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诫子书教学设计(共6篇)
部编诫子书教学设计 篇1
《诫子书》教学设计
学 科:语文 课 题:《诫子书》 上课时间:2017年4月28日 上课地点:录播室 授课教师:白雪丽 授课班级:初一·六班
【设计理念】这篇文章是新课改后新增加的篇目,谨遵现代教育理念,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为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则要扮演好课堂引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带领学生走进课文,走近人物,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2016年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第四篇课文,本单元主要体现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重视对学生身体力行、坚持不懈品德的培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与探究、总结与概括、交流与分享来感悟人生,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2、文本简析: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是一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既是诸葛亮一生的总结,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但他们掌握的知识有限,不能设置难度太大的探究内容,问题设计应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既让他们收获知识,也让他们收获人生。
【教学目标】 知 识 和 能 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过 程 和 方 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总结诸葛亮对儿子的训诫。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体会他的人格魅力。【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主旨,感悟殷殷期盼,感受现实意义。
设计理念:本文是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必然是重点,本文内容是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所对感悟与体会这种情感既是重点亦是难点。【教学难点】概括文章主旨,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体会他高尚的的人格,感受传统家庭教育对后代的影响。
设计理念:这篇文章重在培养学生对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的体会,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
【课时安排】二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法
探究法
体会法
拓展法
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感受诸葛亮《诫子书》的现实教育意义为主,意在让学生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所以重在学生对主题的体会与课内外的拓展与结合。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视频展示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堂我们开始学习了《诫子书》,从体裁来说,这是一篇书信,从内容来说,则是一篇家训。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其子孙从中获益颇多,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的《诫子书》就是这样一篇文章。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诫子书》,走近诸葛亮,体会他的智慧、品德与对后代殷殷期盼。
二、复习前课,回顾内容。你还记得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作者、字音、节奏、释义、翻译”方面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学生活动:回顾第一课时内容。
三、品读课文,探究文情。
1、你理解了吗?
说说诸葛亮想告诫他的儿子什么道理?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文意与关键词语,来总结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活动:根据文意与关键词语,来总结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以用“应该”“不应该”来表述。
如:应该淡泊、节俭、宁静、专一等。
2、你感受到了吗?
(1)、诸葛亮的《诫子书》是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那么。作为父亲,作为提出要求的人,诸葛亮自己做到了这些要求与训诫了吗?请同学们结合他的事迹说一说。
(2)、诸葛亮的《诫子书》历经1700多年的变迁,还有其现实的教育意义吗?请你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说它的现实意义。选取你体会最深的一点,说说诸葛亮《诫子书》的现实意义。
教师活动:启发学生结合现实,谈谈诸葛亮语言的现实意义。并指导学生品读相关语句,加深印象,为背诵课文打好基础。并结合”兰溪诸葛村”的实例,感受《诫子书》的深远影响。
学生活动:结合诸葛亮的事迹与社会现实,感受并四人一组交流诸葛亮对《诫子书》中训诫的践行与现实意义,并选出代表来阐述想法,并能有感情品读相关语句。
教师结合诸葛亮的经历与事迹强调:诸葛亮用他的行动践行着他对儿子的“言传”与教诲,如勤俭、淡泊、专
一、学习、贡献等。言行一致的影响着他的后人,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
四、拓展延伸,深入感受。
教师活动:教师给出名人家训的资料,供学生拓展。并启发学生明白这些家训的意思。学生活动:学生说出自己读懂的训诫。
1、你听过吗?
