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笔记

2024-09-05

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笔记(精选9篇)

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笔记 篇1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笔记

学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之后,我眼前豁然开朗,对从事的教师职业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基本内容非常详细、具体,的确是我们中学教师应该去追求和实践的。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先行。教师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科学发展观要以人为本,教师也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一颗赤诚火热的爱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是其父母的宝贝,是一个个正在成长需要教育需要爱护的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教育他们。作为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一定要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安全,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同需求。

三、彻底摒弃应试教育,以学生的能力为重,提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充分的自主性,以我要学的状态投入学习。在教学中倡导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实践操作中学习,在模拟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永远不与时代脱节。要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的实践能力,研究与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好终身学习的典范。有良好的个人修养与行为习惯,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笔记 篇2

所谓多维学习是指以教师为主体, 从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等纬度出发, 教师凭借自主学习意识和主动的学习方法, 让不同地方、不同方式的学习伴随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多维学习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也应是教师生存的主要方式。因而学校应在主体上引导教师自主学习, 在时空上引导教师开放学习, 在方式上引导教师多样学习, 促进教师提升理念、完善自我, 明确问题、实践导向, 认识教育、完善教学, 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一、多维学习是新课程下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要求

《科学》是一门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综合理科课程, 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科教师必须突破自身的素质局限和原有物理、化学、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具备良好的自然素质, 逐步完善自身的知识能力结构, 最终实现在新环境下塑造新角色, 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而要达到这一系列要求, 最基本的应是教师通过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更新理念。

认真审视新课改形势下科学教师学习的现状, 我们就会发现教师的专业学习存在着以下几个明显的问题:①表现为教师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②表现为学习方式的单一性:以被动培训学习为主, 主动专业性学习少;注重自己原有专业知识学习多, 博与专结合学习少, 如原来是物理专业的教师学习物理知识多, 而学习化学、生物知识少等;单一理论学习多, 在实践中、反思中及对话中学习少。③表现为内容的狭隘性:学习经验性、条文性的理论多, 学习生成性的理论少;注重专业技巧的学习多, 基于学习的启示与研究的学习少。④表现在安排的随意性:表现在空闲时凑合着学, 工作忙时就疏于学习。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教师理论的缺失, 进而导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上的停滞不前和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为理论的艰巨性。为了改变这样的情况, 适应新课改形势, 教师必须进行多维学习, 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二、多维学习是新课程下科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一) 引导教师自主学习, 在主体上保障学习。

多维学习的主体是教师, 多维学习表现在自主性的学习意识和自主性的学习策略上。自主性的学习意识就是发自内心的、具有自我需求的、具有一定学习目标的学习。为此, 学校每学期都通过举办教师读书节活动, 营造教师学习的氛围, 另外还制定一些教师自主学习制度, 以保障教师的自主学习, 如学校规定每一位教师每一学期要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 完成一本读书读报笔记, 等等。学校应引导教师掌握自主性的学习策略;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及个性品质上的差异, 选择适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促使自身提高的学习策略。如在引导科学教师自主学习时, 就可引导教师开展以下三种学习。

1. 引导教师进行联系式学习。

引导科学教师在主体学习过程中应把原有物理、化学、生物知识与新课程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引导教师在主体学习过程中应把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 从而加深对新理论的认识;引导教师在主体学习过程中应把理论与自我思考联系起来, 从而促使对新理论的形成。

2. 引导教师进行比较式学习。

引导教师在主体学习过程中应把物理、化学、生物知识与新课程知识进行全方位比较, 从而达到对新理论的理解;教师在主体学习过程中应把理论与自我思考对应起来比较, 从而找到自我观点与理论的差距, 进一步加深对学习的认识。

3. 引导教师进行质疑式学习。

“学贵知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讥, 一番觉悟, 一番长进”。引导教师在主体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相关的问题, 并带着问题去学习研讨, 使问题得到解决并产生更多的问题。

(二) 引导教师开放学习, 在时空上保障学习。

学校在引导教师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还应引导教师开放学习, 在时空上保障学习, 主要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引导教师开放学习。

1. 在时间上引导教师开放学习。

多维学习在时间上的开放性表现在教师学习应伴随教师专业发展的全过程。当今时代, 人类获取知识用于从事工作的周期正在缩短, 这就要求人们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学习实践, 发展自我。因而《科学》教师只有不断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才能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促进多维学习在时间上的延续性的主要策略: (1) 由短期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要求教师在关注短期学习如短期培训, 专题理论学习等活动的基础上, 更注重的是终身学习, 让学习应伴随教师的一生。 (2) 由业余学习向工作化学习转变:工作化学习的基本理念是“工作学习化, 学习工作化”, 工作是一种主要的实践学习方式, 为反思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素材。工作化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工作时能在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 及时地发现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并有意识地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反思, 在寻求理论支援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我成长。

