查追责,依规处理。逐步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项目评审,探索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新机制。

(四)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为进一步提升监管质量,今后将推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相配套衔接的监管体系,将竣工项目验收、综合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上下监督检查互动相结合,形成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当前要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前移监督检查关口。综合检查的对象,除竣工项目以外,加大对项目前期工作和在建项目情况的检查力度,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重点环节实施专项检查,年度检查时间由下半年调整为全年随机检查,处理结果及时反馈。二是提升监督检查质量。提升年度检查对象覆盖面,每年检查省级农发机构由3年一轮调整为2年一轮,进一步提升对开发县的抽查比例,突出重点领域的专项核查。充分发挥各地财政专员办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优势,灵活组合配置,实施多元化、多视角、集合式检查。三是严格违规问题处理。要进一步修订《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新增对项目建设领域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处罚内容,对发现的问题严格依规处理。四是充分发挥省级监管责任。各省(区、市)农发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制定专门实施办法,实行责权结合,明确监管重点,细化监管要求,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五)提高全国农发干部队伍素质。事业发展,根本在人。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基础就是要将这支队伍打造好。一是强化政治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新时期政治思想和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二是抓好教育培训。通过学习课堂、业务培训、专题讲座、开展调研等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加强业务研究,提升素质能力。三是培养优良作风。要树立身边的先进典型,对突出的农发人、农发事,利用网络和杂志等平台开展宣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在全系统弘扬“拼搏、奉献、创新”的新时期农发精神。四是加强廉政建设。要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梳理业务流程和风险点,采取有效措施堵塞漏洞、防范风险。要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开展廉政教育,始终绷紧廉政这根弦,长期不懈反对“四风”,确保资金、项目、干部的安全。

(本文为卢贵敏主任在全国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培训班的讲话)

责任编辑:宗宇翔

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 篇4

稿

今天我的演讲从一个谜语开始。

得到它,你会觉得是个福气

送出它,你也不会损失一分一厘

没有谁富有得连它也拒绝看到

也没有谁会穷得连它也担当不起

对于疲劳者她犹如休息

对于失意者她仿佛鼓励

对于伤心者她恰似安慰

“忘忧之草”是它的另一个美名。

那么,它是什么呢?请大家看我,它就是今天我要送给大家的表情:微笑。注意了,一定要嘴角上扬噢!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犹如一股春风,指明了工作方向。“解放思想,转变作风,马上就办”成为一种工作理念,也成了我们农行人秉承的信念。我们坚信,展露微笑,用心服务,是我们转变作风、服务客户的第一步!有人说,微笑很简单,只要嘴角上翘就能做到,有人说,微笑很难,难在持之以恒天天做到,而我要说,微笑是我们对客户的尊重,是我们对企业的责任,是我们对自己的肯定。

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好不容易顾客稀少下来,快到下班时间,可以松口气了!正埋头准备轧帐,余光里看见门又被推开了,进来一个匆忙的身影,我把一小点儿不快压了下去,我相信,我做出了职业的微笑,因为笑意不是源自心里,我估计,我的嘴角没有上扬。

汗水在脸上肆意着,他也没顾上擦,左掏右掏,一个黑色塑料袋从窗口塞进来了,又皱又脏,有汗水有体温,还极不平整,经验告诉我,是一堆零钞!“还可不可以存钱?”他着急渴望的眼神没能让我忍心收回职业的微笑,我说:“可以。”半个小时过去了,我能感觉他一直在擦汗,除此之外,我还能感觉他的不安。“两千四百八十一块三毛。” “真是太麻烦你了,都是平时卖副食收的零钱,着急赶车,没理好,耽误你了,姑娘。”

他朴实的体谅让我从心底洋溢出了笑意,我知道此刻,我的嘴角开始上扬了!这发自内心的笑意是我对自己职业认识的升华,是我对这个世界心存友善的庆幸!“没关系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欢迎您常来。”

两天过后,他全部的存款都存到了农行,“立说立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用心服务,赢在大堂,真的,从微笑开始了!