(1)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关羽《诫子书》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书》)(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诲学说》)
(4)夫生生之资,固人所不能无,然勿求多余,多余希不为累矣。(司马光《训子孙文》)(5)训以宽厚恭谨,无令与浮薄相处。(陆游《万金家书》)
2、你家有吗?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和训诫。学生活动: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家训”。
五、课堂总结,巩固积累。
请同学们从作者、朗读技巧、重点词语、启示、经典名句等方面谈谈你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概括与总结。学生活动:概括课堂所得,积累名句,背诵经典。
诸葛亮的《诫子书》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诸葛后裔,也熏陶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希望在《诫子书》的引导下,我们也能成为君子,我们的国家也能成为浩浩的君子之国。【作业布置】链接考点,课后作业。
设计理念:通过与中考题型相链接,培养学生的中考意识,关注学生对相关文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用“/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个短句只标注一处)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解释下列的加点词语。
君子之行()
无以致远()
不能治性()
遂成枯落()
3、、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用法与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B之: 君子之行
学而时习之
C与:年与时驰
我寄愁心与明月
D去:意与日去
太丘舍去
4、翻译下列语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读完本文,你能说说“君子”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吗? 【板书设计】:
设计理念:对本文内容的概括与总结,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彰显文章主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明确指导。
诫子书
有德→有才→贡献→君子
《诫子书》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新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熟读成诵。2.学习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内容,精确翻译句子。3.理解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感悟情感,升华思想。【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背诵课文,积累警句。【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朗读音频 【教学步骤】
A.激趣导入
a.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师提问: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为什么?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a.解题,介绍背景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b.简介作者
诸葛亮(181—234),名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号卧龙先生,谥号武乡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代表作品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和《诫子书》。
c.出示学习目标(见教学目标)B.听读课文,感音悟调
a.学生听录音,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正音)b.学生听录音,注意词句停顿,感知语调。(正调)c.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章内容。C.初读文本,培养语感 a.叫生读课文,感悟语感。b.齐声朗读课文,加强语感。D.品读赏析,理解内容
a.读句子,理解文言字词,翻译句子。(ppt)E.问题探究,升华思想 a.探究问题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本文就哪几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
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b.课堂练习(ppt)
c.说说自己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F.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a.说出立志修身、勤学、惜时的名言警句。b.作业:
1.选读诸葛亮的故事,整理与他有关的名言俗语,感悟其思想。2.搜集有关“立志、勤学、惜时”的名言警句,下节课与其他同学共享。板书设计
诫子书
立志 学习惜时 静(正)←→躁(反)
《诫子书》教学设计 篇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反复诵读,读通读顺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初步理解诸葛亮家书内容,体会其教子智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他为了效忠先帝刘备知遇之恩,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却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
朗读投影中的两组文字,体会诸葛亮写家书时身体状况以及对儿子的情感。
【投影展示】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地名),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讨论明确】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患有疾病,八月就去世。写此信时已重病在身,生命垂危,但对儿子诸葛瞻牵肠挂肚。以诸葛亮才学与智慧,他既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那么,他给八岁儿子写信,一定会思虑周详。
【设计意图】交代背景,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情境,为学生赢得更多品读课文积累词语的时间。同时,也为深入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情感服务,简洁洗练,富有语文味。
二、读准家书
诸葛瞻当时尽管“聪慧可爱”,但还年幼,请同学们帮诸葛亮准确读家书。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
1.注意正音和并做节奏指导。
字音:淫(yín)慢则不能励精,险躁(zào)则不能治性。
节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注意语气。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3)学生个人展示朗读,师生点评。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朗读指导,符合初一新生刚接触文言文的学情特点。学生个读,教师设计情境指导朗读,容易进入状态。且朗读训练有层次,从读准确读流畅到读出韵味,逐渐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为后面理解文章内容打下基础。
三、读懂家书
在古代,家书是相隔两地的亲人间沟通的主要方式。家书的字里行间既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又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什么地方? 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期待八岁小儿将来成为谦谦君子,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他还告诉儿子,君子的行为操守就是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师明确:这就叫宁静、节俭可以修身养性。
【投影展示】
曾国藩曾留下十六字家训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学生齐读背诵。
【设计意图】关于节俭,本文虽略讲,但写在开篇,可见节俭对做人的影响之大。因此,拓展了曾国藩家训,突出强调了节俭是君子要修炼的美德。
诸葛亮的智慧体现在:他劝诫儿子,要永远保持学习力,才能不断增长才干。而学习的态度是要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师引导:“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中“夫”和两个“也”也可以去掉,句意不变,你们怎么看?
活动:比较读,体会虚词“夫”和两个“也”字之妙。
【投影展示】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学须静,才须学。【讨论明确】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引发议论:才与学、静的关系。
中间的“也”,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如果去掉,说教的意味就很浓,甚至还有命令的口气,体会不到慈父的一片苦心。
结尾的“也”还有肯定的意味。以诸葛亮自身的成就足够证明,才干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可见,语气词也能表现诸葛亮的智慧。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说话句式的变化上。
变换句式读: 请把句式变成肯定句来读,并体会双重否定句式之妙。
【投影展示】 双重否定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改成肯定句读。
比较读,体会在句意一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什么不用肯定句?