2. 在空间上引导教师开放学习。

要求《科学》教师能从不同的地方学到对自己专业发展有益的东西。不同地方的学习会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表现在: (1) 在学校中学:学校是教师学习的主要场地, 学校能为教师提供学习的丰富素材, 提供给教师学习的良好环境; (2) 在社会中学:社会是教师学习的大舞台, 日新月异的社会观念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科学教师学习提供丰富的素材与广阔的场所。教师应用积极的眼光去观察, 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 借鉴一些社会经验实践为教育教学服务; (3) 在网络中学:网络学习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采用的一种新的学习形式。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成熟发展, 校校通的实现, 网络学习必将成为教师重要的学习方式。网络学习的关键, 主要是掌握上网的有关技术,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和技能, 这样才能通过网络方便快捷地找到大量学习资料。

(三) 引导教师多样学习, 在方式上保障学习。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是多维学习最重要的特征。科学教师要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实践、反思, 再根据现实情况, 活用理论, 这样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1. 引导教师在理论中学。

理论学习能使教师优化自己的知识背景, 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为适应新课改形势, 教师在文本中可通过学习充实自己三方面的知识: (1) 基础性知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教师可通过学习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及其他一些基础知识, 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 (2) 专业化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教师必须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专业明确学习方向, 可进行如学习学科教学理论, 学习学科新课标等学习活动, 了解学科专业知识结构的新动向, 学习掌握学科专业的新知识, 探索学科教学规律, 从而达到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3) 前瞻性知识:教师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要有意识尽早学习掌握新理论、新方法, 发展新思维, 要紧跟时代的步伐, 捕捉时代发展的脉搏。

2. 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学。

实践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这往往被教师们所忽视,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求理论的支持, 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实践, 用理论进行验证, 用理论找差距, 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专业水平在不断地提高。学校可引导教师在做课题中进行学习;做课题, 从选题、论证入手, 要学理论, 查资料, 要文献综述, 读他人文章著作, 进行课题计划、课题实施, 要统计数据, 整理资料, 课题结题等。在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可学习许多知识, 培养科研能力;也可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习;让教师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学, 才会产生新思想, 才会出现新探索, 才会常教常新。

3. 引导教师在对话中学。

包括教师自己与自己对话中学、与专家对话中学、与同伴对话中学习。引导教师与自己对话, 即自我反思。反思也是学习的一种, 反思的目的在于认识自我, 矫正、完善。引导教师与专家对话, 即向专家学, 在沟通交流中激发灵感, 启发思路, 开拓视野。多维学习既注重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多维学习强调教师的主体性, 但如果只依靠教师个人的学习, 又会形成教师们自圆其说的窘态, 迈不开实质性的步伐, 甚至将停滞不前。在与专家对话的过程中, 专家以其开阔的视野、前瞻的理念、渊博的学识, 必能让教师们感受理性的碰撞, 必能让教师们倾听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必能促进学校的深层次发展。引导教师与同伴对话。科学是一门新课程, 它整合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内容, 教学内容涉及面广。这些都给任课教师的知识结构带来了挑战。由于历史上分科教育的原因, 教师一般都存在着知识结构的缺陷, 致使体系不完整, 综合课教师不仅仅缺乏相应的学科知识, 更缺乏对综合知识进行整合的方法和能力。所以, 应向同伴学, 进行比较启发, 分享成果。教师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 以最大限度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 从而扩大和丰富教师的信息量和各种认识。教师可通过信息发布会, 把自己拥有的信息公诸于众;可通过读书汇报会彼此交流看到过的书、观点及心得体会;可通过经验交流或经验总结会, 把自己成功的事例和体会, 失败的教训和感想与同事分享、交流;也可通过专题讨论, 使教师们在一起围绕某个问题畅所欲言, 提出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都为自己的意见辩护, 同时也在不断思考和质疑他人的意见。大家互相丰富着彼此的思想, 不断提高自己和同事对问题的认识, 知识也因此不断地变更, 在有效的讨论中, 每个教师都能获得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即各抒己见, 自圆其说, 观点交锋, 讨论争鸣, 不作结论, 各取所需。

三、多维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延伸思考

多维学习不仅能促进科学教师专业成长, 对其他学科教师也同样起作用。这是因为, 多维学习与传统的教师学习相比, 存在着众多的理念优势:它倡导了一种主动学习的理念, 强调教师自学地学习;它倡导一种合作学习的理念, 目的在于教师的共同提高;它倡导一种探究学习,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它还倡导一种终身学习, 要求教师“活到老、学到老”。多维学习使教师成为了学习者和实践者, 成为了反思性的实践者, 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 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通过学习、反思, 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改善教学行为, 提升教学水平。另外, 多维学习还可以使教师产生研究问题的意识, 发现问题的策略, 便于教师明确问题;通过多维学习, 教师加深了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转变一些旧观念, 树立适应新课改形势的新观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每一位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在新课改的前沿都必须经历一个学习、适应、转变的过程, 因而学习这个古老的话题, 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和紧迫。教师在多维学习中不断成长, 同样也在成长中学习。我们始于对学习的渴求, 又终于对学习更多的渴求。

参考文献

[1]郭档岐.教师的适应[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1.