在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的实践中,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每一次微笑开始,切实转变作风,树立优质 高效、立说立行的服务理念,为建设美好幸福新铜仁添砖加瓦!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风风雨雨六十年,发展中的中国农业银行,用亲切的问候、真诚的服务坚实了开拓者宏伟的基业,成就了创业者博大的胸怀。转变作风,用心服务,需要我们从微笑开始,更需要我们带着微笑坚定地走下去。

最后,我想把一代名模辛迪•克劳馥,随时保持美丽的一个秘密与各位一起分享:出门你若是忘了化妆,最好的补救方法就是亮出你的微笑。

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 篇5

四是加大果茶产品与苗木销售的宣传力度。年内经采取在经贸、新闻、经济频道等媒体播发短新闻;在场大门、培训楼、加工厂、办公楼、成熟采果园等区位置放气拱门、氢气球或张贴、悬挂条(横)幅广告,宣传特色水果“自采自品”与茶叶“现炒热售”活动,吸引休闲游客入园采果品茶;促使本场自产的11万多斤水果、茶叶产品,全为休闲游客入园自采(购)出园,共获产值60余万元。在果茶苗木销售上,经与“湖南农业杂志社”协商,已于~年11、12期编刊“果茶良种基地(苗木)简介”图片广告两版;同时单行印刷“苗木简介与价目“彩图2000份,邮寄产地生产与主管部门单位。为今冬明春果茶苗木销势奠定了一定基础。

五是对场大门内外5000㎡杂草丛生的空坪隙地进行了整体绿化规划,同时组织生产员工精细修整垒形、植树、埋铺草皮、有效地促进了场区整体对外形象的提高。

当然,文中所述各项成绩的取得,无疑凝结了所属员工们的通力协作,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结果,其间自然包含有本人坚守信念,无畏野外作业、霜风寒暑、日灼雨戏、墨染肌肤;坚持事必躬亲、现场指导、督促落实的“行僧”足迹。

回思流逝的工作岁月,虽取得有些微成效,离组织的要求可能尚存有很大差距。但我自信在主观愿望上,对组织无论何时何种安排和叮嘱,本人都是意愿尽力而为的,对所承责的事项并未曾心存折扣,辜负组织和领导们的期望与关爱,或污损党员干部之形象。尤其是抽调指派与“留守”厅果茶良种场基地期间,自始至今无论是亲事基地园林规划设计,还是具体把持辟荒筑梯、植树建园,或是兼业茶园管理,或是~年的增量承责把持全场果茶生产、种苗繁育、产品采收、加工营销管理及分管的机关内务处理等各项事务,应该说于基地生产效能的体现,整体形象及声誉的扩展,无不抛洒有本人诚恳涂抹的一份重墨浓彩。然而,星光流转,韶光易逝,转眼“留守”基地又逝六载。果茶良种场已崛起、长成、壮大了。昔日的“留守”员,唯我独留守,何日是归期?

“留守”基地续战,作为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责无旁贷。可以说,本人自分配安排来厅,长期的基层驻点工作生涯,无论环境、条件多艰辛,本人是习以为常了。只是随着年岁的流逝,身体素质自然弱化,且非人为力挽可逆转。故而担忧日后基地寻常的野外作业,力不从心自然将是难免的了。为此,请组织酌情商处、垂怜关照,将本人早日遣返厅原单位为盼。

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 篇6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是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中各种复杂事物的因果关系,反映了其他事物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和影响,决定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思想政治作与旧体制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所处地位,指的是党的工作重心没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之前的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处于农村各项社会工作的中心地位。然而从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愿望出发,这种“地位”是没有生命力的。新时期我们面临着重新确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地位的任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地位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我们又要注意和克服另一种倾向,即有的同志一认为:发展经济,尽快帮助农民实现小康,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其它都是多余的。这是近几年来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疲软的深层次原因。其