【讨论明确】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诸葛亮这样劝勉儿子,其实,他也是这样做的:
【投影展示】 关于淡泊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这样表明自己的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补充材料:生不奢侈,死不厚葬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的兰溪诸葛后裔。诸葛亮不仅节俭,还清正廉洁:
他曾在《又与李严书》中写到:“吾受赐八十万斛,今蓄财无余,妾无副服。”
资料链接:诸葛亮家里没有余财,清贫可见一斑。“受赐八十万斛”的俸禄,从历史记载显示:十升为一斗,五斗为一斛,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额。这个钱财哪里去了呢?据诸葛文化研究者介绍,大约有两种可能:一是没接受。二是上交国库或奖励有功军士。诸葛亮家中“内无余帛,外无赢财”,却将清正廉洁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世。
课中小结:说话语气很用心,也字停顿言意准。句式运用颇巧妙,双重否定来加强。
【设计意图】采用聚焦法,围绕诸葛亮“智慧”展开讨论,问题集中,避免了碎问碎答,学生讨论热烈,理解内容深刻。其实,智慧的背后还凝聚着父亲这一角色深沉的爱与期待。做适度的拓展,丰富了课堂,丰满了诸葛亮形象,让短文丰教。
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他不仅从正面进行教导,还从反面进行劝诫。
【投影展示】
活动:1分钟快速背诵词语及解释。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这里用逗号吗?)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活动:反复朗读“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体会诸葛亮讲的本意和言外之意。
朗读时,要认真体会叮咛中的严肃,严肃中又不失慈爱的味道。
【投影展示】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懈怠对(); 轻薄对();浮躁对()。
【讨论明确】
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
课中小结:劝诫艺术更高明,正反对比来帮衬。
【设计意图】这两句理解比较困难。我设计快速背诵重点字词解释和反义词组合法(反义词不唯一,意近即可),既能高效积累,又让学生轻松明白诸葛亮的意图。
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劝儿立志,行动还要早,要珍惜时光,方能成就学问,早日成才。
他说:时光匆匆,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像枯叶一样衰败零落,对社会毫无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所,那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结合书注重点引导理解“驰”和“去”“接世”在语境中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我们在朗读与比较中揣摩了诸葛亮家书,他对儿子用情至真至深。请大声朗读老师编的七言小诗,好好体会。【课堂小结】
诸葛家训情切切,智慧之语传千古。静以修身是核心,淡泊节俭品自高。学习谨记静为先,方可增长大才干。成学更须早立志,志存高远换新骨。时光意志如叶落,吾要珍惜年华过。说话语气很用心,也字停顿言意准。句式运用颇巧妙,双重否定来加强。劝诫艺术更高明,正反对比来帮衬。做人治学写文章,孔明自是好榜样。
【设计意图】诸葛亮在历史上是智者的化身,我尝试着自编七言,从内容、形式、语言和情感上进行创新提炼,帮助学生形成整体印象,突出诸葛亮家书中传递出来的智慧和爱子之心,以诗解文,突出文言文学习的灵动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体会重点语句内涵。
2.揣摩“志”“学”“才”三者的联系,深切体会诸葛亮家书中蕴含的人生理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诫子书》全文虽只有短短86字,但流传至今已1800多年,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更是诸葛亮智慧的结晶。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背诵全文,回顾第一课时探讨的诸葛亮智慧,两课时衔接自然。同时,节省更多时间留给理解诸葛亮人生理念。
二、“静”字见活法与教法
1.自主找出带有“静”字或含有追求“宁静”之意的语句。
2.反复提及“静”字,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
【投影展示】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险躁则不能治性 讨论小结: 静是治学之基,静是修身之本,静是明志之根,静躁对比鲜明。静是孔明活法,活法也是——
孔明教子之法。过渡:有人研究,诸葛亮跨越五十四个春秋的一生,共有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前,是他博览群书,修身养性,广交名士,静观天下,立志用世的准备和积累阶段,用宁静来修身就是他的活法;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诸葛亮身体力行,实现自我,尽忠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阶段,是用行动来诠释志向,这又是他的另一种活法。
【投影展示】 活法一:写作
在《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主要著作有《出师表》《隆中对》(陈寿记述)《上先帝书》《答关羽书》《与孙权书》《将苑》《诫子书》等。一生功绩可用四川成都市南郊的武侯祠对联概括:
【投影展示】 活法二:报恩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却贯穿了他的一生,最后作为遗训,影响着诸葛后人和今天的我们。
【设计意图】知文识人,知人识文。一个人的气质里,一定藏着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一个人的文章自然是他气质的最佳体现。本环节以“静”为抓手,结合他的生平及贡献,提炼出“静”字本质:“静”就是他的活法。他的活法也成了他的教子之法,以身作则,劝诫效果更强。