[2]郑慧珍, 胡兴宏.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3]刘良华.校本行动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02.

[4]李法俞.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 2002.

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笔记 篇3

摘要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教师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价值。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一种学术组织,以提高专业业务为目标,通过共同合作、分享、自主发展等形式,最终实现教师的专业有效提升。本文就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实施、存在问题进行积极探索。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学习共同体 合作 分享 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5.1

教育变革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教育的振兴就是一句空话。在这一思想共识的引领下,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持续数十年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热潮。目前,教师专业发展的焦点已经由最初的强调外在施压、预先设计的正规培训,日益转向关注在真实工作情境中为教师创设各种非正式的学习机会。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就是在这种理念转向过程中萌生的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形式。

一、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特征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在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中,以自愿为前提,每个教师以个体的身份参与、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平等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开展反思,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朱玉东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长并追求成熟的过程,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伴随教师一生。教师专业化发展本质上是教师个体专业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主动发展历程。教师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合作体的有效途径

1.自我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必由之路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而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却往往能成为名师。”此话一语道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主要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学生的反馈、同事的评价和理论文献的解读中对自己的信念、知识、教学实践及其背景进行审视。其方法和手段主要有撰写教学日志、建立档案袋、对话和阅读。其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处于更多的理性自我控制之下,摆脱外在无形有形的束缚,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2.学习思考-----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被动的接收器”,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能激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

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對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

3.专业培训---提升理论修养的捷径

一个好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合作体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合作体领导要带领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培养问题意识,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汇报交流、分享,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合作体内教师交流、分享国内外网络、报刊杂志上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同时定期邀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共同体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4.同伴互助-----实践出真知的检验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仅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

同伴互助一个很好的形式,集体备课。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学设计;其三,个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师根据个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对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进行再创造,使之成为一份适合个人特色和本班教学的个性化的教案;其四,及时反馈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组集体智慧与使用本人个性化教学策略后,效果如何,要及时反思,做好后记,交流总结得失,形成习惯。这种形式有三点好处:其一,让每位老师集中精力备好一至两个单元的课,提高了每位老师的备课质量;其二,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节省了时间,让每位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其三,集思广益,“以思维碰撞思维,以智慧点燃智慧”,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研智慧”,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由于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性,由个人备课向个人与集体合作备课转变的同时,集体备课还应提倡由静态备课向动态备课转变;由于备课是终身随时的感悟,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文字,因此集体备课应由文字教案向文字与思维相结合的教案转变。

三、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发张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目标不明,评价标准缺失

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作为学习者的教师以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合作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景为纽带,相互交流和共同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可以说,共同的目标和愿景是专业学习共同体引领教师前行的核心力量。这里所谓的目标不明,存在两种可能状态。一是根本没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在此情况下,松散混乱的活动、空洞匮乏的内容显然难以吸引教师参与其中,当然更谈不上形成稳定的学习共同体。二是虽有目标但设定失当,特别表现为关注发展“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而未能将视线聚焦于“学生的学习”。就目前来看, 后一种情况更为普遍和突出。

2.集体评课还停留在被动式阶段。

目前,集体评课还停留在“示范教学-----对话反思”的被动式阶段。为了促进教师专业的进一步发展,既要保持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导老师们开辟包含行为跟进的全过程反思-----课前,先提炼教师真实的教学困惑或问题,带着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教学设计;课中,以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课后,選取多方对话、自我反思的话题,力争引入视频案例的技术,从而引发教师思维碰撞,提升案例讨论的理论水产和教师理性思考的深度。

3.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教师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虽是持久的但也并非立竿见影,不如教师紧抓一阵来得效益高,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其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傅道春主编.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2.金业文. “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4(06)

3.崔允漷,王少非. 教师专业发展及专业实践的改善[J]. 教育研究. 2014(09)

4.陈向明. 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 教育发展研究. 2013(08)

《教师专业成长》读书笔记 篇4

一个老师仅仅靠他的外表或者专业知识去打动学生是不长久的,只有他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才是长久的。

——题记

读了刘良华教授的著作《教师专业成长》,我深有感触。在这本书中,刘教授没有空泛的说教,而是通过不断积累案例,积累教育事件和相关的教育故事来阐释教育原理。他的知识的渊博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探索,委实让我敬佩。书里的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努力方向,给了我们思路上的引领,它就象一盏明灯一样,为我们的教学指引方向!