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政治。近几年来有的农村封建迷信、宗法势力抬头和邪教的出现,各种丑恶现象屡禁不穷这足以证明,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还薄弱。因此,要把讲经济建设、讲法律和讲政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新时期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地位。

第二,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全国农业人口中,大约有三分之一在流动。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就不仅指固守承包地的农民,而且还应该包括分流到其它行业中工作而又在当地农村居住的农民,只有这样才能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农村流动人口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出现的“三不管”现象,即当地政府管不到;家乡的政府部门不愿管和所在企业和行业不好管。

第三,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方式发生了变化。现在,村、组开大会难开,其原因是农民不承担任何政治风险,而且物质利益的损失微不足道。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重新构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运行机制。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农村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努力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感染力、吸引力,增强有效性,是要需探

索的重要问题。

一、要切实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要牢牢掌握农村工作的领导权、主动权,就必须切实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端正指导思想,自觉摆正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摒弃“思想政治工作见效慢,解决不了大问题”、“不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等错误思想。从目前农村情况看,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还大量存在。有些村级党组织没有把足够的精力放到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建设上来;有些从事农村工作的同志还不善于结合农村发展市场经济的新特点,进行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和有感染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少同志不同程度地存有畏难情绪,致使一些地方思想政治工作停滞不前、软弱无力,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撂荒”现象,群众的许多思想认识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出现集体上访等现象。所有这些问题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更重了,要求更高了,领域更宽了,作用更大了。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党在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要切实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最关键的就是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切实贯彻群众路线。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真正使自己生活于群众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群众之外,更不能高居于群众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熟悉群众、热爱群众;才能及时了解群众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倾听到群众的呼声;才能做到与群众交流和沟通,知实底、摸实情,才会知道哪些事应该去办,哪些事不能去办,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的放矢。目前,农民负担、财务管理、干部作风等问题都为群众所关注,是容易激化农村矛盾的焦点。这些间题不解决,势必影响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成为空洞说教。

三、要切实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着力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水平。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适应新形势,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首先,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理服人。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做到以理服人,才能使人心服口服,达到教育人的目的。为此,第一要回答与群众利益相关的问题。群众是最讲实际的,在诸多问题中,群众往往最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讲清道理,不仅要讲清接受这些道理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什么好处,而且还要讲清由此而对他们自己带来的好处。在教育群众克服某些错误思想和做法时,不仅要讲清这些思想和做法的错误所在,而且要讲清这些思想和做法对他们自己带来的危害。只有这样,教育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第二要多角度地回答问题。导致群众产生错误想法和做法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因此,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第三要选择群众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有些问题需要集中开会讲解,有些问题需要私下个别座谈,至于采取何种形式效果明显,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掌握。第四要深人浅出地回答问题,但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群众的思想认识问题一旦解决,往往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因此,回答问题时既要通俗易懂又要上升到一定的思想和理论高度。不能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

其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情感人。多数群众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是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就会得到群众的感激和信任,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事实最有说服力,因此,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是我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服务,其基础必须以集体经济作后盾。因此,农村广大干部必须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带领群众勤劳致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只有这样,农村党组织才能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更有吸引力。

再次,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行带人。以行带人是指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发挥表率作用。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说服人、教育人,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高尚的人格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辐射力,是无声的思想政治工作。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因此,农村广大干部不仅要会说,更重要的是要会做。在对群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做到正人先正己,为人表率。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干部自己坚决不做,同时还要管好自己的亲属。只有这样,讲话才有份量,群众才会信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才会真正取得实效。