三、“志”字见厚望与情怀
辩论:《诫子书》中首次指出“学习”“立志”与“成才”三者之间的关系。我认为诸葛亮犯了经验主义错误。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成才。同意吗?说说你的观点。
1.亮观点,并举手表决;
2.小组合作找论据,辩论。
辩论小结:
比如:我的观点是一个人要想成才,立志很重要。
【投影展示】 关于志向名言: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朱熹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一王守仁
生、死、穷、达不易其志。——苏轼
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朱棣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诸葛亮《诫外甥书》
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举手表决,积极辩论。老师的观点和诸葛亮的观点一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向是明灯。孔子就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诸葛亮还说过,志当存高远。他这一思想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更是对前人立志思想的发展与超越。
而学习是关键,勤奋地学,保持宁静地心境专注地学,不好高骛远,不浅尝辄止,不急于求成,不浮躁不专,就一定能成就学问。
诸葛亮其实将为学与做人又紧密联系了起来:学习除了跟志向有关,还跟道德修养相辅相成。
因此,一个人要想成才,立志和学习都十分重要,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学习是成才的关键,缺一不可。齐读——
【投影展示】
正如曾国藩家训中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向。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
课中小结: 志向是明灯,志立则功就,志当存高远,生死不易志,志向是金丹,读书换骨相,金丹换骨——
殷殷父亲情。
【设计意图】理解重点语句内涵,以及志与学与成才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果光凭老师讲解,收效甚微。因此,设计辩论活动,让学生在辩论中找论据,反复揣摩,就会达到理越辩越明,情越辩越深的效果。这一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诸葛亮的志向是什么呢?
【投影展示】 隐居隆中: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山以后:
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出师表》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就是诸葛亮的志向,报答先帝效忠后主,忠肝义胆,一片赤诚。
课堂小结:是的,淡泊不是厌弃世俗,宁静也不是慵懒无为。由淡泊名利到鞠躬尽瘁,我们可见诸葛亮的拳拳爱国之心。
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兼济天下,宁静是为了致远,达于天下之远。诸葛亮的活法就是他的后辈和我们的榜样。
今天,他的精神理所应当地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我们这一代人的精神。
四、朗读文字,结束课堂
【投影展示】 诸葛瞻:
严词拒绝了邓艾的招降,斩了邓艾的招降使者,和儿子诸葛尚
在绵竹之战中双双阵亡。瞻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随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诸葛亮父子均身居高位,成为蜀汉的中流砥柱,又以三代满门忠烈成就了诸葛的千年美名。
干宝曰: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毛宗岗:“诸葛瞻父子受命于大事既去之后,而能以一死报社稷。君子曰:武侯于是乎不死。盖战死绵竹之心,亦秋风五丈原之心也。使当日甘心降魏以图苟全,则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家训,不其有愧乎?故瞻、尚亡则武侯存。” 还有无数个“诸葛瞻们”——
辛弃疾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陆 游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设计意图】结尾做了拓展,拓展内容既是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家书的总结,又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的升华:不是一代忠烈,而是三代忠烈。诸葛精神,代代相传。以诵读史料和爱国诗词结尾,形象易感。且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余韵。儒家经典《礼记·大学》的精髓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诸葛亮其实就是将宏愿暗藏家书之中,是期待儿子和后人能修身养德,治学做人,珍惜时光为蜀汉政权继续效力,让天下太平。作业:
1.背默课文,积累重点语句翻译。
2.搜集诸葛亮故事,请你以诸葛瞻的口吻给父亲写一回信。
诫子书》教学反思。 篇4
《诫子书》教学反思。