在平时的教学中,周围的同事,包括我在内,总会感叹教材的编排﹑练习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甚远,我们的课堂难以操作﹑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效果不尽如人意。当我看完这本书的第一讲“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时,顿觉醍醐灌顶,眼前一亮。它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一语道破天机!

我们大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就是吃透教材;对于补充教材和更新教材虽没有明确的要求,但现在教材的编写者都有这种潜在的期望和安排。“不敢改变教材”和“危险地改教材,即没有深切领会教材的基本的结构和意义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意地选择一些内容让学生学习”都是不可取的。要先吃透教材,否则超越教材就会成为“烂尾楼”,难以收拾!补充教材的最本土的理解是知识的补充,刘教授有更开阔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粉笔字﹑手势等身体语言﹑音频和视频等其他资源)。还有一种资源也常被忽略,那就是教师自己个人的资源“他的阅读﹑他的记忆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其实也就是这个方面的资源才使教师的课堂及教学有了自己的特点,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如果一个老师不阅读,这个老师基本上就不可能有太多的思考,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有了自己的识别码。更新教材这一项的差异性更大,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学校性质和不同的学生水平都会制约这一动作。但作为一个教师,他一定要考虑:如何用好的﹑正确的的方法去教授一定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明晰的结构性的认识,给他们自由翱翔的翅膀和天空——“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作为教师的这些课程智慧的营养来自两方面的的输送:教师的职业培养和教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读书笔记 篇5

看了这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五章“走向专业成熟”,可能是我觉得最符合我们我的实际,也是我们每位新教师所希望和渴求自己能够尽快的走向专业成熟吧。我仔细阅读着每一字每一句,想从中获得些对自己有利或有帮助的信息和经验,让自己更专业更成熟。

感触最深的是第五章的第一块内容:教师的专业成长==经验和反思。初任教师职业的新教师,成长为具有实践智慧的优秀教师,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科学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与协作,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教师才能快速的进步和成长。

作为一个只有几年教学经验的新老师来说,各方面都是处于学习阶段,除了要管好孩子外,在上课方面也要经常性的进行反思、总结、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看了此书让我明确行动研究对教师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因为行动研究能把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性提高,让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将教、学、做合二为一,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及研究能力,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教师理论学习笔记 篇6

(一)一、教师的品质

1.友善的态度——他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2.尊重课堂上每一个人——他绝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3.耐性——他绝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会做为止。

4.兴趣广泛——他带我们到课堂以外,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他的语调和笑容令我感到舒畅。6.公正——他会给予你应该得到的,没有丝毫偏差。7.幽默感——他每天会带来少许的欢乐,使课堂不致于单调。

8.良好的品行——我相信他与别人一样也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9.对个人的关注——他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依赖于他,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他发觉自己有错,他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11.宽容——他假装不知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二、课堂中知识结构的变化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新课程的知识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均衡分布: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所提供的知识也将为激活教师个人知识及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留下充分的余地。课堂知识的变化,将改变传统的课堂面貌。

三、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

课程知识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课堂控制方式的变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往往倾向于“结构化”、“封闭式”控制方式,强调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记忆与内化,因而,这种控制方式是维持式的,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人知识的发挥,几乎没有师生互动知识的产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将更多地采取“非结构”。“开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别注重学生的憎感体验和创新品质的境况,因而,教科书知识的比例相对较少,教师个人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新知识的比例较大。这样一种“控制方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是生成式。可持续发展的。

四、课堂常规经验的变化

当教师以知识传授为重点的时候,他的做法是: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地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再现由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师让学生回答教科书中的问题,记课堂笔记。国时代周刊曾刊登了保罗?韦地博士在收集了九万名学生关于他

当教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时候,他的做法是:通过相互矛盾的事物引起学生认知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完成解决问题的活动,监测他们发现后的反思。教师参与学生开放式的探究,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和步骤。

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教师,他们是知识的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太受教师的关注。教学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由教师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应试”和接受评定。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六、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因为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主体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

“生活教育”理论与教师专业成长 篇7

一、“以教人者教己”———做学习型教师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教人者不但能教人, 也应教己, 而学人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 也能教人, 即人人都是教育者, 人人都是受教育者。因此, 教师是“既当先生, 也当学生”。教师必须不断学习, 假如教师对于课程理论把握不准, 认识不清, 教学就会迷失方向。