邓小平农业思想的主要内容 篇7

我国属于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粮食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人多所以存在着大量的粮食需求, 并且每年都在以一定的速度增长。1986 年针对全国粮食产量连年下滑的局面, 邓小平提出粮食问题是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从长远的眼光来看, 粮食问题具有重要的地位, 要采取改革措施打开农业发展的空间, 我国的粮食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 解决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 要坚持立足国内、基本自给的指导思想, 通过不断深入的改革增加粮食产量, 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否则, 国家的安全将会收到威胁。

我国的粮食生产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基本上实现了粮食的供求平衡, 但部分地区还有许多居民群众处在温饱线以下, 需要采取措施逐步缓解。今后, 我国社会的发展步伐将会不断加快, 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紧张, 人增地减成为不可忽视的发展现实, 我国粮食供需的缺口也会不断扩大, 粮食进口量会出现攀升。

二、农业两个飞跃论

邓小平“两个飞跃”的构想于1990 年3 月提出, 对农村改革和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 并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总趋势进行了重申。

第一次飞跃:废除人民公社,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中央于1983 年印发的《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中指出,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的创新发展, 自此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正式被确立为我国农村发展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对土地推行家庭承包制, 改变了以往农业发展大帮哄的情况, 农业经营不再采取高度集中和统一的模式, 该由农户家庭进行分散经营, 赋予农民对其承包的土地进行自助经营的权力, 农民拥有了独立的财产主体地位, 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改善了我国农村地区的生产关系, 解放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力, 促进了农村建设的跨跃式发展, 为国民经济的复苏和改革奠定了稳定基础。

第二次飞跃:发展规模经营和集体经济。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 发展规模经营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户的人均土地规模在世界范围内几乎是最小的, 随着国家现代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 土地规模也将会不断集中,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是社会进步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在规模经营的发展过程中, 要保障农业的生产效率不降低, 即促进土地资源向拥有较高使用效率的农业经营者手中集中, 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率。

三、科教兴农论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引导我党干部队伍走科教兴农的道路。邓小平的上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进行了创造性的发展。依靠科学和尖端技术解决农业长远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是邓小平农业发展观点的核心内容, 阐明了科学技术在促进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拥有的重要的地位, 只有依靠科学技术武装农民和农业, 才能找到农业长远发展的出路。

四、共同富裕论

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阐述了对城市与农村关系的重视。1975 年邓小平指出工业区和城市去要帮助附近农村地区发展小型工业, 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也可以改善城市地区的副食供应情况。农村和城市的发展具有相互影响互相促进的作用。邓小平在经济改革和农村建设过程中,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先行致富, 最终带动其他人民群体实现共同富裕。对于改革实践中出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 邓小平采取了客观和辩证的分析方法, 邓小平认为农村或城市部分群体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先行致富是正当的, 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 因此先行发展起来的地区或群体要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对于发展滞后的部分地区或个人给以示范和引导, 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五、农村可持续发展论

“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虽然未曾明确出现在邓小平的农业发展观众, 但其提出的许多观点和主张都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意图。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 我国采取了苏联式的经济发展模式, 优先发展重工业, 但由于未能与我国的实际国情有效结合, 结果并不理想, 甚至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人们的生活条件也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上。我国虽然地大物博, 但庞大的人口基数导致我国人均拥有的资源数量并不乐观, 高投入、高污染、高资源以来的发展模式显然在当时是难以为继的。针对上述情况,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班子对当时的局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并且警告全党干部队伍和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不能盲目照搬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验, 只有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才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斌.科技兴农工程的实践与经验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08 (06) .

[2]高万龙.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J].中国科技论坛, 2007 (08) .

[3]杨美英.论农业科技创新的实现途径[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09) .

[4]方运战.试论邓小平的农业发展思想[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1) .