诫子书的设计主要是:复习巩固,有“读”共生,以“静”悟意,达标测评。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首先设计的第一个问题: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什么?与俭以养德有何关系?三,诸葛亮在这篇文章中用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又是想到了哪些诗句?是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的启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对于,第一块的复习巩固所用时间过多,而对于第二板块的四个问题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任务并没有完成。由此我反思,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把握准确,上课的时候没有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来进行设计。因此,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今后一定要注意:要重视,注释的默写,翻译的默写,并与理解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把握文意。并且在教学中要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不说多余的话,拓展的相关问题,一定要精选,注意把握好时间,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精当。
《诫子书》《鸟》教案设计 篇5
1、自读课文,圈划生字词;
2、听读课文,标注字音及语气停顿;
3、提问范读,听范读字音、停顿是否有误;
4、随录音轻声跟读课文,注意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5、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
文意疏通
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2、小组合作,互助解难。
3、班级内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重点关注
a、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a的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以b句的翻译为例:年华随着时光飞驰,意志随着岁月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对社会无益……
.........研读赏析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其原句分别用《逻辑学》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其重要性,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感受体会。
志、学、才。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无以···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名句积累
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由此你联想到了那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课外作业>
1、完成本课《伴你学》;
2、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3、《诫子书》以父亲的身份告诫儿子读书修身,静心养德,保国爱民,平治天下,既有慈父的殷殷期待,更有圣贤的谆谆教诲,感人肺腑。古往今来,抒发人间真情的诗词浩如烟海,或抒爱国之情,或赞亲密友情,或歌殷殷亲情,或咏浓浓乡情……请同学们查找历代歌咏人间真情的诗词,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一周后在班内开展一次“人间自有真情在”为主题的诗词诵读活动。
一、教学时间:2个课时。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适当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之情;
三、教学重点:1.了解作者及作品相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2.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之情
四、教学难点: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话题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聊一聊:鸟是我们最熟悉的大自然的生灵之一,鸟在我们印象中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1:很多鸟特别漂亮。尤其羽毛特别好看,各种花色的都有。(师:用表示颜色的词语说一下)金黄色,淡绿色,深灰色,黑色等等。(黑色是彝族的经典颜色,所以他们觉得黑色也很好看。)
生2:鸟可以吃虫,这样很多的庄稼和树木不至于被虫吃光。生3:鸟的叫声很好听,各式各样的。(让他模仿鸟的叫声,大多同学也参与,教室里立即“鸟声”喧沸)
生4:我们可以捉起来玩,尤其是捉鸟的时候,会给我们很多乐趣;(师:玩倒是可以,但不能折磨小鸟。要不然就成了可怜的小鸟啦!同学们嘻嘻哈哈……)
师:好的!看来鸟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还挺不错。有体会到捕鸟乐趣的,有喜欢用耳朵去倾听鸟儿叫声的,也有去仔细观看鸟儿长的怎么样的。似乎鸟儿带给我们的大都是快乐,但是有一个人,有一个作家叫梁实秋的,专门写了一篇关于鸟的文章,里面诉说了一些他关于鸟的认识和感情,我们来看看他究竟说了些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梁实秋先生的作品《鸟》,品读一下作者与鸟之间的故事吧!
(二)作家作品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治华,字实秋,浙江杭县(今杭州)人,生于北京。作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等。(见ppt)
(三)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要求:1.勾画出生字词。2.结合课文注释学习掌握。羽翮(hé)——指鸟羽。翮,鸟羽的茎状部分。..... 瞵(lín)视——瞪眼注视。瞵,瞪着眼睛看。...... 昂藏((cáng)——形容仪表雄伟。........ 饮啄(zhuó)——饮水啄食。.......
抟(tuán)扶摇而直上——意为凭借旋风直上高空。抟:盘旋而上;扶摇:自下而上的旋风。.........
丰腴(yú)——(身体)丰满。.....