1. 与书本对话

教师成长如无读书积累做底蕴, 是很难快速成长起来的。我们开展了“读书伴我成长”活动, 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实现从“阅读”到“悦读”的转变。读书活动中, 我们以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汲取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利用网络开展网上读书沙龙, 交流读书心得。结合工作开展开放式的、互动式的学习活动, 教师间互相推荐书目、读书演讲等。

2. 与同事对话

肖伯纳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与同事对话, 它有助于思维碰撞和启迪。教育随笔是教师平时教学的脚印。我们开展了“教育随笔”交流会, 让教师与身边的同事对话、交流、探讨, 达到共识、共享、共发展。在对话中我们听到了发生在身边的教育小事, 学到了同事们是如何采用有效的教育手段来进行教学的。

3. 与专家对话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专家的引领。我们聘请专家做专题讲座、课题研究指导, 构筑了与专家交流、反思的平台;我们与专家对话, 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向专家提出来, 在交流和沟通中不断充实自己。

4. 与孩子对话

我们鼓励教师蹲下身来看孩子, 与孩子对话, 共同谈论着孩子们关注的话题———蜗牛头上的触角是不是辫子, 西瓜虫是不是西瓜子变出来, 蚂蚁和芝麻是不是亲戚等。教师学习幼儿观察世界的独特视角和分析问题的独特方式, 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做他们的朋友, 真诚地在情感方面和孩子站在一条线上。

5. 与家长对话

家长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他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鼓励教师多与家长沟通、交流, 在赢得家长的信赖和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后, 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二、“行是知之始”———做研究型教师

陶行知先生提出:“行是知之始, 知是行之成。”我们充分采用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育形式, 努力使我们教师“在做中学”。

1. 互听评课教研活动

教师的互听、评课活动, 可使个体教学理念重新建构与整合;可培养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教师在“教研实践课”中经过教学、组织、反思后, 对每一个活动进行了剖析和点评, 在肯定学生的优点的同时也指出了存在的不足。我们要求执教者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同时学习别人的教学经验, 从一个新的起点进行自检、思考、重构。对于听者, 通过“听评课”活动, 可以学到别人的经验, 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 用别人好的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

2. 区域活动设置与材料投放研讨活动

游戏和区域有效管理, 是保证幼儿的自主活动。因此, 我们开展了立足课程创设区域活动环境的研讨活动。

我们组织教师对区域活动进行再认识, 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 翻阅有关资料, 在理论的指导下, 我们认识到区域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学习活动, 让幼儿在自立、自由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探索, 掌握知识。与此同时, 我们立足主题计划和幼儿的知识水平, 及时调整区域活动内容, 为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适合的材料, 建立起和谐、自由、轻松的活动气氛。

在此研讨活动中, 我们得出这样的研究结论:教师始终是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 在活动中给予支持, 鼓励幼儿自发地探索和操作材料, 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 及时地帮助与指导。

3. 主题环境创设研讨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主题与环境的融合”是我园多年来的研究内容。我们围绕“春天”的主题开展了创设主题环境的研讨活动,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

第一, 撰写主题环境创设的方案, 并组织大家共同就方案进行思考, 找出存在的不足, 大家同思考、共修改。第二, 利用班级博客、家校通等手段让家长了解课程的进程, 为家园教育的配合架起互动的桥梁。第三步, 教师、幼儿、家长三者的共同参与呈现孩子的学习痕迹。

我们围绕主题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段, 设置不同区域, 创设各具特点的主题环境, 使教师践行了“在做中教”;孩子们参与同一主题下不同区域活动以及主题环境的创设, 使孩子践行了“在做中学”。活动最后, 每位老师都萌发了对主题环境创设的新感悟: (1) 关注主题活动的目标。环境的创设和材料提供是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的, 是在预设、生成、预设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使环境越来越丰富。 (2) 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提供的环境如果脱离了孩子, 就不能成为孩子自己的环境, 幼儿就无法介入与之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 环境创设就形同虚设。 (3) 关注幼儿活动的过程。只有关注幼儿, 才能读懂幼儿, 在发现孩子的需求后及时完善环境创设, 使其与幼儿产生互动, 促使孩子得到发展。

三、“劳力上劳心”———做反思型教师

陶行知认为:“真正之做是在劳力上劳心。”这里的“劳力”对教师而言是教学实践, “劳心”在教师而言就是反思。倡导做反思型教师是课改新理念, 也是教师成长的需求。

1. 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 是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等进行的自我回顾和分析的过程。

在自我反思时, 常常把自己充当“他人”, 用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 用儿童的眼睛看待自己的教育行为。当一个老师上了一节课后她会进行反思, 当一个班主任处理班上突发事件后她会反思, 当一个人看了某本书后也会进行反思……当活动结束时候的一刹那, 抓住你的所想———在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立即记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 你会发现那是一笔不小的宝藏。