解放思想农业技术推广 篇8

关键词: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1-0086-02

我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国家,从1979年恢复招收研究生以来,研究生教育一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由于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多,给研究生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内容,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以下对中、西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做一简要概述,并针对农业院校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实施途径。

一、中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总体上都受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制约,我国与西方各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完全不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大不相同,西方高校以培养“大众型”研究人才为主,而我国实行“精英式”教育;西方高校强调诸如健康人格等方面的发展,而我国往往内容丰富、体系庞大,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中、西方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相同点,都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的地位,只是侧重点不同,我国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侧重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道德教育,而西方国家强调个性的发展、人格与自尊、权利和平等,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另外,西方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首先,我国高校更注重有形的、学校的系统教育,虽然组织严密、利于操作,但不如西方国家高校注重的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更具隐秘性和渗透性,我国高校应加强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其次,中西方都很重视通过社会实践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但从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上来看,我国仍落后于西方国家,应加强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整个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结合。再次,我国应向西方国家学习,将心理咨询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加以重点建设。美国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健全的独立人格,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类机构,且一半以上的学生接受过此类服务。我国高校虽然也有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等机构,但未取得良好效果,主动咨询的学生少之又少,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开发、利用更多有效的途径去帮助学生减轻心理矛盾与冲突。

二、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一)大力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品德的教育对研究生极其重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行动指南,同时也是我国高校对研究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因此,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为我国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且发挥着无法取代的作用。比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等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课程成为我国高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传统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存在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一、研究生重视专业课学习以及科研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却不够重视;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缺乏吸引力;三、教师套用本科生教学方式以教材为主,很难达到教育目的。针对农业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大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还有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想方设法使思想理论课在内容上新颖,在教学方法上求活、求实。针对性的安排思想教育课内容,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走向研究生的切身生活,及时解决研究生思想问题,使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完成科研工作。

(二)加强管理,促进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

在实践中,我国高校常把研究生党建工作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突破口。我国农业院校常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党员人数或住宿分布情况组建党支部,为加强对研究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针对研究生党员、考察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等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举办不同的学习培训班和专题辅导讲座,对研究生进行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比如:我校常采取党课学习班、党员干部培训、“党建带团建”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强对研究生入党积极分子、学生骨干的培养教育。并且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步形成“抓党建促思想政治教育、抓支部带班级”等运作机制、“一个党员带动一个宿舍,两个党员带动一个团支部,三个党员带动一个班级”的运作模式,不断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党团基层组织的重要任务,在管理中,通过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的管理,结合研究生的学习、学术科研以及生活,开展学术研讨会、心理沙龙、文体活动等活动,打造“品牌社团”、“研会”,不仅可以增进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为研究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广阔的空间;还可以活跃学术气氛,激发科研创新热情。

(三)与导师建立联系机制,充分发挥导师的育人作用。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对研究生科研工作进行指导的同时,导师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位研究生,因此加强与研究生导师的联系与合作,可以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为明确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建议高校建立导师教书育人的检查、评比以及激励机制,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导师的职责范畴。另外,为加强各专业、各学科、各课题组以及导师队伍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应把研究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统一培养。评比奖学金时,不能只考虑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对研究生的思想方面也要予以重视,对于科研造假、存在诚信问题的现象不能坐视不管。

(四)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宽实践途径。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不仅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给教育者、受教育者提供了崭新的教育形式及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传统的枯燥变得更加生动。利用互联网的灵活性,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也可利用微信、QQ等多种沟通软件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沟通功能;另外,合理利用新媒体也是培养研究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我国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机构不像西方国家一样达到预期目的,我国研究生普遍存在着不敢主动咨询心理医生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思想教育工作者可利用新媒体与研究生谈心,关注研究生的思想变化情况,帮助研究生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以及就业等方面问题,及时做好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结束语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是我国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不仅是顺应时代要求,还是顺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需求,更是顺应高校建设一流大学的工作需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研究任务,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理论研究、不断探索实践渠道。

参考文献:

[1]高琼.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高琼,2006:8.

[2]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R].2005年3月11日.

[3]俞建文.主体德育模式及其实现形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Vol.1:5.

并列作者:

张海燕,女,系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生。

上一篇:河南招教面试下一篇:个人代理记账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