秾纤(nóngxiān)合度——胖瘦合适。秾:丰满,肥胖;纤:细小,瘦弱;合度,适宜。..............
倏(shū)地——迅速地。...... 啭(zhuàn)——鸟鸣声。喙(huì)——鸟兽的嘴。鸢(yuān)鹰——老鹰。跼蹐(jújí)索索——因寒冷而四肢不能伸展的样子。跼蹐:局促、拘束;索索:畏缩的样子。感喟(kuì)——感叹。喟,叹气。褴褛(lánlǚ)——形容衣服破烂。窗棂(líng)——窗户格子。
鸱枭(chī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
3、勾画出体现作者喜好的语句(爱、酸楚、俊俏、喜悦、单纯、悲苦、哀、令人触目……)找出上面这些词语的相关语句进行朗读,并让学生谈谈体会。
“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这句话生动地体现了鸟美妙的体形,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身材堪称完美的风华绝代的美女形象,犹如我们的彝族美女,“月亮女儿”。无限的欣赏和赞叹渗透在字里行间,可见作者对这些鸟是何等的喜爱啊!
又如:“伫立着一只白鹭,拳着一条腿,缩着颈子;有时候‘一行白鹭上青天’,背后还衬着黛青的山色和釉绿的梯田。”——这里作者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向我们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画。色彩明快,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动静结合,引人入胜,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美丽的中国画。
作者把对鸟浓浓的喜爱化作一行行精美生动的文字,有用一行行精美生动的文字勾画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1.集体默读课文后,思考并讨论课文主要内容。2.分析理解:
(1)作者写了哪些鸟? 问:“我爱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答:内容上——“爱”字,表明了作者对鸟的态度和情感,也构成了整篇文章的基本线索; 结构上——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3.朗读第二部分:描写了四类不同的鸟。
本部分可以分作四个层次: 第一层(2)写令人触目惊心的笼中鸟。第二层(3—4)写令人喜悦的鸟。
第三层(5)写令人憎恶的鸟。第四层(6)写令人悲苦的鸟。
4.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本段写的是什么鸟?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讨论后答:笼中鸟,即失去自由的鸟。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同情和对玩鸟者的反感、不满。5.朗读第3—4自然段,找出写“鸟”叫声和形体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6.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写“鸟”令人憎恶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7.朗读第6自然段,找出写“鸟”令人悲苦的精彩语句?说说好处。8.朗读第7自然段,想想结尾的好处。9.归纳文章的中心:
文章通过对鸟的描述和感受,寄托了作者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对囚笼般的现实的不满,他希望能够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幸福、美好、没有贫困、没有强权、没有欺压的社会,从而自由地发展个性和才能。10.板书设计:略。11.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2.练习册。《鸟》之课后反思 12.教学后记:“鸟”的苦闷,我们可曾知晓?我们的困境可曾觉察?我们的生命是否依然值得尊重?我们的大凉山,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一切,孩子们,我们不努力,谁替我们贫穷?(第1~14每题2分,15~38每题3分)1.__________,以观沧海。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4.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
5.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7.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8.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9.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10.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_。11.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1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14.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1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___。
16.《观沧海》中,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诫子书教学设计 篇6
计
一、设计理念
以“一起来看电子书”的情景串起整节的四个重要知识点,从电子书文夹的解压缩,到为看到各种不同文格式的电子书安装相应的阅读器,再到为了快速的浏览电子书查找相应类型的文,以及最后为经常使用的文或文夹创建快捷方式,一个大的目的,四个小的操作,浑然一体的堂,学生们盎然的学习兴致,都为本节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做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安装软、压缩文、创建快捷方式以及学会各种文和文夹的查找方法。
2.能力目标: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中文以及文夹管理的技巧。
3.情感目标: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通过适当操作对文加以合理管理的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本节节选自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高中版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但是作为本节知识点的扩展,是在上节按照教材要求,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文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引申的一节。虽然教材中本节所讲授的内容涉及较少,但是在每年的会考中这些知识点却是一部分很重要的知识内容,所以设计者利用整整一节对这四个扩展的知识点加以精心讲解。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
学生们已经通过上节的学习,掌握了基本的文管理方法,比如复制、移动、删除、新建、选择等等,在这基础上,展开本节程的讲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压缩以及解压缩,安装软,文以及文夹的查找,快捷方式的创建等。
难点:安装以及压缩路径的选择,查找时两个常见统配符的使用,快捷方式的创建。
六、教学方法和媒体设计
1.极域多媒体电子教室:可以随心所欲的对学生机器加以控制。
2.学生专用的FTP服务器:供学生进行素材以及学案的下载。
七、教学流程图
八、教学过程
1.引入,以看电子书为诱饵,让学生对本节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介绍有关电子书的小知识,多种格式的电子书,捎带复习有关上节有关文名的小知识点,然后,提出建议:这节我们一起看几本电子书好不好?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了。顺势指出本节要用到的知识点,怎样把电子书的文夹进行解压缩(压缩以及解压缩的使用)?怎样读某一种特定格式的电子书(应用软的安装)?怎样找出文夹中格式相同的电子书(查找文以及文夹)?怎样更加快捷的打开电子书文夹或者是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电子书(快捷方式的创建)?