2. 集体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通过集体教研, 观察教育实践, 在相互听课的基础上, 每个教师都写教学反思, 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思考, 把同事的实践活动当做自己的镜子折射自己的影像。就是在这样的与同事的交流中使得原来为个人的经验成为共享的资源, 同时促使大家各自检查, 思考、重构自己的经验。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理论思考 篇8

【关键词】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教育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始政策实施以来,我们国家对外实行开放,对内实行改革,这实质上就是一个社会转型的过程。因此,教育在其理念和政策上坚持正确导向,已经成为在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要素。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三大理念在其实践引导中,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教育的改革具有引领作用,更加成为研究与制定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基本理念。

一、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理念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郎格朗(paul 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上发起的,并在“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他认为所谓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或成就,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教育,终身教育包含了教育的各项内容、各个方面,从时间上,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到生命的终结时,人们不间断的发展,这包括了教育各个发展阶段之间有机联系”。[1]

我国转型期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时代化演变,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发生了转变,从而基本实现了两个转变,即由教师职前培养向职后培训转变以及由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相分离向两者一体化转变。但是,笔者认为我国当前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并没有体现终身教育的全部内容,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在其内容上,虽然包含了改革开放前重视的教师职前训练,也包括社会转型所需要的教师职中教育和职后培训,并使三者连续化、一体化。同时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在教师管理体制、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内容等方面得到了延伸和体现。但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所体现的内容相比,并没有完全体现这一理念。另外,我国在推行终身教育连续性理念方面不彻底,如:从宏观层面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实现职前、职中、职后一体化,但并未从细节上,如教师教育管理体制、教师教育机构、教师教育内容等方面实现一体化。在推行终身教育整体性理念方面也不彻底,如:大学与中小学合作培养师资,在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中并未直接提及。[2]

二、教师专业化理念

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明确提出教师专业化思想,并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报告中指出:“教育这门职业对教师的要求相对严格,教师不仅须经过连续不间断地、严格地学习,更要为获取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而努力,所以应把教育这项工作看成是一种专门的职业”。在对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可以发现:间接或直接体现教师专业化思想的内容包括教师职业属性的认识、教师一体化培训政策等等。具体来讲,教师专业化理念在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作为一门职业,具有专业性质。一直以来,我们对于教师职业性质的界定是不完整、不科学的,多为“非专业”“准专业”或“半专业”。改革开放后,社会出现转型,人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也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教师这门职业具有专业性,且国家已经出台相关政策确立了教师的专业性地位。如:国家教育委员会于1986年颁布的《关于中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通过对这一文件的解读,我们发现:在该文件中,有很多条都已经开始确立教师工作的专业性质,而教师的专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学科具有专业性和教育具有专业性。随之8年后,陆续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简称“教师法”,其中,第一次从法律的视角,确立了教师作为一门职业的专业性质,并明确提出了教师作为人民公仆,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3]另外,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明确的将教师划分为“专业技术人员”。[4]第二,在教师职业的专业知识上,具有二重学科性质;第三,教师职业具有专门的资格认证制度。在教师专业化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已经确定了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并摒弃了原有的将学历证书简单替代为教师专业资格证书的做法。在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文规定:“国家实行专门的教师制度,包括教师聘任、教师职称、教师资格认证等等,并且将通过培养和培训、考核、奖励等各项举措来提高教师专门素质,从而达到打造教师专业队伍的目的。”经过实践鉴定,国务院在随后又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来对上述法律进行补充,该条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如需从事专门的教育教学工作,应依法通过教师资格认证,获取对等的教师资格证书”;“对于那些不具备教师法规定的人,如需申请并获得教师资格,那么需通过由国家统一举办的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方能获取”。[5]第四,可适当延长教师培养年限,以此来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或学历层次。首先,提高了教师的社会性地位;其次,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在专业能力上获得更大进步。对于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而我国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部分条例,也正体现了教师专业化理念。如:在1999年由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适当性调整师范学校教育的布局和层次,从而建设高质量、高素质的职业教师队伍,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服务。”