2.正式授:一起来看电子书!
前准备:让学生从FTP站点下载本节要用到的教学资料。
学习文以及文夹压缩以及解压缩的知识
师:在我们下载下来的资料中,有一个“电子书.RAR”文,这就是我们要看的电子书,但是,我们没有办法直接打开来进行阅读,这是为什么呢?哪个同学来说说?
生:这是压缩文,我以前见到过,是用软让文或者文夹的存储空间变小……
师:总结,压缩和解压缩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操作,讲述为什么要压缩、解压缩,以及常见的方法。要注意的问题:压缩或者是解压缩到什么地方,也就是所谓的路径。
生:尝试按照学案导航中的要求操作:将“电子书.rar”解压缩至“d:我的书柜电子书”中。
(2)学习常见软的安装
师:现在通过解压缩,我们已经将几本电子书解压成了单独的文,现在我们将文逐一打开,却发现有的文打不开,这是为什么呢?谁来讲一讲?
生:……
师:如同我们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同样不同的文格式需要用不同的软进行打开,比如大家熟悉的文本文,就是用系统自带的记事本打开。对于.pdf格式或者.ub格式的,需要安装特定的阅读器,只有装上了特定的读书器,才可以开始阅读。
生:老师,快告诉我们怎么安装吧!
师:没问题,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个操作,只要找到对应的安装文,然后双击,打开安装窗口,选择安装路径按照提示安装即可。
师:演示pdf阅读器的安装。
生:尝试按照学案导航中的要求操作:安装sftare文夹中的“非常酷手机书阅读器”到“d:阅读器非常酷手机书阅读器”中。
(3)学习查找特定格式的文或者文夹的方法
师:现在已经安装了软,我们可以打开相应的电子书了,双击就可以阅读了。但是,大家记得我刚才说过,特定的软只能打开与之相对应的文格式,现在呢,我们就把pdf阅读器能打开的所有的电子书找出来。那怎么找出来呢?
生:……
师:一本一本地找固然可以,但是太麻烦,如果通过排列再找也可行。但是,如果条稍稍改变,就不行了,比如我找第二个字符是A的,怎么找呢?
生:老师您快点说吧!
师:要随心所欲地找文必须了解计算机上经常使用的两个统配符:?和*。它们特定的含义是什么呢?教师举一些特定的了例子,让学生加深印象。
生:尝试按照学案导航中的要求操作:在“我的书柜”文夹中找出所有扩展名是“.ud”的电子书阅读器。
(4)学习快捷方式的创建技巧
师:最后,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是个爱书的人,平时有闲暇总爱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对于纸制的书籍,我常常在床头或者是办公桌旁边放上一两本,便于随时阅读。那么对于电脑上存放的电子书籍,如果我想看,为了也能够信手拈来,省去“翻箱倒柜”的麻烦,我们就可以在桌面上创建一些相应文或者文夹的快捷方式。
生:什么是快捷方式呢?
师:让大家观察,快捷方式的图标。
生:怎么创建的呢?
师:创建快捷方式有多种方法,教师演示。
生:尝试按照学案导航中的要求操作:为“我的书柜”文夹在桌面上创建快捷方式,并命名为“休闲书香”。
九、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