三、教育均衡发展理念

目前,我国关于教师职前训练及培养的相关政策以及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政策,都体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如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提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提出:“当前,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越来越严重,那么,国家为了促进教育全面发展,推进教育公平进程,我们将会建立相应的制度体系,对师范生实行免费的教育政策。”随后又颁发了《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其中明确规定:“欲申请免费师范生资格的同学,在入学前与各级各类学校或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双向协议,并且作出承诺:在其毕业后,须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年限满十年以上。而毕业生如欲到城镇学校去工作,首先在其毕业后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从事教师职业服务满二年方可”。[6]该政策的出台,是国家希望推行免费的师范教育制度,培养优秀的师范生,并借此希望并鼓励更多的优秀师范生在毕业后,能够深入到农村、中西部以及到更边远的贫困地区去任教、服务,从而推动中西部教育水平的提高,达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不仅教师职前培训政策体现了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在教师职后培训的各项政策中,也体现出该理念。如:国家为了改善中西部农村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通过对这些政策的统计分析发现,在教师职后培训上,各项政策的重视力度已逐步倾向于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从而促进和拉动地区间的教育公平。2003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提出:“对中西部地区校长和教师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必须加强,以推动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7]随后又审议通过了《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进一步提出:2003-2007年,全面实施“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和“两基攻坚计划”,配合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树立“倾斜农村、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的思想,全面动员、实施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年,国家再次颁布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在纲要中提出了一个计划性指标,即:在中西部地区,通过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提高中西部农村教育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并在2010年,使中西部地区50%以上的教师至少得到一次专业化学习机会。2010年,国家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通过专业化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

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和教育均衡发展三大理念,已经被各国认可。除此之外,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中,充分体现了三大理念的本质概念,再加上中国特色的国情,这三大教育理念在我国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中更加被赋予鲜明的特点。我国社会转型期在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上,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三大教育理念的优越性、重要性,已经逐步将其过渡为我国制定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指导性理念。

参考文献

[1]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4]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黄伟娣.教师职业属性与高师教育专业化[J].杭州师范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

[5]王森.关于教师资格制度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

[6]熊明.从教育公平看师范生免费教育[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7]李梅,周伟.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政策的发展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6).

基金项目:该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与途径研究”(GS[2013]GHB0523)的阶段成果之一,课题主持人:高进儒。

教师学习笔记 篇9

炎炎不喜欢语文,每次布置的作业要么说不会,要么就忘了做,久而久之,语文成绩越来越差。但我发现他脑子比较灵活,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只是比较懒。如果抓得紧,他的学习成绩是能很快赶上来的。有一次,他由于贪玩,又没有完成作业,他说不会做。可我明白,他不是不会而是懒得动脑。我没有揭穿他,而是将计就计:炎炎同学真诚实,不会就是不会,同学们应该向他学习。不过,有些问题对他来说可是再简单不过了,只要他肯动脑,是难不倒他的。结果炎炎悄悄把作业补上了,而且还得了个大大的优呢。得到肯定后,他渐渐改掉了不做作业的坏毛病。由此我想到: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潜力,就好像一座急待开采的金矿,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挖掘并将其提炼成闪闪发光的金子。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尽力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抓住这个闪光点,不断地赞赏,反复地激励,让这一闪光点放射出来,成为星星之火,最后光芒四射。这是我最大的心愿,相信也是所有教师的最大心愿

生字何时学

语文教学中,生字何时学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其实,任何事情都有它积极与消极的一面。我们评判两件事情谁好谁坏,也只须比较一下哪一件事情的积极意义多,消极意义少即可。生字先学的好处在于,学生扫除了识字的障碍,再讲读课文是会更顺畅些。但它的消极方面也是明显的:首先,它不利于识记。学生没有读好课文就学习生字,人为地使生字脱离了文本,学习生字变成了死记,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识记都是有消极影响的。其次,先教学生字,破坏了学生感知课文的节奏。导入新课后,我们一般让学生初读课文再学生字。一篇好的文章,初读时给我们留下的震撼最深刻。可此时,我们不是让学生去谈感受,而是先让学生压下倾吐的欲望,学习生字词,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样分析,先学生字有一利二害。学完课文后再学习生字呢?首先,它符合我们读书学文的节奏,学生初读文本后,立刻谈感受,然后老师继续引导深入感知文本,一气呵成。其次,在学文的过程中,学生多次接触生字词,感知生字词。学完之后再识记字形,理解字词意,生字词的学习就都变得十分容易。有的老师担心不学生字读文,学生会有阅读障碍。的确如此。但是生字词都注了音,孩子不会读看一下拼音就可,障碍很容易解决,而且这样做反而会锻炼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这样分析,后学生字,有三利无一害。

综合以上分析,我认为:生字还是后学

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宫本学艺时,曾就如何成为一流剑客请教老师:“以徒儿的资质,练多久能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答:“至少10年。”柳生一听,10太久,就说: “如果我加倍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剑客呢?”宫本笑了笑。柳生又说:“如果我再付出多一倍的努力,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叹了口气答道:“如果这样的话,你只有死路一条,哪里还能成为一流的剑客?”柳生越听越糊涂。这时宫本说:“要想成为一流剑客,就必须留一只眼睛给自己。一个剑客如果只注视剑道,不知道反观自我,不断反省自我,那他就永远成为不了一流剑客。”宫本不愧为一流剑客,言之凿凿,字字珠玑,让柳生茅塞顿开!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如果一位教师只顾埋头拉车,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默默耕耘,从不抬头看路,也不反思回顾,那么充其量他只能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而永远成不了一流的教育家!教学重在反思,要学会静下心来不断叩问自己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如果只知重复,一味照搬按以往的曲子跳舞,教学工作“年年岁岁花相似”,又哪会出现“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新气象呢?因此反思这一步很重要,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只有将粗糙的、混杂的、表面的、肤浅的、零碎的教育大杂烩,经过反思的发酵、过滤、提炼、蒸发,最终才能煮成一道道精美喷香的教育美餐!——反思要有“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手,要有“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眼,要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心,要有“跳出庐山看庐山”的胆。如若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始终坚持每日反思自省的习惯,那么你会始终保持与最前沿最深刻贩教育思想的接轨!那么如何给自己寻找一只认清自身反思自我的眼睛? 我们要善于时时给自已找一面反思贩“镜子”,要处处具备对教育的独特的嗅觉和灵敏的触觉,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亦步亦趋,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常规中而绊住了双脚。教育事业是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不要盲从,不要人云,更不能陷在教育的“庐山”中而分不清东南西北!面对一种即使别人认为习以为常教育问题或者微不足道的教育现象,也要清醒地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所左右了?在这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顺着思,反着思,整体思,局部思,从多个角度或换个角度看问题,思想也就日益成熟、日臻完善了!比如现在的课堂流行“小组讨论”,流行热热闹闹:你看,学生一会儿耍起了“大胆质疑”的把戏,一会儿又玩起了“小组合作”的游戏,最后再加上个“现场表演”的展现,把整个课堂的气氛烘托得“生生互地动”,煞是热闹!课堂成了成哄哄你来我往的茶馆,教室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戏台,这样的教学俨然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但如果你能保持一份清醒的话,你就会冷静地反思“这样的课堂教学,疑点在学生的讨论中不攻自破了吗?教学难点在热烈的气氛中迎刃而解了吗?教学要点在表面的繁荣中沉淀到学生的心中了吗?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吧,这样你才会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留一只眼睛给自己 齐海霞齐海霞齐海霞齐海霞 我们要善于时时给自已找一面反思贩“镜子”,要处处具备对教育的独特的嗅觉和灵敏的触觉,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不要亦步亦趋,淹没在日复一日的教育常规中而绊住了双脚。教育事业是精彩纷呈、千姿百态的,不要盲从,不要人云,更不能陷在教育的“庐山”中而分不清东南西北!面对一种即使别人认为习以为常教育问题或者微不足道的教育现象,也要清醒地问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我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否轻易地被别人所左右了?在这问题或现象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顺着思,反着思,整体思,局部思,从多个角度或换个角度看问题,思想也就日益成熟、日臻完善了!比如现在的课堂流行“小组讨论”,流行热热闹闹:你看,学生一会儿耍起了“大胆质疑”的把戏,一会儿又玩起了“小组合作”的游戏,最后再加上个“现场表演”的展现,把整个课堂的气氛烘托得“生生互地动”,煞是热闹!课堂成了成哄哄你来我往的茶馆,教室成了你方唱罢我登台的戏台,这样的教学俨然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拍案叫绝!但如果你能保持一份清醒的话,你就会冷静地反思“这样的课堂教学,疑点在学生的讨论中不攻自破了吗?教学难点在热烈的气氛中迎刃而解了吗?教学要点在表面的繁荣中沉淀到学生的心中了吗?留一只眼睛给自己吧,这样你才会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

学习日志学习日志学习日志学习日志::::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点滴感悟的点滴感悟的点滴感悟的点滴感悟牛头崖小学牛头崖小学牛头崖小学牛头崖小学李蕊李蕊李蕊李蕊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再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活动,我有如下感悟:

一、激发兴趣是自主学习的诱因。因此教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其次,精心设计好导语,要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第三,开展一些学习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四,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

二、放开双手,教给方法,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1、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认知水平自已去读书,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线索,体会文中蕴含着的情感。

2、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教师应该采用“教师引在前,讲在后,学生想在前,听在后”的方法,凡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

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是自己发现。因为这种发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学生学会发现的技巧的方法,也容易掌握事物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4、让学生自己去实践 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通过一系列的自主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表现为自我设计、自我尝试、自我领悟。

三、开展活动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可以采取以下活动:

1、体验表演。

2、趣味竞赛。

3、快乐游戏。

上一篇:第一次下厨作文600字-初二作文下一篇:端午节微信祝福信息